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儿童诗评课稿
《儿童诗两首》说课稿 评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阅读课文,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勾勒了三个典型的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二、说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三、说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四、说教法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边读边想象,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
2、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尽量在学生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
3、重视语言的积累。对这样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儿童是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喜欢的内容背下来,结合《我想》,让学生模仿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儿童诗两首》评价意见
任红霞
教师立足于创造性的开发,以创造性教学方法,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乐于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其个性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阮和平
《我想》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词非常讲究,文中“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教学中教师抓住了这些词语的教学,突出了本文的特点。
章彬彬
重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丰富想象力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与培养了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很好的完成了本文的教学目标。篇二:儿童诗两首说课稿
《儿童诗两首》说课稿
牛录学校 荣春凤
一、说教材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儿童诗两首》是本册教材第二组中的最后一篇。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使学生感受童年的生活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从习作上讲也很重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本课是阅读课文,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这节课主要讲《我想》,《童年的水墨画》布置自学。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在童年阶段,有丰富的想象力。这两首儿童诗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他们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所以学生兴趣浓厚,能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融于写作之中。
三、说目标
1、知识与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鼓励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3)通过朗读,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2、过程与方法
1)朗读儿童诗,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三、说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五、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教师观念及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读书,边读边想象,同时感悟儿童诗的特点,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孩子们,这一环节能令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师从中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首小诗,赶紧去读读吧。(出示幻灯片一二)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导入后首先进行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让大家自读,读准字音,解决生字词的障碍。读错老师纠正,同时对本课生字词出示,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考察。(出示幻灯片三)接着指名读,谈感受,使同学整体感受本诗的内容和节奏。然后比赛读:看谁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教师在学生读的过程中给出激励性的评价,同时指出朗读诗歌应该注意的问题:(出示幻灯片四)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重音,该停顿的地方停顿,该重读的词语重读,同时要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老师进行范读,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1.用斜线画出朗读的节奏。2.哪些词语重读,做上自己喜欢的符号。3.注意文中“啊”的读法。(出示幻灯片五六七八九)画出节奏和重音后让学生模仿读,接着让他们展示读,想读的自己站起来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读。老师进行评价指导,最后男女生对读。老师评价。3.谈梦想,感受意境
再读课文,在这一环节首先提问每一小节分别写了小作者什么梦想,(出示板书)这些梦想中你最想往哪个?为什么?让学生明确内容,体会情景。哪些词用的准确生动?读通诗句,读好诗句,调动多种感官体验诗歌描绘的意境,学生大胆想象: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会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感觉;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还会看到什么,把自己种在土地上变成什么??接着让同学边读边想象每个梦想的情景,提问:你仿佛看到了一幅幅什么样的画面。然后教师进行引读:在那桃花盛开的春天,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桃树枝上??(读一小节);旭日,和风,垂柳拂岸,我想象自己把脚丫接在柳树枝上??(读二小节);放风筝的季节,蓝天,白云,风筝飘飞,给人们带来了多少欢乐,我想??(读三小节);阳春三月,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我把自己想象成大地??(读四小节)。进一步感受诗歌意境,然后进一步提问:大自然的一切是那么美好,我还想??鼓励同学说说自己的梦想。(出示幻灯片十)
4.明结构,写小诗
再读小诗,体会作者是怎样八把理想表达出来的,提问你发现小诗在结构上有怎样的特点?(出示幻灯片十一)学生谈自己的发现,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它的特点。然后让学生模仿课文的结构,再写一小节,(出示幻灯片十二)表达自己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写完后小组评价,最后把几位同学的小作连起来就是一首小诗《我想》。5.举一反三,布置课后作业
按照这节课的学习方式自学《童年的水墨画》。小结:本人在讲授这节课时,采用了朗读式,想象式,情境式及交流式,共同回顾了我们的童年,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及想象力。篇三:小小的船评课稿
《小小的船》评课稿
《小小的船》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七课。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晴天夜空美丽的景象。这首诗韵律协调,音乐性很强。体现了一个孩子把新月看做小船,联想自己坐到月亮上去,在蓝天中航行,穿过星群,看望星星的喜悦心情。诗中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在诵读中陶冶儿童感受语言美的情操。
听了我们一年级三位语文老师的课,感觉她们都上的很出色,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下面就来一一的说一说。张琼芮老师整个课堂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注重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秉着“生本”课堂的理念,本节课上的扎实而有语文味。她的课堂有以下几个亮点:
1.教学环节清晰干净。
张老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在每个环节的处理和过度上,目标明确,环节和环节的过渡都很自然。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张老师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创设情境,准备了“蓝天”、“月亮”、“星星”等素材,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在“弯弯的月亮像什么?”“闪闪的星星像什么?”“蓝蓝的天空像什么?”的说话训练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创新精神,提高了创新能力。3.使用儿童化语言进行教学。
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年纪比较小,教师使用儿童化语言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孩子产生倾听的愿望。孩子愿意听,并且听得进去,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4.拼音与生字的教学处理富有创意。
一般的教学,都是先认读拼音,再认读生字。可是张老师在认读拼音和生字后,又反过来让学生由生字去反推拼音,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拼音,也认读了生字,收到了双重效果。
当然,对于这节课,我们也有几点建议: 1.多音字的认读环节被教师忽略了,这样学生心中可能会存疑,造成错读情况的发生。2.课文读的还不够到位,读的时间还有所欠缺,读的效果也有待加强。3.生字小老师不够灵活,可能还是经历太少,仍需加强训练。孔燕茹老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根据张琼芮老师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做了有效的改善和补充,她的课堂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 1.注重阅读实践。
在本课教学中,孔老师创设自然情境,在积极主动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诵读。学生在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得熏陶和情感的升华,还学生以情,还语文教学以情。2.课内外结合,学科间融合。
本次教学,孔老师还注重跨学科的学习,设计了放松环节,让幼儿齐唱《小星星》歌曲,并在课堂结束时播放《小小的船》歌曲,使语文课与艺术课交叉、渗透,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体验。3.对多音字的识记和对偏旁部首的认识。
在认读生字环节中,能及时的讲解多音字以及本课需要掌握的偏旁部首,有效利用了课堂时间,使学习内容更加完整、细致。4.用游戏学生字,学生更有兴趣。
孔老师用做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学习生字,这让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厚,激趣是教学极其重要的手段,让生字的学习有了良好的开端,学生们能积极的参与到生字游戏当中来,高效实用。
不过,这节课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1.教师在讲解多音字时,没有明确的指出什么叫多音字。如果有一个归纳总结,在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学生就可以自己去总结归纳了。2.课件上出现了错别字。
3.没有及时对答对问题的学生进行鼓励,对于学生说错的地方也没有及时纠正。
有了张老师和孔老师的课堂教学作为基础,王婷老师的课堂设计更加的完整细致,是一节成功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她的课堂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扎实有趣的字词学习。
2.将视听的感官体验引入到教学中来,事半功倍。
王老师在范读课文以及在让孩子诵读课文时,都进行了配乐,这让孩子不仅通过语言文字来感受文章的美,更通过音乐加深这种美的印象。同时,还注重课内外结合,学生把自己在课内看到的,读到的,听到的,说到的,想到的情景,在课外画下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根据老师的提示,孩子能按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一年级的孩子能从个体自学课文,读准字音,到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读音,再到小组学习,一步步的主动自学课文,这正体现了新课标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要求。让孩子借助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实践努力去认读课文,并且通过孩子之间的互相帮助,合作去读准课文,而不是按传统的教学一步步领着学生向前走,能让孩子在主观意识上建立“我能学”的自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孩子,更利于孩子以后的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当然,没有绝对完美的堂课,只有不断的完善。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表扬学生一体化,缺乏针对性;教师的语调稍显平淡,不够抑扬顿挫富有激情。但是只要抓住了“关键性”细节去突破,相信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会进行的越来越精彩。
最后,作为新进语文老师,通过本次语文教研周的活动,我们也学习到很多宝贵经验,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会努力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尽快向本次讲课的优秀教师们靠拢。
谢谢大家!
一年级语文教研组
2013.10.30篇四:儿童诗创作学说课稿,15年4月
做有梦的诗人
——儿童诗写作教学说课稿 成都龙泉实验小学 叶疏影
一首诗歌就是一个故事;一首诗歌就是一种情怀;一首诗歌就是一双翅膀。一首诗歌就是一个梦想。我的说课题目是《做有梦的小诗人》。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说。
一、选题
一位作家曾说过,你可能不会作诗,却是个诗人。你虽然不会写诗,可你一定有诗人的感觉、诗的灵感;你虽然不能用诗句表达,却能在内心赞颂、吟唱。这话听起来很玄乎。其实嘛,写诗并不难。如果你把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用诗的语言和形式记录下来,不就是诗吗?我喜欢诗歌,所以也喜欢把我喜欢的和我的学生一起分享,因为我坚信爱诗的人是快乐的,写诗的人是幸福的。让我们插上梦的翅膀做个做有梦的诗人。
二、教材分析
“心愿”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的学习主题之一。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三篇主体课文,一篇拓展阅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这四篇课文,虽然体裁不同,文中人物的身份不同,但每一篇都说出了自己的美好愿望。之所以把不同体裁的课文编排在同一主题下,是想告诉我们的孩子,同一个主题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去表现它。当孩子们进入“语文天地”中的“畅所欲言”和 “笔下生花”两项练习时,孩子们可以用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悟自己的生活。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前虽然也学过不少诗歌,也仿写过一些诗歌,但却绝少尝试写出原创诗歌。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诗歌仿佛是难以琢磨不定的迷雾,不敢轻易尝试。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因此,本次教学致力于创设一种诗意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其间,产生创作诗歌的愿望,触发他们创作诗歌的灵感。同时正确面对学生之间的差异,一节诗,一首诗都将是他们成功创作诗歌的开端,鼓励再鼓励。另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独立完成诗歌创作,不是说没有难度。因此自拟题目或选题,目的是给学生更多选择的余地。让学生能尽快进入创
作的状态,帮助部分学力较困难的学生完成课堂写作任务。使学生在训练中不断提升创作诗歌的技巧。根据学生的学情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简单了解童诗的创作方法,感悟儿童诗琅琅上口、充满情趣、想像丰富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评价,落实诗歌写作要求的指导,使学生在写诗时能尽力做到有真情实感、有意识地炼字炼意。(重难点)情感态度价值观:多手段营造诗意氛围,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熏陶和心理上的鼓励,尝试用儿童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做一个有梦的小诗人。(难点)
五、教学过程
夸美纽斯说过:“寻求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使教师教得更少,学生学得更多”。循儿童诗歌创作的基本方法,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我突出了“说—写—听—思—改—评-读”七个字。而本次设计的是两堂课,时间充裕。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情趣导入 聆听诗韵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使学生一开课就能融入到诗意的氛围中,激发其学习兴趣。我这样说到:“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话题围绕诗展开。谈到诗,你想说说什么?我们开火车来交流。”本班学生已经熟悉开火车的方式回答问题。此设计重在打开话匣子,让更多的同学投入到“诗”这个话题上。接着我调查学生看哪些同学认为写诗难,找认为不难的同学,出出点子。旨在一切问题和生成都从学生中来。最后出示我儿子和他朋友口诉的诗,让学生感知写诗并不难,在于对生活的感悟。
(二)生生合作 提炼诗法
新课标指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对写诗没有畏难情绪的时候,开始第一次创作。第一次创作完后,学生之间合作,朗读自己的诗歌,寻提炼诗法。于是我这样告诉学生:“同学在分享的时候,请你认真倾听,因为倾听就是在沟通,也是在学习。思考,他哪里写得好?有什么可以是你学习的。”
学生朗读、点评汇报以后集体小结写诗的方法。如果学生的诗歌中没有提到这些,补充诗歌引导学生说。《我家的弟弟》和《买菠萝的妈妈》是叙事性的诗歌。《瞌睡虫》也是叙事性的诗歌,生活诗歌,格式特别。《时间》和《烟囱》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表现诗人的想法。《毛虫和蛾子》以对话的形式展现诗歌。语文书上的诗《狗》运用对比的方法,表现诗歌。《颜色》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汇报完后,让学生思考这些诗歌都有一个怎样的共同点?得到诗歌需要大胆的想象。
(三)扩展思维 寻找素材
打开学生的思维在一节课中尤为重要。我利用课件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课件出示)我们可以写些什么呢?可以写路边上盛开的那些不起眼却很缤纷的小花;可以写大自然中有灵性的万物;可以写身边的最亲密的亲人,可以写?(学生根据图片自由发挥)
(四)用心诉说 笔润诗情 用心修改 做到最好 打开了思路后,学生开始第二次创作诗歌,重点告知学生诗歌创作不要求写的优美,也不追求写法,但要反映自己的内心想法。学生创作后,出示。出示本班学生自己写的一首诗歌,展示他自己修改后的这首诗,对比学习,其余学生思考修改后好在哪里?得出结论,本次修改的方向是:词语更恰当、题目更合适。最后学生第三次修改或创作自己诗歌。
(五)、反复诵读,亲近诗韵。
徐冬梅老师在编辑的儿童诗歌选集《日有所诵》写到:“享受阅读一种幸福的能力,因为阅读,我们走进自然,走进伟大的心灵,走进自我。然后我们拥有内在的耳朵、内在的眼睛,见人所不能见,听人所不能听,然后拥有幸福清明的人生。”可见诵读对亲近诗歌有多么重要。因此我在最后一个环节设计朗读老师写的诗歌,以及“自己的作品,慢慢品,大声读”。配乐读,让学生沉浸在诗韵之中。
七、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一堂课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我的板书直观而又利于学生掌握写儿童诗的技巧。
板书设计:
做有梦的诗人
写诗的方法:叙事、修辞、对话
二年级《假如》评课
执教:戴锦赛 评课:李秀琼
锦赛老师刚才为大会所上的展示课,是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0课《假如》。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和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孙老师能够抓住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读为本、读悟结合,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假如》这节课在教学特色上凸显以下几个特点:
一、课堂氛围和谐、学生思维活跃
戴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语言规范流畅,教态自然大方,有较强的亲和力,板书清晰明了,工整规范,给学生很好的示范作用。老师尊重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营造了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为教师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和对诗歌的感悟作了很好的教学铺垫。我们欣喜地看到,班级的学生训练有素,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很高,爱学会学,可见戴老师平时所下的功夫之深,让我们享受到一节充满童真、童趣的纯真课堂。
二、教学策略恰当 教学环节清晰
本节课戴老师能整合三维目标,突出二年级段学生特点,提出三条教学目标,这三条目标明确、适当、集中、有层次。既有面向全体的最低要求,又有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要求。整节课采用整体性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戴老师在疑难处能面向全体学生,循循善诱,适当点拨。整个课堂环节清晰,结构紧凑、形式活泼、富有情趣。
三、注重随文识字,夯实识字基础。
字、词教学是低年级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戴老师注重让学生观察,并强调写字的姿势,注重习惯的培养。尤其注重随文识字,如在教学“哭泣”二字时,孙老师巧妙地通过课件,把小鸟的眼泪变成“哭”的一点和“泣”的三点水,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哭”和“泣”这两个字的组成,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两个字形的记忆。在第三小节的教学中,抓住“叹息”一词,让学生做出“叹息”的动作,理解“叹息”的词义。再通过课件展示“口”和“嘴巴”的转换,这种形式直观而形象的让学生记住 “叹”的字形。
四、读中感悟,熟读成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和培养情感。”本节课,戴老师采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诗歌。如,有师生共读,整体感知的朗读;有创设情境,激发情感的朗读;还有语言铺垫,深入文本的朗读等,整节课让“朗读”贯穿整个课堂,引导学生把小诗读得入情入境,津津有味。如:第三节诗句,戴老师设计句式练习,用填空的形式给学生“搭桥“,让学生真切感悟到西西有了一双好腿无比高兴的心情,教师顺势指导学生读出西西的开心、幸福。学生在读中获得信息,读中受到熏陶,读中把握儿童诗的语言规律,最后达到熟读成诵,从而积累和内化了语言,培养了学生语感。
五、读写结合,拓展适度。
“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这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观。在本节课中有所体现,这首诗从语言特点上看,每小节的句式相对一致,尤其是“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诗中反复出现。教学的最后环节设计让学生模仿诗人的表达方式把自己的愿望说出来,写下来,通过说写结合和读写结合,引导学生把自己独特的体验在写话中升华,进一步发展学生语言,拓展学生思维。在本课即将结束时,戴老师设计了一个拓展读诗的环节,给学生提供《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这首短小的诗。学生在对本首诗有了一定的感悟后,再读这首小诗,更能感受诗歌的魅力,课犹尽,意无尽,本节课也因此显得更加丰富。
总之,本节课通过欣赏动画,导入课题;品读诗文,感悟语言;拓展想象,释放情感等,加之孙老师教法灵活,能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人感受到了真情、真爱和纯真的扎实有效的课堂。但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1、欣赏动画,导入课题,虽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占用时间显得较长。
2、老师范读引路、指导朗读,做得比较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老师范读时应看着文本,以便引领学生潜心领悟文本,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乃至手到。
3、教师教学评价语言比较单调,教师应根据学情实际采用恰当而有效的评价语言及时跟进。
希望戴老师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能够不断探索,不断提升自己,永远行走在追求完美的教学之路上,力求实现崔峦老师所提出的“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第二篇:儿童诗两首评课稿
篇一:《儿童诗两首》说课稿 评课稿
《儿童诗两首》说课稿 评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阅读课文,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勾勒了三个典型的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二、说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三、说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四、说教法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边读边想象,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
2、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尽量在学生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
3、重视语言的积累。对这样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儿童是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喜欢的内容背下来,结合《我想》,让学生模仿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
《儿童诗两首》评价意见
任红霞
教师立足于创造性的开发,以创造性教学方法,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乐于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其个性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阮和平
《我想》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词非常讲究,文中“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教学中教师抓住了这些词语的教学,突出了本文的特点。
章彬彬
重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丰富想象力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与培养了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很好的完成了本文的教学目标。篇二:儿童诗两首说课稿
《儿童诗两首》说课稿
牛录学校 荣春凤
一、说教材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儿童诗两首》是本册教材第二组中的最后一篇。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使学生感受童年的生活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从习作上讲也很重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本课是阅读课文,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这节课主要讲《我想》,《童年的水墨画》布置自学。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在童年阶段,有丰富的想象力。这两首儿童诗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他们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所以学生兴趣浓厚,能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融于写作之中。
三、说目标
1、知识与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鼓励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3)通过朗读,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2、过程与方法 1)朗读儿童诗,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三、说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五、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教师观念及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读书,边读边想象,同时感悟儿童诗的特点,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孩子们,这一环节能令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师从中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首小诗,赶紧去读读吧。(出示幻灯片一二)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导入后首先进行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让大家自读,读准字音,解决生字词的障碍。读错老师纠正,同时对本课生字词出示,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考察。(出示幻灯片三)接着指名读,谈感受,使同学整体感受本诗的内容和节奏。然后比赛读:看谁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教师在学生读的过程中给出激励性的评价,同时指出朗读诗歌应该注意的问题:(出示幻灯片四)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重音,该停顿的地方停顿,该重读的词语重读,同时要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老师进行范读,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1.用斜线画出朗读的节奏。
2.哪些词语重读,做上自己喜欢的符号。3.注意文中“啊”的读法。(出示幻灯片五六七八九)画出节奏和重音后让学生模仿读,接着让他们展示读,想读的自己站起来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读。老师进行评价指导,最后男女生对读。老师评价。
3.谈梦想,感受意境
再读课文,在这一环节首先提问每一小节分别写了小作者什么梦想,(出示板书)这些梦想中你最想往哪个?为什么?让学生明确内容,体会情景。哪些词用的准确生动?读通诗句,读好诗句,调动多种感官体验诗歌描绘的意境,学生大胆想象: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会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感觉;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还会看到什么,把自己种在土地上变成什么??接着让同学边读边想象每个梦想的情景,提问:你仿佛看到了一幅幅什么样的画面。然后教师进行引读:在那桃花盛开的春天,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桃树枝上??(读一小节);旭日,和风,垂柳拂岸,我想象自己把脚丫接在柳树枝上??(读二小节);放风筝的季节,蓝天,白云,风筝飘飞,给人们带来了多少欢乐,我想??(读三小节);阳春三月,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我把自己想象成大地??(读四小节)。进一步感受诗歌意境,然后进一步提问:大自然的一切是那么美好,我还想??鼓励同学说说自己的梦想。(出示幻灯片十)
4.明结构,写小诗
再读小诗,体会作者是怎样八把理想表达出来的,提问你发现小诗在结构上有怎样的特点?(出示幻灯片十一)学生谈自己的发现,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它的特点。然后让学生模仿课文的结构,再写一小节,(出示幻灯片十二)表达自己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写完后小组评价,最后把几位同学的小作连起来就是一首小诗《我想》。
5.举一反三,布置课后作业
按照这节课的学习方式自学《童年的水墨画》。小结:本人在讲授这节课时,采用了朗读式,想象式,情境式及交流式,共同回顾了我们的童年,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及想象力。
篇三: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9儿童诗两首我想-人教版新课标2014【小学学科网】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9儿童诗两首我想人教版新课标2014 这次在校举行的优质课中我模仿了孟婕老师《我想》一课。通过今天的评课,领导和老师们都真诚的给我提出了很多不足之处,我知道这是给我的莫大的帮助,内心有一股不尽的感激之情。我把这些牢牢地记在心中,作为我今后教学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的问题。
尽管本课进行了充分的备课,精心的准备,但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尽管设计过程中一再努力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在有些环节还是指导的不到位。
一、课堂上应抓重点词语理解文本,自己在这一点上做的不到位。如片段:让学生再读课文,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我只找两个同学来说,大多数学生还没有理解,我就让学生带着美美的心情去读,现在回想起来,课上这一环节处理得有些仓促,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把课文读透彻。我想如果我课上再引导学生读课文,从文中哪个词最能表达作者的心情,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从中体会,理解感悟,这样就会让学生真正把课文读懂。就会自然投入到文本中。
二、对课堂上朗读的细节处理得不到位
在学生朗读词语时,个别音节读得不准确。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文章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在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缺乏有针对
性的朗读指导,所以学生通过学习后朗读水平没有得到大的提高。通过对这一课的评课后,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渐加强朗读训练这一环节。使我进一步理解朗读训练的指导不仅仅是指导朗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是发自内心的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朗读之中。在每节课上都有收获。
当然,还有的不足之处是课堂上还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他们自主选择喜欢的小节来学习,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可能有所不当.会让他们忽视其它段落,对文章没有整体的认识.看来以后备课还要考虑周全才对。另外指导学生朗读的面较窄。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感情朗读我只关注少数学生,使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机会,更谈不上展示机会今后的教学中应引以为戒。要调动全体学生在朗读中体验成功。课标中强调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我们的朗续训练也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避免单调的阅读方法,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这就需要培养学生读的兴趣。学生读书的兴趣,不在于形式是否多样化,内容是否好玩有趣,而在于学生有没有从朗读训练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所以在训练中,给学生以成功感,是最重要的。在平时的训练中,那些能力强一点的学生,他们能够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并不断地得到肯定,容易不断进步。但大多学生会在课堂上充当听众与培读生的角色,长期下去,就会越来越不愿在别人面前朗读,开口讲话。自己还要多
思考课堂上如何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就像校长所说的那样让每一个学生在每天的课堂上都有收获。篇四:五年级下语文说课稿-儿童诗两首-人教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9.《儿童诗两首》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儿童诗两首》是本册教材第二组中的最后一篇。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使学生感受童年的生活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从习作上讲也很重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本课是阅读课文,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这节课主要讲《我想》,《童年的水墨画》布置自学。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在童年阶段,有丰富的想象力。这两首儿童诗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他们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所以学生兴趣浓厚,能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融于写作之中。
三、说目标
1、知识与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鼓励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3)通过朗读,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2、过程与方法 1)朗读儿童诗,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三、说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五、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教师观念及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读书,边读边想象,同时感悟儿童诗的特点,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孩子们,这一环节能令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师从中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首小诗,赶紧去读读吧。(出示幻灯片一二)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导入后首先进行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让大家自读,读准字音,解决生字词的障碍。读错老师纠正,同时对本课生字词出示,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考察。(出示幻灯片三)接着指名读,谈感受,使同学整体感受本诗的内容和节奏。然后比赛读:看谁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教师在学生读的过程中给出激励性的评价,同时指出朗读诗歌应该注意的问题:(出示幻灯片四)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重音,该停顿的地方停顿,该重读的词语重读,同时要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老师进行范读,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1.用斜线画出朗读的节奏。2.哪些词语重读,做上自己喜欢的符号。3.注意文中“啊”的读法。(出示幻灯片五六七八九)画出节奏和重音后让学生模仿读,接着让他们展示读,想读的自己站起来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读。老师进行评价指导,最后男女生对读。老师评价。
3.谈梦想,感受意境
再读课文,在这一环节首先提问每一小节分别写了小作者什么梦想,(出示板书)这些梦想中你最想往哪个?为什么?让学生明确内容,体会情景。哪些词用的准确生动?读通诗句,读好诗句,调动多种感官体验诗歌描绘的意境,学生大胆想象: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会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感觉;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还会看到什么,把自己种在土地上变成什么??接着让
同学边读边想象每个梦想的情景,提问:你仿佛看到了一幅幅什么样的画面。然后教师进行引读:在那桃花盛开的春天,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桃树枝上??(读一小节);旭日,和风,垂柳拂岸,我想象自己把脚丫接在柳树枝上??(读二小节);放风筝的季节,蓝天,白云,风筝飘飞,给人们带来了多少欢乐,我想??(读三小节);阳春三月,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我把自己想象成大地??(读四小节)。进一步感受诗歌意境,然后进一步提问:大自然的一切是那么美好,我还想??鼓励同学说说自己的梦想。(出示幻灯片十)
4.明结构,写小诗
再读小诗,体会作者是怎样八把理想表达出来的,提问你发现小诗在结构上有怎样的特点?(出示幻灯片十一)学生谈自己的发现,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它的特点。然后让学生模仿课文的结构,再写一小节,(出示幻灯片十二)表达自己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写完后小组评价,最后把几位同学的小作连起来就是一首小诗《我想》。
5.举一反三,布置课后作业
按照这节课的学习方式自学《童年的水墨画》。
小结:本人在讲授这节课时,采用了朗读式,想象式,情境式及交流式,共同回顾了我们的童年,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及想象力。
篇五:如何写说课稿和评课稿
如何写说课稿和评课稿
一、关于说课稿的写法
在校内开展的教研活动中,说课侧重在“说”;在竞赛活动中,为了便于组织,公平评判,侧重在“写”。形式不同,内容一样。说课稿与教案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操作性的方案,它重在设定教学的内容和行为,即“教什么”和“怎么教”。而说课虽也包含教案中的精要部分,更主要的是要说出教师在备课中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教学程序等方面的理论依据,即说课不仅要精要地说出“教什么”、“怎么教”,更重要的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具体阐述“为什么这样教”。因此,在写说课稿时,不论写哪一部分,都要牢牢地把握住三个要点——“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
一般说来,说课稿的行文格式分四大块,即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现分述如下:(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即本课或章节在本单元教材、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2.教学目标。它一般分三层表述:(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包括学法目标);(3)情感价值观目标。目标制定要具体明确,操作性强。3.教学重难点。重难点在表述上可重合,亦可分开,但要明确两点:其一,重点可能是难点,但难点不一定是重点;其二,教学重点确定后,必须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4.教材的处理。主要指教材内容的取舍和重点的选择。要说清楚,哪些需先讲,哪些需后讲,哪些需总结概括,哪些需解释发挥,哪些需详讲,哪些需略讲,以及这样处理的理由。
(二)说教法。一般来讲,一课书或一节课应以一、二种教法为主,穿插渗透其他教法,即“一法为主,多法并用”。说教法时不可笼统,要点出具体的方法,如“提问法”、“讨论法”、“比较法”、“情境教学法”、“词语突破法”等。在提出某种教法后应对其作以简要的解释,说出如何操作,不可长,三言两语即可。在说清楚所选择的教法后应另起一段,简短地说一说使用的教辅手段(如cai课件、幻灯片、小黑板、实物等)及目的。特别要说清楚何时使用,有何作用。
(三)说学法。在这一部分中要重点说清楚通过教学,将指导学生学会什么样的方法?培养学生何种能力?要充分展示你设计的教学过程就是渗透学法、展示学法的过程。可分三个层次简要说:1.学生现状分析。学生目前的认识水平已
达到什么层次?已经学习了或掌握了哪些方法或技能?2.拟教学生何种学法。学生通过本课书或本节课的学习,真正掌握一种至多两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已经很不错了,切忌贪多。3.如何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想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障碍以及帮助学生克服障碍的方法。
(四)说程序。这部分是说课的重点,从篇幅上说应占整篇说课稿的一半以上;从形式上说类似于教案,但不可照搬教案。在写作时可首先提炼出教案的总体框架(例如:目标定向—启发导入—读议讲练—反馈补授—评价小结等),然后分布说清“为什么这样教”,特别是要说清学生在新课学习中突破重难点的主要环节的设计、时间的分配、问题的设置、化解教学难点的具体步骤。最后说板书设计及其依据。
(五)说板书设计。这部分是说板书设计的意图、地位和作用。
以上只是说课稿的基本写法,在行文时可灵活处理。如在说教法、写法时,可用小标题标示层次,亦可综合阐释;说程序时,可每说一步便进行理论说明,亦可整个程序介绍完后进行总的介绍。
二、评课稿的写法
“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观摩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因此,评课稿无统一的模式。它既可以整体评判,也可以抓住一点;既可以评价教法的设计,也可以评价学法的授与;既可以从成功之处生发启示,也可以从失败之处汲取教训。一篇好的评课稿应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理论依据。要正确充分,符合新大纲及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精神和原理。
(二)把握教材。能较好地把握所评课教学内容与有关知识的内在联系。评者在看课时首先要明确本课书或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再看授课人是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
(三)评议视角。评课者提出的观点首先要正确。例如有些看似热闹之处其实是哗众取宠的败笔,有些看似平淡无奇,其实蕴含着教者的匠心。其次视角要独特新颖,提出观点后要联系课堂实例印证。
(四)改进建议。“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优质课都有瑕疵。要不为权威所迷,敢向名家说“不”。当然,缺点要找准,见解要独特,改进措施要合理实用。
(五)评价态度。一定要客观、中肯、公正。有一位教师写评课稿,题目是《一堂完全失败的公开课》,全盘否认了教者的劳动,是不可取的。当然也不能写成《一堂完全成功的公开课》,这也不合实际。应该一是一,二是二,有啥说啥,不要以偏概全。
(六)文面表达。条理清楚,语句通顺,表达流畅,要让评委从你的评课稿中读出你的“功底”来,切忌层次混乱或出现病句、错别字。
评课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一般说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正确;
2、教学结构是否科学合理;
3、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得当;
4、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
5、学生思维训练是否落到实处;
6、教学的容量是否得当;
7、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8、板书设计是否科学等。特别是评议的着眼点要与教育发展的趋势相吻合,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学生良好学习方式与习惯的养成、情景教学法、快乐教学法等。这样的评课稿才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三、写说课稿和评课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要写好说课稿和评课稿,除了平常的刻苦磨练,多读多写,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外,“临阵磨枪”的小技巧也不容忽视。
1、熟读《标准》,切实把握其精神实质。除对《标准》总的要求要做到胸中有数外,对于《标准》对某些知识和能力的具体要求,更要烂熟于心。便于评课时心中有一个标准印象,评课时就用大纲给的这把“尺”去“量”这节课。说课稿和评课稿中的很多“理论话”,大多可从大纲中引用。
2、通读教材。务必对重点课文、重点章节都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参赛时可省去“熟悉教材”这一环节,便于集中精力听课,准确形成观点,快速组织材料。
3、浏览每一册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说明》部分和“教学建议”。那里面也有很多教学的依据,内容更具体,方向更明确,建议更实用。
4、分类制作卡片,注意收集教育名家名言和教学案例。如“激趣”类:“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朱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等。“教法类”如“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惑—叶圣陶”等。适时引用教育名言和教学案例更能起到证明自己观点的作用。
5、多看资料,模仿写作。发表在专业的教学杂志上的说课稿和评课稿不少,只要细心收集,带着“仿写”的目的去研读,定有不少收获。
6、看课时要记得全、记得快,善于抓住关键问题。在学生读书,讨论的间隙迅速翻阅教参、教材和其他资料,为评课寻找必要的材料,要做到边听边记边思考。
教师怎样评课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依据《课标》,教学目标中的要求,全面是指要从知识、能力、思想感情、学习策略、文化策略等五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具体是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参见课标);适宜是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2)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担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2、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而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效果。
第三篇:儿童诗两首评课
成文之老师立足于创造性的开发教材,以创造性教学方法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乐于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其个性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我想》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朗朗上口,用词非常讲究。文中“按、接、装、种”说明了“我”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教学中成老师抓住了这些词语的教学,突出了本文的重点。《童年的水墨画》写了三个画面:在喧闹的街头,一个孩子正专注地读《水浒传》;在优美的溪边,一个孩子悠闲地垂钓;在宽阔的江上,一群孩子拍水戏耍。教学中,成老师让学生在读中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让学生在意境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成老师重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丰富想象力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与培养了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很好的完成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第四篇:儿童诗评课
篇一:《儿童诗两首》说课稿 评课稿 《儿童诗两首》说课稿 评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阅读课文,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勾勒了三个典型的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二、说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三、说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四、说教法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边读边想象,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
2、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尽量在学生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
3、重视语言的积累。对这样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儿童是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喜欢的内容背下来,结合《我想》,让学生模仿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
《儿童诗两首》评价意见 任红霞
教师立足于创造性的开发,以创造性教学方法,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乐于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其个性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培养。阮和平
《我想》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词非常讲究,文中“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教学中教师抓住了这些词语的教学,突出了本文的特点。章彬彬
重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丰富想象力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与培养了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很好的完成了本文的教学目标。篇二:蒹葭评课高 关雎评课稿设计
诗歌的讲解向来被视难题,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诗词,只是读读背背,讲解一下名句,体会诗歌的主旨罢了。因此关于诗词教学只是浮于表面,没有引领学生深入到诗歌的内涵,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可想而知,只是机械背诵而已。今天听了王利琴老师的《蒹葭》,深受启发,古诗歌如此教来,学生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肯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下面结合王老师的教学实录谈谈我得到的启发。
一、吟读《蒹葭》,疏通文意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诵读对理解诗歌有着重要的作用。王老师简洁导入后,马上进入了第一环节:一咏三叹吟读《蒹葭》
1、找学生朗读诗歌。这个环节看似简单但每一次的朗读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每一步教师都提出了不同的朗读要求,通过读准、读通、读出感情与韵味层层深入的朗读,为下面的译读奠定了基础。从学生的朗读情况看,老师课前的指
导、要求很细致,不然读出感情这个环节学生不会做这么好。这样安排节省了课堂时间,扩大了课堂容量。
二、品读《蒹葭》 分析美丽在充分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王老师开始对诗歌内容进行赏析与品读,品读诗的音韵美,往复美、意境美、精神美、多义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逐步深入解读诗的内涵,教给学生学会欣赏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最令我值得学习的地方还在于生生二重读这个环节,引入音乐二重唱的唱法,通过两个学生的合作,将这种重章叠唱的回环往复之美表现的恰到好处。引导学生体会意境美这个教学环节,还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出自己想象到的画面,比单纯的翻译诗歌更深入一层。教师还适时引导“我在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句诗的时候,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氤氲的秋水湖畔,芦苇丛中,主人公在翘首期盼。伊人啊!你可知道那摇曳的芦苇是我急切的寻觅??”有了教师这样诗意的引领,才有了学生用如诗的语言描绘如画的场面的精彩表现。尤其是对“伊人”这个形象的创造性解读,拓展了诗歌的内涵和深意。
三、唱读《蒹葭》 诗意收尾 在前面对“伊人”创造性解读的基础上,教师顺势总结,语言简练富于美感,和诗歌的风格、课堂的风格吻合一致。在优美的音乐背景声里,师生和读这首诗结束本首诗的学习,放声吟诵,完全沉迷于诗的美。把这节课推上了高潮。余音袅袅,温暖美好。
纵观王老师的这节课,通过吟读、品读、唱读几个步骤,把《蒹葭》这堂课上的是诗情画意,美轮美奂。通过教师巧妙引领,放飞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在教读古诗文时,按照如此环节,课肯定会上得精彩。篇三:家 评课稿 《家》评课稿
《家》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凝炼,富有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孩子们都很喜欢。全诗共两句话,第一句话点明蓝天、树林、小河、泥土分别是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第二句话点明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祖国是儿童的家。整个儿歌紧扣一个 “家”字,采用比喻手法,揭示了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和蓝天、树林、小河、泥土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让学生领悟到“家”的内涵。而祖国就是美丽的大花园,儿童则是花园里的花朵,祖国成了儿童的“家”,这就由自然界的事物延伸到孩子们自己,告诉孩子们要热爱祖国这个大家庭,好好学习,为祖国争光。纪老师在上这篇课文时,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教学语言优美,教态自然亲切。纪老师能把握儿童诗的特点,并以读贯穿始终,注重说话训练,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本人受益匪浅,有两点感受。
一、设置情境,以境助读,以境入情。
纪老师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如整首诗所描绘的画面就通过板画展示给学生,把课文中语句刻意追求的意境再现出来。而读则贯穿于整个教学中,教师注重让学生边读边理解,辅以画面帮助学生去理解,在指导理解的基础上读,使读的层次很分明。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看出学生从初读到细读,以及到最后读得很有感情,这样一个过程,教学上很有坡度。
二、引导想象,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能力。进行 “()是()的家”句式说话训练,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家”概念的感悟,又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从读着手,以读为本。
纪老师营造了一个人人有实践语言的机会。人人有读,读的面很广,形式也多。着重读好句子,而指导读这几句话的方法又各有不同,有详有略。让学生在读读悟悟中掌握,使语言训练落到实处。篇四:轻扣诗歌大门评课稿 综合性学习《轻扣诗歌大门》评课稿
武平县第二实验小学吴环玉 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是人类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陈德凤老师上的”综合性学习课:“轻叩诗歌的大门”,引领学生走进了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增长了学生诗歌方面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锻炼了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能力,成效是多样的。
一、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陈德凤老师执教的《轻扣诗歌的大门》,把综合性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组成学习小组,自己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再按照制定的计划自行开展活动。并给每组队员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如:梦之队,阳光队,必胜队,雄鹰队,海燕队,春蕾队,奋进队等等。
二、赋予了学生活动的自由性。在开展本次综合性活动期间,学生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学生懂得了不同体裁,不同题材的诗歌。认识了不少近代、现代诗人。并且根据自己喜欢的风格收集了不少优美的诗歌,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三、给予了学生展示的舞台。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日益丰富,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在一个相对宽泛的空间发展着自己的个性,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陈老师在本次综性学习中,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在汇报展示时,融入了朗读、默读、快速阅读、思考、讨论引进课堂,在不断的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不断的朗读中加深学生对诗文的理解,通过学生认真思考和热烈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另外,在这次活到中,我最大的收获是同学们都能参与进来。每个人或多或少地参与了活动,都有自己的收获。正如海燕队的同学在总结中写的那样:我有很多收获,我很高兴参加这次活动,我希望多举办几次这样的的活动„„同学们写的诗,虽然稚嫩,粗糙,但都发挥了大胆的想象,写出了童真童趣,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我想只要学生勇于创作,乐于抒发即可。他们的能力,他们的水平,一定会随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而不断提高。
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尽管充分体现了语文教材的文学性,但还是满足不了学生文学方面的需求,部分学生搜集的材料有限,应该适当安排阅读欣赏课,把学生带进阅览室,让他们在阅览室里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文学修养。
第五篇:《儿童诗两首》说课稿 评课稿
《儿童诗两首》说课稿 评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阅读课文,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勾勒了三个典型的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二、说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三、说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四、说教法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边读边想象,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
2、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尽量在学生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
3、重视语言的积累。对这样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儿童是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喜欢的内容背下来,结合《我想》,让学生模仿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
《儿童诗两首》评价意见 任红霞
教师立足于创造性的开发,以创造性教学方法,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乐于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其个性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到培养。阮和平
《我想》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词非常讲究,文中“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教学中教师抓住了这些词语的教学,突出了本文的特点。章彬彬
重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丰富想象力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与培养了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很好的完成了本文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