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聋校美术课堂上技术工具的使用心得
聋校美术课堂上技术工具的使用心得
牛新红
一、运用PPT,创设教学情境
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龙头,这一环节的设计要让学生一上课就如同进入迷人的景胜一般,乐而忘返。因而我们就必须在课前设计制作一些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有吸引力的多媒体课件来创设趣味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投入到本课学习中。例如在上《迷彩服》一课时,我运用PPT制作出有趣的动画片:森林里要举行动物联欢会了,森林里的动物们都非常高兴,都要想穿一件漂亮的迷彩服来参加。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这样,通过生动的动画演示,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得到感染,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动物的形象记忆深刻,激发了作画的愿望,为接下来帮动物们设计迷彩服打下基础。学生在这种情趣中,乐趣倍增,便会积极动脑,动口,动手,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二、运用触控一体机,突破教学难点
荀况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美术教学是从“美术是视觉艺术”这一本质特点出发,在有限的时空内,为聋生创设一个特定的氛围,使教学内容通过生动直观的视听形象,吸引学生各种感观共同参与活动,接受教育信息。信息技术的使用要特别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用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教师应巧妙地运用其在重点、难点处“布阵设防”,现代化教学手段用得好,将事半功倍。如上《有趣的鞋》一课时,利用触控一体机上网先让大家欣赏各式各样鞋的实物图片,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鞋造型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让学生再欣赏不同材料设计制作的奇形怪状、功能各异的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新颖、奇特的作品。从而轻易地解决了本课的难点。一体机能解决以前挂图的小、不清晰的问题,使学生更好地欣赏各类美术作品,陶冶学生的情操。利用多媒体放映整个制作的示范过程,学生立即明白。经过这种电教手段强化的视觉信号,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中增强对认识对象的兴趣,从而激发出学习的积极性。
三、运用实物投影仪,激励聋生参与
美术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必须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尽量动手动脑,创造出他们满意的作品。学生有一个很主要的心理特征,那就是爱表现自己。他们希望能在参与的活动中得到认可、老师的表扬,从而得到自己内心的满足,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聋校教育者应多给聋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在教学《魔幻的颜色》时,聋生完成作品急需和他人分享,实物投影仪在大屏幕上放映一张五彩缤纷的作品,同时各种颜色不时地闪烁,学生便可以清晰地看到各种颜色的差异。作品的优缺一目了然。同学们在课堂中非常活跃,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在上课过程中学生都十分投入,对所学内容也能轻松牢固的掌握。
四、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美术教育过程的实施,是培养具有创造个性的人才,创造力是高素质人才的主要特征。想象是创造的主要条件,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方法。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创造性思维并非毫无根据地胡思乱想,要收到积极的效果必须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其自觉性、积极性。单凭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是不行的,美术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起到很好的启发诱导作用。多媒体的运用对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视、听等各种渠道影响加强学生与外界的联系,通过各种感官刺激使学生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如我在上《家乡的桥和塔》这课时,收集了许多关于桥和塔的资料、图片。把它制作成课件让学生欣赏、观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对未来桥和塔的发展变化憧憬于设计中,启发他们大胆地想象,运用夸张表现手法,设计出有主题、有自己个性的作品。这一课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通过多媒体的图片、影视等展示给学生观察、认识提供了很多机会。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启发他们的积极思维,提供其想象的各种思路和条件,引导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使学生的知识转化为才能。
五、应用信息技术,可使教学化难为易。
聋生由于语言缺乏而导致的感受美、表现美不足。审美感觉时思维发展缓慢,原因就是思维时缺乏以词为中介。也就是逻辑思维时,多依赖语言,需一定概括水平的逻辑分析能力,对于没有语言的聋生非常困难。就难以对现实进行多层次概括,对信息的处理往往达不到揭示客观事实本质属性的深度与广度。再美的语言描绘对聋生来说都是蜻蜓点水,不能深入。
所以,在聋校美术教学中,很多的内容仅仅用讲是学生很难理解的,就算是讲的很详细,讲的在生动, ,有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根本就是一无所知,百闻不如一见,我想聋生在这种情况下理解并能够记牢新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手段要新颖独特,而能够承担这个责任的,想来想去也只有多媒体辅助教学了.比如在<<青铜时代>>这一课中,聋生对于青铜器是什么都不知道,我在上这一课的时候寻找了大量的资料,制作了一个动画式的课件,从青铜器的起源、发展、鼎盛到逐步衰弱,用课件一一展示,象电影影像一样在眼前呈现,聋孩子们两眼放射出好奇、求知的光芒,就像黑暗天空中闪烁的星星,那样亮。那样深深打动我。让我久不能忘。多媒体使孩子们开阔眼界,丰富了知识,并对美术有了新的认识和思索。
六、信息技术时代,教学能直观演示、突破重难点。
二十一世纪新教材强调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聋生也不例外,欣赏课、工艺课及设计课在教材中的比重增大了。在美术活动中渗透的美术技巧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将问题简单化,有效地突破难点。例如:第二册美术《漂亮的童话城堡》这一课,其中让学生概括建筑物的形状,用各种基本形进行重新组合创造为本课的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这个难点就容易解决了,聋生发现房顶是三角形的,就可以用鼠标击房顶,那么城堡中所用的三角形就会不停的闪烁,同学一目了然的发现什么地方用三角形、圆形、方形‥‥‥在进行拼摆练习时就更轻松了,用手轻轻一点鼠标,很多不同组合方式的漂亮的城堡一览眼底,使同学们能更直观地感受到画面形成的过程,掌握基本绘画技能。
第二篇:浅析聋校对普校数学教材的使用
浅析聋校对普校数学教材的使用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聋童受到了良好的学前教育,越来越多的聋生进入高等院校就读,这套聋校数学教材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等方面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和聋生的需要。为此,在我国的部分聋校,已经开始使用普校数学教材。在这种大的背景趋势下如何运用教材,选取适合聋生发展的教材,是聋校教师最为关注和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特殊学校 数学教学 残疾 改革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关于特殊儿童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十分活跃,涌现出一批研究成果,其中《特殊哑学校数学教材教法》《培智学校数学教材教法》等教材在全国特教界较有影响,并为当时的特殊教育人才培养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再加上数学课程的特殊性,它的知识点衔接必须环环相扣,这就出现了从聋校数学教材到普校数学教材如何接轨的问题。如果聋孩子们从进聋校就开始用普校的教材,又存在聋生生理障碍与普校教材内容多、进度快而造成的接受矛盾的问题。本文笔者从事特殊教育多年以来,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特殊学校使用普校教材方面有一些心得体会.虽然自知仍浮浅,但还是愿意写出来.以期为大家一定的帮助。
一、聋校引用普校数学教材的必要性
1、是对“特殊需要教育”的教育理念的遵循
《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指出:“特殊需要教育体现了所有儿童都可以从中获益的已证明是合理的教育原则,并设想人的差异是正常的。学习必须据此来适应儿童的需要,而不是儿童去适应预先规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速度和性质的假设。”2002年世界特殊教育大会指出:“教育要着眼于人的长处”,“教育要有教无类”。国际聋教育课程目标的改革强调促进聋生潜能开发、个性发展,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留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使他们能自立,能与人相处,以便融入社会。“特殊需要教育”的理念是我国聋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这些都为聋校引用普校教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是聋校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所需
特殊院校数学教材其实在本质上已经符合了听力和语言障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是前国家教委委托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但是如果可以直接借用普校的教材,政府就不需要请专家研究聋生的身心特点,花大量的人力、物力重新编写一套教材了。
3、是对国外特殊教育改革方案的借鉴
符合国外聋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 不可讳言,在许多领域,美国的做法都是其他国家发展的参照,尤其在特殊教育领域。当今美国聋教育课程改革最主要的特点在于深化与普教课程接轨。随着“除了听,聋人能做任何事”这一观念深入人心,聋教育对聋人的期望值不断提高。聋教工作者认识到,虽然聋教和普教的一些教学方法可能有别,但有听力的学生能学的课程,聋学生都能驾驭。由于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不论是聋校还是普校中的聋教育项目,都努力在课程上与所在学区、县、州的课程设置与标准衔接,在教材的选择上也采用普通教材。
二、在聋校使用普校数学教材的策略
1、运用形式多样的视觉材料,增强聋生的感性认识
聋童由于听力缺陷,造成语言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滞后,在学习普校教材时会出现很多困难。所以聋校在运用普校数学教材教学时,应通过运用大量的、形式多样的视觉材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最大限度地调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减轻学习数学的压力,提高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实践性、实用性。此外聋校在使用普校数学教材教学时,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开发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情境,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法则、定律、性质、公式等的理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
2、聋校教材和普校教材整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而定
学生的实际特点直接制约着教材整合的内容,也制约着老师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所以要想使教材合理地整合好,就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等特点进行科学、正确地分析,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好整合的内容和方法。在编写新的聋校高中数学教材时,应根据聋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在继承普通高中数学教材重视数学学科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文字上重视表达严谨、准确等优点上,删除一些次要的,用处不大且聋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比如:幂函数、指数方程、立体几何中的棱台等。加强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的教育,还要培养学生准确的数学观和数学价值观。学生只有了解数学的价值,才能自觉学习数学。
3、开展个别化教学
聋生由于致聋原因、致聋时间与程度的不同,在个体发展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尊重和利用聋生的个体差异。在学习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巩固练习的安排等教学环节中,要尽可能地“分层”,实施个别化教学和有差异的教学,满足其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从而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想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想把聋校教材和普校教材进行优化整合,那老师就应在认真吃透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在不断提升自我素质的同时,与时俱进,在不违背教学目的前提下,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和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大胆且合理的整合,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结语:
由于党和国家的关怀和慈善事业的发展,残疾人可以衣食住行无忧,生活有了保障,但是对残疾人的最大关怀,除温饱之外,就是使他们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以奠定他们融入主流社会和事业有成的基础。结题并不意味着终结,学校将继续加强研究与推广。如何做好教材的衔接,处理好一些在深度、广度、难度上不太适合聋生生理和认知特点的教学内容,仍然是广大特教教师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丽江.聋校数学教材的使用现状与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06,12:17-19.[2]闫延河.在聋校使用普校数学教材可行性的若干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8,03:21-24.[3]严旭露.聋校教材和普校教材整合的思考与尝试[J].新课程学习(上),2013,04:6-7.[4]朱友涵.在聋校使用普小数学教材的策略[J].成才之路,2011,29:47.[5]朱友涵.特殊学校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J].成才之路,2009,09:39-40.[6]牛旭琴.当前形势下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方法之探究[J].新课程学习
第三篇:聋校美术素质教学心得
聋校美术素质教学心得
当前,在大力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己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然而长时期以来,美术绘画教学因受传统教育观念与模式的影响,“ 重讲授轻参与、重技法轻创造”,使学生没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没有足够的思维空间,更谈不上认知、技能、兴趣、创造等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一)、培养意识,形成参与定势。
l、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以情激趣:在绘画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都包含着一定的思想性,加上中高段学生的情感发展很快,教师要努力去拨响学生学习后“ 情弦”。学生动了情,继而就有了情趣,有了与教师、作品同频共振的情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从而以情造像,图情并茂。
以美激趣:“ 美” 是美术课具有的独特的优越之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学当中,我们应充分挖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需要和审美潜能.让他们体验到教材之美。如能使学生沉浸在美的氛围中,就会收到“ 唯恐聆听之不周,不知铃声之响” 的效果。
2、沟通情感:我们的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有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3、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一定努力完成一项任务,都会产生成就感。既对自己的付出抱以肯定,又能激励自己继续前进。但是教师如果把学习任务的难度定得过低,学生不费多大劲就能够达到,那么,完成了任务学生也感到是理所 1
当然的。如果难度过高,学生可能会不愿去完成它或对此失去信心。因此,为了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师应把难度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如何控制这个度,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随机调节难度。当难度小时.教师可设置一些“ 障碍” ;当难度过大时,教师要适当处理,分步进行。同时,当学生失败时,教师应给予帮助和鼓励;当学生成功时,教师要给予表扬肯定,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主动参与学习、参与创造。
教学是教和学的活动的统一体。教学方法既包含教师的教法,又包含学生的学法。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实现从教到学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应有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参与学习,进行创造。
(二)、创造条件,提供参与机会。
学生有了参与的兴趣、能力,还必须有参与机会,否则一切都成了“无本之木”。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除了进行正常绘画活动以外,还可如下操作:
l、课堂绘画作品的展览,让学生在“ 看” 中参与。绘画是由线条、色彩、形体等外在形式构成的可视图像,学生可以直接感受,也易接受。特别是同班同学的或同龄人的优秀绘画作品展览,一定程度上,学生都爱看,看了之后还会自觉地学习其中的优点。在上课前,拿一些前几届或平行班的作品当范画,或把自己班的优秀作品展览在黑板上,请同学按小组分别上去看。学生对此较感兴趣,看得仔细,学得认真,因为这时的看,关系到自己的具体操作。教师若再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下那些作品构图、色彩等方面的优点,学生掌握得越快,越全面。同时教师提出要求,布置任务,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对于学生创作素材的积累也有很大的益处。
2、学生走上讲台,让他们在“ 教” 中参与。在传统教育中,师讲生听。教师高高在上,学生惟命是从。讲台与课桌近在咫尺,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却遥遥千里,这种课堂气氛中的学生沉闷、压抑,主动性不能发挥不说,甚至感到“ 学海无涯” 而厌课、厌学。心理研究成果早己提示: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情绪积极,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教师要努力营造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走上讲台,参与“ 教学”。这样学生肯定愿意,而且教得认真,学得开心,真正体现自主参与。
3、学生学会评价,让他们在“ 说” 中参与。大部分美术教师在作业讲评中多采用教师讲评法,可它受教师个人的年龄、性别、知识水平及爱好等的影响,往往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遏止学生的思维与个性发展。为了提高小学美术课质量,必须让学生也参与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就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中,我们可以采用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形式;并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与能力循序渐进。让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绘画、审美、创新等美术素质之目的。
总之,要真正推行美术素质教育,就必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第四篇:浅谈聋校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在聋校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已经深入课堂,多媒体教学以它丰富的形式:图片、音乐、动画、视频等,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听障学生的视觉感官系统,刺激听障学生的视觉感官,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和乏味,为特殊教育特别是聋校语文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深入课堂,多媒体教学以它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和乏味,为现代教育改革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学实践证明,相比于传统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在阅读方面和写作方面的能力。
1、多媒体教学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
(1)多媒体将抽象知识形象化,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教学中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常规教学手段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大屏幕前,学生可以直接看到课文中出现的一些意象,从而更好理解。如在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本课以欣赏和朗读为主,通过直观的课件,让学生在观看录像和图片的同时,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对西沙群岛有个深刻的印象。教学中,充分展现美的形象,努力做到语文美育具体化。根据教学直观性原则,以学生心理特点为依据、以美的熏陶感染为目的,把“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海水”,把“见都没有见过想都想不出来的各种各样的鱼”,把“颜色艳丽,形状奇特的珊瑚”,把“千奇百怪的贝壳”,把“成百上千的海鸟”以及“庞大的海龟”“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等等,都形象的展现在学生们眼前,从而增强了美的感染力。使学生在欣赏中去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又如在教古诗《草》时,“离”、“枯”、“荣”等几处是文章的难点,“野火烧不尽”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时可以设置四幅场景。第一幅是像大海一样美丽宽广的草原,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幅“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景象。学生通过 第1页
逼真的画面,理解“离离”之草就是茂盛的草,同时,通过这幅画面,也知道了“荣”就是“茂盛”的意思。
第二幅是秋季草原图,依旧是宽广博大的草原,小草在深秋的季节变黄了、枯萎了。看图后,教师提问:“诗中哪个字说的就是这个季节的小草特征?”学生理解了“枯”就是“枯黄”的意思。“野火烧不尽”,这些小草,怎么会烧不尽呢?播放第三幅场景:熊熊的烈火在无情地燃烧,露出大片光秃秃的土地。这时,教师提示“小草的根在哪里”。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大火无情地烧掉小草的叶,但它的根深深地埋在地底下,并没有被野火烧死,仍旧在聚集着力量,等待春天的消息,所以说“野火烧不尽”。第四幅场景:春暖花开,小草慢慢地从泥土里钻出来,舒展着修长的身体,在春风中摇曳。学生由此了解了“春风吹又生”。这样,看多媒体展示与朗读结合,便使学生明白了小草的确具有顽强不屈的精神,并初步知道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用来形容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至此突破了重点难点。当然,课堂效果也就远远超过了平常的教学。再如在《望天门山》一诗的教学中,天门的形象,“开”和“回”是怎样与山水联系在一起的,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问题。我依据课文设计情景图:将两座山绘成门样,两山夹缝中滔滔长江水急流回旋,冲破两山阻隔,一泻千里。远处,红日碧水间,一叶白帆飘荡而来。借助投影,形象直观,由文到图,学生就能理解“门”“开”“回”的意义,对诗的意境的理解就容易了,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多媒体还原课文情境,提高学生的有感情朗读能力。
我们的文本中,有不少课文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遥远,要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感情,非常困难。我们为让学生理解,常采用让学生反复朗读,再加上教师的讲解,然而效果却往往不如人意。但若用上一幅展现情景的图片,一段恰到好处的音乐,或是一组恰如其分的镜头,再配以课文的重点内容或字词,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共鸣,引起他们的思想认同。如上《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必须通过朗读传达出来。所以,首先让学生边看录像边听课文的配乐朗诵,给学生们以美的享受,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其感悟到文章中形象的美和意境的美。在整个地学习过程中,“读”贯穿了全课时的始终,采用个别读、齐读、默读、音乐配画面读、互相听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把学生带进文章意境 第2页
中,让学生在读文中去体味、去感受、去琢磨,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要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感情色彩。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领悟理解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学生们在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的氛围中去学习和体会,更加深了对西沙群岛的印象,也更增加了孩子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新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篇课文,无论从图画上,还是从语言文字中,都能让学生感受“东方之珠”的辉煌、亮丽。因此,教学本课,我既注意到课型特点,更注意到教材的特点,把较多的精力放在带领学生借助图画和相应的语言文字,通过读去感受“东方之珠”的迷人和繁华,通过读去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受到爱“东方之珠”——香港及爱祖国的教育。
2、多媒体教学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
(1)多媒体的多种表现形式,有效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动听的音乐、绚丽的色彩、迷人的动画,特别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在作文教学时,教师可根据习作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学生平时不易看到的内容呈现在眼前,以生动的图、文、声、像拨动孩子们的心弦,然后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抓住特点,观察事物,效果很好,也可以将特定的镜头缓慢播放、定格、放大、重复,强化学生的观察训练。教学时,指导学生随着图像的播放,按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进行细致地观察,学生有序地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并展开联想。如教学以动物命题的作文,可选取对形态,动作,睡眠等的描写画面,按照说明顺序,重新组合,并给学生显示,使学生从中了解和细致观察其属性,从各种感觉去体会老师的指导,边组织自己的文章,他们在观察中轻松地完成了作文,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就非常得心应手。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的题材,促使他们现表象,逐步使学生克服了“望题生畏”的心理现象,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激动的状态,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多媒体的多种表现形式,有效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作文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把收集的零散素材通过生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一篇习作语言的运用与表达的精彩与否也是形成好习作的关键。我们可以 第3页
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写出通顺优美的语言。如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让学生对着画面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学生在说时往往是语言不连贯,这时我们可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纠正补充,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这样学生就会很快形成较为连贯的语言。
我们也可以将学生熟悉的故事片,公益广告或一些优秀的例文,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在欣赏丰富多彩的内容的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生动、优美、形象的语言。这不仅能使学生领略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生动与形象,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还能帮助学生学会迁移范文的结构、词语和写作方法,从而促进学生从模仿习作到自主习作。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中安排了这样的一个习作:我们已经度过了不少童话故事。这次习作就来编童话故事。请你任选几种动物作为主人公,编一个故事。现想象一下它们可能发生什么事,然后写下来。写好以后读给大家听,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为上好这节作文课,我先播放了《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把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起来,再出示一幅众多小动物在森林间的草地上活动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是在哪里?上面有哪些小动物?(对,是在一块草地上。有小花猫、长鼻子狗、流着口水的小狐狸、小鸭、小鸡、小鸟,呵呵,还有一只大老虎。)再想象一下,可能还有什么动物在这里?让学生同学自愿组成一个小组,小组内每一个人选一个喜欢的角色,为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头饰。(教师指导学生在班板纸上面用彩笔小动物描画小动物图像,然后剪、粘贴、扎制,制作成一个漂亮的头饰)。
头饰做好以后,让学生把头饰戴在头上,启发学生想象:小组同学围坐在一起,想一想,你们这几个可爱的小动物到这里干什么来了?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你们做了些什么?然后让同学们演一演,演过之后再写下来就容易多了。
总之,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和发展新的理念、新的思想,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和推广,必将有效推动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吕梁高等转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浅谈全面实施全日制聋校课程计划》
2、《中国特殊教育》2003年01期《从读入手——聋校语文教学切入点》
第4页
第五篇: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聋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聋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为英语教学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作为国际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资源,强大的功能,以其 得天独厚的优势促进了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都在努力地探索、实践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英语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课堂应该说是对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的重大挑战与突破,它的独到之处是能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寓教育教学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优化英语教学.在素质教育浪潮中,听力障碍儿童的教育需要同新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基于这一要求,近年来我校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从实践看,多媒体计算机以其优异的功能,出色的表现,博得了广大师生的青睐,显示出不同凡响的教学效果,成为深化聋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课堂应该说是对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的重大挑战与突破,它的独到之处是能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寓教育教学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优化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