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修改版
《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开 题 报 告
桃源县第九中学语文课题组
2011年,我校由语文教研组余桂彬等同志申报的语文课题《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经省专家评审,顺利立项;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的普通市级示范性高级中学,学生基本上来自农村,在长期的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效率不高、少慢差费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利于培养学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在此,我受课题組的委托,作开题报告。敬请专家指导。
一、问题的提出
1、现状分析
文言文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学习优秀的文言作品就是汲取民族文化精神,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它能够陶冶人的心灵,在民族文化不断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加强文言文教学乃至母语教学,无疑有着积极意义。
可是多年来,高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 ’的荒凉景象。‛钱梦龙同志曾发出这样的慨叹。
我校是一所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差,底子薄,教师教学文言文方法单一,缺乏教学策略,为了准确掌握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摸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教学的经验,课题组从学习兴趣、教材、课堂教学、学习习惯、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认识到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在降低;没有养成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缺少文言文的积累。在与教师的访谈中,发现教师并未摆脱高考指挥棒,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上也未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面对新课标的高要求和 应试状态下其他学科的挤压,文言文学习的‚少慢差费‛,即‚学生理解的少,学生掌握得慢,占用的课时多(费时),效果比较差。‛不少教师手足无措,大大影响了文言文乃至整个语文科的教学效果。实施新课改以来,文言文教学显得更为重要,如选修课本中文言文就占了不少的份量。学生三年高中毕业,学习文言文的时间并不短,但不少人独立面对一篇文言文时,却还是一片茫然,以致于学习效果不佳。为改变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课题组以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为基础,结合教育心理学理论、语言习得理论、阅读教学策略等理论知识,对自己以及有关教师的教学实践分析、概括,反复研究新课标的有关要求,力求对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等进行探究,以期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基础,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从教学策略的角度把握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规律。因此,探讨普通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改进目前的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2、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
英国学者荷礼柯夫 在《学校的有效教学》一书中指出:‚有效教学主要关心某种教学活动怎样促成了理想的学生学习。‛ 虽然长期以来对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备受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他们也在进行有效教学的探索,但真正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将有效教学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是在 20 世纪才开始的。时至今日,对有效教学的追求成为世界范围内所关注的话题。近年来,国内学者虽然对有效教学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不很深入、不够系统。对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也是如此,长期以来,人们对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但是有的仅仅从自身感性经验出发,缺乏科学分析和理论支持;有的过于宏观,操作性不强,缺乏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有的过于微观,局限于具体做法,缺乏对文言文教学的整体把握。
3、研究的意义
(1)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研 究过程,既是一个不断深化对课堂教学特点、本质和规律认识的过程,也是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更新过程。本研究有助于引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语文教师,在充分理解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理念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从而理解和实践正确的语文知识观、学习观、师生观、教学观、教育评价观、教育管理观,引导社会、家长正确评价课堂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
(2)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通过研究,构建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从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师生关系的改进入手,并通过有效的机制和手段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引导教师诊断、反思教学行为,始终遵循以人为本、教书育人的教学工作宗旨,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增强教学的应变能力,形成不断更新和不断完善的机制,以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二、课题的界定
普通高中语文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是指在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总体目标下,针对我校文言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为学校、教师实施语文素质教育、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改进语文文言文教学提供帮助。
(1)普通高中文言文:普通高中,主要指农村一般市级示范性及以下普通高中。文言文,是在占汉语口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以简洁、典雅为特征的书面语体。其语言或简洁深刻,或工整华丽,且音韵和谐、节奏鲜明、结构跳跃,所表达的感情凝练、意境深邃,是最易于且适于诵读的文体。本课题研究的课堂教学范围包括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教材文言文的课堂教学。
(2)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有效课堂教学‛并不限于简单的教师行为或教师课堂上的表现,它包括了有效教学的过程、有效教学的管理和组织等方面。我参照(英)阿尔玛·哈里斯的观点,把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分为这样几类:有效教师的个性品质,有效教学行为,有效教学技能,有效教学风格,有效教学模式,有效教师的艺术。当然这种分类是很粗浅的,实际上它们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有些是相互融合的。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是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依据教与学的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对教学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进行相对最优化的选择、一体化组合和应用。制定的教学策略应具有针对性、灵活性、组合性,即针对实现一定的教学任务或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灵活地适用于各类学生的教与学的可行性,通过教与学活动的程序、方法、组织形式等的有机组合,实现优化和整体功能的系统性。制定教学策略的依据来自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
三、理论依据
1、心理学识记原理。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识记的过程就是编码的过程,在识记的过程中,如果尽可能利用多种分析器的活动,把看、读、听、写结合起来,会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明确指出: ‚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到感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和几个感官去接触。‛
2、心理语言学原理。在心理语言学中,语言和言语这两个概念是严格区别的,语文教学也不仅是语言的教学,更是言语的教学。文言文教学中如果‚重言轻文‛、‚有言无文‛、‚重文轻言‛、‚有文无言‛,那么学生积累就少,使学生失去对文言文的兴趣,造成文化底蕴的流失和对文化的割裂。2003年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语文学科的性质作了这样的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上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强调的语文不仅仅单指平面、静态的语言文字,更包括由这些的材料组合成的立体、动态、生生不息的言语流程。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由于人对世界的经验各不相同,因此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必然各不相同,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与情景交往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处于中心地位,教师只是引导帮助者,其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夸美纽斯说:‚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德国教育家狄斯多维认为,一个教师教会了学生知识他不是一个好教师,一个教师教会学生发现知识,他才是好教师,叶圣陶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威廉•亚瑟•伍德认为:平庸的教师讲述,好的教师解释,优秀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以此来看,文言文有效教学的实施过程正切建构主义理论的题中之义。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以高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的经验、困惑和难点作为研究对象,以高中语文教学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整体规划,以及具体方法为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探讨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基本原则。
②、制定有效的文言文课堂教学课堂方案、形成序列性。③、归纳适用于常见文言文的有效教学方法。如:课前预习法、语境猜读法、新旧知识联系法、落实主干法、工具书辅助法、知识涵养法、诵读法、寓学于练法,比较归纳法等等。
以期我们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成为这样的课堂: ①、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②、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适合于普通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教学。
为达此目标,我们设定的研究内容如下: ①、研究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应坚持怎样的原则,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②、探讨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制定的依据,重点突出对教师文言文课堂教学行为科学、学生学习方式方法有效性的研究。
③、探讨适用于常见文言文文体教学的方法,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有效性。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①、有关理论依据的研讨及国内外相关经验的研讨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
②、进行测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时,运用教育统计分析法。③、方案及模式等的制定和完善及是否和实际相吻合,主要用调查法。通过实地调查和研讨,了解本校教师的文言文课堂教学理念、具体做法以及效果,找出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④、在研究过程中,需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实验课,探究‚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可行性。预设一些教学策略,‚文‛‚言‛并重,溯本求源、夯实基础的同时适当引导学生含英咀华、学会欣赏,找到其教学的契合点,在教学中的适用程度。
⑤、经验总结法,及时反思、总结文言文教学策略,找出不足之处,不断完善、改进,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由感性到理性。
⑥案例研究法。案例可以取之课内,也可以发生在课外。
六、研究步骤与措施 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分阶段分步骤实施,才能得以不断完善。根据本研究所确定的内容,以及当前语文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客观需要,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①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4月):主要完成课题的申报和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包括教材、教师、教学)调查研究,努力探求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为下阶段实证研究打好基础。组织好研究队伍,了解准确的现状,明确研究的目标,确定研究的内容,分解落实研究任务。
②实证阶段(2011年5月~2013年8月):针对课程改革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按照科学的路径,合理分解研究的任务,按照影响课堂教学教学质量的几个主要因素:教学内容、条件、形式、方法、标准开展一系列的实证研究。做到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措施方法得当,完成研究任务。为逐步建立完备的教学规程和管理机制提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成果和经验。
③总结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主要任务是将实证研究所形成的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研究得出的数据和结论,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形成比较完整的、较为科学的、符合高中语文文言课堂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体系,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决策和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和提供可操作的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案。
为了顺利完成这一研究工作,我们将采取如下措施: ①学习理论,加强培训。学习和理解先进教育理论和课堂教学研究成果,加强培训,保证参与课题研究的成员能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系统研究,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化。
②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重视研究过程中信息的收集,不断总结和完善我校开展学科课堂教学的经 验,把握研究目标与方向。
③注重过程,强化管理。合理划分研究步骤,加强过程监管,无故不完成研究任务和长期不参加本课题研讨活动的参与人员,视作自行退出研究工作,④加强协作,定期交流。建立动态交流、密切联系,加强交流,组织现场观摩,论文、课例、教学软件等成果评比,推广成功经验,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在研究方法、进度、科学性等方面符合整个课题研究的目标和要求。
⑤点面结合,重点突破。本研究在我校52个班中同时进行,实行点面结合、‚条‛‚块‛并举的工作方式,选择理论上和已有实践经验比较成熟的做法,进行尝试验证;针对实践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力量,实现重点突破。
⑥学校设立专项经费用于课题研究,保证课题研究的开展,根据课题需要安排打印经费5000元。设备添置3000元,切实保证教师培训、会务、活动的展开及其他经费15000元等。
七、预期成果
1、论文荟萃。课题研究整个过程中,分内容、有计划的形成系列论文,最终编辑成论文荟萃。
2、调查报告。研究初对文言文教学现状进行研究调查,形成调查报告。
3、总结报告。研究最后阶段对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规律,形成总结性报告。
4、案例分析。对研究过程中课例、课程内容、学生学习情况、考试评价等方方面面的个案进行分析总结,形成案例集。
5、其他成果。包括课件、比武课视频等。
八、有利条件和困惑 有利条件:
1、有精干的研究队伍。有专业课教师38人,其中高级职称 10人,中级职称18人,本科毕业生38人。所有研究组人员均属学校语文骨干教师,有长期从事教学教研工作的经验。
2、围绕课题开展了教学教研活动,开展了比武课。对教师进行了前期培训,研究人员对文言文课堂教学认识普遍提高,使课题研究正按预定计划有序运作。课题组评选出有关课题的优秀论文、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后记、个案分析等。深信,在学校行政的领导下,在上级教研部门和各位专家的指导下,全体研究人员共同努力,本课题研究一定会早出成果,出好成果。
3、有学校行政的领导和支持。
4、全体研究具有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
5、学校有计算机等,为材料收集、统计提供了保障。
6、设专项资金,用于课题研究工作,保障基本物质供应。
由此,坚定了本课题研究的信心。
尚缺少的条件和困惑:
1、研究队伍的教育科研理论水平有待提高。急需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指导。
2、资金缺乏,培训教师,开展活动运转不灵。
3、研究教师课业负担较重,从事科研的精力有限。
主要参考文献:
1、《新课程教学法》(张行清);
2、《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
3、《中学语文教与学》(中国人名大学复印资料中心,2008年第2、5、7、8、10、12期,2009年第1、3、5、7、9、11期,2010年第1、3、4、6、8、11、12期等有关文章。
4、英国学者荷礼柯夫《学校的有效教学》
5、(英)阿尔玛·哈里斯《组织效能与教育改进 》
桃源九中语文课题组
2011.11.18 9
第二篇:《文言文课堂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教研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编号:SJHYBKT2013024-14 课题名称: 文言文课堂创新研究
课题负责人:行政主持:别永娟 学术主持:李青宁 课题成员:关雪侠、刘娟、贠静莉、姚彬玲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光辉灿烂文化,阅读文言书籍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认真学习文言文,是汲取祖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的方法之一。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无痛心的看到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味同嚼蜡,感觉枯燥无味。分析现状,原因如下:
1、对学习文言文的认识不够,只把它看作读起来拗口、理解起来费劲的必学课文而已,谈不上兴趣,更谈不上把它提升到汲取祖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的高度上。
2、教师教学的方法死板、老套,不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注重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目的的正确引导;不注重学生文言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不重视诵读语感的培养;文言文教学停留在了文章内容的了解上;基本上处在背课文、背注释阶段。教师大都在“讲”与“练”上下了很大工夫,力求“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繁重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疲于应付,而考试的时候学生辛苦记下的东西不考或者没有,让学生在失望中对文言文学习更加提不上兴趣。
3、学生被动学习,缺乏独立感知课文的实践活动,加上文言文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心理,遏制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使文言文教学陷入僵局。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僵局,如何使有着几千年历史渊源的文言文精华不被悠久的历史长河淹没,如何使这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字真正成为修身养性、提升人格、传承文明的有效载体,如何让原本生动有趣的文言文在学生的学习中呈现出来、鲜活起来? 这是所有中学语文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而这,也正是此次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试图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从文言文教学的现实角度研究初中文言文教学改革,期望能结合我校语文教师自己多年的丰富的教学实践,本着研究探讨的态度,就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理论上的归纳和阐述,试图为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落实提供新的思路。
本课题研究旨在促使语文教师改变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并提出关于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的相关设想,以期对解决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和对今后文言文的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提升课堂效果。同时,进一步探究初中学生学习、阅读文言文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阅读习惯,积累丰富的文言知识,为高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以及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相关理论文献。了解全国新课改情况,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现状。通过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特点以及水平等。学习心理学发面的理论,研究了解初中学生身心特点,记忆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丰富学生的文言积累,提高其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习古人优秀的品质,是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
三、课题的创新之处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想以课堂为核心,以课改的新理念指导文言文教学,改变现有的教学状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文言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文言文鉴赏的能力。
1、引入竞争机制,把学生分成小组,对于简单的课本下有注释的重点字,进行快速抢答,或互相提问检查重点实词的意思,把枯燥的记忆变成学生主动的参与,会很大的跳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2、巧妙借助问题,构建学生与文言读本的桥梁。教师可开拓创新,发展问的形式。改变原有的教学形式,发展提问的模式,变教师一人发问、一问到底,为教师提问与学生质疑提出问题相结合。以“本”为本,把语文教材、文章本身作为立足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挖掘文本的内涵,用问题敲开对文本探究的大门,学会思考学会做人,汲取精神的营养。
3、寻求文言教学的探究点,建立文言文教学的模式。改变固有的文言文教学模式,适当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自主创新合作、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理念,以探究点为突破,拔出萝卜带出泥,牵一发而动全身,点面结合的教学模式。
4、不断尝试各种学习形式,开展各种活动。依据新课标精神,可以把文言文教学与活动实践课相结合,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如开展讲文言故事、文化常识竞赛、课本剧表演、古诗文吟诵、文言课本剧创作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而达到自主积累记诵文言文的目的。
5、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变原有的单纯教学手段。通过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丰富文言的教学内容,活化教学手段,使课堂声色结合,图文并茂,更直观更形象,触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联想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五位教师会不断探讨、不断学习、不断寻求新的教学的方法,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能力、总结经验,力争研究出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1.问卷调查法
组织成员设计问卷的内容:针对文言文教学包含的内容,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对试卷的分析,设计调查问卷的内容。
选定班级开展问卷调查:选择不同班级的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作为调查的对象,严密组织调查,避免出现废卷和漏卷。
统计问卷和分析结果:课题组成员在有步骤、有计划的统计完毕后,针对不同的内容计算出百分数,最后共同分析调查的结果。
分析数据结果确立研究的目标:针对学生学习文言文中存在严重的问题进行分析,共同寻找办法,确立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方向。
2.教学实验法
确立两个实验班,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建立学生档案,记录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实际情况,找到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规律,针对寻找到的规律,确立恰当的教学方法。
3.个案分析法,在个案调查的过程中结合观察法实施研究,记录观察的内容,建立个案调查档案。针对观察和调查的结果做出客观的分析并作好分析的记录。
4.归纳分析法
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归纳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寻找适合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在教学实践中验证和实施,针对实施和验证的结果作好整理和记录,作为成功的经验在年级继续推广。
5.激励评价法
建立具有激励功能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结果进行评价,内容涉及到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外的实践活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效率等。通过这些与学生学习、实践、能力紧密相关的内容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6.开展活动法
结合各种语文活动来补充课题研究,结合具有激励功能的评价机制,有计划的开展课外语文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与文言文内容有关的朗诵比赛、作文比赛、背诵比赛、录音比赛、课本剧比赛、小品比赛等。组织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去探寻古人的墨迹,在自然山川中找到课本中文字的痕迹,再现文字的情境,提升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7.经验总结法:通过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研究,寻找出符合新课改理念与精神的有效的文言文微观教学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手段及途径
1.构建相对开放的文言文课堂教学体系。
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活动是灵活的,内容是开放的。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也是相对开放的。这样的开放的文言文课堂教学体系,设计的内容由古代到现代;由课本到生活;由图书馆到综合实践。封闭的课堂展现的是开放的世界,学生在这种教学体系的引领下,能够主动的拓展课外文言文活动的视野,深入挖掘与文言文有关的教学资源,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
2.以课堂示范课和交流课的方式开展教研活动。
文言文教学活动之后的教学研讨是对课题研究方法的总结,是对假设的验证和讨论,是对研究进程的调控。主要采用以下的互动方式:
集体确定假设――教学中实践――主持人总结
课题研讨、总结教学的方法――教学中实践――集体讨论――主持人总结
课题研讨――主持人实验――教学中推广
六、课题研究的思路
围绕文言文“自主学习,合作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组成员具体负责各子课题的研究。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构建“自主学习、合作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改变文言文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结构程序:教给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体验——拓展创新。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强调的是“自主学习、合作互动”。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欲望。
(3)营造探索学习氛围。
第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二,让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第三,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思路。
第四,注重培养探索学习的合作精神。
第五,激励学生多样性的独立思维方式。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3年9月1日—15日):调查分析、知己知彼,制定研究的步骤与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认识、困惑以及对教师教授文言文方法的建议等,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类整理、分析研究,以真正了解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上的问题、想法及建议。
召开课题组教师会议,相互交流自己平时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思想引导、教学方法、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教学困惑,并将交流的结果进行分类整理,分析研究。
综合分析学生的调查结果与教师的反馈结果,制定课题研究的步骤与方法,完成开题报告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上交。
第二阶段(2013年9月16日—10月15日):学习理论,寻求指导,初步确定文言文创新教学的思路与模式。
课题组教师自学与集中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文言文教学的目标要求;学习名家关于文言文教学的思想论述以及典型课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结合上阶段对学生的需求了解以及自己的教学积累,各人形成达成目标的方法与途径材料予以交流。在交流中求同存异,突显特色,基本上确定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且富有成效的思路与模式。
第三阶段(2013年10月16日—2014年9月):课堂实践、互听互评、取长补短,不断完善文言文创新教学的思路与模式。
在不断完善文言文创新教学的思路与模式的过程中,要做好这几件事:
1、讲课教师每次上课要有备课及课后反思;听课教师要有听课记录及听课反思;听课学生要有听课收获及评价教师记录。每位教师在教学模式形成后要在全校上一节汇报课。
2、听课完后一定要评课,评课时一定要有学生代表参与。
3、及时收集教师上课的优点与不足;到下一位教师上课时,要求扬长避短。
4、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反应与收获,注重学生对课堂的评价,多在学生中开展调查与反馈活动,要随着学生的反馈适时调整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5、及时总结,勤于动笔,在文言文创新教学的思路与模式基本形成阶段,每位教师要上交成功案例与论文。
6、总结各位研究老师的成果,形成本次课题——文言文课堂教学创新研究的论文准备上交。
第四阶段(2014年9月—10月):推广研究成果,收集各种资料、写好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八、研究取得的预期成果
(一)、成果形式:
1、实验研究报告、论文等;
2、教学设计方案、课件课例等;
3、学生作品、展示课。
(二)、结果预测:优化教学方法,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取得文言文教学科研成果,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行政领导:别永娟
主持人:李青宁
研究成员:贠静莉 刘娟 关雪侠 姚彬玲
十、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人力资源保障:我们特向有经验的学校学习,对于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有关专家咨询请教;同时我们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研究型教师构成的课题组,主要有教学校长、学术名师、学科骨干等专人负责,分工明确。平时组织课题组的教师多学习教育理论、新课程标准及教育科研方法,促进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提高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和教学改革的能力。为本课题提供了有力的人力保障;
2、物质资源保障:学校答应提供一切课题的研究经费,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3、时间保障:本课题计划一年时间完成,已列入学校科研规划。
4、制度的保证: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在时间、人员及课堂教学等方面予以保证,建立健全各种保障制度与措施。
以上是我们关于本次课题宏观上的思考与具体的细节安排,请领导审查,我们有信心做好这个课题,我们也相信通过实实在在的研究能实现预期的目标。
第三篇: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最终稿
湖南省教育学会2011—2014立项课题
《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结 题 报 告
桃源县第九中学语文课题组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文言文教学随着国学热潮的回归,在基础教育中焕发着无穷魅力。但在普通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少慢差费‛令人困惑。中学校园里时下流传‚三怕‛顺口溜,其中之一就是‚怕文言文‛,文言文生涩难懂,不好学,几乎成了中学校园里师生的‚共识‛。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言文意味着不停地翻译和背诵。这让学生忽略了文言文学习中的趣味性和知识性。教师以串讲为主的教学方法,容易形成‚唱独脚戏‛和‚满堂灌‛,它虽然也收到了某些效果。仅仅从字词句上作些肢解式的诠释,把文质兼美的课文整体割裂成支离破碎的古汉语知识,而且教师的讲解占用了课堂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学生成了笔记、背诵的机器,就毫无美感可言。严重挫败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实在有点得不偿失。
2、有些教师急于求成,把一些文情并茂的古典名篇讲得支离破碎,枯燥无味,既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无益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3、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面对高考,在教学过程中急于对重点的字词归类,脱离了课文的语境,让文言文的学习陷入了背诵-应考的误区。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教材偏难;篇幅过长;课时不够;教学方式方法不当;高考以分数论英雄的形式。其中,教学方式方法不当是主要原因。因此,探讨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改进目前的高
/ 28
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 ’的荒凉景象。‛人们对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但是有的仅仅从自身感性经验出发,缺乏科学分析和理论支持;有的过于宏观,操作性不强,缺乏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有的过于微观,局限于具体做法,缺乏对文言文教学的整体把握,对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更是寥寥。于是课题组反复调查、思考、探讨,特确立此项研讨专题,期待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我们农村普通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吹进一缕春风。
(二)理论依据
1、心理学识记原理。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识记的过程就是编码的过程,在识记的过程中,如果尽可能利用多种分析器的活动,把看、读、听、写结合起来,会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明确指出:‚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和几个感官去接触。‛
2、心理语言学原理。在心理语言学中,语言和言语这两个概念是严格区别的,语文教学也不仅是语言的教学,更是言语的教学。文言文教学中如果‚重言轻文‛、‚重文轻言‛,那么学生积累就少,造成文化底蕴的流失和对文化的割裂。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语文学科的性质作了这样的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上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强调的语文不仅仅单指平面、静态的语言文字,更包括由这些的材料组合成的立体、动态、生生不息的言语流程。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与情景交往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处于中心地位,教师只是引
/ 28
导帮助者,其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以此来看,文言文有效教学的实施过程正切建构主义理论的题中之义。
4、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在文言文教学中,对学生理想的行为要给予表彰和鼓励,还要尽量少采取惩罚的消极强化手段,只有强化正确的‚反应‛,消退错误的‚反应‛,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强化‛看作是程序教学的核心,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普通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工作影响最大就是程序教学。例如学习文言文时要由易到难,积累必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等,是非常有效的,能让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达到最佳的效果。
5、语言习得理论。著名的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语言习得的关键是一个内在化的过程,即把语言的语法和语用规则内在化,成为大脑机制的一部分。他还认为,语言学习是受环境影响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课堂环境,学习者在正规的课堂训练中学习语言,这种学习是有意识的。普通高中文言文教学也不例外,文言文的学习与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分不开的,营造浓厚学习氛围,通过反复不断地学习文言文,长期的操练,文言文的使用规则就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的上升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被学生所掌握、所熟练的,水到渠成。
(三)课题的界定
普通高中语文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是指在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总体目标下,根据我校文言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为改进语文文言文教学提供帮助。
(1)普通高中文言文:普通高中,主要指农村一般市级示范性及以下普通高中。文言文,是在占汉语口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以简洁、典雅为特征的书面语体。本课题研究的课堂教学范围包括
/ 28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教材文言文(含诗歌)的课堂教学。
(2)有效课堂:以一定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
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
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二者的和谐统一,‚有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有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有效课堂教学‛并不限于简单的教师行为或教师课堂上的表现,它包括了有效教学的过程、有效教学的管理和组织等方面。有效教学策略,是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依据教与学的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对教学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进行相对最优化的选择、一体化组合和应用。制定的教学策略应具有针对性、灵活性、组合性,即针对实现一定的教学任务或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灵活地适用于各类学生的教与学的可行性,通过教与学活动的程序、方法、组织形式等的有机组合,实现优化和整体功能的系统性。
3、普通高中文言文教学呈现的状态:文言文教学着眼于高考风向标,一味追求终端分数,不关注学生的思维、兴趣、习惯的培养,教师不把功夫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臵身度外,臵之不理。本课构筑在系统思想指导下的有效文言文教学体系。寻求一条多、快、好、省的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之路。追求高质量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高境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促进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全面实现。
二、目标与内容
以高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的经验、困惑和难点作为研究
/ 28
对象,以高中语文教学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整体规划,具体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文言文教学主体单一,教师一味灌输,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费时低效。
二是文言文教学目的单一,注重应试教学,对文言文学习停留在文字、文章层面,忽略文化积累和熏陶。
三是文言文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活动极为机械,教师死输硬灌,学生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成为被动灌装文言知识的机器。
通过研究我们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成为了这样的课堂: ①、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②、寻求课堂教学策略,探索课堂教学方法适合于普通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教学。
为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①、制定有效的文言文课堂教学课堂方案、形成序列性。②、归纳适用于常见文言文的有效教学方法。如:课前预习法、诵读吟咏读法、内容整合法、逐层深入法、评价激励法,情境创设法等。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与具体措施
(一)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综合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我们通过查阅教育教学书籍,上网搜集关于文言文教学策略的相关理论进行学习,端正教师们对‚文言文教学策略‛的理解和认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对文言文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目前一线教师的家常策略的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现实的依据。
(3)行动研究法。在日常的教学当中,课题组成员围绕文言有效课堂策略问题,根据自己所在的年级与自己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组织教
/ 28
学,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办法解决问题,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从中期阶段起,我们每学期举行一次汇报课活动,每个课题组成员均要上一节文言文公开课,课后课题组成员一起进行反思、点评。我们通过教学实践,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升了自己教学能力。
(4)经验总结法:即订阅教育教学书刊杂志,搜集他人的优秀论文、教学案例、课堂实录等,思考、总结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找出不足之处,不断完善、改进,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由感性到理性,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
(5)案例研究法。面对真实的教学案例,以客观角度审视课堂教学本身,有利于针对本论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案例可以取之课内,也可以发生在课外。
(二)课题研究的工作过程
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分阶段分步骤实施,才能得以不断完善。根据本研究所确定的内容,以及当前语文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客观需要,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①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4月):主要完成课题的申报和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包括教材、教师、教学)调查研究,努力探求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为下阶段实证研究打好基础。组织好研究队伍,了解准确的现状,明确研究的目标,确定研究的内容,分解落实研究任务。
②实施阶段(2011年5月~2013年8月):
(1)文言文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按照课题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实践。
(2)以多种形式进行文言文教学研究,研究涉及方法策略、案例研究、个案指导、问题探讨等。
/ 28
一是把‚导学‛引入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精心编制了人教版语文必修和选修文言文所有教材的导学案,做到先学后教,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
二是经常性开展文言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教研课、比武课、示范课等都以文言文教学为内容,三年来以文言文为教学内容的各种课型有50多堂。
三是比较分析,对同一内容采取多种方法教学,通过对比、研讨寻求最佳策略。
四是强化备课组的作用,将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同步化,集中研讨和日常交流结合起来。
五是加强理论学习,组织课题成员培训,以语文教学理论期刊《中学语文教与学》中的‚文言文专题研究‛栏目文章为学习内容,学习别人好的做法,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加以改造、变通、创新。
六是化整为零,专题研讨,定期交流,各备课组作为课题组的下设小组就预设问题进行探讨后交流。
七是有计划的进行教学检测,掌握第一手材料,根据第一手材料进行案例分析,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八是组织教学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策略等设疑问难,然后向专家咨询,寻求专家指导,查阅有关文献,寻找最佳答案。
九是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形成文字,有课后教学反思、最优教学设计、体会深刻的论文、分析透彻的个案等等。
十是有计划有步骤开展研究的同时,根据实际适时调整研究方案,捕捉研究的疑点,突出研究重点,使研究更接地气,更加具有实效性。
③总结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主要任务是将实证研究所形成的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研究得出的数据和结论,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形成比较完整的、较为科学的、符合高中语文文言课堂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体系,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决策和调控提供科学依
/ 28
据和提供可操作的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为了顺利完成这一研究工作,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①学习理论,加强培训。学习和理解先进教育理论和课堂教学研究成果,加强培训,保证参与课题研究的成员能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系统研究,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化。
②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重视研究过程中信息的收集,不断总结和完善我校开展学科课堂教学的经验,把握研究目标与方向。
③注重过程,强化管理。合理划分研究步骤,加强过程监管,无故不完成研究任务和长期不参加本课题研讨活动的参与人员,视作自行退出研究工作,④加强协作,定期交流。建立动态交流、密切联系,加强交流,组织现场观摩,论文、课例、教学软件等成果评比,推广成功经验,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在研究方法、进度、科学性等方面符合整个课题研究的目标和要求。
⑤点面结合,重点突破。本研究在我校52个班中同时进行,实行点面结合、‚条‛‚块‛并举的工作方式,选择理论上和已有实践经验比较成熟的做法,进行了尝试验证;针对实践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力量,实现了重点突破。
⑥学校设立专项经费用于课题研究。保证课题研究的开展,根据课题需要安排打印经费5000元。设备添置3000元,切实保证教师培训、会务、活动的展开及其他经费15000元等。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与结论
(一)探索了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通过三年多的研究,摸索出了文言文课堂教学的一些有效策略,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得到激发,教师文言文教学的理念和手段得到更新,8 / 28
文言文课堂教学效果大为提升。
1、情景创设策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创设生动的文言诗文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与作者共情,是让古典诗词深深的融入学生的血液中,激发学生聪慧的灵性的有效策略。
⑴借助图画增强美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古诗词以它优美的意境,饱含情感的意象吸引着无数的读者。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描绘了人生中最美好的良辰美景,由春天、夜晚、江水、花树、明月构成了一幅清丽优美的画卷,通过媒体展示与诗文解读,引导学生去观赏,去体会诗中美景,在丰富多彩的情感空间里去体验春江花月夜的自然美景,去感悟诗人在这江天一色的月光下,内心变得澄明清净,心与自然的灵性交流。学生在头脑中就会逐步构成一幅幅意境优美的画面,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濡染学生的心灵,诱发出他们的审美情趣,从而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更深地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图片,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苏轼‚大江东去‛的豪迈,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的缠绵,能够感悟到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动荡不安。借助于图画的美感,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⑵借助音乐营造气氛,引发学生内心的共鸣
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诗歌的内容,创造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引起内心的共鸣。如《春江花月夜》的古筝曲,经常为我们教授诗文《春江花月夜》时所用,因为它以委婉优美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安宁的情调,描绘出人间的良辰美景,极具东方的诗情画意。用这首古筝曲来营造诗歌的情调恰到好处,渲染了一种哀而不悲,美而不腻的诗歌意境。把春江花朝秋月夜的美好景致宁静委婉地轻轻说来,把岁月流逝、时光短暂的感慨缓缓道出,把思妇游子的离愁淡远在朦朦胧胧的月色之中,让人叹为观止。
/ 28
⑶通过想象内化意境,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
‚诗言志‛,诗歌表现的是真性情,在教学古诗词时,应让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充分把握古典诗词意象的内涵,内化于心。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人想象今宵旅途,一叶扁舟临岸,酒醒梦回,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头,佳人远去,情何以堪。意象简洁,画面饱满,意境深远。充满了凄清的气氛。人情之冷落,风景之幽清,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诗词的意境之中。学生可以根据画面的想象,进一步地内化意境,把握诗人‚离愁渐远渐无穷‛的痛苦和凄凉,与诗人达成共情。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把愁和滔滔不绝的春水联系在一起,意象单一,意境绵绵。以水喻愁,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词人的家国情、亡国恨深藏在浩浩荡荡、滚滚而下,一泻千里的春江水中。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想象,去联想,去扩展,去创造。尽可能的内化意象,丰富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与诗人共情。
多媒体技术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制约自由进退,上古时的生活器具、千里之外的自然风光都可以自由的呈现在学生和教师面前,为古诗文的学习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策略。
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文言文因其年代距今相对久远,语法和语意情境,文本生活情境,人物的情感情境等大大脱离当代中学生的语法习惯、生活习惯、情感习惯、社会认知等,因此精心设计问题,可以作为激活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学生会因此深入思考。提高文言文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在主引导问题的驱动下,努力促进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勤于提问。激发学生向文本提问、向同学提问,向老师提问。教师指导学生学会提中心问题、疑难问题,而当学生遇到以上问题的时候,指导学生首先问自己,和自己展开对话,独立思考问题,力
/ 28
争能够自行解决问题;其次问教材和工具书;再次问同学、老师和家长等,从而便顺利解决问题。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正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断地提问与回得以应中实现,从问题到回应,再产生新的问题,再形成新的回应,如教学《寡人之于国也》,有这样的细节:
生:梁惠王是不是很苦恼啊?
师:是啊,梁惠王有很严重的心理疾病,他心理失衡了。大家认为他哪里失衡了?
生:他对于国家尽心了,人口却不增多。邻国的国王没有他尽心,可是,邻国的人口不减少。他心里不平衡。
师:那么,他所谓的尽心,具体内容是指什么呢?
生:是指黄河以北的地方遇到饥荒,他就把那里的人迁移到黄河以东,把粮食运到黄河以北;黄河以东的地方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
师:那么,邻国的国王是怎么做的?想一想。
生:邻国的国王比不上他用心,那就是不管老百姓的死活,遇到饥荒,不移民,不移粟,或者少移民,少移粟。这样,在师生对‚梁惠王为什么苦恼?‛这个问题的持续关注中,文言文教学才得以顺利进行,同时调动了学生对文言文本阅读和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自主学习策略。
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绝不只是让学生能够看懂浅易的文言文而已。假如学生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就看不懂类似浅易的文言文;假如学生离开校园,就把文言文弃若敝履,就再无兴趣阅读古典文言作品,那么我们就不能说高中的文言文教学是成功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习惯,真正的扎根于文言作品中,理解品味,汲取营养。
⑴教给方法,培养习惯
回顾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历程,教师最重要的事是做好指导工作,教
/ 28
给方法,培养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程序性知识,教会学生准确运用注释,能区别注解中哪些是翻译,哪些是解释说明;学会推断词义,学会查阅常用工具书,善于运用工具书帮助自己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例如:经常诵读、背诵的习惯;学会联系、归类、比较,加强整理工作,以不断地加深印象,扩大积累。
⑵设置梯度,自主学习。如果我们对学生文言阅读能力发展特点深入分析,不难发现,即使是同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有的或许超出他所在年级应该达到的水平,有的却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这就给文言文的教学留下值得研究的空间。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编写导学案时,设臵合理的学习梯度,供不同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式阅读,就是学生凭兴趣,主动、独立地阅读,教师不要布臵硬性的阅读任务;阅读的动机是以关注文章内容、获取信息或娱乐审美等实际需求为中心;阅读方式是重整体感悟、内在体验,不求统解、甚解;阅读过程是放松惬意的,不带负担的。久之,学生会蓦然发现:文言文其实并不可怕。如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本选修教科书,帮助学生弄清‚赏析指导‛和‚赏析示例‛对所选的诗或文从不同角度作具体分析,起到总领及示范作用。‚自主赏析‛是主要内容,是提供教师指导下的学生阅读鉴赏训练的凭据,这一部分中‚探究〃讨论‛所设计的问题,实际上是从编者这样一个特殊视角,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阅读鉴赏的思路和要点。‚相关链接‛中有关资料和信息,是为学生打开阅读鉴赏课文的思路、形成个性化阅读提供空间。‚推荐作品‛,不光是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有效的材料,更重要的是引导和要求学生‚趁热打铁‛,利用刚刚学到的鉴赏方法和训练技巧,自己尝试着进行文学欣赏活动。编者这种惨淡经营的目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进入感受、品味、领悟文学作品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独有认识。
4、诵读涵咏策略
/ 28
为了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我们借鉴了古人学习文言文的经验。这个经验就是重视诵读,以一定的阅读量为基础,在整体阅读中感悟。叶圣陶老先生提出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时,曾经说过,‚习文言,必先熟读若干篇,勉强记住不算,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非常重要。
很多专家、名师都提倡‚在课堂上让读书声嘹亮起来‛,在具体实践中,我们要求教师要敢于范读,通过正确的断句、停顿、轻重音处理,有效地指导学生读出文章的感情,得到深切的感悟。尤其注意对文章细微处的挖掘。例如,《兰亭集序》中对‚信可乐也‛一句的诵读处理。文章从兰亭集会落笔,用抒情的笔调,描绘了清雅优美的山、水、林、竹等自然景物,叙写了与会者‚一觞一咏‛‚游目骋怀‛的种种欢乐情景。段末用‚信可乐‛一句作结,揭示了与会者沉浸在美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得到审美愉悦而暂时忘却烦恼的情趣。所以诵读时就应以轻松愉快而不是感慨良多的语调去朗读此句。
相反,第二段的‚岂不痛哉‛一句用感叹号结尾,而且含有作者感慨‚人生苦短‛之意,因此,诵读时就应以感慨良多而不是轻松愉快的语调去朗读。
实践告诉我们,文言文中的诵读和背诵,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读准文言字音。把字音读准确。这是诵读的起码要求。在文言文中,有很多生僻字和异读字,要流畅地诵读文言文首先就要扫除这些字音上的障碍。学生初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充分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把生僻字和异读字的读音拼写在课文里,以利于学生的诵读。在给这些生僻字和异读字注好音后,安排学生放声诵读课文一到两遍,声音响亮,咬准字音,做到不错读、不多读、不漏读,达到较为顺畅的程度。当然,也可通过教师范读或者听名家诵读录音为学生矫正错误的读音。
(2)读出文章的节奏和语气。我们现在一般读者读到的古书或者文言文都不需要断句了,即使是这样,还存在着句内停顿的问题,如果
/ 28
句内停顿不当,句意会错误,节奏也会走样。有些文言文具有骈散相间的特点,部分段落或者全篇多用对仗或铺排,还讲究押韵,讲究词藻,这样的文章本身节奏整齐,音韵铿锵。诵读这样的课文,就要依照对仗或者铺排的内部结构读出节奏和抑扬顿挫的效果。有些文章不一定对仗或者构成排比,但因各句字数相近、句式整齐,也具有内在的节奏,如:‚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项脊轩志》)
除了读准节奏外,还要注意文章的语气,要注意文言虚词在传达不同语气中的作用,词的感情色彩和句式的选择,修辞手法的作用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作者的匠心,文章的佳妙。
(3)读懂文意。要读懂文章的意思,还要在字词上下工夫。学生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查看注释或者查阅工具书,向老师质疑,与同学商讨等,最终将文章意思读懂。在逐字逐句弄明白课文后,再回过头来放声朗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的意思。
(4)读出文言文的文脉、意蕴。每篇文章都有它的思想脉络,有些文章有‚文眼‛,有些文章有中心句,作者行文时就围绕着这些‚文眼‛和中心句展开,我们把握住了这些‚文眼‛或中心句就能把握文章的脉络,进而把握作者的主旨体悟文章的意蕴。这一环节的诵读以跳读为主,教师往往以一个核心的问题引导学生一边思考一边跳读,逐步牵出文章的脉络。
5、逐层深入策略
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在文章所提供的语境中,熟悉并掌握基础的古代汉语知识;理解文章所写内容;接受民族文化熏陶,吸收文化精髓。因此,我们把文言文的阅读教学分为文字、文章、文化三个层面,教学中,三个层面由浅入深,逐层深入。
⑴文字层面的教学
/ 28
以释义为主要活动,通过对字、词、句的疏通,将文字符号还原成意义,使学生基本掌握文章传递的信息,理解文章内容。消融时代代沟、促成学生与古人交流,关键是正确、准确把握字词的字典意,能够掌握文言常用字词、古今异义、通假字、常用句式等文言知识。这个过程并不是将文章阅读变成为汉语知识的考证,而应是在整篇文章的语境下对文字的理解。如《祭十二郎文》一文中‚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句,重点短句是‚不省所怙‛,因为它在‚少孤‛‚依靠兄嫂‛的语境中出现,学生可以联想到‚没有父母‛‚不知道父母是谁‛等相关信息,大致可以猜出整句话的意思。在长期的‚猜‛的活动中,学生辨别语句意义的灵敏度会不断提高,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借助工具书,规范对字词的解释,积累文言词汇、语法,纠正对文意的误解和偏解,为阅读更多的文言文打好语言基础。如《陈情表》中,‚行年四岁,舅夺母志‛一句,‚舅夺母志‛就字面理解,每一个字学生都可以解释出字典意义,整句话的意思—‚舅舅强迫母亲改变志向‛也能翻译得通,然而这句话还涉及到古代的文化背景,只是按字典意义解释是不够的,学生必须借助工具书,了解古代称妇女在丈夫死后不再改嫁称为‚守志‛,因此把妇女改嫁委婉地说成是‚舅夺母志‛,才能获得真实的信息,理解整句话。
⑵文章层面的教学
文言文是作者按照时代的审美标准,以自己个性的语言、精当的写作技巧组织文章,抒发情感,表达对生活、人生的认识。因此,文言文美的感知不是来源于各个字、词、句、段,而是来源于字词句段有机结合成的整体,在教学文言文是要作为文章来整体阅读。不同的文章体式,审美活动的切入点不同。论说文应审视其说理是否透彻,论据是否典型,论证是否严密,语言是否严谨;赋则审视其情感是否饱满,音韵是否和谐,铺叙是否充分;传状审视叙事是否流畅、吸引人,形象是否传神,语言是否生动等。细节看似可有可无却牵一发而动全身,看似随手拈来却独具匠心。如苏轼的《方山子传》中,在交代‚我‛和方山子相遇情景时,作
/ 28
者运用两个词来表现两人相遇的心情,一是方山子的‚矍然‛,一是‚我‛的‚耸然‛。‚矍然‛是惊讶的样子,‚耸然‛是惊惧的样子,两个词都含有‚极其意外‛的意思,作者正是通过这两个词沟通了‚我‛和方山子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也透露了文章的深意。‚意外‛是两个人都不该在此出现,一个才高八斗,一个满腹经纶,却都隐身于穷乡僻壤之间,其心境在对对方出现的惊讶中表露,世相也在两人人生经历的相互观照中得到揭示,作者在结尾处写的那些‚佯狂垢污‛的隐者,只怕也有方山子吧。
⑶文化层面的教学
文言文作为古代文章的典范,不仅涉及语音、文字、修辞等工具型的内容,更涉及到语言形式之外的社会文化背景,社会意识形态,审美心理情趣等内容,文言文的教学过程是帮助学生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应该挖掘文言文中的精神内涵,丰富学生的情感,传承优秀的民族精神,将之内化为学生完美人格。
如《游褒禅山记》中作者不仅考证了‚华山‛和‚褒禅山‛得名的原因,而且亲自到洞中游览体验,更是通过这一次体验提醒为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苏轼为了解开‚石钟山‛得名原因,于月夜到山中择石而扣,并在‚舟人大恐‛的环境中仔细观察,终于得到真相,告诫人们:‚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求真、求实的理性态度让人保持对社会现象的清醒的认识和力排众议的勇气,形成了平等、独立的人格。在众人都以‚从师‛为耻,‚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的社会环境下,韩愈却高举‚从师‛的旗臶,指出‚耻学‛的危害,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等高于时代之上的观点。
让学生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去阅读,不难发现大多数的作者处在怀才不遇的尴尬境地,远至先秦时期的屈原,近至清末的龚自珍,然而无论是尚为小官还是被贬流放,他们都秉承了中国知识分子那份‚居庙堂
/ 28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责任感,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来捍卫‚美‛的人格,坚守‚善‛的理想。《寡人之于国》《邹忌讽齐王纳谏》《六国论》等体现了作者积极入世的态度,为治国治民提供良方。《归去来兮辞》中作者辞官的轻松、归家的急切——‚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微熹‛和农耕的愉悦——‚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显示出作者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高洁人格。
文言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对一些基本的古代汉语词句的知识的掌握。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文本内涵的把握,对文化的传承。文言文的教学应该有从‚通文‛到‚悟意‛再到‚审美‛三种境界的提升。如人教社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属于高中选修课程。从语文课程目标看,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二是让学生在感受、品味、领悟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融入自己对作品内涵和表现形式的独特体验和思考。这个模块的教学,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欣赏古代诗歌和散文,能够正确认识我国古代作品的价值,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汲取民族的智慧,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在教学中就是不能仅停留在一般了解教科书内容和形式的层面上,而是要侧重阅读文学作品,侧重探求我国古代经典所蕴涵的传统文化精华、民族心理和精神,侧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所提供的鉴赏知识和方法的引领,在高中生和古代经典之间,架起一座‚对话‛的桥梁,让学生走进我国古代名家名作之林,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体会其表现力,从而使自己的思想、能力和语言素养都得到提升。
6、授之以渔策略
由于学生不了解古代文化和特殊的词法、句法现象,无法自己独立理解文意,更无法与作者的意趣共鸣,因此,更需要老师教会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但老师教些什么,怎么教,那便是艺术了。
①重点突出,忌贪多求全。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
/ 28
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割裂的和古代文学语言有着血缘关系。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但决不会学外语那样毫无根基。因此教师的讲要突出三个重点(常用词法,包括古今异议、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古代文化知识),以促使学生知识类化,积累常用文言词汇,掌握文言词法、句法的规律,达到触类旁通;但不可面面俱到,让学生无所适从。
②总结规律,讲透方法。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必须讲透,以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如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和宾语前臵句、判断句、状语后臵句等句式特点,通过比较差异,让学生懂得‚用现代汉语该怎么说‛,并归纳整理,帮助学生做好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促使学生掌握的文言文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并由此产生领悟和联想,提高自学能力,并实现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迁移。
学生是否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是看他能否阅读已学过的文言文,而是看他能否运用已学过的文言知识,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迁移‛的训练应该成为不容忽视的一环。
7、教材整合策略
‚守正出新‛是人教版课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主编袁行霈先生提出的编写方针。这本书则按不同的鉴赏角度、鉴赏方法设臵单元。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这种编排思路的初衷与实际操作效果事与愿违,其中单元分层设臵就存在一些问题。
单元分层设臵跳跃性太大,逻辑性不强。每个单元内部按照赏析示例、自主赏析、推荐作品分为三个层次,‚赏析指导‛短文与‚赏析示例‛对所选诗作的具体分析,起了总领和示范作用。‚自主赏析‛部分又提供了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赏析活动的具体凭借。‚推荐作品‛则引导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鉴赏方法自行进行文学鉴赏活动。但是这三个层次
/ 28
之间的区分度不清晰,如第一单元‚自主赏析‛的有些篇目太难。《湘夫人》,这首诗的境界和思想有很多颇难琢磨的地方,需要反复诵读,反复体会,反复推敲。靠‚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赏析‛恐怕力有不逮。学生对第二单元‚推荐作品‛的一些篇目(如《长相思》)反倒比‚赏析示例‛的《春江花月夜》还感兴趣。况且纳兰性德有传奇的身世,《长相思》又是境界非常深远的一首词,放在第三个层次,仅仅作为‚推荐作品‛,真是可惜了。带来实际教学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编排体例对传统的彻底弃用。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把同时代、同流派的作品整合在一起,用‚互文对读‛的方法来教,从学生接受的角度来说,他们更容易理解这些作品背后深刻的内容,掌握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性的东西,并能运用这些东西解读课外的古代诗歌散文。例如,将第二单元‚自主赏析‛中韦庄的《菩萨蛮》(其二)与第三单元‚推荐作品‛中温庭筠的《菩萨蛮》整合到一起教学,学生就能发现花间词的共同点,又能比较不同作者在同一词牌下的不同风格。从语言风格上讲,温庭筠的词意象稠密,华丽繁复,意象之间的中介常常被省去,因而显得紧密,一句词里包含多层意思;韦庄的词意象则比较稀疏,意象之间基本上是连贯的,脉络比较分明,有散文的意趣,韦庄的词常常一句一个意思或两句合起来表达一个意思。从感情的表达方式来说,温庭筠写词是把自己隐藏在他笔下的女子的后面,通过对女子的描写,曲折地反映自己内心的苦闷;而韦庄的词则是直抒胸臆,将哀愁、相思和盘托出,倾诉给读者,可谓显直。
如果是按时间顺序编排教材,学生还能在接触了花间词派后,再接触第三单元李煜的《虞美人》时很明显地看出花间词派工艳的辞藻对李煜的影响,当然李煜继承了它又发展了它。按时代顺序编排单元体例,同流派、同作者的作品就会顺理成章地放在一起,教学过程中就能充分地运用教材‚知同辨异‛。另外,按时代顺序编排,还有助于学生清晰地把握作家作品的流变以及中国古代诗歌散文发展的脉络线索。
/ 28
人教版课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教学中我们把把同一题材、同一文体的文章整合在一起,使之更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典型性,这对学生掌握古代诗文特点,把握同类型题材和同流派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大有裨益。
8、古今迁移策略。文言文、现代文一脉相承,许多词语、语用、语义是相通相连的,学生生活中就存在大量耳熟能详的成语、名句,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己有的学习方法本身就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基础。
⑴成语是历代所习用、定型的固定词组,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深深地打上了古汉语的烙印,保留了古代语的许多特点。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适当联系成语,从学生从小就熟悉的成语人手,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挖掘学生现有知识潜力,且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成语中的语素有许多保留了古汉语的意义。所以联系成语释义能增强说服力,加深学生印象,便于学生记忆。例如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文中‚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一句时,教师可以趁机补充‚徒劳无功‛中的‚ 徒‛与课文中的‚ 徒‛用法相同,都是‚ 白白地‛的意思。其他如‚且相如素贱人‛与成语‚素不相识‛中的‚ 素‛,‚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与成语‚前倨后恭‛中的‚ 倨‛,‚宁许以负秦曲‛与成语‚忍辱负重‛中的‚ 负‛,意义也都相同。至于其它课文,这样的例子更多,《游褒禅山记》中的‚则或咎其欲出者‛与成语‚既往不咎‛,《劝学》中‚而闻者彰‛与成语‚相得益彰‛等,都可以互相印证。
结合成语学习文言文,不但有利于文言文的学习,还可加深对成语的理解,两者如能在教学中长期使用,一定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⑵促进理解文言文的语法现象。成语是浓缩化了的短语,它本身凝聚了很多富有典型意义的文言句法、语法。在涉及文言文的语法现象时,教师大可不必对语法规则大讲特讲,只需要列举适量的能体现某种语法现象的成语,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揣摩,温故而知新,教师相机点拨,20 / 28
学生自然可以对种种常见文言语法现象了然于心,收到‚不可言传,却可意会‛的效果。
如学习‚词类活用‛,列举适量成语与典型的文言句子,在对成语释义、总结的基础上,点出种种‚词类活用类型‛名称。如:名词作状语。‚耳提面命‛,对比句: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能够起到这种印证作用的成语也很多。又如:使动用法。
‚惊天动地、一鸣惊人‛,对比句:庄公寤生,惊姜氏——《郑伯克段于鄢》。
‚望梅止渴‛,对比句:交戟卫士欲止而不纳——《鸿门宴》。‚正本清源 ‛,对比句: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谏太宗十思疏》。
再如:意动用法。‚不耻下问‛,对比句:而耻学于师——《师说》。学习各种文言句式,同样可以参照以上方式。
(二)探索文言文教学的有效做法,不断总结经验,反思教学过程,实践和思考催生了科研论文的丰收。
课题研究以来,语文组有近40篇教育教学论文、设计在各级评比中获奖或发表,改变了以往论文寥寥无几的面貌。
①.在全国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余桂彬、谢绪凯老师论文《文言文要说爱你也容易》获中国教育学会一等奖,《诵读--------文言文教学的‚左膀右臂‛》发表于教育部主管《升学指导报》2012年第234期。谢一彰撰写的《开放性 综合性 实用性》《教师》(综合版)省级刊物(ISSN1674-120X)2012年第三期公开发表。徐家祥、杨建平、谢瑶等老师各有一篇有关文章在省级刊物《中国教师》上公开发表。
②、主要获奖论文(22篇论文获奖)
⑴刘益红撰写的《走出文言文教学低效区》获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一等奖。
⑵魏群撰写的《追寻落实有效的文言文教学》获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育
/ 28
学专业委员会一等奖。
⑶谢一彰撰写的《文言文课堂教学优化措施》、《漫谈古诗文诵读教学》、《谈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言‛‚文‛统一》获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一等奖。
⑷陈其华撰写的《用汉语语法解读文言文》获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一等奖。
⑸王晓燕写的《活用因声求义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获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二等奖。
⑹陈珍娇撰写的《浅谈高考文言文断句》获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二等奖。
⑺谢一彰撰写的《文言文教学现状透视及对策研究》获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一等奖。
⑻撰写的《在诵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获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二等奖。
⑼程剑华撰写的《文言文教学变学会为会学》获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一等奖。
⑽彭继忠撰写的《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及改进》获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一等奖。
⑾谢瑶撰写的《创设情境 激发灵性》获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一等奖。
⑿桂丽撰写的《创高效课堂从预习入手》获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一等奖。
⒀刘益红的《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获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一等奖。
⒁程剑华撰写的《浅谈文言文的教学》获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二等奖。
⒂刘益红撰写的《浅谈高考文言文翻译》、《走出文言文教学低效区》
/ 28
获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二等奖。
⒃陈其华撰写的《学古知今,今法古用》获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二等奖。
⒄王丽撰写的《学在囧途—高中文言文教学反思》获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二等奖。
⒅谢绪凯老师的论文《文言文要说爱你也容易》获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三等奖。
⒆余桂彬老师的论文《谈文言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获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三等奖。
③、调查报告:《文言文教学现状透视及对策研究》 ④课例和案例(4篇案例获奖)
⑴ 谢一彰的光盘送评,比武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获中语会二等奖。⑵谢绪凯撰写的《书声朗朗满课堂—《兰亭集序》教学案例》获中国 教育学会语文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二等奖。
⑶余桂彬撰写的《《归去来兮辞》诵读案例》获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二等奖。
⑷吴廷宏撰写的《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沁园春〃雪》教学案例》获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二等奖。
⑤、设计与反思(5篇获奖)
⑴余桂彬撰写的《蜀相诵读教学设计与反思》获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二等奖。
⑵魏 群撰写的《高考诗歌鉴赏之分角度赏析古诗词教学设计》获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二等奖。
⑵ 桂彬老师撰写的《烛之武退秦师》的导学案获县一等奖。⑷毛芳撰写的《《将进酒》教学设计》获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二等奖。
⑸高满初撰写的《《蜀道难》教学设计》获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育学专
/ 28
业委员会二等奖。
‚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是深化我校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是我校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它针对我校校情,为实际教学服务,实验得到了师生的认同和欢迎,所以具有推广价值。
(三)通过三年的积累,极大丰富了普通高中文言文教学资源 情境创设策略的实践,编制了全套文言文教学的多媒体课件,不少课件制作精美,实用性强。各种文言文教学图片、朗读音频、课文朗读视频、人物简介视频、《专家论坛》、《唐之韵》、《宋词十家》等视频成为文言文资源库中的宝藏。
自主学习策略的实施,编写了文言文全套实用性强、有个性化的导学案,部分导学案获省市级奖。
此外,建立和丰富了文言文检测题库。系列测试卷的编写,为文言文课堂教学质量检测提供了有效保障。
(四)围绕课题的各种活动成为提升业务素质的阶梯。
教师们踊跃承担研讨课,两年来,在各级课堂教学比赛中,课题成员获得了以下奖项:桂丽、王丽、彭继忠、魏群、王晓燕、陈其华、谢瑶、吴廷宏等先后在市县校教学比武中出类拔萃;余桂彬、杨昕媛、徐家祥、谢绪凯等在市县专家来我校指导工作时经常上汇报课,获得了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赞扬。
五、效果与反响
(一)通过三年的探索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就要求课题组成员要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时刻加强有效教学意识,并始终对‚怎么样进行有效的文言文教学‛,‚衡量文言文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到底是什么‛等问题作出了理性的思考,进而激励自己改进,完善文言文教学。从而转变已有的观念,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素养。正如陶行知提出‚以教人者教己‛一样。实施文言文
/ 28
有效教学的语文教师不在是‚教学匠‛,也不是教案的执行者,而是文言文有效教学的开发者,研究者和实践者。文言文教学,它不仅涉及大量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句法,而且还涉及有关人生哲学,社会历史,自然风景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思想。这些需要语文教师不仅提高自身知识系统的储备,而且提高伦理,道理,审美,情感等发面的储备。同时文言文课程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主观色彩的内容,需要语文教师调动自己和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体验,引领学生更好的理解文言文本。
研究过程真正成为提高了教师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过程。从研读文本、驾驭文本的能力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都有显著增强和明显变化。
1、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变化
⑴、教师工作重心的转变。传统备课工作范围:①、分析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②、吃透教材,理清课中逻辑关系,任务分析;③、确定学生头脑中的相关知识基础和思维水平;④、设计呈现信息的方法和推演知识的进程;⑤、选择课堂练习题以及记忆方法。
有效教学备课工作范围:①、分析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②、深刻思考所教知识的新发展、应用及联系;③、分析学生先前的经验和认知过程,确定最近发展区;④、设计问题情境,支持交流的方式以及学习的流程等;⑤、选择迁移问题,整合方法以及学习评价方法。
⑵、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业务水平,取得了较大的教育教学成绩,谢一彰、余桂彬、陈其华、谢瑶、徐家祥、高满初、杨建平、毛芳、张雅军、刘益红、陈珍娇、印国辉等老师语文教学成效突出,课题研究成校显著受到嘉奖或记功。谢绪凯、龙丽君老师2012、2013年因高考贡献突出获县‚高考先进个人‛称号,并在教师节评为县级‚优秀教师‛,戴国兴被评为道德模范。
2、课题研究带来了课堂教学方面的变化
/ 28
教师的转变带来了课堂的变化,古代文化浩如烟海,教师是永远讲不完,只有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借助学习工具,自己去辨析,探索,才能真正得益,要做好‚授渔‛,如教会学生诵读的技巧,因声求气,通过反复诵读能增强语感,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古诗文的语言规律,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3、课题研究带来了学生学习状态和方式的变化
多种教学策略的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度极大提升,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先学后教得到落实,学生自主学习成为习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得以实现。问题驱动,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相互讨论,然后解决问题。这样燃起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4、课题研究带来了课堂教学质量的变化
课题各成员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喜人,2012年、2013年、2014年连续三年湖南省学业水平考试我校语文合格率均达100%,人均分在常德市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今年高三语文备课组为骨干研究成员,高考文科语文成绩总评获常德市第四名,理科语文成绩总评获常德市第三名。其中文言文考题得分情况好于以往。
5、课题研究带来学生满意度变化
通过三年研究,不仅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而且对文言文学习内容、对课堂教学、对语文教师等多方面都有重新认识,对文言诗文发生浓厚兴趣,喜欢看文言文读物,热衷于古典作品视频,如《唐之韵》、《宋词十家》、《孔子》、《论语》等。在每学期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中,学生对文言文课堂满意度不断提升,课题组教师谢一彰、余桂彬、张雅军、魏群、刘益红、陈其华、杨建平等评为最受欢迎的老师。
6、课题研究直接促进了学科建设
课题研究不仅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也大大促进了学科建设的发
/ 28
展,语文学科成为我校特色学科,语文教研组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研组‛。教育部语言文字研究所授予我校‚全国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实验基地学校‛铜牌。
五、问题与讨论
在‚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过程中,虽然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许多不尽如意之处,如:
1、基础知识的教学和适当的赏析不能做到很好的协调,往往是重此轻彼,如何协调有待探讨。
2、文言文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的时间留给孩子们,文言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十分重要。如何掌握导与放的度确实需要我们老师进一步地进行研究。
其实,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还有很多。但不管哪种策略,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只要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选择最佳策略,科学的设计,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一定能得到极大的提高。(执笔:谢一彰)
参考文献
1、《文字、文章、文化—文言文阅读的三个层次》 徐曼宇 中国人民大学《中学语文教与学》2010.2
2、《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的‚八字‛教学法》 程胜平中国人民大学《中学语文教与学》2009.5
3、《也谈‚文言文教学:行于‘文’‘言’之中‛》 周保华 中国人民大学《中学语文教与学》2009.3
4、《重在个性化鉴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教学构想》杨桦 中国人民大学《中学语文教与学》2009.1
5、陈伟赛《文言文教学现状透视及其教学内容辨析》
6、《巧妙结合,研读经典—关于<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宋淼焱、龙丽娜 中国人民大学《中学语文教与学》2012.6
7、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载《教育理论与实践》)
8、孔企平《谈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载苏教教材网)
9、高慎英、刘良华著《有效教学论》
10、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第二语言习得原理和实践》
11、斯金纳《有机体的行为》《关于行为主义》等
12、《对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钟家荣 中国人民大学《中学语文教与学》2009.12
13、《工具还是审美—文言文教学的定位及教学策略》 窦亚新 中国人民大学《中学语文教与学》2009.12
14、《文言文教学的根基在哪里》 袁东升 中国人民大学《中学语文教与学》2010.11
15、《文言文诵读教学方法的依据性探究》陈思 中国人民大学《中学语文教与学》2010.6
/ 28
16、《选修课教学如何实现新课程教学理念—以‚中国古代诗歌欣赏‛教学为例》张孟光 中国人民大学《中学语文教与学》2010.2
/ 28
第四篇: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课堂研究开题报告
“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课堂研究”
开题报告
巫溪中学高2015级语文课题组
一、课题名称及其性质类型 名称: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课堂研究
性质类型:本课题为巫溪县中学詹祖凰老师负责,高中2015级语文组全体成员共同承担的县级教研课题,是通过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实践来探讨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方法的研究项目。
二、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最基本的构成环节,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文言文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新课程的实施使高中文言文教学呈现出一种生气勃勃的崭新面貌。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方法都有了可喜的变化——合作讨论多了,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尽管文言文课堂教学渐见春光,但费时而效益不高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目前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高中文言文教学仍存在形式化、效率低下的现象。教师围绕考试需要而传授知识和搞习题演练,学生依赖于老师的传授与训练,被动地成了记笔记、死记硬背和做习题的机器。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这样的高投低产,让师生皆倍感身心疲惫。为了让师生都有轻松愉快的心情面对文言文的教学任务,我们理应向课堂教学要效率。而且传承民族文化精华是基础语言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也是高中文言文教学应该达到的目标。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选学一定数量的文言课文,其意义可概括为三句话,即:一是为了批判地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二是为了有利于提高学生 的语言表达能力;三是为了丰富学生的思想,陶冶其情操。”文言文教学的比例上升也说明了这个道理。文言文中有中华文明几千年丰富的精神资源,包含了古人卓越的智慧和博大的思想,它是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因此,对高中文言文课堂进行有效性的探讨,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以及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相关理论文献。了解全国新课改情况,了解当前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二)、以课堂为核心,以课改的新理念指导文言文教学,改变现有的教学状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培养学生文言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从高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方面探索新形势下的文言文学习方法。
(四)、从教师自身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出发,探索文言文教学的高效新模式。一个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比学校教育的其他任何可控因素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
(五)、从课堂教学的过程着手,研究高效生动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依据新课标精神,教师可以把文言文教学与活动实践课相结合,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通过分析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要求进而提出改进的思考,以期改变前述课堂教学现状,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能力的过程中变苦学为乐学,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
四、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概况
在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研究方面,到目前为止,相关的论著和论文 很少。
从论著方面看,虽然目前专门针对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研究的专著还未出现,但李方明的《 文言文课程与教学论》, 王德名的《 文言文教学设计》可以对我们研究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提供很好的参考。另外,方明教授在《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一文中从解读“有效教学”基本理论以及实践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两个方面对有效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赵安的《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研究》一文强调:增强学生探究兴趣;让学生充分交流表达,活跃课堂气氛;经营有序课堂,只有这样,才能构建有效教学等。
从研究论文方面看,唐海波著的《浅析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月刊(中学版)》2007年1期),张晓慧的《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33期),范茂斌《论文言文有效教学》(《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14期),姚引芳的《实在有效的文言文教学》(《语文新圃》2008年5期),田士军的《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策略谈》,(《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8期),从有效教学的角度对文言文进行了探讨,在有效教学法方面《“双向”教学法让文言文教学有效起来》《有效文言文教学的特征分析》对文言文进行了思考。
从学位论文方面来看,《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苏州大学,郁婷,2008)《文言文有效教学》(闫颖,天津师范大学, 2006),《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沈万凤,苏州大学 2009),《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张战备,2007,河北师范大学),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从有效教学基本理论入手,对有效教学涵义、思想起源和发展历程进行了论述,对文言文有效教学策 略有较深入的探索。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学模式理论的收集、阅读和研究,为本课题的实施进一步寻找理论支持和依据,从而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
2、调查法:在实施课题阶段,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情况,分析教师教学文言文现状,从而使研究更有针对性。
3、行动研究法: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及时调整研究策略,改进研究方法,创新探索文言文教学新方法新模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4、经验总结法:通过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研究,寻找出符合新课改理念与精神的有效的文言文微观教学模式。
5、案例研究法:选择有代表性的教学课例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同组织形式和学生差异“等角度,探求从个别到一般的导学”策略。
六、研究步骤
2014年3——4月:课题申请、论证
2014年4月——6月:完成对我校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教师和学生在文言文教学活动中的感受、教学难点、教学效果的调查与分析;完成对当前全国同类学校文言文教学的成功经验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借鉴
2014年6月——9月:完成对我县高中学生文言文基础的调查和分析; 2014年9月-----2009年10月:完成对新教材背景下高考文言文考试题型研究;
2014年11月-----2015年1月:初步探索实现文言文课堂教学高效率、高效益、高效应的一般方法;并逐步完善相关理论。
2015年3月——5月:结题。论文集、教案集、材料汇编等
七、成果形式
论文集、教案集、材料汇编等
八、课题分工
詹祖凰:申报课题,提供相应申报材料,组织监督课题研究过程,联络各方面信息,汇总各方面材料,协助组内成员工作;把握课题研究工作进程;承担组内分配的具体任务。
刘娟:负责组内课题研究日常工作;完成对我校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教师和学生在文言文教学活动中的感受、教学难点、教学效果的调查与分析;完成对当前全国同类学校文言文教学的成功经验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借鉴;总结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并在组内交流。
唐华生:完成对新教材背景下高考文言文考试题型研究;探索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并在组内交流推广。
刘红:完成对新教材背景下高考文言文考试题型研究。
谭贵平:初步探索实现文言文课堂教学高效率、高效益、高效应的一般方法;完成对高中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掌握,文段翻译教学研究,搜集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案例。
佘扬美:完成词类活用,文字通假知识点教学方法研究的研究。邱小兵:提取主要信息、分析与综合及文言句式掌握教学研究。谭其远、邱元泓、崔廷荣、刘道清:调查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搜集当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供充实课题材料。
九、文献占有情况
顾明远,孟繁华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口:海南出版社)姚利民《国外有效教学研究述评》(外国中小学教育)王洪伟《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要点》(上海教育科研)
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焦翠霞《高中文言文教学状况的调研和对策思考课》(首都师范大学)保红《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中学语文教学)钱梦龙《我和语文导读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张中行《文言与白话》(北京:中华书局)中央教科所所编《叶圣陶语文教育集》
周勇,赵宪宇主编《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韩延明主编《新编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郑桂华著《语文有效教学:观念·策略·设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崔允漷主编.《有效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巫溪中学高2015级语文课题组
2014年6月8日
第五篇: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组织策略刍议
一、“解放思想,贯通古今”
我这里所说的“解放思想”,就是在平常的文言文教学中,要放下思想包袱,不要先入为主的认为文言文教学是“硬骨头”,比较难啃,还未教,就“怯场了”,这样就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在课堂教学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畏首畏尾,放不下思想包袱,导致课堂效果不够理想。我经常能听到周围的同事在讲授文言文的时候抱怨,学生状态不好,上课昏昏欲睡,如再赶上校领导听课,就更是有一种刚上课就盼下课的感觉。一些老师之所以存在着这些文言文教学的苦恼,我认为就是犯了“过犹不及”的错误,思想上太重视文言文,反而打不开教学的思路,聪明才智也被思想上的包袱所束缚。我历来是比较喜欢文言文教学的,在执教之初,也犯过“有一说一”,刻板教条的错误,部分学生对我的课也是不太买账,课堂上得过且过。后来,在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了我的思想并不能和学生产生共鸣,我所喜欢的授课方式并不是学生所喜欢学习模式,这当然是老师的失误。文言文固然有很多比较枯燥的文言现象要讲解,也要求学生积累掌握,但这只应是文言文教学的一小部分,绝不应把这些东西满堂灌的硬塞给学生。新课标对语文的解释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文言文也应该兼具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所以文言现象也只应是学习了解文章的工具和手段,所以老师也不能每天把这些干巴巴的东西塞给学生,即便塞给学生,学生也是不能消化的,以前的文言文教学中,我正是多少犯了这方面的错误。我们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文言文,大多是叙事性比较强的传记体散文、史传文学作品和一些经典的山水游记散文。如果我们能够深入挖掘文本,把这些文言文当成文言故事,利用一些巧妙地设问,会引发学生极大地兴趣,进而会去探讨故事的情节,叙事的手法和人物形象。比如我在讲授必修一《荆轲刺秦王》一文时,就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如过你是《荆轲刺秦王》这部电影的导演,面对这样一个剧本,你会重点拍摄哪个场景?为什么?”二是:“如果你是一名演员,你认为那个角色最能打动你,你想出演哪个角色,为什么?”这两个问题的提出,是把本篇文章当成一个故事来分析,首先抛却了对文言文枯燥的讲授,又是源于文本,更是贴近于生活,所以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自觉不自觉的就会走进文本,深入挖掘,从自我的角度和认识来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从而使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不在死气沉沉。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改变,是需要教师花大气力进行的一场思维解放运动,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无论是对文本的分析,还是对文言知识的总结,都要让学生动起来,并能通过一些巧妙设计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觉得文言文离他们并不遥远,贯通古今指的就是在在问题的设计上可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与潜能。
二、“体悟诵读,不求甚解”
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有很大一部分都易于诵读的韵文或骈散结合的文言文,所以投入感情的诵读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当然在这里,教师应该起到一个引领熏陶的作用。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朗读文章方面下一些功夫,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不要求见得读得有多么好,关键是要投入感情,读出味道,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学生。诵读法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几千年语文教育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法。朱熹说:“学者观书,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不仅强调诵读的重要,且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师一定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以设计,对诵读多加指导,让学生读得得法。文学作品的功能之一就是通过涵咏诵读以起到熏陶教化的作用,教师也正是通过创设这种情境,以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与冲动,这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一边读,一边听,自然就会沉
浸其中,乐在其中,去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理解了这种情感,文学作品熏陶教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对于有些作品中所蕴含的比较深刻的哲理,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学生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所以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首要的是让学生发现我国古代的语言之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不必去对文言现象做过深过细分析,即陶渊明所谓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对于文言文现象,我始终认为是属于工具性方面的东西,学生完全可以在逐步深入细读精读的过程中解决这些语言方面的问题。通过涵咏诵读经典古典文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大概原因就是如此吧。文言文的陶冶功能,也是文言文教学的价值。
三、教材为主,步步为营
高三的文言文教学一直是教师们的难点,高考的要求,使教师在具体教学时不得不更多的把文言知识作为主要方面来讲解。我的一点体会是以教材为核心,狠抓落实,以课内辐射课外,以课外巩固课内,步步为营。曾经多次参加高考命题的章熊先生在谈及文言文复习时,曾经建议考生在高考前认真读几篇典范的文言文,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等,他认为这些文章里,有着典型的全面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用法的范例,可用于对文言文的全面、综合复习,这对积累语言材料,建立文言语感,提高阅读和解题能力有事半功倍之效。章熊先生的这一番话,可以说是说得相当精辟的,我们应该遵从。适当练习课外语段,这里所说“适当”一是从量上说的,我们固然要做课外的语段阅读练习,没有一定的练习量是不行的,但并非多多益善,主要的应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强调练习的效果。二是从质上说的,应该有所选择,而不要盲目地做练习。我认为质量最高的是近三年的高考和春季考试的古文阅读题。如果有可能可以做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因为这样的试题选文规范,试题规范。在练习中还可以找到命题的规律,解题的窍门。还要分门别类的进行专门复习:
(一)、关注源于课内的常见实词;
(二)、注意单音节词和现代汉语双音节词的关系;
(三)、注意古今异义词语;
(四)、注意一词多义词语;
(五)、注意词类活用词语;
高三文文言文的教学要本着面向高考,追求实际的原则,更主要的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不能总采用老师一言堂的模式,要相信学生的聪明才智,让他们自己在学习思考中发现问题,“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这个道理。
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必须坚守的一块阵地,在坚守这块阵地的时候,也要想方设法的提高课堂的高效性,高效灵活的课堂组织策略,是保证文言文教学的一个主要方面,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很好的贯彻新课标的精神,达到我们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以上只是我在六年的文言文教学中的一点浅薄的认识,希望能给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们一点帮助。只要在全体语文同仁的共同努力下,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春天一定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