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托班美术活动优秀设计方案:小手印的快乐(本站推荐)
托班美术活动优秀设计方案:小手印的快乐
教学思考:什么样的美术活动能吸引托班的孩子,托班孩子喜欢“玩”,只有将活动和游戏结合,才能有有效的收获。
幼儿发展:托班宝宝的小手肌肉发展还不完善,握笔等技能比较欠缺,往往没画几笔手就酸了,从而没有耐心完成绘画活动,针对这个现象,让幼儿用整只手来“玩画”,幼儿肯定喜欢。
理论借鉴:玩是孩子的天性。
借着孩子自由活动的时候,我开始调制颜料,昌昌:“老师,这是什么啊?”马上很多宝贝围了上来,好奇的看着我。“这个是颜料,有很多颜色呢,我们来玩颜料好吗?”“怎么玩啊?”孩子们的好奇心被吊起来了。
一切准备就绪,当我示范印手印的时候,我告诉孩子们:“今天要来用小手变魔术,小手小手变、变、变,变成红手!”孩子们开心的欢呼起来,有的宝宝在喊:“老师,给我印吧!”“我也想要!”当孩子们的手上涂好颜料时,他们迫不及待的按到白纸上——“看,我的手很大!”“我的是红手,你的是绿手,好漂亮啊!”等孩子们印好手印,我们一起欣赏的时候,不要老师引导,孩子们自己已经开口了,在欣赏中,孩子们说出了“大小”、“红绿”的不同,同时也体会到了玩颜料的乐趣。我还没收拾完毕,小杰就问:“老师,什么时候再印手印啊?”好可爱的孩子。
我们设计活动主要是围绕孩子的。托班幼儿年龄小,如果我们单纯地用小班方式来做,收获甚小,但以魔术的形式来教,效果会更加明显。游戏是托班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快乐成长吧!
第二篇:托班美术《快乐的泡泡》
幼儿园小班艺术教案:《快乐的泡泡》 活动准目标:
1、能大胆选择色彩用瓶盖印画。
2、喜欢参加印画活动。
3、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大小小的瓶盖、颜料。小鱼图片、大海背景图 活动过程:
1.我们班上来了一位小客人,出示一条鱼的图片。
教师说:我是一条孤单的鱼,在大海里孤单的游来游去,没有朋友。唉!
2.提问:鱼儿怎么了?
你们愿意帮助我吗?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3.我现在有这么多朋友,我好开心,想吐泡泡,你们和我一起吐泡泡吧。我用“小鱼来我们班作客,小金鱼一个人孤单没有好朋友”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幼儿溶入到环境中,体验鱼儿孤独的情绪。找到了好朋友很开心,它想和好朋友一起吐泡泡,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体验鱼儿快乐的心情。
4.教师示范
提问:那你们知道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吗?
我们怎样帮小鱼吐泡泡呢?教师出示水粉和瓶盖。
请幼儿观察瓶盖的形状。请幼儿想办法画泡泡。
教师示范用瓶盖印画。提示幼儿在印的过程中注意每次只能蘸一种颜色,不需要时用抹布擦去。
5.幼儿操作
鼓励幼儿尝试选用大大小小的圆形材料印泡泡,幼儿随着音乐自由地选择瓶盖与颜料印泡泡。
6.相互欣赏幼儿作品。
请个别幼儿到前面说说自己印的泡泡,说说自己的泡泡是什么颜色的。
5、结束部分幼儿和教师唱着《小金鱼》的音乐游出教室。
第三篇:托班亲子美术活动
托班亲子美术活动:可爱的毛毛虫 设计意图: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看似无用的东西都能变废为宝,给幼儿带来探索的乐趣。托班幼儿虽然小肌肉群发展不够完善,但是他们喜欢自己摆弄物品。这时候,教师和家长就要为幼儿创设宽松温馨的环境,提供适宜的机会,使其探索、实践、创作他们喜爱的作品。
袜子和纸张是幼儿很熟悉的物品。因此,我们设计了本次活动,利用废旧袜子和废旧纸张,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毛毛虫,通过撕纸条、塞袜子、贴五官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手指灵活性,让幼儿体验制作的快乐,增强幼儿再创造的信心。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撕、揉、塞、贴等方式制作毛毛虫,发展小肌肉群,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仔细观察和乐于动手的兴趣,体验小制作带来的快乐。
3.体验和家长、教师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废旧纸张若干、废旧袜子(白色)若干,彩笔小圆片若干,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以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为话题激发幼儿兴趣,引入活动主题。
师:你们去过动物园吗?都见过什么动物?
2.教师、家长以自身的情绪感染宝宝,带动宝宝一起表演小动物的各种姿势。
师:宝宝最喜欢什么动物呀?来和你的妈妈一起学学它走路的样子。
(分析:动物园里的小动物是幼儿们感兴趣的话题,以此引入活动主题,可以很好地调动宝宝们的情绪及参与兴趣。)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毛绒毛毛虫玩具,让宝宝观察,了解毛毛虫的基本特征。
师:看,这是什么?毛毛虫有脚吗?它是怎么爬的?请你们学毛毛虫爬一爬,然后回到妈妈身边。
(分析:幼儿们对于毛毛虫有一定的认识,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爬一爬,加深了对毛毛虫的直观印象。)
2.出示教师制作的毛毛虫教具,让宝宝观察,发现其是用袜子做成的。
师:毛毛虫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它是用什么东西做成的呢?
3.打开毛毛虫,帮助幼儿探索袜子里的填充物是用撕碎的废旧纸张做成的。
师:毛毛虫的身体鼓鼓的,猜一猜它的肚子里藏了什么东西?
师:我们把这条毛毛虫轻轻地拆开,一起来看看里面到底塞了什么。
4.教师小结:原来这条毛毛虫的身体里塞满了小纸条呀!
(分析:幼儿们被这条奇特的“毛毛虫”吸引了。他们通过认真观察,发现了毛毛虫的身子是圆圆的、鼓鼓的、胖胖的、长长的,他们急切地想知道毛毛虫身体里的填充物,教师故作神秘的神情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当袜子打开出现小纸条时,幼儿们都跃跃欲试,动手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5.运用趣味口诀让幼儿自己动手撕纸条,家长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撕纸条。
师:想不想也来做一条毛毛虫呢?请小朋友们把小手变成小手枪,食指拇指动动,变把手枪撕撕。我们一起来撕吧,看看谁撕得又细又多,这样你的毛毛虫才会又圆又胖。
(分析:幼儿们显然对这个趣味口诀非常感兴趣,都积极地动手尝试。亲子之间也互动良好,妈妈们都能引导幼儿根据口诀来撕纸条。有的幼儿撕得比较均匀,也有的幼儿由于小肌肉发展不够精细,所以撕得较宽,妈妈们能及时提醒幼儿,并且引导他们将纸张撕成长条形。)
6.将袜子发给家长,家长帮助幼儿将撕下来的纸条塞进袜子里。
师:现在让我们把撕下来的纸条宝宝喂给毛毛虫吃吧,让它的肚子变得圆圆鼓鼓的!
(分析:撕、塞等动作可以锻炼幼儿的手指灵活程度。)
7.家长帮助幼儿给毛毛虫(袜子)打结。
8.家长帮助幼儿在彩色圆纸片背面贴上双面胶,幼儿将彩色圆纸片贴在袜子上,做毛毛虫的眼睛和嘴巴。
(分析:当一条条可爱的毛毛虫“出炉”时,幼儿们兴奋极了,有的幼儿不停地抚摸自己制作的毛毛虫,有的幼儿抱着毛毛虫急着给旁边的小朋友和阿姨看。制作成功的体验使幼儿们感受到了制作的快乐,增强了幼儿再创造的信心。)
三、结束部分
幼儿互相欣赏彼此的作品,并一起与毛毛虫玩耍。
(分析:通过让幼儿和同伴互相欣赏自己的作品,可以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友好交往的快乐,并感受到自己劳动所带来的成就感,萌发进一步动手的欲望。)
第四篇:托班美术活动:天线宝宝
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绿、紫四种颜色
2.让幼儿学习掌握拓印的美术基本方法、常规.3.让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下自由想象,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天线宝宝图片各一。
2.广告颜料、四开、十六开白纸、剪刀、浆糊、擦手帕若干。
3.《颜色故事》课件。
活动过程:
1、请出四个天线宝宝,引导幼儿认识红、黄、绿、蓝四种颜色。
2、欣赏《颜色故事》帮助幼儿认识事物颜色。
天线宝宝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好看的动画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3、幼儿创作。
天线宝宝为我们带来了这么好看的动画片,还让我们认识了四种颜色,我们怎么谢谢他们呢?我们用这些漂亮的颜色画画送个他们吧!
1)示范创作方法。
2)介绍活动内容、材料。
3)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4、幼儿作品展示。
5、延伸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欣赏作品后,用小剪刀制作小礼物送给天线宝宝。
第五篇:托班美术教案:小梳子
教案准备
1、老师准备一些梳子图案的简笔画。
2、给每个小朋友一个塑料剪刀。
教案流程
一.变魔术,教师做示范,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变一个魔术,看这是一张纸,老师要用手中的剪刀把这张纸变成一把梳子。”教师做示范,沿着直线剪纸。
二.幼儿操作,教师来回逡巡观察。
老师:“现在,小朋友来变魔术。看看那个个小朋友变得梳子最漂亮。” 教师发放剪刀,图纸。来回观察指导幼儿,提醒幼儿不要把乱挥剪刀。对个别需要帮助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三.让大家把剪纸剩余的纸团等收集起来
引导幼儿把剪了的纸卷成扫把,花卷等。鼓励幼儿动脑,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
四.提醒督促幼儿将废纸扔进废纸篓,配合老师收拾剪刀等工具活动评析
本次教育活动由变魔术引入,极大的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对于用剪刀“变”出梳子有极大的尝试欲望。托班幼儿的手指肌肉未完全发展,使用剪刀还不灵活。所以,李老师把两线之间的间距画的较宽,要求幼儿尽量沿着宽线条剪就可以了。这个活动很好的练习了幼儿小肌肉的发展。
教案总结
以上就是小梳子剪纸教案的全部内容,通过一个小小的魔术引起小朋友的兴趣和注意,各位老师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质的把流程内容稍加调整,希望本次教案能够给大家以帮助,感觉好就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