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软件设计规范(暨设计心得)(原创)

时间:2019-05-12 22:53: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9.软件设计规范(暨设计心得)(原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9.软件设计规范(暨设计心得)(原创)》。

第一篇:29.软件设计规范(暨设计心得)(原创)

第一部分 总则

第1条 编制本规范的目的和意义

为了统一软件设计、开发人员、及鉴定人员思考问题的方向和判断问题的标准,将“人性化”深入人心,特制定本规范。

“人性化”——“所有人,即使是非专业人士也都会用”,即使一些比较专业的问题,也用通俗地语言来表达。

具体地讲,要实现人性化,可以拆解成两步:

第一步、软件应用过程中,用户的需求一定要非常清楚,比如用户的心理、普遍的要求等。

第二步、有了需求,就要有对应的表达。表达要顺应和满足需求。

表达得是否人性化,决定了产品的人性化是否成功。

第2条 本规范的适用范围

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开发人员在编制各类技术方案时、鉴定人员在编制鉴定方案时,可参考本规范。

第3条 要求

设计人员、开发人员、鉴定人员应当深该理解本手册所述的理念和标准,并将之落实到各自的方案中。

第二部分 注重用户体验,提高人性化 注释:本手册提到的“用户”,是指在市场反馈、社会调查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概念化的人群。

(需要提一下的是,如果将我们的工作比喻成设计制作一扇办公室的门,那我们并不想考虑到想姚明那样的高个要求)

第1条 换位思考原则

1.1、站在用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

规避这个误区——开发者常常只设计他自己知道的,而不是用户想知道的东西。要认清“基本应用”与“先进应用”的关系——我们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基本应用问题。

从用户角度来说,如果用户的专业水平比较高,则往往对产品是否提供了那些先进功能比较感兴趣。

如果用户的专业水平比较低,往往只掌握软件中少数几个基本功能,而当前的形势下,水平低的用户往往才是最忠诚的用户。(条目4.2中有更详细的说明)

1.2、遵循五W原则。

即了解我们的用户在想什么?在意什么?擅长什么?埋怨什么?担心什么? 有时我们不太在意的东西,在用户看来却是异常重要的。规避这个误区——开发者总是想着如何控制用户。

比如:开发者常常想通过让按钮变灰,来试图控制用户的走向。我们要反省,可能我们总是在试图控制用户,而用户不愿意被控制。应该由用户,而非软件来决定什么事件应该发生。

1.3、区别对待不同的用户。

客户是不断成长、不断变化的,产品,应当能分别对待生手和熟手用户。比如生手用户得到的提示,可能就会比熟手用户多得多,简单地说,允许用户自行定义得到帮助的详尽程度。

第2条 操作处理原则

2.1、无需等待、或友好等待。

务必实时提供可视化的反馈,不要让用户傻傻地盯着一个静止界面,等待一个操作的结束,因为他会担心,程序

到底是不是还在运行,是否已经当机啦?当然,最好是用户每一步操作都无需等待,若不能满足,至少应该做到:

任何等待时间超过3秒的操作和等待,都有进度或状态的提示。

2.2、反馈结果“显而易见”。

用户的每一个操作都要有“显而易见”的反馈,或提示、或结果。

当然,我们还必须时时刻刻记着第一条,不能教条地为了做到有提示,而不停地弹出令用户厌烦的东西。

同时注意:不要为了达到表达的全面性,而把文字说明写成长篇大论,因为那样往往事与愿违——要简化文本内容。

2.3、操作易识别、可预知。

我们的软件应当做到:每一个操作都是“易识别”且“可预知”的。就像你进入电梯后选择楼层,用户进入软件后 的每一次点击都不是漫无目的的,这个时候,他最不需要的是“丰富且强大”的功能设计。

第3条 “主线”+“跳转通道”

3.1、软件需有初始的默认设置和明确的操作指引。

软件设置和操作指引,要满足多数用户的使用习惯。打个比方,我们的软件就是一个森林公园,公园给游客

设计安排好了一条作为主线的游玩路线,游客按照这个路线,可以非常轻松地游玩到95%的观赏点。3.2、在不影响到“主线”前提下,可以在主线之间,增添几条“快捷跳转通道”。

第4条 功能摆放原则

4.1、最常用的功能,放在最显要的位置,用户能够很容易地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进而逐步掌握更专业化的操作。

4.2、在某个特定状态下,无用的功能要完全隐藏。规避这个误区——不常用的功能也总是展现在界面上。

打个比方:1985年产的录像机,前面板上有各种各样的按钮,很多按锯会因为丢了说明书,而永远不知道它们有什么用。

1995年产的,前面板上仅有大家常用的那几个按钮,如播放、暂停、快进、快退、弹出。而这一款可能比十年前的那款

具备更多的功能,只是这些功能被弹出式面板中,只有当你需要的时候,才去用它们,而不是全放在面上。

总结:在软件设计时,要有一个层次的定位,比如有十个功能,而其中2个是最基本的,另外8个不常用,那么作为基本

应用的2个功能,有8成的人会用,这8成的人将成为最忠诚的用户群,另外8个较为先进的功能,则有2成人会用。这样的规划设计出来的产品,是高级水平的产品。

第5条 用户明确位置

5.1、时刻让用户清楚地了解到自已所处的位置。

5.2、软件能够“进退自如”,避免用户在我们设计的“森林”中迷路。用户有时报怨:“我也不知道怎么就到了这个界面,而且现在我也不知道如何才能退回去?”

这都是因为我们没有提供一个可跟踪的路径。

同时,功能菜单的结构要简化,避免超过2级或以上的层级菜单。

还有,为每个弹出菜单的标题栏,设置非常明确的提醒指示,让用户一看就知道这个窗口是按了什么菜单或按钮才出来的。

第6条 界面处理原则

6.1、一个界面不能显示所有的信息时,应至少建立一个主目录或主索引,使用户对自己相关的所有信息,有一个整体的把控。

6.2、界面设计的“简化”,不能以“简陋”为代价来实现。即简化,应建立在应用需求获得满足的前提下。

6.3、不能为了界面“简洁”,而过度地删减提示文字。以致于让用户曲解软件的提示。

第三部分 注重用户需求,提高服务意识

第1条 对于他人针对产品提出任何问题,不要习惯性地立即产生抵触情绪。

要本着对产品负责到底的态度和心理,以用户的意见为标准。

第2条 客户是不断成长的,应当实时紧跟用户的成长。

打个比方,如果人类 的平均身高涨到2米,那我们设计的门口高度,也应该相应地调高到2.5米。

第3条 不要费力气去分析用户的意见有没有道理,更应从点滴的用户报怨中,理性地去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善于总结出系统性的需求。

第4条 遵循多不如精的原则,如果我们能设计开发100个功能,但用户一个也用不起来,那还不如我们只开发10个功能,而用户可以全部都应用起来。

第四部分 注重社会效益

第1条 客户为什么会买我们的软件?

我们认为:一是软件为其省时省力,提高效率;

二是软件可提升其教与学的水平。

第2条 时刻记住,我们花1小时时间做的一个小小的设计,一旦应用到社会中,可能可以为社会提升1万个小时的效率,当然也可能造成多于1万个小时的资源浪费。

第五部分 辩证看待“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坚持统一性原则

第1条 界面开发时,实现方法要统一;

通俗地讲,就是不论是哪个小组开发的程序,所用到的界面开发手段是一致的,以便于相互调用和将来的升级。

【另附:模块调用的注意事项】

模块调用之前,必须先进行认定,不然会造成混乱。这是技术装配的问题,课题负责人要制定详细的、可操作的管理规范。

具体来讲,要调用某个模块,要先书面列出相应的问题,讲明原理,明确接口之后,才可以上装。

即:要编制调用方案,且方案要经过专家组审定、验收,最后要进行该模块的技术鉴定,并建立起模块档案。(具体万工负责)

第2条 界面布局规划要统一;

通俗地讲,就是某个位置放某种特定类型的内容,让用户形成特定的操作习惯,最终让用户形成“操作起来很顺手”的感觉。

界面布局在软件的升级过程中,必须长期坚持,不能随意更改,否则会打破老用户既已经养成的宝贵习惯。

第3条 图标、名称、解释性文字、提示警告性的文字等,要有一个标准手册;

第4条 软件中出现的图标,不仅能形象地表现出所对应元素的概念,还要做到风格以及交互变化等都是统一的。

图标的设计要具备非常鲜明的直觉特征,尽可能地采用现实世界中的抽象。名称不仅能精准简洁地表达相应的意思(不能有歧意),还要词语搭配格调统一,比如统一采用“宾语+动词”的形式等等。

同一个事物的表述,要用同一个词语,做到从头到尾的清晰一致的设计; 请不要出现这样的情况:对于某一个名称,第一个界面中叫“系统”,第二个界面就变成了“平台”,第三个界面又变成了“模块”。

解释性文字,以及提示(警告)性的文字,要有统一的口吻,统一的语法结构等等。

第5条 界面开发过程中,所用到的图片,必须统一出自标准化小组,而不允许开发人员自行设计与处理。

第6条 软件流程设计要有统一的操作习惯或风格,在符合当前社会上大多数软件的操作习惯的基础上,总结出蓝鸽特有操作风格。

比如:用户使用一个窗体后,他们希望下一个窗体也有同样的感受。

还有一个反面例子,现代的水龙头花样越来越多,有些新潮的水龙头要让人研究半天才知道这个开关是怎么开的,让人手足无措。

第7条 时刻了解自已局部的项目,与公司整体大项目之间的关系,明确自身的特点,明确自身的重要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打个比方,如果总评系统不能够将教学、作业、考试等相关平台的数据“管”起来,那它就没有什么特点与意义。

第二篇:污水处理设计常用设计规范

污水处理设计常用设计规范

(1)业主提供的水量、水质等基础资料

(2)《室外给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3)《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7)《工业与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93)

(8)《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 50069-2002)

(9)《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范》(CECS 138-2002)(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01)

(12)《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13)《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GB 50009-2001)(2006年版)

(1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1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16)《建筑结构可靠可靠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1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18)《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 08-9-2003)

(19)《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J 50191-93)

(20)《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助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032-2003)(2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2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95)(2001年版)

(23)《采暖通风与空调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2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

(2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 140-90)(2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27)《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95)(28)《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95)

(29)《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5-93)

(30)《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2000年版)

(31)《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 14050-1993)

(32)《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94)

(33)《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92)

(34)《民用建筑电线电缆防火设计规程》(DGJ 08-93-2002)

(35)《控制室设计规定》(HG/T 20508-2000)(36)《仪表供电设计规定》(HG/T 20509-2000)

(37)《信号报警、联锁系统设计规定》(HG/T 20511-2000)(38)《仪表配管、配线设计规定》(HG/T 20512-2000)

(39)《土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40)《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2008)

(41)《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02)(4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43)《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

(44)《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97)

(45)《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5-97)

(46)《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2002)(47)《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 50231-98)

(4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6-98)

(49)《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232-82)

(50)《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093-2002)

(5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5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53)其他适用于本工程的有关国家规范和标准

医院废水规范

(54)《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55)《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HJ2029-2013);(56)《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环发【2003】197号;(5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58)《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J49-88;

(59)《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60)《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50046-2002);(61)《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62)《鼓风曝气系统设计规范》CECS91:97;(63)国家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和郑州市的环保政策;

第三篇:设计-无障碍设计规范

无障碍设计标准

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为规范建设无障碍设施,国家建设部下发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其中有24条为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于2001年8月21日起开始执行:

1.人行道路的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规定

缘石坡道--人行道在交叉路口、街坊路口、单位出口、广场入口、人行横道及桥梁、隧道、立体交叉口等路口应设该坡道。缘石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地面不得大于2cm。

坡道与梯道—城市主要道路、建筑物和居住区的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应设轮椅坡道和安全梯道;在坡道和梯道两侧应设扶手。城市中心地区可设垂直升降梯取代轮椅坡道。

盲道—城市中心区道路、广场、步行街、商业街、桥梁、隧道、立体交叉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人行道应设盲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人行横道及主要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

人行横道—人行横道的安全岛应能使轮椅通行;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横道宜设过街音响信号。

标志—在城市广场、步行街、商业街、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等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应设国际通用无障碍标志。

2.单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单面坡缘石坡道可采用方形、长方形或扇形、方形、长方形单面坡缘石坡道应与人行道的宽度相对应。扇形单面坡缘石坡道下口宽度不应小于1.5M。设在道路转角处单面坡缘石坡道上口宽度不应小于2.00M。单面坡缘石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20。

3.盲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人行道设置的盲道位置和走向,应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置。

指引残疾者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形的行进盲道;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应设圆点形的提示盲道。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的宽度宜为0.3—0.6m。

盲道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应与人行道砖一致。盲道触感条面宽0.25mm、高度5mm。

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盲道距障碍物宜为0.25—0.5m。

盲道应避开井盖铺设;盲道的颜色宜为中黄色。

4.城市主要道路和居住区的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和盲文站牌。提示盲道的长度宜为4—6米。

5.人行天桥下面的三角空间区,在2M高度以下应安装防护栅栏,并应在结构边缘外设宽0.30m—0.60m提示盲道。

6.办公、科研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符合以下规定

各级政府办公、各级司法部门、企、事业办公、各类科研、其他招商、办公、社区服务等建筑,必须在以下部位设计无障碍设施:基地(人行通路、停车车位)、建筑入口、入口平台及门、水平与垂直交通、接待用房(一般接待室、贵宾接待室)、公共用房(会议室、报告厅、审判厅等)、公共厕所、服务台、公共电话、饮水器等相应设施。

7.商业、服务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符合以下规定

商业和服务建筑,必须在以下部位设计无障碍设施:建筑入口及门、普通营业区、自选营业区、水平与垂直交通、饮食厅、游乐用房、顾客休息与服务用房、公共厕所、宾馆、饭店、招待所的公共部分与客房部分、总服务台、业务台、取款机、查询台、结算通道、公用电话、饮水器、停车位等相应设施。包括百货商店、综合商场、自选超市、菜市场、餐馆、饮食店、食品店、金融、邮电、招待所、培训中心、宾馆、饭店、旅馆、洗浴、美容美发、殡仪馆建筑等。

8.文化、纪念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符合以下规定

文化和纪念性建筑,必须在以下部位设计无障碍设施:建筑基地(人行通路、停车车位)、建筑入口、入口平台及门、水平与垂直交通、接待室、休息室、信息及查询服务、出纳、目录厅、阅览室、阅读室、展览厅、报告厅、陈列室、视听室、公共厕所、售票处、总服务台、公共电话、饮水器等相应设施。包括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档案馆、纪念馆、纪念塔、纪念碑、纪念物等建筑。

9.观演、体育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符合以下规定

观演和体育建筑,必须在以下部位设计无障碍设施:建筑基地(人行通路、停车车位)、建筑入口、入口平台及门、水平与垂直交通、前厅、休息厅、观众席、主席台、贵宾休息室、舞台、后台、排练房、化妆室、训练场地、比赛场地、观众厕所、演员、运动员厕所与浴室、售票处、公共电话、饮水器等相应设施。包括剧场、剧院、电影院、音乐厅、礼堂、会议中心、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溜冰馆、溜冰场、健身房等建筑。

10.交通、医疗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符合以下规定

交通和医疗建筑,必须在以下部位设计无障碍设施:站前广场、人行通路、庭院、停车车位、建筑入口及门、水平与垂直交通、售票、联检通道、候机、车、船及中转区、行李托运、提取、寄存及商业服务区、登机桥、天桥、地道、站台、引桥、到达区、门诊用房、急诊用房、住院病房、疗养用房、放射、检验及功能检查、理疗用房、公共厕所、服务台、挂号、取药、公共电话、饮水器及查询台等。包括空港航站楼、铁路旅客客运站、汽车客运站、地铁客运站、港口客运站、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疗养院、康复中心、急救中心、其他医疗、休养建筑。

11.学校、园林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符合以下规定

学校和园林建筑,必须在以下部位设计无障碍设施:建筑基地(人行通路、停车车位)、建筑入口、入口平台及门、水平与垂直交通、普通教室、电教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自然、史地、美术、书法、音乐教室、风雨操场、游泳馆、观展区、表演区、儿童活动区、室内外公共厕所、售票处、服务台、公用电话、饮水器等相应设施。包括高等院校、专业学校、职业高中与中、小学及托幼、培智学校、聋哑和盲人学校、城市广场、公园、街心花园、动物园、植物园、海洋馆、游乐园与旅游景点等建筑。

12.高层、中高层住宅及公寓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范围

建筑入口、入口平台、候梯厅、电梯轿厢、公共走道、无障碍住房。

13.居住区道路进行无障碍设计应包括以下范围

居住区路的人行道、小区路的人行道、组团路的人行道、宅间小路的人行道。

14.居住区公共绿地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

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小游园(小区级)、组团绿地(组团级)、儿童活动场。

15.公共建筑与高层、中高层居住建筑入口设台阶时,必须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16.建筑入口轮椅通行平台最小宽度规定

大、中型公共建筑大于2.00m,小型公共建筑大于1.50m,中、高层建筑、公寓建筑大于2.00m;多、低层无障碍住宅、公寓建筑大于1.50m;无障碍宿舍建筑大于1.50m。

17.坡道在不同坡度的情况下,坡道高度和水平长度应符合以下表中的规定

坡 度 1:20 1:16 1:12 1:10 1:8

最大高度(m)1.5 1.00 0.75 0.60 0.35

水平长度(m)30.00 16.00 9.00 6.00 2.80

18.乘轮椅者通行的走道和通路最小宽度规定

大型公共建筑走道大于1.80m,中小型公共建筑走道大于1.50m;检票口、结算口轮椅通道大于0.90m;居住建筑走廊大于1.20m;建筑基地人行通路大于1.50m。

19供残疾人使用的门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采用自动门,也可采用推拉门、折叠门或平开门,不应采用力度大的弹簧门;在旋转门一侧应另设残疾人使用的门;轮椅通行门的净宽应:

自动门大于1.00m、推拉门和折叠门大于0.80m、平开门大于0.80m、弹簧门(小力度)大于0.80m;乘轮椅者开启的推拉门和平开门,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0m的墙面净宽;乘轮椅者开启的门扇,应安装视线观察玻璃、横执把手和关门拉手,在门扇的下方应安装高0.35m的护门板;门扇在一只手操纵下应易于开启,门槛高度及门内外地面高差不应大于15mm,并应以斜面过渡。

20.在公共建筑中配备电梯时,必须设无障碍电梯,电梯门净宽大于0.80m、轿厢深度大于1.40m、轿厢宽度大于1.10m、轿厢正面和侧面设高0.80—0.85m的扶手、轿厢侧面设高0.90—1.10m带盲文的选层按钮、轿厢正面高0.90m处至顶部应安装镜子、轿厢上下运行及到达应有清晰显示和报层音响。

21.公共厕所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应符合以下表中的规定

设施类别 设 计 要 求

入口 入口室外的地面坡度不应大于1:50

门扇 应符合19条有关规定

通道 地面应防滑和不积水,宽度不应小于1.50m

洗手盆 距洗手盆两侧50mm处应设安全抓杆、还应有1.1mx0.8m乘轮椅者使用面积

男厕所 小便器两侧和上方,应设宽0.6-0.7m、高1.2m的安全抓杆,小便器下口距地面不应大于0.50m

无障碍厕位 男、女公共厕所应各设一个无障碍隔间厕位、厕位面积不小于1.8x1.4m、入口净宽大于0.80m、门扇内侧应设关门拉手、坐便器高0.45m、两侧应设高0.70m水平抓杆、墙面一侧应设高1.40m的垂直抓杆

安全抓杆 安全抓杆直径应为30-40mm、距墙面40mm、抓杆应安装牢固

22.专用厕所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应符合以下表中的规定

设施类别 设 计 要 求

设置位置 政府机关和大型公共建筑及城市的主要路段,应设无障碍专用厕所

入口 入口室外的地面坡度不应大于1:50

门扇 应符合19条有关规定

面积 大于2.00mX2.00m

洗手盆 距洗手盆两侧50mm处应设安全抓杆、还应有1.1mx0.8m乘轮椅者使用面积

坐便器 高为0.45m,,两侧设高0.70m水平抓杆,墙面一侧应设高1.40m的垂直抓杆

挂衣钩 可设高1.20m的挂衣钩

呼叫按钮 距地面高0.40m—0.50m处应设求助呼叫按钮

安全抓杆 安全抓杆直径应为30-40mm、距墙面40mm、抓杆应安装牢固

23.设有观众席和听众席的公共建筑,应设轮椅席位

轮椅席位应设在便于到达和疏散及通道的附近;不得将轮椅席设在公共通道范围内;每个轮椅位占地面积不应小于1.10mX0.80m;

轮椅席位的地面应平坦,在边缘处应安装栏杆栏板;在轮椅席上观看演出和比赛的视线不应受到遮挡,但也不应遮挡他人视线;影剧院、礼堂、文化馆等观众席位数在1500以下的宜设2-4个轮椅位、体育馆和游泳馆(场)观众席位数在6000以下的宜设4-6个轮椅位、体育场观众席位数在60000以下的宜设6-10个轮椅位、小型场所和阅览室观众席位在500以下的宜设1-2个轮椅位。

24.设有客房的公共建筑应设无障碍客房,其设施与设计要求应符合以下表中的规定

客房位置 进出方便,餐厅、购物和康乐设施的公共通道应方便轮椅到达

客房数量

(标准间)100间以下应设2间无障碍客房、400间以下的应设2--4间无障碍客房、400间以上应设3间以上无障碍客房

客房内过道 出口及床前过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床间距不小于1.20m

客房门 应符合19条有关规定

卫生间 门扇向外开启,宽度不小于0.80m,轮椅回转直径不应小于1.50m,其它要求参照专用厕所标准执行

电器与家具 位置与高度应方便使用,客房及卫生间应设求助呼叫按

一、无障碍通道

1、坡道和升降平台

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

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 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 坡度(高/长)1/12 1/16 1/20

容许高度(m)0.75 1.00 1.50

水平长度(m)9.00 16.00 30.00

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 X 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

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 X 2.00m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

5)乘轮椅者开启推拉门或平开门时,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0m的墙面宽度。

6)乘轮椅者开启的门扇,应安装视线观察玻璃和横执把手及关门拉手,在门扇的下方宜安装高0.35m的护门板。

7)大、中型公共建筑通过一辆轮椅的走道净宽度不应小于1.50m。小型公共建筑通过一量俩的走道净宽度不应小于1.20m,在走道末端应设有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8)走道的地面应平整、不光滑、不积水和没有障碍物。走道内有台阶时,应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

9)当门扇向走道内开启时应设凹室,凹室的深度不应小于0.90m,宽度不应小于1.30m。

10)观演建筑、交通建筑及医疗建筑走道的两侧。应设高0.85m 的扶手。

11)主要提供残疾人、老年人使用的走道

A 走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80m。

B 走道的两侧必须设高0.85m的扶手。

C 走道的地面必须平整,并选用防滑和遇水也不滑的地面材料。D 在走道两侧墙面的下部,应设高0.35m的护墙板。

E 走道转弯处的阳角应设计成圆弧墙面或45度切角墙面。

F 在走道一侧的地面,应设宽0.40m至0.60m的盲道,盲道内边线距墙面0.30m。

G 走道内不应设置障碍物,走道的照度应达到200LX。

3、扶手

1)在坡道、楼梯及超过两极台阶的两侧及电梯的周边三面应设扶手,扶手宜保持连贯。

2)设一层扶手的高度为0.85m至0.90m,设二层扶手时,下层扶手的高度为0.65m。

3)坡道、楼梯、台阶的扶手在起点及终点处,应水平延伸0.30m以上。

4)扶手的形状、规格及颜色要易于识别和抓握,扶手截面的尺寸应为35mm至50mm,扶手内侧距墙面的净空为40mm。

5)扶手应选用优质木料或其他较好的材料,扶手必须要安装坚固,应能承受身体的重量。

第四篇:道路桥梁设计通用设计规范

与梁肋整体连接的板,在计算支点截面和跨中截面弯矩时,其计算跨径取梁肋之间的距离。

由于板厚与肋高之比小于1/4,支点弯矩取-0.7M,跨中弯矩取0.5M(当大于1/4,支点弯矩取-0.7M,跨中弯矩取0.7M)M为简支梁求得的跨中弯矩。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一、总则

1、安全等级;

2、特大、大、中、小桥及涵洞分类;

标准跨径:梁式桥、板式桥以两桥墩中线之间桥中线长度或桥墩中线与桥台台背前缘线之间桥中线长度为准;拱式桥和涵洞以净跨为准。重要是指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国防公路上及城市附近交通繁忙公路上的桥梁。

二、术语

1、作用短期效应组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永久作用标准值效应与可变作用频遇值效应的组合;

2、作用长期效应组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永久作用标准值效应与可变作用准永久值效应的组合;

三、设计要求

1、桥涵布置:公路桥涵的设计洪水频率;

2、桥涵孔径

3、桥涵净空:净空高度,高速公路和一级,二级公路上的

桥梁应为5米,三、四级公路上的桥梁应为4.5米。

4、立体交叉跨线桥桥下净空应符合下列规定;

5、车行或人行天桥的宽度;

6、桥上线形及桥头引道;

7、桥面铺装、排水和防水层;

8、养护及其他附属设施。

四、作用

1.1可变作用应根据不同的极限状态分别采用标准值,频遇值或准永久值作为其代表值;

可变荷载不同时组合表:汽车制动力,流水压力,冰压力,支座摩阻力;

多个偶然作用不同时参与组合。

4.1.6永久作用效应的分项系数表;汽车荷载效应(含汽车冲击力、离心力)的分项系数,取1.4;当某个可变作用在效应组合中其值超过汽车荷载的分项系数应采用汽车荷载的分项系数,对专为承受某作用而设置的结构或装置,设计时该作用的分项系数取与汽车荷载同值;计算人行道板和人行道栏杆的局部荷载,其分项系数取与汽车荷载同值。在作用组合中除汽车荷载效应(含汽车冲击力、离心力)、风荷载外的其他的可变作用效应的分项系数,取1.4,但风荷载的分项系数取1.1;在作用效应组合中除汽车荷载效应(含汽车冲击力、离心力)外的其他可变作用效应的组合系数,当

永久作用与汽车荷载和人群荷载(或其他一种可变作用)组合时,人群荷载(或其他一种可变作用)的组合系数取0.80;当除汽车荷载(含汽车冲击力、离心力)外尚有两种其他可变作用参与组合时,其组合系数取0.70;当除汽车荷载(含汽车冲击力、离心力)外尚有三种其他可变作用参与组合时,其组合系数取0.60;尚有四种及多于四种的可变作用参与组合时,取0.50。

设计弯桥时,当离心力与制动力同时参与组合时,制动力标准值或设计值按70%取用。

偶然组合:永久作用标准值效应应与可变作用某种代表值效应、一种偶然作用标准值效应相结合。偶然作用的效应分项系数取1.0;与偶然作用同时出现的可变作用,可根据观测资料和工程经验取用适当的代表值。地震作用标准值及其代表式按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规定采用。公路桥涵结构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短期、长期效应组合。

结构构件当需进行弹性阶段截面应力计算时,除特别指明外,各作用效应的分项系数及组合系数应取为1.0;各项应力限值应按设计规范规定采用。

构件在吊装、运输时构件重力乘以动力系数; 4.2永久作用常用材料的重力密度表;

预加力在结构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和使用阶段构件

应力计算时,应作为永久作用计算其主效应和次效应,并应计入相应阶段的预应力损失,但不计入预加力偏心距增大引起的附加效应。在结构进行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预加力不作为作用,而将预应力钢筋作为结构抗力的一部分,但在连续梁等超静定结构中,仍需考虑预加力引起的次效应。土的重力及土侧压力可按下式计算:破坏棱体破裂面与竖直线间夹角的蒸汽值可按下式计算。

承受在土侧压力的柱式墩台,作用在柱上的土压力计算宽度,可按下列规定采用:

压实填土重力的竖向和水平压力强度标准值; 水的浮力可按下列规定采用:

混凝土收缩及徐变作用可按下述规定取用:计算圬工拱圈的收缩作用效应时,如考虑徐变影响,作用效应可乘以0.45折减系数; 4.3可变作用

4.3.1公路桥涵设计时,汽车荷载的计算图式、荷载等级及其标准值、加载方法和纵横向折减等应符合下列规定:

1、汽车荷载分为公路1级和公路2级;

2、汽车荷载由车道荷载和车辆荷载组成。车道荷载由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组成。桥梁结构的整体计算采用车道荷载;桥梁结构的局部加载、涵洞、桥台和挡土墙土压力等的计算采用车辆荷载。车辆荷载与车道荷载的作用不得叠加。

各级公路桥涵设计的汽车荷载等级应符合表的规定。二级公路为干线公路且重型车辆多时,其桥涵的设计可采用公路1级汽车荷载。四级公路上重型车辆少时,其桥涵设计所采用的公路2级车道荷载的效应可乘以0.8的折减系数,车辆荷载的效应可乘以0.7的折减系数。

车道荷载的计算:公路1级车道荷载的均布荷载标准值为10.5千牛米,集中荷载标准值按一下规定选取:桥梁计算跨径小于或等于5米时取180千牛;桥梁计算跨径等于或大于50米时,为360千牛,桥梁计算跨径在5-50米之间是,集中荷载采用直线内插求得。计算剪力效应时,上述集中荷载标准值应乘以1.2的系数。

公路1级和公路2级汽车荷载采用相同的车辆荷载标准值; 车道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应按设计车道数布置车辆荷载进行计算;桥涵设计车道数应符合表的规定。多车道桥梁删过得汽车荷载应考虑多车道折减。当桥涵设计车道数等于或大于2时,有汽车荷载产生的效应应按表规定的多车道折减系数进行折减,但折减后的效应不得小于两设计车道的荷载效应。大跨径桥梁上的汽车荷载应考虑纵向折减。当桥梁计算跨径大于150米时,应按表规定的纵向折减系数进行折减。当为多跨连续结构时,整个结构应按最大的计算跨径考虑汽车荷载效应的纵向折减。

汽车荷载冲击力的计算:钢桥、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

桥、圬工拱桥等上部构造和钢支座、板式橡胶支座、盆式橡胶支座及钢筋混凝土柱式墩台,应计算汽车的冲击作用。填料厚度(包括路面厚度)等于或大于0.5米的拱桥、涵洞以及重力式墩台不计冲击力;冲击系数可按下式计算:注意结构基频(条文说明中记载)的计算;

汽车荷载的局部加载(理解为车辆荷载)及在T梁,箱梁悬臂板上的冲击系数采用0.3;

4.3.3汽车荷载离心力可按下列规定计算:弯道半径小于或等于250米时考虑离心力,多车道桥梁的汽车荷载横向折减系数;设计弯道时,当离心力与制动力同时参与组合时,制动力标准值或设计值按70%取用。

4.3.4汽车荷载引起的土压力采用车辆荷载加载,并可按下列规定计算;车辆外侧车轮中线矩路面边缘0.5米。挡土墙分段长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但不应超过挡土墙分段长度:当挡土墙分段长度小于13米时,B取分段长度,并在该长度内按不利情况布置轮重。

4.3.5人群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当桥梁计算跨径小于或等于50米时,人群荷载标准值为3.0KN/㎡;当桥梁计算跨径等于或大于150米时,人群荷载标准值为2.5KN/㎡;城镇郊区行人密集地区的公路桥梁,人群荷载标准值取上述规定值的1.15倍。专用人行桥梁,人群荷载标准值为

3.5KN/㎡。人群荷载在横向应布置在人行道的净宽度内,在纵向施加于使接哦股产生最不利荷载效应的区段内。人行道板(局部构件)可以一块板为单元,按标准值4.0KN/㎡的均布荷载计算。计算人行道栏杆时,作用在栏杆立柱顶上的水平推力标准值0.75KN/㎡;作用在扶手上的竖向力标准值取1.0KN/m。

4.3.6汽车荷载制动力可按下列规定计算和分配:不计冲击力,制动力为纵向力,按纵向力的加载长度进行折减。一个设计车道上由汽车荷载产生的制动力标准值按本规范规定的车道荷载标准值在加载长度上计算的总重力的10%计算,但公路1级汽车荷载的制动力标准值不得小于165KN;公路2级汽车荷载的制动力标准值不得小于90KN。同向行驶2车道为一个设计车道的2倍;同向行驶三车道为一个设计车道的2.34倍;同向行驶三车道为一个设计车道的2.68倍;但不应计入因此而产生的竖向力和力矩。

设有板式橡胶支座的简支梁、连续桥面简支梁或连续梁排架式柔性墩台,应根据支座与墩台的抗推刚度的刚度集成情况分配和传递制动力。设有板式橡胶支座的简支梁刚性墩台,按单跨两端的板式橡胶支座的抗推刚度分配制动力。设有固定支座、活动支座(滚动或摆动支座、聚四氟乙烯板支座)的刚性墩台传递的制动力,按表采用。每个活动支座传递的制动力,其值不应大于其摩阻力,当大于摩阻力时,按摩阻力计算。

4.3.7风荷载标准值可按下列规定计算:

1、横桥向风荷载假定适配地垂直作用于桥梁各部分迎风面积的形心上,其标准值可按下式计算:横桥向风荷载标准值;K1:风荷阻力系数(普通实腹桥梁上部结构的风载阻力系数;桁架桥上不结构的风载阻力系数包含遮挡系数);K2考虑地面粗糙度类别和梯度风的风速高度变化修正系数:位移山间盆地、谷地或峡谷、山口等特殊场合的桥梁上、下部结构的风速高度变化修正系数按B类地表类别取值;K3地形、地理条件系数;横向迎风面积,按桥跨结构各部分的实际尺寸计算;

桥梁顺桥向可不计桥面系及上承式梁所受的风荷载,下承式桁架顺桥向风荷载标准值按其横桥向风压的40%乘以桁架迎风面积计算;桥墩上的顺桥向风荷载标准值可按横桥向风压的70%乘以桥墩迎风面积计算。悬索桥,斜拉桥桥塔上的顺桥向风荷载标准值可按横桥向风压乘以迎风面积计算;桥台可不计算纵、横向风荷载;上部构造传至墩台的顺桥向风荷载,其在支座的着力点及墩台上的分配,可根据上部构造的支座条件,按本规范汽车制动力的规定处理。

作用在桥墩上的流水压力标准值:桥墩的阻水面积,计算至一般冲刷线处;对具有竖向前棱的桥墩,冰压力可按下述规定取用:当冰块流向桥轴线的角度《=80度时,桥墩竖向边缘的冰荷载应乘以正弦角度予以折减。并

压力的合力作用在计算结冰水位以下0.3倍冰厚处。冰压力的分解;对流冰期的设计高水位以上0.5m到设计低水位以下1.0m的部位宜采取抗冻型混凝土或花岗岩镶面或包钢板等防护措施。同时,对建筑物附近的冰体采取适宜的冰体减小对结构物作用力的措施。

4.3.10计算温度作用时的材料线膨胀系数及作用标准值可按下列规定取用:各种构件的线膨胀系数,考虑最高温度和最低有效温度(条文说明)的效应。计算桥梁结构由于梯度温度引起的效应时,可采用图所示的竖向温度梯度曲线,其桥面板表面的最高温度T1规定见表,对混凝土结构,当梁高H小于400㎜时,A=H-100㎜;梁高H等于或大于400㎜时,A=300㎜。对带混凝土桥面板的钢结构,A=300㎜。混凝土上部接哦股和带混凝土桥面板的钢结构的竖向日照反温差为正温差乘以-0.5。计算圬工拱圈考虑徐变影响引起的温差作用效应时,计算的温差效应应乘以0.7的折减系数。支座摩阻力标准值:

偶然作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确定桥涵的地震计算。撞击作用:漂流物,汽车等撞击作用。

第五篇:最新设计弱电设计规范标准2016

最新弱电智能化设计规范标准大全 2015年5月

以下内容由河姆渡提供

一、入侵报警系统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安全防范工程费用预算编制办法》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A/T 75—94)

(GA/T 70—2004)(GB 50348—2004)(GB 50348-2004)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

《被动式玻璃破碎报警器》

《超声波多普勒探测器》

《超声和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磁开关入侵探测器》

《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系统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

《入侵探测器通用技术条件》

《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

《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

《微超声波多普勒探测器》

《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

《银行营业场所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有线电视广播技术规范》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振动入侵探测器》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

二、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三、出入口控制(门禁)系统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A/T 74—2000)GB 10408.5—2000)GB/T 10408.9—2001)GB 10408.2—2000)GB 10408.7—1996)GB 50396-2007)GB 15209—2006)GB50174-2007)GB 12663—2001)YD5032-2005)GB 50343-2004)GB/T50311-2000)GB50352-2005 GB 50394—2007)GA/T368—2001)GB 10408.1—2000)GB 50373-2006)GB 10408.6—2009)GB 10408.3—2000)GB/T 16571—2012)GA 27—2002)

GB/T 16676—2010)GY/T106-1999)GYT_221-2006)

GB/T 10408.8—2008)GB/T 50314—2006)GB 10408.4—2000)

GB 50395—2007)GB 50314—2006)GB 50348—2004)

GB 50396—2007)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

《银行营业场所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四、可视对讲系统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

《银行营业场所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五、电子巡查系统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电子巡查系统技术要求》

六、停车场管理系统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七、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版)》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

《火灾报警控制器》

《火灾报警设备专业术语》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石油库设计规范》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消防词汇第1部分:通用术语》

《消防技术文件用消防设备图形符号》

(GB/T 50314—2006)

(GB 50348—2004)(GB 12663—2001)(GB/T 16571—2012)(GB/T 16676—1996)

(GB/T 50314—2006)(GB 50348—2004)(GB 12663—2001)(GB/T 16571—2012)(GB/T 16676—1996)

(GB/T 50314—2006)(GB 50348—2004)(GA/T 644—2006)

(GB/T 50314—2006)(GB 50348—2004)

(GB 50058—2014)(GB 50193—93)(GB 50045—95)(GB 50229—2006)(GB 4717—2005)(GB/T 4718—2006)(GB 50116—2013)(DB32/T 1198-2008)(GB 50140-2005)(GB 50222—95)(GB 50016—2006)(GB 50151—2010)(GB 50156—2012)(GB 50067—97)(GB 50098-2009)(GB 50160—2008)(GB 50074-2002)(GB 50183—2004)(GB 50219—95)(GB 5907—2014)(GB 4327—2008)《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八、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九、智能化系统集成《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十、卫星电视及有线电视系统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第9部分:电源设备通用规范》

《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设计规范》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十一、公共广播及紧急广播系统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设计规范》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工业企业扩音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程》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十二、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城市住宅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十三、音视频系统

《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红外线同声传译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会议电视会场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电子会议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十四、其它

《LED显示屏通用规范》

《商用建筑线缆标准》

《中国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T 50314—2006)(GB 50084—2001)

(1998年9月1日执行)

(GB/T 50314—2006)

(GB/T 50314—2006)

(GB 50348—2004)

(JGJ/T 16—2008)(GB 50200—94)(GB/T 11318.9—96)(GYJ 41—89)(GY/T 106—99)

(GB/T 50314—2006)

(GB 50371—2006)(JGJ 16—2008)(GYJ 41—89)(GY/T 106—99)(CECS 62—94)

(GB/T 50314—2006)

(GB 50311—2007)(GB/T 50314—2006)(CECS 119—2000)

(GB50464-2008)(GB50524-2010)(GB50526-2010)(GB50635-2010)(GB50799-2012)

(SJ/T11141-2012)(EIA/TIA—568A)(GB 50019-200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设备的安全》

《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电缆分配系统》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

《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十三、弱电常用图像符号 《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常用图形和文字符号》

《电工术语》 《消防文件用设备图形符号》

《火灾报警设备专业术语》

《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

《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

《电气技术用文件的编制》

《导体颜色或数字标识》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电信工程制图与图形符号规定》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火灾报警设备图形符号》

《技术制图管路系统的图形符号》

验收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试验方法》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施工及验收规范》

《会议电视会场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会议电视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有线电视网络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智能建筑工程验收规范》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50054-95)(GB4943-2001)(GB6510-84)(GB50371-2006)(GB50464-2008)

(2004版修编征求意见稿)

(09DX001)(GB/T 2900)

(GB/T 4327—2008)(GB/T 4718—2006)(GB/T 4728)

(GB 5465.2—2008)(GB/T 6988)

(GB 7947—2010)(GB 50311—2007)(YD/T 5015—2007)(GA/T 74—2000)(GAT 229—1999)(GB/T 6567.1—2008)

(GB_50462-2008)(GB50303-2002)(GB50169-2006)(GB 50793-201)(YD5033-2004)(GB 50166—2007)(GB50303-2002)(GB 50261—2005)(GB 50263—2007)(GB 50374-2006)(GY_5073-2005)(GB 50339-2003)(GB50093-2002)(GB 50093-2013)(GB 50312-2007)

下载29.软件设计规范(暨设计心得)(原创)word格式文档
下载29.软件设计规范(暨设计心得)(原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软件测试心得

    从事测试到现在已有半年多的时间,刚开始做为新人时,面对未接触过的系统中的每个模块,心中是有些慌张的。仅凭业务学习和前辈们讲的测试方法还是很难做到完全让自己放心,这可能是......

    用友软件心得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培养适应信息化的应用型人才的呼声日益高涨。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如何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和设计现代职业......

    软件设计师心得

    计算机学习要经历一个从理论———实践———理论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下面谈谈本人通过软件设计师考试的一些体会。软件设计师考试大纲中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知识(1)首先基础......

    软件职业规划心得

    职业规划心得 短短三天的课程,眨眼过去。但,还是让我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老师认真的教学态度,还是很容易让人接受的。我了解到了更多更新关于IT方面的知识。也认识到这门课程......

    软件测试心得

    软件测试心得体会 软件测试工作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软件测试的目的就是确保软件的质量、确认软件以正确的方式做了你所期望的事情,所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发现软件的错误、......

    软件课程设计心得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课程设想心得体味,这也激起了我尔后勤奋进修的乐趣,我想这将对我以后的进修发作主动的影响。其次,此次课程设想让我充实熟悉到团队协作的主要性,只要合作协作才......

    软件销售心得

    软件的发展基本都走到了细分行业的时代了 大而通用的软件越来越不好做了 通用平台客制化 这几年的erp也不如前几年火了 必须做到把握客户需求进行定制才是出路 ERP可能再按......

    软件测试心得

    《软件测试心得体会》 软件测试在整个软件周期中的重要性。它存在于整个项目周期,在项目开始 下面简单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体会一: 体会一:软件测试在整个软件周期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