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育学博士论文综述

时间:2019-05-12 22:03: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大教育学博士论文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大教育学博士论文综述》。

第一篇:北大教育学博士论文综述

严谨求实,守正出新

——北京大学高等教育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综述(2000-2006)1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涂端午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学博士点于1990年设立,研究方向包括中国高等教育、国际高等教育及比较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管理(公共政策与高等教育)。自设立博士点以来,先后有汪永铨(已退休)、喻岳青(已退休)、闵维方(1998年后任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点的指导教师)、陈学飞、陈向明和陈洪捷6位教授担任博士生导师,共指导完成博士论文31篇。目前高等教育学博士点导师共三人,分别为陈学飞、陈向明和陈洪捷教授。陈学飞教授所带博士生的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与高等教育,陈向明教授所带博士生的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师教育、人类发展与教育,陈洪捷教授所带博士生的研究方向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高等教育及比较高等教育、德国高等教育。

鉴于我院已毕业的濮岚澜博士在首届博士生论坛上所作的“多学科的视角分析 理论导向的实证研究——北京大学高等教育学科历届博士学位论文综述”已对我院高等教育学科博士点成立以来至2003年的学位论文做了很好的归纳和总结,根据本届博士生论坛组委会的要求,本文仅对北大教育学院2000-2006年通过答辩的高等教育专业博士论文作一补充综述。

由于一些教育经济与管理方面选题的博士学位论文在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点成立初期被纳入高等教育学的学位授予范畴,因此,为客观、完整地描绘北京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论文的情况,本综述将包含部分教育经济与管理领域的论文。2000-2006年我院通过答辩的20篇高等教育学博士论文主要涵盖了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政策、比较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原理与中国高等教育四大领域。论文选题上既有对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大众化、民办教育研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知识经济时代下的高等教育发展等中国高等教育的重大现实问题的关注,也有对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留学生跨文化交往等特定教育人群发展的关怀。20篇论文总体上可用“严谨求实,守正出新”八个字概括。“严谨求实”是北大的校训之一,1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陈洪捷教授为本文的修改完善提供了具体指导,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图书资料室为本文写作提供了相应的论文资料,谨致谢意!也是这20篇论文所体现出的风格。所谓“守正”是论文遵循我们学院对博士论文所坚持的基本原则和标准以及在这些原则和标准基础上所形成的“多学科的分析视角,理论导向的实证研究”研究传统。“出新”则体现为论文在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理论支持、分析框架及研究成果上所取得的突破。

20篇论文在“严谨求实,守正出新”中体现出了良好的问题意识、多学科视角的分析、恰当的方法运用和规范的实证研究的特点。根据研究方向,这些论文大致可分为教育经济与管理、政策研究、比较研究、高等教育原理、高等教育历史、职业教育六大类。各类相关论文列举如下:

教育经济与管理类3篇:

李文利:《中国居民高等教育需求研究》 陈 彬:《知识经济与大学办学模式改革研究》 晋保平:《论国家科研机构的研究生教育》 政策研究类6篇:

林小英:《民办高等教育政策变迁中的策略空间》

濮岚澜:《中国教育政策的议程设置过程研究——一个信息互动网络的视角》 包海芹:《国家学科基地政策扩散研究》

茶世俊:《中国研究生教育制度渐进变迁研究(1978-2003)》 程化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过程研究

张国兵:《中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过程研究——支持联盟理论的视角》 比较研究类3篇:

蒋 凯:《劳动力市场视角的当代美国高等教育变革》 张建新:《英国高等教育从二元制到一元制变迁的研究》 林 杰:《西方知识论传统与学术自由》 高等教育原理类5篇:

刘海波:《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杨志坚:《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

刘东风:《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十八位来华留学生的个案分析》 杨艳玲:《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研究——对九名北京大学理科本科生的个案分析》 赵国栋:《论科技发展对大学教学的影响——从历史到现实》 22 濮岚澜.“多学科的视角分析 理论导向的实证研究——北京大学高等教育学科历届博士学位论文综述” 历史类1篇

李春萍:《学科制度下中国学术的演变:以北京大学为例(1898-1927)》 职业教育类2篇

王 建:《技术进步、技能需求与教育培训研究》 马早明:《技术革命与职业技术教育制度的演变》

每类论文又各有特点,如教育经济与管理类论文侧重于在国家经济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发展趋势的背景下,探讨高等教育改革,研究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所用的研究方法以定量为主;政策研究类论文注重对真实的政策现象的理解和政策过程的研究,主要采用关键人物访谈、文本(政策文献、档案)分析、案例分析、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强调理论导向;比较研究类论文致力于应用理论来阐释现象,通过运用有关学科理论分析国外的教育现象或问题,以揭示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借鉴意义;高等教育原理类的论文则体现了将历史、现实与未来展望相结合、理论抽象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研究特色,这类论文注重对一手资料的挖掘和分析,并引用质性研究的新方法,努力于理论建构;历史类论文史料翔实,在案例研究中,既有对史料的挖掘和分析,也有理论的推演,并将新的观念和方法引入到高等教育历史研究中;职业教育类论文从技术进步出发,在历史比较中,探讨职业教育改革,既有宏观的历史考察,也有细致的定量分析。下面结合论文的总体特点,我们将从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框架和研究发现几个方面对每篇论文的相关特点具体论述。

一、在体察现象中生发新问题

好的论文都有一个好的研究问题,而好问题的提炼来自于对现象的体悟和观察。对现象的体察既可在解读历史中发生,也可在观察现实中实现。20篇论文所研究的问题均来自于作者对教育现象的体察。马早明对技术革命与职业技术教育制度的演变研究,李春萍对学科制度下中国学术的演变的研究等均是在对教育史的梳理和挖掘中体察当时的现象,提出“技术革命如何影响职业技术教育制度的演变及演变有何特点”、“自西方移植而后逐步建构起来的学科制度是如何重塑中国学术”这些与现实需要相联系的问题。

在高校扩招政策的现实背景下,李文利对中国居民的高等教育需求进行了实证分析;面对知识经济发展的趋势,陈彬提出了大学办学模式改革的问题,晋保平则从国家科技体制的层面,研究国家科研机构发展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包海芹从高校国家学科基地建立这一现实现象出发,探讨国家学科基地扩散和演变的根源和内在机理;濮岚澜关注的是在政策议程设置中“现象”如何被“问题化”,问题如何被特定的群体所选择;茶世俊追寻研 究生教育制度渐进变迁中的影响要素;林小英致力于探寻民办高等教育政策变迁中的策略空间;程化琴关心的是《民办教育法》制定过程;张国兵着眼于对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过程中支持联盟的考察;杨志坚用心于中国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王建则在技术发展水平、技能需求与教育培训之间探索;赵国栋对科技发展对大学教学影响的研究来自于他从历史到现实的考察;杨艳玲对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研究、刘东风对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则出于一种对现实的人的发展的关怀;张建新对英国高等教育从二元制到一元制变迁的研究、蒋凯对美国高等教育为应对劳动力市场变化而进行的相应变革的探寻、林杰对西方学术自由的探讨无不凝聚了深厚的中国发展情结。

无论是关注政策过程、人的发展还是中国和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论文的选题提出了许多教育研究中的新问题,视野广阔,表现出了对现象的敏感和良好的问题意识,从不同的角度阐释教育与人类发展这一基本命题。

二、在反思实践中运用新方法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北大教育学院陈向明教授将质的研究引入国内,由于质的研究强调把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实践操作中有一定难度,国内教育学界目前开展的质性研究并不是很多,用质的研究方法做博士论文的更是少见。在对教育研究方法的反思中,杨艳玲、刘东风将质的研究分别成功引入到大学新生学习适应和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中,两篇论文在对访谈资料的编码处理、研究抽样、研究过程的反省和思考,对信度和效度的谨慎和对研究伦理道德的关怀上都可加圈点,其研究也成为很好的范例。程化琴在《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过程研究中在深入访谈和数据收集的基础上,对法律制定过程进行了扎根理论地分析、归纳和提炼的尝试。王建运用Logistic估算方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首次在国内对技术进步、教育和培训之间关系的探讨进行规范的实证研究。濮岚澜的论文为教育研究领域内的文献分析提供了较新的方法视角,论文不仅使用了媒介传播研究中定性的框架分析方法,还第一次把定量的文献内容分析方法引入中国教育政策过程研究,在文献定量分析方面引入随机信号的分析方法也较具新意。一些同学如濮岚澜、包海芹的论文还采用了多案例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展现了政策过程的动态性和丰富性,分析得出的一些新观点对我国教育政策制定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20篇论文从选题到研究方法的选择再到问题的论证最后到结论的得出均体现了研究者较好的方法论素养,如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进行国际比较时,对推论保持审慎态度;在运用西方理论和概念的过程中结合本土情况进行了细化和挖掘;在访谈和调查中大多具有取样程序规范、样本容量大、涉及面广的特点;在定量的数据分析方面,假设明确,推理严谨。这 些从侧面反映了我院博士生的培养特点,即强调问题意识、方法意识、学科意识和实证研究,重视方法论的训练。

三、在多学科涉猎中找寻新理论、构建新的分析框架

理论是研究者用来观察和解释社会现象和问题的工具。分析框架是论文的内在逻辑结构。新理论的运用常常能开阔研究的视野,为研究提供新的观察视角和形成新的分析框架,并有可能在新的视角和分析框架下产生新的发现。

论文作者都注重在多学科中寻找新理论,构建新视角,并根据各自不同的研究问题,在多学科的理论中进行比较、借鉴和综合,形成自己独特的分析框架。如濮岚澜把行动者网络视角作为宏观的认识论、把国家-社会关系和制度变迁作为中观的背景框架、把批评语言学和组织理论作为微观的操作理论来考察教育政策的议程设置,并提出一个包括行动者、关系、活动三要素的特定的政治传播互动网络分析框架。包海芹运用组织理论、新制度主义和政策过程理论来探讨国家学科基地的政策扩散机制,建立了政策扩散的组织同形化分析框架。茶世俊综合运用了公地悲剧理论、奥斯特罗姆的制度分析和发展框架、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考察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变迁,将作为政策变迁方式约束条件的决策情景抽象为一种“公地困境”,并借鉴“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IAD)”提出“公地困境-理性决策者”分析框架。张国兵则借鉴政策学的支持联盟框架对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进行经验研究。刘海波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原因、动力、条件,并从制度分析出发,构建了体制的主体性、公平性、效率、整合性四个维度的分析框架。陈彬运用组织理论和知识经济的相关理论,从开放性、产学研关系、综合性、组织结构的弹性和办学的国际性5个维度,系统分析了知识经济发展对大学办学模式的影响以及办学模式所应进行的调整和创新。

这些论文所运用的理论涉及社会学、哲学、历史学、政策学、经济学、组织学等多个学科,在论文中作者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理论来构建自己的分析框架,表现出较好的理论驾驭能力,而在比较借鉴中提炼出的分析框架,则成为论文作者有力的分析工具,并对其他相关的教育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同时,论文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大量的素材,对反映改革实践的一手资料进行理论分析,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在“沉淀”与“升华”中获得新发现

“沉淀”是指深入了解“吃透”某一个理论、概念或某种现象,使研究不浮在理论、概念和现象上。“升华”是指在理论、概念和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原理论或提炼出新的理论、概念。综观近6年的高等教育学博士论文,我们可以“读”到论文作者在“沉淀” 与“升华”中所付出的种种努力,以及伴随这些努力所得来的新的研究发现。如林小英在民办高等教育政策变迁研究中具体分析了“策略空间”这一政策现象存在的原因、实现途径以及对政策变迁的作用,并从“合法性”的视角抽象出策略空间的理论涵义,这是教育政策研究理论和概念本土化中的一次具体实践。张国兵对西方理论支持联盟框架假设的证实与证伪中实现对其的本土化改造,通过检验发现我国的政策环境以及其中的支持联盟的独特性,得出我国教育政策过程的一些特点。

五、在积极探索中开创新的研究领域

教育政策研究是北大教育学院近些年来着力发展的一个新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自2004年产生第一批教育政策博士论文以来,目前已共有林小英、濮岚澜、茶世俊、张国兵、包海芹、程化琴6人的教育政策博士论文“出炉”。相区别于操作性、实务性的政策分析,这6篇论文将自己定位在“增进对我国教育政策过程的理解,提升和发展理论,推动教育政策研究”这一研究取向上,充分体现了“理论导向的政策实证研究”这一研究路径。6篇论文虽然研究问题各有不同,但共同的特点是都强调对真实的政策现象的理解和实证的政策研究。其中有4篇论文因涉及未解密材料而被列为保密论文,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论文作者为了解真实的政策现象而试图打开“政策黑箱”所付出的艰苦努力。6篇论文通过较大规模的访谈、问卷调查、查阅档案搜集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和实际案例,如茶世俊的论文资料涉及1978-2003年相关政策文本、27位访谈对象的录音资料、56所大学研究生院(部、处)负责人的问卷调查,这些原始资料和案例为后续政策实证研究提供了一个“资料库”,而6篇论文的研究方法、分析框架及研究成果对我国的教育政策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虽然,目前国内的教育政策研究还只是一个不成熟的研究领域,这些论文也必然地带有研究初期阶段所具有的某些粗糙性,但作为开创性的研究,这6篇论文对教育政策的积极探索已为我院的教育政策研究初步打造了一个良好的研究平台。

3六、研究的不足

关于论文的不足,研究者在每篇论文的结尾都已有所指出,在此仅对20篇论文总体上的不足归纳如下:

第一,尽管实证取向的研究和对现实的热切关注是这些论文共有的特点,但总体上这些论文偏重于现有理论、概念的应用,对理论、概念本身的建构和提炼不够;第二,多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尚停留在探索性阶段,一些研究中,对多学科理论的结合还有些生硬,在需要 3 4篇保密论文为:林小英.民办高等教育政策变迁中的策略空间.2004;濮岚澜.中国教育政策的议程设置过程研究———一个信息互动网络的视角.2004;程化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过程研究.2006;包海芹.国家学科基地政策扩散研究.2006 发挥如米尔斯所言的在不同的视角间进行切换,以建立起对整个社会及其组成部分的充分认识的“社会学的想像力”的同时,也需要对多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进行反思。第三,论文在理论和方法论上仍主要借鉴西方社会科学的相关经验,虽然论文中用了不少多学科的理论,也对一些西方背景下产生的理论在中国的适用保持应有的审慎态度,并在一些论文中体现了对理论“本土化”的努力,但理论的“本土化”历程尚有一段长路要走。

上述论文所表现出的不足,或多或少反映了我国当前教育研究的一些现状和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不断发展的过程,这离不开整个高等教育研究界的互相支持和共同努力。北大教育学院高等教育学博士点全体师生将依托北大雄厚的科研资源和开放的研究氛围,秉持“兼容并包”、“博采众长”的精神,继往开来,和兄弟单位一道共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

附录:北京大学高等教育学科博士学位论文一览(2000-2006)

[1]李文利.中国居民高等教育需求研究.2000, 指导教师:闵维方 [2]陈彬.知识经济与大学办学模式改革研究.2000, 指导教师:闵维方 [3]王建.技术进步、技能需求与教育培训研究.2001, 指导教师:汪永铨 [4]晋保平.论国家科研机构的研究生教育.2001, 指导教师:闵维方

[5]赵国栋.论科技发展对大学教学的影响——从历史到现实.2002, 指导教师:喻岳青 [6]杨艳玲.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研究——对九名北京大学理科本科生的个案分析.2002, 指导教师:喻岳青

[7]刘海波.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2002, 指导教师:喻岳青 [8]林杰.西方知识论传统与学术自由.2003, 指导教师:喻岳青

[9]马早明.技术革命与职业技术教育制度的演变.2003, 指导教师:喻岳青 [10]杨志坚.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2003, 指导教师:喻岳青

[11]濮岚澜.中国教育政策的议程设置过程研究——一个信息互动网络的视角.2004, 指导教师:陈学飞

[12]林小英.民办高等教育政策变迁中的策略空间.2004, 指导教师:陈学飞

[13]李春萍.学科制度下中国学术的演变:以北京大学为例(1898-1927).2004, 指导教师: 4 [美] C·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像力[M].第2版,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230.陈学飞

[14]张建新.英国高等教育从二元制到一元制变迁的研究.2004, 指导教师:陈学飞 [15]蒋凯.劳动力市场视角的当代美国高等教育变革.2004, 指导教师:陈学飞

[16]刘东风.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十八位来华留学生的个案分析.2005, 指导教师:喻岳青

[17]包海芹.国家学科基地政策扩散研究.2006, 指导教师:陈学飞

[18]茶世俊.中国研究生教育制度渐进变迁研究(1978-2003).2006, 指导教师:陈学飞 [19]程化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过程研究.2006, 指导教师:陈学飞 [20]张国兵.中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过程研究——支持联盟理论的视角.2006, 指导教师:陈学飞

第二篇:一个放牛娃的北大博士论文后记

一个放牛娃的北大博士论文后记,比论文本身更为震撼

本文作者是一位放牛娃,从安徽潜山一个小山村,最后考入北大。其在底层社会所经历的种种人性之恶和苦难中的点滴温暖,曾经让许多与他有相似命运的莘莘学子产生过强烈的共鸣。他的论文获得了2011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但比论文本身更震撼的,是这篇在博士生圈子里面流传甚广的后记。因为你从文字背后,看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在这个时代中的心路历程。

早就想好,要在论文后记时好好写上一笔,以资纪念。可是,真的要写后记时,却提笔忘言,竟不知从哪里开始。

在我上学的22年(1987-2009)中,充满了坎坷与风雨。7岁时,母亲想让我上一年级,因为交不起钱,只好先上幼儿园,荒废了宝贵的一年时间。12岁时,家里勉强让我上到五年级。差一点因为交不起考试费用,而失去参加小升初考试。班主任老师来我家做工作,可是,实在没钱。结果,班主任代我交了钱。我考了全乡第二名。然而,这个成绩丝毫没有给我带来喜悦。相反,却是无尽的痛苦。因为我不知道我家从哪里弄到学费。邻居家的孩子都没有考上,相反却因为有钱,可以买上初中。当他们兴高采烈、欢声笑语地去镇上上学时,我只能在家里帮忙干农活。村里有家好心人,也是同一姓的家里人,想资助我上学。我很高兴。可是,很快希望就落空了。因为他家里人的反对,他也不得不放弃资助我的想法。

那一年秋天,同龄人都在新学校上学,过得让人兴奋、让我充满想象和向往的中学生活;可我,只能在家里放牛。牛是一种很灵性的动物,我和它逐渐成为好朋友;慢慢的,我可以把它放在山上,而不去管它。因为,这样我自己看书。那个秋天,我背完了整整一本宋词。直到现在,我所能记住的宋词都是这时背诵的。每当黄昏来临之时,我就和牛儿一起回家。和我家共养这条牛的大爷,总是毫不留情地批评我放牛不认真,牛儿没吃饱。满怀委屈的我,也不做争辩,只是在想,我不适合放牛吧。

可能看官想知道,为什么我家会这么穷?人是没法选择自己的出生的。1980年我出生于安徽潜山一个小山村。可能对于潜山,看官没有什么印象,但是这个地方出过程长庚、张恨水、余英时等大家。古南岳(现称天柱山)就在县西北方向,相传大乔、小乔就生活在这个地方。而古南岳下面的潜河两岸曾是古皖国所在地;古南岳亦被称为皖山。安徽简称皖,亦是从此而来。我们村里大部分都姓萧,相传是从河南迁过来的。我家到我爷爷(曾做过保长)的时候,开始衰落。本人系天天论文网就职11年的资深论文编辑;工作中与各大医学期刊杂志社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编辑朋友圈,系多家医学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常年为医学期刊杂志供稿,负责天天论文网医学论文·分检·编校·推送·指导等工作!工作企鹅1:1550116010工作企鹅2:766085044我爷爷有三个孩子,我父亲是老小。大叔脚残疾。奶奶在我出生之前不久就去世了。二叔是个瞎子,很早就去世了。父亲读过新式学堂,但为人怯懦,没有主见,且不会生活。母亲则好强。我8岁时,爷爷病逝,家中无一分积蓄,多亏一位医生资助了20块钱,才最终办了丧事。爷爷去世后,家势每况愈下。母亲无奈开始四处做生意,一开始是收破烂,后来是做蔬菜生意。

虽然80年已经改革开放了,但是我们那个小山村还是笼罩在一篇诡秘、落后、封建的风气之中。当我母亲第一次穿连衣裙回家时,全村都沸腾了。随后,她认识了一位生意上的异性朋友,并带他回家时,全村更是乱成一锅粥。我还记得,那天晚上,我、大叔以及那位母亲的朋友睡在一起的。突然,有邻居急冲冲叫开门。父亲起来开了们,一帮人就像凶神恶煞的土匪一样抢门而入。一群妇女稳住了我母亲。另一群男人们则冲进我睡觉的里屋。他们将母亲的朋友抓起来,推搡着去老屋大厅。他们让母亲的朋友跪在“天地君亲师”之前。第二天,他们把他送到了村公所。有村干部在审问,有干部在笔录。全村人都围在外面看热闹。那种情景历久弥新,如今仍历历在目。我记得他们的表情,我记得他们的话语,他们是那么兴奋,是那么热烈。在小山村,这或许是一件大事了,大家好久都没看过。

本来,母亲因为性格暴躁、又很好强,经常与邻居吵嘴、打架。可是,父亲又软弱。母亲以及我自己经常受到别人的欺辱。只记得有一次,我们一家人正在吃饭。有个邻家妇女刚从田里回来,拿了个锄头,啪的一声就捅坏了我家的窗户。把我吓了一跳。因为我家是老屋,比较矮小。他们可以随便捅。还有一次,我们也在吃饭,另外一个邻家妇女刚从山上回来。若无其事、大摇大摆从我家门前经过。结果不知何事又和我母亲扭作一团。因为我家是老屋,和他们家共用一个走廊。通过这个走廊,我家可以经过他们家而去共用的老屋大厅。一般都是在大厅里进行红白喜事等大事。结果,他们家就很霸道的在这个走廊里安了一个门,只有他们可以开,而我们不可以。换句话说,他们随便可以过来,而我们不可以过去。还有一件很屈辱的事,现在想起来,真的让我很痛苦,甚至对人性本善都产生了怀疑。那时我还很小。另一邻家妇女因为和我母亲吵架,结果拿起掏粪的粪勺盖在我头上。在农村来说,这种做法是很恶毒的。其用意也很明显,是希望我永远晦气,永远也不会长大。

因为这些背景,再加上这次事件,母亲想到了离婚。我记得,母亲坐在门旁一边哭,一边抚摸我的头。她说以后就没有人照顾你和弟弟了,你长大了,要多照顾弟弟。那时,我11岁。母亲走了。留下孤零零的我,还有6岁的弟弟。

弟没人照顾,又黑又瘦。直到现在村里人还叫他“黑老”。他常常自己睡在地上。由于没有人管教,他变得很顽皮。时常还小偷小扒。邻居就向我告状。我也没办法,常常关起门来用皮带打他,我一边打,一边哭。

考上初中的那一年,父亲还养了一个猪。我也没有求他卖掉猪给我上学。因为我知道,即使这一次凑到了学费,还有下一次。以前,我找他要学费时,他总是让我一个人去要债。他只会卖苦力,而别人也总是不及时给工钱。我只能认命。那一天冬季,他听从邻人的建议,让我跟随邻人的亲戚一起外去打工。那时,我才12岁。先来到离家几十公里的师傅家。帮师傅家干农活,早上要早起。寒冷的冬季早晨,田里全是一层白白的霜冻。我只能咬牙坚持下去。有时,师傅让我给他们孩子送衣服或者书包。看到同龄人在学校里安静的上学,我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后来,师傅带我外去了。来到另一个城市,宣城。我师傅是弹棉花的。因为我力气小,只能做一些简单的话,如刨旧棉絮、牵线等。刨旧棉絮时,常常弄得鼻子里都是棉絮,几乎令我窒息。牵线是用中指勾着,常常弄得中指关节处裂开大口子,血流不止。那时,我身体还不好,常常有蛔虫爬出来,我自己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辛苦的冬天过去了,我挣到了75块钱。我穿着在外打工时好心人给我的衣服回家了,很认真的将这75块钱交给父亲。他拿着钱去办了年货,我们过了一个快乐的新年。后来,我从别人那里知道。父亲舍不得卖猪给我上学,却听从邻人一起偷别人家的打稻机,被抓,受罚,结果卖了猪交罚款。

第二年春天,母亲在外婆家听说了我的事情,非常痛心。尤其是听到有人说我考了全乡第二名之后,便义无反顾要让我重新走入课堂。一开始,村里人还是很“小心”,还跟我说:“你妈妈会不会拐走你,要卖了你呀?”我无所适从。外婆家离我家有20多公里,那一次天正在下雨,母亲一直冒雨走来找我,却遭到村里人的白眼。

很幸运的是,通过母亲的努力,以及母亲改嫁后的叔叔——也就是那位他的朋友的支持,我终于重返学校了。我重新上5年级,并于同一年参加小升初考试,结果考了第一名。上了初中,我的成绩依然名列前茅。但那时也非常艰苦。虽然母亲改嫁了,但家里的经济也很紧张。而且,她改嫁到的地方也是和我们村子一样。对于这位外来妇,村民们充满了怀疑、敌意与仇视。尤其是母亲执意要给我上学,更让他们愤怒。他们认为我母亲是要拐骗他们家的财产,是不安心在那里过日子。母亲改嫁后的丈夫家的亲戚朋友对此尤为阻挠。妯娌之间常常吵嘴打架。尽管受到这么的阻挠与艰难,母亲还毅然坚持给我上学。不过,很幸运的是,母亲的丈夫——我的继父,对我上学还是非常尽心、非常努力,尽管他有时也忍不住会受到别人的挑唆,对我母亲大打出手。母亲不止一次和我说过,她不能死,她要忍,她要坚持,因为她要让我上学,她要让她的两个孩子好好活着。

在那段艰难困苦的日子里,我最担心的不是我的成绩,而是每个学期开始。因为,学费问题让我常常一筹莫展。常常是开学之初,我在马路边等母亲来。常常是望眼欲穿,常常是欲哭无泪。饿了,啃一口父亲给我做的干粮;渴了,就只得忍着。马路上尘土飞扬,我那时是多么恨汽车!我恨它们耀武扬威的在我面前驶过,而留下令人讨厌的漫天灰尘!

然而,温暖的校园生活让我孤独、受伤的心灵常常充满了阳光和雨露。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常常帮助我。有位英语老师的夫人在食堂工作,好心的她常常不收我的饭票,还多给我饭菜。化学老师常常塞给我10块钱。而我最幸福的事就是每个周末,我常常买些好吃的东西带回家,给大叔和弟弟吃。可是,有一次,由于我的粗心,让我犯下了不可弥补的错误,这一辈子也不会得到饶恕。因为常常吃不饱,父亲常常给我做一些干粮让我带到学校吃。但我常常吃不完,就带回家,可以给猪吃,不能浪费了。但是,那时没有多少粮食。大叔很饿,就找到我书包里留下的干粮。可是,这些干粮因为发霉了,大叔吃了之后中毒身亡。无论我怎样后悔,无论我怎样哭泣,无论我怎样呼喊,疼我爱我、与我相依为命、善良可怜的大叔还是走了。

初中三年很快就过去,虽然我的分数可以上重点中学。但校长表示,如果我高中的成绩还是和初中一样好,学校就免除我的学费。因此,我还是留在母校继续上高中。最令我焦虑和担心的事就变成了每个期末统计成绩。还好,每个学期我都是全校第一。其中,有个小插曲让我记忆犹新。由于母校的风气不甚好。高年级的学生常常无缘无故打低年级学生。有一次,有两位复读的学生,因为家里有钱,两人住了一个宿舍。他们把我和另一个同学抓进他们的宿舍,对我们扇耳光,又打又踹。打了两个小时,才放我们出来。忍无可忍的我们,联合高一的其他两个班级,组织了校内游行。我们写了大字报,把床单做成横幅,贴上大字。结果,校长找到了我,很严肃的告诉我:“你还想不想上学了?”我一听吓哭了,泪水不争气的流个不停。幸运的是学校很重视我们的诉求,并且对我们的处理也非常宽大。事情结束了,也没有追究。

高中期间,老师、同学对我的帮助更多。新校长常常给我100块,班主任、英语老师等等常常让我去他们家吃饭。同学也常常帮助我。周末,同学们也不嫌弃我家的破旧,一起到我家玩。邻居还很好奇的问他们:“他家这么穷,你们来干什么?”因为镇里离家有5公里,初中时,我每个周末都要回家。因为要带咸菜和米。有时回到家,只有我一个人。肚子早就饿了,只好自己烧饭。又烧不了,弄得汗水和泪水一起流。没有米的时候,就常常吃地瓜。邻居又好奇的问:“你喜欢吃地瓜吗?吃地瓜会饱吗?”弟弟一知道我回来了,就立马消逝得无影无踪。他怕我管他打他。高二的时候,在班主任、校长的帮助下,镇上有位领导陈叔开始资助我。加上学习任务重,周末回家的次数少多了。

99年高考,我估了分数可能要比重点线多7、80分。校长就给我填了北京大学。他说如果考不上就免费让我复读。班主任则比较谨慎。因为我在提前录取志愿填了外交学院。我还记得班主任带我去了合肥,见了招生老师。结果老师说我太矮(我1米65)。班主任哀求道:“他还是小孩,还会长的。”最终还是不行。班主任担心我可能考不上北大,太可惜了。

不过,上天眷顾可怜人。我竟然被北大录取了。后来,我才知道,我是北大在安徽招的23个文科学生里的最后一个。我还从别人那里知道,我们县重点中学有个复读的学生分数比我还高,但没有被北大录取。我是打心眼里感谢那一年北大在安徽的招生老师。是这位老师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第三篇:期刊公告北大博士论文抄袭 北大声明将重新核查

近日,新闻传播类知名学术期刊《国际新闻界》刊登一则《关于于艳茹论文抄袭的公告》,称北大历史系博士于艳茹刊发的一篇论文,有大量内容为抄袭。昨天,北大历史系回应,因于艳茹已经毕业,发表文章属文责自负,北大将组织专家学者对其博士学位论文重新进行核查。>>事件

北大博士被指论文抄袭

昨天,在《国际新闻界》网站的编辑部公告栏中,第一条就是《关于于艳茹论文抄袭的公告》,这是国内学术期刊极少有的发布抄袭公告。据悉,该刊于2013年第7期发表了作者署名于艳茹的论文《1775年法国大众新闻业的“投石党运动”》,论文发表时她为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

公告称,于艳茹涉嫌抄袭的国外论文题为《“Frondeur”Journalism in the1770s:Theater Criticism and Radical Politics in the Prerevolutionary French Press》,发表于《Eighteenth-CenturyStudies》1984年第4期,作者署名为Nina R.Gelbart。公告中还附录了这两篇论文,并用黄色标注了于艳茹具体抄袭的内容。记者注意到,除了摘要和结语部分,于艳茹的论文几乎是原文“翻译”了Gelbart的论文。

《国际新闻界》杂志认为,于艳茹的行为已构成严重抄袭。该刊除了发布公告外,还会通报作者相关单位;联系相关文献收录机构,删除于艳茹该文的电子版;五年内拒绝于艳茹的投稿。

昨天,《国际新闻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称,发现论文抄袭是人民大学一教师在查找外国新闻史资料时偶然发现,并向该刊揭发此事。陈力丹说,这是他们第一次以公告的方式公布学术抄袭,也是他遇到最严重的一次抄袭。“除了她自己写了提要和最后几句结论,其他全是从一本书里抄下来的。行文完全雷同,连注释都搬下来”。

据了解,《国际新闻界》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新闻传播学综合性学术月刊,刊载国内外新闻传播学各领域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原创性成果。

昨天,记者了解到,于艳茹已于2013年7月从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毕业,目前已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

>>回应

1、期刊题目冷门未及时发现抄袭

昨天,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国际新闻界》主编助理刘海龙回应网友问题时称,这份学术期刊为网络审稿,一审由两名外审专家双盲审查,二审由栏目编辑审,三审由责编审查,四审为总编审。一篇稿子一般至少3个月以上才能完成。他表示,目前已经将许多抄袭稿挡在外面,但作者的题目属于本领域很冷僻的题目,国内研究本不多,未发现也属正常现象。期刊只能做到有错必纠。

2、北大重新核查其博士学位论文

昨天,北京大学历史系发出声明,称最近有媒体指出于艳茹女士在北京大学历史系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论文涉嫌抄袭问题,历史系对此高度重视,将立即组织有关专家对其博士学位论文重新进行核查。一经核实,将根据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经了解,被指抄袭的论文并不是于艳茹的博士学位论文。北大历史系表示,目前于艳茹已经毕业,学校职责范围是审查她的博士毕业论文有没有问题。目前她的工作单位已不是北大历史系,发表文章属文责自负。

京华时报记者郭莹

第四篇:博士论文评语

Eu:SrI2晶体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闪烁材料,是目前闪烁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本论

2+2++2+3+文针对非掺杂SrI2和掺杂(Eu, Pb, Tl, Yb和Ce)SrI2晶体的制备和光谱特性,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

1.研究了SrI2•6H2O在惰性气氛和真空下的脱水和相转变过程,制备出纯度达99.99%以上的2SrI原料。采用石英坩埚成功生长出直径达30mm、高光学质量的SrI2和Eu:SrI2晶体,并率先采用石英/铂金和石英/石墨嵌套式坩埚进行了生长SrI2晶体的有益尝试。

2.研究了SrI2和Eu:SrI2晶体的漫反射、透射、吸收、辐射发光(RL)、光致发光(PL)、荧光衰减和闪烁衰减等光谱特性,研究表征了SrI2和Eu:SrI2晶体的PL、RL、荧光衰减的温度依赖特性以及光输出和能量分辨等闪烁性能,研究了SrI2和Eu:SrI2晶体的热释光和余辉特性。

2+3.首次计算了SrI2基质中Eu离子4f65d1→4f7跃迁的电子振动耦合参量,构建了SrI2基质

2+中电-声子耦合参量(黄昆因子S和有效声子能量ħω)随Eu掺杂浓度的变化规律。

2++3+2+4.开展了两种类汞离子(Pb和Tl)和两种稀土离子(Ce和Yb)掺杂SrI2晶体制备和

2+3+2+光谱特性的探索性研究,首次构建了Pb、Ce和Yb离子在SrI2基质中的能级图。研究2++2++2+了Pb和Tl掺杂SrI2晶体的PL和荧光衰减的温度依赖特性,初步评价了Pb、Tl、Yb3+和Ce离子作为发光离子在SrI2体系晶体中应用的可能性。本论文的选题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意义。论文文献综述丰富、写作规范,实验数据祥实,研究结果具有创新性,是一篇优秀的博士毕业论文,表明陈俊锋同学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同意组织学位论文答辩,建议授予博士学位。

第五篇:博士论文要求

信息管理学院2017年“申请-考核”制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实施细则

2016年11月29日

为建立健全科学公正的招生选拔机制,完善研究生招生选拔办法,进一步提高我院博士研究生选拔质量,根据《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申请-考核”制选拔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以及博士生招生选拔的相关要求,制订如下实施细则。

一、组织管理

(一)学院成立2017“申请-考核”制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领导小组,主要包括以下具体职责:负责考核工作实施细则的制定与实施;负责组织和指导考核小组的考核工作;负责审定准考名单、候选人名单及考生初录名单。

(二)各二级学科成立包括导师、二级学科负责人及学科点相关博士生指导教师或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的若干入学考核小组,原则上由二级学科负责人担任考核小组组长,其他为考核小组成员。入学考核小组承担集体审核评议、综合考核等具体评议考核工作,并提出是否进入候选名单、是否录取的意见。

二、报考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二)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教育部等部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我校的补充规定。

(三)考生学位或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已获得硕士学位或者博士学位,单证硕士学位(无学历证书)的考生应于2016年12月31日前获得学位。

2、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2017年8月31日前取得硕士学位证书和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3、具有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注:在境外教育科研机构获得学位、学历的考生,一般应于2017年1月13日前出具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书。

(四)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还须具备下列条件:

1、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后在与所报考专业相近岗位工作满6年(时间截止2017年8月31日);

2、获得国家英语六级水平考试证书(2005年6月以后参加六级考试成绩达到422分以上)或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成绩60分以上或雅思(IELTS)成绩6.5分以上或托福(TOFEL)成绩80分以上;

3、已取得报考学科专业硕士阶段课程结业证(由校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出具);

4、近三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2篇以上(含2篇)属于所报考学科专业范围的学术论文,或获得过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在前五名)。

(五)须有两名与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三、程序安排

(一)网上报名:所有考生(含2017年9月入学的硕博连读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上报名并缴纳报名费。时间:2016年11月18日-12月31日。

(二)提交材料与资格审查:网报成功后,须及时向学院研究生教育管理办公室寄送申请材料(寄送地址见后,快递信件上请注明“报考博士申请材料”字样)。学院根据申请者提交的申请材料,对报名资格进行严格审查。不符合报名资格者,不予准考。接收申请材料截止日期(指材料抵达日期)为2017年1月9日。申请材料包含:

1、入学申请。包括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计划;

2、《武汉大学 2017年博士研究生考生信息卡》与《武汉大学2017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网报系统打印);

3、最后学位、学历证的复印件(应届毕业硕士生提交学籍证明,入学前补验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并交复印件);

4、两名与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专家出具的《专家推荐书》(网报系统生成打印, 将对外公布推荐人姓名、所在单位、职称等信息);

5、本科与硕士研究生课程成绩单(须加盖校级主管单位或所在单位人事档案室的公章);

6、相关证明、说明材料。包括硕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硕士生毕业论文摘要、目录等);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的陈述和证明;各类外语水平证书或证明材料;说明个人特别成就、能力的其他材料。

7、外语综合水平考试免试申请表(符合条件且申请的考生请提供,点击下载)。

(三)参加外语综合水平考试,具体见第四条。

(四)确定候选人:学院考核专家组根据申请者提交的申请材料,参考其外语综合能力,对考生入学申请进行集体审核评议,做出评价结论。根据专家组评议结果按不超过招生计划数1:2的比例确定候选人,在学院网站公示无异议后报研究生院备案。

(五)现场确认:时间为2017年3月-5月,地点为研究生院,现场确认具体安排届时登录武汉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看。

(六)综合考核:具体见第五条。

(七)录取:

1、录取原则:坚持“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原则。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招生计划、考生综合考核总评成绩确定初录考生名单,初录考生名单须报研究生院审核,经政审、体检合格后,确定拟录取考生名单并公示。

2、录取类别:分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考生报考时的报考类别即为录取类别,请考生在报考时慎重选择。

四、外语综合水平考试

由学校统一组织,主要考查申请者运用外语进行阅读与写作的综合能力。

(一)时间:2017年3月4日(暂定)上午8:30-11:30。

(二)地点:武汉大学(具体地点详见准考证,准考证请于考试前一周在网报系统自行打印)。

(三)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在外语综合水平考试阶段需加试政治理论(文科考试内容主要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理科考试内容主要为自然辩证法)。

(四)政治理论考试方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2017年3月4日(暂定)下午14:00-17:00,满分为100分。

(五)考生自带文具:

1、2B铅笔;

2、黑色中性笔;

3、橡皮擦。严禁携带其他物品进入考场。

(六)公布成绩:考生可在研究生院网站上查询本人成绩。若对成绩有异议,考生可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网上报名系统申请复查。学校将组织专门人员进行认真复查,并将复查结果在网上公布,考生本人不得查阅试卷。

(七)免试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免除外语综合水平考试(各类专项计划、优秀人才单独选拔、对口支援计划除外):

1、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英文文章,被SCI、SSCI、A&HCI收录;

2、雅思(IELTS)成绩7.5分及以上或托福(TOFEL)成绩96分及以上或GRE成绩280分及以上(有效期内)。

申请外语综合水平考试免试的考生应在2017年1月1日前向报考院系提交申请表,经报考院系批准后可免试外语,未提交申请表的或不符合条件的视为无效申请。

五、综合考核

学院按二级学科组织考核。考核组由5名本学科专业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和1名学工老师组成,另设一名记录员。

(一)综合考核内容

1、学术素养。主要考查候选人的专业基础、知识结构、学术研究兴趣及研究能力等,是否具备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基础及学术研究能力。

2、外语水平(可包括文献阅读、摘要写作、口语和听力等)。主要考查候选人是否具备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应具备的外语应用能力。

3、培养潜质。结合候选人学术研究经历,主要考查候选人的科研创新能力,是否具备本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潜质。

(二)综合考核形式

采取面试的方式进行,分为两个阶段:

1、PPT报告:考生须提交本人科研经历、科研成果、拟从事研究的学科领域及研究方向的认识、设计思想和展望的报告。报告完毕后,考核组针对报告提问,考生作答。本阶段不少于45分钟。

2、外语测试:每组2名考生,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每名考生单独回答问题,时间不少于5分钟;第二阶段由考生以抽签方式确定题目,2名考生就抽到的题目进行讨论,时间不少于15分钟。

PPT报告阶段主要考核考生的学术素养和创新潜质(含学术道德、思想品德考察),外语测试阶段主要考核学生的外语水平。综合考核总评成绩计算公式如下:

综合考核总评成绩=学术素养*40%+外语水平*30%+创新潜质*30%

综合考核环节录音录像。

(三)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和跨一级学科报考的考生(判断依据为考生所学专业代码的前4位与报考专业代码的前4位是否相同,不同则为跨一级学科)须加试两门硕士阶段学位课程(笔试),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综合考核收费180元,按学校规定收取。

综合考核具体时间及安排详见后期学院网站公告。

六、其他

(一)候选人名单及拟录取考生名单等将进行公示,时间将不少于10个工作日,未经公示的候选人不得参加综合考核、不得录取。

(二)对弄虚作假、提供不实信息的申请者,不论何时,一经发现查实,即取消其申请资格、参加考核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将相关行为及处理结果通知其所在单位,并与推荐人一并记入武汉大学研究生招生考试失信档案。在当年博士生入学考试中作弊的考生,下一不允许报考。

(三)其他未尽事宜,请查看武汉大学2017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http://gs.whu.edu.cn/index.php/index-view-aid-8327.html和武汉大学关于做好2017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工作的公告http://及其他后续通知。

(四)信息咨询及联系方式:

电话及传真:027-68754939

邮编:430072

联系人:徐老师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14办公室

下载北大教育学博士论文综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大教育学博士论文综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博士论文关于自由

    马克思学说的核心和精髓就是追求人类的自由和解放,最高价值取向和理想社会目标就是每个人和一切人的自由发展。那么,这一学说的秘密和诞生地何在?我过去认定是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

    如何做好博士论文

    如何做好博士论文 陈瑞华一、对博士论文的评价今天之所以定这个题目,是因为我参加了几次博士论文答辩,对博士论文的写作有点有理想,得出的结论可能是以偏盖全。今天我是以一个......

    博士论文致谢

    博士论文致谢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

    博士论文写作

    博士论文写作 时间:12月5日开始,到2月28日结束。 任务:博士论文 论文基本要求:(1)字数:10万字 ;(2)理论和实证相结合,以计量经验研究为主;(3)做成有延展性的论文;(4)精读30外文文献,10篇中文文......

    博士论文(大全5篇)

    1、对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进行研究,探寻校友心路历程 2、大规模问卷调查是是校友成才反馈的第一手资料。 3、人才的社会成就和成长过程的方向选择,成长路径,创新业绩有关。......

    最新博士论文致谢

    最新博士论文致谢 博士论文致谢 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使我对物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使我对自己有了重新的认知。我认为,这段学习生涯,是我人生的一次重要旅行。在这次旅行即将......

    博士论文致谢辞大全

    致谢辞 一树树花开,一声声燕鸣,最美人间五月天。花城的五月格外美丽,她美在收获,美在希望。尽管时光如水样流泻,但很多回忆却不能笑忘。回首过去,思绪万千,这几年,我一边工作,一边学......

    博士论文评语

    粱鸿博士学位论文:“外省”笔记:20世纪河南文学 专家评议: 钱理群:本文将“外省文化界”的理论视点引入地域文化研究领域,而且通:j丑本文对“20世纪河南文学”的个案研究,证明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