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聋校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整合的思考
对聋校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整合的思考
摘 要:在教育改革进程中,多媒体技术正在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然而在多媒体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中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作者从聋校课堂教学实际出发,分析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提出聋校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整合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必须重视提高课件质量,掌握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时机,控制多媒体技术的使用频率,重视多媒体技术的合理使用,并在实践中注意解决,确保更好的使用多媒体技术,让其发挥其巨大优势。
关键词:特殊教育 聋教育 多媒体技术 课堂教学 整合
近年来,时代呼唤聋校必须要进行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以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聋校面对改革需求,只有加深教学内容并采取有效手段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教育改革进程中,多媒体技术正在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并与广泛的社会相联系的学习环境,能增强聋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现代信息媒体拓展教育资源,为聋生提供更多更直接的可视资源环境,满足聋生学习上的特殊需要,尊重聋生的学习特点,更利于挖掘聋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聋生独立学习和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促进教师教学观念、方法的革新,创造性的开展探索性、研究性、合作性的教学模式。
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一个辨证的过程,在多媒体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中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更好的使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相整合,正确的应用方法是关键。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并在实践中注意解决,确保更好的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发挥其巨大优势。
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起的是辅助作用。
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整合,首先要对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作一个定位。不可否认,多媒体技术在聋校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相当重要。由于聋生存在听觉障碍,他们的知识背景缺失非常严重,要他们单纯地从语言文字上去联想其形象的事物,理解其内在的含义,体会其蕴涵的意味是存在很大的困难的。实验 心理学家特瑞赤拉曾做过一个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的心理实验。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聋生主要用视觉来感知世界,他们的视觉感官良好,注意心理集中,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总是伴之以形象。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聋校课堂教学,使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能够充分发挥聋生视觉的敏锐性。因此,多媒体技术在聋校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准多媒体技术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目的是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教师在课堂上所做的一切都必须紧密围绕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只有认真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取最能体现该目标的教学媒体,实现媒体与目标的统一协调。千万不可把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搞混淆,将一堂语文或者数学课上成多媒体技术展示课。
二、聋校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整合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易形成重机器,轻教师的弊端。多媒体技术用于教学,会出现不分课程内容,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僵化地使用现代化媒体教学的不良现象。由于多媒体技术的普及,教师也越来越重视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一堂课能有活跃的课堂气氛,课堂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很多教师会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将一堂课变得绘声绘色。然而有的教师却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忽现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导致了一节课变成了多媒体技术的展示课,甚至教师成为多媒体课件的放映员,学生成为缺乏活力的观众,课件成了简单的电子讲稿。而一旦机器出了故障,多媒体技术不能正常运用时,教师则会束手无策。
笔者认为教师的重要性始终存在,多媒体技术只能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辅助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不应丧失的,多媒体技术仅仅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之一。
三、聋校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整合必须重视提高课件质量。多媒体课件是现代教育技术用于教学工作的灵魂之一,高质量的课件是教学的先导和前提。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创设情境,激发聋生兴趣;可以化难为易,2 突破难点;可以开拓聋生思维,引导创新,给聋校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由于当今制作课件的软件工具内容相仿和相近的太多,有的工具提供的自动功能较多,制作中较易出现过分强调华丽外表中看不中用的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如一些不恰当的动画等,在使用中就分散了学生的注意,结果显然达不到预期效果。其实课件作为一种教学必备的软件基础,它的制作和使用应以实现最终教学目的为宗旨,应避免出现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现象。
四、聋校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整合应掌握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时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补偿聋生的听觉缺陷,开阔聋生的视野,拓展聋生的学习空间,提供无障碍交流,能为教师提供迅捷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而为聋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各个教学环节,也不是每节课都需要用到多媒体课件。因此,教师应掌握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时机。
众所周知,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往往会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因为其所具有的直观形象性而被广泛使用。然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灵活使用各种教学媒介,不可仅仅依赖于多媒体课件。当另一种教学方法比多媒体课件更加直观形象,更加有效时,教师就应合理选择。如《皮球浮上来了》一课,为了能让学生明白水的浮力,如果仅是用课件展示,让学生去看图片、看录像,相对于本课的教学来说,这种教学方法仍然是将课文内容静态地展示,课件的使用并不能达到很好地教学效果。而通过实物演示,将一只乒乓球放在杯子中,然后将水倒入杯子里,乒乓球借助于水的浮力,慢慢地浮上来。此时可以让聋生亲身去操作,去体验,很快就会明白水的浮力。这样的教学方法在特定的教学环节中,要比多媒体课件更加直观形象。
五、聋校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整合应控制多媒体技术的使用频率。课堂教学中任何教学方法的使用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但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如果重复使用,盲目使用,不但不能吸引学生,有时还会收到相反的效果,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也是如此。长期使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聋生会丧失新鲜感,加上很多课件只是从头到尾的无返回的整体播放,若教师教学组织不当,聋生会感觉单调,视觉疲劳,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控制多媒体技术的使用频率,不可重复使用,滥用 3 多媒体课件,要让聋生对多媒体技术保持新鲜感,避免多媒体技术应用对聋生的负面影响。
多媒体技术是聋校课堂教学的有力工具和方法,它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无疑给聋校各科的教学带来的活力。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多媒体技术的合理使用,必须正确认识,并在实践中注意解决,确保更好的使用多媒体技术,让其发挥其巨大优势。
参考文献:
朴永馨 《特殊教育概论》
张荣田 邢同渊《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 季佩玉 李宏泰《聋校语文教学200问》 吴 静 《浅谈现代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苗逢春 《信息技术与新课程各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探索》
第二篇:多媒体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
姓
名:侯 兆 辉
王洪静
单
位:山东省平原县第五中学
邮
编: 253100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houzhaohui10@163.com
多媒体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
山东省平原县第五中学
侯兆辉
王洪静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成为每位教师探讨的问题。根据地理课堂教学的实际和多媒体技术的特点,本文对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整合与应用进行了深入剖析。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地理课堂
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进入信息科技时代,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在教学中出现了多媒体手段,对学生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PPT在教学中应用的越来越频繁。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地理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教学方式,多媒体的应用,使教学更加方便快捷,既节省了时间,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效率。下面就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作一浅显分析。
一、多媒体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的整合
地理学科知识内容既涉及复杂的自然现象,又包含纷繁的人文现象。许多地理现象存在于遥远的地方,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其内容又包含多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这样的学科特点造成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难以进行广泛的观察和深入的体验。如果将多媒体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了教学手段,而且拓展了教材知识体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的目的。
1、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与地理现象的空间性的整合
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地理学的知识内容空间性较强。由于地理学研究对象空间上的广远性,例如火山喷发、地震的发生等现象,传统的教学手段也仅仅是从文字和图像的表达来体现世界广大领域的气候、地质、地形、社会、经济等地理知识,教学方式比较死板,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学生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概况,也无法实现走访世界各地,到各个角落里探讨世界各地的地理景致,从而体会不到距离遥远、空间巨大的世界,也接触不到当地的风土人情。
如果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将以上地理现象浓缩在小小的屏幕上,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从世界各地获得的真实的信息,运用实际的影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亲切地体会到各地风情,身临其境地感受其现象后的地理因素; 1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中有效的高科技虚拟技术来表现地理事物空间的广阔性,使学生获得对全球的整体概况,不仅可以使学生看到它的全貌,而且培养了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2、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与地理现象的时间性的整合
地理教学内容中有些地理过程和地理现象要经历漫长的历史年代,还要经过复杂的地理变化,例如地壳运动、海陆变迁、生物进化、矿产资源的形成等。这些都要经历漫长的年代,而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全部亲身经历或一一直接进行观察。还有些地理现象是转瞬即逝,例如火山喷发、地震的发生、陨石撞击地球等。这些都是学生无法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观察到的,但它们对人类的影响巨大,需要学生认识和了解。
传统教学只能用文字的叙述或者通过教材插图以及挂图的手段进行简单的间接的呈现。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不受时间限制的感性材料,瞬间的地理现象、久远的地理过程都可以反应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漫长的地理过程浓缩在几分钟的时间里演示出来,可以使飞纵即逝的地理现象速度放慢,进行状态分解,使学生看清每个环节。
3、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与地理现象的动态变化过程的整合
现实的地理现象动态发展是多样和复杂的,例如大到地球的生物总循环、大气环流、水循环,小到微观的分子运动、云滴的生成增大、酸雨的形成、矿物的结晶,传统教学手段通常以静态形式表现动态的地理事物的发展,使学生无法有效地观察到真实准确而鲜活的地理现象。尤其在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受多方面教学条件的限制,这就给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带来很多困难。
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地理教学,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静止与运动相互转化,可以调节地理现象的发展变化速度,展示地理事物动态发展变化过程,便于突出地理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二、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呈现地理事实材料,创设情境
所谓多媒体创设情境,是指教师为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用计算机将文字、声音、图形、静态或动态图象集成在一起的媒体技术,创设特定的情境,以培养学生独立探求问题的教学方法。虽然运用挂图或板图也能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但运用多媒体更可以取舍知识要点。在制作多媒体时用反差较大的色彩制作一些地理事物图片,或直 接用色块覆盖原图中欲强调的部位,采用多次“闪烁”、“回旋”等动态手法吸引学生的视觉焦点,同时采用“切入”、“飞入”等过渡效果方式展现地名,更能突出重点,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在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由于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优于其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的效果也很显著,有利于导入新课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展示地理事物的演变过程
许多地理事物都有演变过程,揭示地理事物的演变规律,把握地理事物的特征,是学生学习地理难以掌握的地方,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把教材中繁琐的叙述设计成课件,展示地理事物的演变过程,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可以一边演示,一边提问,也可以多次演示,多次启发探究。地理教学的难点是综合性强、空间性强、区域性强。遇到地理事物的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等一系列难点集中在一起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这类难点就可迎刃而解。空间性强的难点,学生往往看不清、听不见、摸不着、感知不深、想象不到、理解不透。多媒体技术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能利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从而建立地理事物的空间观念。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地理事物的区域分布常常成为学生不易掌握记忆的难点,例如矿产资源的分布、工业的布局等,运用多媒体技术,这类难点学起来轻松多了。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地理事物的演变过程,既突出重点又降低难度,优化了地理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促进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渗透整合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材内容与其他学科有着许多的联系。现阶段的考试,除了强调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还注重考查学生学科间的综合能力。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必然打破单一学科知识的结构,对学科知识进行新的整合,并且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高速、大容量的信息,为跨学科的渗透和综合学习提供了可能。实践研究表明,它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都会得到充分的发展,个性都会得到张扬,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绝大多数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但又不能完全依赖它,其实它只是一种教学工具,切不可喧宾夺主,教师的总结指导还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只有适当利用,适时展示,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好的效果。教师要想在课堂上自由地驾驭教材内容,实现课堂多媒体教学的最优化,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首先就是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的要求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即要研究教什么,怎么教,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等,只有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充分利用和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才能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新建 在研究性学习中实现地理学科的德育和智育功能[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3,(4):68-70.(2)余平
浅谈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6):52-53.(3)蒋美勤,张立辉
多媒体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整合模式研究,2004 06 30(4)冯 彦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5)朱卫琴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的研究,政史地教学研究2007,(47)
第三篇:聋校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聋校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摘 要:美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是聋校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中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聋校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具有它的整体性和特殊性,其任务不是注重聋生的短期行为和局部把握,而是注重在对聋生的心灵从无社会特征的人塑造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这意味着它本身的伦理、知识、审美特征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的紧密联系,最终使聋生的人格趋向真诚、善良和美。美术作为美育的主要实施途径,不仅能够传授学生美术知识,更重要的提高聋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心理功能趋于和谐,潜能得到协调发展,逐步完善健全人格,从而提高人生价值,实现美好人生的目的。那么,如何开展聋校的美术课堂教学呢?以下是我个人的几点粗浅看法:
关键词:聋校;美术课堂;教学
一、激发兴趣,挖掘潜能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聋哑儿童由于先天的生理缺陷只能用视觉来感受周围的环境,并且由于环境的局限,知识的贫乏,认识的事物很少,因此对各种新鲜事物都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如果教师在上绘画课时,选择一些通俗、有趣、贴近生活的作品,通过欣赏学习并运用多媒体展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设计制作贺卡》这一课时,找几张设计好的漂亮图案贺卡展示出来,通过讲解设计要领,使学生感受设计贺卡过程中的乐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学生的绘画兴趣还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来提高。教师运用简单的线描方法画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或生动的小动物,使学生认识到绘画可以随心所欲的画自己想到的任何东西,感受到绘画的魅力之处。
二、充分利用,材料多样
如果提供的绘画工具材料是永远是一尘不变的,久而久之,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降低学习绘画的积极性。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改变或拓展工具材料的新鲜性和独特性,点燃学习美术的热情。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引导孩子从多角度去联想和制作,逐步养成从多思路创作作品的好习惯。例如,在教学《装饰画》一课时,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各种材料,有的学生带来了麦杆、稻草、麻绳、鹅卵石,有的带来了匾、贝壳,纽扣、啤酒瓶,有的还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花瓣、花生壳、废纸板……通过粘贴制作,一个个别具风格的装饰画就这样诞生了。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善于选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增强“变废为新”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如把生活中常见的废纸板制作成个性化的镜框、小画夹等手工作品;并且还可以启发孩子多角度地去思考利用这张废纸板,如用彩绘的形式、水粉画装饰的形式、线描的形式。
三、鼓励引导,创作多变
感受与众不同的快乐创造性思维训练能有效地开拓和更新聋生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具有明显的效用性,对聋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为美术课堂练习注入了新的活力。低年级聋生可以侧重“联想”训练法。
方式一:图形联想训练。教师在宣纸上用各种颜色晕染形成肌理效果,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纸上变出了什么?有的学生说变成岛屿,有的说变成老鹰、鹿角……还可以利用图形让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如白色的背景上画上几个五彩的小圆圈,由此让学生展开联想:由这张画你会想到什么?有的学生说:天空上放飞热气球;有的学生认为,这是绿色的海洋里鱼娃娃们吐的小水泡……这样,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尽情想象,去享受图形的变化带来的快乐。
方式二:添画联想训练。教师提供一些不完整的线条或图形,让孩子们大胆地进行联想添画、补充画面,比比谁完成的作品更生动、更有创意。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年龄阶段,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能想到成人不能想到的东西,如奇形怪状的建筑、五颜六色的天空、漂亮的精灵等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的事物或没有见过的东西,他们的这种创造能力是不可多得的。现代社会正需要这种不拘于格的创造意识,需要孩子们把想象运用到创造上,而美术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
方式三:情境联想训练。如在讲授《花花绿绿的糖纸》时,我设计了一个开办“小小糖果店”的游戏活动。我向四家糖果厂(四组学生)求助,看哪家糖果厂能够提供包装精美、形状丰富、数量又多的糖果。这个“小小糖果店”的情境设置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虽然不是每个学生都擅长绘画制作,但是每个学生都爱做游戏。在创作中,我根据他们不同的能力、性格特点,进行了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分层训练。在学生完成制作后,我又创设“生活实践”情境,邀请他们做“小小糖果店”的推销员,请他们帮助叫卖糖果,使他们感受到创造的成就感,体会到参与活动的乐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展他们的主体能力,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运用教具,图文并茂
教具在绘画课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聋哑学生,他们的思维形式是直观形象的,直观教学在向他们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素质的过程中尤为重要。他们的各种知识来源大都是通过视觉来获取的。在教学中运用教具,学生很容易理解所学的新知识。同时,范图的作用也很重要,因为在聋校课堂的教学上,手语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由于在绘画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难以用手语来表达,学生亦无法理解。因此,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借助范图来讲解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可以弥补许多手语交流的不足。例如,我在讲解《六面形体的写生》一课中,观察、分析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出现的明暗变化时,首先把六面形体(石膏)放置在左侧上光的照射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有三块不同的明暗块面,然后利用范图分析得出:上面受光照最多的一面称为亮面,即“白面”,侧面受光照较少的一面称为侧光面,即为“灰面”,没有受到光照的一面称为暗面,即为“黑面”,最后得出六面形体在光的照射下出现“黑、白、灰”三个大面。通过这样的观察分析,学生很容易理解六面体的明暗变化。
五、教法灵活,生活并行
听过许多有特色的美术展示课,课堂表面的热闹非凡、花枝招展,难道这就代表了让学生体会到美术课的乐趣了吗?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趣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我们在知识的传授中应该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高兴还是冷漠呆滞,对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对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种关注应该有机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更要关注学生在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不能拘泥于教材。教学有法,亦无定法,贵在创造,妙在灵活。对于外来经验,教师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加以借鉴、运用、发展。对不同的教材可采用不用的方法,让学生对教师的教法常有一种“新鲜感”,以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让美术课更接近生活,让学生更加容易、更加愿意去接受。
六、步骤示范,掌握方法
学生在充分了解了绘画作品之后,接下来便要进行描绘练习,虽然作品内容单
一、形体简单,但要画得与作品形似并不容易。学生经常胡乱起笔,涂涂改改,没有一定的方法步骤,越画越不像,失去绘画兴趣。因此,教师必须通过示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绘画方法,把绘画作品分为几个步骤来完成,认真分析讲解每一个步骤的绘画要点,把一幅复杂的画面简单化,运用示范讲解,使学生觉得简单易画,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如,用笔墨画一只麻雀,必须从头部画起,顺势画出翅膀,再画嘴、眼、耳、尾巴、腹部,最后勾画出爪子。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怎样用笔、用墨的浓淡变化,先画什么,后画什么,使学生有法可循,画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总之,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聋校美术教学的教学方法有多种多样,只要我们认真地把握好聋生心理特点、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教学过程的创新性,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手、眼、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要深入渗透新的课程理念和目标意识,善于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扬长避短,勇于创新,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聋校的美术教学,提升聋校美术教学的魅力。让创新的火花在聋校的美术课堂中不断地闪现,让我们的聋校美术教学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让这些聋生孩子们可以尽情地享受着美术带来的乐趣,这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研究。【参考文献】
[1]相毅敏.新课程教学设计美术义务教育段[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2]谢正斌著.你会教孩子吗.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7.[3]陈忠进.美术培训的教学方法之我见[J].引进与咨询,2005,4.[4]张小涧.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教育理想的追求[J].中国美术教育,2006, 2.
第四篇: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聋校课堂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聋校课堂教学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聋校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知识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来传递,而是融入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知识内容的丰富与传递形式的多样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同样,信息技术教育普及,也成为聋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造出一些崭新的教学模式,可以优化聋校课堂教学。关键词:聋校 语文教学 多媒体 信息技术
诸多的特殊教育改革者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特殊教育的现代化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高新技术的应用给聋校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深远而又实实在在的变化和影响。正如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和加拉赫所指出:“在接受和使用教育技术上,特殊教育居于领先地位。„„因为多媒体在特殊教育中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所以它在特殊教育中显得特别重要。”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已逐渐成为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趋势。如何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运用好多媒体信息技术,是每一个从事聋校语文教育的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实践的课题。笔者认为.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突出聋生的主体性,创设教学情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给语文教学增添生机和活力。可以说,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聋校语文教学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需要,更是特殊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
一、信息技术与聋儿语言训练的整合
对聋幼儿进行语言训练,是聋校1-3年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教学任务。聋校的教育对象全都是听力残疾儿童少年。他们不会说话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听觉器官从小就对外界的语言没有感知的反应,不知道话是怎样说的,也就无法学说话。但是,从他们的生理特点来看,不管是先天或后天的聋哑,他们的发音器官都是完整无缺的,能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为此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他们的视觉、运动觉和残余听力、让他们慢慢地模仿老师的发音方法,持久地刻苦练习是可以达到增强他们的口语能力,发展他们的语言,以语言的发展带动身心的全面发展的目的的。过去,囿于硬件设备的限制,教师在对聋童进行发声训练时,用得最多的是一些土办法,如对着镜子训练口型,让聋童吹口笛练气息等,费时多,成效差,学生学得枯燥无味,不愿意练习。而经过训练的聋童多数也就只能完成正确的口型,发出的声音还是不能清晰地与人进行交流。而现在语训课发声训练时采用信息技术,运用相应的训练软件,可以使得聋儿语训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其效果与以往的土方法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如训练聋童发声的软件“启音博士”,能提供七十多个声控的动画游戏,帮助聋儿进行多方面的实时发声训练。聋儿通过麦克风输入自己的声音,立刻获得动画形式的参数反馈,得出发音存在的偏差,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纠正。由于它采用的是色彩丰富、交互的游戏形式,因而能使聋儿特别感兴趣,主动参与,真正实现了“我要学”。这时的计算机兼任了教师与训练工具的双重角色,它成了聋校教师对聋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得力助手,给聋儿的语训工作以极大的帮助。
从事聋校语文教学的老师都知道一年级的拼音教学相当困难,特别是舌根音、翘舌音、前鼻音与后鼻音等的发音,聋儿感到非常难,教者花了很大气力,他们也无法区别和理解。原因是教者很难直观地教出发音部位及气流运动的具体过程。但设计一个多媒体课件,将发音器官做生理解剖,并直观地演示出发音的全部动态过程,学生就很快找到了发音部位和技巧,掌握了发音要领、正确地发出了这些读音,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儿童对事物的理解,往往要以具体的形象为基础,带有明显的直观动作思维痕迹,聋儿对事物的理解更是如此。由于聋儿的语言障碍,他们通过语言认识形象的能力大大低于正常儿童,从而造成他们理解能力与正常儿童的差距。在聋儿康复训练教材中有些内容对聋儿来说比较抽象,难以借助声音语言和身体语言加以表达,这就为教学增添了困难。因此,必须借助形象演示或实物操作形成表象,才能帮助聋儿正确理解。信息技术教学具有直观性优势,可以化解教学中的此类棘手问题,起到变难为易效果。
例如在语言训练第一册12课《遵守交通规则》一课教学时,我制作了一组体现大街上交通场景的图片,学生们依次看到了斑马线、红绿灯、人行道、人行横道等交通标志。聋儿看到这些常见的场景出现在屏幕上异常兴奋,纷纷提问这是什么,于是显示屏上反复出现这些标志的名称,并以特写镜头显示出拼音。这样使他们对拼读和说话产生极大兴趣,很自然的步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在不长时间的模仿中,他们很快认识了这些标志,而且还能较准确地说出这些标志的名称。随着主人公小红行走路线的推移,学生亲自观察到小红“红灯亮时停下来,绿灯亮时再向前走” 启迪了他们的思维,并引发他们的注意力从事物表象特征转移到事物的内在特征,从而顺利理解并会说“红灯停、绿灯行”这句交通规则,发展了聋生语言。
二、信息技术与寓言教学整合,让寓言故事“动”起来。
寓言是一种隐含着讽喻意义的简短的故事,其讽喻的意义,便是寓言给人的教训。通俗的说,寓言是借助一个短小生动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教训。聋校的语文教材中也选编了一些寓言故事。我在我们学校教学节时上过一节公开课《亡羊补牢》,就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在上课之前我先问学生:“你们听过《亡羊补牢》的故事吗?能说说讲了什么吗?”同学们都摇头。那我们先来看《亡羊补牢》的动画片,你们喜欢吗?学生一听到要看动画片都很兴奋,眼睛齐刷刷的盯着电视。我播放了事先从网上下载的动画片播放给学生看。(动画片配有字幕)学生全神贯注看着,完成被吸引了。看完了,我再请大家说说:“现在你们能讲一讲是什么故事?”这次学生都积极踊跃的发言,为下面的学习开了个好头。在寓言教学时,都可以用多媒体动画导入,播放和寓言相关的动画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还有在概括理解寓意的教学环节,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也会化难为易。《亡羊补牢》的寓意是:一个人做了错事,但能接受别人的劝告,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不算迟。聋生通过学习都能懂得,但不能很好的概括出寓意。我就又播放了一段视频给学生看,是我课前拍摄的本班学生的例子:班上有一位学生很多天都不写作业,学习退步比较大,后来老师找这位同学谈心,劝他改正。这位同学接受了老师的意见,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认真写作业。学生看到是自己身边熟悉的同学都很兴奋,很认真的看。看完后我问大家:“这个同学怎么了?”同学手舞足蹈的打手语说:“他原来不写作业,后来老师跟他谈话,他知道错了改正了,又写作业了。”我看了很高兴,学生说的很好,及时转到寓意上来,这个寓言故事就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多媒体可以把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搬到电视上,这样使教学变的更加直观,准确。
三、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改善学生写作难的现状。现在的时代是计算机的时代。计算机的应用为改善聋校作文教学提供了物质条件。计算机有色彩鲜艳的动态画面,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提供素材,激活思维,丰富作文材料。写作文的首要问题是题材,题材来源于生活。聋生因为听力缺陷,和外界打交道较困难,生活范围小,写作题材必然受到限制,常常觉得没东西可写。聋生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激活、拓宽聋生的思维,挖掘出广阔的写作题材。运用多媒体将图、文、声并茂的写作素材直观展现在聋生面前,给他们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充分调动他们的视觉参与活动,能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想起更多的作文材料。例如,在学习课文《海底世界》后,学生没有条件去海底世界玩,我就运用计算机,播放南京海底世界、上海海洋公园的视频给学生看,学生兴趣盎然,指手画脚,讨论热烈。我抓住时机,布置一篇作文题《我去海底世界玩》,学生写上来的作文明显长的多,而且写得各不一样,感觉有话可写了。
还有聋生认识周围事物以视觉感知为主,听觉和语言受到限制,因此,往往认识得很不充分。聋生观察事物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分析、想像等能力比较弱。计算机能展示事实,再现情境,教师可以指导聋生从内容到顺序、从整体认知到局部细致了解、从动作到神态全方位地观察。聋生在教师恰到好处的指点下,不仅会对观察的内容记忆深刻,而且可以避免观察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丰富作文内容,理清作文条理。例如,在学习课文《我们的学校》后,正值学校举行活动,学校的整个面貌焕然一新。我抓住时机出了一个作文题《学校变了》,指导学生抓住“变了”二字来观察、描写,教学中我利用计算机放映了反映校园面貌变化的图片和录像片,重点和精彩的内容通过定格和慢放,让学生仔细观察、细致描写,再按照从校门口到宿舍的顺序,通过计算机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序的观察。通过装修前学校的照片和装修后学校的照片对比,从多方面展示出了校园风貌的变化。聋生在这样的情境之中快乐地写作文,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了。
总的来说,我们必须把握好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教学的整合,使信息技术成为教师教学的犀利武器,也成为聋生学习的兴趣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的把信息技术作为课本内容的演示工具,而是用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以最适合的手段、最美观的形式、最富于创造力的思维揭示课文特定内容,共同的、更好的去完成教学任务。它是以“自主、探究、合作”为学习特征,通过学生作为主体广泛参与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希望广大的教师都能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的融合,让信息技术更好为聋生学习服务。
第五篇:新形势下聋校德育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新形势下聋校德育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吴中区特殊教育学校 陈利萍
[摘要]学校教育德育为首,然后如今聋校的德育工作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严重脱节,以致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笔者认为,要提高聋校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作为聋校的德育工作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应纠正偏颇,全面育人。其次注重内化,以情育人。第三加强法制教育,依法育人。第四家校沟通,合理育人。
[关键词]新形势 聋校 德育教育 现状 思考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一再强调应把“以德育人”放在首位,大力推动思想道德建设的改进创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到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聋校作为特殊教育群体,应正确把握教育发展方向,加强和改进聋校的德育工作。
当今社会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新形势,这对聋校的德育工作冲击很大,聋校教育教学的任务是“培养残而不废、残而有为、自食其力的新世纪合格公民。”这里的“合格公民”应该是身心健康发展,思想政治合格,道德品质合格。但是社会在变化,聋校教师的德育观念却严重滞后于社会的变化。如今聋校教师已感到聋生教难管理,在校生组织纪律观念淡漠,道德认识与行为脱节,生活上贪图享受,行为自私自利,部分学生在走上社会后,有违法犯罪行为,且呈低龄化趋势。这些情况,反映了我们的德育工作存在着许多问题,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简单地责怪学生,这已无济于事。我们必须从教育的自身加以改进。在实践工作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纠正偏颇,全面育人
教师职责是教书育人,但在实际教育中,有些教师把“教书”与“育人”割裂开来,只注重“教书”忽略了“育人”,或者干脆只教书,不育人。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把学生当作一个工作的对象。早晨教师到班上的第一句话往往就是“作业做完了吗?”如果学生没做完,马上会逼近一句“为什么没做完?”平时作业错了则会说:“为什么又错了,去订正过来,还抄错,就订正五遍。”这些教师在教育中忽略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忽略了学生的情感需要,教师对教书一厢情愿的做法,并不能激起学生的共鸣,相反会使学生厌倦学习,而服从的仅是教师的权威,学生敢怒不敢言。这样的后果可能是:抄袭作业,言行不一,放肆胡闹,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等诸多不良问题。如果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还常常会以偏概全,用学生学习成绩好坏来评价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好就一切都好,学习不好则什么都不好,而所谓的“差生”品质不一定很差。教师若不能在教育中及时发现这种不公平,学习好的学生会因为持娇恃宠变为品德上的差生,学习上的差生因常常受到老师的歧视也会真的变为品德上的差生。
要改变以上局面,学校首先要改变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教师优劣的考核制度,在思想上给教师“松绑”。教师更应全面反思,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从聋校的培养目标出发,既要教书,更要育人。教育者更不能带有色眼镜看学生,要鼓励聋生发扬积极的一面,帮助其克服消极落后的一面,并创造条件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化。在教育中要以人为本,要针对聋生实际,以及聋生个性特点,注重全面育人。使我们的教育适用每个聋生的发展,把学生的爱好、兴趣、品德行为、处事能力都作为教育内容,在教书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和良好的品质。
二、注重内化,以情育人
聋哑学生缺少与外界的沟通,故对聋哑学生进行德育的熏陶的主阵地在课堂,要加强德育就要充分发挥班队课与思品课等德育课的教育作用。目前聋校的班主任和思品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形式化,只注重学生对德育知识的掌握,大多把德育落实在书本上,而非行动上。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外化,缺乏内化,造成的后果是:学生评价别人观点明确,立场坚定,评价自己则是非难分。教师在教育中往往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学生进行说教,而没能把这些需要转化为学生的需要,这种德育就像是一张纸附在学生身上,风一吹就会飘走,导致聋生道德认识与行为脱节。由此,班主任老师在班队课中要少一点说教,多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善于在活动中创设情境,把德育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要求,激起学生的自身需要,德育才会有成效。思品课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科学性,加强针对性,着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和道德评价能力,更有利于指导他们的行为。思品课的考核不仅要考核学生的理性认识,更要考核学生的平时的道德行为习惯。此外,还必须全科育人的原则,在每一门学科中都渗透育人教育,真正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全员化、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劳动乃至各项活动中的言行都有规可循,有章可依。
三、加强法制教育,依法育人
聋哑学生由于语言滞后,思维受阻,对社会了解主要靠视觉去观察、感悟,因此对问题的认识带着较大的片面性、表面性和局限性,很难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大部分学生不懂法,或法制观念淡薄。新形势下,各种不法分子都存在,会用各种手段对聋哑孩子进行引诱。这些学生走上社会后,易受诱惑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在他们模仿犯罪分子的不法行为时,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就是犯罪。所以,在聋校特别是中、高年级中应加强法制教育,用一桩桩触目惊心的案例教育学生,提高他们的识别能力,促使他们自觉守法。
四、家校沟通,合力育人
普通学生的教长对孩子的教育参与过多,大有越俎代庖之势。而聋哑学生的家长却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扔”给了学校,究其原因,主要是家长与孩子交流有困难。由于家长认识到自己忽略了孩子的精神生活,想在物质上给予补偿,结果造成聋生物质上丰富,身心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该自己做的事情怕做或懒的做,学习上、劳动上怕苦怕累,意志力薄弱。当孩子出现错误行为时,家长还意识不到,还以为和孩子讲不通,讲不明,甚至认为孩子还小,因缺陷而产生怜悯之心,最后听之任之,致使许多聋生因缺乏管教,谈吐享受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还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关心。聋生除了在校,绝大部分时间在家中,加火葬参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聋生进校时就要和家长交流。通过事例激起家长对聋生品德的关注,让家长意识到忽略德育的严重后果,指导家长从小处着手:对与刚入学的孩子,家长要用自己的行为指导,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爱劳动、爱家、爱父母的品行。学校相机对家长进行简单的手语培训,提高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能力;孩子大了,更要经常与孩子交流,关注孩子的点滴变化,孩子在家中有了困惑,家长要及时指导。同时,教师要定期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有了教师与家长的通力合作,育人功能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德育工作是聋校育人工作的核心,我们在工作中必须以胡总书记的讲话为指导充分发挥每个教职工、发挥每堂课的育人功能,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各方面的教育合力,使聋校德育落到实处,才能实现聋校的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论小学道德教育中的几个问题》湖南教育出版社 2.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 3.雅斯贝乐斯《什么是教育》上海三联书店 4.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 5.《班主任之友》湖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