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简答论述题总结)

时间:2019-05-12 01:43: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简答论述题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心理学(简答论述题总结)》。

第一篇:教育心理学(简答论述题总结)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基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促进学生达到“可能的发展水平”。“可能的发展水平”与“现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育就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

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结合自己体会谈。(★)

1)威信效应:威信效应即教育者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2)名片效应:所谓“名片”,即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一致的观点。3)“自己人”效应: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有若干相似之处,则会使受教育者把教育者当作“自己人”,由“自己人”所论述的观点,较易接受。4)好感效应:如果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有好感,他们会更易接受教育者的观点;相反,若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有反感,他们就会拒绝教育者的观点。

三种教学水平(★)

1.尝试式教学——没经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没有学习教育理论,不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学习的规律,是盲目的尝试或经验的积累而进行的教学。知道该“教什么”而不知道“如何教”;

2.因循式教学——学过教育理论,受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懂得教育的基本常识,知道“如何教”,但针对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不够。知道“教什么”、“如何教”,但不知道如何有效的教。

3.策略式教学——不仅知道:“教什么”、“如何教”,还可以根据主客观的不同,有效的教。是优秀的教学水平。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1.学习内容上的特点——“两高一实践”

1)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2)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2.学习方式上的特点——“两自一结合”

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布鲁纳认知发现说

1.强调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2.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3.教学应遵循的四个学习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反馈原则。4.提倡发现学习:5.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内容

1.知识观:强调知识的相对性,而不是绝对性。

2.学生观:强调每个人头脑中有不同的知识经验,所以强调学习者的个体性。

3.学习观:学习过程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不是被动刺激,老师不能替代。

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曲线(倒 U)(★)

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家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他们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激起水平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尝试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自我实现理论马斯洛—人的基本需要: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先满足底层次需要才能满足高层次的需要,顺序不能变)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

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简答或论述★★)

1、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适合的学习目标。(例如,学习数学,结合动机期望理论);

2、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如设置悬念,使产生自我探研的愿望);

3、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和效果率相呼应);

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个体之间以及集体间、自身的竞争);

5、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惩。;

6、正确知道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归因理论)。一方面,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另一方面,教师根据每个学生过去的一贯成绩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

运用感知规律,突出对象特点;(★★)

1)强度律:被感知的事物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是学生清晰感知,主要指相对强度。音量、板书、教师光线等。2)差异律:对象与北京之间的差别的知觉规律。3)活动律:活动对象更容易被我们感知。多采用活动教具、模型或视听传媒。4)组合律:感知对象时空上接近、形态上相似都容易被知觉为一组对象,教学中直观材料和教学内容在时空上有意义或有规律,便于学生整体知觉。板书布局合理、位置顺序排列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5)对比律:在性质或强度上有对比关系的刺激物,当他们同时或相继作用与感觉器官时,能是学生对他们的差异感知更清晰,从而提供感知效果。知识应用的基本过程:1,审题(分析课题);2,课题归类(在审题基础上,通过思维把握知识的关联,把课题与过去所学的或所经历过的相关的知识信息发生联系);3,重现知识(对课题进行归类后,需要到长时记忆系统中去寻找解决这一类课题的有关知识,提取出来,使他们从长时记忆转入工作记忆中来,为下一步解题做准备);4,解题(根据重现的有关知识,在对课题进行一系列比较复杂的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维活动的基础上实现)。▲ 教学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1.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应把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就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法则、基本方法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学科基本结构)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基本标准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3.改进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自然顺序和认知结构的组织特点,应遵循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部分的“不断分化”原则。同时,应遵循“综合贯通”原则,加强概念、课题乃至章节之间的横向联系。强调整体、协调性。4.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如何学习,促进学习的迁移。

创造性与智力发展的关系:1)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任意;4)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可能简答题或对某一点的理解)1)问题表征:说明问题在头脑里是如何表现的,反映对问题的理解程度。2)情绪状态:高度紧张和过度焦虑等消极情绪抑制思维,适度愉快的积极情绪为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提供了好的情绪背景。3)动机迁移:动机适中,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越复杂的问题,动机强度适中点越偏低。4)定势作用:定势是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5)功能固着: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6)原型启发:在其它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有心人,经验 社会学习论——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为代表

基本观点:1)人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2)这一认识过程的实质是替代强化,道德行为的学习也是如此;3)社会学习的过程经历4个阶段——1.注意、2.保持、3.再现、4.动机;4)影响道德行为的因素有社会环境、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强化等,如果能控制这样一些因素,提供良好的榜样,奖励恰当的行为,就有助于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发展。5)研究方法为实验室实验,社会学习论注重实验室实验,较有代表性的实验有模仿学习实验、抗拒诱惑实验、言行一致实验等。社会学习理论的实质仍是行为主义的,忽略了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以及儿童自身的认知结构对其道德发展的影响。

对教师启发:1)教师应注重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2)榜样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可信、可亲、可敬;3)提高学生的是非判别能力4)净化社会环境和大众传媒 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及教育策略(★)

1)态度定势的形成:道德教育内容本身和对道德教育者形成良好的态度定势或积极态度;2)道德观念的确立:是一种渐进的过程,涉及两个因素:了解道德规范和进行道德评价。3)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观念反映人的内在需要的一种态度体验。通过具体道德情景培养知觉道德情感;通过文艺作品或先进人物培养想象道德情感;通过说理培养伦理道德情感。4)道德信念的形成:是道德活动的理性基础,是个体对自己要遵循道德观念的确信;5)道德意志的锻炼:道德行为过程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和诱惑,需要进行道德抉择和行为调节,这就是道德意志的体现。6)道德行为的养成:掌握道德行为技能,训练道德行为习惯3周。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1.全面认识自我:1)通过认识他人和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2)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和评价自我;3)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4)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5)通过自我反省来认识自我。2.积极悦纳自我:1)积极评价自我;2)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3.努力完善自我:1)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2)努力提高实现自我。

▲ 人际吸引的因素:人际吸引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喜欢,悦纳的现象,其主要影响因素有:1.相似吸引: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某种相似性的,如经历、兴趣、家庭背景等相似相互之间的人际吸引。2.互补吸引:当交往双方的需要满足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双方的吸引程度也会增加。3.仪表吸引:仪表包括个人的容貌、穿着、风度等因素产生的吸引。4.人格吸引:人格吸引的产生主要是人格魅力,这是人际吸引最本质的因素。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1)交互性原则(2)社会交换原则(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4)情境控制原则 ▲ 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建立:(“一往情深”)

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2、主动交往;

3、移情:是指人们情感的相互联系,包括相互理解、同情、共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等。

维护:1)避免争论;2)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4)学会批评。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2.具有独立的生活能力;3.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4.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5.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6.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7.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8.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行为。(知 情 行;自我独立;人际适应;人格)

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2.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矛盾;3.强烈的成才意识与知识经验不足的矛盾;4.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矛盾;5.群集友谊与争强好胜的矛盾;6.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等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环境适应教育2.智力发展教育3.人际关系和谐教育4.健康恋爱观教育5.生涯发展规划与教育

性格特征分析(结构)(★★★)

性格有着非常复杂的结构,是由多种性格特征构成的有机整体。性格的结构是由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四个方面组成的。1)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一个人对社会、集体、他人、自己及对学习、工作等方面的态度特征。是性格中最重要的部分。2)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人在情绪活动时在强度、稳定性、持续性和主导心境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4)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自己行为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包含哪些内容?

1983年美国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 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量度他的解题能力(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的指标,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后来增加至八个):(1)语言智能,主要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即指听说读写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2)逻辑数学智能,从事与数字有关工作的人特别需要这种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智能。(3)空间智能强调人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很高,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比较强,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他们表现出来的能力。(4)音乐智能主要是指人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5)人际智能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关系、及与人交往能力,包括四大要素:组织能力,协商能力,分析能力,人际联系能力。(6)内省智能主要是指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欲望,对自己的生活有规划,能自尊、自律,会吸收他人的长处。(7)自然探索智能,指能认识植物、动物和其它自然环境(如云和石头)的能力。(8)存在智能,指人们表现出的对生命、死亡和终极现实提出问题,并思考这些问题的倾向性。

第二篇:教育心理学简答和论述题总结

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为实际教学提高科学的理论指导。提高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

2:心里发展的含义: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里变化过程)。心理发展的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

3:少年期的特征:半成熟与半幼稚的特点,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交错的矛盾,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出现了反省思维;独立意识强烈,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但自我控制力不是很强,思维仍有不少的片面性和主观性。

青年期的特征:出现了辩证思维。

4:怎样培养健康人格:自我统合,自我与社会统合,自我实践活动的统合。健康人格是统合人格,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5:怎样指导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指导/构建自我意识的措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

6:认知差异教育意义: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运用适应认知差异教学手段。

7: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8:联结学习理论的分类:桑代克的试误学习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一定的联结是通过试误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基本规律有获得与消退、泛化、辨别(分化)、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规律有强化,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

9:联结学习论在教育中的应用:塑造或促进良好行为(操作方式有普雷马克原理,也称“祖母规则”;行为塑造也称连续接近法,强化的及时性很重要;)、消除不良行为(餍足、代价、结合消退和强化)。

10:实现意义学习的主要条件: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具有适当的观念、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意义学习: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11:发现学习的特点: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部动机、强调信息的组织和提取。

12:学习动机的培养:树立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设置合理的目标,进行归因训练)、促进学生参与学习(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任务更有趣,引发认知冲突,合理表扬,合适的反馈)。

13:怎样进行归因训练:第一,教师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第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第三,教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方法。一般情况下是成正比的;○2但并不是完全成正比的,1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大考大耍,小考小耍):○3过分强烈的学习支机容易使学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焦虑状态中,这它们要以学习行为为中介;○

样反而使其注意和知觉范围变得过分狭窄,思维缺乏灵活性,限制了学生正常的智力活动,而影响到学习的效

4学习效果还与学习任务难度和学生的个性有关。率和效果;○

15:迁移的作用:对于解决问题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对学生和教师具有重要作用。

16: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依据)、共同要素说(桑代克)、经验类化说(贾德、产生迁移的关键是两种活动具有共同原理)、关系转化说(格式塔,主要在于顿悟)。现代迁移理论的分类:认知结构迁移论,产生式论、情境性理论。

17:影响迁移的因素:相似性(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相应的背景水平、原经验的 组织性、相应的认知技能和策略),学习定势(定势是一种心理准备状态,也称为心向,定势消极作用的一个明显的表现是功能固着)。

18:怎样实现为迁移而教/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方法:精选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在真实生活中学习。

19:怎样提高知识直观?: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运用感知规律(强度律、差异律、活

动律、组合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20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运用正反例证(正例又称肯定例证[包括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传递最有利于概括的信息],反例称否定例证[指不包括或只包含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科学的比较、自觉概括。

21:促进错误观念的转变教学:诊断错误观念,认知冲突,理解新观念,应用新观念,反思观念转变过程。

22: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深度加工与主动参与;运用记忆术;进行组块化编码;适当过度学习;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尝试背诵)。

23:技能的作用:调节和控制动作;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前提条件;影响学习者的个性品质; 24: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操作的定向、操作的模仿、操作的整合、操作的熟练。

25:动作技能的培训:准确的示范与讲解;必要而适当的练习(根据练习途径不同分为模拟练习、实际练习与心理练习)、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26:高原现象的原因:采用新的结构和方法;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激起学生兴趣;打好知识基础。

27:怎样培养心智技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创设条件,提供心智技能练习、应用的机会。

28: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主体性原则、有效的监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内化性原则、个人自我效能

感。

29: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指导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总结、提问、析疑、预测、成绩差的学生)、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训练模式、合作学习模式。

30:问题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首要环节);理解与表征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途径有算法式和启发式)、检验假设。

31:影响学生表征问题的因素:找不出相关信息,忽略细节、专业知识不强、动机太强。

32:启发式最常用的方法:手段目的分析法、反推法、简化法、类比法。

33: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问题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

34: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教授学生运用策略;提高多种练习的机会与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35:怎样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36:怎样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帮助学生牢固的记忆知识;提供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37:高创造性者具有的特点: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38:创造性的培养:创设适宜的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1保护好奇心;○2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创造精神;○3注重个性的塑造(在教学中怎样从个性入手来塑造学生创造性:○

4接受学生的想法,5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提供榜样;○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策略训练(头

脑风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自我设计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学会容忍模糊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9: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度(初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简述中学生伦理道德发展的特点/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中自律性的表现: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2)自我意识增强;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40: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41:改变态度与品德的方法:有效的说服——正、反面论据(提供证据,改变态度;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进行说服时要考虑原有的态度);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

42:心理健康的标准:情绪稳定,乐观、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完整、正确的自我观。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里行为表现符合年龄特征。

43: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预防精神病症,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客观要求。

44: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

45:陈述良好的教学目标具有的要素:具体目标,产生条件和行为标准。

46:教学事项:引起学生注意、提示教学目标、唤起先前经验、呈现教学内容、提供学习指导、展现学习行为、适时给予反馈、评定学习结果。

47:教学策略的种类: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它多用在以学习成绩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突出主动学习)(常用的策略有发现学习、情境学习和合作学习);个别化教学(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学习、掌握学习)。48:课堂管理的目标:争取更多的时间学习、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帮助学生自我管理。

49: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教师的领导方式(参与式、监督式)、班集体的特点、学生的责任感、对教师的定型期望。50:群体动力的表现:群体凝聚力(标志)、群体规范、课堂气氛(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课堂里的人际关系(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

51:教师怎样影响课堂气氛:教师的领导方式影响课堂气氛、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影响课堂气氛、教师的移情影响课堂气氛(移情就是换位)、教师的焦虑水平影响课堂气氛。

52:怎样搞好课堂管理:明确有效的课堂管理目标;使学生形成共同的目标;协调好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培养积极的课堂气氛;处理好课堂的人际关系。

53: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反馈信息;为学校鉴定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提供了依据;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54:专家教师的一般特征: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用;熟练掌握教学技能;善于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

55:专家型教师熟练掌握教学技能及主要表现: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且有预见性;教学技能程序化、自动化;教学监控能力强;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妥当应对纪律。

56:简述专家型教师旭具备的主要知识:特定的学科知识;一般的教育学知识;特定内容的教育学知识。

57: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方法/主要途径: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微型教学训练;教学决策训练;校本培训;反思教学经验;教师参与研究。

58:怎样进行反思:认知成分;批判成分;教师的陈述。

59:布鲁巴奇提出对自己教学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60:反思教学的类型:对于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为活动反思。

第三篇:新闻心理学简答论述题

简答题

1:简述新闻工作者非智力因素的构成要素。答: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进行各种活动除智力和能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非智力因素由动机、信念、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要素组成的。

2:简述新闻工作者智力因素的构成要素。答:新闻工作者智力因素归纳起来不外有:写作能力、应变能力、社交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观察力、预测力、新闻敏感等,并能熟练操作各种现代媒体,如电脑、数码相机,以及驾驶现代交通工具等能力。

3:简述分析动机、情感、意志、性格这四种非智力因素在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中所起的作用。答:1)动机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激发与导向作用;2)情绪情感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激发、选择和调节作用:情感情绪是激发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催化剂;情绪情感在新闻工作者的智力活动中的选择功能;情绪情感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调节作用;3)意志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强化作用;性格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制约作用;

4:简述记者理想的向性类型。答:1向性,属于非智力因素,是心理学家对性格类型的一种分类方法,其包括内向(内倾)型和外向(外倾)型。2作为比较成熟的记者,在向性特征上不宜处于两个极端,过于外向的人有注意力不稳定、不拘小节等弱点,而过于内向的人又不善于交际,中间型者则易在活动中“左右逢源”。3优化向性构成对适应记者职业是十分有益的,但这种优化不等于对自己原有个性的彻底改造,而是增大其向性的可塑性,使其能随环境的变化展示其个性的不同侧面。

5:简述记者在采访中怎样能在言语中达到更好的效果。答:1在采访的言语互动中,为了保证有好的采访效果:记者与采访对象都要争做合格的对话者;2)双方要会提出与回答问题;3)对不同性质的采访活动要运用不同的言语表达方式;

6:简述晕轮效应在新闻采访的影响。答:1晕轮效应——当记者对某个人有好印象或是过去曾了解过这个人时,那么对他说的话就会深信不疑,对他所做的事就总是向好的方向理解。2即便别人提出了不同意见,指出了他的问题,记者也难以接受。3这种一好百好的思想就是认知中的晕轮效应。如在采访中有了这种效应,记者的认识常常会背离客观的立场作出不符合实际的报道。7:简述新闻敏感产生的心理过程。答:任何记者在产生新闻敏感的时候,都是要经过怀有动机——创造条件——形成初步构想——进行尝试性思考——典型诱因出现——顿悟,这样一个心理过程。

8:简述首因效应对新闻采访的影响。答:1首因效应属于第一印象。一般来说人们在相互接触中都十分重视第一印象,因为它的印象深刻,在短时间的人际交往中很难消失,它会对继起的一系列活动产生一定的作用。2采访中往往有这样一种现象:当记者见到某个采访对象时,第一眼看上去对方或很邋遢,或很冷淡,或某个方面不顺眼,那么,就往往对他后面讲的话听不下去,甚至会对他的一些好事也有某种莫名其妙的反感。3反之,第一眼看上去顺眼的人,对他后面的谈话都会有好感。如果记者太看重第一印象了,不能在知觉习惯上固执地坚持第一印象的看法,排斥后来的新信息,形成先入为主的思想方式,这样的话,那则对采访来说是十分有害的。

第四篇:新闻心理学简答论述题

2:运用现场观察法,试对新闻工作者或新闻受众的心理现象进行研究。

答:1现场观察法是指亲临新闻活动现场,通过观察新闻活动的传、受双方在新闻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2如参与采访、写作、收听、收看新闻等活动,观察、记录或拍摄他们的言行。3比如,传媒系统的领导干部通过现场观察新闻从业人员工作时的言谈举止、面部表情、个人习惯,就了解了员工的工作态度和业务能力。

3:试从新闻心理学在我国产生的历史背景角度,分析这门学科在我国际出现的必然性。

答:1萌芽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前,读者心理是新闻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文革”十年,我国对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几乎处于停滞的状态。2酝酿阶段。1979年之后新闻心理学重新得到了承认和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写出了一批有分量的论文。1986年7月,《新闻心理学》专著的出版,标志着我国新闻心理学的发展已经从酝酿阶段进入初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的新阶段。3初步形成阶段。1986年7月至今,我国的政治、经济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我国的电子媒介得到了迅猛发展,电视的覆盖率已达百分之九十以上。能否抓住听众、观众、读者,成为一个直接危及新闻传媒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新闻工作者对听众、观众心理的探求兴趣也空前高涨,所以新闻心理学这门学科在我国的出现是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

4:根据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受众主要接触的客观刺激物的不同,说一说新闻工作者深入第一线,抓“活鱼”的必要性。

答:1新闻传播者和新闻受众的心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客观世界,但是在新闻活动中,他们所接受的直接刺激物不同。新闻传播者直接接触的是客观物质世界,而新闻受众直接接触的是媒介世界。他们的心理活动便打上了直接作用于他们感官的那个客观世界的印记。2“抓活鱼”是新闻学的专业术语,就是新闻传播者深入第一线,获取新近的信息,捕捉最近发生的、鲜为人知的新闻事件,采写编辑成新闻报道,通过传播媒介传送给新闻受众,所以新闻传播者必须真实地反映他们直接接触的客观世界,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时效性,这样一来,就需要新闻工作者深入第一线,捕捉新闻的“活鱼”。3“抓活鱼”正是体现了新闻的特点,发出的报道才会为报纸、广播电视赢得广大的读者和观众;如果报道的内容过于陈旧,时过境迁,只会严重影响传播媒介的质量,就会失去很多的读者。综上所述:新闻工作者深入第一线,抓“活鱼”具有其不可代替的必然性。

5:试论新闻工作者经常体会受众的角色需要的意义。

答:1社会主义的新闻工作者的角色所应承担的义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们应当确定这样一种观念,即以党和国家、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而把个人利益融于党和人民的利益之中。2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受众对新闻工作者的角色期望很高,期望新闻工作者“能够真正成为党和人民的忠实代言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3因不同角色引起的内心冲突大多表现为新闻工作者作为一个正常人和作为一个记者这双重角色时,内心出现的矛盾冲突。角色冲突容易引起角色扮演者心理的紧张、不平衡。4由于工作的需要,有是新闻工作者要暂时放弃自己原来的角色去实际充当或在想象中充当另一种角色,并通过移情去认知、体验别的角色的需要、动机、兴趣等心理活动,5新闻工作者经常体会受众的角色需求,有利于新闻工作者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进而提高报纸、广播、电视的质量和声誉,赢得广大受众的信赖和支持。

6:试论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等特征对新闻工作者心理活动的制约性。

答:1新闻活动认识主体的心理活动都紧紧地围绕着新闻的基本特性即真实性、时效性、公开性等进行。受众选择新闻节目,是为了可以从新闻中获得具有新闻特点的信息。2其目的在于消除头脑中的不确定因素,及时了解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并以此为据,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3基于受众的这种需要,新闻传播者的活动必须紧紧围绕着新闻的这几个特性进行。中外许多记者为了获得独家新闻,亲赴事件发生的第一线,即使身处险境,甚至丢掉宝贵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7:试论新闻工作者的心理素质与其职业责任意识和业务素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1国内外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素质是一个完整的身心系统,不仅具有先天的禀赋,同时也是后天社会实践的结果。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其心理素质中包含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其智力因素归纳起来有写作能力、应变能力、观察力、预测力、新闻敏感等,这些智能正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业务素质。2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责任意识属于非智力因素,职业责任意识和业务素质正是新闻工作者心理素质中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具体体现。3职业责任意识和业务素质二者在新闻工作者身上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只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发展,才有可能成为德才兼备的新闻工作者,也才有可能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第五篇:四川教育心理学A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题

名词解释题

1、学习(广义):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又重复经验二引发起的对那个情景的行为的变化,而这种行为的变化是不能根据先天的反应倾向、成熟或者学习的暂时状态来解释的。

2、学习(狭义);特指人类的学习,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3、教师的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瓮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一般年龄较小的学生更容易受到期望效应的影响。

4、学习动机: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学习行为的激活和唤起。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主要是活动水平和指向性。

5、课堂心理气氛:课堂心理气氛主要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

6·学校教育心理学: 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7、非正式学生群体: 即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

8.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教师期望的这种效应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一般年龄较小的学生更容易受居共处的合作态度。

(5)改善处理问题行为的技巧,以他律为始,以自律为终。

(6)减少造成不良行为的校内及校外刺激因素。

10.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答:(1)教学目标的启动功能(2)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3)教学目标的激励功能(4)教学目标的聚合功能 11如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答:(1)通过直观教学,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2)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概括水平。(3)利用变式和比较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4)通过语言明确揭示概念和原理的内容。(5)使知识具体化,通过应用加深理解。(6)使知识系统化,进一步理解教材。(7)指导学生自学。

(8)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区别进行指导。

12简述因材施教的运用原则答:(1)正常的对待方式(2)正确的态度(3)积极的评价(4)主动的操作答:(1)学习材料必须具备逻辑意义; 26.简述克服遗忘的主要方法 答:

(一)注意营养和健康,防止大脑创伤和心理障碍

(二)加强记忆信心,提供愉快的学习经验

(三)提倡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

(四)复习

(五)过度学习

(六)记忆法

27.简述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答:

(一)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

(二)问题的难以应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知道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

(四)提供较充裕的时间和适当自由

(五)鼓励学生验证答案,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

28简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答: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要有逻辑性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

(二)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是其展开逻辑思维的重要条件

(三)创设适当情境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

(四)培养学生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逻辑思维

(五)知道学生发现和客服思维障碍

(六)加强语言训练

(4)强调形成学习结构;(5)强调直觉思维的重要性;(6)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7)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8)强调信息提取;(9)提倡发现学习。

9.试分析发现学习的优点和条件。(P164-167)

答:发现学习有以下优点:(1)发挥智力潜力;

(2)使外部奖励向内部动机转移;

(3)通过对外信息的发现,学会以后发现问题的最优方法和策略;

(4)帮助信息的保持和探索。一般而言,使用发现学习应具备以下条件:

(1)学生方面的条件,要求学生有知识与经验的储备,能够进行选择性思维,具有发现的动机和态度;

(2)教师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教学指导水平;

(3)教材方面,必须把原发现过程改编成适合于学生在课堂上再发现的过程。10.论述教学设计工作的基本要素及组成部分。

答: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1)分析教学对象。(2)制定教学目标。(3)选用教学方法。到期望效应的影响。9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迁移一词最初来自桑代克,是

在知识和技能的形成方面,可以表现方法和学习态度的相互影响上。也表现在学习10.作为经验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发展:发展是随着生理年龄的推移,体的整个体系内产生的机能构造上的变化过程。11.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有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立非人为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简言之,就是符号或符号组合获得心理意义的过程。12.在练习的中期,高原现象

: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一般象,会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练习成绩发生的停滞现象就是“高原现这就是练习曲线上的所谓“高原期”。象”13.。述。测量

:是用数学方式对人的行为的描学生学习行为的描述。教学过程中的测量是用数学的方式对主要是借助于测验来进行的。教学过程中的测量14广义的教育指有系统地影响人的心理发.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展的一切方面。15者在实践中做出显著的成绩,.教育经验总结法 :我国广大教育工作的教学经验,一个主要的材料源泉。这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积累了丰富一道,专业研究者同教师的方法。从心理学角度对这些材料加以总结16 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人逐渐接受一定范、程。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17一定的时间内,.课

:课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教学目的。教师和学生及师生相互作用。它包括三个要素,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即一段时间、18台下学生虽然处于同样的客观情境中,.讲台效应:学校课堂上,台上教师和

其心理感受却各不相同。但受的不同可能被教师利用,这种台上台下感应。并产生积极效生的注意集中在讲课者周围。它可以起一种组织课堂的作用,使学19 靠性的指标,是指测量的前后一致性程.信度:是反映测验分数的稳定性的可度。20 发展的研究,.组织:皮亚杰根据历时半世纪的儿童继承了两种基本的行为倾向。认为人从他过去的生物方面统化和组成连贯系统的倾向称之为组织。促使过程系21.有认知结构为下位关系时,下位学习: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 化作用就表现为新知识被吸收到原有的新旧知识的同认知结构中去,知识本身也获得了再吸收新材料的力量充实了原有认知结构,新包括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两种。,22.相互影响。垂直迁移 23.:难易不同的两种学习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比较性组织者:指能增强似是而非的新材料与认知结构相似材料的组织者。目的在于比较24.际的或臆想的挫折而产生的消极不安的焦虑是指一个人的动机性行为遇到实隋绪体验状态。25140.禀赋优异儿童 :表现者,分以上者,或在特殊性向测验有突出凡智力测验获得智商者等,均可被认为是禀赋优异的儿童。或在创造性能力测验中得分超群26信息时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认知风格:一般用来描述学生在加工 27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程.教学设计或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序。

简答题1

启动功能、、简述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导向功能、。: 激励功能、聚合功能 2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用无意义音、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和遗忘规律。:节为材料进行有关保持进程的研究,并绘制了第一个保持曲线,线,规律,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现快后慢”或称为遗忘曲发现织意义深远。它对课堂教学,特别是对复习的组的3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简述人本主义的教学原则:

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它

动力,习动机强弱的标志主要是活动水平是学习行为的激活和唤起。学4和指向性

间接学习为主,直接学习为辅;简述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组织计划性; 有效性; 年龄差异性,学生学习面向未来的特性

5义、?:你认为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习过程的理解;答:(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

师的专业基础;(2)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 验;(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

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律

6、。简述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基本学习规了三条基本的学习规律:答:桑代克根据对动物的研究,提出律、失用律)((12)准备律;)练习律(包括:应用

(3;)效果律。

7、简述柯尔柏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段六个时期,答:柯尔柏格将道德发展分为三个阶个时期依序发展,层次不得紊乱或倒置。每一阶段包含两个时期。六认识

8、简述奥苏贝尔对有意义学习条件的。义;答:(1 适当的知识基础;)学习材料必须具备逻辑意(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的心向。(3)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

9、管理为辅。答:简述良好的课堂管理的主要原则(1)以积极的指导为主,以消极的。于后。

为标准。

(2)培养良好行为于先,奖惩管理(3)师生共同制定可能达成的行(4)

采取民主式领导,培养学生群

适当的知识基础;(2)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的心向。(3

13)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简述发散思维的特点。

思考,答:发散思维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重组眼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发散性思维有下列三项特征:(1)变通性(2)独创性 14 开始,. 答: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3)流畅性 从1903年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P8-9)发展可分三个阶段:到20世纪80年代,20(1)初创时期(教育心理学的1903年~年代)

20世纪治地位,这一阶段主要是桑代克的理论占统科心理的研究。强调教育测量和统计分析以及学20(2)过渡时期(20世纪世纪30年代~庞杂,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50年代)

并未出现真正的突破。广泛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但20(3)发展时期(世纪80年代)20世纪50年代~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最为显 15(P25.举例说明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30)。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答:正式学生群体即根据上级正式文生群体组织。团队组织、学生宿舍的寝室等等。如班级、学生会、学习小组、建立,非正式的学生群体即没有正式规定

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为父母工作单位、大多由等。

2~7人组成,性别、如班级中的个性等组合而成,他们往往因“团伙”体;其类型有以下几种:正面型非正式群体;破坏型非正式群体。消极型非正式群体;中间型非正式群16.简述教师角色的心理特征 长;答:(1)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P44—45)

(2)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感情; 愿望强烈;(3)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的(17(45)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观察锐敏,善于了解学生。.简述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们自己的猜测的价值和改进的可能性,答:(1)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们发现他。(P64-65)现他们在探讨一个问题过程中的第一级发近似值的可用性,假设的激活作用,并且认识他们试验各种来可能似乎是错误的时候;即使在那些假设乍看起

想”解答问题的信心;(2)应该是发展学生们运用“思进力,引导学生们独自运用各种题材;(3)教育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推

思想”(;4)学校应是培养“经济地使用18(5)教育是发展理智上的忠诚。.简述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 以下几条:答:教学目标选择的一般标准主要有。(P75-76)(1)

(2)价值性标准;(3)可能性标准;(4)低耗性标准;(5)丰富性标准;19.就高性标准。

—92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P89答:((12)综合的分化;)平衡化;(3)概念化;(20.(45)社会化。)个性化。—简述柯尔柏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P112 段六个时期 114)答:柯尔柏格将道德发展分为个时期依序发展,层次不得紊乱或倒置。,每一阶段包含两个时期。三个阶六(1)水平A:前习俗阶段

第一期,惩罚与服从的定向;(第二期,操作与关系倾向; 2)水平B:习俗阶段

向;第三期,人际关系与补同的定向;

第四期,权威和社会权力控制的定(21.3)水平C:后习俗阶段

第五期,社会契约方法定向; 126)

学生学习的特点是什么第六期,普遍的道德原则倾向;?(P124—习为辅;答:(1)间接性学习为主,直接性学((23)组织计划性; 22.()有效性;(45)年龄差异性;)学生学习的面向未来特性。

I42简述操作条件反射的主要规律—。(P给予强化刺激,答:)

(操作条件反射的主要规律如下:1)假如一个操作发生后,的概率就会增加。那么这一类反应今后发生接着为频率增加的根本原因,(2)由于行为效果的强化是使行

体的有选择的强化,所以通过对有机需要的方向发展。23.就可以使行为朝着所则。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的教学原(P204-205)

不是知识的获得;答:(1)教学更注重于情感发展而(2)强调发展自我观念;

24((34)强调交往;

答: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强调发展价值观。

(一)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二)学习材料的性质

(三)学习活动的多样性

(四)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

(五)年龄特征 25答:简述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

(六)智力水平

义的能力概括了生理能力能力指个人完成活动任务的能量。广能力(先天)和心理技能指通过练习形成和巩固起来的控制(后天)狭义的能力主要指心理能力; 活动的行为方式,由各种具体的动作组成;能力是包容了知识和技能的更高一级的概念,一种稳定的心理结构,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要素。掌握和技能形成外,其培养除依赖知识能力是通过迁移来实现对知识和技能的概括化还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和系统化

29.简述学习测量和评定的主要功能 答:(1)诊断功能。(2)(3)反馈与鞭策功能。管理功能。30简述教学管理的弊端(4)教育心理功能。答:(1)。低。对学生的言行要求过高。(2)对学生的言行要求 过代学习。(3)让学生娱乐或忙碌以取高。(4)对惩罚的功效评价过巧31

(5)缺乏处理问题行为的技素。简述课堂心理气氛的类型和影响因

意状态、答:根据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注与思维状态,情感状态、意志状态、定势状态的、消极的与对抗的三种类型。可将课堂心理气氛分成积极 素: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因(1)教师的教学。(2)课堂的领导方式。(3)校风与班风。(4)师生的人际关系。32.(5)班级的规模。

差。简述学习评定中常见的教师心理误答:(1)宽大误差。(2)光环效应。(3)集中趋势。(4)逻辑误差。33(5)(6)邻近误差对比误差。

答:简述因材施教的运用原则。((1)正常的对待方式(23)正确的态度)积极的评价

(4)主动的操作 论述题1

迁移、试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有效促进(1()合理安排课程与组织教材?

(2)提高概括水平,强调理解 用机会3)课内和课外练习配合,提供应

(2、(4

5)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 试述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的基本观点?

1存系统为基础()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2)儿童心理发展以信息的处理和储

((3)重视学习过程(45)强调形成学习结构)强调知觉思维的重要性

((67)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3(89)强调信息提取)提倡发现学习

答:、简述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的要点。: 概括如下: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观点可以 认知过程;(1)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 看法;(2)对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34)重视学习过程;)强调形成学习结构;性;(5)强调直觉思维的重要性;(6)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习;(7)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4.((89)强调信息提取;)提倡发现学习。

学习动机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激励作用答(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发挥目标

学生的求知欲(2)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3)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4)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56)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激发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巧(78)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在课堂教学中可供教师选用的5.怎样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要注意以下问题:答:一般说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发展发散思维 技巧(2)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 不同意见的存在(4()尊重学生的思维结果,容许3)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 6.(P5)教师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学习过程的理解;答:(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教师的专业基础;(2)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

经验;(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

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7.(P56教师应怎样进行正常的课堂交往

—51)

?方,或者说是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交往。答:课堂中的交往主要是教和学双这个过程中发动者、师,因而教师的胜任是正常交往的前提。引导者和主导者是教他们应具备以下条件:(1)对所教课题胜任。

有预见力和乐于助人的人。(2)应被学生视为可靠的、一致的、动性方面可以接受。(3)在讲授的可懂度、说服力和生好而坦率。(4)讲授热情、目的明确、态度友

意见。(5)有接受反馈的愿望,乐于接受

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6)讲话的速度不要太快或太慢,识性的简单问题,还能采用启发式提问。(7)要有提问的技巧,不能只提知8(.P158-164简述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的要点)。点可以概括如下: 答: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观

过程;(1)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

((23))重视学习过程;对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看法;

(4)教学设计过程及其组成部分:开展教学评价。(1)(2)学习需要的分析。教学内容分析。(3)教学对象分析。(4)(5)学习目标的编写。教学策略设计。(6)教学媒体选择。11(7)(8)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评价。.怎样完成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 ? 制学习者注意的活动,答:(1)引起注意:这是用以唤起和控和神经冲动模式的学习过程。保证了刺激的接受(2)应让学习者具体了解当学习目标达到后,告诉学习者目标:教学开始时,他们将学会做什么,习的期望。(3)

从而激起学习者对学习新的内容之前,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在学需具备的先决技能,可指出学习新的技能所已学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以此刺激学习者回忆械学习。(4)

有助于避免机准备时,材料应具有鲜明的特征,向学习者呈示教材。呈示刺激材料:当学习者做好呈示的刺激觉的内部过程。以促进选择性知(5)

促进语义编码的内部过程。提供学习指导:这项活动旨在(6)出反应的活动。诱引行为:这是促使学习者作

(7)表现出行为之后,提供反馈:习结果,这是提供反馈的活动。应及时让学习者知道学在学习者作出反应、促进进一步的回忆并巩固学习结果,(8)评定行为:评定行为的目的是

索与强化的内部过程。即检(9)

动旨在促进检索与归纳的内部过程,增强记忆与促进迁移:这些活习者牢固掌握所学内容,使学识与技能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所学知

下载教育心理学(简答论述题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心理学(简答论述题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心理学简答总结

    51、简述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P79) 答:(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2)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学习者是否......

    教育心理学简答

    1.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个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

    简答教育心理学范文大全

    简答: 教心实践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心设计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是遵循事实就是......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

    四.论述题: ·1·试述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心理实质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1)日常生活经验的证......

    教育心理学论述题(合集)

    论述题 1、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有何趋势?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许多国家都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系统,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

    幼儿心理学简答及论述题复习总汇

    幼儿心理学简答及论述题复习总汇一.心理的实质?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心理活动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心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二.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一)客观因素1.遗......

    心理学简答总结

    简答: 1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 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

    中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和论述题总结

    中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总结(模拟)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1.简述中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3分) ①对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 ②为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