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去括号和去分母教学计划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去括号和去分母教学计
划
最让我快乐的是什么?是学习,接下来看看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推荐的七年级上册数学去括号和去分母教学计划,即使在家里也能快乐的学习呀!
教师请学生准备好课堂所需的笔、练习本、课本等。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回忆一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有哪些?
生: 移项 → 合并同类项 → 系数化为1
师:好,那我们这一节课就继续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下面我们来做两道题
师生齐答。
师:好,大家现在思考这样一道题,它跟我们刚才解过的两个方程有什么区别? 生:多了一个括号。
师:多了一个括号该怎么办呢?
生:去括号
师:那下面我先不说讲什么内容,大家猜一下我们要复习什么知识点?
生:去括号
师:去括号包括几种情况?
生:两种,括号前为正,括号前为负
师:好,我们来看这四个小题,第一个属于第几种?
生:第一种
师:当做谁和括号分配? 生:+1
师:那所以化简的结果是?
生:1+x-y
师:第二题属于第几种?
生:第二种
详细讲解二三四题
好,下面我们就来解一道例题
请四位同学上黑板把步骤补全。
师:好,那么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节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又会是哪些?
生:回答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去括号:
移项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
师:好,我们就应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来解下面两道题
生上黑板来做
师评价,并让学生讲解
师:下面我们来解两个更复杂一点的方程
3分钟,然后请同学出来展示自己的解法,对了吗?
生:对了
师:请结对的同学举一下手,大多数都做对了,表扬 师:请同学们来思考这样的一个方程应该怎样来解?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说有两种,分别说出想法
师: 我们来思考这道题怎么来解?怎样来列方程?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生回答有多种列法
师生共同探讨思考题怎样来解,学生给出解法
四、总结反思
师:.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生: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有括号的方程的解法
师:今天的作业是
1.课本102页习题3.3第1、4题 2.配套资料相关练习
去括号和去分母(2)
教师请学生准备好课堂所需的笔、练习本、课本等。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解方程时有括号一般要先去括号,请问去括号时要注意什么要点?
生1:不要漏乘和注意符号的变化
师:请同学们做练习(5分钟)
师:时间到,请xx来展示你的答案
师:嗯,做的不错,同学们做对了吗?
生:做对了
师:OK,表扬大家,请同学们再来看问题2,请同学们找出等量关系、顺流的速度和逆流的速度,3分钟 师:时间到,请前后桌相互交流,请一个同学代表自己组发言(学生讨论较激烈)
生:等量关系:甲码头到乙码头的路程=乙码头到甲码头的路程,即:
顺航速度x_顺航时间=逆航速度x_逆航时间
顺航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的速度
逆航速度=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的速度
师:对了,表扬。请同学们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出来,时间是5分钟
师:时间到,请xx同学来展示你的解答
生:迅速用投影展示
师:同学们做对了吗?
生:做对了。
师:再来看问题3,请同学们找出等量关系,时间是3分钟
师:时间到,请前后桌相互交流,请一个同学代表自己组发言,(学生讨论较激烈)
师:时间到,请问“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是什么意思,x个螺钉要配多少个螺母呢?
生:生产的螺母的数量是螺钉的2倍
师:好,同学们在练习本上作,请xx同学出来黑板上做。
一名学生到黑板做例3(做得很好)
师:同学们看他做得好不好,你们做对了吗?
生:做对了
师: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来做一下这两道题。时间8分钟
然后教师巡堂
师:时间到,请xx同学吧自己做的投影给大家看看
师:他对没有?
生:对了,师:你们的呢?对的请举一下手。不错,表扬大家。
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我们继续挑战,请继续下面的练习
学生很快做完,请学生出示答案
师:这节课已接近尾声,我们学了那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
生1:水流问题中,顺水和逆水的速度怎么求
生2:我理解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是什么意思,生4:我还学会了用一元一次方程去解决水流问题和配对问题
师:同学们讲的都非常好。运用题,我们首先审清题意,弄清题目中的数据都表示什么,再利用公式找到等量关系,正确的列出方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去解决。今天的作业是
1、预习问题和例
4、例5
2、学习辅导
现在是不是感觉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七年级上册数学去括号和去分母教学计划很关键呢?欢迎大家阅读与选择!
第二篇:七年级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
平山二中师生共用导·学案 3.3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主讲人:郭德能 【教学目标】
1.掌握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3.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知识点: 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回顾(5分)
解一元一次方程:2-2(x-7)=x-(x-4)
解:
问: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基本程序呢?
回顾我们所学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及要注意的事项。
2、引例:(5分)
问题: 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它的全部,加起来总共是33.
解方程解:
观察方程的项,含有分母,思考是否能把 分母系数 转化为整数系数。
注:根据,先去掉等式两边的分母,然后再去括号、移项、合并、系数化为1。
二、学习任务 典型例析
1、解方程(5分)211xxxx33 327(1)解:
想一想:去分母时要 注意什么问题?
(1)方程两边每一项都要乘以 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分母后如分子中含有两项, 应将该分子添上括号。3y1143y36练习1:解下列方程(10分)
2x1x1(1)53(2)2y12y105
解: 解:
注:①小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②解一元一次方程每步的依据。
2、解方程(5分)
23xx132x1 23解: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6),得 “去分母”要注意什么?
练习2:解下列方程(10分)18x+3(x-1)=18-2(2x-1).①不漏乘不含分母的项;
去括号,得 ②分子是多项式,应添括号.18x+3x-3=18-4x+2 移项,得
18x+3x+4x=18+2+3.合并同类项,得
25x=23 系数化为1,得
23x25x12x5(1)343x32x(1)x52
解: 解:
注:①小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②解一元一次方程每步的依据。
3、教师归纳(5分)
1、去分母时须注意?
2、注意事项。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全部步骤。
第三篇:人教初中数学七上《3.3 去括号与去分母》word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一般步骤,并在此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2.能准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3.培养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中感受学习的快乐.4.理解并掌握工程问题的求解方法。)
[重点难点]工程问题中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关系是重点,把全部工作量看作1是难点。
〔教学方法〕指导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资源〕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小学里我们学习过工程问题,知道这类问题中有工作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这三种量。那么工作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如果一件工作甲独做a小时完成,那么甲独做1小时可完成多少工作量?
二、例题
例1 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小时完成。现在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小时,再增加2人和他们一起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
分析:一个人的工作效率是多少?1/40。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增加工人前完成的工作量+增加工人后完成的工作量=1 设先安排x人工作,则x人4小时完成的工作量是多少?4x/40。增加2人和“他们”(即x人)一起工作8小时完成的工作量是多少?8(x+2)/40。由此可得方程 4x/40+8(x+2)/40=1 学生解方程,得x=2。
答:应先安排2名工人工作4小时。
例2 水池有一个进水管,6小时可注满空池,池底有一个出水管,8小时可放完满池的水,如果同时打开进水管和出水管,那么多少小时可以把空池注满? 分析: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注入的水量-放出的水量=1 设x小时可以把空池注满,那么注入的水量是多少?放出的水量是多少?1/6x;1/8x。由此可得方程 1/6x-1/8x=1 解得x=24。
答:24小时可以把空池注满。三、五分钟测试
(1.一项工作甲独做5天完成,乙独做10天完成,那么甲每天的工作效率是,乙每天的工作效率是,两人合作3天完成的工作量是,此时剩余的工作量是。
2.一项工作甲独做a天完成,乙独做b天完成,那么甲每天的工作效率是,乙每天的工作效率是,两人合作3天完成的工作量是,此时剩余的工作量是。)某地下管道由甲队单独铺设需要3天完成,乙队单独铺设要5天完成,甲队铺设了1/5的工作量后,为了加快进度,乙队加入,从另一端铺设,问管道铺好,乙队做了多少天?
四、课堂小结
工程问题中要善于把握什么是总工作量,总工作量可以看成“1”;工程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一般是各部分完成的工作量之和等于总工作量“1”。(回忆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审 弄清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什么方面的类型 2.设未知 通常是问什么设什么,也可以设间接 3 找等量关系 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4.列方程 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 5.解方程 按要求解出方程的
6.检验 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 7.答 答题时注意单位要统一)作业:
课本99面9。
五、板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
一、问题导入
二、例题
三、课堂练习
第四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教案设计
3.3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新情境,引入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观察方程,发现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及概括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 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教学难点] 用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 英国伦敦博物馆保存着一部极其珍贵的文物——纸莎草文书。这是古代埃及人用象形文字写在一种特殊的草上的著作,它于公元1700年左右写成,至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这部书中记载有关数学的问题,其中有如下一道著名的求未知数的问题: 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它的全部,加起来总共是33。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设这个数为x,据题意得 两边都乘以42,得
211xxxx3332728x21x6x42x1386合并同类项,得
97x138621142x42x42x42x42333271386x97系数化为1,得
为了更全面的讨论问题,再来看下面的问题:
解方程
解:去分母,得
3x13x22x322105去括号,得
3x13x22x3(3x1)10202(32103)105x10)2(2x2105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15x3x4x2652015x5203x24x616x7系数化为1,得
x716(让学生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为:(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为1.三、巩固新知
例4 解方程
解:去分母,得
3xx12x1323去括号,得
63x6x12x16362318xxx1)2x18x3(33181824(x21)18x3x4x1823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四、小试牛刀,尝试成功
25x2323x25y2y1变形为y22y6,这种变形叫,其依据
1、方程63是。
2、对解方程x3x11去分母时,正确的是()32A、2(x3)3x16 B、2(x3)3(x1)1 C、2(x3)3(x1)6 D、2(x3)3(x1)6 课本第101页练习: 5x13x1(1)
2x423
2x12x1(2)3x2124
5五、用心体会、总结归纳 本节课你学了哪些知识?
六、布置作业
1、课本第102页习题3.3第3题;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设计说明] 从埃及古题引发带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思考过程中,让学生对如何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有更深刻的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通过对新方程与以前学过的方程的比较,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化归思想。
通过对解答问题过程的说明,体会去分母解方程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理解去分母的依据,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丰富学生已有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使学生对解方程的认识更加完整。
通过总结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体会解方程的程序化方法。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并巩固解方程的一般步骤。通过练习,巩固去分母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通过学生小结,培养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强化认识。
第五篇:七年级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教学反思(最终版)
七年级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去括号与去分母(1)教学反思
本节课突出了数学的应用知识,一节课下来,我觉得整个教学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教学过程也较为科学和完整。先从课前热身复习有括号法则入手,设计用练习题加以巩固,然后看目标,学生自主学习,设计有括号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自行阅读题目,找出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设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试着了解有括号的方程,寻找解这种形式方程的方法,最后总结出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教师巡视,启发,诱导,发现问题及时订正。然后设计例题训练,熟悉解法,牢固知识,巩固提高,最后设计课堂练习题,自我完善,以达到最佳的预期效果,结果还是不错的。但也有少部分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后,去括号解方程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的有两点:(1)括号外面的系数漏乘括号里面的项;(2)去括号时候该变号的没有变号。从课堂教学上看: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认真,大胆探究,积极回答问题,小组共同讨论,探究积极性高,氛围好,同伴互助热情高涨,教师对小组及时检测评价,激发学生竞争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堂课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当堂纠错的效果。从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觉得这节课还是较科学的。做到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先学后教,检测评价,注重了学生主体能力的发挥及老师的主导作用,并注重强调做题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但我觉得这节课学生练习的力度还不够,特别是后面的巩固练习及应用,有的学生只完成了一半,教师就忙于讲评,使中下等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总的来说,这堂课的效果良好,较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但我还是觉得学生练习的量少些,对求解的题目,我认为课堂上需要更多的练习,从题目中去反馈学习效果显得更加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