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市中考改革背景下“选科走班”调研
北京市中考改革背景下“选科走班”调研报告
一、中考改革政策背景 01 2016年9月20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披露了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具体细节。此次中考改革,在考试科目构成、考试内容、成绩计算等多方面均有变动。重在改变目前高中招生将部分学科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唯一依据的现状。综合改革试点将从2017年之后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现在的初中在校生、非试点地市,仍执行原来的考试招生办法不变。
02 2016年4月7日,北京市正式公布《北京市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依据中考改革方案,2018年起实施的新中考,文化课考试科目将从现在的5门变成9门,除语文、数学、外语必考外,考生还可从其他科目中选考三门。选考科目考试成绩将按比例折算计入中考总成绩,允许考生扬长避短。
03 北京市中考改革的主要内容: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合二为
一、增加体育、学生可自选科目,据教育部介绍,这次改革的目标,逐步建立一个“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即以后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考试将“两考合一”,合并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现“一考多用”,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不是取消中考,而是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合二为一,实现一考多用,避免多次考试,减轻学生重复备考的负担和压力,重在改变目前高中招生将部分学科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唯一依据的做法,克服唯分数论。《指导意见》提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既是学生初中毕业又是升学的基本依据,明确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多重功能。
1.录取计分科目的构成 语文、数学、外语为基础学科,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统一作为录取计分科目。同时,根据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的原则,由试点地区确定其他纳入录取的计分科目,防止群体性偏科和增加学生负担。除此之外,要求将体育科目纳入录取计分科目,科学确定考试分值或等要求,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2.关注个体差异
这次改革提出,在每门课合格的前提下,也可以给学生适当的选择权,主要考虑是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扬长避短,发展学生优势特长。北京市等地方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3.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
明确要求试点地区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地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综合素质评价使用的基本要求,高中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制定具体的使用办法,使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破解唯分数。一是在评价内容上,要求细化和完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努力把党的教育方针落实落细。二是在评价重点上,强调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充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特点。三是在评价程序上,强调要做好写实记录,遴选典型事实材料,将用于招生使用的事实材料进行公示、审核,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做到程序严谨、方便适用。四是在结果使用上,实行谁使用谁评价,由高中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制定具体的使用办法。在严格程序、评用分开的同时,《指导意见》还特别强调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综合素质评价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保障客观真实。
04 “凡学必考”,将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是本次中考改革的一项重大变化。对此,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解释,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改革之前,中学教育阶段存在“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倾向。“全科开考”可以引导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确保义务教育基本质量。
05 为防止增加学生负担,这次改革进行了综合设计。1.在考试内容上强调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2.在成绩呈现方式上,提出可以采用分数、等级等多种形式呈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等级”呈现,克服分分计较;3.在录取计分科目的构成和数量上,要求在语文、数学、外语3科以及体育科目之外做到文理兼顾、负担适度,不是把所有的考试科目都纳入录取计分总成绩,没有纳入总成绩的科目考试成绩合格即可。各地可针对不同学科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具体的考试方式和方法。
二、中考改革后初中走班类型 01 选科走班:指的是在物理、生化、历史、地理和思品五个学科中选择参与中考的三个学科(物理和生化至少选一科),形成每个学生都可以有不同的中考和会考选择。
案例学校:北京五中,中关村中学,北师大三附中,北京马驹桥学校,北京101中学,中国矿大附中,北京石油附中,北京潞河中学,北京燕山星城中学,北京第十五中学,北京市中央商务区实验学校,北京延庆四中,北京大峪中学,北京燕山前进中学,北京燕山星城中学;
03 选科选考分层走班: 指的是“5选3”后,选择参加中考的科目还要分成AB层,以照顾不同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同学,实现因材施教、分类推进和个性化教学。
案例学校:北京温泉二中,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附属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首师大附中第一分校,怀柔杨宋中学;
04 选考科目选科走班,必考学科分层走班 :
“5选3”科目只分中考和会考,不分层;语文、数学、外语分层。案例学校:北京燕山东风中学 05 选考科目和必考科目都分层走班:
参与中考的选考科目分AB层,语文、数学、英语也分层走班。北京三十五中学初中部 06 语数英分层走班,选考科目选科走班,学生可以选择老师: 案例学校: 北京怀柔五中
三、选课与排课
数据分析:从4960名学生选科的结果来看,物理中考人数最多,思品中考人数最少。中考选科如图:
四、上述案例初步结论:
01 北京市2018年实施新中考,不同规模和层次的初中都在本学期的初二年级积极尝试选科走班教学,尽早布局,磨合调试,便于下个学期全面走班的平稳实施;
02 从走班类型上看,涉及中考“5选3”科目选科的是底线,是大多数,也有学校开始尝试“分科+分层”走班。初中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严格划片招生,这就使初一新生的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各学校不同程度存在两极分化现象,采用分层走班是实现因材施教、加强教学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的必要措施;
03 新中考采用三科绝对分数由高到低依次按100%、80%、60%计入中考总分,这和上海浙江新高考等级赋分有显著差异。中考考生不用考虑其他考生的成绩,不存在分母、分子的问题,更不需要“田忌赛马”的策略,只需要在自己的五个学科中选择最有把握考出高分的三个科目即可,在中考考场上“做最好的自己”。因为中考选科关系到学生的中考总成绩,也就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升入理想的高中,学生和家长高度关注选科问题。而初中学校必须首先尊重学生的选择,百分之百满足学生“5选3”的选科意愿,同时,在选科后分层教学,实现学生的最优化发展;
04 为了避免学生过早偏科,市教委要求各初中校要确保非中考科目的学习时间和效果,而中考考生主要是在5门学科中选择3科参与中考,并不存在对未来高考选科的规划问题,因而也不宜过早进行功利性的职业生涯规划。
05 教育行政部门和初中学校最为担心的学校资源问题,通过21所学校4960名学生的实际排课,证明资源问题可以借助先进的排课软件,得到很好解决。在所有21所学校的排课过程中,没有增加一个老师的编制,只有杨宋中学增加了一个课时,涉及增加教室的三所初中学校都通过统一安排理化实验室得到化解;
06 初中学校的排课难度并不取决于学校的规模,规模小的学校因为年级人数少而同样需要作出九种组合的排课,计算的空间大大受限,反而加大排课难度;
07 走班教学使人工排课变得极为困难,所以选择优质的排课软件就成了初中学校的必然需求。优质的排课软件就是要百分之百满足学生的分层、分科意愿,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把自己最优势的学科组合带入中考成绩,实现学生个体和学校中考最近成绩呈现。与此同时,还要对学校现有资源进行最优化的合理配置,从而解除学校担心走班后资源缺乏的后顾之忧;
08 在科学合理排出课表开始走班以后,学校需要对走班教学“动态管理”的学生考勤、过程性评价、成绩分析等统筹安排,保证走班教学有序开展。
第二篇:基于走班制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基于走班制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此文章不是作者本人所写,是别人所写,并且没有经过写作人员的同意,所以只能将文章发到网上,如果作者用这个文章评职称,将会告其侵权
新课改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搞一刀切的模式,学生学习成绩层次分明,成绩不好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出现偏科甚至厌学情绪,成绩好的学生没有太多兴趣投入到数学当中去,无法在总成绩中发挥出优势。这些都同我们当前的素质教育相违背的,实践发现,在教育积极探索中,分层次对学生进行教学,因材施教,能够有效的解决好这些问题。著名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强调有区别的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强调因材施教。这是现代教育理论意义上的一个重要理论,也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所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和个性特点是当前新课改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中有价值有意义的探索。走班制教学组织形式在积极探索中应运而生。
一、转变教学教育观念,促使学生想学数学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对于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还不能够一下子就转化到研究教育理论的方面上来,无法转变自己本身的教育观念和适应走班制教学模式。所以,首先教师本身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转变教育观念,不能过分注重学生的成绩,而言转而关注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稳定好被分在较慢教学进度的数学班的学生情绪,表扬和鼓励学生们,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明白自身的优缺点,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数学。当然,教师观念的转变还应该体现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教师要积极注重的针对不同学生创设情境,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尤其是对于高中数学学科来说,这是一门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的学科。是各学科中教学、学习难度较高的一门学科,学起来比较枯燥,有许多高中生因此失去了兴趣,影响了成绩。因此我们迫切需要进行分层次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课集合中,教师应该对于刚刚步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和把握,要利用多媒体教具,从学生的实际入手来学习。“同学们,蓝蓝的天空,一群鸟儿在快乐的飞翔!清清的湖水中,一群鱼儿在自由的游泳!鸟群、鱼群都是同一对象汇集在一起。”由此来导入新课,播放多媒体,带给学生一个新奇的体验。再比方说,在接触到集合的时候,教师接着以生活为例,提问:“请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下你的情况。学校、班级、家庭等”从“学校、班级、家庭”几个词语入手,来学习集合的概念。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使学生能学数学
走班制教学组织形式最直接和根本的途径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实施有区别的教学。A班、B班和C班是三个不同数学层次的班级,学生们的数学水平不同、能够接受的教学难易程度不同、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不相同。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教学目标、内容、计划和评价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数学。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和图像”一课中,教师要针对A班和C班的不同采用不同教学手段。在A班教学中,教师可以简单请同学们预习一下本节课的内容,并且在黑板上提出问题:“什么是函数?判断下列是否为函数:x→y2,x∈R,y∈R”,然后分组进行讨论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答案。而在C班也不同,教师要放宽教学进度,先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我们所学习的内容。“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给x一个值,y就有唯一确定值与他对就,那么x是自变量,y叫做x的函数。”接着讲解函数集合的定义,并举例子说明A={1949,1954,1969}B={542,603,705},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数,集合B中都有唯一一个数与之相对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手段,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习数学。
三、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学好数学
学习数学并不是一时之间的兴趣和爱好,它是一个长期性的行为和习惯。教师在有区别的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流动性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好每一个班级的学习数学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观念、交流讨论,并且进行专门的课下帮扶辅导活动,一个学生对应一个学生,既能帮助学生共同学习,又能增加集体荣誉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不同,根据教材的内容不同制定出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做好不同学生的教学准备工作。
例如在苏教版高中数学教学“三角函数”一课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学习了三角函数的正弦、余切和余弦基本知识后,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当知道sinx>o,tanx>0时,x为第几象限的角。学生们讨论回答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带领学生一起来补充答案,并且得出结论。在讨论过程中,气氛热烈的时候要适当鼓励平常不善于发言的学生来回答,并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热烈的学习数学的班级之中。
结语:分层次走班制教学组织形式是我国近几年来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一个助力。它的理论基础相当的丰富和扎实,国外对于这方面的教育改革已经成熟许多。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个性差异和特点,忽视学生主观感受的教育现状提出了一条发展的方向。它的实施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想学数学。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有区别的教学,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计划、不同的教育评价标准、不同的教学手段,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实现有价值的梦想和人生。
第三篇:走班制背景下教学班的管理
走班制背景下教学班的管理
高建 2009年7月18日 11:48 浏览数:88 | 评论数:2
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是通过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让高中生在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中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为积极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规定,我校按照《普通高中课程规定》,在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选择机会的基础上,让高二年级学生自主选择语文选修课所学课程,并实行走班制教学试验,成效显著。无论是在学生学识、素养的提高上,还是在教学班的管理上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以后走班制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借鉴。
“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赫尔巴特)这句话道出了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而素质教育所倡导的走班制教学中的教学班与日常教学中所实行的行政班又有很大区别:
行政班中有一个班主任,教学班是按所选课程分的班,没有班主任;教学管理的重任就落在了任课教师身上。
走班制教学把全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重新排列组合,学生之间的交往范围虽然大了,但由于原班级的班风、学风不同,学生学习习惯、态度不同,也就相应加大了相互间的影响。由于学生大多不在原行政班中上课,原行政班班主任也就无法及时了解这些学生的情况,管理难度变相增大。
针对这种状况,我校在走班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教学班的理工作:
一、固定走班时间、地点、人员
1、固定时间(课程表):为使走班秩序井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我们把走班设在每周三、周五,上午前8个班、下午后8个班分别走班。
2、固定教室:根据学生选课组班后人数的多少,确定固定的上课地点。一是教室外要有明确的教学班牌,二要发挥学校多媒体教室的作用。我们在操作时就把选修人数较多的影视班放在了学校多媒体教室,这样教学场所明确,学生秩序井然。
3、固定班级(学生):根据学生选课人数把学生分成几个固定的班级,主要有——诗歌1、2、3、4班(188人);小说1、2班(114人);文化1、2班(79人);影视1、2、3、4班(303人);写作1、2班(92人)。(我校开设的语文选修课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影视名作欣赏》、《文章写作与修改》。)
教学班也要兼顾到相邻班级的学生尽可能地组到一个班内,以降低管理难度。
4、固定教师:根据任课教师原班选修情况并兼顾教师个人特长确立选修班的任课教师,原则上让选修同一门课人数多的相邻行政班的原任课教师担任该选修课的任课教师,以利于对进行学生管理。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高二语文组确定诗歌由张敬玲、殷红霞老师教授,小说由王荣美老师教授,文化由吴华老师教授,影视由亓伟亭、安增庆老师教授,写作由刘刚老师教授。
二、配套相应管理制度
1、健全教学班管理机制,明确要求
确立临时班长。对于新组建的教学班,我校各任课教师根据从各行政班班主任那了解的情况都确立了两名临时班长;临时班长主要负责教学班内日常事务的检查,包括点名、卫生、维持班内秩序——学分认定时的学习过程记录,更重要的是帮助任课教师制定相对固定的座次表并把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原行政班班主任,以便共同管理,确保教学班正常教学秩序。
确立课代表。任课教师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每班确立2——3名课代表,主要帮助教师收交作业并帮助教师做好记录——学分认定时的学习过程记录,同时及时把教师安排的作业传达给同学并督促同学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
确立卫生小组、组长。组长具体分配相应同学的值日任务督促值日同学做好值日工作。
2、明确作业检查制度
走班开始之初,任课教师公布本次选修作业次数、质量要求。作业次数依据选修课程内容教师自己确定;作业质量一般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次不合格学分认定为不合格)三档。教师随时做好记录,作为学分认定的重要依据,以此来敦促学生认真完成每次作业,圆满完成本次选修任务。
三、及时协调各种关系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在实施人性化的班级管理时要及时确立与调整教学班内的各种关系。
1、确立“人人负责”的观念:任课教师把自己看作教学班的班主任,学生把自己看成是教学班的管理者。任课教师、学生共同管理,及时与行政班班主任沟通信息,加强教学班的管理。
2、及时处理教学班学生反馈的各种信息。为加强走班制教学班的管理,我校任课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话,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及时发现教学班内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分析情况,及时解决问题,使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班内秩序井然,确保良好教学效果。
正是基于上面的管理理念、方法,我校的语文选修走班制下的教学班管理工作正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向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的高效课堂迈进。
现在我们学校的教师爱生而乐教,学生尊师而好学,教学相长;教师、学生的观念、思想焕然一新,素质教育得以充分的体现。
第四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如何不断适应和实现专业发展?
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其自身和外部环境这两方面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因此教师专业化不仅是教师培养、教师教育的过程,而且是教师培养、教师教育的目标和发展趋势,体现了对教师专业水平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肯定,地位也未达到其他专业人员的水平,因此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当前教师职业正在由“半专业化”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专业化”成为未来教师发展的努力方向。
作为中学教师,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及其与现代教学相适应、现代教学所需的各种知识。现代科学知识日新月异,我们所学的知识不够丰富,各种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涌现,我们很快感到不能得心应手。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习进修,否则不能应对学生的各种问题,会被学生问倒,也会削弱我们的威信。同时,一些新兴学科的出现,也要求我们去不断“充电”,学生们所涉及的知识很宽很广,也有一定的深度,教师不学习不钻研行吗?因此,教育的改革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业务知识结构。
我们应该充分地学习掌握有关内容,理解领会其精神实质,并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进行探索、尝试。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材的应用等等。并且在学习实践过程中,边总结整理,把看到的、想到的及时记录下来,平时养成写课后笔记的习惯,碰到好的内容及时总结成教学案例,这样日积月累,我想一定会大大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新课程注重学生研究性学习,它要求教师能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我们首先必须成为探究性的学习者和实践者,以自身的探究性的学习经验和实践能力,去更好地指导、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在教学中,课后及时总结经验:成功的是什么,不足的是什么?如何改进?长期坚持,就一定会积累不少的教学经验与理论,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向教师专业发展又跨进了一步。
另外,教师还要有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灵活有效的从事教育教学的能力,数学教学活动中实验的操作能力和设计能力,教学管理的能力等。所以,以后我会朝着这些方面努力,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专业化的人民教师。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新世纪的教师不再只是教师匠,而是不断地向学者型发展。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才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创新,才有利于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加快对学生的培养。
第五篇:走班制背景下教学行政班的管理
走班制背景下教学行政班的管理策略
当阳二高 陈娅玲
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是通过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让高中生在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中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为积极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规定,我校按照《普通高中课程规定》,在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选择机会的基础上,让高二年级学生自主选择物理(理科)、地理(文科)课程,并实行走班制教学试验。
分层走班教学对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的管理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因此,如何建立健全相关“分层走班制”管理机制至关重要,我作为高二教学行政班的一名班主任,为了管理好班级,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强化落实行政班级各项管理制度。由于行政班与教学班同时存在,教学管理难度明显增大。为此,我班重新对制度进行拟定,从早到校、早读、行政班上课秩序、午休、晚读、自习课、就寝等方面通过班级委员会重新拟定了制度。并且加强督、检查以及落实。
二、强化教学班学科学习的检查。首先与各位物理老师加强沟通,了解每位学生在各个教学班的学习和纪律情况。其次对每一个教学班的学生进行小组管理,这些组长就是该班该科的科代表。既负责收发该教学班学生的作业,且每周都向班级提供本班学生在教学班的情况。
三、强化及时处理教学班学生反馈的各种信息。为加强走班制教学班的管理,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话,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及时发现教学班内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分析情况,及时解决问题,使学生与教学班教师关系融洽和谐、使得在教学班班内秩序井然,确保良好教学效果。
四、积极配合学校构建“三位一体”的走班管理体系,形成“全员齐抓共管”的育人格局。一是与教学班任课教师协同管理本班学生;二是支持学生自主管理;三是配合年级实现导师指导制度。
五、建立家班互动的学情反馈机制。我把本班学生在各个教学班的名单、教学班教师的名单都告之家长,并建立了微信平台。家长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在教学班和行政班的学习情况,并及时与任课老师进行沟通。
总之,走班制的实行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学习的机会,也给教学管理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我们也希望学生能更快地成长,能更快的适应新的教学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