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尝试(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2 22:53: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尝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尝试》。

第一篇: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尝试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尝试

三水区西南街道河口中学

刘艳云

佛山教育学会二等奖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已明确规定:“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数学教师去钻研、探究。我在自己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做了一些尝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利用数学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3、利用数学之美,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4、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辨正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5、利用课题学习,让学生正确应对生活。

【关键词】数学 利用 德育教育 学生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已明确规定:“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数学教师去钻研、探究。我在自己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做了一些尝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利用数学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地挖掘出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等,这些典型真实的数学史实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能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二、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不仅在于数学应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们在讲授初三几何《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引言课时,针对学生不重视这类问题的通病,向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事实:早在公元前两千年,我国的治水英雄?大禹,为了解决在治水中的地势测量问题,就巧妙地利用了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了不少治水工程的难题,这种方法要早于西方三角术的研究达两千年之多。通过这个故事,不仅使学生看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而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在以后讲授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时,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数学知识只有最终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

讲正负数的时候引入个人或单位的收入和支出,温度的升降,河水的起落,股票的涨跌;讲数据的统计可结合学生的零花钱、校服型号、年龄;讲方程、不等式更是可以以生活中的买卖问题、行程问题为实际模型,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里磨练并提高数学思维。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一些实习作业,如自己制作测角器,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河流的宽度;或者建议学生到农村、工厂、建筑工地参观学习,了解数学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并让他们对生活事例建立函数模型。让学生秉弃数学是空中楼阁的思想,学习实实在在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总之,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密切配合社会形势,市场经济变化态势,及时增加渗透生活、生产常识、金融投资常识、市场竞争常识等,引导学生处处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利用数学之美,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

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我启迪学生,你们个人就象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同时,圆也隐含完满、团结的力量,圆的终点也是起点,让我们深深明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道理,它激励学生们不懈的奋发向上,追求完美的自我。

当然,每个几何图形都有它的教育意义。三角形让我们学会沉稳,四边形让我们学会灵活应变,矩形帮我们塑造个性,圆帮我们打磨棱角,一次函数为我们指明方向,二次函数带我们冲击人生的高峰,三角函数指导我们穿越人生的起起落落;再比如黄金分割,让我们以一种完美的比例去欣赏世界、创造世界,迸发了模特行业,巴农门神庙,还帮我们制造出新型的农药、医疗药品、化学制剂,也让学生们在熏陶中以一种全新的心情投入到追求完美之中。在教授二次函数时,通过二次函数图像既可以描绘篮球运动的轨迹,又可以刻划天体运动后轨迹的教学,提示数学中的奇异美。

数学美还体现在简洁上,数学中概念(包括定义、公理、定理、法则、公式)的产生与发展,都具有高度的严密性、概括性与准确性。数学中的简洁美无处不在,大到整个知识体系,小到一个定理的语言表达都体现着数学的简洁美。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数学中的这些美学因素挖掘出来,揭示出来,通过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美、鉴赏美,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思想情操。

四、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辨正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主要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是物质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运动变化的观点、量变到质变的观点、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观点的教育。数学自身充满着矛盾、运动、发展和变化,体现着唯物论的辩证法,是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更具体、更广泛的学科。

数学教材中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素材很多。例如,正数与负数、有理数与无理数、常量与变量等都是对立统一的;函数等体现了事物运动变化的观点,互相联系的观点;数的概念、角的概念等都是由实际需要不断扩展,充分说明了事物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建立,性质、定理、公式、方法的发现和总结,总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过程;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总是把它转化为熟知的问题,或者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这就是矛盾转化的原理„„这些为数学教学中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数学课程对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有着特殊的有利条件,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自觉地挖掘教材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五、利用课题学习,让学生正确应对生活。

初中数学中有许多的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调查吸烟的危害》等让学生们在研究或调查过程中受到磨练或浅尝挫折,通过他们的小组分工、协作、合作,会让他们在探究中自学到许多课本中没有的知识,为他们将来踏入社会生活的社交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会培养他们遇败不馁,在逆境中成长的思想。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必须注意方法上文道结合,做到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细雨,润物细无声!

[参考文献]:

1、《教师教育研究》

2、《教育科学与艺术》2014.11 2015.3

第二篇: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数学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我个人认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方法。

1、利用数学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2、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不仅在于数学应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我们在讲授初三几何《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引言课时,针对学生不重视这类问题的通病,向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事实:早在公元前两千年,我国的治水英雄?大禹,为了解决在治水中的地势测量问题,就巧妙地利用了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了不少治水工程的难题,这种方法要早于西方三角术的研究达两千年之多。通过这个故事,不仅使学生看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而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在以后讲授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时,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数学知识只有最终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

讲正负数的时候引入个人或单位的收入和支出,温度的升降,河水的起落,股票的涨跌;讲数据的统计可结合学生的零花钱、校服型号、年龄;讲方程、不等式更是可以以生活中的买卖问题、行程问题为实际模型,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里磨练并提高数学思维。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一些实习作业,如自己制作测角器,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河流的宽度;或者建议学生到农村、工厂、建筑工地参观学习,了解数学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并让他们对生活事例建立函数模型。让学生秉弃数学是空中楼阁的思想,学习实实在在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

总之,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密切配合社会形势,市场经济变化态势,及时增加渗透生活、生产常识、金融投资常识、市场竞争常识等,引导学生处处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利用数学之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追求完美的思想。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

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我启迪学生,你们个人就象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同时,圆也隐含完满、团结的力量,圆的终点也是起点,让我们深深明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道理,它激励学生们不懈的奋发向上,追求完美的自我。

当然,每个几何图形都有它的教育意义。三角形让我们学会沉稳,四边形让我们学会灵活应变,矩形帮我们塑造个性,圆帮我们打磨棱角,一次函数为我们指明方向,二次函数带我们冲击人生的高峰,三角函数指导我们穿越人生的起起落落„„

再比如黄金分割,让我们以一种完美的比例去欣赏世界、创造世界,迸发了模特行业,巴农门神庙,还帮我们制造出新型的农药、医疗药品、化学制剂,也让学生们在熏陶中以一种全新的心情投入到追求完美之中。

4、利用平面直角系及函数图象教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我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比如我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划定点位置的工具,它把几何中研究的基本对象“点”与代数中研究的基本对象“数”联系起来,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两个坐标(横坐标、纵坐标)确定下来。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有一些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象平面内的点一样,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一般说来,个人的定位参数概括起来也有两个,即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中确定定位高低、好坏的唯一能动因素是后天因素,那就说明个人在社会上的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的后天努力是密切相关的。因而告诫学生,在初中这个人生观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长大成才而努力学习。

另外,在学习完函数图象后,通过对各类函数图象特征的总结,如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抛物线、有的是双曲线、有的是折线等,启发学生,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如同函数图象一样,有时平坦,有时崎岖;有时高潮跌起,有时低潮绵延,应始终保持冷静向上的人生态度,去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

5、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它较其它学科更为具体和广泛,这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如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数的对立统一(正和负,整与分,有理与无理,实与虚)、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还有反证法的思想,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适时地、恰当地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炼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

6、利用课题学习,让学生正确应对生活。

初中数学中有许多的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调查吸烟的危害》等让学生们在研究或调查过程中受到磨练或浅尝挫折,通过他们的小组分工、协作、合作,会让他们在探究中自学到许多课本中没有的知识,为他们将来踏入社会生活的社交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会培养他们遇败不馁,在逆境中成长的思想。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必须注意方法上文道结合,做到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细雨,润物细无声!

第三篇:浅析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渗透德育教育 王恒

浅析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渗透德育教育

兴义市乌沙镇中学

恒 历史赋予教师的使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努力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课程体系。说到数学,很多人都会觉得枯燥无味,但若教师不断在教学中融入数学史实或生活模型,对学生进行德育思想渗透,课堂内容就会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爱国思想的形成。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更加注重数学的趣味性,也更加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找到德育的切入点,进行德育渗透,是我们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德育渗透“渗”的途径怎样?该运用哪些手段和方法呢?纵横近几年实行新课改的教坛,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方法。

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应遵循的原则 1.适度性原则

德育渗透是将思想、观点、精神、情操等有意识地扩散、迁移、传递给教育对象的,使之在无意中接受。2.量力性原则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认知基础和思维发展水平,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3.重点性原则

数学能够用来进行德育渗透的素材很多,为了有效地提高德育教学效果,要遵循重点性原则,即一堂课要突出一个主要的观点进行教育,不求面面俱到,要突出一个重点,使其色彩浓些,力度大些,以求取得好的效果。4.情感性原则

数学教学中德育要讲究艺术性,充分发挥情感效应。在师生交往中,应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真诚地关心和理解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帮助,一视同仁,就会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领悟道理,让学生在感情交融的情境中获得启迪,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可行方法

1.利用创设情境渗透德育。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十分必要的,但情境的创设不能随心所欲,一定要处理好广泛性与定向性、探索性与高效性、直观性与思维能力培养的阶段性、生活性与数学性等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生命力,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2.利用数据材料渗透德育。教材中有许多反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数据,有许多应用题是描述我国工农业生产及生活方面的发展变化的, 其主要方式是前后、左右对比,通过数据对比,反映变化的大小和快慢,这些素材本身就是很好的教育内容。通过对比,使学生加深了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利用知识迁移渗透德育。数学知识具有思维性,抓住数学知识的广泛含义,是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力途径和方法,可收到“ 治病” 的效果。在进行道德教育时,运用数学知识对生活事物进行推理,会使原本单调的教育变得丰富、生动且易使人牢记于心,从而达到教育之目的。4.利用多媒体技术渗透德育。新课标指出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一、利用数学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二、利用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在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是明确提出的。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德育因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为祖国建设事业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恩格斯指出:“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连初等数学也充满着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在数学体系中到处可以找到印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的产生及发展,同其他事物一样严格遵循唯物辩证法的规律,例如:从数学概念的产生及延伸、推广,从数、式、方程、函数的应用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等,可对学生进行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理论来源于实践作用于实践等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从数、式的正与负、加与减等的转化教学中,可对学生进行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等。平面几何则是更好的唯物辩证法观点的教育素材,例如:四边形教学中,通过对四边形的四条边位置的运动及长短的变化,四边形可在梯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棱形、正方形之间互相转化等,对学生进行事物是在运动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比如我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划定点位置的工具,它把几何中研究的基本对象“点”与代数中研究的基本对象“数”联系起来,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两个坐标(横坐标、纵坐标)确定下来。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有一些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象平面内的点一样,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一般说来,个人的定位参数概括起来也有两个,即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中确定定位高低、好坏的唯一能动因素是后天因素,那就说明个人在社会上的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的后天努力是密切相关的。因而告诫学生,在初中这个人生观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长大成才而努力学习。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我启迪学生,你们个人就象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同时,圆也隐含完满、团结的力量,圆的终点也是起点,让我们深深明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道理,它激励学生们不懈的奋发向上,追求完美的自我。

三、在学习活动中渗透德育

要求学生做到学习上自我检查,行为上自我修养,活动上自我组织,纪律上自我约束,生活上自我管理。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又可以有目的的培养他们从事德育工作的技能和本领。现在,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里父母溺爱的较多,且大多数都缺乏集体主义观念,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担负起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等任务,使他们较早的形成集体主义观念。教学活动是我们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途径,也是我们渗透集体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每项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我们向学生渗透集体主义教育的好时机。比如,在开展本学科兴趣小组活动、课外实践活动时,采用小组记分的形式,让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来共同的解决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只有大家团结起来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四、在课堂即时评价中渗透德育。

在课堂中,会出现某些思想教育契机,如果我们能及时抓住这些德育生成点,巧妙而又不失时机地给予教育,就能产生极好的德育效果。教师在不经意中对学生的教育,其效益胜出师生的一次长谈,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例如,我们可以对学生的严谨的态度,踏实的作风给予表扬;可以对学生的灵活思维给予表扬,„„。适当的赞美和鼓励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即使一个平凡的孩子,在鼓励的雨露下也会变得更加鲜活起来。

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的德育因素。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 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不仅在于数学应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在讲授“全等三角形”时,结合课本中的“读一读”中的“巧测河宽”,向学生介绍早在 1805年,拿破仑率领大军与反法联军在莱茵河两岸激战,拿破仑想使炮弹准确的落到对方的阵地,就必须知道河有多宽,但直接测量是不可能的,拿破仑急中生智,巧妙地利用了“三角形全等”,解决了这个难题,通过这个故事,不仅使学生看到了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而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以后讲授知识时,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数学知识只有最 终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给学生针对性地布置了一些实习作业,如自己制作测角器,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测量建筑物的高度;或者建议学生到农村、工厂、建筑工地参观学习,了解数学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

第四篇: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

内容提要: 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教师应结合专业特点,把德育教育渗透于课堂中,努力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制定各学科德育渗透计划,开创学校德育教育新局面。关键词: 德育现状 渗透点 渗透方法 渗透度

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在古代教育中,礼(德育)是“六艺”之首。在当代,“以德治国”是我国的大政方针之一。学校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道德教育的先行者,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各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对塑造学生美好人格,培养优秀人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美国教育学家威廉詹姆斯有一句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所以我们要树立“实实在在,时时刻刻”不走形式、不作秀的德育教育理念。

一、认真研究德育现状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通过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的大量研究发现,当代少年儿童身上具有很多优良品质,如:乐于接受新事物;法 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较强的公民意识;比成年人更容易接受环保意识;相信事实;做事认真;兴趣爱好广泛等。但在重智轻德的人才观、文化产品审美错位,互联网繁杂信息充斥生活的每个角落等因素的影响下,部分未成年人的道德状况令人担忧:功利思想明显,价值取向扭曲;缺少公德意识,生活行为失范;缺乏进取精神,贪图享乐;沉迷于网络,生活虚幻„„

二、分析教材,找准渗透点,把握渗透时机

认真钻研教材,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知识的分析中。千万不能脱离教材,随意发挥,如果不能将德育内容和教材很好地联系在一起,就会给人牵强附会的感觉,就会让学生觉得有强加的意味。我们的学生不但聪明,而且“反侦察能力”特别强,这样很可能会牵动他们的“逆反神经”,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很可能还会适得其反。所以我们要充分驾驭教材,探寻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最佳契合点,即教学中思想教育的“渗透点”,做到“润物细无声”。

德育的特点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所以在找到合适的渗透点后,还要注意渗透的方法、形式和时机等,才能创造最佳的渗透范围,达到最佳的渗透效果。虽然我们时刻都要保持德育教育理念,但并不是每门学科每节课都必须有德育教育的内容。没有突破口,联系德育现状比较困难,不具备渗透时机的就不要牵强,只要与学生一起上好课,学好知识即可。我是一名电工专业的老师,在几年的教学生涯里,我觉得电工专业中的德育内容隐形的多,显性的少,因此就需 要我们在教学中认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结合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形成一系列德育渗透要点,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对其思想品德,团队合作意识,良好道德习惯等的培养。现代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从事一项职业所必需的从业能力,它应该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方面。专业能力指的是: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和相应的知识,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方法能力指的是: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评价工作结果的方式等。社会能力指的是: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职业道德,在小组中合作、交流、协商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让学生学会”做人”比让他们学会“做事”更为重要,所以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我们就要适时地把德育培养目标渗透于学科教学中,例如在《电工基本技能与训练》的授课中,通过章节内容的整合、实训技能的强化,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式学习,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特别是社会能力的培养,在分组活动中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分工协作能力、团队意识、责任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使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我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要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比如在照明线路安装中:让学生自由结合,锻炼了他们的沟通能力;让他们相 互配合,体验了分工协作的高效性,在布线阶段,让他们知道节约的重要性,在最后的试验阶段,则可以着力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所以德育内容要及时捕捉,及时融入教学中,以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融入教学,掌握“渗透度”

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卓有成效地落实道德教育,如何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界乃至全社会一项重大的课题。

“一切事物都是特定质和量的统一,都有自己的度。一旦超过这个度,事物就会发生质变”,事与愿违也就不难理解了。从我个人亲身体验来看,在教学中有效地灌输德育教育的关键是要把握好渗透度,俗话说:“世界上最难掌控的是人心,最难拿捏的是分寸”。要想把事情做得完美,就必须要在最难掌控的事物之上,做好最恰当的拿捏。所以在教学中,要恰当地处理专业知识和道德教育的关系,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给人自然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千万不能为了加强德育教育喧宾夺主,这样就会显得矫揉造作而使学生厌恶。安全用电是电工专业中比较容易融入德育的一门课程,例如:在触电原因的讲述中,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他们讲述在生活中遇到的或了解的触电事故,并总结触电的原因,从而联系生活实际建立安全用电的意识并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同时可以让学生建立严格遵守制度杜绝事故发生的理念。但不能每次课都面面俱到,一定要因材施教,寓情于教,有机地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情操陶冶与一体,真正寓德于教中。

四、及时总结,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我觉得教师绝对不是一桶水这么简单,而应该是一条有源头的溪流。我认为,教师只有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思想,才能跟上时代前进和知识发展的步伐,才能胜任复杂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工作。“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否定自己,才能不断进步,拥有的知识才能像“泉水”般沽沽涌出,而不只是可怜的“一桶水”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已经进入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家庭计算机的普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出现,使网络遍及了人类现实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一定要成为学习型的教师,我们必须掌握信息技术。只有掌握好计算机技能,熟悉了网络,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资源,才能有效地管理学校、班级的网络设备,才能有条件去了解学生的网络意识和心理。才能随时随地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动态。

我们和学生交流的话题不仅仅是这个电路图怎么画,这个线路怎么连接,电路中出现了什么故障,我们还可以谈论最新的游戏,谈论谁的空间里感人的日志,谁的微博更新了什么新内容,要让学生看到我们不仅有严谨的作风、得体的穿着、文雅的举止,更有渊博的学识,以及和他们沟通的能力,时刻彰显为人师表的力量。让他们想要和我们沟通,学会倾听,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未来的学习目标。有了学习目标,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就有了人生前行的方向。所以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及时总结成功经验,经常浏 览德育教育网站,借鉴最新教育理念,坚持不懈地把德育的精髓贯彻教学始终。

有位优秀的教育家说过:“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越早越好”,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复兴伟业的肩负者,是华夏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承者。所以就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提供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地发展。

第五篇:思索与尝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思索与尝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以《网上交个好朋友》教学设计为例

郑雷 指导教师 李伟

问题与思索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实习教师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在这一个多月里,我收获了很多。我一边沉浸在作为一名教师的欣喜和激动之中,一边为教学中的种种“意外”感到头疼。最困扰我们这些实习生莫过于学生通过网上邻居上交作业时随意的删除、修改他人的作业,上课的过程中通过各种信息交流工具发送不文明信息。针对这种现象,教师们所采取的解决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反复强调,另一种是严厉训斥。然而或许是“复制、粘贴”太过容易,使他们忽视了作品形成过程中的辛苦,两种方法都只能使学生暂时收敛不道德行为,无法使学生深刻认识自己的行为就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不尊重甚至破坏。那么,究竟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

通过与学生们的相处我发现,学生们对教师们训斥的态度一般会表现出或多或少的逆反心理。经过反复的思考,我认为对道德问题的处理应该采取渗透教育的方式,将情感教育附着于教学过程,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下面就是我实习期间的一节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考虑了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我想,如果我们能够坚持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道德教育,进行德育“渗透”教育,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道德问题也就有了解决的办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尤其是让学生明白“负责、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

尝试——以《网上交个好朋友》教学设计为例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信息技术》(浙江教育出版社)七年级第六课的内容“网上交个好朋友”,涉及的知识有:新建文件夹、文件的重命名、复制文件、设置共享、设置带密码的共享、查看计算机名。教材是通过局域网内新建文件夹(放置个人自我介绍)、设置共享,让好朋友查看为思路组织内容。

本案例没有按照教材的思路设计,而是将新建文件夹、设置共享、查看计算机名等主要知识纳入“案情模拟”,以“名侦探柯南破案”为主线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一个人的作品被他人无故删除时的焦急,探询能够删除的原因(共享设置)及如何保护自己的资料,使之既能与同学进行交流(设置共享的意义)又能不被他人随意删除(密码共享设置)。这样组织教学主要是考虑到两天原因:一是前面几节课基本上都涉及到学生的个人介绍,并且也设置了一些活动让学生相互查看,因此,查看他人(包括好朋友)的个人资料对学生已经没有吸引力;二是由于设置共享后很多学生会修改他人资料,这样容易使学生养成不道德的网络习惯。

二 教学分析与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对象分析与教学设计

本案例主要针对初中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初一是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时期,对刚进入中学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对形象的、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这一时期的学生大多比较淘气、好动。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并乐于表达。

在计算机技能方面,学生已经学会了windows的基本操作。能够正确开机、关机;掌握了鼠标的单击、双击操作以及资源管理器的基本操作;能够利用智能ABC输入文字。而对文件夹的建立、重命名还知之甚少,对文件夹“共享”概念理解不够。

教学需要分析与教学设计 1.将情感教育融入任务之中

通过前面的教学,发现部分学生总会修改、删除教师机中的他人资料。如果教师直接从正面教育学生不要修改他人资料,教学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为此,设计了任来庆同学的资料无故失踪的案例,让学生体验受害人的心情,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记事本中输入“我要做文明的网络小公民”,将文件夹设置共享后同桌相互签名,类似于在倡议书中签名,拥护倡议声明。2.将任务融入情境教学

本案例以学生感兴趣的“名侦探柯南破案”的情境为设计主线,将学生要掌握的知识融入“案情模拟”之中。在“案情分析”、“案情模拟”、“案情解决”三部分的教学中,学生掌握了新建文件夹、文件夹重命名、查找计算机名、设置共享等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网络教室中信息的共享让学生体验共享信息带来的方便,通过案情的分析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问题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熟悉文件与文件夹的概念,能够描述文件夹共享的意义及其类型

能力目标:能进行新建文件夹,设置文件夹共享,重命名文件夹,查看计算机名等基本操作 情感目标:遵守网络道德,不随意删除他人的作品

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注意(4分钟)

师:这节课老师将给大家讲述一个柯南侦探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我们的网络机房中,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案情:案发地点:本机房

案发时间:今天早上第三节课

案情:初一(4)班任来庆同学以记事本保存在电脑“D盘我的作业”文件夹中的作业无故失踪,他现在非常焦急,因为那是花了很长时间才完成的一份作业。生:议论。

(二)分析案情,解决疑惑(8分钟)

师:我们接着看这个侦探故事,我们看一下柯南的调查:

根据任来庆同学称,他是在案发前10分钟,通过资源管理器在自己电脑D盘建立一个文件夹,并命名为“我的作业”,之后又将该文件夹设置为共享,并将做好的作业保存进去。可一会儿文件夹中的作业就消失了。柯南觉得很奇怪,同学们平时把资料保存在D盘都不会丢失,怎么任来庆同学的作业丢失了呢?同学们知道问题在哪里吗? 生:因为他设置了共享(可能的回答)

师:好,柯南和同学们一样很想找出真相,可是要想找出真相,他还有一些疑惑:

1. 如何通过资源管理器在D盘中建立一个新文件夹,并命名为“我的作业”? 2.如何将该文件夹设置为共享?有哪位同学能帮柯南解决疑惑呢? 生:上台演示

师:强调并演示新建文件夹、文件夹的重命名、设置只读共享

(三)针对问题,提出任务(5分钟)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问题在于共享,为了验证设想,柯南请大家帮他一个忙——案情模拟 1. 在D盘中建立一个文件夹,并命名为“我的作业”

2.打开记事本,输入“我要做文明的网络小公民”,并以自己的名字保存在“D盘我的作业”中 3.将“我的作业”文件夹设置共享

4.同桌相互访问,并在对方的记事本中“签名”

(设计意图:这里以同桌相互签名代替案情中的删除他人资料,是希望通过学生自主体验只读共享权限——不能添加、减少文件中的文字;而且以签名的形式可以加强学生对网络道德的责任感。另外,通过同桌相互访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可以保证合作的有效性。)同桌相互访问之前,我们先要找出自己计算机的名字。(演示查找计算机名)

(四)学生自主探索,体验只读共享(8分钟)生:进行案情模拟。

(五)案情再分析,解决疑惑(4分钟)

师:很多同学刚才不能在同桌的记事本中签名,这和柯南的设想不一样,为什么案情模拟会失败呢?有哪位同学能帮柯南解决一下? 生:要设置完全共享。

师:好的,这位同学的想法和柯南一样,原来是任来庆同学设置了完全共享。而刚才同学们设置的是只读共享。我们看一下如何设置完全共享。(边示范边讲解设置完全共享)

现在大家把自己的文件夹设置成完全共享,同桌再相互访问并签名。

(六)自主探索,体验完全共享(4分钟)

(七)提出解决方案,体验密码访问(3分钟)

师:案情终于水落石出了!原来是因为任来庆同学为了和同学探讨作业才把文件夹设置成完全共享。但是不能随意删改他人的资料,删除他人资料的行为和盗窃、破坏行为没什么区别。同学们应该坚决抵制这种行为!

师生:总结完全共享和只读共享的区别(在课件中展示)。

师: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柯南想出了解决方法——根据密码访问

设置密码之后,他人想共享你的资料就必须知道你的密码,这就提高了资料的安全性。我们看一下如何设置密码:(边讲解边演示)现在大家来验证解决方案:

1. 把D盘中“我的作业”文件夹改名为“friend”,然后选择“根据密码访问”并在“完全访问密码”中输入你的密码。2. 2.把密码告诉你的同桌,分别在对方的记事本中输入“我们的承诺”并保存。

(八)学生自主体验(4分钟)

生:将文件夹设置为密码共享,并与同桌交流体会。

(九)体验共享的便利,总结(5分钟)

师:同学们都已经学会如何设置共享,设置共享后我们就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实现信息共享。柯南为了感谢同学们这节课对他的帮助,留了一份礼物在“教师机共享”文件夹中,大家可以使用密码“gx”访问,并将喜欢的作品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中。生:自主操作

师:同学们可以想一想,如果自己辛苦的作品被他人删除了,是不是很着急啊?所以,老师希望以后大家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能履行今天的承诺——做一个文明的网络小公民!

教学后记

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与之相对的道德问题。我想这些问题不但困扰着我们这些实习生,也困扰着所有的老师、家长。作为未来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

一、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德育教育?

二、如何处理并解决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不同于传统课堂的道德问题?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能操作及体会到将文件夹设置共享的意义:实现资源、信息的交流;另一方面,要考虑在设置共享之后产生的问题:学生随意删除他人的资料。而更另教师和家长担忧的往往是后者。因此,本案例将重点放置在后者,通过创设一个情境“文件无故丢失”引起学生的共鸣(因为很多学生都有个人资料被他人删除的经历),紧接着围绕“柯南破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明白了“文件丢失”背后的原因(设置了完全共享)、如何采取措施(设置只读共享、密码共享)并承诺不随意删除他人资料,作一个文明的网络小公民。当然,从学生、同学和老师的反馈来看,还有一个方面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即对基本知识技能操作的总结和归纳。一些学生过于沉浸于“案例模拟”的情境中,而渗透在情境中的知识点往往被忽视了,这也是年龄小的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需要教师多次的总结、提示、归纳。

下载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尝试(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尝试(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幼儿生活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尝试

    在幼儿生活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尝试海安县机关幼儿园王志梅如何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始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探究的问题。孔子曰:“少成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一个人小时侯养成的习......

    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尝试

    【摘要】: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使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更应该利用我们信......

    在幼儿生活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尝试

    在幼儿生活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尝试海安县机关幼儿园王志梅如何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始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探究的问题。孔子曰:“少成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一个人小时侯养成的习......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澧县码头铺镇中学陈云 摘要: 新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有......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是要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渑池县城关镇xx学校xxx 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极......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专门的“思想品德”学科的教育范畴,也是各门学科教学必须贯彻落实的教学任务。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安达市昌德镇中心校刘坤 教师都是德育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就要在课堂教学中,用好化学教材,对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