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第二学期“以学定教引探交融的高效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组总结

时间:2019-05-12 22:33: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2016年第二学期“以学定教引探交融的高效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组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2016年第二学期“以学定教引探交融的高效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组总结》。

第一篇:2015-2016年第二学期“以学定教引探交融的高效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组总结

2015-2016年第二学期“以学定教引探交融的高效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组总结 我校从推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课改实验,已历时三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提高了我校课堂教学效益,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顺利解题,我们做了一下的工作:

一、对“先学后教,高效课堂”课堂教学结构的再认识

“先学”,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首先是提出学习目标,并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等。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记下来,但不讲话,不干扰学生自学。“后教”,不是教师漫天目的地教,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具体环节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结束之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高效课堂”,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一般不少于15分钟,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着重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重难点。“先学后教,高效课堂”它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其中蕴含的却是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更体现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思想。

二、升华 “先学后教,高效课堂” 教学模式

1、教师教学组织能力是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

课堂教学的过程,应当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并形成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如果没有这样的过程,知识的传授很难真正到位,真正落实。这就是目前课堂教学费时多、收效少的原因所在。把学生的学放到课堂教学的首位,通过教师的组织、指导和点拨,使他们能够认真地学、有效地学,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同时学会了学习。但可惜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与这种教育的基本事实相去甚远。把学生仅仅看作教育的对象和灌装知识的容器,在课堂教学中重教轻学、重知轻能、重记轻思、重外部控制轻内部转化,已经形成具有超稳定结构的经验系统。我们有许多教师教学改革的愿望十分强烈,但他们的改革却步履维艰,这是什么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已有经验系统在起作用。当这种经验系统能够派上用场的时候,是不愿放弃的,更何况目前还有许多相关因素在强化这种经验系统。

2、课堂教学结构的评价标准需改革跟进

评课标准也必须改革,实现三个“转向”。

(1)评价目标,从“单一”转向“多元”

从“单一”的评价认知多少,转向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了多少(学生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学习习惯等培养得怎么样),通过这一转向,促进教师认真确定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并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结构,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评价主体,从“重教”转向“重学”

从主要评教师怎样教(教态、语言板书、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等)转向重点评学生怎样学,看学生自学的情绪,是否紧张地动脑、动口、动手,自学的效果如何。即使对教师的“教”,也要通过教师指导后,学生是否紧张地学习、效果怎样来评价。这样,评价主体由“重教”转向“重学”,促使教师把备课、讲课的功夫花到引导学生学习这方面来,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爱学、乐学、会学,能力不断增强。

(3)评价重点,从“形式”转向“效果”

课堂上能最有效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真正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特别是能创造性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就是好课,相反教师讲得再好,形式再美也不应算是好课。这样,教师备课、讲课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杜绝形式主义、花架子。实行阶段性评价,即对课堂教学每一步的效果进行评价。如对教师指导学生自学的评价,就看学生是不是紧张的自学,效果好不好。对学生自学阶段的评价,由教师通过巡视、提问、板演、练习等检测方式来进行,看学生通过自学,解决了多少问题,收获多少。对“后教”这一环节中教师“教”的评价,则看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是不是彻底解决,真正能够理解、运用。对当堂训练阶段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当堂完成作业的正确率高低,说明效果好坏。

三、措施到位

1、加强管理,细化过程。进一步完善制度的配套建设,努力把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纳入制度的监控之下,真正实现全员、全程、全面管理。形成民主、科学、严密、严格的运行机制,做到真抓实管、严抓细管、敢抓善管。

2、及时总结,促进推广。将按照“边实验、边总结、边推广”的整体思路,做到及时总结,定期交流,协作攻关,逐步扩大成果推广范围,切实把创新教育研究引向纵深。

3、开展活动,促进研究。为更好地配合这一实验研究工作,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展示”系列活动,师徒结对活动,并进一步健全完善活动内容。为课改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和条件。

4、优化评价,形成激励。今后对于教师的评价不仅注重终结性评价,还更关注平时的过程性评价。尤其关注老师的教学是否引导学生知道“我要学什么”,引导学生了解“我应当掌握什么” ,引导学生计划“我准备怎样去学”.由过去的“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由“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由“教学分离”变为“教学合一”。是否真正使我们的课堂成为让学生明了的课堂,成为师生和谐共建的课堂。

四、困难与困惑成为我们下一个课题的努力方向

1、“先学后教”操作步骤是“先学——展示、后教——当堂训练”。目前我们是大班教学,50多位学生要在一个狭小的空间理讨论、互教,展示自学成果,教师通过学生的“展示”进行评价、更正、点拔,引导深入和拓展。教师没有很好的驾驭功夫是无法完成的,会不会出现“漏网之鱼”,扩大差生面?

2、是否每课都要编写导学案?导学案的编写带给老师的压力更大了,学校的印刷后勤服务能否跟上,学生的课外学习任务是否加重了?是否有专家编好的导学案可以征订?

3、“先学后教”是否适合每一种学校,每一学科,是否适合每一课时?

4、教师课堂上要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如何有的放矢。讲易错、易混、易漏点;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讲学生解决不了的。“三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如何把握易错、易混、易漏点?哪些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50多位学生,程度有差异,教师怎么把握讲与不讲?

5、我们目前还没告别应试教育,如何有效跟踪。在质量监控中,成绩评比还是我们重要的教学管理手段,许多老师相信“有数据才有魅力”,“先学后教”会让学生考更高的分数吗?

6“先学后教”是应作为一种教学理念,还是应作为一种教学模式?

第二篇:“以学定教”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培训--业务学习

“以学定教”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培训

一、深刻认识“以学定教”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的重要意义。

当前,教育开始进入内涵发展的轨道,深化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下一个十年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堂教学改革。二OO九年,温家宝总理在北京35中连续听了五节课,并一一点评,凸显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几年来,我区积极稳妥地推进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但课堂教学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和根本性的突破。主要体现在课堂上教师讲得多、针对性不强,学生听得累、学得少,高耗低效。多数学生的学习对教师有着极强的依赖性,被动学习;教师的思想束缚了学生的大脑,占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缺乏主动发展的意识,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随着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以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有了实质性的突破,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等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取得巨大成功,成为我国教学领域具有实质性改革的典范。我们要认真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研讨,把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精髓和关键环节,不断凝聚全体教师的改革共识,鼓励教师积极行动起来,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结合实际,大胆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

二、“以学定教”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有效的教促进有效的学为理念,以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为宗旨,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为重点,以构建我区各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目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以学定教”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的基本要求。

1、基本目标

切实改变教师讲、学生听,被动接受知识的课堂现状,使教师能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机会,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不仅参与学,还要参与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

人。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学定教,实现少教多学,使我区各学校课堂教学效率、效果均有实质性的突破。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切实转变教师的课堂角色。

2、基本原则

课堂上教师要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三讲”:讲易错、易混、易漏点;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讲学生解决不了的。“三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同时,要确保学生有较多的自主学习时间,追求“少教多学”。

教师要做到“五坚持”:坚持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思考、表达与交流);坚持让学生自主学习(把教学建立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坚持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让学生在相互倾听,相互帮助,相互质疑中共同成长);坚持先学后教,以学论教、因学定教,实现少教多学;坚持让多数学生课堂上能有充分“展示”的机会,在展示中学会表达,巩固知识,获得自信,实现发展。把教师训练成“为了学”、“设计学”、“服务学”的教师。

教师备课时要做到“五必备”。教师在备课时,要着重准备以下五个方面:备学生学习目标;备学生怎么学;备学生自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备题(如诊断题和验收题等);备编“自学指导”

教师编写“自学指导”要遵循“五原则”:课时化原则(按课时编写,自主学习内容编写遵循由易到难原则);问题情境化原则(将知识点转化成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参与化原则(敢于放手发动多数学生参与);方法化原则(自学方法指导符合学生年龄和知识能力实际,具体到任务、要求、所用的时间、学习方式、检测内容和手段等);层次化原则(把学习内容处理成为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

教师要突出培养学生“五个习惯”:根据“学习目标”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独立思考在前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学会“倾听”和“发表”意见的习惯;学会自我检测和补救的习惯;学会主动“求帮”和“帮人”的习惯。

3、基本步骤(三助一练)

第一步骤——先学(自学、互学):明确学习目标,通过自学指导等方式指导学生自学,学生自学过程中要对自已自学成果和产生的疑问做适当的记录,以便展示、提问。学生的自学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进行。

第二步骤——展示:学生组内讨论、互教,通过说、谈、演、写,展示自学成果,展示过程中允许其它学生随时补充、质疑、纠正,尽量让多数学生都有展示机会,第三步骤——后教:教师通过学生的“展示”进行评价,获取学生易错、易混、易漏、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知识,然后对这些知识进行更正、点拔、讲解、深入引导和拓展(特别是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

第四步骤——当堂训练: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训练”也可以穿插在其它环节中),发现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实现堂堂清。

以上仅为一般性步骤并非固定不变,各班、各学科应根据需要进一步细化和优化。实验教师制定具体实验计划。

4、把握高效课堂的实质和精髓

目前全国流行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很多,比如前些年的山东的杜郎口、江苏的洋思中学、河南的永威学校、上海的静安教院附校、四川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有的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到头来什么也没学成。

全国有影响的优秀课堂教学:

尝试教学:先练后讲练在当堂

洋思经验:先学后讲当堂训练

杜郎口:预习展示反馈达标

育才段力佩:读读议议练练讲讲

武侯实验中学:民主课堂

对每一种教学模式我们要进行认真研究,通过研究发现这些教学模式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教的少,学生学的多。(实质是教师教学生学不会的,不是不教),抓住其核心,进行结合自己学校实际的教学设计,只要学生动起来就行,不是照搬,而是有所创新,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5、总结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

小学语文:

阅读课:先读、再说(学生展示)、教师精讲、学生巩固联系 写作课:出示题目学生先写(时间紧可在课前布置)、学生展示教师点评、教师针对性的讲解点拨、学生练习

低段的识字教学:出示要认识的字让学生试认、教师重点教学生不认识的字、练习提升(达到会写)

小学数学:

新授课:老师明确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自学(重在学习方法指导,将未知的转化为已知的)、出示相应的题目学生回答展示、教师针对性的讲解、巩固练习。

习题课:出示习题学生练习、学生展示(板演)、教师针对性的设计例题精讲、学生巩固练习。

小学科学课:

知识性课: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如果教材的材料不够,教师可出示一些帮助学生理解的材料,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知识)出示学习目标达成的题目、学生展示回答问题、教师讲解、巩固练习。

实验课: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探究、展示(汇报探究的方法、过程和结果)、教师点拨总结、巩固练习

第三篇:以学定教:初中语文教学有效备学生的策略研究

在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今天,在2011版新课标的大力推行下,“促进学生的发展”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在备课中不仅要考虑围绕教学目标如何教,而且要考虑学生如何学习;既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每一个学生都是完整的、鲜活的个体,有着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和复杂的心理需要。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作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设计;只有备好学生,才能更好地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笔者从教十余年,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每一轮教学都尝试着不同的教学风格,对每一个不同风格的班级也都大胆尝试不同的课堂教学方式。笔者认为要想真正做到轻负高质地进行语文教学,一定要有的放矢,真正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上,在先进理论的指引下,在踏踏实实的教学中,好好研究学生,做到“以学定教”,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高屋建瓴,寻求理论支持

(一)新课标对于初中语文课的要求

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实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这也就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很显然,学生是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收者。备课前一定要把这些理念烂熟于心,在备课的过程中尊重学生,一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而非老师的个人风采展示,教学目的明确,新课标所赋予语文的使命才能完成,教学才会有效。高考中考的指挥棒使我们的学生“带着镣铐在舞蹈”,面对那么丰富的教材编配却只觉得学习枯燥而辛苦,永远做不完的作业成为学习效果的唯一呈现方式,“主课”老师在校除了上课就是批不完的作业,而做过N多次的作业学生却依然没有把握做对。这种机械的累积使学生没有自主思考的实践,被动的接受使学生体会不到语文的魅力,在短短的课堂里也无法展示自己的个性光华,效果很差。有效的备学生就是要针对这些问题找出可以操作的方法,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的理念坚决贯彻下去,以学生的“学情”来决定教师的“教情”,让学生乐学、爱学,真正实现“轻负高质”的教学理想。

(二)“五星教学法”提供了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模式

当代国际著名教学设计理论家梅里尔近几年来致力于研究和开发“五星教学模式”(或称“首要教学原理”),通俗点讲,就是探讨如何上课的步骤,同其相关的波纹状教学开发模式则是聚焦如何备课的步骤。“五星教学模式”遵循学生学习效果好、效率高和学习者参与学习的热忱及主动性强的宗旨,其实就是研究如何在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需要的前提下有效地备学生,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他在研究中指出,教学应该以问题为中心,“聚焦完整任务,从而激发学习动机,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要有多项互动和协同合作的过程,这五个方面在备课上都要兼顾,在课堂上生成式交错,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1] 受其影响,国内外也有一部分专家对“五星教学”理论从不同角度进行诠释和深化。其中盛群力和宋洵主编的《走近五星教学》就是在对梅里尔的“五星教学模式”研究中进行的本土化实验与改造,特别强调了学生的学习要以解决相对完整的任务为宗旨,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主体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激活旧知识、学习新知、操练新知识和整合新知识等循环环节,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学习迁移的目的”。[2]这些,都是应该在备课就重视的问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韩立福教授也指出:“教师搭台,让学生唱戏。在备课时教师由‘主角’退居‘次主角’,要着重考虑如何做一名促进者、指导者、激励者、营造者、参与者;确立服务意识,教师要从心灵深处走下神圣的讲坛,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有效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要树立对话意识,备课是教师提前与学生、与文本、与情境进行无声的对话的过程,备课也是一种十分具有教育意义的对话过程;要确立持续发展意识,教学前备课并非是备课的结束和终结,而仅仅是一个阶段,要注重课堂教学中备课,教学结束后还要备课,学生的问题没有解决,课还没有真正备完。”[3] 这些专著,为中学语文教学“以学定教”的备课理念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笔者在阅读这些专著的过程中,深感其中所蕴含的教学智慧,进一步坚定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决心。专家的专业阐述是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要求我们第一线的教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融会贯通。笔者在研究2011版新课标时,就能很容易地找到其中的契合点,从而有效指导了日常教学实践。

二、脚踏实地,课堂教学实践 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中学语文是基础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了解学生学生的需求,千方百计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解放他们的大脑、嘴巴和双手,让他们乐于去想、去说、去做,为他们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总结起来,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先学后教,打破“零起点”

以学定教的前提是先学后教。传统备课模式的弊端在于“教为主”,以教师教学步骤的流畅为目的而备课,忽视学生主体的现有条件,学生几乎就是空着脑袋进课堂,预习作业也只是走走形式,课堂听听,记点笔记完事,课后作业只是“作业”,到底有没有学到知识就无从得知了,所以就出现“一个汉字教了7遍还记不住”的尴尬情况。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的教学,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应试测验为目的的语文课,忽视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情感认知的培养,何谈效率。

“先学后教”提倡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新的问题出课堂。一节课可以不必是十分完美的,但一定不是无效的。课前的预习是有要求甚至有一定量的学案,让学生在正式上课前已经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扎实的准备,这个准备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可以是教师设计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的,但一定是一些“问题”。这一点中外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那就是要有一个预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再良性生成,形成动态的教学模式。五星教学模式是这种理念的实践呈现。

五星教学模式认为首中之首,教学应该以问题为中心,而其他四项原理是对应有效教学的四个阶段(见下图)[4]。

1.你了解的孙权和吕蒙分别是怎样的人?(激发动机)

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中讲了有关孙权和吕蒙的什么事?(指引方向)3.你会用现代汉语讲这个故事吗?(文言知识的温故知新)4.请你准备至少一个问题上课提问。(质疑交流)

看上去是四个相对独立的问题,但是有内在的联系:问题1是调动学生的历史知识,并通过学生对网络游戏的兴趣来激发其学习动机,知道这方面知识的学生课堂上就会抢着说,很有成就感;不知道的学生听了同伴的介绍会有多了解的欲望,从而深入学习。而问题2针对课文指引预习的方向,培养了学生的文本意识。问题3是激活旧知,文言知识的温故而知新。问题4是主导性的预设,其实是把预习落到实处的具体呈现。带着这样初步的学习进课堂,学生就不会只是被动地听了,在展示先学成果的过程中,因为有前期的准备,讲得会比较准确,使得教师在进一步实施教学时能有的放矢,再通过合作探究,多向互动的螺旋式推进,就会使课堂生成新的问题环,从而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案例2《人生寓言》导学案 1.课外阅读周国平的《妞妞》,写几句最初的感想。(提前一个星期布置)2.《白兔和月亮》中的白兔面临怎样的难题?如果是你,你怎么办? 3.《落难的王子》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有什么用意?

周国平的这两篇寓言不是一般的寓言,是“人生”寓言,看上去浅显易懂,但要提高到人生的高度来理解,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当时因为妞妞重病,周国平面对的是至亲至爱的爱女将随时面临死神的召唤。体力上的疲劳,精神上的绝望让他痛不欲生却不得不面对,作为哲学家的作者在这个时期的作品中不停地反思命运的无常和生之艰难。前期笔者问过学生对周国平的了解,大部分学生是没有一点知识储备的,那么,阅读《妞妞》就是对文本的前期铺垫,是走进作者最直接的方式。如果没有这个铺垫,就接触课文,便成了教师一厢情愿地伤感,学生却走不进作品的深处,这么好的文章便无法实现教育价值。所以笔者精心设计了这个导学案,事实证明非常有效果。学习好的作品本身就是与大师的心灵对话,如果前期的阅读和思考激起了学生的共鸣,那么在对文本的挖掘上他们自然就会很主动,可见先学后教在五项教学法中是多么重要。

但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导学案也最好能以纸质的问答呈现,不能仅仅流于口头形式。一旦要用书面文字表达了,学生思考的成果就会有表述上的更高要求,认真程度提高了,准确性就提高了。当然生成新的问题是比较理想的状态,这还要取决于学生自身的阅读积淀,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即时性备课。

所以作为纯粹理论的“五星教学模式”只有落实在实践中,体现在具体的操作中,才能体现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终极目的是使学生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

(二)以学定教,关注“班特质”

学校教育是整体教育,必须兼顾优劣。但班级之间的特点有时不尽相同,有的班级整体阅读积淀比较好,也比较愿意说,上课比较“顺手”,那么设计的问题可以多点、深点;而有的班级可能比较闷,或者慢热,在教学过程中表述不是很主动,那就需要先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或者适合群体喊喊的问题,先“滥竽充数”一下未尝不可,到关键环节再适当地提示、鼓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能会高点。这是以学生的具体程度来决定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要求老师对班级风貌有所了解,并能在很短时间内灵活调整教学思路。

譬如笔者曾经支教的那个学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大部分家庭是没有文化氛围的,学生的阅读量很少,书写习惯也不是很好,语文素养的确让人担忧。最开始笔者的确是用先学后教的方式,事先准备一些预习的作业,结果发现有一大半的学生课前是不预习的,准备的学生自学的部分没达到要求,致使课堂进展很慢。甚至课堂完全成为笔者的课堂了。冷静反思后,笔者决定放慢脚步,把学案的前期作业变成书面的作业,也耐心地指导了学生自学的方法,课堂上学生一旦有自己的思想笔者马上不遗余力地表扬,而且大量补充相关的基础知识,渐渐地,学生们愿意说了,课堂活起来了,有了一点成就感,他们慢慢愿意去前期参与了,课堂质量就提高了不少。案例3《散步》导学案

程度较好的班级 阅读欠缺的班级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试用你认为合适的词语概括每个人的性格特点。2.文章写到了哪几个人?他们有什么分歧?

3.理一理“退让”和“顺从”的关系。4.解决矛盾的关键是什么?

同样的目标,在问法上前者思辨性强,后者具体明了。针对阅读能力有差异的班级,只有这样区别对待,才能显示语文课的人文性关怀,才能把教学目标落在实处。

关注到班级学生整体的差异,才有可能在备课的过程灵活处理,争取充分发挥群体学习的优势,在合作探究中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从而达到共赢。

孔子的“因材施教”被历朝历代的教育家所推崇,就是放在现代也是与时俱进的。班级之间的差异源自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所以在备课过程中还要注意关注不同性格不同学习习惯的孩子,抛下问题时做到胸有成竹,简单的问题抛给基础不扎实、表述不敏捷的孩子,稍稍复杂的问题就让那些相对优秀的孩子来展示他们的风采,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能力上的提高,情感上的熏陶,哪怕微乎其微。

(三)教学相长,避免“教为本” 传统备课是备老师。教学目标千篇一律,教学步骤天衣无缝:导入别致新奇,朗读声情并茂,分析细致入微,情感高深莫测,结果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昏昏欲睡,教师也没有成就感。为什么?学习的主体——学生没参与到学习中来,备课只是给教师的独角戏剧本。这是新课标坚决摒弃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教师要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建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有效备课理念。首先要明确角色意识,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独裁者和传授者,而是一个促进学生学习的设计者,通俗比喻为“教师搭台,让学生唱戏”。在备课时教师由“主角”退居“次主角”,要着重考虑如何做一名促进者、指导者、激励者、营造者、参与者。其次,要树立问题意识,新课程有效备课过程中要努力体现“三维”目标,要通过文本研究发现问题,重视学生们发现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对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评价等要做全面设计;再次,确立服务意识,教师要从心灵深处走下神圣的讲坛,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有效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第四,要树立对话意识,备课是教师提前与学生、与文本、与情境进行“无声”的对话的过程,备课也是一种具有十分教育意义的对话过程的设计[5]。案例4 《牡丹的拒绝》“深入探究”环节问题设计 1.深入思考一下,牡丹真正拒绝的是什么? 2.人们拒绝牡丹了吗?为什么? 3.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小组交流一下,然后班级交流。)

张抗抗的文章,又长又深,给初二学生上课,这个环节是预设的,呈现在PPT上的。在前一个环节,学生能够读懂文字表面的信息,也能说得明白简介。那么就要往深挖掘。这三个问题没有预设答案,但是有逻辑关系的。学生的讨论很积极,表述过程大大超出笔者的预期渴望。他们能说到拒绝媚俗的生活态度、太过热情的交往方式、强势的占有欲、目的性太强的欣赏,还能说到拒绝软弱选择孤独,有学生举了顾城和张爱玲的例子,还有的说到这是生命的尊严„„畅所欲言地合作探究使学生完全成为课堂的主人,年少气盛的认同感很陌生地弥漫在争先恐后的发言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辨高度带给笔者很大的震撼,原来真的可以放手,不要低估学生的思想!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话语权还给学生,提高的不仅是学生,笔者也得到了提高。这样的备课才是有效的!

(四)情调主导,警惕“放羊式” 备课的“备”,可理解为“准备”、“预备”和“完备”;“备课”就既可理解成“为课堂教学作准备”,又可以理解为“使课堂教学更完备”。

以学定教并不意味着只是备学生,让学生做什么,教师的主导地位无法体现。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真实状态是决定有效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出发点。但绝不是说堂就可以随心所欲,只“放”不“收”。“有效教学实质上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6]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强调“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那就要求备课过程中要有预设的目标和步骤,给学生最大程度的发挥空间,同时也要警惕学生天马行空,分散主题,甚至课堂失控,从而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语文是很美的一门艺术,但由于学生家庭的影响、自身的素养,预习力度的不同,难免会有差异。在教学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把话语权还给学生的同时,一定要突出备课的预设环节,课堂应变也是一种临时的备课能力,更能决定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案例5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比较 常规预习:

1.疏通文意,把不认识的字圈画出来。

2.自读课文,理出人物关系,勾画人物描写的语句,初步感知人物形象的特点。

名著导读课,这是第一个班的第一课时,忽视了学生的阅读现状,虽然提前两天布置,但是真正读过原著的学生少之又少,即使当成作业完成也没几个学生能够看得懂。结果课堂预设的问题根本就落实不下去,要么不知道,要么乱说,无效备课!笔者意识到这部伟大的名著不能按照常规的速度进行了,于是停下脚步,等等那没时间阅读的学生们。第二个班作了如下调整:

1.(早读)大家听我读文章,手中拿笔,随时注音。

2.把人名圈出来,尤其注意对林黛玉、贾宝玉和王熙凤的描写。

读课文,花了整整一节课时间,但学生的兴趣明显被调动起来。由于问题明确而具体,扫清了生僻字的障碍,学生意识到原来《红楼梦》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难懂,人物描写本来又不是难事,初步感知环节反而轻松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效果明显,接下来深入学习环节就比较理想。

可见,必要的时候,教师还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这其实就是教学过程中的备课。

三、循序渐进,注重教后反思

要确立持续发展意识,教学前备课并非是备课的结束,课堂教学中备课也不是备课的终结,仅仅是两个阶段。教学结束后还要备课,学生的问题没有解决,课还没有真正备完。备什么呢?

总结这节课的优点,有哪些地方是值得肯定的,是可以保留的,学生学了些什么;不足之处是,哪些环节没有处理到位,尤其是学生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带着新的问题出课堂不算什么问题,关键是把应该解决的问题解决掉。还有课后作业的设计,也是很有讲究的。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有效的做,无效的大胆地摒弃。其实某种程度上,批改作业也是备课的内容,通过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及时调整教学重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案例6《人生寓言》教学反思

朗读是笔者的强项,本想导入只读一段,结果情不自禁读了四段,自己都被感动了的文字,学生自然会感动。这是互动的情感铺垫,五项教学法的最基本目标。

早期多媒体的大肆侵入冲淡了语文课原本的纯粹性,面对围坐的座位,过多的PPT只能拖慢课堂的节奏,影响学生的整体感悟,陈旧的设备损害了学生视力,不断跳动的投影当然也分散了注意力。一节真正高效的语文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充满思想的课堂,而不是声色影音的综合课,因此这节课笔者就没用电脑。仓央嘉措的诗是提前让学生抄到黑板上作为晨读内容之一的,下课前齐声朗读和笔者课前深情的朗读首尾呼应。板书很自由但其实是预设过的,学生也可上台板书但都在预设的地方,只是内容是随堂生成的,真正体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七年级上第一、二单元都是跟生命有关的课文,但题材、体裁有所不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把《人生寓言》挖得这么深对笔者来说还是第一次。结果发现真是不能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有个学生就提到了王力宏的《美》:“你是寒冬里的花蕾,你是天使般的恩惠,世间的伤悲,全都被你摧毁。”说生命静静地等候也是一种尊严;有的学生能联系到刚上过的《牡丹的拒绝》,也算活学活用,说得即使不是很透彻但至少说明他们在思考,而且愿意表达出来,课堂上的问题就很容易再生成,整个教学环节活而不乱,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这样的教学反思还是从有效备学生的角度出发,由一篇而及整个单元,反思在预设环节中哪些目标比较容易实现,哪些细节在上课的过程中生成的潜力还欠缺,从而进行实质性的改进,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提高,从而实现以学定教的理想效果。

第四篇:以学定教,七上文言文有效教学的实践性研究

摘 要 从小学到初中,文言文的教学存在了较大的差异性。七年级上学期作为小升初有效衔接的关键期,如何根据学情,帮助学生顺利地从背诵欣赏古代文学诗词过渡到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最大程度地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本文的研究主题。本文从研究背景、概念界定、学情分析、研究策略四个角度出发,对这个主题进行了实践性研究。

关键词 以学定教 文言文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6.064 问题提出

今年暑假我校如期组织小升初文化学科摸底考试,与往年不同,今年语文摸底考试新增了文言文部分的试题,其中包括四个文言虚词的释义填空。批改试卷后,笔者发现,很多小升初考生的文言文试题部分一分未得,特别是在笔者看来最基础的这四个文言虚词释义填空也形同虚设。文言文竟成了七年级新生们熟悉的陌生人。

那么小学语文课程的文言知识学习到底给小升初的学生带来了什么?小学学习文言文的价值又在于何?

概念界定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教师要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孩子”。我们语文课堂教学要做到以学定教,把教师的“教”、“导”与学生的“学”相结合。

所谓以学定教就是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这里的学情包括学生对新知的情绪状态,学生的年段认知水准,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而“定教”,就是确定教学的起点不过低或过高,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

学情分析

3.1 情绪状态

入学三个月来,在与不少初中新生家长的交流中发现,从小学升入初中,孩子直接面临中考压力,日常作息跟小学阶段明显不同,作业时间长了、睡眠时间短了、学习上的难点也多了。不少家长表示“孩子脸上没了笑容”。

不少学生表示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是语文学科中最令他们担忧的内容。小学时,文言文只要求背诵;到了初中,文言文要进行词语解析、翻译。担忧学业情绪状态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文言文,乃至学习语文的兴趣、热情和主动性。

3.2 认知水准

经过了小学六个年级的培养,七年级新生的认知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动脑,一些新事物或者符合他们兴趣的事物,可以让他们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易于并愿意接受新知识。

3.3 预习程度

小学语文多注重趣味性和启发性,内容相对简单,难度不大,教学要求大多为简单识记和浅显的理解。因此语文课多不要求预习,很多学生虽知晓预习二字,却不知其精髓,也不会预习,更难提预习到何种程度。

3.4 我校学情

我校是我区规模较大的农村初中,接收来自本镇的四所小学及周边镇街的小学的个别毕业生。这些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小学,知识能力基础与预期有一定差距。

小部分学生连一些常用字也不会书写,而大部分学生存在写错字的情况,如“的”、“得”、“地”不知如何区分。还有个别的学生存在写错字的情况。而这些学生的文言文知识基础则更为薄弱了。不管是摸底考试出现的文言虚词填空形同虚设的情况,还是平时的作业、检查、测验,只要题目是课内未曾涉足过的,基本都全军覆没。学生反映小学六年古诗词背了不少,文言文也接触过三年,但对词语的理解和翻译真的毫无印象。

我校大部分七年级新生的文言注释和理解的能力如同一张白纸。学生对文言文原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学习七上的文言文非常可贵。

4研究策略

4.1 循序渐进选择教学辅助内容,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的阅读兴趣 六年级到七年级上学期文言文教学有效衔接要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即渐进而有序。初涉文言文注释和理解,培养兴趣是第一要旨。根据七年级新生好奇心强,喜欢猎奇的认知特点,在正餐之前来点“开胃汤”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步以现代文的古诗为依托,一些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名人轶事、讽刺寓言是这个时期教学辅助内容的首选。笔者就在曾在七年级上的文言文课外阅读中选择了《铁杵磨针》这样的简短故事。全文75字,补充“逢”、“方”、“卒”这三个浅易字词,文意通晓明了。延续学生小学时的阅读习惯,挖掘一个他们已经掌握了的人生哲理,帮助他们树立走出第一步的信心。

第二步,我们也可以补充《马价十倍》、《吴人孙山》、《东食西宿》、《一钱莫救》等浅显精悍、妙趣横生的短文供学生课内课外阅读。这些阅读富有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幽默智慧的故事精髓,让学生不知不觉对古人产生了敬意,一点一滴对文言文产生的兴趣。

第三步,在积累了一定的简单文言文字词以后,慢慢在教学中补充一些让学生可以独立解读的类似《曾子烹彘》、《乐羊子妻》、《闵子骞挽留后母》、《黠鼠》、《诈言马死》的文言文。不过在补充辅助内容之前,教师一定要认真仔细备好学情,不应把难度太大的字词句留给初学的学生,也可以留少量的难度适中的字词给他们。如笔者实行第三步骤,补充学生阅读《曾子烹彘》时,认为“待父母而学者也”一句,学生理解起来会很吃力,就在注释中补充解释了。而认为“妻适市来”的“适”,学生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义推测出来,因此并未注释。

我们在选择教学辅助内容时一定要兼顾到七上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遵循循序渐进和可接受原则。在学生的学习能力范围之内进行教学,确定学生们能够理解、可以接受,但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让他们从中获得成就动机。

新七年级上册教材只有五篇文言课文,补充一定的辅助阅读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无形中积累和巩固文言字词,培养文言文的语感。

4.2 正面积极情绪贯穿教学始终,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学业情绪

文言文学习比较容易让学生产生挫败感,因此我们教师应带着积极的情绪进行文言文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积极、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业情绪。

积极情绪评价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在对学生回答进行评价时,不应该仅关注其回答水平优劣,同时应该注意学生情绪变化,无论成绩高低,都应给予学生鼓励性的积极评价,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业情绪。

文言文课堂积极的评价一方面来自老师,另一方面也来自学生。因此,我们不论是在合作学习的环节还是在展示成果环节,都应要求学生之间同样使用积极的互评,尽量避免烦躁、羞愧等情绪,让学生自始至终都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积极情绪。

4.3 自主、合作扫除文言阅读障碍,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的教、导,最终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做,鼓励他们充分利用手头的工具书,解惑、质疑。鼓励他们大胆质疑,甚至可以质疑书本注解,特别是词语手册。任何人读文言文都是连读带猜的,句子的具体意义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语境推知的,“猜”和“推知”是阅读文言文最重要的能力。

我们在学习《论语十二章》时,已经学习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两个“者”字的座位“„„的人”的用法。当我们再阅读到“择其善者而从之”时,学生也发现,如果再解释为“„„的人”与“善者”作为“好的方面”的解释并不符合。于是,根据“好的方面”这个语境推知,“者”作为“„„的方面”的用法。这一结论是学生自己推知的,这一成就感激发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还发现了文言文阅读带来的新鲜感和成功的乐趣。

当然,也不可能全凭独立解读完成所有文言文的注解。在班内,文言文注解能力呈阶梯状。文言文理解如果能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学习,提优补差的范围和效果都要好于传统教学。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充分的自主预学。有时,为了节省时间及充分展示,笔者也会采取同桌对话的方式。

4.4 积极合理挖掘文本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文化、人文和审美等方面的教学价值。我区语文教学积极探索出一条“文言――文章――文化”的教学之路,是文言文教学改革的一缕春风。文言文文化内涵的确定与该学段学生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内在需求有关。

七上也是整个初中教材的第一篇文言文《〈世说新语〉两则》就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咏雪》通过寒日“咏雪”的故事,歌颂了少女的聪慧、机智。《陈太丘与友期》塑造了一重诚信、讲礼仪的少年元方。七年级新生具有较强的模仿力,他们在学习中不觉会产生一种代入感。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歌颂这两位优秀少年,也能把他们身上的品质继续发扬下去。《论语十二章》的内容多与学习、为人、处事有关,教学时应推崇孔子的“仁义”、“仁爱”。《虽有嘉肴》是对教学相长的精辟诠释,在新课程改革推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下显得尤为必要。《河中石兽》和《寓言四则》都通过浅显的文言文向学生阐述了深刻的道理。

可把七上文言文课文当作文化典籍来学习,依赖作品的主要内容,即作品所呈现的价值观、哲学观、生命意识、生活观、自然观等因素,理解先哲思想,继承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养。

第五篇:九都中心小学2011年春季“先学后教,高效课堂”课题研究实验总结

九都中心小学2011年春季“先学后教,高效课堂”课题研究实验总结

2011年春季,我校农村小学“先学后教 高效课堂”课题实验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大五中全会精神,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我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进修校《2011年南安市小学教研工作计划 》及《九都中心小学2011年学校教育工作计划》、《九都中心小学2011年教研工作计划》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开展工作。以“推进教育改革、造就科研人才、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发展”为宗旨,围绕“高效课堂”,探索“先学后教”的有效教学模式,一定程度地推动我校有效教学模式的成型、成熟,推进了我校教育的均衡发展。现将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做如下小结: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基础,是用好教材,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前提。本学期,我校继续加强教师学习新理念的组织,致力于教学思想、教学行为的转变。

1.加强理论研修。本学期,我校进一步采用独立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系统地学习“先学后教,高效课堂”的相关理论,系统地学习余文森教授的“高效课堂”学习材料,使广大教师明确“先学后教”这一教学模式的必然规律及其先进性。鼓励教师撰写读书笔记及学习心得,使这一教学理念内化为自身的教学思想。本学期,我校李仕良老师的《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策略》在《教育艺术》发表,沈金展老师的《数的运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吴民生生老师的《天窗》教学设计、反思《落实先学 着眼后教》在《南安教育》发表,《有爱和责任打开学生心锁》在教育部语言文字报发表,占翠兰老师的《轻轻唤一声妈妈》在《南安课改通讯》发表。

2.抓实业务学习。本学期,我校坚持每周一的业务学习,并把“先学后教,高效课堂”这一课题研究贯穿每次的学习研讨中。避免以往业务学习的泛与散,努力抓实这一传统校内学习研修活动,使本学期的业务学习有一个主题,有一条主线,利用这个平台展开一番大学习、大讨论,汇集所有教师的智慧,丰富教育教学理论。

3.开展读书活动。本学期,我校结合教师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广泛开展以“要做教书人,先做读书人”为主题的教师读书学习活动,有计划地组织每位教师学习教育、科学、人文等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学习“先学后教,高效课堂”的教育教学论著,努力拓宽教师的知识面,加深教师对自身专业及相关学科的钻研。

二、借鉴经验,创新方式

教学方式的创新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本学期,我校积极借鉴各地的先进教学经验,学习其精华,并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校实际,进行创造性地运用。

1.学习借鉴洋思、杜郎口的先进经验。本学期,我校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山东省聊城市杜郎口中学“三三六六”教学模式和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的“六步教学法”经验,及其相关理论体系,使教师在学习的基础上借鉴其经验,逐渐创模、成模、出模,初步形了成较有科学性较有操作情的教学模式。

2.利用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有针对性地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经验,并要求外出学习者回校后反馈学习所得,组织教师进行交流与讨论,使外出学习的功效得到最大化。本学期,我校派出林杉玲、王振辉、黄娅娜等老师到泉州培训基地参加班主任及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派出吴民生老师到省教育学院参加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同时,派出相关老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及研修。这些研训活动较大程度地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及理论水平,推动了我校课题的研究。

三、扎实实验,探索模式

教学模式的成型与成熟是学校教改成功的标志,是教学改革与课题实验的追求目标。本学期,我校坚持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推动了我校教学模式逐步走向规范与成熟。

1.扎实开展校本教学研讨。本学期,我校认真落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的意见》和《关于贯彻〈泉州市小学开展有效教研指导意见(试行)的意见〉》,扎实开展有效的常态教研活动。一学期来,我校开展了一次以“先学后教,高效课堂”为专题的教学开放周活动,并要求45周岁及以上教师每学期上1节公开课,45周岁以下教师每学期上2节公开课,中高年级的公开课要围绕“先学后教,高效课堂”课题开展,课后要有反思、有心得、有记录,要围绕课题组织研讨,探索高效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本学期,我校吴彩虹执教的三年级语文《鸟儿的侦察报告》,林桉兴老师执教的四年级数学《博物馆》在我中心“先学后教,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得到与会领导、老师的一致认可,沈金展老师执教的六年级数学《正比例》,吴民生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语文《体育课》等较好地落实了“先学后教,高效课堂”的理念,具有借鉴意义。

2.积极开展优质课展示活动。本学期,我校注重在学校常态教学中发现精彩教学片断,发现优秀教师,积极创设展示平台,推选名师展示优质课或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扩大其影响面。本学期,我校施文庆、占翠兰老师参加中心教育教学能力竞赛分别获第一、第三名,施文庆、王振辉、黄娅娜老师参加市教学能力竞赛均获二等奖。这些活动及竞赛,呈现出了我校这一课题的教学模式,有力地促进了教师展开学习与讨论,丰富了题内涵,推动了课题发展。

九都中心小学 2011、6、21

下载2015-2016年第二学期“以学定教引探交融的高效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组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2016年第二学期“以学定教引探交融的高效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组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