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61”教学模式下的数学导学案
“361”教学模式下的数学导学案
湖南省沅江市草尾镇学校
聂灿
摘要在新课改下,导学案教学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和上课的主要方式。导学案的使用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一部分。那么我们编制的导学案更需要具有规范性、实用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导学案的存在是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导学案的类型也要有区分度。关键词新课改导学案教学质量
新课改虽然在我们草尾镇中学实行两年了,但依然面临着开设课程多、上课的时间缩短、自习时间的增多等问题。在诸多问题面前,就要求我们思考如何保证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并使学生水平能达到中考的要求。
如何让学生合理高效地利用自习时间,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如何落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校推出了“361”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要更好地备课,同时也要想办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地优化现有的课堂教学秩序,合理地设置作业,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这也就使得导学案教学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和上课的主要方式,课导学案的使用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一部分。既然导学案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一部分,那么我们编制的 导学案更需要具有规范性、实用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导学案的设计中一定要有明确的格式。如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课前预习、课堂研讨、练习检测、课堂小结、延伸拓展等环节,特别是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环节一定要明确能够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的放矢。课前预习环节一定要紧扣课本的基础知识点,使学生能够达到预习的效果。
导学案的编制工作量大,同时质量要求高,单凭一个教师的能力很难很好的完成任务,这就需要整个备课组教师,集中全组成员的智慧,充分地利用集体备课时间,进行集体讨论,确定好需要编制的导学案,使导学案的使用更加高效。导学案的存在是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间内更好地掌握知识,更好地了解本节课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编制导学案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导学案内容的难易度,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实行分层次设置,使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体现。
导学案的类型也要有区分度。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都要有独立的设计。新授课导学案设计应该关注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内容的学习,通过导学案的设计,使学生扎实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内容。同时要关注教材中具有启发、探究性问题的情景设计及具有前后联系内容的设计。习题课导学案设计应该注重通过题目的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基本问题的解决思想和办法,并使学生能够总结、掌握解答典型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思路。复习课导学案设计需要注重对本章节知识点的梳理,使学生对章节内容形成知识体系,寻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某些重点知识、重要解题思想进行专题研究分析。试卷讲评课导学案应该注重帮助学生了解试题考查了哪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力和思想是如何通过试题来体现出来的。试卷中出错较多的题目要有针对性地训练,帮助学生学会错因分析和自我纠错。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要保证导学案的使用质量,教师就必须要做到以上“三有三必”。通过对导学案完成情况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掌握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本节课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导学案的使用确实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但在导学案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1.教师完全以导学案代替了教案。教师的教案应该是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设计,而导学案是从如何更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能了解章节主要内容、重要知识点,如何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出发。2.导学案的质量要有保证,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显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非常有效的帮助。教师在制定导学案时,一定要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因为一份低质量的导学案有时会给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3.导学案的使用要注意协调性,让学生更合理地完成各科预习任务。使用导学案并不意味着加大学生的做题数量,不能变相的搞“题海战术”。4.导学案的检查要保证规范性和持续性,不检查、或检查不到位都不能很好地发挥导学案的作用。
在新课改下,导学案的使用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很高的效率,为更好地推行我校的“361”课堂教学模式,我们需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完善课堂教学。
第二篇:导学案教学模式数学
导学案教学模式
晋源区实验中学
2012.2.导学案教学模式
一、背景阐述: 1.教师队伍整体现状
我校为城郊结合的学校,生源基本稳定。多数教师踏实纯朴,工作勤奋负责,是一支基础素质相对较好的队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能。但学校近年来骨干教师流失严重,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科结构不够合理,呈现老教师越来越多,优秀教师越来越少的趋势,多年来学校发展迟缓,属于基础薄弱校。2.教师课堂教学现状
教师的教育理念滞后,部分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与行为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与教育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在近年来学校深入课堂听课调研及指导教学情况看,教师普遍课堂教学效率较低,部分教师教学能力低,教学模式陈旧,造成整体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得到较好的能力培养,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成长。3.学生素质现状
我校为城郊结合的学校,生源范围广,由于学生家庭条件不一,导致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不一。4.反思
近年来,学校在市级抽测后反馈的学生能力素质情况看,基本处于中列,在区级学生的抽测反馈情况看,我校学生能力素质位于全区前茅。现在家长对学生期望值很高,但是,由于教学模式老化,造成学校教师教学效率。改变教师观念,打造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实效,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已迫在眉睫。我们认为,要想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短期内借鉴一些知名学校已有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教师及学生实际,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迫使教师改变教学模式,调动教师积极性,学校进行相关培训和交流研讨,使教师改变教学观念,边研究边试验,使教师改变教学模式,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唯一可行的发展之路。
二、研究现状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实效性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
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其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好坏。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构建高效的课堂,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已形成广泛的共识。得到以下关于高效课堂研究的结论:
一是:关于高效课堂文章或文献繁多,大多是关于普遍学科的高效课堂教与学的策略,但关于数学学科的高效课堂研究成果甚少。
二是:关于高校课堂的思考类文章较多,一般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提出,如:优化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铺垫,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基础,优化时间安排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教学目标要明确、全面具体,要整合学生的问题进入教学,优化时间加快节奏,课堂结构严谨、环环紧扣,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促进所有学生发展等实现高效课堂的教育学的策略性结论。有的还从媒介角度提到: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应巧设活动、将活动落到实处等。但值得借鉴、可操作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结论甚少。
值得提出的是,灵石二中课堂得到了较好的效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采取以导学案为主,学生小组形式学习,教师采取点拨指导的课堂教学模式等,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三是:对如何提高教师素养,实施高效课堂的教师培养、培训策略方面文章甚少,只有提及教师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或高效课堂需要教师注意什么问题。学校以数学教师为主,怎样实施教师系统的培训,同时尊重教师教学个性,研究教师形成既统一又有别的教学风格是值得研究的。
三、模式特点;
第一,以导学案模式为主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及策略。包括课堂教学环节有哪些,怎样安排,各时间所占比重;教师课堂“教”的操作策略;学生课堂学习的策略。以及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效果评价。
第二,数学学科具有借鉴价值和有指导意义的高效课堂教学案例库建设,包括学校已经形成高效教学经验的教师的教学案例研究。
第三,探索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教师培训培养模式,以点带面提高学校全体教师教学水平。
第四,根据教师教学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打造教师个性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具有我校特点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四、意义效果:
开展以导学案模式为基础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对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一,开展相关研究,能为其他学科实现或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提供重要参考。
其二,开展相关研究,有助于以点带面逐步全面提高我校教学质量。
其三,开展相关研究,可以更深入地剖析和了解我校三、四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提高老师对有效课堂教学必要性的认识,提升教师的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其四,开展相关研究,可为广大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本课题研究针对我校三、四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具体探索以导学案模式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
第五,开展相关研究,可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高效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研究目的
第一,找出我校在数学课堂实效方面的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导学案模式为基础进行探索与试验研究,促进我校教师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变,提升教学实践经验并把它概括为可操作的策略模式,形成对教师高效教学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的具体操作模式,并提炼出具有普遍借鉴价值的一般性模式。第二,从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及教学实际出发,在教育教学实施中形成教师对有效教学实践的通识策略和个性化策略,构建教师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模块;形成教师良好的教学品质,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艺术,增强教育效果。
第三,结合学校实际,着重对教师“教”的实效性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全面提高三、四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质量,并为形成多样化教学和教师个性化教学开辟道路。
第四,构建理论支撑框架,实施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数学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案例资源库,为实现学校整体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奠定基础。
2012.02.
第三篇:《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
《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
数学“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即由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学习体会、测试反馈、拓展提升、师生反思六个环节组成。
一、自主预习环节
自主预习,又称为前置性小研究或前置性学习,是课改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学生学习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
新课程应当从“学”而并非“教”的角度设计教学,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只有在自主学习的实践活动中,才能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新授课前一天把导学案发给学生,利用自习课(自主学习课),让学生先学的基础上合作讨论,小组长检查、学生互查、教师巡查、适时、适量点拨并进行评价,督促学生养成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良好习惯。
目前我们的学生学习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不善于读教材,有的学生不看书直接做自主预习,遇到新问题就问老师.我们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新学一个章节内容,先粗粗读一遍,即浏览本章节所学内容的枝干,然后一边读一边勾,粗略懂得教材的内容的重点、难点所在,对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记号。然后细细的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或与小组同学交流。学生习惯了自习课,就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应做到“导三时”、“点四处”。“导三时”即是揭题定标时、自学讨论时、总结深化时,“点四处”即是新旧知识联结处,新知重难点之处、共性错误之处、意见不统一之处。这样,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二、合作探究环节
合作探究环节分小组合作探究和师生合作探究。合作学习、交流展示也是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
小组合作探究视具体情况可在自习课独立思考,完成.,课前3分钟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学生针对师生合作探究部分先独立思考,可能有的学生很快就有了思路,有的学生却还未弄清楚。这时,学习小组就开始起作用。我们的做法是对于大部分学生理解的问题,让学科组长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交流、讨论,让每个同学自由发表见解,相互启迪。对于一些较高难度的问题,一般让学习小组之间解决,必要时可以使用展台展示。到讲台前展示的学生,使出浑身解数,或画图,或演示,或板书,讲得头头是道,而听的学生则专心致志,津津有味。如果台上的学生偶尔出现了错误,下面的学生会毫不客气地指出来。在这样的学习气氛之中,学生才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同学们讲解展示完后,针对展示情况,教师、学生作及时点评,或进行反问,追问、质疑及补充,深层次探究问题。在展示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还要关注学生的语言、神态、动作、情感、书写等。在交流展示时,能够有的放矢。学生不会的和讲不清的,教师必须要向学生重点讲解,以突破重点难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讨论一般以每节课2-3次,10分钟左右为宜。
三、学习体会环节(小结升华)
针对本节内容引导学生 对所学知识及思想方法进行反思、总结。提炼本节课重点难点内容。
四、检测反馈环节(当堂反馈)
利用5-8分钟当堂检测本节课内容。如时间充足,当堂讲解。利用组内、组间互换考核当堂情况。
教师巡视,注重对学困生的检查,收集学生答题信息。练习完成后,及时检查,反馈矫正,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每个知识点后面对应的练习题扣住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中考焦点,巩固本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五、拓展应用环节(达标检测)
设置了近20分钟的练习量,让学生自主深层次的探究,以巩固知识、拓展思维。及时交上来老师批阅的。下节自习课时小组评议。
六、师生反思环节
课堂学习结束之后,学生(教师)应该书面记下自己的学习(教学)感受、心得、收获、体会或提出疑难问题等。坚持写“我的反思”有利于培养学生敢想敢问的品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四篇:导学案教学模式
导学案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体现在学生能自觉主动的学习,体现在学生能根据自身水平和需要有选择的学习,体现在学生能独立自主参加学习的全过程。学案教学模式是以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学案”的作用:它可以指导预习,也可用于课堂教学,并且系统的学案还是一份很好的学习资料
一.导学案设计
设计好“导学案”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尝试以下做法: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制定出一整套学生自学指导纲要,即“导学案”。其内容包括“学习目标”、“课前复习与回顾”、“新知导学”、“新知探究”、“巩固训练及达标检测”等,根据每单元谈论话题的不同可以灵活掌握内容设置。特点是:让学生结合导学案预先了解所学的内容及要达到的目标。导学案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困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在设计“导学案”时,应依据学习的内容、目标和学生的情况而变,没有千篇一律、固定不变的格式。但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原理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能力到理论的运用逐步加深。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中的“导学案”设计一般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一)明确教学目标——建立知识结构框架
学习目标要明确,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及主攻方向。导学案中学习目标体现三维性: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其中,知识目标是通过了解知识结构来实现的,应在导学案上明确体现,要求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手段去完成、去落实。而能力与德育目标虽然提出了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必须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来培养与体现,需要师生通过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
知识结构包括学科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课时知识结构。在老师设计一个知识结构框架的同时,适当留出部分内容,由学生尝试着总结概括,连接知识链条。
(二)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找出最佳切入点
“导学案”把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通过小组的自主合作形式,让学生自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在解决重、难点的过程中,找出问题,有针对性、有目的的 向 老师质疑。从而在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解决了知识的重、难点,并逐渐的引导学生找到“会学习”的切入点。
(三)设计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导学案”本身就是一份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自学纲要。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像理化生学科是和人类生活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自然科学,这就需要教师注意设计学法指导,即学习方法、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等。让学生掌握方法性、规律性的东西,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和难度,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解答。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及时小结反馈——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在“导学案”的设计中还要有一部分,就是对学生自学探索后的反馈。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自学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许多各个层面的新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思考和质疑。及时从学生的反馈中发现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正确的引导,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可以把自己发现的新问题记录在上面,老师在课前收集反馈信息,准备好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指导。这样既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又可以使师生之间的交流达到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
(五)课堂检测——注意知识的运用与升华
为了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技能、能力,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检测题目,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
依据以上方法和要求,“导学案”就可以编制成功了。“学案”提前下发,可以使学生在正式上课前能预先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的链条,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这样学生依靠自己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在课前进行初步预先消化。学生暂时不能理解和解决的真正疑难问题留待课堂学习。课堂45分钟就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学习,并对于重点、难点问题提出恰当的质疑。进而强化了课堂教学的民主性、互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生在自学时可能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甚至是一些教师没有预想到的问题。预先得到这些问题反馈,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教学相长。
第五篇:探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探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基于新课程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以学案为依托,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的学习方式。
一、“学案导学”的基本概念
近年来,我们市里教师们开始流行利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教研,那什么是“学案”呢?“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对教师而言,它为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舞台;对学生来讲,它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乐于探究和集体合作的能力,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调控为手段,注重学法指导和学习能力培养,有效地发展学生个体素质结构、提高教学效益的教学体系。教师课前将“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对照学案预习,了解和初步掌握课本的基本内容,并通过对疑难问题的积极思维、探究和讨论,对本内容进行较深入的理解和挖掘。这样,在课堂上师生就有了共同的、感兴趣的话题,这就为课堂教学中师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时空余地。从教师的角度上看,教师可以集中精力采用交流研讨、成果展示等形式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启迪创新;从学生的角度看,通过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力得以开发,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陶冶,个性得以发挥。
与过去传统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课堂上的主角是学生,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学生需要自己学习,自己思考,在课堂上阐述自已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观点,有时还要自己动手实践,课堂变成了学生大显身手的舞台,这就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案导学的精髓在于“学案”加“导学”,它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学会与会学,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的教学理念。而这种教学模式是基于新课程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以学案为依托,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的学习方式,既着眼于当前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又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学案”的编写
(一)学案的编写。
学案教学中,学案的设计是关键,学案设计是实施学案教学的重中之重,高质量的学案是成功实施“学案导学”的基础。根据“学案”的理论依据、核心理念和课堂教学原则,在充分了解学情、吃透教材、理解课标和教学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将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及实施要求和学生要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等要素编写成“学案”。其内容及模式
1、三维目标 将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地写在教学案中,使学生在展开学习活动之前就能明确学习目标,并紧紧围绕目标展开学习活动。
2、重点难点 指出本课时中的教学要求,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学习的方法。
3、预习模块 体现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是以学定教的基础。复习梳理学习本节课需要的基础知识,自主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可采用填充、图表、练习等各种形式。
4、教学模块 落实以教导学之精神,进行课堂主干知识的学习,是教师与学生教学活动的体现,要精讲精评,短时高效,教学设计思路要清晰、贴近学情并符合认知规律,重在解疑释难、导学启思、解决问题。
4、精练反馈 设置部分习题,难度较低,目的是巩固课堂知识,落实基础。这也是教师把握课堂教学效果的所在。
5、课堂小结 梳理本课知识要点、重要的方法及教学思想等
6、拓展延伸 此环节是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知识迁移、发展学习的过程,它的关键是教师要设计好拓展延伸的内容,要分层设置,分层要求,使之具有层次性、综合性、启发性、典型性和创造性,既能巩固知识又能拓展运用。
7、课后作业 把握层次性、针对性和适量三个原则,精心设计课后练习题。这些习题要涵盖主要教学目标,难度由小到大,题量适度,以确保作业的效度和信度,让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8、教、学后记 教师教的心得及其修改、补充;学生学习心得、体会或错误订正等。
(二)学案编写原则。1.主体性原则。
学案是教师为学生主动求知而设计的学习活动案例,所以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做到心中有“人”。
2.探索性原则。
设计的学案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关键在于所设计的导学问题是否有探索性。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依据学情,精心构建导学问题链。问题设置要科学,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并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创新性原则。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案设计也要强调内容创新,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勇敢求知,求新求异。
4.灵活性原则。
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上应尽可能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5.发展性原则。
学案不应是教师“躲进小楼成一统”的专利,而是无条件向学生开放的,融合师生共同心智、和谐共振的学习方略。这样,学生与老师的思维相互碰撞,融会贯通,不断发展。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依案预习,指导检查。
教师首先将编写打印好的“学案”提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以“案”为依据,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认真阅读教材,完成学案中的“知识整理”部分。在预习中获取基本知识,体验成功,发展能力。因此,教师要认真指导、督促、检查学生完成“学案”中的“知识整理”部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己获取部分知识的能力,逐渐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二)组织讨论、精讲点拔。
上课时,教师应检查学生完成“学案”预习的学习要求。教师组织学生就“阅读思考部分”展开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引导、点拔、答疑,教师针对学生讨论、回 3 答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搜集、整理信息,进一步调整确定精讲的内容,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或教材难度较大的问题或学生一时半会很难弄清的问题,或带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学生一时还不能有效掌握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重点讲解,抓住要害,理清思路,以问题为突破口,使重点得以解决,难点得以突破,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反思领悟、能力训练。
通过以上各环节的学习、讨论、讲解,结合学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学习小结,把知识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同时回顾学习目标,检查目标是否达到,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同时通过“学习训练”进一步使知识、能力得到深化,使知识得到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教师在对学生完成能力训练的评价过程中,进一步分析学生最终掌握知识的程度,反馈下一步教学的要求。
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学案导学”应与其它教学方法相结合。“任何方法都不能简单地搬用,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学案的使用也是如此,教师应通盘考虑,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学案不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条。传统课堂上经常出现教师期望学生按预定设想作出回答,若不,就努力引导,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这是课堂教学悲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将“死的”学案变成看不见的手,支配着“活的”教师学生。事实上,名师的高明之处,就是善于在多变的教学情境中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推波助澜,让课堂高潮迭起,以实施有灵性的教学,倡导有灵气的学习。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以自主学习为指导思想,运用学案组织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在以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发展。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适应了现在学生的特点,也体现了这个时代的要求。这是教学领域一种新的创新,也是向高一层次进军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