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学机智

时间:2019-05-12 22:2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什么是教学机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什么是教学机智》。

第一篇:什么是教学机智

基于教学实例的教学机智界定

摘要:在考察分析化学教学实例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对教学机智的不同界定方式以及教学机智发生过程机制基础上,界定教学机智是在突发教学事件的特定情境中,教师迅速采用以有效策略为核心的应对方案来“化危为机”,避免消极影响和获取积极教学效果的现象,以及这种现象所反映出的教师的特殊智慧。讨论了教学机智的特质、意义和价值以及化学教学机智的特点。

关键词:教学机智;实例;特质;意义;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3)9–0007–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随着新课程逐步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学习主动性增强,教学的复杂性增加,教学中的非预设情况大大增多,致使教师的教学机智日益受到人们重视,以至于被认为是教师的重要品质之一。然而,究竟什么是教学机智?怎样才能形成教学机智?人们对此往往还说不清、道不明,使得教师教学机智的养育、修炼难以有效地进行。研究教学机智,弄清它的“奥秘”,总结有关的经验,确定有关的规则,有利于自觉地应用它来消除意外事件的干扰,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甚至于“化危为机”,搞好教学。对教学机智进行界定,这是深入研究教学机智的第一步,本文拟对此做一些粗浅的讨论,其他问题将另文讨论。

教学机智的初步界定

对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机智进行考察、分析为基础,而不是简单地从概念到概念,这是弄清什么是教学机智的根本所在。为此,让我们先来看看化学教学中的几个例子。

例1 小鸟飞进教室

教室中正在上课,突然一只小鸟飞了进来,学生们兴奋地看小鸟飞来飞去,有的连忙打开所有门窗把小鸟往外赶,正在进行的教学给打断了,等到小鸟飞出教室,教师大喊“安静,安静!”也无效果,教室中一时难以恢复平静„„突然,教师用手重重地拍了拍黑板,带着微笑说:“噢,刚才讨论的问题真重要,连小鸟也想听听呢!我们说到什么地方了?„„”简单的几句话不但使学生安静下来,还使学生回到了之前的思绪,教学得以继续进行。

例2 实验出了差错

在学生实验“电解饱和食盐水”时,有一组学生错把铁钉接为阳极,在其附近出现红褐色浑浊。教师没有急于批评学生粗心,而是利用这个机会请全体学生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现象。在学生作出合理解释之后,教师又接着提出两个问题:如果把阳极换成铜,把阴极换成铁,把电解液换成硫酸铜,结果会怎样?如果以粗铜为阳极,以纯铜为阴极,以硫酸铜为电解液,结果又会怎样?巧妙地建构了电解原理及其应用这条知识主线[1]。

例3 实验失败了

在“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教学中,教师把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到紫色石蕊试液中,学生很快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了,然而当把变红的石蕊试液加热时,石蕊并没有恢复成紫色!面对实验失误,教师没有回避,坦诚地对学生说:“刚才老师做实验出现了差错,请大家一起来想想实验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学习知识。”学生们经过思考,提出实验失败的几种可能性:(1)石蕊会不会有问题?(2)是不是盐酸的浓度太大,使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一同进入到石蕊试液中;受热时因为盐酸浓度低,氯化氢不会挥发出来,因此红色不会褪去。如果是氯化氢的缘故,可以用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来验证。

通过讨论,学生们设计了如下补充实验:(1)取紫色石蕊试液1~2 mL,滴加1~2滴稀盐酸,加热紫色石蕊变红,受热红色不褪去,表明盐酸和碳酸一样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但受热红色不褪去。(2)往1~2 mL紫色石蕊试液中吹二氧化碳气体,再加热紫色石蕊变红,受热红色褪去,实验现象正常。(3)往1~2 mL紫色石蕊试液中吹二氧化碳气体,滴加1滴稀盐酸,再加热,红色不褪去,证明推测正确。由于教师直面实验失败,把实验失败当作教学资源,引发了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学生在探究氛围中查错、思错、究错和纠错。激发了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2]。

例4 学生质疑实验结果

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时,有学生质疑生成的黑色粉末也可能是四氧化三铁,其他学生的眼睛都盯向老师,等待教师的否定或肯定。然而,教师在肯定这个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怀疑后说:“这是我在以往教学中不曾遇到过的问题,你们看怎么办呢?”经过讨论,学生们决定把黑色粉末加入到稀盐酸或者硫酸铜溶液中,根据实验现象确定黑色粉末确实是铁粉[3]。

例5 学生提出另类解释

苏教版“化学2”在引入化学反应限度这个概念时,是通过一个“活动与探究”演示实验进行的:取5 mL 0.1 mol/L KI溶液,滴加0.1 mol/L FeCl3溶液5~6滴,继续加入2 mL CCl4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后观察到什么现象?取上层溶液,用KSCN溶液检验是否还存在Fe3+。该实验说明了什么?

上课时,在滴加KSCN溶液立即出现血红色后教师问:“为什么出现血红色?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说明还有Fe3+,没有完全反应。”本来,课堂教学到此也就顺利完成了预设的教学任务。但是,一个平时爱思考问题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看法。他的观点是:Fe3+被I-还原产生的Fe2+很容易被氧化,在实验步骤②中由于振荡,Fe2+与空气接触会不断被氧化成Fe3+,所以他认为这个实验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被他这么一提醒,部分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也表示了赞同。

面对突然的变故,教师似乎有点尴尬,迅速思考之后当即表扬他勤于思考和敢于质疑,肯定他的观点是有道理的,然后说:“看来这个实验也有考虑不够周全的地方,有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地方,我们暂且把这个问题搁一搁,课后再进一步探究、改进、完善这个实验。”

课后,教师让该同学召集其他也有质疑的同学一起对课堂实验进行深入研究,并提醒他们:这个实验最容易产生问题的环节是哪里?能不能避免Fe2+的氧化?可以采取哪些简单有效方法?他们经过思考和讨论改进了实验设计,重新进行实验,结果与预期实验现象一致,打消了疑惑,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第二天课堂上,他们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了对这个演示实验的改进和结果,教师也肯定了他们的求真精神[4]。例6 学生提出疑问

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教学中,有学生问:从电解槽出口流出的电解液中还有不少食盐,为什么不把食盐电解完呢?那样不是可以不用分离而直接得到浓度较高的氢氧化钠吗?在迅速思考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在电解液中存在哪些离子?根据实验事实哪些离子优先在电极上放电发生反应?经过讨论和实验验证,学生明白了:当Cl-、OH-离子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OH-离子也会在电极上放电发生反应的。所以,电解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让浓度降低的食盐水流出去,输进浓度较高的食盐水。接着教师又问:为什么在水溶液中能够镀锌?为什么有的电解、电镀过程要控制溶液的pH?设计与浓度有关的离子放电过程,引导学生对电解原理的理解进一步深化[5]。

例7 学生疏漏了正确答案

一位老师在进行“活动与探究 金属腐蚀与防护”教学时,把有关内容改变为一道练习题:在模拟铁生锈的实验中,铁粉中均匀混有少量炭粉,分别撒入甲、乙两支具支试管中,并用橡皮塞塞好。具支试管甲的内壁预先用氯化钠溶液润湿,具支试管乙的内壁预先用稀醋酸润湿,两支具支试管的支管都通过附有止水夹的短橡皮管连接插在水槽中的直角导管。以下有关该实验现象的说法合理的是:打开止水夹片刻后,A.甲装置中倒吸的水比乙装置多。

B.甲装置中发生的电化学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

C.乙装置中发生的电化学腐蚀主要是析氢腐蚀。

D.乙装置开始时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接着水又较快倒流。

没想到,学生研究讨论之后给出的答案中A、B、C都有,就是没有D。老师迟疑片刻后没有表态,而是认真听取他们陈述的理由,分析他们的错误原因,然后指出学生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但考虑问题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要求学生通过实验确定答案,并进一步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探究找出原因,不但确定了正确答案是B、D,而且使学生收获了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思维碰撞把“意外”变成了“精彩”[6]。

例8 学生想知道更多

在讲到铝的化合物氯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通过互相滴加来鉴别时,有学生举手问:“还有哪些溶液可以采用互相滴加方法来鉴别呢?”教师觉得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当即调整教学计划,先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提示学生从氯化铝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出发,分析这类鉴别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引导学生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7]。

这几个例子显示的教学机智各有什么特点?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通过分析、比较可以发现,它们的相似之处主要是:

①突然发生了没有预料到的情况,或者出现了跟教学内容有逻辑联系的“生成性问题”,或者出现了跟教学内容没有必然联系的“非生成性问题”。

②需要教师“临危不乱”,保持自信、主动,积极应对,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否则“授业、解惑”难以顺利继续。

③教师在特定的情境中,凭着灵机一动、即兴发挥来解决问题,没有过多时间思考如何应对和解决问题。

④教师通过细致敏锐的观察、深刻的理解和准确的判断,迅速、灵活地做出应变决定,实行了及时有效的调控。

⑤教师常常别出心裁,通过新思维、新点子、“怪招”,意外地处理意外事件,最终顺利地解决问题,学生有惊喜、满意的收获,取得了较好的(甚至是预料之外的)教学效果。

⑥教师通过有关活动表现了值得赞许的、出色的智慧和特别的、综合性的教学能力„„

其中,①、③、④、⑤都跟“突然”、“迅速”有关;②、④、⑤、⑥都跟效果、智慧或能力有关。

什么是教学机智?过去,人们往往只是作为日常概念在使用它,没有考虑它的定义或界定。从字义来看,教学机智中的“智”自然是智慧的意思,“机”字跟具有内部构造、能够运动乃至于与生命有关(如机关、机器、机构、机制、机动、机理、机体),既有关键、枢要、灵巧(如事机、机要、机灵)的意思,也有机会、短促、快捷、恰好时刻的意思(如转机、危机、时机、机会、机遇、乘机、随机、机警、机敏),有时还有素质、能力、心理活动等意思(如机能、心机、杀机、机谋、机诈),事情的意思(如日理万机)。根据实例并结合字义,笔者认为可以把教学机智初步界定为在特定的情境中把握教学时机(或重要机遇)的智慧。实际上,许多人正是这样来界定教学机智概念的。

上述6个特点是教学机智的一般特点。例1跟其他几个例子略有不同:它既不跟“授业”有关,也不跟“解惑”有关,即跟严格意义的“教学”无关,但跟教学管理(课堂管理)和心理调控有关。严格地说,例1是课堂管理和心理调控的机智,不属于教学机智。但是,在教学机智中是包含及时有效的教学现场调控的,这是特点④清晰地表明了的。在实际教学中,有时也会出现跟“传道”有关的突发情况,与此对应的机智也不属于狭义的教学机智,但可归属于教育机智。

应该注意:教学机智是褒义的,应该是积极的、正面的,贬义的教学机诈(例如反诘、推诿、回避,甚至于讽刺、挖苦、训斥等等)不应该称为教学机智。

狭义的教学机智只包括课堂认知教学方面的教学机智。广义的教学机智包括课堂认知教学中的教学机智、处理师生关系的教学机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教育机智以及教学现场的及时有效调控等。

对教学机智的进一步讨论

本文对教学机智的进一步讨论主要涉及其界定、意义、特质等方面。

2.1 关于教学机智的界定

对于什么是教学机智,以往有多种不同的说法,例如:

(1)能使教师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中随机应变的细心的技能[8]。

(2)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9]。

(3)教育者在一定教学情境中,瞬间作出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创造性行动[10]。

(4)教学机智是教师对特定情境应激的反应,是教师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机敏的教育能力与良好智慧的反映,是由多种心理品质构成的[11]。(5)教学机智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熟练的教学技巧的结合,它反映了教师知觉的敏感性、思维的灵活性、意志的果断性,也反映了教师娴熟的教学技能[12]。

(6)教学机智是教师对教学情境准确的把握,对学生和集体的了解,深厚的教学理论水平,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的综合表现[13]。

(7)教学机智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教育智慧。

(8)教学机智是对偏离预设意外事件的处理,是契合情境的即兴创作,是临场的实践智慧[14],等等。

把教学机智的上位概念(属概念)说成是技能、判断能力、创造性行动、心理品质、综合表现,或者说成是教学技巧、教学艺术和教学经验与实践等[15],并由此用“种差+属概念”的方法来界定教学机智,或者有简单化之嫌,或者太过笼统,或者不是太准确、不是太贴切,这是不难看出的。教学机智反映了教师具有某些技能、判断能力、创造性行动、心理品质,或者教学技巧、教学艺术和教学经验,但它们不是教学机智的全部,不能由此判断教学机智就是一种技能、判断能力、创造性行动、心理品质,或者教学技巧、教学艺术和教学经验等等。

把教学机智的上位概念(属概念)说成是一种智慧,大体上是可以接受的(机智与智慧是有所不同的,笔者将另文讨论)。不过,“智慧”是一个很复杂、很难说得清的概念,虽然不少学者致力于准确地界定它,至今仍难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

笔者认为,要恰当地界定教学机智,不妨换个角度,从它的发生机制来展开思考:教学机智发生时,总是先出现需要马上解决的突发问题,需要教师冷静地从特定的情境中找出当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思考有哪些可能的解决方案、最可能成功的是什么方案,当即决定应对方案并执行这个方案。实际上,这个过程是在刹那间完成的,是高度压缩的,以至于人们的自觉程度很低,常常说不清、道不明,对其认识处于混沌、“缄默”状态,对它的认识和界定十分困难和复杂。

在正确表征问题之后,搜索并确定活动的策略是问题解决的关键。策略决定活动的内容和程序,策略是方法的灵魂和精髓,因此,迅速地决定解决问题的策略或者应急的策略(以后再解决问题)应该是教学机智的核心。康德曾经论证,“不管理论可能是多么完美,在理论与实践之间仍然需要一种从这一个联系到并过渡到另一个中间项的媒介,这个媒介的核心便是主体的判断力——实践机智。[16]”赫尔巴特也说过:“在卓越的理论家中,无论是谁„„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总会潜入一个中项——健全的机智”;“机智介乎理论和实践之间”[17]。教学机智之所以能够成为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和桥梁,正是由于策略通常根据理论或理性制定而又运用于实践,有着跟理论和实践的双向联系。

总结上面的讨论可以确定,教学机智是在突发教学事件的特定情境中,教师迅速采用以有效策略为核心的应对方案来“化危为机”,避免消极影响和获取积极效果,使某些理念和认识转化为实践效果的一种特殊现象。

2.2 化学教学机智的特点

教学机智反映教师的一种特殊智慧和能力,它所反映的教师智慧的特质主要有:

(1)总是跟某个具体事件联系在一起,是“就事论事”的,具有一次性、个别性和情境特异性;

(2)是现实的,具有实践性,又高于普通的实践活动;

(3)有时间的紧迫性,要求教师临场发挥,具有非预设性;

(4)表现为教师的行动策略和方式,具有个性、独特性和顺畅性等特征;

(5)有一定价值指向,总是力求积极的效果;

(6)效果通常能引起新颖感、满足感、愉悦、赞赏甚至震撼感;等等。

所谓化学教学机智其实就是化学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教学机智,它具有教学机智的各种特质。但是,化学教学机智也有其学科个性,这通常表现为突发事件、情境、活动的内容和直接结果等都具有学科特点,涉及物质及其化学变化,涉及宏观现象的观察和微观解释,涉及化学符号表征,涉及化学实验等等。

2.3 教学机智的意义、价值

教学机智的意义和价值首先在于它能解决突然出现的问题,扫除障碍,使教学活动得以顺畅进行。教学机智的意义和价值还在于:

它往往作为教师应对突发教学事件的“点睛之笔”,给课堂教学带来令人耳目一新、振奋和具有丰富教育内涵的效果,能给学生,也给教师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机智能够为学生主动学习“保驾护航”,促进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

教学机智的发生,不但能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而且由于这种经验具有理智的成分,优于普通的实践经验,更能促进教师教学理性的丰富和提升,从而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新情境、新问题的出现以及问题的初步解决,往往会引发一系列的思考和尝试、探究,成为一轮教学创新的开始。

是否具有高水平的教学机智是衡量一个优秀教师的重要标准之一。著名的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就说过:“不管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良的教育实践者”[18]。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教学机智对于教师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张礼聪.化学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性资源的评价与利用[J].化学教学,2012,(5):10~13.[2]肖桂林.化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妙用[J].化学教育,2009,(7):30~31;46.[3]邢建立等.动态的课堂 生成的天地[J].化学教学,2011,(4):26~27.[4]林森.从教学中对一次“意外”的处理说起[J].化学教学,2012,(5):28~29.[5][6]邓善银.别样的课堂 收获的智慧[J].化学教学,2011,(6):25~27.[7]李兴武.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的生成策略[J].化学教学,2008,(4):20~22.[8]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71~172.[9]顾明远.教育大词典第1卷[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0]王卫华.教学机智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30.[11]李拉.教学机智及其生成[J].继续教育研究,2007,(2):132~133.[12]于漪.现代教师学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37.[13]成晓利.论教学智慧及其生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20.[14]钟启泉,刘徽.教学机智新论——兼谈课堂教学的转型[J].教育研究,2009,(9):47~52.[15]于丰园,陈艳.教学机智的教育学诠释[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55~57.[16]康德著.何兆武译.历史理性批判文集[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6:164.[17]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240.[18]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27.

第二篇:什么是教学机智

什么是教学机智?教学机智,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适应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随机应变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的一种能力。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意外的突发事件,能够敏感地洞察学生的思维,快速调整教学方案,采取新的措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授课前,设计理想化的教学“蓝图”固然很重要,但是,化学世界中物质的千变万化、复杂多样,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都可能增加化学课堂教学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例如:课堂演示实验失败或出现异常,学生突然提出教师准备不足或未估计到的问题等都会令教师处于尴尬局面,在教学中也会时常发生。这些偶发情形一旦出现,将会使教师难以按事先设计好的“图纸”施工,此时,就必须要求教师在具备其它各种能力和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那么怎样才能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善于随机应变呢?实践证明:

1钻研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必须熟悉教材,并对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做到博学精通,心中有数。只有了解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才能回答和处理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的疑问,才能就实际情况决定教学方法。特别是新教材教学,更应将其与旧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内容差异,理解编排意图,以便更新教育理念,变换思维角度,革新教学手段。

2了解学情。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能力基础、知识储备、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实践证明:对同一个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结果。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关注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的动向。在教学中,教师既不能过高估计学生的能力,提出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让学生不能回答致使课堂教学陷入被动。也不能低看学生水平,否则,激发不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思维活动将陷入“钝化”状态。

3精心备课。备课就是在大脑里展现上课情景,既要把讲课的内容、方法、步骤仔细推敲、揣摩(备教材与教法),又要在头脑中装着学生(备学法)。教师应当预料到当自己讲到某个地方,学生会提出什么疑问,自己又该如何作答;若自己提出某个问题,学生又会怎样回答,会有几种答案。若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怎样引导,最后该怎样归纳等等。在备课时多为学生考虑,既可贯彻“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的教育理念,又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4充分准备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非堂重要的一个环节,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所演示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装置、所用试剂、溶液浓度、实验用品等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无误,并从实验效果的直观性强、实验简易快捷以及确保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等前提下反复做好预备实验。对实验探索不足或设备条件不具备,都会导致课堂堂示实验失败。

5坚持学习,更新知识,开阔视野。当今知识的更新速度令人惊讶。作为教师必须加强理论修养和专业学习。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识储备作为前提的,教师的应变能力亦如此。只有随时积累新知,更新陈旧观念,不断扩充知识面,才能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可能碰到的各种问题。因为,学生求异思维活跃,会提出许多超越知识体系范畴或教学进度的问题。

课堂教学能否做到随机应变,是衡量一个教师成熟与否的标志。要做到这一点,除在课前进行精心策划外,在执教过程中还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自我调控能力、健康的心理品质以及良好的师德和机智的应变等,才能对课堂教学做出快速而准确的驾驭和调控。

如何对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调控,这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当发现课前设计的问题失去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效能时,应及时调节难度。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要适当变换角度或适当补充铺垫绕道迂回,或及时增加问题思考的梯度以化难为易;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易,要追加问题以调节难度或挑选基础较差的同学回答,尽量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当学生发问或回答出乎意料,应当机立断,给予果断的肯定或否定的答复,以避免因犹预不决而带来的课堂混乱和学生认识上的彷徨。如果学生所提问题超前时,应予以回避,或婉转加以说明,但要适可而止,避免节外生枝,喧宾夺主。切忌挖苦、讥讽学生,教师必须学会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这也是师德的一种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使课堂陷入被动,这时可想办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因势利导,把出现的事情与教学联系起来,扭转被动局面,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作演示实验时,因客观原因使实验失败或出现结果异常时,教师应恳请学生分析原因,并引导他们从反应原理、实验设计、试剂选择以及条件控制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讨论,这样的灵活处理说不定比实验成功本身更有收获,留给学生的记忆更深刻。

总之,课堂教学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反馈的信息(如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堂练习以及学生的脸部表情变化等)来改变和调节教学进程,对教学进行有效控制。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应该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但教学机智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它与教师精深的修养、深厚的功力、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密切相关。但只要做到对教材的高度稔熟、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对知识的科学态度以及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和对自己的高度自信,就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掌握教学的主动权。

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准确、迅速、敏捷地作出判断,恰到好处地处理,并非易事。这就涉及到教师的反馈机智了。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不懈学习,积累知识。

语文教材涉及面极广,这就需要教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博古通今,具有精深广博的学科知识。这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同时,我们教学的对象——学生,他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复杂的大环境中,周围的一切事物都会作用于他们的感官,给他们的身心发展以巨大的影响。由此观之,教师并不能专注于、局限于教材知识,两耳不闻“窗外事”。除了钻研所任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广博的文化素养。同时,应时刻关注社会、对社会现象应有敏锐的洞察力,具有丰富的社会知识,具有正确认识社会、判断社会现象的能力。然而,教师要在短暂的时间里作出反馈,这种能力并非与生俱来,更不能寄托于教师随心所欲的“灵机一动”,教师需积累各方知识。俗话说,厚积才能薄发。教师的知识不能仅仅局限在他所教的本学科的范围内,尤其当今社会,新科技不断涌现,知识信息的总量成倍地增加,教师要不断地吸取新信息,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就像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所说的:“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所以,教师应该使自己的知识如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只有这样,才能在三尺讲台前得心应手,课堂上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

深钻教材,对话文本。

备课是上课的准备工作,只有备好课才有可能上好课。因此,教师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文本的钻研上,把更多的时间、精力倾注在备课上,做到“懂”“透”“化”。

首先,对教材中的疑难问题应一一搞清楚,不带一丝疑点进课堂。只有这样,教师才不至于在课堂上打被动仗。如《小音乐家扬科》一文中,在描写扬科临死前有这样一段话的描述:“从小溪那边传来笛子的声音。扬科听村子里的演奏,这是最后一次了。树皮做的小提琴还躺在他的身边。”文中为什么用“躺”字?而不用“放”呢?像这类问题,教师课前应钻研透彻。备课时,应关注、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读懂课文内涵,读懂语言文字与情感表达的关系,读出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反之,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上,自己不清楚怎能进行课堂教学反馈呢?

其次,对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深思熟虑,要事先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且对学习难点如何引导,如何以学定教,备课时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通过对文本的不同解读,从中也感悟到语文课并不是枯燥乏味的。

综上所述,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元感悟,首先应关注、实现师本先行对话,对学生正确、到位的理解,教师都应予以充分的肯定并加以鼓励。我们在听课中经常会碰到,教师由于没有吃透教材,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这样是不利于教学的,教师要深钻教材。

信任学生,灵活处理。

现在的学生思维敏捷,平时耳闻目睹甚多,视野开阔。有时教师不甚了解的事,他们也能说得头头是道。因此,在教学中偶尔遇到一些不知所措的问题,教师可灵活对待,不妨先听听学生的想法,有时会茅塞顿开。教师可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他们谈谈,你听了同学们的意见后,你认为哪些同学说得更有道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且学生在发表意见的过程中教师自然得到启发,并适时点拨,通过比较后求佳,树立学生正确的认识观。

积累经验,不断提高。

有人说,电影、戏剧是遗憾的艺术。其实,教学艺术又何尝不是遗憾的艺术。在教师漫长的教学实践中,总会经历困难、挫折,甚至失败,而课堂教学中某些失败往往是由于缺乏灵活的反馈机智而造成的,然而吃一堑,长一智。教师必须养成在遗憾中反思,在成功中总结的良好的教学心态。随时把教学中的一孔之见,一思之得记录下来,把教学中的失误和疏漏记下来,教学艺术水平将会在不断纠正差错中得到迅速提高,天长日久会使自己的教学艺术日趋成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以学定教。诚如于漪老师所说的:“我们的教学工作,犹如永不休止地登陟高山群峰,写‘教后’则好似清代诗人描写其登山的一句诗:‘一登一陟一回顾。’‘一登一陟’,站得高,眼前境界就开阔起来;‘一回顾’看到自己艰辛走过来的路就分外亲切,信心倍增,抖擞精神攀更高的山峰。”

教学是一种艺术,然而艺无止境。教师的反馈机智是教学艺术的体现之一,却是千姿百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才能探索出一条具有现代化的新型的反馈机智之路。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准确、迅速、敏捷地作出判断,恰到好处地处理,并非易事。这就涉及到教师的反馈机智了。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不懈学习,积累知识。

语文教材涉及面极广,这就需要教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博古通今,具有精深广博的学科知识。这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同时,我们教学的对象——学生,他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复杂的大环境中,周围的一切事物都会作用于他们的感官,给他们的身心发展以巨大的影响。由此观之,教师并不能专注于、局限于教材知识,两耳不闻“窗外事”。除了钻研所任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广博的文化素养。同时,应时刻关注社会、对社会现象应有敏锐的洞察力,具有丰富的社会知识,具有正确认识社会、判断社会现象的能力。然而,教师要在短暂的时间里作出反馈,这种能力并非与生俱来,更不能寄托于教师随心所欲的“灵机一动”,教师需积累各方知识。俗话说,厚积才能薄发。教师的知识不能仅仅局限在他所教的本学科的范围内,尤其当今社会,新科技不断涌现,知识信息的总量成倍地增加,教师要不断地吸取新信息,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就像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所说的:“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所以,教师应该使自己的知识如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只有这样,才能在三尺讲台前得心应手,课堂上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

深钻教材,对话文本。

备课是上课的准备工作,只有备好课才有可能上好课。因此,教师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文本的钻研上,把更多的时间、精力倾注在备课上,做到“懂”“透”“化”。

首先,对教材中的疑难问题应一一搞清楚,不带一丝疑点进课堂。只有这样,教师才不至于在课堂上打被动仗。如《小音乐家扬科》一文中,在描写扬科临死前有这样一段话的描述:“从小溪那边传来笛子的声音。扬科听村子里的演奏,这是最后一次了。树皮做的小提琴还躺在他的身边。”文中为什么用“躺”字?而不用“放”呢?像这类问题,教师课前应钻研透彻。备课时,应关注、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读懂课文内涵,读懂语言文字与情感表达的关系,读出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反之,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上,自己不清楚怎能进行课堂教学反馈呢?

其次,对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深思熟虑,要事先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且对学习难点如何引导,如何以学定教,备课时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通过对文本的不同解读,从中也感悟到语文课并不是枯燥乏味的。

综上所述,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元感悟,首先应关注、实现师本先行对话,对学生正确、到位的理解,教师都应予以充分的肯定并加以鼓励。我们在听课中经常会碰到,教师由于没有吃透教材,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这样是不利于教学的,教师要深钻教材。

信任学生,灵活处理。

现在的学生思维敏捷,平时耳闻目睹甚多,视野开阔。有时教师不甚了解的事,他们也能说得头头是道。因此,在教学中偶尔遇到一些不知所措的问题,教师可灵活对待,不妨先听听学生的想法,有时会茅塞顿开。教师可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他们谈谈,你听了同学们的意见后,你认为哪些同学说得更有道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且学生在发表意见的过程中教师自然得到启发,并适时点拨,通过比较后求佳,树立学生正确的认识观。

积累经验,不断提高。

有人说,电影、戏剧是遗憾的艺术。其实,教学艺术又何尝不是遗憾的艺术。在教师漫长的教学实践中,总会经历困难、挫折,甚至失败,而课堂教学中某些失败往往是由于缺乏灵活的反馈机智而造成的,然而吃一堑,长一智。教师必须养成在遗憾中反思,在成功中总结的良好的教学心态。随时把教学中的一孔之见,一思之得记录下来,把教学中的失误和疏漏记下来,教学艺术水平将会在不断纠正差错中得到迅速提高,天长日久会使自己的教学艺术日趋成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以学定教。诚如于漪老师所说的:“我们的教学工作,犹如永不休止地登陟高山群峰,写‘教后’则好似清代诗人描写其登山的一句诗:‘一登一陟一回顾。’‘一登一陟’,站得高,眼前境界就开阔起来;‘一回顾’看到自己艰辛走过来的路就分外亲切,信心倍增,抖擞精神攀更高的山峰。”

教学是一种艺术,然而艺无止境。教师的反馈机智是教学艺术的体现之一,却是千姿百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才能探索出一条具有现代化的新型的反馈机智之路。

课堂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所谓科学,就是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规律,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准确处理课堂教学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形成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流程。当前在许多地区,普遍实行集体备课,教师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共同研究教材,商定教学程序,因此,基本能形成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流程。但是,同样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流程,让不同的教师去执教,也存在高低文野之分,教学效果大相径庭。这里就涉及到课堂教学的艺术问题。所谓课堂教学的艺术,就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技能技巧达到运用自如、出神入化的境界。这种境界的产生,依赖于教师高度的教学机智。一个具有高度教学机智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能敏捷而快速地捕捉和把握,然后对这些信息迅速地作出综合性的分析和判断,最后根据课堂教学的情境,采取恰当的、最优的对策和措施。下面举几个例子。

有一位教师在苏、鲁、豫、皖四省中语会联合举办的中学语文研讨会上借班上课。在课堂讨论中提出第一个问题时,有位学生率先举手,教师马上意识到这位学生可能是好学生,但课堂教学不能只是老师和成绩好的学生唱“双簧”,而应当让一般的或较差的学生也有“表现”的机会,教师没有喊这位学生起来回答,而是等待、启发其他学生举手发言。讨论到第二个问题时,这位学生又举手了,老师还是没有喊他,但清楚地意识到:对这位学生一定不能冷落他。讨论到第三个难度比较大的问题时,这位学生又举手了,这时,教师赞赏地说:“你已经是第三次举手了,这一次我一定要请你回答!”教师刚说完,就赢得了一千多名听课教师热烈的掌声。这个案例,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说其科学,是因为教师对课堂讨论、课堂提问的目的、功能和方法把握得准,这就是不能由老师和个别学生唱“双簧”,不能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哪怕是一点点的学习欲望和热情视而不见、麻木不仁。这位教师凭借教学机智,将这种愿望巧妙地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你已经是第三次举手了”——这不仅使这位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注意和尊重,也使全班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热情和关心。有时候,教师的教学机智表现为能因势利导地把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引向正确的道路,或者能够随机应变,灵活果断地处理意外事件,调节教学进程的节奏和走势。

一位教师在教学古诗《赠汪伦》时,曾就诗的内容让学生质疑,但学生虽提出不少问题,却止于字词的意思,没有多大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因势利导,先让学生解读了诗的意思及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再次质疑,结果学生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李白为什么不与汪伦告别”和“汪伦为什么要踏歌相送”。这些问题引起学生的热烈争论,课堂上学生们各抒己见,从李白的为人性格,李白受邀请来汪伦处做客谈到汪李二人的深情厚谊。课上学生不断生发想象,似乎亲历了桃花潭边送别的情景。一名学生的辨论尤其精彩,他说:“李白是放旷豁达的人,不拘小节,为人潇洒,所以要走了也不告别。他又考虑已经打扰汪伦很多天,告诉汪伦这个穷朋友,汪伦一定会花费不少钱买酒菜,又怕汪伦难过,所以准备悄悄离去。而汪伦深知李白的为人特点,知道李白为什么不肯告诉自己。既然是好朋友,送别是不可缺少的礼貌,再说汪伦也很舍不得李白走,想再见李白一面,所以赶来送行。李白不告而别,本来就是怕离别伤心,所以汪伦踏歌相送,让李白高兴。李白没有想到汪伦这么了解自己,不但不怪自己,还唱着歌送自己,他太感动了,就写下了这首诗,来感谢汪伦对自己的深厚友谊。”

以上案例显示了教师在教学中有很强的随机应变能力。在第一次质疑收效不大的情况下,教师清醒地意识到学生对诗意不理解,难以提出有深度的问题。但他并没有放弃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去质疑,把问题抛给学生,而是待学生了解诗意后,引导学生进行了第二次质疑,这时学生很容易地发现了诗中存在的一些疑点。此后的深入讨论,恰好引领学生进入诗的情境,深刻地感悟诗的感情,使想像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教师的教学机智也表现为对症下药,举重若轻地消除矛盾行为,使全体学生感到“心理自由”,保持和谐气氛。我在执教《西湖》一课时,曾在学完全文后让学生质疑,一名比较差的学生问了一个问题——水里为什么有无数银蛇在游动,引起哄堂大笑。确实,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有许多学生争着要回答这个问题,但我告诉他们:“提问题的同学会回答自己的问题,他提问是想让大家再读全文,完整地回答这个问题。”于是大家都读起书来。待大家读完了,我让提问题的学生回答刚才的问题,并巧妙地进行点拨。终于,他在我的帮助下,答出“许多华灯映在水中,湖水荡漾,水很清,所以华灯的倒影在水中像无数银蛇在游动。”他甚至还说出西湖是明珠,闪闪发光,这里用“银蛇”也闪光,很美,与明珠相佩,正合适,比用“白蛇”好。

当这名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许多优等生都若有所思。我趁机问他们:“你们从这个小问题想到了什么?”他们想到了要尊重别人,想到了要谦虚好学,想到了考虑问题要全面,想到了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还想到了许多许多。我说:“它就像高楼上飘渺的歌声,若有若无,仔细倾听才有。”

为了保护一颗易受伤的心,为了鼓励他好学上进,我让一颗颗浮燥的心静下来倾听,终于驱除了噪音,弹奏出一个幽美和谐的乐章。

如同人生不可没有智慧一样,课堂教学不可缺乏机智。有了课堂机智,课堂教学才会多几分灵气,多一些创造,才能达到应有的高度。在我们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一切都在追求创新,追求尽善尽美,关心每个孩子全面素质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培养教学机智。我们一面要积极学习名师的经验,一面要自己勤奋钻研,坚持创新,还要心中有每一个学生,时刻关心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积极地培养自己的教学机智,一定会把课堂教学变成一门艺术。

摘 要 :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 教师可能遇到各种必须解决的问题 , 需要我们发挥教学机智,做出准确的判断,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课堂教学中教学机智的运用。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育机智 运用

一、教学机智的涵义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那么什么是教学机智呢? 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创造性地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教学规律 为适应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的一种 随机应变的 能力。教育机智是建立在教育科学理论基础上的教育经验的升华,它实质上 是一种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教学技巧 , 是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重要手段。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敏锐地察觉学生身上的细微变化,快速调整教学方案,采取 灵活而有效 的措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教师的教学机智的特点:、实践性。

整个教学机智的运作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其实践性是非常鲜明的。只有在实践中经过实践检验的,才可称得上为精湛的教学机智。离开了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创新性。

教学机智的生命在于创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最优化,信息交流的多样化决定了教学机智的创新性。同时,现代社会需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创新性的教学机智。

三、课堂教学中教学机智的运用

实例一

课堂教学中,遇到学生思路不畅的情况,我认为教师首先必须克制自己的情感,用理智驾驭感情,保持冷静能让我们的头脑更清楚,思维更敏捷,灵感便会在刹那间迸发出来,教师便能恰当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如果我当时头脑发热,将学生训斥一番,只会形成师生情绪的对立,课堂氛围的紧张,不会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要随机应变灵活处理课堂中的意外情况。我们不可能预料到课堂偶发情况的出现;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为偶发情况事先设计好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步骤.随机应变可以打破了僵局,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实例二

上机广播演示操作失败,学生突然发问令教师尴尬的事情等,这些事情的发生,使教师难以按教案原来的计划进行。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教师在具备各种能力和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灵活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的能力;或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意外发生的事情,敏感地洞察学生的思维,快速调整教学方案,采取新的措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学机智作为教师的一种能力,目前师范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上还没有足够的重视,造成学生在教育实习,深感这方面的能力欠缺。那么如何提高教学机智的水平,以及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随机应变呢?

四、如何提高教学机智的运用水平

在实践新课标过程中,怎样发挥好教学机智,让课堂充满生机,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来提高自身发挥教学机智的水平。

一、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自己。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更应该努力做到成为综合素质高的教师。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开阔的心胸、敏捷的思维、丰富的阅历、迅捷的反应力等。只有随时积累,更新观念,扩充知识面,才能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可能碰到的各种问题。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识储备作为前提的,教师的应变能力也是如此。让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摸索,不断地充实自己、追求个性、构建风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做学生的知心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中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实践证明:对同一个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结果。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关注学生认 知水平和思维发展的动向。在教学中,教师既不能过高估计学生的能力,提出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让学生不能回答致使课堂教学陷入被动。也不能低看学生水平,否则,激发不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课堂教学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改变和调节教学进程,对教学进行有效控制。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应该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但教学机智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但只要做到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对知识的科学态度以及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和对自己的自信,就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掌握教学的主动权。

第三篇:教学机智是什么

教学机智是什么?

蔡锦珠

断断续续地读完了《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是一本我很喜欢的书,尽管我还不能很好的理解。文中通篇不乏精彩的论述和动人的描述。

这本书籍颠覆了我对教育学的观念,在我看来,教育学告诉我们理论,然后是在教育中去实践。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矛盾和冲突是无时无刻不在,经验和理论往往也无法解决现实的日常教育问题。即使读再多的教育经典,即使有再多的教育经验也不能说就可以高枕无忧。“事实和价值对于理解如何进行教育性的行动很重要的,但是在教育的时机中事实和价值都无法告诉我们怎样去做。”“方法和哲学对于了解如何进行教育行动很重要,但是在教育的时机,方法和哲学都无法告诉我们怎样做。”所谓科学的方法、所谓教育的规律和原则,自然对于教育实践是举足轻重的,但是学生在变,时代在变,人们的观念在变,理论和经验在复杂的教育情景面前,未必就能灵验。在理论和实践的中间需要一个层面,那就是机智。机智意味着指向他人的实践,机智就是“打动”他人,机智不可以事先计划,机智受见解的支配同时又依赖情感,机智支配着实践。机智的老师是善于发现教育的 困难的,同时也是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的并且也很感兴趣。一个老师在对学生有教育的行动时,已经对学生有了自己的教育性的理解。“这种感知力部分来自于某种无言的直觉的知识,教师可以从个人经历或者通过见习某个更有经验的老师获得的这种知识。许多依赖于知识和技能的人类活动都包含默契和直觉的综合因素。”这种教育的机智是通过对过去的经验,结合对这些经验的反思,老师得于体现教育机智。

反思对于教育机智的获得是非常重要的。敏感性和感知力源于反思。文学、电影、孩子讲述的故事、童年回忆,都是我们反思的对象。“智慧的反思,对过去的经验所赋予的意义就留下了活生生的记忆。”

在我看来,第七章《教育机智》是最精彩的一个部分。前段时间看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文章的结构很清爽,事例加道理。这部分也是如此。典型的事例加上朴素的思想,让人一目了然。机智表现为克制,对孩子体验的理解,对孩子主体性的尊重,对情景的自信,表现为临场的发挥,表现为“润物细无声”;机智保留孩子的空间,保护那些脆弱的东西,防止伤害,将破碎的东西变为整体,使好的品质得到巩固和加强,加强孩子的独特之处,促进孩子的学习和个性成长;机智通过言语、沉默、眼睛、动作、气氛、榜样来调和。看完这部分后,我看到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他用他的实践解释了教育机智,他的课堂喜欢幽默化的语言,喜欢加入京剧的丑角的成分,喜欢换一种方式和学生交流„„。在我看来,那就是教育机智。

范梅南说:教育学就是优秀的教学。教育学的条件是关心孩子、对孩子充满希望、对孩子有责任感。如果心不向着学生,不关心学生的自身和发展,教育机智是不会来的。李镇西老师说:我的智商的很低的,是因为想教好学生,所以我就变得越来越聪明。我想,一个好老师的教育智慧就是这样来的,心向着学生,又不断在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

第四篇: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心得体会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本书中采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

一、及时的肯定,让他喜悦万分

每个班级的优差生的区别很大,对于优秀的孩子老师不懈的表扬和鼓励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肯定和信任,而对于那些平时表现平平、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即使是再小的进步,再小的成功,也是他全心努力的结果。这时的老师给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会让他们万分喜悦,从而使他信心坚定,勇往向上。

二、及时的保护,让他充满信心

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往往在引起其兴趣的事情上能积极思维,产生疑问,此时他就会举手询问;往往是在教师讲课中间。此时教师该怎么办呢?停下来让他问,势必会耽误进程;甚至还可能会被问住。不让他问,他的疑问没有解决,自然不能安心听讲。有时学生的问题就是一时想到的,也许等到课后,他可能已将自己的问题遗忘了。所以我认为还是应该让学生将问题说出来,这是学生课堂上良好积极性的表现。若总不让他说,时间长了,学生就不肯再动脑筋思考问题了,不会再有高涨的积极性参与课堂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教师要保护好学生幼小心灵里迸发出的每一点火花,即使是异想天开,也不要简单地加以否定和斥责,这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第五篇:教学机智

生动形象是教学语言魅力的生命。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拨动他们的心弦,振奋他们的精神,使他们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它既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又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一位语言学家这样说过:“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可以给人一种快感,干瘪的语言只能对人的心理产生压抑,”在教学的实践中也证明了这一点。那些受学生欢迎的、有威望的老师,他们的语言一定是生动形象的,也就是说一定是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一句是这样:“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日失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如果一字不错的单纯翻译,教学效果不会太好,但如果要利用手势、动作和适当的语气,表演着翻译,那会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译前半句时,可以手势过顶眼望前方,显示无比羡慕的表情说,:“邹忌身高八尺多,且形体容貌光艳美丽。”译后半句时,可以用平缓、神秘而庄重的语气说:“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然后照着镜子对它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这时身体向左右倾斜一点)谁漂亮呢?‟”仿佛其妻就在面前。这样学生一定能显示出极大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有位名人这样说过:“幽默是智慧的闪现”,幽默风趣是教学语言富有魅力的更高要求。老师如能恰当地运用幽默语言,可以大大地开发学生智力,很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不仅使学生在发笑的同时领会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消除了紧张和疲劳,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因此,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游戏、成语、典故等均可引入课堂,随心所欲,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我在解释成语“欲盖弥彰”时,就巧妙地用另一富有趣味的成语典故“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来说明其意义。这样,学生就在笑声中很自然地记住这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就是教师在教学管理中,表现随机决断才能和应变能力的典型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当遇到偶然因素或特殊的情境,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或顺序时,就要机智果断地临时改变原定的方案。如做演示实验,万一出了差错,就要从容应变,不仅要从正面强调实验的正确结果,还要分析产生差错原因,导出修改的方案,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从心理学观点来分析,教学机智又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一种主要心理能力,而教师对学生积极的情感的投射则是这一心理能力的显著特性。在教学过程中,促使知识信息的传递、反馈与师生情感的交流融汇,让学生愉快、轻快、自信地学习,这种和谐结合也是教师教学机智的美妙之处。例如当学生遇到难题而困惑时,教师亲切的微笑或轻轻一声“再试试”,“你会成功的”所给予学生的力量,常会使问题迎刃而解。

在新课程中, 课堂发生了变化, 更加开放和民主, 学生可以打断老师的讲课, 提出问题,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几十个学生在一起学习, 他们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各异, 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必然不同, 课堂中出现意外情况是难免的。教师要有效地处理好意外教学情况, 必须具备很强的课堂应变能力。要想提高课堂应变能力, 就要掌握常用的课堂应变方法。

浙江台州市钱春旭等老师根据课堂偶发事件的种种表现及应变思路,总结了十四条课堂应变策略。课堂应变策略分为言语应变和非言语应变两大类。言语应变策略有: 旁敲侧击法,启发诱导法,设悬激奇法,情理渗透法,变换音量法,助产分娩法,两面比较法,切磋探讨法,明断暗收法,幽默反击法。非言语应变指教师运用眼神、手势、走动、表情等身势语来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应急措施。常见的策略有: 有意忽视法,目光注视法,短暂沉默法,身体逼近法。

五、机智地处理课堂问题

课堂中,总不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等着你:有时会让你啼笑皆非;有时会让你会心地微笑;有时会让你措手不及;有时会让你受益匪浅;有时会让你大吃一惊。我们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时候都有可能迸发出奇思妙想。可以这么说,课堂教学是一首流动的诗,随时都会有不确定的因素带来新的生成的音符。这个时候,我们离不开教学机智,灵动的教学机智,会奏出精彩的乐章;生硬的教学机智,则可能会弹出“杂音”乃至“噪音”。

“高潮的课堂教学艺术,来源于教师的教学机智。”教师的教学机智首先表现为对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敏捷而快速地捕捉和把握,然后对这些信息迅速地作出综合性的分析和判断,最后根据课堂教学的情境,采取最恰当的、最优的对策和措施。或因势利导,把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引向正确的道路;或随机应变,灵活果断地处理意外事件,调节教学进程的节奏和走势;或对症下药,举重若轻地消除矛盾行为;或掌握分寸,使全体学生都感到“心理自由”,保持课堂教学中的和谐气氛。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以宽容的心态、亲切的态度、足够的耐心、相当的机智去迎接课堂上的“节外生枝”所带来的挑战和考验,善于为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让学生通过感悟和体验来获得阅读感受,形成语文素养。

随机调控法 一堂把学生真正置于学习主体地位,充分激发了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的阅读课中,教师根据学情,随机调控的“机智”应伴随课的始终。教师要随时根据一堂课中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控课堂的气氛、节奏,得心应手的引导、驾驭课堂流程的变化。

教师在导入新课后,应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不失时机地制造教学活动的小高潮,并全力把重点的教学活动推向大高潮,以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的积极状态。由于小学生依靠有意注意进行学习的时间不长,很容易出现疲劳,这是,教师也应机制地创设教学高潮。

案例三: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中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听课:当许多学生自认为已经找完了所有的句子时,在老师的“还有吗?”这样的追问声中,便表现出压倒一切的沉默。这样的尴尬应该是课前老师始料未及的,因为还有一个重点句子没有展示呢!这时,全场静极了,学生悄悄地低着头,所有听课者眼睛齐刷刷地看着这位老师。只见她脸上没有一丝的失望,笑容更灿烂了。突然,她高高地举起了自己的手,笑着说:“没有人来,老师来一个。请听听我找到的句子是……”这一着,实在是太出人意料了。学生们马上跟着她的思路,顺着她的引领走到文本中,体会那句自己没有发现的重点句。而听课者,却还在震惊于老师的反应之灵敏,佩服于老师那巧妙的教学机智中。课后,每每想到这一幕,都会不由地为这位老师鼓掌!

教师要努力发展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教学机智是构建在对教育理论深刻领会之上的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能和技巧,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机智而灵活地教育学生、化解矛盾、沟通思想,随机应变地解决课堂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一种能力。课堂教学机智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要让教学变得更加机智,更要以丰富的学识做后盾,要学会倾听,语言追求简洁,追求愉悦性。从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就不难看出,他们无不拥有幽默而简洁的语言、丰富的学识。这些都是从长期的积累和实践中得来的。年轻老师想要努力发展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就应该大量地读书,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及时总结和积累经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日趋成熟。

教学机智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敏锐地觉察学生细微的变化,随机应变地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偶发事件,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一种能力。张楠.教学机智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以七年级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为例[J].文教资料,2008:22.教师的教学机智首先表现为对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敏捷而快速地捕捉和把握,然后对这些信息迅速地作出综合性的分析和判断,最后根据课堂教学的情境,采取最恰当的、最优的对策和措施。或因势利导,把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引向正确的道路;或随机应变,灵活果断地处理意外事件,调节教学进程的走势;或对症下药,举重若轻地消除矛盾行为;或掌握分寸,使全体学生都感到“心理自由”,保持课堂教学中的和谐气氛。洪波.管理调控技能——让学生的思维快乐起来。要促成良好课堂教学节奏的生成,教师必须以相当的机制迎接课堂上的挑战和考验,善于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地解决。

学生的情绪是影响课堂节奏生成的重要因素。一节课如果学生情绪涣散低落,教师即便口若悬河也不能收到预想的效果。相反,若一节课洋溢着积极热情、欢快喜悦的情绪,那么,这就为形成良好的课堂节奏打下了基础。因此,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表现,利用各种教学机智,调节学生情绪,从而促成良好的课堂教学节奏的生成。当发现学生疲倦时,教师应变化一下教学方式,轻松一下,穿插一些有趣味性的东西,以促成欢快的教学节奏;当发现多数学生已听懂教学内容,表现出漫不经心,注意力分散时应增加密度,以生成较快的教学节奏。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发现情况及时进行情感调节,消除不良情感,利用积极情感,让良好情绪始终环绕课堂。这种良好情绪的维系,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机智才能达到。

或因势利导,把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引向正确的道路;或随机应变,灵活果断地处理意外事件,调节教学进程的节奏和走势;或对症下药,举重若轻地消除矛盾行为;或掌握分寸,使全体学生都感到“心理自由”,保持课堂教学中的和谐气氛。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以宽容的心态、亲切的态度、足够的耐心、相当的机智去迎接课堂上的“节外生枝”所带来的挑战和考验,善于为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让学生通过感悟和体验来获得阅读感受,形成语文素养。

首先,教师要有较强的语言功夫,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打动学生,征服学生;其次,教师要有良好的课间过渡技巧,开始、中间、结尾应浑然一体;再次,教师要善于学会举例,善用比喻等手段;最后,教师要有幽默感,使学生在欢乐、愉快的笑声中获得知识。课堂节奏的控制既是一门教学艺术,又是一门复杂的学问。需要不断探究,做到高屋建瓴,游刃有余地控制和把握课堂节奏,达到英语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下载什么是教学机智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什么是教学机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txt如果我穷得还剩下一碗饭 我也会让你先吃饱全天下最好的东西都应该归我所有,包括你!!先说喜欢我能死啊?别闹,听话。有本事你就照顾好自己,不然就老老实实地让我来照顾......

    教学机智

    谈谈您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机智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或突如其来的提问,常常使你措手不及,教师如果处理不当,不光会影响教学内容的顺利进行,还会......

    教学机智

    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捕捉一些有价值的细节,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 ——苏霍姆林斯基 摘要:对学生学......

    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书笔记 加拿大著名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本书里没有晦涩的理论,没有精深的逻辑,甚至连故事都那么的平易近......

    教学机智浅析

    教学机智浅析 课堂是教学生成的课堂,它往往与预设的教案有所偏差,这就需要教师有高超的教育机智。然而,这堂课下来,我明显地感觉到自己教学能力的退步。面临教学生成点,心中暗自......

    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一、教学机智的含义 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比如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而又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时,以及对待处于一时......

    教师的应变技巧是教学机智

    巧妙的处理课堂”捣乱”行为 穆娟弟 如何巧妙的处理课堂”捣乱”行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很好的课堂应变能力.教师的应变技巧是教学机智,是指教师在其教育、教学中,面对各......

    《教学机智》读后感

    《教学机智》读后感我认真地拜读了马克斯·范梅南教授的著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带着期待读完此书,我被书中充满灵气和智慧的思想与叙述感染。该书围绕教学机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