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时间:2019-05-12 23:34: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第一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让电教媒体逐渐走进课堂,是形势的需要。科学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会给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契机。事实上,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分析不清教学过程,不理解教学情境,直观效果不佳。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电教媒体对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合乎新课程理念,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

一、运用现代电教媒体,提高课堂效率,使“数学”容量更大

多媒体的使用无疑增加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无论是学生得到的知识信息,还是老师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都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增大了课堂容量以及思维训练的高精度、高效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积极开动思维。比如习题课教学应注重基础,由易到难,力求变化,老师重点强化变化过程的分析,动态的图形有利于数学情境的再现,在老师有意识的情境设置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研究,提高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强化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最后总结确定此类问题的思维方法,参与数学思维训练,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现代电教媒体,创设问题情境,使“数学”主题更有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思维,使他们想学、愿学。在教学中,我采用过直观导入、实验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自觉地积极地进入学习活动之中。例如故事导入,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先放录音听故事:猴山上的小猴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分成四块,分给猴甲一块。猴乙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乙两块。猴丙更贪心了,它抢着说:“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最多吗?随着上述情境的不断展开,学生趣味盎然,悬念顿生,思维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此时教师把握时机,导入新课。这样的开头一

下就抓住了学生。

三、运用现代电教媒体,撷取活动素材,使“数学”形式更灵活

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亲自操作感知,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动脑中形成鲜明的知觉表象,有助于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启迪心智,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探究精神,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在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猜一猜,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调动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获取新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圆的认识》一课中有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形的?车轴应装在哪里?如果车轮做成长方形或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教师如果只进行讲解,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因为现实生活中,学生无法看到可以这么比较的物体,没有感性认识,没有直接的生活经验。而用电教媒体设计的课件却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问题。课件演示:装着长方形(正方形)车轮的汽车在跳跃着前进;装着椭圆形车轮的汽车忽高忽低的前进着;车轴没有装在圆心的汽车歪歪斜斜地行驶着„„学生在笑声中最直接地感受到了车轮是圆的,车轴应装在车轮圆心的道理。

四、运用现代电教媒体,增强自主能力,使“数学”个性更突出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给学生创设富有变化而且能激发学生求异感的学习情境,启发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求异,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例如:在巩固“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出示练习题“有一个长方体长8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把它平均分成两个长方体,分成的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可能是()平方厘米,也可能是()平方厘米,还可能是()平方厘米。”练习中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怎样分。由于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强,对这类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在学生讨论后,结合电教进行教学,出示一个长方体,按学生的方法在电脑上演示,分别沿着长、宽、高将这个长方体平均分成了两个长方体,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不同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若注重运用电教媒体,则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概念,挖掘确切的数学意义和运用条件,能利用它们顺利地进行正向迁移,有效解决一些实际数学问题,小学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是培养空间思维能力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的薄弱环节,课堂教学中应强化空间抽象能力,运用计算机三维动画的形象、直观、逼真性,从不同角度展示情景,从而获得很强的视觉刺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多维性。

总之,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绝不可认为电教媒体用得越多越好,形成了电教“满堂灌”。只要我们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地利用各种电教媒体,学生的数学教学就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美好的愿望就一定能实现。

第二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广西河池市天峨县实验小学

易凤英

摘要: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代信息技术因其直观、多变、省时的优势,可加大课堂容量,利于教师控制授课进程,非常适合小学阶段数学的教学。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激发兴趣、拓宽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使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教师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提高效率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形象、视频图像、动画和声言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信息技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静止的、抽象的书面知识转化成活动的、形象直观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强度,增大信息密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人人发展。尤其是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进行整合,容易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的观察、分析、综合、想像、概括等数学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悬念,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从教学生被动学会数学转向让学生自主做数学。这里的‚教‛是指简单的传授和以讲为主的灌输,而‚做‛是指以学生为主的自主选择和亲身实践。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地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使我们的课堂呈现出无限生机。传统教学由于媒体单一,只能教师讲,学生听,以教为主,导致学生厌学。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已改这些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学中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借助环境因素的刺激作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先进教学手段。多媒体的恰当运用,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促使学生始终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学生当堂学习新知识,当堂消化吸收,无须课上损失课下补,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事实表明,许多好课使学生久久不忘,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利用计算机教学软件的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采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交互式的计算机教育技术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在认识了整数和小数后,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对分数的意义不易理解,因此,在设计时运用课件展示具体的事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平均分,说明分数产生的原因;并通过举例,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2的理解;之后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把分数表示出来。在认识1/2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再认识其他分数,教学中,以‚放‛为主,让学生主动活动、集中展示、汇报交流,收集学生的不同折法,展开对1/4本质意义的探讨,培养学生的能力。因为有形象的故事情节,有计算机生动有趣的图象动态显示,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激发学生以极大兴趣投入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数学课上得更生动、更活泼,学生在轻轻松松之中迈进数学王国的大门。这样的课堂每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都能积极地参与其中,教学效果特别好。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是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引导小学生积极探究学习的良好方法,是小学生学习最

好的动力、最有持久力的动力。小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快感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景中去学习,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可展示优美的图象,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因此教师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学表现的内容更具体,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从而引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新知识的认知过程。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运用如下动画进行导入:绿草如荫的森林里,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数数比赛。狮子伯伯当裁判,小猴、公鸡、小狗、小兔依次围在狮子身边。裁判首先宣布比赛规则:‚从小猴开始数起,小猴、公鸡、小狗、小兔分别数1、2、3、4,再回过头来继续从小猴数起,数5、6、7、8,这样可以连续不断地数下去,每一个数字都会对应到一只小动物身上。比赛时,我报出一个数。这个数该数到谁,谁必须马上回答‘是我’。‛接着,比赛开始,只听到裁判刚报出‚19‛,小狗马上接口:‚是我,是我。‛‚25‛,小猴又及时地接上‚是我‛。‚34‛,则是公鸡在喊‚是我‛。每一次回答都是那么干脆、敏捷,而且都得到了裁判的充分肯定。小动物们的反应如此之快简直令小朋友们惊呆了:‚它们可真聪明啊!‛‚它们是怎样很快做出判断的呢?‛孩子们迫切想知道答案,这时教师适时告诉学生:‚学了今天这节课的本领后,你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不到2分钟的动画,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仿佛看了一场动画片,注意力被吸引,将孩子们的求知欲完全调动了起来,新知的学习成了孩子们内心的需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学习资源,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教学难点是否能突破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数学中的某些概念、理论既抽象有脱离实际,教师的讲解只能使学生达到机械掌握,而简单操作演示,又往往达不到效果,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化繁为简,变模糊为清晰。如教学《圆的面积》时,考虑到实验过程的复杂和难以具体操作,学生也难以掌握和应用。

单凭教师对文字的解释以及板画的讲解都很难突破这一难点。唯有计算机的演示,才能将此难点化解。于是,教师引入计算机技术充分运用CAI演示:用紫色线段表示圆的半径,用红色曲线表示圆的周长,用蓝色表示圆的面积,并将圆多层次地等分成2份、4份、8份、16份、32份、64份……,使学生直观感受并领悟到:一个圆分成很多的扇形,等分的份数越多,小扇形就越接近于等腰三角形,围成的那条封闭曲线就越接近直线。此时,教师适时地启发学生想象和分析并让学生运用CAI去动手分组剪拼操作:怎样把圆转化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下,同学们的答案有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平形四边形、三角形以及把圆剪拼成梯形等各种图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所拼成的图形的面积与圆面积有什么关系?所拼成的图形的面积的长(底)、宽(高)与圆的周长、半径是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观察所拼成的图形与圆的内在关系,都能概括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直观的演示,难点自然迎刃而解了。无需教师的过多讲解,学生通过观察,完全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样,既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优化了教学过程。正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巧妙运用,才将学生引向了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前台,明显地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揭示知识的发现过程,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揭示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和思维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猜想结论,发现定理和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计算机能有效地展示新知识的发现、思维和形成的过程,不仅能优化教师的教,更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探索。

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我采用了实验教学与电脑辅助教学的相结合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复习长方形面积公式,并结合软件中的图形与色彩的搭配,引导学生回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理思路,温习了‚形变而面不变‛的原理。然后让学生动手割剪圆形拼成长方形。最后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一个图形

用不同颜色二等分成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各分成八个相同小扇形,通过移动、翻滚、重组排成上下两行,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接着,依次依次把圆进行16、32等分的同样割拼,外加近似长方形虚线框的闪动显示,学生很直观地看清,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的道理。那么学生再观察。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就易如反掌了。

这样通过动手操作与形象观察的有机组合,将一个复杂的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问题的问题通过分割、拼合将知识的发生、转变过程展现出来,突破了教学难点,不仅是学生掌握了公式推导过程,激活了学生的思路,减缓了学生思辨、推理的难度,也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了桥梁,使学生在脑中展开发散性思维,建立了空间观念,提高了空间想象能力,掌握了知识,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培养了思维的逻辑性,促进思维品质的升华。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既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可以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和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丰富学习资源,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及时的反馈与矫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趣味性融为了一体。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集中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确实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第三篇: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效率的实践与思考

佛山市禅城区玫瑰小学

邓旭丽

摘要:本文根据我国现阶段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些情况,对在信息技术化境下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课堂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英语教学,课堂有效性 引言:

推行课程改革以来,全国各地的小学英语课堂一下变“活”了。却让老师感到疲惫不堪,一节充分准备的课,老师满头大汗的上了下来,却发现收效甚少,热闹过后,能记住几个新单词的没有几个。这不得不让我们产生思考,如何提高课堂的效率?

近几年来,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教学软件的开发,使一个成熟的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成为了可能,也越来越多的教师尝到了它的甜头。图文并茂的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海量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课堂从“一粉笔,一板书”到高密度的课堂,大大的提高了课堂的容量。但是同时也带了许多问题:课上了一半,电脑“死机”;一套先进的教学仪器平时只能当摆设搁置在那里,就像家里的高级音响,等到有人来参观时就拿来炫耀一番;投影仪的老化,学生也不得不眯着眼睛在看;落后的电脑,无钱跟换,就像一堆垃圾堆在那里,滥竽充数的说我们也在运用现代化进行教学;而教师的教育理念的落后,运用了几张幻灯片也只是换汤不换药;而大多教师缺乏电脑操控的技术,根本不能独立将一堂课的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

在21世纪信息技术普及到课堂已经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的教学的效率,而不是成为老师们的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绊脚石头呢?北大何克抗教授认为: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指导下,把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工具、情感激励的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替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何克抗,2001)。在信息技术化境下,要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性,以下是笔者在实践过程中的思考:

一)完善的校园数字化软、硬设备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和物质基础。

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学校所配备的设备,只是一堆废铁在那里摆设,用一下就“死机”,想要声音有输不出,即使信息技术有多多的好处也与教学缘。而有的学校,虽有许多先进信息化教学设备,但是用了没两年就坏了,老师精心准备的一节课,课上了一半就电脑就动不了,老师又不会修,又没有专职人员,懂修的老师又要上课,精心备好的一节课,也只好草草收场。学校除了所配备有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外,还应该配备一些专职的设备维修人员,这才能保证日常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要培训老师一些简单的日常维护保养的知识。

目前,我国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能安装昂贵的计算机和校园网。但对于已经有良好设备的学校,当前的关键是如何充分利用校园网,发挥其潜力,服务于教学。笔者在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

(一)互联网的应用

1)在教学中,通过英语网站,收集世界各地的有趣新闻。据统计,在互联网上有82.3%的信息是用英语发布的(顾佩雅,1999)。学生平时上网或看新闻的时间很少,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奇趣异闻,不但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互联网上还可以找到许多生动有趣的游戏和flash动画,这是中低年级最喜欢的。2)通过互联,可以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利用学生最喜欢e-mail 或QQ与学生进行交流。不但可以了解学生还有哪些不足,而且还可以更加了解学生真实的情况。对于一些胆小的学生在学校不敢与老师说的话,但这时他们会乐于“开口”和你交流。在学生生日时发个E-mail祝福,他们会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这样就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如果是假期,可以让学把作业写出E-mail发给老师,学生会很乐于完成。除此还可开通博客,把学生的一些作业放到网上,让学生进行互评。把平时的听力材料放到网上,让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听,把课堂延伸到家中,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能的到巩固。

(二)校园网的应用

1.利用校园网和同事进行教学资源的分享。由不同年级的老师,将任教期间收集的图片、资料和练习题上存到内部网,与大家一起分享,大大减少收索资料的时间,即不浪费资源,也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2.老师之间也可以同过BBS论坛,将平时在课堂上所遇到的一些难题放到论坛内进行讨论,也不必为一些小问题又要召集各个老师开会,讨论半天一下也想不到答案,最后又不了了之。但如果问题发布在论坛上,什么时候想到了,就可以随时写上去,又不耽误其它人时间,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二)教师是实行教育信息化,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有了米”也要有“巧妇”才行。即使有多先进的教学设备,多丰富的教学资料,如果没有“巧妇”,这“生米”也很难“煮成熟饭”。

教师是实现整合的关键,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教学实践的主导。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教师必须不断的“充电”才能顺应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从这种意义上,教师就是要做终身的学习者。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的指导、合作者,学习的促进者。因此教师与技术的整合是教学中的首要问题。教师要勤于学习现代化理论和教育技术,熟练的运用各种教学所需的软件与多媒体技术,并积极自觉的运用网络,获取最新信息,追踪英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前沿研究和成果,提高自己的理论研究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并将这些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重在信息的获得、筛选与应用,技术还是获得和加工信息的工具,其中的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如果只是停留在以前的教育理念里,可能会觉得所有的信息技术的运用都是多余的。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就像一把双刃剑。拿剑的人把它用好了,就是一把好剑,如果没用好就成为教学上的一把毒剑。信息技术给许多老师带来了便利,为认真备课的老师带来了丰富的资料,也为一些“懒老师”带来了福音。随时到网络上那别人的教案就直接给自己班的学生上,拿着现成的课件就进行授课,不管是否合适现在的学生。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更应该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服务。

除此,教师也不能迷信信息技术,无论什么内容都用电脑做几张powerpoint来展示,对于一些实物新单词,我们用实物直接教授,会更直观,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对于一些难读的单词,老师正确发音和现场示范,让学生更容易模仿。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教师在备课时还要考虑,选用哪种教学手段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有时候,虽然花了很多时间做了一副精美,生动有趣的课件,但学生的注意力却放在看课件的图片,并未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那是也只能是事倍功半,根本没有提高到课堂的效率。

结语

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对于教育的执行者,如何将它用得更好,值得我们不断去探讨的。它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优势。但也同样存在着许多隐患。比如,网上有许多不健康的内容,比如黄色网页,暴力游戏等等,对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促进英语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献参考

【1】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Z]惟存教育网站

【2】顾佩雅 曹岭岚 许可 编著。《漫游INTERNET英语世界——Internet辅助英语教学》[M]。

【3】杨立剑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J]《首届中国英语外语教学国际学术年会获奖论文集》 2002年8月

第四篇:利用信息技术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丰富的信息化资源。推进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有利于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实现教师备课的有效性

备课是教师在上课前的教学准备。在备每一节课的教材时,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用什么教学方法,这就需要去广泛阅读有关的资料,包括教学参考书、报纸杂志、网上信息。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搜集处理功能,使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借助教材和教参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撷取更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开阔教师的眼界,拓展教师上课的思路,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自己对信息的整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质量和艺术。

1.1 收集备课资料的便捷性

在教学的备课阶段,教师除了自主精心准备教案、学案和相应的练习题之外,还可以在网上搜寻相关的图片、视频和课件资料。如果还有需要的话,还可以通过百度、Google、雅虎等搜索引擎进一步搜集资料。

1.2 使用备课资料的交互性

教师使用备课资料的交互性是利用软件平台进行备课另一大优势。可以通过平台中的“自主学习”板块,任意点击使用其他数学教师的备课资料,教师之间既可以达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又可以充分体现使用资料的自由选择性和重组性。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为例,任何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这节课时,都可以通过平台参考其他数学教师针对这节课的相关备课资料(教案、图片、课件等),即使两位教师的教学思路不相同,也可以选择性地使用所需要的部分,比如只选择使用替换的图片。这种交互性为数学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3 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

教师在探索有效整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互联网,借助电子邮件、博客、学习网站、论坛以及网络即时通讯工具等形式,建立交流群体,得到本学区内外学校同行甚至是家长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的支持。这样不仅能为教师提供经验共享的平台,同时能够在其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中增强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信心和动力,并由此可以获得更多更好的资源,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与同行一起探讨研究,逐渐提高整合的有效性。实践中可以考虑建立更高级别的区域学习共同体,在信息平台的基础上,由各学科的教研员牵头,开展网上研讨,指导资源的搜集、筛选、加工和利用,以及区域资源库的建设、维护等基础工作,以求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资源库的有效开发与利用、教师及教研员信息技术整合应用能力的提高等多方面的效益。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2.1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应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把学生培养成能充分适应21世纪的专门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扩展了信息传递的途径,丰富了信息资源的门类,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手段,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同时增强了人们的信息意识,这使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而且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获取学习资源的工具。利用各个网站,可以获得网络环境下珍贵的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利用本地区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库,可以从中查找所需的学习素材。

如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安排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2.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时,运用信息媒体播放游乐场的情景录像,让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在已有认识发展水平上产生自主探究的愿望,因而在学习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能说出、区别身边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因此,适时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灵活地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气氛,制造氛围,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就更加强烈,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则必然使学习过程趣味盎然,学生自然爱学、乐学。

2.3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一般让学生利用学具材料袋里准备好的圆柱模型,运用转化法,将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来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就是体验数学极限。受材料的限制,动手操作难度很大。所以在学生讨论交流之后,运用课件进行总结,将圆柱分别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64份,然后拼成长方体。从电脑的演示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最后拼成的形状就越接近长方体,从而渗透了数学当中的极限思想。然后,让学生对比原来的圆柱进行观察,不难发现,长方体的底面积就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宽就等于圆柱的高,这样就可以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推导出体积公式。在教学中,电脑画面的动静结合,刺激着学生的感官,把数学课本上抽象的文字描绘和静止图像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动态过程,这样就使难点变得容易理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3.1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而且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于信息技术容量大、表现力强和交互灵活,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得到更便捷的帮助,有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学习。

3.2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提供的信息资源,较之传统教学模式的单纯抽象文字填灌式的教学模式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超越时空限制,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理想化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生动、具体与真实、形象的多维化、立体式的课文情境。由网络提供的多媒体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影视等视频信息与解说、拟音、音乐等音频信息,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手、脑、眼、耳、口多种感官同时并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并发展个性爱好,大大发展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多种思维能力,有助于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创新思维品质的形成。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马尚镇镇东小学)

第五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研究方案

定远县城北小学教育技术课题组

一、课题的确定

(一)课题名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二)课题及关键概念界定

1、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的技术群,它包括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感测技术、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我们所要学习和运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予以支持的相关内容。包括教育教学资源的下载、办公系统的操作、PPT的制作和使用等等。

2、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效率是指单位时间里课堂教学的效果它不但是预期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综合反映而且是评价教学优劣的重要指标和整个教学过程运作状态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志。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主要研究如何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提高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题的支撑性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为鼻祖的建构主义认知学派认为:要用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建构意义的形式而获得。由于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为其四大要素,因此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成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理想的认知工具。

2、教学信息论。

教学信息论“确定教学过程就是一种存在着丰富的信息流通的特殊的可控组织系统”,它吸取了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等国内外研究成果,“运用信息论以及系统论、控制论等学科的原理方法,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学信息的变换、反馈、及其规律,探讨教学信息数量化与教学系统的组织管理科学化等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教育信息化实验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操作参考价值。

3、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是“学习过程”。它可以使知识信息的容量增大,内容充实形象,更具吸引力,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4、创新教育理论。

从创新教育角度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创建一个无“权威”束缚和民主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的创新性学习提供机会,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以及自己去探索知识的奥秘,以增强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二、问题的提出

(一)立题背景及意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化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基于互联网Internet的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传统封闭的教育教学模式和个体化的学习方式受到巨大冲击,面临着信息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因而,适时构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开放式教育环境,建立以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新框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2008年9月,我校全面实施教育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现我校已建成卫星地面接收系统,拥有计算机教室、多媒体功能室,10MB光纤接入互联网,大量优质快捷的远程资源进入学校,初步建立起远程教育框架体系。及时开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对于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和落后的教学方法、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驾驭教育技术的能力具有广泛的理论指导意义和显著的实践应用价值。因此,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选取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为课题进行研究与实践。

(二)课题研究现状:

我国现阶段农村地区的信息技术应用大多处于小范围零散应用的局面,有关教学实践不连贯、不系统,不利于经验的积累和教师能力的纵向提高。在学校范围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针对实际情况,系统开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 2 教学效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本课题的实施对于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教学方法的转变具有深入研究的必要和价值。

(三)研究条件(可行性分析)

1、课题是在充分研究文献、了解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对于课题研究的初步方案向有关教科研部门的专家提请咨询与论证,因此本课题符合当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具有现实针对性,理论依据充分、科学。

2、本课题研究目标内容清晰,实施的可操作性较强,阶段实施过程与目标都很明确,完成课题的可行性有充分保障。

3、信息技术教育已初步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课题组成员能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熟练地使用PPT制作课件,部分教师承担过省级课题研究,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而且,本课题研究人员配置合理,既有专家的指导,又有完成市级课题研究的校级领导的亲自挂帅。

4、课题负责人为此专题已潜心研究了很长时间,多次参加省市县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管理等培训,能够比较准确地、全方位地把握该课题的研究方向,有能力协同课题组成员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本课题组成员通过了多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农远设备、资源和信息技术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这为我们课题的实施提供技术上的保证。

三、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目标

1、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探索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合农村小学教学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建立一支能自觉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教师教育信息化专业能力发展,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3、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自治能力的培养。积极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条件,使教师角色得到转变。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各种自主交互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学习。

4、建立资源开发、整合、传输和应用的机制,形成教育资源库,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二)研究内容

结合学校实际,通过反复论证,我们决定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2个子课题进行研究。

(三)研究主要思路和基本方法

1、教育实验研究法。教育实验研究法是为了解决教育中的问题,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或假设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经过一定的时间,就实验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揭示出教育规律的科学研究活动。我们主要以“一人两节课”校本教研活动为载体,广泛在教室、多媒体功能室、计算机网络教室上课,在实验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2、调查研究法。简称调查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借以发现问题、探索教育技术规律的一种方法。调查法一般程序:明确研究的课题—选择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准备性调查—正式性调查—整理调查资料—写作调查报告。

3、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根据经验总结的具体实践过程,其一般方法步骤:①确定研究课题与对象;②掌握有关参考资料;③制定总结计划;④搜集具体实事;⑤进行分析与综合;⑥组织论证;⑦总结研究成果。

4、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一种从整体上对一个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考察,以了解其详细状况及发展过程的方法。这一研究对象就称为个案。它包括对一个或几个个案材料的收集、记录,并写出个案报告。进行个案研究一般要经历以下步骤:选取个案、制订计划、搜集资料、分析研究。

5、在学校网站上开辟“课题实验”专栏、开通教师博客,真正让网站成为教师间进行反思、交流、合作的主阵地,成为记录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载体。

(四)研究过程(研究周期和步骤)研究过程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2月—2011年8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l、申报课题,请县教育局专家评估、并报市教育局立项和审批。

2、学校加快硬件的建设,为实验做好硬件准备。

3、实验教师学习有关理论,转变观念,提高理论水平。

4、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召开研讨会,对课题方案进行修改。

5、成立课题学科研究小组,各小组拟定课题研究计划。

6、培训实验教师,组织教师学习理论、课题方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2年8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3、在学校网站上开辟“课题实验”专栏。

4、紧密结合“一人两节课”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实验研究,重点是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

5、及时收集研究信息、资料,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6、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9月—2013年5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1、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成形的教学方法),各子课题组撰写研究报告。

2、出版论文集、案例集,形成学校网站“课题实验”专栏等信息资源库,展示研究成果。

3、撰写结题报告,填写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书,申请验收。

(五)研究预期成果及形式

1、课题结题报告。撰写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究报告。

2、成功的课例展示、经验推广。(含活动安排计划、活动通知、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说课稿、评课记录、活动总结)

3、案例集、论文集、优秀课件集。

4、学校网站“课题实验”专栏信息资源。

5、教师有关获奖证书。

四、课题研究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证。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课题指导小组,做到研究任务、时间、人员三落实。

1、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杨孝前 副组长:尹良喜

成 员:周艳艳 郭树勇 杨维聪 石友梅 王夕松

2、课题研究组人员分工:

杨孝前:课题总负责人,全面负责,组织管理,经费保障。

尹良喜:课题具体负责人,主要执笔人,具体负责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周艳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研究”子课题研究组长。具体实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郭树勇:收集整理资料,具体实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杨维聪:“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子课题研究组长。具体实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石友梅:具体实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研究”。王夕松:具体实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3、课题指导小组:特邀下列专家担任我校课题研究顾问。孟献贵(定远县教育局电教馆主任)程光美(定远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魏方尧(定远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马跃苍(定远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

(二)制度保证。

学校制定了《城北小学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实行学习研究制度、课题档案制度、家校联系制度、成果汇报制度、课题实施情况报告制度、经费保障制度和课题研究奖励制度。学校将课题研究实施纳入到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中,定期检查、考核、评估各部门的工作,课题领导组定期检查、考核、评估教师实施情况,并与学校奖励挂钩,与教师评先、评优挂钩,以激励为杠杆,激发教师研究热情。

(三)经费保证。

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在勤俭节约中实验,在常规工作中出成果。学校根据课题研究情况,力所能及地加大投入力度(如:活动费、外出参观学习费、参考资料费及其它费用),确保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

(四)硬件保障。

我校拥有微机室、现代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系统、电子备课室、多功能综合多媒体教室,建有校园局域网,10M光纤24小时接入Internet网,开通了学校网站,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为本课题开展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

(五)技术保证。

聘请专家担任顾问,选派骨干外出培训,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参观学习。

(六)工作协调。

做到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相结合相协调,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使学校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同步发展。

(七)具体要求

1、统一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教科研对我们来说是一件新鲜而艰巨的任务,我们理论缺乏,经验不足,因此,我们实验教师要坚定信心,不怕吃苦,敢为人先,敢走自己的路,在摸索中前进,在失败中成长。

2、加强学习、培训。

任何实践,离开科学理论的指导,都只能是盲目的。因此,作为课题组成员必须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加强学习,才能提升教师的的理论水平,才能确保课题实验的成功实施。课题组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明确课题研究内容,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开阔教学视野。

3、精心实践。

(1)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深入研究学生、课程、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一人两节课”校本教研活动,大胆实践新的教学方法。

(2)课题组成员要经常反思、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学反思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基本手段,教师在实践中掌握了这种手段无疑是掌握了自己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工具。我们力求通过案例的分析,不断的反思,使我们的教育智慧也随之增长。反思之后应当以再实践来检验,再实践以后再反思。

(3)要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跟踪问卷调查,要给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和谐、轻松愉悦、有助于探索的学习环境,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4)课堂教学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教学中应把学生置于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生而动,因境而变。教师要善于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勤于交流。

交流其实是一种更有现实意义的学习。作为课题组成员,要积极通过报刊、学校网站“课题实验”专栏在校内外交流学习心得、实验体会,加强同伴互助。

5、善于总结。

课题组成员应注意及时抓住教学中的灵感,进行教学反思,理论联系实际地对阶段性实验成果进行总结研究。因为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不足并经反思使之得到调整和重组,才能形成先进教学理念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我们的课题实验才能在不断的“总结—调整—再总结—再调整”中取得成功。

定远县城北小学教育技术课题组

2011年4月15日

下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鲁沙尔一小 关淑敏 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教学行为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合您任教的学科,谈谈教师在哪些具体教学行为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习了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

    运用多媒体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共5篇)

    运用多媒体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 探索与实践 单位:黑豆窝中心小学 作者:李连生 运用多媒体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 多媒体教学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刘玉琴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优秀范文五篇)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宜宾市南溪区阜鸣小学王炼刚 【内容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恰当使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学由静态变成动......

    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地不断推进,信息技术课程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然而在信息技术课程遍地开花的同时,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改变数学教学模式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改变数学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有信息呈现多媒化、信息流通多渠道、信息反馈多样化等特点,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为一体,有利于改变传统的“粉笔十......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太安镇中心小学 王怀峰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学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