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简答总结

时间:2019-05-14 19:04: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简答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心理学简答总结》。

第一篇:教育心理学简答总结

51、简述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P79)

答:(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2)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52、简述如何进行促进迁移的教学。(P81)

答:(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5)提高迁移意识性。

53、简述知识的类型。(P84)答:(1)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2)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54、简述知识学习的类型。(P85)

答:(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55、简述知识学习的过程。(P87)

答: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在获得阶段,新知识进入短时记忆系统,与长时记忆系统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意义的建构;在巩固阶段,新建构的意义储存于长时记忆系统中,如果不进行深层的认知加工,这些信息就会出现遗忘;在提取阶段,个体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并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产生广泛迁移。在学习的三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同化、保持和应用。

56、简述知识学习的作用。(P88)

答:(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57、简述知识直观的类型。(P89)

答:(1)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2)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3)言语直观:即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

58、简述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P91)

答:(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习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59、简述知识直观的感知规律。(P92)答: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

60、简述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P94)

答:(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61、简述记忆系统及其特点。(P97)

答: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有一个相当大的容量。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组块。长时记忆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

62、简述遗忘的理论解释。(P100)

答:(1)痕迹衰退说(桑代克)。(2)干扰说。(3)同化说(奥苏伯尔)。(4)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

63、简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答:(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

64、简述如何进行合理的复习。答:(1)及时复习;(2)分散复习;(3)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65、简述技能及其特点。(P105)

答: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技能的特点:(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3)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66、简述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区别。(P106)来源:

答:(1)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其特点有: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2)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生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是常见的心智技能。其特点有: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67、简述技能的作用。(P108)

答:(1)技能可以控制动作的执行顺序和执行方式,从而可以使个体的活动表现出稳定性、灵活性,能够适应各种变化的情境。(2)技能还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68、简述操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形成阶段。(P109)

答:(1)操作技能的形成可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2)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对智力技能提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三个阶段。

69、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P111)

答:(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70、简述有关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P113)

答:(1)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他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动作的定向阶段,二是物质与物质化阶段,三是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四是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五是内部言语动作阶段。(2)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他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3)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对智力技能提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三个阶段。

71、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P120)

答:(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72、简述学习策略的四个特征。(P122)

答:(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划和技能构成。

73、简述学习策略的分类。(P122)

答: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等。

74、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P133)答: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

26、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答: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27、简述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P38)答: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

28、简述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P41)

答:学生从环境中接受刺激,刺激推动感受器,并转变为神经信息。这个信息进入感觉登记,这是非常短暂的记忆贮存,一般在百分之几秒内就可把来自各感受器的信息登记完毕。被视觉登记的信息很快进入短时记忆,信息在这里可持续二三十秒钟。当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发生了关键性转变,即要经过编码过程。信息是经编码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一般认为,长时记忆是个永久性的信息贮存库。当需要使用信息时,需经过检索提取信息,被提取出来的信息可直接通向反应发生器,从而产生反应。除信息流程之外,信息加工学习模式的上部,还包含着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这两项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9、简述认知学习的有关理论。(P43)

答:(1)苛勒的完形-顿悟说。(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30、简述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P44)答:(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31、简述布鲁纳的学习观和教学观。(P45)

答:

(一)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总之,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二)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32、简述意义学习的条件。(P49)

答:(1)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2)主观条件: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33、试述建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P51)

答: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2)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3)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34、简述动机及其功能。(P54)

答: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具有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强化功能。

35、简述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内驱力。(P55)

答: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是学习的内部动机。(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3)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36、简述学习动机的种类。(P56)

答:(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37、简述学习动机的有关理论。(P59)

答:(1)强化理论。(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3)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4)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5)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38、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P59)

答: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39、简述学校情境中成就动机的构成。(P61)

答: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成两类:一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的动机,即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避免失败的动机,即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40、简述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P61)

答: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41、简述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对实际教学的作用。(P62)

答:归因理论的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二是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三是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正因为如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归因理论来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42、简述如何培养学习动机。(P63)

答:(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因为它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但是,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因此,指出学习上的关键问题,填补知识技能掌握方面的空缺,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关键,也是获得真正成功的先决条件。(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利用发生途径,主要应考虑的是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从间接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

43、简述如何激发学习动机。(P66)

答:(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4、简述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P66)

答: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并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45、联系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学生的动机水平。

答: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46、简述叶克斯-多德森定律。(P67)

答: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47、简述迁移的种类。(P72)

答:(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2)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48、简述迁移的作用。(P74)

答:(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9、简述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P75)

答:(1)早期的迁移理论有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经验类化理论、关系转换理论等。(2)现代迁移理论主要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50、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P78)答:(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96、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P173)采集者退散

答:(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与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97、简述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P174)

答: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性偏差,进食障碍,睡眠障碍。

98、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P178)答:(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99、简述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P183)

答:(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

100、简述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P183)

答: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化对待原则、整体性发展原则。101、简述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P183)

答:(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包括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包括全身松弛训练法、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3)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如艾里斯的理性情绪辅导方法。

102、简述教学目标及其意义。(P188)

答: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学习等功能。

103、简述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P189)

答:布卢姆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六个层次,形成由低到高的阶梯。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而分为五个等级: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动作技能教学目标指预期教学后在学生动作技能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有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104、简述加涅的九大教学事项。(P194)

答:(1)引起学生注意;(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105、简述教学策略的类型。(P200)

答:(1)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有:发现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3)个别化教学。有: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导教学、掌握学习。

106、简述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四项原则。(P201)

答:(1)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2)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3)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4)确保材料的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107、简述合作学习及其特征。(P202)

答: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而且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交流能力。其特征:(1)分工合作;(2)密切配合;(3)各自尽力;(4)社会互动;(5)团体经历。108、简述个别化教学及其环节。(P203)

答: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其环节:(1)诊断学生的初始学业水平或学习不足。(2)提供教师与学生或机器与学生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3)引入有序的和结构化的教学材料,随之以操练和练习。(4)容许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向前学。

109、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P206)答:(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

110、简述群体动力的表现。(P208)答: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

111、简述如何提高课堂里的群体凝聚力。(P209)

答:(1)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2)要帮助课堂里的所有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形成认同感。(3)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形成归属感。(4)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

112、简述群体规范形成的阶段。(P209)

答:第一阶段是相互影响阶段,每个成员发表自己对某一事物的评价与判断。第二阶段是出现一种占优势的意见。第三阶段是由于趋同倾向而导致评价、判断和相应行为上的一致性。113、简述课堂气氛及其影响因素。(P210)

答:课堂气氛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是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

114、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P212)答: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

115、简述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P218)

答:根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分: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从教学评价的功能分: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分: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116、简述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P219)

答:(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117、简述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P230)

答(1)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教师表达的清晰度有显著的相关;教师讲解的含糊不清则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负相关;教师思维的流畅性与他们教学效果有显著的相关。(2)教师的人格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与同情心;一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像的倾向性。有激励作用、生动活泼、富于想像并热心于自己学科的教师,他们的教学工作较为成功。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的行为更富有建设性。(3)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的实验研究: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118、简述教师成长的历程。(P236)答:(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

119、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P237)

答: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

第二篇:教育心理学简答

1.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个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2.学习者在练习衄线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习者的练习曲线存在差异,但也具有共同点,表现在:开始进步快;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后期进步较慢;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3.为完成原型定向阶段的主要学习任务,教师应做些什么工作?

(1)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要素及动作之间的执行顺序,并了解动作的执行方式。

(2)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3)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4)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

总之,通过原型定向阶段的教学,学生建立起了关于活动的初步的自我调节机制,从而为进行实际操作提供了内部控制条件。

4.要想使操作原型成功地内化成心智技能,教学中必须注意什么问题?

为使操作原型成功地内化成心智技能,教学中必须注意:

(1)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顺序,不能颠倒。(2)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即用出声或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完整地描述原型的操作过程。然后,再逐渐缩减。

(3)在这一阶段也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

得以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4)在进行由出声到不出声、由展开到压缩的转化过程中,也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不能过早转化,也不宜过迟,而应适时。

1.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象应包括哪两方面?

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象应包括两方面:一是有关操作动作本身的各种信息,即对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和对操作活动方式的认识等;二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2.学习策略有什么特征?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3.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4.怎样理解品德的定义?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首先,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陛,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

其次,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最后,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也就是说,指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1.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哪些方面帮助教师了解问题?

1)为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提供多种方法;(2)有助于教师准确地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3)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2.少年期心理发展具有什么特征?

少年期是指ll、l2岁~l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3.简述尝试~错误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并鼓励学生从错误中进行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学生才会终生不忘。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得到自我满意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或得到消极后果。同时,应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合理的练习,并注意在学习结束后不时地进行练习。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

4.简述学校情境中成就动机的构成。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1.整合阶段操作的动作有哪些特点?

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有:

(1)动作品质。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

(2)动作结构。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

(3)动作控制。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

(4)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2.怎样进行学习时间管理? 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合理安排时间就是“预算”生命,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有效地管理时间将会促进学习。

(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3)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3.影响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问题的特征,如问题的类型、呈现方式等;(2)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

(3)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的影响。

4.中学生伦理道德发展的自律性与言行一致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处于伦理形成时期。

(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2)自我意识增强;

(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1.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四个方面:(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2.在知识学习中,根据言语信息复杂程度通常把知识分为哪几种形式? 在知识学习中,根据言语信息复杂程度通常把知识分为三种形式:

(1)符号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即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

(2)概念学习,就是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即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通常是用一个名词来予以表征或概括的。

(3)命题学习,是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3.深度知觉中来自刺激方面的深度线索主要有哪些?

深度知觉中来自刺激方面的深度线索主要有以下方面:

(1)大小;(2)视野中的高度;(3)遮挡;(4)线性透视;(5)纹理变化;(6)光照和阴影。4.焦虑障碍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型? 焦虑障碍包括五种类型:

(1)广泛性焦虑障碍;(2)恐慌障碍;(3)恐惧症;(4)强迫症;(5)创伤后应激症。1.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是什么?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然而,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所有这些认知差异表明,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做到因材施教。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2.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的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并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3.心理健康的教育有何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4.为了使心智技能在操作水平上顺利形成,教师必须做哪些工作?

(1)要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2)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3)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4)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一边进行实际操作,一边用言语来标志和组织动作的执行。

第三篇:简答教育心理学

简答:

教心实践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心设计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是遵循事实就是的原则,据教心现象的本来面貌来研究心理的本质、规律、机制和事实;系统性原则,用理论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里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整体的系统加以考虑;理论联系实际,以教心的理论为指导,从实际出发解决教育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少年心理发展的矛盾:1独立性与依赖性2旺盛的精力与能力发展水平的矛盾3意志的自觉性与冲突性

青年心发的矛盾与教育:1心理的闭锁性于交往需要的矛盾2求知欲与识别力3情绪与理智4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

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1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2学生的学习速度3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4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性格中的核心是道德品质。

认知方式差异: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差异表现在:场依存和场独立、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性

布鲁纳四条学习原则:动机原则(内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结构原则、序列(教学就是引导学习者通过有条不紊的陈述一些问题或知识的结构以提高对知识的掌握、转化和迁移能力)、强化原则(为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者必须获得反馈,让学生知道如何学)

学习动机分类:内容的社会意义(高尚与低级);动机作用久暂及与活动目标关系(近景直接性和远景间接性)

动力来源(内部和外部学习动机)影响迁移的因素:原有认知结构(可利用性变量、可辨别性变量、稳定性变量);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概括是迁移的核心,学习迁移的效果依赖概括水平的高低);认知和元认知策略(认策调节控制概念与规则的应用,元认知是对认知过程和认策的认识);学习心向和定式(哈洛,指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的心理准备状态,陆钦斯量杯实验)

促进迁移的教学: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教学促进迁移;注意教材的整体结构及各知识间的联系促;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促;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与理解能力促;教授学生掌握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促 知识学习作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促进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知识学习是创造性学习的必要前提;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的态度和品德形成的因素之一。知识同化的条件: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相应知识基础;学习材料本身应具有内在的逻辑意义,并能反应人类的认识成果;学习者还应具有理解所学材料的动机。

设计组织者(先行组织者)再有意义学习中在呈现正式学习资料前用浅显易懂语言介绍引导性材料:陈述性(为新学习提供上位固定点促进学习和保持);比较性组织者(提高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促进学习和保持)

知识学习类型:符号(事实性知识)、概念、命题;下位(类属学习:派生类属、相关类属)、上位(总括学习)

运用记忆规律促知识保持:深度加工材料(精加工策略,通过关注记忆材料的细节以对新材料从多个方面进行感知或赋予意义并与有关观念形成联想,从而提高保持效果地方法);有效运用记忆术;适当过度学习;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分散于集中复习;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结合)

操作技能形成阶段:操作定向(操作认知阶段,学习者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操作活动的定向印象)、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操技培训要求:准确的示范与讲

解;必要而适当的联系;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建立稳定清晰动觉 心技培养要求: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独立与概括性;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争取使用言语;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集体教学时注意学生个别差异

精细加工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含义并促进记忆的学习策略,将新学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增加新信息深加工

记忆术的分类:位置记忆法;简缩和歌诀法;谐音联想;关键词;视觉想象,语义联想法 元认知(费拉维尔1976,对认识的认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创造性的培养(论述):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 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包括直觉的、想象的、伦理的。

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惩罚和服从定向、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好孩子”定向、维护社会制度权威的定向、社会契约的定向、普遍的道德原则六个阶段。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内化。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评估的意义:

1、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

2、检验心理健康效果的手段

3、增强学生自我认识的途径

4、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如何培养良好态度与道德:

一、有效的说服,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二、树立良好的榜样,榜样示范是中学生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种形象具体又生动感人的教育方法。

三、利用群体约定,具体程序操作:

1、清晰而客观的介绍问题的性质

2、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意识,使他们明白只有改变态度才能令人满意

3、清楚而客观说明要形成的态度

4、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方法

5、使全体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施

6、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

7、引导大家对态度评价,使态度概括化、稳定化。

四、价值辨析,三个阶段:选择、赞赏、行动。七个子过程:自由选择、从多种可选范围内选、充分考虑后果后再选、喜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按自己的选择行事、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

五、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两种惩罚方式:一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另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也是有效的。观察法包括:项目检核表;评定量表;轶事纪录

行为改变的方法:强化、代币奖励、行为塑造、示范、惩罚、自我控制。行为演练的心理辅导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发展性、尊重与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主体性、因材施教、整体性发展。主要方式:团体辅导,个体辅导。途径:1.、独立开设专门的课程

2、将心理辅导融于班级、集体活动中

3、在教

学中渗透心理辅导

4、个别辅导

5、团体辅

导。

行为演练的方法: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肯定性训练。

教学目标分类:布鲁姆,认知目标(知识,领会,分析,应用,综合,评价);情感目标(克拉斯沃尔据价值内化程度分类);动作技能(哈罗和辛普森,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发现,情境教学,合作学习

个别化教学:学生以自己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包括1诊断学生的初始学业水平或学习不足2提供师与生或生于机器间的对应关系3引入有熏得结构化教学材料4允许以自己的速度学习

个别化教学类型:程序教学(普莱西,格罗德分支式程序);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掌握学习(布鲁姆,足够时间和适当教学,几乎所有学生对内容掌握)

课堂管理功能:促进功能(协调好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正确处理课堂内正式与非正式群体关系;创造良好课堂气氛);发时间;维持功能(随时可能发生;需制定符合教学目标的课堂行为准则;良好管理利于维持良好气氛;调节过度紧张焦虑情绪)影响课堂管理因素:教师领导风格;班级规模;班级性质,定型期望

课堂纪律类型:教师促成纪律;集体促成;任务促成;自我促成第十四章

教学测量与评价分类:1从实施教学评价时机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2教学评价角度分,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评价3评价功能分,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4教学评价严谨度分,正式与非正式

教测与评价功能:为师生校正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反馈;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主要方式;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非测验评价技术:访谈法;观察法(按计划性分为有结构与无结构;观察者角色分,参与性与非参与;观察内容分,完全和取样);案卷分析法

学生喜欢的教师:1学生学习促

进者(是生学习能力培养着;是生人生引路人)2家长的代理人和参谋3班级活动领导者4行为规范示范者5心理辅导者6教育教学研究者

教师威信表现在:思想品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知识水平(有真才实学,知识丰富)教学能力(经验丰富,教学方法好)工作热情(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工作态度;工作作风

树立威信途径:培养自身良好道德品质;培认知能力和人格特征;注意良好仪表作风和行为习惯养成;给学生以良好第一印象;和学生做朋友

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2工作中的学习与提高3工作中的情绪

专家型与新教师在课时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教学评价上有差异

课堂教学差异:1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2吸引学生注意力3教材呈现4课堂练习5家庭作业检查6教学策略应用

专家型教师特点:丰富组织化的专门知识能有效运用;解决教学领域内问题的高效率;善于创造性解决问题又洞察力 教师成长途径:观摩分析优秀教师教学活动;开展微格教学;进行专门训练;反思教学经验 提高教师心理健康途径:增强角色意识;正确估价自我;协调人际关系;善于调控情绪;调控生活节奏

第四篇:教育心理学(简答论述题总结)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基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促进学生达到“可能的发展水平”。“可能的发展水平”与“现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育就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

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结合自己体会谈。(★)

1)威信效应:威信效应即教育者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2)名片效应:所谓“名片”,即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一致的观点。3)“自己人”效应: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有若干相似之处,则会使受教育者把教育者当作“自己人”,由“自己人”所论述的观点,较易接受。4)好感效应:如果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有好感,他们会更易接受教育者的观点;相反,若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有反感,他们就会拒绝教育者的观点。

三种教学水平(★)

1.尝试式教学——没经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没有学习教育理论,不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学习的规律,是盲目的尝试或经验的积累而进行的教学。知道该“教什么”而不知道“如何教”;

2.因循式教学——学过教育理论,受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懂得教育的基本常识,知道“如何教”,但针对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不够。知道“教什么”、“如何教”,但不知道如何有效的教。

3.策略式教学——不仅知道:“教什么”、“如何教”,还可以根据主客观的不同,有效的教。是优秀的教学水平。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1.学习内容上的特点——“两高一实践”

1)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2)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2.学习方式上的特点——“两自一结合”

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布鲁纳认知发现说

1.强调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2.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3.教学应遵循的四个学习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反馈原则。4.提倡发现学习:5.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内容

1.知识观:强调知识的相对性,而不是绝对性。

2.学生观:强调每个人头脑中有不同的知识经验,所以强调学习者的个体性。

3.学习观:学习过程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不是被动刺激,老师不能替代。

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曲线(倒 U)(★)

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家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他们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激起水平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尝试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自我实现理论马斯洛—人的基本需要: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先满足底层次需要才能满足高层次的需要,顺序不能变)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

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简答或论述★★)

1、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适合的学习目标。(例如,学习数学,结合动机期望理论);

2、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如设置悬念,使产生自我探研的愿望);

3、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和效果率相呼应);

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个体之间以及集体间、自身的竞争);

5、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惩。;

6、正确知道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归因理论)。一方面,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另一方面,教师根据每个学生过去的一贯成绩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

运用感知规律,突出对象特点;(★★)

1)强度律:被感知的事物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是学生清晰感知,主要指相对强度。音量、板书、教师光线等。2)差异律:对象与北京之间的差别的知觉规律。3)活动律:活动对象更容易被我们感知。多采用活动教具、模型或视听传媒。4)组合律:感知对象时空上接近、形态上相似都容易被知觉为一组对象,教学中直观材料和教学内容在时空上有意义或有规律,便于学生整体知觉。板书布局合理、位置顺序排列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5)对比律:在性质或强度上有对比关系的刺激物,当他们同时或相继作用与感觉器官时,能是学生对他们的差异感知更清晰,从而提供感知效果。知识应用的基本过程:1,审题(分析课题);2,课题归类(在审题基础上,通过思维把握知识的关联,把课题与过去所学的或所经历过的相关的知识信息发生联系);3,重现知识(对课题进行归类后,需要到长时记忆系统中去寻找解决这一类课题的有关知识,提取出来,使他们从长时记忆转入工作记忆中来,为下一步解题做准备);4,解题(根据重现的有关知识,在对课题进行一系列比较复杂的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维活动的基础上实现)。▲ 教学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1.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应把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就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法则、基本方法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学科基本结构)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基本标准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3.改进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自然顺序和认知结构的组织特点,应遵循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部分的“不断分化”原则。同时,应遵循“综合贯通”原则,加强概念、课题乃至章节之间的横向联系。强调整体、协调性。4.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如何学习,促进学习的迁移。

创造性与智力发展的关系:1)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任意;4)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可能简答题或对某一点的理解)1)问题表征:说明问题在头脑里是如何表现的,反映对问题的理解程度。2)情绪状态:高度紧张和过度焦虑等消极情绪抑制思维,适度愉快的积极情绪为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提供了好的情绪背景。3)动机迁移:动机适中,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越复杂的问题,动机强度适中点越偏低。4)定势作用:定势是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5)功能固着: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6)原型启发:在其它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有心人,经验 社会学习论——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为代表

基本观点:1)人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2)这一认识过程的实质是替代强化,道德行为的学习也是如此;3)社会学习的过程经历4个阶段——1.注意、2.保持、3.再现、4.动机;4)影响道德行为的因素有社会环境、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强化等,如果能控制这样一些因素,提供良好的榜样,奖励恰当的行为,就有助于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发展。5)研究方法为实验室实验,社会学习论注重实验室实验,较有代表性的实验有模仿学习实验、抗拒诱惑实验、言行一致实验等。社会学习理论的实质仍是行为主义的,忽略了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以及儿童自身的认知结构对其道德发展的影响。

对教师启发:1)教师应注重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2)榜样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可信、可亲、可敬;3)提高学生的是非判别能力4)净化社会环境和大众传媒 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及教育策略(★)

1)态度定势的形成:道德教育内容本身和对道德教育者形成良好的态度定势或积极态度;2)道德观念的确立:是一种渐进的过程,涉及两个因素:了解道德规范和进行道德评价。3)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观念反映人的内在需要的一种态度体验。通过具体道德情景培养知觉道德情感;通过文艺作品或先进人物培养想象道德情感;通过说理培养伦理道德情感。4)道德信念的形成:是道德活动的理性基础,是个体对自己要遵循道德观念的确信;5)道德意志的锻炼:道德行为过程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和诱惑,需要进行道德抉择和行为调节,这就是道德意志的体现。6)道德行为的养成:掌握道德行为技能,训练道德行为习惯3周。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1.全面认识自我:1)通过认识他人和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2)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和评价自我;3)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4)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5)通过自我反省来认识自我。2.积极悦纳自我:1)积极评价自我;2)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3.努力完善自我:1)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2)努力提高实现自我。

▲ 人际吸引的因素:人际吸引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喜欢,悦纳的现象,其主要影响因素有:1.相似吸引: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某种相似性的,如经历、兴趣、家庭背景等相似相互之间的人际吸引。2.互补吸引:当交往双方的需要满足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双方的吸引程度也会增加。3.仪表吸引:仪表包括个人的容貌、穿着、风度等因素产生的吸引。4.人格吸引:人格吸引的产生主要是人格魅力,这是人际吸引最本质的因素。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1)交互性原则(2)社会交换原则(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4)情境控制原则 ▲ 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建立:(“一往情深”)

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2、主动交往;

3、移情:是指人们情感的相互联系,包括相互理解、同情、共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等。

维护:1)避免争论;2)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4)学会批评。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2.具有独立的生活能力;3.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4.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5.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6.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7.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8.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行为。(知 情 行;自我独立;人际适应;人格)

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2.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矛盾;3.强烈的成才意识与知识经验不足的矛盾;4.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矛盾;5.群集友谊与争强好胜的矛盾;6.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等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环境适应教育2.智力发展教育3.人际关系和谐教育4.健康恋爱观教育5.生涯发展规划与教育

性格特征分析(结构)(★★★)

性格有着非常复杂的结构,是由多种性格特征构成的有机整体。性格的结构是由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四个方面组成的。1)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一个人对社会、集体、他人、自己及对学习、工作等方面的态度特征。是性格中最重要的部分。2)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人在情绪活动时在强度、稳定性、持续性和主导心境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4)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自己行为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包含哪些内容?

1983年美国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 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量度他的解题能力(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的指标,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后来增加至八个):(1)语言智能,主要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即指听说读写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2)逻辑数学智能,从事与数字有关工作的人特别需要这种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智能。(3)空间智能强调人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很高,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比较强,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他们表现出来的能力。(4)音乐智能主要是指人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5)人际智能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关系、及与人交往能力,包括四大要素:组织能力,协商能力,分析能力,人际联系能力。(6)内省智能主要是指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欲望,对自己的生活有规划,能自尊、自律,会吸收他人的长处。(7)自然探索智能,指能认识植物、动物和其它自然环境(如云和石头)的能力。(8)存在智能,指人们表现出的对生命、死亡和终极现实提出问题,并思考这些问题的倾向性。

第五篇:教育心理学简答和论述题总结

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为实际教学提高科学的理论指导。提高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

2:心里发展的含义: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里变化过程)。心理发展的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

3:少年期的特征:半成熟与半幼稚的特点,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交错的矛盾,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出现了反省思维;独立意识强烈,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但自我控制力不是很强,思维仍有不少的片面性和主观性。

青年期的特征:出现了辩证思维。

4:怎样培养健康人格:自我统合,自我与社会统合,自我实践活动的统合。健康人格是统合人格,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5:怎样指导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指导/构建自我意识的措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

6:认知差异教育意义: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运用适应认知差异教学手段。

7: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8:联结学习理论的分类:桑代克的试误学习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一定的联结是通过试误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基本规律有获得与消退、泛化、辨别(分化)、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规律有强化,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

9:联结学习论在教育中的应用:塑造或促进良好行为(操作方式有普雷马克原理,也称“祖母规则”;行为塑造也称连续接近法,强化的及时性很重要;)、消除不良行为(餍足、代价、结合消退和强化)。

10:实现意义学习的主要条件: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具有适当的观念、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意义学习: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11:发现学习的特点: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部动机、强调信息的组织和提取。

12:学习动机的培养:树立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设置合理的目标,进行归因训练)、促进学生参与学习(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任务更有趣,引发认知冲突,合理表扬,合适的反馈)。

13:怎样进行归因训练:第一,教师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第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第三,教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方法。一般情况下是成正比的;○2但并不是完全成正比的,1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大考大耍,小考小耍):○3过分强烈的学习支机容易使学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焦虑状态中,这它们要以学习行为为中介;○

样反而使其注意和知觉范围变得过分狭窄,思维缺乏灵活性,限制了学生正常的智力活动,而影响到学习的效

4学习效果还与学习任务难度和学生的个性有关。率和效果;○

15:迁移的作用:对于解决问题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对学生和教师具有重要作用。

16: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依据)、共同要素说(桑代克)、经验类化说(贾德、产生迁移的关键是两种活动具有共同原理)、关系转化说(格式塔,主要在于顿悟)。现代迁移理论的分类:认知结构迁移论,产生式论、情境性理论。

17:影响迁移的因素:相似性(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相应的背景水平、原经验的 组织性、相应的认知技能和策略),学习定势(定势是一种心理准备状态,也称为心向,定势消极作用的一个明显的表现是功能固着)。

18:怎样实现为迁移而教/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方法:精选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在真实生活中学习。

19:怎样提高知识直观?: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运用感知规律(强度律、差异律、活

动律、组合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20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运用正反例证(正例又称肯定例证[包括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传递最有利于概括的信息],反例称否定例证[指不包括或只包含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科学的比较、自觉概括。

21:促进错误观念的转变教学:诊断错误观念,认知冲突,理解新观念,应用新观念,反思观念转变过程。

22: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深度加工与主动参与;运用记忆术;进行组块化编码;适当过度学习;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尝试背诵)。

23:技能的作用:调节和控制动作;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前提条件;影响学习者的个性品质; 24: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操作的定向、操作的模仿、操作的整合、操作的熟练。

25:动作技能的培训:准确的示范与讲解;必要而适当的练习(根据练习途径不同分为模拟练习、实际练习与心理练习)、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26:高原现象的原因:采用新的结构和方法;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激起学生兴趣;打好知识基础。

27:怎样培养心智技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创设条件,提供心智技能练习、应用的机会。

28: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主体性原则、有效的监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内化性原则、个人自我效能

感。

29: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指导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总结、提问、析疑、预测、成绩差的学生)、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训练模式、合作学习模式。

30:问题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首要环节);理解与表征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途径有算法式和启发式)、检验假设。

31:影响学生表征问题的因素:找不出相关信息,忽略细节、专业知识不强、动机太强。

32:启发式最常用的方法:手段目的分析法、反推法、简化法、类比法。

33: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问题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

34: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教授学生运用策略;提高多种练习的机会与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35:怎样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36:怎样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帮助学生牢固的记忆知识;提供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37:高创造性者具有的特点: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38:创造性的培养:创设适宜的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1保护好奇心;○2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创造精神;○3注重个性的塑造(在教学中怎样从个性入手来塑造学生创造性:○

4接受学生的想法,5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提供榜样;○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策略训练(头

脑风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自我设计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学会容忍模糊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9: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度(初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简述中学生伦理道德发展的特点/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中自律性的表现: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2)自我意识增强;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40: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41:改变态度与品德的方法:有效的说服——正、反面论据(提供证据,改变态度;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进行说服时要考虑原有的态度);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

42:心理健康的标准:情绪稳定,乐观、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完整、正确的自我观。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里行为表现符合年龄特征。

43: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预防精神病症,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客观要求。

44: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

45:陈述良好的教学目标具有的要素:具体目标,产生条件和行为标准。

46:教学事项:引起学生注意、提示教学目标、唤起先前经验、呈现教学内容、提供学习指导、展现学习行为、适时给予反馈、评定学习结果。

47:教学策略的种类: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它多用在以学习成绩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突出主动学习)(常用的策略有发现学习、情境学习和合作学习);个别化教学(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学习、掌握学习)。48:课堂管理的目标:争取更多的时间学习、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帮助学生自我管理。

49: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教师的领导方式(参与式、监督式)、班集体的特点、学生的责任感、对教师的定型期望。50:群体动力的表现:群体凝聚力(标志)、群体规范、课堂气氛(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课堂里的人际关系(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

51:教师怎样影响课堂气氛:教师的领导方式影响课堂气氛、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影响课堂气氛、教师的移情影响课堂气氛(移情就是换位)、教师的焦虑水平影响课堂气氛。

52:怎样搞好课堂管理:明确有效的课堂管理目标;使学生形成共同的目标;协调好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培养积极的课堂气氛;处理好课堂的人际关系。

53: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反馈信息;为学校鉴定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提供了依据;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54:专家教师的一般特征: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用;熟练掌握教学技能;善于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

55:专家型教师熟练掌握教学技能及主要表现: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且有预见性;教学技能程序化、自动化;教学监控能力强;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妥当应对纪律。

56:简述专家型教师旭具备的主要知识:特定的学科知识;一般的教育学知识;特定内容的教育学知识。

57: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方法/主要途径: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微型教学训练;教学决策训练;校本培训;反思教学经验;教师参与研究。

58:怎样进行反思:认知成分;批判成分;教师的陈述。

59:布鲁巴奇提出对自己教学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60:反思教学的类型:对于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为活动反思。

下载教育心理学简答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心理学简答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学简答总结

    简答: 1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 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

    心理学简答

    心理学简答1简述心理学的基本任务。(1)描述心理现象;(2)揭示心理规律;(3)将心理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 2研究心理学应遵循哪些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3简答心理学......

    心理学简答

    心理学简答: 布鲁纳对发现学习条件的认识:1.学生具有相当知识与经验的储备,能够进行选择性思维,具有发现的动机和态度2.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教学指导水平3.教材的原发现过程......

    心理学简答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五要素: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关键作用)、教学内容(一方面表现为教学大纲、教程、课程;另一方面,也可将它划分为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教学媒体(载体/工具)......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简答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简答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滴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学习动机的激发......

    2012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学校教育条件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 2.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标志是:美国教育......

    心理学简答(大全5篇)

    1【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必有一种是很熟练的这样才能把①探索心理规律,科学地解释人的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到比较生疏的心理现象。②运用心理规律,有效活动上去,使注意合理分配②注......

    心理学历年简答

    36.简述帮助学生建构积极自我意识的措施?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已②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③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7.简述迁移在学校教育中的主要作用。①对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