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尔街纪录片观后心得体会(xiexiebang推荐)
影片介紹:
《華爾街》的創作緣於全球化的金融尷尬、國情的需要和媒體責任感。該片從地理層面、精神層面和社會層面三個角度出發,呈現世界金融史,關照、對應中國問題。
全片總鏡頭長度約為500分鐘,其中特效鏡頭長達70多分鐘。影片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巨大的藝術感染力和清晰的視覺表達力。該片既是央視的首次金融類題材特別節目,也是央視在歷史座標中對資本市場的一次莊重表達。
該片以華爾街金融危機為契機,梳理了現代金融的來龍去脈。此次拍攝,外景組前往紐約、阿姆斯特丹等金融城市,採訪了近百位金融家、學者、企業家和政治家。
觀後感:
第一次接觸到華爾街,覺得它是個非常神秘,非常高科技的地方。單單是華爾街這三個字好像便代表著金融的巔峰。帶著這份懵懂的感覺,我看了華爾街的紀錄片。在影片中,華爾街被稱為印第安人的土地、荷蘭人的一道牆、金融的種子、美國崛起的象徵、世界金融之網。細細體會,其實如今的華爾街正是那世界金融的心臟。
華爾街,位於美國紐約曼哈頓區南部,這條僅有500米長的街道,卻彙聚著世界上絕大部分的金融機構與資本。在這裏,讓我感觸最深的要數華爾街對於會聯網的運用了,或者說是對於科技的運用。從華爾街的歷史來看,它一直站在世界科技的最前沿。每當有新的與金融有關的科技出現時,華爾街總是能以最快速度接納那些科技,讓科技為華爾街服務。如今的華爾街上的紐交所看似因為互聯網的運用而變得冷清,但是誰又知道這不過是華爾街的另一種的擴張呢!原來的華爾街的資金流通要依靠像紐交所那樣的實體機構,每位交易員要拿著一張張的小紙片來叫價,匯總,而如今,這些工作全部都依靠一個小小的平板來完成,看是場面沒有以前熱鬧,激情,但是,在背後,資本的運行更加的快速了。因為科技的介入,因為會聯網的運用,是華爾街不單單是一條街的名字,它更像是全球金融巨網的總稱。現在的華爾街,可以將一條消息在兩秒內傳給位於北京的有關人員,就如同在辦公室裏喊了一句。
在影片中,華爾街海向我展示出他的另一個功能:推動文化的發張。總所周知,華爾街存在的最大功能就是高效融資、分散風險、推動世界經濟的發展。但是這僅僅只是一個方面而已。美國最大的電影製作公司、全球最頂尖的電影製作團隊——好萊塢也是華爾街的合作夥伴之一。好萊塢的高質量影片的製作並不是某個公司能夠負擔得起那沉重的投資的,只有華爾街可以在短時間籌集那些龐大的資本,注入好萊塢,拍攝出那些在世界範圍內都廣為流傳的影片。這就是華爾街對於世界文化做出的貢獻。
那麼,華爾街的那些龐大的資金都是從哪里來的呢?影片有為我解惑。在美國國內的資金大多來自於各種基金與金融投資機構,而源頭則是美國的每一個家庭。在美國的家庭,可以說每一個都與華爾街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在國外也是如此。這些資本彙聚成一股洪流,流入華爾街的市場中,再不斷的升值,回饋到每個家庭,每個人,然後反復迴圈,造就了神話般的華爾街。而在這個迴圈中,擔任發動機角色的就是投資銀行了。諸如雷曼兄弟、高盛等等。
但是華爾街並不是正真不敗的神話。在金融危機面前,華爾街成為了人們抱怨的對象。有人說它貪婪成性,有人說它不是節制,更有人提出要取締華爾街。但是華爾街在別人忙於糾結的時候,依舊在不斷前進。縱觀歷史,華爾街所造就的財富遠遠大於它所破壞的財富。但是華爾街是一把雙刃劍的事實的確不容否認。正如馬克思所說:交易所就是豺狼,但是若沒有這頭豺狼,世界上可能還沒有鐵路。華爾街以其強大的能量可以給世界經濟帶來難以想像的打擊,但也者因為它的這股力量可以推動世界不斷的向前發展。華爾街號稱不要光明也不要黑暗,要走在中間。但是,走在中間恰恰是最難走的一條路。在這條路上有風光正好的山巔,也有不見五指的穀底。
不管怎麼說,華爾街現在已是無可爭議的世界金融中心。或許有一天這個位置會被取代,s但是我更加覺得,它會不斷地發展。在數百年以後,可能整條華爾街都將成為歷史風景區,而正真的資本交易中心將會轉移到網路之上,轉移到我們面前的網路之上,轉移到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邊。但,它可能依舊叫華爾街。
Y1024231111
马伟达
第二篇:华尔街纪录片观后感
华尔街纪录片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华尔街纪录片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华尔街纪录片观后感1看了央视纪录片《华尔街》中的第六集,银行家们在道琼斯平均指数中努力寻找资本市场的投资法则,但不得不说投资是具有高风险的,一系列的投资方法如:技术分析、价值投资都是必要的。
但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理性是分析和推断,纪录片中“股神”巴菲特正是充分具有这种能力才能准确推断股市。他在1968年美国股市牛气冲天时清算手中股票,1969年美国股市之下进入熊市,巴菲特又带着一千万美元重新杀入,十年之后,这些股票市值达2亿美元。
“低价买入高价卖出”被视作价值投资的核心,大部分的投资者都明白这一点,而巴菲特之所以能够成功盈利,他的深谋远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他从不期待一夜暴富,他考虑的是在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以上可能影响他投资的因素。
当我们在羡慕巴菲特的财富时,也应该想到残酷的股市给其他股民带来的伤害。因为“如果每个人都是价值投资者的话,就没有人有机会赚钱了。”巴菲特的成功是建立在其他投资者的痛苦之上的。
投资的方法是多样的,巴菲特通过挖掘价值洼地成为“股神”,而华尔街最权威的卖空大师查诺斯则认为寻找价值泡沫,是获得巨额利润的前提。同大多数投资者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在熊市中赚钱。在证券市场借股票卖出,再按保证回报股票拥有者,赚取价格差价带来的利润。同巴菲特相同,查诺斯同样具有专业而理性的判断。毕竟卖空风险大,若没有正确地判断出股市的涨跌,而选择了错误的时机,那损失将是惨重的。
凯恩斯总结出的选股理论,又称选美理论,同样体现了华尔街金融家的高深分析,选择股票就像选美,要选符合大众审美标准的。运用到资本市场就是说不要选择你觉得赚钱的,而要选择大家都觉得赚钱的。
短短四十几分钟的一集纪录片,从道琼斯指数一直讲到1988年的美国熊市。纪录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便是“风险”和“理性”这两个词。“不承担风险,就没有回报。”既然选择冒险那么就必须具备审慎的判断以及巨大的勇气,面对风险的承担能力同时也是投资者必须考量的因素。盲目的跟风投资只会让你成为别人盈利的基石。所以,在这高深莫测的股票市场中,还是要选择你最了解的投资,最适合你的投资,运用理性让财富翻倍。
华尔街纪录片观后感2今天偶尔看到同学的空间,内面有20部大学生应该看得电影,浏览了一番,真是自己从来都没看过,所以就先看了第一个《华尔街》,看到他们匆忙的生活,我真的是很同情他们,他们确实是我们羡慕的对象,但是看到这样的场景我更多的是害怕,这样的生活应该是不是与我的,我不能承受这样的激烈的生活,节奏实在是太快了,真的是适者生存,没有力能就是失败者,就要被淘汰,而掌握这种节奏的不是我们心中的上帝,而是有钱人,戈德和盖,还有后期之秀巴德,一面是朋友一面又是敌人。
如果你不是个聪明人,你连做他们的玩物都没有资格,没有人愿意将自己的金钱和时间浪费在没有价值的人身上,他们要的是结果不是过程,无论你用什么过程,只要你能达到他们的目标就可能就有在继续下去的机会,但是这样的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也不是美国人都能合理的利用这样的机会,这样的机会更不是长久的,你也不一定就是永远的赢家,什么都是有可能的,尤其是成功,我们都很想成为赢家,成为龙头,但是你是否有这样的资本,你是否有这样的胆量,你是否能够抓着这样的机会。
在你有这样的机会时,你是否在在明明知道自己只不过是玩物时还是讲继续,不知道这是不是需要很大的胆量和勇气,我很佩服盖,他的智慧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他的心很手辣也是我不得不佩服的,但是有人说多个徒弟就是坏掉师傅的一条生路,真是很不错,巴德的'成长让我们见识到这一点,但是巴德的理智还是很值得我们学习,不要总是靠别人,还是自己创造些东西吧,鱼是短暂的,而捕鱼之术才是收益不穷的,每天都会有很多的一夜之间成为富翁,但是也有很多人霎间破产,不知道是世界无情还是人无情还是世界就应该这样循环,但是我知道只要是没有能力,只要是不得人心,那就不会长久的成为霸主。
华尔街纪录片观后感3人欣慰的,亲情、正义、良知还是战胜了人的贪婪欲望。
本片描述了一个年轻的底层股票经纪人Bud,不甘于平淡的生活,一心想通过结识大人物飞黄腾达。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聪明才智以及适时的机遇把握,他终于结识了金融大亨Gekko,并在Gekko的指引下通过获取内幕消息和充当间谍帮其赚取了巨额金钱,作为回报,自己也收获了金钱、豪宅和美女。为了拯救父亲所在的航空公司,Bud建议Gekko收购航空公司,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拯救计划。后来Bud偶然了解到Gekko收购航空公司的真相,不是为了拯救这家公司,而是为了将公司清盘变卖,获取更大的利益,而罔顾航空公司众多工人的利益。他的正义与良知支持他同航空公司的人一起反戈一击,挽救了蓝星,也使Gekko蒙受巨大损失。气急败坏的Gekko揭发bud从事非法金融交易的事实而被逮捕,Bud在同Gekko见面时偷录了Gekko自述犯罪的证据,亲手将之送入了监狱。
影片活灵活现的展示了股市内线交易的全过程,华尔街这个集合高端人才的地方的人们是如何凭借投机、欺诈、炒作等非法融资手段赚钱的,将人前光鲜亮丽、备受尊重的金融骗子的贪婪嘴脸演绎的淋漓尽致。
没有一个在华尔街工作的人会心甘情愿的一辈子坐在最底层,费劲唇舌、耗尽体力只换来依然入不敷出的窘迫生活。就像bud所说:我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能换到电话的另一头,在那里才有钱赚。当今的社会,无论多清高,多视金钱如粪土,没有钱,就是寸步难行。bud没有错,他想拥有财富,不用到处欠债还贷,只是他选择了一条错误的道路,快速致富但违背良知、忽视法律,一条驶向深渊的不归路。就像joe说的:人往深渊里看,他看不到倒影,人在此刻才能了解自己的个性。可是为时已晚,一切以投机欺诈、损害他人利益为前提的谋取暴利的行为终有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的那一天。贪婪无止境,在金钱、美女、豪宅诱惑蒙蔽双眼的时候,问问自己的良心,这笔钱我是否赚之有愧,它是不是应该属于我。没有一夜暴富的方法,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进步才是最货真价值,最稳健的攀高峰的途径。
真的不想在将来做一个大金融骗子,虽然有些时候入了这个行当就难以摆脱忽悠、夸大等手段来争取客户,但昧良心的钱不赚,越法律规范的事不做,凭借自己所掌握的金融知识帮助客户实现其投资期望,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做的事。
第三篇:纪录片《华尔街》观后感
纪录片《华尔街》观后感
姓名:杨顺亚
专业:机电科学与工程系土木工程
学号:9314100419
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至今的三年里,全球的金融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机会和挑战并存的时代,如何借鉴华尔街的成败经验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同样跟它有关的许多现象都成为国际社会关心的问题。
无论是发达社会还是学习者,华尔街危机都提供了重要的反思机会。像以往的经济危机,它显示了美国自身面临的难题。它提醒美国人,一些不能持续发展的做法需要放弃。它也提醒中国人和印度人,如果继续的学习还有必要,分辨其中的好坏非常重要。10集的纪录片《华尔街》是中国大陆的电视媒体第一次专门实地采访和拍摄这条著名的街道。对于很多观众,这是了解华尔街的好机会。
在这部纪录片中,给我留下最深刻映象的是第六集《投资之道》,这集首先从道琼斯指数入手,介绍了技术投资的基本发展史。通过对于巴菲特、罗杰斯和查诺斯的访谈,介绍了做多、做空以及长线投资。华尔街的魔术不仅在于为政府筹资,纳斯达克——很多科技企业的梦想之地,也为新经济中大量中小企业的创业提供了一个融资的平台。从1971年纳斯达克第一次进入人们的视线开始,它已经帮助微软、思科、Google、eBay等众多今天耳熟能详的高新技术企业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而中国的百度、携程等互联网企业也在纳斯达克登陆,品尝到了国际金融市场给初创企业带来的资本力量。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是源于纳斯达克本身的宽松环境,公司只要过了12个月的存活期,就能够在纳斯达克上市。在此之前,其他的上市要求都极其严格,甚至说苛刻,对于初创企业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比如国内的上市要求最低要有连续三年的盈利。而正是纳斯达克这样一种全新的交易平台的出现,让美国再一次在全球高新技术竞争中占得优势。美国在19世纪末出现的石油大王、钢铁大王、铁路大王等巨大财富和企业的拥有者身后都是华尔街的摩根财团,而摩根个人的资产也不过六千万美元,却能够帮助卡耐基实现个人财富超过四亿美金,帮助洛克菲勒突破十亿美元大关,这完全是华尔街的融资手段所表演的魔术。在这种资本力量的带领下,美国逐步从一个刚建国就背负六千万美元债务的穷国,发展成为了世界第一经济体。
尊重规则,崇尚创新,信息的自由流通,这些原本只是个别人群和地区的生活方式已经在华尔街兴起的过程中传递给更多的地方。这些方式也是《华尔街》的创作人员想带给中国观众的。在他们的心目中,中国需要建设类似华尔街一样的金融市场,为更多财富的积累和创造提供支持。当然,这不意味着学习者对华尔街的危机要视而不见。在纪录片《华尔街》中,人性得到了真实的表现。在华尔街成长的历史上,人的投机、贪婪、脆弱、随大流从来没有因为富有或贫穷而得到根本的改变。华尔街对世界的影响的确巨大,但华尔街并不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不仅从一开始,那里就不乏危机,而且,就像片中和很多人可能都相信的,2008年爆发的危机决不会是华尔街的最后一次。比较华尔街的与众不同,共通的人性可能是身处华尔街之外的人更容易产生亲近感的地方。从这一点,也可能自然的让人想去考察华尔街为何能够与众不同。在人性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相对于世界其他地方,华尔街是如何鼓励人性中积极的方面,使得并不那么与众不同的一群人在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中依然做出与众不同的事情来。当年美国的互联网泡沫破碎后的几年,美国的资金大量涌入房地产行业导致房地产的价格飞涨,最后一连串的投机行为最后导致次贷危机,全球金融恐慌的历史尚未过去很久,中国却初现这种端倪。很难说历史是否会在中国重演,在房产泡沫破碎的那一天,不知道又会让中国的经济受到怎样的拖累,如果这个泡沫永远不被抹去,对于中国经济的长远来说是否是一种更大的伤害?虽然华尔街有很多采功,甚至很多人觉得非常黑暗,但作为全球第一的金融中心,全球相对最为完善的资本市场之一,华尔街的历史值得我们去研究,其经验也值得我们去学习,当然还有更多的教训值得我们去反思。未来世界经济的中心必然会转移到亚洲,无论是上海、香港,还是新加坡,可能会逐步取代纽约成为世界新的金融中心,到那个时候,我们又将如何利用好自己的金融地位,让我们国家的发展突破现在的模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是值得我们这些未来国家的建设者们关注和思考的°
看完了这部纪录片,我对华尔街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在所有美国的建国者中,开国元勋也是首任财政部长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对发展华尔街以及整个美国金融制度的贡献最大。就是他在美国第一场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向华尔街的银行借款购买政府债券,平息了人们的恐慌,赢得了公众对这个新国家的信任。这块包含着商业、政治、信仰的三角地似乎象征着美国最具代表的三股力量。没有致力于实现自由而负责任生活的信仰和政治的传统作为保障,很难想象,除了是一条叫做“墙街”的街道,华尔街跟世界金融中心究竟能有多少必然的联系。美国的发展更加离不开华尔街,美国的大型工程很多都放弃了政府筹资的方式。正如同汉密尔顿说过的“国债,如果不太多的话,将是一种对国家的恩赐。”,一定程度的工程债务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来说也是一种恩赐,因为这种融资方式从某种程度上给出了一个
承诺:只要工程的确在长远利益上有利可图,那么就能够保证资金链的稳固。因为工程债券作为一种金融产品,是可以进行实时买卖的,不同于国家投资,在投资之后很多年可能才会获得相应的回报,购买债券的人可以随时通过资本市场将手中的债券套现,所以只要之前的工程表现良好,债券受到市场追捧,那么投资下一期债券的资金就会有了保证。
第四篇:华尔街纪录片观后感
华尔街
华尔街——相信每个人都不陌生这个名词,但是对它了解的人有多少,我不知道。每次经济萧条,股票下跌,电视新闻总是会出现“华尔街”这个貌似很恐怖的名词。在此之前,我对华尔街的印象并不是那么好,一个荒凉、鸟不拉屎的地方,路上只有稀疏的人们匆忙的走着,一脸哀怨的表情,这座城市像是被乌云常年累月的压着,暴风雨随时降临,闷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我想如果杜甫生活在那里,还不要做出多少经典的诗来,为后人所传诵。自从这次看《华尔街》这部记录片之后,才对其有了基本的了解。华尔街,有时确实让人毛骨悚然,但却具有重要的存在意义。
美国建国初期,遇到了非常严重的运输问题,五大湖地区盛产粮食,但是通过陆路运输时间长、成本高,使得粮食贸易无法开展。时任纽约市市长希望通过挖掘运河,解决运输的问题。他游说联邦政府拿出1/5的年财政收入作为挖掘运河的投入,联邦政府对此项提议进行了否决。纽约市市长最后通过华尔街的融资,成功地修建了伊利运河。伊利运河的修建不止加快运输的速度,也将哈德逊河沿岸地区与内陆地区的运输成本减少了95%。
南北战争期间,北方军队遇到了严重的财政不足的危机。政府通过华尔街发行了战争债券,债券引起了爱国人士的竞价购买,总共募集了5亿美元的资金,为北方据对运输源源不断的资本,使得北方最终获得了胜利。
1907年,美国遇到了严重的金融危机。作为华尔街的大佬,摩根调集了整个金融圈中的资金来共同救市,最终成功缓解了此次金融危机。
但即便是华尔街为美国乃至全世界作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但在全球范围内它还是备受争议,因为它不像其他事物一样有明显的黑白分布的界限,它在人们争议中走的是一条灰色地带。在一些人眼里,华尔街这里,没有任何仁义道德,它就是一个吞噬你金钱和血肉的地方;而另外一些则认为这里是人间的天堂,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想要实现的梦想。确实华尔街为世界金融的中心,在资本运作和金融的国际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它爆发出不少的“丑闻”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早在美国建国初期,就发生了威廉·杜尔投机案,时任美国联邦政府助理财政部长威廉·杜尔投机倒卖债券,最终入不敷出,导致许多纽约使命遭受财产损失。2001年的安然做假账事件,是手握安然股票的普通投资者血本无归。2008年的次贷危机,更使得全世界的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也正是因为这些“丑闻”,华尔街的贪婪始终成为人们诟病华尔街的理由。
关于华尔街的贪婪,1987年的电影可谓表现得淋漓精致。影片描述了一个刚从纽约大学毕业还需要偿还助学带快的股票经纪人巴德,尽管满腔理想努力工作,却仍然入不敷出,生活窘迫。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靠机敏接近了股市大亨盖葛,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贪婪的盖葛利用巴德企图收购巴德父亲工作的蓝星航空公司,与巴德发生冲突。于是巴德反戈一击,挽救了蓝星航空,但最终也因为从事违法的股票内线交易而入狱。
第五篇:纪录片《华尔街》观后感
纪录片《华尔街》观后感
华尔街是英文“Wall Street”的译音,原本指的是一道由荷兰移民建立起来的墙,用来防范土著美国人的进攻,后来又发展成为一条商业街道。然而,几个世纪后的今天,华尔街的长短宽窄虽然基本没有改变,但它的作用却发生了惊人的变化。现实意义中的华尔街已经远远超出了它的地理概念和传统,华尔街已经成为美国证券市场的代名词,是全球80%以上金钱的集散地。追随其源头,是荷兰人在移民的过程中,给美国带来了股份制、股票交易所和货币汇兑银行;英国的移民则给美国带来了国债、跨国银行、中央银行和证券交易所,这些现代金融的种子最终成就了今天的资本之城——纽约。而华尔街这张渗入世界各地的金融之网也为美国崛起的神话贡献了不可忽略的力量。
众所周知,金融是美国成为经济和政治强国的基础,也是关键。而华尔街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东部商业的快速发展对西部农牧业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在当时东西部之间的运输成为最大的阻碍因素。直到1817年纽约一位新任州长上任时开始着手解决东西交通——修建伊利运河。在新任州长没有从联邦政府获得任何资金援助时,这时候华尔街凭借其充裕的资本和开始发挥作用。随着工程的进行,伊利运河债权开始受到市场追捧。另外一方面,伊利运河的成功同时也鼓励和刺激了美国各种偶纷纷发行债权。此后,铁路债权的发行也是一发不可收,逐渐呈现出兴旺之势,同时也吸引了众多外来人员来到美国,他们为美国铁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铁路的发展极大地加快了商品市场的发展,而商品市场的发展又促进了金融市场的繁荣。这一切都为美国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提供了有力条件。
美国成为经济霸主后,逐步谋求政治上的大国地位。美国内战时期,北方由于历史上商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融资渠道,通过发行债权巧妙地把民众的爱国热情和购买债券结合起来,于是林肯政府筹集到了足够的战争资金,以取得整个持久战争的胜利。而以农牧种植为主的南方,没有建立起比较健全的融资渠道,到战争后期,资金严重不足,几乎被战争拖到了破产边缘。内战以北方的胜利告终,美国避免了破裂,维护了联邦的统一,这也充分体现了金融对美国成为政治强国的作用。
但即便是华尔街为美国乃至世界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但在全球范围内它还是备受争议,因为它不像其他事物一样有明显的黑白分布的界限,它在人们的争议中走的是一条灰色地带。在一些人眼里,华尔街这里,没有任何仁义道德,它就是一个吞噬你金钱和血肉的地方;而另外一些则认为这里是人间天堂,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所有想要实现的梦想。确实华尔街作为世界金融的中心,在资本运作和金融的国际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它爆发的不少“丑闻”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例如纳斯达克的创始人麦道夫,是慈善机构的积极捐款人,但是真正让他名声大噪的是成为金融诈骗的麦道夫,也正因为这些“丑闻”,华尔街人的贪婪始终成为人们诟病华尔街的理由。
文中让我思考最多的是在美国金融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历史上,美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可以说用中国的一句老话形容“分分合合,分久必合,久和必分”。有放任自由的“重商主义”,有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凯恩斯主义”,尤其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一来,美国政府对金融领域的监管和控制也丝毫没有放松过,甚至呈现出越来越强的趋势。政府认为一切危机是源自于华尔街的投机和贪婪,给整个国家也蒙上了阴影。华尔街的一些投资家们则认为他们是最无奈的,在他们的投资给大家带来收益时,没有人站出来说什么,一旦出现问题,不管怎么样一切都是他们的错。
在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和控制程度这个问题上,个人的观点是:不管现在政府和市场是什么样的格局,但是政府对市场尤其是对资本市场的干预应该呈现出一种放松和减少的趋势。一方面我们大力提倡发展市场经济,但如果另一方面政府又把市场的权利握在手中,那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尤其是在资本日益国际化得今天,一个国家对资本的控制会对整个世界资本的运转产生很大的影响。或许,国家与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关系,我们可以不称它为监管或者控制,我们可以认为是督促或是促进,通过国家手段来督促市场的自律,形成合乎国家法律也合乎市场规律的相关规范,进而形成健康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