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激发学习兴趣 注重读写结合 提高学生素养
“激发学习兴趣 注重读写结合 提高学生素养”
课题工作计划
一、课题目标:
1、努力转变单纯的应试教育为全面的素质教育。
2、由面向少数好学生转变为培优补差,面向全体学生;由学生怕读怕写转变为能读能写,从而要读要写,以至综合素养的整体提高。
二、课题内容:
1、学生是主体,是关键,探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乐学善思。
2、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注重阅读课的指导,加强课外阅读训练,培养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积极倡导边读边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和谐发展。
3、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研究,提高教科研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关注后进生,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找回自信,通过习作找到发展,努力构建“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想教学效果。
三、子课题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07.8——2007.9):制定计划,启动课题。
第二阶段(2007.9——2007.12):认真实施,深入研究。组织实施子课题,采用“走出去”、“请进来”两条腿走路的方法,邀请专家学者指导,交流课题阶段成果。
第三阶段(2007.12——2008.1):汇报总结,完成结题。总结课题,研究经验,汇集各项研究成果,形成书面材料.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
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观察师生的互动交流,观察学生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的发展情况。
2、调查法
课题组成员坚持上课、听课、评课,通过问卷、访谈、调研等形式,交流心得体会,搜集相关资料。
3、个案研究法
对参加实验的班级的表现,对特殊的学生的言行举止作深入分析,写案例资料。
4、经验总结法
及时回顾反思,找出不足,及时整改;总结经验,汇编成册。
第二篇: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语文素养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的内涵是丰富的,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习惯的融合。课堂上我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语文能力。
一、增强学生的识字能力。课堂上,注重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多种识字方法。“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学习,所以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同时运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识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教学质量。如教学象形字,首先让学生观察形象直观的图形,再观察甲骨文和简化字,这样学生就能把汉字与实物联系起来,增加了趣味性,孩子识字也就快多了。猜谜是学生极喜欢的游戏,根据字的特点编成谜语,让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巩固字词,极易达到识字的目的,如:教学“告”字时,我让学生猜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学生在愉快之中既学会了新字“告”,又能牢固记住“告”的字形。“七十二小时”是“晶”;水落石出是“泵”;等。这样的猜字谜识字方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丰富的联想,调动了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我还引导学生掌握了联想识字、象形会意识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在识字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很高,在玩中、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就识字了,学生识字多了,慢慢喜欢上了阅读,阅读能力也随着提高了。
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汉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写字作为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写好汉字。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每节语文课安排10分钟写字时间。开始教学基本笔画时,引导孩子认真观察每一个笔画的样子,孩子们自己说“撇”像扫把,“捺”像剑。“点”像小雨点。“横”像小扁担……学“马”时,引导同学们看像什么呢?有的说像一匹马,得把马写得强壮些,有的说马头要写得瘦长,马身子要写得肥壮……孩子们生动的想象,再加上形象的电脑画面的显示,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形体美,而且让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字形顿生兴趣,产生了写字的欲望。
学习“瓣”字时,孩子们发现自己写出的“瓣”字老是很胖,我引导孩子们怎样把这个字写得漂亮些,有个同学说“妈妈喝了减肥茶变苗条了,我们也给字减减肥吧”,虽然引起了孩子们的一阵哄笑,但这个“给字减肥”的方法真有效,以后再遇到很胖的字,孩子们都会给汉字减肥了。
孩子们不再感到写字是负担,真正感受到写字的乐趣。他们的字真正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三、积极为学生搭建平台,注重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说话写话还是比较困难的,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仿写可以说是一种捷径,也给了学生创新的机会,这样循序渐进,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也就也就慢慢提高了。
诗歌《假如》,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诗中的句子,朴实,自然,优美,蕴涵着深刻的含义。
课堂上,听到孩子们饶有兴趣地读,看到孩子们随诗歌内容的变化而脸上表现出来的或兴奋或喜悦或沉重的丰富的表情,我觉得这首诗没有必要再讲解了,于是我决定,让孩子们也拥有一次马良的神笔,让孩子们也写一写《假如》。
孩子们得到了马良的神笔,孩子们真的让它发挥了作用,诗歌写得五彩缤纷: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妈妈画一辆舒适的小汽车,妈妈再也不用每天骑着自行车,顶着寒风去上班。”一个很孝顺的孩子写道。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灾区人民画很多钱,让他们盖起新房,再也不会在冬天里挨冻。”一个很有爱心的孩子写道。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在广大的荒漠上画上神奇的种子,让荒漠不再荒凉,而是变成美丽的绿洲。”一个爱护地球的孩子这样写。
……
这些话,我看了很受感动,八岁的孩子们的心是如此的善良,他们幼小的心里装的是整个世界,装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贫困,环保,自然灾害,世界和平……
是的,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他们希望认识社会、改造自然,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仿写,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了,心灵得到了进一步净化,体会到了“小诗人”的快乐,提高了自己的语文能力。
王丽红,韩爱连,教师,现居山东淄博。
第三篇:注重读写结合 提高作文能力
注重读写结合 提高作文能力
[论文摘要]“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读是写的基础,写以读为前提,所以,加强阅读是重要的,从读中学写更是重中之重。注重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阅读和写作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只有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发现典型处,设计写的训练;寻觅对话处,增加写的训练;借助关键处,拓展写的训练;抓住空白处,扩展写的训练;关注语言特点,进行写的训练
[关键词]读写结合阅读
写作
作文能力
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崔峦先生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由此可见:读是写的基础,写以读为前提,所以,加强阅读是重要的,从读中学写更是重中之重。注重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中发现,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读写结合的资源。阅读和写作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只有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作文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有的学生阅读能力较强,但作文能力还是平平。我认为原因只有一个:练笔少,阅读知识得不到巩固、运用,造成了读写分离。虽然读是写的基础,但有了这个基础不见得写作就没问题了。读和写属于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要实现两者之间的融合,必须要让写的训练进入阅读课堂,推行以训练为主,在写中巩固阅读知识,以促进两种能力的转化。
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中发现,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读写结合的资源。阅读和写作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只有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结合多年教学第一线的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发现典型处,设计写的训练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他们的抽象逻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如果直接要求学生运用各种写作方法写作,只能是“空中楼阁”,不够现实。
根据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我在教学阅读课时,尽量发现一些构段方式较典型的句式、段落给学生分析,并让他们进行仿写训练。
1、仿句式。主要是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可以是摹仿文中的句式的运用进行写话练习,例如:“不但„„而且„„”、“没有„„没有„„只有„„”、“有的„„有的„„还有的„„”等。另外也可以摹仿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通过对这些句式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表达技巧,这是写好作文不可或缺的基本功。
2、仿顺序。《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就要求学生在语言表达时要注意表达的顺序,如: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地点顺序、方位顺序等等。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范例,我们可以有意识加以引导和训练。例如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的游览顺序,观察的方位清楚明了,我们教师可在教学本文后,让学生模仿文中的写作顺序,写写《我的家乡》《美丽的公园》等,也可在同学们进行了秋游活动之后,指导学生模仿本课写作顺序练习写游记。
3、仿结构。结构的仿写可以是段式结构仿写,也可以文章结构仿写。学生接触较多的段式结构是总分式、总分总式、并列式等。我们可借机引导学生进行结构仿写。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三自然段是并列结构构段方式,它从三个不同方面写了海底的物产丰富。在教学时,我先使学生懂得同时介绍事物几个方面的时候,可采用并列结构段。再指导学生练习写《校园一角》等片断,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加深对这种结构段的认识。之后,我又扩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运用此法去写他们喜欢的小动物或物品,把物品其中的一个特点写具体;把小动物的外形、习性等写具体。
二、寻觅对话处,增加写的训练
人物的语言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果在人物的语言前加上适当的提示语,那就给读者打开了一个探索人物内心世界的窗口。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寻找这个“窗口”,增加写的训练。我在上《小摄影师》一课,讲到“高尔基告诉秘书: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儿就一定让他进来”时,我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小男孩会来吗?并增加了这样的练习:当
他们再见面时,高尔基激动地说:“„„”小男孩兴高采烈地说:“„„”
学生通过此项练习了解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从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
三、借助关键处,拓展写的训练
当学生还沉浸在课文中时,教师借助课文的关键处进行拓展写的训练,进行激励性评价,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
1、教材简略处的合理拓展。有些课文重记叙,轻描写,语言简洁,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在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进行练笔。如:《金钱的魔力》一文中先后写到了店员托德和老板的两次“笑”,我在教学时,让学生从与众不同的笑中体会一下老板当时的心情,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的想象,写下老板的心理活动及与“我”的对话。教学至尾声时,我还顺势问道:“当我再次光顾这家服装店时,老板又将会是怎样笑?怎样对我说呢?”让学生去推其发展,展望结果,发现新意。这样既训练了学生以人物想法、言行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技巧,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2、课文精彩处的合理拓展。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积累祖国语言文字,并学会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教材中,有的课文语言优美,词汇也相当丰富,教师除了要求学生熟记,进行低层次的语言积累,还要充分发掘教材进行写的拓展训练。
四、抓住空白处,扩展写的训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巧妙地抓住空白处,恰当地扩展写的训练,既迁移了知识,又联系学生实际,培养了学生能力,净化了学生心灵,同
时也培养了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例如:《给予树》一课是一篇爱意流动的课文,在文章的结尾,在感悟语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进入语境,领悟文情,理解教材内涵之美。教师动情地引导:在金吉娅的帮助下,圣诞节那天晚上,那个小女孩收到她曾一直盼望的洋娃娃,当得到礼物时她心里肯定既高兴又感动,或许今年的圣诞节她过得最快乐。假如你是这个小女孩,你想对金吉娅说些什么?写下来。有的同学这样写道:“金吉娅姐姐,谢谢你让我在圣诞夜收到了我心爱的洋娃娃。我会将它带在身旁,也会记住金吉娅姐姐给予我的爱,等我长大了,也要把自己的爱献给更多的人。”学生与教材进行了生命的对话,在对话中还原了人性之美,明白了使别人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的道理,进一步丰厚文化与精神底蕴。
五、关注语言特点,进行写的训练
学生练笔的设计,不仅仅指练笔设计应切合文本内容,还应切合文本的语言特点。结合文本的语言特点往往能抓住训练的要义,设计出上佳的随文练笔。
如,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一文,语言质朴流畅,如行云流水,没有华丽的词藻和精警的佳句,有的只是作者对自然景物变化细致人微的体察,在自然景物变化中表现时间的流逝,抒发内心的伤感。这就是文本特色。切合文本特点,进行了如下的仿写练习:“我看着月亮一寸一寸地升起,;我看着桃花一片一片的飘落,;我看到鱼儿在水面匆匆地游过,;我看到燕子急急地飞向南方,;我轻轻地翻过一张日历。”这个练笔不仅使学生运用了表达方法,积累了课文
语言,而且练笔和课文相得益彰,丰富了课文的意境和学生的心灵。
阅读为学生认识世界打开一扇扇窗户。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既要善用教材,更要积极创造条件、捕捉机会,架起读写结合之桥。从读到写,读中仿写 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有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时间让孩子们享受语文、享受阅读,有效提高作文能力。让阅读课堂成为孩子们学习语言文字的快乐的天地,让写作成为孩子们展示自我、放飞个性的平台。
第四篇: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读写结合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乾县城关高庙中心小学 刘粉亚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今天,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语文学科具有其特殊性,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在我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中,以讲读课文中的重点段为范例,注重指导学生读中学写,教给学生写段的方法。
一、抓住中心句仿写
阅读一段话,首先要理解这段话的主要意思。课文中有不省段落,作者为了向读者提示该段的主要意思,在一段语里写上一个高度概括主要内容的句子,这个句子叫“中心句”。我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理解全段是怎样围绕中心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读懂这段话。如《海滨小城》中“小城的公园更美”一句,是第五自然段的中心句,下面几句话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叙述的,具体描写了公园怎么美:榕树多,榕树漂亮,榕树为游人遮太阳、挡风雨。
阅读课文后,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出了几个概括性的句子为中心句,让学生选择其中之一,围绕这个中心句的意思,把一个段话写具体,如“妈妈十分疼我”“XX老师工作非常认真”“一个乐于助人的同学”等。
因为教师讲解了例段,学生要写的内容又是自己亲自经历过的,所以学生不会感到写作难,并且写作的积极性高,写得生动具体。
二、抓住重点记号句仿写
有的段没有中心句,段的主要内容包含在全段文字之中。我先引导学生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然后,通过分析重点词语来概括段的主要意思。比如《荷花》一课中第二自然段,主要描写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通过学习段中的重要句子“有的„„有的„„有的„„”,来帮助学生理解段的意思。课后,我让学生仿写一段话。写之前,让学生想好要写的内容;写段时,注意运用表现主要内容的重点词句,把一段话写具体。
三、掌握构段方法,读中学写
在中年级教学中,课文中出现较多的构段方式是“总分式”即围绕段的中心意思,从几个方面展开叙述,先总述,后分述。通过老师引导,学生仿照练习,很快掌握了这种构段方法。
其次是“因果式”,即一段话中有两层意思,先写原因,后写结果。阅读时,要看这段话写了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原因,什么结果。知道了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结果,也就读懂了这段话,例如《一定要争气》的第三自然段。
另外,还有“并列式”。如《翠鸟》中的第一自然段,从翠鸟的爪子、羽毛的颜色、嘴的形状等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特征。
此外,还有“递进式”、“转折式”等。
四、贴近生活,进行片段练习
在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构段方法后,仿照课文中的例段,多方面进行片段练习。
(一)场面描写
如劳动场面、考试场面、开周会的场面、春节联欢的场面等。
(二)人物外貌描写
写自己熟悉的人,如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用一段话把某个人的外貌具体形象地描写出来。
(三)观察周围事物,进行描写
如家里的小动物、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某位同学的学习或其它方面的变化等等。
总之,通过读写结合,读中学写,既巩固了阅读中所学知识,又教给了学生写段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写作能力。
第五篇:读写结合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读写结合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在语文小学教学中,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总要花大的功夫,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却“深恶痛绝”.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由于学生对于作文有一种畏惧、厌烦的心理,认为作文是一项高难度的思维创造,认为没有什么可以写的,不知该怎样写。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从各方面入手,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此,我结合自己的一些经验,并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以丰富学生知识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富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正如鲁迅所说:“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又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我在班里组织一些读书班会,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二、感悟自然,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社会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都可引发我们的思考,都可以是学生的写作素才。可是,面对美丽的大自然有些孩子却无动于衷,或虽感到美,却又写不出来。生活中每天发生的事情非常多,孩子们往往求大,忽略了身边值得关注的小事,所以,也造成了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情况。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悟性。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使他们“见景生情”。让学生每天回忆发生的事,说一说、议一议,久而久之,学生就知道了什么事是有价值的了。事不在大小,在事情的内容。指导学生写自己熟悉而又真实的生活,而不是写那些“虚构生活”让学生知道,说真话、写事实、叙真情就是作文。
三、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1、观察现实生活,激发相关想象
无论哪一类想象作文都脱离不开现实,离开现实的想象是空洞的。例如童话式想象作文,它是根据小学生喜爱动物的特点,用动物代替人类的形象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这类作文实际上是对现实的再现。如要求学生对“未来——”进行想象,写一篇习作。这一类写未来生活的想象作文对学生而言更有难度。未来是什么样的,学生除了接触到一些科幻片、科幻小说以外,其他的就十分抽象,不知写什么好。其实这些想象都与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可引导学生勤观察,例如现在的房屋,一旦完工,它便固定下来,设想一下,未来的建筑由一个个组装件构成,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组合,这样既适合不同人的需求,又便于搬迁、移动。当看到学校操场只有一处,它的空间过于狭小,能不能想象未来会同时拥有地下或空中操场,用升降机来回启用„„这些现实中人们追求的更加便捷、完美的东西,都可以大胆想象它的样子、形状、功能,那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空间该有多大呀!
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
不少课文有供读者想象的语言空间,阅读中引导学生拓展语言情境,想象语言情节。如《麻雀》一文,学生充分朗读后,心灵受到了极强的震撼,于是我适时的让学生揣摩文中“我”、“老麻雀”、“猎狗”的当时心理,选择其一写下来。一学生“我想:一只弱小的麻雀明知斗不过庞大的猎狗,可为了自己的幼儿,不惜生命飞了下来,母爱是多么伟大啊!我怎么能让自己做个冷血动物,袖手旁观呢?赶快叫回我的猎狗吧。”;一学生“老麻雀想:明知是死,我也要和这只狗拼上一拼!我是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而死没什么遗憾的,那是作母亲无上的光荣啊!但愿我的孩子能犬口逃生啊!”合理性的推测,提升了对文章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语言„„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要努力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贴近现实生活,以人为本,趣字当头,重视写作灵性的启发和培植,在实践中求发展求提高。罗伯特艾文斯认为,只要学生把作文看成是一种“自我放纵”,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如实地写什么。熟练地掌握写作技巧就不是什么难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