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让新课改下的政治课堂教学具有实效性
如何让新课改下的政治课堂教学具有实效性
一.构建有效的政治课堂要从创新导入做起
1.富有情趣的活动导入,创“乐学时刻”,可增强政治课堂的吸引力。
在导入“人生当自强”一课时,上课开始我宣布给同学们带来了礼物,一个是送给男同学的,另一个是送给女同学的。然后播放《男儿当自强》、《铿锵玫瑰》这两首歌,听完之后问学生们你们猜一猜,哪个是送给男同学的,哪个是送给女同学的。学生说出来以后,借机发问这两首歌都与什么有关,显然都与自强有关,从而引出课题“人生当自强”。又如导入“人生难免有挫折”一课,我让学生做一个“猜歌名”的游戏,多媒体播放“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辛辛苦苦度过了半生,今日重又走进风雨……”歌曲后,让学生竞猜。
2.贴近生活的随堂导入,可增添政治课堂的活力。
我任教九年级三个平行班,导入 “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一课时,恰逢五月四日全校篮球赛活动。一班是全校有名的冠军队,在这个班导入这一课时,我写了“九年一班,加油!”几个字,转身精神振奋地说“这几天,同学们喊声最大的就是这句话,这句话不仅喊出了一个冠军,更喊出了一班的关爱集体的责任感!” 在“九年一班,加油!”的回荡声中,学生兴奋地进入本文的学习。从这一例中,我体会到只有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用生活引领学生体验、感情、探寻,政治课堂才会迸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构建有效的政治课堂要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课堂活动的开展要务实有效
1.转换教师角色意识,搭建平等沟通平台,使学生乐于参与,让生命快乐地成长。
2.让课堂回归生活,更新传统教材观念,关注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主动参与。
3.优化教法,学习知识以点带面,循序渐进,遵循规律感受成功,使学生易于参与。
4.开放课堂,开发丰富课程资源,转变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发展,使学生广泛参与。
5.课堂要多元互动,启动创新评价机制,规范引导点拨,使学生有效参与。
第一,评价的内容要丰富全面。第二,评价主体要多元互动。第三,评价方式要灵活创新。
总之,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是多种多样认识规律、情感、交往的综合,是能动的艺术性的开展和个性能力的创新,只有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参与教学活动,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课堂教学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通联025358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同兴镇总校)
第二篇:新课改下政治课堂教学之我见
新课改下政治课堂教学之我见
胡锦超职校 政治组:孙玉梅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已经拉开了帷幕。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能力目标和项目、任务教学一起成为课改三原则。政治课首当其冲率先进行教改试验,教学思想得到很大解放。政治课教学如何贴紧自身学科实际,趁着改革之机,彻底摆脱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恶性互动,真正达成政治学科目标,体现学科价值,这是当前紧迫的任务。今天的政治课已经逐渐摆脱传统严肃冰冷的说教面孔,但政治课究竟教什么,怎样教,还有待一线老师在理解教改精神后于实际教学中不断尝试和调整,摸索和总结。本文拟就此略作探讨。
一、“推寻善端”,德育之本
政治课究竟要教什么?这个问题提出似乎有点可笑。政治不是一门新学科,政治课的课程设置也由来已久。为适应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课程设置也有了相应调整,同时配套了新的教材。然而,本文仍要郑重讨论这个问题,因为其一:确定教学目标才能知道一堂课的努力方向,不至于热热闹闹45分钟后结果却是莫名其妙。教学目标之于一堂课的重要性无须我多言。其二:政治课究竟应该追求怎样的教学目标不是有了新教材就自动有了答案,毕竟教课不是教书。这仍然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在我看来,政治课堂究竟教什么取决于对政治课的最终定位。恰好是我们的政治课长期以来没有更科学可行的定位,从而导致政治课自身优势难以发挥,陷于不文不武,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
我们想通过这门课程培养学生什么,这是非常关键的。现在的政治教学,老师们大多不会再唱高调,教空话,任凭课本社会两张皮了。比较务实一些的是着力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从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角度来定位德育课。新一轮的课改精神,让我相信这个问题也许可以有新的答案了。课程改革要求构建新型课程体系,推行新的教学模式,明确把德育课同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区分,转而与体育、艺术一样定位为素质课。这就很重要了。文化课,即使在注重能力和应用的今天,我们首先想到的还是有多少知识性的东西必须掌握,这是前提。可是作为素质课,就是把先天禀赋通过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培养起来并使之相对稳定。“人之初,性本善”,从几千年的儒家学说“推己及人”的观点看来,作为素质课的政治教学只需要恰当地引导,把学生一代的善性引导出来即可,其后,则要允许他们的创造性和各自发挥。个人认为,新的定位是合理和科学的。变德育课为假大空当然不行,只作为外在行为规范,其弊端也显而易见。社会上所谓“斯文败类”,“衣冠禽兽”越来越多,他们缺的就是内在的善性。德性本来为一种内在素质,所以有文盲然而道德高尚者。德育正是要引导这种善性,有了“善性”这一出发点,德行的培养和积累便有可能成为自然而然,与日俱增的事。
当然,教育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因此,明白教什么不难,难的还是如何教。
二、“注重践行”,体验生活
基于对德育课作为素质课的新定位,我个人认为,在德育课的教学上必须“探寻善端”与“注重践行”相结合。总的来说,就是强调行,强调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和实践。教师提供给学生真实或类似的生活情境,让他去参与、去感受、去选择、去践行,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培养和提高素质。例如,学《职业设计》,就让学生去看人才市场,去看每年的各种招聘会,去捡一摞一摞求职者精心制作、招聘者随手丢弃的简历,去到不同类型的单位,去看看不同的岗位任职者都在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回来再和他们谈他们天天挂在嘴上的李嘉诚。学《法律基础》,带学生去法院旁听审判,跟宣传队一起进行普法宣传活动,拿本地的几个实例让学生尝试断案。有这样许许多多的实践在一起,课堂教学才能生动得起来。也只有真实的生活,才能因其立体和深刻而触动学生,让教育不流于表面,可以直达学生的内心,从而才有可能把学生的善性启发出来。强调“探寻善端”,同时隐含一层“留有余地”,更多的思考和行为留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选择,自觉行为。德育从来必须从内而外才能真实有效,只有不被念叨不被强迫的自觉选择,才能够发自内心。
以上是就大的方向而言。具体到一堂课的设计,政治课堂依然要遵循一般课堂教学规律,结合自身特点,力求做到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三、技巧课堂,艺术人生
一堂政治课,教师与学生互为主体,双主体互动。然而教师毕竟不只是课堂的参与者,他同时还是组织者,更肩负着对整个课堂进行正确导向的任务。因此,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课堂进行技巧性设计与处理,这种处理又因为是做人的德育工作而更需要具有艺术性。兼顾到心理与艺术,政治课堂也可以很精彩。
紧扣教学目标,不拘形式与内容,实现教学目标为上。例如,这堂课为了论证和说明某个道理,教师准备有丰富的材料。可是如果学生偏偏不感兴趣,半途插嘴,教师可以考虑用学生提及的问题做材料进行分析,甚至稍稍示弱,鼓励学生完全表达他的观点,之后教师本人或者怂恿其它同学进行辩论和反驳。这样的探讨,效果会比每次课前中规中矩的分成小组,然后组内讨论、小组学习好得多。当然,前提是,教师始终记住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做好引导。
强化环节意识,注重课堂节奏。一堂政治课不能是笼统的混乱,更不能是流水账样的无聊,否则很容易让人感觉沉闷。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有清晰的环节意识,而每个环节在形式上要具有变化性。同时,考虑到课堂上学生视觉听觉的结合。同样一份材料,教师可以用讲述的办法,也可以用文字,或者视频,或者图片,每一种形式有自身的优势,关键是课堂不同环节在形式上要讲求变化。否则,再好的形式也会让人疲劳甚至麻木。例如,刚才一环节是热烈的辩论,接下来可以设计大段的文字,学生也能较好地阅读。小组讨论过后,可以是以组为单位发言,却也可以是每个同学结合讨论,写下自己的看法作为课堂作业。动静结合,追求沉淀。
教师讲课要留有余地。如同中国画作和摄影都讲求的“留白”,有“留”才不因太满而显得压抑,有“留白”才能吸引人的目光自然而然注意“主体”。一般科目都是这样,政治课就更加如此。教师讲的学生知了未必信,信了未必行。更多时候教师要注重“适可而止”,这反倒有点余味,令人愿意去继续。这也是前文讲到的德育课启发善端,更多的留给学生去想象和发挥。毕竟,作为一种素质的德性,任何教师都是无法为学生包办的,只有通过个体生命去感知,去体验,去践行。
前文所及还只是个人认识,具体的课堂教学部分算是实践的总结,但更多思考还只停留在理论。值此教改之机,惟愿能兴一大讨论,为政治课教学觅得更明亮的一条道路,政治教师可以为培养学生一代的良好德行真正尽到一己之力。作为人民教师,才能施施然、欣欣然。
第三篇:新课改下如何有效进行政治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如何有效进行政治课堂教学
沈冬
内容摘要: 新课程改革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在进行学生教学发展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定位也很关键,正确的做法,老师应是一个引导者、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
关键词:和谐课堂 新课程改革 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了,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真正的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技能,还要让学生获得支持、立场、满足,拥有态度、精神、不懈的追求。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突出变化,就是课堂关注点的转移。关注教材—— 关注学生;关注知识点——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教学设计的完美——关注人的发展。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考试动态不清;课改无动于衷;复习方法陈旧;教师代替学生。
“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思想政治课的说服力、感召力极大部分来自于教师授课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语言风采。如果一个教师仅富有严谨、精炼的教学语言还不足以应付教学,在新课标要求下,一个优秀的教师还必须不乏彩色与动感的语言,才能真正扣动学生的心弦,促进思维的活跃和想象的丰富,发挥对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功能的积极作用。
首先,要有教好新课程的信心。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程的全新内容和结构对每一位高中政治老师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要每一位相关教师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积极钻研新教材,研究新问题,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就会在探索教育教学新过程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政治课上,如果老师仅讲一些陈旧的事例,学生听多了,难以产生共鸣。组织新材料固然是个办法,但 采用让学生“现身说法”的方式,则更有说服力。对于政治老师来说合适的材料到要上课前去找可能会很匆忙,也不一定找到最合适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老师平时就要有意识地积累好的素材,做个有心人,适时地做些摘录。对于举的例子那可以天南海北,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把问题说清楚。例如语文中就有很多典故可以“嫁接”过来,使政治道理通俗化。
其次,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授之于鱼,莫如授之于渔。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等于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我在每学期的头一节课都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依据新课程的要求,指导学生课前如何预习;课堂上应如何听讲、思考,如何活动、讨论和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后如何做练习题,如何复习及如何进行记忆等等。另外,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在班中选出一些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让他们总结出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课堂上让他们介绍给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经验,使学生掌握比较贴近自己实际的学习方法。丰富课堂形式,让政治课“活”起来。上课不一定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也可以转换身份,让学生教,老师听。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为了上好这堂课会进行充分的准备,查资料,收集信息,这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让他掌握了远多于教材的知识。在上课过程中可以积极引入多种形式的课程资源,课件现在已经比较普遍了,我们还可以根据内容选择一些视频、音乐等,这对于政治教学往往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道理不是重复一千遍就会让人相信了,而是
要用充分的事实材料让学生信服。
再次,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倒不难,但要把这些方法应用到学习中,还得需要持之以恒,形成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政治的教学变得轻松自然,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新课程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但是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深蒂固,根本无法实现学习的自主性。在活动时,往往不知所措,缺乏主动思考的意识,对讨论也不习惯,课堂发言消极,甚至一言不发,课堂气氛沉闷,预备好的教学方案无法顺利实施。让学生习惯独立自主的思考、积极的讨论是新课程是否能成功教授的关键。于是,我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强制手段,在课堂上规定凡是点到发言的同学,就必须站起发言,否则就唱一支歌或讲一个故事、笑话等等。总之,必须站起开口说话,以锻练学生课堂发言的胆量和养成他们自主思考、积极讨论的习惯。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两方面的。慢慢地在政治课活动教学中会出现一些与此相反的情况。由于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且又比较调皮,在课堂活动中时有错误和不规范的现象发生,显得课堂纪律比较乱。我认为,处理这一矛盾首先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切不可矫枉过正。使先前的努力付诸东流。在平时教学中我尽力多鼓励、多引导学生,少训斥、不挖苦学生,经常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以学习上的信心和帮助,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一切相关的积极情绪。在严而有度的原则下规范课堂教学秩序。
最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教师转换身份,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设疑或创造情境,使得学生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而不是为了应试而生硬地记住知识点。“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质疑、解疑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把知识一筒子倒净的习惯做法,要善于针对所学的知识设立疑问,制造学习障碍,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完成创新。
因此,我在教学中,常常会采取一些设疑。比如在学习:“商品的价值量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时有些学生不求甚解,为此,我设问:“劳动生产率愈高,商品的价值量反而愈低,这样,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是反而吃亏了吗?”我在学生平时不感到困惑的地方,提出了让他们感到困惑的问题,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迫切想知道为什么。但是,我不会立即告诉同学们为什么,而是继续引导学生,在继续设疑,于是对同学们说:“同学们肯定想让我告诉你们结果,但是我不能马上告诉你们,你们应该自己思考思考,同桌之间不妨先讨论一下。”正是这一逼人期待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动机,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最终形成了学生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高潮。也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欲望。
和谐的课堂,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如果教师高高在上,居高临下,就会让学生有问题也不敢提,这样教师就无法掌握学生的情况,更谈不上因材施教,教师与学生应该是有互动的,这一点在课堂中尤为重要。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一潭死水,在师生双方的积极沟通中,会激发教师的灵感与创造性,会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实践证明,大胆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而且能全面提高学 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政治课的教学是一项高超的艺术,只有在实践中不断
反思,不断总结,我们才能使政治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
第四篇:新课改下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新课改下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孝南区杨店镇三块碑中学 熊香波
【内容提要】 初中政治课程的开设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对中学生的价值趋向、人格完善起到促进作用。本文从政治课程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学生差异化培养的目标,论述了回归生活对政治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把实践性的政治观点的“迁移与拓展”到其他学科中,为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字】 差异化教学; 回归生活 ;迁移与拓展。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但是在实际的政治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未能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他们只是一个被动的听众,这样的方法不但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而且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阻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这反映出改革课堂教学对提高学生政治学习的紧迫性。
一、在差异化教学方法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志是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识记程度,也正是教师这种过于对政治课程知识性的定位,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陷入了单一的状态中,也就出现了传统意义下的“灌输式、填鸭式” 的教学方式。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此类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但忽视了对学生思维以及探索能力方面的培养,而且影响到了政治课堂结构的改革,成为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及组织形式改革和优化的制约瓶颈。
差异化教学方法的实质是以新课改提出的因材施教作为基础理论,突破性的把学生进行“分类”,“分类”的真正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开展教学。也就是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对政治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提高区”体验自己的成长,从而提高每个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比如,在讲“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对公民义务和权利一致性的学习,让学生养成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明确后,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制定出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应用哲理的形式感染学生、应用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深化学生对该课堂知识认知的深度等。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最终的教学目标只有一个,改变的只是学生对知识的获得的方式。
政治课程差异化的教学方式的基础得益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主角”位置,以及教师从“保姆型”到“自由型”角色的转变。自主学习倡导的是把更多的学习时间留给学生,把更多的发挥空间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比如,我们提到的“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在讲这一课前,学生肯定先要知道,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如果单纯靠教师用抽象的文字去论述两者的定义,那么学生对两者的定义的理解便在无形中增加了约束成分。但是,作为政治教师要意识到,政治知识只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素材,高效的学习方法才是学生受益终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不妨把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掌握,让每个学生的不同的理解能力和不同的思维模式都能得到开发。最后,让学生自己去“说”对政治知识和观点的认识。这样一来,不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且还展示了学生对知识的驽驾能力,从而让学生在主动中学习,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为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也给教师下一步的教学目标的确立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二、回归生活,让政治理论及时得到实践。
政治知识学习的内在意义在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身心修养、价值观念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自己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雏形期”。因此,如何让政治知识发挥出特有的导向和基础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了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生活场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的理解的闸门,从而培养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发散性思维。
我们知道,每一个政治观点都是在事实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如果,我们单纯的从知识的关键字眼的理解和讲解去开展教学,将会使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变得抽象,反过来讲,我们用生活中的事实去验证观点,那么这个政治观点将会变得真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更加深刻。例如在讲“正确认识自我”一课时,教师可以把课堂模拟成一场综合性的拓展活动,比如可以播放《我相信》等带有激励作用的歌曲等,来营造一种挑战自我的气氛。然后,教师可以出一些带有政治观点的题目,让学生用自己实际生活的例子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课堂的知识,而且还对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现做了比较准确的定位。可见通过教学过程中生活场景化的生活片段的引入,增加了学生与课堂的粘合力,使课堂气氛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政治知识点的迁移、拓展教学法
众所周知,政治知识是学生的思想支柱,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之一。政治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教学法,是以政治知识的网络构建为基础,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的基础知识的结构框架,让学生具备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结构脉络。然后采用关联发散思维的方式重新编排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的发展模式出发,提出知识拓展的方向。例如,在讲“正常情绪”一课时,教师可以发出这样的提问:“影响情绪的因素有哪些?”“当人产生情绪时,人的身体各部分将发生什么变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通过政治知识与生物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对政治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对生物知识也有了突破性的认识。
总结:
新的课程改革背景的政治课堂,教学方法只是可被定义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一种手段,学生懂得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掌握对人生的认知规律才是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开展层次教学。通过对学生差异化培养让学生一起进步,共同提高;要善于应用生活中的素材,深化政治知识,让学生懂得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方法;要给学生提供知识迁移与拓展的方向,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进步与发展。
第五篇:新课改下政治课堂教学 秦艳秋
新课改下思品课堂教学流程
羊安中学 秦艳秋
实施新课改对政治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要求,和以前的课堂教学相比有很大的变化。新课改要求思品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要求课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师生互动以活跃课堂气氛。新课改要达到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习,把本身枯燥无味的思品课堂教学变的轻松有趣。我现在把我校课改的教学流程说说,请大家进一步指导,以求更大的进步。
一、组织教学
上课铃响后,教师要以热情的目光扫视教室四周,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当学生都稳定下来后,要精神饱满地端庄地走上讲台。学生起立站定肃静后,教师庄重地向学生还礼,并目视学生坐下。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快速地从课下活动过程中转到新课的学习中,同时学会基本礼仪。
二、出示学习目标
每节课都把教学目标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事先了解哪些内容要求记住,哪些内容要求深刻理解,哪些内容要求能够灵活应用等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和热情。
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求。为提高课堂实效,一方面采用目标学习指导法,使学生达到“微观在握”的境界。
三、创境引学
1、优化导语设计,一台好戏演好序幕,一篇新闻写好导语,一部乐章奏好序曲,先声夺人,能激发人的兴趣和注意力。同理,新奇多趣,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能把学生带进一个跃跃欲试,美不胜收的学习天地里。创设情境要注意要简洁时效,立足现实,凸现思考。无论哪种形式的教学情境都要体现这几个方面,简洁时效是力求在最短时间吊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2、检查学案完成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不同的激励性的评价。
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新课改主张每节课都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首先讨论完成学案,这种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最好渠道,它既能弥补教师难以面向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又能够使学生体验怎样与人合作,怎样利用信息,怎样提高自己,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基。老师深入学生当中去聆听,做好以下几件事:
1、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主动学习。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在课堂上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促进者,把话语权真正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主动的、活泼的、发展的学习主体。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2、适时提问。学生在思考老师的问题过程中进行发散性思维并能最终理解掌握教材重难点。
3、如果学生有需要,教师可及时帮助。
运用纲要浓缩指导法,借助知识结构图,浓缩学习内容,使“点”的记忆变成“线”的记忆,方便学生记忆与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有人认为自主学习应该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学,教师的职责只是维持纪律,或者根据教材重难点抛出几个问题或几个观点,然后让学生自学、自练、背诵、记忆,教师讲得越少越好,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其主人翁地位。这种观点其实是对自主学习本质的一种误解。
自主学习指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而不是忽视教师的指导。如果忽视了教师的指导,课堂教学可能会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一方面,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指导的过程;另一方面,学生的自觉性不是很高,自制能力较差,对自主学习的适应性不强。所以,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责任非常重大,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资质、基础、接受能力等,并根据其特点和教学内容提出真正有启发性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进行发散性思维并能最终理解掌握教材重难点,既让学生百家争鸣,又能够殊途同归才行。
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让一个人的美丽促成一组人的美丽,让一个人的错误避免成为一组人的错误,成就全班学生共同的美丽。
五、展示提升
1、对学习中要求理解的知识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如:今天我是思品老师;我是XX专家;让我来帮你„„学生乐于参与,这样就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展示了说、演的能力,体会学习的快乐。
2、对学习目标中要求住的知识记忆大比拼,可以通过教师提问的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通过组间擂台赛的形式,当然不管是组织活动还是提问,都要求教师在组织时,一定要围绕主题来进行,而且要及时调控,使活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从而使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课堂气氛相统一。
3、对基础知识展示团队的能力,让学差生多说说。评评哪组会得最多。体会“组荣俱荣”,体会做为小组一员的自豪感。
六、巩固训练
收集生活中案例,运用所学解决问题。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是很重要的,抛开了学生的学习经验犹如纸上谈兵。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素材,使学生从具体感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方式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寻找解决方法,了解,继而体会的意义,进行巩固与应用,寻找生活中的,以达到知识服务于生活的目的。
附:作业布置:
1、整理、完善学案。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总之,教学流程必须要清晰,应围绕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节奏与学生的认识活动节奏互相适应,能以较少的 时间和精力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始终能保持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要做到这样,就必须注意:
1、教学容量要适度。
适度是指一节课不能让学生快节奏满负荷,也不能松松踏踏,应该从情境导入到探究新知,再到巩固练习结束,要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经历进行及时回忆和整理,因为知识技能从接受到同化要有一个环节。
2、时间分配要合理。
好的课堂教学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时间流程,教师在上课前心中要有一个时间表,一是本节课安排了几个教学环节,几个教学活动,每个环节每个活动需要多长时间,教师心理不许清楚,二是要把“黄金时间”用在探索新知阶段。所谓黄金时间是根据学生的心里规律来确定,因为学生的注意有一个由进入注意状态到高度注意在到注意疲劳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过程,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课堂结构要科学。
结构科学主要指活动的过程性层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新课改后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作为思品教师我们要努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认真领悟新课改的核心思想:课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课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每节课都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等。合理运用这些方法上好每一节思品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