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本教育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
生本教育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是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以生命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学为本这是生本教育的基本模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意识到,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即以学生的好学为中心,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教得少,学生学得多,才能使学生得以主动发展,激昂学生生命,挖掘学生潜能。
那么,如何将生本教育的理念渗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去,把规范语言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在教学中不能只强调教师“教”的设计,更应关注学生“学”的设计。学生毕竟是知识的“发现者”而非“接受者”。因此,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设计必须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并把学生当作重要的教育资源来开发。一年来,结合“生本教育”理念,在语文课堂中不断地实践。以下是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1、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树立“大语文”的理念
我不断引导学生: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时时处处都存在与语文相关的知识,要树立“大语文”的理念。如:学校、商店、广告、商标等上的图文都成了学生们学习的不尽资源;电视中的评论性节目、新闻报道、健康的歌曲、报刊杂志上的文章等一并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好素材。学生不仅学到了活生生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了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开阔了视野,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要利用形象直观的教学课件,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制作了一些教学课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动画,声音等生动形象的感观材料,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比如《海燕》等课,有些诸如:海燕的外形特征、飞翔姿势,莲花的外形特征、生长环境等。这些学生不一定在生活中见过,仅凭课文中所描写的内容,他们难以理解。我借助多媒体的画面效果,使学生看后很快就能理解,并且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3、要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体学习”为“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 根据生理与心理发展规律可知:中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在课堂上对知识的重难点,老师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展开充分自由的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仅体现在他们各自的个体上,而且也体现在他们的群体上。我们应当鼓励同学间合作互助,集思广益,依靠集体力量来主动积极获取知识。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格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多种形式的交流情境,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大多数学生都愿意在阅读中去体会获得知识的成功与喜悦,都能主动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认真阅读。
二、使学生阅读兴趣高涨,提高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了压抑。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教师就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抑制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要做到整体阅读,整体感悟,启发联想,以读引读,以一篇课内的课文带动多篇课外相关文章的阅读。语言的感知、理解、积累和运用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核心,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所以,利用教材,借助课堂教学,向学生提出了“读、思、悟、练”四步骤的学习方法。
读,就是通读全文,熟读课文,读透课文。自己利用工具书、资料书、电脑网络等手段解决预习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
思,就是想一想你读了该文有何启发?在该文中有没有你喜欢的或不喜欢的地方?你是否有想修改的词、句及修改的理由?在教学中,就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创新往往是从问题开始,只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一步才有创新可言。
悟,就是通过多次朗读课文,小组讨论,以及听取大家商讨的意见,能悟出你刚才所思考的问题吗?不明白的,课后还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方法解决。比如,上网查找、翻阅资料书查找或请教老师同学等。
练,就是让学生们根据文章的内容,写出自己的心得感受,可以将自己的心得感受在学习小组中交流,也可在全班同学中交流,还可以单独与自己的同桌、老师、家长交流。让他们在交流中不断进步,我不仅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时这样做,课前预习时这样做,课外阅读时也要求这样做。
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多数同学已经养成了爱思考、敢于质疑的好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无论老师或学生读了课文或课外阅读材料或学生习作等,师生间、生生间都会展开多种形式的讨论与辩论。多数问题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学生相互讨论解答的。
实际上,“生本教育”理念与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致的。这三者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自主是探究的前提;探究必定是自主的;而对未知问题,未知世界的探究,尤其对中学生来说,相互的合作启发是不可缺少的.在研究、总结和深刻反思本学年的教学工作时,我认识到教师必须追求教学本身价值,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和整个人生发展,把“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健全人格”有机统一起来;把学生推向前台,以学生为本位,“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做到“心中有学生”,整个过程都关注学生,贴近学生,充分考虑了学生的需要、兴趣和发展,才得以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一道参与、感动和快乐。
第二篇:生本教育下语文教学
生本教育下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索
自从学校开展生本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以来,在先进的生本教育理念指引下,我结合语文学科以及我校学生的特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逐渐摸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
一、前置性作业
先学后教”的生本理念将学生的“先学”提到了重要的位置,教师会将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以前置作业的形式加以布置。我在引导学生课前完成前置作业时,着重要求学生做到“双学双疑”。
二、教师活动注重“四个精”
在生本课堂上老师是配角,起指导和辅导的作用,但配角的作用很大,配角应力求充分发挥出学生的生命本来的创作能力、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努力做到“四个精”。
第一,精心指导。老师要课前精心指导,做到学生准备的内容心中有数,尽量避免学生展示时出现错误知识点。尤其是语文知识面比较广,各种说法不一致,如果老师课前不做指导,有时学生讲解的知识错误过多或者重点不够突出,其他学生不信服,自然课堂听课效果不好。比如:学生搜集整理完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后,老师要检阅一遍,看看论证方法的命名方式是不是符合中考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上四种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而有些材料上还会出现“摆事实”或者 “引用论证”等,课前指导学生,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标准,使用权威材料,求这样在课前及时纠正,免得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不必要的争议。第二,精确评价。学生需要及时准确的鼓励,才能更加信心十足。在各小组展示之后,老师及时的给予肯定、表扬,让学生立即感受到付出后的成就感。然后在每周、每月进行阶段性评价,对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进行总结评价。对学生缺点的评价,尽量在课后个别指导,含蓄委婉的指出,并且引导正确方向。老师的评价必须精确,恰到好处,才更好的激励学生,否则,适得其反。
第三,精准补漏。学生准备的材料,偶尔会出现错误或者缺少重要知识点,老师应及时精准地更正补充,查缺补漏。比如,在学习《茶馆》这一话剧时,学生就将“戏剧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这一重要知识点丢掉了,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适当加以强调。在研究鲁迅的时候,有的学生说鲁迅原名周树人,有的同学说原名叫周樟寿,这样的分歧,就需要老师来精准的解决问题。
第四,精当升华。将学生课堂展示的重要知识点,设置成精当的小测试题,这样必然督促学生课堂上认真参与,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加深记忆,将课堂的学习加以升华。
后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永远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话题。生本教育的理念深入课堂,对学生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作为学习主角的学生“动”起来,课前做到“双学双疑”,课堂上做到“三展三比”;也要求作为学习配角的老师做更充分的准备,每个环节做到“精”!
第三篇:生本教育下的语文教学反思
122号
生本教育下的语文教学反思
春节过后,通过杂志网络我开始接触生本教育的理念。通过郭思乐教授的博客,我系统了解了生本教育的理论阐述。郭教授把学生的 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放在首位,他提倡语文教学要放眼学生的未来和整体素质,强调“大语文观”,强调学生在自我的认知和感悟中提升生命的质量。对此,我在语文教学中颇有同感。
尝试了一段时间的生本教育,我已被它折射出来的独有的气质和魅力所倾倒。回忆自己在探索和尝试中的生本课堂,我想说生本教育下的学生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我甚至感到孩子们正在生命幸福的轨道上奔跑,而脸上洋溢着的是对未来前途的自信。
我真正的生本尝试还要从去张店十一中听的一节语文课谈起。我记得那是4月31日的上午,我和同事有幸听了一节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课型。授课的是广州香山中学的李卫林老师,授课的内容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一封信》,这节课是我听过的课中设计最简单的一节课,说到家就设计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结合文本和已有的阅读经验谈自己的感悟。由于同学们在课下做足了功夫,所以课上每一个学生都能各抒己见、侃侃而谈,同学们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谈到了《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和杨过、梁山伯和祝英台、《简爱》、《天仙配》、《杜十娘》、《爱情的礼物》、,甚至谈到了爱情的三个层面(有情、爱情忠诚和追念)以及现代人的择偶观。如果你不是亲临现场,你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眼前的演讲
者也好、辩论者也罢,会是一群尚处于青春期的朝气蓬勃的初三学生,在她们眼里爱情是那么美好,那么令人神往,似乎他们已找到了爱情的真谛!我想说李卫林老师的这节语文课必定在孩子们的生命中产生积极的作用,也许多年后他们会回忆起这节课,甚至会用上精彩绝伦的阐述作为自己衡量爱情的依据。
听完这节课,我的第一感觉是震撼!用郭思乐教授的话说,那简直就是语文教学的样板,李老师处理问题的方式及其简洁,他并没有局限于字词句的说教,而是将打动人的东西让它尽情的呈现,他引领学生发展自己的感悟,他尊重学生,并充分发现孩子们身上所隐藏的潜能。同学们为了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魅力,可以说课下阅读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和文学评论,所以才能带着对文本内容的感悟,带着一页页纸,用自己独到的见解和阐述,征服了听课的老师,也给自己增加了一份自信和人生的阅历!原来语文课可以这样上!
反思过去传统的语文课,常常是要学生学,可能是怕成绩不能保证的缘故,课堂上从不敢放手让学生展示自我,更多的是在课堂上为学生设置重重陷阱,或者让学生自己跳下去,或者在老师的强拉硬拽下陷入泥坑。一节语文课下来,同学们接触到的是一篇已经被支解的支离破碎的文章,为了成绩,不知道强化了多少个知识点,而语言的美感早已无从谈起,更不用说发展学生的感悟了。学生的思维永远被限制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框架中,这样的语文课老师累学生也累,可是时间在延续,却不见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感悟能力有长足的进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传统的语文课就在抹杀孩子的个性和创造力,慢慢
耗尽学生的大好时光中将时间流走了,可悲呀!
认识到并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转变教师自己的观念,我觉得再也不能在自己的班上消耗殆尽学生的美丽时光,我要通过自己的转变,让孩子们幸福的爱上语文课,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我开始不再低估学生,而是充分相信他们,这样孩子们也在不经意间慢慢长大,慢慢成熟,变得更有责任感,变得更加相互合作!课前有指导性的布置自主学习的作业,同学们通过大量阅读和合作讨论写出自己的感悟,由于大家课前做了充分的、精心的准备,所以每次语文课上同学们都畅所欲言,无数次沉浸在孩子们带给我的快乐和惊喜之中,当他们在课堂上由于心灵的交融而碰撞出灵感的火花,作为特殊的“学生”,我都激动不已。通过交流,每个孩子都得到了收获,得到了分享。因为把时间还给学生,将时间安排的合理,所以学生有时间去阅读和思考,因为语文教养主要靠实践活动来提升,以生命的形态来引领、激活生命,将语文学到深处,这或许应该是学习语文的本质。
是呀,当我们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以前课堂上见不到的景象。我的语文课上就常常看到以前从来不会答问题的学生踊跃发言,谈自己的感悟和收获,想想看敢于站起来交流,说明孩子们在情感和理智上战胜了自己,还有什么比这更令老师欣慰的事情呢?我欣喜接触了生本,我欣慰因为生本,我放飞了孩子们的心灵!
生本课堂的实践告诉和启示我:不要小看和轻视孩子们,每个人都有他的天赋,只要我们有效的去挖掘孩子这个最大的教育资源,孩子会用自己的表现还教育一个奇迹!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引领和激扬生命,只要我们用心实践,一切都有可能!让我们静待花开的日子!
生本教育下的语文教学反思
XX学校
XXX
第四篇:生本教育下课堂教学反思
学习与反思“生本教学”
杜林回一小学王玲
观摩名师巧妙的课堂预设,幽默的课堂语言,高超的课堂调控能力无不让我们真正领略了专家的风采。但真正让我感动的不是这些,而是名师们的课堂中能真正的“以生为本”,能站在学生长远发展的高度去思考,课堂中能情智共生,能以情促智,以智生情。老师在课堂中抓住知识的难点,引导孩子争论,互相提问。所谓“真理越辩越明”。争辩的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话题中去,不仅要搜集论证自己的观点,还要时刻注意对方的观点。为此他们就要去读书,并且要把书上的东西搞懂,变成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他们乐此不疲。争辩的结果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学生全身心投入的过程,他们获得的不仅是较为明晰的结论,还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也尝试用生本教育的理念进行教学,反思授课情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生本教育突出的特点是以生为本,不但高度尊重学生,而且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如果课前没有做好深入研究,课堂上就很难对知识点进行准确理解,更不用展延伸了。
(2)讨论过程中少数学生参与意识差。生本教育的课堂中“讨论”是常规,学习的过程主要是以学生的讨论为主,学习中的诸多问题是让学生在讨论、合作、探究中解决的,学习的讨论是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完成的。在讨论中,如果仔细去观察,我们就不难发现,多数学生都显得非常活跃和积极,而少数学生似乎是一个旁观者、听众,他们极少发表个人见解,甚至不发表任何意见。
(3)交流时不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生本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在交流、争执、论证的基础上才能得到提高,而我们的学生可能是不自信吧,讨论时教师明明知道他的想法很好,交流时就是不发言。
(4)教师总是受教学进度的制约。在进行生本教育教学的这几天里,仍是放不开,心中总有一个计划,计划着每个课时要让学生进行哪些学习活动,完成哪些学习任务。
在生本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既然存在这些问题,那就应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得自己的教学尽快与生本教学接轨。我主要采取了下列的教学对策:
(1)认真备课,设计好问题。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问题。每个小问题我向学生提出的要求非常简单明确,只要是结合生活实际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并能说出原因,我都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认为这些事情自己还是能做到的,他们便愿意去做。
(2)关注所有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我在学生学习小组讨论的时候,时常走到不爱发言学生的身旁,多鼓励他们在小组中勇敢发言。
(3)及时鼓励,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在共同的全班性学习交流中,我更关注不发表自己独到见解学生的参与度,如果哪个小组中的这些学生发言了,无论对与错,我都让全班同学用热情的、鼓励的掌声激励。使他们体会到被关注的快乐。
(4)教师的“教”要灵活。生本教育在教学方法中提到要“以学定教”,这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安排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总是被所定的“计划”、“进度”所牵制,不去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随机应变,那么我们无形中又走回旧途,又在牵着学生走,最终导致的结果便是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计划,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可以把教学进度放慢点儿,安排多些时间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保持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最后借用叶谰老师的一段话小结一下我的听课感想:“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第五篇:生本教育教学反思
生本教育教学反思
目前生本教育工作已经起步,但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速度太慢,没有完成教育教学的总量目标,并且自己认为质量还不高,二是在生本教学模式实践中感到自己不能有效驾驭课堂,特别是自己就好像一下子对学生的情况一下子不了解了,成了教学中的瞎子,聋子,深感恐惧和不安,三是以后具体采取什么样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更能兼顾各个方面,走出教学实践的困局,让我伤透了脑筋。
通过学校组织的学习,认真钻研学校学校所发的生本教学理论资料,多方收集相关的生本教学资料,深刻认识到这一切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是没有加强小组建设,没有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造成的,生本课堂的核心是,通过发挥小组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加强小组建设,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小组成员职责明确。只有小组成员职责明确了,小组成员才能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各施其职,各负其责,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小组长职责:
1、检查组员的课前小研究、课后的练习。
2、课堂带动组员参与课堂的小组讨论、交流、分工、展示、评价、帮教中,并安排好小组展示的顺序与小组上台的礼仪。
3、小组长做好榜样并监督好组员的纪律,4、做好小组成员的评价,还要及时向老师报告该组成员的表现。组员职责:
1、按时完成课前小研究、课后作业与知识点的复习。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小组讨论、交流、评价、帮教、展示或举手回答问题的活动。
2、监督好小组长的工作是否到位。
二是做好小组的评价工作,小组评价是对小组合作过程和学生合作表现的监控,是促进合作小组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小组评价主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评价的标准必须统一,并且要相对固定,让学生的评价可以参照一定的程序、围绕一个中心或突出一个重点,否则评价就是混乱的,让学生无所适从。
二是谨慎运用评价功能,因为任何评价都具有两面性,应以发展性评价为主,更强调肯定、褒扬,积极的行为得到强化,对待不当的行为多引导,多期待,最终得到纠正。
三是小组评价应以小组自评为主,自评让学习小组成员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便于合作技能的学习,使组员对自己的参与情况有所了解,保证学生在原认知水平上,能够积极进行思维,为强化小组成员的积极行为和小组合作的成功提供必要的条件。
教师评价作为一种评价标准使学生获得合作学习时行为表现方面的反馈信息,并经过反复对照,使学生行为得到强化或纠正。这样就可使每位学生的自我意识得以发展,能够朝着小组期望和教师期望的合作目标迈进。
小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艰巨而繁杂,任重而道远,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才能使小组真正成为教与学,教师与学生之
间联系的有效纽带,构建起生本教学的基石,才能使生本课堂教学真正走向成功。
生本教学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教学模式,我也必须在生本教学的道路上不断解放思想,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实践,迎来教学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