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简答 论述[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2 22:13: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理学简答 论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理学简答 论述》。

第一篇:心理学简答 论述

1、简述不同心理学流派的理论观点:一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人们的意识或构造,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基本元素。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而激情是情绪的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

二、机能主义认为意识是一个连续不断流动的过程,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它强调实用主义观点,认为心理学应该把有效用的心理过程作为研究对象而不是静态的心理内容。

三、行为主义:主张从研究人的内在心理转向研究人的外在行为,即通过人的外在行为来探究其内在心理活动。

四、格式塔(完形心理学)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

五、精神分析心理学: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

六、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信息的接收、编码、存储、交换、操作、检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

七、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生命意义、创造力和自我实现。认为心理学研究应以整体分析和经验描述的方法来代替元素分析和实验法。

2、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与内容体系:学科特征是①反映高等教育专业特色的教育心理学②为适应高等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心理学依据。内容体系是①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论②高等学校学习心理③高等学校教学心理④高等学校德育心理⑤高等学校教学成效的测量与评价

3、举例说明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①有助于提高高校的师资水平②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③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3、什么是教师效能感?剖析自己的教学效能感,并说明它对自己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

教师效能感分为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一般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个人教学效能感指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有效的指导学生,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能力。

影响教师教学的效能感的因素:

1、外部环境因素(社会风气、为教师提供的条件、人际关系等);

2、教师自身因素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

教学的效能感对教师的影响:

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

2、影响教师反思和进一步的学习

3、影响教师工作中的情绪;

4、简述教学反思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教学反思的基本过程分为四个环节:具体经验阶段;观察与分析阶段;重新概括阶段;积极验证阶段。教学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行动研究。

5、教学监控能力是什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教学监控能力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目的而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作用

6.简述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习内容上的特点:(1)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2)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学习方法上的特点:(1)自学方式日益占据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加强。(3)课堂学习与课外、校外学习性结合。

7.什么是意义学习、先行组织者和认知结构?

意义学习即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

所谓的认知结构就是编码系统,其主要成分是“一套感知的类目”,而学习就是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并认为一切知识都是按编码系统排列和组织的。

8.简述不同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学习理论主要有两大派别:联结派和认知派。社会学习理论属于联结派,社会学习理论也称为观察学习模式,代表人物是班杜拉。他认为学习就是观察、模仿过程,因此他的理论也被称为社会学习理论。

认知结构论属于认知派,美国的布鲁纳提出的。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又被称为认知—结构理论。此外还有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即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还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即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在社会文化互动之中完成。

9、联系高等教育教学实践,谈谈你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认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在社会文化互动之中完成。

当代建构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的主要奠基人是维果茨基和皮亚杰。下面简要概括建构主义者们的理论共识:

⑴知识观:强调知识的生成性、动态性,学生的知识并不是完全客观,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明白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的建构。

⑵学习观:包括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三个方面。强调要让学生理解知识,尽量不要灌输,首先应了解学生一般能力、认识基础、特殊能力、情境互动,促进学生发展,适应多种角色。

学生怎样才算理解知识?只有把新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形成师生、生生互动,并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形成感性认识。

⑶教学观:由于知识的动态性和相对性以及学习的建构过程,教学不再是传递、灌输知识,而是将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发展。

综上所述,当今的建构主义者对学习和教学做了新的解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生的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学生是自己的知识建构者,教学需要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活动。

10、简述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答:一般来说,在学生的内部动机所起的作用要在于外部动机,但由于大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即生理上已经达到成熟,而心理上还处于过渡时期。因此,对其学习动机进行培养之前,有必要了解大学生群体学习动机的特殊性,有针对性、有差地进行培养与激发。

(一)学习动机的多元性。大学生学习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主地分为四大类:一是报答性和附属性学习动机:二是自我实现和自我提高的学习动机;三是谋求职业和保证生活的学习动机:四是事业成就的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间接性。大学生在课程上则注重广泛吸取知识,参与创造性的探索工作,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这说明,随着年级的提高,大学生直接性的学习动机逐渐减弱,而间接性的学习动机逐渐增强。

(三)学习动机的社会性。目前,学习动机社会性的意义在日益扩大,整个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导向也深深影响了当代大学生。

(四)学习动机的职业化。学习动机事业化和就业情况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就业压力使学生很早就朝某个职业方向努力。

11、试述强化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实现理论及自我效能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强化动机理论:是由联结派心理学家提出来的,他们用刺激——反应的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以决于先前的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定关系,如人们为了得到表扬、赞许,所以去学习。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因此,在学习活动中采取的外部手段,如奖赏、评分、和等级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引起相应的行为。

成就动机理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并为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驱力。麦克里兰和阿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大类:一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二是避免失败的动机。根据为两类动机在个体的动机系统中所占强度不同,可将个体

分成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有的人在力求成功方面的动机多一些,属于富于挑战性的类型;而有的人则是在避免失败方面的动机多一些,属于偏向保守型。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比例。一味追求成功,不考虑失败,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如果不求成功,但求无过,也做不成大事。应采用稳健的方法,既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还要考虑到损失,有防范的策略,才会取得成功。

成败归因理论;海德认为,行为的原因或者在于环境,或者在于个人。如果把行为归因于他人的影响、奖励、运气、工作难易等环境原因,那么个人可以对行为不负责任:如果把行为归因于人格、动机、情绪、态度、能力乖个人原因,那么个人就要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一定的责任。韦纳认为,个体对成功和失败的大多数解释都有三个特征:第一,原因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第二,原因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第三,原因是可控制的,还是不可控制的。核心假设是,人们都都试图维持 种积极的自我形象。因此,失败的个体会将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运气,而成功的个体则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技能和智力。对他人行为的归因也很重要。归因理论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联系实际

韦纳理论的价值与实际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2有助于根据学生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3)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

自我实现理论:是人本主认心理学理论联系实际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就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效能理论:是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认为,人们的行为不仅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受通过人的认知因素形成对结果期望的先行因素的影响,提出了结果期望以外的另一种期望——效能期望。即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也就是人们对自己行为努力的主观推测。

12、举例说明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

(一)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之所以能够影响学习效果,是因为它直接制约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必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热情,他们在学习中能专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学习积极性,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反之,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必然低。

(二)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研究表明,新的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一是直接发生途径,即因原有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更分化的学习需要;二是间接转化途径,即新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面来。14.什么是学习迁移?

答: 学习迁移即在一种学习中获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

2学习迁移的分类:1)根据迁移的性质,可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2)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3)根据迁移发生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分为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4)根据迁移的内容不同,分为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

15.简述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说、关系转化说、认知结构说、经验整合说的主要观点。

答:1)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强调要针对学习迁移进行一些官能训练。就是要提高人的能力、智力或是训练和改进心灵的各种官能。形式训练说认为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所学对象的难度及其训练价值,同时,学习要想取得最大的迁移效果,必须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

2)共同要素说:认为迁移之所以能够发生,是因为在这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成分。迁移是非常具体而且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

3)概括说:更强调原理、原则的概括对迁移的作用。认为迁移产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能够概括出两组活动之间的共同原理,学习者的概括水平超高,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或是学习主体对学习情境共同原理的概括。

4)关系转化说:认为迁移并不是由两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研究的成分,原理而自动产生的,而是学习者突然发现在两种学习经验之间存在着关系的结果。学习者所迁移的是顿悟,是两个情境突然被联系起来的意识。

5)认知结构说: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实现学习迁移“最关键的因素”。

他提出了三个会对学习迁移产生影响的变量:1是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实质性的内容特征;2是学生个人知识的组织特征;3是原有认知结构的巩固性。他认为迁移的发生是通过影响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从而间接影响新的学习或迁移。同时提出,设计适当的“先行组织者”来影响认知结构变量,不仅是一种研究学习迁移的策略,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

6)经验整合说:经验整合的实质是构建一体化、网络化的心理结构,并提出整合是一个过程,分为同化、顺应和重组三个途径来进行。

16.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 相似性;2 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3 认知技能与策略;4 定势的作用

17.说明学习迁移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答:1 使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形成一种稳定的、整合的心理结构;2 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习得的知识、技能和道德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

18.在高校教学中促进学习迁移的有效措施?

答:1 合理确定教学目标;2 科学编排教学内容;3 有效设计教学程序;4教授学生学会学习

19.什么是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亦称描述性知识、即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程序性知识亦称操作性知识、即关于怎么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

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即个体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简述大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大学生感知发展的特点:

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

感知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感知具有敏锐性和系统性。

感知具有相对深刻性和稳定性。

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

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

在常规性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

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20.艾宾浩司遗忘曲线说明了什么?

说明: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21.简述知识遗忘的主要理论及其观点。(1)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干扰理论则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相互干扰是导致遗忘的最重要的原因。

(2)知识同化说:认为在真正有意义的学习中,前后相继的学习不是相互干扰而是相互促进的。

(3)动机压抑说:动机性遗忘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这种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故称为压抑理论。

22.举例说明防止知识遗忘的有效方法。

复习是巩固知识最基本的方法。

为了促进知识的保持,避免知识的遗忘,必须注意合理的复习:

复习时机适当。

复习方法合理。

复习次数适宜。

23.根据大学生记忆发展特点和信息编码规律,试述提高知识识记效果的有效策略。

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1.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2.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3.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

信息编码的主要方式:

视觉编码

语言听觉编码

语义编码

语言中介编码

提高知识识记效果的有效策略:

材料的数量与性质

识记的目的性和主动性

对材料意义的理解程度

组块化的编码

多种感觉分析器协同作用

觉醒状态

识记的信心

24.简述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的含义: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的次重复的过程,是对所需要记忆的材料的维持语言策略。精细加工策略:是对一种学习材料进行深入加工的策略,它是指学习者利用表象、意义联系或人为联想等方法为学习的材料增加相关信息,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组织策略:指对学习材料进行加工,按照学习材料的特征或类别进行整理、归类或缩码,以便于学习、理解的一种基本学习策略。

25、有效促进认知策略的教学措施是什么?

(1)在进行认知教学的同时教授元认知(2)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授认知策略。具体在某一领域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应用当前的认知策略(3)在积极主动的基础上教授认知策略,才能促进学生对策略的学习和使用。(4)在具体的学科内容中,教授认知策略(5)按程序性知识学习规律教授认知策略。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及时的反馈和矫正,并提醒学生注意策略运用的条件,以免盲目使用。

26、简述计划策略、调节策略与监控策略的含义

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问题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成功的学习者,不仅需听课、做笔记和完成作业,同时,还要预测完成作业的时间,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等。

调节策略:学习者头脑中有明确地领会目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注重实现这个目标,根据此目标调节学习过程,包括寻找重要细节等。

监控策略:指学习者对自己应用策略的情况进行监控,保证策略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运用,其中自我提问法是策略监控中最常用的方法。

27、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有效促进大学生元认知策略的教学措施。

元认知:指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与调节。(1)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丰富学生元认知的知识。(2)增强元认知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或选择适当的问题,让学生感到解题的必要性,引发兴趣;提供给学生以各种各样的机会,使之在实践中得以锻炼和提高;及时帮助学生进行总结,使之意识到成功与失败的正确归因,与学生不断进行交流等。(3)提问元认知监控能力。活动前,教师应指导学生作出可行的计划和安排,制定比较完整的实施方案;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不断自我提问,加强对整个学习活动的控制能力;活动后,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检查、反馈,及时纠正错误,提出补救办法。

28、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训练大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并分析问题解决的主要策略及训练。

灵活运用已有的的知识经验去有效的解决各种问题,是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

(一)问题能力训练的基本步骤:①建立接纳意见的气氛②鼓励学生仔细界定问题③接受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④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⑤评价每个假设的优缺点⑥考虑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⑦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并给予反馈。

(二)问题解决的主要策略及训练。在不同学科领域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大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该领域中典型问题解决的程序步骤及注意事项。②问题解决时常用的思维方法,如数学中的还元、化简等。

29、试述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目前,社会面临许多经济、环境问题亟解决,对于将面向社会的大学生们而言,在学校里适当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十分必要。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创造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挥的环境。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寻求正确答案;鼓励学生质疑争辩,自由讨论;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托兰斯提出了教师应遵循的五个原则:①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②尊重与众不同的观点③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点是有价值的④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⑤使评价与前因后果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风暴法”。教师鼓励学生创造的首要之举,是让学生知道,他们的创造性回受到表扬。除了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鼓励创新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检查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头脑风暴法”的不基本原则是:①集体解决问题时,禁止提出批评性意见或暂缓评价。②鼓励提出各种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③鼓励各种想法,多多益善④追求与众不同的、关系密切的,甚至离题的想法。

(三)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登技术:戈登技术的指导思想是将创造性当作一项可以通过直接训练获得和提高的技能来看待,而非一种智慧活动。它们只注意到认知活动方式而忽视了认知活动内容的积极作用,忽视了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

因此,创造性的提高是知识、技能和策略几方面同时发展的结果,其培养的基本策略应是在专业知识教学中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以及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相结合的智慧活动训练。

30、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试述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措施。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总体水平较高,随年级上升而发展,并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主要表现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

(一)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形成自我意识的基础。自我认识的难点在于主体我认识客体我,自我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认识的客体,要使认识具有全面性、正确性,就必须凭借各种正确的参考系,从多方面、多角度认识自我。包括:①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②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③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④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⑤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⑥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

(二)积极悦纳自我:培养学生积极悦纳自我应做到①要引导其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这是促使其产生自尊感、克服自卑感的关键。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每个人的优、缺点、长处和短处。客观分析缺点,扬长避短。②教育其正确对待失败与挫折,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感,即使在批评甚至处罚学生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应教育他们认识自尊、尊重他人及其相互的关系。

(三)努力完善自我。自我完善是个体自我教育最重要的方式,实际上是一个主动改变自我以达到理想自我的过程。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①确立正确理想自我②努力提高现实自我。

31.道德与品德的关系: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道德是依靠舆论力量和内心驱使来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品德则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道德的发生发展有赖于社会的发展,而品德的发展则有赖于个体的存亡。因此,道德与品德的形成规律不同。

32.品德与性格的关系: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某些性格既是人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同时,也包含一个人有关道德和伦理方面的行为倾向。二者的区别在于,品德只是属于与伦理道德有关的范围内,而性格的范围是以内向或外倾等品质来评价一个人的社会行为。

33.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知是指对于行动准则的善恶及其意义的认知。它既包含着对一定的道德知识的领会,也包括把这些知识变成自己的行动指南和信念,并以此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道德行为。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知产生的,对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它与道德信念紧密联系,而且道德情感与道德认知往往结合在一起,构成人的道德动机。

道德行为是道德动机的具体表现与外部标志。它也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

作为道德品质的基本组成部分,三者缺一不可。同时,三者本身有各自不同的等级水平,在培养道德品质中都要兼顾到,对其中任何一项过分重视而忽视其他,都无法培养出完善的道德品质。

34.简述态度,品德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

态度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品德也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它们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二者的区别如下:

(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的范围包括对社会,集体以及他人的态度,对劳动,生活,学习的态度,对外物,对自己的态度等,有的涉及社会道德规范,有的不涉及。只有涉及社会道德规范的那部分稳定的内容,态度才能称为品德。

(二)价值内化的程度不同 克拉斯沃尔和布鲁姆等提出,因价值内化水平不同,态度可以从轻微持有和不稳定到受到高度评价且稳定之间发生多种程度的变化。他们认为,价值内化的最低水平是接受或注意;稍高一级水平为反应;价值进一步内化,就达到评价。第四级水平是个体的价值观念系统的组织,即对价值进行观念化并运用这些观念判断各观念之间的关系,以克服各种不同价值标准的矛盾和冲突。价值的最高水平是价值的性格化,即将各种价值观念组织成一个内在和谐的系统,使之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只有价值观念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稳定的态度时,才能被称为品德。

35.简述道德发展阶段论,道德价值观辨析论,社会学习品德论的主要观点。

道德发展阶段论:柯尔伯格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论,他将道德发展划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即第一种水平,儿童10岁以前大约都处于这一水平上。这段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行为的好坏按行为的后果来确定,对自己有利就好,对自己不利就不好,没有主观的是非标准。2)习俗水平,即第二种水平,13岁以后一直到青年,成年都属于这种水平。这段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三种阶段,人际协调取向阶段;第四阶段,维护权威阶段。3)后习俗水平,即第三种水平。这个阶段已经超越了现实道德规范的束缚,达到了完全自律的境界。这段时期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原则取向阶段。个体有其个人的人生哲学,对是非善恶有其独立的价值标准。

道德价值观辨析:价值观辨析理论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拉斯提出,并经西蒙和哈明等人加以发展而成。它主要通过价值观辨析与赋值策略来促进道德教育。价值观辨析理论以人本主义为哲学基础,认为人的价值观是人固有的潜能。辨析的基本形式是使个体在他们的直接生活中思考一些价值选择途径,同时使他们对学校生活和周围人产生积极的态度。

价值观辨析理论在对个体价值观进行辨析的过程中,发展了许多应用性赋值策略。这些具体方法大致可归纳为:大组或小组讨论;个别作业和团体作业;假定的,设计的与真实的两难问题;排序与选择;敏感性训练与倾听技术;歌唱与美术;游戏与刺激,以及个人日记与交谈等。

任何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都要经历三个阶段和七个子过程。1)选择,包括自由选择,在多种可选范围内选择和充分考虑各种选择之后再行选择三个子过程。2)赞赏包括珍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两个子过程。3)行动,包括按自己的选择行事,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

社会学习品德论:人的许多态度或行为,并不能通过其行为的直接经验获得,而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观察学习,亦称为社会学习。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1)观察学习的过程;2)榜样与示范;榜样行为的示范方式主要有五种,即:行为示范,言语示范,象征性示范,抽象示范以及参与性示范。3)强化;强化决定学习者是否会把学会的行为表现出来,即强化对人的行为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强化包括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36.试述道德发展阶段论对品德教育的启示。

道德发展阶段论:柯尔伯格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论,他将道德发展划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即第一种水平,儿童10岁以前大约都处于这一水平上。这段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行为的好坏按行为的后果来确定,对自己有利就好,对自己不利就不好,没有主观的是非标准。2)习俗水平,即第二种水平,13岁以后一直到青年,成年都属于这种水平。这段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三种阶段,人际协调取向阶段;第四阶段,维护权威阶段。3)后习俗水平,即第三种水平。这个阶段已经超越了现实道德规范的束缚,达到了完全自律的境界。这段时期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原则取向阶段。个体有其个人的人生哲学,对是非善恶有其独立的价值标准。

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与思维水平的提高平行,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必须大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思维水平的提高是通过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认知结构不断同化与之相适应的信息,不断进行改组而实现的。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必须依据思维发展的规律进行。

道德判断水平的高低对道德行为的选择有重要的制约作用,要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必须加强道德认识的教育。同时,道德认识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对青年学生传递社会道德规范时,不能脱离青年学生的接受能力。

37.举例说明做好态度不良学生与品德不良学生的转变工作应采取的有效办法。

道德品质不良的转化,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转化需要经历:

(一)醒悟阶段;醒悟阶段是道德品质转化的基础和前提。引起醒悟的方法主要有:(1)消除疑惧,道德品质不良的学生也有被社会承认的需要,但通常他们得到的是责备与谴责,因此,对于他们往往抱有一种可能受到谴责的态度定势。一旦教育者适时地给予适当的表扬而非谴责,就可以渐渐消除他们的疑惧,为进一步的道德教育提供相互信任的基础。(2)引发其他需要,许多品德不良的人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会给与自己有切身利益的人或事物带来什么后果,教育者如果能够抓住实际适时引导,可以引发这些人的其他需要,从而导致他们醒悟。

(二)转化阶段;对自己的错误有所认识之后,在行为上会产生一定的转变,在此阶段,道德品质不良的个体常有反复现象,应首先暂时避免旧有刺激,同时,积极地让其在旧有刺激下得到考验。

教育者应抓住学生醒悟和转变的良机,趁热打铁,因势利导,进行耐心细致的启发疏导,积极促进其转化。对道德品质不良学生的每一微小进步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使其进步的愿望转变为实际行动,并使其道德行为不断得到强化并巩固下来。

在转化阶段,道德品质不良的个体常有反复的现象。出现反复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对自己的不良德行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也可能由于外界的诱因再度出现,或者由于恶习太深而自我控制能力薄弱。

教师应该查清其反复的原因,对症下药,防止较大的反复出现。首先,要让这些学生暂时避免旧有刺激;其次,在此基础上,积极地让其在旧有刺激下得到考验。同时,教师应向这些学生提供正误的范例,提高其是非感。

(三)巩固和稳定阶段;长期转变后,如果不出现反复,或很少出现反复,就逐步进入巩固和稳定阶段,要给予其足够的信任和尊重。教师在此阶段要注意的是:(1)避免歧视和翻旧帐,要加倍关心他们的成长。(2)更为积极的使他们形成完整的自我观念。一个具有完整,健康的自我观念的个体,充分意识到自己过去的行为,今天的行为和明天的行为只是一个篇章,无论过去如何,它们确实是自己的价值观念,信仰的表现,并敢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向上发展的意向,而不为别人的看法所动。

38.道德价值观辨析论对态度和品德教育的启示

价值观辨析在理论上强调学生在道德教育上的主体地位,认为个体价值观念是在自身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中,在不断辨析过程中逐步清晰,稳固的,从而真正起到知道作用。他们主张教师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辨认自己的价值观念以及这些价值观念与其他价值观念的关系,整理他们的价值观念体系。

从价值观辨析的效果看,它可以直接导致道德行为发生积极的变化,比道德发展理论的效果更加明显。因为道德发展理论注重道德判断和推理形式的发展,而价值观辨析理论尽管注重价值观辨析的过程,但最终还是围绕内容进行的。

价值观辨析理论认为价值观念无论好坏,辨析的任务就是帮助个体弄清这些价值观念是什么,并了解别人有什么价值观念,以此做比较。这种对价值观不辨好坏,一概予以承认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既要进行价值观辨析,还应帮助学生去评价各种价值观本身的价值,使其自觉选择符合社会道德原则的价值观念。

39、什么是群体?群体的特点是什么?

群体也称团体,是指人们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到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

特点:

1、群体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共同目标。

2、群体是组织化的人群,具有一定的结构。

3、群体成员在心理上有依存关系和共同感,并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40、什么是群体凝聚力?高凝聚力的群体有哪些特征?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一种吸引力,也就是群体成员愿意留在群体中的倾向。

特征:

1、群体成员积极参与群体活动。

2、群体成员之间积极交往。

3、群体成员心情舒畅,对群体的满意程度高。

4、群体成员士气高昂,精神振奋。

5、群体成员之间有强烈的影响。

41、举例说明班集体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

班集体在学习、生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具有良好班风班集体给予学生多方面的教育和正面影响,它既能防止班级内不健康的小团体形成,抵制不良风气、不良思想的侵扰,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产生,又能使好的思想和行为得到传播、吸收和加强,保证学生有一个稳定、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2、、试述从众与服从、模仿与感染的区别?

从众是人们在社会舆论或群体氛围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服从是指个体按照社会的要求、群体规范或权威意志而作出的行为。种种服从可能处于资源,也可能是被迫的。

模仿是指个体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影响,而引起的一种与他人行为类似的行为。

感染是一种情绪传递过程,它通过言语、表情、动作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或行为。感染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并非由他人强迫而成的。

43、简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与原则?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特点:

1、平等意识强。

2、感情色彩浓。

3、富于理想化。4、喜欢与异性交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彼此尊重;真诚相待;主动公顷、沟通技巧。

44、试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包括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光环效应;投射效应;刻板印象。首因效应:这种由先前的印象而形成的最初的印象及其对后来信息的影响,就是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指的是最后的印象对人们认知具有的影响。

光环效应:它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性而泛化到其他相关的一系列特性上,从局部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即根据较少量的情况对别人做出全面的结论。投射效应:指在人际交往中,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刻板印象:是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物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地看法。

45、运用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设计一个指导大学生建立和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案?

大学生人际交往调适表现为7个方面:

1、谦虚谨慎、摆正位置;

2、平等相待、真诚相处;

3、主动开放;

4、心理互换与相容;

5、合作协助、友好竞争;

6、做真正的自己;

7、善于求助,寻找支持。

46.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

它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心理上的正常状态;二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顺应环境并建设性地有效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包括八个方面,即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人格完整、自我评价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正常、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47.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1)入学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2)大学生学习的心理健康教育(3)大学生人际交往的...

(4)大学生恋爱与性的...(5)大学生择业与求职的...

48.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什么?

主要体现在环境变迁、学业期望、自我认知、心理冲突、生活事件和家庭环境方面。

49.联系高校教育教学实际,试论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主要从个体和学校两个方面开展

(一)大学生应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1)坚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培养和完善人格(3)投身社会实践,扩大人际交往,建立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

(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1)学校教育中应着重于“五学”教育即“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2)逐步形成学校、社会、自身共同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3)建立以发展咨询为核心的大学生咨询观念

50、什么是教学测量与教学评价?它们对教学活动有什么作用?

答:教学测量是考核教学成效的一种方法,是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简称学绩)进行探察,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考核办法。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包含两方面的内容:(1)教学评价必须对学绩测验数据所表明的教学成效做出确切的诊断。(2)教学评价必须对教学的成败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今后教学工作提出明确的改进建议。

教学测量与评价是检验教学成效,确定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是有效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要确切地检验教学成效,确定教学双方的水平,必须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根本作用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师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有如下功能:(1)反馈—调节功能

对教师而言教学测量可了解学生能力与品德的形成状况及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从而更明确地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加速心理结构的形成。对学生而言,教学测量可明确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找出学习中薄弱环节调节自己学习行为,以构建完整的能力与品德结构。

(2)激励—动机功能 教学测量与评价所提供的反馈信息不仅调节教学活动,而且可激励学生的学习,起到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

51.什么是测验的信度和效度?如何提高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答:测试的信度又叫测试的可靠性,指的是测量的一致性程度。

要想提高测验的信度,要了解影响信度提高的因素,来源于四方面:(1)测验长度

测验是测量的一个样本,取样的适当性必然影响到测验的信度。要提高信度,增加长度是个有效的方法,但须注意,只有当新增加题目与原题具有同质性,增长测验才能改进信度。(2)测验难度

测验难度过大或过小,分数范围都会缩小,信度也会降低。要使信度达到最高,能产生最广分数分布的难度水平方为合格。(3)测试对象

测试对象(被试)动机和焦虑的变化,也会影响测试信度,是测试中最难控制的因素。适当的动机和焦虑水平是保证测验信度的必要条件,过强或过弱的动机和焦虑水平都不利于测验信度的提高。(4)测试过程

测试的环境条件,如通风、室温、采光等条件也会影响到测试的稳定性。

测验的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即能够测出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与行为特征的程度,是测验的最重要质量指标。

52.什么是项目的难度和区分度?如何计算项目的难度和区分度?

答:项目的难度是指测试题目的难易程度,通常以答对或通过该项目的人数占应试总人数的百分比来表示。也就是用通过率来表示难度,通过率越高,难度越小。

对于是非题,当只有正确或错误两种答案时,可以用通过该题人数的百分比代表难度:P=R/N,其中P为难度;N为受测总人数;R为通过该题目的人数。

对于选择题,如在K个选项中(K>2)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则其难度可以在该项目的通过率P的基础上进行矫正,计算公式为CP=(KP-1)/(K-1),其中,CP为矫正后的难度;P为未矫正的难度;K为选项的数量.对于论文题型题目,可以用某题的平均分数为依据计算难度:P=M/W,其中,M:全体考生某题的平均得分;W:某题规定的最高分.项目的区分度,又叫鉴别度,是考核被试作答反应的鉴别程度,反映试题对不同水平被试学生进行区分的特征,是区分学习者对试题回答程度的数量指标.客观性题目项目区分度的简便计算公式是:D=PH-PL,其中,D为区分度;PH为高分组通过该题的人数占高分组总人数百分比;PL为低分组通过该题的人数占低分组总人数百分比.论文性题目项目区分度可这样计算:D=(MH-ML)/N(H-L),其中,D为区分度;MH为高分组(总分最高的27%的学生)全体考生该题得分之和;N为所有考生总人数的27%;H为该题最高得分;L为该题最低得分.53.高等教育教学测验中如何科学命题和正确评分.答:命题的一般原则(1)试题要符合测验的目的.(2)试题内容的取样具有代表性.(3)题目格式应多种多样(4)文句要简明扼要(5)答案应正确可靠(6)测试应彼此独立.评分应注意(1)评分标准要客观公正(2)评分标准要规定答案要点及可接受的变式(3)评分标准要依据题目的难易及要点的主次配给分数(4)评分时要注意分析评分和综合评分结合(5)评分标准应注重内容,不宜注重形式。

第二篇:工程心理学 简答及论述

工程心理学简答及论述(2009-02-23 17:00:56)

标签:工程心理学 心理学自考 北京心理学 简答 论述 教育分类:心理 论述 及简答

1.※工程心理学是一门以心理学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性学科。它以实验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

2.※☆工程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①人体生理心理特点和人的工作能力限度。在人机系统中,人机关系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机功能分配,二是人机特性匹配。工程心理学侧重于从工程技术设计的角度对身心因素进行研究。②人机相互作用过程和人机界面的设计要求。人机信息交换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显示器与控制器同人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匹配程度。工程心理学为各类显示装置与控制装置的设计,提供心理学的原则和人机匹配的参数。③工作空间的设计要求。在人机系统中,工作空间的大小、显示器与控制器的位置、工作台的高低、座位的尺寸、机具和加工件的排列、工作间的距离等,都会对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系统的安全发生影响。④工作环境的要求。异常因素包括超重、失重、高压、低压、缺氧等情况。⑤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通过计算机等技术对人的智能活动的模拟。

3.※☆工程心理学的作用:①提高效率。人机系统的效率不仅取决于人或机各自的效率,同时也依赖于人、机、环境三者的配合和协调。②防止事故,保障安全。③创造健康和舒适的工作条件。一个好的系统,不仅要求效率高、事故少,而且还要无害于操作人员的身心健康,要尽可能使操作人员感到舒适、满意。工程心理学关于人机环境关系的研究,可为制订工效学标准、安全标准、劳动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工效学标准通常规定的是最低要求,制定和实现标准,只是为了保障安全和健康。安全和健康地工作是最起码的要求。

4.※☆人机系统的分类:①人机系统按人机连接的方式,可区分为串联式人机系统和并联式人机系统。人机连环串接,人机任何一方停止活动或发生故障,都会使整个系统中断工作,例如司机开车。并联式人机系统,人机并接,两者可互相替代。②人机系统还可作闭环系统和开环系统的区分。两者的区别就在于人是否能够了解系统活动的结果,即有没有所谓结果反馈。闭环人机系统中有信息反馈回路。飞行员驾驶飞机就是闭环人机系统的例子。开环人机系统没有信息反馈回路,人机系统一般都采取闭环式设计。

5.※☆人在人机系统中的作用:人机系统按人在系统中的作用特点,可以区分为三类,即手控式人机系统,机控式人机系统和自动化人机系统。手控式人机系统以人力作为动力源,机器直接受人力驱动而工作,因而在手控系统中,人的活动与作用主要是体力的。机控式人机系统以电能、化学能等作动力,在这种系统中,人主要是依靠显示器来了解机器的。这种系统对人的体力要求相对降低,而对心理功能的要求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工作质量,更多地取决于机器的性能特点与人的信息加工能力的匹配。在自动化人机系统中,机器本身是一个闭环系统,它能自动实现包括信息接收、加工和执行等功能。只有在机器发生故障或需要改变机器工作的程序时,才需要人进行干预,也称为监控式人机系统。

6.※☆人机配合中,人与机器各有哪些特点?一个理想的人机系统应具有可靠性高,跟踪反应快,抗干扰性强,操作负荷轻,费用效益比较小等性能。人机配合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人机功能分配,二是人机在构形与性能特点上的匹配。

⑴机器具有许多人所不及的功能特点:①强度大;②速度快;③精度高;④具有某些人所缺少的感受和反应能力;⑤具有独特的记忆功能;⑥能够长时间地连续工作;⑦能在人无法耐受的环境中工作。

⑵人也有一些机器所不及的功能:①某些感受能力比较高;②具有补偿的能力;③具有高度的灵活性;④具有多种潜能;⑤具有总结经验,除旧创新的能力;⑥具有主观能动性,因而能成为机器的支配者。

一般来说,强度大的、快速的、高精度的、持续久的、单调的或操作环境恶劣的工作,要安排机器去干;设计方案、编制程序、应付不测、排障维修等工作应由人去做。

7.※☆人机匹配应符合的原则:①要选用最有利于发挥人的能力和提高人的操作可靠性的匹配方式。②匹配方式要有利于使整个系统能够达到最大的效率。③要使人操作起来方便、省力。④要采用信息流程和信息加工过程自然的、使人容易学习的、差错少的匹配方式。⑤不要采用需要人做高度精密的、频繁的、简单重复或过于单调的、连续不停的、作长时间精确计算的匹配方式。⑥匹配方式要使人认识到或感到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或很重要,不可把人安排作机器的辅助物。

8.※☆与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有关的工程心理学研究内容有哪些?①人-计算机界面的研究。包括工效学标准、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②对语言理解过程和知识组织方式的研究。③对人的视、听注意分配和信息综合特征的研究。④远距离配合工作的信息加工的特征。

9.◇工程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主要涉及行为变量,这种变量有两个主要的维度:定量维度和定性维度。

10.※☆人的信息加工模型有哪几个阶段?①感觉储存。又叫感觉登记或感觉记忆。感觉记忆的内容人是意识不到的。视觉记忆保持的时间不足一秒,听觉记忆约能保持2秒。②知觉译码。在知觉时,人把当前感觉登记中的信息与以前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匹配,从而赋予刺激一定的意义。③记忆与决策。一旦某个知觉的对象被归入一定范畴后,个体需要决定对它作出什么行动。决策以反应选择的形式表现出来。④执行。这种决策信息以指令形式传输到效应器官,支配效应器官作出相应的动作。⑤反馈。反馈回路,通过反馈,人能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自我调节。⑥注意。

11.※☆补偿显示的效果不如尾随显示有两个原因:①补偿显示信息的模糊性。②尾随显示的运动兼容性。

12.※紧张状态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警戒反应期、抵抗期、衰竭期。

13.※☆按照系统开发的阶段,人为差错可分为以下六类:①设计差错。是指由于设计不当造成的差错。②制造差错。是指产品没有按照设计图样进行加工和装配造成的差错。③检验差错。是指检验手段不正确,没有完成检验项目。④安装差错。⑤维修差错。是指对设备未进行定期维修或设备出现异常时,没有及时维修和更换零部件造成的差错。⑥操作差错。是指操作人员错误操纵机器和设备造成的差错。

14.※☆人为差错产生的背景因素:通常把产生人为差错的外部因素称之为背景因素。背景因素的分类简称4M:①人(Man)。②机械(Machine)。③环境(Media)。④管理(Management)。

15.※☆工作中对人造成压力的原因通常有四个方面:⑴工作的负荷。⑵工作的变动。⑶工作中的挫折。⑷不良的环境。

15.人的内在状态可以用意识水平或大脑觉醒水平来衡量。处于睡眠状态时,大脑的觉醒水平极低。处于第I层次状态时,大脑活动水平低下,反应迟钝,易于发生人为失误或差错。处于第II、III层次时,均属于正常状态,层次II是意识的松弛阶段。层次III是意识的清醒阶段,在此状态下,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准确决策能力、创造能力都很强。第IV层次为超常状态。

16.※☆影响人操作可靠性的因素:包括人的因素和环境的因素。①人的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个体因素、操作能力。②环境因素:机械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17.※☆从信息加工角度来看决策应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①线索接受和整合。②假设的生成。③假设的评估和选择。④产生并选择行动方式。

18.※☆决策过程中产生影响的因素和认知缺陷包括:①进入工作记忆中的线索信息的数量和质量。②对每一个决策活动的可利用的时间长充。③注意资源。④知识的数量和质量。⑤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⑥工作记忆的能力限制。这些影响因素和认知局限提醒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作出一个次优决策。

19..※★☆决策过程中启发式的运用?(举例说明)⑴在获得和运用线索中的启发式。在这一阶段通常出现的简单启发式或偏见有:①注意集中在一些有限的线索上。②首因线索。最先接受的少数信息,比平均权重要大,或比其它信息更重要,这就是一种首因效应。③对后来线索的不注意。④线索的显著性。⑤对不可信线索赋予过高权重。⑵假设生成中的启发式。影响这个阶段的启发式和偏见有:①数量有限的假设形成。②可用性启发式。③典型性启发式。④过分自信。⑶假设评定和选择中的启发式。①认知固着。一旦一个假设生成或被选择,人们就会用它来解释接下来的线索,但有时我们还是用先前的假设,这就是认知固着的过程。②从众偏见。倾向于寻找一些一致的信

息,而忽略不一致的信息。⑷行动选择中的启发式和偏见。①提取少数行动。②行动可利用性的启发式。③结果的可利用性。

20.※☆仪表显示器的种类:⑴按显示形式分为:①数字式显示器。直接用数码来显示信息的仪表。②模拟式显示器。用标定在刻度盘上的指针来显示信息的显示器。⑵按显示功能分为:①读数用仪表。用具体数值显示机器参数和状态的仪表,如汽车上的时速表。②检查用仪表。用以显示系统状态参数偏离正常值情况的仪表,宜采用指针运动。③警戒用仪表。用以显示机器是处于正常区、警戒区还是危险区的仪表。用绿、黄、红三种不同颜色表示正常区、警戒区和危险区。④追踪用仪表。如雷达。⑤调节用仪表。只用以显示操纵器调节值,而不显示机器系统运行动态过程的仪表。

21.※☆显示装置的选择原则。显示装置的功能是让操作人员观察、接受、理解、处理和反馈来自生产过程的信息,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应注意的原则:①数量识读仪表的选择。数量识读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准确的数据,数量识读应选择数字显示装置,具有精度高、识读性好的优点。②状态识读仪表的选择。状态识读仪表只需向操作者显示被测对象参数变化趋势的信息,通常选用指针仪表。

22.※☆视觉显示器的显示必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①鲜明醒目;②清晰可辨;③明确易懂。

23.※☆视觉显示器的设计和选用应遵循的原则:①根据使用要求,选用最适宜的视觉刺激维度作为传递信息的代码。②使显示精度与人的视觉辨认特性同系统要求相适应。③尽量采用形象直观的、与人的认知特点相匹配的显示格式。④对同时呈现的有关联的信息,尽可能实现综合显示,以提高显示的效率。⑤目标和背景之间要有适宜的对比关系。⑥具有良好的照明性质和适宜的照明水平。⑦根据任务的性质和使用条件,确定视觉显示器的尺寸和定放位置。⑧要与系统中的其它显示器和控制器,在空间关系和运动关系上兼容。

24.※☆影响荧光屏显示效率的主要因素(CRT设计中应考虑哪些人的因素):①目标亮度。②目标与背景的亮度比。目标与背景的亮度比取决于目标亮度、屏面亮度和周围环境照明三因素。③分辨率。CRT的分辨率是指可视图像中最小可辨或可测的细节。④颜色。在单色显示屏上,白色、绿色、黄色对深灰色或黑色形成的颜色对比,最适于图形和字符的识别。通常将白色、绿色等明快颜色用作目标色,而将深色或黑色作为背景色。⑤目标位置指示物。⑥屏幕大小及位置。视距的范围应为50-70厘米。

25.※☆控制器的排列原则:①重要性原则:按照每个控制器对实现系统目标的重要程度决定其位置安排的优先权。②使用频次原则:按照每个控制器在系统操作中的使用频次多少决定位置安排的优先权。③功能原则:按照功能关系安排控制器的位置,将功能相近或相关的控制器组装在一起。④使用顺序原则:对系统操作中使用顺序固定的控制器,按照它们的使用顺序安排其位置。

26.※☆在人机界面中用户的分类:①偶然型用户。是既没有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也缺少计算机系统基本知识的用户。②生疏型用户。他们更常使用计算机系统,因而对计算机的性能及操作使用,已经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经验。但他们往往对新使用的计算机系统缺乏了解,不太熟悉,因此对新系统而言,他们仍旧是生疏用户。③熟练型用户。这类用户一般是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对需要计算机完成的工作任务有清楚地了解,对计算机系统也有相当多的知识和经验,并且能熟练地操作、使用。④专家型用户。都很精通,通常是计算机专业用户。

27.※★☆用户的使用需求分析包括哪些?影响人的行为因素为出发点,来讨论用户的使用需求。⑴用户对计算机系统的要求。①系统能让用户灵活地使用,用户不必以严格受限的方式使用系统。②系统能区分不同类型的用户并适应他们。③系统的行为及其效果对用户是透明的。④用户可以通过界面预测系统的行为。⑤系统随时随地提供帮助功能。⑥人机交互应尽可能和人际通信相类似。⑦系统设计必须考虑到人使用计算机时的身体、心理要求,包括机房环境、条件、布局等,以使用户能在没有精神压力下使用计算机,同时能让用户舒适地使用计算机完成他们的工作。⑵用户技能方面的使用需求。①应该让系统去适应用户,对用户使用系统不提特殊的身体、动作方面的要求。②用户只需有普通的语言通信技能,就能进行简单的人机交互。③要求有一致性的系统设计。④应能让用户通过使用系统来进行学习。⑤系统提供演示及例子程序,为用户使用系统提供范例。⑶用户习性方面的使用需求。人的习性至少有以下弱点:一是易遗忘,二是易出错,三是急躁心理。就用户习性方面对系统的要求有:①系统应该让在终端工作的用户有耐心。②系统应该很好地对付人的易犯错误、健忘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习性。③应该减轻用户使用系统的压力。⑷对用户经验、知识方面的使用需求。系统应能让未经专门训练的用户使用。⑸用户对系统的期望方面的要求。用户界面应提供形象、生动、美观的布局显示和操作环境。

28.※★☆开发用户友好性系统的设计原理:①确定用户。确定用户是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的第一步。不同的用户会有不同的经验、能力和要求。偶然型和生疏型要求系统给出更多的支持和帮助。熟练型和专家型要求系统运行效率高,能灵活使用。②尽量减少用户的工作。应该让计算机更积极主动,更勤劳,做更多的工作;让人尽可能少做工作,因而能更轻松、更便当地完成工作任务。③应用程序和人机界面分离的原则。④一致性原则。在程序系统中,应该要求系统的概念模式、语义、命令语言语法及显示格式等具有一致性。而人机界面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输入、输出方面的一致性。⑤系统要给用户提供反馈。人机交互系统的反馈是指用户从计算机一方得到信息,表示计算机对用户的动作所做的反应。⑥尽量减少用户的记忆要求。⑦应有及时的出错处理和帮助功能。⑧使用图形和比喻。

29.※☆人机交互方式的评价标准:人机界面的根本目的是使用户更方便、更容易地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系统,评价标准有:①使用的难易程度。②学习的难易程度。③人机界面的复杂程度。交互方式提供什么范围的功能和操作方式。④操作速度。⑤人机界面的控制方式。⑥开发的难易程度。

30.※☆菜单界面在人机交互方式中的优缺点?菜单交互方式是使用较早,也是使用最广泛的人机交互方式。其特点是,让用户在一组多个可能对象中进行选择,各种可能的选择项以菜单项的形式显示在屏幕上。优点:易学、易用,是由系统驱动的,能大大减轻用户的记忆量。输入量少,不易出错。菜单界面的编程也比较容易。缺点:被选对象受限制,即只能完成预定的系统功能。在大系统中使用速度慢。因受屏幕显示空间的限制,每幅菜单显示的菜单项数受限制。显示菜单需要占用屏幕空间和显示时间,增加了系统开销。

31.※☆图符界面在人机交互方式中的优缺点?图符方式是菜单交互方式,只是它使用图符来代表文本菜单的菜单项。优点:形象、逼真地反映菜单的功能,使理解、学习和操作变得更加容易。缺点:有时图符不能明确表达语意,必须在图符中附加文字来辅助图符的语义。图符占用较大的屏幕空间。使用图符方式必须具有图形硬软件环境的支持。

32.※☆软件开发中的人机界面内容:⑴调查用户对界面的要求和环境。⑵用户特性分析。⑶任务分析。⑷建立界面模型。⑸任务设计。⑹环境设计。⑺界面类型设计。⑻交互设计。⑼屏幕显示和布局设计。⑽帮助和出错信息设计。⑾原型设计。⑿界面测试和评估。

33.※☆提高软件可用性原则有哪些?可用性是指一个系统易学、易用、有效、较少出错、容许修复错误。提高软件可用性有八大原则:①将系统和现实世界进行匹配大家都很熟悉;②使界面保持一致,包括与系统内部和任何现存的外部标准保持一致;③系统状态的可视性也是大家较为熟悉的;④用户控制和容错性的原则;⑤错误和错误的修复;⑥记忆;⑦灵活性和使用的高效性;⑧简洁性和一致性的设计目标。

34.※☆软件界面采用的基本的对话方式包括:①菜单;②填空;③问答;④命令语言;⑤功能键;⑥直接操作;⑦有限的自然语言。

35.※☆有许多关于软件界面设计的模型和规定,大部分都包括一些相同的步骤。软件界面设计模式:

阶段1:确定范围。⑴作出一个有范围和日程表的项目计划;⑵对用户的情况进行描述,给出用户的特征;⑶确定软件和硬件平台,列出这些平台支持的界面技术。

阶段2:确定功能。⑷进行任务分析;⑸设置用户的界面目标,它应包括可接受的最低的操作水平;⑹定义训练方法和各种所需文件。

阶段3:设计。⑺虚构一个用户界用。⑻开发方式指导。⑼进行详细的用户界面设计。⑽开发界面原型。⑾撰写标准的用户界面检测计划。⑿进行标准的用户界面测试,然后作改设计,再测试。

阶段4:开发。⒀进行训练和文本撰写。⒁对用户界面测试计划进行评估。

阶段5:检测/完善。⒂用户界面测试。⒃对最终的用户界面进行评价。

在设计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每一个阶段都必须有用户的积极参与。

36.※☆以人的因素为中心的行为模式有哪几种?行为模式理论认为,事故是由人机系统中操作人员的某些行为缺陷或心理特征造成的。行为模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理论:①学习理论。操作人员的工作技能,是后天习得的行为模式。只有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安全行为给予积极的正面强化,同时给不安全行为以负面强化。这样其他的操作人员就会去学习正确的操作规范,学会安全行为。②记忆错误。记忆错误主要表现为“错、忘、漏”。③个性特征理论。个性特征理论认为,人们存在着某种个性倾向,容易造成事故的称之为“※◎事故倾向个性”。还有一些与事故关系比较密切的个性特征。年龄和经验也与事故发生率有密切关系。一般认为,青年工人缺乏经验、注意力容易分散、纪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因而更容易发生事故。老年人由于工作记忆能力下降,容易疲劳,容易发生错误,因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37.※☆影响事故发生的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视觉与视知觉。没有达到视觉标准的个体,就会有更高的事故发生率。②经验。经验与事故的发生有很高的相关关系,经验总是能把事故控制在最小的可能发生率上。③年龄。④人格特质。一般工人有20%的时间陷于情绪低潮,有一半的事故是发生在这20%的情绪低潮期。⑤疲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疲劳导致了事故的发生,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第三篇:幼儿教育心理学复习总结简答+论述

一、简答

1.简述加涅学习记忆模型

答:加涅认为学习是由加工、预期、执行控制三个系统协调活动的过程。

1)加工系统又称作操作系统,它由受纳器、感觉登记器、工作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反应生成器和反映器构成。

2)执行控制系统 它对整个加工系统进行调节和控制。

3)预期系统 它是信息加工过程中的动机系统,对加工过程起定向作用。

2.罗杰斯对学习实质作了哪些解释?

答:1)在学习过程的本质上,他认为,学习本身不是机械的刺激与反应连结的总和,而是一种有意义的心理过程。

2)在学习的起因和动机上,他认为,人类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或学习的内在潜能。3)在学习内容上,罗杰斯强调学生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学习者认为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知识或经验。

4)在学习方法上,罗杰斯特别强调学习方法的学习和掌握,认为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

3.简述操作学习的特点

答:首先,在学习方式上,操作学习是以内、外部动作来获得经验的学习。

其次,在学习内容上,操作学习的知识、技能是言语学习所无法获得的。

最后,在学习过程和结果上,操作学习是以儿童为主体的活动,结果是获得主体的经验。

4.分析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答:1.动机并非绝对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它与学习之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互为因果关系。2.学习动机是强还是弱,都会影响学习的成效。3.根据叶克斯和多德森的定义,在各种活动中适中的动机水平,有最高的工作效率,随着课题难度的增加,这种适中的动机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4.成功学习的结果一方面是知识、技能的获得与掌握;另一方面是求知欲、自信心等心理品质的发展和提高。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5.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P137 答:1)相似性 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两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

2)原有的认知结构 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可辨性、可利用性与稳定性会影响到新的学习。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心向与定势常常指的同一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以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定势既可以成为积极的正迁移的心理背景,也可以成为负迁移的心理背景,或者成为阻碍迁移产生的潜在的心理背景。

6.简述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 P178 答: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

1)游戏的发展往往以游戏类型的变化表现出来

2)游戏类型的数量在不同年龄阶段各有不同,基本上呈倒U型关系 3)游戏所用的时间,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减少

4)用于特定游戏的时间,相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5)儿童游戏没有一定的模式

6)儿童游戏的发展与非游戏活动有着系统的联系

7.在我国幼儿园,有哪些游戏分类方法?各类型逻辑联系是怎样的?P185-186 答:1.根据游戏规则的内隐或外显,把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游戏两大类。

2.根据游戏形式和内容的差异,两类游戏又可分别划分为三种:创造性游戏分为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规则游戏划分为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

各类型逻辑联系:其一,各种游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合或交叉关系,只是一种相对孤立的游戏类型,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并列关系。

其二,这些游戏类型中,角色游戏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几乎可以渗透到任何一种游戏之中,构成一种复合性游戏。

其三,智力游戏具有较强的扩散性,几乎任何一种游戏都在不同程度上包括了智力的因素或成分。

8.分析运动、操作与动作的区别 P203-204 答:1.运动是人体的一种运动技能,表现为机体的一系列的骨骼肌运动,是“大肌肉群的”运动。

2.操作是人操纵着一定的器具的运动,表现为腕关节和手指运动,是“精细的”动作技能,需要很大程度的精确性。

3.动作是指具有一定的动机和目的并指向一定对象的运动。动作是通过运动来实现的,但动作并不是个别运动的简单的机械的组合,而是复杂程度不同的完整的和有目的运动系统。动作包括了“精细的”操作,又包括了“大肌肉群”的运动。

9.幼儿概念学习有哪些特点?P247-249 答:1)概念学习的操作性 针对幼儿思维的形象性和动作性,采用操作学习的方式能促进其数概念的发展。

2)概念学习的个性化 由于儿童的个别差异,幼儿对概念的理解掌握的同一概念的深度和广度是不同的,同一幼儿在不同发展阶段所掌握的同一概念的深度和广度也是不同的。

3)概念学习的情绪化 幼儿概念学习明显受概念中情绪色彩的制约。幼儿对富有情绪色彩,与自己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概念,更容易理解,记忆效果也更好。

10.简述幼儿概念学习的指导方法 P255 答:1)例证法 为了提高幼儿概念学习的能力,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多给他们提供具有不同典型的实例,同时引导他们总结概括其中的共同特征。

2)变式法 变式对幼儿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有重要的影响。变式就是概念正例的变化,就是使提供给幼儿的各种直观材料或事例不断变换呈现的形式。

11.简述班图拉观察学习过程(法)P270 答:观察学习法是由班图拉提出,这种方法的核心就是替代性学习和替代性强化。替代性强化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对示范者—榜样的强化及其引起的行为变化来改变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趋于正强化,而避开去强化。

观察学习法,根据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水平和特点选择观察、模仿的内容,还有根据模仿内容所涉及的特定行为规范,确定强化形式。观察学习是一种儿童社会行为学习的常见途径。

12.有助于幼儿创造性学习的心理特点有哪些?P317 答:1)注意的持久性

2)喜欢对事物加以组织、条理化,不能忍受事物间的不协调。3)能从不同角度了解事物。

4)游戏、活动前对老师的指导语很感兴趣。

5)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有暂时的沉默与犹豫的特点。6)像用放大镜似地观察事物。

7)喜欢用幻想作为学习与解决问题的方式。8)喜欢编故事、作曲。

13.简述幼儿园教育设计应具备的特征 P344 答:1.不以解决幼儿园全部幼儿的发展问题为目的,它应该有针对性的指向某一部分的幼儿。

2.必须具备帮助幼儿身心发展的正面价值。

3.基本原理必须以幼儿的发展心理和学习心理中的相关理论观点为基础。4.应该包括短期和长期两种目标。5.完成必须经由系统的方法。

14.分析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类型及其划分标准 P339-340

答:1.以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为依据、根据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的教育侧重点,把教育活动划分为生活教育活动、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三类。

2.从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观点出发,根据教师对幼儿活动干预、控制的程度差异,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可以划分为自由游戏、任务定向的活动区游戏和全班集体游戏。

15.分析对应于知识类型的(幼儿园活动)指导模式的特点 P367 答:对应于知识类型的指导模式是由荷兰教学技术专家皮特斯提出。

1.呈现模式 对应于陈述性知识 由呈现信息、练习和表现业绩三个阶段组成,这一模式适用于多种学习情境和培训程序。

2.行动模式 对应于程序性知识 常用于培训情境,强调的是模仿学习和遵循示范,即“当学徒”。

3.探究模式 对应于条件性知识 强调创设让儿童自由探索和实验的学习环境。

16.加涅提出的指导儿童学习的九项外部条件是什么? P372

答:1.引起注意 接受神经冲动模式

2.告知目标 激活执行监控过程

3.刺激回忆先前知识 提取先学知识进入工作记忆

4.呈现刺激材料 为选择性知觉突出特征

5.提供学习指导 语义编码;提供检索指导

6.引发行为 激活反应组织

7.提供反馈 建立强化

8.评价行为 激活提取,促成强化

9.促进保持和迁移 为提取提供线索和策略

17.简述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特点 P394

答: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三个特点: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主体多元化,其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家长、幼儿和同伴。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内容生活化。幼儿园对幼儿的评价包括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3.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技术多样化。对幼儿的评价时必须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并以定性为主。在技术上,借助于各种测验或量表。

18.如何建立和谐师幼互动? P425

答:1.从偏重关注事务到兼重关注情感

2.从教师单一主导到师幼双重主体 幼儿既是教育对象,又是学习与自我发展的主体。

3.从严格控制约束到适度自主自由

4.从谋求整齐划一到崇尚个性差异

5.从单纯重视知识传授到促进全面成长

19.有效互动型教师有哪些心理特征? P430

答:1.教师对儿童宽容尊重

2.教师在情绪上的安全感

3.教师的职业态度

4.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风格or教师的教学风格

5.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0.简述教师应激来自人格方面的因素及其对策 P436

答:1.神经质和高应激水平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内向性和应激之间也存在较强的相关。在神经质和内向性上得分较高的教师很难对自己的职业感到满意。

2被称之为完美主义的因素也会给教师带来较高的应激。

3.敌意也会使个体遭受到更多的应激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并且很明显的在教学环境中经常出现的挫折和冲突特别能够激活具有这种人格特质的人将敌意表现出来。

对策:1.教师要控制应激,要了解自己是否属于对应激很敏感的人。如果是,不必放弃奉献精神和降低工作负荷。

2.教师要检查一下自己的应激反应。了解一下为什么某些事情会使自己紧张或沮丧或易激怒。

3.教师要控制应激就要更加仔细地了解别人,换位思考,不要随便下结论。遇事要冷静,保持自己在认识上的客观性。

4.还要尽力保持以问题为中心。这意味着要把注意力集中于分析问题的性质上,权衡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然后执行最适宜的。

5.在现实的生活中,减低应激也是非常重要。简单的放松技术、冥想技术可以使身体和内心,变得平静。

二、论述题

1.事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及对现实的意义 P83 答:布鲁纳提出了著名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该理论以学生的知识学习为研究对象,描述和解释了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和条件,提倡发现学习。布鲁纳认为,人类具有三种表象模式,即动作性模式、映像性模式和象征性模式。

布鲁纳认为所谓知识的学习就是一个人在头脑中将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她们组织成赋予某种意义的结构,也就是说学习的实质就是学习者主动地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的过程。

布鲁纳既强调知识学习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也倡导知识的发现学习,他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又被称为“认知发现说”。指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地阅读书籍和文献资料,独立地思考而获得对于学习者来说是新知识的过程。对于学习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具备善于发现学习和训练有素的认知能力。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强调认知、理解在学习中的作用以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对指导教学实践是有参考价值的。布鲁纳比其他人更注意发现法的理论依据,使之具有科学的基础。不过,布鲁纳过分夸大“发现法”的学习,片面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否定学科基本结构的相对稳定性,主张教师可任意设计、编订教材和教学计划,这些极端、片面的做法不可取。

2.分析建构主义对学习、学习者和知识的理解 P100

答:1.他们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新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积极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刺激接受者,必须对外部信息作主动地选择和加工。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的。所谓意义(知识)都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2.在怎样看待学习者的问题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在任何时候都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3.知识虽然包含真理性,但并不是绝对正确的最终答案,它只是对现实的一种更可能的解释或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因此,教师的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能用对知识正确性的强调作为学生接受的理由,不能用科学家或课本的权威来压服学生。

3.我国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有哪些?并加以分析 P191 193

答:1.平行游戏法平行游戏法是指教师接近儿童,并且用相同的游戏材料玩同样的游戏,但教师不与儿童相互交往,不参与儿童游戏。这种指导策略往往用于结构游戏与表演游戏之中,效果显著。

2.合作游戏法 合作游戏法是一种常用的游戏指导策略。当儿童专注于游戏时,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加入游戏过程,但仍然由儿童掌握游戏的进程。合作游戏法不是教师传授游戏方法,而是以暗示的方式引导儿童合理展开游戏情节。

3.指导游戏法 指导游戏法是由教师提议或事先设计一个游戏,并在指导游戏时扮演一个关键的角色,至少部分控制游戏的过程。这种指导方法常常传授一些新的规则和玩

法。

4.“真实发言人” “真实发言人”是指教师处于游戏之外,使儿童保持游戏与外在真实世界的联系。这种指导策略与外部指导有一些相似,即教师无须在游戏中扮演角色。

分析:平行游戏法、合作游戏法和指导游戏法是一种情境内指导。而“真实发言人“则是一种情境外指导。平行游戏法和合作游戏法是一种间接指导策略,而指导游戏法和真实发言人是一种直接指导策略。

4.影响幼儿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有哪些? P210

答:1.知识经验 知识不是技能,而技能必须运用知识,知识愈丰富,对克服技能学习的难点愈有帮助。由于其知识经验的相对缺乏,所以只能依据其年龄特点学习一些与幼儿自身生活关系密切的,相对简单的技能技巧。

2.讲解与示范 动作技能学习通常是从教师讲解开始。对幼儿来说,讲解应尽量做到简单、易懂,过度冗长的讲解要尽量避免。幼儿学习动作技能更多的是依赖于教师的示范。示范是以动作方式表演的,非常直观。示范性的动作由教师控制,动作应明确。

3.练习有目的地多次执行某种动作以形成技能的过程,称为练习。练习虽然是多次地执行某种动作,但并不是同一动作的机械重复,而是以改善动作方式为目的的重复。指导幼儿动作技能的练习应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练习的目标 2.及时反馈

5.分析幼儿错误概念的原因及纠正幼儿错误概念的方法 P250

答:幼儿错误概念的原因:1.儿童可能接受错误的信息

2.迷信会赋予错误的概念 3.受经验局限

4.缺乏识辨能力,容易受骗 5.错误的推理产生错误的概念 6.活跃的想象 7.语言理解错误

幼儿错误概念纠正的方法:幼儿概念学习中,常常出现两种错误:1.不合理地缩小了概念,即概念的内涵不仅包含事物的本质特性也包括非本质特性;要消除错误,有效的方法是多提供包括非本质特性的变式。如幼儿认为昆虫不属于动物,因为他们认为动物应有大的躯体,而昆虫躯体小,所以它不包括到“动物”的概念内涵中。2.不合理地扩大概念,即概念的内涵中包含的不是事物的本质而是其他特征。要消除错误,有效的办法是多提供具有本质特征的变式。如儿童没有将鸟的本质特征(羽毛等)包括在“鸟”的概念的内涵中,认为鸟是会飞的动物,因而把蝙蝠、蝴蝶都看成是鸟。

6.幼儿社会性学习指导方法有哪些? P269

答:1.观察学习法 观察学习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学习实际上就是指观察学习,亦称模仿学习,指人可通过观察模仿习得新的行为模式。观察正面榜样有助于促进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2.强化评价法 在社会性学习中的作用,通过成人和同样的强化、评价,幼儿把别人肯定、认可的行为保留下来,并发扬光大。把别人否定、批评的行为逐渐抑制,最后消退。

3.体验思考法 体验思考法是指幼儿在实践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会有许多体验,幼儿对这些体验经过思考后,调节自身的行为,从而获得社会性的过程。幼儿体验、思考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4.语言传递法 语言传递法是指通过语言向幼儿介绍社会行为规范、社会认识,以使幼儿获得社会性的过程。

5.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就是创设现实社会中的某些情境,让幼儿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使幼儿表现出与这一角色一致且符合这一角色规范的社会行为。

7.幼儿道德情感有哪些特点?根据特点如何培养? P288

答:特点:幼儿的道德情感最初和自然情感分不开。它是直觉的情绪体验形式。在正确教育下,幼儿的直觉的情绪体验逐步由具体道德形象所引起的情绪体验所代替。到了大班年龄,幼儿开始具有道德认识,产生伦理道德的情绪体验。

总体来说,幼儿的道德情感还是较肤浅,不稳定,易受感染和暗示。幼儿道德情感的培养应加强道德情境的创设和情感的调节。

培养:1.要创设一个能激发幼儿道德情感的良好环境与气氛。包括:

(1)有积极、适时、适当的成人与幼儿之间的情感应答

(2)有是非、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及其情感氛围

2.要不断丰富幼儿有关的道德认识,将认识和各种情感体验结合起来,发展他

们相应的道德情感。

3.注意调节幼儿的情感。

8.谈谈如何指导幼儿创造性学习(联系实际)P325-329 答:指导创造性学习它要求幼儿园能为幼儿的创造性学习改善教育活动环境和改革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一)幼儿园的环境特征

幼儿园如果能够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和富有刺激的教育活动环境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幼儿就会自然地探索可能有的东西,并表现出创造性的动机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想象。幼儿园应设置专门供幼儿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活动室,并特别注意其中的布置,使其最大程度地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活动。

(二)教师的态度

教师在幼儿创造性学习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教师在指导幼儿的创造性学习时应具有正确的态度。教师必须明白,每一个幼儿都具有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只是其能力的大小不同而已。教师应激励每一个幼儿都积极地参与到创造性学习中来,给他们安排自由的活动时间,让他们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活动。2.在指导幼儿进行创造性学习时,教师应具有对创造性的正确认识。即真创造和类创造。即真创造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创的方法产生出具有社会价值的劳动产品的思维过程;而类创造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创的方法产生出具有个人价值的劳动产品的思维过程。幼儿用新的方式进行某项游戏等都是属于类创造。

(三)教师的教学组织方式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教学组织方式也可以指导幼儿的创造性学习。它包括教师教授幼儿解决问题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技能和技巧;创造性的审美活动方法,提问的方法等。

(四)创造性游戏

创造性游戏是幼儿在想象的基础上,有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的学习活动方式。它是幼儿典型的、特有的教育活动组织形式,主要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整个游戏过程就是一个幼儿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幼儿的创造性游戏对指导幼儿的创造性学习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十分有利。

9.论述个性化教育的指导原理及相应的教育指导 P375 答:个性化教育存在着两种不同倾向的指导原理,即掌握学习原理和继续进步原理。

前者认为,不论各个儿童在学习方法或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有多大,他们都应该获得公平的机会去达到教育的目标。与这一原理相应的教育指导是:学习慢的儿童在某一段时期内的教育目标可以不同,允许他们花更多的时间去达到最终的同一目标;不断评价儿童的进步情况以确定他们达到目标的程度,提供多种选择的教育途径以适应他们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为那些在一般教育活动中不能获得成功的儿童提供补习。

后者认为,为了使儿童在一定时间内能取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每个儿童都应该不断地接受新的学习任务。与这一原理相应的教育指导是:为儿童提供按他们自己的进度能够完成的进一步的学习任务;为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以使学得快的儿童扩大学习的范围,达到更高的教育目标。

10.试述我国师幼互动外显行为因素 P416-420

答:1.师幼互动行为的主体 师幼互动行为的主体包括施动者与受动者。任何一个师幼互动行为事件的发生、发展总是有一方主体向另一方主体发出启动行为信息,从而引发对方的反应,经过双方主体间行为上的往来而形成的。

2.师幼互动行为的性质

其一,就行为实现的方式而言。师幼互动行为的性质可分为两种:即言语型的行为与非言语型的行为;其二,从互动行为中所表现出的行为主体的情感特征来看,师幼互动行为因其发起的主体不同可以区分为六种,其中教师与幼儿各占三种。教师的三种为:正向、负向、中性:幼儿的三种为进取、畏惧、平和。

3.师幼互动行为的主题与结果

在每一个师幼互动行为事件的进程中,无论是教师或幼儿作为施动者,他们各自发出的施动行为总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倾向,即借助于行为来执行自己的某项决定、计划或表达自己的某一要求、愿望。对于一切师幼互动事件来说,其结果都可以归纳为两种情况:要么接受施动者的行为目的,要么对之加以拒绝

4.师幼互动行为的类型

以互动过程中施动者与受动者的主体构成可以区分为教师开启的师幼互动与幼儿开启的师幼互动。1.依据施动行为及反馈行为的实现方式可以区分为言语型师幼互动与非言语型师幼互动。2.依据教师与幼儿在互动行为中所体现的情感特征的交叉组合可以区分九种类型的师幼互动。3.根据师幼互动的主题与结果的关系分为2种类型的师幼互动。

11.谈谈职业教师的压力症表现及如何应对 P439-440 答:教师出现“职业压力症”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具体表现):

1.幼儿园提高教育要求,加快教学改革时,教师情绪较紧张、不安、易怒、易躁、动辄会责怪或迁怒于幼儿。

2.经高度兴奋、失眠、食欲不振,女性教师生理不顺、自律神经系统失调等。

3.在教育工作中,喉咙易嘶哑、情绪充满了忧郁或攻击性。

4.容易神经过敏,对教学活动产生厌倦感、无力感或无可奈何感,当独自一个人时易多愁善感、身心失调。

5.在教育活动中反应迟钝、回避责任、对幼儿冷漠、自我中心主义强烈。应对策略:

1.幼儿园中开辟供教师专用的静养、休息室以及专用的研究室,以减少对教师身心的干扰。

2.建立教师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的机制,促进教师的精神健康。

3.改善幼儿园教育的气氛和环境,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信息、资料、进修体制等方面的支援。

4.提高教师自我修养的水准,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5.幼儿园的组织、行政部门等要倾听教师的要求、心声,加强教师群体间的沟通交流。

6.教师要注意自身的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使工作、娱乐、休息锻炼及心理调节有机地协调起来。

第四篇:2012招教学前心理学-简答、论述、

简答 1.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研究时尤其应注意贯彻那些原则?

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具体有哪些方法? 3.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有哪些?

4.注意对幼小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5.常见的记忆策略包括那几点?6.表征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主要作用? 7.儿童最初的想象,可以说是记忆材料的迁移,表现为哪些特点?

8.幼儿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象发展。

9.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0.意志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11.分析个性开始形成(发生)的几个主要标志。12.从哪几个角度分析学前儿童的能力?

1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研究时尤其应注意贯彻那些原则?1客观性原则:(1)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必须考虑到儿童生活的客观条件。(2)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具体有哪些方法?答案:1观察法2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教育心理实验法)3测验法 4间接观察法(调查访问法,问卷法)5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

3.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有哪些?答案:学前儿童感知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原始的感知阶段。儿童最初的感知能力是与生俱来的。

(二)从知觉的概括向定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初生后的一年,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概括,在婴儿认识事物的活动中起主要作用。

(三)掌握感知标准和观察方法阶段。3岁以后,儿童对物体的感知,渐渐和有关概念联系起来。

4.注意对幼小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答14.什么是依恋以及依恋的特点?答案:依恋是指婴

儿对某个人或某些人特别亲近而不愿意离去的情绪。有的研究者认为,依恋的突出表现有三个特点:

一、依恋对象比任何别的人更能抚慰婴儿。

二、婴儿更多趋向依恋目标。

三、当依恋对象在旁时,婴儿较少害怕。当婴儿害怕时,更容易出现依恋行为,他寻找依恋对象,以取得安全感。

15.儿童自我认识的发展。答案:

一、对自己身体的认识。1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2认识自己身体的各部分。3认识自己的整体形象。4意识到身体的内部状态。5名字与身体联系。

二、对自己行动的意识。动作的发展是儿童产生对自己行动的意识的前提条件。

三、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的意识。(比对自己身体和动作的意识更为困难)

16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几方面?、答:第一,个体心理的发生;第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为三个小阶段:简单发音阶段,连续音节阶段和学话

萌芽阶段。(2)言语发生阶段(1-3岁)。它包括两个小阶段: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和积极说话发展阶段。

28幼儿想象发展的趋势 答:幼儿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象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1)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2)从想象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3)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成人在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帮助幼儿明确注意的目的任务,产生有意注意的动机;第二,用语言组织幼儿的有意注意,成人提出问题,往往能引导幼儿有意注意的方向。30教育是否属于社会因素?它的特殊性是?教育是儿童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是有目的,方向性最强,最有组织地引导儿童心理发展地社会环境,是儿童社会环境中最重要地部分。应。)5情绪对儿童交往发展的作用。(情绪的外部表现是信息交流的工具之一。它在学前儿童与人交往的活动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5.如何看幼儿意志行动的发展?

答案:

一、行动目的和动机的发展。1自觉地行动目的开始形成。2.动机和目的关系出现间接化。3.各种动机之间主从关系的逐渐形成。4.优势动机的性质逐渐变化。

二、行动过程中坚持性的发展。1.幼儿的坚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2.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

三、自制的发展。1.抗拒诱惑。2.延迟满足。6.试述学前儿童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答案:1能力与知识的关系。能力(包括智力)和知识不可分割的彼此联系着,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掌握知识可以促进能力的发展,能力是通过掌握知识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能力是获得知识技能的可能性。能力的形成反过来促进知识技能的掌握。2能力和性格的关系。一方面,性格影响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能力也会影响人的性格特征,如爱好倾向,自信心等等。答案:1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可以分为八个阶段。2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一个新的主要冲突。冲突时阶段的标志。3每个阶段发展的顺序是不变的,所表明的冲突时先天预定的,是生物成熟的表现。4每个阶段的冲突如果处理的好,儿童能够恰当的对付下一个发展阶段将会遇到的危机和问题;反之,则将产生危机或出现情绪障碍,出现病态。5每个人达到每个阶段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原则上按预定步骤发展,但从一个时期向另一个时期转变的速度和道路可以不同。试述幼儿教师应如何感知觉规律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答案: 感知规律主要有适应现象,对比现象,知觉中的背景和对象的关系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运用这些规律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提高活动效果。(1)根据适应现象合理安排好幼儿园的生活制度;(2)合理利用对比现象;(3)对象和背景的关系,如背景与对象的差异,对象的活动性等等。

14.什么是依恋以及依恋的特点? 15.儿童自我认识的发展。

16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几方面?

17、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上? 18、3-6岁儿童记忆发展特点是什么?

19、儿童思维发展的方式有哪些?

20、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概念及其主要表现?

21、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是指什么?

22什么是实验室实验法?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23学前儿童情绪社会化的趋势是如何表现的。24 儿童在学前期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

25简述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主要阶段

26简述弗洛伊德的学前年龄的人格发展理论? 27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包括哪些阶段 28幼儿想象发展的趋势 成人在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30教育是否属于社会因素?它的特殊性是?

案例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2 金鱼!它总是摇头晃脑 3 给幼儿讲小猫钓鱼的故事 4 抓蜗牛,吃饭特别快。5 神童”方仲永 6 优异成绩与注意力 7 小班穿错鞋 对广告词熟记于心 9智力超常班招生新生

10和其他小朋友玩自己玩。

论述题

1.试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2.试述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3.试述幼儿对事物的理解的发展趋势?

4.试述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5.试述如何看幼儿意志行动的发展?

6.试述学前儿童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7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趋势。

8.试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

9.试述如何正确认识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客观因素的互相作用?

10.试述埃里克森对人格发展阶段的基本观点。11 试述幼儿教师应如何感知觉规律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试说明思维的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的意义。13.试具体说明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及特点。14 运用实验室试验法研究幼儿心理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遗传因素和生物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有哪些影响?

16社会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有哪些影响 试论正确理解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必要性 19 试述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情况。20结合词汇发展特点如何促进儿童词汇的发展?

三、简答题 案:第一、注意使儿童从环境中接受更多的信息。环境中各种各样的事物构成一个源源不尽的信息流,不断地出现在儿童周围,但是儿童对其中的信息接受的情况大有不同。注意使儿童捕捉到更多的信息。第二、注意使儿童能够发觉环境的变化,从而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动作,并为应付外来刺激准备新的动作,把精力集中于新的情况。

5.常见的记忆策略包括那几点?答案:1.反复背诵或自我陈述。年龄较大的幼儿,在识记过程中反复背诵以避免遗忘。有时,边识记边自言自语的说出记忆材料的名称或内容。2.使记忆材料系统化。幼儿中期以后,能够在记忆过程中自动对记忆此案料加以整理,包括归类,联想等等。3.间接地意义识记。年龄越大的幼儿,还能够对记忆材料进行精心思考,找出材料的组成规律,以帮助记忆。

6.表征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主要作用?答案:1内化作用。内化是人类心理活动的特点。内化是指外部动作向头脑内部转变的过程。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都是要依靠各种形式的外部动作。在内化过程中,表征起着重要作用。2过渡作用。表征是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儿童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表征活动才可能产生思维。

7.儿童最初的想象,可以说是记忆材料的迁移,表现为哪些特点?答案:1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2岁儿童的想象,几乎完全重复曾经感知过的情景,只不过是在新的情景下的表现。2简单的相似联想。最初的想象是依靠事物外部的相似性把事物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的。3没有情节的组合。最初的想象只是一种简单的代替,以一物代替另一物。

8.幼儿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象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案:

一、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二、从想象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再造性。

三、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9.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案:

一、思维方式的变化:1.直观行动思维;2.具体形象思维;3.抽象逻辑思维

二、思维工具的变化:1.思维活动主要依靠动作进行,语言只是行动的总结;2.语言伴随动作进行3.思维主要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而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

三、思维活动的变化;

四、思维内容的变化。

10.意志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答案:

一、意志的发生发展使学前儿童认识过程中的有意性发生和加强。

二、意志的发生发展使学前儿童对心理活动的支配调节能力提高。

三、意志的发生发展促进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系统的形成。

11.分析个性开始形成(发生)的几个主要标志。答案:

一、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

二、心理活动倾向性的形成。

三、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

四、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

五、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12.从哪几个角度分析学前儿童的能力?答案:

一、运动、操作能力和智力。

二、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三、主导能力和非主导能力。

1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案:

一、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均衡。(儿童年龄越小,发展的速度越快,这是学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二、不同方面的发展部均衡。(学前期儿童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均衡的发展)。

三、不同儿童的心理发展的不均衡。(不同的学前儿童,虽然年龄不同,心理发展的速度也往往有所差异)。18、3-6岁儿童记忆发展特点是什么?答:3-6岁儿童的记忆发展的特点是:(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4)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以后立即开始,过程在最初时期进展最快,以后逐渐缓慢。

20、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概念及其主要表现?答:儿童心理发展某种特征的形成,在某个时期容易出现,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产生,这个称为关键期。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19、儿童思维发展的方式有哪些?含义是什么?答:方式最初使直观行动思维,然后是具体思维,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直观行动思维是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逻辑思维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

21、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是指什么?答:是指儿童能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儿童能独立表现出的水平一般都低于它在成人指导下所能表现出来的水平。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也是儿童可接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标志。教师如果利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就可以促进其心理发展。

17、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上?答:学期儿童注意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注意活动本身性质的变化和注意对象的变化上。

22什么是实验室实验法?有什么优点和缺点?答:优点:能够严格控制条件,可以重复进行,可以通过特定的仪器探测一些不宜观察到的情况,取得有价值的科学资料。缺点:往往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由此导致所得的结果有一定局限性。

23学前儿童情绪社会化的趋势是如何表现的。答:(1)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3)情绪表达的社会化。儿童在学前期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答:学前期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1第二信号系统紧紧依靠第一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仍占主要地位。2第二信号系统对第一信号系统起调节作用,而且这咱调节作用不断加强,表现在,词对随意(有意)运动和随意(有意)行为的调节作用日益加强,用语言指示完成动作,形成暂时联系的困难日渐减少。

25简述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主要阶段?答: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度阶段 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

26简述弗洛伊德的学前年龄的人格发展理论?答:弗洛伊德把儿童个性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这些阶段是:1 口腔期(0~1岁):主要活动是口腔期的活动2 肛门期(1~3岁):主要人排泄获得快感3 性器期(3~7):这时期儿童出于好奇心发生对自己性器官的兴趣,性器官成了获得满足的主要来源。

27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包括哪些阶段答: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阶段有:(1)前言语阶段。它又分

四、论述题

1.试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答案:任务——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应该完成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第二个任务是解释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的变化。意义——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既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理论意义:1.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的依据2.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实践意义:1.社会实践的需要时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根源2.学前儿童心理学必须为实践服务。

2.试述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记忆有助于其他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的发展。1记忆与知觉的发展。记忆是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觉的发展又离不开记忆。知觉中包括着经验的作用。知觉的恒常性和记忆有密切关系。2记忆与想象、思维的发展。儿童的想象和思维过程都要依靠记忆。正式记忆把知觉和想象、思维联合起来,使儿童能够把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象和思维。3记忆与语言的发展。儿童学习语言也要依靠记忆。4记忆与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儿童记忆的发展也影响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通过记忆,儿童对与经验有关的事情发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儿童的情感从而丰富起来。3.试述幼儿对事物的理解的发展趋势?

答案:1 从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从幼儿对图画和对故事的理解可以看出这种发展趋势)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发展到开始依靠词的说明来理解。(幼儿初期常常依靠具体形象甚至实际行动来理解)3从对事物比较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的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幼儿初期往往只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难以理解事物的内部联系)4从理解与情感密切联系,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幼儿对事物的情感态度,常常影响到他们对事物的理解)5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常常是固定的或是极端的,不能理解事物的中间状态或相对关系)

4.试述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日常生活中,情绪对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作用非常明显。情绪直接导致学前儿童行为,愉快的情绪往往使他们愿意学习,不愉快则导致消极行为。2 情绪对学前儿童认识发展的作用。(情绪和认知是密切联系的,它们之间的互相作用在学前儿童心理过程中,也是有明显的表现。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3 情绪对意识产生作用。(意识的产生、发展及其复杂组织的形成时情绪的功能。)4 情绪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儿童情感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日趋稳定。大约5岁以后,情绪的发展开始进入系统化阶段。幼儿的情绪已经比较高度的社会化,它们对情绪的调节能力也有所提高。加以幼儿总是守着特定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这些影响经常以系统化的刺激作用于幼儿,幼儿也渐渐的形成了系统化的、稳定的情绪反大多数情况下,儿童能力和性格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7.试述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趋势。

答案:1从简单到复杂。最初的心理活动知识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化,这种发展趋势表现在两个方面:(1)不齐全到齐全。(2)从笼统到分化。2从具体到抽象。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概括化。从认识过程看,最初是感觉过程,以后出现比感觉较为概括化的知觉和表象。3从被动到主动。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逐渐发展起来。这种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4从凌乱到体系。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零散混乱的。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而且非常容易变化。

8.试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 答案:

一、生物因素。1.遗传因素。(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通过遗传,祖先的一些生物特征可以传递给后代。)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提供发展人类心理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第二,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2.生理成熟。(生理成熟是指机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也称为心理发展。生理成熟主要依赖于机体族类遗传的成长程序,有一定规律性。)

二、社会因素。(环境和教育事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儿童周围的客观世界,就是儿童所处的环境。环境氛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1.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2.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的重要因素。

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互相制约。(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作为自然物质前提的遗传和成熟因素和作为心理反映源泉的社会因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他们之间相互制约着。)1.遗传决定论。2.环境决定论。3.二因素论。4.相互作用论:第一环境影响遗传物质因素的变化和生理成熟。第二,遗传素质极其后的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9.试述如何正确认识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客观因素的互相作用?

答案:1充分肯定客观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不论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如何变化,矛盾的双方都是在生理成熟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环境和教育的反映。)2不可忽视儿童心理的主管因素对客观因素的反作用。(儿童心理本身不但不是消极接受外界的影响,而且还可能反过来对他们发生影响)(1)儿童心理对生理成熟的反作用。(儿童心理在一定范围对其生理活动及成熟发生影响)。(2)儿童心理对环境的影响。(儿童心理活动部自觉不自觉的影响周围事物。儿童心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更重要表现在对周围成人心理的影响。而成人有时影响儿童心理的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3主客观因素因素互相作用的循环。(客观因素影响儿童心理的发展,儿童心理的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客观因素的变化,这种主客观相互作用的循环过程,始终伴随着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4活动与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客观相互作用。(该相互作用,是在儿童活动中发生的。只有通过活动,外界环境和教育的要求才能成为儿童心理的反映对象,才能转化为儿童的主观心理成分。只有在活动中,儿童的需要才可能产生,新需要和旧水平的内部矛盾运动才能形成。儿童才有可能反作用于客观世界。)10.试述埃里克森对人格发展阶段的基本观点。12 试说明思维的发生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答案:(1)①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②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儿童其它的认识过程发生质变。③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儿童的情绪、意志和社会性行为得到发展。④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和意识的出现。(2)具体说明

13.试具体说明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及其主要特点。

答案:(1)①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②自我评价常常有主观情绪性。③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A 自我评价一般比较笼统,逐渐向比较具体和细致和方向发展B 从按外部行为的评价,逐渐出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C 较多只根据某个方面或局部进发进行自我评价,以后逐渐能作出比较全面的评价。(2)具体说明 14 运用实验室试验法研究幼儿心理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答案:应考虑以下问题:(1)幼儿实验室的布置,应尽量接近幼儿日常生活环境,同时要避免无关刺激引起被试幼儿的分心。(2)实验可通过游戏等幼儿熟悉的活动进行。(3)实验前要有“预热”,使被试幼儿熟悉环境和主试。(4)对幼儿的指导语要简明和肯定。(5)实验过程应考虑幼儿的生理状态和情绪背景。(6)实验记录应考虑到幼儿表达能力的特点。要准确记录幼儿的原话,对幼儿的非语言表达方式也应记录。15 遗传因素和生物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有哪些影响? 答案: 1.遗传因素的作用:(1)遗传为人类心理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基础;(2)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2.生物因素的作用:(1)生理成熟的程序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2)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物质前提;(3)生理成熟的个别差异是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生理基础。16社会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有哪些影响 答案: 社会环境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2)宏观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从根本上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3)微观的社会环境是影响儿童心理个别差异的最重要的条件。试论正确理解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必要性 答案:首先,谈到儿童心理发展要提到年龄特征。年龄事儿童心理发展得一个必要条件,对心理发展有规律性得制约作用。其次,儿童心理年龄特在一定得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儿童心理特征并不是随着年龄增长而自发出现的。最后,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在一定年龄阶段中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儿童中概括出来的。所以在年龄特征问题上,我们要正确处理一般与个别,典型与多样,本质和非本质的辨正关系。试述学前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情况。答案:(1)思维是通过分析综合而在头脑中获得对客观事物更全面更本质的反映的过程。(2)学前儿童对事物进行比较,其特点和发展趋势是逐渐学会找出事物的相应部分;先学会找物体的不同处,然后找相同处,最后学会找相似处。(3)学前儿童分类的特点是:4岁以下儿童不分类,5-6岁处于不会分类向开始发展初步分类能力的过程;5岁半-6岁半,儿童发生了从依靠外部特点向依靠内部隐藏特点进行分类的显著变化;6岁后,儿童开始逐渐摆脱具体感知和情境性的束缚,能够依物体的功用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分类。(4)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是向成人学习社会上已经形成的概念。

20结合学前儿童词汇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谈谈如何促进儿童词汇的发展?

答: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范围的扩大,对词义理解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儿童最初掌握词时,往往对词的意义理解不确切,其有两个特点:(1)笼统。幼小儿童对词的理解是笼统的,常常是一个词代表多种事物。(2)非常具体。幼小儿童对词的理解把词的含义理解的过宽或过窄。3-5岁儿童常常自己造词,出现“造词现象”。这是由于前两个原因所导致的。但是幼儿对具体名词的理解基本上难以达到确切的概念水平。针对儿童这种特点,应结合日常生活活动教孩子掌握词汇,这是最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案例题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幼儿安排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要么学英语,要么学钢琴,要么学美术等等,周六周日也不例外,生怕孩子贪玩。从不轻易让孩子与邻居家的孩子共同玩耍,而自己也不愿与孩子一起游戏。即使孩子想尝试做一些简单家务也由家长完全包办。答案要点:家长的做法是不对的。活动和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游戏活动更是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学习当然也是一种必要的活动形式,但它代替不了游戏和劳动的作用。在游戏中,儿童才能形成内部矛盾,并在活动中解决矛盾,才能更好的认识自然和社会。家长的做法使儿童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使儿童心理发展出现片面和扭曲,这是很危险的。“一个孩子问:妈妈,您知道世界上最骄傲的动物是什么吗?是金鱼!它总是摇头晃脑。”为什么这个孩子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请分析其原因。这是因为儿童概括的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是逐渐发展的。儿童概括的发生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直观的概括。儿童最初用对物体最鲜明最突出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这时语词只有标志的功能。(2)动作的概括。儿童对学会使用的实物能够进行概括,但对不会使用的实物则借助于动作,在头脑中形成表象。(3)2岁左右,出现了语词的概括。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舍弃那些可变的次要特征。因此可以说,直观的概括是感知水平的概括,动作的概括是表象水平的概括,而语词的概括才是思维水平的概括

在一语言活动中,某教师讲小猫钓鱼的故事。为了加深幼儿的理解,教师利用活动玩具猫和鱼作为教具。她边有声有色、抑扬顿挫地讲解故事情节,边演示活动教具,伴随轻音乐„假如你旁听了这节课,请用感知觉规律对这次活动进行分析评价。答:教师能根据幼儿时期的感知基本规律,采用多种感知方式和渠道来进行教学,能强烈地抓住幼儿的注意力,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幼儿的感知特点:(1)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2)感知过程趋向组合和协调。(3)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4)感知过程的主动性不断加强。(5)感知过程的效率不断提高。

(二)结合案例进行阐述。4 有位老师记录了她的一次经验。班上小朋友抓了蜗牛,老师强制他们扔掉,谁也不肯。于是老师采用了纸折了一个“房子”,让他们把蜗牛都放进去,并答应他们吃完饭可以把蜗牛带回家。结果,孩子们吃饭特别快。请分析这个老师所采用的方法。

甚至产生反作用。答:这位老师是利用了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 机作用。关于情绪在儿童心理活动中的动机作用,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只是伴随现象或副作用。但是情绪 直接指导着学前儿童的行为,愉快的情绪往往使他们 愿意学习,不愉快的则导致消极行为。这个案例中,老师一开始的强制措施,使孩子产生了不良情绪反 应,幼儿也就不会出现老师的期望的行为。而后来采 用的措施,符合了幼儿的需要,就使他们产生了良好 的情绪进而表现出积极的行动。

5宋朝有个“神童”方仲永,幼小聪慧,五岁赋诗,文才过人,深得当时大文学家王安石的赞赏,不加调

教。到了20岁,王安石再见他时,发现他跟其他普通人一样,竟一事无成。

答:这个事例说明,遗传和社会环境,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作用。良好的遗传素质仅是心理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只是决定了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而要将遗传提供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则依赖于环境和教育,环境和教育从根本上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其中家庭教育更是不容忽视。6.试分析下面儿童在学习和各种活动中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有一名男孩,5岁半进入小学二年级,成绩优异,6岁半在围棋大赛中名列前矛。他2岁时玩积木可以连续玩上几个小时;入学以后,上课注意听讲,不做小动作。答案要点:这名男孩能取得优异成绩与他的注意力有直接的关系。注意对心理过程的发展具有选择维持和调节功能,儿童注意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儿童知觉等,影响着儿童心理的成熟。这名男孩在两岁时,注意就已具有很好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其注意发展的水平较高,超过了一般儿童的发展水平。这样就为他从事各种学习和活动创造了条件,保证了学习和活动的顺利进行,也促进了他的心理成熟,所以各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7.下面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教师应如何加以注意,试举例。在幼儿园,小班孩子常在午睡后将左脚的鞋穿在右脚上,将右脚的鞋穿在左脚上,即使教师告诉他这只鞋是左脚的,他也会出错。而大班孩子很少出现这种现象。答案要点:这是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方位知觉发展水平存在差异造成的。在幼儿方位知觉上,3岁儿童仅能辨别上下,4岁儿童能辨别前后,这正是小班幼儿的知觉水平。5岁使,方位知觉有跃进的倾向,开始能正确的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

8分析幼儿的记忆特点。日常生活中发现,幼儿教师花费很大的力气去教幼儿背诵一首歌谣。但他们在电视力看到关于儿童食品的广告,只需一两次就对广告词熟记于心。答案要点:这一现象充分说明了幼儿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发展的特点。在整个学前期,幼儿的无意记忆占优势,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幼儿对广告词是无意记忆,电视画面具体形象生动,广告主体都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因此幼儿的记忆效果好。相反,教师要求背诵的是有意记忆,其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理解程度和是否有较强的积极性,因此效果往往不太好。

9某小学智力超常班招生新生,有一名六岁儿童前来应招,在测查中该生能够比较流利的朗读当日《人民日报》头版新闻,其他智力活动正常,最后该儿童未被录取。如果换了你做招生的负责人,你会怎么做?请谈一谈你的观点。答案要点:不会同意录取该生。智力超常的儿童并非只是流畅的朗读一篇文章。学前期是处于阅读活动的准备期,在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条件下,幼儿在识字的基础上,比较流畅的进行阅读,对孩子的言语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但如果不顾及孩子的兴趣和能力水平,只追求“识字神童”,不仅不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反而有可能使儿童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给其带来不利的影响。

10如果在幼儿园,一个小孩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而是自己在一个角落自己玩。你怎样看待? 答案要点:这个现象可能有不同的原因:有的孩子可能是由于和某个小朋友闹矛盾,生气了;有的可能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希望被老师关注;还有的可能是性格比较孤僻,不爱和小伙伴交往等。因此老师对待同一种行为表现(孤僻),要分析其真正的原因,要了解孩子的个性,在孩子的个性的整天中,了解孩子行为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如果我们不具体分析其原因,而采取同样的策略,就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五篇:简答论述

三、考核方式

结合自考学生的特点和学科自身的特点,学习过程评价部分考核采用作业的形式。作业的内容紧密结合教材,覆盖了大纲要求的考点,题型以简答题为主,共计50道,每道题2分。具体作业内容如下:

第一章 企业管理概论

1. 根据企业财产构成和所负法律责任,企业可划分为几种类型?并请简要描述。2. 请简述管理的四大职能。

3. 请简述管理理论演变的大体过程。

4. 请简述网络时代企业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创新。第二章 企业战略管理

1. 请简述企业实行战略管理的过程。

2. 请简述迈克尔·波特的五种竞争力量模型。3. 请简述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4. 请简述制订战略的主要环节。5. 请简述竞争战略的基本类型。第三章 客户关系管理

1.请简述客户关系管理的概念。2.请简述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流程。3.请简述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架构。4.请简述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步骤。第四章 企业组织管理

1.请简述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

2.请列举五种以上企业组织结构形式,并简要描述。

3.请简要描述网络时代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特点。

4.请简述企业再造的含义及特点。5.请简述学习型组织的含义及特征。第五章 市场营销管理 1.请简述市场营销过程。

2.请简述市场营销组合策略“4ps”。3.请简述网络营销的内容和层次。4.请简述网络营销站点的规划内容。5.请简述网络广告的特点和类型 第六章 企业运作管理

1.请简述运作管理经历的三个基本阶段。2.请简述准时生产的概念。3.请简述敏捷制造的概念。4.请简述虚拟企业的概念。第七章 企业财务管理

1.从财务管理环节的角度简述财务管理的方法。2.请简述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3.请简述网络时代财务管理内容的变革。4.请简述网络财务的内涵。第八章 人力资源管理

1.请简述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2.请简述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程序。3.请简述工作分析的概念及作用。4.请简述企业员工招聘与选用程序。5.请简述绩效管理的概念及特点。第九章 企业知识管理

1.请简述知识管理的概念。2.请简述知识管理的内容。3.请简述知识管理策略的类型。

4.请简述在选择企业知识管理策略时应注意的问题。

5.请简述知识管理的实施要点。第十章 供应链管理

1.请简述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2.请简述供应链环境下生产协调控制包括的内容。

3.请简述物流管理的含义。4.请简述准时采购的含义。第十一章 企业文化管理 1.请简述企业文化的概念。

2.请简述企业文化的层次及其关系。3.请简述企业文化的作用。4.请简述企业文化管理的内容。5.请简述网络时代企业文化的发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36.企业在网络时代面对的挑战有哪些?2011年1月 36.请描述企业的概念及其特点。2009年1月 36.请简述企业宏观环境的构成。2008年10月 37.组织职能包括哪些内容?2007年10月

36.网络时代企业环境发生了哪些重大变革?2007年1月

36.简述网络时代企业管理理念的转变。2006年1月 36.简述网络时代企业管理内容的创新。2005年10月 44.简述在网络时代企业管理内容的创新。2005年1月 38.简述网络时代企业风险管理模式的特点。2004年10月

36.简述网络时代企业管理面临的机遇2003年10月 41.请列举管理的含义。浙江省2004年1月

37.简述学习型组织的特点。2011年10月

39.谈谈金字塔式组织结构表现出的弊端。2011年1月 36.简答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2010年1月 38.简述直线制组织结构的优缺点。2010年1月

37.简述网络型组织的基本类型和优点。2009年10月 38.请简述企业再造的含义及特点。2009年1月 36.简述五项修炼的基本内容。2008年1月 38.简述学习型组织的特征。2007年10月

38.简述学习型组织的含义及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方法。2007年1月

38.简述企业再造的特点。2006年1月 38.简述学习型组织的特征。2005年10月

38.简述网络广告的发布方式。2011年10月 37.简述目标营销的过程。2010年10月 38.请简述网络广告的类型。2008年10月

37.传统市场调查和网络市场调查有何区别?2006年10月

43.列举企业可以采用的分销战略。2005年1月 39.企业为何要采取多品牌策略?2004年10月 42.列举产业市场购买行为特点。浙江省2004年1月

39.简答网络时代财务管理的观念。2011年10月 39.简答融资应考虑的因素。2008年10月

39.简述企业实施网络财务所要解决的问题。2008年1月

36.简述网络财务的安全问题及对策。2006年10月 39.简述网络时代财务管理的内容。2006年1月 41.列举网络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发生重大变革的两个方面。2005年1月

39.简述网络财务的特点2003年10月

43.请列举网络财务所依托的技术基础。浙江省2004年1月

40.简答知识管理的内容。2011年10月 40.简述知识管理的基本原则。2011年1月

40.简述知识管理的编码策略的含义及特点。2010年10月

40.企业在构建基于学习的知识网络时,内部学习的主导方式和外部学习的主要方式各是什么?2009年10月 40.简答知识的类型。2008年10月

40.什么是知识管理的个人化策略,它有什么特点?2008年1月

40.什么是知识管理?其螺旋循环包含哪几种程序?2007年10月

40.简述知识管理的概念及特点。2007年1月

39.选择企业知识管理策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006年10月

42.列举出知识管理策略的类型。2005年1月

37.什么是知识管理的编码策略,其特点是什么?2004年10月

44.什么是知识管理?为什么说知识管理是一个螺旋循环的过程?浙江省2004年1月

41.简答企业文化的层次。2011年10月

38.简述企业文化有哪几部分构成?企业文化有什么作用?2008年1月

41.简述企业文化的产生背景。2007年10月 40.简述企业文化的构成。2006年1月

40.企业文化管理有哪几方面的内容?2005年10月 36.网络时代企业文化的发展体现在哪几个方面?2004年10月

38.简述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流程。2011年1月 36.简述客户关系管理的关键技术。2010年10月 37.客户关系管理具有哪些特点?2010年1月

36.简述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步骤。2009年10月 37.影响客户终身价值的因素包括哪些?2009年1月 37.请列举出企业与客户互动的渠道。2008年10月 38.简述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组成。2006年10月

37.简述客户关系管理价值链的基本活动。2006年1月37.简述客户关系管理的产生背景。2005年10月 40.如何理解企业的领导者与管理层是客户关系管理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2004年10月

41.简述供应链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2011年1月

41.简述供应链管理的意义。2010年10月

41.简答供应链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2010年1月

41.简述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管理的特点和策略。2009年10月

41.简答供应链管理的“7R”原则。2009年1月 41.简答准时采购的基本思想。2008年10月 40.简述准时采购策略。2006年10月

39.简述双赢关系模式的概念。2005年10月

38.简述网络时代对企业运作管理提出的新要求。2010年10月

39.简答运作管理的基本内容。2010年1月

38.简述实施JIT生产模式的要点。2009年10月 39.简答JIT生产可以被消除的浪费。2009年1月 39.虚拟企业的主要形式有哪些?2007年10月 46.简述敏捷制造的概念。2005年1月

38.简述虚拟企业的主要形式2003年10月 45.简述虚拟企业的概念。浙江省2004年1月

39.简述虚拟团队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措施。2010年10月

40.简答绩效管理的特点。2010年1月

39.简述人力资源管理中工作分析的作用和流程。2009年10月

40.简答网上培训的原则。2009年1月 37.简述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2008年1月。

39.简述人力资源网络化的动因及其监督管理方式的主要内容。2007年1月

45.工作扩展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2005年1月 46.简述网上培训的原因。浙江省2004年1月

40.简述人力资源管理网络化的动因2003年10月

36.简述企业核心能力的特征。2011年10月 37.简述核心能力的特征。2011年1月

36.请你从产业假设、战略重点、顾客、资产与能力、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五个战略维度,用表格方式比较价值创新战略逻辑和传统战略逻辑的差异。2007年10月 37.企业实行战略管理的整个过程通常可以分为哪些主要步骤?2007年1月

41.简述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2004年10月 37.简述企业核心能力的特点2003年10月

四、论述题(本大题10分)

42.请阐述企业在网络时代会面对哪些机遇与挑战?2010年1月

42.论述网络时代企业面对的机遇和挑战。2009年10月 42.论述企业的产业环境分析。2010年10月 42.阐述总成本领先战略的优势。2011年1月 41.论述客户关系管理实施条件。2008年1月 47.论述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实施步骤2005年1月。47.论述客户关系管理的价值链思想是什么?浙江省

2004年1月

42.请阐述矩阵型组织结构的优缺点。2009年1月 41.论述企业再造的含义和特点。2006年10月 48.论述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意义2005年1月。

42.论述网络经济下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趋势及特点。2004年10月

41.结合实际论述网络型组织的特征与优点。2003年10月

48.评述网络经济下,企业组织结构创新。浙江省2004年1月

42.论述网络财务的特点。2008年10月

42.试论述网络财务的安全问题及对策。2007年10月 42.论述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2011年10月

41.怎样进行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包括哪几个要点?2005年10月

41.试述供应链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及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意义。2007年1月

41.论述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和采购管理的特点。2006年1月

五、案例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生产43.海尔的JIT策略2011年10月

(1)结合案例,谈谈海尔JIT策略包含哪些部分?(10分)(2)结合案例,谈谈准时生产的含义。(10分)

营销43.可口可乐的“火炬在线传递活动” 2011年1月 问题:(1)结合案例,谈谈网络营销的特点。(10分)(2)结合案例,谈谈网络营销活动所包括的内容。(10分)综合43.美报称美从中国组装获益最大,中国仅获漂亮数字2010年10月

(1)在华的外国制造企业的营销战略是什么?为什么中国没有从中得到更大利益?(2)从供应链管理、知识管理和企业文化角度分析“中国制造”的出路。

供应链43.沃尔玛公司的供应链交互信息管理2010年1月

(1)结合案例,谈谈沃尔玛在供应链信息化管理方面有哪些措施?(10分)

(2)结合案例,谈谈供应链的含义。(10分)

战略43.海尔、TCL谁能走的更远2009年10月 根据以上资料,结合课程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海尔和TCL的国际化战略有什么不同?目前困难是什么?

(2)从企业核心能力和市场营销角度简单分析海尔和TCL的经营战略。

营销43.宜家家具集团2009年1月(1)结合案例,谈谈宜家创始人Kamprad的经营理念。(10分)

(2)结合案例,谈谈市场营销过程。(10分)

客户关系43.中国平安客户关系系统(CRM)2008年10

月 问题:(1)结合案例,谈谈中国平安的CRM服务体系。(10分)

(2)结合案例,谈谈客户关系管理基本流程包含的阶段。(10分)

综合42.不走寻常路的美特斯邦威2008年1月 问题:(1)结合美特斯邦威的案例,谈谈对虚拟企业概念和优势的理解。(8分)

(2)结合美特斯邦威的案例,谈谈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管理的支持。(7分)

(3)如果你是美特斯邦威最高决策者,公司下一步的战略决策是什么,并简单说明理由。(5分)

供应链43.(1)结合利丰集团供应链管理案例,谈谈你对供应链管理含义的理解。(10分)2007年10月

(2)在本案例中,供应链管理对于利丰集团而言有何重要意义?(10分)营销42.问题:(1)结合本案例谈谈网络营销对传统营销策略的冲击。(10分)2007年1月

(2)结合本课程的相关知识,请您谈谈亚马逊价格试验失败的原因。(10分)人力资源42.问题:(1)三星奥克斯采用的是什么竞争战略?并说明这种战略的优缺点。(10分)2006年10月

(2)结合案例,谈谈对三星奥克斯公司的激励方法的评价。(6分)

(3)结合案例,你认为三星奥克斯下一步的策略是什么。(4分)人力资源42.(1)结合案例,谈谈对传统招聘的看法。(4分)2006年1月

(2)针对案例,分析网上招聘的优点。(6分)

(3)结合案例,谈谈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步骤和人力资源的甄选过程。(10分)战略42.问题:(1)结合Google的案例,谈谈对企业核心能力的理解。(8分)2005年10月(2)结合Google的案例,谈谈对价值创新战略的理解。(6分)

(3)结合Google的案例,谈谈对网络品牌的理解。(6分)

供应链49.请结合以上案例,回答下面三个问题:2005年1月

(1)结合案例,谈谈如何理解第三方物流的作用。(2)从通用汽车公司的运输业务外包模式看,请

问:业务外包为什么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从通用公司的运输外包业务获得启发,你认为业务外包策略有哪些作用?

供应链43.问题:1.结合沃尔玛公司的案例,谈谈对供应链管理概念的理解。(12分)2004年10月2.结合沃尔玛公司的案例,谈谈供应链管理环

境下物流管理的主要特点。(5分)

3.沃尔玛采取的是哪一种供应商管理的关系模式。(3分)

客户关系42.问题:(1)结合案例分析直销的优势。2003年10月

(2)结合戴尔公司实际,讨论客户关系管理的意义。(3)戴尔公司是如何实施供应链管理的?

(4)戴尔公司进行网上直销时,可以采取哪几种网络广告的发布方式?

供应链49.戴尔公司供应链管理浙江省2004年1月请结合戴尔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戴尔公司的供应链管理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成为何种竞争?

(2)从戴尔公司的案例中,如何理解在全球化浪潮中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意义。

(3)供应链管理在戴尔公司案例中的含义是什么?

下载心理学简答 论述[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理学简答 论述[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简答和论述

    简答和论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论述) 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性质和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以爱国......

    简答论述

    3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所谓根本政治制度意味着: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反映了中国的国家性质。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

    简答论述

    【概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观念体系,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

    心理学简答

    心理学简答1简述心理学的基本任务。(1)描述心理现象;(2)揭示心理规律;(3)将心理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 2研究心理学应遵循哪些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3简答心理学......

    心理学简答

    心理学简答: 布鲁纳对发现学习条件的认识:1.学生具有相当知识与经验的储备,能够进行选择性思维,具有发现的动机和态度2.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教学指导水平3.教材的原发现过程......

    心理学简答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五要素: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关键作用)、教学内容(一方面表现为教学大纲、教程、课程;另一方面,也可将它划分为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教学媒体(载体/工具)......

    中学教师资心理学格重点简答论述

    40.对于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

    法医学简答论述

    1法医学:应用医学、生物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并解决法律实践中有关医学问题的一门学科。2法医学的研究对象:现场勘验、尸体、活体、物证、文证、各种人证的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