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

时间:2019-05-12 22:47: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

第一篇:浅谈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

文/林丽玉 【摘 要】教书育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做为语文教师要利用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认真做好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这样讲“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良好品质形成的初始阶段,他们就像一张白纸,他们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与劳动习惯;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及其他人文方面都是学校立德、树人内容。语文学科作为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学科,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做到既授业又传道,既教书又育人之目标。

一、情境教学是渗透德育的平台

在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情境根据刺激物对儿童感官或思维活动所引起的不同作用,大致分为实体情境、模拟情境、语表情境、想象情境及推理情境,语文教师则要根据文本域预设德育教育内容确定选择哪种情境适合。

语表情境即运用语言表述的情境。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是语言描绘与其它直观演示手段结合运用,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既容易掌握语言文字知识,又容易接受教师预设的德育教育。

热爱祖国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话题,祖国怎样伟大,怎样为伟大的祖国刻苦学习,这朝夕唠唠叨叨“你要热爱祖国”效果肯定不好,这需要教师语言描绘与其它直观演示手段结合运用,使学生在愉悦有趣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地产生祖国的美好祖国的伟大的理解与认识。我教学韵母“ao”时,先出示图片:奥运五环图,再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标志,最后从得出的结论中创设课堂情境:课件演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拼搏的画面,演示中国等几个国家奖牌获得数,中国获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奖牌总数100枚,创4项世界纪录。获金牌数超越美国,获奖牌数超越俄罗斯,位列奥运会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二,这是中国参加奥运会历史上的最好成绩,创造了中国竞技体育新的辉煌。接着我引导:中国获得金牌的运动员平时训练辛苦不辛苦?学生都说:那是很辛苦。我又引导:你要取得好成绩该不该刻苦学习?学生齐声说:该刻苦学习。一次中国伟大在形象演示中得予知晓,一次要刻苦学习在润物无声中得到启发。

二、朗读教学是渗透德育的媒介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篇目,都是众多教育专家精心挑选编排,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德育内容涵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真是丰富多彩五彩缤纷,非常适合朗读,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受到作者思想熏陶感染。孝敬长辈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如今的孩子是家庭的宝贝,他们在父母的溺爱中生长,有许多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因此语文教师要针对现实情况,以文本为例子,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我在教学《棉鞋里的阳光》时:在教学第一到第五自然段,先让学生自由读,读中体会哪些句子写了妈妈对奶奶的关心;再进一步指导读妈妈说的话,读出关心的语气;然后安排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明白了妈妈对奶奶的关心体贴。教学第六到第八自然段时,利用分小组朗读,分角色朗读,指导有感情地个人读等方式,自然而然地渗透关心长辈,体贴长辈的教育。在学生领悟孝敬长辈的基础上,安排拓展活动:学了课文后,你喜欢小峰吗?为什么?你也准备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做些什么?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有了增长,更重要的是在道德品质上得到很好的塑造,使学生铭记孝敬长辈,从做小事孝敬长辈。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会感恩是中华美德之一。《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就是进行感恩于有帮助过我们的人的最好题材。我教学时,先安排自由读,从中了解课文大意:乡亲们吃水不忘毛主席。与此同时,为了我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了解毛主席,再进行老师范读,小组接力读,分角色表演读,强调“没有井,很远”,从中明白乡亲们吃水困难;强调“挖了一口井”让学生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流露出对伟大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强调“挖井人”读慢一些,感悟乡亲们饮水思源的好行为。最后再安排拓展练习:同学们,说说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过被人帮助的事?你会忘记他们吗?学生的回答令我感动,感恩教育达到我预设的教学目的。

三、识字教学是渗透德育的一阵地

小小汉字,奥妙无穷。识字教学看似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毫无关系,其实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耳、心等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也在学生愉悦的识字中预设的德育教育便水到渠成。我指导“和”、“香”的书写时,提醒“和”中的禾字旁的“捺”懂得了谦让,要不如果“捺”写得和“香”的“禾”中的“捺”那么长,就会吵架了。“和”中的禾字旁的“捺”一让,字就好看了紧凑了。当学生写起字时,就会更加讲究书写美,“相互谦让”就能美好的思想意识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方式方法很多,诸如语言文字与读写训练、语文课外活动、学生劳动实践等等,只要我们心中装着学生,就会用心实践与研究,不断挖掘教材德育因素,不断找到渗透点,使小学语文教学成为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总之,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一位语文教师,务必挑负起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责任,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

第二篇:语文学科德育渗透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的德育渗透亮点

剑河民中欧文光

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毫无疑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鲁迅先生的文章更是无一篇没有德育渗透的亮点。讲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一课时,我们决不能轻易放过德育教育的机会,应该在讲解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民族气节的教育活动,让他们在学习本文的时候,既了解鲁迅先生的气节,又能了解中国历史上,充满自信力的中国人是怎样为社会的进步抛头颅洒热血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的。

我认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德育渗透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设计导入和结束语

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这一点从他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中就有体现,他在众多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如《故乡》,通过杨二嫂和闰土三十年前后的变化,对封建礼教封建等级制度的批判,对闰土由小英雄变成木偶人,杨二嫂由豆腐西施变成了细脚伶仃的“圆规”表示深切的同情和惋惜。而他的杂文大多用犀利的语言,锋利的笔触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和御用文人的虚伪本质,批判人性的弱点,指出民众的麻木落后,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就是针对“九一八”事变之后,一些人的错误论调“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反戈批驳,写的一篇严谨周密的驳论文,既对错误论调进行了尖锐的批驳;又提出自己的观点:“有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给反动政府及御用文人沉重一击;最后得出结论:“自信力的有无,不能看状元宰相的文章,要看地底下。”正是他横眉冷对的态度,正是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正是他深重的民族责任感,让他写出了这样的文章。所以我设计了如下导语:“同学们:鲁迅先生是个爱憎分明的人,他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深刻体现了这一点。在《故乡》一文中体现了他对闰土和杨二嫂深切的同情和惋惜,他的杂文则充分体现“横眉冷对”的一面,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一起体会鲁迅先生是怎样针对错误论调,针锋相对进行批驳的。” 这个导语在复习《故乡》的基础上,引出了对新课的学习,而且用鲁迅先生的诗句阐释自己的写作风格,看似简单,实则暗含匠心,既让同学们接受起来相对轻松,又能借此机会介绍鲁迅先生的杂文,可谓由易到难,以旧带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结束语的设定也颇用心思,因为文章讲到最后,学生们对鲁迅先生“横眉冷对”的尖锐讽刺和无情批判的风格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再从这个角度结束无疑是画蛇添足。因为他探讨的是中国人的自信力有无的问题,这就不得不让人想到他的民族气节,他任何时候都不会放弃对中国人的希望,任何时候都不会放弃对中华民族的希望,这不光是个人的自信,更是民族的自信。而这一点,是很多成长在新社会的孩子们不能深刻了解的。他们面对挫折的无奈,面对失败的气馁,面对挑战的退让,面对机会的畏难,多少有些叫人担心,所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机会不容错过。我的结束语是这样的:“同学们知道吗?鲁迅先生1936年在上海辞世的时候,他遗体上盖的白布上赫然写着三个大字‘民族魂’。鲁迅先生是一个有民族自信心的人,他不是共产党员,但他任何时候都没有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在中华民族追求自由和解放的道路上,他功不可没!我们现在幸福的孩子们,你们不必扛枪,也不必面临白色恐怖,但是我们担负祖

国繁荣富强的大任,任重而道远,我们更应该怀抱爱国激情,肩挑民族大义,勇往直前。我希望也坚信同学们都能做一个有自信力的中国人。”

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导语和结束语不可赘言,点到为止。如果学生受到启发,更多地去了解鲁迅的作品或者把鲁迅作为自己的榜样,去勤学,去爱国,去伸张正义,那,就要归功于此处的德育渗透了。

(二)语言仿写练习适时进行德育渗透

鲁迅先生在提出自己论点之后,举古代四种人“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有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如果只是告诉学生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人属于以上四种人或者让学生生硬地举出以上四种人的名字,那就简单设计成了一个理解性的练习,与新课改的精神相去甚远,我仿照这几年出现较多的仿写练习,进行了如下设计:要求:仿照下面例句,写出有以上四种精神其中之一的中国历史人物,并概括与他有关的历史事实。

司马迁是拼命硬干的人,他虽遭受酷刑,却忍受煎熬十八载,终于写出不朽史书《史记》。

这个练习既训练理解能力,又训练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环节能渗透德育教育,可谓一举多得。在练习的过程中,既可以让同学们把自己了解的历史人物和历史史实拿出来交流,形成知识的互补,还可以在交流过程中了解这些古代的仁人志士是怎样把自信力和民族的繁荣和富强联系在一起的,从而受到启发,身体力行。

学生通过置换横线上的句子或词语,补全句子,如:

谭嗣同是拼命硬干的人,他虽然有机会逃走,但是他勇敢地为变法流了第一滴血。海瑞是为民请命的人,他虽然面临被罢官的危险,但仍然敢动皇亲国戚。

陶行知是埋头苦干的人,他虽然已然远离我们,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理念已经刻在我们心中。

玄奘是舍身求法的人,他虽然跋山涉水,历尽千难万险,但还是执着的求取了真经。

进行了这样的练习,学生就能真正理解鲁迅先生为什么要说“有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了,正是这些有骨气,有自信,求真知,顾大局的中国人在历史的长河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他们的确如鲁迅先生说的,是中国的“筋骨和脊梁”。而这些“筋骨和脊梁”的精神不正是我们的学生应该大加学习并融进骨子里的东西吗?我们语文教师能在授课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和平台,当然是责无旁贷。

(三)课文内容拓展时不放过机会

在鲁迅先生例举当时的革命者“有确信,不自欺并前仆后继战斗”时,可以插入拓展练习,通过展示当代近十年来中国人取得的成就的图片,引申鲁迅先生这句话“有自信力的中国人又何尝少呢?”。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当时中国人的自豪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民族感情。如:

“香港回归”场面图:香港结束了一百年的屈辱,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华儿 女举国欢庆。

“澳门回归”场面图:澳门回归的时候,葡萄牙人在哭,中国人在笑。

“申奥成功”欢庆图:中国申奥成功标志着我国的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高,我们中国是有实力的。

“世博会申办成功”欢庆图(2010年在上海举办):这是世博会第一次在发展中

国家举行,我们非常自豪。

“加入WTO”场面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使得中国更快与国际接轨。

“抗击非典”白衣天使图:战胜非典体现了我们中国人团结精神,也体现了白衣天使的牺牲精神。

“载人飞船上天”成功返回图: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成功返回地面,说明我国航天技术已经走到世界前列。

“福娃”图:“北京欢迎你”已经成了我们全中国人的骄傲。

这样的练习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给学生正确认识“民族自信力”以绝好的机会,能激发学生爱国情操和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明白,爱国情操和民族自豪感不只存在于过去,现在和平年代更需要他们去维护正义,保持自信,发扬美德。

鲁迅先生的这篇杂文之所以倍受师生喜爱,可能与德育的渗透不无关系吧。正值中国奥运之年再来看中国人自信力的有无,恐怕就更有必要教育学生,在这个关键时刻,展示中国青少年风采,展现中国青少年自信力,让全世界人民都知道,现在的中国,不只是鲁迅先生说的“有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而是“中国人个个充满自信,青少年尤其如此”。

当然,德育渗透只是语文课文中的一部分,更多的时间应该放在解析文本上面,即使是德育渗透的练习,也要本着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着想,切不可喧宾夺主,更忌讳把语文课讲成历史课。

第三篇: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总结

篇一:语文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对培养青少年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法纪观念和文明习惯,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起着主导作用。在各个学科中都蕴含着德育材料,尤其是语文学科,德育材料更是丰富而生动,在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沤歌我们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意义„„,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在语文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

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结合,文道结合是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教材学科的语文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也确保教学中德德育渗透取得更大效果。

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既是晓之以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基础,因而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在于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即使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总之,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三、深挖教材中德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

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语文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简练如金的妙处,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包罗万象。

四、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使对于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监视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股市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德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例如语文活动的比赛,既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五、利用课外辅导进行德育渗透

课外辅导如开展培优扶差,批改作业,指导练笔等,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巩固,当然也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大家知道,课堂教学实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对知识分析、理解及德育渗透难免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而课外辅导,相对限制少,使教师更容易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现状进行少数或个别的辅导,这样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具体、形象。不仅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连效果也得到增强,例如培优抚差,因为对象使学生群体的两极,人数较少,这就方便了教师有针对行的辅导,自然德育渗透也能更具体、实在、形象、直接。作业批改,如日记、作文,教师可以通过评语,知道学生,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情操。并将它化作学习进步的动力。总而言之,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与文学课教学,积极探索,积极参与教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之成为青少年学生学习、涉过的动力,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小公民。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尹 金 艳

2012.元篇二: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就是启迪人类的智慧,传播人类文明。”“解惑”就是传授知识。“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一直我在工作中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内容都不同,我们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象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这个共和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

一、思想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知识无阶级性,而教育则是有阶级性的,教育从来都是从属于一个阶级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而现行教材的编写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刚入学就学习古诗《锄禾》又继续学习了《英雄黄继光》、《刘胡兰》、《我不能忘掉祖国》、白杨》、《长征》、《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等等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

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如:我在教《群鸟学艺》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我让儿童有意注意使其进入角色,组织学生扮演学艺的群鸟,创造性地加上了学艺的小燕子给没学到艺的那几只鸟说几句安慰的话的这样一个表演内容,教育开导这些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之外,就一定能学到真本领。这样,就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明白了要做好一件事,必须不怕吃苦、不怕挫折,才会成功的道理。

在语文教学中掌握儿童心理特征,激发兴趣十分重要,学生虽然年幼,可心灵十分纯洁,他们都希望表扬,表扬会使他们加自尊自荣。为此,我常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批语,在班里表扬。然而对于犯有一点错误的学生,一般他们也总不想失面子,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我处理这类问题十分慎重。一次考试后,我让同学们把语文卷子重新做一遍,结果一位同学让其他同学给自己复写了一遍。当时,我看了卷子真生气,真想在班里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可我想到了他的心理特点,就保留了他的面子,过后和他交谈,晓之以理,使他流出了悔改的眼泪。我在同学面前,不但不批评他,还表扬了他,后来进步了。这样,更坚定了他克服困难决心和信心,后来,他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还主动担任班级卫生员,被评为文明学生。

三、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把握好阶段性,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同样是教育的主体,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自我教育、自我养成。我十分注意从懂得入手,让其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知道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等,懂得少先队的基本知识。在教中年级时,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国家和民族知识的传授,使其懂得今天的幸福学习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从而使他们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在教高年级语文时,我十分注重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国家,性质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和社会主义建设辉煌成就的教育。这样就使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环环紧扣,从不脱节,连贯地得到了落实。

四、德育教育要体现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在教学中的满堂说和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空间说教,不但激不起其兴趣,而且会使小学生厌倦,只有把知识与趣味结合起来,才能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达到较好的效果。

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之一。强化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首要任务。在小学主文教学中只有正确处理德育和教学的关系做到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使二者融为一起,把握教材的思想性,遵循德育教育的阶段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意组织活动的实际性,长期坚持,必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篇三: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四年级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语文学科内容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 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社会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语文教学进行思想教育,就是要通过语文教学挖掘学生的潜能,把学生潜在的感情和理解都挖掘出来,发挥出来。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体会:

一、以教材作为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依据

1、注重“点” 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因此,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寄寓于知识之“宅”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入其“宅”,才能悟得其“育人”之真谛,探寻到这些“潜”于知识“地下河流”中的“泉眼”——“育人点”,即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 1佳“融合点”,这就是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点”。而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教书育人”必须既要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思想教育的规律。2.抓住“时机”

教学中思想教育的“渗透”,必须从教材出发,才能觅到源头——“渗透点”。引出源远流长的“活水”。显而易见,渗透点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可能由施教者一厢情愿来随意安排。也就是说施教者有了“渗透”这一明确的目标意识并以此为指向成功地挖掘到了“渗透点”,还不行,还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的位置、层次、地位来安排教学过程,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这就是说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3.控制 “度”

如果说找准“渗透法”是为了解决育人从哪儿选择“突破口”,那么把握好渗透的“时机”则是为了解决什么时间、怎样“突破”的问题。显然,教学中的“渗透点”与最佳“时机”的结合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到知识的教学与思想的教育两不误,还要能够恰到好处地处理好二者关系。学生的思想教育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又复杂的工作,而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更具有特殊性。因为这种渗透如果“透”得不够,不到“位”,则会功亏一篑,2效果不佳;而过“度”则又会改变学科性质,变成了政治课、思品课等。这就要求教学中既不可偏颇任何一方,又能抑扬有节,调度有方,即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而又不“越”位。

二、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1、语文学科中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就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2、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体会人间真情,激发爱亲人、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力,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激起学生,积极向上、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情思。

3、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4、在教学中,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体会作者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坚定地信心,从而树立远大的抱负。让学生认识到,成长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过程。它往往充满辛酸,饱含 3痛苦,成长,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青少年要勇敢的面对困难,而不是躲避困难。如果坚持下去,最终赢得胜利,就会有一种自豪感。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5、我的学生们,独生子女,万般宠爱集于身,他们已习惯了接受爱。父母的艰苦付出,他们视为应该,心安理得,很少去体会父母的辛劳,很难有感恩之心,所以感恩教育十分重要。

6、高尚品行。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我们应该让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对高尚道德生活与丰富人生的体验过程。让知识增长的同时也让同学们树立健康高尚的品行。其实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立足于与文学课教学,积极探索,积极参与教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小公民。

三、抓住字、词教学,渗透德育。

思想教育渗透在语文学科的各个方面。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简练如金的妙处,就能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字形、结构分析中把握写字规律,明白做人的道理。通过欣赏文章生动、形象、贴切的语言,深刻领会祖4国山河的壮美,激起人们对生命、人生的思考,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才能加强德育渗透的力度。

四、在语文活动中渗透各种形式的德育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

1、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接龙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

2、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既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五、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文章中心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文学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口诵心 悟的过程,就是运用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朗读技巧,还要多读多想,潜心阅读,读出内涵、读出感情、读出意味。

六、通过写话训练,培养良好品质

在“十一”期间,我要求学生把他们过节的活动内容写在日记本上,到校后一评,看谁过得最有意义。有学生记叙了他们在节假日期间是如何帮助父母做家务的,自己劳动后的感受。有一 5

第四篇: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范文模版]

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制定德育工作计划?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欢迎阅读。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篇一

一、指导思想:

努力从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两方面入手,系统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等教育教学理论,按要求上好每一堂课,不断探索符合学生实际而又能促进其长远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思想,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培养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续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天生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具体措施:

(一)识字与写字方面。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学习爱好,引导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使用字典、词典,锻炼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二)阅读方面。结合学校的“文化阅读”活动,发动学生多些朗读,规范学生发音,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独立思考,学会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引导学生诵读优秀诗文,留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三)习作方面。引导学生留心四周事物,乐于书面表达,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留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能够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并且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四)口语交际。引导学生用普通话与他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引导学生学会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感动他人;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扼要转述。

(五)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题目,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题目。

三、具体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练习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语文课,老师做了大量的预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伏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串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条件下进行学习。

(四)利用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活动课和主题活动。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篇二

一、在语文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

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结合,文道结合是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教材学科的语文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也确保教学中德育渗透取得更大效果。

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既是小之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基础,因而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在于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即使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总之,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三、深挖教材中德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

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语文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简练如金的妙处,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包罗万象。

四、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使对于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监视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股市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德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例如语文活动的比赛,既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五、利用课外辅导进行德育渗透

课外辅导如开展培优扶差,批改作业,指导练笔等,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巩固,当然也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大家知道,课堂教学实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对知识分析、理解及德育渗透难免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而课外辅导,相对限制少,使教师更容易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现状进行少数或个别的辅导,这样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具体、形象。不仅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连效果也得到增强,例如培优抚差,因为对象使学生群体的两极,人数较少,这就方便了教师有针对行的辅导,自然德育渗透也能更具体、实在、形象、直接。作业批改,如日记、作文,教师可以通过评语,知道学生,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情操。并将它化作学习进步的动力。

总而言之,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与文学课教学,积极探索,积极参与教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之成为青少年学生学习、涉过的动力,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小公民。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计划篇三

小学语文学科是基础性工具学科。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具有许多的优越条件。我们要研究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特征,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实施德育,培养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一、小学语文渗透德育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

语文教育通常指的是关于自己祖国语言的教育活动。祖国语言负载着自己祖国和民族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传承着自己祖国绵延不息的文化,具有深刻的底蕴。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所以,应该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

(二)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三)教师的影响

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品德教育,在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就会对学生道德风貌的健康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镜子。

二、实施小学语文德育的方法

1、平等待人,润物无声

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熟悉和了解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心和他们的心是息息相通的,彼此便要互相尊重,相互信赖。对每个学生应该有正确、全面的看法,在评定学生品德上不能有认识定势,更不能把道德与语文学习成绩等同视之,而要看到后进生的闪光点和优生的不足。理想的教师应该是公平的、对学生一视同仁的、不存偏见的教师,是理解学生、亲近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多交流的教师,是身教重于言传的教师,是和学生相处融洽,对学生默默关心、暗中了解情况,对学生宽松,与学生心心相印、像朋友一样的教师。要排除一切干扰因素,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在情感上师生互相接近,消除学生的猜疑心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要注意道德情感陶冶,教师要运用情感去感染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去教育学生。语文教师还要民主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思想、探讨问题,用自己真挚的感情感染学生,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开辟多条渠道,使德育像涓涓细流流到学生心田。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堂与生活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阅读与写作结合,围绕中心,指导学生读有关的书,出有关墙报,办有关小报,写有关评论,开展演讲会、朗诵会、辩论会等各种活动,实行全面教育,综合治理,形成集体舆论,充分发挥多渠道功能。

2、针对特征,有的放矢实施小学语文德育,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不搞成人化、儿童化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动力。只要把握住德育的特征,将语文教学活动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就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五篇: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交流材料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交流材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 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 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课程还 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 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这就要求 我们语文老师在进行语文知识传授的同时要重视德育的渗透。

要让我们语文老师去研究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特征,根据小 学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手段来实施德育,培养学生 高尚的情操,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德育渗透呢?根据自己几年以 来的工作经验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方法:

1、读中理解,理解中渗透 我们都知道,教学时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而语文教学要遵循 的第一条原则就是“文道统一”的原则,也就是说语文训练与思想教 育相统一的原则。那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与智育的统一,不能离开 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我们语文老师 在进行语文教学中,要善于抓住重点字、词、句的分析,引导学生细 细品味,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揣摩其中的思想感情,在读中受到 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在读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学习课文时,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把德育渗透到语言 文字的讲析中,达到智育与德育的自然融合。例如,《爬天都峰》这 篇课文它要达到的一个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 向上的品格。”为了能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我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从简介天都峰入题,让学生从中感受天都峰的高与险,为后面的教学 做好铺垫。初读课文,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语 句,再读一读。接着默读第二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说说课文中是怎么 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指导朗读,学生练读,评读,从充分 的读中体会天都峰的高与险。教师小结,引出三、四、五自然段的教 学。先让学生自读这三个自然段,并且边读边画出“我”和老爷爷的 对话。老师再出示两个句子“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和“老爷 爷,您也来爬天都峰?”通过让学生理解句子体会到“我”那种不怕 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最后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进 一步地感悟。经过这样的教学也就达到了我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从 中对学生也进行了很好的德育渗透。

2、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渗透德育 实施德育和智育的统一,在教学课文时还应该辅以与课文相适应 的情感介绍,模拟出真实情境以制造氛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他们在创设的情境中、在强烈的氛围中投入学习,使学生获得更真 实、更深刻的体会。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在教学 中,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远程教育资源,表演课本剧等创设情境,更加生动形象地教育学生,使学生入情入境,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寓教于乐,有效地激发出教师所期望的情感,体现“文道统一”的原 则。比如我在教学《观潮》时创设的情景,就受到了良好的效果。《观 潮》一课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学生基本上没有亲 眼目睹过这种罕见的壮观景象。在学习“潮来之时”一段时,我让学 生先观看录象,再闭上眼睛,听潮水奔腾、冲击的录音,想像潮来时 的气势,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中的描写,最后谈自己的体会。让学生 在这样的情景中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这就是教学 与德育的统一。

3、充分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德育渗透。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德育渗透,国 人民不断的努力之下变成了现实。通过这个主题班会不但让学生了解 了中国现在的科技实力,还对他们进行了爱国主义的教育。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是学 生直接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小学语文老师,小学生很单纯,就像是一张白纸,老师给他们 涂上什么颜色,他们就是什么颜色,而且他们的模仿能力又强,教师 在课堂上进行品德教育,在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就会对学生道德风貌的健康培养起到 良好的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镜子。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开辟多条 渠道,使德育像涓涓细流流到学生心田。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堂与生 活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阅读与写作结合,围绕中心,指导学生读 有关的书,出有关墙报,办有关小报,写有关评论,开展演讲会、朗 诵会、辩论会等各种活动,实行全面教育,综合治理,形成集体舆论,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引 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动力。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 的奠基工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和心愿。现今一、二十年学校 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文学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二十 一世纪中期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是 否能实现。所以,必须以培养合格的新世纪人才的战略眼光认识德育 工作,并把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育教学中 务必注重实效,联系实际,因势利导地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 育。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交流材料

董作霞

下载浅谈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教学设计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教学设计 素质教育强调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教学小学课文《詹天佑》这篇课文时,可结合课文内容,从如下几个方面相机渗透。 一、激爱国之情。詹......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对培养青少年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法纪观念和文明习惯,逐步确立科学......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2000~2001第一学期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计划——小学语文第十册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祖国地大物博、山川秀美,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了解......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对培养青少年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法纪观念和文明习惯,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起着主导作用......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年度计划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语文学科内容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四年级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语文学科内容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题目

    语文学科渗透德育题目识字明理——从汉字看华夏民族心理密码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从新词新语看文化的流行 强者是不断挑战自己——人物传记阅读与自我修身 逆境也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