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论文: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与美育教育研究

时间:2019-05-12 22:54: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语文论文: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与美育教育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语文论文: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与美育教育研究》。

第一篇:初中语文论文: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与美育教育研究

初中语文论文: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与美育教育研究

【中文摘要】”古诗词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结晶。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词,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学生阅读这些作品,有助于提高现代汉语水平,厚实语言文化素养,享受传统美德熏陶。《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中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注①古诗词精炼优美的语言,生动丰富的形象,都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而审美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具有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情趣。中学教材中的古诗词融语言美、音韵美、情景美、节奏美于一体的具有丰富的审美元素。“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教师首先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读出诗歌的感情,然后是感知形象,接着再把握诗歌情感。审美心理的形象感知——体验情感——抒发创造三个阶段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在进行古诗词审美鉴赏的时候,要灵活贯通地把三者的关系处理好,通过科学的方法使得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趣得到充分培养。首先要从剖题意、辨词语、补语法、调语序、分析时代背景、品味关键字词等进行感知阅读与审美理解;其次要在朗读吟诵中悟情,巧设疑问抓情感基调,明诗人之志知晓诗情以进行情感阅读与审美体验”注②最后要在学生阅读诗歌时使其沉浸于思考之中,进行审美创造。古诗词,是中学语文教材必不可少的题材,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古诗词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一定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促进学生了解中国古代

文学的精华,增进学生基本素养,有助于现代文的学习。本论文用分析法分析美育教育的现实价值,用解说法对美育教育的意义加以说明,用观察法解析美育和古诗词的内在联系,用调查法清楚现阶段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用实验法论证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必要性,等等。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本论文通过五部分内容论述,阐述了古诗词教学和美育教育的关系。第一部分绪论,主要论述选题的和意义;本选题的研究重点及研究方法;本选题相关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论述中学古诗词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论述古诗词教学的研究现状及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必要性;第四部分论述古诗词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第五部分论述古诗词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英文摘要】Summary of “ancient poems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outstanding culture in ancient China.Elected to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xtbooks of ancient poetry, are after refinement of famous masterpieces.Students read these works, helped to raise the level of modern Chinese, thick language culture, enjoy traditional virtues influence.The Chinese course standard also requires students to “reading ancient poems, consciously building in real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mprove their appreciation of quality and aesthetic appeal.” This requires teachers to guide students

in the study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found in the United States, experience the beauty and appreciate the beauty.“Note①beautiful refined language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lively and rich images, have a special aesthetic features.And aesthetic appreciation of education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have the United States, the ability to create beauty and interest.Inclusive language in middle school textbooks of ancient poetry, rhyme and rhythm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States in one with rich aesthetic elements.“Poetry is the natural expression of strong emotions.“Note②teachers first to arouse the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s, feelings of the students read poetry, then there is’ image, then grasping the poetic emotion.Image perception experience the aesthetic psychology of emotion-expressing creates three stages are mutually reinforcing.Teachers in the aesthetic appreci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of the time, to be flexible to handle three relations through, through scientific methods students aesthetic cultivation of the ability and interest be fully.First to from profile tell to SB.a story,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ords, and supplement syntax, and adjusting word order, and analysis era background, and taste key words, for perception reading and aesthetic

understanding;second to in read chant in the understanding love, specially set questions caught emotion tone, Ming poet of records known poetic to for emotion reading and aesthetic experience;last to in students reading poetry Shi makes its immersion Yu thinking among, for aesthetic created.Ancient poems, is the essential theme of the Chinese textbooks for middle school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course.Through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poetry,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appreciation of ancient poems, promot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to improve students’ basic literacy, help modern literary studies.This paper analysis method for analysis of the practical valu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with the method of interpretation to explain significanc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ternal conne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of ancient poetry, with the method of investigation clearly present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poetry, with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by necessity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poetry, and so on.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methods make the article more convincing.This paper through a five-part Exposition, elaborat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Introduction to the first part, mainly addresses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subject selection;this topic focus of study and research method;this topic-related research.PartⅡaddresses the ancient poems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ith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the third part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of ancient poetry and necessity of aesthetic education to the students;partⅣthe ancient poem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to students in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 of;partⅤof aesthetic education to students in the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everal problems.【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美育教育

【英文关键词】Junior middle school Teaching ancient Chinese poetry Aesthetic education 【目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与美育教育研究6-712-14Abstract7-8

目录

9-121

2摘要

第一章 绪论1.2 本选题的研究重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13点及研究方法13-14要性任务14-181

41.3 本选题相关的研究现状第二章 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及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必

2.1 古诗词教学的现状

2.2 摆在面前的2.3 促进古诗词学习,重视美育教育

14-181515-162.3.1 培养审美感知,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2.3.2 培养审美鉴赏,欣赏古诗词的意境美2.3.3 培养审美内涵,体验古诗词情感美

18-2

316-18

3.1 美第三章 古诗词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的理论基础育及其特点特点18-1918-20

3.1.1 什么是美育

19-20

3.1.2 美育的3.2 审美教育在3.1.3 美育的作用

20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地位美因素2120-23

3.3 古诗词教育内容具有丰富的审

3.3.1 引领学生,领悟作品的情感

21-22

3.3.3 引3.3.2 引领学生,品味作品的美感

22-2323-32领学生,享受作品的美感第四章 古诗词教学中对学生4.1 引入诗美的境界,激发实施美育教育的途径及方法学生的审美感知23-24

23-2

54.1.1 从导入入手,激发学生的向往

24-25

4.2 4.1.2 从朗读入手,唤醒学生的美感

25-29鉴赏诗词,引导学生感受美词的意境美26-2725-26

4.2.1 启发想象,感悟古诗

4.2.2 把握形象,领悟古诗词的形象美

4.2.4 4.2.3 反复诵读,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

27-29炼字品字,感受古诗词的图画美29-30

4.3 创设教学美的形式29

4.3.2 将多媒体4.3.1 将音乐引入诗歌教学29-30引入诗歌教学30-32

4.4 引导学生运用、巩固所学的古诗词

4.4.2 开4.4.1 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古诗词

30-31展属对活动,运用古诗词诗词31-32

4.4.3 开展仿写活动,创作古32-34

参考文献

34-36

第五章 结论

致36

第二篇: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语言的最深层的功用有时并不是直接能够感知到的。虽然文言诗文不再是现代社会主要的交流工具,在生活交往中似乎已没有必不可少的用途,但它承载着从汉文字诞生之日起至近代开始前的中国历史,中国历代许多伟大思想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都使用这种语言,并且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今天我们要继承这笔遗产,就必须有阅读古书的能力。现代汉语应该是脱胎于古代汉语,且仍然保留了古代汉语的深层语义的语言,与古代汉语失去了联系的现代汉语必然由于文化底蕴的不足而显得浅薄和苍白。因此,在初中阶段加强文言诗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和人文素质,其意义非常重大,作为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一、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要求

根据新课程标准所编订的新版初中语文课本的一个十分明显的改进,就是课文当中的古诗文的比例大大增加了,这实质上也是对语言的工具性的深层次的理解和对文言诗文中丰富的人文因素的高度重视的结果。新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即“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初中语文教材中富含文学审美价值、人文文化因素的古诗文的篇目的增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一些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为培养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提高其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且这对提高初中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写作的档次也有帮助。而强调熟读尤其是强调背诵,对于改变目前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以讲代读的状况,无疑是十分有益的,总之,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将古诗文的教学摆在一个较之过去更为重要的地位,针对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具有较明确的指向性。

二、初中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多年的一线语文教师,笔者深感古诗词教学中还存在着若干问题:忽视古诗词教学的规律,不重视诵读教学,以讲代读的情况普遍;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记不熟,记混,错别字现象严重;学生积累了一些文言词汇,翻译理解时不懂得用,面对句子,下不了手;古诗词作者介绍停留于简单的知识积累,如作者的字号称谓等,而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及作者本身的经历创作风格等相关情况涉之甚少;教师要求学生对文言词汇进行梳理积累,学生做不到;学生对古诗词只是简单的翻译,字面上的理解,不关注古诗词的鉴赏美读,忽视古诗词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学生学古诗词的热情不高,兴趣不

浓等。

三、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重视诵读教学,以读促学

一些著名的教育家对于诵读有如下论述:“作品读得越好,学生就越能懂得和受它感染。”“全部了解一个作品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好好地高声诵读。作品一被诵读就成为好懂的了。”“诵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理解与懂得,而且还在于熟悉。”可以说,学习古诗词,必须尊重和继承的基本规律就是诵读。钱梦龙老师就主张:“不妨让学生适当学一点吟咏之法,所谓‘三分诗,七分吟’,许多意境深邃的诗句,非吟不足以入其境,得其趣方能领略其韵味。”可见古诗词诵读对加强感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必须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而且要保质保量完成。

教师要教会学生诵读,要读准节奏,正确停顿,读出语气,读出情感,读出音乐美,同时教会学生在读中培养语感,领悟文本内容,在读中感受古典诗词的独特艺术魅力。

(二)遵循记忆规律,科学记诵古诗词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当中的瑰宝,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人文底蕴的打造都有着重要作用。积累下的古诗词是学生一生的财富,所以古诗词记诵一定要抛开功利性的目的,而要长久记忆,深入内心。这就需要遵循记忆规律,科学记诵。在教学古诗词时,首先应该清楚记忆是一个不断巩固的过程,由瞬时记忆到短时记忆,再到长期记忆有一个转化过程。也就是说,要想记准、记牢、记久古诗词,必须不断“温故”,“学而时习之”。古诗词的记诵,理解应贯穿在一段时间,甚至可以是整个学期,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反复诵读,在不知不觉中熟记古诗词,并加深对古诗词的感知和理解。这样,所学古诗词也会在日后真正成为一笔润泽人生的财富而不是在考试后付诸脑后。

(三)反对死记硬背,加强理解、阅读和积累

理解是记忆的第一步,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则记忆内容更准确,记忆时间更长。在没有充分理解句意的情况下,就盲目背诵,一方面机械记忆,不易记;另方面学生容易在默写时因不理解而记不准或写错别字。因此,应在学生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要求其背诵默写。

另外,词义识记和诗文阅读应该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关系,学生掌握的古汉语词汇太少,必然无法完成古诗文阅读,而记不住古诗文词义,根源恐怕在于古诗文的见识数量太少。古诗文常见词语的呈现次数不够,大脑中烙下的印记不深,就不易记住或想起来。高中生之所以对古诗文理解力强些,除年龄大、理解力强些外,见得多应该

是重要原因。因此,除课文外,教师选择一定量的课外古诗文供学生阅读是重要策略。

(四)详细书写作者简介,增强对古诗词的感悟

古代词教学强调知人论世,这就要求我们介绍作者时,不应介绍只是空洞的字号称谓生活时代,更应关注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本身的重大经历和创作风格等。

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应更深层次地走近作者,不只见古诗词的“骨头”,更要见其“血肉”。教师在介绍作者时要能够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把一个充满立体感的作者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走近作者,融进作者营造的情感世界,最终更好地“披文以入情”。

(五)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

文言字词的积累掌握,有一个从分散到集中,从不自觉到有意识的梳理归纳过程,经过这个过程,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水平才会逐步提高。比如“也”字,当我们见识了一定数量的有“也”字的句子后,老师引导学生集中理解归纳:“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余闻之也久。”“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也”是语气词,至于表示什么样的语气,在句中翻译不翻译、怎样翻译,则要根据句子的形式及“也”字在句中的位置来定。文言实词意思的确定,尽管可以采用语言环境推断法、多音字不同读音辨析法、词性变化辨析法、依据通假规律辨析法、从已知到未知推断词义法等,但见识到一定量时的归纳整理,能使学习变得简单容易。如“长”读“chang”时,可作名词,意为“长度”,例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可作形容词,其中一个意思是“两端之间距离大”。也许,这样梳理归纳以后,学生记起来还会有些困难,教师还可进一步动脑筋,比如,把几个意思编成一个故事,编成几句顺口溜等,帮助学生巧记。

此外,学会鉴赏古诗词,古诗词赏析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高尚人格情操的提供了绝佳的教育素材。古诗词赏析理应引起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的关注。

总之,古诗词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执教者一定要重视古诗词教学,给予古诗词教学更多的时间、空间,并遵循古诗词教学的规律,使古诗词教学真正由低质走向高效。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育叙事研究

语文教育叙事研究

持 言

研究语文教育有多种方法,本文根据有关文章介绍一种往往为我们所忽视的语文教育叙事研究,或许对在语文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们有些许帮助。

语文教育叙事就是在语文教育研究过程中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采取通过叙述的方式,讲述一个语文故事,也就是一个语文教育实例,启发大家思考故事(案例)所内含的语文教育规律,思考故事(案例)所揭示的问题,引起大家思考探索。

专家指出:教育叙事就是通过对有意义的教学事件、教师生活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分析,揭示内隐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这不仅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实践,而且能以更鲜活的形式丰富教育教学理论。总之,语文教育叙事就是要通过叙述教育故事,讲明一种教学经验,传达一种教学理念,揭示一个教学规律。

进行语文教育叙事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语文教育叙事,关键在叙事,叙语文教育过程中的事。这种“事”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真实的故事,而不是其他故事,更不是凭空捏造的事,同样也不能是对教学过程的复述。

其次,所叙述的故事应该能够说明一定的道理,至少能揭示一定的问题,启迪人思考探索。因此,语文教育叙事不能是对教学过程的简单叙述,叙述者本身应该对所叙述的事情有深刻的思考,对所叙述的事情所能揭示的经验、理念、规律有清醒的认识,以其昭昭,才能使人昭昭,否则,只能使人昏昏。

第三,通过叙事所要揭示的道理、观点应该是建立在所叙述的事情之上,因此叙事就要把“事”讲完整,要完整地叙述事情地来龙去脉,不能先定概念,再有意识的围绕概念去对事情剪裁,那样所揭示的道理、观点往往缺乏科学性。

第四,教师要特别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冲突,发生的问题,把这种冲突、问题描述下来,认真分析研究,探索这种冲突、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总结出某种经验、规律。

摘录一则语文教育叙事,来具体说明一下如何进行语文教育叙事。

那是很久前老杨讲的一则笑话:说是一个人参加完数学考试,别人问他:

“那个3乘以7的题,得多少?”

他说:“谁知道?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写了一个二十八。”

笑话毕竟是笑话。可是笑过之后,似乎又留了点什么?

今天备课备到古诗,我又想到这个笑话。

古诗的教学,我们一直强调“读读背背,了解大意”,一贯反对讲诗,特别注重朗读,强调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中品味感悟,说有些东西,以后自会明白。还有专家说,诗歌是不能讲的,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尤其是不能改成自己的话陈述,否则就残害了这个可爱的小生命。可是,我却愈加的感到,不能理解的东西,却强行吞下的痛苦:死记硬背的不说,囫囵吞枣有何用?!就像那则笑话一样,明明熟练恰当地使用着乘法口诀,却不能解决这个乘法算式,这不就是不理解造成的吗?

用心

爱心

专心

晚上,翻看了《唐诗鉴赏辞典》,详尽的注释和讲解,使我茅塞顿开,解决了多年的疑团!为什么老师都要依赖工具书解决的问题,非得让学生“自行感悟”呢?

在这则叙事中,所质疑的是我们常见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来也会偷”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所要说明的是在教学中一味的囫囵吞枣的方法是不可取的道理,所要揭示的是让学生借助工具书阅读古诗文理解古诗文的教学方法,对我们是非常有启发的。

语文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对我们工作在语文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来说,应该是一种比较实际的教科研形式,只要我们语文教师有意识的对在工作中发生的事情进行研究,不要多长时间,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就一定能够提高,尤其是青年教师。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的探索论文

【摘要】

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学校和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给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和教师都加大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力度,初中语文也不例外,而美育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实施,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基于此种情况,笔者对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的实践路径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浅见,希望能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初中语文;美育教育;实践

在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而美育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更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本文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作为文章内容的切入点,并对其他有效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

一、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事业已经有了重大的突破,从以前的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方向逐步迈进。而情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饱含着人们的喜怒哀乐,从本质上来讲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体会。众多的文学名著,都饱含着丰富的情感,甚至有一些文章都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很多作者在进行文学创作的过程中,都是有感而发,借笔抒情。学生在对作品进行品读的过程中,也能从作者所写的文字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领略到他的心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发挥好其引航灯的作用,不仅要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经常地进行观察,在课堂上,还要帮助学生和作者之间建立一条情感沟通的有效渠道,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沟通的零障碍,从而促进学生审美观察能力的提升,为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夯实了牢固的基础。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

所谓的审美感受力,指的就是,感官对审美对象所进行的感知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提升学生的审美感受力,让学生能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很多学生在对事物进行感知的过程中,更注重自己的主观感受,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他们更愿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感知又伴随着整体性特点。当审美对象出现在学生眼前的时候,再经过教师的有效引导,经过仔细的观察和思考之后,学生对审美对象形成了一个较为整体的印象,并转化为自己的感知。对学生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方法有很多,教师应给学生营造一个美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并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感知器官,去感受美、发现美。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构建相应的情境,使语文教学内容从文字到实境的顺利转变,从而让学生能够对文章感知更为深刻,扫平文字给学生带来的审美障碍,加深学生对课文情境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感受力。比如,在讲到《春》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将春天的美丽景色展示出来,并配备优美的朗读音频,通过相应情境的建立,构建出美的氛围,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从而使学生的感受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三、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所谓的鉴赏能力,是人们对艺术的欣赏和鉴别的能力,也就是对审美对象的评价能力。一般来说,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其方法主要是从比较分析入手。人们在进行事物的比较过程中,对事物的感知是比较全面而深刻的,在看清事物本质的同时,也能正确揭示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就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沁园春雪》这两首诗词为例,虽然,他们都是对雪景的描写,但是,岑参的这首诗主要是对冬季的寒冷进行渲染,抒发了和朋友之间的不忍离别之情。而毛泽东的词,主要是对雄壮的祖国山河进行了赞美,豪迈大气,气势磅礴。这两首诗词内容相似,风格却是相去甚远,其情感也有很大不同,通过这种对比的手法,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得到了显著地提升。

四、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可以说,审美创造力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学生通过审美观察力、感受力、鉴赏力的提升,有了较为丰富的审美体验,然而,审美创造力的培养,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审美能力的适用性得到显著提升。提高学生审美创作力的途径有很多,具体来说,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饱含感情的朗读是提高审美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次,给予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最后,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来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可以说,学生的写作过程,就是其进行审美创造的过程,想要写好一篇作文,自然离不开合理的想象以及美的创造。由此可见,通过对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来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审美教育作为现代语文学科中的重要课题,是具有非常大的魅力和价值。初中语文教师,应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心田浸润着审美的清泉,从而让学生进入审美的世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为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进军.在阅读教学渗透审美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2]胡波.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10).[3]刘孝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M].沈阳: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

第五篇: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

初探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

古诗词是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深深积淀的体现。“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学习古诗词是学生加强文学艺术修养,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新颁布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增加了古诗词的比重,强调了它在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古诗词教学的研究显得迫切而重要。

传统观点认为古诗词“可以意会,不可言传”,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面对初中学生,如果只是“意会”,不去“言传”,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吗?鲁迅在《社戏》中描述了一个渴望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的少年,他对古诗词的厌学心理无疑是这种作法产生的必然结果。下面就谈谈我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

课文选入的古诗词远的距今两千多年,近的也有一百多年,都打着时代的烙印,今人与古人之间横亘着一条天然的鸿沟。要透彻理解这些作品,对十几岁的初中生来说确是一大难事,所以初学应把培养兴趣放在第一位。记得学生初学古诗词,我并未急于让他们接触课文,而是放了一首歌———《涛声依旧》让他们听,然后问他们歌的内容和哪一首古诗有关,大部分学生举起了手,因为张继的《枫桥夜泊》他们是学过的。接着教师又举了几首学生熟悉的歌曲中的一些歌词,告诉他们词作者只是把李白、杜甫甚至是《诗经》中的诗句稍作了改动而已。学生们马上产生了兴趣,原来古诗词和我们的生活离得这样近!在教学中,还应适当介绍一些诗词所涉及的史实、典故或诗人、词人的轶事,诗词创作的背景等内容,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还增加了一些课外知识,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

二、培养朗诵技巧

要理解古诗词的思想感情,享受音韵美,培养朗诵技巧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所以应将朗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反复诵读。整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开始是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然后师生齐读,先把字音读准,然后对难于理解的词句作点拨,容易理解的可发动学

意境全出”的效果,如王湾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的“阔”和“悬”紧紧地呼应了前面的“潮平”和“风正”,可让学生充分想象水涨河宽,风吹帆满的美景,这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是有益处的。

五、感受思想感情

古人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它对培养学生辨别真善美的能力和陶冶情操起着重作用。其中主要通过借景抒情和练字来达到这一目的。杜牧的〈江南春〉处处写景:莺歌燕舞,柳绿桃红,山清水秀,酒旗春风„„但诗人并未陶醉于大好的春光当中,结句通过一幅烟雨迷茫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感伤时事、忧国忧民的深情。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一个“更”字写出了对老朋友分别后无限的牵挂和思念,收到了“一字千钧”的效果。

六、坚持古为今用

毛主席早就提出了“古为今用”的原则,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作了成功的尝试。在〈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一词中,“一唱雄鸡天下白”一句化用了李贺〈致酒行〉中的“雄鸡一声天下白”,使意境更为壮阔高远;而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则直接引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毫无斧凿之痕,并翻出了新意。成功地借鉴古人的创作方法或化用、引用古人的名句,不但能体现个人的艺术修养,而且能使自己的文章增加文采,同时也更好地继承了祖国灿烂的文学遗产。初中生接触了一些古诗词后,同样可以在作文或课文外文学创作中作有益的尝试,教师应鼓励成功的借鉴或引用,但同时要遵循以下原则:一要恰当;二要准确;三要适度。力求做到形式与内容完美的统一。

总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古诗词教学无疑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据此,我们就根据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教育的对象和教学的内容,寻求科学的规律,把学生培养成博古通今,有着较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一代新人。

下载初中语文论文: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与美育教育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语文论文: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与美育教育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拾遗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拾遗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 审美 品位 吸收 ??作我们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遵循着“审美-品位-吸收-创作”的过程。首先让学生能够欣赏古诗词,在欣赏......

    玩转古诗词——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玩转古诗词——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苏东坡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从小学习、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利于培养对语言的感受、领悟能......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工作总结 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感情真挚动人,其词藻耐人琢磨,面对着如此优秀的文......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摘要]如何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关心的重要问题。在当前的古诗词教学中,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古诗词教......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涪西初中:冯秀华【摘要】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加强诵读,积累古诗词;二、结合背景,理解古诗词;三、抓住诗(词)眼,鉴赏古诗词;四、联系......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反思 古诗文教学是初中教学的关键, 同时也是中学生的学习的难点。由于考试需求, 学生学习古诗文往往停留在 “背诵默写” 层面, 而忽视了古诗文中所承载的中......

    初中语文生活化教育理念研究论文

    新课改要求之下的语文教学方向有了改变,既要立足于生活经验教学,又要贯彻生活化的教育理念,这样就要求学习与生活相结合,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也要做到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浅析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浅析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被凸显出来,成为语文教育关注的重要内容。这里,我们研究语文教学与美育的关系,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贯穿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