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思路开拓策略
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思路开拓策略
福建省古田县第一中学 施仁港(原载《语文知识》2016年第5期)
自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先生的《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在《语文学习》2015年第7、8合期上发表以后,各地就掀起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大讨论。如今,大家对于这种新的作文题型的特点已取得较为一致的看法。一般认为,这种作文题型依然是新材料作文,只是增加了非常具体明确的任务指令,即写作要求。因为高考作文的命题倾向于让考生写议论文,这几年全国卷的作文材料又大多取自社会生活,所以,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也就是按要求写成的针对特定对象的评论,属于时评的范畴,是时评的一种。
它与传统的新材料作文最重要的区别表现在:行文思路方面,传统的新材料作文一般通过分析材料,在材料的含意范围之内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在主体部分论证中心论点的正确。主体部分在行文过程中,可以在字面上完全撇开材料(当然,在内容上还是要受材料的统帅),结尾最好能回扣材料。众所周知,这是典型的论证型议论文的写法,其说理的目的就是论证中心论点的正确。如果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社会生活类的,那就既可以写成论证型的议论文,也可以写成社会生活评论,即所谓时评。寓言故事类和名言警句类的新材料作文一般只能写成论证型的议论文,漫画图表类的则视所供材料而定。
而任务驱动型作文则增加了非常具体明确的任务指令,其目的正如张开先生所言:“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这些“指令”一般在文体、对象、内容和思维等方面进行“驱动”,对考生的写作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的作文试题中,“写一封信”即为文体要求,“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为对象要求,“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和“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则为内容要求。至于思维方面的要求,一般没有直接标明,要因题因材而定,鉴于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大多存在争议性,故质疑思辨的理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面对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应该按要求完成试题所给的所有任务指令。也因此,在行文思路方面,任务驱动型作文便呈现出与传统的新材料作文不同的面貌。一般以为,“就事论事,一以贯之”和“析事明理,文明交流”是这类作文在行文思路上的最重要特点。因而,在具体写作时如何呈现这种思路,也就成了教学和训练的重点所在。下面择要介绍几种此类作文常见的思路开拓模式以抛砖引玉,就教于方家。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思路开拓的通用模式(一)开头部分(约占25%):
1.用简洁的语言转述试题材料。
2.选好角度,对所引材料做简单分析,或提出观点,或提出下文要探讨的问题(论题)。常见的写法:
①选好角度,对所引材料做简单分析,再提出自己的观点。(类似传统的新材料作文)②选好角度,对试题材料做简单分析,并对关键概念作必要阐释后再提出观点。(类似传统的新材料作文)③选好角度,对试题材料做简单分析,并对关键概念作必要阐释,但没有马上提出观点,只是为下文的深入分析作了分析说理范围上的界定,以便下文的分析说理更有针对性。
④选好角度,对试题材料做简单分析,但没有马上提出观点,只是为下文提出要探讨的问题。
1(二)主体部分(约占65%):
紧扣上文所提出的观点或问题进行多方位多层面的分析,就事论事,一以贯之,体现纵深思维,追求透彻说理。要求具有一到两次拓展,两到三个层次,层次之间的关系不限。
1.分析说理的目的:
①明析原因(根源、本质),②辨清是非,③直指利害。2.分析说理的方式:
①综合运用因果分析、对比分析、假设分析、类比分析和辩证分析等分析方法对选定的事件或人物的行为进行多方位多层面的分析。
②有时,为了使分析更深入透彻,或者为了使文章的内容更充实厚重,也可以适当联系现实或历史,引述相关的典型事例或名言警句(经典论述)。但对这些论据的概述或引用要尽可能简洁,而且是在分析具体问题或事件时自然带出的,一切为分析既定的具体问题或事件即析事明理服务。当然也可以不引用任何事实和道理论据,直接分析相关问题。
3.分析说理的原则:
注重文明交流,包容并尊重他人权利,反对打压不同意见;要通过自己的自由思想和独立判断来支撑文章的看法和观点,还要避免自说自话。
3.层次拓展的方法:
正反对比、横向展开、逐层深入……(三)结尾部分(约占10%):
再次回到试题材料与自己的观点,总结全文,升华主旨;或寻找对策(措施、办法)、倡议劝勉、呼吁号召。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思路开拓的“赞成”模式例析
为使例析更有针对性,我们将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试题作如下改编: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就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中任选一方,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举例分析】
有一种爱可能无须别人的理解
①用简洁的语言引述试题所给材料。(略写)
父亲老陈总是在高速路上边开车边接打电话,家人屡劝不止,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父亲。
②对所述材料进行简要分析,并表达自己的看法。(略写)此事变成大众传播事件,虽众声喧哗,但小陈的做法是以这种父亲能接受的方式表达对父亲的爱,是纯粹的爱父亲,以这种让父亲记忆深刻的方式让父亲改掉陋习。这种爱,只要父亲能够理解就足够了,无须别人理解。小陈的做法可取的,值得肯定的。
③从多个角度分析材料,可适当联系社会中的类似现象,剖析某种做法的合理性,阐明其意义。(主体部分,详写)
层次一:小陈举报的原因和动机(本意)分析。小陈是在家人屡劝不止的情况下,迫于无奈和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才最终选择举报方式的。
层次二:小陈举报的意义(效果)分析。
相信通过警方的教育和处罚,老陈不仅会理解小陈的良苦用心,读懂女儿对自己爱,而且会改掉这个开车时打电话的不良习惯。
层次三:辨析“亲亲相隐”和“大义灭亲”等概念,阐释“举报”本质。
小陈的“举报”与“亲亲相隐”之类的伪伦理无关,因为这不是告密,而是一种提起注意的警示方式;也不是什么“大义灭亲”之举,因为这不是什么“大义”,就是纯粹而可爱的爱父之心,“灭”掉的也不是亲情,而是父亲的陋习。
(这一部分在具体阐述之时,可适当联系怎样处理家庭成员痴迷麻将、网游、抽烟等现象。)④倡议劝勉、呼吁号召,总结全文。(略写)能意识到开车打手机的交通陋习,是原则;能在一再劝说无效后坚持用其他方式去影响,是韧性;能在穷尽各种方式后想到报警,是可爱和智慧;最终赢得父亲的理解,是完美的佳话。如果我们对身边亲友的陋习都能进行得体而灵活地处理,则家庭更加和睦,社会更加和谐。
(据曹林《有一种爱可能无须别人的理解》删改而成,原文见2015年6月9日《中国青年报》)
三、任务驱动型作文思路开拓的“反对“模式例析
为使例析更有针对性,我们将2013年高考北京卷作文试题作如下改编: 阅读下面的对话,按要求作文。(60分)
科学家:假如请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与文学家各自对于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请就使用手机的影响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举例分析】
重拾指尖“滑”落的温情
①用简洁的语言引述试题所给材料。(略写)假如爱迪生能来到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我想最让他感到不可思议的应该是手机。因为一“机”在手,足不出户,便可尽知天下之事,信息多元化的时代里,人们已离不开这个科技产品了。
②对所述材料进行简要分析,并表达自己的看法。(略写)
当人们沉浸在手机世界里,“两耳不闻机外事,一心只玩我手机”之时,我们感到,手机在给了我们一个虚拟的世界、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让我们忽略了许多身边美好的人和事,不经意间也使我们“滑落”了许多最基本也是最珍贵的温情。
③从多个角度分析材料,可适当联系社会中的类似现象,剖析某种做法之错误、危害,并挖掘现象背后的根源(原因)。(主体部分,详写)
层次一:原因和危害分析。
手机过于强大的娱乐功能使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将自己与周围环境孤立开来。有了手机随便打个电话发条短信就没有见面的欲望。而有的人更因为有了手机养成了惰性,而不愿与人正面交谈。手机阻碍了人们本应有的正常交往,拉远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层次二:联系社会中的相关现象,阐述使用手机的危害。
2012年10月,“摔碗爷爷”蹿红网络。讲的是一次家庭聚餐上,年迈的祖父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孙辈们人人手中一部手机,聊天、玩游戏、刷微博。不堪冷落的老人扔下一句“你们就和手机过吧”,摔碗离席。人与机器的“对话”正在吞噬着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一时间,“摔碗爷爷”迅速成为亲情为手机所伤的代名词。正如网友所言:“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层次三:联系历史,正反对比,再次阐述过分依赖手机的危害。
古人交通不便,通讯落后,没有今天的短信来去、电话呼应、邮件送发,但反而留住了一份诗意、一份温情。十里长亭相送,碧云天,黄花地:灞桥骊歌折柳,高树系马,都门帐饮……离人泪眼里,照见的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牵挂吗?
而今汽笛声中,不过两下挥手;手机铃响,只是一句“下次见”,一切都可以在手机里谈,大不了坐下来个视频聊天!一个人最悲哀的事莫过于爱的泯灭,一个社会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温情的沦亡。年轻人逐渐把“人际关系”简化成了“人机关系”,这种关系不断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对立的情绪,所谓代沟也会随之产生,并不断扩大,进而造成整个社会真情的沉沦。
④从多个层面提出若干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发出呼吁,总结全文。(较详)手机仅是一种工具,亲友相聚请不要再玩手机,办公室请不要再玩手机,开会请不要再玩手机……放下你的手机,听听富尔格姆的呼吁:“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不要忘了,手拉手紧挨一起。”用手感受对方的温度,用嘴说出你的感动,重拾你在指尖“滑”落的温情!
(据《重拾指尖“滑”落的温情》删改而成,原文见《青苹果》2014年第1期)
四、任务驱动型作文思路开拓的“辩证”模式例析 题目同二,略。【举例分析】
令人质疑的普法
①用简洁的语言引述试题所给材料。(略写)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核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
②对所述材料进行简要(一分为二)地分析,并表明自己的观点。(略写)小陈向警方举报父亲,虽然是因为屡次劝说无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但这种做法是不妥的。警方依法处罚交通违规行为是对的,但公开这种“子女举报父亲”的行为是错误的。因此,对警方公开这一案例的做法,我表示反对。
③适当联系社会中的类似现象,对某种做法作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辩明是非,阐述利害。
层次一:在非原则性问题上亲亲相隐是传统,也是家庭稳定的重要前提。
孔子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后世一直延续。社会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家庭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家人之间理应亲密无间,如果亲人之间相互检举揭发,相互猜忌和防范,就会导致社会何不稳定。当然,即使在古代,亲亲相隐也并非要隐瞒所有问题,重大的原则性问题是不鼓励亲亲相隐的,汉人赵歧就认为“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
层次二:警方在微博上公布这次交通违章案例,是在鼓励“子女举报父亲”的行为。警方在微博这一公共平台上公布交通违章案例,既是普法也是警示。但公布“子女举报父亲”最终使父亲被法律追责,无疑是在鼓励这种行为,也确实产生了这种的效果。几年前,有部门以加强反腐为名,鼓励小学生举报公务员父母在家收礼的活动,在广泛质疑声中被叫 4 停。女儿举报父亲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的性质与此相同。违反社会伦理、造成亲情疏离的行为,无论打着多么高尚的旗号,都是不应该鼓励和提倡的。
层次三:进一步联系文革期间鼓励甚至强制血亲之间互相揭发而酿成苦果的事实来进一步论证“子女举报父亲”的行为不值得提倡。
文革期间,社会上鼓励甚至强制血亲之间互相揭发,亲人间因相互举报而酿成家庭惨剧的事件不计其数。也正因为经历了这一特殊时期,尝够了“大义灭亲”的苦果,人们对亲人间相互举报才会特别敏感和恐惧。
④就不足不当之处提出建设性的改善意见,并适当展望其良好效果,总结全文。(较详)执法者对违法者的批评,应考虑其社会效果,更应在法律框架下进行,未经定罪就在公共平台上广泛传播的做法是应该摈弃的。
女大学生解决父亲开车打电话的问题,方法有很多。比如,电话来时,女儿可以替父亲接听,有什么问题向父亲转述;或者把车停到安全的地方,再给对方回复。
所谓屡劝不听,多半是劝说者不能击中要害,触动对方的灵魂。所有选择中,向警方举报都是最差的。因而,警方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进行所谓普法的行为也是令人质疑的。
(据刘万永《令人质疑的普法》删改而成,原文见2015年6月9日《中国青年报》)
文无定法,但有章可循,考场作文尤其如此,只是文章的思路开拓方式往往受制于试题的材料、要求和作者的习惯,所以要因材而异,因人而异,不能胶柱鼓瑟,株守成规。就任务驱动型作文而言,不管采用何种思路开拓模式,都要深入分析选定的具体问题,入情入理地阐述所持看法的理由,有时,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任务驱动型作文虽然不是2016届高考作文训练的唯一题型,但确实是本届高三作文训练的最重要的题型。全国卷向来具备无与伦比的导向功能,只有深入研究和探讨,才能真正认识这种作文题型的本质和特点,以及与传统的新材料作文的关系,从而组织高效和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目前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我们既要善于继承近年新材料作文写作教学的成果,又要善于借鉴《中国青年报》等相关媒体优秀时事评论的创作经验,同时还要勇于写作下水文,自行选编优秀时事评论类文章供学生阅读,科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时事。为使写作指导能够做到高屋建瓴扎实高效,我们不妨借他山之石以攻玉,阅读曹林先生的《时评写作十讲》、《不与流行为伍》和徐贲先生的《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等相关著作,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如此,我们方能举重若轻从容应对任务驱动型作文。
第二篇: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思路技巧
任务驱动型作文到底是个什么鬼? 首先,为什么会有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产生?
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是在原有的新材料作文的基础上的进一步优化,通过一定的条件限制,避免套作、宿构,增强写作的针对性,引导学生表达出基于场景化的真情实感,使考生在真实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也就是说,想要只靠背素材就拿到一个比较满意的分数是很难的,形成自己的观点才是王道。如果实在无法形成自己的观点,好歹也要吸收素材中的养料形成自己的部分观点吧。当然,这是有一定的取巧成分了。
任务驱动型作文可分为哪几种?
1、体式驱动。策略:写成议论文。
2、内容驱动。策略:内容的规定。
3、思维驱动。策略:争议的焦点。
4、对象驱动。策略:对以上事情怎么看?
任务驱动型写作六法:
分析材料→点明危害→挖掘根源→提出办法→联系现实→得出结论
任务驱动型写作常用结构模式:
引:要求:简洁。要点:简引材料(用自己的话来说)、提出观点、褒贬分明。
议:要求:充分。要点:正反对比、假设因果、点面层近。联:要求:紧扣。要点:明晰原因、直指危害、阐明意义。结:要求:点题。要点:寻求对策、倡议劝勉、呼吁号召。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思路
总体框架:引、议、联、结(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
中间主体:议(分析问题),讲清楚赞成或反对的理由(好 处/危害);兼谈对立面。
思维方式(即是“论证角度和方法”):因果分析、假设分 析、结果分析、背景分析、辩证思维、比较分析、让步思维; 材料构成:以原材料为主就事论事,可以在其前后通过类比,联系相似名言、名人名事、现实事件以及生活中 的现象。
论证分析角度: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国家),人与自然,人与传统历史等。
论证分析具体内容指向: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
2、依法治国理念(法律规则)。如:网络随意发帖;恶意占用公用电话;旅游不守法规;不孝不尊敬长辈;恶作剧导致违法;不准守交通规则;考试作弊,参与欺诈活动等。
3、中国传统文化。忠孝仁义礼智信等,强调人的道德修养、价值观或人生观。
4、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对创新与传统的思辨、热爱科学、勇 于探究、追求真理、积极实践,关注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等设题。如“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创新与传统”“山寨与创新”等。
5、人性主题:即反映与人的精神活动或行为有关的感情或思想。如:爱、坚强、执著、追求、宽容、包容、诚信、真诚、善良、友善、团结、高洁、帮助、自由、平淡、美、简单、尊重、伟大、深刻、平和、理智等。
任务驱动型作文常见类型
一、“争议型”作文材料
如:全国卷1“女儿举报父亲高速接打电话”(材料+争议评价 + 任务 +要求)
“争议型”作文材料思路结构1:
1、第一步:引——概括现象(事件)、提出争议点,表明自己的判 断(肯否或辩证对待,如“该争才争,争应有度”),并确定观 点。
2、第二步(主体部分):议(从不同角度从权衡利弊、优劣、好处、危害等)。
(1)、个人角度:
理由——阐释句——相关名言、名人、名事、现象分析—— 分析原材料(结果分析法+因果分析法)(2)他人角度:
理由——阐释句——相关名言、名人、名事、现象分析——分 析原材料(结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
(3)自然、国家、社会(传统文化、历史、制度、法制或其它)等 角度:
理由——阐释句——相关名言、名人、名事、现象分析——分 析原材料(背景分析法 + 结果分析法)
3、辨析思考(权衡比较另一种观点或对立面)
4、提出措施、期望、号召等。“争议型”作文材料思路结构2:
1、现象——观点本质
2、论危害(分析角度、段落结构、论证思维及方法与“争议型”作文材料思路结构1相同): 原因一(个人人生)——本质 原因二(社会现实)——本质
原因三(传统、历史、文化、制度或其它)——本质
3、联现实,挖根源(析本质)
4、提办法(不足或危害在哪个角度方法就从哪个角度提出)
5、作结论(期望、号召)
二、“优选型”作文材料
提示:作文材料给出的是两个以上的不同,甚至对立的对象、观点等,让 你权衡比较、做出判断选择。
“优选型”作文材料思路结构1:先驳后立
1、引——概括现象(事件)、摆出优选的几方,表明自己的选择,并确定观点。
2、驳——(1)提出要“驳”的观点(自己选择的对立面),这是 驱动任务
(2)让步承认对方的优势——(分析角度、段落结构、论证思维 及方法与“争议型”结构1主体部分相同)
(3)指出其不合理性(危害)——(分析角度、段落结构、论证 思维及方法与“争议型”结构1主体部分相同)
(4)联系现实,分析原因——(分析角度、段落结构、论证思维 及方法与“争议型”结构1主体部分相同)
3、立——(1)表明自己的选择,明确观点,这是驱动任务
(2)指出其优势(好处)(分析角度、段落结构、论证思维及方 法与“争议型”结构1主体部分相同)
4、回扣材料,作结论(期望、号召,展望美好图景)
“优选型”作文材料思路结构 2(适合几个不同对象,进行比较权衡的材料):起承转合
1.起——选定任务,表明态度,开启全文。
2.转——转向肯定其他两个,扣准题意,阐释理由(结果分析)。3.转——再转,回到肯定更具风采的那个,阐释理由(原因分析、背 景分析)
4.承(阐释理由)(每一段的分析角度、段落结构、论证思维及方法 与“争议型”模型1主体部分相同)
证明最具风采原因1——分析材料(比较分析、假设分析)
证明最具风采原因2——分析材料(例证法、因果分析、结果分析)证明最具风采原因3……
5、合——重申论点,结束全文。
三、“事实现象型”作文材料思路结构
作文题示例:2015年11月9日云南网配发一则图片新闻:孙子要手机,奶奶背着竹筐替孩子付钱。年迈的奶奶弯腰背着竹筐,看上去很吃力,而正值年少的孩子却两手空空,只顾前面带路,连搀扶奶奶的意思都没有。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解析——(它依然是任务作文!看起来和以前的叙事材料一样,但现在绝对不能找出一个话题,然后抛开材料举一大堆古今材料,天马行空地阐释证明一番,必须就事论事,适度拓展):
1、梳理材料,找出评价的对象或角度,揭示本质,表明看法(可以谈从孩子的角度谈“孝”,也可以从奶奶角度谈“溺爱;正确的教育方式”等)
2、围绕主题进行评价说理(必须就事论事)
思路结构:与“争议型”作文材料思路结构 1、2相同,因为材料虽然没有对立评价,但事实上已需要你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我们表明肯否,揭示本质(如“孝”“溺爱”)明确观点,然后围绕观点论述理由、讲清楚利弊优劣即可,所以与“争议型”作文材料的思路结构相同。
第三篇:高考任务型驱动作文
【高三党】|全国卷“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分类
选自《语文月刊》
一、表态说理型
例题:2015年全国课标乙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1.对象任务: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
2.内容任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3.文体任务:写一封信。
4.议论的针对性较强,往往要结合材料本身进行分析。题目中材料所给情境更具体,相对而言写作时的限制和约束也更多。要就事论事。
5.选定收信人+表明态度+阐述看法(理由)
二、权衡选择型
例题:2015年全国课标甲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观点任务: 三人中,你认为谁更有风采? 2.写法任务:
体现你的思考、权衡。3.立意:
这类作文的立意最终呈现形式要由具有某种逻辑联系的两个以上的关键词语构成,可以表述为“因为大李具有矢志创新等精神,所以我认为他更具风采”。其中关键词为“矢志创新”和“风采”,思维链条外显为“因果关系”。(作文材料含意+选择)
4.就事论理:
作文材料往往隐含了一些道理,写作文是为说明材料蕴含的道理。5.辨析关键概念:
矢志创新、爱岗敬业、酷爱摄影捕捉美景 6.在多维度比较中论证说理:
抓好比较点是关键。权衡的标准:更有风采。
7.叙述三则材料的含意+选择一则+立意+比较点与阐述理由+回应任务。
三、权衡判断型
例题:2016年成都二诊的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2015年5月1日,《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正式实施。自此,视力残障者可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大部分人对导盲犬乘车表示理解,但也有人表示担忧,比如车厢内有小孩,见狗就哭怎么办?车厢环境密闭,导致过敏人群感染怎么办?……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判断。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题涉及到“导盲犬”乘车问题。
作为考生,可能对“导盲犬”有所了解,但可能不细。
要审好题,写好这篇作文,需要了解导盲犬和智障人群的知识,这是我们思考、权衡、判断的基础。
1.审读作文材料与要求,明白任务指令。
像成都二诊作文,就要特别注意“思考、权衡、判断",发表对导盲犬乘车的看法。
2.围绕材料核心,调动相关背景知识。
就成都二诊作文来说,其核心就是导盲犬乘车利弊及其解决。3.细致深入地思考,确立问题解决方案,做到“文以载道” 如何细致深入地思考呢?
一要注意运用哲学观念、道德思想对作文中的人与事加以审视; 如成都二诊作文,就涉及到“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和谐社会”“关注弱势群体”“关注公众健康”等哲学、政治、道德和社会众多理念。
二要从客观辩证角度进行分析
从成都二诊作文材料来看,导盲犬乘车利于视障人群,这是无疑的,作为社会公德,政府与社会都应该给予支持,并保持友善态度。
不过导盲犬乘车,也会有些负面影响,这不能不顾及。
总的来说,前者是“利”,后者是“害”;显然“利”重于“害”。这是解决问题的方向。后者虽然较轻,也不能不顾。
主次兼顾,标本结合,这是解决问题的思路。
作为考生,要特别注意“思考”“权衡”“判断”,显示出大气度、大胸怀、大境界。
而最终又要化大为小,化虚为实,能切实解决问题,并具有可行性。(龚志华)
四、意见建议型 例题1:
2016年深圳二模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某高中学校校园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橱窗中,宣传文字内容配有一张惨烈的车祸现场图片。小王同学就此上书校长,认为学校里的安全教育宣传“给图给真相”用意虽好,但视觉冲击力太强,不太适宜,建议另换其他图片,如漫画等。校长回复说,漫画太“温馨”,不能给人多少触动;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安全教育宣传,只有“触目”才能“惊心”。当然,也欢迎大家提出更加完善的建议。校园安全宣传是“温馨提示”好,还是“触目惊心”好?同学们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或建议。
如果你是该校学生,也参与这场讨论,那么,你的立场是什么?或者对此有什么具体建议?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看法或建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
【简要审题】具备这类作文目的针对性、角色定位性、隐形比较性和文体明确性等写作特征。
①目的针对性。某高中学校校园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橱窗中一张惨烈的车祸现场图片引发的两方争论:就校园安全宣传问题,以小王同学为代表的一方主张的‘温馨提示’好,而以校长为代表的校方则主张的‘触目惊心’好。这其实是一场正反方的辩论。②角色定位性。写好“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角色定位非常重要,一旦错位,行文思维就会飘忽不定,从而导致游离中心。不过,本文较好定位:要么选正方,要么选反方。
③隐形比较性。深圳二模作文材料中虽然没有明确写着“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比较”这样的字眼,但在说理的过程中其实是需要比较才能把话说透的。这就叫做“隐形比较”。关于“比较”,“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从2015年的全国两套试卷来看,分“权衡比较”类和“不用比较”类。而“权衡比较”类中有包含“显性比较”和“隐性比较”两种,深圳二模作文就是后一种。解开了这些“套子”,文章写起来才得心应手。(深圳鲁力)
1.内容任务:表明立场;或提出具体建议。2.写法任务:比较。
3.文体任务:参加讨论的发言稿。4.对象任务:正方或反方。
例题2:
2016年惠州高三模拟考试作文题(资料来自《语文月刊》)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今年3月中旬,纽约地铁站台,一个着装如邻家小妹的女孩忘我地拉小提琴。演奏堪称完美,然而没人驻足、围观,没有过客表示关注。现场上车下车的过客脚步匆匆;候车的人或翻书,或看手机,或听耳机,或发呆……
演奏的场面后来传到网上,却引来约1000万人的点击观看。原来,这个女孩是身价上百万美金的小提琴手林赛•斯特林,她在全球拥有无数粉丝。站在音乐会舞台上,她是最耀眼的明星。她的演奏会场场爆满,门票供不应求。
上述事情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看法,对林赛或者过客(或者“粉丝”)给出你的意见建议。
【作文题目分析】
(一)审题要素的梳理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要关键抓几个要素:情景的创设,任务的布置,写作任务的关键词,事件的焦点。
1.情景的创设:围绕着明星小提琴手林赛在地铁站演奏无人关注的事情而引发的思考。
2.任务的布置:请你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看法,对林赛或者过客(或者“粉丝”)给出你的意见建议。
3.写作任务的关键词:对林赛或者过客(或者“粉丝”)意见建议
4.事件的焦点:“明星”林赛在地铁站的倾情精湛演奏没有引起在场者的关注
(二)如何给出意见和建议是审题的关键。这道作文题的写作任务,是从林赛或者过客(或者“粉丝”)中选择一个作为写作对象,给出意见建议。
“意见建议”不能从材料中直接提取信息,需要从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和两个自然段的对比中做出合理的推断。
1.对林赛的意见建议:
直面过客们的不关注,反思自我:A.小提琴演奏的意义不在于吸引多少人的关注,而在于自我对艺术的享受;B.明星只是外在的光环,在艺术的追求道路上个人永远不要被外在的光环头衔所束缚,而要以更谦卑的心态投入每一次演奏中。
2.对过客的意见建议:
这里的过客应该是广义的,是材料中“没有过客表示关注”一句中的过客,既包括后文所说的脚步匆匆的行人,也包括候车的人。
意见建议:在地铁站脚步匆匆固然是人之常情,但对堪称完美的小提琴演奏丝毫没有关注的现象也引人深思:倘若知晓了演奏者林赛的身份,是否会依然忽略她的小提琴声呢?
3.对粉丝的意见建议:
这里可以做一个合理的推想:林赛的粉丝中是否有一部分恰巧是地铁站台忽略林赛的过客呢?又或者当林赛不是以明星的身份出现在音乐会的舞台上,而是以邻家女孩的身份出现在粉丝的现实生活中,粉丝们是否依旧钟情于她的音乐演奏呢?
因此,对粉丝的意见建议可以是:不要对忽略林赛的过客们一味的指责,应该反思:自己对林赛的关注,究竟是因为她是“明星”林赛,还是她真正精湛的小提琴演奏艺术?
要强调从材料文字阅读中读出相关信息,要有依据。【评分建议】
(一)符合题意的写作 关键看:
(1)写作对象有选择,只能是林赛、过客、“粉丝”三者中任意一个(2)给出意见建议。(不一定是以写信的方式,可以是以第二人称口吻写作的议论文)
满足这两个要求就可以判定为“符合题意”。参考立意:
1.对林赛的意见建议:
直面过客们的不关注,反思自我:A.小提琴演奏的意义不在于吸引多少人的关注,而在于自我对艺术的享受;B.明星只是外在的光环,在艺术的追求道路上个人永远不要被外在的光环头衔所束缚,而要以更谦卑的心态投入每一次演 奏中;C.享受光环,也安于平凡;E.艺术完美的意义在于引起共鸣,离开欣赏的氛围和合适的观众,表演效果会大打折扣。F.在冷漠中修炼并提升,在关爱中奉献并享受。
2.对过客的意见建议:
在地铁站脚步匆匆固然是人之常情,但应反思:倘若知晓了演奏者林赛的身份,是否会依然忽略她的小提琴声呢?进而反思:关注他人,不应在乎其外在的名号头衔,而应该关注其内在的涵养;“包装性审美”的偏见;人们常常为明星趋之若鹜,却对无名小卒不屑一顾;如果遮住了光环,还认得出美好的事物吗?请停下你们匆匆的脚步,发现生活中的美;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关注欣赏(身边)平凡的美;驻足身边的风景;有时,美好的享受并不需要购买昂贵的入场券,请珍惜不期而遇的惊喜;我们生活中有那么多的美丽和奇迹,值得让我们停下脚步,驻足停留,细细聆听,认真品味;增强美的感受能力,别做错过美妙琴声的蛮牛。
3.对粉丝的意见建议:
不要对忽视林赛的过客们一味的指责,应该反思:自己对林赛的关注,究竟是因为她是“明星”林赛,还是她真正精湛的小提琴演奏艺术?真爱艺术的粉丝,欣赏的不是光环,而是真金;别让“明星效应”遮蔽双眼;追寻音乐,也是追寻本心;不因冷遇而懈怠,这样的明星值得粉丝的尊敬和喜爱。
五、回应解答型
例题:2016年广州二模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球星大黎以队长身份带领球队为北兴俱乐部赢得了赛季冠军,他与俱乐部的合同也已到期,竞争对手南旺俱乐部以更高的待遇力邀他加盟。北兴俱乐部以对他多年的培养为由希望他留下继续效力,球迷因对他感情深厚也苦苦挽留。大黎为了实现自己更高的人生价值,最终还是转会到南旺俱乐部。为此,大黎受到北兴俱乐部球迷的责骂,北兴俱乐部也未按惯例邀请他参加盛大的冠军庆祝仪式,但私下仍然把象征冠军荣誉的戒指给了他。此事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北兴俱乐部、南旺俱乐部、北兴俱乐部的球迷和大黎均遭到了非议。
请你从北兴俱乐部、南旺俱乐部、北兴俱乐部球迷和大黎等四方中选择一方,写一篇文章回应人们的非议,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1.对象任务:选择一方
2.文体任务:写一篇文章回应人们的非议。(议论文)3.内容任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4.写作关键:找到回应点。解读:
第一部分是写作任务,“请你从北兴俱乐部、南旺俱乐部、北兴俱乐部球迷和大黎中选择一方,写一篇文章回应人们的非议,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这句话,包含着具体问题的任务型指令,要求考生在作文中完成。
任务指令中包含四个方面是考生必须达成的:
第一,必须从“北兴俱乐部、南旺俱乐部、北兴俱乐部球迷和大黎中选择一方”,即考生首先须做出选择,在这四方中选择其中一方。
第二,文章必须是“回应”,不是另起炉灶,而是针对材料中提供的情况做出回答。
第三,“回应”的内容必须是“人们的非议”,即材料中人们对考生所选定的一方的“非议”。材料只提供了事件的过程,并指出了四方“均遭到了非议”,而“非议”的具体内容并未明文写出来,因此考生必须根据材料推断出“非议”的内容,然后针对“非议”做出回答。
对“非议”的解读是审题的关键。
“非议”在材料中没有直接表述,但是从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中还是可以读出来的。对北兴俱乐部的非议:为什么不能给出比南旺俱乐部更好的待遇留着大黎?在感情留人和待遇留人之间为什么不能满足大黎的要求?处理事情不够大度,不够大气,在大黎转会已经既成事实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能大度一点,也邀请大黎参加冠军庆祝仪式,体面地给大黎颁奖???
对南旺俱乐部的非议:自己不培养球星,靠提高待遇挖人,挖走别的俱乐部的冠军队主力成员,是否合适?
对北兴俱乐部球迷的非议:自己的偶像成为敌手的明星,难以接受,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商业球赛,讲求的是商业规则,球员不一定从一而终为某个俱乐部服务。当大黎没做出决定的时候,球迷苦苦挽留,体现了球迷对俱乐部球队的热爱。但是当大黎已经决定转会了,成为事实了,为什么我们不能祝福大黎,感谢他为球队做出的贡献,祝福他在新的球队中获得更大的发展???对大黎的非议:为更好的待遇不顾感情,毅然抛弃原来的冠军球队,给球队带来损失。在商业最大利益追求与感情之间应该如何平衡更好?他该不该得到北兴俱乐部和球迷的尊重,还他一个体面的冠军庆祝仪式和戒指颁授仪式?
要强调从材料文字阅读中读出相关信息,要有依据。
第四,选定一方回应人们的非议的角色身份可以包括两个种,一种是直接身份代入,即以所选定方的身份进行回应,如以北兴俱乐部的身份进行回应;另一种是旁观者的身份,即以旁观者的身份对所选定方遭到的非议进行回应,如以旁观者身份回应人们对北兴俱乐部的非议。
2.第二部分是“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 此项要求是告知考生写文章回应的背景是大黎从北兴俱乐部转会到了南旺俱乐部,事件四方当事者都受到了人们的非议;写作者选择一方,表达你对非议的看法;文章既可以为受责方做完全无过的、合情或合理、合法的辩护,也可以在承认指责有合理不合理之处的基础上做是非多寡的论述,还可以完全接受公众的非议;文体以议论文为宜,若采用其他文体也应该要能够完成当事者方对非议的回应任务;要有标题,考生自我拟定,同时强调不能套作与抄袭。转载保留:本文来自语文月刊公众号[ID:yuwenyuekan]
六、经验交流型 例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培根
(2)我们必须与其它生命共同分享我们的地球。——雷切尔·卡森(3)和别人分享你的知识,那才是永恒之道。——佚名
你最喜欢跟他人分享什么?谈谈你的经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1.你最喜欢跟他人分享什么?这是作文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材料里有分享快乐、分享忧愁、分享知识、分享地球等等。
那你跟他人分享什么?必须做出选择性的决定,这个决定,显示出考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当然,也显示出立意的高低上下。
2.谈谈你的经验。经验是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谈谈你的经验,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说出自己与人分享的亲身的体验,二是说出分享的技巧,注意事项等,侧重怎么样分享。
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先生在《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一文中首先提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这一理念。“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命题其核心内涵是什么?有什么命题特点?我们又如何应对呢?
一、内涵定位
何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就是“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的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在这句话里给我们很多信息,一是材料必须是引发写作欲望的,二是命题人给考生一个新的写作“指令”,三是考生必须围绕写作指令结合具体情境“说理论证”。那么,“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有没有具体范例呢?那就是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两个高
考作文题。张开这样说:“全国新课标甲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新课标乙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这些做法从不同角度拓展了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使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断完善。”我们说,“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命题不是一般的个人行为,而是国家行为,是国家高考作文的重大改革举措,我们不得不重视。
综上所述,我们就很清楚地明晰了两条线,一条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理论与内涵,一条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具体实践、具体事例。那么,我们就可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去具体分析其命题的特点、任务,以及应对策略了。
二、指向特点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指向是什么?有何特点?我们先要结合四个相关材料来分析。一个是概念本身,就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这个概念告诉我们什么?它很明显告诉我们两个关键词语“任务驱动”,就是为了完成一项任务而驱动。一个是张开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这个概念的解释。一个是全国高考两个作文题。一个是当年考生的优秀作文。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分析与研究,我觉得“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命题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作文材料的多向性。就是说“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命题的原始材料应该是多向的、多元的,立意应该是多角度的。就是说给考生的材料可以是几种观点、几个人物、几个场景、几多思维的。这样才有利于考生审题立意,也利于高考命题人的设题。例如,全国课标甲卷作文,父亲高速公路接电话违规,女儿小陈报警。高考题目是这样指令的:“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这里面的人物是三个层面:小陈、老陈、警察等,这样就可以从不同角度立了。
二是任务驱动的指向性。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核心支撑,这也是高考作文命题新变化的核心,就是给考生一个明确的指向。例如全国课标乙卷,小李创新,老王敬业,小刘爱好摄影,高考作文的指向性十分明确:“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在这里,你要选择一个,或小李,或老王,或小刘,一定要权衡、选择,说出道理。
三是缘事说理层次性。作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最大特点,就是缘事说理,或者说就是就事论事。就是要考生在具体的事件中陈明观点,挖掘事理,分析人物或事件的侧重点。例如,全国甲卷你要写“给小陈一封信”,你就要在小陈身上打主意,至少要阐明两点:一是你有责任担当意识,敬畏规则;二是你冲破传统“孝”的观念,实际上这是爱父亲的表现,是大孝等等。四是论证延伸适度性。作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特点是任务驱动,但也会陷入只是“就事论事”、跳不出来的怪圈。这就要看考生适度延伸的能力与水平了。在这里,与以前的一般性高考作文不同,以前的高考作文,一旦谈到“责任担当”,就可以古今中外联系很多事例,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则不然,你要结合具体材料中的人和事来谈,娓娓道来,层层剥笋。之后才是“适度”拓展延伸事例。就是说,本身材料具体分析占文章的三分之二,你延伸事例也就占三分之一。
三、转向缘由
我们还要问,为何要凸出命制“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这里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是针对考生套作、宿构问题。就是现在的学生作文,学生准备了很多材料,一旦符合作文要求,就一味套作,有的根本不管这些材料是否符合作文要求等等。
其二,新材料作文无法锻炼考生在具体题目中的选择、权衡、辨析能力。张开这样解释:“通行的材料作文测试形式尤其是事件类和事理类两大题型,经多年实践己基本成熟。材料作文题给考生提供充分的作答空间、多元的立意角度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必须面对的问题。
比如过多的角度,学生容易选择一个自己有所准备的角度进行套作,从而失去了让考生在题目中丰富材料选择、辨析的作用。因此,有专家戏称,材料作文也走到尽头了。为了解决材料作文宿构和套作的问题,今年部分作文题在设计过程中,承继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
其三,借鉴国外高考作文命题经验的结果。张开说:“在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则较好地解决了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型作文收缩性之间的矛盾,这类作文在英美等国的作文考试中比较常见。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通过增加如今年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确实,国外高考作文题目,特别是美国、法国、新加坡等高考作文题,都有明显的指向性、驱动型要求,值得我们借鉴。
四、应对策略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并非是现在刚刚出现,实际上在以前的全国高考作文命题中也有涉猎,只是当时没有命名这个概念而己。如1985年“给《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一封信”,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给六 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你更喜欢哪一幅?”都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命题。那么,我们面对新形势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又如何应对呢?
1.从范例中找规律。
就是说“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肯定是开放的,是灵活的,是多角度给考生提供思维层次的,所以,我们要深入研究2015年全国“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命题思路、导向、认知层次。一要认清具体形式,就是要判断怎样的作文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二要如何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找理由与辩证分析的层次;三要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
2.从材料本身提炼观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最害怕的是各个角度都说一遍,没有观点,没有中心,没有重点,没有策略。面面俱到的分析是没有深度的,也是平庸的。所以,“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最重要的是从指令的一个角度出发,阐明自己的一种观点与态度、主张与认识。这是最难的,也是最关键的。
3.从材料本身分辨说理层次。
就是从材料本身出发,分析、思辨、挖掘说理层次。要学会层层剥笋,把道理分角度说明白,重在辨析说理。就是要紧紧围绕材料本身,去找理由,去一步一步分析理由,而不是抛开材料,一味把自己平时准备好的材料一股脑儿全都搬上,这样就不符合“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基本要求了。
4.适度拓展、延伸。
既要反对不延伸材料,一味在给予的材料里面出不来,也反对开头稍微点一下材料,就生发一个观点,然后就海阔天空、古今中外联系。就是说,一篇文章,在对材料本身充分分析、辩证、说理的前提下,适度拓展、延伸事例,以求以点带面。
5.借鉴现实材料,积极应对训练。
我们说“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是与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理念,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从战略上领会其内涵。我们说“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是不回避现实的,是紧紧围绕现实解决问题的,所以要紧密结合当前现实中的现象与问题,设置一些积极向上的、健康有益的、能引发多角度思维的、思想深刻的题目,从不同的角度设置“任务驱动”,从某一方面展开指令性分析、议论与说理。
第四篇:任务驱动型作文思路模式
任务驱动型作文思路模式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思路拓展的通用模式
开头部分(约占25%):
1.用简洁的语言转述试题材料。
2.选好角度,对所引材料做简单分析,或提出观点,或提出下文要探讨的问题(论题)。
常见的写法:
①选好角度,对所引材料做简单分析,再提出自己的观点。(类似新材料作文)
②选好角度,对试题材料做简单分析,并对关键概念作必要阐释后再提出观点。(类似新材料作文)
③选好角度,对试题材料做简单分析,并对关键概念作必要阐释,但没有马上提出观点,只是为下文的深入分析作了分析说理范围上的界定,以便下文的分析说理更有针对性。
④选好角度,对试题材料做简单分析,但没有马上提出观点,只是为下文提出要探讨的问题。
主体部分(约占65%):
紧扣上文所提出的观点或问题进行多方位多层面的分析,就事论事,一以贯之,体现纵深思维,追求透彻说理。要求具有一到两次拓展,两到三个层次,层次之间的关系不限。
1.分析说理的目的:
①明析原因(根源、本质),②辨是非,③直指利害。
2.分析说理的方式:
①综合运用因果分析、对比分析、假设分析、类比分析和辩证分析等分析方法对选定的事件或人物的行为进行多方位多层面的分析。
②有时,为了使分析更深入透彻,或者为了使文章的内容更充实厚重,也可以适当联系现实或历史,引述相关的典型事例或名言警句(经典论述)。
3.分析说理的原则:
注重文明交流,包容并尊重他人权利,反对打压不同意见;要通过自己的自由思想和独立判断来支撑文章的看法和观点,还要避免自说自话。
4.层次拓展的方法:
正反对比、横向展开、逐层深入„„
结尾部分(约占10%):
再次回到试题材料与自己的观点,总结全文,升华主旨;或寻找对策(措施、办法)、倡议劝勉、呼吁号召。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思路拓展的“正面材料”模式
①用简洁的语言引述试题所给材料。(略写)
②对所述材料进行简要分析,并表达自己的看法。(略写)
③从多个角度分析材料,可适当联系社会中的类似现象,剖析某种做法的合理性,阐明其意义。(主体部分,详写)
④倡议劝勉、呼吁号召,总结全文。(略写)
三、任务驱动型作文思路拓展的“反面材料”模式
① 用简洁的语言引述试题所给材料。(略写)
②对所述材料进行简要分析,并表达自己的看法。(略写)
③从多个角度分析材料,可适当联系社会中的类似现象,剖析某种做法之错误、危害,并挖掘现象背后的根源(原因)。(主体部分,详写)
④从多个层面提出若干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总结全文。(较详)(先破后立:前三步为“破”,最后一步为“立”)
四、任务驱动型作文思路拓展的“争议性材料”模式
①用简洁的语言引述试题所给材料。(略写)
②对所述材料进行简要(一分为二)地分析作为过渡。(略写)
③选择一个角度分析解读,表达自己的看法,可赞成,可反对,也可辩证看待。(较详)
④(赞成)适当联系社会中的类似现象,剖析某种做法的合理性,阐明其意义。(主体部分,详写)
⑤(赞成)倡议劝勉、呼吁号召,总结全文。(略写)
⑥反对)适当联系社会中的类似现象,剖析某种做法之错误(危害),挖掘产生的根源(原因)。(主体部分,详写)
⑦反对)从多个层面提出若干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总结全文。(较详)
⑧辩证)适当联系社会中的类似现象,对某种做法作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辨明是非,阐述利害。
⑨辩证)就不足不当之处提出建设性的改善意见,并适当展望其良好效果,总结全文。
第五篇:如何写好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
如何写好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
题主参加2016年福建高考,语文老师说这两年全国卷作文基本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比如以时事为材料,哪哪哪发生什么事,引起广泛评价,然后以其中一个角度就事论事地分析。感觉这样的作文跟以前的写法完全不一样,题主本身作文也不好。突然改变一下风格很崩溃,完全不知道怎么写了。套路第一步:【观察题目】 举个栗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女教师发现所教的高二班里有28名学生,为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从网上抄袭了现成材料。她认为这些学生品质低下,剽窃他人劳动成果,将成绩判为零分。这引起了家长的反对,他们纷纷向学校施压,要求重判成绩。学校不堪重压,迫令她屈从。她坚持自己的决定,严词拒绝,辞职而去。该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的关注,有人为女教师点赞,有人对学生家长的做法表示理解,也有人对学生的行为感到痛心。
对于学生、女教师或家长的做法,你有何看法?请从学生、老师或家长中选取一类,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这是一道经典题,现在我们来解刨这个题目(挑出重点词并分析): ①女教师:点明了她的职业,具有合理性。
②28名同学:说明从网上抄答案已成主流,并且这种情况有可能扩散,最后导致全班抄答案甚至更为严重的后果。说明严重性。
③为完成作业:说明学生的初衷是有正当原因的。④网上抄袭现成材料:事件的导火索
⑤认为品质低下、判为零分:点明事件中的老师更加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而不是唯分数论。判为零分与打低分差别很多,这个自己体会。
⑥家长反对、施压、重判成绩:表明家长的态度与做法,可看出家长比起道德培养更加注重孩子的分数 ⑦学校不堪重压,迫令屈从:点明学校的立场与做法
⑧女老师坚持决定,辞职而去:表明女老师的个人原则问题,对于这个事情她用辞职作为回复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的。但她依旧坚持自我。
⑨媒体报道:事件升温,社会热议。
①⓪:注意看,只能从三个对象里选择一个讨论,这个很重要。【将题目仔细拆读完之后我们就可以来进行下一步了】 套路第二步:【选择论点,明确论据】
就上面的题目我们来选择你想要阐述的论点,并且要选好是争对哪类人来讨论。咋选呢,往下看。
你会发现客观上每类人都有正反两面可以讨论,比如,看图。然后我们就有6个方向可以写了!接下来我们就要对这6个论点进行筛选,你的论点要满足三个要求: 1,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挑自己拿手的,方便陈述
3,挑选材料里给的暗示较多的(这条可有可无
针对材料看,我们可以把【支持学生】和【支持家长】给删掉,那还剩下4个,哪个顺眼挑哪个就成。确定论点之后,我们来找能用得上的论据!这时候我们套路一做的功课就可以用上了。举个栗子:我的立意是不支持学生,那我们上面的②④⑤都可以套进去展开写写。完成到这部之后,我们就可以上重头菜了。
套路第三步:【高大上的题目、运用格式套内容】(重头菜是格式!篇目较长。)
终于码到这里了,作文格式乃重中之中。就是那种可以直接背的套路和模版。这里给大家提供几种可以直接套的作文格式,且几乎不用举什么古今中外的名人励志例子。(这块内容非常重要,之前做的准备都是为了现在)
【第一种格式】因果分析说理 ⑴一因三果式
【因果思维展开范式一·五段式】 1.是什么(怎样)——
2.为何这样①——家庭原因 3.为何这样②——教育原因 4.为何这样③——社会原因 5.要怎样
这里的意思是我们把作文分为5段,定好每一段的内容。第一段主要概括这个事件,写表现。接下来陈列原因。在此用上面的材料套用这个模版举个例子:
缺乏诚信是多方教育缺失的结果
1.28名高二学生,仅仅为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竟然置诚信于不顾,从网上抄袭了现成材料来欺骗老师。这种缺乏诚信行为看似只是学生的问题,其实,原因可以追溯到家庭与社会,在学校中,只不过是暴露出来而已。缺乏诚信,是多方教育缺失的结果。【是怎样】
2.首先,娇惯、溺爱的家庭环境是造成“缺乏诚信”的家庭原因。…… 【为何这样①】 3.其次,重分数不重立心是造成“缺乏诚信”的教育原因。…… 【为何这样②】 4.第三,唯利是图的社会环境是造成“缺乏诚信”的社会原因。…… 【为何这样③】
5.缺乏诚信是多方教育缺失的结果,不只是学生的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提示社会发展已经处于一个决定方向的关键点或者十字路口。我们要通过强化社会建设,清解“弄虚作假”产生的现实土壤,进而达到改造社会及诚信做人之目的。【要怎样】 所以我们可以从【教育、家庭、社会环境三个角度】入手,阐述我们的论点。一篇热腾腾的作文就写完了。
我们来总结一下:首先我们要剖析题目、选择好论点。然后利用【因果分析的一因三果法】从三个角度去阐述我们的论点,阐述过程中可以穿插我们之前分析的对我们有利的论据!
最后结尾完全可以直接套用我举例的结尾,改几个关系词就可。131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同为16届福建考生,单科质检的作文分数不是很好看,在听老师总结和自己反思以后,总结了几点,希望对题主有启发。
1、标题
标题是论点的浓缩,必须让人家一看你的标题就知道你的观点是什么。老师原话:看完标题不知道你的态度,印象首先就不好了,分数高不了。
2、开头
首段就是对材料现象的复述,以及表态。复述不能照抄材料,可以在用词时体现褒贬。而表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我认为balabala,放在段尾。
3、第二段
有两种类型,根据材料命题进行选择。
第一种:先肯定对方观点,然后针对对方的不足进行反驳,将对方观点驳倒,再次强调己方观点。
第二种: 三样东西让你比较哪个更好,需要突出比较,体现权衡的过程来。比较好的方式是,肯定三者的优点,然后尤其突出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一般是指出其他二者比起这样东西的不足。有时候是三个人进行比较,类似。
4、框架
中心句放段首!!
我是吃了多少次亏还长不了记性,默默咽下一口血,手动再见。
get到这几个点,基本上往42分以上打,之后就是你的作文功底和运气问题了。∆然后是纠正
回复里说不需要素材的仁兄别误导人家。
一开始看到任务驱动型作文,我也是松了一口气,素材死边去~
单科质检的作文就直接就事论事,通篇下来觉得顺畅,说自己的话就可以了,不用绞尽脑汁选素材。
考后总结时,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素材不是可以抛开了,而是用法不同了。需要更加融会贯通,将素材融入语言中去。类似——古诗中的用典。
这样素材就成了你提升逼格的利器。∆注意
训练逻辑思维。想问题多角度。关注时事热点。多看时评文章。
还有一个是我自己常犯的错误,多角度打开的时候,主体更换了。任务驱动型是就事论事,主体不变,重心不移。理论很清晰,实战就呵呵哒了。
看见@傅雪本尊 的回答,于是想起的一个点。
时事可以是针对社会上的事件,例如火锅店里的毒罂粟,文物破坏等。但是,关注社会弊病的同时,针对时政应多关注正面事件,报喜不报忧。——————— 补充: 感谢@QinM的提醒,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加工了一下。①多用连词。
就是形成一条清晰的递进思路,跟英语作文差不多,只是形式更多样。由此可见、从另一方面来看、就我而言、除此之外balabala~ ②多提问题。
其实就是形成读者思维,辩论思维。
议论文嘛,当你提出一个观点,要使自己的观点更加严密,就要考虑如何使自己的观点不被驳倒。这时候就要多反问自己,别人会怎么来反驳自己?然后完善自己的观点。该不该把这问题写进作文里呢?
我的建议是最好不要,列在大纲里就是了。
:这些都是套路,类似答题模板,给出思考的大致方向。之前非常多的同学向我提出这个问题,问的也是这一类的题目 据说是今年出的新题型,随后我去查了一下具体解释。
发现还真出了这样的题目,所谓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在给出材料之后,给出一则写作任务。
那我们兵分两路,首先先看一下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材料:
我之前一直对我的学生说,材料作文的审题,就是尽可能利用材料的信息。随后对于材料作文来说,最大的区分其实是单一材料或者多则材料。随后第三个点,就是单一材料一般分为两种不一样的认知和见解。
第一种方式,一般称之为叫做对于世界观的描述。
就是说文章是对于这个世界上的某一个世界某一样事情做出一个具体的解释。举个例子来说: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纪录片《互联网时代》解说词:
从人类文明出现到2003年,所有存储下来的信息的总和仅仅相当于如今人类两天创造的数据量。全球最大的图书馆,美国国 3 会图书馆的所有馆藏不足今天人类一天所产生数据量的万分之一。
互联网时代的数据拥有了全然不同的价值内涵,有用才被记录的时代结束了,一切能够被记录的都会是有意义的。
第二种方式,一般我们称之为叫做直接陈述方法论 一般这种题目的构成方式是
一个人——做了一件事情——最终取得了成功/失败 举个例子来说
27.阅读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毕加索说:“我小的时候我妈对我说,如果你要当兵,你最终会成为一个将军;如果你要出家,你最终会成为教皇。结果我去画画,成为了毕加索。”
一般来说如果要分类的话,就是这两类。
因此我们要说一个关于议论文来说最为基本的看法:
议论文一般来说,只能写的是我们所谓的论点,却不能写的是所谓的观点。什么叫做论点?什么叫做观点?
观点的概念就是,一个对于世界特征的诠释性的话语。举个例子来说:
世界是多样化的/诚实是很重要的/人是容易犯错的
这些都是我们所谓的观点,也就是一种对于世界所具有特质的认知。第二个就是我们所谓的论点
所谓的论点,是对于方法论的诠释,对于方法论的解读。对于我们来说,一个做法的好与坏。
因此针对上述的题目,我们的做法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诠释世界观的材料作文,我们需要针对他给我们阐述的世界特质,得出一个我们想要的方法论。
比如之前举的例子,告诉我们现在信息的膨胀,对于我们爆炸性的增长。随后我们应该写的,是我们需要的,做一个具体的方法论 就比如,我们需要的,是学会独立思考。
第二个角度,我们就会发现,他直接是一个诠释,而针对这一类的文章,我们需要做的,是从方法论中提炼出具体的做法。比如那篇文章,我们写的,应该写我们需要的做到自己/拥有梦想。
因此看到这一类任务驱动类的作文,从材料上来看并没有脱离我之前给的两类文章的特质,这篇文章和第一类的材料作文更加接近,也就是一个人——做了一件事——最后失败了。那再看一下这篇文章的所谓的任务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在上海地铁上,一男子因随地吐痰遭到指责后,竟不停地用污言秽语和指责他的乘客对骂,一黑衣壮汉忍不住,拨开人群走到“吐痰男”跟前踢去一脚,吐痰男顿时安静下来,一语不发,此时,有出来劝架的乘客指责“黑衣男”:“打人是不对的。”更多的人则认可黑衣男的做法。这段视频被上传到网络后,引起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
“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这话应该就是所谓的任务了吧
那既然这个是所谓的任务,那在我看来,和上海一直以来所追求的东西是一样的 全国卷之前给我的感觉更看重文笔还有素材之类的掌握
而上海卷我记得很多年之前就对于文章立意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了。
所以可能全国卷对于立意方面“讲道理”的能力是有一定缺失的,但是上海卷却能很好的对于这方面进行驾驭。
估计这也是很多同学发现无从下手的感觉。讲道理确实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下我之前的关于作文的回答,应该会对于大家对于作文的认知有所帮助。就像这道题目,他提出的任务,那就按照他的说法 首先选择一个切入角度,寻找总论点。
任何新题型都最好做到局部创新,而不要整体创新。所谓的整体创新,就是创造出一个新的总论点
所谓局部创新,就是选择一个稳妥的总论点,随后用你的分论点进行创新。其实从这篇文章上来说,无疑第二种是最稳妥的。那么这篇文章,就可以这样来 首先稳妥的总论点:
吐痰者:文明是社会理性的产物,而不文明后的恼羞成怒告诉了额我们,往往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更多的,是对于公民的整体素质进行提升。
黑衣人:往往很多时候,以暴制暴未必是一个非常好的做法,而社会需要的,是一种合适的制度来惩罚。围观者:
反面:对于出手的阙值容忍度停留在动手,而非动手的行为置若罔闻是不对的,在被辱骂的时候就应该勇于制止。正面:网络的力量能够让不文明被人们发现,而本身也是一种威慑力,我们要学会利用网络的力量。随后开始论证文章
写出高分的论证未必需要层层递推,很多时候有些同学的认知中的递进方式就是找一个论点随后往死里钻原因 这确实是能够挖深的一个方式,但是很多时候会让文章钻牛角尖。而且第一篇文章到后来说理已经有些牵强了
想要真的挖掘到深入的角度,很多时候还能做到,就是透过多角度对于文章进行思考。举个例子来说,我就说第一篇文章所说的论点 也就是从黑衣人的角度 大家可以继续去论证 首先第一个本质。
本质来看,社会惩戒制度的完善,能够做到最基本的公平,而个人的量刑会因为感性冲动而被影响,从而容易产生过分夸大的愤怒。而社会制度惩治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理性的产物,而这种理性,需要的是这样惩戒制度能够真正做到覆盖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第二个层面,可以写的是原因
我们之所以要追求这样一种完善的法制,往往很多时候是因为,完善的法制能够让人的正义感获得真正的挥发的渠道,从而走向正义的最终极致——使这个社会拥有适合更多人生存的环境。第三个层面,写的是方法论
所谓的方法论,就是思考的是如何做,提出一个新的做法,能够让你原来的做法获得更多的人去做/更好的结果。所以你的第三个层面
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内心之中获得一种哲学上的超越,也就是当我们行为决策的时候,不以我们个人的得失,而以社会参与者的共同利益作为行为的衡量标准,这时我们才能让自己法子内心的对于素质能够有足够的遵循。
这样写就可以了
其实就是全国卷很多时候讲道理能力被忽视了 而是要求大家堆叠素材 那么碰到这种题目的时候
逼着同学些立意,就发现写不来了。
任务驱动型作文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言之有物。相较于新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更接近于时事评论,针对某一现象或是某一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多看辩论赛、多看时评能够充分的明确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表达与不应该表达的内容。写作的时候记住几点,1.观点明确、立意正确、态度坚决、内容应从大局考虑,从社会和个人之间关系考虑。你只要想清楚国家希望你怎么回答,你的立意观点就不会有错误了,这点是最基本的,也算是基本分。
2.素材能不能写,能!但是一个素材的字数不要超过100字,甚至不要超过50字,要学会凝练素材,将素材的内容概括清楚就可以了,写好必要的点,所有的修饰性词语都可以省略。
3.强烈推荐用3w的方法去进行分析,是什么:表面上是什么现象,其实深层次的矛盾更应该去分析;为什么(重点!!难点!!):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原因?是不是和我们国家的基本矛盾有关系?还是个人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冲突?这些都要很深入的去想,一定记住不要写空话套话,因为在改卷的时候一眼就能看出来,在保证自身立场正确的前提下,允许有一部分的尖锐的话语,比如腐BAI、比如道德滑坡、比如信仰缺失等。但是千万千万记住,你的立场是拥护GCD、拥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其实就一句话,我们现在宣扬什么,就是缺少什么。
怎么办:根据原因写解决方案,国家、社会、个人三重身份,能深刻就深刻,但是最好就是我们日常提的,因为容易写偏。4.站位要高,你不仅仅是一个需要分数的学生,而是日后建设国家、发展社会的主力军,你的站位尽量高,所以希望多看看党刊党报的时评知道怎么写,多看看辩论赛知道怎么想。祝君好运。
高考“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技巧
先看看任务型作文题及解说: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道题目密切结合主流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不同人物的精神境界。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构建场景,我们可以捕捉到候选人物的特征“有风采”。接下来公布了三名候选人:小李、老王和小刘。最后留下问题:“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考生必须从三个人物中选择之一,说明其最具“风采”的原因及自己的思考过程。
第一个人物:“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国际学术最前沿。”小李是时代的佼佼者,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成就在于学术上的创新。此外,他具有“笃学敏思,矢志创新”的优点,分别对应着“积累”“思考”“远大志向”“创新”的成功要素,这四点也是高考作文的常见主题。所以,如果你认为小李最具风采,那么你的理由应该是他的成就和成功的原因。可以从如下角度去立意——
“我认为最具风采的人物是能够在某个领域做出重大突破的创新型人才,他具有远大的志向并愿意不断努力,在长期的积累中不断思考,做出某个领域内的创新”。第二个人物:“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 这是另一种人生轨道,与小李不同,老王并未做出行业内新的突破;但是他认真专注,在平凡的岗位上将工作做到极致,因而具有“爱岗敬业”的特点。
所以,如果你认为老王最具风采,那么你的理由是也应该是他的成就和成功的原因。可以从如下角度去立意—— “我认为最具风采的人物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迹的普通人,他爱岗敬业,几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的技能发挥到极致。”
第三个人物:“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时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小刘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他不是某一领域内最优秀的人,但是他的作品引起无数人的共鸣。所以,如果你认为小刘最具风采,那么你的理由应该是他的成就和成功的原因。可以从如下角度去立意——
我认为最具风采的人物是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食粮的艺术家,他用自己之所长,丰富了人们的内心世界。”在论述中,古今中外优秀艺术家和文学家的事例都可以使用。
事实上这道题目向我们展示了三种生活方式,我们认为最具风采的那个人的生活轨迹,也正是我们的向往所在。这道题目符合高考作文对于考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考察要求。高考作文不仅考察写作水平,同时也在考察考生的人文精神、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在这道题中,考生的思考过程尤为重要,抓住人物的轨迹和闪光点,才抓住了这道题的写作命脉。首先,抓住三则材料的特点,为回答“谁更具风采”做好准备。
三个人物的特点:小李的特点是笃学敏思,矢志创新;老王的特点是爱岗敬业,技术完美;小刘的特点是酷爱摄影,留住乡愁。其次,分析“要求”: 要求有二:
1、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 一是三个人都具风采,二是谁更具风采。
特别注意“更”字:“更”是副词,有“更加”的意思,表示程度上又深了一层。
结合本题说,应该是三个人物都具有风采,你认为都有风采,谁最具风采呢?这就要求你作文必须对三个人物进行比较,表明了必须用“比较的写法”作文。在比较中说明你的理由。
2、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a材料的内容即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小李、老王、小刘,写出他们各自的成功的原因和成就。他们各有特色,风采十足,你认为谁更具风采?
材料的含意即他们都很有风采,分别是创新的典型、技术的典型,酷爱的典型,请你选出一位最具风采的,说出你的理由。理由即他们各自成功的原因和成就,以及对他们的贡献、价值、意义作用的评判。B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思考的含义是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权衡的含义是比较、衡量、考虑。选择的含义是挑选。
写作任务就是思考、权衡、选择。优中选优。
这三个词的排列顺序是有讲究的。要权衡,就要先思考;要选择,就要先权衡。思考、权衡是选择的前提,选择是结果、结论。要选择首先需做出多方权衡,然后对利弊作出判断,再作出选择。选择-权衡-判断-选择,恰好绕成一个圆。有选择就有权衡。选择不可能既是此又是彼,只能不是此就是彼。权衡是选择的前奏。权衡更多的是思考。
选择:主要考虑的是哪一个更具风采。权衡:主要是比较。比较谁更具风采。
无论是权衡,还是最后的选择都要注意最优化原则。
应该说选择谁更具风采,都是可以的。问题是要自圆其说,说出理由,说出道理,让人信服。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9月3日大阅兵马上就要开始了,场外:他们是“替补”,他们还在人行道上练兵,没有丝毫的不满与怠堕看着战友们准备迎阅,可他们是不上场的-------他们认为,崇高是不分岗位的!
(2)阅兵场上,笔挺的军姿,整齐划一的徒步方队,威武昂扬,人们为阅兵喝彩,为祖国点赞,可同时是否更感动于将士们日日夜夜的苦练?每一个细节如果没有千遍万遍的演练,哪能做到极致? 这里什么更让你感动?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解说:
1、这题显然是仿2015年高考课标题的作文,拟定的。难度也基本相同。这是一个给材料,又给定写作任务的作文题。
2、材料有两则,特点十分明显。先说景,后说情,用“可”分开。这里“可”有转载的含意。显然作文立意的重点在“情”上,在“可”的后面。如果立意在“可”前,那么,是偏离题意的,或者说离题的。
3、材料内容是9-3阅兵;材料含意是至少三个:
1、崇高是不分岗位的;
2、日日夜夜的苦练;
3、每一个细节-----千遍万遍的演练,-----做到极致。
4、作文的任务是:“这里什么更让你感动?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与选择。” “这里什么”指的的是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这是作文的范围,不能离开,离开就是跑题。
“更”,有比较、对比的意思。所以要在三个立意点中选择一个写,写出更感动的原因、理由,且必须对比着写,主要回答为什么选择这个,而不是那个,以显示你的“思考”。
“你”,是有含意的。是学生的感动,而不是军人的感动,一般说是电视机前的感动,而不是亲临现场的感动,要写出自己的、个性化的感动。
5、写阅兵,学生会滔滔不绝。但是可能写成泛泛的观后感,内容可能会离开材料的规定。这样的是不及格的文章。
6、立意除了材料给的三点,可以另拟,但是脱离材料的规定范围是不行的。跑题。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夏门大学94岁高龄教授潘懋元,用79年执着于一件事,研究高等教育学,开创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之先河; 某大学生热衷于参与选秀节目,渴望一夜走红,登上人生巅峰; 更有一种人羡慕“官二代”“富二代”,坐享其成„„
这三种人中,你欣赏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
从材料看,三种人三种不同的人生追求方式,体现三种迥异的人生追求。所以,可以围绕“个人价值观”来谈。
可以充分肯定潘教授的“大道至简”的人生追求,褒扬这种生命不止、奋斗不止、一以贯之的进取精神。尤其在充斥浮躁与喧嚣的当下。
对某大学生的行为,可褒可贬,褒其有所追求,贬其急功近利。
也可以批评第三种人的庸俗低级、灵魂扭曲的畸形人生价值观,只满足“混日子”,浑浑噩噩,不思进取,用慵懒的心态,终其平庸的一生。值得当代青年警惕。
关于任务型作文题的认识:
作文试题考查明确增加了任务驱动的导向。如全国卷作文题拓展了材料的功能,在材料一如既往地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同时,还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发挥材料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如全国一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二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都会引导考生就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来写作,从而更有效地规避套作和宿构,实现写作能力在应用层面的考查。
2014作文,有的学生就抓住“独木桥”,展开作文,这就偏离了题意。为了避免这种随意和偏离,就有意识地在多角度材料中,提出指令性任务,让学生能够围绕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择最好地角度来写作,不至于偏题。全国一卷和二卷作文题通过增加“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和对象感,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浙江作文题对‘人品与文品’、全国汉语文作文题‘阅读意义的反思’等试题都给写作提出了逻辑阐释的要求。这类思考强度较大的作文题,需要考生调动课内外积累的背景知识,清晰且有条理地组织思想和语言,才有可能使写作走向深入。”专家认为,从这些试题可以看出,目前高考作文对思维能力的考查比以往有了更高的期待。通行的材料作文测试形式尤其是事 8 件类和事理类两大题型,经多年实践已基本成熟。材料作文题给考生提供充分的作答空间、多元的立意角度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必须面对的问题。比如过多的角度,学生容易选择一个自己有所准备的角度进行套作,从而失去了让考生在题目中丰富材料选择、辨析的作用。因此,有专家戏称,材料作文也走到尽头了。为了解决材料作文宿构和套作的问题,今年部分作文题在设计过程中,承继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如全国新课标甲卷和乙卷作文都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如全国新课标甲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新课标乙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这些做法从不同角度拓展了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使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断完善。
从能力划分角度看,作文题型可分为阐释型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阐释型作文是指考生根据给定的相对固定的主题范围,确定写作的中心,尽可能地调动已掌握的知识资源和背景材料,丰富、完善和填充,并对业已确定的主题进行论证,形成“材料—— 阐释—— 话题”的闭合体系,利于体现考生在破题、立意、写作中展现出的一致性。标题作文和话题作文都是阐释型作文的代表。这类试题由于设计和作答具有封闭性特点,一旦命制不当,则会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学生的思考。后来出现的材料型作文则突破了束缚和限制,但不确定的角度也为套作和宿构提供了空间。在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则较好地解决了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型作文收缩性之间的矛盾,这类作文在英美等国的作文考试中比较常见。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近年在承继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增加如今年作文中“写信”“ 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从2015 年全国卷的任务驱动作文题的设计看,在不影响考生多角度写作的情况下,突出了写作任务的指向,很好地实现了防套功能。
任务型写作的要求和命题方
任务型写作是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新出现的题型。任务型写作旨在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在读懂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所以审题时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要求较高。
与以往传统作文不同的是,任务型写作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写作目的、要求,更加明确、单一。至于命题方向,将“一点四面”渗透于作文之中,是试题立意的方向。“如全国二卷作文材料中的三个候选人,与科技创新、迈向制造业强国、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建设美丽中国等当代人的梦想相呼应,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一卷作文‘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引导学生树立并践行正确的法制观念;上海作文题以‘坚硬和柔软’为内容,引导考生对‘和谐自我’进行思考,符合考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高考语文突出体现高考内容改革方向,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四个方面的考查,通过形成“一点四面”实现高考语文的育人导向。学生熟悉的话题、生活中学生经常遇到的社会现象、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以及文化社会现象。精选材料内容,从熟悉的题材或社会热点问题切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领考生关注社会生活,思考个人成长方向,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任务型写作的解题思
任务型写作分为两部分,阅读材料审题和任务写作部分。要注意:
一)阅读材料并要读懂材料。我们只有在掌握材料的范围、含意后才能进行写作,所以第一步阅读非常重要;
(二)任务型写作要求考生去发表议论的主题,往往就是材料要揭示的某种主题。所以,考生可以从命题者给出的论题里找到中心词,关键语句,防止离题。
(三)往往这样的命题材料不止一个,所以要仔细分析材料间的异同,为写作做好准备。
(四)任务型写作既然是先“读”后“写”,是读后有感而发,那么,“读的内容”和“感的内容”要有机地联系起来,开头要引述材料,后面要针对材料,联系写作任务而写作。
(五)就材料的范围而言、就写作任务而言是就事论事;就材料含意、行文中说理论证而言是就事论理。说理就是思辨,就要比较辨析,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六)写作任务是什么?一定分析透彻,否则累死也无功。任务型写作的应对策略
1.在阅读中培养感悟能力。任务型写作要对材料进行分析理解,要求考生要理解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因此,考生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去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或中心思想。提高认识能力。
2.扩大阅读面,积累素材。除了课程内的阅读,考生在平时要多阅读,尤其是要多读报,要多关注一些时事话题,如环保、教育、娱乐、科技等。而且,一般读了以后多少会有些感悟,那么一旦在写作中真的碰到这类题材,由这个材料引发议论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在备考时,考生也可以把平时所做的阅读理解作为很好的素材库并积累一些相关话题。
3.培养理性思维。考生在上课时要积极参加各类话题的讨论、辩论等,在课间休息、茶余饭后、睡前闲聊等时间也要多与身边的人交流思想,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同时也要留意他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这样,评论就能做到有理有据,写作起来水到渠成。
4.进行大运动量的写作练习。俗话说,熟能生巧。只有经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写作习惯,流畅的表达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特别要多写时评。
5.勤练书写,保证卷面整洁。考生一定要养成书写整洁的习惯,给人以美好的第一印象。任务型作文6题(2015-12-17 08:16:55)转载▼
标签: 海城作文 海城作文高考题 分类: 热点话题 【2015全国高考1卷】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试题分析】作文试题继续采用新材料作文题型。坚持了在选材上贴近现实生活,在理解上没有太大难度,在立意上有多种选择等特点。所给材料是一则新闻报道,来源于多个媒体对同一事件、不同角度的报道。事件的基本信息是“女大学生举报父亲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打电话”。各类媒体的报导主要有以下一些角度:“女儿举报父亲”背后的爱与痛/ 看似无情实则大爱/ 好好劝说不必小题大作/ 这是一种“另类的爱” / 重罚比举报靠谱 / “中国好闺女”为何嫌奖金烫手 / 和谐以信任为基础,告密引起人人自危 / 媒体应秉持公德传播真相 / “理”上往来“举报父亲”,多少子女能做到? / 点赞“女儿举报父亲”也要反省自身 / 就算领了奖金,你也是“中国好闺女”„„在材料的筛选中,命题力求尽量保持事件原生态面貌,同时也隐去了一些枝节的信息,以便于学生“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整体的思考,而不致使注意力在旁逸斜出的信息中走向枝蔓和琐碎。
作为事实材料,作文题仅用140字概括了事件的基本面貌,其目的在于引导考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理解和判断。材料主体内容涉及的范围看似不大,但对这一事件可能产生的影响却有预设:第一,在材料的表述上,借用新闻报道中的“屡劝不改”、“迫于无奈”等说法,既证明事出有因,又拉近了考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有助于理解:事件虽特殊,道理却如常,显示出材料表述及解读的的平易性。第二,在立意的引导上,材料提供了不同行业及各类人物的反应,目的在于使考生对这一事件尽快聚焦,进而产生对话的需求感。例如:小陈利用微博私信进行的举报,警方的查实以及对老陈的教育和处罚,网友的点赞和媒体的报道等,由此也为下文提出写信的任务创造了条件。
具体分析整个事件有几层推进:第一层是23岁的女大学生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这一核心事件;第二层是警方对父亲给予处罚,及之后对这起事件——将私信公开到官方微博,使之变为公众事件;第三层是网友和媒体的加入,使这件事引发更大范围的讨论。这就使材料有了不同维度的讨论空间。
围绕核心事件,可讨论的内容有很多。其实如果抛开当事双方的关系,在高速上开车打电话就是违规行为,举报就应奖励,违规就该处罚,这一点在任何人看来都无可訾议。此事之所以引发争议,焦点就在于:女儿应不应该举报自己的父亲。在有着亲亲相隐的人伦传统的中国,女儿举报父亲违法,是否有悖伦理?能否称“大义灭亲”?可曾显“人性之恶”?是否是“情”与“法”之间的权衡与选择?以上这些都有辨析的必要。观察一件事的性质,不能脱离其起因、动机和结果。从材料看,女儿举 10 报是在对父亲多次劝说未果下的无奈之举,其实质是通过提高父亲的违规成本,引起父亲对生命安全的重视,迫使父亲文明行车,其动机和目的都源于良善与关爱,而非动机不纯的出卖,甚至不是情与法之间的选择,而是借助“法”,珍视“命”,表达“情”。还可以更深层次地追问,这一“女儿举报父亲”的行为如果会遭遇曲解和误读,是否也是社会中信任有所缺失的表现?健康的社会舆论应避免恶意的揣度和不辨就里的指责。当然,女儿的做法是否就是最明智的解决办法,有没有意气用事的成分,还可以怎样更智慧地化解矛盾不使亲情受损,都可以成为进一步思考的内容。
此事的另一个观察角度,就是父亲在多次劝说后的依然故我。曾有报纸总结八大驾驶陋习,“开车打电话”便位列其中,这一类失范现象屡见不鲜。司机边开车边收发短信致过路老者死亡的悲剧就曾在身边上演,但也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在0.1秒的决策中,人们选择了错误的行为方式,就是选择了侥幸,无缘无故地认为事故离自己很远。这种行为往小里说是忽视自己的生命安全,往严重了说是无视他人的生命安全。再深入地想一想,我们这个社会,不断有人抱怨缺少安全感,似乎集体处于对安全的焦虑之中,但同时又漠视着自己可能带给他人与社会的不安全,这种复杂心理不也是可以探讨的内容吗? 再有,文明出行一方面靠公民的道德自律,另一方面靠制度的约束管理。安全的维护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对公共秩序的维护人人有责。警方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将私信作处理后公之于众。可谓抓住契机,靠典型事件借公众舆论让遵规守法的理念深入人心。当然,除鼓励举报外,还有没有更有效的方式加强监管力度,也有可商讨之处。因为如果规定没有执行的力度,往往最终会使之陷入“法不责众”的尴尬,好制度会约束人们的行为,使之趋善避恶,学生也可据此向交通执法部门建言。
还有,网友和媒体在其中的作用也可构成观察角度。如果考生关注时事,对这一新闻有所耳闻,并有持续关注的话,就会发现不同媒体的舆论导向有别,如何有理有据地开展批评,避免借公共言论平台构成侵扰和伤害,将公共的讨论引向积极建设与反思,或许也有讨论的可能。
最后,归纳一下,选择这个材料的功能及意义
第一,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利于借助平凡生活推进立德树人。“举报”事件虽不多见,但生活中发生的“无可奈何”现象却很普遍。这个作文的材料源于生活,又对生活理念提出挑战,考生在写作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对生活感悟的联想或调动,促使写作入情入理;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这个对事理进行思辨和判断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丰富自己的品德内涵。第二,了解思想碰撞的意义,有利于促进文明社会的法规建设。“举报”事件反响强烈的背后,存在着人们对于精神文明的不同理解与碰撞。文明的概念在每个公民的心里有不同尺度的把握,说“开车时打电话有危险”能被广泛认可;说“开车时打电话不文明”就不能被广泛接受。说“别人举报别人”能被看做正常;说“女儿举报父亲”就被看做“奇葩”。其实,对“开车打手机”早有法规管理在先,可是当下开车人的自我约束能力还需要监督,文明的程度还不能因为法规的存在而达到自觉。第三,认识传统观念的挑战,有利于提升对社会公正的判断。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社会,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手机,虽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大义灭亲”,但引发的震动也不小,所以会不可避免的遭遇曲解和误读。例如,在新闻引发的各种看法中就有批评女儿行为违反“人伦”的,指责女儿想出名的,正因为这个新闻事件中的理解与误解包含了新旧观念的冲突,因此这个材料才有思考和探究的价值。
任务型作文6题
【2015全国高考1卷】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试题分析】作文试题继续采用新材料作文题型。坚持了在选材上贴近现实生活,在理解上没有太大难度,在立意上有多种选择等特点。所给材料是一则新闻报道,来源于多个媒体对同一事件、不同角度的报道。事件的基本信息是“女大学生举报父亲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打电话”。各类媒体的报导主要有以下一些角度:“女儿举报父亲”背后的爱与痛/ 看似无情实则大爱/ 好好劝说不必小题大作/ 这是一种“另类的爱” / 重罚比举报靠谱 / “中国好闺女”为何嫌奖金烫手 / 和谐以信任为基础,告密引起人人自危 / 媒体应秉持公德传播真相 / “理”上往来“举报父亲”,多少子女能做到? / 点赞“女儿举报父亲”也要反省自身 / 就算领了奖金,你也是“中国好闺女”„„在材料的筛选中,命题力求尽量保持事件原生态面貌,同时也隐去了一些枝节的信息,以便于学生“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整体的思考,而不致使注意力在旁逸斜出的信息中走向枝蔓和琐 11 碎。
作为事实材料,作文题仅用140字概括了事件的基本面貌,其目的在于引导考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理解和判断。材料主体内容涉及的范围看似不大,但对这一事件可能产生的影响却有预设:第一,在材料的表述上,借用新闻报道中的“屡劝不改”、“迫于无奈”等说法,既证明事出有因,又拉近了考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有助于理解:事件虽特殊,道理却如常,显示出材料表述及解读的的平易性。第二,在立意的引导上,材料提供了不同行业及各类人物的反应,目的在于使考生对这一事件尽快聚焦,进而产生对话的需求感。例如:小陈利用微博私信进行的举报,警方的查实以及对老陈的教育和处罚,网友的点赞和媒体的报道等,由此也为下文提出写信的任务创造了条件。
具体分析整个事件有几层推进:第一层是23岁的女大学生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这一核心事件;第二层是警方对父亲给予处罚,及之后对这起事件——将私信公开到官方微博,使之变为公众事件;第三层是网友和媒体的加入,使这件事引发更大范围的讨论。这就使材料有了不同维度的讨论空间。
围绕核心事件,可讨论的内容有很多。其实如果抛开当事双方的关系,在高速上开车打电话就是违规行为,举报就应奖励,违规就该处罚,这一点在任何人看来都无可訾议。此事之所以引发争议,焦点就在于:女儿应不应该举报自己的父亲。在有着亲亲相隐的人伦传统的中国,女儿举报父亲违法,是否有悖伦理?能否称“大义灭亲”?可曾显“人性之恶”?是否是“情”与“法”之间的权衡与选择?以上这些都有辨析的必要。观察一件事的性质,不能脱离其起因、动机和结果。从材料看,女儿举报是在对父亲多次劝说未果下的无奈之举,其实质是通过提高父亲的违规成本,引起父亲对生命安全的重视,迫使父亲文明行车,其动机和目的都源于良善与关爱,而非动机不纯的出卖,甚至不是情与法之间的选择,而是借助“法”,珍视“命”,表达“情”。还可以更深层次地追问,这一“女儿举报父亲”的行为如果会遭遇曲解和误读,是否也是社会中信任有所缺失的表现?健康的社会舆论应避免恶意的揣度和不辨就里的指责。当然,女儿的做法是否就是最明智的解决办法,有没有意气用事的成分,还可以怎样更智慧地化解矛盾不使亲情受损,都可以成为进一步思考的内容。
此事的另一个观察角度,就是父亲在多次劝说后的依然故我。曾有报纸总结八大驾驶陋习,“开车打电话”便位列其中,这一类失范现象屡见不鲜。司机边开车边收发短信致过路老者死亡的悲剧就曾在身边上演,但也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在0.1秒的决策中,人们选择了错误的行为方式,就是选择了侥幸,无缘无故地认为事故离自己很远。这种行为往小里说是忽视自己的生命安全,往严重了说是无视他人的生命安全。再深入地想一想,我们这个社会,不断有人抱怨缺少安全感,似乎集体处于对安全的焦虑之中,但同时又漠视着自己可能带给他人与社会的不安全,这种复杂心理不也是可以探讨的内容吗? 再有,文明出行一方面靠公民的道德自律,另一方面靠制度的约束管理。安全的维护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对公共秩序的维护人人有责。警方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将私信作处理后公之于众。可谓抓住契机,靠典型事件借公众舆论让遵规守法的理念深入人心。当然,除鼓励举报外,还有没有更有效的方式加强监管力度,也有可商讨之处。因为如果规定没有执行的力度,往往最终会使之陷入“法不责众”的尴尬,好制度会约束人们的行为,使之趋善避恶,学生也可据此向交通执法部门建言。
还有,网友和媒体在其中的作用也可构成观察角度。如果考生关注时事,对这一新闻有所耳闻,并有持续关注的话,就会发现不同媒体的舆论导向有别,如何有理有据地开展批评,避免借公共言论平台构成侵扰和伤害,将公共的讨论引向积极建设与反思,或许也有讨论的可能。
最后,归纳一下,选择这个材料的功能及意义
第一,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利于借助平凡生活推进立德树人。“举报”事件虽不多见,但生活中发生的“无可奈何”现象却很普遍。这个作文的材料源于生活,又对生活理念提出挑战,考生在写作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对生活感悟的联想或调动,促使写作入情入理;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这个对事理进行思辨和判断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丰富自己的品德内涵。第二,了解思想碰撞的意义,有利于促进文明社会的法规建设。“举报”事件反响强烈的背后,存在着人们对于精神文明的不同理解与碰撞。文明的概念在每个公民的心里有不同尺度的把握,说“开车时打电话有危险”能被广泛认可;说“开车时打电话不文明”就不能被广泛接受。说“别人举报别人”能被看做正常;说“女儿举报父亲”就被看做“奇葩”。其实,对“开车打手机”早有法规管理在先,可是当下开车人的自我约束能力还需要监督,文明的程度还不能因为法规的存在而达到自觉。第三,认识传统观念的挑战,有利于提升对社会公正的判断。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社会,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手机,虽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大义灭亲”,但引发的震动也不小,所以会不可避免的遭遇曲解和误读。例如,在新闻引发的各种看法中就有批评女儿行为违反“人伦”的,指责女儿想出名的,正因为这个新闻事件中的理解与误解包含了新旧观念的冲突,因此这个材料才有思考和探究的价值。【2015全国高考2卷】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分析】今年作文试题继续采用新材料作文题型。试题提供了一则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材料。材料中创设“当代风采人物”的评选活动,给定三名优秀而各具特色的候选人,要求考生优中选优、推举更佳人选。类似的评选活动是考生熟悉的,所以材料在理解上可以说是“无难度,有空间”。三名候选人中,“大李”是以世界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为原型改编,他在事业高峰期毅然回国教书育人,率领团队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万君为原型改编,这位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公司的电焊工练就了一手绝活,从普通职高毕业生成长为荣膺“中华技能大奖”的焊接大师。“小刘”相对比较特殊,是由众多旅行摄影家和网络博主的事迹编制而成:他将个人兴趣爱好发展到极致,为了捕捉世间美景,既跋山涉水克服万难,又国内国外潇洒游走;他活出自我、无功利心,而客观上又利他利民;他的博客图文并茂、精彩纷呈,“无心插柳柳成荫”,提升了太多网友的审美品味,在引领国人有文化地走向世界、帮助大家留住美丽乡愁等方面,实在颇有功德。很明显,这三人个性鲜明,属于不同的禀赋和性格类型,拥有不一样的精彩人生,分别是矢志创新的科学家群体、爱岗敬业的大国工匠群体以及乐活人生的自由职业人群的代表,呼应着科技创新、迈向制造业强国、提高全民文化和环境素养、建设美丽中国等当代中国的宏大主题,他们都是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风采人物。而与此同时,无论是大李的聪慧过人、创造力惊人、科技成就超人,老王的吃苦耐劳、岗位成材、化普通为神奇,还是小刘的率性潇洒、变业余爱好为职业和志业,他们中总会有一款特别吸引当今的九○后考生。所以,该材料力图更积极、更主动地引导考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好地发挥高考试题“立德树人,和谐发展”的独特功能。
新材料作文经多年探索实践,优点突出而有目共睹。本试题命制中特别增加了“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这句话,增加了包含着具体问题的任务型指令。像本题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这一具体问题、“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这些任务,都是须要考生在作文的同时予以解答、完成的,这样,作文试题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具体情境,有了近乎日常的真实写作任务,就在更有力地规避套作、更好地解决考场作文“假、大、空”问题等方面作出了探索。
落实到写作之中,解答“谁更具风采”、给出自己的最终选择当然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显然是,在写作中“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所以,试题命制一方面统一要求所有考生都能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对“更具风采”的标准有更多“思考”,另一方面又在诸多核心问题上给予广大考生以很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比如,更具风采的标准,是人物更令人心向往之呢,还是更有利于大家学习模仿?比如,选择的依据,是“当代风采”的独到理解——当下中国更需要、更稀缺?是所选人物的特长与特殊魅力?还是考生个人的趣味和偏好?抑或是这几方面的综合?又比如,“体现”“思考、权衡与选择”,是否一定要写成论述性质的文章?比较和权衡的过程是否一定要呈现于作文的表面?等等。
总之,和往年完全一样,试题命制努力让考生在“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等方面拥有较大自主权。当然,由于试题材料中的三名候选人共性很多:都有理想、有追求,都肯吃苦、肯坚持,都创造一流、卓然有成,也由于试题中的任务型指令非常具体明确,要求考生优中选优并阐明理由,因而本试题对考生提取辨析关键信息、比较中思辨说理等能力的期待值确实更高。而所有这些努力,具体成效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女教师发现所教的高二班里有28名学生,为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从网上抄袭了现成材料。她认为这些学生品质低下,剽窃他人劳动成果,将成绩判为零分。家长认为判罚太重,纷纷向学校施压,要求重判。学校不堪重压,迫令教师屈从,她坚持自己的决定,严词拒绝,辞职而去。该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的关注,有人点赞,有人质疑。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老师、家长或校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女教师发现所教的高二班里有28名学生,为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从网上抄袭了现成材料。她认为这些学生品质低下,剽窃他人劳动成果,将成绩判为零分。家长认为判罚太重,纷纷向学校施压,要求重判。学校不堪重压,迫令教师屈从,她坚持自己的决定,严词拒绝,辞职而去。该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的关注,有人点赞,有人质疑。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从老师、家长或校方任选一角度评论,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期,中央电视台推出“你觉得生命中最好的时光是什么”的专访:老王说,可学无止境,我每天给国家做出一点贡献,让国家有进步,这就是最好的时光;小刘说,和大家一起熬夜造机器人参加比赛,便是最好的时光;大李说,最好的时光莫过于一片寂静的林荫道,一杯咖啡,一本书,听着悦耳的鸟鸣,静静品读一下午。
这三种“时光”,你认为哪种“最好”?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
地铁上,一男子随地吐痰遭到指责后,竟不停地用污言秽语和乘客们对骂.一黑衣壮汉忍不住拨开人群走到“吐疾男”跟前踢去一脚,吐痰男顿时安静下来,一语不发.此时,有出来劝架的游客指责“黑衣男”:“打人是不对的.”更多的人则认为黑衣男做的做法。这段视频被上传到网络后,引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完成写作任务。
【2016中山模拟】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出头的瑶族姑娘小卜,是瑶寨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临近毕业时,小卜犯难了:家里的父老乡亲希望她能回去做教师,传播知识,为改变家乡的贫穷状况尽一份力;对小卜有录用意向的一家著名外企,则鼓励小卜加盟公司,发挥专业特长,创造优质生活;而小卜自己认为当前创业环境好,很想创办一家民族服装设计公司,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面对小卜的就业选择,你会给出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从吾心,尽吾力
(点评:题目简洁,紧扣“梦想”主题,化用孟子“老吾老、幼吾幼”和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之语,以文言句式表达,彰
显文言功底,典雅不俗。)
你是否在夜阑时分听到自己波澜汹涌的雄心之海里最虔诚的呼喊?这些在眼眶里溢出的、眉目里涌现的梦想不正是我们要一生追逐的吗?(点评:问句开头,有夺人眼球、引出话题、避免平庸、制造新意等多种功效。此二问破空而来,问得奇特,兼用长句式,可谓先声夺人。)小卜这个瑶族姑娘,也应该走在创业梦的黄金大道上。(点评:点出材料,扣紧题目要求,直接
给出“建议”,干脆利落,中心突出。)
20出头的年纪,和麦浪里摇曳的谷穗一样值得期待。(点评:喻体选用贴切、新颖,富有诗意,显示出作者一定的文学修养和品味。)这个饱含未知与可能性的二十岁,是独一无二的。“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年轻似乎是一张革命的王牌,给一切属于这个名词的人镀着光。(点评:比喻新颖。但“王牌”指的是扑克牌游戏中最强的牌,比喻最有力的人物、手段等,与“镀着光”不一致,可改为:年轻似乎是一种革命的王牌,给一切属于这个名词的人追逐梦想的权力。)孙杨的十九岁成为了奥运冠军;罗拉的二十岁出了书拍了电影一夜成为北美洲大陆的一颗明星;邓紫棋的二十岁在红馆开了演唱会成为香港诸多歌榜的榜首。(点评:三个当下事例,简约成排比句,颇有说服气势。遗憾的是犯了“主宾搭配不一致”的语病,可改为“十九岁的孙杨、二十岁的罗拉、二十岁的邓紫棋”。)“你永远不会知道二十岁的自己可以有多成功,除非你去做。”(点评:引用精当。)小卜这个瑶族姑娘,用她服装设计的天分能给这个创业时代带来什么火花?(点评:扣紧材料议论,避免两张皮现象。)我们可以满怀期待。做自己想做的,听从自己的内心的声音,是需要抓住机会的,所以我希望这个瑶寨里走出的第一位大学生,这个“第一人”,能在这个无畏的时代,抓住当下,追逐梦想。(点评:“我希望”就是建议,暗扣作文主题。)
就好像玫瑰香浓而艳美,它的刺尖锐而繁多。(点评:比喻性警句,简短富有深刻的哲理,将其置于段首,是考场作文的一大“秘诀”。)逆流而上所要顶住的压力是庞大而源源不断的。面对穷困落后的故乡,面对无忧无虑的就业机会,小卜心中的 14 梦想似乎看起来扎根也并没有那么深。(点评:“看起来”三字多余。)是的,逐梦之路未卜,或棘荆或泥泞,它并非安逸闲适,也可能满足不了最多人的情况,但这是一份坚挺的深入骨髓的驱动力。(点评:“坚挺”改为“坚强、坚定”更妥。)蜗牛向葡萄藤上爬,大雁向南飞,一股内心中滚烫炙热的力量会驱动你无悔的奔跑,嵌在肉里的沙粒也能助你上高。(点评:类比思维。以“蜗牛”“大雁”为类比物,形象而有说服力,深得荀子《劝学》的笔法。)马云曾说:“你不是怕行动,你只是怕走了一条错的路。”(点评:引用出彩。)薄伽丘,这个出生繁荣富贵应有尽有的富家少爷,面对家财万贯,他无动于衷,但是后人将他的《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做比。他生在无悔的文艺复兴,惊天撼地的他在那样万艰阻力中完成了自己的梦。做好自己,做想做的自己,是勇者的选择。(点评:薄伽丘材料典型,后一句议论精当,材料与议论深度融合,有水乳交融之效,值得借鉴。从考场作文来说,段尾没有结合材料生发议论,是一大败笔。补上这样一句,效果尤妙:小卜的选择同样艰难,但唯其艰难,方显勇毅。)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报恩固然重要万分,但错过了合适的年纪、合适的时代,所有的回报都只能如浮云掠过。优质生活充满吸引力,就如一张舒适的躺椅,但梦想令人向往,它是一张送你至浪尖的滑板。(点评:躺椅与滑板两个比喻,形象新颖,绝妙完美。)年轻的我们冲波击浪,在波涛起伏中带着成就与荣光再回故乡,也不算迟。(点评:精彩至极,紧扣材料,分析得当。先否定“报恩”(做教师),再否定优质生活(外企),最后回归“创业梦想”,三种选择,对比分析,作者的思辨能力,令人点赞。)
年轻的我们未来又远又长,从吾心,尽吾力,到达了梦想这座灯塔,才能更好的划向远方。(点评:哲理性语句收束全文,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文字简短而有内蕴,足见作者的文字驾驭功夫。)就让我们带着梦想的光环,无畏一跃,搏击长空。(点评:结尾如能结合材料来议论,更符合考场作文的特性。该考生缺乏这一意识,有时候是一种危险。其实,结合材料,极其简单,可改为:小卜,其实你无须犯难,有年轻做靠山,就让我们带着梦想的光环,无畏一跃,搏击长空。)
总评:作为考场作文,本文获得满分,可谓“实至名归”。全文结构完整,思路清晰:第一段引出中心,明确建议;第二段论述要坚持“创业梦想”;第三段论述坚持“创业梦想”要不惧艰难;第四段结合材料对比分析,再次明确中心;第五段收束全文,发出号召。本文最大的亮点是作者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极强,表现在:一,善用比喻,每个比喻都几乎形象新颖贴切,让人佩服;二,引用精当,每处引用既简短又适切;三,警句迭出,作者理性思考能力强,常有言简意赅之句,醒人耳目;四,议论老辣,全文多处扣题生发议论,鞭辟入里,分析得当。
【2016名师领航·高考联考模拟四川地区预测卷】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暴风雪袭来,下了一天一夜,现在转晴,丛木都压在厚雪下,积雪洁白而蓬松,在风动的摇摆中稀
疏地抖落,仿佛在为四处的寂静打着缓慢的拍子。松鼠看得痴了。待兔子来拉他,他才醒过神来。兔
子问,“看到什么了?”松鼠答:“没有达尔文,只有自然,多么美妙圣洁啊!在这样的大自然面前,我们
真的太有福了!” 你认同松鼠的这个说法吗?你对此又有怎样的认识和看法呢?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
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武汉市2016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国内一位年仅18岁的围棋选手小柯一年内连夺三项世界冠军,不仅如此,小柯还以其鲜明的个性引人关注。比如在决赛前夕,他直言对手只有50A的胜算,认为对方作为一代传奇“该谢幕了”。对小柯的表现,其父母认为,孩子大了,作为家长要懂得放手,让他自己去思考和选择。小柯的事情在广大棋迷中引发了很大的争议:有人为棋坛出现一位天才棋手而感到欢欣鼓舞,也有人对小柯的狂傲个性和家长的放任态度提出了质疑„„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完成写作任务。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