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心理学简答论述题

时间:2019-05-13 11:0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闻心理学简答论述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闻心理学简答论述题》。

第一篇:新闻心理学简答论述题

2:运用现场观察法,试对新闻工作者或新闻受众的心理现象进行研究。

答:1现场观察法是指亲临新闻活动现场,通过观察新闻活动的传、受双方在新闻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2如参与采访、写作、收听、收看新闻等活动,观察、记录或拍摄他们的言行。3比如,传媒系统的领导干部通过现场观察新闻从业人员工作时的言谈举止、面部表情、个人习惯,就了解了员工的工作态度和业务能力。

3:试从新闻心理学在我国产生的历史背景角度,分析这门学科在我国际出现的必然性。

答:1萌芽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前,读者心理是新闻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文革”十年,我国对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几乎处于停滞的状态。2酝酿阶段。1979年之后新闻心理学重新得到了承认和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写出了一批有分量的论文。1986年7月,《新闻心理学》专著的出版,标志着我国新闻心理学的发展已经从酝酿阶段进入初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的新阶段。3初步形成阶段。1986年7月至今,我国的政治、经济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我国的电子媒介得到了迅猛发展,电视的覆盖率已达百分之九十以上。能否抓住听众、观众、读者,成为一个直接危及新闻传媒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新闻工作者对听众、观众心理的探求兴趣也空前高涨,所以新闻心理学这门学科在我国的出现是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

4:根据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受众主要接触的客观刺激物的不同,说一说新闻工作者深入第一线,抓“活鱼”的必要性。

答:1新闻传播者和新闻受众的心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客观世界,但是在新闻活动中,他们所接受的直接刺激物不同。新闻传播者直接接触的是客观物质世界,而新闻受众直接接触的是媒介世界。他们的心理活动便打上了直接作用于他们感官的那个客观世界的印记。2“抓活鱼”是新闻学的专业术语,就是新闻传播者深入第一线,获取新近的信息,捕捉最近发生的、鲜为人知的新闻事件,采写编辑成新闻报道,通过传播媒介传送给新闻受众,所以新闻传播者必须真实地反映他们直接接触的客观世界,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时效性,这样一来,就需要新闻工作者深入第一线,捕捉新闻的“活鱼”。3“抓活鱼”正是体现了新闻的特点,发出的报道才会为报纸、广播电视赢得广大的读者和观众;如果报道的内容过于陈旧,时过境迁,只会严重影响传播媒介的质量,就会失去很多的读者。综上所述:新闻工作者深入第一线,抓“活鱼”具有其不可代替的必然性。

5:试论新闻工作者经常体会受众的角色需要的意义。

答:1社会主义的新闻工作者的角色所应承担的义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们应当确定这样一种观念,即以党和国家、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而把个人利益融于党和人民的利益之中。2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受众对新闻工作者的角色期望很高,期望新闻工作者“能够真正成为党和人民的忠实代言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3因不同角色引起的内心冲突大多表现为新闻工作者作为一个正常人和作为一个记者这双重角色时,内心出现的矛盾冲突。角色冲突容易引起角色扮演者心理的紧张、不平衡。4由于工作的需要,有是新闻工作者要暂时放弃自己原来的角色去实际充当或在想象中充当另一种角色,并通过移情去认知、体验别的角色的需要、动机、兴趣等心理活动,5新闻工作者经常体会受众的角色需求,有利于新闻工作者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进而提高报纸、广播、电视的质量和声誉,赢得广大受众的信赖和支持。

6:试论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等特征对新闻工作者心理活动的制约性。

答:1新闻活动认识主体的心理活动都紧紧地围绕着新闻的基本特性即真实性、时效性、公开性等进行。受众选择新闻节目,是为了可以从新闻中获得具有新闻特点的信息。2其目的在于消除头脑中的不确定因素,及时了解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并以此为据,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3基于受众的这种需要,新闻传播者的活动必须紧紧围绕着新闻的这几个特性进行。中外许多记者为了获得独家新闻,亲赴事件发生的第一线,即使身处险境,甚至丢掉宝贵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7:试论新闻工作者的心理素质与其职业责任意识和业务素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1国内外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素质是一个完整的身心系统,不仅具有先天的禀赋,同时也是后天社会实践的结果。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其心理素质中包含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其智力因素归纳起来有写作能力、应变能力、观察力、预测力、新闻敏感等,这些智能正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业务素质。2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责任意识属于非智力因素,职业责任意识和业务素质正是新闻工作者心理素质中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具体体现。3职业责任意识和业务素质二者在新闻工作者身上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只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发展,才有可能成为德才兼备的新闻工作者,也才有可能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第二篇:新闻心理学简答论述题

简答题

1:简述新闻工作者非智力因素的构成要素。答: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进行各种活动除智力和能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非智力因素由动机、信念、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要素组成的。

2:简述新闻工作者智力因素的构成要素。答:新闻工作者智力因素归纳起来不外有:写作能力、应变能力、社交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观察力、预测力、新闻敏感等,并能熟练操作各种现代媒体,如电脑、数码相机,以及驾驶现代交通工具等能力。

3:简述分析动机、情感、意志、性格这四种非智力因素在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中所起的作用。答:1)动机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激发与导向作用;2)情绪情感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激发、选择和调节作用:情感情绪是激发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催化剂;情绪情感在新闻工作者的智力活动中的选择功能;情绪情感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调节作用;3)意志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强化作用;性格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制约作用;

4:简述记者理想的向性类型。答:1向性,属于非智力因素,是心理学家对性格类型的一种分类方法,其包括内向(内倾)型和外向(外倾)型。2作为比较成熟的记者,在向性特征上不宜处于两个极端,过于外向的人有注意力不稳定、不拘小节等弱点,而过于内向的人又不善于交际,中间型者则易在活动中“左右逢源”。3优化向性构成对适应记者职业是十分有益的,但这种优化不等于对自己原有个性的彻底改造,而是增大其向性的可塑性,使其能随环境的变化展示其个性的不同侧面。

5:简述记者在采访中怎样能在言语中达到更好的效果。答:1在采访的言语互动中,为了保证有好的采访效果:记者与采访对象都要争做合格的对话者;2)双方要会提出与回答问题;3)对不同性质的采访活动要运用不同的言语表达方式;

6:简述晕轮效应在新闻采访的影响。答:1晕轮效应——当记者对某个人有好印象或是过去曾了解过这个人时,那么对他说的话就会深信不疑,对他所做的事就总是向好的方向理解。2即便别人提出了不同意见,指出了他的问题,记者也难以接受。3这种一好百好的思想就是认知中的晕轮效应。如在采访中有了这种效应,记者的认识常常会背离客观的立场作出不符合实际的报道。7:简述新闻敏感产生的心理过程。答:任何记者在产生新闻敏感的时候,都是要经过怀有动机——创造条件——形成初步构想——进行尝试性思考——典型诱因出现——顿悟,这样一个心理过程。

8:简述首因效应对新闻采访的影响。答:1首因效应属于第一印象。一般来说人们在相互接触中都十分重视第一印象,因为它的印象深刻,在短时间的人际交往中很难消失,它会对继起的一系列活动产生一定的作用。2采访中往往有这样一种现象:当记者见到某个采访对象时,第一眼看上去对方或很邋遢,或很冷淡,或某个方面不顺眼,那么,就往往对他后面讲的话听不下去,甚至会对他的一些好事也有某种莫名其妙的反感。3反之,第一眼看上去顺眼的人,对他后面的谈话都会有好感。如果记者太看重第一印象了,不能在知觉习惯上固执地坚持第一印象的看法,排斥后来的新信息,形成先入为主的思想方式,这样的话,那则对采访来说是十分有害的。

第三篇:教育心理学(简答论述题总结)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基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促进学生达到“可能的发展水平”。“可能的发展水平”与“现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育就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

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结合自己体会谈。(★)

1)威信效应:威信效应即教育者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2)名片效应:所谓“名片”,即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一致的观点。3)“自己人”效应: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有若干相似之处,则会使受教育者把教育者当作“自己人”,由“自己人”所论述的观点,较易接受。4)好感效应:如果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有好感,他们会更易接受教育者的观点;相反,若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有反感,他们就会拒绝教育者的观点。

三种教学水平(★)

1.尝试式教学——没经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没有学习教育理论,不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学习的规律,是盲目的尝试或经验的积累而进行的教学。知道该“教什么”而不知道“如何教”;

2.因循式教学——学过教育理论,受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懂得教育的基本常识,知道“如何教”,但针对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不够。知道“教什么”、“如何教”,但不知道如何有效的教。

3.策略式教学——不仅知道:“教什么”、“如何教”,还可以根据主客观的不同,有效的教。是优秀的教学水平。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1.学习内容上的特点——“两高一实践”

1)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2)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2.学习方式上的特点——“两自一结合”

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布鲁纳认知发现说

1.强调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2.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3.教学应遵循的四个学习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反馈原则。4.提倡发现学习:5.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内容

1.知识观:强调知识的相对性,而不是绝对性。

2.学生观:强调每个人头脑中有不同的知识经验,所以强调学习者的个体性。

3.学习观:学习过程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不是被动刺激,老师不能替代。

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曲线(倒 U)(★)

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家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他们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激起水平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尝试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自我实现理论马斯洛—人的基本需要: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先满足底层次需要才能满足高层次的需要,顺序不能变)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

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简答或论述★★)

1、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适合的学习目标。(例如,学习数学,结合动机期望理论);

2、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如设置悬念,使产生自我探研的愿望);

3、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和效果率相呼应);

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个体之间以及集体间、自身的竞争);

5、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惩。;

6、正确知道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归因理论)。一方面,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另一方面,教师根据每个学生过去的一贯成绩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

运用感知规律,突出对象特点;(★★)

1)强度律:被感知的事物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是学生清晰感知,主要指相对强度。音量、板书、教师光线等。2)差异律:对象与北京之间的差别的知觉规律。3)活动律:活动对象更容易被我们感知。多采用活动教具、模型或视听传媒。4)组合律:感知对象时空上接近、形态上相似都容易被知觉为一组对象,教学中直观材料和教学内容在时空上有意义或有规律,便于学生整体知觉。板书布局合理、位置顺序排列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5)对比律:在性质或强度上有对比关系的刺激物,当他们同时或相继作用与感觉器官时,能是学生对他们的差异感知更清晰,从而提供感知效果。知识应用的基本过程:1,审题(分析课题);2,课题归类(在审题基础上,通过思维把握知识的关联,把课题与过去所学的或所经历过的相关的知识信息发生联系);3,重现知识(对课题进行归类后,需要到长时记忆系统中去寻找解决这一类课题的有关知识,提取出来,使他们从长时记忆转入工作记忆中来,为下一步解题做准备);4,解题(根据重现的有关知识,在对课题进行一系列比较复杂的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维活动的基础上实现)。▲ 教学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1.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应把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就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法则、基本方法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学科基本结构)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基本标准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3.改进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自然顺序和认知结构的组织特点,应遵循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部分的“不断分化”原则。同时,应遵循“综合贯通”原则,加强概念、课题乃至章节之间的横向联系。强调整体、协调性。4.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如何学习,促进学习的迁移。

创造性与智力发展的关系:1)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任意;4)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可能简答题或对某一点的理解)1)问题表征:说明问题在头脑里是如何表现的,反映对问题的理解程度。2)情绪状态:高度紧张和过度焦虑等消极情绪抑制思维,适度愉快的积极情绪为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提供了好的情绪背景。3)动机迁移:动机适中,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越复杂的问题,动机强度适中点越偏低。4)定势作用:定势是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5)功能固着: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6)原型启发:在其它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有心人,经验 社会学习论——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为代表

基本观点:1)人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2)这一认识过程的实质是替代强化,道德行为的学习也是如此;3)社会学习的过程经历4个阶段——1.注意、2.保持、3.再现、4.动机;4)影响道德行为的因素有社会环境、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强化等,如果能控制这样一些因素,提供良好的榜样,奖励恰当的行为,就有助于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发展。5)研究方法为实验室实验,社会学习论注重实验室实验,较有代表性的实验有模仿学习实验、抗拒诱惑实验、言行一致实验等。社会学习理论的实质仍是行为主义的,忽略了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以及儿童自身的认知结构对其道德发展的影响。

对教师启发:1)教师应注重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2)榜样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可信、可亲、可敬;3)提高学生的是非判别能力4)净化社会环境和大众传媒 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及教育策略(★)

1)态度定势的形成:道德教育内容本身和对道德教育者形成良好的态度定势或积极态度;2)道德观念的确立:是一种渐进的过程,涉及两个因素:了解道德规范和进行道德评价。3)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观念反映人的内在需要的一种态度体验。通过具体道德情景培养知觉道德情感;通过文艺作品或先进人物培养想象道德情感;通过说理培养伦理道德情感。4)道德信念的形成:是道德活动的理性基础,是个体对自己要遵循道德观念的确信;5)道德意志的锻炼:道德行为过程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和诱惑,需要进行道德抉择和行为调节,这就是道德意志的体现。6)道德行为的养成:掌握道德行为技能,训练道德行为习惯3周。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1.全面认识自我:1)通过认识他人和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2)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和评价自我;3)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4)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5)通过自我反省来认识自我。2.积极悦纳自我:1)积极评价自我;2)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3.努力完善自我:1)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2)努力提高实现自我。

▲ 人际吸引的因素:人际吸引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喜欢,悦纳的现象,其主要影响因素有:1.相似吸引: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某种相似性的,如经历、兴趣、家庭背景等相似相互之间的人际吸引。2.互补吸引:当交往双方的需要满足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双方的吸引程度也会增加。3.仪表吸引:仪表包括个人的容貌、穿着、风度等因素产生的吸引。4.人格吸引:人格吸引的产生主要是人格魅力,这是人际吸引最本质的因素。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1)交互性原则(2)社会交换原则(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4)情境控制原则 ▲ 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建立:(“一往情深”)

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2、主动交往;

3、移情:是指人们情感的相互联系,包括相互理解、同情、共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等。

维护:1)避免争论;2)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4)学会批评。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2.具有独立的生活能力;3.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4.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5.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6.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7.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8.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行为。(知 情 行;自我独立;人际适应;人格)

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2.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矛盾;3.强烈的成才意识与知识经验不足的矛盾;4.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矛盾;5.群集友谊与争强好胜的矛盾;6.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等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环境适应教育2.智力发展教育3.人际关系和谐教育4.健康恋爱观教育5.生涯发展规划与教育

性格特征分析(结构)(★★★)

性格有着非常复杂的结构,是由多种性格特征构成的有机整体。性格的结构是由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四个方面组成的。1)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一个人对社会、集体、他人、自己及对学习、工作等方面的态度特征。是性格中最重要的部分。2)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人在情绪活动时在强度、稳定性、持续性和主导心境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4)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自己行为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包含哪些内容?

1983年美国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 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量度他的解题能力(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的指标,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后来增加至八个):(1)语言智能,主要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即指听说读写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2)逻辑数学智能,从事与数字有关工作的人特别需要这种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智能。(3)空间智能强调人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很高,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比较强,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他们表现出来的能力。(4)音乐智能主要是指人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5)人际智能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关系、及与人交往能力,包括四大要素:组织能力,协商能力,分析能力,人际联系能力。(6)内省智能主要是指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欲望,对自己的生活有规划,能自尊、自律,会吸收他人的长处。(7)自然探索智能,指能认识植物、动物和其它自然环境(如云和石头)的能力。(8)存在智能,指人们表现出的对生命、死亡和终极现实提出问题,并思考这些问题的倾向性。

第四篇:教育心理学简答和论述题总结

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为实际教学提高科学的理论指导。提高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

2:心里发展的含义: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里变化过程)。心理发展的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

3:少年期的特征:半成熟与半幼稚的特点,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交错的矛盾,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出现了反省思维;独立意识强烈,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但自我控制力不是很强,思维仍有不少的片面性和主观性。

青年期的特征:出现了辩证思维。

4:怎样培养健康人格:自我统合,自我与社会统合,自我实践活动的统合。健康人格是统合人格,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5:怎样指导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指导/构建自我意识的措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

6:认知差异教育意义: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运用适应认知差异教学手段。

7: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8:联结学习理论的分类:桑代克的试误学习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一定的联结是通过试误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基本规律有获得与消退、泛化、辨别(分化)、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规律有强化,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

9:联结学习论在教育中的应用:塑造或促进良好行为(操作方式有普雷马克原理,也称“祖母规则”;行为塑造也称连续接近法,强化的及时性很重要;)、消除不良行为(餍足、代价、结合消退和强化)。

10:实现意义学习的主要条件: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具有适当的观念、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意义学习: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11:发现学习的特点: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部动机、强调信息的组织和提取。

12:学习动机的培养:树立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设置合理的目标,进行归因训练)、促进学生参与学习(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任务更有趣,引发认知冲突,合理表扬,合适的反馈)。

13:怎样进行归因训练:第一,教师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第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第三,教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方法。一般情况下是成正比的;○2但并不是完全成正比的,1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大考大耍,小考小耍):○3过分强烈的学习支机容易使学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焦虑状态中,这它们要以学习行为为中介;○

样反而使其注意和知觉范围变得过分狭窄,思维缺乏灵活性,限制了学生正常的智力活动,而影响到学习的效

4学习效果还与学习任务难度和学生的个性有关。率和效果;○

15:迁移的作用:对于解决问题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对学生和教师具有重要作用。

16: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依据)、共同要素说(桑代克)、经验类化说(贾德、产生迁移的关键是两种活动具有共同原理)、关系转化说(格式塔,主要在于顿悟)。现代迁移理论的分类:认知结构迁移论,产生式论、情境性理论。

17:影响迁移的因素:相似性(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相应的背景水平、原经验的 组织性、相应的认知技能和策略),学习定势(定势是一种心理准备状态,也称为心向,定势消极作用的一个明显的表现是功能固着)。

18:怎样实现为迁移而教/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方法:精选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在真实生活中学习。

19:怎样提高知识直观?: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运用感知规律(强度律、差异律、活

动律、组合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20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运用正反例证(正例又称肯定例证[包括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传递最有利于概括的信息],反例称否定例证[指不包括或只包含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科学的比较、自觉概括。

21:促进错误观念的转变教学:诊断错误观念,认知冲突,理解新观念,应用新观念,反思观念转变过程。

22: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深度加工与主动参与;运用记忆术;进行组块化编码;适当过度学习;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尝试背诵)。

23:技能的作用:调节和控制动作;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前提条件;影响学习者的个性品质; 24: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操作的定向、操作的模仿、操作的整合、操作的熟练。

25:动作技能的培训:准确的示范与讲解;必要而适当的练习(根据练习途径不同分为模拟练习、实际练习与心理练习)、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26:高原现象的原因:采用新的结构和方法;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激起学生兴趣;打好知识基础。

27:怎样培养心智技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创设条件,提供心智技能练习、应用的机会。

28: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主体性原则、有效的监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内化性原则、个人自我效能

感。

29: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指导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总结、提问、析疑、预测、成绩差的学生)、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训练模式、合作学习模式。

30:问题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首要环节);理解与表征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途径有算法式和启发式)、检验假设。

31:影响学生表征问题的因素:找不出相关信息,忽略细节、专业知识不强、动机太强。

32:启发式最常用的方法:手段目的分析法、反推法、简化法、类比法。

33: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问题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

34: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教授学生运用策略;提高多种练习的机会与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35:怎样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36:怎样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帮助学生牢固的记忆知识;提供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37:高创造性者具有的特点: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38:创造性的培养:创设适宜的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1保护好奇心;○2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创造精神;○3注重个性的塑造(在教学中怎样从个性入手来塑造学生创造性:○

4接受学生的想法,5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提供榜样;○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策略训练(头

脑风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自我设计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学会容忍模糊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9: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度(初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简述中学生伦理道德发展的特点/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中自律性的表现: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2)自我意识增强;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40: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41:改变态度与品德的方法:有效的说服——正、反面论据(提供证据,改变态度;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进行说服时要考虑原有的态度);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

42:心理健康的标准:情绪稳定,乐观、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完整、正确的自我观。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里行为表现符合年龄特征。

43: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预防精神病症,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客观要求。

44: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

45:陈述良好的教学目标具有的要素:具体目标,产生条件和行为标准。

46:教学事项:引起学生注意、提示教学目标、唤起先前经验、呈现教学内容、提供学习指导、展现学习行为、适时给予反馈、评定学习结果。

47:教学策略的种类: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它多用在以学习成绩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突出主动学习)(常用的策略有发现学习、情境学习和合作学习);个别化教学(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学习、掌握学习)。48:课堂管理的目标:争取更多的时间学习、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帮助学生自我管理。

49: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教师的领导方式(参与式、监督式)、班集体的特点、学生的责任感、对教师的定型期望。50:群体动力的表现:群体凝聚力(标志)、群体规范、课堂气氛(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课堂里的人际关系(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

51:教师怎样影响课堂气氛:教师的领导方式影响课堂气氛、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影响课堂气氛、教师的移情影响课堂气氛(移情就是换位)、教师的焦虑水平影响课堂气氛。

52:怎样搞好课堂管理:明确有效的课堂管理目标;使学生形成共同的目标;协调好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培养积极的课堂气氛;处理好课堂的人际关系。

53: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反馈信息;为学校鉴定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提供了依据;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54:专家教师的一般特征: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用;熟练掌握教学技能;善于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

55:专家型教师熟练掌握教学技能及主要表现: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且有预见性;教学技能程序化、自动化;教学监控能力强;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妥当应对纪律。

56:简述专家型教师旭具备的主要知识:特定的学科知识;一般的教育学知识;特定内容的教育学知识。

57: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方法/主要途径: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微型教学训练;教学决策训练;校本培训;反思教学经验;教师参与研究。

58:怎样进行反思:认知成分;批判成分;教师的陈述。

59:布鲁巴奇提出对自己教学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60:反思教学的类型:对于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为活动反思。

第五篇:幼儿心理学简答及论述题复习总汇

幼儿心理学简答及论述题复习总汇

一.

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2)心理活动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3)心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二.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一)客观因素

1.遗传和生理成熟

(1)遗传

遗传是指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生物现象

遗传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遗传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2)遗传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2)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是指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

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制约作用

2.环境和教育

环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

(1)环境使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幼儿心理发展水平与方向的重要因素

(二)主观因素

幼儿自身的心理活、积极性和主动性等

三.

对幼儿影响比较多的具体环境有哪些?

1.家庭

2.幼儿园和社会托幼机构

3.电视、手机等各种媒体

四.学习幼儿心理学的现实意义

1.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走进童心世界

2.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3.掌握幼儿心理特点和规律,有助于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4.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助于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更加适合的环境

五.学习幼儿心理学的理论意义

幼儿心理学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1.幼儿心理学有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心理活动

2.幼儿心理学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六.幼儿心理发展有哪些一般特征?

1.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2.幼儿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

3.幼儿的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4.幼儿的情感由易变、外露开始向稳定和有意控制发展

5.幼儿的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

6.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极其重要,是儿童健全人格发展的基础

七.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特征

1.适应新生活,认识周围世界,开始与人交往

2.动作不断发展

3.心理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八.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特征

1.动作逐渐发展完善

2.出现新的心理活动

3.独立性开始出现

九.3-4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1.生活范围扩大

2.认识依靠行动

3.情绪影响大

4.爱模仿

十.4-5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1.活泼好动

2.思维具体形象

3.开始能够遵守规则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十一.5-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1.好学好问

2.抽象能力开始萌芽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4.个性初具雏形

十二.3-6岁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1.观察模仿学习

2.操作尝试学习

3.语言理解学习

4.综合性学习

5.交往中学习

6.游戏活动

十三.3-6岁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

1.容易被扼杀的学习主动性

2.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

3.学习的无意性和内隐性

4.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

5.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

6.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

7.不容忽视的个别差异性

十四.注意对幼儿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的意义

1.注意对幼儿活动的意义

(1)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注意是幼儿游戏活动开展的保证

(2)注意是幼儿学习活动的保证

2.注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

(1)

注意能使幼儿从环境中接受大量信息,调整自己的行为

(2)

注意对幼儿认识过程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3)

注意对幼儿坚持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十五.幼儿注意发展的主要特征

1.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

2.幼儿的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十六.容易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诱因有哪些?

1.刺激比较强烈,对比鲜明,新异和变化多动的事物

2.与幼儿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有关系的事物

十七.幼儿有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1.幼儿的有意注意依赖于丰富多彩活动的开展

2.幼儿对活动目的、活动任务的理解程度

3.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与良好的活动方式

4.言语指导和言语提示

5.幼儿的性格与意志特点

十八.如何引导幼儿注意选择活动的目标,应考虑到哪些规律?

1.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幼儿的兴趣和情绪引起的2.幼儿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理解水平和幼儿的经验有密切关系

3.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受强化方式的影响

十九.幼儿注意稳定性的特点

1.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比较差

2.活动中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3.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

二十.注意广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注意对象的特点

2.活动的任务和个人的知识经验

二十一.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方面?

1.任务要少且要明确具体

2.使用的教具不能太多

3.应考虑对象的特点

4.活动应是幼儿应是经验范围以内的二十二.引起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有哪些?

1.连续进行的单调活动

2.缺乏严格的作息制度

3.无关刺激的干扰

4.注意转移的能力差

5.不能很好地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

二十三.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主要特征

1.视觉

(1)

视敏度

(2)

颜色视觉

2.听觉

(1)

听觉感受性

(2)

言语听觉

3.触觉

(1)

视触觉的协调

(2)

动觉

4.空间知觉

(1)

方位知觉

(2)

距离知觉

(3)

形状知觉

5.时间知觉

二十四.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特点

1.幼儿初期(3-4)已能初步辨认红、橙、黄、绿、蓝等基本色,但在辨认紫色等混合色和蓝与天蓝等近似色时往往比较困难,也难以说出颜色的正确名称。

2.幼儿中期(4-5),大多数能认识基本色、近似色,并能说出基本色的名称。

3.幼儿晚期(5-6),不仅能认识颜色,而且在画图时,能运用各种颜色调出需要的颜色,并能正确的说出黑、白、红、蓝、绿、黄、棕、灰、粉红、紫等颜色的名称。

二十五.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趋势

1.3岁辨别上下

2.4岁开始辨别前后方位

3.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

4.6岁幼儿虽然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但以左右方位的相对性来辨别左右扔感困难。

二十六.幼儿时间知觉的发展

1.幼儿前期,主要以人体内部的生理状态来反应时间。

2.幼儿初期,已有一些初步的时间概念,能理解早晨、中午、下午和晚上。

3.幼儿中期,可以正确理解“昨天”“明天”,也能运用“早晨”和“晚上”等词。

4.幼儿晚期,在前面的基础上能理解“前天”“大后天”,并学会看钟表。

二十七.在知觉过程中,要把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受哪些条件影响?

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2.对象的活动性

3.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4.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相结合二十八.在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1.帮助幼儿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2.提供丰富的观察材料,引导幼儿观察概括

3.启发幼儿用多种感官方式参与观察

4.教给幼儿有顺序地观察方法

二十九.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

1.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正在发展

2.形象记忆为主,词语逻辑记忆正在发展

3.意义记忆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三十.在活动中,怎样才能提高幼儿记忆的效果?

1.活动材料的性质

2.活动与幼儿主体的关系

3.记忆对象成为幼儿活动追求的对象

4.活动中感官可参加的数量

三十一.怎样才能提高幼儿记忆的效果

1.帮助幼儿进行及时、合理的复习

2.识记材料要形象,方法要有趣

3.帮助幼儿理解识记材料

4.让幼儿采用多种感官参与记忆过程

三十二.幼儿想象的主要特征

1.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2.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3.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

三十三.幼儿以无意想象为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纳而得

1.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

2.想象的主题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变化

3.想象过程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

三十四.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表现在?

1.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

2.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发生的事情来描述

3.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与角色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

三十五.幼儿创造性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幼儿创造性突出表现在想象力上

2.幼儿创造性表现为具有好奇心

3.创造性就是善于组织自己的“材料”

4.幼儿创造性常常体现于游戏活动中

三十六.幼儿创造性学习的特征

1.创造性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

2.创造性学习离不开学习动机

3.创造性学习追求有创意的学习目标

4.创造性主要体现在自我表现性上

三十七.在活动中,如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1.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

2.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

3.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4.在各种活动中,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三十八.思维在幼儿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思维是幼儿活动的基础

2.幼儿的思维发展标志着幼儿认识水平的提高

3.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幼儿情感、意志和社会性的发展

三十九.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性

1.直观行动思维

(1)

思维依赖与一定的情境

(2)

直观行动思维离不开儿童自身的行动

2.具体形象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

四十.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1.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2.幼儿的概念、判断与推理的发展

3.幼儿理解事物的特点

四十一.幼儿理解事物的特点

1.幼儿理解事物的水平不高,不深刻,长受外部条件的限制

2.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常是孤立的,不能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

3.幼儿对事物的理解主要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

4.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不能理解事物的内部含义

四十二.幼儿概括的特点

1.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

2.概括的特征很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3.概括不准确

四十三.怎样才能有效的开展活动和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1.首先,要为幼儿提供大量可以直接感知的玩具与活动材料。

2.其次,为幼儿提供活动与操作的条件与机会。

3.再次,在活动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较多形象可爱的玩教具,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向具体形象思维水平过度,并提高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

4.最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组织丰富的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思考问题。

四十四.言语在幼儿心理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1.幼儿掌握言语的过程,也就是幼儿社会化的过程

2.言语与幼儿的认识过程

3.言语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节作用

四十五.幼儿言语发展的主要特征

1.幼儿口语的发展

(1)

掌握全部本组语音

(2)

词汇量增加,内容变化大

(3)

初步掌握语法

(4)

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

(5)

出现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出声的自言自语

2.书面言语掌握的可能性

(1)

掌握口语词汇

(2)

掌握语音

(3)

掌握基本语法和口语表达力

(4)

幼儿图形知觉的发展

四十六.如何在实践中提高幼儿的言语能力?

1.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为幼儿创造交往和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

2.把言语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

3.培养幼儿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4.成人良好的言语榜样

5.注重个别教育

四十七.情绪、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动机作用

2.组织作用

3.信号作用

4.感染作用

四十八.要尽量保持幼儿健康的情绪,具体应注意那些问题?

1.使幼儿经常处于愉快的情绪状态

2.不要给孩子造成过重的压力

3.让幼儿充分活动,与小伙伴交往

4.允许幼儿适当宣泄

5.让幼儿学会认识自己和他人

四十九.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1.情绪的易冲动性

2.情绪的不稳定性

3.情绪的外露性

4.高级情感的发展

(1)

道德感

(2)

理智感

(3)

美感

五十.游戏和幼儿情绪、情感之间的关系

1.主动感是幼儿期的重要需要形式,游戏给幼儿提供了主动活动的机会

2.幼儿期旺盛的求知欲可以在游戏中得到满足

3.参加成人活动是每个幼儿的梦想,游戏可以使梦想成真,给幼儿带来巨大快乐

五十一.如何在活动中帮助幼儿客服不良情绪?

1.成人要善于发现与辨别孩子的情绪

2.从幼儿的情绪表现来分析幼儿的内心情感世界

3.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

4.要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方法

5.要注意孩子积极情感的引导,让积极情感成为幼儿情感的主旋律,减少消极情感的产生

五十二.为什么说学前期是儿童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幼儿期儿童的各种心理现象开始表现齐全,儿童心理的各个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开始形成一个完整的主观世界

2.心理活动独特性形成,儿童间的个别差异日益明显,并渐趋稳定

3.心理活动的积极能动性开始形成五十三.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及自我控制的发展三方面。

1.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主要特点

(1)

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

(2)

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3)

自我评价具有笼统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2.自我体验的发展

3.自我控制的发展

五十四.幼儿需要的发展特点

1.开始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整体结构

2.优势需要有所发展

五十五.气质的分类及特点

1.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

2.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

3.粘液质:稳重有余而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4.抑郁质:敏锐、稳重、多愁善感、怯懦、孤独、行动缓慢。

五十六.新生儿的气质类型

1.活泼型

2.安静型

3.一般性

五十七.幼儿气质的发展特点

1.幼儿气质具有稳定性

2.生活环境可以改变幼儿的气质

3.儿童气质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

五十八.儿童出现了最初的性格差异,主要表现在?

1.合群性

2.独立性

3.自制力

4.活动性

五十九.幼儿性格的发展特点/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活泼好动

2.喜欢交往

3.好奇好问

4.模仿性强

5.好冲动

六十.教师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意义

1.幼儿个性评价是教师深入了解幼儿,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的前提

2.教师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可以针对幼儿个性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3.教师对幼儿进行的个性评价,不但可以了解幼儿个性的全貌,有正对性地进行教育,而且还可以针对幼儿日常发生的各种行为进行诊断,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六十一.社会性发展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1.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最重要目标。

2.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儿童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3.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

六十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

1.人际关系的建立

2.性别行为的发展

3.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4.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六十三.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出生至3个月):无差别社会反应的阶段

第二阶段(3-6个月):有差别社会反应阶段

第三阶段(6个月-3岁):特殊情感连接阶段

六十四:儿童的依恋类型

1.回避型

2.安全性

3.反抗性

六十五.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1.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儿童积极的探索

2.婴儿期的依恋质量影响到儿童的同伴关

六十六.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依恋?

1.首先,父母亲与孩子之间要保持经常的身体接触,如抱孩子,还要适当和孩子一块玩耍。

2.同时,父母亲在和孩子接触时,要保持愉快的情绪,高高兴兴地和孩子玩。

3.其次,父母亲对孩子所发出的信号要敏感地做出反应,要注意孩子的行为,并给予一定的关照。

六十七.2岁前同伴交往的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物体中心阶段

2.第二阶段:简单相互作用阶段

3.第三阶段: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

六十八.3岁后幼儿而同伴交往的发展特点

1.3岁左右,儿童游戏中的交往主要是非社会性的,儿童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

2.4岁左右,联系性游戏逐渐增多,并成为主要游戏形式。

3.5岁以后,合作性游戏开始发展,同伴交往的主动性和协调性逐渐发展。

4.幼儿期同伴交往主要是与同性别的儿童交往。

六十九.同伴交往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1.同伴交往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

2.同伴交往课以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3.同伴交往对儿童的社会适应性及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4.同伴交往可以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

七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

1.亲社会行为的发生

2.分享行为的发展

3.亲社会行为的个别差异

4.亲社会行为中的基本行为规范

七十一.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特点

1.幼儿的均分观念占主导地位。

2.幼儿的分享水平受分享物品数量的影响。

3.当物品在人手一份之外有多余时,幼儿倾向于将多余的那份给需要的幼儿,非需要的幼儿则不被重视。

4.分享对象不同时,幼儿的分享反映也不同。

5.幼儿更注重于食物,对待这些东西,幼儿的均分反映高,而慷慨反映少,对玩具,幼儿慷慨反映稍多。

七十二.如何培养幼儿的基本行为规范.1.首先,成人要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2.其次,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他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

3.最后,教育幼儿要诚实守信。

七十三.幼儿期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1.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表现为为了玩具或其他物品而争吵、打架。

2.幼儿更多依靠身体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

3.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七十四.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1.父母的惩罚

2.榜样

3.强化

4.挫折

七十五.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1.任性

2.依赖性强

3.坚持性差

4.自私

5.不合群

6.胆小

七十六.独生子女的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活动,培养独立性。

2.要让孩子知道行为的限度,不能无原则地满足不合理要求,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3.给孩子提供充分的同伴交往机会,使孩子逐渐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

七十七.幼儿游戏的发展

1.从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来看,可将幼儿游戏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即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1)

独自游戏

(2)

平行游戏(2-3岁)

(3)

联合游戏(3-4岁)

(4)

合作游戏

2.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来看,可将幼儿游戏分为四种

(1)

练习性游戏

(2)

象征性游戏

(3)

建构性游戏

(4)

规则游戏

3.从游戏行为的内在关系来看,幼儿游戏一般可划分为五个阶段

(1)

未分化型

(2)

累积型

(3)

连续型

(4)

分节型

(5)

统一性

七十八.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价值/作用

1.适应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

2.发展幼儿的智能

3.平衡幼儿的情绪

4.发展幼儿的社会性行为

七十九.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

1.涂鸦期(1岁半-4岁)

2.象征期(约4-5岁)

3.概念画期(约5-7岁)

4.写实倾向期(7岁以后)

八十.涂鸦期儿童绘画心理的基本特征

1.涂鸦期儿童的绘画是伴随语言来完成的。

2.涂鸦期儿童的绘画带有纯粹游戏的性质。

3.涂鸦也是幼儿吧脑、眼、手动作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活动。

4.涂鸦期的孩子不单单用手画画,而是用胳膊和整个身体来画画的。

5.幼儿期孩子的绘画基本上是没有空间概念的。

八十一.概念画期绘画的独特基本特征

1.幼儿对大小关系还不太关心

2.对空间关系还不很理解

3.综合能力、注意力等发展得还不够

4.常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和泛灵论的倾向

5.现实和非现实交织在一起

八十二.幼儿初步数概念的发展

1.3-4岁幼儿学会计数,初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4-5岁技术能力进一步巩固,初步数概念基本形成3.5-6岁幼儿进一步认识数的关系,数群概念初步发展

下载新闻心理学简答论述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闻心理学简答论述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川教育心理学A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题

    名词解释题 1、学习(广义):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又重复经验二引发起的对那个情景的行为的变化,而这种行为的变化是不能根据先天的反应倾向、成熟或者学习的暂时状......

    新闻写作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含答案

    新闻写作期末复习导语 消息体裁所特有的位于消息开头部分的关于新闻事件的结果、提要或高潮。跳笔 指在新闻写作中,对新闻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不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和逻......

    金融市场学简答和论述题参考

    1、列出学习过的金融工具? 债券,股票,外汇凭证,期权,期货,远期合约 2、列出所学过的金融机构,并知道他们的业务及在金融市场上的活动方式?(仅供参考) 1.中央银行业务; 具有发行货币,并......

    园林艺术简答论述题范文大全

    2.风景的不同观赏视觉对风景感受的差异?①动态观赏与静态观赏动态观赏,游人视点与景物产生相对位移,如看风景立体电影,一景一景不 断向后移去,成为一种动态连续构图。静态观赏,其......

    简答论述题重点

    简答论述题重点复习范围一、简答题 1、自治区“六五”普法规划确立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题参考:(一)突出学习宣传宪法。(二)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

    教育学简答论述题

    材料分析题: 某学校的几位老师在办公室闲聊,甲老师说:‚我们班的张某这次数学考试又考了倒数 真是没办法了,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乙老师说:‚听说他爸爸是登板车的,也就是小学文......

    心理学简答

    心理学简答1简述心理学的基本任务。(1)描述心理现象;(2)揭示心理规律;(3)将心理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 2研究心理学应遵循哪些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3简答心理学......

    心理学简答

    心理学简答: 布鲁纳对发现学习条件的认识:1.学生具有相当知识与经验的储备,能够进行选择性思维,具有发现的动机和态度2.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教学指导水平3.教材的原发现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