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对《教参》中一个答案的质疑 苏科版
对《教参》中一个答案的商榷
苏科《物理》八年级下册第5页有这样一个道题:小明在使用托盘天平时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我是左撇子,在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可以在天平的右盘放物体,在左盘加砝码吗?
对应的苏科《教参》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左撇子也不可以在天平的右盘放物体,在左盘加砝码,这是因为制造天平时人们已经做了明确的规定:在天平左盘放置待称量的物体,在右盘放置砝码。标尺的示数就是按照这种规定来标度的,如果反过来,称量就不准确。
本人认为这个答案值得商榷。天平的构造,是根据大部分人擅长使用右手并且便于计算习惯来设计的,所以课本上要求使用天平测量物体时要注意“左物右码”。但并不是说,在天平的右盘放物体,在左盘加砝码是绝对不可以的。如果真反过来“右物左码”,测量时可能会出现两钟情况:一是添加砝码后,无须移动游码,横梁就水平平衡,这时物体的质量就等于砝码的质量之和;二是添加砝码后,需要移动游码,横梁才水平平衡,这时物体的质量就等于砝码的质量之和减去游码所示的质量。本人认为这里关键是让学生明白课本上规定“左物右码”是根据天平的构造作出的,其道理有两个:
1、大部分人习惯使用右手;
2、人们习惯在物体质量越大时使用加法。本质上,只要抓住根据天平的构造:m左=m右+m游 即可(其中m左表示左盘中物体的质量,m右表示右盘中物体的质量,m游表示游码所示的质量)就可以测量出物体的质量。
所以《教参》给出的答案略显武断,既制约了学生对天平的认识,又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无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建议下次修订时进行必要的更改。这样的话,学生就可以顺利地解答下列中考中碰到的问题。
1、某个同学用天平称一木块的质量 盘中有50g砝码1个20g砝码2个游码在标尺上到4则被测木块的质量为?当他纪录好后发现木块和砝码放反了则该木块的质量正确值是多少?
2、小玉同学称木块质量时,错把木块放在天平右盘,她在左盘加80g砝码,再将游码移到0.5g处天平正好平衡。则该木块质量为________
3、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将被测物体和砝码放错了位置(砝码放在左盘,物体放在右盘)若天平平衡时,左盘上放着100g和20g的砝码各一个,游码示数是4g,则物体的质量是()
A.124gB.122gC.118gD.116g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第二篇:电功率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重点和难点
电功率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重点和难点,也是中考考察的热点,金然老师《电功率》一课,重点突,条理性强,以灯泡亮度为主线,层层递进,使学生不知不觉中突破了难点,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几个地方特别精彩,一是教学开始环节,让学生观察两个外表一样的灯泡,一起接入教室的照明电路路,比比哪个亮,同时观察看看哪个电能表的铝盘转得快,很直观地把亮度和消耗电能多少建立了初步联系,特别把灯泡标上甲乙符号,看起来微不足道,小小改进是老师授课很顺畅,学生观察也方便多了。学生明白相同时间,亮度大的灯泡消耗电能大。
二是,紧接着,让学生思考,甲灯通过电流是0.3安,通电时间是10秒,乙灯通过电流是0.2安,时间是100秒,问问谁耗能多,学生得出甲灯耗能W=660焦耳,乙灯耗能W=4400焦耳,单位时间消耗电能各是多少?甲灯单位时间消耗电能为66焦耳/秒,乙灯单位时间消耗电能为44焦耳每秒,再看看哪个灯泡亮,至此,得出电功率水到渠成。
三接着播放了一个情景剧王老师买了一个电磁炉,并认为省电,理由是时间短,而李老师认为电磁炉功率大,费电,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理越辩越白明,孩子知道耗电多少是由通电时间和电功率共同决定的。以上几个环节,使学生觉得物理就是我们身边,物理很有有用也很有趣,体现了物理来自生活,又走向生活。
金然老师的课虽然很精彩,但我注意到他用的教科书是2006人教版的,而我们用的教材是沪粤版的。在学习金然老师的同时,一定要和自己学生的实际相结合,用心揣摩教科书的精神。金然老师的课从知识的传承来说,很严谨,但对我现在教的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大了,内容有点多。我在教学中开始让学生把两个灯泡接到电路里,观察电能表的铝盘转动情况,帮助学生初步对亮度和能耗有点直观认识,接着不做过深讨论,直接给出电功率的定义,单位,接着进行学生探究灯泡的电功率跟哪些因素有关,把半节课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探究上,让学生大胆猜想,然后设计实验论证,收集证据讨论等等,最大限度使学生经历探究活动的各个环节。至于把两个灯泡再串联到电路,比比亮度,放在复习课中,这样降低了难度,突出了重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同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篇:苏科版初中物理目录
初中物理目录(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引言
1.奇妙的物理现象2体验科学探究
第一章声现象
1.1 声音是什么1.2 声音的特征1.3 令人厌烦的声音1.4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第二章物态变化
2.1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2.2 汽化和液化2.3 熔化和凝固2.4 升华和凝华2.5 水循环
第三章光现象
3.1光的色彩 颜色3.2 人眼看不见的光3.3 光的直线传播3.4平面镜 3.5 光的反射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
4.1光的折射 4.2 透镜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4.4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4.5望远镜与显微镜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5.2 速度5.3 匀速直线运动5.4 世界是运动的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6.1 物体的质量6.2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6.3 物质的密度6.4 物质的比热容6.5 物质的物理属性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7.1 走进分子世界7.2 探索更小的微粒7.3 宇宙探密
第八章力
8.1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8.2 重力8.3 摩擦力8.4 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九章压强与浮力
9.1 压强9.2 液体的压强9.3 气体的压强9.4 浮力
第十章力与运动
10.1 物体的浮与沉10.2 二力平衡10.3 力与运动的关系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
11.1 杠杆11.2 滑轮11.3 功11.4 功率11.5 机械效率11 综合实践活动
第十二章机械能与内能
12.1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12.2 内能 热量12.3 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
第十三章简单电路
13.1 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13.2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13.3 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13.4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
第十四章欧姆定律
14.1 电阻14.2 变阻器14.3 欧姆定律14.4 欧姆定律的应用
第十五章电功与电热
15.1 电能表与电功15.2 电功率15.3 电热器 电流的热效应15.4 家庭安全用电
第十六章电磁转化
16.1 磁体与磁场16.2 电流的磁场16.3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电动机 16.4 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16.5 电磁感应 发电机
第十七章电磁波与现代通讯
17.1 信息与信息传播17.2 电磁波及其传播17.3 现代通信 走进信息时代
第十八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8.1 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18.2 核能18.3 太阳能18.4 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18.5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计划
2018-2019第一学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各校都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物理科普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以上项目每期至少各进行一次。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实际,反对离开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抽象的“讲条条”、“读条条”。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学科教学的鲜明特点;要注意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博,努力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6、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单纯地掌握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是为了不教”。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并运用已经发展起来的能力和情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获取新知,使知识、能力和情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7、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益,要坚持推进“学讲教学模式”,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学习方法,要研究与运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到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8、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有机整合起来,结合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克服传统媒体单
一、枯燥、信息量小的特点,从多媒体丰富的信息量中获取信息,将传统媒体与现代多媒体融合起来。在教学中完成由信息—知识—智能的转化过程。使信息技术不仅能为学习物理新课程提供强大的帮助,还能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物理课程的重点、难点、关键,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变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解决教学难题。
二、具体措施:
1、依据《物理课程标准》和《中考物理考试要求》,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通过集体备课和个人二次备课,根据学生情况,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2、积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3、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结合“学讲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轨道,使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交流、讨论、探究并解决问题。
4、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有时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5、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6、做好每一章的复习和测试工作,做好物理单元过关评价检测(周练)和月考工作,做好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及考试工作。
7、结合新的教育理念,学习、掌握、熟练使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扩充授课的信息量,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美。
8、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采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录像、光盘、CAI课件进行教学。
9、适当的开展相关的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工作,多联系生活、多联系社会,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第五篇:苏科版初中物理目录
八年级上册 引言
一、奇妙的物理现象
二、体验科学探究 第一章
声现象
1.1 声音是什么 1.2 乐音的特征 1.3 噪声及其控制 1.4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第二章 物态变化
2.1 物质的三态 温度 2.2 汽化和液化 2.3 熔化和凝固 2.4 升华和凝华 2.5 水循环
第三章 光现象
3.1 光的色彩 颜色
3.2 人眼看不见的光
3.3 光的直线传播
3.4平面镜
3.5 光的反射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4.1 光的折射
4.2 透镜
4.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4 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
4.5 望远镜与显微镜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5.2 速度
5.3 直线运动
5.4 运动的相对性 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
6.1 物体的质量
6.2 测量物体的质量
6.3 物质的密度
6.4 密度知识的应用
6.5 物质的物理属性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7.1 走进分子世界
7.2 静电现象
7.3 探索更小的微粒
7.4 宇宙探秘 第八章 力
8.1 力 弹力
8.2 重力 力的示意图
8.3 摩擦力
8.4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九章 力与运动
9.1 二力平衡
9.2 牛顿第一定律
9.3 力与运动的关系 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
10.1 压强
10.2 液体的压强
10.3 气体的压强
10.4 浮力
10.5 物体的浮与沉 九年级上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11.1 杠杆
11.2 滑轮
11.3 功
11.4 功率
11.5 机械效率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
12.1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12.2 内能 热传递
12.3 物质的比热容
12.4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第十三章 电路初探
13.1 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
13.2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13.3 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
13.4 电压和电压表的使用 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
14.1 电阻
14.2 变阻器
14.3 欧姆定律
14.4 欧姆定律的应用 九年级下册
第十五章 电功和电热
15.1 电能表与电功
15.2 电功率
15.3 电热器 电流的热效应
15.4 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 第十六章 电磁转换
16.1 磁体与磁场
16.2 电流的磁场
16.3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6.4 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
16.5 电磁感应 发电机 第十七章 电磁波与现代通信
17.1 信息与信息传播
17.2 电磁波及其传播
17.3 现代通信—走进信息时代 第十八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8.1 能源与社会
18.2 核能
18.3 太阳能
18.4 能量转换的基本规律
18.5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