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走班制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基于走班制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此文章不是作者本人所写,是别人所写,并且没有经过写作人员的同意,所以只能将文章发到网上,如果作者用这个文章评职称,将会告其侵权
新课改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搞一刀切的模式,学生学习成绩层次分明,成绩不好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出现偏科甚至厌学情绪,成绩好的学生没有太多兴趣投入到数学当中去,无法在总成绩中发挥出优势。这些都同我们当前的素质教育相违背的,实践发现,在教育积极探索中,分层次对学生进行教学,因材施教,能够有效的解决好这些问题。著名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强调有区别的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强调因材施教。这是现代教育理论意义上的一个重要理论,也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所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和个性特点是当前新课改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中有价值有意义的探索。走班制教学组织形式在积极探索中应运而生。
一、转变教学教育观念,促使学生想学数学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对于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还不能够一下子就转化到研究教育理论的方面上来,无法转变自己本身的教育观念和适应走班制教学模式。所以,首先教师本身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转变教育观念,不能过分注重学生的成绩,而言转而关注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稳定好被分在较慢教学进度的数学班的学生情绪,表扬和鼓励学生们,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明白自身的优缺点,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数学。当然,教师观念的转变还应该体现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教师要积极注重的针对不同学生创设情境,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尤其是对于高中数学学科来说,这是一门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的学科。是各学科中教学、学习难度较高的一门学科,学起来比较枯燥,有许多高中生因此失去了兴趣,影响了成绩。因此我们迫切需要进行分层次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课集合中,教师应该对于刚刚步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和把握,要利用多媒体教具,从学生的实际入手来学习。“同学们,蓝蓝的天空,一群鸟儿在快乐的飞翔!清清的湖水中,一群鱼儿在自由的游泳!鸟群、鱼群都是同一对象汇集在一起。”由此来导入新课,播放多媒体,带给学生一个新奇的体验。再比方说,在接触到集合的时候,教师接着以生活为例,提问:“请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下你的情况。学校、班级、家庭等”从“学校、班级、家庭”几个词语入手,来学习集合的概念。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使学生能学数学
走班制教学组织形式最直接和根本的途径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实施有区别的教学。A班、B班和C班是三个不同数学层次的班级,学生们的数学水平不同、能够接受的教学难易程度不同、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不相同。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教学目标、内容、计划和评价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数学。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和图像”一课中,教师要针对A班和C班的不同采用不同教学手段。在A班教学中,教师可以简单请同学们预习一下本节课的内容,并且在黑板上提出问题:“什么是函数?判断下列是否为函数:x→y2,x∈R,y∈R”,然后分组进行讨论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答案。而在C班也不同,教师要放宽教学进度,先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我们所学习的内容。“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给x一个值,y就有唯一确定值与他对就,那么x是自变量,y叫做x的函数。”接着讲解函数集合的定义,并举例子说明A={1949,1954,1969}B={542,603,705},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数,集合B中都有唯一一个数与之相对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手段,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习数学。
三、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学好数学
学习数学并不是一时之间的兴趣和爱好,它是一个长期性的行为和习惯。教师在有区别的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流动性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好每一个班级的学习数学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观念、交流讨论,并且进行专门的课下帮扶辅导活动,一个学生对应一个学生,既能帮助学生共同学习,又能增加集体荣誉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不同,根据教材的内容不同制定出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做好不同学生的教学准备工作。
例如在苏教版高中数学教学“三角函数”一课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学习了三角函数的正弦、余切和余弦基本知识后,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当知道sinx>o,tanx>0时,x为第几象限的角。学生们讨论回答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带领学生一起来补充答案,并且得出结论。在讨论过程中,气氛热烈的时候要适当鼓励平常不善于发言的学生来回答,并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热烈的学习数学的班级之中。
结语:分层次走班制教学组织形式是我国近几年来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一个助力。它的理论基础相当的丰富和扎实,国外对于这方面的教育改革已经成熟许多。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个性差异和特点,忽视学生主观感受的教育现状提出了一条发展的方向。它的实施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想学数学。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有区别的教学,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计划、不同的教育评价标准、不同的教学手段,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实现有价值的梦想和人生。
第二篇:走班制背景下教学班的管理
走班制背景下教学班的管理
高建 2009年7月18日 11:48 浏览数:88 | 评论数:2
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是通过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让高中生在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中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为积极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规定,我校按照《普通高中课程规定》,在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选择机会的基础上,让高二年级学生自主选择语文选修课所学课程,并实行走班制教学试验,成效显著。无论是在学生学识、素养的提高上,还是在教学班的管理上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以后走班制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借鉴。
“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赫尔巴特)这句话道出了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而素质教育所倡导的走班制教学中的教学班与日常教学中所实行的行政班又有很大区别:
行政班中有一个班主任,教学班是按所选课程分的班,没有班主任;教学管理的重任就落在了任课教师身上。
走班制教学把全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重新排列组合,学生之间的交往范围虽然大了,但由于原班级的班风、学风不同,学生学习习惯、态度不同,也就相应加大了相互间的影响。由于学生大多不在原行政班中上课,原行政班班主任也就无法及时了解这些学生的情况,管理难度变相增大。
针对这种状况,我校在走班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教学班的理工作:
一、固定走班时间、地点、人员
1、固定时间(课程表):为使走班秩序井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我们把走班设在每周三、周五,上午前8个班、下午后8个班分别走班。
2、固定教室:根据学生选课组班后人数的多少,确定固定的上课地点。一是教室外要有明确的教学班牌,二要发挥学校多媒体教室的作用。我们在操作时就把选修人数较多的影视班放在了学校多媒体教室,这样教学场所明确,学生秩序井然。
3、固定班级(学生):根据学生选课人数把学生分成几个固定的班级,主要有——诗歌1、2、3、4班(188人);小说1、2班(114人);文化1、2班(79人);影视1、2、3、4班(303人);写作1、2班(92人)。(我校开设的语文选修课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影视名作欣赏》、《文章写作与修改》。)
教学班也要兼顾到相邻班级的学生尽可能地组到一个班内,以降低管理难度。
4、固定教师:根据任课教师原班选修情况并兼顾教师个人特长确立选修班的任课教师,原则上让选修同一门课人数多的相邻行政班的原任课教师担任该选修课的任课教师,以利于对进行学生管理。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高二语文组确定诗歌由张敬玲、殷红霞老师教授,小说由王荣美老师教授,文化由吴华老师教授,影视由亓伟亭、安增庆老师教授,写作由刘刚老师教授。
二、配套相应管理制度
1、健全教学班管理机制,明确要求
确立临时班长。对于新组建的教学班,我校各任课教师根据从各行政班班主任那了解的情况都确立了两名临时班长;临时班长主要负责教学班内日常事务的检查,包括点名、卫生、维持班内秩序——学分认定时的学习过程记录,更重要的是帮助任课教师制定相对固定的座次表并把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原行政班班主任,以便共同管理,确保教学班正常教学秩序。
确立课代表。任课教师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每班确立2——3名课代表,主要帮助教师收交作业并帮助教师做好记录——学分认定时的学习过程记录,同时及时把教师安排的作业传达给同学并督促同学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
确立卫生小组、组长。组长具体分配相应同学的值日任务督促值日同学做好值日工作。
2、明确作业检查制度
走班开始之初,任课教师公布本次选修作业次数、质量要求。作业次数依据选修课程内容教师自己确定;作业质量一般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次不合格学分认定为不合格)三档。教师随时做好记录,作为学分认定的重要依据,以此来敦促学生认真完成每次作业,圆满完成本次选修任务。
三、及时协调各种关系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在实施人性化的班级管理时要及时确立与调整教学班内的各种关系。
1、确立“人人负责”的观念:任课教师把自己看作教学班的班主任,学生把自己看成是教学班的管理者。任课教师、学生共同管理,及时与行政班班主任沟通信息,加强教学班的管理。
2、及时处理教学班学生反馈的各种信息。为加强走班制教学班的管理,我校任课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话,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及时发现教学班内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分析情况,及时解决问题,使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班内秩序井然,确保良好教学效果。
正是基于上面的管理理念、方法,我校的语文选修走班制下的教学班管理工作正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向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的高效课堂迈进。
现在我们学校的教师爱生而乐教,学生尊师而好学,教学相长;教师、学生的观念、思想焕然一新,素质教育得以充分的体现。
第三篇:走班制背景下教学行政班的管理
走班制背景下教学行政班的管理策略
当阳二高 陈娅玲
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是通过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让高中生在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中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为积极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规定,我校按照《普通高中课程规定》,在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选择机会的基础上,让高二年级学生自主选择物理(理科)、地理(文科)课程,并实行走班制教学试验。
分层走班教学对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的管理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因此,如何建立健全相关“分层走班制”管理机制至关重要,我作为高二教学行政班的一名班主任,为了管理好班级,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强化落实行政班级各项管理制度。由于行政班与教学班同时存在,教学管理难度明显增大。为此,我班重新对制度进行拟定,从早到校、早读、行政班上课秩序、午休、晚读、自习课、就寝等方面通过班级委员会重新拟定了制度。并且加强督、检查以及落实。
二、强化教学班学科学习的检查。首先与各位物理老师加强沟通,了解每位学生在各个教学班的学习和纪律情况。其次对每一个教学班的学生进行小组管理,这些组长就是该班该科的科代表。既负责收发该教学班学生的作业,且每周都向班级提供本班学生在教学班的情况。
三、强化及时处理教学班学生反馈的各种信息。为加强走班制教学班的管理,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话,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及时发现教学班内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分析情况,及时解决问题,使学生与教学班教师关系融洽和谐、使得在教学班班内秩序井然,确保良好教学效果。
四、积极配合学校构建“三位一体”的走班管理体系,形成“全员齐抓共管”的育人格局。一是与教学班任课教师协同管理本班学生;二是支持学生自主管理;三是配合年级实现导师指导制度。
五、建立家班互动的学情反馈机制。我把本班学生在各个教学班的名单、教学班教师的名单都告之家长,并建立了微信平台。家长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在教学班和行政班的学习情况,并及时与任课老师进行沟通。
总之,走班制的实行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学习的机会,也给教学管理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我们也希望学生能更快地成长,能更快的适应新的教学制度。
第四篇:“走班制”背景下地理教学的挑战与对策
“走班制”背景下地理教学的挑战与对策
2014年《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教基二[2014]10 号)中规定,从2017 年开始将实行“3+3”的高考改革方案,学生可以在完成必修内容的学习,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一定了解后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参加等级考,最终等级考成绩纳入高考总分。这意味着走班制教学将成为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的必然选择。毋庸置疑,走班制教学组织形式较之传统行政班教学模式在满足学生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拓宽学生的人际交往与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等方面有着超越之处。然而,这必将给老师的教学工作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学生差异化的挑战
从目前已公布的《2017年上海各高校高考选考科目要求》来看所有专业(类)中,要求最多的选考科目是物理,共有415个,占专业(类)总数的37.9%;生命科学,有222个占20.3%;地理选考科目为仅为47个,但历史、思想政治分别为41个、26个。因此从公布的数据来看,地理并不属于优势学科。但是与历史、思想政治相比较占有略高优势。又因随学随考的政策,大部分学校为了减轻学生高三时的学习负担,鼓励学生在高二参加地理和生物的等级考。这就使得一些理科不好的学生,和普通中学的学生选择地理的可能性偏高。
从选择参加地理等级考的考生原因调查来看概括起来有如下三种:
1、对地理学习感兴趣,或地理学科成绩优势明显。
2、对其他学科学习吃力,没有办法只能选择地理学科。
3、为了减轻高三学习压力。对于这三种状况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做好调查,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管理制度的挑战
“选课走班制”是教育改革的一项创新,是指行政班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爱好和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班级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坐在教室里的学生未必来自一个行政班级,这就使得原本行政班主任为核心领导的管理模式被打破。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课堂是不仅要完成一个任课教师的角色还要充当班主任的角色。如上课时的班级卫生、座位的安排、各班课代表的任命、本课程的学风建设等等,这些原本属于班主任的工作也都落在的任课老师的肩上,这无疑增加了科任教师的工作量。
“走班制”制度下,更多的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在混合的班级里也没有原来的班主任的束缚,因此学生更容易散漫这又给课堂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师生、生生磨合期的挑战
走班后课堂上的学生未必来自同一个班级,也未必都是以前教过的学生。以前教过得学生,由于已经适应老师的上课的风格,可以顺利的进行教学工作。但是对于以前没有教过的学生则增加的师生之间的磨合期。
此外每个原本行政班级的学风不同,课堂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有些班级的学生习惯课上安静思考,认真做笔记;而有的班级的学生个性鲜明,思维敏捷,回答问题迅速。不同的学习习惯使得生生之间也需要磨合。
四、教师专业化的挑战
“走班制”下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在增加,学生对老师的期待和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观念新、素质高、能力强、方法活的老师将会大受欢迎,相反那些知识陈旧,教法单一,观念落后的老师则会受到学生的冷落。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学科教学能力,而且要建构鲜明的教学风格;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素养,而且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
“走班制”对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但同时也是一种机遇,因此“走班制”教师要先行。
一、更新观念,关注学生个体
孔子早在五千年前就有“因材施教”的呐喊,学生性格不同,获取知识的方式也不同,教师授课的形式也必然有所不同。也无论学生出于什么原因选择参加地理等级考,作为教师我们都应该进行充分的个体关注,在此建议教师在上课前通过问卷和面谈等方式做好学生调查,并与班主任进行关于学生学习状况和行为习惯的沟通。
对于对地理学感兴趣的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多安排一些扩展知识的学习也可以布置有些难度的综合题目,促进学生地理思维的构建。对于对其他学科学习吃力,没有办法只能选择地理学科的学生则应该在日常教学中采用多鼓励的方法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对于为了减轻高三学习压力的学生,则应该侧重培养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二、苦练内功,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
上课幽默、有独特教学风格、人格魅力高尚的老师往往深受学生的喜爱,而学生成绩的提高的前提也往往基于学生对老师的喜爱程度,因此才说教学的过程也是一场争夺学生的战争。“走班制”实行之后为广大的地理教师虽然提出了挑战,但也是一种机遇,对于只重视评优课,公开课不重视常规课的老师无疑是敲响了警钟。教师应该不仅能让学生“慕名而来”,还要让学生“满载而归”,不仅要“来的了”还要“舍不得走”。
三、适应角色变化,提高班级管理能力
由于学科的限制,地理学科任课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少之又少,因此地理教师在班级管理方面经验普遍不足。“走班制”后上课时的班级卫生、座位的安排、各班课代表的任命、本课程的学风建设等等,这些都要科任教师亲力亲为,不可能再依靠班主任。这无异议对地理任课教师提出新的挑战。对此,地理教师应该及时转变观念,平时与原行政班的班主任多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行为表现情况,并积极向有经验的班主任教师请教,来提高自身的班级管理能力。
第五篇:走班制分析
如今,一些中学为培养所谓“尖子生”,在同年级搞“快慢班”。高中设“快慢班”的目的是能多几个学生考入重点大学,学校为能向高校多输送人才;而初中学校设“快慢班”的目的则是能多几名学生考入“重点高中”。据了解,“快慢班”是每次大考分一次班,考好了的就进“快班”,考砸了的就进“慢班”。学校如此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家长忧心忡忡,进了“快班”者高兴,好像万事大吉;进了“慢班”者,全家沮丧,孩子及家长无脸见人。进行这样的分层次教育教学实验,到底是好是坏?
说实在话,学校分“快慢班”的理由是:把能自觉学习的学生与顽皮的学生分开编班,保护自觉学习的学生,依此来取得“状元”轰动绩效,换来更大的利益。这种绕开问题,躲避问题的做法,不符合教育的伦理与使命、责任与义务。
如今,此法在多数学校却大行其道。“快慢班”最早出现于20多年前,随着人们对它的认识深入,曾遭教育专家的迎头痛击和一些名校的抵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曾一度干涉。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在中小学早就不称“快班”和“慢班”了,代之的是“重点班”和“普通班”,“实验班”与“普通班”或“省招班”与“普通班”;小学则有“特长班”与“普通班”,如此等等。
所谓普通班、重点班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划分的,所以往往通过一次考试选拔,而分层教学则根据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进行分层,应该说对学生是很公平的。近年来,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分层走班制,正在上海、广东的部分学校试行。它使水平接近的学生走到一起,不仅使学生之间的竞争有了可比性,而且大大提高了上课效率。这是相当务实和具有超前理念的。同时这一新的教育理念也为素质教育开启了一扇“窗”。
一、分层走班制的界定何为“分层走班制”?
顾名思义,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各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去相应不同层次的班级上课,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模式。
分层走班制的本质:以个性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二、“分层走班制”的运行模式
(一)“走班制”包括三层含义
首先,“走班”的学科和教室固定,即根据专业学科和教学内容的层次不同固定教室和教师,部分学科教师挂牌上课,学生流动听课。其次,实行大小班上课的多种教学形式,即讲座式的短线课程实行大班制,研究型的课程实行小班制。通过不同班级、年级学生的组合教学,增强学生的互助合作。第三,以兴趣为主导的走班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上课内容,不固定教师与教室。主要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阔学生的思维。
(二)确定各层次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方式
“走班”教学,流动上课,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作业及考试的难度等切合该层次学生的实际。除实行流动上课形式的学科以外,其他学科仍在原行政班上课。班主任老师不仅要抓好行政班的管理,而且要把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分层教学班中,绝不能使学生失控。
(三)要搞好宣传发动,使教师、家长和学生充分认识到实施分层走班制的必要性
首先要通过学校的各种宣传媒体,使他们理解走班制的意义、实施办法,并及时澄清与走班制有关的问题,使他们积极地参与进来。“走班制”是否变相地分快慢班?这是家长十分关心的问题。对此,实施者要做出回答:无论何种形式的快慢班,都是对学生的“定性”,学生长期固定班级,易形成“好班更好,差班更差”的局面。而“走班制”是动态的,不存在这个问题。走班制是使学生根据自己水平的提高来形成流动性的学习。
(四)确定学生所属层次班
在基本尊重学生自我选择的基础上,综合评价,并确定学生的层次。对不同思维模式的课程,分层教学都不宜捆绑进行。试行分层教学,要允许学生自己选择,真正达到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的目标。一般说来,学校按以下方面操作:将学生以往的一年成绩都换算成标准分,根据标准分划为高、中、低三个层次。根据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学习潜力、学习兴趣、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目前主要以学习成绩为主要标准,具体操作是将学生以往的一年成绩都换算成标准分,根据标准分划分三个层次。学习潜力包括接受知识的快慢、知识的应用能力等。学习兴趣是指确定层次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程度。教师的评价主要是从学生的成绩、作业、课堂表现等几方面综合评价学生。学生自评并不是盲目地让学生给自己打分,而是在“走班”前把每个层次水平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要求等告知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情况作自我评判。根据上述五个方面的评判一般分A、B、C三个层次,也就形成“走班”后的三个班级。
(五)分层走班制的课程设置课程一般分四个部分:按要求弹性完成国家规定的基本型课程,一般设立对学生基础、发展趋向等分化较大的学科,分层教学并设立部分学科专用教室;有校本特色、满足学生个性与兴趣发展的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则在学校、同学和导师提供的丰富多彩的课程菜单中,选择研究课题;另外,还包括以自理、自立、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生活经验课程。学生在师长指导下,依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潜能和国家需要,按照学校“套餐式”课程的目标和教学方式,选择走班,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张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表。上海晋元中学对每年初进校门的高中生都要举办学习方法、学校课程、自主选择方法、研究性学习等内容的讲座,并在拓展型、研究型、社会实践课程中正式开设走班教学。在学生逐步熟悉、适应高中学习环境的基础上,在期中考试后,对数、理、化、英语、计算机、体育六门基础型课程进行选择走班教学。根据学生的选择,学校将4至5个班级的学生看成一个“班级”,分成A、B、C层,几个班同时开展同一科目的教学活动,其余教育教学活动则在原行政班进行。各学习层次和教学班级动态组合,一个学期微调一两次,保证学生在一个较适合自己的层面学习。作为学生,他要从自己的兴趣和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选择、安排自己的课程结构,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找到将来发展的方向。作为学校和老师,绝不是简单地按学生的成绩或学生的智力分班,而是根据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学习潜力、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等四个方面的综合情况,合理确定学生各科所在层次。因此,绝大部分学生都找到自己的优势,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他们既得到了尊重,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走班制”的实施使该校的学生明白:对自己而言“最好的”就是“最适合”的。“套餐式课程、走班制运作”的设置与实施,为上海晋元中学在探索和实现素质教育个性化方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六)“分层走班”学生的成绩评价不同层次的教学班的教学目标、内容不同,诊断性测试和形成性测试也不同,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考什么题学生可以选择。在平时检测中,某些学科可允许采用“自选式”,即A、B、C三层共答部分和任选部分。任选部分难度不同,难度越大,得分系数越高。某些学科可允许采用“选层式”,如理化,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层次的题目作答。外语可采用“累加式”考试。试卷主要从学生答题完成时间和准确性来区分A、B、C各层的能力和水准。同时,提出要打破不到60分就是不及格“禁区”,改变仅以几次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传统做法,加强平时的学习检测,淡化期中、期末考试,将平时的课堂提问、谈话、作业、课题研究、阅读等评价信息都纳入学习成绩。平时采用分层检测,期中、期末采用诊断性考试。课堂学习效率检测可用作选择流动班参考,使学生明确“走班”不是以学习成绩为标准,而是以学习效率为标准,在哪个层面上学习,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关键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
三、“分层走班制”教学的优点
1.对学生来说首先,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现有知识水平、能力大小以及兴趣选择课程表、选择老师、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从自己的兴趣和实际能力出发,有的放矢地选择、安排自己的课程结构,构建适合自己发展的“套餐”并从中逐渐找到将来发展的方向。其次,使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等状况基本相当的学生“走”到一起,便于任课教师确定教学起点、重点、训练计划和培养目标,便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研讨、交流等活动。第三,扩大了学生的交往范围,加大了同学间的互相影响,有利于增强同一层次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第四,学生按自己的水平选班,能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尝试到成功的快乐,减轻了思想压力,始终保持乐观情绪和平衡心态,体会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感受。
2.对老师来说传统教法受到了冲击,灌输教育过时了,他们由过去的绝对权威的地位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去,变成了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采用了新的教学法,这种新的教学法让学生走出了“恶性循环”,如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出于种种原因成绩上不去,因此怀疑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下降,成绩也越来越差,形成了恶性循环,只有对他们抱有平等和尊重,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走出“恶性循环”。
四、“分层走班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措施
(一)出现的问题
1.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在“走班制”模式下学生之间的交往范围从原来的一个班级的四五十个同学扩大到全年级的学生,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大,这种相互影响虽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但由于原班级的教风、学风不同,学生间不良学习习惯、态度等方面影响也很大,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这是班级管理者所关注的,也是目前难解决的问题。另外,班主任老师的工作会因此变得困难。由于相当多的学生不在行政班的班主任所教的教学班中上课,班主任就无法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班主任有“抓不住学生”的感觉。怎样使班主任的管理触角从行政班延伸到分层教学班,其中的难度也很大。
2.教学方面的缺陷
分层教学加重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同时,流动式上课不便于任课老师辅导,学生在课后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由于“走班制”属流动式上课,教师授课结束后,学生又返回行政班,再加上不同层次班任课教师也不同,因此,很难安排某位教师到行政班辅导。这样一来,学生也颇有“跟不住老师”的感觉。此外,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水平不一,如何让他们能适应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样是一个问题。
3.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走班制”使学生的活动频繁起来,经常化的来去匆匆,使部分自控力不强的学生在感到好奇、好玩的同时,增添了一份忙乱和心散,很难找到那种心如止水的感觉。由于A、B、C三个层次是由高到低划分的,因此,如此“走班无形中会让学生产生‘我是尖子’、‘我是差生’”的心理暗示,不利于他们的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