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2课 花手帕 三(本站推荐)
《花手帕》
教学内容:P5 染布手帕
教学目标:1.了解浸染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
2.掌握染制手帕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及图案的变化与韵味.教学重点:尝试捆扎方法
教学难点:设计、制作漂亮的花手帕 教具准备:示范图、颜色水、白布、绳线等 教学预案:
教
学
过
程
一、尝试表现:
1.复习上节课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步骤。
2.小结:因为材料的不同,制作纸手帕染前要先折,布手帕在染前要先扎。
3.学生讨论、尝试。
二、步骤分析:
1.捆扎:把白布进行捆扎。
2.浸染:将捆扎的白布放入色料中浸染。
3.展开:松开捆扎的绳线把染的布展开,就可以见到深色底浅白色的花纹。
三、观察分析:
1.示范一紧一松、扎法相同的染色实验,明确扎结松紧对纹样的影响。
2.扎法:(1)将布呈长条形抓成一束,用线于手握处开始环绕;(2)将布抓起一小角后,用绳线或者橡皮筋捆绑;(3)在布的四角直接打结;(4)将布从中心抓起一小角后,用绳线或者橡皮筋绑出一个个环结。3.学生欣赏书中作品。
四、自主表现: 1.制作扎染手帕。2.师随堂巡视指导。
五、评析交流:
1.将扎染作品悬挂绳线上,体验成功的喜悦/ 2.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再的?
六、安全教育:不准进行不安全的嬉闹,如抛石头、土粒、杂物,拿
备注
弹弓、木棍、木条、铁器、刀具等追逐嬉戏。课间不能狂奔狂追狂闹。上下楼梯要按顺序靠右走,不要推、挤、压。
板书:
花手帕
1.扎
2.染
3.展开
第二篇:花手帕教案
花手帕
东街逸夫学校 车 婧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染纈的工艺和特点,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
2、掌握点染、浸染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并进行实际操作,从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教学重点:尝试并发现各种图案的折叠方法。教学难点:设计、制作漂亮的花手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染好的花手帕、颜料、纸巾、课件。教学过程设计:
一、游戏激趣,导入课题。
1、做游戏,找朋友。教师边唱找朋友的歌一边找朋友。
2、请学生朋友打开看看是什么。
3、教师给全班同学展示。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4、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花手帕。
二、探究折法。
1、观察花手帕与众不同的材质,是纸做的。
2、观察书本上各种不同的花手帕。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图案和花色呢?
3、小结:因为花手帕的折法不同,所以出现了不同的图案。
4、比比谁最聪明。老师这里有几种不同折法图片,猜一猜它们是什么折法,请你尝试折一折。
5、小结:田字折法、州字折法和米字折法。现在我们学会了折法,接下来就要来把它染得漂漂亮亮的了。
三、学习染法。
1、老师把纸直接浸在颜料里我们把它叫做浸染法。边浸染边说方法。快速地数三下接着换一角数七下浸染。数七下的面积明显要比数三下的面积小。
2、小结:浸染的时间越长则吸附的彩色水越多,面积也越大。反之,时间越短,吸附的彩色水越少。
3、老师中间的一大块地方怎么染也染不到,你能帮帮我吗?请学生尝试完成。
4、直接把颜料点在纸上面的这种方法叫做点染法。
5、这块花手帕打开后发现图案还不够漂亮、完整,我们可以在空白的位置上继续点染,展开时注意先用干净的纸将多余的水吸走,再慢慢小心地把它打开。
6、欣赏三张图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张。
7、小结:花手帕在染的时候首先要注意颜色的搭配,最多用3个颜色注意留白处不要过多。
四、自主创作,感受体验。
1、提出作业要求:运用刚才学习的折法和染法,制作一张美丽又有特色的花手帕。
2、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品展示,拓展探究。
1、将学生作品展示在黑板上,互相交流评价。
2、我们做出了这么多漂亮的花手帕。回家以后结合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剪纸,将它剪出一个特别的形再粘贴出来看看会不会出现不一样的精彩呢!
第三篇:花手帕说课稿
美术《花手帕》说课稿
老师们:
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湘版美术教材第七册第2课《花手帕》。我今天的说课将采用“五说”的说课模式。即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说课后反思。理论根据将贯穿在以上流程中。
一、说教材
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百花齐放,其中历史悠久的“染缬”就是奇葩之一,是唐代最为发达的一个印染品种,印染的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图案简洁质朴,具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本课的设计汲取了染缬这一民间艺术的营养,并将其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巧用身边易取之材料,仿民间艺术染制一方手帕。本课将学习任务分为两个活动。我所授的内容为活动一——染制纸手帕。
“活动一”即以吸水性较强的纸为媒材,凭借折叠构成的原理,利用纸纤维的吸水性能和渗透作用,从而形成既有一定格律和节奏,又色彩鲜艳、变化生动活泼,呈现不同纹样的一方纸手帕。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花手帕》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要使用纸材和水性颜料等媒材进行实践操作,根据材料的特点,要能有针对性地、合理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加工制作,感受和理解印染工艺的美感、功用和社会人文价值。因而在备课上我结合课改提出的“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关注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的要求以“快乐求知”为目标,打破原有的单纯讲授示范的教学模式,力求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平等、合作、竞争”的课堂教学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真正体验到求知的快乐。
教学目标: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对教材的理解制订了以下教目标。认知领域:了解染缬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
操作领域:掌握染制纸手帕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及图案的变化与韵味。
情感领域: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是:启发多种折叠方法,染制出色彩图案美丽的纸手帕。教学难点是:折法多样,色彩搭配合理。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
二、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学活动,将学生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中,并保持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和趣味性。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欣赏感受——方法指导——观察分析——自主表现——评析交流。
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方法:1.启发法2.演示法 3.交流法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性观认为:在优化的人文环境、心理环境中人会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因此我采用下面两种方法为主进行学法指导,在为学生创设尊重,平等,理解的人文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启发教给学生赏、做、评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思维真正获得解放的状态下自然会展开想象进入美术创作的境界。
1、自主探究学习法
前苏联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本课难点——折法多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寻找多种折叠纸巾的方法。
2、合作交流法
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目的是给学生之间提供不同的学习对象,听取不同的看法意见,分享彼此的经验,拓宽学生思路,达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验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促进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创新意识,培养个性。为了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具体如下:
(一)欣赏感受
1、展示实物布手帕,引导学生欣赏感受纸手帕的特别之处
以前的布手帕是我们的常用物品,很少有人会仔细欣赏其图案美。现在取而代之的是用过之后就随手丢弃的白色纸巾。于是,我在教学一开始就展示了几块实物布手帕,而后又出示了用彩色水浸染出各种美丽图案的纸巾,纸手帕的艳丽花纹一下就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目光。正在他们诧异布手帕和这种手帕的不同之处时,我让几个孩子上台自己触摸两种手帕,感受材质上有何不同,通过体验学生说出了此手帕的材料是纸材。从贴近学生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激发学生也想亲自动手制作一方美丽“纸手帕”的强烈愿望。
2、引出本课课题——《花手帕》。
(二)方法指导
1、在让学生了解纸手帕的制作步骤有哪些时,我采用了与学生一起合作演示的方式:首先我很随意的拿出一张纸巾折叠了几下,请一位同学上台自行用彩水染制。通过很明显的分工,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折——染。
2、折法启示
1)将以前学过最基本的两种折法田字格和米字格通过课件直接展示,学生回顾并跟着课件的演示动手折叠。
2)折完基本折法后,提问学生:你能在这两种折法的基础上折出其它不同形状来吗?小组间同学进行折法演变的探讨和尝试。请代表上来演变不同的折法。3)学生演示后,老师小结:在这两种基本折法的基础上稍加变化原来还可以折出这么多形状。课件展示老师演变基本折法后折的几种形状,如在田字格基础上演变出的“川字格”“州字格”“井字格”;在米字格基础上演变出的“双米字”“两端辐射”“中心辐射”等折法。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折法所产生的不同染形。
3、染法示范
1)老师用浸染、点染的方法示范染纸,让学生分析折叠后的纸巾哪些部位适合用浸染、哪些地方需要用到点染。并且观察浸染时间的长短对染色有何影响。2)师生共同总结染制纸手帕的要点:
a、要注意色彩的控制,以一种颜色为主,与其它色彩要注意深浅的搭配; b、染色时要注意时间控制,浸的时间长则吸色多,染色面积大,反之则吸色少,染色面积小。
(三)、观察分析
欣赏课件里纸手帕作品(优劣对比)。提问:你喜欢哪块纸手帕? 为什么?
(四)、自主表现
1、学生分小组动手制作纸手帕,每人分别折叠出三张不同折法的纸巾,然后在彩色水中浸染或点染,制作三块美丽奇特的纸手帕。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提请注意,浸染得好的叫学生适可而止。
(五)、评析交流
1、将学生作品张贴展示。
2、提问:
1)你最喜欢哪一块?说说喜欢的理由? 2)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总结:灵巧的手加会创新的脑,平凡也能幻化出神奇。
五、课后反思
这节课按教材是推荐用生宣纸和皱纹纸染色完成,在准备前期可以说我是花了很多心思来尝试各种纸材的折叠染色效果,因为当我发现生宣纸在染色干透后色彩即会变暗哑;而皱纹纸吸水性较差,纸面不平整的缺点后。我就想用餐巾纸是不是会更合适。首先餐巾纸本身的意义就是手帕;再者学生身边随处可取,失败了还能自行反复尝试。在染制了范品之后,我就觉得效果非常好,彩水的鲜艳性在纸巾上丝毫没有减弱,而且吸水性恰到好处。因此在课堂上完成作业的效果也是很不错的。学生在展开纸手帕发现美丽得出乎他们意外时,我看见他们是异常兴奋的,在我总结全课话说到一半“我们只要有一双灵巧的手,一个善于创新的脑„„”一个学生在下面脱口而出“我们就能将平凡幻化为神奇!”。学习的热情也在这种成就感中得到了极大的激励。
赵
琳
第四篇:花手帕教案(模版)
第10课 花手帕
教学目标:
1、了解制作花手帕的基本方法与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2、培养同学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3、同学自主完成一张花手帕。
教学重点:
让同学学会手帕的制作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
同学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的培养。
教学准备
1、同学:水彩颜料和生宣纸。
2、教具和课件。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请你们观察老师手中的手帕与我们平时的手帕有什么不同?然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图形的对称美、色彩的浸润美)生:述自身的想法与感受。师:既然同学们都觉得老师手中的手帕非常的漂亮,那你们想制作一张这样的手帕吗?(想)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制作一张这样的手帕吧!(板书:花手帕)
二、欣赏感受
1、在同学们制作话手帕以前,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以下其他同学制作的手帕吧!并边看边想怎样才制作成这样的话手帕?
2、同学们欣赏。
3、抽同学说一说制作话手帕的步骤。
教师小结:制作花手帕需要两个步骤,一是折纸,二是染色。
三、方法指导
1、教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折纸,看一下这里边有那些学问。我想知道同学们能用几种方法把这张纸折起来。每个同学试一试,然后老师抽同学起来折给大家看看,希望同学们想到的方法不一样。
2、同学展示自身的折法。
3、教师小结:从同学们刚才的折法中我们可以看出,折纸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等会儿同学们在制作花手帕时,请同学们根据当时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折法。
4、教师:现在我们来学习染法。
染法的种类很多,根据教材,我们今天着重介绍两种,一种是浸染,一种为点染。(1)我先为同学们介绍浸染。浸染就是把折好的纸放入调好的颜料中浸一下,其具体的操作方法请同学们看课件。(课件展示)老师:现在同学们明白什么是浸染了吧?(明白了)那我们就来学习另一种染法,点染吧!(2)点染就是把水彩颜料直接滴在折好的纸上,其具体的操作方法请同学们看课件。(课件展示)
5、老师小结并提出制作中的注意事项。
现在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花手帕的制作,但老师还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以下一些事。(1)颜料自身要先调好,画面应以一种颜色为主,色度要有深浅变化。(2)染色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时间越长则纸帕吸收的颜料越多,面积越大。反之则少,面积越小。
(3)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纸在吸收水分后会十分的脆弱,稍不小心就会接破前功尽弃,希望同学们尽量控制水分的吸收和展开时小心一些。
四、自主表示
1、同学分小组制作花手帕,将作业纸采用不同的的方法折叠,然后在彩色水中浸染或点染,制作2---4张美丽奇特的花手帕。
2、教师巡视指导,即使发现问题和纠正。染得好的叫同学适可而止。
五、研讨交流
1、将同学作品进行展示。
2、提问,你喜欢那一张,为什么?
六、课堂小结:
1、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2、老师小结结束课堂。
教学时数:二课时之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点染和浸染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
2、掌握折纸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1、折纸的几种变化。
2、点染和浸染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教学难点:
点染和浸染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教具学具:生宣纸、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量:
1、教师出示浸染纸手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提问:它们与我们甲时用的手帕有什么不同?它有何特点?(图形的对称美、色彩的浸润美)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制作一方浸染纸手帕。
3.板书课题:花手帕(一)
二、方法指导
请一名学生上台将折叠好的宣纸随意染上不同的颜色。
1、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说制作纸手帕需要哪些步骤吗?(小结板书:折纸,染纸)
2.折法启示:
①教师提问:你能折出不同形状来吗?
②学生尝试后,教师小结:田字格、米字格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稍有变化。折出的形状影响到染的纹样的形成,辐射状、折扇形折叠法、任意折叠、揉纸团法等也可以尝试。3.染法示范: ①教师示范:点染、漫染纸张,展开形成纹样。②师生共同分析、小结染制纸手帕的要点:
A.注意画面色彩的控制,应以一种颜色为主,色度要有深浅的变化。B.染色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时间长则吸色多、染色的面积大,反之则少、染色的面积小。
4.教师示范打开作品,进行展示。提示:纸吸水后十分脆弱,稍不小心就会揭破,前功尽弃,可以用吸水性强的纸或其他材料将水分基本吸干,再小心翼翼地展开.三、观察分析
1.欣赏纸手帕作品(优劣对比)。提问:你喜欢哪块纸手帕? 为什么? 2.学生开书欣赏书中作品:在机器印染术出现之前,人们的服饰花纹、家居用品等就是用这种手工工艺制作而成,至今在一些地方仍然保留着扎染作坊,如湘西凤凰、云南大理、贵州等。扎染作品色彩朴实、自然、大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味。
四、自主表现
1.作业布置:学生分小组动手制作纸手帕,将作业纸采用不同的方法折叠,然后在彩色水中浸染或点染,制作2---4块美丽奇特的纸手帕。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提请注意,浸染得好的应叫学生适可而止。
五、分析交流
1.将学生作品张贴展示。
2.提问:①你最喜欢哪一块?说说你的理由? ②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六、知识拓展:扎染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反思:
《花手帕》是湘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课,本课的设计吸取了染缬这一民间艺术的营养,并将其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巧用身边易取之材料,仿民间艺术染缬一方手帕。活动一的设置以吸水性较强的纸为媒介,凭借折叠构成的原理,利用纸纤维的吸水性能和渗透作用,从而形成既有一定格律和节奏,又色彩鲜艳、变化生动活泼,呈现四方连续纹样的一方纸手帕。在上这节课前,我做了很多的准备活动,尝试各种纸材的折叠染色效果,我发现生宣纸在染色干透后色彩会变淡,而皱纹纸吸水性较差,纸面不平整的缺点,就想到了用餐巾纸试试,不料效果非常好,干后色彩丝毫没有变淡,再说餐巾纸在学生身边随处可取,失败了还能反复尝试,所以我让学生多带点餐巾纸和少许的生宣纸。
从课堂上学生的作品展示来看,这节制作纸手帕是成功的。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出乎我的意料。
在让学生了解纸手帕的步骤有哪些时,我采用了与学生一起合作演示的方式:首先我很随意的拿出一张纸巾折叠了几下,请一位学生上台随意用彩水染制。通过明显的分工,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先折后染。纸手帕的制作步骤教师并没有讲解,而是通过与学生合作演示,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看到演示,很轻松地就了解了制作纸手帕的制作方法。
为了启发学生有哪些折法时,问学生除了老师折的这种方法外,还有其他折的方法吗,学生分组讨论折的方法并试着折叠。有的学生反映非常快,说:老师,不用折可以吗?我直接把餐巾纸的当中和两端用手捏紧,这样也可以染出很好看的花纹的。我向他竖起了大拇指,他很开心的制作起来并且做的很认真。其实这学生已经把后面一部分的扎染、夹染的制作方法在制作纸手帕中很好的运用了。
学生创作出来的新方法新颖、巧妙,为后面的染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我认为在美术课中,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以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这样的效果我想应该会更好一点。
第五篇:《花手帕》心得体会
观专递课堂《花手帕》心得体会
新坝镇中心小学
朱文娟
在上学期的专递课堂听课活动中,由国庆小学王建华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美术《花手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巧用身边易取之材料,仿民间艺术染制一方手帕。《花手帕》一课是一节趣味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强调纸巾的多种折法和用颜料对纸巾浸染方式的应用。
首先,王老师从备课,教具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学活动的安排能引发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学手段恰当新颖,突出了重点、突破难点、教师本人具备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语言精练、准确,对课堂有很强的驾驭能力,课堂纪律“活而不乱”,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尝试各种工具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在教学中,首先抓住学生的视线,让学生对美术学习充满浓浓的兴趣与好奇心,更自然的溶入课堂,积极的参与美术活动。在《花手帕》这一课教学中,王教师用了一个小实验来让学生探究不同纸的吸水性。王老师首先展示折好的生宣纸,然后将纸巾、生宣纸、白纸同时放入盛满清水的纸杯中,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出结论:纸巾、生宣纸、吸水性强,而白纸的吸水性弱。一个小实验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他们进行着积极的思考变得活跃。这样精彩的课堂导入吸引了学生,而且拓展可以用来染色的纸的范围。接下来王老师再次用了实验的方法,当场分别演示浸染、点染方法。第一次将折好的生宣纸一齐放入彩色水中及时展开让学生看效果;第二次拿了一个棉签蘸了一下,同样及时展开让学生看效果;让学生将两种染法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方法和特点。这个实验再次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认识了浸染、点染的方法,为下面的染制花手帕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结构总体安排科学合理,教学过程环环相扣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教学理念新,并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学活动,自主合作探究,有较强的突破性。先出示3张不同的纸(卫生纸、宣纸、普通白纸),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吸水性。让学生通过实验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接着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重点讲解了让学生了解浸染和点染的区别,加深学生对这两种方法特点的理解,对学生的对手操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然后展示一些课前制作好的花手帕作品,引导学生从花手帕绚丽的色彩、奇特的纹样来欣赏,师生从中共同归纳花手帕的制作步骤。然后教师对制作浸染花手帕的方法步骤作总结,并当场示范。接下来教师出示浸染花手帕不同形式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浸染时要注意的事项…最后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掌握了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每位学生都自主探究式的体验了整个制作过程。这样严谨、巧妙的教学设计能够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探索与培养学生之间合作交流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学生视野被极大的开阔,敢于尝试不同方法,染出不同图案和风格的花手帕。因此学生的作业各具特色、体现了各自不同的个性和创造力,每位同学都通过今天的学习提高了自己。
三、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王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很扎实。语言精练、准确,有亲和力;富有教育机智、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个性特色突出。整节课重点演示讲解方法后,放开手脚大胆的让学生发挥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制作不同风格、不同图案、不同形状的花手帕。教师始终让学生自我感悟、自我探索、自我实践,不断引导学生发现、认识、体验、创造美,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因而整节课气氛活跃,教师用饱满的情绪,点染了学生内在的智慧的火花,因此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自信而积极投入了极大的创作热情,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我想,在新时代的环境下,正需要王老师这样的敬业、专注的教育精神,作为美术老师,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当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1.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小学学生,学习虽然占主导地位,但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学前教育中喜欢游戏的特点。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活动或是能提高他们注意力的情境创设,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2.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富有生气的内动力,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把重点放到形成学生基本素养和学习能力上。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努力创设出一个个让孩子们感兴趣的手工课堂。教材中的学习资源是有限的,而教师以此创造出的学习资源却可以是无限的。
3.创新源于生活,用巧手美化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不同质地不同形态的材料,它们本身就是美的元素。在教学传统手工课的时候,如果将生活中各种不同的材质和课程要求的单纯材料统一运用起来,如各种瓶子(金属的或塑料的)、瓶盖、布、稻草、树叶等生活中物品与橡皮泥、纸等结合,或许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这些物品呈现于学生面前时,学生就可以调动各种感观来体验美的存在,通过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等多种渠道去体会、感受物体的肌理、材质的不同特点,产生多种体验,制作出综合性的作品。
二、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应该创设一个开放性的手工制作教学环境。就是说不拘泥于40分钟的课堂教学,使教育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的氛围。由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针对具体内容,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激发人文情感。具体在手工课教学时,可以将手工课制作内容加入特定的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三、“示范讲解”要做好
1.教师示范学生跟做已是传统手工制作课的一般模式了,教师常常扶着学生向前走,教给学生走好每一步,这种方式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我们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一切让学生来支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手工制作课以动手为主,这可以给学生很大的探究空间。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活动机会,让学生自主讨论,探究各种制作的方法,融折、剪、画、讲、玩为一体。
2.把手工制作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传统的美术教学内容多样性不足,受时空限制作业无法在课堂内完成,难以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我们可以利用课堂的延伸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美好的生活如诗如画,从生活中取材去表现生活,歌颂生活,是学生创作的主要途径。今后我们要在指导学生创作的过程中,着力强调同学们要从生活中寻找题材,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儿童自身的特点出发,使儿童了解美在生活中的不同功能,学会根据生活需要选择美,才能使美术手工课与生活紧密融合,使美术教育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