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9、狐假虎威教案--周浦二小集体备课
19、狐假虎威
周浦二小
二年级备课组
2011年10月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积累8个词语,正确书写5个生字。
2、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通过学习课文,理解成语故事的含义,知道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的。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生字词语。通过学习课文,理解成语故事的含义,知道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的。教学准备:
多媒体、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说说你知道的成语。
2、揭示课题:
22、狐假虎威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选出“假”在课题中的意思。
2、出示句子: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1)指名读句子、齐读句子 2)学习生字:狐、兽、威
3、读了句子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为什么、怎么样)
三、深入学习课文
(一)狐狸为什么要借老虎的威风?
1、自由朗读课文1~6小节,用“——”划出狐狸怎么说、怎么做的句子。
2、交流句子,指导朗读句子。
1)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对老虎说:“你敢吃我?” 2)“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3)狐狸摇了摇尾巴,说:“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二)狐狸是怎么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1、自由读课文7、8小节,完成课后填空: “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朝森林深处走去。”走在前面的是
,走在后面的是
。“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是因为看见了。
2、指导朗读句子: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四、总结
1、朗读第9小节。
2、再次体会课题含义
五、作业
回家把“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板书:
狐假虎威
狐狸(狡猾)
老虎(凶恶)
神气活现
半信半疑
摇头摆尾
东张西望
大摇大摆
第二篇:集体备课教案
第八单元 10以内数的加减法
主备人:曾金华
备课组长审核:
教导处审核:
第一课时
5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44、45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拍手游戏:复习5以内的分与合。小朋友5以内数的分与合的知识掌握得真不错。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是什么?生回答。老师左手有几支笔?生回答,右手有几支笔呢?生回答,师:1支笔用数字几表示啊?生回答,2支笔用数字几表示啊?生回答,师:老师左手和右手的笔合在一起一共有几支笔?生回答。你想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引出课题并板书:加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5以内数的合成的知识来学习5以内的加法
三、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出示例1图,谈话:小朋友们,我们在学校里,不仅要爱学习,而且还要爱劳动。瞧,学校“护绿小队”的小朋友们正在劳动呢!(多媒体出示)师:谁能把图上的意思说出来?
有几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几个小朋友? 板书: 3 2 师:谁能将这两句话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2个小朋友)
根据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2个小朋友这两句话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2、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问:谁能将图中告诉我们的事情和这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2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小结: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就是把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
3、认识加号并理解其含义
在用加法计算时,我们要用一个符号:“+”。(板书: 3 + 2)跟老师
读:加号。你能说一说加号表示什么意思吗? 小结:加号表示“合起来”,它代表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来计算。
4、讨论交流: 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在一起,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呢?(5个),为什么是5个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A、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指图数 1、2、3、4、5、)B、还能怎样数?(3、4、5)3后面添上2个,是5。
C、还能不能根据前面学的分与合算出它的结果吗?(3和2合成5)板书: 3 + 2 = 5 你会读吗?(生读)
板书: 读作: 3加2等于5。(齐读一遍)3+2=5 是一个加法算式
谁能说一说,这里的“3”表示什么?(3表示3个小朋友在浇花)“2”表示什么?(2表示又来2个小朋友)
“3+2”呢?(3+2表示将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5”表示什么?(5表示一共有5个小朋友)
“3+2=5”表示什么?(表示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一共有5个小朋友)
小结:要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可以用加法来计算。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多媒体出示试一试两幅图。
①学校“护绿小队”的小朋友们不仅爱学习,爱劳动。还经常参加有益的课间活动。这里有几个女孩,几个男孩,他们一起去做什么?谁会连起来说?(1个小女孩和2个小男孩去玩荡桥的游戏)
还有谁要说的,小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小朋友?)谁能将事情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1个小女孩和2个小男孩去玩荡桥的游戏,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用什么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玩荡桥?(加法)
② 板书: 1 + 2,“1”表示什么? “2”呢?“1+2”表示什么? 你知道得数是多少吗?(3)
板书: 1 + 2 = 3。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直接在图上数,一共有3个小朋友;1添上2,也就是从1往后接着数两个数,是3;因为1和2合成3,所以1+2=3)
计算1+2等于几,小朋友们提出了这么多好方法!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谈话:小朋友们学得这么好,小动物们也纷纷带着自己的宝宝来向大家学习。(多媒体出示)你们看,谁来了?(生答),原来是鸡妈妈带着3只鸡宝宝过来了。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谁能将图中的事情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草地上有3只小鸡,1只鸡妈妈,一共有多少只鸡?)
你会列算式吗?(板书: 3 + 1)3 + 1 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你能说出3 + 1 = 4这个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吗?(生答)
2、送信游戏,规则:请几个小朋友当邮筒,手中拿有数字卡片;另请一组学生每人拿一张算式卡片当邮递员,请学生把卡片送到对应的邮筒里。
五、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多媒体出示,请同学们观察,看图能写出几道加法算式?
六、小结: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你学到了什么?
五、课后延伸:
学习了5以内的加法,并且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说课材料:大部分学生对5以内的加法已经会算,但对于加法的意义不知道,针对学生的学情,这节课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并感知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
在教学中,注意多让学生说,通过观察例题图,让学生说出其意思,通过例题图和课堂练习图,让学生练习完整地说出图意,根据图意抽象出算式,加深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
5以内的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46页例题和“试一试”)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初步认识减法,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并能用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教学具准备 教学环节
一、引入
1、复习10以内数的分与合。
2、其他学生以对口令的形式进行10以内数的分与合的练习。如师:4和4组成几?生:4和4组成8。5和几组成9?生:5和4组成9。
教师可以多说几个,让学生进行口答,也可以小朋友之间进行练习。
3、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3+2 1+4 2+2 1+1 2+3 4+1 1+2 1+3
二、展开
1、教学例1。(1)媒体出示主题画。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有些什么?有几个?(2)和学生一起分析图画。
① 同学们,图上原来有几个小朋友?后来又走了几个?那么现在还剩几个小朋友呢?
提问:观察这幅图,你能用“一共有„„走掉„„还剩„„”说一句话。② 教师再将图意复述一遍:原来有5个小朋友在浇水,又走了2个,现在还剩3个小朋友。
(思考:从一个数里“去掉”一些,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在计算时,我们可以联系什么来算?还可以根据什么来算?)
2、教学例2。(1)媒体出示图画。(2)明确图意。
(3)说出图意:(让学生跟旁边的小朋友说几遍,再跟老师说)。(4)独立观察试一试的情境图,弄清题意。
(5)想一想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减法计算?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三、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一说每一幅图的意思后填写算式。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看算式,先用去圆圈的方法,再计算。学生独立操作后,指名说出自己的想法。
3、“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开火车口答。
4、“想想做做”第4题。
先分小组说说图意,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填好算式,计算出得数。
5、“想想做做”第5题。人出示卡片学生口答。
6、指导学生练习书写“想想做做”第6题。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愉快的数学课,你能说说学会了什么吗?先跟同学说说,再跟老师说说。
5以内的书的减法(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初步认识减法,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并能用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江苏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48、49页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0在加减法中的意义,掌握关于0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
理解0在加减法中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关于0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4—2=
4—3=
5—1=
3+1=
1+1=
2+2=
2、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传授新知
1、教学例题1(1)出示例题图,理解题意。原来有3个同学在浇花,后来都走掉了。
(2)还有多少人?怎样列式?(板书:3—3)
(3)3个同学浇花后都走掉了,还有没有同学呢?“没有”应该等于几呢?(板书得数:0)
哪位小朋友说说看,3—3为什么等于0?
2、教学例题2
(1)出示例题图,提问:左边的花盆里开了几朵花?(板书:5)
右边的花盆里有没有花?可以用哪一个数字表示?(板书:0)
(2)要算两盆花一共开了几朵,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5+0)
(3)数一数两盆一共开了几朵花?5+0应该等于几?(板书:=0)为什么5+0还等于5?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0+3=,启发学生思考:本来一个也没有,加上3个后,一共是几个?所以0+3等于几?
(2)出示3—0=,启发学生思考:从3个里面减去0个,也就是一个也没有去掉,结果还有几个?得数是几?
(3)从两题中选一小题说给同桌听听你是怎么想的?
4、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要记住一个数减它自己得0,几减0还得几:一个数加上0还等于这个数。
三、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1~6题
1、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4题
让学生观察每一组有什么特点?
3、第5题 方框里可以填几?
4、第6题
学生独立描红并计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五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2页练习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巩固已学过的加、减法,能熟练地口算。
2、比较熟练地看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或两道减法算式,初步认识它们之间的相应联系。
3、通过练习,培养初步的联想、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巩固已学过的加、减法,能熟练地口算。[教学难点]:熟练地看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或两道减法算式 [教学准备]:本课课件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了一些数学知识,知道了看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或两道减法算式,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板书课题:练习三)
二、复习。
1、口算。
练习三第3题
练习完后,选择2+5,7-1说一说你是怎么算出得数的?
2、摆学具列算式。
(1)请小朋友在桌上摆小棒,左边摆3根,右边摆4根。
提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
你还能想出另一道加法算式吗?你是怎么想的?
(2)请小朋友在桌上摆6个圆,用一根隔成左边4个,右边2个部分。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圆?左边几个?右边几个?从6个圆中去掉右边的2个,怎样列式?
你还能想出另一道减法算式吗?你是怎么想的?
三、看图练习
1、练习三第4题。
(1)出示练习三的第1小题。(利用课件出示)
看图先说一说图意,图中有几个小朋友在甩绳?有几个小朋友在跳绳?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怎样列式?还可以列出怎样的另一道加法算式?
(2)出示练习三的第2小题。
图中画的是什么?一共有几个足球,踢进了几个?还有几个没踢?看着这幅图你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为什么一幅图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你是怎样算7-4和7-3的?
(3)老师小结:
刚才我们看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或两道减法算式,这两道算式是有联系的,计算时,可以用“几和几组成几”来想,也可以从有联系的算式来想。
2、练习三第5题。
(1)利用课件分别出示这两幅图,说一说这两幅图的意思。(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分小组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讨论一下这两道题为什么一个用加法算?一个用减法算?
五、全课小结
和是6、7的加法
教学目的:
1、能正确地计算6、7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里有很多计算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挂图、图片、小黑板、卡片。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题
1、通过生活情境和直观图、让学生认识两道相应的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1 + 6= 7
+ 1 =7 这两个算式都是求一共几个同学,都是把1个同学和6个同学合起来,体会两个算式结果相同的合理性。
2、教学例2。有括号和问号的题这里是第一次出现。理解后,要让学生讨论能列出哪些算式,计算后讨论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还要交流不同的算法,如果能从3 + 4 =7想到4+3也得7,应该表扬。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然后遍题。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6题。先通过摆一摆的操作和直观图,让学生学习其余的一些得数是6、7的加法,再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练习形式,巩固和是6、7的加法计算,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课堂总结
五、课堂能力检测
(小黑板出示)+ 5 = + 3 =
+3 = +4 = 5 + 1 = + 2 =
1+ 6=
+ 1 = 6、7的减法
教学目的:
让学生体会两道相应的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以及用减法算的实际问题里的数量之间的联系,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教学准备:挂图、图片、小黑板。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挂图、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知
1、在看图理解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列出相应的两道减法算式,体会相互之间的联系。
2、先可以让学生观察并交流一下图意,弄清要栽的总数是“7棵”。栽好了3棵,还有4棵没有栽,再讨论可以列出哪些算式,并算出得数。– 3 = 4
– 4 = 3
3、再让学生联系题意说说两道减法算式的含义,体会相应的减法算式之间的不同和联系。
4、教学“试一试”。第一小题要让学生理解虚线表示什么意思,交流算法时,如果有学生从7 – 2 = 5,想到7 – 5 = 2,要表扬、鼓励。
第二小题是图画表示的实际问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列式作出解释,初步学习表达问题的大致过程。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通过直观先学会6、7减几的其余一些算式,再安排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6、7减几的计算,以及学习用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自己看图写算式,计算结果,然后交流。
3、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列出算式,然后说
说自己的想法,体会数量关系和算法之间的联系,逐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第5题和第6题应该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使认知结构更加全面。
四、课堂总结
五、能力检测
(小黑板出示)– 4 =
– 4 = – 3 = – 5 =
– 3 = – 4 =
教学内容:课本56-57页。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学生能熟练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学过的加、减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经过前面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对和是6、7的加法以及6、7 减几的题目已经掌握得相当不错了,智慧老人知道了也很高兴,想来出题考考你们,你们愿意接受考验吗?
二、练习探究 1. 练习六 1。
请小朋友拿出0-7数字卡片,智慧老人想让小朋友摆一摆:□+□=6,看谁 摆的方法多。
当学生报出一种算式如:2+4=6,问:你还想到了哪道算式?(4+2=6)整理算式,谁能一个不漏地把得数是6的算式全部报出来呢? 谁来试试:□+□=7呢?(类同前)2. 练习六2。
如果让你从刚才的几张卡片中任意选出两张,你能用大数减去小数并很快算 出结果吗?学生摆后汇报。
如果那个大数是6,一共可以摆出哪几道算式呢?大数是7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3. 练习六 3。
比一比,赛一赛,谁完成得又快又好。4. 练习六 4。
海洋中的鲸鱼和乌龟也来给小朋友加油了,结果相同的鲸鱼和乌龟可以结成 朋友,你能帮帮它们吗?
生连线,汇报。问:你有没有什么好方法找得又快又准呢? 5. 练习六 5。
操场上的小朋友跳绳可真带劲呀!看着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提出问题后,填写算式。说说这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指出:把跳绳的人数和甩绳的人数合起来就是玩跳绳的总人数。6. 练习六 6。
明明最喜欢踢足球,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提出问题后,填写算式。说说这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指出:从7个足球里去掉踢进的个数就是没进的个数,去掉没进的个数就是 踢进的个数。7. 练习六 7。
看,动物园里可真热闹,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列式。
小朋友们,左边的海豚一共套了几个圈?右边的呢?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 题?
可以引导孩子根据上面的信息分别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8. 练习六8。
剩下了最后一关了,看看你能不能顺利闯过去。仔细观察一下,这两行的排 列分别有什么规律?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和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教材第50——52页的内
容。
教学目的:
1、在一图两式的基础上,通过一图四式组织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和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的计算;
2、初步建立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间的联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挂图、数字卡片、圆片、小红花、算式卡片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知识探索及延伸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内容。
2、让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再根据图意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3、四道算式列出后,让学生比较并与同伴交流,体会相互间的联系。
4、“试一试”让学生半独立地看一幅图列四个算式,让学生联系图意说说各个算式的具体含义。
5、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学会和是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计算,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间的联系。
三、知识的应用与拓展
1、想想做做的1——6题,都是关于8的加、减法计算的练习。(1)1题组织学生交流对不同算式的了解,并从中进一步感知算式之间的联系。如果有学生能利用一道算式的得数来推算出另外算式的得数,就要表扬、鼓励,使其获得成功感。(2)第2题让同桌一起用卡片摆一摆,说一
说算式。(3)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相互交流。(4)第4题计算要关注学生是不是全算对
了,有没有典型的错例。(5)第5题可以让学生说图意,说想法,和
同伴交流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培养表达能力。(6)第6题是开放题,能帮助学生整理得数
是8的加法算式以及8减几的减法算式。要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多说几道算式。
2、想想做做的8——12题关于9的加减法计算。(1)这里的题目要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讨,通过多种练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2)第9题用9减每个泡泡上的数,学生会
觉得有趣,激发学习积极性。(3)第11题可以让学生主动帮助每只小鸟
找自己的家,激发学生热爱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4)第12题是开放性的练习设计,可以帮
助学生有条理地归纳和是9的激发和相应的减法。
3、自己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动手操作,并要求学生能按要求说一说含义。
四、知识的总结
五、能力的检测
(小黑板出示)1、6 + 2 =
– 4 = + 1=
+ 3 = 4 + 4 =
– 7 = + 5=
– 5 =
2、()+()=8
-()=()
1、9 – 2 = + 7 =
– 1 = + 6 =
– 6 =
+ 1 = + 5= – 5 =
2、()+()=9 —()=()
第三篇:《坐井观天》集体备课教案(第八周)
人教课标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坐井观天》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教师 : 赵梅花 苗新玉
执教老师 : 赵梅花
授课时间 : 2015.10.27
我们一起来见证一下。指导写字:还、答。
四、学文感悟
1、故事开头导读第一自然段:从前,有一只青蛙整天生活在一口井里,在井里生活的无忧无虑,它从来没有去过井以外的地方。(板画一口井,并把青蛙放在井底的位置。)
有一天,一只小鸟飞了很远的路,飞累了,落在了井沿上(指明说说井沿的位置)你是怎么知道井沿的意思的?(我们也可以用图文结合法来理解“井沿”的意思)
青蛙和小鸟在井边展开了对话,谁来读一读故事的开头?
2、青蛙和小鸟到底说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2到7自然段,找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把青蛙说的话用横线画出来,小鸟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来。青蛙说一句,小鸟回答一句,这样有问有答才叫对话。一个人说话不是对话,是自言自语。听明白了吗?
指生找出三次对话:师:小朋友们认真读书的样子特别可爱,老师愿意分享你们读书的成果,谁愿意把你画出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3、学习第一次对话:他们的对话可有趣了,谁来读一读第一次对话?(课件出示)
指名读,指导朗读:重点指导读出问句:“你从哪儿来呀?”;突出“一百多里”。一百多里呀,说明小鸟飞得特别远,小鸟都有可能飞到哪些地方,飞了这么远呢?(高山、田野„„)飞了这么远,一定很口渴,谁来读一读小鸟的话。
4、学习第二次对话:师:小朋友们,读得真投入,小鸟和青蛙的对话更精彩,请看屏幕。(出示第二次对话)
谁来读一读?这里有两个词语——大话和无边无际,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大话就是吹牛,无边无际是没有边际)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无边无际来形容呢?
青蛙根本就不相信小鸟说的话,所以认为他是在吹牛。谁能试着扮演一下青蛙和小鸟,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出示图片练说:小鸟飞呀飞,飞过,飞过,还没有看到天的边。青蛙为什么只看到井口大的天?
再读对话,指导朗读:“无边无际”“青蛙不相信的语气及小鸟着急努力劝说的语气”。
5、学习第三次对话:师:学到这里,大家都已经明白青蛙错了,可自以为是的青蛙还和小鸟争论不休,请小朋友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青蛙和小鸟为什么笑?(生读)
师:怎样才能让青蛙知道自己错了呢?
学生回答
师:对,眼见为实,青蛙真的从井口跳了出来(师把青蛙的图片从井底贴到井岩),它
《坐井观天》集体备课教案(二)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认识3个生字。
2、理解“无边无际”、“大话”和“坐井观天”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充分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过程
4、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阅读能力。
4、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寓意。
5、通过学习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懂得学习、做事要开阔眼界,不能自以为是。教学重点
认识3个生字,课文2——7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教学难点
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教学准备:贴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前三分钟:同学们,我们在识字四里认识了很多成语,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课件出示成语,齐读,开火车认读。)
2、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好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贴图(青蛙和小鸟,青蛙贴在黑板中间一块石头上,小鸟暂时贴在黑板右上方。)你们喜欢他们吗?(喜欢)今天,我们将学习一则关于青蛙和小鸟的寓言故事——《坐井观天》。(你们希望在安静的环境中来写课题还是乱哄哄的环境中来写?那我们保持安静,用心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板书课题。(坐、井、观、观是壮观、观看的观;天。)齐读课题。
二、范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这则故事讲了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一件什么事情?抽生回答问题。(青蛙和小鸟在争论天大小的问题)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天”。
三、学习生字:
1、学习这个有趣的小故事之前,老师要先考考同学们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生字预习得怎么样?有信心接受挑战吗?今天我们要认识的生字朋友特别少,但是我希望你们也能把最热情的的掌声送给他们、欢迎他们。
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生活)
出示图片练说:小鸟飞呀飞,飞过,飞过,还没有看到天的边。青蛙为什么只看到井口大的天?
再读对话,指导朗读:“无边无际”“青蛙不相信的语气及小鸟着急努力劝说的语气”。
4、学习第三次对话:师:学到这里,大家都已经明白青蛙错了,可自以为是的青蛙还和小鸟争论不休,请小朋友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青蛙和小鸟为什么笑?(生读)
a、青蛙笑小鸟说的是错的。
2、青蛙笑自己说的是对的。
c、小鸟笑青蛙错了,还认为自己是对的。d、小鸟笑自己说天无边无际是正确的。师:怎样才能让青蛙知道自己错了呢?
师:对,眼见为实,青蛙真的从井口跳了出来(师把青蛙的图片从井底贴到井岩),它会看到什么?对自己对小鸟说些什么?
生练说 ?? 师:小朋友们的想象真丰富,语言真优美,相信你们能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让我们有滋有味地齐读第三次对话。
五、拓展
推荐成语寓言故事:《画蛇添足》《拔苗助长》《掩耳盗铃》 板书设计
13.坐井观天
小鸟 无边无际
天有多大
青蛙 井口那么大
了一个环节,用多媒体课件,配上动听的音乐,展示小鸟见过的缤纷世界:飞过广阔的海洋,飞过无边的沙漠,飞过茂密的森林,飞过灿烂的田野,飞过清澈的小溪,也没有看到天的边,而这时的青蛙仍然坐在井底,一抬头只能看到巴掌大的天,此时小鸟的广博见识和井底之蛙的孤陋寡闻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顺理成章的感受到:外面的世界缤纷多彩,而青蛙的生活是多么的枯燥乏味。这样潜移默化让学生在学中有所收获。
可以这样说本课的教学突破点是重点词汇,而最终目的是理解寓意。我从无边无际,大话,笑,着手进入对文本的分析。进入文本后,我的教学重点是从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中,分析二者的特点,实现本文寓意的理解。在课文中我着重让小鸟和青蛙,从语言,生活习性等各方面进行了对比。主要抓以下几个方面。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这句话。
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让学生理解青蛙的自负,和小鸟的谦虚。得出结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他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
文中两个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自以为是。另一个小折射出了小鸟的虔诚,真诚相劝。通过分析青蛙的表情让学生自己明辨是非。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4、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开火车领拼生字:
3、直接读字组词:
4、摘苹果游戏巩固识字:
3、指导写字:师:小青蛙说:小朋友,你们识字的本领真棒,写字的本领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见证一下。指导写字:还、答。
写完生字,我们来欣赏一首儿歌放松一下。间休:欣赏歌曲《井底的小青蛙》
休息过后,精彩的故事要开始了,准备好了吗?端坐好。
四、学文感悟
1、故事开头导读第一自然段:从前,有一只青蛙整天生活在一口井里,在井里生活的无忧无虑,它从来没有去过井以外的地方。(板画一口井,并把青蛙放在井底的位置。)有一天,一只小鸟飞了很远的路,飞累了,落在了井沿上,(谁来帮老师把小鸟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哪是井沿呢?(指生贴图,把小鸟贴在井沿上。)你是怎么知道井沿的意思的?(我们也可以用图文结合法来理解“井沿”的意思)青蛙和小鸟在井边展开了对话,谁来读一读故事的开头?
2、青蛙和小鸟到底说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2到7自然段,找出青
蛙和小鸟的对话,把青蛙说的话用横线画出来,小鸟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来。青蛙说一句,小鸟回答一句,这样有问有答才叫对话。一个人说话不是对话,是自言自语。听明白了吗?
指生找出三次对话:师:小朋友们认真读书的样子特别可爱,老师愿意分享你们读书的成果,谁愿意把你画出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3、学习第一次对话:他们的对话可有趣了,谁来读一读第一次对话?(课件出示)
指名读,指导朗读:重点指导读出问句:“你从哪儿来呀?”;突出“一百多里”。一百多里呀,说明小鸟飞得特别远,小鸟都有可能飞到哪些地方,飞了这么远呢?(高山、田野??)飞了这么远,一定很口渴,谁来读一读小鸟的话。
2、学习第二次对话:师:小朋友们,读得真投入,小鸟和青蛙的对话更精彩,请看屏幕。(出示第二次对话)
“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谁来读一读?这里有两个词语——大话和无边无际,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无边无际来形容呢?
112-
第四篇:《坐井观天》集体备课教案(第八周)
《坐井观天》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认识3个生字。
(2)、理解“无边无际”、“大话”和“坐井观天”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充分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阅读能力。(2)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懂得学习、做事要开阔眼界,不能自以为是。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3个生字,课文2——7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贴图、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课前三分钟:同学们,我们在识字四里认识了很多成语,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课件出示成语,齐读,开火车认读。)
2、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好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贴图(青蛙和小鸟,青蛙贴在黑板中间一块石头上,小鸟暂时贴在黑板右上方。)你们喜欢他们吗?(喜欢)今天,我们将学习一则关于青蛙和小鸟的寓言故事——《坐井观天》。(你们希望在安静的环境中来写课题还是乱哄哄的环境中来写?那我们保持安静,用心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板书课题。(坐、井、观、蛙和小鸟的对话,把青蛙说的话用横线画出来,小鸟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来。青蛙说一句,小鸟回答一句,这样有问有答才叫对话。一个人说话不是对话,是自言自语。听明白了吗?
指生找出三次对话:师:小朋友们认真读书的样子特别可爱,老师愿意分享你们读书的成果,谁愿意把你画出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1、学习第一次对话:他们的对话可有趣了,谁来读一读第一次对话?(课件出示)
指名读,指导朗读:重点指导读出问句:“你从哪儿来呀?”;突出“一百多里”。一百多里呀,说明小鸟飞得特别远,小鸟都有可能飞到哪些地方,飞了这么远呢?(高山、田野„„)飞了这么远,一定很口渴,谁来读一读小鸟的话。
2、学习第二次对话:师:小朋友们,读得真投入,小鸟和青蛙的对话更精彩,请看屏幕。(出示第二次对话)
“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谁来读一读?这里有两个词语——大话和无边无际,你知道什么意思吗?(大话就是吹牛,无边无际是没有边际)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无边无际来形容呢?(大海、草原、沙漠)学完词语应该会运用它,我们学的知识才有用,这叫学以致用,也是一个成语(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生活)青蛙根本就不相信小鸟说的话,所以认为他是在吹牛。谁能试着扮演一下青蛙和小鸟,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生活)
推荐成语寓言故事:《画蛇添足》《拔苗助长》《掩耳盗铃》
13.坐井观天
小鸟
无边无际
天有多大
青蛙
天----井口那么大
第五篇: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备课组成员
(九
年级组)
课题
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授课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3、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
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教学用具
试管、药匙、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氯酸钾等、铁架台、集气瓶、木炭、铁丝、木条、砂纸
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空气中约有1/5体积的氧气,但是在有些情况下需要纯净的氧气,如何获得呢?
新课讲解:
一、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实验1](1)在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燃烧?
(2)向上述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1)木条不复燃
(2)木条复燃
二氧化锰
1、过氧化氢 水+氧气
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
讨论:
用过的二氧化锰能否再次使用?
备注(补充)
[实验2]
向用过的二氧化锰中再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能否再次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现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以上实验可重复多次,好象二氧化锰永远用不完。如果在实验前用精密的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把二氧化锰洗净、干燥,再称量,你会发现它的质量并没有发生变化,把它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还可以使过氧化氢分解。
小结1、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二
有关催化剂:
1、催化剂的本质:“一变两不变”
2、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可能改变
3、催化剂可使反应速度加快,也可使之变慢
4、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5、离开化学反应就不存在催化剂
三、用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把少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均匀装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
1、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起催化作用
二氧化锰
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
加热
观察高锰酸钾是什么颜色?当它加热时能否产生氧气?
高锰酸钾(KMnO4)
锰酸钾(K2MnO4)+
二氧化锰(MnO2)+氧气(O2)
[讨论] 上述三个制氧气的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四、分解反应的概念
分解反应就是一变多的反应。
即
A
B
+
C
四、总结反思
利用高锰酸钾加热和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应注意它们间的异同点,记住各物质的化学符号。另外通过比较,得出了分解反应的概念。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课题3
制取氧气
一、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二氧化锰
1、过氧化氢 水+氧气
2、催化剂概念:一变两不变
二、用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二氧化锰
1、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加热
加热
2、高锰酸钾(KMnO4)
锰酸钾(K2MnO4)+
二氧化锰(MnO2)+氧气(O2)
三、分解反应
1、概念:
2、形式:
A
B+C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