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论文:提高八年级生物探究效率的反思
提高八年级生物探究效率的反思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中学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几年来我们和学生一起分享探究的快乐,收获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回顾学生参与的探究活动,八年级学生挖究的整体水平明显优于七年级。随着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如何使探究活动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发展的需求?我们认为,在策划探究活动时,不仅应依据课标的总要求和教材的分册要求,还要依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需求,这样才能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这样的活动才是有效的。总的来说,应该逐步提高过程自主性、思维深刻性和内涵教育性,而且关键是提出的要求能落到实处。
一、精心创设情境,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经过一年的探究实践,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增强了,他们已经可以不再依赖于教材模拟讨论的情景,也不再满足于直接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不再拘泥于老师提出的探究问题,而是更愿意探究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因此应该增强自主探究的思维含量,加强目的性,促进有效性。我们对八年级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能说出提出问题的理由”,要求学生提出问题之前,一定要先查阅相关的资料、或根据自己的生活经、或综合运用七年级所学的知识,例如在八年级开展“探究酸雨的危害”活动中,老师把第1课时安排在网络教室学生在查询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背景资料和自己的兴趣,分别提出了“酸雨对红豆种子发芽有危害吗?”、“酸雨对金鱼的生活有影响吗?”、“酸雨对盆花有影响吗?”等问题。又如在八年级重新开展“探究环境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比起七年级开展这个活动,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深刻性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他们根据观察和经验,提出了“振动对鼠妇的生活是否有影响?”、“不同的土质对鼠妇的生活是否有影响?”、“鼠妇对光环境是否有适应现象?”等更加深入的问题。由于有了资料和经验的参照,学生在提出问题后,能更有目的地做出假设,1
而且设计的方案科学性也提高了。
在这个阶段,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积极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并引导学生多思考,尽量使提出的问题和假设切中要害,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二、引导学生设计方案,提高探究计划严谨和规范程度
八年级的学生能理解探究活动要遵循“对照实验”和“单一变量”的原则,但是在实际设计时,由于思维水平的限制,往往出现思考不够缜密、不够周全的现象,很难判断和控制单一变量;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往往也不是单一变量,我们认为不能回避多变量的问题,而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验中控制只有一个实验变量。主要可通过两个途径逐步完善学生设计的严谨和规范程度,提高思维的深刻性:一是剖析典型探究案例,培养学生完善实验设计方案所需要的批判性思维;二是通过学生对具体探究活动的实际操作的反思,逐步领悟严谨的意义和规范的要领。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制定的探究方案已经比较严谨。例如“酿制甜酒”活动中,通过一个不够严谨的方案,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经验,抓住消毒、保温这两个关键点开展讨论,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制订计划的严谨性。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的设计上,对八年级学生也应该提高要求,例如设置重复组、规范图表等,要使学生理解其重要性和意义。教师在观察学生讨论设计方案的过程中,要十分关注对科学规范要求的强调,引导学生反思方案的严谨性和可行性,引导学生自己来完善探究计划。
三、实施对照实验的过程要始终保持只有一个实验变量
控制无关变量是提高探究实验效度的重要前提,在完善学生实验设计思想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通过实践,引导学生理解操作中保持一个实验变量的重要性,特别是实验周期比较长的探究活动。例如探究活动“检查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中,部分学生混淆了取样环境和培养环境,造成了多变量对结果产生影响,在对实验进展的跟踪中,教师及时发现了这 2
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必须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培养对照组和实验组的问题。
我们鼓励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观察,对照所设计的方案,关注变量的控制和实验的进展,有时需要及时改良实验设计使之更符合活动的目的。在学生实施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是一个促进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要关注实验的进展情况,既要及时从中发现好的典型加以鼓励,又要引导有明显错误的学生及时纠正,还要适当地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同时要注意独到见解,引导学生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勇敢的创造。
四、表达和交流阶段是提高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关键
交流探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在整个探究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培养学生反思、质疑能力,提高思维深刻性是十分关键的,也是探究活动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学生在前面几个环节是用了心、动了脑筋的,所以在这个阶段他们很想把自己的创意表现出来,为此教师应该十分用心地组织表达和交流的环节。
从学生角度,对学生提出的整体要求为:
1、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2、学会品评,既要找出不足,又要善于发现闪光点;
3、使自己的发言能够引起听者的关注;
4、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又敢于为自己辩说;
5、尝试从讨论交流中总结出规律。实践证明,经过7年级对这些要求逐项有针对的训练,对8年级学生提出整体要求是比较恰当的,有利于学生表达和思维能力整体水平的提高,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使自己的见解更加深刻与完善。
从教师角度,应该注意:
1、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真诚地分享学生的探究成果;
2、延迟评价,先组织学生之间的质疑和评价;
3、教师参与讨论,适时引导和回应,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
4、根据学生的讨论从知识、方法、感受等方面做小结。在这个阶段,教师还应该既重视正式评价,又重视非正式评价,有时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话语就可使学 3
生得到激励或者忠告。
五、探究全过程都要注意对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情感的体验 在一次问卷调查中,学生对“你认为生物学探究实验能提高你的能力吗?提高哪几方面的能力?”的回答包括了: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扩大知识面,对于知识能深刻理解,养成多留意身边东西的习惯,善于发现的能力,同学间凝聚力,团结精神,探索精神,求知欲,提高竞争能力和合作精神,积极的态度,有主见、自主意识、拓展思维,耐心、增强责任感,学会用某些方法找答案及亲身体验的意识等。
学生眼中的探究活动告诉我们,探究活动的收获绝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只要学生真正投入探究活动,那么他们不仅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而且会内在地产生对事物的态度与情感,这种态度、情感和知识一起,成为学生认知结构的一部分,这是探究活动所固有的教育价值,它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我们都要十分注意引导学生去理解科学方法、体验科学精神、捕捉内心的感受。学生收获是否有多维的,这也是衡量探究活动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据之一。
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如果让不规范的方法先入为主的话,必定不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即使是在初中阶段,仍不能降低对科学方法的规范性要求,从七年级起就应该强调学生对科学方法的反思,对八年级学生再提出深入细致的要求,同时进一步要求学生深刻理解方法中所蕴含的科学精神,使科学精神反过来支持学生对科学方法的追求。
总之,我认为探究活动过程中的自主性、思维深刻性和内涵教育性三者是相辅相成的,要增加开放度,提高自主性,必须辅之于学生对问题的 4
深入思考;有了想法、有了探究的欲望,才能保证自主探究;同时只有沉浸在自主探究中,才能在情感态度上有所触动,探究活动教育性才能真正引起共鸣。只要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着眼于每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就应该不断地反思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学生才能提高探究效率。
第二篇:教学论文-如何提高高三生物复习效率
如何提高高三生物复习效率
高三生物复习课 ,与新课是有明显区别的。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 ,高考的趋势———遵循教学大纲 ,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 ,理科综合考试涉及的内容广 ,信息量大 ,联系实际 ,因此 ,复习课内容要有所深化和扩展。这就要求我们生物学教师在高三复习课中要注重挖掘。挖掘什么 ?挖掘知识
复习课的重要性其实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高三学年的“高考复习”,几乎全年都在进行复习,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高考成绩和升学。对此,教师的认识不可谓不足。之所以出现各种问题,主要还是懒惰的原因,对复习课准备不充分,马马乎乎,得过且过。上文所讲“重放轻抓”,、“重练轻讲”、“重量轻质”等问题很大程度就是缘于教师的懒散。上好一堂复习课的难度往往比上新课的难度还要大。自然的,复习课的备课时间就应该比备新课的时间更长,花的精力更多。可是很多时候教师在上新课时会钻研教材,准备资料,设计思路,到了复习的时候往往认为很多内容既然已经讲过,没有必要重复,就出现了“放羊式”的课堂及“考试式”的课堂。或者是认为新课时做的准备已经足够,学生哪里不懂再重复一遍就可以。这些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复习的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系统掌握,全面提高,综合运用,同时,弥补平时学习中的漏缺环节。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认真备好复习课,精心设计教案,研究复习方法,提高复习课质量。因此,上复习课教师不是轻松,而是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学生不是愉快,而是学习更紧张,节奏更 快。复习课一般来说没有上新课生动,不容易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复习课要把注意力放在系统化学过的零散的知识上。这个时候,板书的作用显得尤其明显。中学生受其年龄的限制,往往上课不向大学生那样懂得做笔记,他们的笔记往往就限于教师的板书,而且他们复习的重要依据也是笔记(即教师的板书)。平时上新课的时候如果没有刻意的注意的话,一般来说都是用观点式的板书(把课本的主要观点罗列出来)显得比较零散。因此,在复习课的时候,教师要注意理清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把握知识的结构。
一、正确对待复习
总复习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复习是温故而知新的教学过程。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系统掌握,全面提高,综合运用。同时,总复习又是补缺补差的过程,从教师角度讲,总复习可以弥补平时教学的不足,从学生角度讲,可以弥补平时学习中的漏缺环节。总之,通过总复习,可以提高学生整体知识水平,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认真备好复习课,精心设计教案,研究复习方法,提高复习课质量。由此看来,上复习课教师不是轻松,而是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学生不是愉快,而是学习更紧张,节奏更快。
二、明确复习目标
1、依据教材。总复习要从教材整体性出发,按知识体系或按章节单元,抓住重点与难点,考虑复习目标,使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性把握,进一步对重点与难点知识进行加深与拓宽,从多层次、多角度认识重 点与难点知识,以求解题时不会遇到大的障碍,紧扣住得分点。
2、依据考试大纲。自考课总复习要按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内容、题型、答题要求落实复习目标。特别是把握题目的难度系数,难度大了会挫伤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难度小了又会失去练习与考查的目的。
3、依据学生实际。所谓学生实际就是对学生的认知和能力要了解,对学生的求知心理特点要掌握。既要研究学生的群体,又要研究学生的个体。尤其要对基础好的和基础差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目标要求,要因村施教,使他们各有所得。实际教学活动中,就某一节课的目标而言应有所侧重,不要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要有计划地将课堂复习目标重点定位在认知、能力、情感的某一方面,从而保证学生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
三、优化复习方法
好的复习课就像一篇优美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使得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优化复习方法。笔者认为,在总复习过程中要做到五个为主。
1、以学生为主。复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在这个求和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教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复习中切忌喧宾主,不要以教师的计代替学生的学,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配角变为主角,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2、以课本为主。自考试题,具有新、全、活等特点,知识点多,覆盖面广,问题设计的角度新,题量大,对能力要求高。根据这些特点,复习时既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要会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去解决问题,既要全面掌握,又要突出重点。因此,我们扎扎实实地抓好课本知识点,把课本与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3、以课内为主。要将问题尽量解决在课堂上,上课前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主讲练时间。讲要讲出新水平,引出新信息,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练要练出新花样,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学生通过教师讲,自己练,有常学常新之感,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之效。
4、以练为主。复习课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内容要“全”,练的习题要“精”,练的方法要“活”练的时间要“足”,训练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章节经营效果抓基础,单元练习抓重点,全面练习抓综合。多练能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考场上熟能生巧,巧能升华,临阵不乱,沉着应战,克服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不应有失分。
5、以能力为主。知识和能力二者是密切相联的。知识的存在和增长,的确是能力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对某种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必须以相应的知识为载体。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重点应放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
第三篇:浅谈教学反思提高生物教学水平论文
摘要:新课程改革后,生物学科的地位得到很大的提升,但同时也给广大生物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快速地适应这一转变,教学反思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通过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教师主动地去学习新课程理念,反省教学中的不足,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教学反思;新课程;高中生物
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国家率先兴起培养教师们的教学反思的能力,然后迅速波及世界各个范围。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通过总结来进一步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随着生物课程的改革,关注教师的思维,培养反思型的生物教师也成为了必然。因此,笔者试图从如何对教学观念、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课后等方面进行反思展开了初步的分析。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教师认为把生物知识教给学生,学生掌握、理解并会解题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新课程中,教师不单单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和情感,这一理念转化为新课程的三个维度:即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观。新教材在很多章节里,设计了“问题探讨”“资料分析”“与生活联系”“科学—技术—社会”等等,这些设计无不渗透了新课程的理念。生物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提高了生物在高考中的地位,更重要的是为生物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我们教师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知识灌输模式下,那么新课程所倡导的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去反思自身的教学观念,是否与新课程相接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自己主动去学习并理解新课程理念。例如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这一节免疫学概念多,免疫过程复杂,单纯地把这些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不但学习起来吃力,甚至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如果教师尝试着把生活实例与知识联系起来,如“用给被不同毒蛇咬伤的病人注射不同的抗蛇毒血清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抗体的特异性”,“用艾滋病患者体内淋巴T细胞数量变化的数学曲线图来理解T细胞在免疫过程中的作用”,这样学生不仅在愉快的气氛中习得概念,而且还注重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过程的反思
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如何实现这一点呢?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性学习不仅作为教学策略,而且还上升到科学教育的八大内容之一,从科学本质出发,倡导探究性学习符合科学自身的特点,对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大有帮助。在开展探究性教学时,教师应当反思:
第一,讨论的问题是否具有探究的价值。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中关于“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有的同学提出问题“植物细胞会出现失水的情况吗?”,显然这个问题没有探究的意义,因为日常生活中植物失水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放盐后萝卜会有水分渗出。如果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去看本质,“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水?”“是否跟哺乳动物红细胞失水一样?”“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吗?”,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探究的目的,从而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第二,在探究过程中是否体现了小组合作精神。科学探究不仅是让学生去认识科学的本质,也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一个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效的小组活动,让学生较为完整地掌握生物学知识和技能。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搜集资料、调查访问、评价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均得到提高。由于学生在教学中总是主动积极地参与,所以他们的主体性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相互配合、相互学习,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探究过程中是否及时有效地修正与评价。评价应以激励与向导为主,特别要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高中生物可以探究的问题很多,但过分地强调探究教学,事实上很多探究活动开展起来难度较大,甚至可能没有必要去探究,这就有可能花了时间却达不到效果。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里,教师应当追求课堂质量而不是数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恰当地使用好教学辅助手段,从而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课后的反思
课后反思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课后反思侧重于在每节课后对自己教学的成功与不足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每一节课都会有一些惊喜与亮点,把这些一点一滴地记录下来,通过长期的积累,就会成了自己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些财富可能就是以后教学中的“法宝”。当然,更重要的是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对不足的地方进行有系统的整理与回顾,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吸取教训并加以改正,使今后的教学更加合理,更具有效性。下面笔者以实际教学中《免疫调节》这一节在教学后的一则反思为例:免疫调节这一节课涉及的概念多,内容抽象,学习起来难度大,因此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举一些生活的病例和实例,让学生明白免疫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应该去学习它。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这两个过程是比较复杂的,我运用了现代多媒体手段———动画演示的方式把复杂的过程形象化,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概念图的构建,而在实际课堂中,学生思维活跃,主动参与讨论,感受到了获得知识后的乐趣。另外通过对艾滋病资料的获取以及对小男孩大卫事例的分析,让学生在习得概念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其情感的教育。但在组织教学时,由于时间紧张,对非特异性免疫以及免疫的系统组成的处理略显简洁。另外发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有些同学还缺乏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刘加霞,申继亮.国外教学反思内涵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3,161(10):30.
[2]曹京.生物教学应注重教学反思[J].基础教育参考,2011(2):60.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研究所.生物教师培训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四篇: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论文
提高教学效率----让课堂绽放异彩
单位:建昌县汤神庙初级中学 学科:语文 姓名:张学静
论文摘要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如何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学习,养成自主学习和学会自学的良好学习习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典诵读,以不同的评价形式激发学生保持高胀的学习热情,教学与评价相结合,以评价促进教学,以教学改进评价,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性训练,使学生每一节课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循序渐进。课前自学、当堂训练、有机拓展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习惯培养、评价与策略指导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平淡、扎实、快乐的学习中提高教学质量,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拓展学生的思维角度,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让师生达到教与学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 培养习惯 当堂训练 综合评价 经典诵读
引言
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是学生。语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听语文、说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实践活动。在新课程改革与探索中,我一直在追寻实践着新的教学理念,做到当堂训练、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充分利用好每一堂课,每一天。使学生能够课前自主预习、当堂练习、有机拓展,以平平淡淡的教学心态、清清楚楚的教学形态、扎扎实实的教学常态、轻轻松松的教学生态把学生领到无边快乐的知识海洋,领略知识海洋的浩瀚,聆听知识海洋的乐音,品味知识海洋的真谛。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提升语文素养与底蕴。
一、准备充分,强调课前预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知识学不胜学,记不胜记。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明明是老师详细说过的,但结果学生像没有听过;明明是学生做过的,但结果跟没做的差不多,这不让我反思个中的原因:学习是实践的过程,学生没有对文本接触,没有对文本独立的理解,课堂没有独立的参与,独立的体验,独立的思考,他们学习的记忆就不深刻。我深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确实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只有经过亲身实践体验,才可能刻骨铭心,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才智。
因此,我每一篇课文都要求学生认真进行完成这几个过程——读课文、查生字、画问题、赏析句段、提问题,让学生对文本有大致的理解。学生的自学目标和要求明确了,准星瞄准了,有了导航灯,思想也会变通了,自学起来也就顺畅自然,效果也很好。例如:我教《空城计》,学生通过预习,已经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因此不但弄懂诸葛亮为什么要摆‚空城计‛,而且学生对诸葛亮为什么如此有勇有谋,胆识过人非常的感兴趣,同时对《三国演义》中的其他故事增添了浓厚的兴趣,课堂上他们滔滔不绝地互相答辩,有声有色地复述故事情节,学而不厌地研讨《三国演义》,在两个单位时间内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与重点,而且还有充足的时间阅读有关《三国演义》的重要典故,拓展了有关《三国演义》的谚语和歇后语,课堂学习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求知欲非常强烈,时间在静静的阅读、感情的朗读、激情的辩论、快乐的研讨中过去了,学生还是乐不知返。相反,有的老师认为不预习也能上课,结果,课堂上学生第一次接触文本,读通课文用了半节课,学新字生词又花了半节课,对课文的理解又花了一节课,结果两节课后学生对文本的认识与理解很肤浅,没时间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研讨和拓展了。
可见,课前预习多么重要!它是教师预设课堂生成、把握课堂训练重点、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的重要铺垫。养成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是学生加深读文本理解的基础,是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更好地拓展知识的深度、广度的有力保证。
二、争分夺秒,充分利用每一堂课。
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有的老师往往不能够充分利用每一堂课,大大浪费了课堂有效的教学时间,学生在有效的课堂中不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熟不知采用有效的教学方 式,充分提高教学效率,是学生学到更多更好知识的关键。
1、加强课堂训练。
在平日课堂上要加强课堂训练。抓住那些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既有语言训练价值,又有助于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起‚一箭双雕‛作用的词、句、段;还有在检查学生预习中普遍存在的薄弱处。训练点不可过少,也不宜过多,到处是训练点,就等于没有了训练点。训练点的确定应该因文而异,因学生水平能力而异,这样教师就能在课堂中挥洒自如,练到点子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在课前定好训练点呢?
深入全面地钻研教材,从全组课文把握单元的训练重点,再从每一篇课文中抓住每一课的特点作为训练点,这样才能具有‚一箭双雕‛作用。如: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文:《回忆我的母亲》《小巷深处》《我的老师》等,这些课文都是写母爱的伟大无私奉献精神,在上课过程中,我根据不同的课文特点,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很好的品味文章的感情。
检查学生预习和评价反馈情况,从共性薄弱处定准训练点。如:我上学期教的班级从预习中我发现学生归纳主要内容和赏析句、段的能力较为薄弱,所以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把这两个方面作为课堂的训练点,引导学生从‚归并段意法‛或‚抓四要素法‛或‚抓重点句段法‛归纳主要内容;用‚事例+精神+感想‛的方法赏析句子……当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提高后,又根据当阶段的预习和评价反馈情况拟订新的训练点,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在课堂中练习与提高。
2、课堂上强化训练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对学过的东西,记得很模糊,写作文时错别字很多,言之无物; 有的同学写作文的时候内容特别的空洞,类似这样的事情真的使很多,这样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因此,课堂上教师要起到导师的作用,对每一个学生的水平能力要了如指掌,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在练习中给予画龙点睛的指导,学生就会少走些‚歪‛路。如学生错别字多,我就教他们以象形法、会意法、编顺口溜法、结构法等,最适合自己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记,如:生字‚督‛字‚上‘叔’下‘目’‛;‚诺言‛的‚诺‛可编顺口溜‚‘若’然‘说’了就要言出必行……‛;如写句子理解,用‚关键句段+个人理解‛公式法教学生。教无定法,最适合学生的、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的就是好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 设计阅读方法策略,导练结合,学生的进步就更快更高。老师要充分利用课堂的四十分钟,在定准的训练点上作恰如其分的指导,把学生带进如诗如画的语言训练场,发挥学 生的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3、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是语文课堂真正的主人,现在的语文教材富有人文性,识字量大,知识面广,阅读量大,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主动去学和教师的不断加强训练,巧用评价,巧指正,多鼓励,多一些发散性的思维训练,使学生怀有更大兴趣学习语文。
加强课堂训练,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的读、写、思、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背诵能力,分析能力,及拓展思维能力。例如:我在教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心声》一课时,我精心设计了学生表演,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对话、心理描写的理解,使学生能够真正投入到文章中去,很好的体会京京的心理感受,然后再展开讨论活动,使学生畅所欲言,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在落实到写作,谈谈对《心声》的理解与体会。
巧评价,多鼓励。阅读与评价相结合,在阅读中评价,在评价中指导,师生互动,各自在‚导‛与‚评‛中不断改正和提高,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巧妙评价,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学生自学与课堂学习的效果显著,学习积极性颇高,兴趣浓厚,期望进步的决心加大,更深深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生评价的情感、态度、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可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三、丰富学生的语文底蕴。
拓展阅读,丰富内涵。倡导学生多读经典,经典的作品是能经得住时间和空间变化,经得住意识形态变换考验的,是人类与本民族文化的精华、人类精神文明的凝聚点。通过经典诵读,可以培育其高尚的审美情趣,从人生一开始就占据精神的制高点,它是加强记忆,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的良剂,它直接影响学生终身的学习和精神的发展。为此我在平日课堂上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这样的经典诵读活动,真正陶冶了学生们的情操,扩大了学生的文学底蕴。像《弟子规》、《新增广贤文》、《论语》、《吕氏春秋》等中的经典名句都悄悄地流淌入学生的心田,它仿佛天籁之音,净化师生的心田,让心灵之花盛开,在丰富文化底蕴的同时,更能起到情感催化剂的力量,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
除了诵读经典,我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阅读精美的文章,积累优美的词句,这些都对学生的写作水平和阅读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对提高课堂效率有很大的帮 5 助。
结语
对于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我一直在不断的探索与研究,我在平日课堂上,积极抓住每堂课,我在课堂上采用了强化训练,巧妙评价鼓励,扩大阅读等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容量更大,拓展更广,课前自学、当堂训练、有机拓展随机结合,让课堂焕发生命力,学生在自学中有所提高,有所发现,又能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感染力,充分发挥心智,尽情地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当堂训练与评价中不断学习与修正,不断增强自信心,不断找到学习方法,学生的阅读与评价能力、水平突飞猛进;在经典诵读中,师生交流更深,心灵得到洗礼、净化,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在未来的教师生涯中,我将坚持不懈的对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探索和研究,让学生四十分钟课堂上,能够更快更好的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语文教育展望》倪文锦等主编 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3、刘国正主编,《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语文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学记评注》高时良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6版
5、《大教学论》[捷]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12月版
6、《普通教育学》[德]赫雨巴特著,李其龙译,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1年版
7、《民主主义与教育》[美]杜 威著,王承绪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8、《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9、《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李杏保、顾黄初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7版
10、《中学语文教育史纲》张隆华著 湖南师大出版社1991年版。
11、《阅读教育学》王松泉著 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版
12、《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韩雪屏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10版
13、《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张隆华、曾仲珊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10版
1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版
1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标研制工作组,2003年5月颁发
第五篇:八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八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本节课的从创设情境开始,以“稻花香里说丰年”开始引出两栖类动物青蛙,通过声音、图片的引导,创设出来优美的情境,从而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为在学校附近就有一条小河,有一部分学生见到过青蛙甚至有摸到过青蛙,但是了解的不多,因此学生对青蛙的学习更加感兴趣,在真正学习两栖类动物的特征时,让学生观察两栖动物的身体结构特点、生殖发育特点、以及内部结构特点,以及他们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帮助学生理解环境与结构相适应的,其中青蛙用皮肤辅助的呼吸以及青蛙的生殖发育的部分,有的同学比较难理解,因此提供更加直观的图片以及视频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青蛙的这两个方面的特点,理解好了呼吸时都是用毛细血管在进行气体交换的就能够理解青蛙的呼吸,同时也能解释为什么青蛙不能离开水太久的原因。在青蛙的生殖部分,我直接让学生观看的视频,从雌雄蛙的抱对一直到变态发育后形成成体青蛙,更加直观细致的展现生殖过程,以及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而成体生活在陆地的特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的求知欲很强烈,对水陆两栖类的动物好奇心很重,课堂气氛在很好的条件下进行,学生能够积极发言,通过课堂练习,验收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表现很好。不足之处在于,在介绍其他爬行类动物是,很多同学是没有真正见过的,只是通过课件上展示的图片才对他们有了初步的认识,应该多认识下,因此可以课后让他们多搜集资料,加深对两栖类动物的了解。在本节课的讲解中,因为课件,所以忽略的标本的使用,实验室中青蛙的标本能够更加真切的表现出生物的种种特征,却未被利用,是本节课备课之处考虑的欠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