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心理学A名词解释和简答学习1
学习(广义):118包括人和动物的学习,是动物和人类生存的普遍现象。希尔加德定义为: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由重复经验而引起的对于那个情境的行为的变化,而这种行为的变化是不能根据先天的反应倾向、成熟或学习者的暂时状态来解释的。学习(狭义):122特指人的学习,它需要借助语言,通过社会生活实践,主动积极的获取个体的经验。教师期望效应:39,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克布森研究证实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教师期望的这种效应叫做“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同时教师期望效应的大小受学生年龄的影响,一般年龄较小的学生更加容易受到期望的影响。水平迁移:211,难易相同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叫做水平迁移。学习目标:也称作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测验:473,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程序(如编制题目,实施测量和评分等)对学生某一方面的学习行为进行测量。测量:473,用数学方式对人的行为的描述,测量主要是借助于测验来进行的。评定:474,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估价的过程。迁移:209,1,迁移一次最初来源于桑代克,他把迁移定义为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2、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3.这种影响可以表现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形成方面,也表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相互影响方面。技能:280,是通过练习而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或智力的活动方式。智力技能:281,是以抽象思维主导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他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高原反应:292,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一般在练习的中期会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的所谓高原期。学习困难儿童:401,是指在理解或使用语文方面显示基本心路历程的失常,其失常现象可能包括知觉障碍、大脑受伤、轻微大脑功能失常,阅读困难,发展性失语症等。学习困难并不包括由下列因素构成的学习问题:视觉、听觉、动觉、残障、智能不足。情绪困扰或环境失利等。禀赋优异儿童:广义的界说,凡是智力测验获得智商140分以上者或者在特殊性向测验有突出表现者或在创造性能力测验得分超群者等。情绪困扰儿童:401.是指经常为莫名其妙的紧张与焦虑所困扰。有意义学习:168.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非任意)实质的(非字面的)联系的过程。简言之:就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获得心理意义的过程。上位学习:178.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的认知结构为上位关系时,新知识就要由原有认知结构组织起来,原有认知结构就成为进行归纳推理的一整套观念。也就是说,当认知结构已经形成了几个观念,现在要在这几个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摄程度更高的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下为学习:176.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原有认知结构为下位关系时,新旧知识的同化作用就表现为新知识被吸收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充实了原有认知结构,新知识本身也获得了再吸收新材料的力量。个体社会化:20.是指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学习目标:71.也称作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学习目标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计划。学习评定:436.教学设计中的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即在设计成果推广使用之前,先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试用,以了解教学系统的试用效果,如可行性,可用性,有效性等。教学设计:433.教学设计或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遗忘曲线:226.1,德国心里雪茄艾宾浩斯;2,首先用无意义音节为材料进行有关保持进程的研究,发现并绘制了第一个保持曲线,或称遗忘曲线。3,遗忘曲线解释了以往“先快后慢”的规律。组织者:258.指在有意义接受学习中,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使用学生可理解的语言所提供的一些指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比正式的学习材料更一般、更概括,而且与学习材料关联,充当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评定:474.教学过程中的评定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估价的过程。认知结构:255.广义的认知结构指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狭义的认知结构指学习者在某一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创造性思维:303.是应用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了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学习动机:315.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里因素。它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学习行为的激活和唤起。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主要是活动水平和指向性。非正式学生群体:28.既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理解:267.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记忆恢复:229.学习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还高的现象。陈述性组织者:259.指与新的学习产生一种上位关系的,目的在于为新的学习土工最适当的类属者的组织者。比较性组织者:259.指能增强似是而非的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目的在于比较新材料与认知结构相似材料的组织者。过度学习:233.指在达到最低限度领会以后,或者在达到勉强可以回忆的程度以后,对某一课题继续进行学习。直观教学:349.在教学中是学生通过感知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学策略:455。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教学策略设计包括四个集体方面:课的划分、教学顺序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及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策略设计以学习理论为依据,既要符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要求,适合教学对象的特点,还要考虑当地教学条件的可能性。形成性评定:478.一般是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进行的,目的在于了解教学结果,探究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的缺陷,以便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同化:176.就是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知识(概念、命题)理解新知识。课:23.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它包括三个要素,即一段时间、教师和学生及师生相互作用。先行组织者:258.(和组织者一样)指在有意义接受学习中,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使用学生可理解的语言所提供的一些指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比正式的学习材料更一般、更概括,而且与学习材料关联,充当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近末梢梯度:88.发展是从身体的中心部向末梢部进行的叫做近末梢梯度。认知风格:406.一般用来描述学生在加工信息(包括接受、贮存、转化、提取和使用信息)时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高原现象:292,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一般在练习的中期会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的所谓高原期。简答题
1、你认为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5)教育心理学得理论与方法,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简历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具体说来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主要有一下方面:
(一)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而理解
(二)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三)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四)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 础
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对于当前的德育工作有何启示?(115)柯尔伯格道德发展论给予教师的启示为: 1)有效的道德教育或品德陶冶必须根据各时期道德观念发展的特征二实施; 2)对早期儿童教条式的说教,忽略儿童对权威的看法与对需欲的满足,很容易造成道貌岸然实则功利横行的现象 3)负责教养者不应抱“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想法,让“趁热打铁”的各时期荒废过去,因为某一时期的道德观念若不能充分发展而欲与后来设法补救,其功效可疑。
3、简述影响学习测量与评定的教师心理因素?
4、因材施教的策略有哪些?(404)常用的因材施教的策略有:1)能力分班或分组;2)跳级;3)留级;4)复式教学;5)程序教学。
5、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39)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克布森研究证实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教师期望的这种效应叫做“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同时教师期望效应的大小受学生年龄的影响,一般年龄较小的学生更加容易受到期望的影响。
6、有意义的学习的标准是什么?(169)符号代表的新观念——这里主要指概念,原理和原则,能否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乃是区分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的两条标准。第一条标准,也就是“简历实质性联系”,其含义为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观念完全等值,用等值的语言不同的话表达,其关系不变。第二个标准时新旧观念之间的联系是非人为(非任意)的,也就是说,这种关系是一种合理的、别人可以理解,自然的而非人们主观强加的关系。
7、禀赋优异儿童的教育策略有哪些?(396)从普通教育的现状和实际出发,实施特殊教育可采取如下策略: 1)加速制教学策略。2)充实制教学策略:①水平充实②垂直充实③特殊班级制教学策略
8、简述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72)1)教学目标的启动功能 2)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 3)教学目标的激励功能:激励=效价×期望 4)教学目标的聚合功能
9、桑代客提出的三条基本学习规律是什么?(136)准备律 练习律 效果律
10、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和遗忘规律?(226)1)德国心里学家艾宾浩斯;2)首先用无意义音节为材料进行有关保持进程的研究,发现并绘制了第一个保持曲线,或称遗忘曲线。3)遗忘曲线解释了以往“先快后慢”的规律。
11、简述因材施教的运用原则?(386)对于各种特殊学生,教学中应贯彻一些原则: 1)正常的对待方式 2)正确的态度 3)积极的评价 4)主动的操作
12、简述发散思维的特点?(303)发散思维有下列三项特征:变通性、独创性、流畅性
13、简述布鲁姆关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分类标准。(82)根据布鲁姆的分类法认知教学目标有六项: 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14、应该如何理解学习现象?(119)广义学习和狭义学习的定义 学习(广义):118包括人和动物的学习,是动物和人类生存的普遍现象。希尔加德定义为: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由重复经验而引起的对于那个情境的行为的变化,而这种行为的变化是不能根据先天的反应倾向、成熟或学习者的暂时状态来解释的。学习(狭义):122特指人的学习,它需要借助语言,通过社会生活实践,主动积极的获取个体的经验。1)凡是学习一定要有变化的发生 2)由于学习所导致的变化时相对持久的 3)学习导致的变化不是由成熟或先天的反应倾向所致 4)学习导致的变化本身并不具备价值意义,学习不等于进步。5)学习室行为变化的过程,而非仅指学习后所表现出来的结果
15、简述布鲁纳对发现学习条件的认识。(158)1.学生方面的条件,要求学生有相当知识与经验的储备,能够进行选择性思维,具有发现的动机和态度。2.教师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教学指导水平。3.教材方面,必须把原发现过程改编成适合于学生在课堂上在发现的过程。
16、简述奥苏贝尔对有意义学习条件的认识170
1、学习材料必须具备逻辑意义
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
3、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17、简述克服遗忘的主要方法231
1、注意营养和健康,防止大脑创伤和心里障碍
2、加强记忆信心,提供愉快的学习经验
3、提倡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
4、复习
5、过度学习
6、记忆术233 18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304
1、发展发散思维
2、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技巧
3、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
4、尊重学生的思维结果,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
19、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124
1、间接性学习为主,直接性学习为辅
2、组织计划性
3、有效性
4、年龄差异性
5、学生学习的面向未来性 20、简述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156
1、小步子逻辑序列
2、要求学生做出积极反应
3、及时反馈
4、学生自定步调
5、低错误率
21、简述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的要点158
1、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
2、对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看法
3、重视学习过程
4、强调形成学习结构
5、强调直觉思维的重要性
6、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
7、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
8、强调信息提取
9、提倡发现学习
22、简述良好的课堂管理的原则429
1、以积极的指导为主,以消极的管理为辅
2、培养良好行为为先,奖惩管理于后
3、师生共同制定可能达到的行为标准
4、采取民主式领导,培养学生群居共处的合作态度
5、改善处理问题行为的知能与技巧,以他律为开始,以自律为终。
6、减少造成不良行为的校内及校外刺激因素
23、学习评定中常见的教师心理误差有哪些
1、宽大误差
2、光环效应
3、集中趋势
4、逻辑误差
5、对比误差
6、邻近误差
24、简述练习过程的一般规律。(289)(1)一般趋势:
1、练习成绩的逐步提高;
2、高原现象;
3、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2)练习曲线的个别差异;
25、简述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自我意识的方法。(1)树立自信、自重与自尊的行为模范;(2)以成功的经验激励学生的积极自我意识;(3)尊重学生的理智与情感,防止不当的褒贬;(4)提出明确与合理的要求,关心学生的学习成败,期望应成为对学生潜能的挑战。(5)尊重学生个人价值,培养合理的人际关系。
26、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433)(1)分析教学对象。(2)制定教学目标。(3)选用教学方法。(4)开展教学评价。
27、简述人本主义的教学原则(204)(1)教学更注重于情感发展而不是知识的获得;(2)强调发展自我观念;(3)强调交往;(4)强调发展价值观。
28、简述加涅关于指导学习的基本观点(198)①教学就是要教大量有组织的系统化的知识。②认为教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想”,并不能养成能力,必须通过大量有组织的知识学习才能培养能力。③教学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指导:沿着规定的程序进行。
29、简述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74)(1)价值性标准:目标对于需要满足的意义;(2)可能性标准:对目标要求有无可能达到;(3)低耗性标准:不仅考虑价值和实现的可能性,还要考虑实现它的耗费程度;(4)丰富性标准:所选的目标能否同时给人以多种心理满足;(5)就高性标准:大小目标的地位是不同的。30、教学目标有哪些心理功能(72)1)教学目标具有启动功能 2)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功能 3)教学目标具有激励功能 4)教学目标具有聚合功能
31、学生的志向水平受哪些因素的影响((1)家庭对学生志向水平的影响(2)学生过去学习成绩的影响(3)受能力与自信心的影响(4)受与人对比效应的影响
32、如何正确处理非正式的学生群体(34)(1)利用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特点增强正式学生群体的素质;(2)精心做好消极的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工作,特别是做好其“领袖”人物的工作;(3)对于破坏型的学生中的“团伙”,要坚决予以拆散,不能允许存在,当然,也要讲究方式方法。
33、简述皮亚杰儿童心理认知发展论的教育意义(97(1)心理及教育测验专家能根据皮亚杰的研究结果编制新的智力测验(2)课程专家应根据皮亚杰的发现设计各级学校的课程;(3)教师可依皮亚杰的理论配合教学与学生的智能。
34、简述提高知识巩固的途径(1)提高学习的自觉性。(2)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3)运用记忆规律,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4)合理地组织复习。
35、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218)1)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2)学习材料的性质 3)学习活动的多样性 4)元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 5)年龄特征 6)智力水平
36、简述智力技能的培养方法(288)(1)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2)掌握解答各类课题的程序,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3)使智力技能的应用有广泛的机会,培养学生技能迁移的能力。
37、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10)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有:(1)学与教问题成为学校教育心理研究的中心问题。(2)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深入学与教过程的研究中,比较重视研究较为复杂的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方法越来越先进。(3)重视研究课堂教学的心理学问题,强调理论的实际应用,重视学习的个别指导(因材施教)问题。(4)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识、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5)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校教育、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增加。
38、简述美国学者马杰提出的编写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答:美国学者马杰提出的编写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包括:(1)说明具体的行为,以便教师能观察学生,了解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达到。例如,“能列举×××步骤”。(2)说明生产上述行为的条件。例如,“能参考教科书来列举某五个步骤”。(3)指出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例如,“单元教学结束以后,能按照标准测试要求,列举五个步骤,至少四个步骤是正确的”。
39、简述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1)学校应鼓励学生们发现他们自己的猜测的价值和改进的可能性,发现他们在探讨一个问题过程中的第一级近似值的可用性,并切认识他们试验各种假设的激活作用;(2)应发展学生们运用“思想“解答问题的信心;(3)培养学生的自我推进力,引导学生们独自运用各种题材;(4)应培养“经济的使用思想 ”;(5)发展理智上的忠诚。论述题
1、(P331)请结合世纪,论述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
(一)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
(二)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五)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
(六)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激发学习动机
(七)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
(八)在课堂教学中可供教师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巧 ①在课程开始时给学生一个具有激发作用的理由; ②确切的告诉学生你想要他们做什么
3、使学生确定短期的学习目标
4、使用口头或书面表扬
5、公正的检验并评分
6、强调发现、好奇、探究和怀疑的价值
7、偶尔做一些令学生出其不意的事
8、促进求知的欲望
9、使用家庭生活的例证
10、独特的应用概念和原则
11、使学生应用他们要提前写过的东西
12、使用游戏和模拟的方法
13、将竞争的吸引力控制在最低的限度
14、将任何可能导致学生不愉快的事情控制在最少的程度
15、了解学校和课堂的气氛
2、请根据加里培林关于智力活动阶段的研究,举一实例分析说明智力技能是如何形成的(287——289)
一、智力技能的阶段 1)活动的定向阶段 2)物质活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 3)有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5)内部言语阶段 二)智力技能的培养 1)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掌握解答各类课题的程序,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 3)使智力进呢过的应用有广泛的机会,培养学生技能迁移的能力
3、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03)一般说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意以下问题:(1)发展发散思维(2)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技巧(3)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4)尊重学生的思维结果,容许不同意见的存在
4、在学校教育中要巩固学生的优良行为,有哪些心理学原则(1)尽量使已产生的行为定型或模式化;(2)尽量设法强化这些行为;(3)尽量引导这些行为,通过成功的接近策略,逐步使行为上升到原则的高度。
5、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98——299)(1)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2)问题的难易应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3)指导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4)提供较充裕的时间和适当的自由(5)鼓励学生验证答案,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
6、结合实际论述良好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429)(1)、以积极的指导为主,以消极的管理为辅 2)、培养良好行为为先,奖惩管理于后 3)、师生共同制定可能达到的行为标准 4)、采取民主式领导,培养学生群居共处的合作态度 5)、改善处理问题行为的知能与技巧,以他律为开始,以自律为终。6)、减少造成不良行为的校内及校外刺激因素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克服遗忘(231)(1)注意营养和健康,防止大脑创伤和心理障碍; 2)加强记忆信心,提供愉快的学习经验; 3)提倡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 4)复习;(5)过度学习;(6)记忆术。
8、联系实际,谈谈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221)(1)合理的安排课程与组织教材;(2)提高概括水平,强调理解;(3)课内和课外练习配合,提供应用机会;(4)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5)培养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
9、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是什么?(298)(1)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2)能否正确的选择和组合有关原理原则;(3)言语的指导;(4)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个别差异。
10、论述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58)(1)、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2)、对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看法(3)、重视学习过程(4)、强调形成学习结构(5)、强调直觉思维的重要性(6)、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7)、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8)、强调信息提取(9)、提倡发现学习
11、教学中如何促进知识的理解(269)(1)通过直观的教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2)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概括水平(3)利用变式和比较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4)通过语言明确解释概念和原理的内容(5)使知识具体化,通过应用加深理解(6)使知识系统化,进一步理解教材(7)指导学生自学
12、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58)(1)必须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的、任务(2)在观察前要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并定出周密的计划(3)有计划有系统地训练学生的观察技能和方法(4)启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养成勤于观察的好习惯(5)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6)指导学生做好观察的记录,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
13、如何运用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教学效果(349)(1)目的任务越明确,感知越清晰;(2)对象从背景中越突出,则对象越容易被感知: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3)直观形象与语言指导相结合,则感知越精确;(4)知识经验越丰富,感知就越完善、迅速;(5)对感知对象的态度越积极,则感知越深刻;(6)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也可以提高感知的效果。——分析说明题——
1、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克布森做过这样一个研究:他们告诉一所小学的教师,他们学生中的某些人经过一个特定测验被划定为“即将绽放的花朵”,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习冲刺”的潜力,人儿,这些小学教师和学生并不知道,“即将绽放的花朵”的选择是随意进行的,经过一个学年,期末测验的结果显示,“即将绽放的花朵”所获得的分数比一般学生的分数要高得多,差异在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中特别显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样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克布森研究证实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教师期望的这种效应叫做“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同时教师期望效应的大小受学生年龄的影响,一般年龄较小的学生更加容易受到期望的影响。
2、遗忘规律(226)答:
(一)遗忘曲线和保持曲线:1)德国心里学家艾宾浩斯;2)首先用无意义音节为材料进行有关保持进程的研究,发现并绘制了第一个保持曲线,或称遗忘曲线。3)遗忘曲线解释了以往“先快后慢”的规律。
(二)保持内容的质变或歪曲
(三)记忆恢复
第二篇:2012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学校教育条件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2.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标志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做了许多实验研究,积累了大量关于动物和人的学习材料,提出了一些学习心理的定律.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
4.心理发展的概念: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是个体在成长期间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不断扩大、逐步提高和完善的过程。
5.心理发展的动力:①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已有的心理状态与外界环境和教育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推动了个体的心理发展②在这一矛盾中,环境和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
6.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其发展速度、各种心理机能的优势表现、情绪的稳定性、个性特征及其倾向性等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个别差异。
7.皮亚杰:是当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
8.皮亚杰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一种适应:即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并通过主体不断自我调节而建构,或再建心理结构的机制。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的—同化和适应。
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①感觉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记忆)②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性)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运算思维的基本特点就是守恒)④形式运算阶段(能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10.道德观:道德观是人与人之间所发生的道德活动、道德关系的看法和态度。它是在道德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体系,发展较晚。
11.皮亚杰把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五六岁)是前道德判断时期②第二阶段(七八岁)是他律道德发展时期③第三阶段(九岁以后)是自律道德发展时期。
12.美国柯尔伯格的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理论:把道德观念的发展分为前习俗、习俗、后习俗三种水平。
13.准备状态:是指儿童身心发展达到适宜于学习某种事物的状态。
14.学习的概念:①广义,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而获得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即有机体以经验方式引起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②狭义,学生的学习属于狭义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其本身的特点。
15.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其本身的特点:①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主要是掌握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即间接的知识,它和科学家探索尚未发现的客观真理的认识活动是不同的。②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以掌握一定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为任务的。③学生的学习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的知识经验,用前人的知识经验武装自己,所以不可能事事从头实践,重复原有的研究路线去掌握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服从于学习目的的。④学生的学习不仅同人类发展中历史经验的形成过程和科学家探索客观真理过程有区别,而且和一般条件下人们进行学习也是不同的。
16.桑代克的学习的联结理论:他的观点被称为“尝试错误说”,简称“试误说”。他认为学习就是在情境与反应之间形成了一定的联结。
17.桑代克的情境与反应相联结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其中练习律和效果律是“学习的主律”。
18.准备律的含义:当某一情境与某一反应准备联结时,给予联结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当某情境与某反应不准备联结时,要求联结就引起烦恼。
19.如何看待和评价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桑代克是西方第一位从事动物学习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并提出一系列学习定律,成为西方最早的、最系统的学习理论。这对后来学习联结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学术上的历史功绩是应当给予充分肯定的。
20.学习的条件反射学说(经典性条件反射):1902年,巴甫洛夫在狗的消化腺分泌反应的实验中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
21.学习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了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22.经典性条件反射:由条件刺激引起反应的过程,写成公式是S→R
23.操作性条件反射:先作某种操作反应,再得到强化的过程。写成公式是R→S
24.斯金纳提出:人和动物有机体有两种习得性行为①应答性行为,通过建立经典式条件反射的方式习得②操作性行为,通过操作式条件反射获得。
25.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格式塔心理学是1912年创立于德国柏林大学的一个心理学派别,其创始人是魏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格式塔是“形状”和“形式”的同义词,可以理解为一种心理的模式。当客观外界的某一事物呈现在我们的感官面前时,内心就有一个格式塔与之对应。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所谓学习过程就是面对当前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一个格式塔过程。
26.怎样解释顿悟学习:所谓顿悟就是对问题情境的突然理解。
27.学习顿悟说与学习联结说相比有两个优点:①注意学习的认知特性,强调学习内部认识过程的重要性,即观察、理解、顿悟等认识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无疑是正确的。②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把学习过程看成是积极主动和有目的的过程。
28.怎样科学对待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研究,并重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目的性,反对机械的、盲目的学习观点。
29.学习顿悟说与启发式教学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
30.布鲁纳:布鲁纳是美国研究认知学习和认知发展的著名心理学家。
31.布鲁纳的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思想:人们通过认知过程把获得的信息和以前构成的心理框架联系起来,积极的构成它的知识框架,这种框架是一种“表象系统”或称为“内在模式”。人类具有三种表象模式,即动作模式、映像模式和象征性模式。这些模式由定律或概括性的体系组成。
32.布鲁纳的观点:所谓知识的学习就是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具有一定的层次,它可以通过一个人所发展的编码体系从三种表象模式的每一种模式中表现出来。人的编码系统是在学习过程中构成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的概念化或类型化的活动,才使人们弄懂了所觉察到的一大堆杂乱的事实。人们通过概念化或类型化的思维活动过程,从几乎数量无限的可区别的物体和事件中,去选择那些具有某种共同之处的事物,并把这些事物或看作一个单独的种类,或看作容易处理的若干类型。可以说学习过程就是认知活动,尤其是思维活动的概念化或类型化过程,经过多次所形成的编码系统是有层次的,它在众多同类事物的基础上形成更概括、更抽象的概念。
33.布鲁纳提倡:在教学中运用发现学习,这种学习不仅有利于学好知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和创造精神。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组织或处理教学内容。学校的任务就是把知识转化成各种年龄的学习者都能理解的结构,并以所学材料的最佳顺序去安排这些结构。
34.布鲁纳学习理论的贡献:它对于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值得重视的一种学习理论。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重视认知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独立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把学习理论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课堂教学方面来。
35.托尔曼:托尔曼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自称为“目的性”行为主义者。虽自称为行为主义者,但他大量的吸收了格式塔心理学的认知观点和麦独孤的目的心理学观点。
36.托尔曼的观点:学习就是对行为的目标、取得目标的手段、达到目标的途径和获得目标的结果的认知,就是期待或认知观念的获得。因此,有的心理学家称他的学习理论为“期待说”。他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目的性和认知性,所以又有人称之为“认知—目的说”。
37.潜伏学习:潜伏学习是托尔曼和杭齐克在1930年的白鼠迷津的试验中发现的一种无强化学习现象。潜伏学习的事实说明,动物在无强化条件下也在进行学习。
38.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所谓观察学习理论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39.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的贡献:又称为社会学习理论,它揭示了人类和动物的一种极为普遍的学习形式。尤其在解释学生在学校学习间接经验方面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它告诉我们,榜样在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
惯上的重要作用。
40.启示: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的优点是应该肯定的,但必须指出,观察学习只是学习活动的一种方式,学习过程是极为复杂的,在重视观察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其他方面的学习方式或模式,不然又会出现的片面发展,对于学习理论的研究是不利的。
41.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理论。
42.罗杰斯的学习观反映在几个方面:①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②学习是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③学习应该是对学习者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的学习④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
43.心理学在传统上把学习的划分为:技能学习、记忆学习、思维学习、态度学习。
44.意义学习的实质: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识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
45.意义学习分为三种类型:代表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46.概念学习:是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
47.命题学习分三种: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并列学习。
48.总括学习: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49.语言意义的获得:对个体来说,语言有本民族语言和外语,两者都有句法学习问题。因此,语言意义的获得,包括学习句法、学习阅读和学习外语三个方面的问题。
50.机械学习的性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建立非实质性和人为性的联系。
51.如何避免机械学习:①组织好材料(使清晰、稳定、明确的意义得以呈现)②联系已知学习新知③学习以认知发展水平为依据④以理解为学习评定的重点
52.接受学习的特点:①从学习内容上说,事物的意义是由语言和符号来表达的 ②从学习内容呈现的方式说,一般是用定义的方式,或通过上下文的方式直接呈现给学生 ③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接受事物的意义,即反映事物的符号、概念和命题的意义 ④从发生上说,它较发现学习为晚
53.发现学习的特点:①发现较早②学习内容不是现成的结论③教师呈现学习材料,采取间接提供方式④学习过程较为复杂⑤它适合学前儿童和低年级学生的初级概念的学习,适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54.知识的同化:用认知心理学的同化论来解释,意义学习的结果是获得心理意义,而意义的获得就是知识同化的过程。
55.认知同化论的历史渊源:认知同化论来源于格式塔心理学,他们强调心理活动的内部组织作用,这是脑的动力学的基本原则,学习是通过“顿悟”来实现的,是在发现了事物间的关系后产生的。
56.认知同化论的基本观点:①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是学习新知识的关键 ②新的意义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产物,同化论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论 ③有意义的保持和遗忘是认知同化的继续
57.奥苏伯尔提出三个主要的认知结构变量:①可利用性。在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是影响意义学习和保持的第一个重要的认知结构变量 ②可辨别性。新的学习内容与同化它的原有观念的分化程度是影响意义学习和保持的第二个重要的认知结构变量 ③稳定性。是影响意义学习和长久保持的第三个重要的认知结构变量
58.什么是概念:①在哲学上,把概念界说为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高级形式 ②在心理学上,一般把概念界说为由符号所代表的具有共同的关键特征的一类事物
59.概念掌握的基本形式:概念形式和概念同化,其中概念同化是学生获得概念的最基本的形式。
60.概念形式:所谓概念形式,是指从大量的具体例证出发,在儿童实际经验过的概念的肯定例证中,通过归纳的方法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初级概念的过程。
61.概念类型的心理过程:①在知觉水平上辨别不同的刺激模式 ②抽象出各个刺激模式的共同属性,并提出共同的关键特征的种种假设 ③在稳定的情境中去检验这些假设 ④在这些假设中选择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类目名称或范畴,使之适合于一切刺激模式 ⑤把这一普遍性的范畴与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联系起来 ⑥使新观念与原先学过的有关概念分化 ⑦把新概念的关键特征推广到一切同类事物中 ⑧用符合习惯用法的言语、符号去表达这个新概念或类目的内容
62.概念同化:概念同化是指在课堂学习的条件下,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来同化新知识概念,从而获得科学概念的过程。
63.在掌握概念发展趋势上的特点:①概念的具体性和含糊性减少,概念的抽象性和精确性增加 ②概念形式减少,概念同化增加 ③概念的自发性降低,概念的自觉性提高
64.变式:变式是指概念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一切包含概念的关键特征的事物是概念的肯定例证。所以变式是指关键特征不变而无关特征有变化的肯定例证。
65.规则学习:实质上就是理解各种概念之间的某种关系,并以此能使人用一类动作对一类刺激情境作出反应,它是可以被观察到的,是能够被证实的。
66.规则学习的教学步骤:①将人们期望学习者在学习结束时获得的动作的形式告诉他 ②用提问的方式,要求学习者重新陈述或回忆已经学会的组成该规则的那些概念 ③用言语提示的方式,引导学习者将组成规则的那些概念,以适当的次序放在一起,以形成一个新的规则 ④提出一个问题来要求学习者说明这个规则的一个或几个具体实例,并在他每次作出正确回答时提供反馈 ⑤通过一个合适的问题,要求学习者对这个规则作一个言语的陈述 ⑥在学过规则一天或几天后,提供一个“间隔复习”的机会,呈现一些新的实例,加以回忆并说明这个规则,使刚学的规则得以保持
67.问题教学的实质:是置学生于一定问题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围绕着问题,重新组织已知的规则,以形式相应的高级规则,并用它来解决当前的问题。所以说,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是一种高级的学习。
68.问题教学的步骤:①提出问题 ②解决问题
69.问题教学的趋向:根据学习者寻求解答的趋向,分为两种方式。①尝试错误式。尝试错误式解决问题是由无定向的尝试、重复无效动作、纠正暂时性错误、出现获得成功的动作等一系列反应所组成的方式。②认知顿悟式。顿悟,常体现在学习者运用已知规则来解决同类问题的变式中,迁移能力是顿悟式解决问题的重要准则。
70.华莱士的四个阶段模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四个阶段①准备阶段 ②孕育阶段 ③明朗阶段 ④验证阶段
71.蔡燊安等的四阶段论:①定向阶段 ②逼近阶段 ③成型阶段 ④引深阶段
72.创造力是单一能力还是综合能力:多因素论是符合实际的,单因素论是没有根据的。创造不可能是由单一能力来完成的。创造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创造的心理结构是复杂的。创造活动是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
73.创造力是少数人独有还是多数人具有:大多数人都有创造潜能,它是以个人的独特性为标志的。小学生和科学家都有创造性,只是在创造层次和水平上有不同而已。
74.创造性与知识、技能:研究与实践都表明,知识、技能是创造性的基础,但有了知识、技能并不一定有创造性。
75.创造性与智力:创造力本身是智力发展的结果。它必须以知识、技能为基础,以一定的智力水平为前提。
76.创造性与人格:创造,在内容上有赖于知识,在程度上有赖于智力。
77.创造性的培养:鼓励在实践中解放思想。托兰斯提出的五条建议①尊重儿童任何幼稚甚至荒诞无稽的问题 ②尊重儿童具有想象与创造性的观念 ③夸奖儿童提出的观念是有价值的 ④避免对儿童的行为作完全肯定的评判 ⑤对儿童的见解有所批评时应解释理由
78.培养创造性的教学方法:①局部改变法 ②棋盘法 ③清单法 ④比拟法
79.学习的迁移:人们通常把学习的迁移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个定义既包括前一种学习对后一种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一种学习对前一种学习的影响。
80.传统的学习迁移理论
㈠形式训练说:根据该学说的观点,迁移是通过官能训练,以提高各种能力实现的。但该学说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这就引起学习迁移研究家们的极大怀疑。
㈡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首先采用试验来探讨记忆训练的迁移问题。
㈢共同要素说:只有当两种心理机能具有共同成分作为因素时,一种心理机能的改进才能引起另一种心
理机能的改进。
㈣概括原理说: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㈤关系转换说:学习的迁移是学习者突然地发现了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的关系的结果。
㈥学习定势说:学习定势说考虑的是学习方法的迁移问题。人们很早就发现,人们可以学会如何进行学习。
81.学习迁移的一些具体研究:①认知结构与学习的迁移。组织者分为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两类 ②学习的程度与迁移量的关系。迁移量有赖于初次学习的程度,在初次学习任务中实践次数的增加,会使迁移量增加。充分的学习是产生有效迁移的一个有利条件。但学习应该按照预定的计划和步骤进行,学习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和水平,那种急促的、不深刻的或表面化的学习都不利于迁移。③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与迁移 ④莱文的迁移假设理论
82.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①理解基本原理,促进原理或法则的迁移 ②总结学习经验,运用学习方法 ③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情境 ④牢固掌握基本知识,促进新旧知识相结合83.学习动机的作用:①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方向 ②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进程 ③学习动机影响着学习效果
84.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体验联系着的。
85.产生学习兴趣的因素:①事物本身的特性 ②人的已有的知识经验 ③人对事物的愉快情感体验
86.增强学习兴趣的三种办法:①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多样性 ②善于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③教学难度水平要适中,使学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87.增强课堂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①明确课堂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②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风趣化 ③加强课堂内容的新颖性、形象性和具体性 ④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 ⑤及时反馈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
88.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学生对学习及在学习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
89.改变学习态度的途径:①利用权威改变态度 ②通过角色扮演改变态度 ③通过认知失调来改变态度 ④通过认同和模仿来改变态度
90.竞争和合作:竞争和合作是进行班集体或小组学习活动的两个主要手段。
91.竞争的消极和积极作用:㈠积极作用,建立在适当引导和适当学习活动基础上的竞争会使学生的学习充满兴趣和激发性。㈡消极作用①在竞争活动中虽然能涌现出胜利者,但他们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学生会产生失败感 ②在人与人的竞争活动中,某些学生们为了取得成功不得不妨碍或防备其他学生 ③经常不断的竞争活动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力量。竞争对集体学习活动虽然有很大的消极作用,但我们并不能就此完全取消竞争活动。
92.对竞争的积极作用的研究:约翰逊于1974年的研究表明,竞争活动能增强或促进简单的操作和记忆背诵练习活动或与速度有关的操作活动,如拼写、词汇、体育运动技能活动。此外,对那些产生较低焦虑水平的学习任务,如黑板上的学习游戏活动,学生们可以通过竞争活动获得乐趣并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
93.品德的概念:品德,道德品质的简称,在我国又称为德性或品行、操行等等。
94.品德的基本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技能与习惯这四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心理成分。
95.矫正不良品德的心理学依据:①消除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恢复正常的人际关系 ②品德不良青少年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的恢复与培养 ③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是非感 ④增强与诱因作斗争的力量,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⑤正确把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 ⑥奖励与惩罚的运用
第三篇:四川教育心理学A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题
名词解释题
1、学习(广义):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又重复经验二引发起的对那个情景的行为的变化,而这种行为的变化是不能根据先天的反应倾向、成熟或者学习的暂时状态来解释的。
2、学习(狭义);特指人类的学习,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3、教师的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瓮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一般年龄较小的学生更容易受到期望效应的影响。
4、学习动机: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学习行为的激活和唤起。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主要是活动水平和指向性。
5、课堂心理气氛:课堂心理气氛主要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
6·学校教育心理学: 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7、非正式学生群体: 即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
8.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教师期望的这种效应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一般年龄较小的学生更容易受居共处的合作态度。
(5)改善处理问题行为的技巧,以他律为始,以自律为终。
(6)减少造成不良行为的校内及校外刺激因素。
10.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答:(1)教学目标的启动功能(2)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3)教学目标的激励功能(4)教学目标的聚合功能 11如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答:(1)通过直观教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2)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概括水平。(3)利用变式和比较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4)通过语言明确揭示概念和原理的内容。(5)使知识具体化,通过应用加深理解。(6)使知识系统化,进一步理解教材。(7)指导学生自学。
(8)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区别进行指导。
12简述因材施教的运用原则答:(1)正常的对待方式(2)正确的态度(3)积极的评价(4)主动的操作答:(1)学习材料必须具备逻辑意义; 26.简述克服遗忘的主要方法 答:
(一)注意营养和健康,防止大脑创伤和心理障碍
(二)加强记忆信心,提供愉快的学习经验
(三)提倡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
(四)复习
(五)过度学习
(六)记忆法
27.简述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答:
(一)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
(二)问题的难以应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知道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
(四)提供较充裕的时间和适当自由
(五)鼓励学生验证答案,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
28简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答: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要有逻辑性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
(二)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是其展开逻辑思维的重要条件
(三)创设适当情境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
(四)培养学生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逻辑思维
(五)知道学生发现和客服思维障碍
(六)加强语言训练
(4)强调形成学习结构;(5)强调直觉思维的重要性;(6)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7)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8)强调信息提取;(9)提倡发现学习。
9.试分析发现学习的优点和条件。(P164-167)
答:发现学习有以下优点:(1)发挥智力潜力;
(2)使外部奖励向内部动机转移;
(3)通过对外信息的发现,学会以后发现问题的最优方法和策略;
(4)帮助信息的保持和探索。一般而言,使用发现学习应具备以下条件:
(1)学生方面的条件,要求学生有知识与经验的储备,能够进行选择性思维,具有发现的动机和态度;
(2)教师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教学指导水平;
(3)教材方面,必须把原发现过程改编成适合于学生在课堂上再发现的过程。10.论述教学设计工作的基本要素及组成部分。
答: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1)分析教学对象。(2)制定教学目标。(3)选用教学方法。到期望效应的影响。9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迁移一词最初来自桑代克,是
在知识和技能的形成方面,可以表现方法和学习态度的相互影响上。也表现在学习10.作为经验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发展:发展是随着生理年龄的推移,体的整个体系内产生的机能构造上的变化过程。11.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有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立非人为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简言之,就是符号或符号组合获得心理意义的过程。12.在练习的中期,高原现象
: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一般象,会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练习成绩发生的停滞现象就是“高原现这就是练习曲线上的所谓“高原期”。象”13.。述。测量
:是用数学方式对人的行为的描学生学习行为的描述。教学过程中的测量是用数学的方式对主要是借助于测验来进行的。教学过程中的测量14广义的教育指有系统地影响人的心理发.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展的一切方面。15者在实践中做出显著的成绩,.教育经验总结法 :我国广大教育工作的教学经验,一个主要的材料源泉。这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积累了丰富一道,专业研究者同教师的方法。从心理学角度对这些材料加以总结16 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人逐渐接受一定范、程。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17一定的时间内,.课
:课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教学目的。教师和学生及师生相互作用。它包括三个要素,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即一段时间、18台下学生虽然处于同样的客观情境中,.讲台效应:学校课堂上,台上教师和
其心理感受却各不相同。但受的不同可能被教师利用,这种台上台下感应。并产生积极效生的注意集中在讲课者周围。它可以起一种组织课堂的作用,使学19 靠性的指标,是指测量的前后一致性程.信度:是反映测验分数的稳定性的可度。20 发展的研究,.组织:皮亚杰根据历时半世纪的儿童继承了两种基本的行为倾向。认为人从他过去的生物方面统化和组成连贯系统的倾向称之为组织。促使过程系21.有认知结构为下位关系时,下位学习: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 化作用就表现为新知识被吸收到原有的新旧知识的同认知结构中去,知识本身也获得了再吸收新材料的力量充实了原有认知结构,新包括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两种。,22.相互影响。垂直迁移 23.:难易不同的两种学习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比较性组织者:指能增强似是而非的新材料与认知结构相似材料的组织者。目的在于比较24.际的或臆想的挫折而产生的消极不安的焦虑是指一个人的动机性行为遇到实隋绪体验状态。25140.禀赋优异儿童 :表现者,分以上者,或在特殊性向测验有突出凡智力测验获得智商者等,均可被认为是禀赋优异的儿童。或在创造性能力测验中得分超群26信息时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认知风格:一般用来描述学生在加工 27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程.教学设计或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序。
简答题1
启动功能、、简述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导向功能、。: 激励功能、聚合功能 2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用无意义音、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和遗忘规律。:节为材料进行有关保持进程的研究,并绘制了第一个保持曲线,线,规律,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现快后慢”或称为遗忘曲发现织意义深远。它对课堂教学,特别是对复习的组的3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简述人本主义的教学原则:
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它
动力,习动机强弱的标志主要是活动水平是学习行为的激活和唤起。学4和指向性
间接学习为主,直接学习为辅;简述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组织计划性; 有效性; 年龄差异性,学生学习面向未来的特性
5义、?:你认为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习过程的理解;答:(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
师的专业基础;(2)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 验;(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
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律
6、。简述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基本学习规了三条基本的学习规律:答:桑代克根据对动物的研究,提出律、失用律)((12)准备律;)练习律(包括:应用
(3;)效果律。
7、简述柯尔柏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段六个时期,答:柯尔柏格将道德发展分为三个阶个时期依序发展,层次不得紊乱或倒置。每一阶段包含两个时期。六认识
8、简述奥苏贝尔对有意义学习条件的。义;答:(1 适当的知识基础;)学习材料必须具备逻辑意(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的心向。(3)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
9、管理为辅。答:简述良好的课堂管理的主要原则(1)以积极的指导为主,以消极的。于后。
为标准。
(2)培养良好行为于先,奖惩管理(3)师生共同制定可能达成的行(4)
采取民主式领导,培养学生群
适当的知识基础;(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的心向。(3
13)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简述发散思维的特点。
思考,答:发散思维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重组眼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发散性思维有下列三项特征:(1)变通性(2)独创性 14 开始,. 答: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3)流畅性 从1903年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P8-9)发展可分三个阶段:到20世纪80年代,20(1)初创时期(教育心理学的1903年~年代)
20世纪治地位,这一阶段主要是桑代克的理论占统科心理的研究。强调教育测量和统计分析以及学20(2)过渡时期(20世纪世纪30年代~庞杂,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50年代)
并未出现真正的突破。广泛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但20(3)发展时期(世纪80年代)20世纪50年代~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最为显 15(P25.举例说明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30)。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答:正式学生群体即根据上级正式文生群体组织。团队组织、学生宿舍的寝室等等。如班级、学生会、学习小组、建立,非正式的学生群体即没有正式规定
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为父母工作单位、大多由等。
2~7人组成,性别、如班级中的个性等组合而成,他们往往因“团伙”体;其类型有以下几种:正面型非正式群体;破坏型非正式群体。消极型非正式群体;中间型非正式群16.简述教师角色的心理特征 长;答:(1)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P44—45)
(2)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感情; 愿望强烈;(3)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的(17(45)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观察锐敏,善于了解学生。.简述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们自己的猜测的价值和改进的可能性,答:(1)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们发现他。(P64-65)现他们在探讨一个问题过程中的第一级发近似值的可用性,假设的激活作用,并且认识他们试验各种来可能似乎是错误的时候;即使在那些假设乍看起
想”解答问题的信心;(2)应该是发展学生们运用“思进力,引导学生们独自运用各种题材;(3)教育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推
思想”(;4)学校应是培养“经济地使用18(5)教育是发展理智上的忠诚。.简述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 以下几条:答:教学目标选择的一般标准主要有。(P75-76)(1)
(2)价值性标准;(3)可能性标准;(4)低耗性标准;(5)丰富性标准;19.就高性标准。
—92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P89答:((12)综合的分化;)平衡化;(3)概念化;(20.(45)社会化。)个性化。—简述柯尔柏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P112 段六个时期 114)答:柯尔柏格将道德发展分为个时期依序发展,层次不得紊乱或倒置。,每一阶段包含两个时期。三个阶六(1)水平A:前习俗阶段
第一期,惩罚与服从的定向;(第二期,操作与关系倾向; 2)水平B:习俗阶段
向;第三期,人际关系与补同的定向;
第四期,权威和社会权力控制的定(21.3)水平C:后习俗阶段
第五期,社会契约方法定向; 126)
学生学习的特点是什么第六期,普遍的道德原则倾向;?(P124—习为辅;答:(1)间接性学习为主,直接性学((23)组织计划性; 22.()有效性;(45)年龄差异性;)学生学习的面向未来特性。
I42简述操作条件反射的主要规律—。(P给予强化刺激,答:)
(操作条件反射的主要规律如下:1)假如一个操作发生后,的概率就会增加。那么这一类反应今后发生接着为频率增加的根本原因,(2)由于行为效果的强化是使行
体的有选择的强化,所以通过对有机需要的方向发展。23.就可以使行为朝着所则。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的教学原(P204-205)
不是知识的获得;答:(1)教学更注重于情感发展而(2)强调发展自我观念;
24((34)强调交往;
答: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强调发展价值观。
(一)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二)学习材料的性质
(三)学习活动的多样性
(四)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
(五)年龄特征 25答:简述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
(六)智力水平
义的能力概括了生理能力能力指个人完成活动任务的能量。广能力(先天)和心理技能指通过练习形成和巩固起来的控制(后天)狭义的能力主要指心理能力; 活动的行为方式,由各种具体的动作组成;能力是包容了知识和技能的更高一级的概念,一种稳定的心理结构,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要素。掌握和技能形成外,其培养除依赖知识能力是通过迁移来实现对知识和技能的概括化还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和系统化
29.简述学习测量和评定的主要功能 答:(1)诊断功能。(2)(3)反馈与鞭策功能。管理功能。30简述教学管理的弊端(4)教育心理功能。答:(1)。低。对学生的言行要求过高。(2)对学生的言行要求 过代学习。(3)让学生娱乐或忙碌以取高。(4)对惩罚的功效评价过巧31
(5)缺乏处理问题行为的技素。简述课堂心理气氛的类型和影响因
意状态、答:根据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注与思维状态,情感状态、意志状态、定势状态的、消极的与对抗的三种类型。可将课堂心理气氛分成积极 素: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因(1)教师的教学。(2)课堂的领导方式。(3)校风与班风。(4)师生的人际关系。32.(5)班级的规模。
差。简述学习评定中常见的教师心理误答:(1)宽大误差。(2)光环效应。(3)集中趋势。(4)逻辑误差。33(5)(6)邻近误差对比误差。
答:简述因材施教的运用原则。((1)正常的对待方式(23)正确的态度)积极的评价
(4)主动的操作 论述题1
迁移、试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有效促进(1()合理安排课程与组织教材?
(2)提高概括水平,强调理解 用机会3)课内和课外练习配合,提供应
(2、(4
5)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 试述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的基本观点?
1存系统为基础()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2)儿童心理发展以信息的处理和储
((3)重视学习过程(45)强调形成学习结构)强调知觉思维的重要性
((67)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3(89)强调信息提取)提倡发现学习
答:、简述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的要点。: 概括如下: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观点可以 认知过程;(1)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 看法;(2)对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34)重视学习过程;)强调形成学习结构;性;(5)强调直觉思维的重要性;(6)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习;(7)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4.((89)强调信息提取;)提倡发现学习。
学习动机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激励作用答(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发挥目标
学生的求知欲(2)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3)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4)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56)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激发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巧(78)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在课堂教学中可供教师选用的5.怎样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要注意以下问题:答:一般说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发展发散思维 技巧(2)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 不同意见的存在(4()尊重学生的思维结果,容许3)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 6.(P5)教师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学习过程的理解;答:(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教师的专业基础;(2)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
经验;(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
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7.(P56教师应怎样进行正常的课堂交往
—51)
?方,或者说是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交往。答:课堂中的交往主要是教和学双这个过程中发动者、师,因而教师的胜任是正常交往的前提。引导者和主导者是教他们应具备以下条件:(1)对所教课题胜任。
有预见力和乐于助人的人。(2)应被学生视为可靠的、一致的、动性方面可以接受。(3)在讲授的可懂度、说服力和生好而坦率。(4)讲授热情、目的明确、态度友
意见。(5)有接受反馈的愿望,乐于接受
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6)讲话的速度不要太快或太慢,识性的简单问题,还能采用启发式提问。(7)要有提问的技巧,不能只提知8(.P158-164简述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的要点)。点可以概括如下: 答: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观
过程;(1)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
((23))重视学习过程;对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看法;
(4)教学设计过程及其组成部分:开展教学评价。(1)(2)学习需要的分析。教学内容分析。(3)教学对象分析。(4)(5)学习目标的编写。教学策略设计。(6)教学媒体选择。11(7)(8)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评价。.怎样完成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 ? 制学习者注意的活动,答:(1)引起注意:这是用以唤起和控和神经冲动模式的学习过程。保证了刺激的接受(2)应让学习者具体了解当学习目标达到后,告诉学习者目标:教学开始时,他们将学会做什么,习的期望。(3)
从而激起学习者对学习新的内容之前,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在学需具备的先决技能,可指出学习新的技能所已学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以此刺激学习者回忆械学习。(4)
有助于避免机准备时,材料应具有鲜明的特征,向学习者呈示教材。呈示刺激材料:当学习者做好呈示的刺激觉的内部过程。以促进选择性知(5)
促进语义编码的内部过程。提供学习指导:这项活动旨在(6)出反应的活动。诱引行为:这是促使学习者作
(7)表现出行为之后,提供反馈:习结果,这是提供反馈的活动。应及时让学习者知道学在学习者作出反应、促进进一步的回忆并巩固学习结果,(8)评定行为:评定行为的目的是
索与强化的内部过程。即检(9)
动旨在促进检索与归纳的内部过程,增强记忆与促进迁移:这些活习者牢固掌握所学内容,使学识与技能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所学知
第四篇:大学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2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的条件下
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3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4心理现象:又为心理或心理活动,由许多具体的心理活动构成,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5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6情感过程人们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喜怒哀乐的过程 7意志过程:人们主观能动性集中表现的过程 8个人心理倾向性:个性心理中最积极最活跃的组成部分,是人心理和行为积极性的动力系统,由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和世界观等因素构成9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10反射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它是有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一定的外界刺激所作的优规律的应答 1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12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
14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15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事物所发生的注意。16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定向反射:是由情景的新异性所引起的一种反射,它为人和动物所共有。
17有意后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或继有意注意。它是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8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与再认三个基本环节。按信息加工理论的说法,记忆是指对输人信息通过编码、复习而予以储存,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检索和提取的过程。19有意识记:是指有预定的识记目的,并灵活运用一些有效方法的识记。
20无意识记:是指没有自觉的识记目的,没有有意采用任务可识记方法,也不需要作出意志努力的识记。21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22再认是指曾经接触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能够认出来。23回忆: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在一定条件下能把它重新再现出来。
24表象:指当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它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 25想象:是人根据头脑中已有的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
26再造想象:根据别人的描绘在头脑里构成新表象的过程
27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目的在头脑里独立的构思新表象的过程
28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认知
29动机:引起激发维持个体一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必理倾向各种动力
30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比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
31心境:是一种较持久又微弱的情绪状态。
32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暴风雨般的、激动而短促的情绪状态。
33应激:又称应激状态,是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险情境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34道德感:它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行为时所产件的一种情感体验。
35理智感:是人对认识活动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36美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的美的特征的情感体
验,它是由具有一定审美观点的人对外界事物的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
37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38双趋冲突:一个人以同样强度的两个动机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的,但又不能同时达到。
39双避冲突:一个人同时遇到两种都想躲避的威胁,而他又必须接受其一,像这种从两所恶者或两躲避中必须选择其一的困扰心理状态,称为双避冲突 趋避冲突:一个人对同一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像这种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趋避冲突。41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42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它是一个人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重要方面,是对待事物的不同态度和不同行为方式,反应了人们的性格特征的不同
43气质:是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动力特点。
44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或群体对其生存与发展条件所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4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有七个层次,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感需要。
46注意的转移:把人们的注意有目的地从一个事物及时地转移到另一个事物上,这叫注意的转移。47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一定时间之内,能够同时进行不同活动的品质。
48注意的稳定性: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时间长短
49注意的范围:也称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同样清楚地知觉出来的对象的数目。50问题解决:由一定情景引起的,按一定目标应用各种知识和技能,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使问题得民解决的过程 二简答
1、简述西方主要的心理学学派理论
(一)构造主义/结构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激情状态三种。强调内省法。(二)机能主义 主张研究意识 “意识流”研究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行为的机能或目的是什么?”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三)行为主义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环境决定论”
2、学习和研究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在理论上:心理学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论据。心理学理论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思想。心理学研究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和学习。(2)实践意义: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生产劳动效率有重要意义。心理学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医疗效果。心理学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学习和研究心理学有何意义?
理论意义:有助于学好教育科学理论有助于建立科学世界观
实践意义:有助于搞好教学工作,有助于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助于掌握学习规律,学习策略 有助于提高心理素质,保持心理健康
4、简述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5、简述心理的本质。
人是个体的又是社会的,即人既作为个体而存在,又与周围的环境、与人他人发生着联系
6、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和联系。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感觉和知觉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同: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两者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人脑的活动
区别:反映的内容不同 产生的性质不同 生理机制不同
7、知觉的基本特征是:选择性、整体性 理解性 恒常性
8、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 学习功能 跟随和保持功能调控功能
9引起和保持无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
刺激本身特征刺激的新异性,刺激的相对强度,刺激的运动变化
主体本身的状态 需要、期待、情感、兴趣知识
10、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条件
明确目的任务组织有有关活动激发间接兴趣用意志力排除各种干扰
11、引起和保持有意后注意的条件条件对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
12、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转移
13、根据记忆的内容的不同,可以把记忆分为哪几种? 形象记忆动作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
14、根据信息储存的时间的长短不同,记忆可以分为哪几种?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15、简述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和遗忘 再认和重现
16、简述遗忘的原因。
动机性遗忘说、提取失败说、衰退说;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干扰说;遗忘是因为有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目前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干扰是主要原因。
17、遗忘的规律是:A、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是先快后慢B、一般地说,识记材料的数量越多,则识记后的遗忘也越多。C、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的影响。D、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对遗忘的影响E、学习材料的系列位置对遗忘的影响。F、适度的过度学习能减少遗忘。G、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的记忆效果好。H、识记者的主观因素(个人的动机、兴趣、需要、情感等)和识记时采用的方法等对遗忘有影响。
18、如何合理有效的组织复习?
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多样化复习重现与反复识记相结合19、简述记忆的品质
记忆的敏捷性 记忆的持久性 记忆的精确性 记忆的准备性
20、如何培养良好的记忆力能力?
掌握科学有效的识记方法正确科学地组织好复习加强正确再认和回忆的实践
21、根据有无预定目的分为可以把想像分为哪几类?无意想象 和 有意想象(再造、创造、幻想)
22、简述创造想象的特点。
第一次创造别别人未创造过的新形象
23、简述思维的基本特征:概括性和间接性
24、简述思维的基本过程。
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 具体化与系统化
25、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问题表象 思维定势 功能固着 酝酿效应 知识经验
动机和人格
50、简述注意的品质
26、如何培养和开发创造性思维?
注意的广度:一个人在同一时间 内,能清楚地感觉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发散思维、的客体的数量
集中思维和横向思维;发展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培养注意的稳定性: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时间长创造个性(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1、既需要发散思维,短
又需要集中思维;
2、创造性思维没有现成的答案;
3、注意的分配: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迷恋和目的指向性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征;
4、灵感对象或活动上
状态;
5、创造性思维需要创造性相象的参与)注意的转移:有目的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30、简述动机的功能。
一个对象上
激发功能:是指动机有发动有机体活动的功能 指向功论述题
1、论述气质理论的实践指导意义?2试运用性能:动机使人的活动指向特定的对象 维持功能:支机格的相关理论论述学生良好性格塑造的途径与方法。
3、能使人的行为具有坚持性 调节功能:动机能控制并调试运用创造思维的有关原理论述如何培养和开发学整人的活动方向强度
生的创造性思维。
32、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区别:①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通常把与生理需要相联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创系的内心体验称为情绪,情感指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内造性思维的特征:(1)由想象表象的参与(2)发散性心体验。②情绪具有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的特点。思维和辐合性思维的共同作用,使思维具有流畅性、变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③情绪比较通性、独特性。(3)远距离联想的能力
低级,简单,人与动物共有;情感较高级,人具有。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发-联系: 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情绪是情感的表现形式,散思维、集中思维和横向思维;发展直觉思维和形象思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维;培养创造个性
33、情绪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11、当前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试分析这一现象产生基本情绪:兴趣惊奇、痛苦厌恶等复合情绪:一是两的原因,并论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种以上情绪的混合,二是基本情绪与内驱力身体感觉的 学习动机的培养是使学生把社会的要求变为自己内在混合,三是感情认知结构与基本情绪的混合 需要的过程;学习动机的激发是使已经形成的学习动因
34、人的情感可以分为哪几种?
在实际的学习行为中成为真正起作用的动力,以提高学道德感: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言行习的积极性。
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培养学习学习动机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及其理智感:人们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社会意义;要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消极态度;培养积极的美感:人们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认识兴趣或求知欲望;帮助学生确立符合实际的志向水感体验
平。
35、简述意志行动的特征。(意志的特征 敏哥说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自觉目的性行为调节和控制克服困难()学习动机;利用反馈的效应,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合36、意志行动经历哪几个基本阶段?(复杂)理地使用奖励和惩罚;合理的组织竞赛;加强归因指导。决策阶段:动机斗争、确定行动目的、选择行动方案、12、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意志力决定成败”,制订行动计划
对此你有何看法?论述如何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执行决策阶段:就是要采取行动,把头脑中的计划变成培养方法:第一、加强目的性教育,注意培养道德情感 客观现实
第二、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37、简述意志品质的特点。
第三、针对学生的意志类型,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第自觉性独立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
四、启发学生加强自我锻炼 第五、学构的经律对于培
38、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养意志有着重大的作用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自觉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活
14、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
动中磨炼意志 自勉自励自警自戒
意’是我们心灵的惟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
39、人的气质可以分为哪几种基本的类型?
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这说明“注意”在传统上把气质分成多血质(活泼型)、黏液质(安静型)、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试论述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胆汁质(遏止型)抑郁质(弱型)应用。
40、性格的特征主要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1)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改进教学;创造良好的态度特征:人对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方面意志特征:教学环境防止干扰;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利用丰富、新人在调节行为方式方面
颖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采用启发式的教情绪特征: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等学方法。(2)充分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合理地组织好教方面 理智特征:
学进程;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教
41、性格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育;正确组织课堂教学(3)要运用几种注意相互转化主要有先天因素、社会环境两大因素。社会环境又可分的规律提高教学效果。为社会生活条件、教育、个体的社会实践和个人主观能 动性三方面因素,(性格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 用的结果。
第一、家庭: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家庭气氛;亲子
关系 第二、学校:同学和教师 第三、社会实践第四、主观因素)
42、能力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43、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个别差异表现在能力的类型差异,主要在一般能力的类型差异——知觉方面、记忆方面、言语和思维方面,特殊能力的类型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超常儿童和低常儿童;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人才早熟、大器晚成和中年成才。
45、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的激发:明确学习目的,尊重学生的合理需要兴趣和爱好,以正确的期望激发学生的动机水平,增强自我效能感外部学习动机的激发:假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有效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与评价,增强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合理利用奖励与处罚,合理利用竞争与合作
46、简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七个层次:生理、安全、归属和爱、遵重、认知、审美、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比较接近现实,对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只有满足学生合理可以实现的基本发,学生才会努力地学习也有局限性,首先,他只强调了个人的需要,人个的意识自由、个人的自我实现,而没有提到社会现实对个人需要的制约作用,其次,还缺乏科学实验的依据和客观的测量指标,还有待在社会实践中作进一步的检验)
47、简述人的需要的种类。
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48、在教学中的如何发挥情感的作用?
学科教学内容中进行情感教育 在学习与探索中发展学生的理智感 快乐教育
49、注意规律在教学中如何应用?
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力求新颖丰富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富于变化(老师在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准确,抑扬顿挫,运用现代化教学手希,教学板书规范沦)善于组织学生注意,妥善处理偶发事件 安排好教学环境,防止学生分心 有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对学生学习的要求要严格而适当,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组织学生实际操作,利用间接兴趣
第五篇:教育心理学简答
1.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个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2.学习者在练习衄线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习者的练习曲线存在差异,但也具有共同点,表现在:开始进步快;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后期进步较慢;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3.为完成原型定向阶段的主要学习任务,教师应做些什么工作?
(1)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要素及动作之间的执行顺序,并了解动作的执行方式。
(2)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3)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4)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
总之,通过原型定向阶段的教学,学生建立起了关于活动的初步的自我调节机制,从而为进行实际操作提供了内部控制条件。
4.要想使操作原型成功地内化成心智技能,教学中必须注意什么问题?
为使操作原型成功地内化成心智技能,教学中必须注意:
(1)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顺序,不能颠倒。(2)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即用出声或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完整地描述原型的操作过程。然后,再逐渐缩减。
(3)在这一阶段也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
得以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4)在进行由出声到不出声、由展开到压缩的转化过程中,也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不能过早转化,也不宜过迟,而应适时。
1.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象应包括哪两方面?
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象应包括两方面:一是有关操作动作本身的各种信息,即对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和对操作活动方式的认识等;二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2.学习策略有什么特征?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3.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4.怎样理解品德的定义?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首先,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陛,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
其次,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最后,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也就是说,指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1.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哪些方面帮助教师了解问题?
1)为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提供多种方法;(2)有助于教师准确地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3)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2.少年期心理发展具有什么特征?
少年期是指ll、l2岁~l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3.简述尝试~错误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并鼓励学生从错误中进行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学生才会终生不忘。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得到自我满意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或得到消极后果。同时,应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合理的练习,并注意在学习结束后不时地进行练习。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
4.简述学校情境中成就动机的构成。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1.整合阶段操作的动作有哪些特点?
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有:
(1)动作品质。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
(2)动作结构。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
(3)动作控制。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
(4)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2.怎样进行学习时间管理? 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合理安排时间就是“预算”生命,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有效地管理时间将会促进学习。
(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3)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3.影响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问题的特征,如问题的类型、呈现方式等;(2)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
(3)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的影响。
4.中学生伦理道德发展的自律性与言行一致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处于伦理形成时期。
(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2)自我意识增强;
(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1.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四个方面:(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2.在知识学习中,根据言语信息复杂程度通常把知识分为哪几种形式? 在知识学习中,根据言语信息复杂程度通常把知识分为三种形式:
(1)符号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即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
(2)概念学习,就是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即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通常是用一个名词来予以表征或概括的。
(3)命题学习,是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3.深度知觉中来自刺激方面的深度线索主要有哪些?
深度知觉中来自刺激方面的深度线索主要有以下方面:
(1)大小;(2)视野中的高度;(3)遮挡;(4)线性透视;(5)纹理变化;(6)光照和阴影。4.焦虑障碍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型? 焦虑障碍包括五种类型:
(1)广泛性焦虑障碍;(2)恐慌障碍;(3)恐惧症;(4)强迫症;(5)创伤后应激症。1.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是什么?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然而,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所有这些认知差异表明,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做到因材施教。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2.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的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并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3.心理健康的教育有何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4.为了使心智技能在操作水平上顺利形成,教师必须做哪些工作?
(1)要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2)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3)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4)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一边进行实际操作,一边用言语来标志和组织动作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