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教学的建议

时间:2019-05-12 22:32: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估算教学的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估算教学的建议》。

第一篇:估算教学的建议

估算教学的建议,很是受用。

(一)注重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1.教师要注重估算,并把估算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2.要选好题目,提出好问题,让学生去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3.要鼓励学生利用估算来验证计算结果,养成好习惯;

4.要引导学生在问题情景的对比中,选择估算或精确计算,不断地积累经验。

(二)让学生在感受估算的价值中学会估算的策略和方法。1.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2.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二次反思与调整(吴老师的课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3.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估算的策略,不断提高估算的能力。

(三)对学生的估算作适度的评价。

1.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结果合理方为正确;

2.脱离实际问题情境,纯试题的估算,只要结果落在区间内,方为正确。但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的认知实际,给予针对性的评价;

3.估算结果落在合适的数量级中,方为正确。

智慧、大气的女人是否很有魅力,总之,经过半天的时间,我被吴老师的一言一行迷住了。向吴老师学习,是我对自己的新要求。

吴正宪老师这样说“估算”(转)

估算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师讨论的焦点,在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些不知如何处理的问题。今天看了一篇文章,作者在文章中说听了吴正宪老师的课与讲座后,明白了许多。现转载如下,希望对大家的教学能有所帮助:

一、估算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近似思想、估算意识。

1、在教学中教师要把“估算意识”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用估算检验结果,遇到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选择是“估”还是“精”,并不是看到“大约”就估。吴老师为了讲清这个问题,还给我们打了个很形象的比方:说我们培养的就是老板,不是打工仔。老板要自己决定做什么、怎么做,而打工仔只要听从老板的安排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让怎么做就怎么做,没有主动权,更没有分析比较思考问题的过程。

2、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估算”的价值,学会“估算"的策略与方法。具体做法是:

(1)当交流估算结果时,要请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这样学生不仅从感性上认识了估算,还从实践与理论上提高了一个台阶;帮助学生知道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要如何解决;当然也有利于我们教师调控课堂。

(2)引导学生二次反思和调整。在对估算和精算的比较与分析中,让学生学会反思、调整,积累经验。

在这个问题的阐述中,吴老师举了个例子,有力的说明了二次反思的重要性。北京某一学校的老师为了估算的教学分成了两派,争论不休。吴老师在这风头浪尖上出来帮助大家拨开了云雾,解决了问题。

其中最难忘的一句话就是“估算一定要解决问题”。没有解决问题就需要“二次反思”与调整。

二、具体估算策略:说起来您都会觉得很可笑!在我们数学这么严肃的课堂上,吴老师竟然允许学生把一些估算名词改了名!成了:大估、小估、中估、不大不小估、凑估。在教学现场我们就听到吴老师叫使用各种方法的同学为“大姑”、“小姑”……,整个课堂充满了笑声。

用吴老师的话说:不用计较概念的名字,只要孩子们学会了就行!名字不重要!(这使我想起去年年会上有关概念教学的话题,当然的与会领导也一再声明:一定不再考概念的定义。)这就使我们一线教师彻底放心了。

三、估算的评价:

1、不需要统一的标准。无论学生用哪种方法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行。

2、不需要统一的答案。到底哪样的答案是对的呢?吴老师做出了解释:

(1)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理策略,结果合理为正确。例如:解决称象问题,称石头6次,估一估共多重:328、346、307、377、398、352。学生把每个数看作300,乘6后得1800对;把每个数看成400,乘客后得2400对;看成350,乘6后得2100还对。

(2)纯算式的计算,在范围内就可。

(3)估算的结果必须在正确的数量级内。例如请学生选择称象的如果哪个对:20108千克、2108千克。显然第一个20108千克是不对的,因为1、大象的体重不可能是2万千克,2、估算的结果是2100千克,数量级不对。所以估算结果是否在数量级内是很重要的。

吴老师在讲估算教学时,还说了一个小故事。

一次她在接待日本估算专家时,请他估算称象问题中的象的重量。日本专家是这样估的:300加300等于600,再加300等于900,再加300等于……就这样估出得1800千克。当然吴老师就问这样专家:“您为什么把398也看作300不看成400呢?”专家耸耸肩说:“你不就是让我估估吗?我就是估估呀。”吴老师接着问:“照您这样算也就是6个300,您为什么不用300直接乘6呢?”专家说:“我喜欢这样算,我就这样算呀。” 从这件事我们受到启示:估算就是估算不是精算,根本没必要算那么准;只要策略、方法正确孩子们想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孩子们由完全的自主权!专家都这样,何况是我们的孩子们呢?!

感谢吴老师解放了我们的思想!

吴正宪:“估算”课堂教学实录

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在不断思考、倾心研究的基础上,为大家精心演绎了一节“估算”教学观摩课。吴老师深入挖掘估算的本质和估算教学的意义,并以其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激情澎湃的教学语言、活泼生动的师生互动以及深邃缜密、气势磅礴的“吴氏”教学风格,给广大教师的教学提供了精彩的范例。

一、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有关估算的知识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就接触过一些,对吗?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估算。关于估算,在学习过程中你碰到过什么困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吴老师?

生:为什么要估算呢?

生:估算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师:也就是估算到底有什么用?其他同学还有问题吗?

生:估算是什么人发明创造的?

生:估算有方法吗?如果有的话,能把它们分类吗?

师:大家提了这么多、这么好的问题。北京有一个学生曾经向吴老师提过这样的问题:“吴老师,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就要估一估?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就可以精确计算啊?”同学们,你们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

生:遇到过。

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研究。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二、在经验积累中引入估算

(屏幕出示青青和妈妈一起到超市购物的情景)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也有过和爸爸妈妈一起购物的经历。青青和妈妈选了五种商品(屏幕出示五种商品的价格:48元、16元、23元、69元、31元),妈妈的问题是:带200元钱够不够?(屏幕出示收银员正将商品价格输入计算机的画面)我想让同学们讨论的问题是: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使用估算比精确计算更有意义?请大家独立思考,做出判断。

①当青青想确认200元钱是不是够用时。

②当收银员将每种商品的价格输入收银机时。

③当青青被告知应付多少钱时。

(生用手势表明自己的观点,多数学生选择①,有两生选择③)师:请问这两位同学,假如你买东西时花了168元,收银员估了估告诉你,就交200元吧,你交吗?

(两生不好意思地笑了:不交)

师:当青青被告知应付多少钱时,你们认为应该精确计算还是估算?

生:付钱时,花多少就得付多少,不多也不少,还是得精确算出来。

生:(齐)就是嘛!

师:对啊,当收银员告诉顾客要付多少钱时一定是个很准确的数,而要确认带200元钱够不够时,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知道五种商品大约花了多少钱就可以了。同学们,是这样吗?

(生都会心地笑了)

三、“曹冲称象”,感受估算方法的多样性,优化估算策略。

教学情境:曹冲称象。(屏幕出示)6次称的质量如下:

次数 质量

328 2 346 3 307 4 377 5 398 6 352 提问:你能估计一下这头大象有多重吗?

1、学生自主探究,在练习本上记录自己的估算过程,展示不同的做法。

2、集体交流,整理估算方法。

(1)小估:300×6=1800

(2)大估:400×6=2400

(3)中估:350×6=2100

(4)大小估:300×3+400×3=2100

(5)四舍五入估:330+350+300+380+400+350=2110(6)凑估:300×7=2100

(7)精算:328+346+307+377+398+352=2108 孩子们在交流自己的估算方法的同时,师生根据不同的估算方法,幽默地给它们命名。课堂气氛轻松和谐,使学生对估算的多种方法有了深刻的理解。

3、在比较选择中,体验估算的价值。师:在你们估算的时候,电脑也悄悄地计算出来了。(屏幕出示两个答案:20108千克,2108千克)你觉得哪个答案有可能对。

学生有的根据生活经验来选择,还有的根据估算的结果去思考问题,渗透估算可帮我们选择正确的答案。

4、二次反思,提升认识。

师:同学们,看看这个精确计算的结果,再看看同学们估的结果,此时此刻,你想对刚才自己的估算结果做一点评价和思考吗?你比较欣赏哪种估算方法?

学生在对自己估算方法的自我剖析中,发现各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在体验中把方法优化。

三、解决问题中,体会估算的价值。

情境一:350个同学要外出参观,有7辆车,每辆车56个座位,估一估,够不够坐。

方法1:7X50=350 方法2:7X60=420 师:往大估(方法2)和往小估(方法1)哪个更好?

显然方法2比方法1的估算结果更接近精确值,但是对于这个实际问题来说,方法2显然不如方法1合理。我们来看看学生的回答:

生1:往小估都够了,一定能够。

师:往大估行吗?

生1:原来没有4个座位,万一来多了,有可能不够了。

生2:往小估比较“安全”。

情境二:一座桥限重3吨。一辆货车装了6箱货物,每箱285千克,车重986千克。这辆车可以安全过桥吗?

学生大多数把285估成300,300X6=1800,不到2000;986不到1000,所以能安全过桥。学生用了往大估的方法。

师:这个问题怎么不往小估了?

生1:300都行,285更行。

生2:这时候往大估“安全”。

师:到底往大估安全还是往小估安全?遇到下一个问题这么办?

生:随机应变。

第二篇:估算教学设计

《估算》第一次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单元是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口算、笔算以及加减法估算、一位数乘法估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60页的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使学生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结果符合问题实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理解、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使估算结果合乎实际情况。

关键: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学校组织秋游活动,我们四年级同学去郯子公园,去那里的费用是每人49元,包括客票和公园门票,四年级全年级共有104人,老师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呢? 出示图片: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师:你们能帮老师估算一下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吗?

1)独立估算,并写出估算过程

2)小组内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并说明理由。

3)全班交流。反馈学生估算结果。

4)鼓励学生说出多种想法。对估算结果进行评价。

师:你认为谁估计得更接近准确的钱数呢?为什么?在估算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小结: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

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2.运水公司为居民运送纯净水,一月份运送718桶,照这样计算的话,估算一下,全年可以运水多少桶?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 你是怎样估算的?

《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页。

小明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个。

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千克。

2小明同学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62cm,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252步。操场大约长多少米?

a1800米 b1200米 c1500米

3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乡约有多少名小学生?

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他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 到吗?

4、第62页的5、6、7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第三篇:估算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估算教学心得体会

培养估算意识

估算教学,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记住一种估算的方法,应当是通过估算的教学,来培养学生这种近似的意识,这种估算的意识,他不是被动地、机械地去记住一种估算方法,而是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逐步地去理解估算的意义,去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多增加一些学生的体验,不断地丰富学生这方面的经验,积累他的经验。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1、教师要重视估算,并把估算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考虑教学目标,如果把目标定位在做一些机械的训练,可能就会给学生形成一种错误的定势。而我们要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近似的意识,这是我们数学教学本身发展应该关注的问题,也应该作为我们重要的教学目标来实施。

2、要选好题目,提出好问题,让学生去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需要估算的地方确实很多,那么能够设计一个这样体现估算价值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去体会估算的必要性。久而久之,学生估算的意识就会不断加强。

3、要鼓励学生,利用估算来验证计算结果,来养成好的习惯

比如现在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再比如学生的精确笔算,那么结果对不对呢,特别是积的位数、商的位数,准确不准确呢,可以先用估算的方法,来确定一下它大致的取值范围,这样就帮助学生来验证计算的结果。估算意识的培养,应该从点点滴滴做起,使学生逐步地养成一种习惯,形成这种良好的习惯以后,他会自觉地进行估算。

4、要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对比中,选择估算或精确计算,不断地积累这方面的经验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想办法搜集或者捕捉一些好的素材,在具体的问题情境当中让学生去感受,哪些问题解决需要近似值,就是需要估算,哪些问题解决一定要算出精确值,比如像刚才我说的那个题,“全家吃饭”的例子就是估算,大约是200元,这就是估算。当然没有必要精确地计算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选择用估算,而不选择用精确计算。但作为饭店的收银员就需要精确计算,估算显然不行。

第四篇:估算教学设计

《美好回忆》教学设计

文峰小学 刘川川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5—美好回忆第20—23页 【课标要求及解读】 课标要求:

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课标解读: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计,体会估算的重要性,初步学会估计的策略与方法

2、经历估计事物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通过估算,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材分析】

在引导学生认识千以内及万以内的数的同时,始终将数的估计与数的认识结合在一起,并专门设计了本信息窗,呈引导学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这篇日记大约有多少个字?”“这张板报大约有多少字?”等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估计的策略与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使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估计事物的过程,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学情分析】

在学习了近似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板报内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经历估计事物的过程,引导学生能按照一定策略进行估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圈一圈,估一估学生能够认识到估算的必要性

2、掌握几种简单的估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计,体会估算的重要性,初步学会估计的策略与方法。

2、经历估计事物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通过估算,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 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课件 【教学评价设计】

1、通过活动二、三检测目标1、2的达成 【学科核心素养渗透点分析】

数学关键能力渗透点:本节课数学关键能力渗透点是数感。本节课以游览北京学生办了一份班报出发,估计一篇日记大约有多少字,引导学生用估计来表达和交流,交流估计的策略,使学生体会到估计策略的多样性,从而建立学生的数感

数学品质渗透点:本节课数学品质渗透点是是独立思考、探索创新。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估计一篇日记大约有多少字,从而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以一行大约10个字为单位进行估计,和另一种用圈出部分大约20个字为单位进行估计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创新的理性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601人,约是()人。

2.小明家到学校有492米,约是()米。3.一台彩色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元。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本。

二、探索新知

师:学生们在游览了北京之后,写了一篇游览北京的日记,这篇日记大约有多少个字,你能进行估计一下吗?

师启发诱导,学生进行交流

师:先数一数一行有多少个字,取一个近似数,然后再数一数有几行,也是取一个近似数,然后就可以估算出这篇日记大约有多少个字 学生动手数一数一行约有10个字,共10行一共大约100个字

师:再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估算一下,你能不能尝试着将日记大约的圈一圈,圈

成几部分,然后从一个圈中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字,从而估计一下这篇日记大约有多少字

生:动手圈一圈,将这篇日记大约圈了5次,大体上20个字圈一圈,这篇日记大约共100个字。

师:想一想我们是如何知道这篇日记大约有多少个字的?上面我们都采用什么方法?你能交流一下你是怎么估算的么? 学生回想,交流估算的方法

三、巩固新知

师:根据上面学习到的估算的方法,你能估算一下这张班报大约有多少个字吗? 生交流如何估算这张班报的字数,学生可能能够看出这张班报的字数相当于4篇日记的字数,一篇日记的字数是100字,所以能估算出这张班报大约的字数

师:下面请同学们通过自主练习第1、3两题巩固一下估算的方法 生做练习,师生交流估算的方法

四、课堂检测

完成课本21页第2、4题

五、授课小结

师:学完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如果给你一段文字,你能够估算出来吗? 生谈收获,谈谈估算的方法 【板书设计】

美好回忆

一行约有10个字,共10行一共大约100个字

第五篇:《估算》教学反思

《估算》教学反思

《估算》教学反思1

试估算某个方阵出操的同学人数有多少,家中住房的有用面积大约有多大,一个近似长方形影剧院内大约有多少个座位;学习长方体的体积计算以后,可尝试估算某个近似长方体游泳池的容水量;学习千克的熟悉以后,可让同学尝试估算日常生活中有关物品质量;学习毫米的熟悉以后,可让同学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

一、提倡算法多样化,培育同学的创新力量

每一种算法都是同学思维活动的体现,无论对错都是同学思维的火花在闪耀,一种算法就是一种思维过程。算法多样化体现了思维方式的多样性,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思索角度的多元化。制造力作为一种简单的高层次的心智操作方式,是多种认知力量、多种思维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之中同学可以捕获到很多思维的亮点,从而激发创新灵感。

算法多样化,敬重同学的思维活动,确定同学的学习过程,让同学感受到胜利的喜悦。不同同学由于生活阅历,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他们对同一数学现象做出不同的熟悉、理解和把握,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共性。算法多样化给了每个同学表达的机会,在一次次的沟通中,同学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共性,这种学习共性,有助于开发同学的创新潜能。

二、注意实践活动,进展空间观念

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老师应当依据同学的特点,赐予同学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同学在经受一个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数学模型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过程中,把已经存在于自己头脑中的那些不那么正规的数学学问和具有“数学颜色“的生活阅历上升为数学的科学结论,逐步建立起空间观念从中体验数学发觉的

《估算》教学反思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培育同学的估算意识,进展同学的估算力量,让同学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加强了估算的教学也是新教材与以往旧教材不同的地方。

估算的内容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对量的描述许多时候只要算出一个与精确数比较接近的近似数就可以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进展,生活中进行估算的次数要比精确计算的次数多得多,估算在我们日常生产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估算的教学并不是单一的计算技能训练,它有机地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培育估算意识远比训练估算技能重要。在用笔算算出结果之前我们往往都让同学先来估一估大约是多少,同学也养成了这样的估算习惯,有了估算意识;有时用不着算出精确     值,直接估出大约是多少就可以了;有时还可以利用估算来验算自己笔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这节课是在同学学习了加、减法估算以及乘数是一位数乘法估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说同学已经把握了加、减法估算以及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但是除数是一位数的估算这一教学内容是有它的特别性的,除法的估算不同于加法、减法、乘法的估算,被除数与除数不仅要选择接近的整十、整百数,而且二者还得是倍数关系,这样才能估量出也许的结果。同学简单消失的问题是,1、只把被除数改成接近的整十整百,但却非是除数的倍数,计算起来很麻烦。2、看成有倍数关系的数后,计算结果消失了偏差。3、有的估算不用看成整百整十数便利,如78÷4,83÷9,同学还不太清晰。究其缘由第一个错误的产生是由于同学受加、减、乘、法的估算的定势的影响,还不太适应除法的估算;其次个错误的产生是由于上一节课的口算除法的根基还没有打牢;第三个错误同学还是缺乏估算意识,认为是估算就要看成整百整十数来算,而不是怎么便利怎么算。针对这几个错误我让同学一步步体验,把被除数看成什么样的数,怎样算最简便还最接近精确     值,便利和接近精确     值是估算最基本的要求。同学们体验到在除法估算中把被除数看成可以运用乘法口诀与除数进行运算的数最便利,在估的时候,要能运用口诀,还要接近被除数。大部分同学能把握除法估算的方法,把握估算的技能。

同学把握了估算的算法,但是我觉得在培育同学的估算意识上还不够,什么时候用估算,什么时候用精算,同学还是有些模糊。比如在教材中运用估算的应用性练习题有这样几种类型

(1)条件中有大约,问题中有

(2)条件中无大约,问题中有大约;

(3)条件中有大约,问题中也有。见到大约就用估算也是没有道理的,要结合详细的题意来分析,说实话,别说同学就是大人也要先考虑考虑,还不肯定对不对呢。假如一味的强调这些我想也就违反了新课程的初衷了吧,我想我们不应当用这个来考同学而是要同学养成一种估算的意识,形成数感,数学是要为生活服务的呀。

《估算》教学反思3

仿照吴正宪老师的教学设计,用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称得六筐石头的重量分别为328、396、354、375、309、367千克,要求同学估算大象的质量。消失如下几种状况:1、精算(许多),2、先精算出精确     值再四舍五入,3、300+400+350+400+300+400=2150,4、300+400+400+400+300+400=2200,5、330+400+350+380+310+370=(比较多)。无一人用乘法估算,老师的一再启发:有没有比较简洁的估法,老师想看到一种简洁的估算方法!过了很长时间,才有一个同学想到了400乘6等于2400。我如获至宝,立刻请他抄在了黑板上,然而全班同学都认为这样估算是错的!缘由是没有一个重量是400千克,都比400小,差距太大。

怎么会消失这样的状况呢?吴正宪老师的课堂不是有这么多用乘法估算的吗?400×6(大估),300×6(小估),350×6(中估)。我们一般老师的课堂上怎么一个也没有?好不简单启发出一个大估,全班同学都认为是错的!我们的课堂咋了?我们的同学咋了?是老师的引导出了问题?

静心思索,应当是同学没有真正体会到估算的价值,同学把估算的精确     性放在第一位的。而估算的价值在于便利、快捷,我告知同学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估算,我们是为了简便而估!同学明白这个道理后,才接受了400×6这种估法。看来要想培育同学的估算意识,必需要让同学明白估算的目的和价值。

《估算》教学反思4

“数学源于生活”,而生活又促使数学不断进展,让同学接触生活中的数学,才能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乐观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如本课教学以富裕的大海这一题材引入,唤起了同学的留意,激发了他们的参加热忱;又如针对低班级的同学对大量枯燥的口算、笔算不感爱好,简单产生厌倦心理,设计了一些场景,有骨有肉地把练习的内容寓于其中,关心同学从厌倦的心情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加练习的热忱,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遵循“创设情境,发觉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展现沟通,内化提升”——“回顾整理,拓展应用”的教学模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重视同学的思维进展,给他们供应充分的思维空间。教学中,我尽量把同学的思维火花都引发出来,让他们大胆地想、尽量地说,让同学主动用不同的方法去求计算的结果,使思维的火花开得绚烂夺目。如计算20乘4的计算方法,同学争论后得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法。

运用迁移类推,发觉解题规律。教学中我重视同学已有的学问基础,放手让同学运用迁移、类推这一数学学习方法探究学习,由同学在主题图中发觉问题,通过独立思索与小组沟通解决问题。如学会20乘4的方法后,就让同学同桌争论出200乘4的计算方法。

计算教学要和解决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同学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与力量。使同学在练习中巩固学问;在巩固学问中建立情感;在建立情感中体验胜利之乐,以此达到课虽尽而趣无穷的效果。

课堂预设不够,本以为同学可以立刻想到把29看做30再与6相乘,但是同学的回答出乎我的预料,此时表现有些慌乱,没处理好,影响后续教学。以后应当充分预设,熟识同学不只是熟悉他们,还要了解他们的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的学问阅历。另外板出算式后,师应明确的引导同学进行估算,如:同学们能很快地估量出29×6大约是多少吗?比200多,还是比200少?

《估算》教学反思5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立足于同学在已有学问的基础上感知新知,注意同学相互沟通、启发、探究力量的培育。鼓舞同学勇于动脑,敢于质疑,大胆探究,给同学供应了大的思维和探究的空间。

1、创设情景,富有吸引力,激起同学的学习与探究爱好。本课一开头就出示秋游活动图片,将同学的爱好调动起来,由问题背景“应当预备多少钱”引入估算的学习。

2、留意了赐予同学充分的时间,让其在独立思索的基础上,相互争论、启发,共同探究,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同学,使每个同学都能够以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去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育了同学开放性、制造性思维的力量。在解决49×104

的估算和计算时,先支配独立计算,在小组争论的.基础上全班沟通,这样把时间充分留给同学。在争论谁的估算好一些时,强调应依据要解决的详细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精确     值,引导同学在沟通、对比中把握估算的方法。

3、从同学已有的学问力量和阅历动身进行教学,注意创设与同学生活联系亲密的情境,从选取同学最熟识的大事作教学素材,使数学学习变得生活化,最终培育了同学运用所学到的数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力量。

《估算》教学反思6

今日上的是《乘法估算》,从三班级开头,始终觉得最难上的便是估算课,没有标准的答案可言。有些同学甚至先算出标准答案然后再进行估算,我不知道对这些同学说什么好。

三班级到现在,几乎每个学期的都有乘法估算。但是教学目标和同学所要达成的学问点却不一。我找了一些资料,将区分排列如下:

重视估算的教学,留意各种算法的结合,加强算法选择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同学的计算力量。

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育。因此估算教学不能走过场。学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培育估算的意识和习惯,这要靠老师持之以恒常常给同学创设估算的情境和供应估算的机会,让同学多做估算的练习。

在这一单元中,口算、估算、笔算都出齐了,怎么处理好这三算之间的关系也是老师在教学中必需要留意的问题。这里要处理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相互促进,达到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适用场合和范围,老师要引导同学分析推断在什么状况下需要使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同学在实际生活中敏捷应用的力量。

加强估算,鼓舞算法多样化。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由于,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对培育同学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单元教材,不仅在口算乘法中特地支配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还在笔算乘法中展现了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扎扎实实地组织数学活动,让同学学会估算的方法。特殊值得强调的是,估算意识和力量需要逐步培育。这就要求老师有意识、有方案地给同学供应估算的机会,让同学运用估算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运用估算检查计算结果,让同学在实践中体会学习估算的必要性,逐步形成估算的意识,逐步提高估算力量。

另外,教学中要留意处理好口算、估算、笔算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做到三算相互促进,达成共同提高的目标。更要鼓舞同学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通过比较、沟通,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这样,可以培育同学“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的力量,从而进展同学的数感。

加强估算,重视培育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培育同学的估算意识,进展同学的估算力量,让同学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单元以单列一个例题的方式(例5),组织同学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同学进一步理解估算是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必需符合以下两个要求:一是符合实际,二是计算便利。如,例5的教学通过解决购票的详细问题,使同学理解将票价和购票的张数适当的估大一些,并把它们分别估成整十数、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数,这样才能便利算出足够的钱买票。另外,教材在练习十中支配了6个需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的简洁问题,使同学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把握估算的基本方法,理解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大一些,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小一些,形成详细问题详细分析的辨证观点。

在四上估算中,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确合理的运用估算。一要符合实际,二要便利计算。课上消失了4种方案:104*49第一种:把104看成100,把49看成50其次种:104看成105,把49看成50第三种:104不动,把49看成50第四种:把104看成110,把49看成50。经过同学间的激烈争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在争论渐渐发觉了第四种方法的优越性。符合实际又便利计算,体会到了估算带给我们的捷便。

因此,教学时要重视估算训练,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单纯地进行机械的估算训练,是难以提高同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的。只有结合曰常生活进行训练,体验估算的方法,明确估算还应依据实际状况敏捷应用,才能提高同学估算力量。

《估算》教学反思7

新人教版三班级的教材中,在万以内加减法中穿插了估算的应用,让同学对计算又有了新的熟悉。

教材支配了两个问题:“收银员收多少钱?”和“爸爸要带多少钱?”这就考查同学对估算与精算的理解与应用。这个也让我想起吴正宪老师的《估算》,在课尾处,她设计了一个问题:“我们大约带50元钱,那我们就付50元钱吗?”产生分歧后明确:付多少钱要精确     算,这与我们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而新教材正式建立与这样的生活阅历之上,对估算进行了改编,让同学结合题意,在方法上进行取舍。

基于这样的教材背景,我在课堂上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①5元②18元③54元④128元

(1)买②和④,要带多少钱?要付多少钱?

(2)满100元送购物袋,你准备买那几样?

(3)满150元送布娃娃,你准备买哪两样?

(4)假如满200元才送布娃娃,你又会选择哪两样?

追问:增加⑤号,它最小是几元?

【意图】

第一题只是起到巩固精算和估算的作用;其次题渗透了“精打细算”的生活阅历,对于这种“满多少送东西”的问题,独辟蹊径,选择最优解;第三题是对估算的合理利用;第四题增加了区间问题,让⑤号最小,那我选择的另一件商品应当是最贵的,然后让两件总价格等于200。

【反思】

课堂上我让同学角色扮演,一个当买家,一个当收银员,其余同学供应策略。同学乐观性很强,尤其是第(2)题,当大部分同学在两件商品间徘徊时,有几个同学说只用买④号就行,于是马上评价同学:“你真会精打细算!”而第(4)题对于⑤号的估价,同学反应也特别快,理由充分。通过这几题的训练,让同学切实感受到学习数学并不是毫无用处,而是要擅长利用自己的数学学问,学会精打细算,做生活的小能手!

《估算》教学反思8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同学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能结合详细的情境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培育同学的估算意识。

本节课在教学新课之前,我先练习了几道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题,接着又复习了几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从复习题的练习中,同学已经知道今日学习的内容肯定和“估算”有关,我顺势引出并板书出课题。

从今日第一节课的教学状况看,301班多数同学基本把握“依据除数来估出被除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但对于教材中提到的“将估算与精确计算结合起来”的教学策略同学把握状况却并不抱负。反思其缘由,主要是自己在教学后一种估算方法是,没有给足够的时间让同学亲身体验和感受,这一环节教学过快。针对第一节课消失的问题,其次节课重点部分的教学我临时进行了调整。

在教学其次种估算方法时,我放慢了教学节奏,先让同学想一想124÷3是不是只能把124估成120来进行估算呢?有没有离精确     值更接近的估算方法呢?这个问题抛出以后,教室立即就沉静下来,同学个个陷入到深思状态。过了一会儿,最终有一个同学发觉剩下的4箱每人还可以分1箱。吸取上节课失败的缘由,此时我留了一点时间让同学在头脑中想象运茄子的过程,过了一会儿,同学们纷纷的开头点头。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又顺势请了两名学习中等的同学说一说。

为了进一步关心同学巩固接近精确     值的估算方法,在教学做一做第1题260÷4时,我也重点增加了这种方法的训练。

通过改进了教学方法以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第一节课。

《估算》教学反思9

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育。这一节的内容是同学学习乘法估算的开头,学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培育估算的意识和习惯,因此这节课的目标定位于估算意识在前,方法在后。

教完这节课,有以下的反思:

1、一节好的课,不仅应追求近期的学问力量目标,更应追求高远的育人目标。

在上“乘法的估算”这节课前,查阅了不少资料,了解到了别人已经做到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做到,而我觉得又是应当做的,比如:大家都做到了将估算与生活紧密联系,而缺乏通过估算来培育同学的问题意识,于是围绕这个目标我开头进行课的设计,把估算力量的培育与同学生活问题的思索联系在一起,不仅使同学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而且通过估算还要学会思索问题,常常保持对四周事物有关数据的敏锐性。

2、一节好的课,应当紧密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始终把握住“估算来自于生活”这一认知目标,在教学中首先选取贴近同学生活实际的问题创设情景,使同学产生估算的愿望,并在同学把握了估算意义的基础上,选取典型实例,让同学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性,敏捷性,从而为同学解决实际问题服务。而从同学的反馈看,估算意识的建立仍需在今后的教学中渗透。

3、一节好的课,要有全体同学的乐观参加。

同学表现出对生活问题的敏锐和共性化的学习力量,课堂上有冲突的产生、与有同学之间的思维撞击,这样的课才具有生命力。在这堂课中,同学参加了,但缺少同伴间的沟通,如能让他们之间也有争论有碰撞,对估算的理解将更有生命。

回顾我在备课过程中,自以为对教材作了肯定的了解,还查阅了许多资料,而现在看来,这些只是为上这一节课而预备的,也仅仅是钻研了教材上的例题,查阅了很多老师的教学设计而已,对于与估算相关的本体性的学问又知道多少呢?深知要给同学一滴水,老师要做长流水,这长流水不应仅停留在学校数学课本上,还应阅读把握作为数学这门学科更广泛的学问。

《估算》教学反思10

《加减法的估算》是人教版二班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在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教学中支配了“加减法的估算”一小节,这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头。

笔算、口算、心算和估算是学校生计算的几种主要方式,从计算结果的角度来看,笔算、口算、心算可归入精确计算,而估算则可看作是一种近似计算方法。估算是对事物的数量或计算的结果做出粗略的推断或猜测的过程,也是同学计算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以往的学校数学教学中,比较注意同学笔算、口算力量的培育,对估算的要求较低。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又离不开估算,比如:从家到学校估量有2千米,步行上学估量要用15分钟;带了10元钱去买菜,估量只能买一斤猪肉和2斤西红柿,18+23经估算知结果应是40左右……所以《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在解决详细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能结合详细状况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我思索这个内容时,是反复考虑要不要讲“四舍五入”法;要不要讲“约等号”;估算如何用算式来表示。由于人教版二上第31页首次消失估算专项学习内容“加减法的估算”,但近似数的概念、约等号还没消失,只要求用语言叙述估算的过程。《标准》提出了加强估算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要让同学“能结合详细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一班级上、下册教材的相关内容中,已经进行了估量和估算的渗透,在这一册教材中第一次正式消失估算的教学内容,但还没有消失约等号。这块学问讲到什么程度,很难把握。后来我反复学习了教参,又请教了一些老师,老师们说在考试中会涉及估

并且要写过程,所以我教给同学书写格式和“约等于号

”的写法,“四舍五入”法

没有讲,由于只要同学会把题中的数转化成与之接近的整十数就可以啦,消失个别问题再个别解决。

在进行练习时又遇到了一个难题。P32练习六第一题“先估算一下,下面哪些算式的得数比80大”这里有两个指令,先估算,再比较。我先让同学写出估算的过程,来巩固估算的方法,但是解决其次个问题,又不能只看估算的结果,依据同学的年龄特点和接受力量,只能让同学把精确计算的过程也写出来,来关心解决其次个问题。我是这样处理的。

我想假如在复习这部分学问时,我会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1)创设一个让同学真正体会到要用到估算的情景,知道生活中有时只需要知道一个也许,不需要了解精确     数时,我们就需要估算。在平常计算时推断结果是否正确也可以用估算来推断,如43+18=51

对吗?

(2)让同学学会估数,由于在估算中,估数是特别重要的一步。

(3)肯定要明确在二班级上册的教学中,应选用整十数相加减的方法来估算

《估算》教学反思1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第三单元《体育场》

教科书第33页、第34页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同学把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详细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能与同学沟通自己估量的方法,培育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乐观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具预备:

实物投影仪

学具预备:

同桌预备一篇文章、黄豆1千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投影出示:宝鸡体育场举办的《同根同祖·

同一首歌》大型演唱会图片。

1、师问:这是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2、师问:你估量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

二、合作沟通、解决问题。

1、让同学仔细观看体育场座位排列状况(投影出示课本主题图),估一估能做多少人?

(1)独立思索,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小组沟通,让每个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估算结果。

(3)小组选派代表,反馈结果。

同学a:每小块看台大约有100个座位,一共有26个看台,大约有2600人。

同学b:体育场每排大约有1300个座位,一共有10排,大约有1300人。

同学c:体育场上下两层为一个区域,每个区域有200个座位,大约有14个区域,大约有2800人。

同学的估算方法只要合理,都赐予肯定的鼓舞和表扬,激发同学学习的热忱。

2、投影出示一个看台的放大图,让同学进行估算。

(1)数一数:一个看台的人数,告知有28个看台,你能估算出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吗?

(2)理解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28×72≈2100(人)

6×12×28≈1800(人)

把28看成30,72看成70,30×70=2100,所以28×72≈2100

把12看成10,28看成30,6×10×30=1800,所以6×12×28≈1800

小结:一般状况,估算时是依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2题。

算一算“东方书报亭”10月上旬的营业额(引导同学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四、合作沟通,实践应用。

(1)估量一张报纸,一张版面的数字(同桌合作)

a、数一行的数字和总行数。

b、报纸折出一块的字数与整版字数

(2)小组活动:每小组拿出自带的1千克黄豆,估算大约有多少颗?

活动要求:

1、同学每四人一组,各小组预备一千克黄豆。(提前布置好)

2、提问:每组有一千克黄豆,估量有多少粒。

3、先争论估量步骤,再操作。

4、动手操作时合理分工协作。

汇报方法:

①抓一把黄豆,猜想有多少颗。

②一个盒子盛出有多少颗,看1千克黄豆能装几盒,计算出1千克黄豆的颗数。

小组汇报估量结果:

a、一把大约有一百颗,可以抓56把,估量有100×56=5600(颗)

b、一个盒子大约盛出有500颗,一千克黄豆大约能装11盒,估量有500×11=5000(颗)。

以上活动只要同学说法合理,都要进行确定、表扬。

五、教学反思:

1、老师教学中,始终是同学学习的参加者﹑合﹑组织者﹑促进者。因此,在设计课时,奇妙的利用近期在体育场进行的“演唱会”导入新课。这样一下子就调动了同学的情感,使同学心情饱满、精神开心的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接下来用估一估、算一算的形式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同时也使同学初步的感受到生活中像这样的乘法估算问题随处可见,为新课的学习营造估算的氛围。

2、采纳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个同学合作沟通,培育他们用心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吸取别人的特长,转变自己的缺点。

3、从同学生活实际动身,培育同学对详细事物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启发同学进展思维,使同学共性化进展,让每个人都有表现的空间。

4、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状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要让同学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力量,教学时结合同学的生活实际,让同学根据自己的需要、思维习惯和个体差异,实行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运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估算》教学反思12

在二班级下册的数学计算教学中,三位数的加法是较大数的计算,列竖式求得结果要花费肯定的时间和精力。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往往不肯定要精确的结果,只要知道得数大约是多少就可以了,这就需要估算。教材仔细落实《标准》“不失时机地培育同学的估量意识和初步的估量技能”的要求,在教学笔算的同时也教学估算。教学估算并不是把估算方法告知同学,而是在现实情境中激活同学已有的估量阅历,自己探究估算方法。教材第45页例题通过“买一台电话机和一台取暖器大约需要几百元?”这个实际问题,向同学提出估算要求,启示估算方法。在问题的引导下,同学把两个加数分别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数,通过整百数加法完成估算。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同学的认知基础和已有生活阅历上。”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选取同学熟识的日常生活情景,创设了当“小营业员”的活动,让同学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加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并在学习加法估算的基础上,让同学运用该学问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感到学有所用,同学在做数学中亲身经受“数学化的过程”,较快地把握了本课内容。但此时的估算究竟是同学在低班级接触到的解决生活问题的数学新技能,真实的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在实际的解决问题操作过程中,还是应多指导同学留意详细的状况详细对待,不能一概论之。

《估算》教学反思13

义务训练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培育同学的估算意识,进展同学的估算力量,让同学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估算教学反思。“

1、本课教学中我始终将对数的估量与数的熟悉结合起来。本课学习是同学对万以内数的熟悉的一个连续,对于千、万这两个较大的计数单位,同学们主要是借助情境进行推理、想象来熟悉的,本课所学的“估量“是进展同学对较大数的数感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同学数一数,体验估量的必要性,引导同学估量较大物品的数量,关心同学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2、合理利用时空条件,教给同学各种估量方法。教学中,我利用教材供应的走进农村、体验生活的素材,扩高校生的估量空间,引导同学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有关估量的问题,同学沟通各自的估量方法,有的同学借助一个标准数来估量,有的借助估一部分来推想全体,还有的用到了估算的方法,教学反思《估算教学反思》。说出各自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解释,逐步进展同学的估算意识和估算策略,3、鼓舞同学自觉运用估算解决数学问题,鼓舞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由于同学生活背景和思索角度不同,所使用的估量方法必定是多样的。对于同学中消失的各种策略与方法,只要合理,我都准时赐予确定,并鼓舞同学用自己喜爱的方法估算。教学中我敬重同学的想法,鼓舞同学独立思索,让同学进行沟通争论,在争论沟通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训练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估算》教学反思14

本节课是其次单元《万以内的加减法》中第4课时的内容,在本册的教学中比较注意估算学问的教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学问的教学”,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让同学明白计算和估算意义的不同,并能结合详细情境,解释估算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教学时,首先让不同的同学依据自己的认知选择适合自己思维策略的方法进行估算,这样既能满意同学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又能使不同层次的同学得到不同的进展。其次突出同学主体,关注同学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做数学”做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和纽带,“做数学”成为课堂进展的原动力。

但是,我感觉同学对于估算意义理解不够。我在教学221+239时,先让同学估算一下结果,但有很多同学是直接计算的,算出计算结果,然后再四舍五入,得出结果,这是同学对估算意义的不理解,所以在练习中引导同学理解估算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同学对于估算方法把握不好。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估算意识的培育,探究估算策略的多样化,所以我在教学中,让同学充分自主的探究估算方法,但大部分的同学没有估算意识,估算方法还是老师的教为主,没能较好的体现以老师为主导,同学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

《估算》教学反思15

一:策略多样

每个同学的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是不同的,体现出多样性,所采纳的估算算法是不同的。老师不要急于评判,更不能简洁地以为估算结果离精确结果越接近越好。只要同学能运用适合自己的策略,把问题解决,都要进行鼓舞。重要的是同学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估算的意识和力量,培育数感,并通过同学之间的沟通,体会算法多样性的思想。例如在二班级上册加减估算教学中:妈妈带100元钱去商店买28元的热水瓶,43元的茶壶,24元的6只杯子,不用精确计算,估算妈妈所带的钱够不够?因本课内容以前已学过了二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所以同学所采纳的策略是呈多样性的:

(一)三样商品估算共需要几元?十位上相加是2+4+2=8,个位相加8+3+4大约10多元,加起来三样商品只需90多元。所以妈妈带的钱够了。

(二)用连减的方式先估算出100-28大约得70,再估算出70-43大约得30,从而推断用剩下的钱买24元的水杯还够。两步计算都用了估算。

(三)加减混合:先用加法估算出28+43大约得70,再口算出100元钱大约还剩30元,从而得出买水杯还够的结论。第一步计算用了估算,其次部是精确计算。在如此乐观、开放、热闹的课堂氛围中,常有出乎老师意料之外的同学扩展性逆向思维体现:如有的同学把100分拆成30+45+25,其中30>28,45>43,25>24,所以得出妈妈所带的钱是够的结论。说究竟,估算教学并不是最终为了让同学学会估算而按部就班地设计教学过程,重要的是让同学参加到估算教学活动中来,拓展同学的思维,明白解决问题的广博性和兼容性。这样对同学的人文思想也多有益善!

二:

构建合作平台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育同学的数学思维,有胜利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化力量。但由于同学的实际状况具有差异性,在《二位数加减估算》教学中,有的同学能快速、有效地解决所面对的估算问题,但也有部分同学面对问题无从下手。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并要擅长构建同学间合作、互动平台,让每个同学能乐观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一方面,让思维活跃的同学看到解决一个问题还有其他好多方法,感受到多样性思维的熏陶,并引导他比较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优劣,进而提高他的思维高度。对另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同学而言,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动,同样会把握有用简洁的估算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胜利的体验。由于估算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教学中,常会消失一些漫无目的的估算,使有的同学为估算所乱、为估算所累。这时同学间的合作、互动可以关心同学学会敏捷运用,找到解决问题的支点。如:34+44大约等于几?反应灵敏的同学会得出大约等于80,但也有部分同学一味地套用“取整拾”法。

把34取整拾看作30,把44看作40,所得结果为70,而没有考虑到详细情境,个位上相加为8,已接近整拾。为了取得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给同学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小组合作的才智。在和他人合作、互动中,让同学个体提高切身体会,真正理解估算的内涵!

《运算》教学反思

运算教学反思

估算教学设计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十)

下载估算教学的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估算教学的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估算》教学设计

    《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98页 【教学目标】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估算的意识,并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

    估算教学反思

    估算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

    估算教学反思

    估算教学反思 估算教学反思1 本节估算课中,孩子们能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合作交流,发现了知识,领悟了方法,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各个能投身于探索知识宝库的活动中。最重要......

    估算教学反思重点

    估算教学反思 估算是指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估算》教学反思[合集五篇]

    《估算》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估算》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59页的例2,做一做及练习十四第5~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最终定稿)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60-63的内容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乘法估算方法,并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估算方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教学例5 (1)投影出示例5......

    加法估算教学设计

    加法估算 [教学内容]书本第40—41页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加法估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学会加法的估算方法,认识“≈”,会用“≈”表示结果。 2. 能够熟练进行估算。 3. 体会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