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教案好听的声音活动过程
小班活动名称:《好听的声音》
活动过程:
(一)听周围的声音
教师:应老师等会儿给你们玩好玩的,想不想玩 幼儿:想
教师:大概还有好吃的东西,所以今天所以的小朋友,眼睛要看着老师,知不知道,你们听听。
播放笑声片段
教师:这是什么声音啊?什么声音啊? 幼儿:笑
教师:是谁笑的声音啊?是大人的笑声还是小宝宝的笑声啊 幼儿:小宝宝
教师:看看是不是小宝宝笑的声音啊 幼儿:是的
教师:这是小宝宝夜里在睡梦里笑出声来了,可是天亮了,妈妈要请一个小动物来叫醒这个小宝宝,你听听妈妈请了哪个小动物来叫醒他,仔细听听,这是谁啊 播放大公鸡叫的声音片段 幼儿:大公鸡
教师:大公鸡怎么叫的?叫叫看? 幼儿:喔喔喔
教师:大公鸡是这样叫的,可是还有什么小动物也会叫的呢?还有什么小动物? 幼儿:小狗
教师:小狗怎么叫? 幼儿:汪汪汪
教师:还有什么动物会叫? 幼儿:小猫,还有老虎
教师:小猫一个一个叫,小猫怎么叫? 幼儿:还有青蛙 教师:青蛙怎么叫? 幼儿:呱呱呱
教师:你刚才说什么会叫? 幼儿:老虎
教师:老虎怎么叫?老虎叫起来是很威风的,可是学老虎叫,我们的喉咙有点痛的,对吧,所以要保护嗓子,小老虎这种东西我们少学学,还有什么动物也会叫,妹妹 幼儿:小猴 教师:还有什么 幼儿:还有狮子
教师:狮子怎么叫的,叫叫看 幼儿:狮子和老虎一样
教师:对,狮子和老虎一样,也很威风,但是我们平时少学学,对吧,已经说过了,还有什么一样小动物是在草地上的 幼儿:山羊
教师:我还没说完呢,就是在草地上的,走起路来是一蹦一跳的 幼儿:小白兔
教师:小兔子会叫吗? 幼儿:不会
教师:不会叫,那么什么动物会叫呢? 幼儿:山羊
教师:山羊怎么叫? 幼儿:咩咩咩
教师:对啊,会叫的小动物有很多很多,所以妈妈可以请许多小动物来叫醒小宝宝,不过这一次妈妈是请谁啊 播放公鸡叫的声音片段
幼儿:公鸡
教师:妈妈是请大公鸡来叫醒小宝宝,宝宝早上起来了,你听听宝宝现在在干什么? 播放声音片段
教师:宝宝在干什么?大声站起来说,宝宝在干什么? 幼儿:小便
教师:这是宝宝小便的声音啊,对啊,早上起来要小便的呀,是有这个声音的,除了小便,宝宝可能还在干什么? 幼儿:刷牙
教师:刷牙,对,还有呢 幼儿:洗脸
教师:洗脸也会有这个声音的,还有呢?你说 幼儿:穿衣服
教师:穿衣服会有这个声音吗? 幼儿:没有
教师:没有声音是不对的吧,还有呢,刷牙洗脸小便都有这个声音对吧 教师:不过你看看在里面小姐姐在干什么,在干嘛,在干嘛 幼儿:洗手
教师:哦,洗手,早上梳洗干净后要吃早饭啦,吃完早饭上哪去啊,大声说 幼儿:上幼儿园
教师:上幼儿园去啦,你看小宝宝乘着爸爸的车上幼儿园,这个车在马路上会发出什么声音 幼儿:滴滴叭叭呜
教师:谁来发这个声音,妹妹,这个声音是什么样的,那个妹妹来讲下 幼儿:滴叭呜
教师:哦,马路上除了有这个声音之外,还有什么东西会发出声音? 幼儿:摩托车
教师:那会发出什么声音? 幼儿:呜呜
教师:还有外公、爷爷骑自行车带你们上幼儿园,自行车会发出什么声音? 幼儿:叮铃铃
教师:马路上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我们以后再说,你们听听这首什么声音 播放声音片段 幼儿:嘟嘟
教师:我们到哪里啊 幼儿:幼儿园 教师:我们来幼儿园要和老师说什么? 幼儿:老师早
教师:那我们来听听看这是男孩还是女孩在向老师问好 播放声音片段 幼儿:女孩 播放声音片段 幼儿:男孩
教师:男孩女孩你们都听的出啊。不过你们和老师问好后,老师要和小朋友做游戏了(引入下个环节)
(二)用瓶子来比较音量大小,明白大和小、多和少 教师:,你们看应老师请你们玩什么,这桌子上有什么东西? 幼儿:口香糖罐子
教师:拿过来玩玩,每个人只能拿一个,口香糖罐子有声音吗? 幼儿:没有
教师:我们怎么让它发出声音,那个妹妹,怎么能让它发出声音? 幼儿用手碰碰罐子发出声音 教师:还有碰哪有声音 幼儿:放点玩具就有声音
教师:对,那个我们等下讲,哦,碰椅子也有声音啊,盖子打开,看看 幼儿把盖子打开
教师:哦,盖子碰到也有声音啊,碰到地板也有声音
是的,其实这个瓶子碰到什么东西就会发出声音,现在小朋友说放点什么东西进去吧 幼儿:玩具
教师:今天我们不放玩具,看看应老师给你放什么(从桌子上拿来一个盒子),这是什么? 幼儿:黄豆
教师:黄色的豆子我们叫它黄豆,黄豆放到瓶子里会有声音吗? 幼儿:有
教师:会有的,我们试试看,但是,要听仔细的,黄豆放在瓶子宝宝里面,盖子要盖紧,黄豆宝宝就不会掉出来,知道了吧 幼儿:知道
教师:赶快去放放看
幼儿都跑到放置黄豆的桌子上
教师:慢一点,豆子宝宝不要掉出来哦(教师在旁指导、叮嘱)教师:看看有声音吗,我已经有声音了(教师引导宝宝回座位)教师:我们可以坐好了 放音乐
教师:你们的小瓶子有声音吗?回答我,有有有。你们的小瓶子有声音? 幼儿:有有有
教师:好,我们瓶子宝宝都要声音了吧,现在保护好你们的瓶子宝宝,我们来学两种声音,这是什么?(边说边贴图片)幼儿:鼓 放音乐
教师:这是什么? 幼儿:大鼓 幼儿:小鼓
教师唱:我是一个大鼓,我的声音很大,咚咚咚咚咚;我是一只小鼓,我的声音很小,咚咚咚咚咚(幼儿跟着唱)教师:大鼓怎么发出声音? 幼儿用大力摇瓶子
教师:那小鼓怎么发出声音
幼儿用两只手抓住瓶子小小摇动瓶子
教师:哦,大鼓用大力,小鼓用小力,这是大,这是小(边说边在大鼓和小鼓下面贴上大和小的图片)
教师:再来一次,力气要用大声音才会大(再唱一次)
教师:哦,大鼓小鼓声音是这样的,现在你们的瓶子宝宝要保护好,不要发出声音,我这个瓶子宝宝里面是没有东西的对吧,现在我装了多少豆子进去,看看一个、两个、几个? 幼儿:两个
教师:你们的瓶子宝宝不要发出声音哦,听听它,力气用的大,就是大鼓声音 老师用大力摇动瓶子 幼儿:不是,是小鼓声音 教师:怎么会?
幼儿:里面东西放少了点
教师:噢,看好我们放的多就是大鼓声音,看我很多的,这么多
教师:我是一只大鼓,我的力气很大(教师边说边摇)这是大鼓声音吗? 幼儿:不是,太多了
教师:哦,太多了,我们倒掉点,这样可以吗? 幼儿:可以 教师:力气要大,豆子要多就是大鼓声音吧,这个字你们认识吗?(大鼓和小鼓贴上多和少)再唱一遍歌
教师:好,现在你们的瓶子宝宝不用了,请你们放在椅子底下,现在应老师给你们看一样很好的东西,放好了吗?(引入第三环节)
(三)用糖果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教师:这个是什么?(教师从后面拿出东西来)幼儿:碗
教师:不,里面有东西的,这是什么? 幼儿:糖
教师:猜猜这个糖放在瓶子里会有声音吗? 教师拿出两个装有糖果的瓶子
教师:可是,哪个是大鼓的声音,哪个是小鼓的声音?
幼儿进行猜想,有的幼儿猜左边的是大鼓声音,有的幼儿猜右边是小鼓声音 教师:那应老师给你们听听看(同时摇动两个瓶子)教师:有声音是肯定的,那哪个是大鼓,哪个是小鼓? 幼儿就进行猜想
教师:现在老师请你们尝尝糖果,要不要尝 幼儿:要
教师:怎么尝,老师会告诉你们,你呀,每个人拿一个,放在嘴里,用牙齿咬一咬,咬一咬你就可以猜出哪个是大鼓声音,哪个是小鼓声音 幼儿去尝糖果,教师在一旁引导 教师:哪个是大鼓声音?哪个是小鼓声音,咬一咬就知道了,尝出来了吗? 幼儿就指出了哪个是大鼓哪个是小鼓
教师:看看,听一听,大鼓小鼓,一咬就知道,喜欢这个站这边,喜欢这个站这边,为这两种糖果唱歌(再唱一遍歌)
教师:应老师给你们看另一样东西(老师拿出装有棉花糖的瓶子)这是什么? 幼儿:棉花糖
活动延伸:看看棉花糖和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更像小鼓,教师请幼儿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
第二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
www.hoing.net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
活动目标: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初步了解同种物体,由于数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3、初步尝试用不同声音的套桶为乐曲伴奏。
4、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套桶娃娃,蚕豆、米、绿豆等若干。
2、《小手爬》的音乐,透明的瓶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让套桶发出声音。出示空套桶,“今天套桶娃娃想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教师摇动空套桶,“你们听,怎么没声音?”
1、教师设问:你有什么办法让空套桶发出声音?(在套桶里装上东西)“我们一起动手让套桶娃娃发出好听的声音,在你的套桶里装上一样东西,盖好,握握紧,摇一摇、听一听。”幼儿探索、操作。
2、集体探索:“你们的套桶娃娃发出声音来了吗?让我听听。”(幼儿集体摇动套桶。)“你的套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3、交流、分享:你在套桶中放了什么?(个别回答)它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们来学一学。(集体)这个声音像什么?
二、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1、分组活动:让幼儿尝试换一种东西放在套桶中,摇一摇,听一听。“小朋友在套桶里放了一种东西,你想不想再换另一种东西放在套桶里,听听刚才的声音和现在的声音一样吗?”“小朋友拿着你的空套桶找一组你没玩过的放在你的套桶里,摇一摇、听一听。”
2、教师指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让幼儿比较前、后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你第一次玩了什么?这一次玩了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教师让两个幼儿比较,“你们俩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3、集体讨论,请三位幼儿示范。“小朋友,你们听,他们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请你们猜一猜,小朋友的套桶里装的是什么?”让幼儿猜测,“你们猜的对不对呢?”教师帮助个别幼儿把东西倒进透明瓶子里让幼儿验证猜的是否正确。得出结论:不一样的东西,www.hoing.net
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三、观察、比较同种物体在套桶里发出不同的声音。教师演示两个装有同种物体的,数量不同的套桶,让幼儿比较。“你们既能听出声音来又能猜出来,你们真能干。”“我这里也有两个套桶娃娃,你们听一听,他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你们来猜一猜,这个套桶里装的是什么?”(幼儿猜测后,打开让幼儿验证)两次。“为什么一样的东西,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呢?”(一个多、一个少)得出结论:一样的东西,一个多,一个少,它们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就不一样。
四、集体用会响的套桶为乐曲伴奏。“小朋友的套桶娃娃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那我们来为乐曲《小手爬》伴奏。”(集体伴奏两遍)
五、结束活动。观摩意见和建议:整个活动层次清晰,层层推进,幼儿很感兴趣,在操作活动中尝试、观察、比较,发现问题,成分体现了“玩中学”的理念。建议提供给幼儿两个套桶,让幼儿同时感知声音的不同,同时,最好选择声音差别大一点的物品放在套桶里。
第三篇: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
活动目标: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听的声音
1、能辨别生活中几种不同的声音。
2、初步了解同一种物体,由于数量的不同,发出的声音也是不同的。
3、在玩玩、摇摇瓶子过程中,体验探究声音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好听的声音》。
2、图标:大鼓和小鼓。
3、小瓶人手一个,小盆每组一个,黄豆若干。
活动过程:
一、辨别生活中的声音。
1、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师:(1)宝宝们,今天有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来我们教室做客,你们知道为什么?是来找耳朵最灵的宝宝,那我们来比一比,听一听,谁的耳朵最灵。
这是什么声音呀?你知道是谁的笑声吗?(你们猜对了,这是小宝宝夜里睡觉做梦发出来的笑声。)(图片宝宝)
(2)天亮了,听听看妈妈叫了哪个小动物去叫醒宝宝呢?(大公鸡)(我们来看看是不是大公鸡)还有哪些动物是会叫的啊?(幼儿模仿)会叫的小动物还有很多很多,下次也请它们帮忙来叫醒小宝宝。
(3)宝宝被叫醒了,你们听听,现在小宝宝在干什么?(洗手图片)
(4)洗好手,吃好饭,宝宝准备坐车去上幼儿园啦,这个车子在马路上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马路上除了这个声音之外还有什么也能发出声音?(摩托车,自行车)
2、小结:我们的身边有这么多好听的声音,马路上也还有好多好多,真的非常好听。
二、把黄豆装进瓶子里,根据装豆子的数量区分声音的不同。
(1)到了幼儿园里,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啦,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好玩的呢?(出示空瓶子)
(2)听听这个瓶子有声音吗?(没有),那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让瓶子发出声音呢?(幼儿尝试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碰碰手、碰碰椅子、放东西到瓶子里等。拍拍拍,瓶子有声音,碰碰碰,瓶子有声音)
(3)老师有一种办法和你们不一样,我摇摇瓶子就会有声音,(出示装有少量黄豆的瓶子摇一摇)问,你的瓶子也摇摇有声音吗?如果我们在瓶子里装点豆子,瓶子能发出声音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4)现在我们的瓶子宝宝有都有声音了吗?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瓶子来学学这两样东西,看看,这是什么?(大鼓和小鼓)
(5)现在我们的瓶子宝宝就来学大鼓和小鼓的声音:
大鼓--我是一只大鼓,我的声音很大,咚咚咚咚咚。
小鼓--我是一只小鼓,我的声音很小,咚咚咚咚咚。
(6)大鼓的声音很大,它是怎么发出来的呢?小鼓呢?(大鼓力气用的大,小鼓用的力气小)
小结:原来,大鼓要用大一点的力气,小鼓要用小一点的力气。
(7)师:小朋友们看,老师这里有两个瓶子宝宝,一个瓶子里面装了很少的豆子,我们来听听看像大鼓的声音还是小鼓的声音。另外一个里面装了很多的豆子,我们也来听听看。
小结:原来豆子要多放些,但是不能放满,力气大一些就是大鼓的声音了。
四、结束部分:
师:刚才我们听了各种声音,我们也自己动手让瓶子宝宝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原来我们的小耳朵能听到这么多好听的声音,但是有小朋友不爱惜自己的小耳朵,让自己的耳朵很受伤。以后小朋友要好好的保护我们的耳朵,也不要大声的喊叫,这样我们的小耳朵就可以听到各种好听的声音了。
第四篇:《好听的声音》教案
小班科学《好听的声音》
活动目标:
1、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2、在玩玩、摇摇瓶子过程中,发现声音的轻响。
3、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活动准备
1、《好听的声音》课件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三瓶软硬不同的糖果。
活动重点
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尝尝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响的兴趣。
一、开始部分
1、生活中的声音
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基本部分
1、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 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
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3)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2、幼儿通过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不同,知道装硬糖果的瓶子摇起来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装软糖果的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三、结束部分
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四、活动延伸
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请幼儿洗手后吃吃看就知道了。
第五篇:好听的声音教案
科学探索活动:《好听的声音》
黄兵青
设计意图:
参加幼儿园托小班工作也将近一年了,深知作为一名教师,需要不断地成长,需要不断地对自身素质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所以在观摩了名师应彩云的教学活动后,我选择了《好听的声音》这样一个探索活动,因为它非常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通过对事物的具体形象化来让孩子感受声音,这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一、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重。
二、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
2、录音带: 大鼓和小鼓音乐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两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三、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重的兴趣。
四、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声音
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为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 幼儿园,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师:这是什么声音啊?
师:大公鸡是这样叫的,你还听过什么动物的叫声?
师:咦,马路上除了有这声音,还有什么东西也会发出声音的?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
师: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手、凳子、桌子、地面等)
教师小结:原来瓶子无论碰到什么都会有声音的。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
师: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会)教师示范装豆过程并讲明操作要求。
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师:我们来听听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师:原来大鼓力气用得大,小鼓力气用得小。师:原来放得太多放得太少都不能发出大鼓的声音。
(三)、糖果放在瓶子里也会有声音,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师:糖果放在瓶子里有声音吗?(有)
师:那哪个是大鼓的声音,哪个是小鼓的声音呢?我们去试试看吧 带幼儿出活动室。活动反思:
第一环节,从宝宝的笑声开始,以孩子们最熟悉的生活这一条线入手逐步过渡到幼儿园游戏,非常贴近孩子们的真实生活,通过感受生活中的一些声音来发展幼儿的感知觉,从而让孩子对生活周围的声音产生兴趣,产生关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这为后面的怎么能让瓶子发出声音做好了铺垫。
第二环节,在选材方面,我觉得瓶子非常能吸引孩子们,这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从而为后面的环节做好准备。这里借用了大鼓小鼓这种孩子比较喜欢的形象很强烈的事物来引导孩子,让孩子对声音大小产生因素进行探索。这里穿插了音乐,因为音乐对孩子们来说,永远是一种快乐的表现,我觉得孩子们会喜欢。可是,在活动中因为我和配班老师的协调不够,所以音乐有点乱,我得到的经验是可以先录好音再播放,这样会比较容易掌控。
最后一环节,我介入了糖果这样一种事物,完全是考虑到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糖果能引发他们产生一种新的兴奋点,从而对探索活动可以继续延续。其实探索活动只是培养孩子的一种态度和习惯,传递一种信息,并不是要告诉他们正确答案一定是什么。整个教学活动各个环节比较清晰,所以我觉得我的目标基本达成,但是在引导孩子们回答问题的方式上还不够深入,这点需要我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