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简答

时间:2019-05-13 16:41: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简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心理学简答》。

第一篇:教育心理学简答

1.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个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2.学习者在练习衄线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习者的练习曲线存在差异,但也具有共同点,表现在:开始进步快;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后期进步较慢;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3.为完成原型定向阶段的主要学习任务,教师应做些什么工作?

(1)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要素及动作之间的执行顺序,并了解动作的执行方式。

(2)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3)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4)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

总之,通过原型定向阶段的教学,学生建立起了关于活动的初步的自我调节机制,从而为进行实际操作提供了内部控制条件。

4.要想使操作原型成功地内化成心智技能,教学中必须注意什么问题?

为使操作原型成功地内化成心智技能,教学中必须注意:

(1)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顺序,不能颠倒。(2)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即用出声或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完整地描述原型的操作过程。然后,再逐渐缩减。

(3)在这一阶段也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

得以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4)在进行由出声到不出声、由展开到压缩的转化过程中,也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不能过早转化,也不宜过迟,而应适时。

1.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象应包括哪两方面?

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象应包括两方面:一是有关操作动作本身的各种信息,即对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和对操作活动方式的认识等;二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2.学习策略有什么特征?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3.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4.怎样理解品德的定义?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首先,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陛,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

其次,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最后,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也就是说,指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1.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哪些方面帮助教师了解问题?

1)为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提供多种方法;(2)有助于教师准确地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3)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2.少年期心理发展具有什么特征?

少年期是指ll、l2岁~l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3.简述尝试~错误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并鼓励学生从错误中进行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学生才会终生不忘。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得到自我满意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或得到消极后果。同时,应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合理的练习,并注意在学习结束后不时地进行练习。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

4.简述学校情境中成就动机的构成。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1.整合阶段操作的动作有哪些特点?

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有:

(1)动作品质。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

(2)动作结构。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

(3)动作控制。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

(4)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2.怎样进行学习时间管理? 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合理安排时间就是“预算”生命,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有效地管理时间将会促进学习。

(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3)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3.影响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问题的特征,如问题的类型、呈现方式等;(2)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

(3)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的影响。

4.中学生伦理道德发展的自律性与言行一致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处于伦理形成时期。

(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2)自我意识增强;

(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1.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四个方面:(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2.在知识学习中,根据言语信息复杂程度通常把知识分为哪几种形式? 在知识学习中,根据言语信息复杂程度通常把知识分为三种形式:

(1)符号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即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

(2)概念学习,就是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即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通常是用一个名词来予以表征或概括的。

(3)命题学习,是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3.深度知觉中来自刺激方面的深度线索主要有哪些?

深度知觉中来自刺激方面的深度线索主要有以下方面:

(1)大小;(2)视野中的高度;(3)遮挡;(4)线性透视;(5)纹理变化;(6)光照和阴影。4.焦虑障碍主要包括哪几种类型? 焦虑障碍包括五种类型:

(1)广泛性焦虑障碍;(2)恐慌障碍;(3)恐惧症;(4)强迫症;(5)创伤后应激症。1.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是什么?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然而,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所有这些认知差异表明,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做到因材施教。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2.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的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并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3.心理健康的教育有何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4.为了使心智技能在操作水平上顺利形成,教师必须做哪些工作?

(1)要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2)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3)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4)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一边进行实际操作,一边用言语来标志和组织动作的执行。

第二篇:简答教育心理学

简答:

教心实践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心设计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是遵循事实就是的原则,据教心现象的本来面貌来研究心理的本质、规律、机制和事实;系统性原则,用理论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里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整体的系统加以考虑;理论联系实际,以教心的理论为指导,从实际出发解决教育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少年心理发展的矛盾:1独立性与依赖性2旺盛的精力与能力发展水平的矛盾3意志的自觉性与冲突性

青年心发的矛盾与教育:1心理的闭锁性于交往需要的矛盾2求知欲与识别力3情绪与理智4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

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1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2学生的学习速度3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4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性格中的核心是道德品质。

认知方式差异: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差异表现在:场依存和场独立、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性

布鲁纳四条学习原则:动机原则(内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结构原则、序列(教学就是引导学习者通过有条不紊的陈述一些问题或知识的结构以提高对知识的掌握、转化和迁移能力)、强化原则(为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者必须获得反馈,让学生知道如何学)

学习动机分类:内容的社会意义(高尚与低级);动机作用久暂及与活动目标关系(近景直接性和远景间接性)

动力来源(内部和外部学习动机)影响迁移的因素:原有认知结构(可利用性变量、可辨别性变量、稳定性变量);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概括是迁移的核心,学习迁移的效果依赖概括水平的高低);认知和元认知策略(认策调节控制概念与规则的应用,元认知是对认知过程和认策的认识);学习心向和定式(哈洛,指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的心理准备状态,陆钦斯量杯实验)

促进迁移的教学: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教学促进迁移;注意教材的整体结构及各知识间的联系促;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促;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与理解能力促;教授学生掌握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促 知识学习作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促进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知识学习是创造性学习的必要前提;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的态度和品德形成的因素之一。知识同化的条件: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相应知识基础;学习材料本身应具有内在的逻辑意义,并能反应人类的认识成果;学习者还应具有理解所学材料的动机。

设计组织者(先行组织者)再有意义学习中在呈现正式学习资料前用浅显易懂语言介绍引导性材料:陈述性(为新学习提供上位固定点促进学习和保持);比较性组织者(提高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促进学习和保持)

知识学习类型:符号(事实性知识)、概念、命题;下位(类属学习:派生类属、相关类属)、上位(总括学习)

运用记忆规律促知识保持:深度加工材料(精加工策略,通过关注记忆材料的细节以对新材料从多个方面进行感知或赋予意义并与有关观念形成联想,从而提高保持效果地方法);有效运用记忆术;适当过度学习;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分散于集中复习;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结合)

操作技能形成阶段:操作定向(操作认知阶段,学习者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操作活动的定向印象)、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操技培训要求:准确的示范与讲

解;必要而适当的联系;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建立稳定清晰动觉 心技培养要求: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独立与概括性;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争取使用言语;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集体教学时注意学生个别差异

精细加工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含义并促进记忆的学习策略,将新学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增加新信息深加工

记忆术的分类:位置记忆法;简缩和歌诀法;谐音联想;关键词;视觉想象,语义联想法 元认知(费拉维尔1976,对认识的认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创造性的培养(论述):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 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包括直觉的、想象的、伦理的。

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惩罚和服从定向、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好孩子”定向、维护社会制度权威的定向、社会契约的定向、普遍的道德原则六个阶段。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内化。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评估的意义:

1、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

2、检验心理健康效果的手段

3、增强学生自我认识的途径

4、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如何培养良好态度与道德:

一、有效的说服,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二、树立良好的榜样,榜样示范是中学生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种形象具体又生动感人的教育方法。

三、利用群体约定,具体程序操作:

1、清晰而客观的介绍问题的性质

2、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意识,使他们明白只有改变态度才能令人满意

3、清楚而客观说明要形成的态度

4、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方法

5、使全体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施

6、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

7、引导大家对态度评价,使态度概括化、稳定化。

四、价值辨析,三个阶段:选择、赞赏、行动。七个子过程:自由选择、从多种可选范围内选、充分考虑后果后再选、喜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按自己的选择行事、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

五、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两种惩罚方式:一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另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也是有效的。观察法包括:项目检核表;评定量表;轶事纪录

行为改变的方法:强化、代币奖励、行为塑造、示范、惩罚、自我控制。行为演练的心理辅导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发展性、尊重与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主体性、因材施教、整体性发展。主要方式:团体辅导,个体辅导。途径:1.、独立开设专门的课程

2、将心理辅导融于班级、集体活动中

3、在教

学中渗透心理辅导

4、个别辅导

5、团体辅

导。

行为演练的方法: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肯定性训练。

教学目标分类:布鲁姆,认知目标(知识,领会,分析,应用,综合,评价);情感目标(克拉斯沃尔据价值内化程度分类);动作技能(哈罗和辛普森,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发现,情境教学,合作学习

个别化教学:学生以自己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包括1诊断学生的初始学业水平或学习不足2提供师与生或生于机器间的对应关系3引入有熏得结构化教学材料4允许以自己的速度学习

个别化教学类型:程序教学(普莱西,格罗德分支式程序);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掌握学习(布鲁姆,足够时间和适当教学,几乎所有学生对内容掌握)

课堂管理功能:促进功能(协调好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正确处理课堂内正式与非正式群体关系;创造良好课堂气氛);发时间;维持功能(随时可能发生;需制定符合教学目标的课堂行为准则;良好管理利于维持良好气氛;调节过度紧张焦虑情绪)影响课堂管理因素:教师领导风格;班级规模;班级性质,定型期望

课堂纪律类型:教师促成纪律;集体促成;任务促成;自我促成第十四章

教学测量与评价分类:1从实施教学评价时机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2教学评价角度分,常模参照与标准参照评价3评价功能分,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4教学评价严谨度分,正式与非正式

教测与评价功能:为师生校正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反馈;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主要方式;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非测验评价技术:访谈法;观察法(按计划性分为有结构与无结构;观察者角色分,参与性与非参与;观察内容分,完全和取样);案卷分析法

学生喜欢的教师:1学生学习促

进者(是生学习能力培养着;是生人生引路人)2家长的代理人和参谋3班级活动领导者4行为规范示范者5心理辅导者6教育教学研究者

教师威信表现在:思想品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知识水平(有真才实学,知识丰富)教学能力(经验丰富,教学方法好)工作热情(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工作态度;工作作风

树立威信途径:培养自身良好道德品质;培认知能力和人格特征;注意良好仪表作风和行为习惯养成;给学生以良好第一印象;和学生做朋友

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2工作中的学习与提高3工作中的情绪

专家型与新教师在课时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教学评价上有差异

课堂教学差异:1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2吸引学生注意力3教材呈现4课堂练习5家庭作业检查6教学策略应用

专家型教师特点:丰富组织化的专门知识能有效运用;解决教学领域内问题的高效率;善于创造性解决问题又洞察力 教师成长途径:观摩分析优秀教师教学活动;开展微格教学;进行专门训练;反思教学经验 提高教师心理健康途径:增强角色意识;正确估价自我;协调人际关系;善于调控情绪;调控生活节奏

第三篇:教育心理学简答总结

51、简述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P79)

答:(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2)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52、简述如何进行促进迁移的教学。(P81)

答:(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5)提高迁移意识性。

53、简述知识的类型。(P84)答:(1)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2)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54、简述知识学习的类型。(P85)

答:(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55、简述知识学习的过程。(P87)

答: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在获得阶段,新知识进入短时记忆系统,与长时记忆系统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意义的建构;在巩固阶段,新建构的意义储存于长时记忆系统中,如果不进行深层的认知加工,这些信息就会出现遗忘;在提取阶段,个体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并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产生广泛迁移。在学习的三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同化、保持和应用。

56、简述知识学习的作用。(P88)

答:(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57、简述知识直观的类型。(P89)

答:(1)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2)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3)言语直观:即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

58、简述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P91)

答:(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习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59、简述知识直观的感知规律。(P92)答: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

60、简述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P94)

答:(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61、简述记忆系统及其特点。(P97)

答: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有一个相当大的容量。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组块。长时记忆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

62、简述遗忘的理论解释。(P100)

答:(1)痕迹衰退说(桑代克)。(2)干扰说。(3)同化说(奥苏伯尔)。(4)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

63、简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答:(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

64、简述如何进行合理的复习。答:(1)及时复习;(2)分散复习;(3)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65、简述技能及其特点。(P105)

答: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技能的特点:(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3)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66、简述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区别。(P106)来源:

答:(1)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其特点有: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2)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生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是常见的心智技能。其特点有: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67、简述技能的作用。(P108)

答:(1)技能可以控制动作的执行顺序和执行方式,从而可以使个体的活动表现出稳定性、灵活性,能够适应各种变化的情境。(2)技能还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68、简述操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形成阶段。(P109)

答:(1)操作技能的形成可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2)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对智力技能提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三个阶段。

69、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P111)

答:(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70、简述有关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P113)

答:(1)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他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动作的定向阶段,二是物质与物质化阶段,三是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四是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五是内部言语动作阶段。(2)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他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3)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对智力技能提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三个阶段。

71、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P120)

答:(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72、简述学习策略的四个特征。(P122)

答:(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划和技能构成。

73、简述学习策略的分类。(P122)

答: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等。

74、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P133)答: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

26、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答: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27、简述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P38)答: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

28、简述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P41)

答:学生从环境中接受刺激,刺激推动感受器,并转变为神经信息。这个信息进入感觉登记,这是非常短暂的记忆贮存,一般在百分之几秒内就可把来自各感受器的信息登记完毕。被视觉登记的信息很快进入短时记忆,信息在这里可持续二三十秒钟。当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发生了关键性转变,即要经过编码过程。信息是经编码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一般认为,长时记忆是个永久性的信息贮存库。当需要使用信息时,需经过检索提取信息,被提取出来的信息可直接通向反应发生器,从而产生反应。除信息流程之外,信息加工学习模式的上部,还包含着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这两项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9、简述认知学习的有关理论。(P43)

答:(1)苛勒的完形-顿悟说。(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30、简述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P44)答:(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31、简述布鲁纳的学习观和教学观。(P45)

答:

(一)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总之,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二)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32、简述意义学习的条件。(P49)

答:(1)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2)主观条件: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33、试述建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P51)

答: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2)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3)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34、简述动机及其功能。(P54)

答: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具有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强化功能。

35、简述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内驱力。(P55)

答: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是学习的内部动机。(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3)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36、简述学习动机的种类。(P56)

答:(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37、简述学习动机的有关理论。(P59)

答:(1)强化理论。(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3)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4)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5)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38、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P59)

答: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39、简述学校情境中成就动机的构成。(P61)

答: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成两类:一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的动机,即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避免失败的动机,即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40、简述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P61)

答: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41、简述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对实际教学的作用。(P62)

答:归因理论的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二是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三是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正因为如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归因理论来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42、简述如何培养学习动机。(P63)

答:(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因为它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但是,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因此,指出学习上的关键问题,填补知识技能掌握方面的空缺,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关键,也是获得真正成功的先决条件。(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利用发生途径,主要应考虑的是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从间接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

43、简述如何激发学习动机。(P66)

答:(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4、简述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P66)

答: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并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45、联系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学生的动机水平。

答: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46、简述叶克斯-多德森定律。(P67)

答: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47、简述迁移的种类。(P72)

答:(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2)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48、简述迁移的作用。(P74)

答:(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9、简述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P75)

答:(1)早期的迁移理论有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经验类化理论、关系转换理论等。(2)现代迁移理论主要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50、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P78)答:(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96、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P173)采集者退散

答:(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与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97、简述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P174)

答: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性偏差,进食障碍,睡眠障碍。

98、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P178)答:(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99、简述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P183)

答:(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

100、简述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P183)

答: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化对待原则、整体性发展原则。101、简述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P183)

答:(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包括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包括全身松弛训练法、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3)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如艾里斯的理性情绪辅导方法。

102、简述教学目标及其意义。(P188)

答: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学习等功能。

103、简述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P189)

答:布卢姆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六个层次,形成由低到高的阶梯。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而分为五个等级: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动作技能教学目标指预期教学后在学生动作技能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有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104、简述加涅的九大教学事项。(P194)

答:(1)引起学生注意;(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105、简述教学策略的类型。(P200)

答:(1)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有:发现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3)个别化教学。有: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导教学、掌握学习。

106、简述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四项原则。(P201)

答:(1)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2)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3)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4)确保材料的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107、简述合作学习及其特征。(P202)

答: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而且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交流能力。其特征:(1)分工合作;(2)密切配合;(3)各自尽力;(4)社会互动;(5)团体经历。108、简述个别化教学及其环节。(P203)

答: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其环节:(1)诊断学生的初始学业水平或学习不足。(2)提供教师与学生或机器与学生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3)引入有序的和结构化的教学材料,随之以操练和练习。(4)容许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向前学。

109、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P206)答:(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

110、简述群体动力的表现。(P208)答: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

111、简述如何提高课堂里的群体凝聚力。(P209)

答:(1)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2)要帮助课堂里的所有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形成认同感。(3)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形成归属感。(4)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

112、简述群体规范形成的阶段。(P209)

答:第一阶段是相互影响阶段,每个成员发表自己对某一事物的评价与判断。第二阶段是出现一种占优势的意见。第三阶段是由于趋同倾向而导致评价、判断和相应行为上的一致性。113、简述课堂气氛及其影响因素。(P210)

答:课堂气氛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是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

114、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P212)答: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

115、简述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P218)

答:根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分: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从教学评价的功能分: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分: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116、简述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P219)

答:(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

117、简述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P230)

答(1)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教师表达的清晰度有显著的相关;教师讲解的含糊不清则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负相关;教师思维的流畅性与他们教学效果有显著的相关。(2)教师的人格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与同情心;一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像的倾向性。有激励作用、生动活泼、富于想像并热心于自己学科的教师,他们的教学工作较为成功。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的行为更富有建设性。(3)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的实验研究: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118、简述教师成长的历程。(P236)答:(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

119、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P237)

答: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

第四篇:心理学简答

心理学简答

1简述心理学的基本任务。(1)描述心理现象;(2)揭示心理规律;(3)将心理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 2研究心理学应遵循哪些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3简答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方法?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心理测验法;5.个案研究法.3.1为什么说脑是心里的器官?①日常生活经验证明②医学临床经验证明③科学实验证明总之日常生活经验.医学临床经验科学研究都证明脑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脑是心里的器官,心里是脑的机能.4简述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运动规律?1.兴奋与抑制的扩散与集中;2.兴奋和抑制的互相诱导.简述感觉和直觉的关系(1)联系:首先,直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不是感觉数量的简单叠加; 其次,感觉和直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即感性认识),二者常常交织在一起。另外,感觉和直觉都属于心理过程中的认识过程。(2)区别:首先,二者在感受与反映客观事物属性方面的区别; 其次,二者在分析器方面的区别;再次,经验在感觉和知觉活动中起的作用不同。

6说明观察与感知的区别和联系。(1)联系:观察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感知活动就不会有观察,这是两者的联系;(2)区别:1。观察是一种主动认识对象的形式,而感知是由对象的特点或人的兴趣所指引的; 2.观察是知觉、思维和语言相结合的活动过程,而感知只是在分析器的综合活动中体现了思维和语言的作用。所以,观察比知觉更具有理解性; 3.观察过程要求观察者保持稳定的有意注意,而感知过程不必有这一要求;4.观察活动常常受到人的情感和意志的影响,而感知活动则较少受到这种影响。简述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1)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2)对象的活动性;(3)刺激物的新颖性;(4)刺激物的强度影响选择性。简述感受性变化的规律。(1)感觉适应;(2)感觉对比;(3)感觉的相互作用;(4)感受性在实践中的发展。如何减少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干扰?(1)让先学习或复习的材料达到100%的巩固;(2)减少前后学习或复习的两种材料的类似程度;(3)避免回忆材料时的系列位置效应;(4)注意科学用脑。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他用两千多个无意义音节作为学习材料,以自己为被试,用节省法测量了遗忘的进程,艾宾浩斯把材料完全熟记后,分别在不同的时间间隔重新学习这些材料,结果发现,遗忘的发展先快后慢,到了一定的时间,几乎不会再遗忘了,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总的趋势是最初忘得多,以后忘得少。简述如何进行复习。首先,复习要及时,多次进行;其次,复习要多样化; 第三,要正确运用集中复习与分布复习的方法。

11.1记忆有哪些过程?①识记②保持与遗忘③再认与回忆

12简述识记的规律。(1)要有明确的识记目的;(2)合理安排识记材料的数量;(3)根据材料性质,精心组织识记;(4)让识记材料成为直接操作的对象;(5)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6)合理选择识记方法;(7)运用尝试回忆;(8)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简述保持与遗忘的规律。(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2)适当超额学习;(3)减少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干扰;(4)正确组织复习。思维的过程包括哪些内容?(1)分析与综合;(2)比较与分类;(3)抽象与概括;(4)具体化与系统化。思维与语言有什么关系。(1)语言与思维密切联系:思维是以语言为工具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语言对思维的主要作用是:语言是个人思维活动的工具,语言是标记(记录)思维活动成果的工具,语言是人们互相交流思想的工具;(2)语言与思维的区别;语言是物质的现象,思维是精神现象;思维与外部世界时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语言与外部世界则是标志与被标志的关系;一词可多义,一个概念有时也可以用几个不同的词来表达。

16简述思维的品质(1)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2)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3)思维的逻辑性;(4)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简述创造思维的过程。(1)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明确新问题;(2)解决新问题:准备阶段;孕育阶段;豁然开朗阶段;检验假设阶段。

18简述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哪些人格特征?(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简述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有哪些?(1)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其中必须有一种是很熟练的,这样才能把大部分注意集中到比较生疏的活动上去,使注意合理分配;(2)注意分配的水平依赖于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性质,复杂程度,熟练程度和习惯程度等。影响注意转移快慢与难易的因素有哪些?(1)原来的活动吸引注意的强度;(2)新的活动和任务的特点;(3)事先是否有转移注意的信号;(4)人的神经类型与生活习惯。

21简述注意的外部表现?(1)产生适应性运动;(2)无关动作被抑制;(3)呼吸的变化。无意注意的形成规律。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刺激物的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主体本身的状态: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知识经验;期待的作用。有意注意的保持规律。(1)明确活动的目的任务;(2)激发间接兴趣;(3)组织有关活动;(4)用意志力排除各种干扰。简答动机的功能有哪些?(1)启动功能;(2)定向功能;(3)强化功能。简述意志过程的分析。(1)采取决定阶段; 动机冲突;确立目的;制定计划(2)执行决定阶段

26简述意志品质有哪些?良好的(1)自觉性;(2)果断性;(3)顽强性;(4)自制性。不良的(1)盲从性和独断性;(2)武断和优柔寡断;(3)动摇性和顽固性;(4)易冲动和闹情绪等。简述意志行动的特征。(1)有自觉的行动目的;(2)以随意运动为基础;(3)受意识的能动调节支配;(4)克服困难。

28简述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1)语言提示的方式;(2)活动的方式

29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30 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1)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强度水平;(2)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31简述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1)影响活动的选择;(2)影响努力的程度和坚持性,决定在困难面前的态度;(3)影响活动时的情绪;(4)影响任务的完成。

简述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1)通过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自觉性;(2)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3)利用原有动机的转变,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4)通过先进人物的榜样和教师示范作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5)创设各种条件,以满足学习需要。

33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关系。(1)情绪与情感的区别:1 从需要的角度来说,二者的层次不同;2 从发生的角度来说,二者发生的早晚不同;3 从反映的角度来说,二者的反映形式不同。(2)两者的联系;情绪与情感的联系时非常密切的,情绪与情感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情绪对情感有影响力,反过来,情感对情绪又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情绪、情感的两极性有哪些表现。(1)积极动力(增力)作用与消极阻力(减力)作用;(2)肯定与否定性质;(3)激动与平静状态;(4)紧张与轻松作用;(5)情绪的强弱两极状态。

简述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联系:(1)认识过程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前提和基础;(2)情绪、情感对认识过程有影响作用。区别:①反映的对象不同②随意性程度不同③机体表现不同 36 怎样控制激情。(1)自我意识调控;(2)理智调控;(3)合理释放;(4)艺术升华;(5)适当转移。

如何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1)正确认识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2)正确认识与判断他人的情绪和情感;(3)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与水平。

简述情绪、情感的功能。(1)信号功能;(2)适应功能;(3)动机功能;(4)组织功能。39简答人的外部表情的变化。(1)面部表情;(2)言语表情;(3)身段表情。

40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如何?(1)联系;1 知识、技能推动和促进能力的发展,是能力发展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技能的形成,而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又能推动能力的发展; 2 能力又制约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2)区别;1 掌握知识、技能基本属于心理活动过程的范畴,而能力属于人的心理特性; 2 知识是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

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1)人的智能是由相对独立、相互平等的八种智能构成的;(2)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强项与智能弱项,且它们的表现程度不同;(3)对某些智能的培养和发展能够带动或迁移至其他智能的发展;(4)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智能理论的超越。

42简述影响中小学生性格形成的因素。(1)家庭教育影响;(2)学校教育影响;(3)社会教育影响;(4)自我教育影响。

简述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具有一种“成人感”;(2)发现“新的自我”;(3)具有强烈的自尊心;(4)性意识开始觉醒。

44简述人格的特征。(1)人格的整体性;(2)人格的独特性;(3)人格的稳定性与毕生发展;(4)人格的生物性和社会性。

如何理解学习这一概念。(1)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准的;(2)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

(3)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学生学习有何特点?(1)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2)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下进行的;(3)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简述学习策略的形成条件。(1)内部条件;1 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2 元认知发展水平;3 学生的动机水平。(2)外部条件;1 变式与练习;2 外显的可操作的技术。

48简述学习策略教学的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控制原则;注意个人效能感原则;注意个体的年龄差异。

49简述知识学习的标准。概念化;条件化;结构化;自动化;策略化

50简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1)激发学生动机的教学策略;(2)呈现学习材料的教学策略;(3)促进知识理解的教学策略;(4)促进知识保持的教学策略;(5)测评学习效果的教学策略。

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论述)(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2)对学习材料的理解程度;(3)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4)指导的作用;(5)定势作用;(6)对学习情境的理解;(7)认知结构的特点;(8)认知策略与元认知。

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1)认知阶段;(2)分解阶段:(3)联系定型阶段;(4)自动化阶段。53简述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1)意识调控减弱,动作自动化;(2)能利用细微线索;(3)动作反馈作用加强;(4)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5)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

54如何培养动作技能。(1)理解任务的性质和学习情境;(2)示范与讲解;(3)练习与反馈。

55简答道德认识的形成。道德认识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它包括: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道德信念的确立。

简述人的心理发展的规律。(1)先天和后天的关系;(2)内因和外因的关系;(3)教育与发展的关系;(4)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的关系。

56.1心里健康教育的任务①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地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里品质,②对少数有心里困扰或心里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里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困扰,调节自我,提高心里健康水平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1)第一阶段,乳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2)第二阶段,婴儿期,1.5-3岁,基本的自主感对基本的胆怯和疑虑;(3)第三阶段,学前期,3-

6、7岁,基本的主动感对基本的内疚感;(4)第四阶段,学龄期,6、7岁-12岁,基本的勤奋感对基本的自卑感;(5)第五阶段,青少年期,12-18岁,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的混乱;(6)第六阶段,成年早期,18-25岁,基本的亲密感对基本的孤独感;(7)第七阶段,成年中期,25-60岁,基本的繁殖感对基本的停滞感;(8)第八阶段,成年晚期,60岁以上,基本的自我完善感对基本的绝望感。

58简述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1)强化法;(2)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5)惩罚法;(6)自我控制法。

59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稳定;(3)意志健全;(4)人格完美;(5)自我意识客观;(6)人际关系协调;(7)反应适度。

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稳定;(3)意志健全;(4)人格完美;(5)自我意识客观;(6)人际关系协调;(7)反应适度。

61如何做好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1)正确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2)面对现实,适应环境;(3)广交朋友,与人为善(4)努力工作,学会休闲。

62如何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1)使教师真正体现工作价值;(2)使教师工作内容多样化;(3)适当的增加一些工作的难度;(4)给教师应有的自主权;(5)将教师的能力发挥与兴趣统一起来;(6)及时运用信息反馈机制。

63简述教师威信的形成因素?(1)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2)优良的心理品质;(3)较强的业务能力;

(4)得体的风貌;(5)良好的第一印象。

64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1)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2)社会环境和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3)儿童心理发展动力是通过在活动中产生的矛盾运动发展的。

65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因素。(1)家庭环境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2)学校对学生品德发展的作用;、(3)个性对学生品德发展的作用。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能力。(1)在教育与教学中培养;(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3)在勤奋努力中培养。

有效地进行学习策略教学的措施有哪些?(1)要确定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学习策略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2)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3)结合学科知识的教学进行训练;(4)注重元认知策略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学习策略。

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阶段形成的理论。(1)活动的定向阶段;(2)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阶段(3)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4)无声的外部语言阶段(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70在教学中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对学生的智力技能进行培养.(1)促进条件化知识的形成(2)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3)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4)科学的进行练习。

71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1)生理原因;(2)心理原因;(3)社会文化的原因

第五篇:心理学简答

心理学简答: 布鲁纳对发现学习条件的认识:1.学生具有相当知识与经验的储备,能够进行选择性思维,具有发现的动机和态度2.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教学指导水平3.教材的原发现过程要改编成适合于学生在课堂上再发现的过程

。建立师生关系遵循的心理学原则:1不要把教师的需要解释为学生的需要,不要把教师的焦虑和不良情绪转移给学生,防止对学生的偏见2创造安全而温暖的课堂气氛3正常的师生关系要有分寸,应以公认的渠道为限。如何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力:1明确而具体的目的、任务2知识的充分准备,周密的的计划3训练观察技能和方法4启发观察的主动性,养成习惯5利用机会,参加实践活动6观察记录,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对教师的启示:1有效地道德教育或品德陶冶必须根据各时期道德观念发展的特征而实施2对早期儿童教条式的说教,忽略儿童对权威的看法与对需欲的满足,很容易造成道貌岸然实则功利横行的现象3负责教养者不应抱“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想法,而让“趁热打铁”的各时期荒废过去。

学生志向水平受那些因素的影响:1家庭2过去的学习成绩3能力与自信心4与人对比效应。合格教师的心理品质:1教师应具备的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基本功,包括:掌握教学内容,提出和贯彻教学目标,理解、分解和表述教材,恰当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并表现出一定的教育教学机智。还应具有组织班集体,了解或研究学生以及进行家长工作的能力)2表现在情感和意志以及其他方面的心理品质:忠诚教育事业、稳定的专业气质;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师生和同事关系;要有耐心和信心;乐观、活泼的性格;公正不自私。培养学生积极自我意识的方法:1树立自信、自重与自尊的行为模范2以成功的经验激励学生的积极自我意识3尊重学生的理智与情感,防止不当的褒贬4提出明确与合理的要求,关心学生的学习成败,期望应成为对学生潜能的挑战5尊重学生个人价值,培养合理的人际关系。智力技能的培养方法:1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2掌握解答各类课题的程序,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3使智力技能的应用有广泛的机会,培养学生技能迁移的能力。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学习情境的相似性2学习材料的性质3学习活动的多样性4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5年龄特征6智力水平。皮亚杰儿童心理认知发展论的教育意义:1心理及教育测验专家能根据皮亚杰的研究结果编制新的智力测验2课程专家应根据皮亚杰的发现设计各级学校的课程3教师可以依皮亚杰的理论配合教学与学生的智能。如何科学进行复习,防止遗忘:1注意营养和健康,防止大脑创伤和心理障碍2加强记忆信心,提供愉快的学习经验3提倡理解基础上的记忆,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4复习5过度学习6记忆术。加涅关于指导学习的基本观点:1教学就是要教大量有组织的系统化的知识2认为教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想”,并不能培养能力,必须通过大量有组织的知识学习才能培养能力3教学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指导,沿着规定的程序进行。学校教育的弊端及消除方法:1学校教育和教学的目标组织、内容及方法脱离学生心理实际,相应也与社会现实脱节;过分的成人化、制度化和标准化;对学生的不少要求是形式主义的、虚假的乃至错误的2学校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某些方面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对学生各方面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尤为忽视,不利于学校教育功能正常发挥3学校教育现有体制使一些学生只是为考试、文凭和地位而学习;学生缺乏对学习本身内在的热情和动机4一些学校气氛沉闷,使学生心理感到压抑。为消除这些弊端,应从整体上进行全面的教育和教学改革。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树立起合乎学生心理发展实际和需要、合乎社会现实和变化需要的科学的学校教育观和教学观,树立起革新的、先进的人才观、方法观、考试观、学生观和教师观因材施教的运用原则和策略:1原则(正常的对待方式;正确的态度;积极的评价;主动的操作)2策略(能力分班或分组;跳级;留级;复式教学;程序教学)

下载教育心理学简答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心理学简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学简答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五要素: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关键作用)、教学内容(一方面表现为教学大纲、教程、课程;另一方面,也可将它划分为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教学媒体(载体/工具)......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简答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简答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滴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学习动机的激发......

    教育心理学(简答论述题总结)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基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促进学生达到“可能的发展水平”。“可能的发展水平”与“现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就......

    2012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与简答(★)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受教育者在一定的学校教育条件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品质和道德行为的规律. 2.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标志是:美国教育......

    教育心理学简答和论述题总结

    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为实际教学提高科学的理论指导。提高各种研......

    心理学简答(大全5篇)

    1【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必有一种是很熟练的这样才能把①探索心理规律,科学地解释人的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到比较生疏的心理现象。②运用心理规律,有效活动上去,使注意合理分配②注......

    心理学历年简答

    36.简述帮助学生建构积极自我意识的措施?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已②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③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7.简述迁移在学校教育中的主要作用。①对提......

    心理学简答 论述[最终定稿]

    1、简述不同心理学流派的理论观点:一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人们的意识或构造,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基本元素。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