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培教学反思(研究论文)写作补充说明
四川省2011年“国培计划”项目
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内江师范学院
培训中心“初中英语”
教学反思(研究论文)写作补充说明
打印格式:
标题(四号宋体,加粗)(居中)
“国陪计划”(2011)内江师范学院初中英语培训班 姓名
(小五号宋体,不加粗)(居中)
摘要:(五号宋体,不加粗):。内容。。(小五宋体,不加粗)
关键词:(五号宋体,不加粗):儿童英语;学习动机;…(小五宋体,不加粗)
前言(五号宋体,加粗)
(空四格)当我们回顾和评估中国外语教育六十年或三十年时,……(正文五号宋体,不加粗)
一、标题(五号宋体,加粗)
1.(小五,宋体,加粗)…………(正文五号宋体,不加粗)
2. „„„„
二、标题(五号宋体,加粗)
………(正文五号宋体,不加粗)
„„„„
参考文献(居中,五号宋体,加粗)
桂诗春.我国外语教学的新思考.外国语,2004.(五号宋体,不加粗)
(格式为:作者名.作品名.刊名或出版社,出版日期)
注意:页面设置:上、下
2.5厘米
左、右:3.2厘米
行距:22磅
内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第二篇:国培教学反思
国培地理教学反思
芒部中学 李静
经过长时间的国培学习后,我参照我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成果,结合国培学习到的理论,对我的地理教学做了深刻的反思,现反思如下:
教育改革一直在要求,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逐渐深入,一些问题也相继出现,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尤为突出。新旧观念发生剧烈碰撞,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期待着新的模式的出现。在这种形势下,不仅学生,甚至连许多教师都明显感到不适应,课堂教学中自然也就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教师没有真正树立起服务学生、服务学习的思想,对组织学生学习的本质理解不到位;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不能灵活变动;不能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思维过程;学生学习活动中探究性学习时间安排偏少;对合作学习的本质——高度结构化的学习缺乏深刻的认识,只简单停留在课堂分组讨论上;教师收集、制作资源能力低下,导致地理课程资源相对缺乏;对地理课程标准把握不准确,等同于过去的教学大纲。
为此,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处理好新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观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环境,发挥平等中首席的作用。从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从以讲授为主走向以指导学习、回答疑问为主;从统一走向分散,这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屏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把握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契机。要参透新课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内蕴涵的深层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论事,按部就班,错失“动态生成”的施教良机。
二、处理好教师和学生角色转换的关系
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参与,上课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而再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必然使得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
者。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屏弃强制性的统一思想、统一语言、统一行动,淡化教师权威,允许多元思想并存。与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着精神交流与人格碰撞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平等的民主关系。
三、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新课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即让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书刊、网络等,实现自主学习,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学习。在设计教学活动中,缩减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讨论、实验、观察及自主探究等等,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合作教学强调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合作交流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本质观。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教学氛围,创设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以帮助学生树立起合作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多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增加学生间的互动时间和形式等;或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主动提出课堂合作学习的形式,自由选择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在“共生共进”的合作观念下,实现师——生、生——生的共同成长。
四、处理好学习活动与地理双基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实验操作或深入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学习,或者是从他人的经验中通过再发现来学习。实践证明,只有在夯实“双基”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条件地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由发展。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融于有趣的活动中,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在“乐”中学。
五、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
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在“听”中学和在“看”中学。即学生听教师讲解,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音像,在听或看后思考、记忆,这是接受性学习。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即教师暂不把现成的结论给学生,而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进而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思考问题、自行解
决问题。和以前相比,更加注重过程。实践证明,不管是重结论轻过程,还是重过程轻结论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合乎课改的观念。在学生经历了研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还没有得出规律性认识时,需要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性必要的演示和讲授。两种学习方式缺一不可,不能走极端。
六、处理好创设宽松氛围与学生自律的关系
新课程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但所谓的“宽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而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课堂上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做到收放有度,成分利用自己的调控能力,将课堂调控艺术与学生自律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演绎到最佳状态。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律作用,及时提醒学生自觉遵守学习纪律,调整学习状态,以饱和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多交流、讨论有价值的或有意义的话题,达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的效果。
七、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初中地理教师备课时设计教学的主要出发点。从这个角度说,所谓的备课,实际上就是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教学设计应该只是一个教学构想,而不是一份施工蓝图。即使教师深入调查,也无法完全弄清所有学生的情况。所以,新课程的教案应该是动态性的,灵活多变的。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改变甚至完全抛开事先写好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凭借已有的经验,在构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课后要及时反思和总结,进而修订和完善教案。
八、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新课程认为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人格构建的文化中介,亦即“教材是范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是师生发展的平台”。
要求教师应主动参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设计,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用教材促进学生发展,教会学会学习,发展情感,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整合教材、教具、图书、资料、网络、教师自身、学生等各种教学资源,以及教师的创造性和学生的创造性。对地理教材做出富有针对性的设计,进行创造性的实施。从周围地理环境和教材中优选整合教学策略,优选整合教学资源,从激发学生超越于知识之上的智慧、灵感、激情和创造性发面,来改善和优化整个教学流程。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的今天,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尽快转变教学观念,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第三篇:教师国培计划研究论文
《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究》的总结
单
位:周口市沈丘县老城二中
姓
名:李永伟
信
箱:2024308098@qq.com 电
话:***
为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学校内部的教育均衡发展,我校把“高效课堂”作为重中之重。2014年1月,我校就已经申请了以“高效课堂及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为题目的科研项目,并得到上级教研部门的批准。这学期开始,我校就开展“高效课堂及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活动,并给全体教师提出了实施意见。经过学习相关材料,我们知道了真正的高效率的教学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从全面发展的观念上看,其高效性就是教学三维目标落到实处,教学过程民主,科学,互动,教学主题知识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以往的课堂教学占据了教师大部分工作时间和学生的绝大部分学习时间,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还是沉闷压抑;是师生相互启迪,不断创新,彼此产生心理愉悦,还是枯燥乏味、简单重复、相互厌倦,这在一定意义上决定师生间教与学的质量。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在思考为什么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很辛苦,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十分有限。从中得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行为。为此,有些教师开始有意识的注意自己的教学行为,试着去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既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又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我们要求学校教师将科研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师生间的融洽关系意味着师生生命的相遇与共融,每一个眼神与动作都潜藏着彼此的心意于情意,把这种和谐的融洽带进课堂,让学
生感觉到课堂就像温暖的家,轻松自如,自由发挥,从而去创造高效的学习氛围。
二、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和设计一些有趣而又简单的教学活动,教师有意识的让他们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对话操练中担当一些简单的角色;起先,学生有些不自在,不肯开口说,即使开口,也是用最省略的语言,相信只要多给他们创造机会,并毫不吝啬的对他们的进步进行表扬,他们一定会感兴趣的;在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中,因他们的加入让他们组获得了成功,组员的鼓掌和老师的表扬,老师们欣喜的发现学生的眼中有了所期盼的东西——成功的喜悦感。自此,学生在课堂上开始变得主动了,回答积极了,作业认真了,也会问为什么了,成绩也明显的进步了。
三、遵循规律,探究高效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即:学生“应该怎样学”,我们就“应该怎样教”。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教师设计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学生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学生的这个基础与教材的编排顺序有关,但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与生活环境关系更大。并根据这一特点来确定教法,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四、让学生参与合作学习
运用小组合作活动,可以加快教学的节奏,加强训练密度和广度。这样无论学生成绩好、差,人人都能参与。学生在活动时都被一种积极的情感所支配,将大大激发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调动积极性。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他们在一个近似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以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五、注重教师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内容的重要部分,是促使教师个体乃至群体由教学者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催化剂。反思能力是一个高素质的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要求教师们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对课堂教学群体行为的反思,对教学评估的反思等。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更加快速地提高了他们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在“高效课堂”中我们还是有很大收获的:
一、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能注意学生的层次性,注意他们在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能以“以人为本,人人会学”为宗旨。比较注重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我校在4月开展了以“高效课堂”为主要内容的数学说课大赛,教师能够以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深刻细致的抛析教学思路,设计课堂教学时能以“以人为本,人人会学”为宗旨。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了新的认识。
二、教师注意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改变单纯依赖课本的陈
规陋习。5月中旬,我校开展教研组常规活动中,绝大部分教师能用课堂教学的方式,演绎着他们对这一新的教学理念的理解。选择一些难易适度、形式活泼、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和研究性的学习材料,同时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调、枯燥的形式,组织小组讨论、多媒体演示,学生上讲台等教学形式,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师生配合默契、热烈和谐融洽、心理呼应,让课堂活而不空,实而不死,生机勃勃、趣意盎然。
三、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展示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更主要的是胸怀与个性的袒露,思想与情感的交融,文化与智慧的体现。只有当教师博大的胸怀、真诚的情感对学生产生春风化雨的影响时,才能震撼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想象力,使教学活动充满理性和激情。
在“高效课堂”中我们还有很多不足:
我校在实施“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问题也不断涌现:比如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担心,不敢放手;学生不会提问,不善于提问;教师设计的检测题没有时间做;要么,在学习过程中问题不当,破坏语境,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交流趋于走形式,实效性不强;课堂教学中没有面向全体,只关注几个学生的典型发言;教师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力有待提高„„高效课堂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教师透彻理解教材,深知每一名学生的理解认知水平,需要提升自我驾驭教材、课堂能力;需要加强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力;需要教师设计高效而又有价值的问题,需要教师设计高效而又有价值的习题检测,才能真正高效的完成教学。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刚刚起步,虽存在诸多问题,但在上级教研部门的指导和学校领导与全体教师努力下,大家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地进行各个研讨活动的过程中,我校教师深刻认识到了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和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贯穿新课程理念,将实现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作为自己课堂教学的目标,我校的课堂教学有了较大程度的改观,课堂教学高效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目前,高效课堂模式的教学改革正在我校领导与老师、学生、家长的共同配合下不断推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校 “高效课堂”的研讨活动将会更上一层楼。
2014年5月
第四篇:国培:地理教学论文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常用的调控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教法调控
地理课堂教学的调控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刺激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美学的角度讲,引起人们审美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客观对象的新异性和多样性。因而,课堂教学方法是否新颖、是否多样,也是决定能否有效地实施地理课堂教学调控的重要因素之一。
运用教学方法对地理课堂教学加以调控,首先,教师要克服教学方法模式化的倾向,追求教法的新颖性,以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保持稳定的注意力。当前,地理课堂教学要一改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陈旧模式,建立以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为主的新模式,确实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位置。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地代替学生学习,而是重在诱导、引导、指导,让学生积极活动,主动参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引路,学生走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思考、讨论、训练、实践等多种学习活动,独立地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其次,教师不能总是固守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堂堂用、年年用,而要追求教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以不断变化的信息去刺激学生的接受欲望,使之形成持久的注意力。地理教学实践证明,呆板的、千篇一律的教学,即使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教师久用而不变其法,学生也会感到索然无味,学习情绪低落。反之,教师如果能够根据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就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热情兴而不衰。总之,地理教学方法只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才能对地理课堂教学具有稳固的调控功能。
二、兴趣调控
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总是学习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因而,如果教师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激思,那么,地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将牢牢地掌握在教师的有效调控范围内。
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因之一。揭示地理知识中的新异之处,可使学生猎奇喜新的心理,转化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地理知识内容丰富多彩,上至天文,下至地质,近及家乡,远及全球。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吸引力,或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描述绚丽多姿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或采用直观手段,在学生面前展示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或创造地理意境,把学生带入“想象”的王国中探索,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注意不能停留在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浅表,而应引导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加以分析比较,揭示其间的共性与差异,进而探索其所以然,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也可适当联系地理科学的新资料、新发现、新理论、新问题,如南北极考察、太空探索、外星文明、厄尔尼诺现象等,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之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的形象讲解而带来的情趣,事理充实的严密论证而产生的理趣,诙谐幽默的生动阐释而形成的谐趣,既可以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又能使师生之间的感情得以充分的交流,使课堂气氛处在教师预定的控制之中。
三、语言调控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在地理教学中,知识的传播,思维的引导,认识的提高,能力的培养,处处都需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来实施。地理教学无论用什么形式和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语言。因此,对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准确科学,符合逻辑,遵循语法,通俗流畅,学生才能乐于接受,易于理解,印象深刻;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简明扼要,内容具体,生动形象,富有感情,才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的语言还要语音清晰,音量适度,语速适中,有节奏感,音乐性浓,才能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讲究语言艺术。描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时,要生动形象,造成一种地理意境;讲解地理概念和原理时,要严密准确,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具体;总结地理规律时,要抓住要领,编成口诀,言简意赅;讲述重点时,可提高音量,减慢语速,适当重复;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可暂时变换声调,几句幽默,提醒注意;突出思想教育时,要富于感情,声情并茂,使学生受到感染。这样,通过教师严谨生动、流畅优美的艺术语言,牢牢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时而将他们带入神秘的境界,时而将他们引入宁静的遐想,时而将他们引向思维的浪峰,使整个地理课堂教学处于一种张弛有致、跌宕起伏、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的良性运作状态。
四、情绪调控
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是影响学生注意力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学生学习情绪的高低,课堂气氛活跃不活跃,很多时候是与教师的情绪同步的。因此,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始终都应该情绪饱满,精神抖擞,目光有神,满怀激情,对上好课充满信心。这样,学生势必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这种激情的感染,精神振奋,情绪高涨。如果教师上课无精打采,情绪低落,两眼无神,则学生也将会情绪低落,甚至睡意朦胧,对于教师的讲授听而不闻。
其次,教师在讲解不同的教材内容时,应该表现出不同的神情。用热情自豪的神情讲祖国的风景秀丽、资源丰富,用严肃忧虑的神情讲当前面临的环境、人口等问题,用充满信心的神情讲祖国未来的前景。这样,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与教师的喜、怒、忧、乐发生共鸣,达到“未听曲调先有情”的境界。教师的最佳情绪状态,是学生产生最佳心理状态的先决条件之一。教师上课时进入“角色”,以饱满的、愉快的、积极的情绪投入地理教学,真正用情去讲授,不仅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而且使学生受到教师情绪的感染,将全身心投入地理学习中去。在这样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教师教学生动活泼,思路流畅;学生学习情绪饱满,思维活跃。整个地理课堂教学便处在教师积极主动的情绪调控之中。
五、反馈调控
信息反馈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传统教学方法把学生看作接受信息的容器,教师讲、学生听,是单一的信息输出式课堂结构。教师输出的信息量大,而学生反馈的信息源少,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心里没底,教学过程的调控也往往处于盲目状态。因此,要对地理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调控,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教学信息反溃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唱独角戏、满堂灌的做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师生共同活动,做到有启有发、有讲有练,善于创设信息反馈的教学情境,开辟多种信息反馈的渠道。通过提问、讨论、练习等多种方式,及时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信息,并做出简捷、精辟、深刻的分析,从中了解学生对教师输出的知识信息接受和理解的程度,哪些已达到了目标,哪些还有差距,及时调控教学进程,调整知识信息的再输出,扬长避短,亡羊补牢。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及时捕捉学生的听课情绪、神态等间接的反馈信息,透过学生的眼神、情态去识别他们那丰富的表情语汇,透视出他们那灵活跳跃的思想火花,从中推测和判断他们对教师输出的知识信息,是否理解、满意、有兴趣、有疑问,进而迅速调整教学措施,并将教学继续引向深入。
地理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教师重视和强化教学反馈功能,创设种种情境,采用多种形式诱导学生作出及时反馈,并善于利用学生的反馈信息,因势利导,及时调控教学进程,就能够把教与学有机地统一在一个最佳的程序之中,就能够使地理课堂教学收到满意的效果。
六、机智调控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往往会遇到来自自身、学生和外界的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对于这些偶发事件,若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会导致一堂课教学的失败。因此,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做到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快速作出反应,当机立断,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化被动为主动,有效地调控地理课堂教学。
有一次,上课铃响过,我走进教室,发现一位学生正在擦黑板,粉尘弥漫,还有不少学生仍大声吵闹。我正要训斥学生,忽然想到这节课是讲环境保护,便借题发挥,幽默地说:“同学们请看,这里粉尘飘飘洒洒如瑞雪,教室吵吵嚷嚷像闹市。”学生默不作声,面面相觑。我若无其事地继续说:“在这种环境中学习能行吗?”学生随口答道:“不行!”“那么,怎样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环境的保护。”这样,乱嘈嘈的教室却成了我借题发挥导入新课的话题,既教育了学生,维护了课堂教学秩序,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地理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有时学生会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乱答不行,不答也不行,如何处理呢?这就要靠教师的教学机智了。如果是稍加考虑就能解决的问题,不妨先把问题抛给学生:“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有谁能回答吗?”教师迅速利用这个“时间差”,调整思路,寻求正确答案。如果问题难度太大,教师暂时无法解决,也可说““这个问题三言两语讲不清楚,为了不占用这堂课的教学时间,下节课我们来共同探讨。”这样,教师可争取课后的时间查资料解决。总之,地理教师运用教学机智,随机应变地巧妙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也是一种对地理课堂教学实施调控的教学艺术。
*****运用地图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地图可以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归结到图中进行综合归纳,条理化,能够清晰地呈现出地理知识的规律性,易于被学生接受掌握。地图是地理教学的基本,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地图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建立空间观念。中学地理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会使用一般的政区图,学会在地图上找地点,定方向,量距离。还要教会学生阅读使用各种专用地图,以及在教材中大量的各种统计图表,比较图表,并能通过这些图表和地图来解释教材中和生活中遇到的有关气候、地形、河流、水文、植被、经济、人口、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一、运用地图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课堂离不开地图。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地图,能活跃课堂气氛,地图的生动形象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地理,主动掌握地理知识。如在讲到热带沙漠地带和温带沙漠地带时,出示两张景观图片,一张是单驼峰,另一张是双驼峰,同时配合图片提出两个问题:(1)骆驼身上有何特征适宜在沙漠中生存(2)为什么单峰驼多分布在热带沙漠地带,而双峰驼多分布在温带沙漠地带。就这样,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各抒己见,相互补充,最后有我做出总结:单峰驼和双峰驼是为了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而具有不同的外形特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即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拓宽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运用地图直观教学,通俗易懂,可增进学生的记忆力。中学地理教材中所涉及的地理概念,地理特征等内容面广,量大,且较枯燥。在教学中引入地图直观教学,可使得这些内容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的听觉记忆和视觉记忆。如在讲中国政区时,运用中国政区图,让学生观察每一个地区,描绘他的形状,如黑龙江像“天鹅”,台湾像“香蕉”等等,学生在积极的联想中就记住了相关地区的位置,特征等有关的内容。
三、运用地图教学可增进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可将地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感性材料,通过教师,化感性材料为学生的理性认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想象力。如在讲“新疆”这一节时,教学生看中国地图,认知新疆的地理位置,观察新疆地形图的颜色变化,得出新疆的地势四周高,内部低,从而推导出新疆的气候特点——干旱。
****实现地理课堂有效教学要抓住“四环节”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认识是从不全面、不深刻,甚至常出谬误的多次反复中逐步发展起来的。针对这一实际,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时应实施“立足课堂、夯实双基、学练结合、滚动提高”的有效课堂教学结构。突破口应在“提问”上,因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只有通过提高问题的质量去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一节课只有45分钟的有限时间,哪些内容是老师应该教的?哪些内容又是教师不该教的?老师要教学生还不会的,不能教学生已经会了的!老师要教学生自己学不会的,不必教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因此,地理课堂有效教学要抓住这样“四环节”。(1)围绕主题找话题(2)围绕话题觅案例(3)围绕案例设问题(4)围绕问题去探究。地理科的重要特点是许多重 要知识内容以图表形式呈现的,针对这一特点,教师要重视教材图表,设计成层层递进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那么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如淙淙流水,在学生平静的心田开出朵朵莲花。
*******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选择与调整教学内容 在现阶段的教学情况中,由于受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理解能力的不同,我们教学所采取的方法也要有所不同,正所谓“因材施教”也。
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年段要求,深入、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体现以学定教。当研究清楚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后,我们就要研究教学目标,只有教学目标适宜于学生,教学才可能有效。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依据学生的年龄实际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无论是目标的数量还是目标的难度都要仔细斟酌。如果根据教师个人的偏好任意地制定教学目标,那样是缺乏课程意识、“生本”意识的表现。所以,制定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反映出“以生为本”的特点,适合学生的实际,这样才能落到学生的发展上去。
目标适宜了,我们再选择教学方法。方法是为目标服务的。那么,我们要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呢?我想应是按照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进行选择。需要特别注意选择能引发学生思维或情感的学习情境,并且把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主体整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发展的教学方法。
在实施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堂的生成实际,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展开教学。特别是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我们老师必须进行教学诊断,敢于调整,敢于引导,敢于追问,敢于讲解。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引向深入。其实,恰如其分的讲解与“牵”是有本质区别的。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设计的问题有的往往会不一定适合学生,这时教师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敢于调整学习的“坡度”适当引导,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实效。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中国行政区划》中的形象记忆
要记住我国的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及位置,确实很困难。如果能用形象记忆,会减少这方面的困难。仔细观察中国政区图不难发现各省市政区的轮廓,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物很相似。如:黑龙江省像只天鹅,内蒙古自治区像展翅飞翔的老鹰,吉林省大致呈三角形,辽宁省像个大逗号,山东省像攥起右手伸开拇指的拳头,山西省江西省像平行四边形,福建省像相思鸟,安徽像张兔子皮,台湾省似纺锤,海南省似菠萝,广东省似象头,广西似树叶,青海省像兔子,西藏像蹬山鞋,新疆像朝西的牛头,甘肃像哑铃,陕西省像跪佣,云南省像开屏的孔雀,湖北省像警察的大盖帽,湖南江西像一对亲密无间的伴侣„„形象记忆不仅使呆板的政区轮廓图变的生动有趣,乐于记忆,还能使你不断有新发现。
***增加画图填图环节,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课本有许多知识都能够依赖地图进行学习。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动手参与绘制简单示意图。我在教中国山脉时就是这样做的:第一,让学生跟着我画中国版图和中国主要的山脉;第二,在记忆的基础上,让学生上黑板填图,填上山脉的名称,反复练习。在教学中,学生的思维紧紧跟着老师,因而一节课下来,学生觉得有意思,还学习了不少地理知识。既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加强学生记忆,并对知识进行巩固。我会找一些与本节课相对应的习题进行巩固。此时,学生拿到这些题,就很快拿下了。这样给了他们信心和成就感,他们就对这门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关于学习经纬线的一些小方法
判读关于经纬线的知识对于初学地理的学生来讲是比较难的一个问题,我们在教这一课的时候都会向学生们解释“横纬竖经”,相信只要学生们在分辨纬线和经线的时候只要牢牢记住这一句话,就不会难判断,难点在于如何区分东、西经,南、北纬,东西半球,南北半球,那么应该怎么去讲学生才更容易去理解呢?我在讲解这些知识的教学的过程中,就采取了以下一些小方法:例如在区分东西经、南北纬时,有一句话很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西大是西经,东大是东经,南大是南纬,北大是北纬”,而讲到如何划分南北、东西半球的时候,基本上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学生们很容易理解,但是对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们就常常弄错了,因此我就用一句话来帮助他们的记忆:二妞(20°W)六姨(160°E)分东西,这几句话对我的学生们初步学习经纬线非常有用,希望对大家也有帮助,同时也希望各位老师也说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小方法小技巧,互相学习。
*****学好初中地理,别让知识和地图脱节了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现象:认为吉林是辽宁的省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分不清东南西北;不会读各种地图„„很多学生能够通过文字的描述写出一个人的地理坐标,却无法在图上判断该点的位置。
这些现象,都是学生地理意识缺乏,只注重对文字信息的掌握,地理知识与地图内容脱节的结果。
实际上,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它的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替代表达的。通过对地图学习能力的培养,掌握识读地图的技能,就能解决知识和应用脱节的问题,不仅容易理解、记忆,思维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对于初中生来讲,空间地域概念的形成更不是一两次课堂教学就能够实现的。
初中阶段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通过传授地理基础知识与地图学习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提高学生地图学习能力的效果。●识图
识读地图是学习地图知识的基础。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弄清楚地图上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是什么”,“有什么”,“在哪里”。●填图
填图是地图基本技能的训练,也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思考、眼看、手绘,进一步熟悉地图上有关地理事物的分布,不仅记住了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理解它们的相互关系,也培养了绘制地图的技能技巧。这里我们就可以利用《地理填充图册》,边讲、边看、边填、边画,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对地理知识的消化理解。●分析地图
分析地图是在上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图中表示出的地理事物,去分析挖掘出一些隐藏信息。实际上就是继第一步识图中“是什么”、“在哪里”之后提出的“为什么”。
*****注意地理教学中专业术语的培养 作为一名专业的地理老师,我觉得对地理专业术语的培养很重要。就拿最简单大家都很熟悉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说吧:一开始看地图时,同学们总会说A在B的上面/下面和C在D的左边/右边。这时我就会马上帮学生纠正过来:北/南和西/东。久而久之,同学们也自然习惯用专业的地理术语“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准确描述地理方位了。偶尔会有一两个学生忘了,我会特意用不同的语气反问:左边?他就会马上反应过来:西部!
****秦岭-淮河一线为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八年级地理下册关于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学习当中,有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此线众多的地理意义。本人总结得出以下几点供大家教学参考。(1)气温:大致与一月0℃等温线重合。(2)降水:大致与800mm等降水量线吻合。
(3)河流结冰期:界线以北地区河流有结冰期,以南地区河流无结冰期。(4)温度带:大致是亚热带(南)和暖温带(北)的分界线。
(5)干湿地区:大致是湿润地区(南)和半湿润地区(北)的分界线。
(6)植被:大致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北)的分界线。(7)土地利用:大致是水田(南)与旱田(北)的分界线。
(8)粮食作物:大致是水稻(南)与小麦(北)集中分布地区的分界线。(9)水果:大致是柑橘(南)与苹果(北)的分界线。
(10)气候类型:大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与温带季风气候(北)的分界线。(11)区域划分:大致是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12)河流流域:大致是长江流域(南)与黄河流域(北)的分界线。
(13)地形区:秦岭:大地形区:大致是四川盆地(南)与黄土高原(北)的分界线。小地形区:大致是汉中谷地(南)与渭河谷地(北)的分界线。
*****课堂上学生出现了“自流”现象,怎么办?
师1: 今天教学任务又难完成了,课堂气氛是空前活跃了,学生的问题是五花八门,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我很难按教学计划教了。那些叫得最响的学生,往往待会做作业时一点都不会。我曾听了一节公开课,学生争论了半天没结果,也不知是非曲直。课堂是学生是自主了,教师却没主见了,课堂气氛看起来倒是挺热闹的,只可惜听着看着心里总不是滋味。
师2:
我交代学生组成小组,相互讨论合作学习。学生马上就行动起来。可总同学一直与周围的人说笑、打闹,做一些与问题无关的事,于是我就用眼色示意他们。可过一会儿,他们还没有停止的迹象,我就再一次走过去,提醒他们。可我一离开,他们又继续说笑。最头痛的就是你讲了,他不听,真是拿他们没有办法?合作学习,现在不过是少数优等生唱独角戏,有些学生成为了新的南郭先生,成为了“合作秀”的陪衬。新课堂中以下几种不等式必须引起重视。
1、自主学习≠自己学习
对策:要真正让自主学习落到实处,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
对策:教师要把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质。
3、提倡鼓励≠无度表扬
对策:教师要在客观评价基础上进行鼓励、赏识。
4、张扬个性≠不要纪律
对策:教师要适时引导,建立恰当的“游戏规则”,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意识。
为了防止课堂上学生出现了“自流”现象,怎么办?本人认为需做好以下两点:
一、准确把握教师课堂角色
(一)、认真备课,合理分析把握知识点(二)、精心组织,丰富学习材料(三)、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四)、开放师生关系,放中有收,收中有放(五)、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
二、地理教学中偶发事件的调控
(一)、灵活运用语言、手势和身体的运动, 调控课堂氛围
一要慎用批评;二要巧妙地批评;三要避免顶撞而引起更大的冲突。
1.用眼光暗示,学生在捣乱或开小差时总会不时地看看老师是否注意他,这时老师很容易通过眼光暗示来消除学生的捣乱和开小差的念头。
2.用手势、身体接近暗示,当教师用手势或身体靠近的方式来交流和传递意见时,多数捣乱者都会自觉收敛自己的行为。
3.用提问或点名暗示,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最简单方法就是提问或点名。(二)、逐步建立纪律规范
(三)、让课堂评价更有针对性
没有了针对性,课堂评价就失去了实效性。课堂评价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或程式,但也应追求基本的范式。其基本结构为“三段式”:①肯定、鼓励。对学生的发言、实践活动、作业等给予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肯定、鼓励。②指出不足。明确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努力的目标。③改进办法。对照努力目标,寻找改进办法。(四)、把握节奏,调控课堂教学进度
*******利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
地理这门课程综合性是很强的,既包括自然地理知识,也包括人文地理知识。所以在思考问题时,可运用其它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下面就举几个利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例子。
一、比例尺的大小问题
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除以实地距离,不同的比例尺大小不同。怎样来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呢?可以把比较的几个对象首先都化成数字式,且图上距离都化成数字“1”。根据数学比例的知识,当分子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的实际距离越大(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如:1/1000>1/10000>1/1000000。
二、地球自转的速度问题
要理解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大小变化规律,可借助数学上速度的公式来理解。地球某地线速度等于该地所在的纬线圈的周长除以地球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的周期各处都相同(近似为24小时),而不同纬度的纬线圈的周长在理想状态下(表面没有起伏)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两极为零,由公式(v=s/t)可得:线速度的变化规律就是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两极为零。同理可理解角速度的变化规律,即某地的角速度等于某地转过一周的角度(360°)除以地球自转的周期(近似为24小时),而这两个量除两极外,各处是相同的,所以角速度的变化规律是除两极外,各处大约为360°/24时=15°/小时,两极为零。
三、时差的计算问题
时差计算的法则是等于两地所在时区数之差,同侧减(同为东区或西区),异侧加(一个东区,另一个西区)。为什么要同侧减,异侧加呢?可以借助数学上的数轴知识理解,即把中时区当作原点,东区的区号为正数,西区的区号为负数,同为东区或西区就相当于它们同为正数或负数,一个东区,另一个西区就相当于它们一个为正数,另一个为负数,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法原则,便可理解同侧减,异侧加这个计算时差的法则了。理解了这个法则,在计算时差的过程中便会减少错误。
四、坡度的陡缓问题
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怎样来理解这个问题呢?可以把它转化为一个数学上的三角函数问题,即坡度的余切函数等于它所对应的垂直高度与水平距离的比。用公式表示为tga=H/L。由于同一幅等高线地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H)是相等的,所以坡度的大小与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水平距离(L)成反比。等高线稀疏,这个水平距离大,余切值就小,根据余切函数为增函数的数学知识,所以坡度就小(缓);同理等高线密集,这个水平距离小,余切值就大,坡度就大(陡)。
******地理记忆方法
地理初中阶段学生才开始接触,而且一个星期才2节地理课,学习的内容较为广泛。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地理知识让学生记在脑海。我觉得这么多的知识需要老师的整合,需要一些小技巧。如在讲到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时,有几个国家和不同的经济作物。对于这些问题我是这样处理的。泰国是最大的橡胶生产国,我把它归纳为“大象”;马来西亚是最大棕油生产国,记忆为“马总”;菲律宾是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记忆为“菲麻子”;印度尼西亚是最大的椰子生产国。记忆为“印尼椰”。这样可以让学生背起来有兴趣而且也较容易记忆。
第五篇:国培论文
邯郸学院“国培计划”
专 业:工作单位:学生姓名:指导老师:
0
结业论文
李志燕 2015年3月1日
小学数学小学
指导老师评语:
论文成绩:
老师签字
目 录
摘 要„„„„„„„„„„„„„„„„„„„„„„„„„„„1
一、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2
二、切实做到“以生为本”
„„„„„„„„„„„„„„„„„2
三、深刻简洁的课堂讲解„„„„„„„„„„„„„„„„„„„3
四、敢于异人的独到见解„„„„„„„„„„„„„„„„„„„3
五、灵活多变的教育机智„„„„„„„„„„„„„„„„„„„3
六、令人叫绝的个人特色„„„„„„„„„„„„„„„„„„„4 参考文献„„„„„„„„„„„„„„„„„„„„„„„„„„4
浅谈优质课堂教学
摘要:所谓优质课堂教学,就是指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优质教学是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是我们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上的追求目标。笔者认为优质课堂教学应具备六个要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切实做到“以生为本”、深刻简洁的课堂讲解、敢于异人的独到见解、灵活多变的教育机智、令人叫绝的个人特色。我们要努力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课堂教学,从一般教师走向优秀教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这是每次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和教育教学发展的本质需求和真实呼唤。
关键词:优质 课堂教学 要素
浅谈优质课堂教学
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给所有教师都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想要适应新的要求,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创造更多更大的教育教学效果,就必须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勇于创新实践,努力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所谓优质课堂教学,就是指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高境界的课堂教学,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轻松、快乐,会倾听、有思考,学会新知,锻炼思维,育德育智,收获颇多。所以,优质教学才是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是我们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上的追求目标。笔者认为优质课堂教学应该具备以下几点要素。
一、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中进行学习,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是实现良好教育教学效果的保保障。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而喜欢一门功课,也可能会因为不喜欢一位教师而讨厌一门功课。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一个被学生喜欢的老师,教育教学效果也总会很好。
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应该是发挥人的潜能,不只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应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教师的教学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提升的机会。要达到这样的教育教学目的,就离不开良好的师生关系做保证。
良好的师生关系除了和谐、平等之外,还应该是双向的、合作的。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的优点,要有向学生学习的勇气;还要善于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充分发扬课堂民主意识。当然,在构建这种平等、和谐、双向、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中,最重要的是教师一定要爱学生,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二、切实做到“以生为本”
课程标准理念中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优质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提供探索尝试、练习实践、展示自我、表达交流的机会,还应该客观、准确、有效地评价学生的表现,既要看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多加鼓励和表扬,又不可脱离实际,一味褒奖,要使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心悦诚服,能从老师的评价中学到知识,获得信息,明确方向。
另一方面,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不能淡化、弱化,反而显得更为重要了,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教师的引导、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
这两者的关系,要妥善处理好“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努力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使其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学生的高效学习作保障。
三、深刻简洁的课堂讲解
一位科学家曾说过:科学的秘密就在于把复杂的事情演变为若干简单的事情去做。教师讲课也是同样,教师把教材钻得越深,悟出来的道理就越透彻,讲起课来也就越简单。课堂上,教师一段精辟的解释,常能使人萦绕脑际,久以难忘;一个生动的比喻,常会使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茅塞顿开;一句幽默恰当的批评,又常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又不产生包袱。
教师能把课上得深刻又简洁,是一种水平,一种境界,是把课堂教学艺术化了。深刻,意味着不仅是把教材看懂,而是看穿、看透,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和内涵;简洁,就是能用简短精练的语言表达复杂深奥的道理,也就是“深入浅出”、“厚积薄发”。言不在多,贵在精当;语不在长,贵在达意。
当然,只有教师深刻钻研教材,精简组织语言,上起课来才能既深刻又简洁,微言大义,发人深省,使学生听起来轻松,学起来有味儿。
四、敢于异人的独到见解
现如今,人才的创新能力已经越来越被看重,那么在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创新思维,也是对教师上课的新要求。
教师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创新教学设计,要对教材有真知灼见,对问题有独到见解,要能于平凡中见新奇,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老师的独到见解和创新思维,就如同课堂教学中藏着的一首诗歌,嵌着的一幅画卷,酿着的一段旋律。学生听这样的课就会是富有收获、充满喜悦的享受。独到的东西往往能给人以特别的、难忘的印象,所以,教师课堂上的那些独到见解和创新体现才是学生真正受用的财富,才是教师高超教学水平的表现。
五、灵活多变的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是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巧。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人——人系统,充满着变化和生成,任凭事先做了如何周密的设计和准备,教学中还总是会碰到许多新的“非预期性”的问题,教师若对这些问题束手无策,或慌乱不已、处理不当,课堂教学就一定会受到影响,甚至陷入“困境”。而富有教育机智的教师在面对偶然性问题和意外的情况时,总能灵感闪现,机动灵活地实施临场应变,迅速化解矛盾与问题,引领学生走
向效果更好的学习中。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有意地“小施一计”,或欲擒故纵,或将错就错,来帮助自己更好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还要善于在课程内容的关键处给予学生恰当的提示与启发,或采用一种特别的呈现、表达方式,以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令人叫绝的个人特色
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常常有着令人叫绝的个人特色,这些特色会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叫人赞不绝口。教师的课堂教学个人特色是教师对某种教学技艺的精益求精和千锤百炼,以至达到一种炉火纯青的地步,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一种体现,教学风格的一种表现,也是教师勤学苦练的结果,更是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的课堂教学境界。
如有的数学老师上课时不用圆规、三角板,也能让画出的几何图形丝毫不差;有的语文老师能根据课文的叙述,讲课中在黑板上信手挥来,画出形象生动的简笔图画,令学生惊叹不已,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能留一笔潇洒流畅、隽丽多姿的板书,使学生羡慕不已,反复临摹;有的教师讲课语言幽默风趣、妙语迭出,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顿悟真理的奥秘,步入知识的殿堂;有的教师则能结合所学内容适时补充相关的课外知识,讲起课来左右逢源,旁征博引,使课堂教学达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奇效。
我们应该追求这样的优质课堂教学:气氛和谐平等,切实关注学生,讲解深刻简洁,见解独到创新,操作灵活精巧,独具个人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该不断更新理念,尝试创新,反思总结,研究提升,努力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从一般教师走向优秀教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这也正是每次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和教育教学发展的本质需求和真实呼唤。
参考文献:
[1] 吕炳君,何兰芝.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J].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5 [2] 张昕,任奕奕.新课程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4 [3] 吴义昌.中小学教育研究和应用[M].北京:知识出版社2006.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