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三年级思维拓展训练社团活动总结
小学三年级思维拓展训练社团活动总结
冯海龙
通过这次数学兴趣小组的学习,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许多同学要求能有机会再进行学习,而且在这些兴趣者的指引下有不少学生在学习中对数学产生了兴趣。通过本学期的组织教学,我们很快认识到开展数学兴趣小组的必要性,下面就本学期工作总结:
一、培养了学生的对数学的极大兴趣。
有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都有这么一个感受:就是以前做数学或许只是应付老师的作业,有时甚至是为了向爸爸妈妈“交差”。但通过学习他们意识到他们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变成主动的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够自觉完成了,而且还能头头是道地向同学介绍他所学习到的知识。在他们的指引下更多的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知识面。
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每位数学老师都能针对学生实际,在学生可接受的基础上加深加宽,从易到难,由基础知识训练到技能技巧的培养,层层递进。不但输入了数学的知识而且更多的是讲述一些数学的相关知识,很多同学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丰富了语文的功底,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
三、增加了实践的机会。
由于兴趣小组不仅有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所以给很多同学以动手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并不是仅仅用在“无聊”的计算上,而更大的就是“从实践中来,服务于实践”,使他们意识到学习数学的用处。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
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从素质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和课外活动内容,训练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和创造性思维。数学尖子的产生,对促进其他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有积极作用。他们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有兴趣学习了。
第二篇:四年级思维训练社团活动总结
四年级思维训练社团活动总结
数学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数学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思维训练社团活动能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拓展思路、开拓视野起着重要作用。
整个学期的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最重要的是整个教学体系能够安排的合理、到位。计算和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能够以此为教学主线,完全符合数学活动的主题。由学生自主选择思维训练社团,不仅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更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经过一学期的活动开展,多数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都有所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高了,同时更培养了学生们如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善于协作的能力。
今天在最后一次课上我们评出了两位优秀学员:姚卓楠、孙茗金,其他同学也很优秀,进行了不同形式的表扬。但是在这个学期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也发现了诸如教学内容安排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未来工作中需要重视和进步的地方。相信在不断积累活动经验的基础之上,扬长避短,会有更大的成绩。
第三篇:思维拓展训练
2014年寒假小学二年级思维训练
1、小红的爸爸要把一根木头锯成6段,每段花5分钟,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2、聪聪从一楼走到六楼,每走一楼要3分钟,他要到6楼,共要花多少分钟?
3、小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这本书的一半,第二天看了剩下的一半,第三天看了9页,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呢?4、5、6、叔叔家有一个正方形的花坛,每边种4棵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树?
7、河里有一行鸭子,2只前面有2只,2只后面有两只,2只中间还有两只2只。请问,一共有几只鸭子?
8、去年小明5岁,今年妈妈的岁数是小明的6倍,去年妈妈几岁?
9、李阿姨家养了6只兔子,有2只黑兔,4只白兔,每只黑兔生了5只小兔,李阿姨家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10、1支钢笔可以换2支圆珠笔,1支圆珠笔可以换4支铅笔,1支钢笔可以换几支铅笔?
11、傍晚,小明开灯做作业,本来拉一次开关,灯就亮了。但是他连拉了七次开
关,灯都没亮,后来,才知道停电。你知道来电时,灯亮的还是不亮的?
12、小明从镜子里看到钟面上是5:35,你知道这时是几时几分?
13、一道除法式题,除数是6。小明把被除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看颠倒了,结果除得商是4,正确的商该是几?
14、1只西瓜+2只梨=16只苹果5只梨=10只苹果1只西瓜=()只苹果 1只西瓜=()只梨
15、湖里有一只船,船上坐着穿红色、黄色、绿色衣服的人。小刚把穿三种颜色的人数相加,小红把他们的人数相乘,得数都一样,船上有几人?
16、一列数按“***763240567632……”排列,问第40个数是(),第50个数是()。
17、小亮坐在环行跑道上的一辆游览车上,他发现他前面有6辆车,后面也有6辆车。请问:跑道上有几辆车?
18、图中的小狗与小猫的身体的外形是用绳子分别围成的,你知道哪一条绳子长吗?(仔细观察,想办法比较出来)
.19、用分别写着1,2,3的三张纸片,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20、一个农妇卖鸡蛋,第一次卖了篮中的一半又半个,第二次又卖了剩下鸡蛋的一半又半个,这时篮中还剩一个鸡蛋,问篮中原来有几个鸡蛋?
21、盒子里有红球和黄球各8个,最多摸出几个球,才能保证有两种颜色不相同的球?
22、一只小兔5分钟吃一棵菜,5只小免同时吃5棵同样大的菜需几分钟?
23、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24、一根8米长的绳子,剪了3次,平均每段长多少米?
25、小明有16个贝壳,小红有12个贝壳小明给小红几个贝壳,两人贝壳个数就会同样多?
26、在下面的式子中适当的地方添上括号使等式成立(l)36-12-10=3
4(2)7×5-3=1427、在合适的地方填“+”或“-”使等式成立。123456=
128、根据给出的算式,请推算出每个图形代表一个什么数字。
29、猜一猜,每个汉字各表示什么数字?
30、你能动脑筋,想办法使天平平衡吗了?
31、1只猪的重量=2只羊的重量1只羊的重量=5只兔的重量问:只猪的重量=()只兔的重量
32、☆+☆+☆+△+△=2
2△+△+☆+☆+☆+☆+☆=30,☆=(),△=()
33、二(1)班有59个同学,二(2)班有25个女生,26个男生,二(l)班比二(2)班多几个同学?
34、王奶奶家养了45只鸭子、70只鸡,养的鹅的只数和鸭同样多,鸡、鸭、鹅共多少只?
35、妈妈买回一些梨,平均放在6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4个,还余2个,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梨?
36、田田练了8天的字,前7天,每天练4张纸,最后一天练了5张纸。田田8天一共练写了多少张纸?
37、25个人要过一条河,只有一条船,每次只能坐5个人,至少要渡几次,才能使大家全部过河?
38、把一根木头锯成6段,共用30分钟,每锯一次要用几分钟?
39、时钟6点钟敲6下,10秒钟敲完,敲12下需要几秒?
40、一根木材,锯成5段用了8分钟,另外有同样的一根木材以同样的速度锯,锯成12段需要多少分钟?
41、小红把10个黄圆片摆成一行,如果每两个圆片之间再插进1个红圆片,想一想,一共需要多少个红圆片?
42、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24米,在它的边上每隔4米插一根柱子,一共要插多少根柱子?
第四篇:思维训练社团活动方案
四(3)班思维训练社团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着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辅助这一小部分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兴趣、训练思维、培训良好学习习惯。以使数学成为学生思维的体操,以数学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让学生通过学习对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剖析能力。
二、活动时间:
2014年9月——2015年1月
三、活动目标:
1、通过社团活动,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摸索解法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了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湛和数学方法的发明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生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憧憬感。
2、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控制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培育剖析、推理、断定能力,拓宽和加深所学的知识,充分地拓展学生的数学才干,激发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发明力,让学生在数学素养上有较大的发展与提高,为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培育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建立攀登科学高峰的志趣和理想。
四、活动过程:
1、每两周一次,周五下午二、三节课。每位社团成员交流一学期以来的体会。
第五篇:浅谈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拓展思维的训练
浅谈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拓展思维的训练
摘要:小学生习作教学,应该要和课文教学与习作批改紧密的结合起来。在课文教学时,有针对性的开展思维拓展的训练,可以激活学生写作思考的思维;在习作批改中,做好拓展思维的引导,让学生的思路更开阔更多向,实现写作教学目的。
关键词:三年级;作文教学;思维;拓展
作为一名在农村任教的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我深深的感受到农村作文教学的艰难。往往让学生写作一篇作文,自己花费了许多时间精力,学生也都绞尽脑汁去写作,可是作文还是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因为农村学生的写作能力受到了多方面的限制——课外阅读量太窄、生活环境单
一、生活经历不够丰富,导致了写作素材少,思维拓展不开。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深感作文教学应该要重点做好拓展思维的训练。
一、农村三年级小学生作文写作的现状
1、文章内容单一生硬
农村小学生因为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大部分的学生的写作知识积累十分不足。在进行写作的时候,多数学生并不能够在写作内容和结构设置上做到出色。举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中的习作为例,在本单元课文中,学生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一课文,课文中通过讲诉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希望学生们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感情。课文中,交代了破坏环境的原因,是因为人们滥砍树木。而在本单元习作中,要求学生写一写家乡保护环境方面的内容,可以把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写成一篇短文;可以展开想象,写一写几年后家乡的环境。批改习作时,显而易见的是,大部分的学生模仿课文中的例子,写了近几年家乡森林遭受到的破坏,造成各种灾难和影响。虽然也有部分学生在用词造句上还比较通顺,也能够简洁明了的把一件事情交代清楚,但是,大多数的学生作文写作内容并不新颖,并不能做到观察身边的环境,学会思考,描写自己观察、思考过的现象。
2、遣词造句生搬硬套
三年级时,写作教学正式出现。与低年段简短的说、写话相比,作文的要求更高一些。要能够清楚地写出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这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大部分学生在这个阶段显得很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写,没有好的词语可用,对细节描写更是摸不着头脑。因此,除了写作内容,学生习作的遣词造句也存在着生搬硬套的现象。如《我的家乡》一文中,部分学生没有通过自己的双眼观察家乡,而直接借鉴《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描写了家乡的雪景,却忘记了处于南方的家乡并不可能落雪。这样生搬硬套,并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仿写,没有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二、学生思维拓展训练的措施
1、重视课文教学中的拓展思维训练 要解决这一困境,就要加强小学语文课文教学中的思维拓展训练,这是学习小学作文的基础,两者之间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进行课文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让学生认识、了解文字,并熟悉掌握文字的使用,为接下来的作文写作打下文字基础,积攒写作范例,更应见缝插针地安排一些作文写作时候需要做到的思维拓展训练,通过学习课文时候对学生思维的拓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鲁迅先生说:“如要写作,第一要观察”。针对保护家乡环境这一篇作文,在肯定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模仿之后,举学校周边小河等例子,拓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分组观察自己家附近的环境状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思考,之后进行的二次写作。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讨论、交流机会,在互动、互助、沟通的过程中,学生基本可以做到既模仿课文的结构,又能从自己的身边的真实情况出发,写出真正“活学活用”的作文,这就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
再如,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荷花》这一篇课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出了荷花的千姿百态,这也是一篇很好的范例文章。据此,我也尝试对学生做了一些思维拓展训练。在讲到“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这一段时,相机问学生,在我们的家乡,现在最为常见的是那一种美丽的花呢?大多数的同学都回答是桃花。因此,在后面的课文教学时,我便选择将《荷花》的课文教学与对桃花的思维拓展结合了起来。在讲到桃花的各种形态姿势的时候,便要求学生思考桃花的种种美丽,在讲到作文为荷花的美所陶醉的时候,也要求学生思考自己在欣赏桃花的时候,心里对美的感受。通过慢慢的引导,激活了学生思考的思维,将学生从学习荷花的美,引导到对认识桃花的美的冲动,充分调动学生们写作桃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之后在学生的作文中,便出现了许多精彩的思维成果。
如江同学写的《公园的桃花》片段:瞧!金色的蜜蜂在嗡嗡的歌唱,仿佛在和鲜艳的桃花说着悄悄话,轻快的蝴蝶在翩翩起舞,她们好像在歌颂桃花的美丽。我最喜爱的还是那美丽的桃花,有粉红的、有大红的,在青翠欲滴的绿叶映衬下更显得鲜艳娇美。我们认真看一看,有的花瓣都已展开开,调皮的探出了丝丝红芯,有的还是花苞儿,似乎已经做好了盛放的准备。恰好一阵风吹过,片片桃花翩翩起舞,令人叹为观止。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学习课文《荷花》,在课堂上经过思维的拓展,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的观察,这个学生就能将桃花的美丽描写的十分具体生动。我们的小学生都有着自己丰富的观察能力,而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观察来写作,便是那渊源不断的清泉,在学习课文的同时,结合生活经历进行思维的拓展就十分重要了。
2、重视作文批改中的拓展思维引导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不仅要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设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环节,还要在“善导”上下功夫。而作文教学里,对学生习作进行批改时的拓展思维引导也是引导学生写好作文的一项行之有效的环节。学生是否能够做到中心明确、切合题意、见解新颖、构思巧妙,重要的是老师的引导。俗话说“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那么,我们在批改一篇习作的时候写的评语,就是对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做的最好的引导。
如林同学写的《美丽的桃花》片段:桃花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桃叶挨挨挤挤。有的桃花才开了三两片花瓣,像仙女展开翅膀在枝头翩翩起舞。还有很多的花瓣展开的比较多了,里面露出了白色的花蕊,像流星坠落的痕迹。还有的花骨朵,想一个个小肉包,饱满的好像要破裂似的。
这种写法很准确生动地描写出了桃花生长的静态的美,在批改的时候,除了对写法做出肯定,同时,也给学生提了一个新的思路——是否还有观察到桃花动态的美丽呢?例如小动物和桃花的互动,例如桃花给我们嗅觉上的感受等等。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在下一次的写作中,就会有运用“动静结合”的思维,就更能写出好文章。
作文教学中的维方式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要让学生具备多种思维的能力,以让学生具有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描写事物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在习作中,都要积极展开拓展思维训练,引导学生,让学生们的思路更开阔更多向,自然而然的,学生们就会更轻松的学会写作,也会更容易爱上写作。
[1]曹云飞.浅谈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J].读书文摘.2015(02)[2]庄燕咏.浅谈小学语文写作[J].教学教学研究.2014(1)
[3]徐德萍.小学作文起步从学习课文开始[J].阅读与写作.2011(28)
[4] 胡彦芬.在小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