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初中物理教学的点滴体会
关于初中物理教学的点滴体会
谈经验,“卑之无甚高论”,说体会本人不无感慨。我从小就喜欢看天空数星星,拿灯光玩影子,开收音机找说话人。常想着灯泡为什么发光,天为什么有黑有亮,电话怎么有声无像,和物理结下了不解之缘,上大学时我便选择了物理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着物理教学。这三十多年来,通过不断更新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素质教育的教学实践,更觉得事业崇高,担子更重,但乐在其中。
当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首要的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打铁必须自身硬”。物理是综合课程,涉及面广,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因而学生对物理教师的要求总是高于其它学科的教师。这就要求物理教师一定要有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不断学习,汲取新的知识,扎实做好工作。下面结合使用新教材,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现代教学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活动具有兴趣,富有感情色彩”。因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显得举足轻重。学生爱学,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能动作用的积极
性,创造性,进而能取得较快的进步,较好的成绩。兴趣的进一步发展就是爱好,爱好对人的素质的养成、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密切关系。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能力的培养远比传授知识重要,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具有深远的意义。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边过程,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创造了个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1.教学设计,激发兴趣
不难发现,每学期的开始,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高,而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感到神秘、好奇,学习兴趣浓厚、高涨。这样,就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一种动力。
物理课中的第一课是关键。新鲜感是引起学生兴趣的主要因素,好奇心是学生的特点,越是新鲜的东西越能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而教师要特别注意仪表、语言、教态、板书等。给予学生以新鲜感,且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问题,来诱导学生的好奇心。根据课堂大胆创新、积极采取挂图、模型、或媒体等,达到声、情、色、形并茂,同时配以物理科技、小故事、小游戏,史料等辅助材料。这样,学生就会产生新鲜感,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新的教具、新的挂图、新的演示都能增添课程的新鲜感。因而课堂上充分利用教
具,尽量让学生有动手实验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即便是复习课也不简单地重复讲过的东西。通过概括、归纳、类比、排列、分析、综合找出规律,形成系统的知识,以更新的面貌出现,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2.互动关系,支持兴趣
教学是双边活动,是师生的共同参与,师生感情的相互作用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学生喜欢某一门课程是因为对那位任课教师印象好,喜欢那位任课教师;有的教师对学生耐心教育,无微不至的热情关怀,使学生感动,随之对他担任的课程产生兴趣;有的教师知识渊博,工作态度认真,得到学生的尊重,能使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师和蔼可亲,师生关系密切,他教的课学生爱学。因而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利用可能利用的因素。同时,教师的表扬、期望和信任,可以使学生的潜力和热情得以释放。勉励优生更上一层楼;鼓励中等生稳中求进;激励后进生奋进。这样,学生的兴趣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3.学用结合,强化兴趣
有用是学生对学习的理解,也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只有当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作用,真正感到学习的需要时,才能培养起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动摇的强烈学习兴趣,才会由被动变主动。自行车、缝纫机为什么要加润滑油?洗衣机、电风扇为什么应该用三脚插头?照明电
路出了毛病,灯泡不亮,故障发生在哪里……要懂得这些与物理密切相关的事情,更好的使用现代生活中日益普及的机械、电器,都需要懂得物理知识。
物理课本中的“小制作”、“课外活动”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情趣。通过动手制作,使学生对知识更加系统、熟练。同时,教师应注意联系实际,创造条件,利用参观、访问、座谈等多种活动形式,丰富学生课外生活,使学生感到今天在校学到的东西确实是将来实际应用中不可缺少的。这样,学习的兴趣自然就能长盛不衰。4.情感激化,巩固兴趣
用情感来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引导多大分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这极其深刻地提示了情感激励对人们心理引力的作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点燃学生思想火花。学习兴趣支配着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和集中而稳定。兴趣又调节着情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呈现巨大的热情,从而增强学习效率。
教师与学生的情感的培养,单凭课堂四十分钟是不够的。课余时间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谈心,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隔阂,注意学生的衣食住行,对他们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之间的情感会得到激化,随之学习兴趣会得到巩固。
总之,“兴趣”创设的途径非常广泛,只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认真研究方法,就完全可以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这样,不但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乐趣,而且使学生在欢乐的学习氛围中进步成才。
二、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
当前,中学教育教学中,任然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加重了学生负担,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导致部分学生厌学、辍学,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教育必须彻底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即从传授知识和为分数而教的观念转变为学生的探究获取知识、方法,培养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1.从“知识本位”转向“育人为本”
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当代教育应致力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育人为本。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要发挥自己在课程建设中的能动作用,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要变“经师”为“人师”,要变“教书”为“教书铸魂并重”,通过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在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中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实
现育人的功效。
2.由“以教定学”转向“以学定教”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新课程提倡,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评价标准也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主。教师要根据“学情”施教,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变“传声筒”为“对话者”,变“知识权威”为“平等中的首席”。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和对话的教学关系,是每个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3.从“重结果”转向“重过程”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只注重结果的做法导致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造成思维断层,降低了教学的质量。教师如果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并要求学生马上应用,只会导致“消化不良”,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探究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训练思维,增长知识,发展能力。为此,教师要加强书本知识同现实生活以及实践经验的联系,要变“书中学”为“既从书中学,更从
做中学”。
4.从“统一规格”转向“个性化教学”
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及其每个方面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传统的教育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了许多课堂教学问题和矛盾的产生。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教学方法。为此,要努力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运行体系,要变“教案剧”为“教育诗”,变“计划性课堂”为“计划性和生成性相结合的课堂”。
三、进行学法指导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物理与其他学科相比,感到难学。从而使学习的兴趣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除了由于在思想上不重视外,还在于他们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还习惯于小学的学习方法,对较深层次知识的学习就难以适应。所以应努力寓学习方法于物理教学之中。
1、指导学习物理学的观察方法
从认知规律看,学习是从感性认识开始,以感知为基础。而观察是感知的一种特殊形式。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观察不仅能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巴甫洛夫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观察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习物理学 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实验仪器、挂图、多媒体等直观教具和演示实验以及探究实验等,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如在讲水的沸腾时,可指导学生在沸腾前观察什么;沸腾时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并比较沸腾前与沸腾时所发生现象的异同。2.指导学习物理学的阅读方法。
阅读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通过看书阅读,既培养了自学能力,也可减轻课外的学习负担。(1)通过阅读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切实掌握物理学的概念,是学好物理学的关键。教师可通过阅读课文并进行分析说明,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2)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阅读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习过程。教师应事先设计好阅读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阅读教材并提出问题,然后配以观察、实验解决问题。同时,要注意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插图、“信息窗”。指导阅读前,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确定恰当的方法,集中阅读或分步阅读,重点阅读概念、原理、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3.指导学习物理学的归纳方法
由于物理自身的特点,许多概念术语在教材中重复出现率较低,这就要求学生善于归纳,形成概念系统、概念网,以增强理解和减少记忆难度。教师在板书中应注意对有关各类知识进行归纳和概括,以便理解和记忆,并发现知识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如在学习“从水之旅谈起”之
后,指导学生把三态变化的内在规律归纳成物质三态变化示意图(见图一)。
4.指导在物理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
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与社会问题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如学习“内能与热能”之后,可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热岛效应”的成因,如何减弱“热岛效应。”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加深了印象,也逐渐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态度。
以上几种学习方法,都是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逐渐培养起来,并能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学习方法要素,有机地把握几种学习方法,并能将其结合起来,寓学习方法于物理教学之中。
四、精选习题,培养思维能力
精心设计、巧妙安排习题,不仅巩固和复习学过的知识,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而且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一步促使他
们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把训练的重心移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上。
1.设计有“误区”的习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分析、判断能力不仅要从正面去培养,而且要注意从反面给以训练。实践证明,适时地设计有“误区”的习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在课堂上,教师有意布设陷井,诱使学生“上当”、“中计”会在其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幡然醒悟。在醒悟中,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思考问题越来越深刻,思维的批判能力也随之而生了。
[例题1]质量为7.9千克的正方体铁块,静止放在面积为0.5米2的水平面上时,对水平面产生的压强是多少?(ρ铁=7.9×103千克/米3,g=10牛/千克。)
一些学生根据题给的条件,直接代入压强公式求解。即: P=F/S=mg/s=7.9千克×10牛/千克/0.5米2=158帕
这是错误的结果。问题出在没有仔细考虑铁块与水平面的接触面积----受力面积。此题的受力面积不是水平面的面积0.5米2,而是正方体铁块的面积。虽然题中没有直接给出,但可以根据已知条件求出: 由密度知识求铁块的体积V=m/ρ=7.9千克/(7.9×103千克/
米3)=1×10-3米3
又知铁块是正方体,V=l米3,所以正方体的边长l=10-1 米,其面积s=l米2=10-2米2,在此面积上受到压力在数值上等于铁块受到的重即: F=G=mg=7.9千克×10牛/千克=79牛 故压强为: P=F/S=79牛/10-2 米2=7.9×103帕.这是此题的正确答案.通过分析错例,纠谬扶正,不仅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公式的理解和运用的条件,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
2.设计发散式的习题,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能力灵活与否和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有关。在教学中,通过对优等生和中等生解题过程的观察分析,发现优等生可以从一道题产生不同的假想。然后对每一种假想进行合理的思维推理,一旦受阻,能立即转换思维方式,而中等生则不然,他们思维单一,而且缓慢,一旦思维受阻,不能马上转换思维方式,甚至中途放弃解答。为此,必须适时合理地设计发散式问题,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着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题2]一个铝球质量为81克,放入装水的量筒后,水面由100毫升上升到150毫升处,试判断铝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ρ铝=2.7×103
千克/米3)
不同的学生可能采用不同方法(可比较质量、体积和密度三者之一),要求每个人都用多种方法,从而提高知识的掌握程度。3.设计相近式的习题,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由于学生智力发展是一个把新知识同化和顺应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要使新知识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同化和顺应的愉而自然,就必须加强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培养。教学实践表明:设计相近式的习题,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去吸收新知识,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利于培养学生类比思维能力。
教学中,应当努力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相近式习题,优化新知识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因此,物理习题设计的好坏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在加强基本概念、规律教学的同时必须认真钻研习题教学,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人们常说学海无涯,我说教海也无涯。在短暂的教学生涯当中,只有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未来的教育发展贡献力量。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
第二篇:初中物理教学的点滴体会
做了这么长时间的初中物理“一对一”家教,体会也有不少,这里主要说下三点:
第一点,也是最基本的一、要有真才实学
这里所指的不仅仅是知识结构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相信能来巨人的老师这方面都比较厉害,初中物理教学的点滴体会。
1.对学校考试要求的了解(某章知识点在刚学的时候考试可能会考到什么程度,在期中期末考的时候又会要求到什么程度,最后在中考的时候又是什么要求),甚至有些学校根据学生的作业,以及平时的测验卷子能估计下老师出题的侧重点。
2.引导学生思考(主要针对提高)。习题练习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老师讲解时说明自己的思考过程,不要直奔答案。题不见得做的要多,也不一定非要做出来,关键学生要有所思考。(我觉得:学生能力差距就在于看到已知时他们分别能够想多远。同一道题题对于不同的学生他们的起点是不同的。授之鱼不如授之渔。
二、依靠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
物理来至于生活,还应当应用到生活中去。目前初中生使用的物理教科书,在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太理性化的知识学起来比较枯燥,物理学习中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他所学知识的价值应用(物态变化——冬天冬泳,重力重心——跑步逆时针跑,共振——玻璃破碎,压强——龙卷风把房盖卷起而不是压塌),教学反思《初中物理教学的点滴体会》。物理学习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一种方法,能力。
三、情感在教学中的影响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现。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情感必然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1.师情感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不需要慷慨激昂,但也别太平淡冷漠。Flash课件的应用活跃课堂气氛
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知识的获取”.2.成功的情感的体验
物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能力和理解能力,而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还比较欠缺,这样物理学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与他们的已有知识和能力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学生在不能将老师所讲知识掌握、作业频繁出错、提问回答不对、测验得不到好成绩时,开始抵触物理学习。因此有些知识宜随着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逐步引向深人。切忌难度过高,以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情感。
3.生关系的影响
尤其学习成绩差,不愿学习的
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低年级的小学生最喜欢老师对他的兴趣的关注。较高年级的学生,更喜欢老师做他的聆听者,倾听他们的心事,适当的时候给出自己中肯的意见,加深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如果中学生的话你就可以稍微放轻松一点,和他们交个朋友,因为中学生一般都很讨厌老师这个角色,但是如果你既是他的朋友,又可以帮他解决学习问题,他应该会蛮受欢迎的。
第三篇:初中物理实验有效教学点滴体会
初中物理实验有效教学点滴体会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然在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下,教师忽视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课堂中大多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物理教学开始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实验也就显得举足轻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实施有效的实验教学,教师需在实验前引导学生做好相应的知识和素材准备,大胆作出猜想,然后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同时,在实验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提前准备,丰富素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做好实验前期准备工作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做好实验前期准备,一是知识准备,即准备完成当次实验所涉及的知识点;二是素材准备,包括当次实验中涉及的背景知识、实验素材等。
首先,就知识准备而言,在实验前教师要以课前预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如“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中,天平和量筒的用法、密度的概念都是学生实验前需要提前准备的。又如,“探究影响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前需对重力、密度等概念进行复习。其次,在实验前教师还要根据实验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相应的背景知识和实验素材。如“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中对小石块的选择,因石块的质地不同,其密度自然有所区别,在课前教师就可布置学生采集不同的石块进行初步了解。当然,实验前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准备好相应的实验器具,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大胆猜想,合理设计实验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猜想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能根据已有经验和知识对实验的结果进行预测,然后再设计实验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猜想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预设,还要通过情境来引导学生合理猜想。
在猜想阶段,学生是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实验结论作出想象,而因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有限,其猜想也就不够全面,故而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要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猜想。如“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中,教师以“纸锅烧水”的实验来引入,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了冲突,学生自然会提出更多的猜想。其次,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来作出猜想。如“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根据“洗澡过程中潜入水中越深感觉越难受”的经验而猜想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和液体的深度有关。最后,教师要对学生没有猜想到的进行补充,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全面地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三、鼓励合作交流,丰富体验
“合作才能共赢。”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具有合作能力的人才,而不是只会单打独斗的“英雄”。就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而言,合作不仅能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讨论中增强体验,也能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位来观察、分析实验,从而获得更好的知识建构。同时,在合作中,学生通过分工实验,角色明确,任务清晰,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教师在实验中应多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首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如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教师先提出问题“当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总能处于平衡状态吗”来引导学生交流。当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明确了“不能平衡”时,教师再追问:“当物体受两个力作用时,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达到平衡呢?”此时引导学生从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作出猜想,那么,如果通过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实验呢?如此,学生又进入到实验方案的交流中。循序渐进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更深层次。其次,要注重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实验感受。如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学生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观察到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高度差,此时学生就说“橡皮膜受到了水的压强”,在讨论中明确了“液体内部有压强”的结论。
四、鼓励创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物理实验不仅需要遵循科学的实验步骤,更需要创新。在以往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以指令来让学生完成规定动作、规定步骤,学生所获得的只是教师预设的既定知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没有得到较好的培养。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创新,而提倡创新并不是要让学生打破规矩而自由行动,而是要在遵循科学实验方法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构思,大胆实验,大胆创新。
总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革新观念,从“我做你看”的模式过渡到“我引你做”的模式,在实验中引导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在大胆猜想的基础上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实验,在实验中积极交流、讨论,大胆创新,这样才能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更有效。
(责任编辑 黄春香)
第四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点滴体会 2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点滴体会
贵州省兴仁县百德镇新元中学
邮编:562303
刘应胜
【摘要】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和教学的基础。但是也是初中教学的难点,很多学生认为学习物理很难,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掌握书中的知识点,依据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性的趣味性的物理实验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本文主要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理论依据和教学的方法以及方法的创新进行了分析。【关键词】初中
物理
实验
教学
物理实验作为物理学习的组成部分,有其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辅助教学,使教学的内容更加生动化,形象化。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加深对原理的印象和对实验结果的理解。初中的物理实验根据不同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演示性实验和学生实验。不管是哪种实验,都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我们把初中实验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所决定的。
1.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理论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物理早期的研究范围基本锁定在了对现象的描述和对规律的总结之上。实验在物理早期发展中,并没有被大多数人们认识到其作用。人们乐于对名人阐述的“真理”信奉不疑。但也有少数人,制造了一些物理仪器去探索科学规律。物理仪器的制作,无疑对实验性物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物理学已经充分肯定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理论的基础地位作用。物理实验对物理学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所以,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物理实验。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实验教学,既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方法和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又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的去探索获取物理知识,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因此,初中的物理教学离不开物理实验,是由物理实验自身的特色和新课标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新要求所决定的。
2.实验教学的基本步骤
初中的物理实验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物理实验过程有一个清晰的理解,教师应该对实验物理教学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讲解。我们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来说明实验的教学过程。
2.1.掌握实验原理
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我们知道,利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是欧姆定律。另外,通过学习初中物理我们可以知道。一个导体电阻的大小,是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值和流过导体的电流值没有关系的,只和导体自身的材料,长度,温度和截面积有关。但是,在实验中,我们可以测得导体的电压值和流过的电流值来计算出导体的电阻值。这就是根据欧姆定律I=U/R的推导公式R=U/I得出的。
2.2.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
根据实验原理我们可以知道,测电阻的时候,我们所需要的测量值有导体的电压值,流过的电流值。这就要求在实验中,需要电压表、电流表和电阻各一只,滑动电阻器一只。之所以需要滑动变阻器,主要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保护电路中的仪表。
二、改变电压。
三、改变电流。除了上述仪器外,还要准备电源,和导线若干形成得以实验的闭合电路。
2.3.掌握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在做实验之前,首先要把所做实验的电路图准确的画出来。然后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在连接电路时,有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在实验开始之前,电源是断开的,滑动变阻器的划片在最大电阻处。实验时,闭合电源,将划片移动到不同的位置,观察得到几组两表的读数,并记录。
2.4.记录实验数据,分析获得结论
把实验记录的不同的几组数据认真记录到表格中,并计算出待测电阻的电阻值,观察不同的电压电流下,所得的最终结果是否一致。
3.实验教学的新方法
除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教师要在实验课堂上,不断摸索总结新的方式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对实验课堂的兴趣.加强学生对物理课的理解。
3.1减轻学生负担 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许多学生对物理和物理实验提不起兴趣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认为学习物理特别困难。物理需要抽象性思维以及多个学科作为其学习的基础。以往的教育者往往简单的告诫学生要苦学物理,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其实,这是不够的。现在我们倡导的不只是简单的苦学,学习者要乐于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乐学的实现,关键在于教师运用科学的,有艺术性的方法去指导学生。把难化为易,让学生体味学习物理的乐趣。
3.2.创新物理实验课
在课前的引入环节上要多使用观察性试验。即在没有讲解原理之前,做一些能显示出结果的实验,就会调动起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好奇心。观察性实验的时候一定要选择角度比较小的实验,一般通过一个实验现象能反应一个实验原理。实验过程要简短明了,直观性突出。最好能有一定的趣味性。在课堂结束的时候,可以增加一个探索性实验,让学生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探索新的问题,进行一种较高层次的实验。在进行探索性实验时,主要以学生的兴趣和意愿为主,选择的器材,方法可以进行一定的指导,但不要强求一律。
物理实验是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个实验,用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物理教师要重视创新物理实验课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志辉.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学物理(初中版),2013(5):22-23.[2] 薛辉.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物理(初中版),2014,(1):15-16.[3] 瞿建国.改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中学物理(初中版),2014(2):27-28.
第五篇:初中作文教学点滴体会
初中作文教学点滴体会 辉南二中 代兵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这话充分体现了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要大面积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还是很困难的,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种模式能普遍开花结果。其实,作文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事,谁要用什么固定模式或方法去提高学生作文水平,那是不符合写作规律的。
近年来,我也试着对初中的作文教学作了一些探索,并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起始阶段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设法让学生愿意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才会孜孜以求。学生作文亦然。我认为,对于我们初一新生,提高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方式方法很多。
首先,一定要让他们坚信作文是一件愉快的事,作文并不难。为此,我鼓励学生大胆写,在每次作文话题范围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鼓励他们写真话,诉真情,“我以我笔写我口”、“我以我笔写我心”;鼓励学生常写日记和随笔等。只要努力做到句子通顺、意思清楚,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写作意图即可。这样,学生一般都能把文章写得较自由,写得较通顺具体。
其次,教师要降低作文评价“门槛”。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大多是经过他们冥思苦想而获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所以,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应及时地给予鼓励,在文后给予中肯的评价。这样做,让每一个学生都尽量多地体验到作文成功的喜悦。
第三,教师要善于在阅读教学中抓住时机,让学生多作片段仿写练习,引导学生向规范的表达一步步靠近。例如在学完《音乐巨人贝多芬》这一课后,让学生进行肖像描写练习,要求描写本班同学,不写姓名,抓住人物外貌特征及性格特点,让大家猜猜写的是谁?这一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这种练习做得多了,就会在学生头脑中积累许多文章“零部件”的范式,以后他在写成篇文章时,就可灵活选择模仿甚至创造性地运用,使作文越来越“像样”。学生常因能体验到写作的成功,他们才会对作文有兴趣,愿意写作文。这样才能使作文水平渐渐得到提高。
二、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随看随写
为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要随时指导学生观赏美丽的自然景色,了解浏览报刊、收看电视、搜集各行各业的“热门”话题。从多角度、多方位认识大自然,了解社会,触动学生写作的灵感。另外,学校组织的活动,在 每次活
动前,都向学生提出观察的具体要求,活动结束后马上设写作课。因事情刚过印象深,避免了过去“冷饭再炒”的现象。观察仔细写起来就具体生动。如我校举行的拔河比赛,接力比赛,篮球比赛,武术操比赛,文艺汇演……学生都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随看随写的作文一学年达十几次,促进了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自觉性,打破了作文教学封闭的格局,改变了学生无话可说,无病呻吟,敷衍成文的弊端。
三、教师要指导学生多看,多读,多感受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这就强调了读的重要性。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吸取前人文化的营养,我曾给学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卢梭幼年丧母,他与父亲相依为命,在寒冷的夜晚父亲和他一起诵读文学名著,以至于成名以后的卢梭也难以忘怀这段岁月。我在班上还读过高尔基、海伦·凯勒、哥白尼等名人传记,发动学生掀起了读书热。每周我都会抽一些时间给学生朗读几段美文,精彩的片段就让学生摘抄下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学熏陶和有益的启迪,很多学生购买了《读者》〉《意林》等优秀报刊,在班上争相传阅,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电视作为一种宣传工具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所以我们还应该重视指导学生怎样从电视中吸取有益的营养。新闻、电视散文、科教频道等节目既有浓浓的文化氛围,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前几天我曾提醒学生看新闻频道中的节目,新闻记者对利比亚遭多国军事干预这一事件的评论,主持人那精彩的点评表达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谴责、愤懑、遗憾、无奈。电视节目主持人炉火纯青的语言深深的打动着每一个人,对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教学和写作方法的教学
阅读教学中重视和加强语言教学,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使学生学到语言运用的很多方法和语言表达技巧,从而帮助学生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在写作中就有可能写出“语言文字好”的文章来。为此,我注意引导学生精读品读教材中的优秀篇章,品味课文中精彩的片段或富有意蕴的词句,教育学生认真完成教材中有关语言品析的练习。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还应注意教给学生写作方法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讲究方法对于写好文章也很重要,并引导学生细心揣摩和实践。
五、利用批改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1)快速批阅,及时反馈
学生交上作文,有的是为了完成任务,有的则当作是自己一次精心创作的尝试,渴望很快得到结果,老师就应及时批阅及时发放,让学生尽快品味到写作成功后的喜悦。这样就可以满足学生求知的心理,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尝到成功的甜美。
(2)批改具体,不能空泛
作文批改要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就不仅要在字、词、句、修辞等问题上指出不足、进行修改,更要在文章的布局谋篇、材料选择、详略安排等较抽象的问题进行具体、细致的修改,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进行把握,提到确实的提高;并通过和以前批改的比较,让学生明确其进步,从而使其作文兴趣有所提高。
(3)批改形式多样化
常言道,“文不厌改”,要让学生懂得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而老师批改,可能作用不大,终究还是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改。因此,我们可以采用自己批,老师批,家长批,学生之间互批等多种不同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习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文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本着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以人为本,不断探索,大胆实践,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一定会迎来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