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主的课堂 理想的课堂 黄新艳
自主的课堂 理想的课堂
——参加海门市理想课堂建设展示活动有感
实验附小 黄新艳
今天,我在学校报告厅里享受了一份精神大餐,吴建英校长执教的《钱学森》和王敏校长执教的《珍珠鸟》,让我对理想课堂建设有了全新的认识。我感受着他们丰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教学模式,在触动与震撼之余,更多的是对于理想课堂构建的深入思考。
在两位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人真正做到了扎扎实实。课堂上有的是学生专心致志地读书,聚精会神地思考,争先恐后地发言,不同的见解在这里呈现,不同的观点在这里碰撞,思维的火花在这里闪现。这样的课堂是充实的、热烈的、高效的。吴校长对于钱学森两段话的处理是那么匠心独特,第一段引领着孩子细细品味,在语言文字中徜徉深究,学完后进行讨论:怎么才能读懂人物语言?这是让学生对刚才学习过程进行的一种反思,是为了帮助学生提炼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这才是“授之以渔”的巧妙之处。而后,学生就能依靠方法完成自主合作探究,学生的思维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开放的空间。王校长则根据四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以词带句,对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点击,帮助孩子顺利完成对课文的初步疏通。因为教师给予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我们为课堂上学生出色表现喝彩时,也为两位校长的教学智慧而喝彩。无限相信学生,学生就有无限发展的可能,这是今天两位校长的语文课带给我最可贵的收获。
感谢今天的展示活动,让我零距离地接触到了语文领域中的先进教育思想,对“学程导航”教学模式的实践有了更大的信心和把握。行走在理想课堂建设的路上,只要认准目标,不断创新,相信我们的课堂会越来越美丽,越来越精彩!
第二篇:理想课堂讨论稿
推行“236”课堂教学模式倾力打造理想课堂
—劳动街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讨论稿)
为大力深入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构建良好的生态型教育,积极创建生态型课堂,培植科研型教师,引领学校特色文化,成就创新型学生,在张掖市教育局大力推进高效课堂之际,甘州区教育局成立了“构建生态型高效课堂”行动研究总课题组开展高效课堂模式研究,结合我校课堂教学实际进行 “推行‘236’课堂教学模式,倾力打造理想课堂”的实验研究。现将讨论稿下发给大家,请大家结合各学科及各课型特点,认真进行讨论,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提推进我校高效课堂的实施。
一、概念界定
理想课堂首先是高效课堂。高效的“效”,首先是“效果”,其次是“效率”,根本上指的是“效益”。效果显著的课堂不一定是理想课堂,理想课堂一定是效果显著的课堂;效率很高的课堂也不一定是理想课堂,但,理想课堂一定是效率很高的课堂。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闪耀智慧光芒的课堂,洋溢成长气息的课堂,才是真正的理想课堂。
给予上述对理想课堂的理解和认识,我们认为推行“236” 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是一场“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激发学生、在于学生、通过学生、为了学生”的改革。“236”是指两个教学原则:以学为主、先学后教;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集体交流;六个教学环节:激趣导入、目标导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提升、反馈测评。
通过推行“236” 教学模式努力使我校课堂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理想空间。
二、理论依据
从研究层面来看,在省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有许多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如叶澜教授所说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朱永新先生“知识、生活和生命的共鸣”的新教育课堂,肖川先生提出的“唤醒沉睡潜能,激活封存记忆,开启幽闭心智,放飞囚禁情愫”的课堂,《学记》所言“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课堂,其实都是对理想课堂在不同方向和维度上的探索和追求。王国祥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李炳亭课改名校访谈,江苏翔宇学校“理想课堂”的实施,对我校开展“236理想课堂”模式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结合我校课堂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实际应用
(1)以学为主
(2)先学后教1.“2”是指两个教学原则:以学为主、先学后教
2.“3”是指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集体交流
(1)自主学习
内涵:自主学习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实际情况,在教师的帮助下,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等,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行为。自主学习是课堂交流的重要基础,具有强烈的个性化学习特征。
主要方式:个人自学教材,借助多种学习资源,以课前预习为载体,初步了解掌握基础知识,找寻学习内容的难点疑点。
(2)合作学习
内涵: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围绕共同的学习目标,根据自学预习的情况在小组内质疑解惑,相互交流,为最大化个人和他人学习成果而互助合作的学习行为。
主要方式:固定小组的协作学习,小组间的针对性交流。
(3)集体交流
内涵:集中学习是指学生在基础知识夯实、多数问题解决的情况下,在教师引导下,能者为师,对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讲解,直到搞懂为止,并在教师的点拨下进行巩固性强化训练。
主要方式:集中精讲点评,能者为师,微型达标。
3.“6”是指六个教学环节:激趣导入、目标导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提升、反馈测评。
第一环节:激趣引入(约3分钟)
第二环节:目标导学(约2分钟)。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是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调节学生学习行为的一种好方法,是打造理想课堂的基础。
第三环节:自主学习(约5分钟)。这时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督促和指导,对象是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
第四环节:合作交流(约10分钟)。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可以是师徒合作,也可以是组内其他成员合作。主要是对自学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探讨交流、反思补救。
第五环节:展示提升(约15分钟)。可以是小组成员依次进行展示,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展示。教师要做到及时点拨、点评,并有预见性的提出新问题或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渴望表达、渴望体现自身价值的愿望,让学生享有一种成就感。同时通过小组量化评比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第六个环节:反馈测评(5分钟)。课堂检测的习题具有全面性(训练与检测相结合、检测与反馈相结合)、真实性(不能看书和参考资料,必须独立完成)、差异性(菜单式的作业,有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及时性(快节奏、课堂上做)、多样性(书面作业、口头回答、演板、背诵、默写等)。通过反馈检测,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以便迅速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四、预期目标
以高效课堂的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培训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总结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般规律,概括提高教学效益的一般方法。落实“六度”即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坚持“五还”即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把黑板还给学生、把展示还给学生、把课堂上的作业权还给学生。体现“三性”即课堂的真实、轻松和高效性和“四新”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新角色。
以“课堂提效、学生提劲、教师提能、学校提质”为目标,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加强基础课程和特色课程建设,重点突破课堂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为核心,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重建教学制度,深化教学研究,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活”起来,教师“乐”起来,学生“动”起来,在“还、活、乐、动”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高效学习、张扬自我、放飞思维、舒展灵性,从而构建充满人文情怀,闪耀智慧光芒,洋溢成长气息的,效果显著的生态高效课堂——理想课堂,使课堂教学从低效到高效,从低耗到高质,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讨论重点
1.“236”课堂教学模式在各学科、各学段是否适用?怎样确定?(讨论修订)
六、讨论结果
第三篇:让学生在“理想课堂”中自主成长
让学生在“理想课堂”中自主成长
―来自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的思考
陈锁明(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北京100875)
摘要: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围绕“为了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一聚焦课堂教学”的主题展开研讨。与会者提出,要研究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如以未来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课堂改革,关注信息化对课堂教学形态的冲击,以课堂教学的综合改进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等。要聚焦课堂教学的七个核心词:真爱、尊重、欣赏、兴趣、自主、合作、关系;明确课堂研究的八个关键点:学生、学材、学法、考法、教法、课堂、趋势、研法。努力建构师生共生共长的”理想课堂”。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核心素养;学科整合;“理想课堂”;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
2013—年10月31日〜11月1日,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在山东济南天桥区召开。围绕“为了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聚焦课堂教学”的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专家、学者、校长、教师在研讨中凝聚思想,在碰撞中分享智慧。
一、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要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就必须对当前基础教育所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有清醒的认识。
1.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课堂教学成为重点改革领域
通过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内涵、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及时代发展对教育的挑战进行分析,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提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该关注的一些问题:基于质量标准要越来越统一、课堂教学要越来越自主这样一个总的改革方向,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花大气力解决的难题就是课堂教学改革。在过去十多年的探索中,不少地区和学校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都有所突破,但从全国的情况看,离改革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下一阶段,重点的改革领域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则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2.育人目标的革新:以未来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课堂改革 国务院参事、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希望,校长和教师们要能够从课堂教学这个微观的点来看课程、看质量、看信息技术。她特别强调,一个有教育思想和教育情怀的教育人,必须站在一个更加宏观、博大的层面上思考教育最基本的问题,即我们要为国家、为社会的未来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所培养的人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的核心素养?我们要将这样的思考与学校的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改革结合起来,由此找到学校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在李烈看来,这样的变革才能为学生提供一种崭新的、真正丰富多彩的校园学习生活,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品质。
申继亮也认为,“核心素养”是一个需要髙度关注的关键词,目前我国巳经开始着手研究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将以此来引导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特别是育人方式的变革。每一所学校、每一名教师也要不断思考,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否则教学目标就是模糊的。世界上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对未来学生的素养,强调的侧重点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比如:日本提出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基础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三方面,美国则强调了21世纪的五种技能,更多地侧重于解决现实问题。我们除了要面对未来、面向世界,还要关注学生在素质方面的薄弱环节,如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社会责任感、沟通交流能力、敢于担当的勇气等。
3.教育技术的挑战:关注信息化对课堂教学形态的冲击 信息技术在与教学融合的过程中,无论是对教学的目标、内容、方式,还是对教学文化,都会产生极大的冲击,学习的内容、方式、组织形态等也将发生改变。申继亮强调,要关注整个时代发展给教育带来的挑战。比如: 可能要根据学习内容来决定教师的教学形式和组织方式;也可能会打破班级授课制,打破校园的围墙,实现随吋随地学习;在目前“一对多”的班级授课制方式下,教师很难实现对每一名学生的关注,而信息技术的变革有可能会实现一种新的私塾性质的教育,即“一对一”的教育,等等。
4.学科教学的现状:以课堂教学的综合变革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
基础教育阶段应特别强调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而现行的分科教学则与此目标相悖,教学中的“各自为政”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对此,申继亮提出:既要关注学段之间培养目标上的衔接和统筹,更要关注横向学?斗之间的相互配合;既要发挥好每个学科的独有功能,还要强调学科之间共同的综合运用的功能。现在已经有很多学校在探讨一些新的课堂形态和教育形式,如跨学科、跨领域的主题教育,等等。申继亮建议校长和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学科整合,打破学科界限,“课堂教学需要去超越,去跨越,去综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建议,通过课程价值的整合、儿童经验在课堂上教学中的整合、教学经验的整合、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评价的整合,使教育真正回到儿童本位,促进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明确课堂研究的关键点 1.聚焦课堂教学的七个核心词
课堂是学校开展教书和育人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质量。笔者认为,聚焦课堂,首先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这样几个核心词:
其一,真爱。现在教育当中有太多打着爱的幌子伤害学生的事情,那些并非“真爱”。教师要让真爱从!堂中流淌出来,这样,教师才会多一份耐心,包容学生;失误;才会多一些宽容,等待学生的成长;才能真正保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创造精神,让学生自尊、自信成长。
其二,尊重。课堂上真正的尊重,体现在尊重每个学生独立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选择, 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尊学生的独特见解。这样才能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境,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张扬个性,拥有自由、愉快、积的心理状态。
其三,欣赏。课堂当中到底该如何赏识学生?现有很多教师“赏识”的方式方法过于笼统,比如:“你棒”成了很多课堂上的习惯语,但是,当学生并不知道己具体在哪些方面“棒”时,这样的习惯语是没有任何值的。
其四,兴趣。有很多地方、很多学校都在倡导高效课堂,但是不能仅仅为了髙效而髙效,更要关注学生的习兴趣。符合兴趣的学习,才能达到最优的效果。
其五,自主。什么是真正的自主?学生在课堂上到有多少真正的自主?比如:很多学校开设了多种多样的课程,但很多时候,我们有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这真的是他们需要的吗?自主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们对每个细节的深切关注。
其六,合作。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但是当下很多堂上的合作只是表象,是伪合作。合作探究要在真正要的时候进行,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需要去合作。课教学也不必拘泥于某种特定的模式,只要是基于学校教师、生源而打造的适合的课堂,只要是能够把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的课堂,就是最好的课堂。
其七,关系。我们倡导具有良好关系的课堂,倡安全、轻松的课堂氛围。要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灵对话的舞台,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这才是有命的课堂。
与此同时,我们要警惕当下课堂上的一些不良象。比如:不能因追求效益而牺牲学生的兴趣,不能因: 求标准而牺牲学生的个性,不能因追求功利而牺牲学生的未来。
2.聚焦课堂研究的八个关键点 聚焦课堂,就要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在笔者看来,进行课堂研究时,我们应重点关注以下八个关键点:
其一,研究学生。只有充分研究学生,研究其身心成长规律,研究其认知和发展水平,研究其个性品质特征,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
其二,研究学材。教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因生而定的学材可以突破其局限性。要建立大的学习资源观,构建大的教育资源库,为真正的因材施教奠定资源基础。
其三,研究学法。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能学、会学,必须高度关注提升学生学习力的问题。
其四,研究考法。考法是指挥棒,考法不同就会催生不同的教学模式,应答式考试会让学生多记硬背,研究型考试则会促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其五,研究教法。教法应该是在研究学生、学材、学法、考法的基础上确立的,不能是以教师为中心确立的“我会我有”的模式。
其六,研究课堂。在前几项研究的基础上,要整体研究课堂并形成自己的课堂观、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为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奠定基础。
其七,研究趋势。特别要关注科技革命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其八,研究研法。研究具有科学性和方法性,要学会用科学的、规范的方法开展研究。
三、建构师生共生共长的“理想课堂” 在“理想课堂的愿景与实践”专题报告中,成都大学教授陈大伟为与会者描绘了一幅理想课堂的图景。在构建理想课堂的过程中,全国有很多学校进行了因地制宜的研究和探索,并且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依托,促进师生的自主成长,成就学校的特色发展。
例如:北京丰台区第五小学围绕学生的发展目标,将力量聚集于幸福教育的主渠道——成就“幸福的自主课堂”。学校要求教师在深入研究学生和深人研究教什么知识两方面下工夫,以此明确研究的“真问题”。通过实践自主课堂的三大教学环节:自主发现并提出“真问题”、在自主体验探究中解决问题、自主梳理延伸学以致用,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学校还创新了自主课堂的评价标准,探讨学生的健康自我学习行为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自我的价值和生命的成长。
四川成都市天涯石小学通过关注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师生双主体,以“导学结合”、“师生互动”和“知行统一”为切入点,致力于生态课堂的建设,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课堂,享受属于自己的学习。
北京海淀区翠微小学在系统建设绿色课堂的过程中,从“学生健康自我”出发,制定了绿色课堂的研究框架,提出了绿色课堂“健康自我”的六个成分性目标:氛围和谐、目标适度、学习专注、沟通有效、思维深入、评价激励,每个成分性目标下又有更具体的成分性目标,并且将其转化为每一节课的综合行动性目标。云南武定县近城小学遵循平等、自主、合作、愉快、激励、和谐发展六大原则,在各学段、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坚持“先学后教、充分交流汇报、主动建构、和谐发展”的基本思想,因地制宜地构建了 “主动一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
重庆市巴蜀小学在多年的律动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研磨学生、研磨课堂,归纳提炼了律动课堂教学的三元素——尊重、激发、共生,让课堂成为师生相互启发、互动共生的过程,逐步实现了 “关注每一个、回馈每一个、发展每一个”,促使师生获得同步持续发展。
第四篇:自主高效课堂
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
【摘要】 “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是在单位时间内以大容量、高效率、精讲精练为特征,以尊重、信任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为前提的课堂教学。新课程的实施,尽管对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也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许多耗时低效的现象。“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课堂教学形式诸要素上进行的改革探索,建构起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形态,从而解决耗时低效的问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自主高效教学策略
一、构建自主高效课堂是教学的必然要求
新课程倡导自主、高效的课堂。其实质就是要求:在课堂要有限时间里,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更有效的达成,高效是课堂教学的目标,自主是课堂学习的手段。新课程改革之后,我们的课堂一改以前单一,沉闷,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形式多了,花样多了,课堂也多姿多彩了。但是透过这些浮躁眩目的现象,我们发现光彩背后的苍白与空洞,许多华而不实的课堂教学形式严重影响了新课程实施效果。
1、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典型表现在“自主”变成“自流”,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却是教师有针对性引导、点拨和具体帮助的重要职责。
2、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地进行“讨论”,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
3、探究有形无实。学生只是机械地接部就班地经历探究过程的程序和步骤,缺乏好奇心的驱使和思维的探险以及批判性的质疑,从而导致探究的形式化和机械化,变成没有内涵和精神的“空壳”。
4、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时空。表面看教学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实质上这是传统以教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教学观的体现,这种教学由于缺乏学生的独
立思考、积极互动和个性化解读,学生只能获得表层甚至虚假的知识,这种知识缺乏活性,不能转化、内化为学生的智慧和品质,所以,这是低效的教学。
5、生成过多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导致教学计划的落空。这样导致了教学的随意性和低效化;生成过多就会使教学失去中心,失去方向,同时也会导致泛泛而谈,浅尝辄止,从而最终也背离了生成的目的。
以上低效现象严重影响了随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理性客观地反思过去,以科学研究的精神来分析当今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课堂教学形式诸要素上进行的改革探索,建构起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形态,进而形成有效、高效的教学策略,解决耗时低效的问题,以成为当务之急。
二、构建自主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构建语文阅读教学的“自主、高效”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条:
1、将新课改理念“自主、合作、探究”贯串课堂始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
教学效率要根据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所需的时间长短,与投入的人力多少而确定.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我国目前教育经费还不十分充足的情况下,笔者认为,精心选择教材,及时补充更新内容,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注意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以及加强实践环节的配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3、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变革的重点。
教师应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和教学方式,摒弃以往的那种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做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选择综合性学习的主题、范围、策略和方式,培养学生自己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可塑性也是很强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在自主学习方面是大有可为的。
4、将教师调控的适切性作为课堂效率提高的重要保证。
“自主、高效”教学是创新教育形势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不是不需要教师的调控,而需要教师更加艺术地、灵活地、隐性地展开课堂调控,以达到学生创新活动更大的自由性、广阔性、开拓性。教师只要正视课堂现实,保持课堂警觉,洞察自己课堂行为,进而达到有效调控,就可确保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构建自主高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一)优化课前准备是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前提。
学习需要条件,预习就是保障。“预习”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前奏”,是教师了解学情,把握课堂教学训练的重难点,指导学生预习,预设课堂生成的铺垫,更是进行深层次思维和训练的“保证”。
(二)优化时间安排是自主、高效课堂的前提。
自主高校课堂结构要求把课上活,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单向静听式的课堂结构,代之以多向立体式现代课堂结构。传统的单向静听式结构呈现两种形式:教师独占式和教师主讲式,其信息是单向的,教师独占课堂或基本上是教师一人表演,学生学习被动,课堂只是讲堂。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进行积极思维,完全依赖教师。而多向立体式结构其信息反馈是多向的,学生之间发生“平行影响”,课堂成学堂。课堂气氛好,学生大胆发言,互相讨论,发言交锋,求知欲旺盛,当堂解决问题的效率很高。我们需要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求活应以求实为基础,才能活而不空;求实,应与求活相联系,才能实而不死。打好了求实的基础,才能建筑起语文教学的高楼大厦。
(三)优化学法指导是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途径。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
1、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
2、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不同。目前,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
3、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从单纯的重视教法,向不但重视教法,同时更重视学法的方面转变。以此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学能力、熟练地掌握获取信息、交流信息、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能力,提高理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
(四)优化练习巩固是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措施。
练习是学生巩固新知,发展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收集反馈信息,及时改进教学的一个必要途径。练习并非只是机械的重复。练习的设计是一门学问,是每一位教师应努力去探索,去研究的。
(五)优化课堂评价机制是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源泉。
心理学原理及实验表明:采用鼓励、表扬的方式能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及学习的内部动力,它是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而反复的失败,不断筛选,分等级是学习困难学生自信心更低,积极性更差,学习更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教育应该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
(六)优化师生关系是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营造和谐课堂:
1.把鼓励带进课堂。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教师热切的鼓励。
2.2.把民主带进课堂。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心情舒畅,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在课堂上,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杜绝“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3.把兴趣带进课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教材中一些文本的单
一、抽象性,要每隔一段时间就让学生带来自己最欣赏的文章,最感兴趣的故事和大家共享。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感到了被尊重,被赏识,和谐课堂的构建就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营造出来。
4.把竞争带进课堂。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要经常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七)优化课堂常规是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保障。
优化课堂常规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习惯就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对教育者来说,习惯是本质现象之一,只有习惯才能使教育者把某些原则灌输到受教育者的性格、精神系统以及他们的天性中。”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过:“教育就是养成习惯。”由此可见,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教师要进行成功的教学,不仅要学习课程标准理念、理解其内涵和意义以及操作方法,重要的还是要在情感上认同,大胆祛除传统模式化教学的束缚,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的理念将其自觉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主动地摸索、反思、积累教学经验,尽快探索出“自主高效”教学风格的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2.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3.包南麟等主编《小学青年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
4.李炳亭编著《杜郎口“旋风”》,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6。
第五篇:自主高效课堂
构建自主学习模式 打造朴实高效课堂
(喀左县大城子镇第四小学郭子岩)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四小学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和各位同仁莅临我校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此,更要感谢教育局领导对我校建校以来的关心和指导,感谢师校领导和各位研训员对我校的帮助和支持。我相信,这次会议对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必将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次会议我们为大家提供了16节课堂实例,共涉及到语、数、英、蒙、音5个学科)下面,就我校构建自主学习模式的一些真实的做法向各位领导和同仁作以汇报和交流。
2010年9月,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以 构建各学科自主学习模式为突破口,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一、模式构建的想法
多年来,课堂教学改革一直都在进行,但是进展缓慢,我们平时听课发现,《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合作者,开发者这些新理念在课上有痕迹,但总是落不到实处。课堂上,有的老师仍然是以自己为主体,以讲为主,辛勤的老师培养着一批懒惰的学生;有的老师试着放手,但放得不够,稍放即收,流于形式,效果不佳;有的老师完全放手,结果课堂变得放任自流,课堂很热闹,但收效甚微;种种情况导致课堂效率低,学生能力得不到提高,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不
能很好落实。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静下心来,冷静思考,分析原因,认为教师想放没有抓手,学生想学没有思路,老师不敢放,不会放,学生想学不知怎么学,学什么。所以,2010年9月,根据教育局秋季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课上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严格控制课上教师讲课时间。于是学校便把教学工作聚焦在课堂,决心对课堂进行一次大手术。当时教育局也为我们课改创造了有力条件:开学前教育局组织各校聆听教育专家魏书生的报告,我们回来后认真研究,深受启发;10月9日教育局组织去宁城八里罕学校考察高效阅读,我们又从中得以借鉴。考察后李校长立即组织我们开始研究自主高效模式,围绕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这一目标,遵循“增效减负提质”这一原则,在师校常态化教学模式的启发引领下,结合学校实际,准备构建各学科“自主高效”学习模式。其目的就是想先给教师一个粗放的框子,帮学生理清一条细微的学习路子,使自主学习变得有抓手,可操作,更实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始初步构建“自主高效”学习模式。
二、初步构建模式
构建自主学习模式,打造高效课堂,这一思路确定后,我们立即行动,以数学、语文为突破口开始构建自主高效学习模式。首先是深入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精髓,把握各年段的目标,然后梳理1—6年级全套教材,编成串,串成辫,根据不同学段(低、中、高),不同内容(如数学学科计算类、几何形体类、应用题类、概念类、探究规律类以及复习课、练习课;语文分第一课时,第二课时,还细化为写
人的、写景的,状物的、抒情的、古诗词等不同体裁的课文)初步构建了模式,然后我们几个教学领导在一起查资料,推敲揣摩,召集教研组长在一起商量研究,反复论证,在2010年10月中旬,语、数自主高效学习模式初稿基本形成,其他学科也陆续形成。初稿看似简单,但是形成的过程却花了很多心血。
三、模式的操作过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模式是否实际、实在、适用,要走进课堂,让老师和学生去检验。在模式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大体经历了以下这样几个阶段。
(一)、定班实验
起初我们确定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实验教师是每个年级组2人,经过商议决定:实验教师应少而精,过多我们顾及不过来、经营不到位(语数各定2人)。实验的过程可以说是“艰辛的”。实验开始时,我们首先把模式让实验教师认真解读、消化、吸收,领悟实质后,把学习流程告诉学生,让学生记在本上,达到熟记能背的程度,然后放手让学生照法操作,结果效果不佳,因为学生刚刚接触,感到无所适从,自主学习时就停留在第一步或第二步的学习环节上,从认知规律来讲,学生的确需要认识、经历、感悟,反复训练这样一个过程。我们马上调整思路,采取先扶后放的方法,一步一步,一个环节一个环节进行。自主学习之前,先让学生回顾学法(把自主学习的方法写在小黑板上,时刻提醒学生按步操作),等到学生通过多节课一步步自身体验后,然后再全放手让学生按步自学,学生就自然的掌握了方
法。后来,我们在听课时能明显看到学生课上自主学习的痕迹。(如先默读课文进行批注,一会儿发现同桌轻声的交流,声音越来越大,交流后就会听到学生陆续有读文的声音,读着读着声音变小。部分同学又在试着背诵佳句名段,每个学生都能按自己的自学轨迹去学习,不受别人影响,有时还进行了交流。)实验中学生在汇报时,也出现了问题。例:语文课上学生汇报字词时,学生开始抓不准重点,说的五花八门,随意性大。如:多音字不会找本课新出现的;形近字说得很牵强。数学课也是,让学生探究计算方法,学生不知用什么方法去探究等等。针对学生出现这些问题,我们课后研究方法,找对策,不断的进行了调整。我们是边实验边修改,课堂上经常当场叫停,当场修改,然后再进行,发现问题课后再研究再修改,然后课上再实践,再完善。一段时间内确实影响教学进度,有时一两天总是进行一个内容,但是在经历了一个重复,回旋、上升的过程后,我们发现实验班的孩子能够按照模式的流程在老师的指导下一点点一步一步的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得积极了。经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实验班基本成型,能够操作,并且学生学习兴趣明显好转。我们认为这个方向是正确的,进行了第二步。
(二)典型引领
实验班级初显成效后,我们在各个年级组挑选典型教师,由实验教师介绍经验,方法,实行实验教师带典型教师,直接运用模式初稿按步实验。由于有了实验经验就减少了很多弯路,学生很快的都能按步自学,就是整体素质稍弱的班级大多数的孩子也发生了改变,能按
步自学。典型教师很快成型,于是打观摩课进行引领,并且结合课例进行专题性业务讲座。会后,学校打印下发“自主高效”学习模式,让所有老师先学习领会,为强力推进做好铺垫。在实验期间,教育局的领导和师校的领导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和精心的指导,教育局领导和普教股的领导多次深入班级听课,为我们把关定向,师校的研训员深入班级听课亲自指导。2010年11月教育局领导来我校听课进行指导。同月,师校小教部在我校召开数学教研会,在数学研训员王主任的指导下,我们推出了一节运用自主学习模式的数学课,反响很好,这更加坚定了我们研究模式的信心和决心。
(三)强力推进
2010年11月19日,我校召开了“课堂教学模式教研会”,本次会议师校的白校长、张主任亲自参加。由实验教师做课(连续两课时),现场点评,然后我做了题为 “彻底转变观念,强力推进自主学习模式”动员、推广会。会上,结合课例,介绍了构建模式的想法,按步讲了模式的操作过程,指出了教师在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明确要求教师要做到用模式,不为模式,用活模式、活用模式,不断内化模式,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模式,达到读进去,走出来。要求教师自觉尝试运用自主学习模式。
(四)、全面铺开
2011年春季开学后,我校期初工作计划中明确提出,本学期要全面铺开自主学习模式。开学后领导分头行动,采取听推门课的形式,深入班级检查指导,督促全体老师都要自觉运用模式,并经常与教师
一起座谈研究。2011年5月份,师校在我校专门召开了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研讨会,会上我们学校做了情况介绍,并与听课教师进行了互动交流。这次会议为我校全面铺开自主学习模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全面铺开的同时,我们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一直在细化,调整自主学习模式,师校小教部领导,研训员经常来校指导,帮助我们研究。教育局普教股领导每学期都到校听课指导,鼓励我们要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前不久我们组织了组内推荐课大赛活动,通过大赛进一步推动、提高每个教研组的整体水平,提升了教师运用自主高效学习模式的能力,这种校本教研突出实效性。
这样自主高效学习模式经历了“定班实验—典型引路—强力推进—全面铺开”四个阶段。目前老师都能自觉运用这个模式,部分老师达到了活用模式(有调整、有增、有减)。
四、模式运行的情况
实实在在的说,在运行模式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我们随时发现,及时调整、及时修改,并且采用了相应措施,使课堂改革不断深入、细化。
(一)、转变观念
观念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保障模式运行的前提,一直以来扎根于教师身上那种根深蒂固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让教师们在开始时对模式抱有怀疑、观望的态度。有的老师在想:这个模式到底行不行,我们的学生会自己学习吗?他们有那样聪明吗?这样上课,成绩上不来怎么办?所以有些老师压根就不想用模
式上课,针对教师这样的心理,学校表示理解,这说明老师们有极强的责任心。为此,学校召开座谈会,由典型教师介绍经验。会议上学校针对老师的心理,耐心地与老师座谈,指出刚开始操作模式时,一定会费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会有明显的转变,课堂就会很轻松,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并且表明了学校将坚决实行下去的态度。通过这样的形式教师转变了观念,大部分教师表示愿意成为课堂改革真正的践行者。
(二)、制度配套
为了保障课堂改革深入的全面的进行,我校制定了与课堂改革相配套的一系列制度。
1、按自主高效学习模式重新修改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加 大了教师量化考核细则中课堂教学所占的比例。这些硬性的规定,主体上推进了模式的铺开,逼着老师上路子。
2、教案变学案,这不是简单的搞名称文字上的游戏,而是一种 理念的转变,要求在备课时,彻底在学生的学上下功夫。
3、制定了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以解读领会模式为重点,以挖掘教材为前提,以加强学情分析为关键,以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为目标,让学生不但学知识,而且还要掌握方法。老师们研究氛围非常浓,学校也不失时机抓了两个年级进行 “集体备课,学案共享”的试点实验,效果很好。
4、制订了学生课堂学习常规。良好的学习常规是模式运行的又一保障,常规中明确规定了学生五姿的要求,即站姿、坐姿、说姿、看姿、写姿(即站要站直,坐要坐稳、说要清楚、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学生的学习用品定位摆放等。
5、组内教研制度。我校的组内教研基本采用同课同备、同课异学的形式,即共同备课制定学案,然后教师根据本班学情进行个人修改,同课异学,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听课后共同研讨。
6、学校领导听推门课制度。每周必听,听后点评看学案,对有问题的班级或新老师采取跟踪听课和微格评课的形式。
这些制度紧紧围绕教学改革,为课堂教学改革保驾护航。
(二)、创建载体层层推进
活动促发展,活动促提高。创设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把“自主高效”学习模式向课堂层层推进的重要举措。
1、校级观摩课尚在引领。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各学科的校内观摩课,观摩后业务主任讲评,提出要求,教师课后以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取长补短。
2、课堂教学达标课体现抓全体、抓全员,重在加强推进。2011年3月开始,我校开展课堂教学达标验收活动。要求课堂上必须践行“自主高效”学习模式,学生学习过程必须体现学习痕迹。如果不达标,必须重新申请验收。这样的达标活动又一次推进了模式的运用。
3、组内推荐课要求组内在集体教研的基础上,推选一名教师,代表本组参加比赛。它体现的是本组集体备课的智慧,其目的就是提高教研组整体水平。
五、运用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处理好几个关系
1、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教师的巡视指导,学生汇报时的评价,疑问处的点拨,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语等。课堂上学生能按步自学,通过交流、质疑、补充主动获取知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课上与课下的关系。体现在教师身上应该是功在课下,利显课上。教师只有课下认真备课,分析学情,充分预设,课上才能很好的驾驭课堂,游刃有余地带领学生轻松愉快的完成学习目标。体现在学生身上的就是课上掌握学习学法,课下运用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简单地说就是:课上学法,课下用法。
3、课上收与放的关系。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就不同,如何合理的收、放,学生自学时的时间多长合适,所以说要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
4、高效与有效的关系。我们构建自主学习模式,打造高效课堂,“高效”的前提就是“有效”。因此,要求教师备课要有效,课上指导要有效,设计练习要有效。学生自学要有效,汇报要有效。在各个环节有效的前提下,才能达成高效的目标。
(二)关注几个度
1、目标的达成度。时刻关注一节课结束,学生是否完成了学习目标,这是提高效率的关键所在。
2、学生的参与度。一定要面向全体、关注学困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交流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这样每个
学生才会课课有收获。
3、练习题的梯度。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二次开发教材,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课练习,要由易到难,既有巩固练习,又有拔高练习,要分层次,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六、运用模式的效果
经过两年来的实践,我们的确付出了很多艰辛,但其中有很多乐趣。与老师座谈时,老师们反应,现在课堂上感觉是比以前轻松了,课下备课时却变得复杂多了,需要思考和准备的工作多了。我们看到课堂上,学生真的变成了主体,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学习,学习兴趣明显改变,更多的知识是孩子们自主学习得来的,不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越来越强。中高年级学生有些学习内容完全可以放在预习环节进行,这种能力会变成一种潜能,它会对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
以上是我对我校构建模式,打造高效课堂的一些具体做法。恳请各位领导、同仁给我们留下建设性意见和宝贵建议。
我们深知课堂教学改革永无止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构建模式意在打造高效课堂,但我们还只是刚刚起步,现在还只能说是有效课堂,与“高效”还有距离,还有很多问题、细节需要我们去研究,还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挖掘。我们一定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将“自主高效”学习模式进一步完善,并加以提炼,逐步形成本校特色。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2012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