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情境教学法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情境教学法
泊子小学
王军平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教师串讲串问,忽视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语言,领悟情感,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情境教学的出现,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其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一本教材,学生的视野也不是被禁锢在教室里。其丰富有趣的内容,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动人的情意,宽阔感人的意境,以及耐人寻味的哲理,使语文教学变为具有魅力的、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人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态度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感知、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形式活泼、思想健康的文章,也有许多意境深远、蕴含哲理的诗词,以及知识丰富,逻辑性强的说明文,议论文,这些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不应是枯燥死板的,而应是轻松活泼、情趣盎然的。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欢快愉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多参与、多实践。只有教师动情、引情,学生才能入情、抒情,语文课堂才会饱含情味,语文学习才会顺利进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窗口入手,把课文中描绘的生活画面及其形象看成文章中情境的本质内容,并将其化为各种图画、音乐、动画、故事等,让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投入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儿童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境界。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方位的,如:生活观察法;录像幻灯法;图画再现法;音乐渲染法;表演法;语言描述法等。
下面根据相关的案例,简单地从几个方面浅谈一下我对语文情景教学法的一些观点。案例:儿童诗《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片段 片段
(一)师:老师演夏天姐姐,小朋友喜欢演什么就演什么。(夏天小姐姐走进学生)想变点什么? 生:我想变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穿梭。师:美丽的花蝴蝶,你好啊!生:夏天小姐姐,你好!
师:花蝴蝶,你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了。
(师选6位同学演三丛花儿,花蝴蝶在花丛中快乐的飞舞着。)师:花蝴蝶,你快乐吗? 生:我真开心。
师:带着这种感情,再说说你的愿望吧!
生:(再次动情的扇着翅膀)我想变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穿梭。师:想演花蝴蝶的小朋友一起读读这句,体会体会。片段
(二)(全班学生演荷叶,并配以舒缓悠扬的音乐)
师:可爱的小池塘长满了绿绿的荷叶,开着美丽的荷花,荷叶静静地举着,像一柄柄大伞,小鱼在下面做着游戏,雨点在荷叶上唱着欢乐的歌。(采访学生)荷叶弟弟,小鱼儿在你脚边游来游去,你不觉得烦吗?
生:不烦不烦,我喜欢它们还来不及呢!师:荷叶妹妹,雨点儿打在你的身上,你不疼吗?
生:不疼,雨点儿滴答滴答,好象唱歌一样,我爱听这声音。师:荷叶妹妹,小鱼儿撞在你身上,你不疼吗? 生:不疼,小鱼儿在和我做游戏呢!
师:荷叶妹妹,荷叶弟弟,你们老这么举着,难道不累吗? 生:我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心里很满足。生:快乐要与人分享,就变的更快乐了。„„
这个案例,就是语文情景教学法应用的典型。
一、对话交流,让学生领略情境美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一篇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老师以夏天小姐姐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对话。让学生感到学习文本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世界里走一趟,用情感驱动了语文知识,使学生学到了“快乐需要与人分享”的含义。在语文感知活动中对课文的阅读也一样,是师生对话式的感知活动,才照亮了课文;反过来说,课文是通过被感知拓展照亮师生阅读的。言语情境就是这样一个期待着你去参与其中,参与创造的召唤结构,请你进入它呈现的视野,用你的全部内存与之发生一问一答、来来往往的对话活动。在情境教学中,师生间恰如其分地交谈,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会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
语文就是对话,语文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它以语言情境的方式提供了充分的快乐学习之可能,老师与学生在生命的共振谐和、沟通对话中,呈现一种真
诚平等的“你——我”关系,使教育在真正意义上企及苏霍姆林斯基所期许的那种美妙境界:“学校是人们的心灵相互接触的世界”,“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
二、鼓励学生表演,创设实践情境
语言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一是扮演角色。“进人角色”即“假如你是课文中的?”;“扮演角色”,则是担当课文中某一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自己进入角色,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案例中这位老师就是运用了这种方法,在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中结合课文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让学生扮演了荷叶、荷花、蝴蝶等角色,让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在轻松活泼、情趣盎然的情景中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课文的内涵和感情。
可以说,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课堂应是学生表演的舞台,陶行知提倡“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头脑、双手、眼、嘴、时间和空间。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也应放开手脚让学生自由发挥,让学生的创造力放射光芒。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及专业特点,适当安排表演实践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景物等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将课文改编成导游词在课堂演示;在学习话剧等时,可以让学生上台扮演角色,可以结合单元训练进行模拟应聘、自荐、辩论赛等训练,还可以让学生上图书馆查找资料,电脑上网等。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从而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三、音乐熏陶,让学生感受意韵美
音乐像文学一样,也有自己丰富的语言,鲜明的形象,广远的意境,它通过直感式的体验,使学生很容易产生情感体验,激起类似的想象和联想,心驰而神往之。在以上案例的片段二中,教师在让学生扮演荷叶的时候,配上了舒缓悠扬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了快乐的意境,再进行角色的扮演采访。在悠扬舒缓的音乐声中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对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也体会深更加深刻,用音乐渲染情境,这胜过老师喋喋不休的条分缕析。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而音乐是学生习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巨大的煽情作用。音乐的语言是微妙而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使人心驰而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的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用音乐最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结合课文内容,播放相关音乐,很容易使学生沉浸在美的氛围中,从而帮助理解文章的抒发的情感。除了在课堂过程中运用音乐的感染里,音乐的播放也可以安排在新课导入或在课堂结束等各个环节。用学生喜欢的音乐导入具有先声夺人之功效;音乐用在课堂进行中,可以调节 课堂氛围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语言特点;音乐用在结束时,能让学生对课文的体会更加深刻??
四、再现图画,让学生享受意境美
图画是展开形象的主要手段,课文用语言描绘的情境,通过图画再现出来,一下子就变得那么具体,看得见也摸得着。因此,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符合儿童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知特点。教师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不仅画面有“形”,还要有“境”,教师描述不仅要有“形”还要有“情”,这样,才能以“形”对学生的感官发生作用;“形”又激起“情”,学生也才有可能由此进入教材描写的情境之中。这个方法尽管在上述案例没有运用到,但在语文教学中也是一个很常见很有效的方法。如:小学语文第五册27课《古诗二首》的“绝句”描写了诗人杜甫的住处——成都外浣花溪草堂的明媚秀丽景色。教学时,根据这首诗的每一行写一个景色的特点,创设出形象鲜明,色彩鲜艳,富于美感的投影片。这幅图的景象是:两个黄鹤在翠绿的柳林枝头上鸣叫;一行白鹭正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依窗可以看见西岭常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随着画面的出示,教师作启迪性的发问:作者以住处为中心,写他屋子周围的景色,大家仔细看看写了哪些景色?让学生观察,思考。为了渲染气氛,激发情感,借助音乐的艺术功能,同时播放“绝句”的配乐诗朗诵录音。随着悠扬的乐曲声,又操作黄鹤在柳林枝头欢歌跳跃和一行自驾飞上蓝天的复合片。这样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草堂,感受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除了观看现成图片,如果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老师和学生一起发挥想象,把课文中所体现的情景用手把它画出来,这样图文相通,就会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深入理解了课文了。
五、走进生活,让学生感受真实美
把学生带人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生动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设身处境地感受到真实的美丽。这一情景教学法常用于作文教学中。如让学生写动、植物说明文,可带学生对有关动、植物进行观察,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成文。如在教学生写作文《找春天》时,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这样在写作文的时候学生就会把自己亲眼看到的,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写下来。
除了上述这些,语文教学中的情景创设还有很多的方法,如声情并茂的朗诵,深入浅出的解说,趣味横生的故事等,还可利用电脑多媒体,录像等直观演示,还可直接挖掘教材本身的内容,如单元综合训练中的口语训练(自荐、应聘、辩论)就为学生创设了多种情境。情境教学给小学语文课堂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它那丰富有趣的内容,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动人的情意,宽阔感人的意境,以及耐人寻味的哲理,使教学变成了具有魅力的、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不仅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获得情景感受,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化难为易,在审美愉悦中主动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
第二篇:解析小学语文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解析小学语文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摘 要】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引进,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新的教学目标,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文化素养的培养,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汉语语言学习兴趣和语言能力,而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可以通过创设符合小学生个性特点和发展需要的轻松学习环境,利于达到国家倡导“减负”效果,因而,情境教学法已经广泛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也利于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故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从而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阅读能力与语言运用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教学法;应用
经过大量的教学研究和实践表明,情境教学法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现代教育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符合现代素质教育、“减负”教学思想,与传统较为死板的教学模式相比,情境教学法可以为学生创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便于教师开展语文语言培养活动、语文写作活动、语文阅读活动与语言交流活动,让学生在自由活跃的教学氛围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与洞察力,让小学生快乐地学习和健康成长,其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一、将情境教学法深入到语文课程教材中,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基础,将情景教学法深入到语文课程教材中,教师充分利用情境中的音乐、文字语言、肢体语言与实物、道具等将语文课程教材中的场景真实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与语文课程文章内容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活跃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积极学习语言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很好体验现实社会生活。例如,在开展小学语文课程《汉语拼音方案》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视频、道具等等教学工具进行现场展示,让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和掌握正确的汉语拼音知识以及汉语语言的美感,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汉语语言的兴起和热情,利于开展培养和提升学生汉语语言能力的教学活动。
二、创设一种自由、开放和宽松的情境教学环境,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情境教学法重视创设符合学生和适合教学的情境,而语文写作课程是语文课程的基础性课程,因而,在语文写作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一种自由、开放和宽松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语文写作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变化以及运用汉语的场景,通过亲身体现生活来培养和提升语文写作的灵感,挖掘和发展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小学生对于写作素材的理解能力,这样在语文写作过程中学生能够正确把握写作的方向,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观察能力,从而可以提高语文写作速度和写作效果,提高语文写作课教学效率。
三、积极采用情景教学方法与语文作品的结合,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是语文课程的阅读,由于目前大量电子产品的普遍使用,一些家长过于溺爱学生,使得一些小学生过于依赖电子产品,而降低了对语文课本和语文作品的阅读热情,甚至一些小学生没有建立正确的语文阅读习惯,这就是这些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不高,造成学生汉语语言能力较差的现象,这样就提高小学生对语文课本和语文作品的阅读兴趣和热情,通过让学生阅读优秀的小学语文作品和文章,使小学生相互学习和相互进步,在阅读过程中有助于小学生建立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和汉语语言运用表达能力,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达到语文教学目的。
四、情境教学法与角色游戏活动相结合,开展语言交流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表达能力与合作意识
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中可以将角色游戏活动与情境教学法结合起来,让小学生在角色游戏活动的真实场景中增加小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意识、语言交流意识,而且在角色游戏活中小学生通过亲自模拟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不仅可以强化学生汉语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为提高学生的汉语语言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教师也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开展小学生们之间的语言交流活动,让学生在情感交流活动中培养汉语语感,锻炼和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表达能力。
五、结论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需要教师主动了解和关系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真正的学习情况,在创设情境教学环境时教师还应该尊重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精心为小学生创设一种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创建生活活跃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这样可以激发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言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汉语语言基础和汉语语言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和语言审美感,不断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和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宋艳敏.浅析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价值[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20(6):82
[2]金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2012.1(4):1-60
第三篇: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我们教书育人的对象都是 6―12 岁的小学生,我们从事的小学语文教学和初 中、高中的语文教学可能不一样,我们做的是启蒙教育,小学五年里,我们需要完成教会学生认读 3500个汉字,会写其中的 2500个汉字,教会朗读,学会思考与品味,教会表达,尤其是书面表达。
除了落实好这些保底的教学工作,我们还需要将学生引导到喜爱读书思考这条道路上来,完成大量的课外阅读,比如,咱们的山东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学期要求学生完成10 万字的阅读量,相当于四本语文书的课外阅读量。要落实好这些方面的教学,我觉得核心应是通过小学五年的阅读训练,教会我们的孩子读书,达到拿起一篇文章便能自觉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养成这样的读书品质,便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创设教学情境应该是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显得特别重要的手段。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去创设情境教学是有科学道理的:
(1)因为咱们人的大脑特点。咱们人的大脑功能,左右两半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脑左半球是掌管逻辑、理性和分析的思维,包括言语的活动;大脑的右半球负责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包括情感的活动。一般,咱们老师的分析、讲解,学生的写字、阅读、组词等书面的单项训练,以及机械的背诵,所调动的主要是逻辑的、无情感的大脑左半球的活动。如果我们想办法在课堂需要的地方创设情境教学,通过音乐、实物、图画、表演、语言描述等方法,来让学生先感受而后用语言表达,或者是边感受边促使内部语言的积极活动。感受时,掌管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开始兴奋;表达时,掌管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开始兴奋。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或同时兴奋,这样协同工作,大大挖掘了大脑的潜在能量,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因此,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创设情境教学可以获得比一般教学明显良好的教学效果。
(2)因为儿童认识世界的规律。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思在《大教 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也就是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儿童的意识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卢梭也说过:“进入人类理性的所有一切东西,都是通过感觉实现的。”感觉又是通过感官来获得的。儿童的感官,可塑性极大,在这个时期,我们根据文字,借助音乐、图画、表演等方法,来直观地作用于儿童的感官,引导学生或听,或看,或操作,儿童的视觉、听觉、运动觉就在这种不断的有指导的兴奋中日益敏 锐、完善起来。他们的眼睛会特别亮,耳朵会特别灵,感官、感觉的训练,使儿童对周围世界日渐留心、敏感,这就拓展了他们进一步认识世界的通道,并且成为他们思维、想象、创造的重要基础。相反,这个时期,如果我们不去着意训练,儿童的感觉就会变得迟钝,而感官的迟钝必然会成为儿童提高直觉、提高悟性的一大障碍。这样的训练,仅靠音乐、美术、体育等术科的训练是不够的,我们小学语文也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在课堂中根据语言文字去创设情境教学,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获得从形象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
情境教学法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顺应低年级小学生的发展规律,点燃智慧的火花,滋润情感的幼芽,让他们显示各自的聪明才智和潜在的力量,从中获得认识上的快乐,创造的快乐,道德向上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和喜悦。因此,创设情境在语文教学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情景教学法情境教学给小学语文课堂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它那丰富有趣的内容,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动人的情意,宽阔感人的意境,以及耐人寻味的哲理,使教学变成了具有魅力的、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但在运用它的过程中也是要注意一下几点的:
1)注意学生各个方面的统一。学生是理智和情感同时活动的个体,教师应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地去调动学生身心各方面的潜力。意识与无意识统一,智力与非智力统一,其实就是一种精神的集中与轻松并存的状态。这时,人的联想自由驰骋,情绪随意起伏,感知在暗暗积聚,技能在与时俱增。这正是情境教学所要追求的效果。
2)注意直观性与暗示性相统一。语文教学创设或引入情境,主要是为了达到动情明理的作用,所以,十分强调情境的直观性与暗示性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既打动人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又能引起学生驰骋想象,积极感知材料,达到理性认识。
3)注意运用情景教学法的适时性与适量性。创设情境,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观察、思维、分析、评判的凭借,必须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来设计出示情境的时机和频率,不要追求形式上的热闹和花样的翻新。
4)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情境教学的基本保证。教学本是一种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语文情境教学更强调这一点。只有师生间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彼此形成一种默契,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情景教学能顺应低年级小学生的发展规律,点燃智慧的火花,滋润情感的幼芽,让他们显示各自的聪明才智和潜在的力量,从中获得认识的快乐,创造的快乐,道德向上的快乐,成功的快乐。所以,在实践中我做了一定的初探和尝试,试图通过在课堂中优化情境教学法,寻找到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与学的方式:
1.对话交流,让学生领略情境美
“没有人,艺术便是黑夜。”这是题写在北德意志博物馆大墙上的名言。其实,在语文感知活动中对课文的阅读也一样,没有人,课文同样是黑夜。正是师生对话式的感知活动,才照亮了课文;反过来说,课文是通过被感知拓展照亮师生阅读的。言语情境就是这样一个期待着你去参与其中,参与创造的召唤结构,请你进入它呈现的视野,用你的全部内存与之发生一问一答、来来往往的对话活动。在情境教学中,师生间恰如其分地交谈,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会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
语文就是对话,语文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它以语言情境的方式提供了充分的快乐学习之可能,老师与学生在生命的共振谐和、沟通对话中,呈现一种真诚平等的“你――我”关系,使教育在真正意义上企及苏霍姆林斯基所期许的那种美妙境界:“学校是人们的心灵相互接触的世界”,“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
2.想象作画,让学生享受意境美
图画是展开形象的主要手段,课文用语言描绘的情境,通过图画再现出来,一下子就变得那么具体,看得见也摸得着。因此,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符合儿童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知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不仅画面有“形”,还要有“境”,教师描述不仅要有“形”还要有“情”,这样,才能以“形”对学生的感官发生作用;“形”又激起“情”,学生也才有可能由此进入教材描写的情境之中。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一再强调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教师要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环境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这一切都是悄悄地,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体会、领悟的,这就是“润物细无声”的美妙境界啊。
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师必须从窗口入手,把课文中描绘的生活画面及其形象看成文章中情境的本质内容,并将其化为各种图画、音乐、动画、故事等,让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投入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儿童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境界。
总之,情景教学法只要运用得当,就能寓理于情,寓教于乐。润物无声,不仅能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而且使学生获得情景感受,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化难为易,在审美愉悦中主动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
第四篇: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情境,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实际上就是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优化了的语言学习和语言生活环境。情境教学的核心是“情境”。它以“情”为经,将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素质确定为语文教学的有机构成,将学生的兴趣、特长、志向等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摆上语文教学应有的位置;以“境”为纬,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语言环境的创设,拉近了语言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使死的语言成为活的生活,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谐发展开辟现实的途径。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师意识到教学必然要改变形式、丰富设计。为追寻新理念,教师倾心打造情境,精心链接场景。为此,我们很有必要考察、倾注情境,从关爱学生生命成长的高度审视情境,努力构筑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
情境教学法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顺应低年级小学生的发展规律,点燃智慧的火花,滋润情感的幼芽,让他们显示各自的聪明才智和潜在的力量,从中获得认识上的快乐,创造的快乐,道德向上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和喜悦。它能顺应低年级小学生的发展规律,点燃智慧的火花,滋润情感的幼芽,让他们显示各自的聪明才智和潜在的力量,从中获得认识的快乐,创造的快乐,道德向上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情境”教学不是目的而是寓教于乐的一种手段,“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贴近师生情感交流,加强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形成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对学生进行完整的人格教育。
一.情境教学方法的概念
情境指的是人们利用语言、各种物体或者是音乐等道具,人为的创设一种真实环境,在这个环境下。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引导学生融入到环境中进行真实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们的团结互助能力,最终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情境教学方法体现了现代教学的互动思想,具有很鲜明的时代特征。情境教学方法不仅应用于教育事业,而且对其他领域也具有指导意义。
二、情景教学方法的具体步骤
采用情景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是让学生在阅读语文题材的同时渗透情景教学:教师通过创设一种情景,把语言和场景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句子或者短文段落的学习训练。第二、作文教学过程中运用,老师创设一种情景或者景象,让学生身临其境,学生通过思考和想象,激发了多种情感的体验,燃烧同学们的写作热情,从而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第三、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通过音乐、图片等不同的手段,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场景中,通过感受从而触动学生的情感。第四是综合运用以上三个步骤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情境教学方法的作用
首先,情景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情景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利用各种道具创造一种真实环境,通过音乐等道具的采用能够生动的表现现实生活,给人们以启发和享受,触动人的心灵,情景教学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真实生活,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学生们的审美意识,让学生更亲近现实生活。在语文课堂上老师通过模拟真实的场景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的状况,然后通过教学进行对比,学生很快的理解和掌握了语文知识,提高了教学的水平和效率。
其次情景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改变了传统的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让枯燥无聊的课堂生动有趣,小学生的思维都非常活跃具有想象力,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情景教学的优势去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让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最后,情景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情景教学中最常采用的方法是游戏活动,老师通过设置多种游戏让学生们参与其中,小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通过互相的学习合作,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而且在游戏参与中提高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应开展多项丰富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根据自身的喜好和能力去编排游戏活动规则,学生通过身体动作和姿态,带动了大脑的运作,协调了身体的不同部位协调工作。
四、情境式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情境,即情境导入
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可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习或音乐渲染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地运用实物演示直观的音像或者相关的音乐作品、故事诗歌小品等形式和手段来创设情境;借助这些情境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之进入所创设的情境氛围中,激起相应的直觉情感,并能够找出情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情境提出看法、谈谈感觉。这时,教师应变为平等的参与者和协作者,但教师的主导地位没有消失,应该引导学生感受情境、从情境中发现问题。
2.参与活动,即情境分析
引导学生融入到所创设的情境当中,让他们的情感在情境中得到体验,这样学生就能获得丰富的知识体验,从而深刻掌握知识。当唤起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情感需要后,教师可以用图文、小品、游戏等手段,让学生在情感中通过想象来体察形象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知识点和脑海中已有的表象联系起来,把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在自己身上作想象性投射,通过想象感受自己生活在某种氛围中,设身处地设想自己成为体验的对象,产生与体验对象相一致的移情体验,并从中领悟和把握知识,感悟其中的道理,使“理”通过“情”进入学生的心灵。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如讲故事、听音乐、看表演、做游戏,能够在特定的教学气氛中积极主动地从事各种教学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学习、接受教育。
3.总结转化,即情境回归
教师的启发总结能使学生领悟所学内容的情感基调,做到情与理的统一,并使这些认识经验转化为内在的思想意识,回归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来。当学生在情境中能够把自己的情与景结合,能够融入情境中学到教材的知识点后,还要能够将自己在情境之中体验到的情感、学习到的知识点应用于情境解决情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甚至能根据教材的要求创设有利于知识点学习的情境,这样才能达到在情境中学、在情境中提高能力的目的。
4、挖掘生活资源
学生都喜欢和自己生活有关的文章。创设生活情境导人课文,能够消除学生对陌生课文的畏惧情绪,使他们带着一种放松和快乐的心情去学习。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内容《打电话》,该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具有很强的生活性和实践性。通过此项训练,学生了解打电话的方法,能用普通话进行电话交谈,并做到说话简洁明了有礼貌。设计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巧妙创设情境,并注重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演中说”“说中创”。教学时我首先播放电话铃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以此提问调动学生的认知经验,为交际活动打基础。接着通过提问“你打过电话吗?你用过的电话有哪些厂和展示电话图片及实物,激发学生兴趣。然后创设情境,让学生用实物表演打电话。最后学生汇报交流,注意指导学生明确以下几点:(1)打电话要知道对方的电话号码。(2)拨号后,如果听到“嘟、嘟、嘟”短促的声音时,说明对方电话占线,要稍等片刻再打。(3)打电话前,先想好要说什么,再拨电话,内容要简短清楚,还要有礼貌。
5、巧设问题情境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盘活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将问题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以此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问题情境中设计的精简问题是结合文章中心和重难点提出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全文的思想内容便清晰明了,重难点也迎刃而解。如教学《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时可这样导人:出示“大眼睛”照片,配音乐,板书“大眼睛”;接着设问“屏幕上的这双大眼睛你熟悉吗?看到这双大眼睛,你又会想到什么呢?”(板书“渴望读书的”)最后,进行问题延伸“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设疑应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深入,环环紧扣,体现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和条理性。
6、给学生动手参与的机会
心理研究证明:思维能力是智力与能力的核心,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因此,平时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先看实物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捞铁牛》一课中,我在课件中设计一个操作环节,让学生利用鼠标自己捞一次铁牛,全班同学兴奋不已。在动手操作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怀丙和尚的聪明才智和迎难而上的品质更加钦佩。教学情景的创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情景,将课堂还给学生,将探索的空间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交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7、利用多媒体的感观优势
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把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美妙和谐的音响,化抽象的文字为可观的图像,以直观的形象触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情感的共鸣,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如学习《北京亮起来了》这篇课文时,我利用影视、音乐的辅助手段,营造了一个可感、可知的意境,使学生如临其境,收到了传统教学方法不可企及的效果。
8、对话交流,让学生领略情境美
“没有人,艺术便是黑夜。”这是题写在北德意志博物馆大墙上的名言。其实,在语文感知活动中对课文的阅读也一样,没有人,课文同样是黑夜。正是师生对话式的感知活动,才照亮了课文;反过来说,课文是通过被感知拓展照亮师生阅读的。言语情境就是这样一个期待着你去参与其中,参与创造的召唤结构,请你进入它呈现的视野,用你的全部内存与之发生一问一答、来来往往的对话活动。在情境教学中,师生间恰如其分地交谈,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会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
语文就是对话,语文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它以语言情境的方式提供了充分的快乐学习之可能,老师与学生在生命的共振谐和、沟通对话中,呈现一种真诚平等的“你——我”关系,使教育在真正意义上企及苏霍姆林斯基所期许的那种美妙境界:“学校是人们的心灵相互接触的世界”,“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
9、想象作画,让学生享受意境美
图画是展开形象的主要手段,课文用语言描绘的情境,通过图画再现出来,一下子就变得那么具体,看得见也摸得着。因此,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符合儿童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知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不仅画面有“形”,还要有“境”,教师描述不仅要有“形”还要有“情”,这样,才能以“形”对学生的感官发生作用;“形”又激起“情”,学生也才有可能由此进入教材描写的情境之中。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一再强调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教师要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环境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这一切都是悄悄地,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体会、领悟的,这就是“润物细无声”的美妙境界啊。
五、情境式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要求
1.传统语文教师角色需要转变。
在当今语文教学中,师生的摆位问题至关重要。如何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角色,是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对教材的兴趣,从减轻学习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学时,不要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要让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教师要深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知识。
2.语文教学教学手段多样化。
语文教学,题材丰富、内容广泛,涉及方方面面。将现代教育科技产品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引入语文课堂,一方面可以吸引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更有效地表达出课文的意境。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教学手段落后了,使得受教育者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兴趣。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习受教育主体失去了兴趣,那么教育就等于失败了。尤其是青少年,好奇心重,求知欲强,可以通过大量的现代教学手段,利用青少年的感性认识,感知课文中的情境,教学效率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把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和良好的语文习惯培养起来,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情境式语文教学模式适应青少年的认知发展规律,可以凸出语文发展认知、完善人格、陶冶情操的综合价值。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情境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情境教学策略
摘 要: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以语文情境教学为理念对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中的《诚实与信任》一课进行教学设计并进行分析,以情境为依托,适时挖掘语言文字的内涵,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体验―升华”,在浓厚的人文气息中品读课文、品悟哲理、品味生活,学生不仅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同时也获得了思想的启迪。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教学要回归生活,尊重儿童经验阅读应该是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是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选择是从教学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和语文课程标准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
一、教材分析
《诚实与信任》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讲述了“我”深夜驱车回家途中,不小心撞碎了路边小红车的反光镜后,主动留下写有自己姓名、电话的字条,后来,双方通过电话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深刻揭示了诚实与信任是人与人之间比金钱更为重要的东西,从而给学生以深刻的启迪。小学生在初读课文时便能产生阅读兴趣,教师顺势便可以衍生出紧贴课文内容的生活情境,从而采用情境教学模式设计本课教案是正确的选择。
那么站在教材的角度,什么是诚实呢?诚实就是既要表示歉意,还要勇于承担责任。“是我要向你表示歉意。请你把购货单据寄来,好让我把钱寄给你。”面对过失,面对错误,不仅仅是口头与心里的歉意,更要用实际行动,弥补错误,纠正错误。“请”显示了“我”的诚心,“把钱寄给你”表明“我”敢作敢当。诚实就是对人心怀感激,宽容他人。原来诚实就是敞开心扉面对自己,面对他人,以感恩的心面对突发问题。
那么什么是信任呢?信任是相互的。我信任小红车的主人,留下了姓名、电话,丝毫不担心带来的负面后果,这就是信任。因为“我”信任小红车主人,小红车主人也信任我,相信“我”是个好人,是个有着“比金钱更宝贵”的品质的人。因为我诚实,所以赢得了别人的信任,因为彼此信任,所以事情有了温暖的结局。
本文选取的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描写手法也极为朴实,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但人物的言行却感人至深。特别是课文的第二段(对话部分),平淡中蕴含着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吸引读者去品读感悟,经受一次心灵的洗礼。
二、设计理念
本课以情境教学理论作为设计的主要指导思想。为更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笔者在设计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诚实与信任》教案时,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1.语文情境教学倡导创设情境,营造出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氛围,让每个学生的全身心都投入到课堂当中,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将以具体可行情境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笔者试图创设“半夜车祸事故现场”和“事后两人?话联系”这两个主要情境,鼓励学生作为文中人在身临其境中自由地想象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感悟课文主旨,最终让他们快乐主动地学习,课堂效率也随之提高。
2.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针对学生表演能力强、爱模仿的特点,笔者设计了学生用自己的表演动作诠释“环顾”一词的意义。这一环节能有效赶走课堂的严谨感,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对教学内容更有兴趣。
3.良好的师生互动能让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本课的教学重点段落是车主与“我”之间的电话对话,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对话中流淌的人间真情,枯燥机械的齐读方式容易抹杀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将用灵活的分角色朗读形式,能使学生快速融入情境之中、角色之中,教师辅以优美即景的音乐作为阅读背景,两相配合,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乐读中感悟诚实与信任的可贵品质。
参考文献:
[1]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李吉林与青年教师的谈话[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田本娜.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评述[J].小学语文教学,1997(12).[3]黄萍.诚实与信任教学设计[J].新课程小学,2008(3).编辑 马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