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三引领 活动四结合

时间:2019-05-12 22:25: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堂三引领 活动四结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堂三引领 活动四结合》。

第一篇:课堂三引领 活动四结合

课堂三引领

活动四结合

——品德学科教学生活化研究实验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国家教育部新颁发了《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规定了该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化、活动化、综合性的课程。“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课程理念决定生活化是小学思品课程的首要特征。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生成活动主题,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也更符合学生成长的规律,也正是基于这种规律我们提出了旨在丰富德育内涵,完善德育网络,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新时代德育体系之“品德学科教学生活化”的教改课题。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生活化:即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通过创设丰富的生活情景,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以更便捷的方式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现象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知识和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创造性的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品德教学生活化:即利用品德课为载体,将学生生活中的道德现象引入课堂,用生活活动激发学生健康的道德情感,并用健康的道德情感去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的道德实践,从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以别于当前的空洞抽象而缺乏实效性的思品德说教。

三、研究实验的内容和途径假设

(一)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理念的假设

品德在生活中成长。生活随品德而高尚。

让生活成为品德课的大课堂,使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成为品德教育的有机载体,在生活化的情景体验中实现品德的升华,进而追求高尚的生活。

品德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是按自身内在的道德尺度去评价事物的善恶,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并按一定的道德标准去改造自己的生活环境。良好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又促进着人们良好品德的形成,从而营造出良好的道德氛围,催生更多拥有高尚道德的人,实现高品质的生活。

(二)构建品德教学生活化的模式 生活——认知、体验、实践——生活 从鲜活的生活现实中的各种品德现象入手,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情感体验,理性思考,帮助学生正确地辨别生活中的真假、善恶、美丑,从道德情感上自觉地抛弃假丑恶,追求真善美,并将这种道德情感内化成一种学生的道德意志,在生活中用道德意志去指导生活,在生活中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成为高级趣味的人,实现提高生活品质的最终目的。

(三)生活化的品德教学内容的研究

虽然品德教材是根据《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地进行编写的,但它毕竟是面向全国或全市的学生,针对共性问题而编写的,教材中有些实例往往跟我们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显得空洞抽象,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只有让品德课的内容更加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才能开放农村学生的生活情感,使我们品德课教学真正发挥作用。

1、课堂三引领

(1)凭借生活,引领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对知识产生渴求的起点,萌发创新欲望的基础。认知学习理论在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时,强调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心理结构,创设问题情境。凭借生活创设情境的策略更多地考虑了儿童原有的生活基础,并努力在儿童生活与文本生活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这样学生更有建构的基础和探究的动力。生活化品德课就是要结合教材具体内容,凭借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情境,精彩导入,激发情趣。

(2)联系生活,引领思想

小学品德课是以提高学生道德认识水平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目的的。因此,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做”“今后应该怎样做”的明理自然也就成为思想品德课的灵魂。但正如俗语所说“强扭的瓜不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词事要躬行。”呆板枯燥的说教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反而会让学生感到厌倦。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去理解、消化、巩固道德认识,才可能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首先,联系生活,选择故事。现行品德教材中,每课围绕德育目标要求,大多选有一个主故事,这些故事由于注重典型性,反映大人物的事、过去的事比较多。而这些故事往往距离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较远,比较空洞。因此,教学中选用故事明理时,教师要适当选择或修改,注意时代性,力求贴近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尽量选用小人物、小故事,让学生感到就是身边人,身边事,给人以亲切之感。在引导学生讲故事、举事例、表观点、谈感想时,更要让他们讲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真实感悟生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点,真正实现内化道德,达到明理的目的。

(3)探讨生活,引领行动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是品德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辨析导行、联系实际导行是思品教学中巩固明理,指导行为的重要环节。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通过贴近学生实际的一些典型事例,使学生在辨析中,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事;行动中,心中有情,脑中有理。学生将课堂教学获得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让品德引导为生活。

2、活动四联系

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是德育的生命。因此,在生活化的品德课程中,重视指导学生活动,让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以真真切切的感悟和体验,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1)、与学生平时的生活、学习活动相联系

品德教学生活化,就是要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要留心观察学生行为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进行及时而积极的评价。鼓励进步,激励后进。无以小善小恶而不评,将评价日常化,是使学生再不断的实践中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的有效方法。

(2)、与班队、少先队活动相联系

活动是少先队的灵魂。品德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和所学内容相关的,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以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良好行为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

(3)、与家庭生活活动相联系

家庭是成长的摇篮,是情感的根。品德教学生活化,要密切关注并适时引导学生的家庭生活,通过家校联系,优化学生家庭德育环境和品德成长,将“导行”落到实处。

(4)、与社区活动相联系

学校是小社会,社会是大课堂。品德教学生活化,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关于集体、民族、国家、法制等等社会意识和人生观、价值观得到检验,并在实实在在的体验和感悟中坚定并升华,学生将由此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并因其高尚的品德而成为一个高尚的社会人。

(四)建立生活化的品德评价体系的研究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学生的品德又由其的知、情、意、行等四个因素构成。生活化的品德评价体系就是“生活评价品德”:评价学生知、情、意、行这四要素的过程和细节,评价四要素的统一和谐。

1、建立学生”成长袋”。记载学生认知、情感和实践的成长。

2、建立家校联系卡。反馈和引导学生在家庭的行为品德。

3、建立社区联系卡。反馈和引导学生在社区的行为品德。

四、研究实验原则

1、实践性原则

从学生的现有生活经验出发,结合教学内容,贯彻“知行合一”的思想,使品德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中成长,并引领高品质的生活。

2、趣味性原则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年龄特点,趣化教材,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情境,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3、现实性原则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较强的形象性,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生动形象的典型情境,把学科知识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

4、成长性原则

学生品德的成长通过真实的生活感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点,激发道德情感并内化成一种学生的道德意志,并不是线性的,是一个曲折过程。

五、研究实验的主要方法

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

六、研究实验周期

2004年11月至2006年8月。

七、研究实验对象

本课题研究选取花桥中心小学2009级1、2班为实验班级。

八、研究实验组织

课题研究实验小组:组 长:(主研)魏 勇

成 员:(协研)谭先宁 余和英 苟云群 薛加芳 杨寿平

刘 洋 龙 梅 邹 娜 李绍书 刘真平李 琴

九、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工作报告。

2、研究报告。

3、《“品德学科教学生活化研究”教案、案例、论文》《“品德学习生活化评价”资料集》。

永川市三教镇花桥小学

品德学科教学生活化研究实验小组

2004-11-11

第二篇:交警大队“四结合”掀起“三访三评”活动高潮(模版)

交警大队“四结合”掀起“三访三评”活动高潮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开展“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的统一部署要求,提升群众对公安交管工作的满意度,交警大队认真学习领会“三访三评”活动精髓,以“四个结合”为抓手,迅速掀起“三访三评”活动高潮,推动“三访三评”活动向纵深发展。

一是将“三访三评”与“一队一品”活动相结合。大队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路线方针,继续实施“一队一品”活动,以中队为单位,结合所在镇(街道)的已有的宣传资源,开展“三访三评”活动的宣传工作,加强“三访三评”活动宣传,让群众了解“三访三评”活动的重要意义,积极参与到“三访三评”活动中来。

二是将“三访三评”与后“春运”工作相结合。大队围绕后“春运”交通安全工作,结合“三超一疲劳”集中整治专项行动,重点走访客货运输企业、客运场站和中小学校,广泛宣传开展“三访三评”活动的重要意义,通过宣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发放交通安全宣传资料,收集企业法人、车辆驾驶人、学校师生及群众的相关建议和意见,解答相关交通安全方面的疑点、难点,充分展示交警部门服务人民群众的信念,争取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

三是将“三访三评”与“警营开放”相结合。大队各中队在2月底3月初,按照自身的工作特点,结合当前开展的禁酒驾和“清违”专项工作,实施警营开放,敞开大门,共话交通,广泛邀请各界群众代表深入警营开展座谈交流会,提出在交通事故、隐患、整治、宣传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大队就群众代表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将中肯的意见建议进行记录,对群众代表做进一步回访,就采纳的意见建议、改进的工作举措向群众跟进告知,不断营造“警民一家亲”氛围,提高活动的社会效果。

四是将“三访三评”与媒体宣传相结合。“三访三评”活动是“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的深化和延伸,是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大队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将“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充分融入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向广大媒体朋友、网民等群体充分展示秀洲交警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保人民平安的业绩、让人民满意的形象,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第三篇:密码引领高效课堂

密码引领高效课堂

----读《发现高效课堂密码》有感

2011年5月,于春祥老师的第二本专著《发现高效课堂密码》新鲜出炉,我有幸参加了由几个好朋友举办的“首发式”,首先拿到了于老师亲笔签名的赠书。课堂是我喜欢的,就是做了教研员,也一直不愿意里离开,于是常常“下水”,因为我知道:师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是他们精神寄居、心灵依托的场所,帮助他们提升课堂生活的质量,就能提升生命的质量。“生本高效课堂”又是近三年来我积极参与研究的课题,躬身力行,有好多的实践与思考需要印证,需要交流碰撞,需要得到“高人”的引领。

“一位草根教育专家的课改宣言,一份高效课堂完整解决fangan。”于老师的高效课堂“密码”是什么呢?打开书,浏览目录,第一章:高效课堂大揭秘;第二章:课堂规律有几多;第三章:解密神奇杜郎口„„这样的内容对我极具诱惑力,当晚,我便迫不及待地、如饥似渴地、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作为教师,怎样做才是道德的?”“教师道德的本质应该是尊天道,行人道,重学道。道即规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学科知识认知规律,这就是教师的天职。”于老师在《重建教师道德观》中如是说。

“追求生命活力与课堂效率的统一,应该成为高效课堂的终极追求。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一定是缺乏课堂道德的课堂,而且,生命活力的欠缺,会使知识学习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沟通知识、生命、生活之间的联系,是课堂效率的应然内涵。”于老师在《重建课堂效率观》中如是说。

“当下的课堂,老师居‘天’位,学生居‘地’位。老师陶醉于‘统统统’,学生无奈于‘受受受’。老师习惯了‘讲讲讲’,学生习惯了‘听听听’。从易经的角度看课堂:“天”在上,“地”在下,恰恰就是课堂顽疾的写照,竟一‘否’(卦)而已矣。”“为师者当效齐王,以生为天,甘愿做地,开课堂之‘泰’。”“‘地’永远不与‘天’争精彩,而是以‘天’的精彩作为自己的精彩!”于老师在《课堂乾坤大挪移》中如是说。

书中的这些理念可称得上是字字珠玑,句句语录。于老师让这些鲜明的、深刻的、本真的理念先行,对我们那些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给予强大的冲击,禁不住让我频频点头。

“课堂上指望一个老师带四五十个学生,再苦再累也不会带出高效来,一旦把小组变成一个个‘动车组’,效率就会大大的提高”。于老师告诉我们:请不妨在课堂上开行一列“动车组”。把小组合作学习比作动车组,这是闪着于老师智慧之光的感悟与创造。反思自己的课堂,总是以借班上课为理由,小组合作用的少,用不好。我告诫自己:课堂设计,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小组合作,要让小组合作多一些,实一些。

“怎样让学习变得快乐?快乐源自成功,成功源自展示,展示源自自信,自信源自预习。”“给快乐一个机会,就得给展示一个机会;给展示一个机会,就得给自信一个机会;给自信一个机会,就得给预习一个机会。快乐的缺失,往往起源于课堂上学生‘预习权’的剥夺。”于老师告诉我们:在课堂上,想要生产快乐,就得充分满足学生预习和表达的欲望。这一点,我和于老师产生了共鸣。海门理想课堂开放日,邀请我们临淄区的九位老师去送课。我精心设计了预习卡,从预习内容,到预习方法和要求,再到预习成果,让预习卡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扎实落实了“学什么,怎么学”;让预习卡成为学生学习成果展示的平台,教师通过预习卡很好地了解学情——学得怎样;让预习卡帮助老师设计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有的放矢,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提高发展,真正落实生本,实现高效。

于老师的《高效课堂的15个细节》《课堂医案巧拾“零”》等章节,我已经不止一次地读过,每读一遍,不仅兴趣不减,而且每每细细想来,依然引发我很多的思考,启迪我不断地去建构、完善自己的生本高效课堂教学实践。

课堂上让学生提问一直困扰着我。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于是放弃,改由老师提出问题。而这样的做法又常常因为缺少生成遭到质疑。一段时间,我很困顿和苦恼。于老师的一句话让我豁然开朗:你想让学生提出哪方面的问题?你要指导,没有教师指导的学习是低效的。于是,我的课堂实践开始落脚在教学生提出问题。

由课题提出问题,由含义深刻的句子提出问题,由课文的矛盾点处提出问题,由课文的概括句段提出问题„„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了由不会提问题到会提问题,由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到提出大问题、有价值的问题,提升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于老师就是用一颗研究的心,用一种研究的习惯,无声地影响着我,改变着我,让我更加幸福、快乐地走在“生本高效课堂”之路上。

俗话说:字如其人。文也如此。在《成长一定有秘诀》《逃出苦海奔前程》《人生因写而精彩》等章节中,于老师给予我们的是一种品质,一种精神。和于主任近距离地交流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十多年来,他从不抱怨,永无怨言,总是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做事、做人,总是用自己的言行、文章激励我们向上,引领我们向前。多年来,自己对课堂教学研究的孜孜以求,对随笔写作的持之以恒,源于于老师的督促、鼓励,源于于老师榜样的力量给予我的成长信念。

“读一本书,就能激活一些大脑细胞,研究一个问题,又能开发一些大脑细胞。大脑细胞开发数量越多,寿命就会越长。”这是于老师的“研究增寿定律”;“爱的奉献力=幸福的获取力。„„只要有爱的奉献,就一定有作为反冲运动的幸福获得。„„假如你想幸福,请奉献你的爱。当奉献成为习惯,幸福就会伴你永生。”这是于老师的“爱心与幸福守恒定律”;“在我的心里有一种信念:要想提升生命的价值,就不能轻视写。写是自我与心灵的对话;写是大脑智慧的外化;写是人生从此岸向彼岸的泗渡„„人的外显文字数量一般都与人的智慧水平

成正比。”这是于老师的“随笔启智定律”„„这样的定律还有很多很多。于老师就是用这样的文字,激励着我,鼓舞着我,引领我幸福地走在学习、写作、研究之路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发现高效课堂密码》,从理念到实践,从课内到课外,从教师专业发展到书香校园建设,提供了高效课堂建设的系统思考和方法指导,这是于老师多年来深入教学一线实践的结晶,每一篇文字的背后是他不知听了多少节课,经历了多少个课堂,思考了多少个日夜。这就是草根教育专家的书与众不同的地方,也是值得我们阅读的地方。

亲爱的朋友,别以为“密码”只是一种噱头,阅读此书你便会通过高效课堂密码的破译,有许多与众不同的发现。

第四篇:课堂引领艺术读后感

读《名师高效课堂的引导艺术》有感

湛江一中培才学校初三化学组陈丽

我一直认为教师就是引导者,或者说是指路人。在学习的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学生则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的进行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就像是建设一座知识大厦的砖块和钢材,课堂上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运用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零散的知识,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大厦。在这个过程里面,引导者的引导方法很重要,否则学生的知识大厦有可能建立不起来,或者是建立起来了,不够坚固。

读了《名师高效课堂的引导艺术》这本书,我深有感触。书中收录了许多名师的教学设计,教育家的点评,而且还详细地分析了其课堂特色。这些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和灵感,是我教育生涯里面的重要的学习榜样和素材。

书中最吸引我的主要是思维引导艺术里的“让知识不再游离生活之外”。现在的学生生活在技术先进的现代社会,对生活和社会都有比较全面的理解。所以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多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知识可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的现象,并能够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而我教的是“化学”,化学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我记得,每当我用化学方面的知识给学生解释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惑时,他们都一脸的惊讶,更加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有情绪引导里面的“找准课堂兴奋点”,这个也很重要。学生一天的学习负担相当的重,很多理科的知识又很枯燥乏味,所以“兴奋点” 对学生来说很重要。在我的化学课堂上,我也运用的这种引导方法,而且觉得很有效果。在比如说到“催化剂”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打起精神,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关于“催化剂”的笑话:一个四川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博士普通话不好,在读“催化剂”的时候把它读成了“采挖机”。当我说出来的时候学生就很兴奋,这里的兴奋点有两个:一个是原来资深的博士也有缺点,另一个就是催化剂的发音搞笑,因为这两个读法相差太远。所以抓住这个兴奋点,就可以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以让学生很好地记住了“催化剂”有关知识。

《名师高效课堂的引导艺术》这本书里面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尽量运用到我的课堂上,让我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同是可以教育好我们的学生。

第五篇:Pad引领课堂变革

Pad引领课堂变革

当前,网络已经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呈现已经越来越普遍。在这样的背景下,石园小学教育集团推进Pad实验项目,在多学科中进行探索。

传统文化课程:游戏化、常态化学习激发兴趣。我们应用Pad进行校本资源整合,使用成语玩命猜、德育启蒙、诗词大会等软件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例如,在“看图猜成语”比赛中,学生可以小组合作,也可以1对1“PK”,这样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学习竞赛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也让教师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改善教学。

语文课程:图文结合,多角度应用文字。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多维度、多元化的资料,低年级为看图绘本,中高年级为童话、成语故事、国学经典等,学生打开Pad就像打开了阅读的大门。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Pad的应用也有所不同――低年级更侧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画,中高年级则侧重听、说、读、写作。

数学:微视频应用玩转翻转课堂。Pad不仅支撑了课堂上的学习,也成为课下学习的新方式。教师将课程内容制成微课,发送课程二维码,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学生就可以在学习新内容之前进行预学习,带着自己的疑问与发现走进课堂,在课堂进行二次深化学习。教师则利用软件对学生进行前测,对学生的学情做到心中有数。

美术:发挥想象,手绘多彩世界。相对于传统教学,Pad为美术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Pad上的画图工具十分强大,借助手绘板等画图软件,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在网络上,学生的作品可以长久保存,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作品,体会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和情感变化。

英语:听说结合,视听新体验。学生可以应用存储在Pad中的电子书资源,跟着句子进行朗读,并观看课文的动画视频,使纸质资源“活”起来。同时,可以边读边录制自己的发音,反复听,矫正自己的发音。电子教材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学生也能自主听读课程内容,进行个性化学习。

旅行课程:在路上,看见成长的自己。我??开设了家本旅行课程,学生应用Pad地图等搜索目的地,设置自己的行动方案,选择出行方式,并应用手绘板等软件规划自己的旅行线路,记录自己的收支花费和旅行见闻。

互联网改变了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利用现代化手段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编辑 _ 于萍

下载课堂三引领 活动四结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堂三引领 活动四结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感悟名师引领课堂》观摩活动有感

    感悟名师 引领课堂 ——全国小学语文著名特级教师创新力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有感 10月19日,我有幸赴武汉参加了小学语文教师特级教师观摩活动,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精......

    义和镇四结合开展学雷锋活动

    义和镇四结合开展学雷锋活动 为扎实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大力弘扬雷锋精神,进一步激发全镇干部群众思想道德建设热情,提升全镇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义和镇......

    三个三、三个四活动总结

    三个“三”、三个“四”活动总结 为了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为了积极响应学院领导的号召,提高同学们的道德修养,促使大家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同学们自我教育、自我......

    镇“三深入”、“四联户”活动

    XX镇“三深入”、“四联户”活动开展 情况汇报 XX镇按照省、市、区委关于深入开展四群教育相关文件精神,并结合XX镇实际,以“三深入、四联户”活动为重要载体,创新工作方法,突出......

    四加强三提升活动汇报材料

    加强党的建设,提升教育形象 ——古县一中党支部“四加强三提升”活动汇报材料 古县一中党支部现有在职党员43人。自“四加强三提升”活动开展以来,学校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县委......

    “五结合”深化“三访三评”活动

    派出所“五结合”深化“三访三评”活动 近期,上良派出所采取“五个结合”进一步深化“三访三评”大走访活动,使“三访三评”活动深入民心,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是将“三访三评”......

    “四在农家”活动引领新农村建设[五篇]

    遵义“四在农家”活动引领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各地区各部门从实际出发,认真落实中央的部署,从解决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扎......

    2012……镇“四个个结合”深化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

    „„镇“四个个结合”深化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按照全区解放思想优化发展环境动员大会的部署,……镇积极组织开展了以“……”为主题,以“四个个结合”为方式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