第一篇:浅谈幼儿泥工教学
浅谈幼儿泥工教学
幼儿泥工教学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是不可忽视的一种手工活动。泥工教学不仅能锻炼幼儿手指的协调性、灵活性,而且还能促进幼儿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对提高幼儿审美力都是十分重要的。然而泥工教学在一般人看来,只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玩具制作和自我娱乐的形式,因而泥工教学往往带有随意性缺乏系统性。加之有的教师嫌摆弄泥团弄脏衣物,班级人数较多等诸多因素。教师要上一节泥工课,就感到特别的费时费力,通过多年来我对泥工教学活动实践的不断探索,找出了一条教师喜教易教,幼儿喜学易学的泥工教学规律。总结出几点个人的做法:
一、找出规律,确定训练技能技巧
达尔文的进化论说:事物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那么,在我们的泥工教学中也体现了这一规律。泥工教学也应易到难,由简到繁。根据这一规律,首先让幼儿掌握以下几种泥工技能技巧。
(1)揉泥。揉泥是基础,把泥揉软后,才好团泥、搓泥、压泥等。
(2)团泥。团泥可让幼儿做成圆形的物体。如汤圆、皮球等。
(3)搓泥。搓泥可让幼儿做成条形的物体。如面条、麻花、油条、香肠、胡萝卜等。
(4)压泥。压泥可让幼儿做成油饼、盘子、饺子等。
(5)粘泥。粘泥可让幼儿将已做成的各种物体的各部件连接起来,做成完整的物体。
(6)捏泥。捏泥可让幼儿捏碗边、鸭嘴、帽缘等。
(7)拉泥。拉泥可让幼儿拉出各种动物的脖子等。
(8)分泥。分泥可让幼儿做不倒翁娃娃,把泥分成一大一小两块。大块做身子,小块做头。
(9)辅助材料的使用。如火柴棍、羽毛作孔雀的尾巴,用瓶盖作娃娃的帽子等。
二、让幼儿掌握记住系列的名称及基本做法
在泥工教学活动中,要做好一个复杂的形体,就要学会揉、搓、压、粘、捏、拉、分等几种基本技能技巧。为了有利于泥工教学,我在教学活动中要求幼儿在掌提好这几种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一方面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动手操作,另一方面又要求幼儿记住其相应的技能名称,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强调幼儿所做的形体要光滑,形象生动。并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如幼儿在做人物像时,让幼儿观察人物表情,使幼儿做成了笑、哭、怒等各种表情的人物。
三、引导幼儿选择不同颜色的泥料
在幼儿掌握泥塑技能技巧的基础上,为了物体本身的需要,引导幼儿选择不同颜色的泥料,塑造出真实、生动、形象的物体来。如幼儿在做小兔子时可选择白泥和红泥,把白泥做免子的身子,红泥做兔子的眼睛和耳朵,这样就比一色泥做出的小兔子形象生动得多。
四、引导幼儿制作各种形态的物体
推陈出新,引导幼儿不断的提高技能技巧,不断的创造。教师引导幼儿做一些形态变化的较为复杂的物体。如学了做小兔,我接着就让幼儿做一些形态变化,教幼儿把站立的小兔下肢分开就变成了一只跳跃的小兔子,把两腿间的幅度分得大一些,就变成了一只跑步的小兔子。再如,在教幼儿做皮球时,还让幼儿把“皮球”的上下压个坑儿,在一端的坑儿里插上一根把儿,就变成了一个苹果。还可把“皮球”的某部分稍搓小一点,却又变成了一个“鸭梨”如再在“鸭梨”上捏一个尖儿,用泥刀或指尖再划一条印痕,还能变成一个桃子哩。当幼儿掌握由某一物体变成各种物体形态一般规律后,就能举一反三,捏出其它类似的物体来。引导幼儿观察和制作物体形态变化的过程,也是幼儿的技能技巧的巩固和提高的过程,也是幼儿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审美力得到开发的大好时机。幼儿用自己独到的目光,灵巧的双手,为小小的泥块赋予了新的生命。
五、合理评价,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首先,我觉得不同的幼儿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得到不同的评价。对不够自信的幼儿,在他们创作作品的过程中,捉住闪光点不断给予肯定、鼓励,让他们从中获得成功和快乐。其次是鼓励先完成作品的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和找出?e人作品中值得学习的地方,然后在活动结束后的适当时候集中评价。而我主要介绍幼儿有创意的作品,引导幼儿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想象和创造,引导幼儿观察创造强的作品,给予幼儿进步的喜悦,促进幼儿塑造技能的提高和表现水平的飞跃。通过尝试,每位幼儿对泥工活动都有了新的认识。泥工作品每每展示在大家面前,让同伴、老师及家长观赏,幼儿之间、家长与幼儿之间难免要进行一番评价。这就有效地鼓励和促进幼儿努力去做好,从而大大促进了幼儿动手动脑操作能力的提高。
第二篇:幼儿教案:泥工《毛毛虫》
幼儿教案
活动名称:泥工《毛毛虫》 活动目标:
1、多种颜色的橡皮泥和吸管、牙签穿插,制作出吃饱的毛毛虫。
2、巩固对颜色和大小的认识。
2、毛毛虫没精打采,因为他肚子好饿好饿。
3、毛毛虫吃了各种颜色的食物,饱饱的胖胖的,好开心!
二、调动幼儿情感给毛毛虫制作好吃的,让他吃饱。
1、请每个幼儿找到一只毛毛虫。呜呜呜……谁在哭?(原来是毛毛虫)
他为什么哭啊?(他的肚子瘪瘪的,他好饿好饿。)
2、我们来给他做点好吃的吧?
3、桌上有什么?你会做什么?(黄色的梨、红色的枣、桔黄色的柿子……)
三、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1、揉球制作各种果实。
2、提示幼儿把果实插在吸管做的肚子上。
第三篇:救生圈幼儿泥工教案
救生圈幼儿泥工教案
精品文档
救生圈幼儿泥工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运用橡皮泥做出各种平面的房子图画,培养幼儿的想像、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2(发展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对色彩的感知能力。3(培养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活动重点
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活动难点
幼儿通过团、搓、压等多种方法做出各种不同的房子平面图。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范画一幅,红黄蓝等色的橡皮泥,泥工板,白板纸若干小张,冰棒棍,吸管,火柴棒等制作材料,分组摆放在桌子上。电视机,国内外各式房子的录像带,录像机,玩具小猴一只
2.知识准备:幼儿会用橡皮泥通过团、搓、压的方法在白板纸上贴出一些简单的图画。画过房子的装饰想像画。
活动过程
1.以故事引出活动,激发幼儿活动兴趣。教师:“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活泼可爱的 1 / 14 精品文档
小动物,突然有一天一场火灾把森林烧着了,房子也没有了。没有家的小动物心里多痛苦,怎么办?我们今天就来用橡皮泥做出漂亮的房子,送给小动物做他们的家吧!”
2(引导幼儿讨论自己见过什么样的房子?是什么形状的?房顶怎么样?让幼儿初步了解房子的结构以及房子的多样性。
3(看录像:各式各样的房子。
让幼儿进一步感受房子的多样性,并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房子的形状、色彩以及花纹等。
4(以教师为小兔子做了一座漂亮的房子的口吻,引导幼儿欣赏范例。这座房子是用什么做成的?怎样做成的?让幼儿了解将橡皮泥通过团、搓、压等方法,在贴在白板纸上做成的平面房子。
这座房子漂亮吗?房子上有什么样的花纹?用了什么颜色?引导幼儿感受房子上的色彩和花纹的美。
5(介绍制作材料,提出制作要求。
介绍制作材料:橡皮泥在泥工板上通过团、搓、压等方法做出你想要的形状,再轻轻贴在白板纸上。
当你的房子需要花纹时,也可以用冰棒棍,火柴棒等材料为房子装饰花纹。提出制作要求:小动物们是不一样的,所以要住不一 2 / 14 精品文档
样的房子,看谁做的房子最漂亮,并且和别人的不一样。
6、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幼儿充分大胆想像做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房子。指导幼儿注意色彩的变化和房屋形状的设计。
引导幼儿用橡皮泥搓出点线等对房屋进行装饰,并指导幼儿用辅助材料吸管等压出花纹对房屋进行装饰。
指导能力弱的幼儿掌握团、搓、压的技能,在白板纸上粘贴出房子,并有一定的装饰效果。
7(展示、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将作品摆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玩具小猴,以小猴参观他们的新家园的形式进行评析,鼓励幼儿自己介绍作品,并评出好作品。小动物感谢小朋友,活动结束。
课题:基本技巧
教学内容:学习用泥土捏制作品的基本技巧 教学目标: 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学生能基本掌握调色法、圆球、水滴制作、叶片做法、动物造型基本制作、娃娃造型基本制作等基本技巧。教学重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尽快的掌握基本技巧
2(如何让学生对这些看起来”枯燥”的基本功感兴趣。教学准备: 3 / 14 精品文档 教师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用手中的泥土来变魔术。
二、讲授新课
1(师示范如何用深蓝色和白色软陶调出均匀的浅蓝,学生跟着变一变 2(师引导学生把刚调好的小块浅蓝泥土团成球 3(师引导学生把团好的球变成胖水滴状。4(出示动物基本形图片
5(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如何制作,师点播 6(师生共同制作 7(出示娃娃基本形图片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如何制作,师点播 8(师生共同制作
三、教学总结
本课主要让学生初步掌握制作泥土作品的基本技巧,从学生掌握效果来说,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基本技巧,但因为初接触,部分学生捏制得不够到位,需进一步练习。
课题:我喜欢的小动物 教学内容: 学习小动物的捏制 4 / 14 精品文档 教学目标:
1、自己喜欢动物的特点和泥的可塑性。
2、通过运用泥塑的揉、拍、搓、捏、刮刻、粘贴等基本技法与其他辅助压印肌理来表现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特征。培养学生对形体结构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立体造型的表现技能。
3、通过造型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塑造过程中体验泥塑制作的乐趣。以泥塑的立体表现的方法呈现作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增强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动物特点,并用泥塑的基本技法表现小动物的形象特征。2(用泥塑造不同动物的基本特征。教学准备: 师:各种泥塑的小动物、动物图片及优秀作业。生:陶艺泥、泥塑刀,垫板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总结动物特点:刚才做游戏时,为什么只看见小动物身体的一部分,你就可以猜出它是谁呢,如果你说的有 / 14 精品文档
道理,它们就会到你们组去做客。
小结:每种动物都有它的特点,这些动物的特点已经被你们找到了,你们想不想见识更多的动物呀, 2(欣赏与分析:对一些稀有动物进行讲解。
3(分组交流讨论:各组共同观察课前搜集的动物图片及玩具,说一说动物的特点。
4(教师演示: ?拿出泥塑的狗问:你们知道这只小狗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制作时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 ?介绍橡皮泥、豆豆泥等泥塑材料。
?演示揉、撮、捏、团、按等技法,使之出现所需的不同形状。?示范机理效果。
?欣赏作品,小结:泥塑作品有一种立体的美。?演示小狗的制作过程:外形的处理。外形机理的处理。
三、艺术实践
1(作业要求:你准备用什么材料来制作喜欢的小动物,根据制作步骤和动物的外行特点泥塑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2(教师巡视指导。
四、评价小结
1、组织展示、评价:你认为哪件作品有创意,哪件 6 / 14 精品文档 作品做工精巧, 2(小结:著名动物保护专家郭耕认为,目前列入濒危物种目录的,中国占将近160种,占世界濒危物种的四分之一居多,中国虽然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的国家,但我们现在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选择。现在每天都有100多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我国也已经有10多种哺乳类动物灭绝,还有20多种珍稀动物面临灭绝。据可靠的研究表明,世界上大约每小时消失一种动物,同学们,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改变这样可怕的现实呢, 3(用泥还可以塑造很多东西,对泥塑感兴趣的同学课下还可以继续研究,欢迎大家去我的博客,欣赏老师更多的泥塑作品。乌龟
一、活动目标:
1、学会运用泥工的多种技能,并学会用小棒雕刻的方法来表现细小的部分。
2、发展观察力,初步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透明的罐子,泥块,小棒,海底世界的录像。
三、活动过程:
1、组织学生观看海底世界的录像,导入主题。教师:小朋友,我们在电视中看到海底世界有哪些动、7 / 14 精品文档
植物, 教师再放录像一次《重点观察乌龟背壳、脚的特征》。
2、教师讲解制作要求,重点指导乌龟细微部分雕刻方法。
教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给小乌龟找到更多的乌龟朋友让它们开心地在一起,小朋友还可以利用这些小棒乌龟的背、脚划出相应的花纹。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指导能力较差的学生首先确定主要内容。制作出简单的动物形象,利用小棒,简单雕刻。
指导能力强的学生表现出有情节的性的画面。通过制作,水纹波及草等画面更加完整。
4、评价。课题:花的世界 教学内容:学习花的捏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独立用
一、两种方法捏制出几朵花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把情感融入到花的塑造中。教学重难点: 抓住不同花的特征来塑造,造型美观。能举一反三捏制出多种花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花卉图片供学生欣赏;小木棒;工具材 8 / 14 精品文档 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课题 欣赏图片导入
二、讲授新课 1(出示范作
2(学生分析其造型特点颜色等 3(引导学生制作其他种类的花 4(师示范百合花的制作方法 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5(学生分小组将捏制好的花放在每组的“画瓶中”,小组比一比,看看哪组的花最漂亮
6(师小结
三、教学总结
本节课学生会对其感兴趣,尤其是女孩子,比较喜欢捏制,男孩子可能有不大感兴趣的,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让孩子们充分动起来,只要学生感兴趣认真捏制,每组的花瓶都应该很漂亮。毕竟花的捏制并不太难~学生也会在捏制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彩色的花 目标:
1、在欣赏的基础上,能用橡皮泥大胆想象设计并制 9 / 14 精品文档
作出各种形态的花朵。
2、综合运用搓、团、压、拉等技能,拼出花、茎、叶。
3、乐意在探索过程中努力地思考,勇敢克服困难。准备: 各色泥塑材料、泥工板。过程:
一、欣赏泥工作品:彩色的花
师:看一看,这些花多漂亮呀~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吗, 师:它是什么样子的,由哪些部分组成呢, 泥工活动教案
教学对象:小班 授课老师:XX 协助老师:XXX、XX 日期:2013.12.17 活动目标:
1、通过运用胶泥搓出各种圆球,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像、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2(发展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和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加深上节课《圆》的认识。3(激发孩子们对泥工活动的兴趣、通过孩子们搓、拧、揉、团泥的技能提升小肌肉的锻炼。活动准备:各种球、胶泥、盘子 10 / 14 精品文档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老师出示各类球:乒乓球、汽排球、泡沫球
问:小朋友们你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老师给予语言表扬鼓励~
2、传递球,学生感知。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胶泥来搓圆球。
二、活动过程:
1、孩子们自主搓圆球。老师分发胶泥:我们一人拿一块胶泥,自己搓一搓,看谁能把胶泥搓成圆球,我们比一比谁的手最巧,最能干~
2、老师教幼儿搓圆球
老师展示自己搓好的小球:“看,老师搓的小球圆不圆,对,搓圆球可是有秘诀的,现在大家一起跟我做,相信小朋友们呆一会儿会比老师搓得更好”。、从胶泥妈妈身上分出一个面泥娃娃 1、边唱歌谣边搓:“手心转呀转,搓搓搓圆球,我搓的圆球圆又圆,你搓的圆球圆不圆呢,让我来看一看”,老师反复引导孩子们边唱儿歌,边搓圆方法。
孩子们基本完成,大声回答:“圆~”由此体验搓圆带来的成功体验。老师给予表扬鼓励~“你真棒:”“你搓 / 14 精品文档 的小球真漂亮~ 提醒孩子们搓好一个圆就放到盘子里,比比谁搓得多,搓得圆
三、分享成果: 让孩子们自己展示自己的成果,说说自己搓的是什么,看一看盘里的哪个小球最漂亮,一共有几个大家一起来数一数。老师给予语言表扬鼓励。
活动延绅:这一个个的小球像什么呢,,把做好的小球可以做多种游戏,如:“分果果”“请客”也可以让孩子们把搓好的小球送去娃娃家扮一起扮家家。
以 下 是 精 减 型 教 案 2 泥工活动教案
教学对象:小班 授课老师:XX 协助老师:XXXXXXX 日期:2013.12.1 活动目标: 12 / 14 精品文档
1、通过运用胶泥搓出各种圆球,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像、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2(发展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和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加深上节课《圆》的认识。3(激发孩子们对泥工活动的兴趣、通过孩子们搓、拧、揉、团泥的技能提升小肌肉的锻 活动准备:各种球、彩色胶泥、盘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老师出示各类球:乒乓球、汽排球、泡沫球
问:小朋友们你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老师给予语言表扬鼓励~
2、传递球,学生感知。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胶泥来搓圆球。
二、活动过程:
1、孩子们自主搓圆球。老师分发胶泥,观察孩子们怎么样玩胶泥
2、老师指导孩子们正确的搓圆球的方法
3、分享成果:让孩子们自己展示自己的成果,说说自己搓的是什么,看一看盘里的哪个小球最漂亮,一共有几个大家一起来数一数。
自由选择活动:
1、可以把做好的小球做多种游戏,13 / 14 精品文档
如:“分果果”“请客”也可以让
孩子们把搓好的小球送去娃娃家一起扮家家。
2、玩球:投球、拍球、踢球、打乒乓球、打高尔夫球等。3 14 / 14
第四篇:泥工教学反思
泥工教学反思
篇一:泥工>教学反思
《泥塑小猴》活动除了迎合《有趣的动物》主题活动的开展之外,同时也是巩固泥工技能的一次重要活动,主要是继续巩固学习团圆、搓长、压平;在活动的准备方面,幼儿都能正确对泥进行团圆、搓长、压平,能根据常识对人的构造进行泥塑。有些幼儿还能根据泥的大小选择不同手位进行泥塑。如进行头部的泥塑时,由于泥比较多,幼儿都会把泥放置于手心,然后进行团圆;而进行眼睛部位的泥塑时,由于泥比较少,有些幼儿就能自觉变换思维,将泥放在大拇指与食指间进行团圆,这样就使团圆出来的圆更细致。指南中指出中班是培养幼儿合作行为的时期。因此,我在上学期就已经逐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在泥工操作方面,由于活动所使用的橡皮泥都是单色的,这必将会影响幼儿对作品的创作。所以,我在活动中就引导幼儿能将橡皮泥与旁边的幼儿互换颜色使用。这样一来既节省了材料,方便幼儿收拾,使得作品更美观,另一方面是为幼儿的边学边玩边交流提供一个更好的机会,更主要的是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合作、分享行为。
我班的幼儿一向喜好手工。这次活动又是本学期的第一次泥工活动,幼儿盼望已久,这对于活动的进行是一个很好的催化剂。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没有厌倦的情绪,活动有序,完满的完成。不过,我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仍发现一些问题:大多数幼儿对脸部五官比例的塑造不够明确,团圆大的泥时也不够均匀,作品完成情况还不错,但还是比较粗糙。
篇二:泥工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我与科学活动认识蜗牛相结合。在活动之前,请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小蜗牛,利用中午散步时间观察小蜗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迁移到美术活动中。
本次的活动是泥工《蜗牛》,设计这节课的最初目标是为了培养幼儿搓、捏等技能活动。体验搓蜗牛宝宝的乐趣。我在活动前出示泥工蜗牛宝宝一家,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观察蜗牛宝宝怎么搓,教师示范讲解蜗牛宝宝应先搓身体出来,跟绳子一样卷在一起,在搓出触角和它的眼睛等等。幼儿在搓活动前我提出要求:要求把蜗牛宝宝的形象搓出来。搓完后懂得把橡皮泥收拾整齐。幼儿搓蜗牛时我在旁边巡视。
幼儿对于这种形式很感兴趣,搓条绕螺旋线都完成的很好。在添画蜗牛身体时,我没有强调蜗牛的身体要画得细长些,有些小朋友把蜗牛画的太胖了。
小班孩子对蜗牛宝宝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不论是从体型、饮食特点他们都还是比较了解的,我也总结了这节活动存在的不足:
1、发现幼儿对蜗牛宝宝很兴趣,能力强的幼儿能把蜗牛的形状搓出来,但是发现很多幼儿在搓蜗牛的身体比较难搓,需要老师在旁边帮忙搓出来,而其它的部分幼儿能捏出来。蜗牛身体的部分搓出来后幼儿自己加上触角。部分幼儿还是能完成蜗牛宝宝一家,最后我以再现式的方式来评价幼儿的作品,重点讲解蜗牛的身体该怎么搓。
2、我们班的孩子虽然很喜欢玩橡皮泥,但是一直都发现孩子们对于橡皮泥都只是在玩捏的状态,捏,切,印的孩子是多数,还不会进行简单的造型,只是放任孩子自己“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让孩子尽情捏、团、搓、压,使孩子进一步感知橡皮泥特性,同时提高了动手能力,激发了活动的兴趣。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已有了简单造型的欲望,今天泥工活动《蜗牛》的教学活动中,我先出示蜗牛的图片,让幼儿先从认识蜗牛开始,然后在通过示范讲解、口诀引导等环节进行操作,其中有些新生是第一次接触橡皮泥,他们表现出较高的活动热情,受到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虽然制作的“ 蜗牛” 有些不是很像,但是我认为在泥工的教学活动中不能只要求其结果,更多得是让孩子在这个活动中体验到乐趣,那么,就值了!这样的美工制作活动我们将投放在心灵手巧活动区,帮助幼儿巩固、练习。
篇三:泥工教学反思
爸爸、妈妈是幼儿最熟悉的家人,他们之间有着浓厚的情感。泥工活动《快乐一家》就是通过幼儿观察全家福,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家人身高、体型、脸型以及服饰方面等的不同特征,然后示范用橡皮泥制作人物的方法,最后幼儿自由选择一位家人进行创作,完成后展示大家的作品。
一、快乐的一家
这一环节,我主要选取了几张有代表性的全家福,然后请幼儿说说图片上每个人的特征。请幼儿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人,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人物,让孩子们知道 每个人是有不一样的特征的,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有的戴眼镜的,有的没有;有的妈妈是卷发,有的是直发,有的是长发,有的是短发。这一部分的设计是为了接下来幼儿创作的时候有自己的想法和特征,避免操作的盲目性。
二、看看、做做,在观察的基础上用橡皮泥表现人物的基本特征
“今天,张老师还带来了一张特别的全家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在欣赏完孩子们的全家福之后,我出示了事先用橡皮泥捏好的全家福照片。请幼儿说说这张全家福是用什么做的?哪个是爸爸,怎么样的?哪个是妈妈,怎么样的?在观察和说的基础上,让幼儿感知橡皮泥所表现的人物的不同特征。
“你们想知道如何用橡皮泥来捏小人吗?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观察作品之后,就是让幼儿学习橡皮泥制作的方法,由于现场的示范制作不能让幼儿看得很仔细,所以事先,就把制作方法拍成了视频,放在电视里播放,便于幼儿清楚地观察,熟悉每一个步骤。在观看视频的时候,我还适当让幼儿徒手练习一下,使幼儿能更好地掌握技巧。
观察完视频,了解制作方法之后,我还让幼儿观察了另外一些橡皮泥人物的作品,拓宽幼儿的经验。在欣赏的时候,引导幼儿发现不同作品的不同特点,为幼儿接下来更好的创作做铺垫。
观察、学习与欣赏之后,就是幼儿自己创作了,考虑到中班幼儿的能力水平,我让幼儿自由选择一个对象进行创作,可以是爸爸,可以是妈妈也可以是自己。在幼儿自由操作的过程中,鼓励有能力的幼儿 在此基础上装饰作品,并创造不同形象的作品。在幼儿操作的时候,我发现大部分的幼儿都能创作出较好的人物形象,有的甚至超出了我的设想。但也有个别能力弱的幼儿无从下手,需要我的个别指导,这里,如果我一开始对能力弱的幼儿就降低要求,我想效果会更好。
三、展示交流,在介绍的过程中,体验泥塑活动的成就感和快乐感受。
幼儿创作完成之后,我让孩子们将自己的作品放到教室后面的桌子上,集体参观,介绍,说说:那一幅是自己做的?评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幅作品。孩子们都绕有兴趣地在那里边说边欣赏,看着孩子们如此津津乐道,我也为孩子们而感到高兴。
第五篇:幼儿泥工活动的探究
幼儿泥工活动的探究
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有绘画、工艺和欣赏。而在绘画的内容中,包括有蜡笔画、钢笔画、蜡笔水彩画和彩墨画等;工艺中,有纸工、泥工、拼贴和拓印等;欣赏里面,又有中外名作欣赏和美术作品欣赏。所有这些内容,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造塑知识和技能教育。苏姆霍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充分说明,在泥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离不开幼儿的动手动脑。但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按教材要求去进行各种材料的制作,这确实很难办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孩子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呢?心理学家把儿童的创造力描述为:回忆过去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选择,重新组合,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或新的产品的能力。当幼儿产生了创造意识后,就会迫不急待地通过自己的双手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在验证过程中,他们会一次次地改进自己原有的思路,通过再思考再动手,最终达到完美的结果。
泥工就是以粘土(黄泥、白泥、橡皮泥、面团等)为主要原料,用手和一些简单的工具捏塑成各种物体、动物、人物形象等。在泥工活动中,学习泥工的技能主要是搓条、团圆、压扁、粘合等。活动中一小块橡皮泥虽能让孩子爱不释手,但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他们的思维。根据这一情况,利用在教学资源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从孩子们喜爱的泥巴入手,加强泥工教学,并同时使之与绘画相结合,从而逐步来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一、从生活实际出发,由简到繁,循序渐进 1.泥巴游戏,引发兴趣对孩子进行泥工教育的第一个措施是:让孩子尽情地玩泥巴,而不加以任何的限制和示范。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对一切都感到新鲜,都觉得有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感兴趣时注意力最集中,感知力最强,掌握知识技能力最快,兴趣是幼儿认识一切事物的前提。幼儿期是最富有创新精神的阶段,他们大胆、浪漫、无拘无束地表现童心、童趣。他们较少受各种成规戒律的束缚,可以随意联想、拟人、神话,随意“张冠李戴”也不觉得怪异。孩子在玩泥巴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多创新性的精神。比如:孩子随手拿来搓几下,搓出个圆球,他们就叫它是“篮球”,多搓几个,他们谓之为“饭”,放到一个压出来的“碗”里面,就可以“吃”了;拉一下长,又出来一个根根的红萝卜;用小刀把一块方泥切去几刀,变成了一辆小汽车„„在这种“过家家”式的“泥巴游戏”中,孩子的兴趣都很浓,也能做出不少东西来。
2.实际出发,单个成形对孩子进行泥工教育的第二个措施是:从生活中最熟悉、最简单的物体入手,让孩子掌握单个形体的基本捏法。模仿不是创造,要促进孩子创造力发展就要少给他们提供模仿范例。孩子在“泥巴游戏”中激起了强烈的学习欲望,但是毕竟经验和技法有限,经过一阵子的搓来捏去之后,做出来的东西都差不多,诸如:篮球、萝卜、汽车、坦克等等。这时候,他们都急不可待,希望老师能教给他们新的内容、新的技法。聪明的老师不能只按照孩子的要求去做,而要灵活运用教育技巧,激发孩子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即猜测孩子在想些什么,琢磨出他们的思维处于什么阶段、思维活动中还存在什么矛盾。唯有如此,教师才能根据孩子思维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指导,鼓励其自己操作。有时,孩子不能一下子运用经验产生创造思维,他们就会经常主动提出要求,“老师,小猪怎么捏呀?”“老师,是这样做的吗?”„„于是我就顺势利导,比如从他们熟悉的小鸭子开始,先让他们思考小鸭子是从哪里来的?鸭蛋里孵出来的。那我们就可以先把泥搓成一个鸭蛋形,前面有长脖子和扁嘴巴,捏的时候就可以从蛋形身体上拉出长脖子,在捏出扁嘴巴,最后长出双脚和尾巴。这样,一只蹒跚学步的小鸭子就出来。捏好以后,他们就会将小鸭子放在桌子上端详半天,然后拿去与别人共同分享,一起比较。我也就乘着这个时候让他们去思考:小鸭子与小鸡有什么异同之处?通过比较分析后,学习捏小鸡时,就可以半扶半放了。我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也都是把相同或相似类型的物体安排在同一个主题单元里进行练习。经过这样一系列的分析比较练习后,不但让孩子比较方便地掌握了同一类型或相似类型物体基本捏法,而且也提高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利用儿歌的形式把塑造形体的步骤、要领说出来,从语言感知——形象思维——具体行动,训练手部技能技巧的发展。例如:在泥工活动做香蕉中,可把做香蕉的要领编成儿歌:黄泥巴,搓长它,弯成小月牙;月牙排一排,变成香蕉一大把。把做蜗牛的要领编成:卷个花卷做蜗牛壳,搓个长条做蜗牛身,再伸出两个小触角,小蜗牛爬的慢吞吞。在组合造型小鸡和小鸭中,也可把要领编成:椭圆身上捏尾巴,圆圆头上粘眼睛,两个尖嘴给小鸡,扁扁嘴巴给小鸭,小鸭背着小鸡过河找妈妈。3.由简到繁,多个组合对孩子进行泥工教育的第三个措施是:让孩子将各个单一的形状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并且配上一个动听的故事。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稚嫩而新颖的创造性表现需要教师以真诚、喜悦之心去发现、去接纳、去欣赏,更需要引导他们不断地创新。在组合过程中,可以让他们按下列步骤去想去做:谁?在哪里?干什么?周围还有哪些东西?按这个顺序去制作安排,大部分孩子都能一边做一边随口念出故事来。如在一次泥工活动中,孩子们在短短二十分钟时间里籍着自己的想象各自创作出了“鸟妈妈”、“拥抱”、“恐龙系列”等主题不
一、形象生动的泥工作品。“鸟妈妈”这一作品令人叫绝,造型是一只鸟背上有个鸟窝,鸟窝里有两三个鸟蛋,还有几只小鸟,想不到的是鸟窝上还有几个透气的小孔。他们做起来虽然很简单,但都是全身心去投入的,做得很认真。最后,我让他们对着自己的作品,编出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有的作品虽然看似简单,但是讲起来,故事却很长很动听,说明他们制作时,都是用“心”去做的。通过这样的练习,在不断提高动手制作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也锻炼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泥工活动可以满足孩子无穷无尽的好奇心,这种在创作中对自由精神的肯定,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审美体验。因此,展示个性、崇尚创新是其发展的永恒主题和本质内涵,孩子在制作过程中自由地、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想法,通过双手将自己的想象变成具体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
4.泥工与绘画相结合对孩子进行泥工教育的第四个措施是:根据作品内容,有选择的将泥工与绘画相结合。经过每个主题单元的泥工练习后,孩子对物体的基本特征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这时候,就可以让他们以绘画的形式,将泥工作品的内容表现出来。通过这样的交替综合练习后,不但提高了绘画、泥工的技能,也大大锻炼了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这对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他们在创作中,也能真正体会到创造性劳动的愉悦,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挖掘了他们自身潜在的创造力。当然,并不是所有内容都是先塑后画的。比较简单的,可以先画后塑,例如“交通工具”、“神气的大公鸡”等。适合画而不适合塑的,就可以绘画形式来表现,例如“画彩虹”、“画太阳”等。不仅可画又可塑的内容,我一般都要他们既塑又画。
二、以点带面,以面带点
1.以点带面将一些新的内容和技法先教给孩子们,让他们采用内容归类系列变化学习方法,探索出泥工制作变化的规律,再让他们去辅导其他伙伴练习。如胡萝卜形系列,就是依据某些事物基本部位像胡萝卜这一特点,通过拉伸、接合等方法,塑造出不同的物体。就象胡萝卜形通过变化,可塑造出辣椒、香蕉、黄瓜、玉米、飞机、鲨鱼、鲸鱼、金鱼、老鼠、乌龟、鸭子、鹅、青蛙等。再如瓶子形系列,依据某些动物身体类似瓶子形状这一特点,由基本形变化塑造出不同动物,如:猪、羊、大象、牛、孔雀、鹿、公鸡、母鸡、鸽子等。这样,以点带面,老师可以省去许多精力,而且他们在手把手的教与学中,建立了友情,培养了集体主义和互帮互学精神。2.以面带点由于环境、先天遗传等因素影响,每个幼儿的创造潜能都存在差异性。教师必须充分考虑这种差异性,从幼儿的实际出发,使每个幼儿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层次的自我开发。这就要求教师在创造性教育中充分调动幼儿想学、想做、想探求为什么的欲望,鼓励幼儿用讨论、质疑等方法互相启发,并选用适宜的方法,继续探索,大胆地把自己的发现展示出来,及时肯定他们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以保证他们自由探索的空间。因而在进行分别指导时,我就特别注意帮助能力差的幼儿,不会捏的要进行个别示范。对不喜欢捏泥的幼儿要分析原因,是技能上有困难,还是对自己做的形体不满意,塑造时用泥不够了,还是别的原因?要针对不同情况加以指导,教师要提高幼儿的兴趣,增强幼儿完成泥工的信心,对一些做得快的幼儿可启发再做一些有关的东西,进而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在学习过程中,总有一些孩子反应较慢,不能马上领会或掌握新的内容。一个活动下来,能力强的孩子能够完成目标,达到教学目的,能力差的孩子可能因时间不够用完不成目标,不了了之。长期下去,能力差的孩子对泥工就失去了兴趣,甚至形成厌恶泥工的心理障碍。为了杜绝这一弊端的出现,创设泥工活动区,给孩子创造主动进行泥工活动的场所,这样使能力强的孩子继续巩固练习,施展他们的才能,能力差的孩子能继续完成他们没有达到的目标。多指导这些能力差的孩子,使他们能跟上大家的步伐,不做掉队的“点”,跟上整个“面”。对他们,要多鼓励、多帮助,使他们不自卑,树立起信心,共同进步。在创设泥工区域时,为他们提供大量的泥工材料,各色橡皮泥、剪刀、糨糊、手工纸等等,另外准备多种色彩颜料盘。使孩子取放方便,这有利与他们主动地画画、剪纸、泥工制作等。这样,打破了死板的美术课教学的单一模式,使孩子在活动时间自由选择,主动地投入到喜爱的泥工活动中。
三、多讲评,多办展览,多参观孩子喜欢显示自己的成果,因为这些活动成果出自于自己的脑和手,是自己的创作。自己的创作最能体现自我的价值,从而使他们获得真正的满足感,教师应充分肯定幼儿的作品。因为成果展评是幼儿提高认识的过程,是培养他们审美能力的过程,当然更是他们体验创新乐趣的过程。孩子不会独享个人的成功,他们总要想方设法与他人分享,让别人接纳并期待得到他人的赞许。教师可采用幼儿自评、小组互评、全体讲评等形式,挑几件有典型缺点的作品来,让大家一起来讲评,一起来谈谈对这些作品的看法,并引导幼儿谈一谈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尤其是对那些有新意的作品,教师更应给予大力的鼓励和表彰,使幼儿的创新意识得到激发,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逐渐树立创新的信心,并能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劳动,培养创新能力。如在讲评时把幼儿的作品收集起来“开店”,请小朋友到店里来“买”他们喜欢的东西,幼儿很自然地挑选出他们认为好的作品,然后请幼儿讲讲为什么喜欢,从而达到讲评的目的。做好的泥工作品,有些要保存下来,有些不需要保留的作品要等活动结束后捏掉,不要当着幼儿的面损毁,以免和爱护泥工作品的要求相矛盾。多进行这样的讲评,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鉴赏能力,可以让孩子在观摩欣赏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家庭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环境,幼儿泥工活动在家庭中进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空余时间他们也会时不时地在家长面前露一手,得到夸奖后,学习和创作的欲望也就更加高涨了。比如我们在一日活动结束后,给幼儿布置任务,使家长和幼儿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作品;或者组织幼儿泥塑技能技巧的竞赛,在同一时间内与家长捏同一物体的比赛,根据自己的观察、想象、联想塑造形体的比赛,通过竞赛加强训练,塑造形体的技能技巧,还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样不仅加强训练了幼儿手工技巧,又促进其懂得与别人配合,互相合作,共同促进父母与子女的感情。
一团团泥土在孩子们手中变换着、创作着、游戏着,是最能锻炼孩子动脑筋的一种创作方式,孩子们通过学习、讨论、尝试、评价等过程,将心中美好的事物以立体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仅制作出了一些渗透其个性特长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实践,将学到的知识得到自由广泛的运用,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极大个性化发挥,愿望变为现实,从而诱导孩子积极创造、将勇于求异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