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趣味数学》兴趣小组小结
《趣味数学》兴趣小组小结
这学期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的社团活动开展起来了。
我也组织了一个数学社团,旨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的修养,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即将到来的二期课改进行试探性探索。
在社团课上,我采用了与平时上课不同的教学方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的教法,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基本上都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和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课后配备有挑战性的问题。
2、注重实用性与趣味性相结合。重点是通过实际应用问题,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了解数学的价值,知道数学问题的常规知识和方法,进行适当的基础知识的训练的巩固,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例如:在《计算器按键失灵后》这一问题中的教学中,通过实际情景的设定,把枯燥的诱导公式结合到有趣的问题里去,举出所有的解决方法,并能进行归纳和总结,我只需要进行适当的梳理和组织。
3、注重与当前的二期课改相结合。在二期课改中,非常注重学生为主体,在每节课上,我都让几个学生上讲台,来讲解题目,让他们体验做教师的感受,感受到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最后提一下我的一点想法,随着二期课改的到来,学校应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课上有同学提起想接触一下,在二期教材中多次提到过的图形计算器,但我只能解释一遍,然后凭空给他们讲解一番。我希望学校在各方面跟上二期课改的步伐。
李林林
第二篇:趣味数学兴趣小组评比方案
趣味数学兴趣小组评比方案
黄鹤小学陆 挺
一、指导思想
以“崇尚科学、弘扬人文、发展个性、创造卓越”核心理念和“培养自知、自信、自觉、自由的现代人”育人目标引领,推进“全员化、优质化、个性化”发展战略,实施课程、课堂、德育“三位一体”整体改革,开辟一条人本素质教育之路。本着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专长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积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特点,举办了形式多样、课题丰富的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二、评比目标
1.学生独立思考,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有进一步提高。
2.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
3.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4.在心里素质上,让学生更自信,并学会去欣赏。
5.让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丰富,兴趣得到发展。
二、评比安排
1.活动时间:2014 年5月20日 下午
2.活动地点:六年级教室
3.活动课题:我会做,我明白。
4.活动形式:
①会做一些题;
②掌握一些方法;
③会讲一些故事
三、评比内容
学生不仅要会做题,还要知道做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的习惯。
①会做一些题20%
②掌握一些方法20 %
③会讲一些故事60%
四、评比等级
以鼓励为原则,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成功对的喜悦,注重过程性的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
一等奖:2人
二等奖:3人
三等奖:3人
参加学生 共8人,选报两名优秀员
五:颁奖总结
奖获奖名单上报之后,按学校的安排进行颁奖表彰。
第三篇:数学兴趣小组小结
二年级数学兴趣小组小结
王桥小学严桃珠
通过这次兴趣小组的学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有了大大的提高。最重要的是通过介绍问题的解决方法,总结思维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下面就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作一次总结:
一、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参加兴趣小组的学生都有这样一个感受:以前做数学或许只是应付老师的作业,有时甚至是为了向爸妈“交差”。但通过这样的学习,他们把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而且能将学到的知识介绍给其他同学听。
二、培养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能力
在这次的兴趣小组中不但输入了数学方面的知识而且讲述了一些与数学相关的知识,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拓展。所学的内容包括:
1.按规律填空。主要涉及的是简单的数列,还认识了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知道了它的由来。2.数字迷,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3.巧填算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并接触新的解题技巧(等式变形)。
4.火柴棒摆算式,培养学生兴趣,让数学更加贴近生活„„
三、学习成果
本周三举行的展示让我看到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对于接触过的题目能做出来,但对于一些没有接触过的题目或者变了形式的题目学生就会不知所措,所以仍应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更多的数学解题思路,加强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2013.1.10
第四篇:兴趣小组小结
《不织布制作》兴趣小组小结
这个学期是我上的是不织布制作兴趣小组,充满了乐趣。
不织布这种布料,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的一样东西。正如我自己第一次接触它时一样,孩子们也对此充满了兴趣,从它为什么叫“不织布”这个名字开始,到它能做什么,孩子们的问题多得数不完。
在第一次上课之前,我先自己动手尝试一下,做了一个作品,一个小小的草莓。孩子们看了特别喜欢,爱不释手,每个人都想亲自动手来做一做。
从怎么穿针,线头怎么打结,针脚应该是怎样的,我带领着我们小组的28名学生一点一点学习。每一次,我总是先看看操作的过程是不是能符合孩子的动手能力。想象力绝不是生而具有的,所以我将自己的课程目标设置在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他们的创意灵感。在课前,我能认真制定好计划,在课堂上,对学生能当堂示范,表演讲解,逐步辅导。在辅导中,鼓励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当小老师辅导较弱的学生。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视觉感受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认识空间能力都相应得到提高,为今后的自我动手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学期,但是,我们的作品可不少。不织布的世界充满了乐趣。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依样画瓢,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可以自己创作作品了。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着自己喜欢的小物件。每每看到自己完成一样作品,孩子们都笑得了开了怀。把我们所有的各式各样的作品放在一起,我真的是由衷地感到高兴。
在这个学期中,我勤于思考,大胆实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兴趣小组开展得丰富多彩、富有特色。在以后的兴趣辅导中,我愿用我的爱心、耐心、细心来引导、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好朋友,做一把开启儿童艺术之门的钥匙。
第五篇:趣味心理学兴趣小组工作总结
“趣味心理学”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本学期,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根据学校安排,本人承担了学校“趣味心理学”兴趣小组的指导工作。经过一学期的工作与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小组活动情况、经验与提高措施等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本兴趣班活动情况
根据学生自愿报名与教师选拔相结合的原则,从学期中间开始到学期末,本兴趣班共开展了5次教学活动固定组员有十名,定于隔周周五组织小组活动,分别为:“认识新朋友”旨在让组员之间相互熟悉和了解,消除陌生感和隔阂,“大声说出你的优点”“优点大轰炸”旨在让组员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感受自己的一天”旨在让学生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能够以宽容的态度接受他人,融入社会。观看励志影片《翻滚吧!阿信》感受信心和勇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二、经验总结
经过本学期的兴趣班活动,本人总结出下列经验:
1、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学问的内在驱动力。参加兴趣班的组员来自不同班级不同专业,文化层次水平也不尽相同,来参加的目的也不一样,有的是觉得好玩,来试试,有的就是对这门学科有兴趣,而有的是察觉到自己有自卑或者是懈怠的小问题,想要来找寻解决的办法。最终孩子们都坚持下来,我想,唯一的动力就是通过参加活动感受到了心理学这门学科的魅力,对它有了兴趣。由此,我联想到,如果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对于学生提高学习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也会有所帮助。
2、引导学生成为活动的主导,激发学习。兴趣小组老师是指导者而不是活动的主导者,在每一次的活动中,我把活动方法和规则给学生讲解清楚,活动道具准备好,放手让学生去做,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知识了解的参与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但是,个性化教育实践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兴趣班的活动开展活动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首先是学
生的自制力问题,低年级学生的自制力较弱。其二,一些学生视野不开阔,参与活动放的不够开,这就造成了有些活动对有些学生没有起到预想中的效果。
因此,对于今后的兴趣班活动,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兴趣班活动质量:
1、耐心讲解每一次活动的目的,争取让所有组员在参与过活动后都有所收获。
2、在调整好学生和我个人的时间基础上,争取多增加活动的次数,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