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音乐教育中的游戏互动分析
幼儿音乐教育中的游戏互动分析
摘要:每个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都有爱玩的心性,如果将这一特性融入到幼儿音乐教育中,发挥玩耍对于教学的辅助作用,那么必将得到十分良好的功效。本文我们将就游戏互动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问题进行分析,探究这一教学方式的意义及实现方式。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游戏互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 J61 J64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2-007-07
引言
在幼儿园教育中,开设音乐这门课程,不仅可以起到陶冶幼儿情操,提升幼儿对于美的理解水平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幼儿更强的创造能力,对于幼儿的成长与未来发展都具有十分深刻的影响意义。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在生活与学习中总是十分富有活力,相对于千篇一律的课本知识,游戏与玩具显然更能够吸引他们的关注,因此将游戏互动融入到幼儿音乐教育中,则是顺应了幼儿实际的教育需求,能够获得更加显著的功效。所以,对于幼儿音乐教育中游戏互动问题的探讨就变得尤为关键,着对于教学成果的体现及幼儿成长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游戏互动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我们所说的音乐教育,从专业的角度上可以解释为在歌曲或者是乐曲伴奏的同时所开展的游戏项目,幼儿音乐教育中所开展的游戏指的是让幼儿身体动作与音乐的进行节奏、内容相吻合。处在幼儿阶段的孩子,都有一颗爱玩的心,他们喜欢热闹,对于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因此,基于幼儿这一特性,将游戏互动融入到教学中,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接受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更快的接受知识,获得更高的教学效率。同时,伴随着音乐开展游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幼儿的创造力与感受能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特征,对于幼儿的心智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价值意义。
二、游戏互动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如何实现
1、在音乐的形式上要选择一些容易记忆的
幼儿时期的孩子,身体与心智能环节都发育尚未成熟,因为对于事物的理解尚且存在一定缺失,要想保证游戏互动能够完整连续的进行,那么所搭配的音乐就应该选择一些简单容易记忆的歌曲,从而确保教学工作更加顺畅的完成。比如,选定《点点虫》着首歌,配合进行简单的手指游戏,结合歌曲里的歌词“虫虫飞,飞上屋……”指导幼儿对歌词里的动作加以模仿,这首歌里所提到的“点点虫,虫会爬,点点虫,鸡会啼”对于动作的表述都十分鲜明,易于理解,哪怕是幼儿也能够很容易的接受,从而更好的进行模仿,如此以来让幼儿对于游戏的开展表达清晰,方便了幼儿对动作要领的轻松掌握。增强了幼儿游戏信心,从而更便于之后教学工作的进行。如果说,选择的曲子是一些难度较大,歌词难以理解的,幼儿在进行游戏动作的时候就有一定困难,所得到的教学效果也就很难达到预期。所以说,选择的音乐必须是记忆点鲜明的,如此一来能够更好的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教学效率也就更为理想。
2、在游戏的形式上应进行精心的设计
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所选择游戏所具备的新颖及趣味性将很大程度的影响着幼儿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此,在游戏设计创造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渐进的规律,结合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及知识获取特征,设计最为合理的互动游戏,让幼儿不仅能够或得成就感,最重要的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此外,游戏形式和内容应当以训练基本技能,培养创造力、表现力、音乐感受力为目标,通过对合理教学方法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必须在 《拉勾勾》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合进 情境模仿与对唱的互动游戏,以此调动良好的演唱氛围,使幼儿对歌曲理解的更为透彻,并最终达到增强教学效率的目的。
3、确保音乐故事的情景化
站在某一角度开说,对于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要想让他们精确的理解音乐游戏的艺术含义其实是十分困难的,因此,要想增强幼儿和音乐之间的交流,确保音乐故事的情景化是十分必要的。在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幼儿心理需求,规划设计相应的故事情节与角色,能够让幼儿更乐于参与其中,用更加愉悦的心态去接受教学,并在游戏过程中深化教学知识的印象。像是在《摇啊摇》这首歌的教学开展过程中,可以设计妈妈怀抱娃娃的故事情节,在进行角色的演绎时,要确保表情的最大化丰富,并表现出特色鲜明的肢体语言,让游戏充满活力。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分别去扮演“妈妈“和”娃娃”这两个不同的角色,在音乐的配合下,整个课堂的氛围会得到强烈带动,同时,也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到了母爱的情怀。另外,对于故事情节的设计,必须使表演最大化的真实,这样一来才能确保游戏情感的表达更为直观,让幼儿更加自觉主动的参与到游戏当中。
4、增强音乐的节奏性,让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化
如果知识依靠音乐游戏去达到幼儿充分掌握音乐旋律、节奏的效果是不容易实现的,这就需要在?鹄智?域中对音乐的节奏性作进一步延伸,来进行音乐感知教育,借助表演、模仿、乐器打击等游戏形式来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掌握加深,而这也是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和游戏互动的进一步深化,其现实开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进行音乐区域图谱的创设,用特殊图案来对音乐加以表现,深化幼儿的音乐知识理解;其次,将音乐玩具充分利用起来,在音乐区域当中教师应增设各种发声器材,如铃铛、碗、汤勺、塑料瓶等,可让幼儿以音乐的高低、长短为依据来选择音乐器材;最后,可让幼儿自主选择手铃、小锣、沙锤、小鼓等打击乐器,让他们在音乐旋律下有节奏的击打,充分感悟音乐的节拍,掌握音乐的节奏,实现音乐游戏的应有作用。
三、结语
总的来说,在幼儿音乐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充分的运用游戏互动,是提升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具有十分深刻的价值意义。通过本文的分析与探讨,我们了解了游戏互动在音乐教育中的基本开展方式,但在教学工作的实际进行中,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的具体需求,采取更加切合实际的教学手段,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姚琛.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2]李霞.幼儿音乐游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3]宋丹.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游戏化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4]杨梦飞.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交互作用的意义[D].浙江师范大学,2013.
第二篇: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游戏
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游戏
摘要
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幼儿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研究表明,音乐游戏教学将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变为有趣的游戏教学,既符合音乐艺术的运动特性,又满足幼儿好动好玩的特征。游戏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幼儿成为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文深入地剖析了游戏教学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合理运用游戏教学的方法,并指出了在音乐教育中进行游戏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音乐游戏;幼儿音乐;音乐教学
目录
摘要及关键词
一、音乐教育与音乐游戏的概述
(一)音乐游戏的定义
(二)音乐游戏的分类
1.节奏训练类游戏 2.音准训练类游戏 3.音乐感受力游戏 4.音乐协调类游戏 5.识谱类游戏
二、幼儿音乐教育中开展音乐游戏的必要性
(一)音乐游戏符合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特征
(二)音乐游戏能有效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音乐游戏突出了幼儿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三、幼儿音乐教学中开展音乐游戏
(一)音乐游戏的目标 1.明确音乐游戏教学的目的
2.注重音乐游戏对幼儿音乐想象力的培养(二)音乐游戏的设计
1.充分挖掘音乐内容中蕴含的游戏素材 2.幼儿兴趣入手进行音乐游戏活动多元设计 2.1角色游戏 2.2听觉游戏
2.3利用音乐游戏,让幼儿发展音乐
(三)音乐游戏的控制、评价 1.做好游戏课堂的组织工作 2.给予及时充分的鼓励
四、结语 参考文献
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对于幼儿音乐课堂教学有着更加特殊的意义。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积极利用儿童的这一性格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音乐游戏活动,创造出一定的形象和意境,可以让其在集体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和掌握音乐知识。实践表明,音乐游戏已成为儿童普遍欢迎和喜爱的一种综合性活动。本文立足幼儿音乐教育,针对游戏教学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展开研究,既符合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规律,充分体现了素质化、质量化教育的发展方向,又有利于将理论问题具体化,为幼儿音乐教育提供有效的方法指导。
一、音乐游戏的相关理论
(一)音乐游戏的定义
音乐游戏是指在音乐教学中将教育内容与游戏活动相融合,以培养和提高学习者音乐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活动。从音乐游戏的定义可以看出,音乐游戏与一般的游戏有所不同,其以游戏为手段,以音乐为灵魂,强调让学习者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去体验音乐节奏和情境,感受音乐艺术和内涵,并最终提高自己的音乐能力和音乐素养。
(二)音乐游戏的分类
根据音乐游戏的功能,我们可以它分成以下几类:
1、节奏训练类游戏。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儿童的节奏感可以通过语言的节奏和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节奏训练类游戏就是在教学中把趣味性的游戏教学法穿插起来,克服单纯节奏训练的单调。
2、音准训练类游戏。
将活泼的游戏融入枯燥的音准训练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练习音准的训练中加入“问好”,老师唱着向同学们问好,学生反过来向老师唱着问好,既可以训练音准,又增添了课堂趣味。
3、音乐感受力游戏。
即是通过游戏动作感受音乐的游戏。比如教师给学生放一段带有休止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自由行走,当听到休止的时候立刻停住。反复训练学生可以体会到乐句的特点和规律。
4、音乐协调类游戏。
声势是音乐协调类游戏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老师可以根据教授的乐曲的音乐特点设计声势,让学生在边听边唱的同时训练身体协调性。
5、识谱类游戏。
对于儿童来说,识谱是比较困难的。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孩子们好动爱玩的特点来设计训练游戏,例如可以让他们扮音符做“小音符找家”游戏,也可以在地上画出五线谱让他们“眺谱”或进行读谱比赛。
二、幼儿音乐教育中开展音乐游戏的必要性
音乐游戏是指在音乐教学中将教育内容与游戏活动相融合,以培养和提高学习者音乐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活动。从音乐游戏的定义可以看出,音乐游戏与一般的游戏有所不同,其以游戏为手段,以音乐为灵魂,强调让学习者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去体验音乐节奏和情境,感受音乐艺术和内涵,并最终提高自己的音乐能力和音乐素养。从现实来看,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开展音乐游戏,出于以下方面的考虑。
(一)音乐游戏符合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特征
“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是许多教育工作者普遍赞同和推崇的一个教学理念。对于幼儿音乐教育来讲,顺应儿童成长发展规律,迎合儿童个性心理特征,在现实生活中就地取材,让其在游戏活动中学习音乐知识,无疑是比较有效的一个方法。可以说,游戏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个重心,在无拘无束的游戏中,他们能以以最纯真、最自然的方式来表现自我,抒发自己的情感,展现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我国各民族儿童民歌为例,其中游戏歌谣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而且这些游戏歌谣所表现的内容也大都是孩子们生活感兴趣的事物。另外,争强好胜也是儿童比较普遍的一种心理特征,而音乐游戏中的竞赛性因素,恰恰能让他们在优劣胜败中体验到音乐给他们带来的乐趣。例如“听歌取名”就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音乐游戏。游戏中幼儿根据听到的乐曲,给乐曲取名,并积极说出取名的理由,然后再讨论谁的名字最贴切。通过这样的游戏不仅可以让儿童感受到竞赛的有趣,而更重要的是可以加深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
所以说,游戏与幼儿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把游戏与音乐教育相融合将在孩子心中产生巨大的影响。首先,音乐游戏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各感觉器官得到锻炼,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记忆及思考能力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获得对教学内容最基本的认识。其次,游戏抓住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有助于其音乐素养的发展。音乐游戏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容易地引起孩子们的无意注意,让他们在游戏中,对音乐的认识从无意识向有意识发展,积累起较多的感性认识,为音乐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
(二)音乐游戏能有效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只有让幼儿体会到音乐的乐趣,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兴趣培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对于儿童尤其如此。由于发育特征及认知能力的限制,儿童还处于感性学习的起始阶段,简单的声像和情景的设置很难让其产生学习音乐的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设计出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情景,才能将更多的感性认识植入到幼儿们的大脑中,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遐想空间。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现在儿童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的情况比较普遍。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音乐课堂中缺少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音乐教师比较看重音乐知识的传授。发声练习、范唱歌曲、唱歌谱、读歌词、学歌曲,过于死板单一的教学程序缺少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意。视谱、听聋练耳、节奏训练等过于枯燥乏味的教学活动往往使幼儿感到厌倦,并逐渐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最关键的还是要通过创新教学设计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研究表明,音乐游戏是音乐教学中最受儿童欢迎的一种课堂形式,其通过集体游戏活动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基本音乐素质,让他们在自由体验中发现知识、培养兴趣,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人文诉求。可以说,音乐游戏是儿童学习音乐知识的一座桥梁,它不仅符合幼儿认识新事物的意识倾向,而且创造性地将音乐教 学与儿童的兴趣爱好联系在一起,让其在游戏中创造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世界。
(三)音乐游戏突出了幼儿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幼儿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其不仅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作出判断,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作出评价。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通过分析和观察来找出学生的问题,然后通过详细的解说来分析这些问题,并通过亲身的示范来让学生模仿,让学生在不断更正错误,提升音乐水平。可以说,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作出判断,让音乐教学更具针对性,但是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这种教学模式容易让教学过程偏重于师徒传承,教学的单一性容易让儿童学到的音乐知识比较单一。其次,教师解说示范、儿童演唱模仿的教学模式始终是将教师作为音乐教学的中心,教学过程偏重于教师的教授而不是儿童的学习,孩子们的主动性受到了抑制,难以形成教学相长的教学效果。
音乐游戏的出现是对传统建构式音乐教学的一个突破,它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中的主人,成为游戏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学习音乐对于儿童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这种融合了新型师生关系的教学方式,既提高了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而且也全面促进了其身心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音乐教学中开展音乐游戏的策略
从目前的幼儿园音乐教学现状来讲,在教学方法上,范唱教学、情境教学、动画教学及音乐游戏教学往往是交叉进行的。但是从进行程度上来看范唱教学所占的比重较大,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比较简单快捷,但是其不容易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往往只是为了唱歌而唱歌,孩子们从中也体验不到音乐的美妙,学习不到歌词以外的其它东西。其它教学方法而言,虽然都优于范唱教学,但是受传统幼教理念的影响,一是开展频率较低,二是教学过程中幼儿的主体性作用发挥不完全。就本文着重探讨的幼儿音乐游戏而言,许多幼儿教师并不明确音乐游戏教学的目的,不注重从音乐中挖掘题材来设计游戏,有些音乐游戏过于陈旧而且方式单一,还有些幼儿教师不注意对音乐游戏的组织,往往使幼儿只沉浸在游戏本身的活动中,迷失了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为此笔者有针对性的提出以下策略。
(一)音乐游戏的目标策略
1、明确音乐游戏教学的目的
在音乐教育中开展音乐游戏教学活动,必须要明确音乐游戏的目的是什么。音乐游戏只有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调动和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但是其却不是课程教学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进行音乐游戏教学设计必须要有计划性,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不能为了形式的生动性,而忽略了教学的内容和目的,否则本末倒置,事倍功半。在游戏前应该要先把游戏内容精熟并且详细的解说课程内容给幼儿听。要避免让孩子们产生错误的观念,还没有完成学习就急着去玩游戏,否则,这样的音乐课堂将失去教学质量。比如在教授《蛐蛐和蝈蝈》教师可以结合课件,伴着具有京剧风格的歌曲伴奏讲一个“蛐蛐和蝈蝈”的故事作为教学导入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但是要及时将他们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切不可让小朋友们在故事中想象的太深太久,影响音乐课的正常进行。
2、注重音乐游戏对幼儿音乐想象力的培养
富于想象是儿童一种普遍的个性心理特征,而且也是游戏本身的一种属性。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灵活设计一些具有想象力的音乐游戏,变传统的抽象教学法为具体生动的实例演示,不仅可以避免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枯燥单调,而且可以让幼儿音乐课堂呈现出其生动活泼的一面。在音乐游戏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两类游戏。其一是角色类游戏。就目前的教学实际来看,在幼儿音乐教材之中,以动物、小朋友等角色为主题的歌曲占了较大的比例。所以,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当中描绘的角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比较有趣的角色游戏,让幼儿体会每个角色的情绪和形象。实践证明,角色类游戏不仅会让幼儿感到新鲜好奇,而且可以大大提高他们学习歌曲的兴趣。其二是舞蹈类游戏。如在学习《下蛋啰》这课时,为了让儿童体验到母鸡下蛋时高兴的情绪,使他们充满激情地进入了角色。音乐教师可以设计“母鸡抢窝”的舞蹈游戏。在玩这个游戏时,提醒学生倾听音乐,并注意遵守游戏规则:在前奏部分幼儿两两结伴围着”窝”边走边拍手打节奏,头有节奏地摆动。开始唱歌曲的第一个字时,一个幼儿做立、跳的舞蹈动作,迅速跳进圈里蹲下占窝,扮演母鸡。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不仅对这首歌曲产生兴趣,而且能更深刻地感悟歌曲的意境。(二)音乐游戏的设计
1、充分挖掘音乐内容中蕴含的游戏素材
幼儿音乐教育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具有相对稳定性,教学中的音乐和歌曲一般都按照既定的教材来进行。如何将丰富多样的游戏教学合理设计进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过程的动态化,需要音乐教师树立起一种强烈的游戏教学理念。虽然教学目标是相对固定的,但是教学内容中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素材。其实每一个音乐和歌曲都描绘了一种情绪和情景。音乐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将这些情绪和情境进行模拟和再现,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来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不管游戏形式如何,其最终目的是要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例如,在教授《龟兔赛跑》这首曲目时,可以先让学生说故事设定情节活动的内容,营造某种环境,说明需表达的内容情节。让他们自由发挥,用形体动作来展现他们所理解的音乐中的乌龟和兔子。在让他们聆听曲目时,可以通过游戏中的角色,情节发展,帮助其感受音乐的不同乐段和情绪,了解并感受乐曲的结构以及在力度、速度、节奏及音程上的变化。这样学生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的变化来用动作和表情来反映故事情节的变化,不仅会让他们觉得曲目本身生动有趣,而且有利于加深他们对这首曲目意境与旋律的理解。
2、从幼儿兴趣入手进行音乐游戏活动多元设计
如前所诉,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内在心理基础,培养儿童音乐学习兴趣的关键是要不断创新音乐游戏的方式。《课程标准》也指出:“兴趣是儿童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他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去美化人生的前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组织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游戏活动,必须要以具有吸引力的教学导入为前提。要通过有创意、有创新的教学导入设计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中来,然后再因势利导地引导幼儿积极思维,提高音乐素质。进行音乐游戏活动设计最重要的是要从儿童的“兴趣”入手。例如在教授《火车开啦》这一曲目时,教师可先引导幼儿用强、弱的对比,伴着咔嚓咔嚓,轰隆轰隆的象声词模拟火车由远及近、又由近向远行使的声音。之后,引导学生分角色来扮演火车司机和乘客。从家乡出发游览祖国各地的大好山河。一路上,师生与歌曲《火车开啦》的音乐相伴相随。在设计音乐游戏时,还应注重游戏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尽量避免单一重复的游戏方式。音乐幼师应尽量进行丰富有趣的音乐游戏设计工作,然后再课堂上让学生来参实施,每一种音乐游戏,游戏中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有其独特的教学功用。例如在教授《如今家乡山连山》一课时,针对合唱乐段的特点。音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替进行听音游戏、节奏游戏及识谱游戏,这样才会让学生不觉的乏味单调。此外,在开展音乐游戏教学时,可以视具体活动的需求来制作一些简易的教具,也可以根据现有的教具来设计一系列活动,不要浪费了制作好的教具,让它重复的使用,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例如在教授《小星星变奏曲》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裁剪出一些许多大小不
一、形状各异的星星戴在头上,或贴在教师中,让学生在静谧的乐曲中感受氛围,快速融入到音乐角色中去。2.1角色游戏。
在幼儿园音乐教材之中,很多歌曲都是以动物、小朋友等角色为主题的,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当中描绘的角色,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角色的音乐游戏,让幼儿体会每个角色的形象、情绪,这样幼儿就会产生新鲜感,学习歌曲的兴趣高涨。2.2听觉游戏。
我们在解释音的高低、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等一些知识时,单纯的理论解释,幼儿觉得枯燥乏味,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也只是被动的,如果我们通过听觉游戏,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己去感受、理解,就会引起幼儿的兴趣。如《声音的强弱》活动时,让幼儿接触、感受自然界、生活中的声音的强弱,搜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质地、不同音色的各种材料所发出的强弱不同的声音,我们可以设计音乐游戏《一个雨天》,让幼儿去表现。通过不同音响引发幼儿不同版本的“雨天”,让幼儿在静中有动,动中有乐的听听、想想、打打、敲敲、玩玩、创创中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幼儿的兴趣浓厚,在他们玩的过程中知道了音的强弱。2.3利用音乐游戏,让幼儿发展音乐。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而音乐游戏能很好地启发幼儿创编音乐,发展音乐。如在《牧童》这首歌曲,幼儿在情景中,扮演角色之后,提出了置疑,“为什么牧童放羊时,牧童哼着快乐的歌,小羊怎么都不叫呢?”幼儿产生了疑问,可以让幼儿想想自己刚刚表演过的情景。于是幼儿就自己编创出了新的歌词,分组来唱,一组是小羊的叫声,一组是牧童放牧的吆喝声。于是当歌曲唱到第三段时,幼儿自觉分成两组表演,当幼儿唱着自己编的歌曲时很是得意。
(三)音乐游戏的控制、评价策略
1、做好游戏课堂的组织工作
幼儿园的课堂组织有一定的自由性,所以在幼儿音乐课堂上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做好充分的安排。应充分考虑,进行游戏是否需要特别的道具,是否要求幼儿离位进行等等。同时还要安排好游戏进行的时间,是在教授新课之前作为导入,还是在讲解当中作为新授,或是放在后面作为巩固复习。这都要与音乐课程的总体安排相协调,以便更好地发挥音乐游戏的作用。例如在教授《声源寻找》这一个课时,在经过层层铺垫后,幼儿教师引导小朋友们做游戏,但是首先要事先讲明游戏规则:第一不允许用语言来表达情景的意境;第二应尽量利用更多的器具来表达丰富的声音;第三表现的内容必须丰富且形象,然后再对各小组进行分别指导。
2、给予及时充分的鼓励
“毕马龙效应”表明教师的热爱和期望,能让幼儿变得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强,从而使其在各方面取得异乎寻常的进步。游戏虽然具有竞争性,但是游戏过程中孩子的积极参与,对音乐知识及音乐美感的了解和认知才是难能可贵的。因此,教师在对音乐游戏活动结果进行评价时,应善于发现儿童的优点所在,要抓住时机赞赏他们的每个亮点,每一点与众不同,每一点进步。教学实践一再表明,如果音乐教师对学生多进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感,能有效激起其参加音乐游戏活动的兴趣和信心。
四、结语
音乐没有固定的意义,体验音乐实际上也是一个个性化地创造音乐的过程。艺术作品其实就是艺术家在创作中做出的各种艺术决定。音乐教育本身就应当使幼儿尽可能地投入音乐创作,通过创作让幼儿来体验他们自己对感觉的探索和发现。“在音乐课上应当鼓励幼儿生动、活泼地动起来,尽情体验音乐的没和力量,尽情抒发自己的感受。哪怕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只要出自于音乐本身的内涵和幼儿自己的内心,都是好事。
参考文献
[1]丁丽霞.分步走,让幼儿爱上音乐游戏[J].新课程(下),2012年12期 [2]李志鸿、王娟.在音乐教学中游戏,在游戏中教学[J].音乐天地,2011年 06期 [3]徐玲.音乐活动角的创设与指导[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2年12期
[4]朱静.浅谈幼儿的音乐活动教学—以《小孔雀》的生成为例[J].生活教育,2012年16期
[5]黄毅凤.音乐游戏“匹诺曹变真人”的三次改进[J].福建教育, 2013年15期 [6]魏旭芹.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的几点体会[J].校园歌声,2010年01期 [7]魏莉莉.幼儿音乐偏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第三篇:和幼儿做互动游戏心得体会
应园长的邀请,作为家委会成员的我在儿子所在的班级客串了一回幼教。在接下任务时还不觉得有压力,觉得对付一班三周岁左右的小屁孩那是小菜一碟。展开选课题的时候,要考虑这个年龄阶段的接受能力,游戏的可行性,场地的限制,要去户外还要考虑天气因素,还要兼顾到月龄稍小的小朋友。最后在xx妈妈和林老师的帮助下敲定了课题----互动游戏《帮小乌龟运粮食》。
针对这个游戏,我设定的活动目标是教导小朋友听信号做动作,做到动作灵敏协调,初步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学习手脚着地慢慢爬的动作,从而培养幼儿对体育的兴趣;并且学会乐于助人,同时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因考虑到天气比较冷,就把游戏场地设在教室里。趁小朋友做课间操的时间,我们先在教室里摆好跨栏,独木桥,拱桥以及爬行垫,组成一个U型路线,并把小沙包当粮食放在桶里。游戏要求两个小朋友一组出发寻找食物,先跨过跨栏,再走独木桥,然后穿过两个拱桥,找到食物(沙包)后,一个小朋友手脚着地爬行,另一个小朋友把食物放在爬的小朋友背上,并扶着食物一起护送食物回家。
开始游戏前,先跟小朋友一起热身互动一下,调动小朋友的游戏热情。接着情景导入:大家猜一猜,今天还要请谁来跟我们一起做游戏,(乌龟头饰藏背后)是谁是谁?(慢慢出现)哦,是可爱的小乌龟。刚才,小鸭子找到了小乌龟做好朋友,一起游泳(承接上一节故事课),现在,我们请小乌龟跟我们一起玩游戏,好不好?
出示视屏图片给大家看:这是小乌龟的家,可是家里什么吃的东西都没有,现在天气好冷,小乌龟又冷又饿,很不舒服?没有力气出去找吃的东西了,怎么办呢?
A小朋友:给他盖被子
B小朋友: 给他点心吃
C小朋友: 给他吃红萝卜
小朋友们纷纷发言,回答好有创意,积极性很高,我顺势引导小朋友来帮小乌龟寻找好吃的东西。先跟小朋友讲了游戏的玩法,并请老师做了示范。小朋友都很雀跃,恨不得马上轮到他。
游戏过程:按座位的先后顺序,分别指定两个小朋友为一小团队,开始前,让两个小朋友击掌互相加油,接着引导幼儿一前一后分别跨过跨栏,走过独木桥,再穿过拱桥,找到食物后一个爬着驮粮食,一个用手护送粮食,直到把食物放在小乌龟家的桌子上。在老师的引导下,第一组小朋友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我让他们再互相拥抱鼓励一下,好让他们初步理解合作的概念和乐趣。
接下来的一组小朋友中,有一个月龄比较小的宝贝,不敢过独木桥,我在旁边鼓励大的宝贝用手扶着小的宝贝,慢慢走过独木桥,过拱桥的时候让小的先走,大的在后面保护。接着运粮食的时候,由于小的手臂较短,我就引导由小的爬,大的护送粮食,这样一来,月龄小的宝贝也可以一起参与游戏,得到锻炼。
一组接一组有序地玩游戏,还没轮到的小朋友很热情地为玩游戏的小朋友加油,气氛很是热烈。
游戏效果:小朋友们基本都能根据指令做动作,帮小乌龟找到了粮食。两人组成的小团队也具有合作精神,完成任务后很有成就感,兴致好高。
在收尾的时候本来还有个主题延伸的谈话,引导幼儿乐于助人,因为帮助了别人自己也很开心。以及学会与别人合作完成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事情。但由于时间关系,已接近午餐时间了,所以只能就此打住。
最后给每个小朋友赠送了一本暖房子系列爱的故事口袋绘本做留念,小朋友也很有礼貌地道谢。林老师把这温馨愉快的瞬间定格在相机中!
初次体验幼教工作,感觉很有挑战性,对幼教也有了新的认识。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都不简单,老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基本技能,更要对幼儿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行为表现了如指掌,才能很好地了解幼儿的生理心理需求,更好地与幼儿沟通。
幼教还要有超级的耐心和细心,深感幼教老师工作的繁琐与辛苦,宝贝的每一点进步与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勤付出。
借此机会,跟老师们道一声谢谢,你们辛苦啦!
第四篇:《幼儿音乐教育》
关于幼儿园音乐活动设置的调查与探讨
【摘要】在幼儿园教学中,艺术课程是幼儿相对喜欢的部分,尤其是音乐活动。音乐活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音乐表现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在调查中发现,现在的音乐课都脱离不了几个环节:音乐图谱→念歌词→教师示范→幼儿跟唱→比赛形式巩固。这样的方式有点单一,没有特色,幼儿的兴趣无法调动。那么如何设置有效的音乐活动?我们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音乐活动
调查 探讨
(一)调查背景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意识到艺术教育对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发孩子的自信、锻炼孩子的意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对一个人生理和心理的调节,受益于终身的好处。因此我们有必要尝试通过对孩子的艺术启蒙来教育孩子,发展孩子,使之健康、和谐、全面地成长。新《纲要》提出艺术的目标在于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而现实教学中真是如此的在开展吗?我们将以调查结果来说话。
(二)调查方法
我们研究组选择了点连面的调查研究方法。先选择一个教学片区为调查点,向片区内每个幼儿园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听课记录进行调查。再结合各个幼儿园的调查记录来发现问题,探讨幼儿园音乐活动设置的方法和有效性。
(三)调查发现
经过大家的调查,发现各幼儿园音乐活动设置存在的普遍现象有:
现象1.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关心幼儿会不会唱歌曲,乐队的节奏是否整齐,舞蹈动作跟教师教的是否一致。但大多数的结果都是在教第一遍时,幼儿还有点兴趣,第二遍就开始嘻嘻哈哈,注意力已经分散,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真正成为幼儿自主进行音乐活动的积极者,支持者,发掘者,只是个命令者,指挥者,监督者,教师较少去考虑如何帮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信心,激发兴趣,及帮助形成良好的、正确的自我概念。教师不了解幼儿,也不观察幼儿的需要,只一味的牵引着小朋友,小朋友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现象2.选择音乐题材忽视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实际需要,忽视慎重筛选。如一首《大中国》,不加修改的让小朋友学唱,孩子唱的歇斯底里,也不知在哪儿换气只见个个气嘘喘喘。看到这儿我真为这群孩子痛心啊。很多教师片面的认为儿童音乐应紧跟现代步伐。因此,在选择儿童音乐时,不考虑所选音乐是否适合孩子,音乐的音域是否适合孩子,即使选择了音乐内容也不会处理以何种类型为主进行教学。如果这首《大中国》以欣赏和打击乐形式教学未必不可。
现象3.教学目标设定不能体现幼儿主体性。长期以来,我国幼儿音乐教育主要采用目标教学模式,目标在课程的选择、组织、实施和评价中起着向导的作用,支配整个教学过程。而音乐教育的内容分为唱歌、律动舞蹈、音乐游戏、欣赏活动、打击乐教学等,容易造成重点教学逻辑不清晰,教师自然围绕单项技能训练来进行教学。由于教学方法较单
一、刻板,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便难以得到体现,而实际上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到什么,是怎样去体验音乐美却往往被忽视。这抑制了幼儿的审美情感。幼儿情感得不到自由的表达,其审美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必然丧失殆尽,忽视幼儿学习过程,不重视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象4.“重头轻尾”的音乐,许多老师在执教时重视情境化的导入,开始部分非常吸引人,教具准备新颖奇特,活动继续开展就会突然脱节,道具利用率底,前后没有关联。
(四)调查探讨
这些现象表明,现在的幼儿园音乐活动存在问题,音乐活动不能体现幼儿的需要,音乐活动课的有效性没有体现出来。那么,如何设置音乐活动?如何体现音乐活动的有效性?
1、教学目标要体现以幼儿为主体,注重兴趣的培养。
目标的制定要在活动过程中具体施展,教师要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重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产生自信感,获取表演的乐趣和学习的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
(1)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介入。
当适合幼儿的音乐内容确定后,教师如何有效地在活动中开展呢。涉及到的有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生动,是否合理和趣味性等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动生动活泼的语言方法,马上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随之进入情景生活化的场景,如小班《大拇指》歌,教师先妙趣横生的介绍手指的成员,口气幽默娴趣,没有任何辅助道具,使用夸张的语言打动孩子,知道大拇指藏起来了,太有意思了,抓住了幼儿的心灵再进行动听清唱:大拇指,大拇指,你在哪里?然后大拇指慢悠悠的出来,唱: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你好不好。活动进行到这里,教师的教学语言的感染力是很强的,它有时能赛过一些色彩鲜艳的图片及可爱的教具。所以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们运用生动活泼的言语机率要多些,它将带给你教学上无穷的轻松,也能给幼儿的音乐学习带来积极性,主动性。
(2)给幼儿想像、创造的空间和机会。
音乐活动中尽量让每位幼儿有动起来的机会,身体的运动是孩子的本能,如果这个音乐很动听很感人,孩子有肢体动作的欲望,如果教师不安排肢体的创作将会抹杀孩子的天性,有一次我去听课,一个新老师上《柳树姑娘》,这是首优美动听的三拍子歌曲,当幼儿欣赏完歌曲时,教师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和记忆歌词,虽然这位新老师一味的强调这首曲子的美,而整个活动过程下来呈现给大家的是:整个图谱设计独特帮助孩子记住了歌词,教师让幼儿分男女生唱,自由选择唱等形式开展,没有任何的肢体语言,看上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乏乏,虽然活动结果显示孩子会唱这首歌,但是这样的教学能有利于孩子音乐能力的培养吗?结果我到那班里进行调查,没有一位小朋友在活动后享受自唱《柳树姑娘》,听完这个活动后,我在自己班里用同一内容同一图谱开展了音乐活动,不同的是,利用完图谱帮孩子熟悉歌词后我充分的让孩子想像柳树姑娘会怎么展现自己的美,让每位幼儿动起来。在自创动作中再次感觉《柳树姑娘》的优美,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不自禁的唱着“柳树姑娘,辫子长长„„”,这些对比虽说不是非常的科学,但基本上能说明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作肢体的动作或善于鼓励幼儿的动作表现,这样将大大提升教学有效性,在韵律活动,欣赏活动中,肢体动作的加入是必须的,最怕在歌唱中,教师会忽视它的魅力,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都会将之大打折扣,要知道活动中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表现音乐的全过程是孩子享受活动的全过程。
我们要遵循幼儿的动作参与学习的规律,因为幼儿是从动作中学习的,带有节奏韵律和欢快情绪的音乐活动增强了动作的趣味性和愉快感受,而动作又促进了音乐能力的发展,所以说在音乐活动中可以创设身体动作部分,做为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幼儿一起动起来。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理论就是侧重通过动作对音乐进行体验和感受身体的运动和表现使得抽象的音乐要素成为了可以看得见的身体活动。
(3)注重倾听的重要,注重节奏感的学习。
许多音乐活动都要注重对音乐的节奏感受和旋律感受,给孩子一定时间倾听音乐,感受乐曲的机会,通过自身的感悟,体验音乐最先给予自己的感觉,如打击乐活动《快乐的罗嗦》,只有在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让幼儿自创出合适的打击乐器来演奏,那么倾听音乐就是活动开展的必经之路。新教歌唱《风儿找妈妈》,它是一首非常动听且能打动人的音乐,在倾听教师动人的清唱后,幼儿对其中的歌词和乐曲风格的感受就更准确了,歌唱活动中,准确歌唱能力的培养对大多数孩子来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正如我前面说到的听到众多孩子唱跑调的现象,既然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我认为音乐活动中是否缺失了有效的倾听部分,借用听觉去理解和享受音乐美,无论是钢琴、磁带伴奏或是师幼唱,都要让孩子们去积极地欣赏,如同在给孩子过生日时,全体小朋友给小寿星唱起《生日快乐》歌,但却唱出了三四个不同的音高,这时教师让孩子们静下来聆听个别小朋友唱一唱,孩子们马上觉察到其中的症结,于是 教师让孩子们一个跟着一个唱,慢慢地,大家就在一个调儿上了,可见,聆听别人的声音在音乐能力的培养中起着极大的作用,每位教师且不可忽略它的能耐。
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理论认为,节奏是音乐中最强有力的要素。柯达伊提出,节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感知和学习的主要方面,在学习音乐节奏时,总会与平时的生活经验结合,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或生活中的各种有规律的声音,如歌谣《踩高跷》表现的是正月里过新年的热闹景象,幼儿体验节日欢乐气氛的同时,用各种小动物也来过新年导入来进行固定节奏型××
×/××
×/和××
××/××
××/××
×/的叫声或动作练习,即加强了对音乐学习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幼儿对节奏的熟练程度。如二声部合唱《大钟和小表》活动中,两者的节奏关系对比鲜明,幼儿如何更好地掌握两者的节奏型,大钟×○×○ / ×○
×○ / 和小表×× ×× / ×× ×× / ×× ×× / ×× ××/ 的节奏型,让幼儿用身体动作配合嘴巴声音,大钟当当,小表嘀嘀嗒嗒的声音,结合小朋友想到的机器人或小木偶等形象造型生动得获得了节奏的练习,对学习二声部合唱打下重要的化解难度基础,所以说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要有掌握判断的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过程,自然地将这些要素渗入学习中,将会让孩子在音乐活动中有效的学习,并乐在其中学。
(4)重视音乐情境游戏化的开展。
幼儿园音乐活动的设计,教师往往都喜欢较情景生活游戏化进行。这样的设计实践证明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兴趣,增强音乐的趣味性,从而促进幼儿对音乐要素的感知和音乐能力的提高,如歌曲《蜗牛》适合小班幼儿练习节拍,而游戏性也较强,请小朋友拉手成圆圈对应一二段,慢慢向中心移动,慢慢蜷缩,挤在一起体验快乐,慢慢后退,老师带队紧缩圆圈,走成蜗牛状,非常形象的游戏辅助歌唱,加大了音乐对幼儿的感染力度,小班孩子就会不知疲惫的享受音乐的乐趣。如大班的音乐游戏《套圈》活动,它的三个乐段,能充分展现三位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套圈中唱出自己和同伴的名字,幼儿在游戏中很快地对歌唱有了理解和认识。而许多歌曲中也能加入游戏创作,如《迷路的小花鸭》、《蚂蚁搬豆》等歌曲,教师都可以安排游戏场景帮助幼儿有效学习和理解歌曲。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能精心分析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教学,注重动静交替,从幼儿的实际喜好出发,引导幼儿想像创作,并及时鼓励幼儿的积极参与,提高幼儿的学习热情,在学习兴趣的带动下各项学习都会其乐融融。我们的调查也就实现了意义。
第五篇:幼儿音乐游戏与幼儿园音乐教育
论幼儿音乐游戏与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整合
美国音乐教育学家雷默曾指出:“音乐教育的核心,是通过音乐的形式及其情感原理的教育,促进幼儿发展音乐审美的感知与领悟”。幼儿音乐教育可通过丰富的形式和多彩的内容为幼儿提供非常独特的非文本学习的形态,让幼儿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动作和头脑,通过在音响世界的徜徉和体验而丰富、发展自身的认知和社会情感。其中,幼儿的音乐游戏就是一种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
一、音乐教育与音乐游戏的概述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学中一项主要的教育课程,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不仅能够陶冶幼儿情操,增强幼儿对美的意识和理解,还能够激发和培养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幼儿的音乐教学中,认真的分析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引导幼儿理解、感受音乐的内容和情感,并获得音乐能力的发展,是使音乐教育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
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进行的游戏,游戏中的动作要符合音乐的内容、性质、节拍、曲调,并有一定的规则。音乐游戏具有音乐和动作相结合的特点,对幼儿动作的发展、音乐的感受力以及活泼乐观情绪的培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当前幼儿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无法保证孩子在音乐课中自由、自主地创作发挥。尽管国家教育部门在教材教法上做了一系列改革,但音乐教育仍然跳不出“孩子围着老师转”的模式。有的老师总是觉的孩子不了解音乐欣赏课中代替孩子去体验、去判断。有的老师要求孩子按照成人的思维方式去想象去感受,使孩子没有机会去亲自感受、体会,自由的想象。孩子在学唱歌曲时,逐句模仿跟唱也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在孩子充分欣赏音乐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去大胆学唱。
2.幼儿园音乐教材内容比较单一。
歌曲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像音乐游戏、唱唱画画、节奏乐这些孩子感兴趣的、便于动手操作的题材较少。音乐游戏这种题材能使孩子在优美欢快的氛围中,尽情的玩耍,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充分的与音乐进行交流。唱唱画画能使孩子在充分理解歌词的基础上,插上想象的翅膀,挥舞手中的画笔,去想象、去创造,这种形式孩子歌词学的快,记的牢。节奏乐能锻炼孩子的节奏,提高孩子手脚及身体的协调能力,促进孩子健康发展。各种不同的音乐题材,可以让孩子充分的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3.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而牺牲孩子们享受音乐的机会。
每学期开始,教师都要制定一学期的教学计划。两节课学一首歌,一周学一个舞蹈,教师有时候为了赶进度,往往一首歌还没有完全掌握, 又要学习新的内容。这样一来,孩子们还没有充分享受音乐,理解音乐,还没有真正走进音乐的世界,所以体会不到音乐的魅力,对音乐就不可能有太大的兴趣,影响了以后孩子在音乐方面的发展。
4.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幼儿对教学材料的掌握。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往往把活动的重点放在让幼儿在很短时间内掌握预设的教学材料上,而忽视对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幼儿音乐教育的重点不在于给孩子多少音乐知识,而在于学习过程中孩子获得了多少的音乐感受,音乐教学的目的是使幼儿能够倾听、理解、表演和创造。
三、音乐游戏与音乐教育的整合所谓“教学游戏化”,就是要求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尽可能淡化教育目的,强化游戏的手段,轻结果重过程。音乐游戏与音乐教育的整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创设音乐游戏情景,让幼儿感受音乐。
每一种音乐、每一首歌曲都描绘了一种情绪、情景。当幼儿进入游戏,进入游戏中的情节时,他们也就进入了音乐之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设置不同的情景,让幼儿在我们营造的氛围中感受、体验音乐。在教学中,通过进行对音乐情景的模拟,引导幼儿在设置的情绪及情景背景下,做相应的音乐游戏,让幼儿学会在音乐伴奏的形式下做游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2.设计音乐游戏,让幼儿扮演角色学习音乐
(1)角色游戏。
在幼儿园音乐教材之中,很多歌曲都是以动物、小朋友等角色为主题的,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当中描绘的角色,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角色的音乐游戏,让幼儿体会每个角色的形象、情绪,这样幼儿就会产生新鲜感,学习歌曲的兴趣高涨。
(2)听觉游戏。
我们在解释音的高低、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等一些知识时,单纯的理论解释,幼儿觉得枯燥乏味,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也只是被动的,如果我们通过听觉游戏,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己去感受、理解,就会引起幼儿的兴趣。如《声音的强弱》活动时,让幼儿接触、感受自然界、生活中的声音的强弱,搜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质地、不同音色的各种材料所发出的强弱不同的声音,我们可以设计音乐游戏《一个雨天》,让幼儿去表现。通过不同音响引发幼儿不同版本的“雨天”,让幼儿在静中有动,动中有乐的听听、想想、打打、敲敲、玩玩、创创中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幼儿的兴趣浓厚,在他们玩的过程中知道了音的强弱。
(3)利用音乐游戏,让幼儿发展音乐。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而音乐游戏能很好地启发幼儿创编音乐,发展音乐。如在《牧童》这首歌曲,幼儿在情景中,扮演角色之后,提出了置疑,“为什么牧童放羊时,牧童哼着快乐的歌,小羊怎么都不叫呢?”幼儿产生了疑问,可以让幼儿想想自己刚刚表演过的情景。于是幼儿就自己编创出了新的歌词,分组来唱,一组是小羊的叫声,一组是牧童放牧的吆喝声。于是当歌曲唱到第三段时,幼儿自觉分成两组表演,当幼儿唱着自己编的歌曲时很是得意。
四、结语
音乐没有固定的意义,体验音乐实际上也是一个个性化地创造音乐的过程。艺术作品其实就是艺术家在创作中做出的各种艺术决定。音乐教育本身就应当使幼儿尽可能地投入音乐创作,通过创作让幼儿来体验他们自己对感觉的探索和发现。“在音乐课上应当鼓励幼儿生动、活泼地动起来,尽情体验音乐的没和力量,尽情抒发自己的感受。哪怕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只要出自于音乐本身的内涵和幼儿自己的内心,都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