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简答

时间:2019-05-15 13:59: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理学简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理学简答》。

第一篇:心理学简答

心理学简答: 布鲁纳对发现学习条件的认识:1.学生具有相当知识与经验的储备,能够进行选择性思维,具有发现的动机和态度2.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教学指导水平3.教材的原发现过程要改编成适合于学生在课堂上再发现的过程

。建立师生关系遵循的心理学原则:1不要把教师的需要解释为学生的需要,不要把教师的焦虑和不良情绪转移给学生,防止对学生的偏见2创造安全而温暖的课堂气氛3正常的师生关系要有分寸,应以公认的渠道为限。如何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力:1明确而具体的目的、任务2知识的充分准备,周密的的计划3训练观察技能和方法4启发观察的主动性,养成习惯5利用机会,参加实践活动6观察记录,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对教师的启示:1有效地道德教育或品德陶冶必须根据各时期道德观念发展的特征而实施2对早期儿童教条式的说教,忽略儿童对权威的看法与对需欲的满足,很容易造成道貌岸然实则功利横行的现象3负责教养者不应抱“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想法,而让“趁热打铁”的各时期荒废过去。

学生志向水平受那些因素的影响:1家庭2过去的学习成绩3能力与自信心4与人对比效应。合格教师的心理品质:1教师应具备的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基本功,包括:掌握教学内容,提出和贯彻教学目标,理解、分解和表述教材,恰当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并表现出一定的教育教学机智。还应具有组织班集体,了解或研究学生以及进行家长工作的能力)2表现在情感和意志以及其他方面的心理品质:忠诚教育事业、稳定的专业气质;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师生和同事关系;要有耐心和信心;乐观、活泼的性格;公正不自私。培养学生积极自我意识的方法:1树立自信、自重与自尊的行为模范2以成功的经验激励学生的积极自我意识3尊重学生的理智与情感,防止不当的褒贬4提出明确与合理的要求,关心学生的学习成败,期望应成为对学生潜能的挑战5尊重学生个人价值,培养合理的人际关系。智力技能的培养方法:1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2掌握解答各类课题的程序,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3使智力技能的应用有广泛的机会,培养学生技能迁移的能力。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学习情境的相似性2学习材料的性质3学习活动的多样性4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5年龄特征6智力水平。皮亚杰儿童心理认知发展论的教育意义:1心理及教育测验专家能根据皮亚杰的研究结果编制新的智力测验2课程专家应根据皮亚杰的发现设计各级学校的课程3教师可以依皮亚杰的理论配合教学与学生的智能。如何科学进行复习,防止遗忘:1注意营养和健康,防止大脑创伤和心理障碍2加强记忆信心,提供愉快的学习经验3提倡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4复习5过度学习6记忆术。加涅关于指导学习的基本观点:1教学就是要教大量有组织的系统化的知识2认为教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想”,并不能培养能力,必须通过大量有组织的知识学习才能培养能力3教学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指导,沿着规定的程序进行。学校教育的弊端及消除方法:1学校教育和教学的目标组织、内容及方法脱离学生心理实际,相应也与社会现实脱节;过分的成人化、制度化和标准化;对学生的不少要求是形式主义的、虚假的乃至错误的2学校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某些方面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对学生各方面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尤为忽视,不利于学校教育功能正常发挥3学校教育现有体制使一些学生只是为考试、文凭和地位而学习;学生缺乏对学习本身内在的热情和动机4一些学校气氛沉闷,使学生心理感到压抑。为消除这些弊端,应从整体上进行全面的教育和教学改革。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树立起合乎学生心理发展实际和需要、合乎社会现实和变化需要的科学的学校教育观和教学观,树立起革新的、先进的人才观、方法观、考试观、学生观和教师观因材施教的运用原则和策略:1原则(正常的对待方式;正确的态度;积极的评价;主动的操作)2策略(能力分班或分组;跳级;留级;复式教学;程序教学)

第二篇:心理学简答

心理学简答

1简述心理学的基本任务。(1)描述心理现象;(2)揭示心理规律;(3)将心理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 2研究心理学应遵循哪些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3简答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方法?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心理测验法;5.个案研究法.3.1为什么说脑是心里的器官?①日常生活经验证明②医学临床经验证明③科学实验证明总之日常生活经验.医学临床经验科学研究都证明脑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脑是心里的器官,心里是脑的机能.4简述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运动规律?1.兴奋与抑制的扩散与集中;2.兴奋和抑制的互相诱导.简述感觉和直觉的关系(1)联系:首先,直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不是感觉数量的简单叠加; 其次,感觉和直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即感性认识),二者常常交织在一起。另外,感觉和直觉都属于心理过程中的认识过程。(2)区别:首先,二者在感受与反映客观事物属性方面的区别; 其次,二者在分析器方面的区别;再次,经验在感觉和知觉活动中起的作用不同。

6说明观察与感知的区别和联系。(1)联系:观察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感知活动就不会有观察,这是两者的联系;(2)区别:1。观察是一种主动认识对象的形式,而感知是由对象的特点或人的兴趣所指引的; 2.观察是知觉、思维和语言相结合的活动过程,而感知只是在分析器的综合活动中体现了思维和语言的作用。所以,观察比知觉更具有理解性; 3.观察过程要求观察者保持稳定的有意注意,而感知过程不必有这一要求;4.观察活动常常受到人的情感和意志的影响,而感知活动则较少受到这种影响。简述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1)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2)对象的活动性;(3)刺激物的新颖性;(4)刺激物的强度影响选择性。简述感受性变化的规律。(1)感觉适应;(2)感觉对比;(3)感觉的相互作用;(4)感受性在实践中的发展。如何减少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干扰?(1)让先学习或复习的材料达到100%的巩固;(2)减少前后学习或复习的两种材料的类似程度;(3)避免回忆材料时的系列位置效应;(4)注意科学用脑。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他用两千多个无意义音节作为学习材料,以自己为被试,用节省法测量了遗忘的进程,艾宾浩斯把材料完全熟记后,分别在不同的时间间隔重新学习这些材料,结果发现,遗忘的发展先快后慢,到了一定的时间,几乎不会再遗忘了,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总的趋势是最初忘得多,以后忘得少。简述如何进行复习。首先,复习要及时,多次进行;其次,复习要多样化; 第三,要正确运用集中复习与分布复习的方法。

11.1记忆有哪些过程?①识记②保持与遗忘③再认与回忆

12简述识记的规律。(1)要有明确的识记目的;(2)合理安排识记材料的数量;(3)根据材料性质,精心组织识记;(4)让识记材料成为直接操作的对象;(5)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6)合理选择识记方法;(7)运用尝试回忆;(8)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简述保持与遗忘的规律。(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2)适当超额学习;(3)减少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干扰;(4)正确组织复习。思维的过程包括哪些内容?(1)分析与综合;(2)比较与分类;(3)抽象与概括;(4)具体化与系统化。思维与语言有什么关系。(1)语言与思维密切联系:思维是以语言为工具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语言对思维的主要作用是:语言是个人思维活动的工具,语言是标记(记录)思维活动成果的工具,语言是人们互相交流思想的工具;(2)语言与思维的区别;语言是物质的现象,思维是精神现象;思维与外部世界时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语言与外部世界则是标志与被标志的关系;一词可多义,一个概念有时也可以用几个不同的词来表达。

16简述思维的品质(1)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2)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3)思维的逻辑性;(4)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简述创造思维的过程。(1)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明确新问题;(2)解决新问题:准备阶段;孕育阶段;豁然开朗阶段;检验假设阶段。

18简述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哪些人格特征?(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简述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有哪些?(1)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其中必须有一种是很熟练的,这样才能把大部分注意集中到比较生疏的活动上去,使注意合理分配;(2)注意分配的水平依赖于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性质,复杂程度,熟练程度和习惯程度等。影响注意转移快慢与难易的因素有哪些?(1)原来的活动吸引注意的强度;(2)新的活动和任务的特点;(3)事先是否有转移注意的信号;(4)人的神经类型与生活习惯。

21简述注意的外部表现?(1)产生适应性运动;(2)无关动作被抑制;(3)呼吸的变化。无意注意的形成规律。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刺激物的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主体本身的状态: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知识经验;期待的作用。有意注意的保持规律。(1)明确活动的目的任务;(2)激发间接兴趣;(3)组织有关活动;(4)用意志力排除各种干扰。简答动机的功能有哪些?(1)启动功能;(2)定向功能;(3)强化功能。简述意志过程的分析。(1)采取决定阶段; 动机冲突;确立目的;制定计划(2)执行决定阶段

26简述意志品质有哪些?良好的(1)自觉性;(2)果断性;(3)顽强性;(4)自制性。不良的(1)盲从性和独断性;(2)武断和优柔寡断;(3)动摇性和顽固性;(4)易冲动和闹情绪等。简述意志行动的特征。(1)有自觉的行动目的;(2)以随意运动为基础;(3)受意识的能动调节支配;(4)克服困难。

28简述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1)语言提示的方式;(2)活动的方式

29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30 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1)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强度水平;(2)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31简述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1)影响活动的选择;(2)影响努力的程度和坚持性,决定在困难面前的态度;(3)影响活动时的情绪;(4)影响任务的完成。

简述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1)通过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自觉性;(2)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3)利用原有动机的转变,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4)通过先进人物的榜样和教师示范作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5)创设各种条件,以满足学习需要。

33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关系。(1)情绪与情感的区别:1 从需要的角度来说,二者的层次不同;2 从发生的角度来说,二者发生的早晚不同;3 从反映的角度来说,二者的反映形式不同。(2)两者的联系;情绪与情感的联系时非常密切的,情绪与情感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情绪对情感有影响力,反过来,情感对情绪又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情绪、情感的两极性有哪些表现。(1)积极动力(增力)作用与消极阻力(减力)作用;(2)肯定与否定性质;(3)激动与平静状态;(4)紧张与轻松作用;(5)情绪的强弱两极状态。

简述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联系:(1)认识过程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前提和基础;(2)情绪、情感对认识过程有影响作用。区别:①反映的对象不同②随意性程度不同③机体表现不同 36 怎样控制激情。(1)自我意识调控;(2)理智调控;(3)合理释放;(4)艺术升华;(5)适当转移。

如何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1)正确认识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2)正确认识与判断他人的情绪和情感;(3)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与水平。

简述情绪、情感的功能。(1)信号功能;(2)适应功能;(3)动机功能;(4)组织功能。39简答人的外部表情的变化。(1)面部表情;(2)言语表情;(3)身段表情。

40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如何?(1)联系;1 知识、技能推动和促进能力的发展,是能力发展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技能的形成,而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又能推动能力的发展; 2 能力又制约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2)区别;1 掌握知识、技能基本属于心理活动过程的范畴,而能力属于人的心理特性; 2 知识是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

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1)人的智能是由相对独立、相互平等的八种智能构成的;(2)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强项与智能弱项,且它们的表现程度不同;(3)对某些智能的培养和发展能够带动或迁移至其他智能的发展;(4)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智能理论的超越。

42简述影响中小学生性格形成的因素。(1)家庭教育影响;(2)学校教育影响;(3)社会教育影响;(4)自我教育影响。

简述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具有一种“成人感”;(2)发现“新的自我”;(3)具有强烈的自尊心;(4)性意识开始觉醒。

44简述人格的特征。(1)人格的整体性;(2)人格的独特性;(3)人格的稳定性与毕生发展;(4)人格的生物性和社会性。

如何理解学习这一概念。(1)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准的;(2)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

(3)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学生学习有何特点?(1)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2)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下进行的;(3)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简述学习策略的形成条件。(1)内部条件;1 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2 元认知发展水平;3 学生的动机水平。(2)外部条件;1 变式与练习;2 外显的可操作的技术。

48简述学习策略教学的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控制原则;注意个人效能感原则;注意个体的年龄差异。

49简述知识学习的标准。概念化;条件化;结构化;自动化;策略化

50简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1)激发学生动机的教学策略;(2)呈现学习材料的教学策略;(3)促进知识理解的教学策略;(4)促进知识保持的教学策略;(5)测评学习效果的教学策略。

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论述)(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2)对学习材料的理解程度;(3)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4)指导的作用;(5)定势作用;(6)对学习情境的理解;(7)认知结构的特点;(8)认知策略与元认知。

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1)认知阶段;(2)分解阶段:(3)联系定型阶段;(4)自动化阶段。53简述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1)意识调控减弱,动作自动化;(2)能利用细微线索;(3)动作反馈作用加强;(4)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5)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

54如何培养动作技能。(1)理解任务的性质和学习情境;(2)示范与讲解;(3)练习与反馈。

55简答道德认识的形成。道德认识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它包括: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道德信念的确立。

简述人的心理发展的规律。(1)先天和后天的关系;(2)内因和外因的关系;(3)教育与发展的关系;(4)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的关系。

56.1心里健康教育的任务①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地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里品质,②对少数有心里困扰或心里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里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困扰,调节自我,提高心里健康水平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1)第一阶段,乳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2)第二阶段,婴儿期,1.5-3岁,基本的自主感对基本的胆怯和疑虑;(3)第三阶段,学前期,3-

6、7岁,基本的主动感对基本的内疚感;(4)第四阶段,学龄期,6、7岁-12岁,基本的勤奋感对基本的自卑感;(5)第五阶段,青少年期,12-18岁,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的混乱;(6)第六阶段,成年早期,18-25岁,基本的亲密感对基本的孤独感;(7)第七阶段,成年中期,25-60岁,基本的繁殖感对基本的停滞感;(8)第八阶段,成年晚期,60岁以上,基本的自我完善感对基本的绝望感。

58简述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1)强化法;(2)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5)惩罚法;(6)自我控制法。

59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稳定;(3)意志健全;(4)人格完美;(5)自我意识客观;(6)人际关系协调;(7)反应适度。

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稳定;(3)意志健全;(4)人格完美;(5)自我意识客观;(6)人际关系协调;(7)反应适度。

61如何做好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1)正确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2)面对现实,适应环境;(3)广交朋友,与人为善(4)努力工作,学会休闲。

62如何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1)使教师真正体现工作价值;(2)使教师工作内容多样化;(3)适当的增加一些工作的难度;(4)给教师应有的自主权;(5)将教师的能力发挥与兴趣统一起来;(6)及时运用信息反馈机制。

63简述教师威信的形成因素?(1)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2)优良的心理品质;(3)较强的业务能力;

(4)得体的风貌;(5)良好的第一印象。

64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1)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2)社会环境和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3)儿童心理发展动力是通过在活动中产生的矛盾运动发展的。

65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因素。(1)家庭环境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2)学校对学生品德发展的作用;、(3)个性对学生品德发展的作用。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能力。(1)在教育与教学中培养;(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3)在勤奋努力中培养。

有效地进行学习策略教学的措施有哪些?(1)要确定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学习策略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2)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3)结合学科知识的教学进行训练;(4)注重元认知策略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学习策略。

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阶段形成的理论。(1)活动的定向阶段;(2)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阶段(3)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4)无声的外部语言阶段(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70在教学中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对学生的智力技能进行培养.(1)促进条件化知识的形成(2)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3)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4)科学的进行练习。

71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1)生理原因;(2)心理原因;(3)社会文化的原因

第三篇:心理学简答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五要素: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关键作用)、教学内容(一方面表现为教学大纲、教程、课程;另一方面,也可将它划分为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教学媒体(载体/工具)、教学环境(物质环境/心理环境)。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研究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伴随整个教学过程。教学前:预测、评判;教学中:监视、分析;教学后:检验、反思。)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①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②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③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④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健康人格的建构

健康人格是统合人格,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1.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统合、2.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社会的统合、3.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实践活动的统合。(自我、社会、实践)

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指导 2010

①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②帮助中学生获取积极的自我体验③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

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怎样因材施教)2007

1.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消除不良行为的方法

(1.餍足:让学生持续某一行为,直到他们厌倦为止。2.代价:即个体发现,如果违反了某一规则,将失去一些强化物(金钱、时间、权利、快乐)。3.结合消退和强化:忽视不良行为,鼓励所期望行为。)

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2009

强化、代币奖励、行为塑造、示范、惩罚和自我控制法。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预防、非言语暗示、表扬、言语提醒、有意忽视、转移注意 教学观:

①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②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包括: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实现意义学习的主要条件:20072008

①学生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②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③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

怎样指导学生发现学习:

(1)强调学习的过程,而不只是最后的结果。(2)强调直觉思维。(3)强调内部动机,强调从学习探索活动本身得到快乐和满足,而不是外部的奖惩。(4)强调信息的组织,提取,而不只是存储。)

建构学习论在课堂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课促进课堂教学形成一些有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具体教学方法,这主要有:1.研究性学习、2.合作学习(真实的学习与社会互动)、3.教学对话、4.认知师徒法、5.互惠教学。

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包括

1.形成假设以解释事件或解决问题2.搜集数据来验证假设3.得出结论4.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2008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不完全成正比。对学习的两个作用:

1.影响学习过程2.影响学习结果。主要表现在:1.一定范围内有一致性;2.动机的最佳水平还随学习任务的难度、学生的个性不同而不同。怎样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动机

(一)树立自信心

(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怎样树立自信心2007

①提高自我效能感②设置合理目标③进行归因训练

怎样进行归因训练?

1.建立积极自我概念、2.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自信3.教授有效的学习方法。

怎样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2010

①使任务更有趣②引发认知冲突③合理使用表扬④合适的反馈 学习迁移的种类2011

正、负迁移;顺向、逆向迁移;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自下而上/自上而下); 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迁移的作用:2010

①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②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③对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20082009

1.相似性(学习材料/目标/过程/情境等)、2.原有认知结构(影响认知结构的三个要素1.相应的背景水平、2.原经验的组织性、3.相应的认知技能和策略。)

3.学习定势:定时是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消极作用—功能固着(双重性)为迁移而教:促进迁移的方法:

1.精选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5.在真实生活中学习。

有效课堂管理

1.了解学生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2.建立积极的师生同伴关系

3.注重教学方法

4.以情唤情

5.目光暗示

6.冷却制动

课堂有效概括方法(怎样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概括?)1.用好正、反例证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的进行比较4.自觉地进行概括 错误观念 2010 错误观念即个体日常直觉经验中与科学理论相违背的认知体系。有这些性质:(广泛性、自发性、顽固性、隐蔽性)促进错观转念的教学 2007 1.诊断错误观念、2.引发认知冲突、3.理解新观念、4.应用新观念、5.反思观念转变过程。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20082009 1.深度加工与主动参与、2.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分散、背诵)动作技能的培训(如何提高效率)2009 1.准确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心智技能的培养 200720102011 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②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学生角度)与概括性(借用变式);③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④创设条件提供心智技能练习、应用的机会。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学习策略训练方法: 2009 2011 1.指导教学模式(与讲授法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2.程序化训练模式(活动的基本技能)3.完型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四种策略:总结、提问、析疑、预测)5.合作学习模式:核心互动(比独自学习印象深刻)等。影响学生正确表征问题的主要因素有: 1.学生不能有效的识别问题的相关信息;2.缺少某一问题领域的特定知识;3.动机过强,急于求成。教师如何帮助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①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以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②教授学生运用策略③提供多种练习机会以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④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发问、多角度提假设、鼓励反思)创造性的培养? 2009 ①创造适宜的环境②注重个性的塑造③创造性思维策略训练 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2.接受学生的想法、3.重视学生的独特性、4.提供榜样 创造性思维策略训练 1.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2.发散思维训练、3.学会容忍模糊性、4.推测与假设训练、5.自我设计训练、6.头脑风暴训练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20072009 ①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②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中学生道德具有自律性的表现 2011 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2自我意识增强、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2010 态度: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倾向; 品德:个体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行为时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心理健康的标准:2008 1.情绪稳定、乐观;2.人际关系和谐;3.人格完整;4.正确的自我观;5.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6.心理行为表现符合年龄特征 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 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心理健康教育意义: 2010 1.预防精神病症,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是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客观要求。教学目标及其主要意义: 含义:指教师在教学之前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能够获得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的主要意义:①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②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目标侧重知识或结果,学生采用接受学习更有效,对应的是讲授法)③指引学生学习(明确目标有助加强自信心)教师在选用教学媒体时应注意: 1.使用的必要性2.使用的针对性3.教学媒体要具启发性4.演示与讲解相结合。总之,教学媒体是促进教师有效的教、学生有效的学的一个中介,不是装饰品,不能“为使用而使用”。课堂管理的目标:20072011 1.争取更多时间用于学习2.争取更多学生投入学习3.帮助学生自我管理。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1.教师的领导方式;2.对学生的期望;3.教师的移情;4.教师的焦虑水平课堂纪律的类型: 教师促成、群体促成、任务促成、自我促成。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①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②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③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④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专家型教师的能力特点 2009 ⑴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用 ⑵熟练掌握教学技能 ⑶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布鲁巴奇提出教学反思的几种方法 20072011 1反思日记2.详细描述3.交流讨论4.行动研究

第四篇:自学考心理学简答

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及研究程序。

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具体包括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研究程序主要包括: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确定研究对象、界定概念及其研究工具、选择研究方法、解释结果并作出结论。

2.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

观察法:由研究者直接记录被试者的行为活动,从而探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是在自然情境中搜集被观察者的资料,以了解其心理和行为的一种方法)优点是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应真实自然,可作为一种科学研究的前期研究,可以先用来发现问题和现象,可供研究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其它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缺点是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的能力和其它心理因素的影响,并且观察到的资料数量有限,往往难以做出概括性的结论。

个案研究法:是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征的方法。优点:能加深对特定个人的了解,有助于教育工作者进行因材施教。缺点是所收集的资料往往缺乏可靠性。结论不能简单推广到其他个人或团体。调查法:就是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定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优点:能够收集到大量的资料,效率高。缺点:研究结果难以排除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干扰。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优点:把心理学研究与平时的业务工作结合起来,研究的问题来自现实,具有直接的实践意义。缺点:容易受无关因素的影响,不容易严密控制实验条件。3.现代心理学研究有哪些主观点。

构造主义:奠基人冯特(1879年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独立学科,心理学之父),代表人物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即人对直接经验的觉知。其方法是内省法。

机能主义:创始人詹姆斯。代表人物杜威。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忽视了意识的主要特征,只静态地研究,而忽略了意识的连续性。

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代表人物斯金纳。反对内省法主张采用实验法。指出任何机体当前的行为结果改变了未来的行为。它极端排斥研究心理的内部结构和过程,否定意识研究的重要性,窄化了心理学的内涵。

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魏太默,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主要研究知觉和意识的组织过程。为后来的认知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通过梦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现病人潜意识中存在的动机,使其所受到的压抑得到宣泄,从而治疗疾病。以偏概全,夸大性欲的作用,忽视社会文化的影响。

人本主义:马斯洛和罗杰斯。心理学第三势力。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要想充公了角人的行为,就必须考虑到人们都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

认知心理学:皮亚杰。认知是指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言语、思维等。他们认为,要充分了解一个人行为必须研究其内部心理活动,内部认知过程是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的。4.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心理学理论领域:实验与认知心理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生理心理学。应用领域: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教育与学校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广告与消费心理学,法律与犯罪心理学。

5.教师学习心理学意义。

有利于教师认识学习与教的心理活动规律,有助于提高教师心理素质,有助于开展教育科学研究。6.简述动机冲突的主要类型。

按性质和内容分:原则性动机冲突和非原则性冲突。表现形式分:双趋,双避,趋避。7.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

力求成功动机,即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避免失败,即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倾向。他还把追求成功的动机或倾向假定为三个因素的成积,即追求成功动机的强度、成功的主观性概率即期望、成功的激励值。8.奥苏伯尔成就动机的三种内驱力成分。

认知内驱力:要求获得知识、技能以及善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需要,如好奇心、求知欲、探索。自我提高驱力:把学业成就看作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如自尊心、荣誉感、胜任感。附属内驱力:为了获得长者和同伴们的赞许和认可而努力的需要,表现为一种依附感。9.动机与行为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学习动机存在着一个动机最佳水平。即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率随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大而提高,直至达到学习动机最佳强度而获得最佳,之后则随着学习动机强度的进一步提高而下降。动机强度的最佳点还会随学习活动的难易而有所变化。一般说,从事比较容易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而从事比较困难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低些。10.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七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1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只有较低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出现较高一层的需要,2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3七个层次可概括为两个水平,即基本需要和成长需要。

是迄今为止心理学界最为推崇的需要理论,其积极意义表现为:1注重社会正常人的需要,具有普遍性;2是一个有严格组织的层级系统;3比较客观准确地揭示了人类需要产生的客观规律。缺陷:1脱离现实生活实践和人类社会发展去看待人性,降低社会生活环境在人的需要中的作用;2强调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但没有充分认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3他是一个人本主义者,许多概念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而未能顾及这些概念的现实社会内容。11.动机功能分类。

功能:激活,指向,调节,维持。

分类:起源:生物性动机、基本社会性动机与高级社会性动机。意义:合理动机、不合理动机。引发:内在动机、外在动机。行为与目标无近关系:远景性动机、近景性动机。所涉及的活动名称:学习动机、游戏动机、劳动动机、工作动机等。12.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培养:1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2增进民族责任感、社会使命感;3发展学习兴趣;4创设问题情景;5促使动机迁移。(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动机,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来培养学习动机。)激发:1提高教学的艺术性;2明确学习目标;3提供成功机会;4正确对待挫折;5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指导结果归罪,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3.注意的特征。

稳定性: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同一时间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间指向于不同的对象。

转移:是指注意的中心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另一种活动上去。14.知觉的特性。

整体性:在知觉过程中部分会丧失他们从前的特征呈现出由整个模式决定的新特征。

选择性:在进行知觉时,尽管同时接受很多刺激,但我们总是把其中的一些当作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当作知觉背景。

理解性:人在感知当前事物时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难来理解他们并用词把它标志出来。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时,知觉结果依然保持不变。15.思维过程。

1.分析和综合2比较3抽象和概括4具体化。16.概念形成的策略。

同时性扫描,继时性扫描,保过性聚焦,博弈性聚焦。17.记忆信息加工过程。

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认为外界信息进入记忆系统后,经历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外部信息先输入感觉记忆,感觉记忆有丰富的信息,它具有各感觉通道的某些特征,可以被分为图像记忆、声音记忆等,但很快就会消失。有些信息会重新编码进入适时记忆,信息编码的形式可以是听觉的、口语的或书面语文的,适时记忆的信息也会很快消失。短时记忆可以被看做是一个缓冲器。长时记忆是一个真正的信息库,信息在这里可以是听觉的、口语的、书面语言或礼堂的编码方式。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可以因为消退、干扰或强度降低而不能提取出来,但这些信息的贮存可以说是永久的。在这模型中,信息从一个记忆阶段转到另一个阶段多半是受人有意识或无意控制的。复述是完成信息转移的关键,简单的复述是不能起到作用的,只有精确的整合性复述才能将复述材料加以组织,并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在更深层上加工,信息才能从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18.问题解决策略。

算法策略和启发法。算法策略:就是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方法,直到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启发法: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手段——目的分析,逆向工作,计划。19.影响遗忘的因素和增强记忆的方法。

影响遗忘的因素:遗忘的进程受到时间因素的制约;衰亡材料很重要时,一般不容易遗忘;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进程有影响,有意义材料、形象材料、熟练的动作机能遗忘的较慢;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不同对识记效果都有很大影响;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对识记也有重要的影响,一般系列材料的开始和末尾部分记忆效果较好。

增时宜记忆的方法:直观形象法;图表法;谐音记忆法;归类比较法;联想法;歌诀法。20.影响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呈现的刺激模式: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越接近,就越容易选用恰当的知识与策略使问题得到解决。问题的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一个中心环节它说明问题在头脑是如何表现的问题的表征反映对问题的理解程度。

定势:人在解决一系列问题之后容易出现一种习以为常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

功能固着:是只看到熟悉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它功能即在思想上勾销了事物的变通性。酝酿效应:当人们花了好长时间解决一个问题还是不能成功时把它搁在一边几个小时,几天或几星期而后再来解决这个问题,似乎发现了解决途径。

动机:问题解决的效果与动机强度呈倒U型曲线关系。专家与新手。

(知识的不责骂表征会影响人们对问题的解决;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功能固着是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不同的动机水平影响问题解决;情绪影响问题解决;人际关系。)

21.影响学生注意的因素。

无意注意:刺激物的物理特征性强度;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有意注意:拼音兴趣;智力活动的积极性;生理和情绪状态。2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匀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遗忘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越来越慢。23.认知对情绪的影响。认知对情绪影响:认知在情绪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判断评价刺激物对个体需要的符合程度,它是个体对刺激物产生肯定或否定态度的决定因素。认知过程中伴随着情绪体验。其中情绪体验是在感知过程中产生并通过感知过程逐渐得以体现。1感觉是诱发情绪的首要条件2记忆是与想象决定着情绪3注意与思维也决定着情绪的产生与表现。24.情绪对认知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情绪对认知具有动机性功能、信号性功能、及感染性功能。25.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

正确的人生追求;宽广的胸襟;更改地适应生活;寻找身边的欢乐。26.过度焦虑情绪的控制。

积极进入放松状态是消除焦虑的重要方法;以新压旧也是消除焦虑的一种方法;当人处于焦虑状态时,必须尽早自觉察觉焦虑从何发生,从中寻求原因,以理智的方式去质疑焦虑。26.智力开发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和教育中:学科教育中的智力开发;元认知与智力的开发;自我效能感受与智力的开发。特定的智力开发:波诺的方案;应用智力方案;PIFS方案。

(早期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供适宜的材料和活动。教学中:教学应成为智力发展的先导;元认知技能的培养;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班级教学中的因材施教;特定的智力训练。

实践活动中智力开发: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科技与课外活动。)27.培养创造力的方法和途径。

创设有利于个体创造力发展的环境;实施教育创新,开展创新教育;开发个体创造力的具体方法,智力激励法,信息交合法,联想法,综摄法。28.创造性评定。

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洞察性)29.常用的智力测验师表。

个体:斯坦福——比纳师表;韦克斯勒量表。团体:美国陆军测验;瑞文推理测验。30.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和不可逆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发展的关键期。31.皮来杰的相互作用论。

发展受四个因素的共同影响,成熟、自然经验、社会以验以及平衡化,其中第四个因素是决定性因素。成熟,主要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成熟。自然经验,主要是通过与外界物理环境的接触而获得的知识。社会经验,主要指评议和教育的影响。32.毕生发展观及阶段特征。

毕生发展观的基本思想主要体现为,第一,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第二,个体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第三,个体的发展是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主要有三类影响系统,即年龄阶段的影响、历史阶段的影响、非规范事件的影响。

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之一埃里克森把个体从出生到临终的一生称为生命周期。„„ 33.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有哪些。P90 34.你是如何看待个体心理发展的?P90 目前心理学界对个体心理上发展的观点大致有四种:成熟论、行为主义观、精神分析论及相互作用论。„„ 35.分析评价遗传与环境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P90 36.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P108 建构主议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和的意义的过程。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是新旧经验这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这种思想被认为是当代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基础。(知识观建构主义,学生观建构主义,老师观建构主义)37.教学过程中怎样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迁移。

通才教学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迁移,就必须根据迁移原理来有效地组织教学。改善心智功能;传授基本知识;有效的指导;提高迁移的意识性;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情境性教学。38.简述认知结构的迁移观。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发生的影响,这不是迁移。所以认知结构是知识迁移的重要原因。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已有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新学习是不存在的。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它是学生头脑中全部观念的内容和组织。个人认知结构在内容和组织方式的特征,称为认知结构变量,主要包括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原有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这三个变量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如果学生在某一领域的认知结构越具有可利用、可辨别性和稳定性,那么就越容易产生迁移。39.如何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能力的提高主要有以下五种方式:让学生每天学习日记;增强学生对他人及自己认知过程的意识;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质疑;指导学生监控,评估自己的理解能力;向学生提供练习与反馈的机会。40.试论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P109 41.学习分类。

布卢姆:教育目标即学习的结界,应该包括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和动作技能学习三大领域。认知学习由低到高分为六级: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奥苏伯尔: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机械学习;意义学习。加涅: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我国:知识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社会行为的规范学习。42.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奖赏与惩罚,负强化与惩罚);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论;加涅的信息加工论;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43.迁移分类。

影响效果:正迁移和负迁移。影响方向:顺向迁移和负向迁移。发生的水平: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内容: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

44.简述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P124 决定教学目标;了解准备水平;进行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评价。45.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如何提高老师教学效能感。P125 教师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教师所处的外部环境,在社会上,必须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作风;在学校内,必须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规则并严格加以执行,以有努力创立进修、培训等有利于老师发展,有利于教师实现其自身价值的条件。从教师自身,要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向他人学习。46.教师角色有哪些。

从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以及教师的社会职责来分析教师在学校主要应该充当学习的指导者、班集体的活动的领导者、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心理上保健者和教育科研人员这样五种角色。47.如何树立教师的威信。

建立老师古今的途径是: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业习惯的养成;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48.简述讨论法及其运用技巧。

讨论法是指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某个议题,在集体中或学习小组中,相互交流个人的观点、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法是一种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有效地组织讨论的要点是;讨论的议题要明确;讨论学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充分发挥教师在讨论进行中的作用讨论结束后要适当小结。

49.如何运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解决学科领域中的各种具体问题。为了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如下教学策略:详细分析并讨论例题;指导学生正确表征问题;指导学生选择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训练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监控和反思;通过“大声思维”,提供专家示范。50.简述调控课堂心理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课堂心理上气氛进行调控:增加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投入建立融洽的师生感情关系;采取民主的领导方式对待学生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1.怎样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P124 52.教师期待效应及其产生过程与影响。P125 53.人际沟通的重要意义。

人际沟通是人在社会中生存的必要条件;是建立和发展人际关系的条件;是形成自我意识的必要条件。54.有效人际沟通的条件。

沟通双方对交流的信息的理解越一致越好;双方都要有交往的愿望和兴趣;双方要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和技巧;要选用适当的信息通道来传递信息;要重视选择注意对沟通的影响;要有及时的信息反映;过程没有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干扰,保证信息真实可靠。55.人际印象形成的主要特点。

一致性倾向;好坏评价是形成印象的根本依据;中心特性左右着印象的变化。56.影响从众的主要因素。

群体因素:群体规模、群体的一致性、群体凝聚力等。个体因素:人格特征、性别、个体在群体的地位。情境因素:任务的模糊性和难度、从众行为的公开性。57.合作与竞争对个体的影响。

合作与竞争对个体的影响:一些研究表明,在合作的条件下,群体成员之间能建立和保持友好协调的人际关系,个体的活动效率因此也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有更多研究表明,由于竞争能够使个体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激发强烈的行为动机发挥出自己的潜力,所以它同样可以大提高个体的活动效率。可见合作和竞争对个体的行为都江堰市主要起积极作用。研究发现在没有特别引导的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优先选择竞争,即便合作是最好的策略也是同样如此。58.行为归因偏差。P136 主要有:观察者——行为偏差;自利偏差。59.印象形成中的主要心理效应和偏差。P136 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定型效应。60.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我国:对自己有信心;对学校生活有兴趣;喜欢与人交往,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61.学校心理辅导原则有哪些。

面向全体学生原则;发展性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因材施辅原则。62.列出学校开展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主要方式:以全体学生为对象的团体辅导;以少数学生为对象的个别辅导。

主要途径:独立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将心理辅导融于班级、团队活动之中;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个别辅导;团体辅导。

第五篇:心理学简答总结

简答:

1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2.P25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的认知活动仅限于感知运动,通过感知运动图式

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特征为,初期儿童刚刚能区分主题与客体;中期儿童从对事物的被动反映到主动探索,后期有了表象,获得了“客体永久性”。(2)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掌握了口头语言,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表象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特征是:思维的单向性,思维的刻板性和不可逆性,自我中心。

(3)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思维。特征:多向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3)形式运算阶段:思维已经摆脱了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与形式区分开来,进行演绎推理,能偶运用符号进行思维,思维此时具有了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等。

3.P55 布鲁纳教学观: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1)学习观:a 认知生长和表征理论 b.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c.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教学观:a.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b 提倡发现学习c 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结构原则 程序原则 强化原则

4.奥苏泊尔的意义学习的条件(1)意义学习的客观条件,即外部条件,指的是意义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

义。针对学习者能否理解而言的,即使材料本身有意义,如果超出了学习者的理解范围也无法进行有意义学习

(2)主观条件 即内部条件 首先学习者要有学习的心向,把新学的内容与原有的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其次,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恰当的只是,以便与新知识相联系,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的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已有的适当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

5.P70 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主要注意内部条件)内部条件:1.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2.成熟与年龄

特征,3.性格特征与个别差异,4.学生的抱负水准 5.学生的焦虑程度外部条件:1.家庭条件与社会舆论,2.教师的榜样作用

6.P107 简述工作记忆的教育含义:(1)必须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用于复述;(2)由于记忆容量有限每次呈现

给学生的信息不宜过多,不能超出工作记忆的负荷;(3)教授学生更有效的记忆策略来更好的组织信息,从而扩展记忆容量,这些策略主要包括复述和形成组块;(4)形成适当的程序性知识表征也有助于克服工作记忆容量有限的问题;(5)鼓励学生掌握更多的背景知识,有助于提升工作记忆效能。

7.P118 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关系:两者是构成技能的两个子系统 有区别也有联系

区别:(1)活动的对象不同,操作技能属于实际操作活动的范畴,其活动的对象是物质的客观的,具体的,可以被观察被感知的。而心智技能的活动对象是头脑中的影像,具有主观性和抽象性,属于观念范畴。(2)活动的结构不同操作技能是系列动作的连锁,不能省略。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语言实现的,可以高度省略和简缩。

(3)活动的要求不同,操作技能要求学习者掌握一套刺激——反应的连结,而心智技能要求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联系:两者和发展过程的特点基本相同,都是由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在具体的任务和活动中,需要两种技能协同活动。一方面,操作技能经常是心智技能学习的最初依据,心智技能的形成常常是在外部技能的基础上,逐步脱离外部动作而借助于内部言语来实现的。另一方面,心智技能往往又是操作技能是支配者和调解者,操作技能的表现需要心智技能的指导,复杂的运动技能往往包含认知成分,需要学习者心智技能的参与,首脑并用才能完成。

8.P159 影响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1)问题的呈现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反映定势(4)功能固着(5)

智力水平(6)动机强度(7)个体的气质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因素

9.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1)提高学生知识的储备量与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

提供多种联系机会(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10.P165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1.环境因素(家庭,教育,社会环境)2.智力因素 3.已有的知识经验 4.动机 5.个性

因素

11.P184 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1.外部因素(1)家庭环境教育的影响(2)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a.校风和班风

b.教师教书育人的方式,方法以及自身的楷模作用c.学校的德育过程和各科教学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发展(3)社会因素的影响a.社会主流和非主流价值观念,社会风气及人与人之间关系 b.电视节目 广告等(4)同伴群体2.内部因素(1)认知失调(2)态度定势(3)道德认知

12.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1)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认同(2)群体的领导方式(3)群体内部目标结构和奖励方

式(4)外部影响

13.P216 心理健康的标准(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

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14.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1)工作满意度(2)人格特征(3)角色冲突(4)学校管理(5)社会的影响

15.P231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措施(1)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职业的观念)(2)应付

压力(3)社会支持(4)专家的处理(5)教师的休闲

16.简述师生有效沟通的心理学原则:(1)真诚(2)尊重与接纳(3)同理心、17.学习策略的分类:

(1)认知策略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

(2)元认知策略a计划策略b监视策略c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努力管理学习工具利用策略人力资源利用策略

1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应用:

理论(1)知识观A知识的相对性,不确定性,自身的更新问题;B知识具有情境性C知识具有主观性,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2)学习观学习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3)学生观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4)教学观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化,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共同学习的过程(5)教师观教师是指导者,引导者,是情境的创造者。应用(1)支架式教学(2)情境教学(3)探究学习(4)合作学习

论述:

1.P72-74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a.熟悉教材 b.了解学生c.贯彻始终(2)根据作业难度,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习

2.P111 如何促进知识获得和保持

运用信息加工的理论(1)明确知识学习的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2)在学习活动与使用知识之间建立联系(3)深度加工学习材料(4)进行组块化编码(5)合理安排联系和复习

3.P168 塑造创造性个性(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a.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b.给学生留有足够的余地c.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a.保护好奇心 b.解除个体对打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c.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d.重视直觉思维能力 e.给学生提供创造性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a.发散思维训练 b.推测与假设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 d.头脑风暴训练

4.P194 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1)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产生自愿练习的愿望(2)创设重复良好行为的情景,避免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3)提供道德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榜样,让学生进行模仿(4)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进行反思和评价(5)注意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5.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一、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1)促进学生对道德概念的掌握(2)引导学生把道德知识转变为道德信念(3)发展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1)道德情感的作用(2)道德情感的培养

三、注重学生的道德行为训练:(1)道德行为的过程,(2)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3)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简答:

1.简述心理学研究内容中学习与教学因素有哪些?

(1)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群体差异个体差异 影响学与教的过程)(2)教师——教学中的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3)教学内容——传递信息的主要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4)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质量,影响教学组

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2.简述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及其意义?

维果斯基 苏联教育心理学家提出的,概念:指儿童在有知道的前提下,借助成年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的过渡状态。意义:(1)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在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2)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跨越最近发展区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3..学生的性格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1)性格特征差异:a对客观世界的态度b性格的理智特征 c 性格的情绪特征d性格的意志特征

(2)性格类型差异:外倾性和内倾性,独立型和顺从型

4.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相似性(包含克光相似性和主观相似性)(2)原有的认知结构(原有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认知技能货策略及元认知策略)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学习者应意识到定势的双重性,一是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消极的阻碍作用。

5.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

成就动机是人在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最初有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提出,后来由阿特金森加以发展,成就动机理论由两种相反倾向的部分组成,力求成功和避免失败,根据两种动机所占的比重的差异形成两种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

6.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对教育的启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启示:

7.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人格障碍与个人缺陷,性偏差,进食障碍,睡眠障碍。

8.遗忘的理论有哪些?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同化说(奥苏伯尔提出,遗忘有两种,积极遗忘和消极遗忘),动机说(弗洛伊德提出)

9.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1)准确的师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运动感知

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人格:又称个性,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3.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边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有3个方面: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4.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一种稳定的态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与

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5.强化:斯金纳认为,凡是能够提高反应概率或者反应发生可能性的手段。

6.知识:

7.关键期: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能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是缺乏

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技能就难以产生或者永远不能产生,并将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8.问题: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9.态度:

10.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它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所变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

向。

11.广义学习:

12.心理健康: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

适应,能够有效的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13.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的状态的过程。

14.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15.心理辅导: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利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都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名词解释:

1.学习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意识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3.创造性:指个体产生出新奇独特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4.教学评价: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有系统的收集、综合和解释并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5.最近发展区:指儿童在有知道的前提下,借助成年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的过渡状态。

6.学习风格: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

对之做出反映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7.学习: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8.发现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假设,进行验证,自己发现要学习的概念、规则等知识。

9.现行组织者策略:先于学习任务本身而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

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10.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11.学习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12.心向或定势:指先前影响所形成的一种倾向性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将支配人以同样方式去对

待同类后继活动。

13.陈述性知识:指人类心智表征事实、观念与概念的方式,由于可以用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方式来车数这种知识,故而得名。

14.概念学习:实质是通过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15.心智技能:可以称作认知技能和智力技能,它是记住内部语言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

16.群体规范:群体中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思想和行为的标准。

17.非正式群体:人们在活动中自发形成的,未经任何权利机构承认或批准而形成的群体。

填空及不定项选择题

1、P5 加涅提出的学习过程模式的8个阶段;其中动机阶段、概括阶段、反馈阶段对应的心理过程

2、P17 行动研究法;基本环节

3、P21 心理发展的4个基本特征

4、P29 关键期

5、P35 智力是个体以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心理活动最一般的综合能力;人与人的智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智力水平、智力类型、智力表现早晚以及性别上的差异

6、P49 强化

7、P50 惩罚

8、P63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9、P75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10、P90 3个主要的影响前一的认知结构变量

11、P91 影响学习前一的主要因素

12、P101 学习的分类

13、P103 概念学习是通过概念形成和概念通话两种方式进行的;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的分辨

14、P106 工作记忆容量相当有限,为7±2个组块

15、P109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16、P116-117 操作技能的概念、特点;心智技能的概念、特点

17、P120-121 操作整合阶段、操作熟练阶段

18、P 124 高原现象

19、P137 学习策略的分类

20、P164-165 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聚合思维也叫求同思维;创造性的基本特征

21、P167 智商低的人不可能有高创造性;高智商的人未必就有高创造性;创造性低的人智商水平可能低,也可能

高;高创造性的人必须具有中等(120)以上的智商水平。

22、P176-177 皮亚杰儿童道德的发展4个阶段;10岁之前称为他律道德,10岁之后称为自律道德;柯尔伯格两难

事故法,皮亚杰对偶事故法

23、P181 替代性强化,直接强化,自我强化

24、P198 学校中群体的心理功能表现(4个方面)

25、P201 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26、P203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

27、P211-212 有效促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

28、P227 个体心理辅导的方法

29、P235 常模参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

30、P236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

31、P240 非测验的评价技术

下载心理学简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理学简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心理学简答

    1.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个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

    心理学历年简答

    36.简述帮助学生建构积极自我意识的措施?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已②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③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7.简述迁移在学校教育中的主要作用。①对提......

    幼儿教育心理学简答[★]

    幼儿教育心理学(简答) 目录 1.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幼儿心理学发展学的发展阶段 3.简述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有研究对象和学科特征?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5.人类......

    心理学简答(共5篇)

    1简述观察法的主要优点和不足 .优点:能收集到被观察者客观、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不足: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 观察结果难于重复。 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容易受到观察......

    新闻心理学简答论述题

    简答题 1:简述新闻工作者非智力因素的构成要素。答: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进行各种活动除智力和能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非智力因素由动机、信念、兴趣、情感、意志、气质......

    心理学简答缩略版

    1、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 (2)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 2、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具有连续性......

    教育心理学简答总结

    51、简述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P79) 答:(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2)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学习者是否......

    心理学简答(大全5篇)

    1【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必有一种是很熟练的这样才能把①探索心理规律,科学地解释人的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到比较生疏的心理现象。②运用心理规律,有效活动上去,使注意合理分配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