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22:59: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

第一篇: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

一、读课文。略

二、质疑。略

三、审题:

师:《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狼牙山”告诉了我们地点,“五壮士”告诉了我们人物。

师:为什么不叫《狼牙山五战士》?这个“壮”字是什么意思?

生:“壮士”表示了对五位战士的敬佩之情,对他们很尊敬。

生:因为他们不是一般的战士,他们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敢于献身,所以他们就是豪杰,是壮士。

师:说得好!不是一般的战士,这个“壮”字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呢?

生:“壮”就是勇敢的意思。

师:谁还有补充?一般的勇敢的人能不能称为壮士?要勇敢到什么程度?

生:一般的勇敢不能称为壮士,勇敢得为了胜利能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人才能称为壮士。

(板书:勇敢,不怕死)

师:勇敢地献出生命,这样的人可以称为壮士。同学们看《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除了告诉我们地点和人,还暗含着什么?看得出来吗?

生:还暗含着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师:很好!那这篇文章从题目上看,就知道要写五壮士什么高贵品质啊?

生:从课题上可以看出五壮士勇敢,为人民不怕死。

四、理文章脉络:

师:很好,歌颂了他们的勇敢精神。现在咱们看一看,这篇文章从层次安排上,是不是围绕了五壮士勇敢不怕死写的。现在看提纲(老师指黑板上的提纲)从文章层次的安排上,这篇文章写了几件事?

生:写了一件事。

师:一件什么事?

生:五壮士英勇杀敌的事。

师:谁再概括一下,这篇文章写五壮士一件什么事?

生:这篇文章写的是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师:就这么一件事。按什么顺序写的?

生: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写的。

师:哪是发生啊?

生:“接受任务”是发生。

师:哪是结果啊?

生:“跳下悬崖”是结果。

师:那剩下的三段是什么?

生(齐答):是“经过”。

师:题目叫《狼牙山五壮士》,主要写的是五壮士,这五段里哪几段直接写的是五壮士,谁看出来了?

生:“诱敌上山”、“引上绝路”、“跳下悬崖”这四段是直接写五壮士的。

师:好!五段里有四段都直接写五壮士,再看这四段里哪段最突出他们是五壮士?

生:最后一段“跳下悬崖”是直接写五壮士的。

师:后面一句没说准,应该说四段都是写五壮士的,而“跳下悬崖”这段是最突出他们的勇敢不怕死精神的。再问大家剩下三段,联系课文想,有哪几段是写五壮士和敌人面对面斗争的,表现出来勇敢不怕死的精神。

生:这三段中第二段“引上顶峰”是写五壮士和敌人英勇斗争的经过。

师:这是一个,还有没有写面对面斗争的?

生:第一段“诱敌上山”也是写五壮士和敌人面对面英勇斗争的。

五、讲读课文:

师:四段里有三段都突出地写了五壮士勇敢不怕死的精神。现在咱们一段一段地看。第一段没有直接写五壮士勇敢不怕死,为什么要写这段?看看课文,(学生翻开书,看课文)第一段有没有用呢?

生:有用,第一段是作为介绍情况的一个开头。

师:介绍情况的开头,干嘛要写日寇“集中兵力”,“大举进犯”,把日寇的猖狂劲儿写出来呢?

生:写了这些更能突出五壮士的勇敢不怕死,面临这么多的敌人一点儿也不害怕。

师:好,还有补充的吗?

生:敌人“大举进犯”,和六班英勇歼敌是对比写的。敌人“大举进犯”是说敌人人数非常多,六班只有五个人,说明五壮士是勇敢不怕死的。

师:很好,敌人数以千计,反动气焰非常嚣张,我们就五个人,他们最后是„„

生(齐答):以少胜多。

师:对!更能突出他们是壮士,所以这段非常重要,不是没用的。现在大家来看第二段“诱敌上山”一共分几个小层?

生:第二段分三层,第一层从“为了拖住敌人”到“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这层说的是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第二层从“他们利用险要地形”到“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这层是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第三层从“战斗进行很久”一直到“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这是写五壮士消灭了很多敌人。

师:很好。这三层,有几层是直接写五壮士的?

生:有两层是直接写五壮士的。

师:哪两层?

生:第一层和第二层。

师:好,这两层是直接写他们什么,表现出一种什么精神?

生:这两层直接写五壮士怎样把敌人引上山,怎么歼灭敌人。

师:再说得明确点儿。

生:写五壮士英勇杀敌,把敌人引上狼牙山,表现了五位壮士勇敢不怕死的精神。

师:对,这两层是写五壮士英勇杀敌,表现他们不怕死的精神,可以概括成——

(板书:英勇杀敌)

第三层没正面写五壮士怎么英勇杀敌,这层有用没用?

生:有用,因为第三层写敌人死得很多,说明五壮士非常顽强勇敢。

生:我也认为这层有用。因为这层说敌人死的特别多,横七竖八的,都数不过来了。这说明五壮士英勇顽强,杀了无数敌人,更能说明他们是英雄。

师:很好,第三层实际上就是他们英勇杀敌的结果,更突出他们的勇敢精神。那前两层都写英勇杀敌,写法一样不一样?看书!(学生认真看书。)既然都写英勇杀敌,为什么写两层呢?写法哪儿不一样?

生:第一层写他们英勇杀敌,是概括写,是写他们怎样把敌人引上狼牙山。而第二层写他们英勇杀敌,是具体地描写他们每一个人怎么样打敌人。第二层写他们对敌人刻骨仇恨,狠狠地打敌人。

师:很好,她刚才说了第一层怎么写的?

生:(齐答):概括地写集体。

师:第二层是具体地写了每一个人。那么,哪一层最能突出他们是五壮士呢?

生:第二层。

师:现在咱们就来看第二层。第二层共几句话?看书!(学生看课文。)每句话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第二层一共五句话,第一句是“他们利用险要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这句话是概括地说他们狠狠地打敌人。第二句“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从这开始是具体地写每个战士英勇杀敌。

师:好,她说第一句是属于概括地写这五个人英勇杀敌,然后分述每个人怎么样勇敢杀敌人的。前面是总述,后面是分述,很清楚的。后面分别写五壮士的四个句子都描写了五壮士的什么?第一句写班长什么?第二句写副班长什么?第三句写宋学义什么?第四句写两个小战士什么?用什么方法写出来的?平时咱们常讲:描写人物用各式各样的方法,看看用了什么方法?谁看出来了?

师:我找同学读一句说一句,是描写人物的什么?是语言?心情?还是动作?神态?读一句分析一句,生:“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这句主要描写班长的动作,说明班长„„

师:主要描写动作?谁有不同意见?

生:描写班长马宝玉的神态。

师:神态,哪点儿是神态?你说!

生:从“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的“沉着”表现了他非常镇静,不慌张。

师:很好,坐下。第二句谁分析一下?

生:“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这句是写副班长葛振林的动作和语口。

师;语言在哪儿?

生:没有语言。

师:别的同学再说。

生:描写了副班长葛振林的心情。

师:是动作为主还是心情为主?

生:我同意××的意见,写心情多。

师:什么样的心情?你说!

生:“„„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这儿细致地描写了副班长葛振林愤怒的心情。

师:第三句写什么?

生:“战士宋学义掷一颗手榴弹就把胳膊枪一圈儿„„”写了他的动作。

师:很好,坐下。第四句呢?

生:“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这句写的是表情和动作。

师:表情为主还是动作为主?

生:以表情为主。

师:这四句话有的描写表情,有的描写动作,有的描写心情。通过这些描写,你能不能看出五壮士心里想什么?

生:他们想一定要把敌人死死地拖住在狼牙山上,拖不住敌人,大部队就要受到很大的威胁。

生:五壮士想的是一定要狠狠打击敌人,掩护好主力部队和人民群众。

师:好。

生:五壮士这时候想的是:要把敌人死死地牵制在狼牙山上,不能让他们乱动一步,好给大部队创造转移的时间。

生:这时五壮士想的是:把敌人多杀几个,好拖延时间,让大部队安全转移。

师:五壮士这时候一心想消灭敌人,充满了对敌人的什么;

生(齐答):仇恨!

师:那我们读这段时,应该读出五壮士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应该读出五壮士对敌人刻骨仇恨的心情。

师:把这四句读一读,读出对敌人的刻骨仇恨来。

生:“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满腔怒火。”

师:应该是“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我找四个同学一人读一句,看谁能够把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读出来。

(生读这四句)

师:好。这一段大家读得还比较好。咱们现在看看第三段写的是什么?

生:(齐答):引上绝路。

师:什么叫“绝路”?

生:就是死路。

师:绝路就是死路。这一段写五壮士的句子有几句?

(学生看课文)

生:“走哪一条路呢?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莲花瓣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师:她找得很好。这里一共写了两句话,一句写了谁?

生(齐答):班长。

师:一句写的班长,另一句写那四个战士。写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这个“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

生:形容说话时态度特别果断。

师:那是这个词的意思,在这儿为什么要用“斩钉截铁”地说呢?

生:这就说明班长的话非常坚决、果断,不是犹犹豫豫地说的。

师:是指在什么面前毫不犹豫?

生:面临着死亡的情况下毫不犹豫。

师:怎么知道面临着死亡?

生:因为课文说了“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绝路就是死路,他们明知道走这条路是死路,走上去就下不来了,可是他们还是“斩钉截铁”地说,表现他们勇敢不怕死。

师:勇敢不怕死。好,是指在生与死的面前,选择哪一条路?班长丝毫不犹豫,这是一种不怕死的精神。那四个战士怎么不一个一个写啊?

生:因为那四个战士跟班长想的是一样的,他们都是想把敌人引上绝路,并且决不能暴露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转移的方向。

师:从哪儿看出想的一样?

生:“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从这句可以看出战士们和班长想的一样,因为课文里说了“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和班长一样,毫不犹豫地把敌人引上绝路。

师:“热血沸腾”,这说明其他四个战士也怎么样?

生:情绪激昂。

师:情绪激昂想干嘛?

生:想和班长一起为了祖国献身。

师:好,跟班长想在一起,行动一致吗?

生:(齐答):一致!

师:哪个词说明一致?

生:“紧跟在班长后面”的“跟”。

师:光用一个“跟”,其实这话也通,你们看课文,我念念“战士们热血沸腾,跟在班长后面。”可以吗?

生(齐答):可以!

师:可是文章不用“跟”,而用„„

生(齐答);“紧跟”。

师:为什么要加一个“紧”字呢?你说!

生:加一个“紧”字,更说明其他四个战士心里想的和班长想的是一样的。

师:他们想的一样,面临牺牲,他们准备什么?

生:他们都想把敌人引上绝路,掩护人民群众。

师:那自己呢?做了什么准备?

生:准备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师:他们已经准备献身。

(板书:准备献身)

谁把描写五壮士准备献身的英勇气概读出来?

生:“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把敌人引上绝路。”

师:很好,坐下。那个“走”字应该怎样读?

生(齐答):重!

师:读得重,那个感叹号,表示什么?你说。

生:非常宏亮,非常重!

师:那是读法,表达什么感情?

生:非常果断,非常坚决。

师:谁来读?

生:“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

师:谁再读一遍。

生:“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向莲花瓣走去。”

师:很好,这一段写班长的语言就一个字,写五壮士的行动的词就一个“紧跟”。虽然描写得很少,一个字一个词,把五壮士那种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写出来了。读的时候要感情充沛。谁能再读一遍?

《狼牙山五壮士》

哈尔滨市继红小学青年教师宫爱萍,在省小学语文第二届“最佳教师”评选会上讲了《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一举摘取了“最佳教师”的桂冠。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3课《狼牙山五壮士》。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并讲了文章的前两段。现在,我们继续来学习后三段,要抓住重点讲词析句,深刻地领会五壮士在狼牙山抗击日寇的战斗中是如何英勇顽强坚强不屈的,这表现了中国人民的一种什么精神。首先,学习第三段课文,请同学们思考:这段主要写什么?(指名学生读第三段)

〔评:这节课宫老师着重讲三四五段课文,这样做重点突出,目标十分集中。避免了讲课文“求全”“平推”之弊,可以把“钢”使在刀刃上,做到“一节一得”。〕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引上绝路)

师:(出示投影片)这就是狼牙山顶峰,谁来说说它为什么是一条绝路呀?

生:因为狼牙山顶峰三面都是悬崖,只有一条路,五壮士沿着这条路来到山顶,后面有敌人追击,他们就无路可走了。

师:实际上是死路一条了。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班长的态度是坚决果断,选择走绝路。我是从“斩钉截铁”这个词看出来的。(板书:斩钉截铁)

师:班长明明知道这是条绝路,为什么还要选择走这条路呢?

生:说明了班长心里想的是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的安全,根本没想到自己。(学生纷纷举手,争谈自己的理解。)

师:那么,战士们的情绪又是怎样呢?

生: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板书:热血沸腾)

师:什么样是“热血沸腾”啊?

生:“热血沸腾”就是血液像烧开的水一样。

生:“热血沸腾”就是说五壮士情绪高涨。

师:战士们选择了一条绝路,也就是说面临的将是死亡,为什么情绪还高涨呢?(学生回答,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死亡也值得;为了保存战斗力量,取得战役的胜利,就是牺牲也光荣。)

师:因此,我们读班长的话要读得坚定、果断;读“热血沸腾”要高昂,从而表现五壮士那高涨的情绪。我们练读这两句话,老师引读,你们跟着读。“走哪一条路呢?”(学生接读)

〔评:抓住关键词语讲解课文内容是宫老师语文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她不仅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本意,还要理解在课文中表达的意思和蕴含的情感,用文中的情感诱发学生读的欲望,这样读的质量就有保证了。〕

(学生齐读后,过渡学习第四段。)

师:从哪儿能看出五壮士打得英勇顽强?

生:我是从“班长受伤了”,“子弹也打光了”,他们还是用石头向敌人砸去看出来的。(板书:砸)

师:(出示投影片)这就是五壮士用石头砸向敌人的场面,请大家默读这部分课文,边读边画描写班长动作的词语,并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回答,画出的词有抢、夺、插、举,然后教师板书。)

师:什么是“举”,五壮士是怎么举的呀?

生:“举”就是用两手向上高抬,从这个词可以看出班长把石头抬得高,用力很大。

师:文中写的是“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与“举起一块石头”哪个句子更好一些,为什么?(学生具体地分析、比较了这两个句子,还进行了换词的训练,说“砸”可以换成“投”“掷”“撇”。)

师:作者为什么在这里用“砸”而没有用其他词?

生:因为“磨盘”是说石头大,“举”是抬得高,向下扔就要用“砸”。

生:五壮士把石头当子弹,石头越大,举得越高,砸死日本鬼子就越多„„

〔评:宫老师抓装抢、夺、插、举”几个朴实无华的词让学生体会班长的机智勇敢,还引导学生推敲了作者用“砸”之巧妙,从而揭示词语运用的规律,这是最有效的词语训练。〕

师:那么,怎样读才能表现出五壮士的英勇顽强呢?(学生通过理解上文悟出读的情感和要领,学生们自由练读后,指名朗读。)

师:读得很有激情,很有力量!五壮士为什么表现得这样英勇顽强呢?谁来读这个句子?(学生读。出示投影片:顿时„„带着„„决心,带着„„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中国人民的仇恨”是指什么?

生:“中国人民的仇恨”是指对日寇的仇恨。

师:你们说说,我们对日寇为什么那么仇恨哪?

生:日本侵略者在我们东北建立了一个“731”细菌部队,用中国人做实验,向人体内注射鼠疫。

师:手段极其惨忍。

生:日寇在我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也就是杀光、烧光、抢光。

生:当时,日本鬼子在我国进行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师:是的,他们竟然杀死我同胞30多万人。想到这些国家耻、民族仇,怒火在五壮士心中燃烧。他们决心用石头与敌人血战到底!因此,我们要把这种仇恨的情感读出来。“砸”要重读,两个“带着”,第一个语气要强烈。大家自由练读。(学生情绪激愤,然后齐读。)

〔评:宫老师讲解课文善于联系实际。通过联系课文中事例,联系现实生活,把“决心”“仇恨”两个词放在具体事实中理解,从抽象到具体,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之动心,再以“情”促读。强烈的情感需要通过读来表现。这样就把读的质量提高了。〕

(教师过渡到第五段,出示投影片,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五壮士在跳崖前的表现,学生看着图说表现。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读议,理解五壮士面对着死亡,为什么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五壮士消灭了大量的敌人。学生理解后,教师范读:“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中国共产党万岁!”然后,训练学生朗读。)

师:读得很好,情感很充沛!五壮士用气壮山河的英雄壮举向日寇和所有侵略者证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是不屈服于任何外来侵略的。因此,作者在结尾赞美了五壮士的声音。

(出示投影片,示意学生齐读有关句子。)

师:为什么说这是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生:他们把敌人引上绝路,在胜利地完成了战斗任务的情况下,子弹打完了,还用石头砸敌人,最后纵身跳崖,也不当敌人俘虏。这就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指的是什么?

生:“惊天动地”是指声音很大,惊动了天地。“气壮山河”的意思是气魄像高山大河一样雄伟、豪迈。

师:这只是赞颂五壮士视死如归、壮烈豪迈的英雄气概吗?

生:更是在赞颂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屈服于任何外来侵略的民族气节。

师:因此,这句中的“英雄”和“坚强不屈”要重读。“惊天动地”和“气壮山河”要读得有气势。这样才能读出五壮士的高大形象和壮烈行为。听老师来读这两个句子。(教师范读,接着指名读。)

师:这壮烈豪迈的口号声响彻云霄,震撼大地。它喊出了中华儿女头可断,血可流,民族尊严不可丢的凛然正气。大家齐读这两句。(生齐读)

师:(总结全文)„„是的,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第二篇:《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3课《狼牙山五壮士》。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并讲了文章的前两段。现在,我们继续来学习后三段,要抓住重点讲词析句,深刻地领会五壮士在狼牙山抗击日寇的战斗中是如何英勇顽强坚强不屈的,这表现了中国人民的一种什么精神。首先,学习第三段课文,请同学们思考:这段主要写什么?(指名学生读第三段)

〔评:这节课宫老师着重讲三四五段课文,这样做重点突出,目标十分集中。避免了讲课文“求全”“平推”之弊,可以把“钢”使在刀刃上,做到“一节一得”。〕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引上绝路)

师:(出示投影片)这就是狼牙山顶峰,谁来说说它为什么是一条绝路呀?

生:因为狼牙山顶峰三面都是悬崖,只有一条路,五壮士沿着这条路来到山顶,后面有敌人追击,他们就无路可走了。

师:实际上是死路一条了。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班长的态度是坚决果断,选择走绝路。我是从“斩钉截铁”这个词看出来的。(板书:斩钉截铁)

师:班长明明知道这是条绝路,为什么还要选择走这条路呢?

生:说明了班长心里想的是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的安全,根本没想到自己。(学生纷纷举手,争谈自己的理解。)

师:那么,战士们的情绪又是怎样呢?

生: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板书:热血沸腾)

师:什么样是“热血沸腾”啊?

生:“热血沸腾”就是血液像烧开的水一样。

生:“热血沸腾”就是说五壮士情绪高涨。

师:战士们选择了一条绝路,也就是说面临的将是死亡,为什么情绪还高涨呢?(学生回答,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死亡也值得;为了保存战斗力量,取得战役的胜利,就是牺牲也光荣。)

师:因此,我们读班长的话要读得坚定、果断;读“热血沸腾”要高昂,从而表现五壮士那高涨的情绪。我们练读这两句话,老师引读,你们跟着读。“走哪一条路呢?”(学生接读)

〔评:抓住关键词语讲解课文内容是宫老师语文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她不仅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本意,还要理解在课文中表达的意思和蕴含的情感,用文中的情感诱发学生读的欲望,这样读的质量就有保证了。〕

(学生齐读后,过渡学习第四段。)

师:从哪儿能看出五壮士打得英勇顽强?

生:我是从“班长受伤了”,“子弹也打光了”,他们还是用石头向敌人砸去看出来的。(板书:砸)

师:(出示投影片)这就是五壮士用石头砸向敌人的场面,请大家默读这部分课文,边读边画描写班长动作的词语,并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回答,画出的词有抢、夺、插、举,然后教师板书。)

师:什么是“举”,五壮士是怎么举的呀?

生:“举”就是用两手向上高抬,从这个词可以看出班长把石头抬得高,用力很大。

师:文中写的是“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与“举起一块石头”哪个句子更好一些,为什么?(学生具体地分析、比较了这两个句子,还进行了换词的训练,说“砸”可以换成“投”“掷”“撇”。)

师:作者为什么在这里用“砸”而没有用其他词?

生:因为“磨盘”是说石头大,“举”是抬得高,向下扔就要用“砸”。

生:五壮士把石头当子弹,石头越大,举得越高,砸死日本鬼子就越多„„

〔评:宫老师抓装抢、夺、插、举”几个朴实无华的词让学生体会班长的机智勇敢,还引导学生推敲了作者用“砸”之巧妙,从而揭示词语运用的规律,这是最有效的词语训练。〕

师:那么,怎样读才能表现出五壮士的英勇顽强呢?(学生通过理解上文悟出读的情感和要领,学生们自由练读后,指名朗读。)

师:读得很有激情,很有力量!五壮士为什么表现得这样英勇顽强呢?谁来读这个句子?(学生读。出示投影片:顿时„„带着„„决心,带着„„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中国人民的仇恨”是指什么?

生:“中国人民的仇恨”是指对日寇的仇恨。

师:你们说说,我们对日寇为什么那么仇恨哪?

生:日本侵略者在我们东北建立了一个“731”细菌部队,用中国人做实验,向人体内注射鼠疫。

师:手段极其惨忍。

生:日寇在我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也就是杀光、烧光、抢光。

生:当时,日本鬼子在我国进行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师:是的,他们竟然杀死我同胞30多万人。想到这些国家耻、民族仇,怒火在五壮士心中燃烧。他们决心用石头与敌人血战到底!因此,我们要把这种仇恨的情感读出来。“砸”要重读,两个“带着”,第一个语气要强烈。大家自由练读。(学生情绪激愤,然后齐读。)

〔评:宫老师讲解课文善于联系实际。通过联系课文中事例,联系现实生活,把“决心”“仇恨”两个词放在具体事实中理解,从抽象到具体,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之动心,再以“情”促读。强烈的情感需要通过读来表现。这样就把读的质量提高了。〕

(教师过渡到第五段,出示投影片,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五壮士在跳崖前的表现,学生看着图说表现。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读议,理解五壮士面对着死亡,为什么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五壮士消灭了大量的敌人。学生理解后,教师范读:“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中国共产党万岁!”然后,训练学生朗读。)

师:读得很好,情感很充沛!五壮士用气壮山河的英雄壮举向日寇和所有侵略者证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是不屈服于任何外来侵略的。因此,作者在结尾赞美了五壮士的声音。

(出示投影片,示意学生齐读有关句子。)

师:为什么说这是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生:他们把敌人引上绝路,在胜利地完成了战斗任务的情况下,子弹打完了,还用石头砸敌人,最后纵身跳崖,也不当敌人俘虏。这就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指的是什么?

生:“惊天动地”是指声音很大,惊动了天地。“气壮山河”的意思是气魄像高山大河一样雄伟、豪迈。

师:这只是赞颂五壮士视死如归、壮烈豪迈的英雄气概吗?

生:更是在赞颂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屈服于任何外来侵略的民族气节。

师:因此,这句中的“英雄”和“坚强不屈”要重读。“惊天动地”和“气壮山河”要读得有气势。这样才能读出五壮士的高大形象和壮烈行为。听老师来读这两个句子。(教师范读,接着指名读。)

师:这壮烈豪迈的口号声响彻云霄,震撼大地。它喊出了中华儿女头可断,血可流,民族尊严不可丢的凛然正气。大家齐读这两句。(生齐读)

师:(总结全文)„„是的,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2004-01-13

]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 名师教学实录

2008-12-21 10:26:40| 分类: 它山之石|字号 订阅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 名师教学实录

师:《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狼牙山”告诉了我们地点:“五壮士”告诉了我们人物。师:为什么不叫《狼牙山五战士》?这个“壮”字是什么意思?

生:“壮士”表示了对五位战士的敬佩之情,对他们很尊敬。

生:因为他们不是一般的战士,他们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敢于献身,所以他们就是豪杰,是壮士。

师:说得好!不是一般的战士,这个“壮”字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呢? 生:“壮”就是勇敢的意思。

师:谁还有补充?一般的勇敢的人能不能称为壮士?要勇敢到什么程度?

生:一般的勇敢不能称为壮士,勇敢得为了胜利能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人才能称为壮士。

(板书:勇敢,不怕死)

师:勇敢地献出生命,这样的人可以称为壮士。同学们看《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除了告诉我们地点和人,还暗含着什么?看得出来吗?

生:还暗含着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师:很好!那这篇文章从题目上看,就知道要写五壮士什么高贵品质啊?

生:从课题上可以看出五壮士勇敢,为人民不怕死。

四、理文章脉络:

师:很好,歌颂了他们的勇敢精神。现在咱们看一看,这篇文章从层次安排上,是不是围绕了五壮士勇敢不怕死写的。现在看提纲(老师指黑板上的提纲)从文章层次的安排上,这篇文章写了几件事?

生:写了一件事。

师:一件什么事?

生:五壮士英勇杀敌的事。

师:谁再概括一下,这篇文章写五壮士一件什么事?

生:这篇文章写的是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师:就这么一件事。按什么顺序写的?

生: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写的。

师:哪是发生啊?

生:“接受任务”是发生。

师:哪是结果啊?

生:“跳下悬崖”是结果。

师:那剩下的三段是什么。

生(齐答):是“经过”。

师:题目叫《狼牙山五壮士》,主要写的是五壮士,这五段里哪几段直接写的是五壮士,谁看出来了?

生:“诱敌上山”、“引上绝路”、“跳下悬崖”这四段是直接写五壮士的。

师:好!五段里有四段都直接写五壮士,再看这四段里哪段最突出他们是五壮士?

生:最后一段“跳下悬崖”是直接写五壮士的。

师:后面一句没说准,应该说四段都是写五壮士的,而“跳下悬崖”这段是最突出他们的勇敢不怕死精神。再问大家剩下三段,联系课文想,有哪几段是写五壮士和敌人面对面斗争的,表现出来勇敢不怕死的精神。

生:这三段中第二段“引上顶峰”是写五壮士和敌人英勇斗争的经过。

师:这是一个,还有没有写面对面斗争的?

生:第一段“诱敌上山”也是写五壮士和敌人面对面英勇斗争的。

五、讲读课文:

师:四段里有三段都突出地写了五壮士勇敢不怕死的精神。现在咱们一段一段地看。第一段没有直接写五壮士勇敢不怕死,为什么要写这段?看看课文,(学生翻开书,看课文)第一段有没有用呢?

生:有用,第一段是作为介绍情况的一个开头。

师:介绍情况的开头,干嘛要写日寇“集中兵力”,“大举进犯”,把日寇的猖狂劲儿写出来呢?

生:写了这些更能突出五壮士的勇敢不怕死,面临这么多的敌人一点儿也不害怕。

师:好,还有补充的吗?

生:敌人“大举进犯”,和六班英勇歼敌是对比写的。敌人“大举进犯”是说敌人人数非多,六班只有五个人,说明五壮士是勇敢不怕死的。

师:很好,敌人数以千计,反动气焰非常嚣张,我们就五个人,他们最后是„„

生(齐答):以少胜多。

师:对!更能突出他们是壮士,所以这段非常重要,不是没用的。现在大家来看第二段“诱敌上山”一共分几个小层?

生:第二段分三层,第一层从“为了拖住敌人”到“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这层说的是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第二层从“他们利用险要地形”到“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这层是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第三层从“战斗进行很久”一直到“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这是写五壮士消灭了很多敌人。

师:很好。这三层,有几层是直接写五壮士的?

生:有两层是直接写五壮士的。

师:哪两层?

生:第一层和第二层。

师:好,这两层是直接写他们什么,表现出一种什么精神?

生:这两层直接写五壮士怎样把敌人引上山,怎么歼灭敌人。

师:再说得明确点儿。

生:写五壮士英勇杀敌,把敌人引上狼牙山,表现了五位壮士勇敢不怕死的精神。

师:对,这两层是写五壮士英勇杀敌,表现他们不怕死的精神,可以概括成:

(板书:英勇杀敌)

第三层没正面写五壮士怎么英勇杀敌,这层有用没用?

生:有用,因为第三层写敌人死得很多,说明五壮士非常顽强勇敢。

生:我也认为这层有用。因为这层说敌人死的特别多,横七竖八的,都数不过来了。这说明五壮士英勇顽强,杀了无数敌人,更能说明他们是英雄。

师:很好,第三层实际上就是他们英勇杀敌的结果,更突出他们的勇敢精神。那前两层都写英勇杀敌,写法一样不一样?看书!(学生认真看书。)既然都写英勇杀敌,为什么写两层呢?写法哪儿不一样?

生:第一层写他们英勇杀敌,是概括写,是写他们怎样把敌人引上狼牙山。而第二层写他们英勇杀敌,是具体地描写他们每一个人怎么样打敌人。第二层写他们对敌人刻骨仇恨,狠狠地打敌人。

师:很好,她刚才说了第一层怎么写的?

生(齐答):概括地写集体。

师:第二层是具体地写了每一个人。那么,哪一层最能突出他们是五壮士呢?

生:第二层。

师:现在咱们就来看第二层。第二层共几句话?看书!(学生看课文。)每句话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第二层一共五句话,第一句是“他们利用险要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这句话是概括地说他们狠狠地打敌人。第二句“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从这开始是具体地写每个战士英勇杀敌。

师:好,她说第一句是属于概括地写这五个人英勇杀敌,然后分述每个人怎么样勇敢杀敌人的。前面是总述,后面是分述,很清楚的。后面分别写五壮士的四个句子都描写了五壮士的什么?第一句写班长什么?第二句写副班长什么?第三句写宋学义什么?第四句写两个小战士什么?用什么方法写出来的?平时咱们常讲:描写人物用各式各样的方法,看看用了什么方法?谁看出来了?

师:我找同学读一句说一句,是描写人物的什么?是语言?心情?还是动作?神态?读一句分析一句。

生:“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这句主要描写班长的动作,说明班长„„

师:主要描写动作?谁有不同意见。

生:描写班长马宝玉的神态。

师:神态,哪点儿是神态?你说!

生:从“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的“沉着”表现了他非常镇静,不慌张。

师:很好,坐下。第二句谁分析一下?

生:“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这句是写副班长葛振林的动作和语言。

师:语言在哪儿。

生:没有语言。

师:别的同学再说。

生:描写了副班长葛振林的心情。

师:是动作为主还是心情为主。生:我同意的意见,写心情多。

师:什么样的心情?你说!

生:“„„好像那

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这儿细致地描写了副班长葛振林愤怒的心情。:第三句写什么?

生:“战士宋学义掷一颗手榴弹就把胳膊抡一圈儿„„”写了他的动作。

师:很好,坐下。第四句呢?

生:“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这句写的是表情和动作。

师:表情为主还是动作为主?

生:以表情为主。

师:这四句话有的描写表情,有的描写动作,有的描写心情。通过这些描写,你能不能看出五壮士心里想什么?

生:他们想一定要把敌人死死地拖住在狼牙山上,拖不住敌人,大部队就要受到很大的威胁。

生:五壮士想的是一定要狠狠打击敌人,掩护好主力部队和人民群众。

师:好。

生:五壮士这时候想的是:要把敌人死死地牵制在狼牙山上,不能让他们乱动一步,好给大部队创造转移的时间。

生:这时五壮士想的是:把敌人多杀几个,好拖延时间,让大部队安全转移。

师:五壮士这时候一心想消灭敌人,充满了对敌人的什么?

生(齐答):仇恨!

师:那我们读这段时,应该读出五壮士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应该读出五壮士对敌人刻骨仇恨的心情。

师:把这四句读一读,读出对敌人的刻骨仇恨来。

生:“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满腔怒火。”

师:应该是“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我找四个同学一人读一句,看谁能够把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读出来。

(生读这四句)

师:好。这一段大家读得还比较好。咱们现在看看第三段写的是什么?

生:(齐答):引上绝路。

师:什么叫“绝路”?

生:就是死路。

师:绝路就是死路。第一段写五壮士的句子有几句?

(学生看课文)

生:“走哪一条路呢?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莲花瓣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师:她找得很好。这里一共写了两句话,一句写了谁?

生(齐答):班长。

师:一句写的班长,另一句写那四个战士。写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这个“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 :形容说话时态度特别果断。

师:那是这个词的意思,在这儿为什么要用“斩钉截铁”地说呢?

生:这就说明班长的话非常坚决、果断,不是犹犹豫豫地说的。

师:是指在什么面前毫不犹豫?

生:面临着死亡的情况下毫不犹豫。

师:怎么知道面临着死亡?

生:因为课文说了“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绝路就是死路,他们明知道走这条路是死路,走上去就下不来了,可是他们还是“斩钉截铁”地说,表现他们勇敢不怕死。

师:勇敢不怕死。好,是指在生与死的面前,选择哪一条路?班长丝毫不犹豫,这是一种不怕死的精神。那四个战士怎么不一个一个写啊?

生:因为那四个战士跟班长想的是一样的,他们都是想把敌人引上绝路,并且决不能暴露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转移的方向。

师:从哪儿看出想的一样。

生:“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从这句可以看出战士们和班长想的一样,因为课文里说了“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和班长一样,毫不犹豫地把敌人引上绝路。

师:“热血沸腾”,这说明其他四个战士也怎么样?

生:情绪激昂。

师:情绪激昂想干嘛?

生:想和班长一起为了祖国献身。

师:好,跟班长想在一起,行动一致吗?

生(齐答):一致!

师:哪个词说明一致? 生:“紧跟在班长后面”的“跟”。

师:光用一个“跟”,其实这话也通,你们看课文,我念念“战士们热血沸腾,跟在班长后面。”可以吗?

生(齐答):可以!师:可是文章不用“跟”,而用„„ 生(齐答):“紧跟”。

师:为什么要加一个“紧”字呢?你说!生:加一个“紧”字,更说明其他四个战士心里想的和班长想的是一样的。

师:他们想的一样,面临牺牲,他们准备什么?

生:他们都想把敌人引上绝路,掩护人民群众。

师:那自己呢?做了什么准备?

生:准备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师:他们已经准备献身。

(板书:准备献身)

谁把描写五壮士准备献身的英勇气概读出来?

生:“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把敌人引上绝路。”

师:很好,坐下。那个“走”字应该怎样读?

生(齐答):重!

师:读得重,那个感叹号,表示什么?你说。

生:非常宏亮,非常重!

师:那是读法,表达什么感情?

生:非常果断,非常坚决。

师:谁为读?

生:“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

师:谁再读一遍。

生:“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向莲花瓣走去。”

师:很好,这一段写班长的语言就一个字,写五壮士的行动的词就一个“紧跟”。虽然描写得很少,一个字一个词,把五壮士那种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写出来了。读的时候要感情充沛。谁能再读一遍。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抗日战争时期,英雄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这期间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位英雄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生字表中的生字,并组成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说说下列生字在书写中应注意些什么:寇尸崖豪

3、词语解释:

斩钉截铁:比喻处事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

气壮山河:形容气魄像高山那样雄伟、豪迈。

居高临下: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据的地势有利。

(三)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教师提示:快速默读就是一行一行地读,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用眼睛扫视,边读边想。

板书小结:

第一部分(1)接受任务

第二部分(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第三部分(3)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4—6)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7—10)壮烈跳崖

(四)练习朗读课文,划出不懂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2、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3、提高阅读的速度。

教学重点:

1、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教学难点:

本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在理解五壮士跳崖的举动上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疑问。

1、师板书课题,问: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让学生明确壮士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为什么把他们叫做“五壮士”?自由读全文,说说每段主要讲的是什么?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将重点问题板书。

2、明确学习目标

(l)分小组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五壮士的豪壮。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自由学习全文,默读画批: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他们是五壮士?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

三、确定重点,小组自学

1、小组经过讨论,很快确定1——2段为学习重点。教师要根据情况做相应调整,保证每段都有小组选择。

2、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小组学习要求:

(l)先读一读学习的内容。

(2)抓词句,谈谈五壮士的“壮”表现在哪?

(3)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句子。

告诉学生,主持人要根据发言情况,给组员评分,老师要根据小组学习的效率、发言情况评优秀讨论小组。

四、全班交流

在汇报时教师要把握以下几点:

1、汇报由小组共同发言,充分体现小组学习的成果。

2、一个小组表达不完整,别的小组补充,其他同学认真听,也要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

3、重点指导朗读的地方,要带动全班同学读。要体现以读为主。

五、教师指导重点

1、第一段

引导学生抓住“集中兵力,大举进犯”看出敌我力量悬殊,而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接受了重任,决心拖住敌人重兵,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这充分显示了五壮士的豪壮之气。此段略讲。

2、第二段

通过五位战士在完成掩护任务时的动作、神态,体会五壮士的豪迈,此段以读带讲。可采取小组读、师生互读。让学生体会到五位战士勇敢机智、奋勇杀敌,这就是壮。

3、第三段

(1)投影填空:

(2)填完后有语气地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3)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引上绝路”。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解决学生的提问。通过对道路的选择,体会五壮士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在生与死面前,五位战士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死亡,表现了无位壮士不怕死的英雄气概。

5、第四段

(1)由学生的问题入手,“为什么用石头砸?”抓住下列句子“他刚要拧开盖子,班长抢前一步„„向敌人头上砸去。”让学生体会到五壮士不顾激战数小时的劳累,不顾累累伤痕的剧痛,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壮举。

(2)指导朗读

“同志们,用石头砸!”。个别读——学生评读——示范读——齐读。

指导朗读两个“带着”。自由读——个别读——学生评。两个“带着”,后一个语气更强,“砸”前稍做停顿,“砸”读重音。

师范读——自由读——齐读

6、第五段

(1)此段仍由学生的提问入手,“五壮士为什么跳崖?”找出下面句子“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五壮士跳崖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模仿“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写话

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带着(),昂首挺胸,相继跳崖。

有感情地读一读你填写的句子。

(3)为什么说五壮士的口号声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大动地、气壮山河”?有感情地读一读。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打动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读。

六、总结

1、这篇课文表现了五壮士的什么精神?通过分析题目,通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概括出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2、五壮士跳崖后的情景怎样?人民又是怎样来纪念他们的?交流课下查阅的资料。

3、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4、总结语: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七、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附:板书设计

第三篇: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实录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五鲁小学

吴玉杰

一、教学目标:

1、抓重点语句,体会五壮士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顶峰歼敌和英勇跳崖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三、教学难点

创设读书情景,体会文章表达感情的方法,并通过反复朗读以及各种形式的读书,调动孩子们的感情。

四、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了《狼牙山五壮士》,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观看后结合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谁能说一下课文中的五位壮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回答(可让几个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师:不错,下面同学们就拿起笔将课文中感动你的句子划出来。生划,师巡视。

二、交流语句

师: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共同交流一下大家找出的句子,要高声的在小组内读出来。并考虑一下用什么样的心情和语气去读?

生生之间交流。师巡视。

师:好,大家现在可以将自己的体会渗透到句子中在班内读出来。

生读。

师点名学生互评。

三、抓重点字词,通过文本研究,体会人物思想感情。(一、)学生自己品味

师:下面,我们就将我们找出的句子读出五壮士的对祖国和对人民的爱和对敌人的仇恨。

师点名读

生:我认为最后的跳崖时刻最感动人,尤其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两句。

师点评:我们中华儿女是不可战胜的,我们要读出坚定、勇敢和对祖国的热爱!

您再读一遍。生再读

(二、)师生共同赏析 师:老师也从课文里精选了几段精彩句子,大家共同赏析一下。师投影第一句:“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生读

师点评:同学们,刚才这个同学读出了对敌人的仇恨了吗,可恶的敌人又上来了,我们满腔怒火,要“狠狠地打”。同学们齐读“狠狠地打”,要读出那股舍身忘我的精神,要读出敌人的仇恨。

全班读

师点名让同学读 小组之内互相读。生攥紧拳头,再读一遍。

师投影第二句:“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师:同学们,在这生死时刻,班长表现怎样? 生回答

师:班长犹豫了没有,哪一个词语可以看出来,战士们明明知道自身有危险,害怕了没有,哪一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生说。师:是呀,为了人民群众,战士们舍生忘我,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革命前辈的大无畏的精神,那么就让我们将这种大无畏精神读出来吧。

生读。

师: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刚才这个同学没有读出五位战士大无畏的气概。我们将这个词语去掉,再读一遍,看一样不一样。

师点名读 生讨论

师:让我们站起来读一下吧,将果断、勇敢、无畏全部读出来。男生读 女生读

师投影第三句:“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师:同学们,自己先默读一遍课文,自己再闭上眼睛想一下,看一看想到了什么画面。

生默想 师提问 生回答

师:好,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将这种画面读出来吧。(下面设计段落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在课堂上呈现!师播放音乐 生读

师点评:请你站起来读一遍,用尽全身的力气,大声喊道—— 生接读

生:好,请你上讲台来,大声的读出来吧,可恶的敌人,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生接读

师投影第四句:“又一群敌人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力气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师:打得多么好呀,敌人被我们的战士打得落花流水,多么痛快呀,同学们,我们这里要读出激动,要读出消灭敌人后的痛快和让人鼓舞的精神。

师引读: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的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我们的战士们战斗的激情更高了,看到又一群敌人上来了,马宝玉——

生接读

师引读:山坡上传来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们纷纷滚落深谷,我们战士们热血沸腾,看到又一群敌人上来了,马宝玉——

生接读

四、品读课文最后一段课文,体会胜利的喜悦和为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师投影第五句:“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师投影出示战士们“屹立”的图片。师:屹立是什么意思。生回答

师:大家再一遍齐读课文题目。生齐读

师:真是五位壮士呀,风萧萧兮易水寒,但我们的五位中华儿女却激情澎湃,看着安全撤离的部队和乡亲们,他们是多么高兴呀,此时此刻,他们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安危,此情此景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动,都落泪。

师:让我们再用最大的声音读出对五壮士的敬意。师生齐读。

师:同学们,看到乡亲们远去,五位壮士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生回答

师:五位壮士心里只装着祖国、装着人民,他们胜利的完成了任务,却从没有想到自己,让我们读出感动,读出喜悦,读出中国人民的自豪!

师播放音乐 师生齐读。)

五、总结升华,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为了纪念狼牙上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易县人民政府在狼牙山的顶峰修建了纪念塔,聂荣臻同志亲笔题写塔名“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课件出示:巍然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的五壮士以及“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图片。

师:让我们再一次看一看这五位壮士的姓名吧。师播放投影。

师:同学们,假如现在我们就站在纪念碑面前,你想说些什么呢,课后的时候,将自己想说的话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师布置作业:同学们,课后将五壮士跳崖的壮烈场景背诵下来。

第四篇: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

篇一:《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3课《狼牙山五壮士》。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并讲了文章的前两段。

〔评:这节课宫老师着重讲三四五段课文,这样做重点突出,目标十分集中。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引上绝路)

师:(出示投影片)这就是狼牙山顶峰,谁来说说它为什么是一条绝路呀?

生:班长的态度是坚决果断,选择走绝路。

生:说明了班长心里想的是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的安全,根本没想到自己。

师:那么,战士们的情绪又是怎样呢?

师:什么样是“热血沸腾”啊?

师:因此,我们读班长的话要读得坚定、果断;读“热血沸腾”要高昂,从而表现五壮士那高涨的情绪。

〔评:抓住关键词语讲解课文内容是宫老师语文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

师:从哪儿能看出五壮士打得英勇顽强?

生:我是从“班长受伤了”,“子弹也打光了”,他们还是用石头向敌人砸去看出来的。(板书:砸)师:(出示投影片)这就是五壮士用石头砸向敌人的场面,请大家默读这部分课文,边读边画描写班长动作的词语,并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五壮士把石头当子弹,石头越大,举得越高,砸死日本鬼子就越多??

出示投影片:顿时??带着??决心,带着??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师:你们说说,我们对日寇为什么那么仇恨哪?

生:日本侵略者在我们东北建立了一个“731”细菌部队,用中国人做实验,向人体内注射鼠疫。

生:当时,日本鬼子在我国进行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师:是的,他们竟然杀死我同胞30多万人。想到这些国家耻、民族仇,怒火在五壮士心中燃烧。他们决心用石头与敌人血战到底!因此,我们要把这种仇恨的情感读出来。“砸”要重读,两个“带着”,第一个语气要强烈。大家自由练读。

〔评:宫老师讲解课文善于联系实际。通过联系课文中事例,联系现实生活,把“决心”“仇恨”两个词放在具体事实中理解,从抽象到具体,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之动心,再以“情”促读。强烈的情感需要通过读来表现。

师:读得很好,情感很充沛!五壮士用气壮山河的英雄壮举向日寇和所有侵略者证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是不屈服于任何外来侵略的。

师:为什么说这是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指的是什么?

生:“惊天动地”是指声音很大,惊动了天地。

师:因此,这句中的“英雄”和“坚强不屈”要重读。“惊天动地”和“气壮山河”要读得有气势。这样才能读出五壮士的高大形象和壮烈行为。听老师来读这两个句子。

师:这壮烈豪迈的口号声响彻云霄,震撼大地。它喊出了中华儿女头可断,血可流,民族尊严不可丢的凛然正气。

师:(总结全文)??是的,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2004-01-13 ]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 名师教学实录 2008-12-21 10:26:40| 分类: 它山之石|字号 订阅

《狼牙山五壮士》第一课时 名师教学实录

师:《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

师:为什么不叫《狼牙山五战士》?这个“壮”字是什么意思?

(板书:勇敢,不怕死)

四、理文章脉络:

师:一件什么事?

师:谁再概括一下,这篇文章写五壮士一件什么事?

师:哪是发生啊?

师:哪是结果啊?

师:题目叫《狼牙山五壮士》,主要写的是五壮士,这五段里哪几段直接写的是五壮士,谁看出来了?

师:好!五段里有四段都直接写五壮士,再看这四段里哪段最突出他们是五壮士?

师:后面一句没说准,应该说四段都是写五壮士的,而“跳下悬崖”这段是最突出他们的勇敢不怕死精神。

五、讲读课文:

师:四段里有三段都突出地写了五壮士勇敢不怕死的精神。

师:介绍情况的开头,干嘛要写日寇“集中兵力”,“大举进犯”,把日寇的猖狂劲儿写出来呢?

师:好,还有补充的吗? 生:敌人“大举进犯”,和六班英勇歼敌是对比写的。

师:很好,敌人数以千计,反动气焰非常嚣张,我们就五个人,他们最后是??

生:第二段分三层,第一层从“为了拖住敌人”到“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这层说的是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第二层从“他们利用险要地形”到“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这层是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第三层从“战斗进行很久”一直到“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篇二:五上《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张祖庆)文档

五上《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张祖庆)2010-12-22 19:23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

执教 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 张祖庆

整理 浙江省天台县平桥小学 吴晓敏

第一板块 聚焦单元提示 交流背景资料

师:请同学把课本翻到第七单元,认认真真地读单元学习提示。

生:我读明白了这一单元主要是让我们知道我们以前中华民族受到的侮辱和

师:对!这一单元讲的都是中国近代屈辱和抗争的历史有关的。

(出示课件图片)

纪念碑的底座有许多浮雕,镌刻着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依次出示浮雕图片)虎门销烟、金田起义、八一南昌起义、抗日战争、解放军胜利渡长江??可以说百年屈辱史也是百年抗争史,读了这一单元的课文,会让我们对这一段历史有所了解。

师:听别人述说这一段历史,也是一种学习。

师:你们是怎么整理资料卡的?

比如这一课我们可以抓住“抗日战争、狼牙山、晋察冀根据地”这一些关键词来查资料。

(师生大概用了五分钟左右时间,就“晋察冀根据地”、“抗日战争”、“狼牙山”等资料做了交流。

师:狼牙山边上还有一条河,叫做什么知道吗?

师:提到易水,就会让我们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诗句。讲的是燕太子丹派荆轲去刺杀秦皇,他的朋友高渐离前来送行,击筑唱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第二板块 板书壮士姓名 范读整体感知

师:抗日战争期间,易水之畔,狼牙山巅,传诵着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这个故事,它曾经深深地震撼着当时的中国人,也必将被现在的中国人和未来的中国人所深深地震撼。而这个故事的主角却只有五个人。请同学们拿起笔,跟张老师一起工工整整、恭恭敬敬地写他们的名字。

(师生同写五壮士的名字)

(生齐读)

师:这五位壮士被后人称为“狼牙山五壮士”(板书课题)。同学们,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朗读,也许是走进这样的故事的最好方法。

(师朗读课文,在最高潮处,配乐读,读毕,全场掌声)

师:同学们,课文的哪些地方一次又一次地引发了你心底的波澜?

生:第二自然段让我震撼:“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

生:第六自然段这个地方让我震撼,“说罢,他把从敌人那里多来的枪砸碎

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师:一枪一弹,一个零件都不给他们留下,你读书真细心!

生:我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两句话里我感觉到他们的声音气壮山河,他们弹尽粮绝但也不向日本人屈服!

出示第一组词语:

大举进犯、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叽里呱啦、纷纷滚落

师:谁能把这一组词语读准确?

(指名读)

(出示第二组词语:全神贯注、昂首挺胸、居高临下、斩钉截铁、热血沸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指名读)

(男女生分读)

师:我想问一问男生,读着这一组词语,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我有一种很自豪的感觉;我有一种很骄傲的感觉!

师:很骄傲,很自豪,很有力量对不对?两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想

一想张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子分成两组?

关注两组词语,一组是写敌人的,一组是写英雄人物的。

第三版块 细读三次考验 走进英雄内心

师:同学们,读英雄的故事,张老师还教大家一招,那就是去想一想英雄

面临着哪些考验,然后抓住重点词句,用心感受,你就走进了英雄的内心世界。

(学生默读,归纳战士们面临着的考验,教师点拨)

师:非常好,接受任务是一次考验,选择道路是一次考验,壮烈跳崖也是一

次考验。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这三次考验,走进英雄的内心世界。

生:我觉得,因为日寇“集中了兵力”,很多很多的兵力都在晋察冀根据地

生:我从“大举进犯”体会到,日寇一定是集中了坦克、飞机、大炮,决

师:这是你从哪里知道的?

师:真好!你看,这位同学发明了一种学习的方法,你站起来,向大家推

师:对,这就是“用心感受”啊!还真被这位同学说中了,事实就是像他

对他们来说真是个考验。拿起书,把这种考验通过你的朗读读出来。

(生齐读第一段,后顺势引读第二段)

师:同学们,战士们终于把敌人引上了狼牙上,完成了掩护任务。接下来他们又面临着第二次考验。

(生默读课文)师:好,哪位同学来发表自己的高见?

生:我从三个词语体会到了这是考验。这三个词语分别是“三面”、“悬崖绝壁”、“斩钉截铁”,我体会到了三面是“悬崖绝壁”,就是他们的背后不是悬崖绝壁,就是前面无路可逃了。“斩钉截铁”我联系上下文感觉到因为有两条路,他选择了悬崖绝壁的那条路。

师:对,把敌人引上了绝路其实也是把自己引上了绝路。

(课件出示课文第三段)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三面都是悬崖,那我想请问同学:还有一面是什么?

生:这是一次生与死的选择!

生:五位壮士虽然希望自己活着,可是他觉得人民和主力部队的生命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师:对啊,因为他们的一举一动关系着三四万人的安危。他们毅然放弃了自己的生命。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师:好,这个“走”字大家关注后面的标点符号。是一个?(生:感叹号。

生:不行!

师:这样写,就好像班长在犹犹豫豫!而班长却绝对不是这样的人。

(师再引读)

师:把敌人引上绝路之后,他们在顶峰展开了顽强的歼敌,我想请两位同学合作读文章的四五自然段。

(生读。读到马宝玉用石头砸向敌人的话时,生读得不够有力,师动情范读,全班同学一起读。

(师范读)

师:合作得比较顺畅!请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写这一段话,为什么翻来覆去地把五壮士和敌人对比着写?把写敌人的话全部去掉,行不行?

师:是的,同学们,以后在读英雄的故事的时候,我们的眼睛一边要盯着英雄一边要盯着敌人。看看他们是怎么通过对比来突出英雄的形象的。

师:我又想问大家,如果《狼牙山五壮士》的四五两段,直接改为“五位战士在顶峰英勇歼敌,战果辉煌”——于是把这些写敌人的句子写下来,你觉得怎么样?

师:还有谁补充? 生:这样体现不出我们八路军打仗的辛苦,仿佛一下子就把他们打败了,这些杀人不眨眼的日本鬼子他们也是很残忍的,所以我们要??那个?? 师:把这部分具体写出来,是不是?这位同学很了不起!他的意思说:如果像张老师这么一改,整个战斗仿佛很轻松,一下子就取得了胜利。是不是?所以写英雄的故事,要把英雄人物的言行作为重点来写,而敌方可以稍微带几句,就可以了。

师:同学们,五位战士在顶峰英勇杀敌,可毕竟寡不敌众,毕竟势单力薄。很快地,他们弹已尽,路已绝。狼牙山上最壮烈的一幕,在棋盘陀顶峰展开。请同学读文章最后几段话。

(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纷纷举手)

师:面对老师的问题,要深入地,好好地想一想。

(生再次入文)

师:好,哪位同学先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你为什么觉得把眺望的姿态可以镌刻成浮雕?

师:同学,你能不能再深入地想一想,他们眺望的仅仅是部队主力和群众远去的方向吗?他们仿佛孩子眺望着??

生:我觉得他们还可能在眺望着看着未来的新中国,没有日本鬼子的新中国!师:眺望着胜利的图景,是不是?

篇三: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实录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五鲁小学 吴玉杰

一、教学目标:

1、抓重点语句,体会五壮士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顶峰歼敌和英勇跳崖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三、教学难点

四、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生回答(可让几个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

师:不错,下面同学们就拿起笔将课文中感动你的句子划出来。

二、交流语句

生生之间交流。

(一、)学生自己品味

师点评:我们中华儿女是不可战胜的,我们要读出坚定、勇敢和对祖国的热爱!

生再读

(二、)师生共同赏析

师:老师也从课文里精选了几段精彩句子,大家共同赏析一下。师投影第一句:“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生读

师点评:同学们,刚才这个同学读出了对敌人的仇恨了吗,可恶的敌人又上来了,我们满腔怒火,要“狠狠地打”。

全班读

师点名让同学读

师投影第二句:“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师:同学们,在这生死时刻,班长表现怎样?

生回答

师: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刚才这个同学没有读出五位战士大无畏的气概。

师点名读

生讨论

女生读

生默想

师提问

生回答 师播放音乐

生读

师点评:请你站起来读一遍,用尽全身的力气,大声喊道—— 生接读

生:好,请你上讲台来,大声的读出来吧,可恶的敌人,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生接读

师投影第四句:“又一群敌人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力气扔向敌人。

第五篇:《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

浙江省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

张祖庆 执教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平桥小学

吴晓敏 整理

《语文教学通讯》2011-02C

第一板块

聚焦单元提示

分享背景资料

多地争琅琊山:打鸡血的经济,被撕裂的文化 2015年11月18日 06:48

来源:红网

刘孙恒 [打印本稿][字号 大 中 小][手机看新闻] 随着架空历史类权谋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剧中“琅琊山”究竟在哪里也引发热议。安徽滁州、南京、山东等地展开归属地“争夺”。近日,安徽滁州琅琊山悄然把“会峰阁”更名为“琅琊阁”。其管理机构负责人昨日对新京报记者回应改名缘由时称:应游客需求,并否认了系为申请5A景区特地做的炒作。(11月17日《新京报》)

4、“壮士”一词最早出现在“荆轲刺秦”的故事中。(出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两千年前的战国时代,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去刺杀秦王。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时,荆轲边走边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悲壮的歌声在狼牙山久久萦绕„两千年过去了,这儿的一草一木都没有向敌人屈服过,这儿的每一块石头都曾染过英雄的鲜血!

1、卢沟桥事变爆发,帝国主义大举进入中国,从而引发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八年来,日军在中国烧杀抢掠。仅南京,六个星期内,就残害了30万同胞;他们还在东北建立了“731”细菌部队,用中国人做实验,手段极其残忍!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起抗战。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抗战期间,无数次残酷的战斗让中华儿女铭记于心,其中有一场战斗,给当时的中国人和现在的中国人以深深的震撼。

2、播放视频。

3、这场战斗就发生河北省保定区的狼牙山,而参加战斗的仅有五个人,它们被称为“狼牙山五壮士”

师:请同学把课文翻开,翻到第七单元,认认真真地读单元学习提示。想一想,你读明白了什么?快速默读。(1分钟)

生:这一单元主要是让我们知道以前中华民族受到的侮辱和中华儿女保护家 园的故事。

师:很好!这一单元讲的都是与中国近代屈辱和抗争的历史有关的。这一段抗争的历史,都记录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上。

(出示课件图片)

师:在天安门广场中央,高高地矗立着一座丰碑,它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的底座有许多浮雕,镌刻着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依次出示浮雕图片)虎门销烟、金田起义、八一南昌起义、抗日战争、解放军胜利渡长江„„可以说百年屈辱史也是百年抗争史,读了这一单元的课文,会让我们对这一段历史有所了解。回到单元学习提示,请同学们关注,单元学习提示里告诉我们哪些学习方法。你看懂了吗?

生:要通过更多的途径搜集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生:我关注到了,学习这些课文,我们要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

师:很好!那么我想问一下同学,你们都是通过哪些途径搜集资料呢?

生:我是通过电脑来搜集资料的;我是通过查书籍来搜集资料的;我是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

师:听别人述说这一段历史,也是一种学习。有没有看过电影《狼牙山五壮土》?

生:看过。

师:对,看书、上网、看电影、访问,这些都是查找资料的途径。查了之后,你们怎么办?

生:我们把它整理成一张资料卡。

师:你们是怎么整理资料卡的?

生:我把重点抄下来。

师:好!张老师还告诉大家一个查资料的好办法。那就是,围绕着关键词查,比如这一课我们可以抓住“抗日战争、狼牙山、晋察冀根据地”这些关键词来查资料。现在我们来分享一下。(师生大概用了五分钟左右时就“晋察冀根据地”、“抗日战争”、“狼牙山”等资料做了交流。师或补充,或点拨。)

师:狼牙山边上还有一条河,叫做什么?知道吗?

生:那条河叫做易水。

师:提到易水,就会让我们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诗句。讲的是燕太子丹派荆轲去刺杀秦王,他的朋友高渐离前来送行,击筑唱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所以有人称易水这个地方为“易水千古悲壮士”(板书)。

第二板块

板书壮士姓名

范读整体感知

师:抗日战争期间,易水之畔,狼牙山巅,传诵着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这个故事,它曾经深深地震撼着当时的中国人,也必将带给现在的中国人和未来的中国人以深深的震撼。而这个故事的主角却只有五个人。请同学们拿起笔,跟张老师一起工工整整、恭恭敬敬地写他们的名字。就写在课题的边上。

(师生同写五壮士的名字。)

师:让我们一起认认真真地读他们的名字。

(生齐读。)

师:这五位壮士被后人称为“狼牙山五壮士”(板书课题)。同学们,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朗读,也许是走进这样的故事的最好方法。3 请大家拿起语文课本,张老师为大家全文朗读。请同学们边听边用心感受:文章的哪些地方一次又一次地激发了你心底的波澜?

(师朗读课文,在最高潮处配乐读,读毕,全场掌声。)

生:第三自然段,最让我震撼。因为第三自然段提到,没有人阻止他们转移的方向,为了不暴露主力转移的方向,他们偏偏走向了棋盘陀的方向。

生:第二自然段让我震撼:“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声„„”

师:你的声音也仿佛在喷射着满腔的怒火。

生:第六自然段这个地方让我震撼——“说罢,他把从敌人那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说明他很爱国,不给日本人留下一个零件。

师:一枪一弹,一个零件都不给他们留下,你读书真细心!

生:我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两句话里感觉到他们的声音气壮山河,即使弹尽粮绝也不向日本人屈服!

师:你体会得真好!

师:同学们,屏幕上有两组词语,我想请同学来读一读。

(出示第一组词语:大举进犯、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叽里呱啦、纷纷滚落)

师:谁能把这一组词语读准确?

(指名读)

师:你读得很正确。但是我相信你读得能更自信,好不好?

(生再读。这一遍读得更响亮。)

师:为他的进步喝彩!好,第二组词语我也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出示第二组词语:全神贯注、昂首挺胸、居高临下、斩钉截铁、热血沸腾、4 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指名读)

师:读得很不错!全体男生读第二组词语,全体女生读第一组词语。

(男女生分读。)

师:我想问一问男生,读着这一组词语,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我有一种很自豪的感觉;我有一种很骄傲的感觉!

师:很骄傲,很自豪,很有力量对不对!从两组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想一想张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子分成两组。

生:我认为第一组是描写敌人的,第二组是描写勇敢的五壮士的。

师:对!两组词语,感情色彩对比非常强烈。大家要记住,学习写英雄人物的故事,要关注两组词语,一组是写敌人的,一组是写英雄人物的。并且在读课文的时候,如果注意对比着读,你会有新的发现。

第三板块

细读三次考验

走进英雄内心

师:同学们,读英雄的故事,张老师还教大家一招,那就是去想一想英雄面临着哪些考验,然后抓住重点词句,用心感受,你就走进了英雄的内心世界。请大家快速默读浏览,想一想,五位战士面临着哪几次重大的考验?快速浏览。

(生默读,归纳战士们面临着的考验,师点拨。)

师:非常好,接受任务是一次考验,选择道路是一次考验,壮烈跳崖也是一次考验。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这三次考验,走进英雄的内心世界。请同学默读文章的第一段,拿起笔边读边圈出关键词语,想一想,你特别从哪几个词语当中读懂了这是一次考验?(生默读圈画。)

生:我从“集中”、“大举进犯”、“坚持”、“一个多月”这些词语体会到这是 5 一次很艰巨的任务。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一个优秀的学生不但要把自己的结果说出来,还要和大家分享是怎么思考的。

生:我觉得,因为日寇“集中了兵力”,很多很多的兵力都在晋察冀根据地这一带,所以说这是一次很艰巨的任务。

师:嗯,只讲了一个词语。

生:我从“一个多月”这里读出,他们打仗很辛苦。

生:我从“大举进犯”体会到,日寇一定是集中了坦克、飞机、大炮,决定对晋察冀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

师:这是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从“大举进犯”这个词语想到的。

师:真好!你看,这位同学发明了一种学习的方法,你站起来,向大家推荐一下。

生:就是根据重点词语,将电影情景和自己的想象结合起来。

师:对,这就是“用心感受”啊!还真被这位同学说中了,事实就是他想象得那样。当时的日本鬼子甚至比你想象的还坏,我们看——

(出示资料《党史博采》——《视死如归壮军威——忆狼牙山之战》里边所记载的战争背景。)

师:请同学们关注三个红色的数字。你从这些数字中又进一步读懂了什么?对课文这一段话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生:我从这几段话和这三个红色的数字里知道了这一次日本军队是非常猖狂的,是我们的游击队人数的700多倍。

生:我知道要转移的人是很多的,相当于这三四万人要在他们一个人对抗700个人的时间里全部转移。

师:对啊,体会得多好!任务是艰巨的,压力是巨大的。要完成这些任务,对他们来说真是个考验。拿起书,把这种考验通过你的朗读读出来。想一想,哪些词语应该稍微强调一下。1941年秋,预备齐——

(生齐读第一段,后顺势引读第二段。)

师:同学们,战士们终于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上,完成了掩护任务。接下来他们又面临着第二次考验。默读第三自然段,还是抓住关键词语,边读边用心感受。想一想,你认为这是一次怎样的考验?

(生默读课文。)

师:好,哪位同学来发表自己的高见?

生:我从三个词语中体会到了这是考验。这三个词语分别是“三面”、“悬崖绝壁”、“斩钉截铁”。我体会到三面是“悬崖绝壁”,就是前面无路可逃了。“斩钉截铁”是他义无反顾选择了悬崖绝壁的那条路,说明他为了老百姓不顾自己的生命。

师:对,把敌人引上了绝路其实也是把自己引上了绝路。我们来看这段话。

(课件出示课文第三段。)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三面都是悬崖,那我想请问同学:还有一面是什么?

生:还有一面是敌人

师:等于说四面都是?——(生:绝路!)把敌人引上了绝路就是把自己引上了绝路。所以说这是一次怎样的选择?

生:这是一次生与死的选择!7

生:五位壮士虽然希望自己活着,可是他们觉得人民和主力部队的生命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师:对啊,因为他们的一举一动关系着三四万人的安危。他们毅然放弃了自己的生命。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来,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班长在引敌上山时候的表现。想一想,应该怎么读?

(指名朗读。生动情朗读。)

师:好,这个“走”字大家关注后面的标点符号。是一个——(生:感叹号。)这句话,班长能不能这样说:“同志们,我们还是走吧。”行不行?

生:不行!

生:这样显得不够坚决。

师:这样写,就好像班长在犹犹豫豫!而班长绝对不是这样的人。老师来读写班长的语句,你们“紧跟着而上”。

(师生合作读,第一遍孩子们跟得慢了点。)

师:停,战士们绝对不会跟得那么慢,再跟一次。

(师再引读。)

师:把敌人引上绝路之后,他们在顶峰顽强地歼敌,我想请两位同学合作读文章的四、五自然段。谁愿意来读?

(生合作读。)

师:合作得比较顺畅!请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写这一段话,为什么翻来覆去地把五壮士和敌人对比着写?把写敌人的话全部去掉,行不行?

生1:我认为不行,因为写了敌人更能衬托出五位战士的决心。

生2:我也觉得不行,因为加了写敌人的句子更能证明敌人是杀人不吐骨头 8 的,然后更能衬托出五壮士的勇气。

师:写敌人,是为了衬托出五壮士的英勇顽强。因为敌人是如此的残暴,所以我们才毫不手软。

生:我觉得如果没有敌人的话就显不出五位战士的英勇奋战。

师:是的,同学们,以后在读英雄的故事的时候,我们的眼睛一边要盯着英雄一边要盯着敌人。看看他们是怎么通过对比来突出英雄的形象的。一起来把写敌人的句子读一读。

(课件出示写敌人的句子,生齐读。)

师:我又想问大家,如果《狼牙山五壮士》的四、五两段,直接改为“五位战士在顶峰英勇歼敌,战果辉煌”,你觉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这样不行,没有写出那五位壮士是怎样打败敌人的。

师:还有谁补充?

(生补充。)

师:把这部分具体写出来,是不是?这位同学很了不起!他的意思说:如果像张老师这么一改,整个战斗仿佛很轻松,一下子就取得了胜利。是不是?所以写英雄的故事,要把英雄人物的言行作为重点来写,而敌方可以稍带几句,就可以了。这个写作策略,我们可以运用。

师:同学们,五位战士在顶峰英勇杀敌,可毕竟寡不敌众,毕竟势单力薄。很快地,他们弹已尽,路已绝。狼牙山上最壮烈的一幕,在棋盘陀顶峰展开。请同学读文章最后几段话。读完之后想一想,如果把五壮士跳崖的这一幕刻成浮雕的话,你觉得哪些画面可以定格成永久的浮雕,值得后人去敬仰?抓关键词语,用心感受,开始。

(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纷纷举手。)

师:提醒:读书切忌在匆忙,潜心涵咏滋味长。

师:好,哪位同学先表达自己的想法?

生:我觉得战士们“眺望”的画面,可以表现雕刻在浮雕上面。

生:我觉得五位壮士跳崖的情形可以雕刻成浮雕。

师:你把这几句话读出来。

(生读。)

师:请坐。我相信有些同学听了你的朗读,一定会说,老师,我能把这一幅浮雕般的画面给读出来。谁来把它读出来?

(指名读)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个画面呈现出来!

(生齐读。)

师:同学们,可能大家没有留意到一个词语。

(出示课件)

师:看张老师写“屹立”两个字!注意什么偏旁。

(师板书“屹立)

师:什么偏旁? 生:“山”字旁。

师:看到“山”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 生:我会产生雄壮而高大的联想。师:顶天立地,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生:这个从“屹立”体会出,他们笔直地站在那里,就算是刮风下雨都不能 10 将他们吹倒,就算是下雪,他们也跟大山一样不会去躲藏。

师:还是傲然挺立在高高的山上。山还会给你们怎样的联想?

生:我还会想到,他们像大山一样很雄壮地立在那里,好像什么都不能让他们动摇!第四板块

镌刻屹立群像

升华壮士精魂

师:是的,山是沉稳的,山是雄壮的,山是巍峨的。用“屹立”来写五位壮士站在山顶上,五位壮士也仿佛屹立在我们的心中。同学们,让我们仔仔细细地走近了,走近了,最后一次凝望着他们屹立在顶峰的样子。

(生看着课件——人物插图放大。)

师:这是五个人的团队,在班长马宝玉的带领下,屹立在狼牙山顶峰。就是这个团队完成了艰难的掩护任务,就是这个团队完成了英勇杀敌的光荣任务。文章有一段话,集中地写到了五位壮士并肩战斗的画面,哪一段?

生:第二段。

(课件出示第二段)

师:来,让我们用深情朗读,一起重温他们当时战斗的画面。

(师生合作读。师叫出名字,生接下去读。)

师:这,就是他们并肩战斗时的浮雕。而此时此刻,狼牙山顶峰,屹立着的是这样五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师:让我们走近了细细地看。

(放大图片,课件依次出示五位壮士的名字。)

师:这是马宝玉,边上的这个是胡福才,后边的这个是胡德林,这个是宋学 11 义,这个是葛振林。请同学仔仔细细地观察他们的站立姿势,他们的拳头,他们脸上的表情,他们的眼神,如果让你拿起笔来把其中的一位战士屹立的姿势展开来写几句话,你会怎么写呢?

(师给学生分组分角色写。播放轻轻的背景音乐,练笔5分钟。)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眼前,有这样一幅浮雕:五位战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部队主力和群众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生1:班长马宝玉的衣服已经破破烂烂,可他那紧握的拳头,他那坚定地眼神告诉中国人民:胜利的一天必将到来!

师:如果你能将你的感情融人进去一定会更好。

(生动情再读。)

生2:副班长葛振林屹立在凹凸不平的岩石上,眉毛斜竖在历经磨难的脸上,炯炯有神的双眼凝视着前方,头昂得高高的,破碎不堪的衣裳在身上飞扬,双脚呈人字形,稳稳地站在悬崖上!

生3:胡福才瞪着眼睛,抓紧了拳头,仿佛在说:你们日本人牛什么牛,就算你们有飞机大炮,我们照样可以将你打倒!

生4:战士宋学义站在狼牙山顶峰,眼睛藐视敌人,脸绷得紧紧的,手握紧拳头。

师:五位壮士,五座丰碑,头顶蓝天,脚踩巨石。他们,和狼牙山融为一体,永远地屹立在狼牙山上,永远屹立在中华大地上。这真是“易水千古悲壮士,狼山万世颂英雄!”

第五板块

还原鲜活史实

引发多元思考

(师板书诗句,生齐读后,课件出示余药夫的亲笔书信。)

师:同学们,黑板上的这句诗,不是张老师想出来的,而是一个叫余药夫的狼牙山人,在2003年为五壮土所题写的一句话。余药夫是何许人也?

出示课件

“两位英雄跳崖后,被树枝挂住,幸免于难,但伤得很重。葛振林苏醒后挣扎着爬上来,又帮助不远处的宋学义爬上崖头,他二人拄着棍子往棋盘陀古庙方向挪着。我辨清他们是两个负伤的八路军战士,所以就上前扶着他们。我们3人走走停停,到了棋盘石山腰的古庙。

“第二天,时近中午,李元忠老道回到庙里,听我介绍两位是跳崖受伤的,立即双手合起来深施一礼,说他昨日躲在崖缝,正好看到八路军抗击敌人,舍身跳崖的壮举,还看见日本鬼子在八路军跳崖处列队行礼,说明被八路军的精神折服了。”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这一段话。你一定会有很惊奇的发现。

生:我发现了葛振林和宋学义并没有死。

师:同学,请把你的“并没有死”换一种说法。

生:并没有牺牲。

师:“并没有牺牲也换一种说法,他们?

生:并没有捐躯„„

师:应该说“幸运地活了下来”。“并没有死”和“幸运地活了下来”那是两种感情。好,这是你的第一个发现,第二个发现是?

生:第二个发现是,写这句话的那个人救了两位英雄。

师:嗯,把你的两个发现整合在一起就是,余药夫把他们救了,是吧?第二 13 个发现呢?

生:第二个发现是,日本鬼子在被他们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甚至列队行礼。

师:张老师第一次看到这个细节的时候被深深地震撼了!最后,请同学们深入、独立地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将来有可能重新编写教科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结尾,该不该将两位战士幸存的事实和敌军向战士致敬的细节写进去?思考一分钟。

生:我觉得应该可以写进去。因为也能体现出日本人也有一种良心。

师:你的意思就是说,为了把日本人写得有良心而把它写进去?是不是?我想说你还有一层意思没有表达出来!如果写进去是为了把日本人写得有良心,我宁可你不要写。想到了吗?先站着,让大家帮你想一想。

生:我认为应该写进去,这样写出了连敌人都被他们的事迹给感动了,这样就更加能写出他们是多么的英勇,多么的无畏!

师:嗯,不是说被感动了,是被他们震撼了,折服了。一个感动还太轻了,是不是?说得好!

生:我觉得也应该加进去,这样能体现出他们当时跳崖的决心是多么的坚定,连那些没有良心的日本人都给折服了!

师:一刹那间,良心发现,残暴的敌人被五壮士跳崖的壮举折服了。是啊,赢得敌人的尊敬才是真正的胜利,是不是?

(师转身问刚才站着的学生。)

师: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好,请坐。写进去,不是为了表现他们有良心。有没有不同意写进去的?

生:我觉得两位战士幸存的可以写进去,日军敬礼的细节可以不写进去。

师:为什么?

生:这样就感觉那五位战士帮助了日本人一样。

师:帮助日本人,就让人感觉日本人没那么坏的,容易误导。好,这是你的观点。

生:我觉得吧,这两位战士幸存的就可以不用写进去了,呃,这两位战士本来和他们那三个很好的朋友一起跳崖的,他们五个人全都已经抱着不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就是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决心去跳崖了,根本没想过自己还能活下来。只想过,为将来的新中国献身是一种很骄傲的事情。

师:嗯,你的意思就是说,他们要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就要同年同月同日死,这是一种义气。但是,活着不好吗?更有力量为革命做贡献!再说,难道活着就不是壮士了?我们来看看老师和编辑们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材料略)

师:究竟,你觉得谁的说法有道理?不用忙着下结论。让我们用一生的时间,慢慢思考!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手记

学习阅读的策略和文本的表达形式,当是阅读课的要务。在《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教学中,我试图从如何阅读“红色经典”以及如何从读写上做出一些探索。

革命传统课文,亦称“红色经典”。这类课文,往往离孩子们的生活比较遥远,孩子们很难真正与文本共鸣。因此,学习此类课文的一个重要策略,要让孩子们搜集有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缩短儿童心理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课前让孩子们看电影,查阅和抗日战争、狼牙山有关的资料,就 15 显得尤为重要。查什么?通过什么途径查阅?怎样查阅?查阅后怎么处理?本课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试图在这几个关键点有所渗透,进而让学生初步查阅资料。

革命传统课文,还有一个特点是将人物臵于特定的情景,经受严峻考验,进而凸显其崇高形象。因此,学习本文时,要带领学生关注三次严峻考验中的战士们的一言一行,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光辉形象,是教会学生阅读革命题材文本的又一重要策略。

以上侧重于读的思考,接下来从写的角度探析。

首先,革命传统课文,经常采用对比的写法来刻画英雄的形象。这篇课文也不例外,写五壮士,处处不离写敌人。且所选用的词语,从感情色彩上考量,贬褒对比非常强烈。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充分关注对比的写法。在四、五两个自然段“顶峰歼敌”的教学中,我着力让孩子们通过研读描写敌人的句子,让孩子们明白,适当地描写敌人的表现,有助于凸显英雄人物的形象。

其次,这篇课文有别于其他革命传统课文的地方,在于人物群像的成功刻画。作者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既有对五位战士群体行动的总括,又有对五位战士个体行动的细描。同时,课文浓墨重彩地刻画了班长这一人物形象。群像中突显个像,个像丰满了群像。这样的写作特色,也需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重读文本第二段,领略群像刻画策略;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用文字定格英雄的“屹立”群像,迁移写作策略。

另外,《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是教科书的编者根据新华社记者沈重的《棋盘陀上的五个神兵》改编而来的。考虑到孩子们的实际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担心一些史实细节误导学生,因此教材编者甚至连在教参中都不敢提及。在此课的 16 教学中,我将这些珍贵的史实引入课堂。努力在课堂上创设思辨情景,让孩子们站在写作的角度,试着去思考:假如有机会重新编写教科书,要不要将“两位战士幸存的事实”以及“日军向五壮士致敬”的细节写进教科书?引导他们从写作目的和材料选择的角度,去想一些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这既是理性思辨的过程,又是直面历史的尝试,更是儿童视野、历史视野与教师视野的融合。

《狼牙山五壮士》课堂实录

浙江省宁波市泗洲路小学 许佩君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五年级上册 > 狼牙山五壮士 > 《狼牙山五壮士》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今年的8月15日是抗战胜利60周年的纪念日。那天我来到抗战纪念馆,在一幅画前,我久久地注意,这幅画蕴藏着一个悲壮的故事。我们今天要讲的课文就是这个故事。请同学们轻声快速地读读课文,读完后请你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语表达对这五位战士的赞誉。

生自学课文。交流:

生1:这五位壮士都英勇无畏。

生2:这五位壮士都英勇无畏地献了身。生3:这五位壮士真不愧是我们中华的儿女。生4:这五位壮士的勇敢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生5:我非常佩服。

师:同学们只有您这样评价和赞誉的人我们才能称之为壮士!让我们充满敬意地来读读课题。

生:《狼牙山五壮士》。

师:让我们走近他们,再去经历这惊心动魄的故事。认真读读课文,借助课后第三题,给故事发生的每一个段落列一个小标题。这么感人的文章同学们可以带着情感来读,读出声音来。

学生自由板书小标题,教师板书部分词语。

师:同学们刚才读课文的时候,许老师发现这几个词部分同学有困难,我们来把它们读正确。

生:“晋察冀、抡一圈、磨盘、雹子。” 看同学列的小标题。

师:同学们你们心里列的小标题跟他一样吗?都同意是吧?确实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每一个情节都牵动人心,这惊心动魄的故事是这样组成的……

生:接受任务──抗击敌人──引上绝路──英勇杀敌──跳下悬崖。

师:展览馆中陈列的这五幅画就真实的展现了这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再去仔细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合适的句子给这五幅画配上注解,然后读好它们。

学生自学并反馈。

师:我们先来交流第一幅画面。

生: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一带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师:你们同意这个句子吗? 生:同意。

师:是的,六班的五位战士临危不惧,毅然接受了任务,一起读这句话。生: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一带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师:第二幅画面呢? 生:为了拖住敌人,六班的五位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撤退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

师:还有补充吗?

生:他们利用险要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师:谁再来读读这两个句子。

生:为了拖住敌人,六班的五位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撤退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

师:你读一次又一次的时候读得深沉而有力为什么呢?

生:因为战士们的英勇奋战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他们每进攻一次就被打退一次。

师:谁还有补充?

生:他们利用险要地形,险要地形要读重音,因为他们利用险要地形才能把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退。

生:这里的痛击也要读重音因为他们很痛恨敌人。

师:还有同学要说吗?再读读课文,谈谈你的理解。这一次又一次的战斗是怎么样的呀?

生:这一次又一次的战斗是非常激烈的,这五位战士能把敌人打下去他们非常了不起。

师:是呀,同学们五位战士他们面对的是──一大批敌人。他们是那样英勇无畏地痛击敌人,把这两个句子来读一读。

生:为了拖住敌人,六班的五位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撤退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师:我请一位同学和我合作读这两句话。同学们读具体写战士们作战的句子,一组读一句。

师生合作读。师:满意吗? 生:不满意。师:再来读。

师:第三幅画面你们找到合适的句子了吗?

生: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句:“走!”带头向莲花瓣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师:同学们找的是不是这两个句子? 生:是。

师:谁再来读读这段话。

生: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句:“走!”带头向莲花瓣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师:这个走字你读得斩钉截铁,你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生:他很坚决。

生:因为他们有两条路,一条可以跟上连队,可是敌人可以跟上来。班张选择了走上莲花瓣,引敌人走上绝路。

师:他们选择了这条路,就是选择了什么? 生:选择了把敌人引上绝路。生:就是选择了人民群众的生。

师:他们就是这样舍生取义,义无返顾。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女同学读。

生:走!师:男同学读。生:走!

师:全班同学一起读。生:走!

师:走字掷地有声,真可谓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战士们热血沸腾,读── 生: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师:再读这段话。

生: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莲花瓣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师:第四幅画面你能说一说吗?

生:顿时石头象雹子一样带着五位战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师:还有不同的句子吗?

生:他刚要拧开盖子,班长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同志们用石头砸!”

师:同学们想想这两个句子哪一句更加简明,更加能说明第四幅画面的意思? 生:第一句。

师:那好我们就来读跟这一幅画最紧配的句子。请男同学来读──

生:顿时石头象雹子一样带着五位战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师:一起来读──

生:顿时石头象雹子一样带着五位战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师:我们来看最后一幅画面,交流一下。

生: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爬上来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师:谁还有补充吗?

生: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豪迈的口号声:“打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生:说罢他把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向悬崖,象每一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山崖。

师:是呀,同学们你们看,这一幅画面有这么多精彩的句子,再来自己读读这段话。谈谈你对这段话是怎么理解的好吗?学生自读理解这一段话。

师:谁来谈一谈。

生:五位战士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牺牲了自己我觉得他们英勇无畏。生:五位战士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大无畏地跳下了悬崖,这令我十分感动。

生:他们宁可跳下悬崖,也不愿被日本鬼子抓住,成为俘虏,他们想为连队出一份力。

师:他们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吧

师: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注意关键的词语。来体会体会。学生自读。

师:谁先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生:我觉得昂首挺胸这个词很关键,体现了五壮士对死毫不畏惧。师:谁体会到了壮士们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的喜悦?

生: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想我们已经完成了任务,不能给日本人给俘虏,于是他们跳下了悬崖。

师:这喜悦包含着完成任务的自豪感。

生:班长象每一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山崖。说明他每次战斗都是冲在最前面的。

师:对,班长身先士卒。对这个喜悦你们还体会到什么吗?

生:他们凭着自己的实力保护了连队的主力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觉得很自豪。

师:对,这喜悦包含着班长和战士们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的热爱呀!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

学生齐读课文最后第二段。

师:同学们战士们就是带着对祖国的满腔赤诚跳下悬崖的。山谷里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你听到了吗?

生:听到了。

师:听到了吗?拿起语文书读最后一节。学生语文书读最后一节。

师:是的这是顽强不屈的中国人民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就是这展览馆中的讲解员,你愿不愿意带着对五壮士深深的敬意,用 23 自己的语言来讲述这个故事呢?四人小组选择其中的一幅画面来讲一讲。如果有困难可以看上面的提示语。

学生准备。

师:好,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第一幅画面谁来说,没人说我来说了,第二幅画面?……

师:五壮士的故事是一本厚重的书。1941年秋,日寇大肆进攻我狼牙山地区,七连奉命在此坚持游击战,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想龙王庙一带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的任务交给了六班,六班临危不惧,欣然受命。

生:为了拖住敌人,六班的五位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撤退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他们英勇无畏,顽强奋斗。

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句:“走!”带着战士们向莲花瓣走去,把敌人引上莲花瓣。

生:战士们站在莲花瓣上,向敌人射击,在山路上留下了许多敌人的尸体。生: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爬上来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首先跳下了悬崖,战士们也跟着跳下了悬崖,山谷里响起了他们豪迈的口号声。

师:让我们充满激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巍巍燕山高,萧萧易水寒。英雄五壮士,威震狼牙山。

师: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学生读五壮士的名字。让这战争年代的豪情世代相传。

下载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 教学案例反思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教学案例反思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_教学案例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哈尔滨市继红小学青年教师宫爱萍,在省......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合集]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一、读课文。略 二、质疑。略 三、审题: 师:《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狼牙山”告诉了我们地点,“五壮士”告诉了我们人......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一、读课文。略二、质疑。略三、审题: 师:《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狼牙山告诉了我们地点,五壮士告诉了我们人物。 师:为什么不叫《狼牙山五战士》?这个壮字是......

    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海原回小 韩芬芳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斩钉截铁”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

    狼牙山五壮士

    第七单元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我学了《狼牙山五壮士》这一篇课文,我深有感受,被五壮士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深深打动了。 这篇课文记叙了......

    狼牙山五壮士

    听《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一次战斗中,八路军某部五勇士在完成战斗任务后,弹尽路绝,面对凶恶的敌人宁死不屈,跳下了悬崖。作曲家吕绍恩根据这个真......

    狼牙山五壮士

    一、概括 “狼牙山五壮士”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

    狼牙山五壮士

    22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14 个生字,认识10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任务、大吼、满腔怒火、搏斗、崎岖、横七竖八、尸体、斩钉截铁、坠落、雹子、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