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途径探究
高中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途径探究
随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探究,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设计出其不意、合适自身的教学方法,都成为教学模式探索的内容。
一、更新理念,强化目标
1.不断更新理念
“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信息技术的利用关系到个人的发展,国家、民族的前进。其实不仅仅如此,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成为一个人生活、继续发展的必然途径,要牢固树立意识观,不能仅仅学会,还要有探索的意识,有与其他学习整合的意识。
2.强化教和学的目标
教师备课的时候,必须认真备课程资源,不仅要备知识点,还要备知识背后蕴藏着的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的课程标准与过去的教学大纲有很大区别,但不能仅从结构觉得耳目一新,而不深挖其实质内涵,不仅要体现过程与方法,还要突出情感态度和素质。学生在学习时更要强调目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想,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分层教学目标。
二、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先进的教学模式就会有好的教学效果。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当前,高中信息技术主要的高效教学模式有几种:(1)问题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对涉及的问题层层设疑,有的蕴含问题悬念,有的需要逐步引导,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如在教文字处理系统Word 2003时,可让学生先进行文档输入和编辑,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解答问题,实现方法与步骤的情景式讲述。(2)类比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教师在讲解时就可用形象的比喻、通俗易懂的内容与之类比,提高理解能力。如,在讲Windows 98文件管理中的文件名、扩展名、文件目录结构等概念时,可以将其比喻为大钱包里套小钱包,层层递进,学生很快理解。
三、拓宽知识面,激发探究
信息技术属于高科技的范畴,有着无限的探究空间。高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也有了良好的科学态度,除了课程内容,教师应适当扩展知识,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材料,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方面树立创新意识,尝试探究。
良好的教学方法会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教法的探索在于经验的不断积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逐步提高。
编辑 张珍珍
第二篇: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之我见
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之我见
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多媒体及其相关载体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手段与信息平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运而生,发展迅速。如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本人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更新教学理念,凸现学生主体
为了帮助学生纠正对计算机作用的认识偏差和兴趣偏差,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计算机学习和使用的轨道上来,计算机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教学的功能和意义,充分重视并发挥课堂教学效率,正确引导学生在操作和实践过程中,获得正确认识和成功体验。另外,计算机教师也应该从教学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可以多使用课件类、游戏类教学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在教学中感到兴趣。例如本人在小报制作这节教学中就利用了AUTHWARE课件来教学,并且让学生参与制作,把学生的作品上传至局域网展示给大家看,放一周看各个作品的点击率,这样不仅让学生自己去欣赏自己的作品,同样也可以展示给其他的同学,带动他们热爱学习计算机。
二、精心安排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夸美钮斯也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导入方法进行导入课堂教学的。
1、问题式
带着问题去学习,能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的放矢。问题式导入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新课内容,在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中解决问题,从面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比如在学习《认识计算机》这一节时,在导入中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① 计算机有哪些本领?② 计算机的特点有哪些?③ 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④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机?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书本介绍的内容,逐个解决问题,从而很好地掌握本课内容。
问题式导入的第二种形式是在新授内容之前,直接向学生提出本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开门见山,重点突出。比如在《文件操作》教学中,一上课就开门提出本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① 用拖放法复制或移动文件。② 用拖放法删除文件。用这种方法导入,使学生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有的放矢。总之,问题式的导入,能够使学生目标明确,抓住重点,激发兴趣。效果也比较好。
2、演示式
演示式的导入也就是能过课件的演示进行导入课堂内容,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比如,本人在教学WORD贺卡制作这一课时,先通过电脑演示几幅精美的电脑贺卡,当学生边欣赏边赞叹时,我趁
机插入:“同学们,这些贺卡美不美啊?它们都是通过WORD制作出来的。其实很容易,你们只要通过今天的学习,也能设计出一幅幅美丽的贺卡。”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兴趣一下子就被提高了。在进行FRONTPAGE网页制作教学时,我挑选部分以前学生制作的比较优秀的个人网页展示给学生看,当同学们看到或精美或生动活泼的网页时,都非常羡慕,迫切希望自己也能制作出类似的网页,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得以迸发,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学习态度,从而为下面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3、对比式
将以前学过的知识同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突出新授内容的优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进行“EXCEL图表的建立与编辑”教学时,我将文字、表格、图表三种形式的信息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先展示文字形式的信息,指出缺点后转换到表格形式的信息,最后再展示出图表形式的信息,让学生通过三种形式的对比,强烈感受到图表形式的优点:形象、清晰、一目了然。从而引出学习图表的目的与好处,明确学习目的。所以说,好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三、培养信息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所不可忽视的内容。信息技术教育要着眼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也就是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向学生提供“资料库”,让学生到“资料库”中去获取有用的材料。有的学生利用“资
料库”中的各种各样的图片、表格,经过处理,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精致华丽的电子贺卡送给老师,有的学生制作课程表、值日表、通讯录来管理班级。也许有的学生运用笔和纸进行学习的能力不如别的同学强,但他们分析、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却高于其它同学,这正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在。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受到了信息素质的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自己的能力和意识,学习计算机的动力也就提高了。相信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一定会对增加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顺利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采取多种手段,及时巩固课堂知识。
1、少讲多练。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重在操作的课程。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了一节课不如操作10分钟。所以本人认为,在许多需要操作的课程中,应注重少讲多练,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新授学习内容和方法。最后巩固练习。其中,导入和新授的时间应该压缩在15分钟左右,余下18分钟到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上机练习。达到巩固,熟练和提高的目的。
2、分段教学。在教学中也可采取分段授课,分段练习的方法,教师先讲授一段知识,然后让学习练习,完成后再讲授下一段知识,再让学生练习。通过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及时吸收教学内容,及时消化。教师也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如在EXCEL的《工作表基本操作》中,我先演示数据的几种插入与复
制方法,然后提出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刚学的知识完成几步操作练习。让学生马上吸收、消化这些知识。然后再继续下面的数据的移动与删除等教学任务。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非常顺利地接受新知识,而且也比较容易消化知识,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能很理想。
3、运用多媒体课件,巩固知识。这种手段主要是针对一些知识性课程。这一类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一些微机的基础理论知识,比如《认识计算机》、《初识WIN98》等。理论性较强。这些课程中知识的巩固,如果采取一般的方法,是单调的。但可以做成课件,如填图等练习形式,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比如在《初识WIN98》教学中,我把桌面同各种图标名称、作用等做成匹配题,让学生通过移动对象进行配对,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巩固了知识,培养了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学好每一门课程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主体参与,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适当的运用到每一节课中,并不断总结好的模式,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总之,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第三篇: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是解决信息技术课时间安排不足,硬件设施不完善的最好方法。精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大胆放手,发挥学生创造力;采用多种手段,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关键字:信息技术 课堂效率 学习兴趣 合作学习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教材和内容也在不断的调整,要求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但目前学校在课程设置,时间安排上的不足,硬件设施的不完善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直接影响了老师的教学,限制了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的掌握和提高。一周45分钟的信息技术课,常常学生在下次课回来上课时,经过一周末的休息和一周其他主要课程的学习,而把上次课程所学的内容忘记了。因此,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是缓解这些矛盾的的最好方法。而每节课如何精心设计这45分钟,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怎样才能好好发挥这45分钟每一分钟的作用呢?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如果能切实有效的做到以下几点,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一、课前要认真备课,做好课前准备
课前备课是每一门学科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第一步,信息技术学科也是一样,教师必须在课前进行详细、周密地备课,确立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任务。所不同的是,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但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探索、归纳、总结,更重要的是教师还要在计算机上对这些知识点进行逐一验证、演练、推敲。要使学生掌握和理解一个知识点,就必须构造出与这个知识点相对应的实例在机上演示,以使得这些枯燥知识具有可操作性,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的准确性和完善性。为避免学生形成一种似是而非的感性认识,做到这一点非常重要。上课时要演示给学生看的一定要先在课前仔细推敲,弄好之后才能去上课。像七年级的一些课程,是有些打字范例上课时要用电视背投展示给学生们看的,就必须在课前先把范例准备好;还有八年级的Word电子报刊、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这些也都必须老师先演示给学生看一遍怎么操作,在课前老师也必须把演示的步骤先自己动手操作几次,免得上课的时候会显得有些条理不清。
另外,在备课过程中,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社会发展特点,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角度出发,教学内容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选取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教学主要内容,同时适当补充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及最新发展动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进一步增强驾驭课堂的主动性,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如果一直都是和学生说一些计算机的组成、运行原理之类长篇大论的理论知识的话,再好的学生也会听得不耐烦。精心备课是培养学生会应用信息技术持续学习的能力,真正让学生学有所用的基石。
除了备好课之外,还要检查机房的电脑是否能够正常使用,确保学生一人一机,每个人都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来练习、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如果没有亲自动手操作过,知识被遗忘的可能性就更大。
二、发挥电脑的新奇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起信息技术课,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都有一个感触: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不爱学信息技术知识,爱上课的原因多数是因为可以趁老师不注意玩一玩游戏。游戏也就因此成了信息技术教师的一个劲敌,有些教师索性就把计算机上所有的游戏,甚至Windows自带的游戏也删掉了,可还是抓不住学生的心。有时学生宁愿自己漫无目的改动计算机的各种设置,也不愿意做老师指定的练习,一听到给他们上网,马上就来了兴致。一旦真给他们上网了,又总有部分人都会趁不注意下个QQ、玩会FLASH小游戏、看会电影,所以每堂课下来老师都觉得疲惫不堪,总是抱怨学生不听话。其实,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是不是存在问题。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枯燥的知识传递方法,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手段,把信息技术知识有机地溶入学生喜闻乐见的任务中,使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完成学习。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几种方法来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 1.形象教学法
我们所面对的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中学生,更要注意运用形象化教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知识。2.比喻教学法 对于中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的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运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比如,讲文件在磁盘中分门别类的存放,我们可以拿生活中如何利用书架分门别类放置我们的书籍为喻,又如,在讲网络时,IP地址就和人的身份证号一样,每个人的号码都是唯一的,域名就和人的名字一样,因为身份证号码太长太难记了,所以我们通常都是记人的名字。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很轻松地理解了这两个复杂的概念。3.游戏学习法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共性。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挡不住的施惑。我在教学中大胆引入游戏,却不是仅以玩为目的,而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其它知识,技能的手段。像初一学生的打字练习,就一直让学生在记事本上打字,是个很枯燥的机械运动,学生第一节课说不定还会有兴趣,第二节课就会觉得没意思了,我们就用了金山打字通这个软件,里面打字有很多种练习,也有打字游戏,学生最爱玩的就是打字游戏,可以通过游戏,熟悉键盘,他们也练习得津津有味。
三、运用好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培养信息技术基本技能作为该课程的主要任务,动手是领会、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培养技能的基本途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自动手,亲自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在实践中我们可能都有类似的体验,对于有些操作,比如鼠标的单击,双击和拖动等,听起来或看起来觉得挺简单,但在自己实际操作时却觉得非常困难,这时才感觉到原来并不是想象得那么简单.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在讲鼠标的使用时,只进行简单的演示,多安排了一些时间用于学生练习。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掌握好时间,每节课45分钟起码要保证有3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这样学生才能把当堂课的知识掌握好。1.课堂教学紧凑
根据课前精心设计的课题,教师以“任务驱动”方式,以某个实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还可以把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分析及注意事项,操作步骤等显示在背投上,让学生可以明白本节课的任务、重点,在操作的时候可以边看步骤边进行。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能真正做到让学生觉得课能听、好听、想听。老师在课堂上还应尽量使课堂教学紧凑,让学生有种新鲜感,压迫感,紧张感,让他们感觉一节课的时间总是不太够用。可行性的做法是:要求学生上课必须记笔记,有些内容是指定的必须要记的,而且在讲课(时间控制在十五分钟左右)结束后五分钟后不定人的抽查,借笔记约束学生的行为,下课时笔记放在机房,不定人不定时的抽查,此种方法将大大改善学生的课堂效率。以前有些学生总在老师上课的几分钟内觉得无事可做,甚至有的还妨碍其他同学、搞破坏,通过这些可以把学生听课的15分钟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也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操作要点。2.结合现实生活
计算机和网络中的很多构想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教师可以拿大家熟悉的现实生活对照讲解,使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以便于学生理解。比如关于电子邮箱的用户名和密码,我是这样讲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在邮局申请一个邮箱以后,属于我们的信件、报纸等,邮局会每天派专人送到我们自己的邮箱中,每个邮箱都有它的号码和锁,要使用邮箱,我们必须记清自己的邮箱号,拿好对应的钥匙,这样,找对邮箱、打开信箱门上的锁就能拿到自己的信件。网络中,有很多计算机在网络上为我们传送电子信件,我们称之为电子邮局,我们可以向电子邮局申请一个电子信箱,用于收发自己的电子信件。申请电子邮箱时要提供用户名和密码,有什么用呢?同生活中一样,每个电子邮局中有很多电子信箱,为了区别辨认,每个电子信箱也有一个邮箱号和一个密码锁,申请时提供的用户名就是我们为自己的电子邮箱所设的邮箱号,密码就是我们为密码锁设定的密码,那么,我们使用电子信箱时,只要提供正确的邮箱号和密码,就能开启信箱,从而收发电子信件。这样讲解,很多同学恍然大悟,原来,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如此一致!
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学生会自发地感兴趣,学好之后,可以告诉大家在现实生活的哪些地方会有运用的机会,如何运用,真正地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3.分层次、分小组教学 目前,中学信息技术课均假设学生一点计算机基础都没有,往往从计算机发展史、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键盘结构等开始。由于家庭条件和小学所受教育的差异,七年级的学生的水平相差比较大,有的学生已经在小学的时候就学过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而有的学生就从来都没碰过计算机,因此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要实行分层次教学。可以把每个班的学生分成高、中、低三个等级,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每节课要求完成不同的任务,这样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在课上都有所学。
同时,我们还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组,让好的学生当每个组的组长,在完成任务时,组长完成好了之后,可以帮助其他同学来一起完成,因为全班50多个学生,教师就一个,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亲自指导、详细解答,因此可以让这些组长担起“小老师”的职务,帮助组里的同学一起学习,也可以培养同学间团结合作的精神。还可以利用学生示范的功能,让接受能力强、学得快、做得好的同学示范,以此评价学生,鼓励学生,促使他们不断进步。而对这些小组长也给予一定的奖励,可以发给他们一些激励卡,借此也可以带动全班其他学生都想学好,都想拿激励卡,形成全班同学一起合作,努力学习的良好局面,通过信息技术课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4.集中演示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我们学校自从装了电视背投后,教学方面比以前方便也有效了很多。信息技术课中,教师的教学过程,都可以在背投电视上演示了,这样形象直观,便于学生模仿。但在演示时,要要求学生用心听,注意看,动脑筋想。在教室演示完毕后,还要深入到学生中作个别辅导。只有演示和辅导相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机房里,有些学生对着电脑就没有心思听老师在上面讲什么,自顾自的在下面讲话,做小动作,这时教师要严格学生,老师讲的时候认真听讲、记好笔记,不能干其它事情,不然等会让他们自己去做的时候又什么都不会,就知道在那玩游戏,这是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共同问题。
四、给学生以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创新品质
我认为,自学能力、独立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一个当代中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所以,对于学生自己能看懂或是通过实践可以获得的知识,我都鼓励他们自己学习,自己掌握。信息技术课的一个特点是:知识的一致性与操作的多样性并存。例如在WINDOWS学习中,窗口操作就涉及到单击、双击、拖动、定位等情况。单击还分左键单击和右键单击,一旦上机练习,就会碰到各种不同的情况。教师往往要对不同界面的操作一一讲解,而且还不一定全部涉及到。时间用了不少,确实有些同学的水平提高了,但大部分同学却产生了依赖性,总是袖手等别人帮忙。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学习效率降低。这时可针对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另辟蹊径,尝试在教学中“一题多解”的快乐。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不但提高了效率,找到了学习、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更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社会需要创新的人才。教育必须为社会服务,中学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的一个领域,同样必须实施创新教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的发展。在时间和问题面前磨炼他们,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品质和创新能力。计算机功能之广泛,曾有人这样来形容:只要你想得到它都能做得到,就怕你想不到。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身特点也是创造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环境,我们必须积极利用。如:在教学WINDOWS桌面属性的设置时,关于桌面墙纸、屏保等的设置,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时机,学生也倍感兴趣,设置了具有个性的桌面属性会马上就显示出来,从而体会了成功的感觉。还有很多多媒体作品的创作都需要学生的创新精神,做出与别人不一样的作品。学生的创造力还有不可估量的迁移和学科衍生作用,对学习效率和其他学科的学习都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五、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双边整合,共同成长 虽然计算机进学校时间不长,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却非常紧密,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各科知识之间都是相通的,我们可以用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其他学科的问题来吸引学生,课堂效率提高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像九年级学生学习的程序设计和流程图,这些都和数学的关系很密切,很多题目都要用数学的知识来解决。学校的老师现在上课大部分都是通过背投电视用课件的形式上课的,这样在耳濡目染之下,学生对电脑的接触也越来越平常,对于教师的课件幻灯片也很熟悉,八年级学习制作幻灯片时就会觉得有兴趣,会喜欢去动手制做。综上所述,我们与其在教学中抱怨一周就45分钟过于短暂,还不如开动脑筋精心设计好这45分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这样你一定会发现有效率,就一定会有成绩。
第四篇:提高作文教学效率途径之思考
提高作文教学效率途径之思考
贾湖中学
贺春虎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文章,更重在使学生养成积累运用语言的良好习惯,形成正确运用语言表达自己观点认识的能力,积淀和丰富必备的人文素养,使其受用终身。因此,我们常说:教学生学写作文,实际上就是在教学生学习做人。然而,在目前教学实际中,由于对《新课程标准》要求理解不透,对教材中的作文训练体系缺乏整体宏观的认识,加上操作环节落实不力和评价导向的苛刻偏激,相当一部分师生劳而少功。那么,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呢?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思考,我有了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更新观念认识,营造良好的写作教学氛围
1.改变评估观念,为作文教学“松绑”
传统的作文教学评估观念是保守的,受评估导向的影响,评估者多用成人式的、作家作品的标准等审视学生作文,常常是求全责备,不敢给高分,更无满分之说。这种观念认识的最终结果是挫伤广大师生的写作热情,加剧了作文教学上的少慢差费。
我们知道,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必须要在根子上——考试评估方面做文章。同样,要扭转作文教学这种低效的现状,也必须在评估方法上进行改革:更新思想观念,从发展的角度看事物,认真领悟《新课程标准》中有关“写作能力”方面的要求,并以此作为衡量学生作文水平高下的标准,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作文教学“松绑”。试想,如果师生共同努力了多年,但由于评估标准和措施失当,它的负面影响岂能带来教学上的优质高效,这种被动局面又岂能轻易扭转。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批改时,教师可以根据此次作文训练的具体要求给予评分,对达到这次作文要求的打出高分,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2.重视亲自参与,师生共同体验写作实践甘苦
俗话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自品尝。如果把这话放在作文教学中,那就是教师也应亲自参与写作实践,与学生共同体验训练中的甘苦。这实际上也是语文教师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化,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说法越来越多地为人所接受。既然是地位平等,那么学生做到的,教师也应做到,学生写作文,教师也应参加,而且教师榜样式的亲自参与,会给学生以极大的鼓舞。教师亲自体察写作文章时主题立意的深浅、行文思路的畅通与阻塞、字里行间的喜怒哀乐,无疑会为后期的讲评指导积累丰富的经验和充实的材料。实践证明,教师亲自参与训练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是不容低估的。
二、抓实课堂主阵地,夯实写作训练
1.全面掌握《新课程标准》目标和教材训练体系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作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这些内容,我们只有整体掌握,才能胸中有丘壑,对训练内容做出全面而又有重点的设计和安排。
2.夯实课堂教学,加强思维训练,学习范文技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又往往是教学中的薄弱点。首先,实行五天工作制后周学时5节的安排,使初中课表很难看到排在一起的两节作文课。其次,作文教学不象阅读指导课那样有可供借鉴的模式和范例,加上教师认识的限制,很难在指导讲评时既注意深广度和整体性,又注意独创性和个性差异。第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存在审题障碍,腹中空无材料,每次作文只得回家“借鉴”作文选中有关内容,并且两三天也不能交出自己的习作。
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夯实课堂训练是一剂最有效的良方。具体办法如下:
第一,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
①指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养成观察思考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
②明确每次训练目标,强调提高课堂教学单位时间效率,限时限量从严要求,并持之以恒;
③加强片段或短篇写作训练,多层次局部指导以致复合为整体写作训练;
④将平日每课前的“三分钟演讲”(说的训练)设计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说—听(记)—评”综合训练,注意利用多种机会指导提高他们读写听说综合能力并积累生活和写作素材;
⑤“以读促写”或“以写促读”多种训练形式交替运用,不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⑥提倡写“班级接力作文”,尝试作文“快写”训练;
⑦构建理论指导和写作训练课新的教学模式,创设“导—写—评”结合,“写—评—写”延伸,“导—写—评—写”多环节交替进行的教学程序,突出“导”和“评”的精要适宜,强调“写”的快速达标。
第二,组织有序的思维专题训练。
思维专题训练有观察积累、审题立意、选择题材、确定结构、谴词造句、表达方法等等多项内容。教师要不断总结自身经验,探讨专题训练规律。如议论文写作思路训练可以这样设计:首先,通过课内学习议论文例文,运用有关知识短文调整认知结构,使思路由混乱过渡到有条理——这是基础,使思维方式初步合理顺畅,有利于学生确立议论文观点,分析事物,提出论据;其次,通过课外一事生疑、一言启发等,用课内所学知识具体分析,形成观点,恰当说理——这是发展,意在实际训练中运用思维,使学生明确议论文写作中一事一理或多理、多事一理或多理的特点;再次,进一步运用课内知识,夯实认知结构,使看事析理能力均能深入——这一步是深化,让思维方式进一步合理,拓宽思路,学习议论文写作和表现手法等。
第三,注意学习和运用教材范文的多种技法,提高写作能力。
如记叙文的开篇方法就可以从下列篇目中学习、借鉴和提高:开门见山——《白杨礼赞》,交代动机——《回忆我的母亲》,描写环境——《驿路梨花》,议论抒情——《谁是最可爱的人》,倒叙情节——《一件珍贵的衬衫》、《记一辆纺车》,等等。当然,其他写作方法的训练,包括文章的谋篇布局、衔接过渡等同样也可以学习教材中范例。这些训练要注意循序渐进,同时,要更多的引进《自读课本》中富有时代感的例文,拓宽学生的思路。
3.抓好讲评环节,培养自评自改能力
作文讲评是写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作文中的优缺点,领会应该这样写而不该那样写,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提高。讲评的作用常常优于写作前的指导,它也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指导讲评要做到具有开放性,既注意突出重点,面向全体,又重视个性差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切忌平分秋色,面面俱到。讲评可以采用综合讲评、典型讲评、对比讲评和专题讲评等多种形式灵活运用。目前在作文讲评指导课上反映出的很多问题,还值得我们教师认真探讨解决的办法。
作文讲评后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修改,在改中提高,逐步形成能力。实际上,“改”对于提高写作能力的作用不逊于“写”,在修改过程中可以促进问题思考,使思想得到深化,同时,还可以培养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有助于克服马虎大意的毛病。
修改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形成自评自改能力。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转变角色,如学习魏书生老师创立的一系列有效方法,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体验,有计划分阶段的训练和培养,让学生在修改实践中提高自身修养,增强审题立意、谴词造句的能力,逐步展示自己的思维品质。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学会自评自改后,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并不是放手不管,而是还要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关注学生的认识水平和修改能力,使之不断提高。
三、拓展生活空间,注重汲取写作养料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活水,是文章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特别是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作文训练就成了无源之水。目前由于学生的多数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接触的生活范围毕竟有限,再加上课堂教学和教材容量的限制,造成他们阅历少、见解低、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在写作能力提高上受到一定程度限制约。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办法就是引进生活活水,使学生深入生活,不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1.借助语文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空间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并且提出可以组织读书报告会、朗诵会、故事会、演讲等活动丰富学生生活。如果我们再借助和挖掘教材资源优势,发挥其最大的效应,创设和补充学生生活的空间,那么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是十分有力的。在教材中,“语文活动”成为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语文》中最独具特色的内容,如果我们再能把有些课文篇目教学也转换成“活动”的形式组织实施,那么可供选择的内容则更多。
让学生从语文活动中受到锻炼、启发和提高,在生活中感受和学习语文,在生活语文中学习做人,生活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和宽泛的写作素材。
2.加强阅读指导,汲取写作养料
我们知道,要想提高语文能力仅靠课堂学习是行不通的,必须靠课外的大量阅读来加强辅助指导和提高。实际上,阅读是间接的生活积累,也是学生在文章写作前期获得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阅读中质疑思考,明辩事理,增长见识,提高鉴赏能力,陶冶高尚情操,无疑会为他们写作能力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读书中积累,在写作中提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些要求和做法的实施会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生活素材和语言素养。
为此,我们教师必须做好阅读指导工作,让学生明确“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感悟是写作的生命,生活积累是写作的源泉”这一道理,使他们能够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把阅读和积累作为学习提高的自觉行动。真能如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将不断呈现可喜局面,同时,学生养成的良好阅读积累习惯将使其受用终身,为其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古人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今天作文教学对我们提出的挑战,让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在参与中思考和提高,为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最佳局面不停地探索
第五篇: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现代教育教学领域当中,它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对教育的理念、发展和模式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已成为目前基础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进行示范教学,使抽象问题形象化,提高演示实验效果,从而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初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02009102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策略
1.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电脑、投影仪等)播放视频、图片等,创设一些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八年级下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时,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可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生命的起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了解到科学研究和人的认识是逐步深入、不断发展的过程。由于中学生都喜欢看视频、听故事,所以教师借助电教媒体把生物知识点融进视频和故事中,可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不拘泥于教材对知识的呈现方式,多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交流,进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进行示范教学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通过多媒体向学生进行示范教学,使用多媒体进行生物实验操作示范,不仅方便,而且直观生动。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的“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时,在学生实验操作前,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该实验的完整操作示范过程,让学生对实验有大致的了解,这对于刚刚接触生物实验的学生尤其重要,这样有助于他们敢于动手尝试,不怕失败,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也是大有裨益的。总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示范教学对于强化实验操作的效果,提高生物教学质量都是非常有利的。
3.使抽象问题形象化
按照教学的需要,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多媒体教学,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教学中,学生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无法观察到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过程。如果仅仅依靠显微镜又不能动态地反映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合理运用视频资料和动画,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同时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又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开花和结果》这节课时,由于传粉和受精的过程比较抽象,所以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述,学生可能不易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活动的教具、投影片、课件等,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抽象的生理过程;对于受精过程,则可以用计算机软件制作一个动画,并演示给学生看,也可以用视频呈现这一过程。通过这些教学手段,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化、具体化,从而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4.提高演示实验效果
在进行生物的某些课堂演示实验时,由于仪器的限制,或者时间、空间受限,呈现的实验往往现象不够清楚和直观,尤其是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更是无法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因而影响整个实验演示的效果。但是,如果教师借助多媒体把实验拍摄成录像或视频,上课时结合演示实验播放,那么就可以把实验现象放大,或是放慢一些转瞬即逝的现象,从而收到良好的演示效果。
例如,在演示八年级上册“发酵现象”实验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实验录像,学生通过录像可以看到培养瓶中气泡的产生,及产生的气体通过导管通向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把实验现象放大,学生能够看清楚实验现象,实验效果也就更直观明显了。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堂的需要,任意选择某一部分内容反复播放,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实验
重点、难点的理解。
又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时,可以让学生反复观看遮光植物与见光植物叶片在去除叶绿素后滴加碘液的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可知:见光植物绿叶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通过既直观又生动的视频演示,学生牢牢记住了“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被黑纸遮盖的部分没有产生淀粉”这一结论。这样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透彻理解和掌握了相关知识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生物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1.合理使用电教媒体
在生物教学中,数字教育资源只是一种辅助教学工具,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应是教师,故不应以机器为主。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教学手段的适度运用,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做到内容适量,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理解与记忆所学知识方面有更大的空间。众所周知,多媒体教学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可以快速地
集中?W生的注意力,但在使用时要讲究实效,千万不可滥用、乱用,并且注意每次播放视频的时间不可过长,以免使学生产生疲劳和分散注意力。
2.合理组合各种教学媒体
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注意各种教学媒体的特点,做到合理组合,充分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功能。电教媒体的优越性是不容置疑的,而传统教学媒体的一些特色功能也是不可忽略的。
例如,教学七年级下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一节时,为了使学生对心脏的结构与特点有感性的认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人的心脏模型。通过观察模型,学生能深刻理解心脏的结构与特点,更好地辨别心脏的外形,以及分清心脏四腔的位置。这些都是多媒体无法代替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来选择适合的教学媒体,把电教媒体和传统教学媒体有机融合,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敢于创新,提高课堂实效性
教师在积极开展教学教研活动的同时,要不断探索现代教育理念,敢于创新,想方设法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从而提高课堂实效性。如可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创新使用微课,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且针对性强,简洁生动,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反复观看。
例如,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时,学生除了要在实验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外,还要耐心等待绿叶的暗处理过程,因此该实验所需时间较长,且难度也比较大,对此,我们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实验模式,可创新使用微课对相关实验现象进行模拟演示。微课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而且可使学生通过观看实验视频,对实验的操作原理、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有初步了解,为后续的实验操作做好铺垫。有了这些充足的准备,学生真正实验操作时就会更得心应手,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效果。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大胆创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提高生物课堂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利用,教师必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传授课本知识,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这对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进生物教学的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