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宁

时间:2019-05-12 22:54: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宁》。

第一篇: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宁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议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运用误区及解决策略

多媒体出现于课堂,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多媒体教学以其本身的生动性、直观性、高效性,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多媒体教学也不是万能的,教师只有通过扬长避短,合理使用,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先进作用。

存在问题

1、盲目追求美感,华而不实。我们经常在课堂上看到,教师所用的课件从图片的处理、文字的选择到播放的艺术效果,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追求细节的完美固然是好,但是也很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向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物上。语文课堂常有复习词语的这样环节,有的课件在显示词语时,在同一张画面上显示了三、四种不同的字体,或是选用一些毫不相干的图片做背景,还不时跳出几个动画的卡通小人物。那么,我们可以想象到,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会自然地将他们的注意力分散到热闹的场景上,从而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

2、过分依赖多媒体,削弱了老师的魅力。现在的课堂,示范朗读有音频资料。教师反倒显得毫不相干,无所事事。德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个人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语文老师的一笔好字,会使很多学生注意自己的书写;教师儒雅的气质,饱满的激情,个性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会激发很多学生的朗读热情。教师的魅力将对学生作用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些都是多媒体教学所无法做到的。

3、出示大量文字图片,完全取代了文本。笔者听过好几节语文课,从头到尾,学生连书本碰都没碰,或者是碰的很少。课文的文字一个个打在课件上,插图也费劲心思用扫描仪扫出来展示。文章的重点语句,需要反复揣摩品味的,可以打出,方便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交流。全部内容都用电脑出示有什么意义?实在是不必要的麻烦。学生与文本之间有一种自然的亲近感,孩子看着书上的插图肯定比看着大屏幕上的图片更加细致,孩子手捧书朗读肯定比仰着脖子看大屏幕读感觉更清楚、更惬意、更入情。再者,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令人感动、产生共鸣的情节上或旁边及时注上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会帮住其加深对这一内容的印象。从这一点,取代了文本的多媒体,完全是本末倒置、适得其反了。

4、再现情境,忽略学生的思维与想象。众所周知,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文学作品大多是“依照美的法则创造出来的”(叶圣陶《文学作品的鉴赏》),都是“以语言或它的书面符号„„文字为物质手段,构成一种表象和想象的形象”,“作用于欣赏者的再创造的”(王朝闻主编《美学概论》)。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引导他们透过语言文字这一“思维外壳”,去接受作者的审美经验,感知形象,体会情味,领悟理趣。如果在课件中把所有抽象思维、文字语言的理解都用多媒体形象展现出来,实际上是扼杀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5、为“用”而用,盲目“拿来”。在很多的教学评比活动中,课件占有一定的比重,因此,众多的教师为了评比、上公开课、观摩课等做了课件,有些实在是为“用”而用,追求一种形式,图个时髦而以。目前,真正能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上课的语文教师并不多。一个精美的课件,需要运用大量的图片、动画、MTV、MP3、WAV等背景音乐,需要耗费一名制作老师的大量时间。而且有许多老师没有经过系统的课件制作培训。在这种情形下,教师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怎么办?当然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现在市场上、互联网上的课件颇多,有心者自然可手到拿来。平心而论,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起步的初级阶段,能主动拿来,应该是值得肯定的。问题的关键是有些教师对课件的制作缺乏必要的认识。一个成功的课件是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它不可避免地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等主观因素。就这个角度而言,课件是个别的,不可移植的。教学中,对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机械、僵化、缺乏个性。

解决方法

1、正确认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

谈到多媒体辅助教学,首先应该知道何谓“多媒体”。“多媒体”即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信息等多种媒体的组合。如教师的板书属于文字媒体、教师的语言属于声音媒体、幻灯片为图像媒体、录相片为视频媒体等等。多媒体电脑属于其中一种,它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将多种媒体进行整合,所有的媒体均能在电脑中得以充分的体现。而“辅助教学”,在不同的层面上包括两种形式:其一是宏观辅助,通过教师对课程的深究,设计合理的脚本,代替教师完成一些适于计算机来完成的教学工作,在使用环节上表现为“个别交互”的辅助学。其二是微观上地辅助,即在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师的“拐棍”,对教师实施具体的帮助,在使用环节上表现为“集体交互”的辅助教。“辅助”决定了它的一切设计应为教学的某一个环节,起“烘托”,“渲染”作用,而不能代替教学。

2、坚持适度、有效性原则

首先课件数量上要适度。再新奇的事物经常出现学生也会感觉厌烦,而且会增加教师不必要的负担。其次课件的趣味性要适度。趣味要符合学生的实际,不能过分。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视听手段对学生产生有效的刺激,使之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但这样的刺激一定要精选,要有实效性,针对性,要有明确的目标,要解决一定的问题,尽量是一节课中至关重要的信息、重点难点。无关紧要的内容尽量不在课件里出现。不要追求课件形式上的完美,表面上的热闹,这样只会造成信息堵塞,以形式害内容。

3、将多媒体的优势与语文学科的特点巧妙结合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习更多的注重学习中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情感的交流,注重以真情感染读者,以形象唤起美感,以意境领悟主旨,以培养语言意识和语文习惯为目标。而多媒体课件里的文字、声音、图片、图像等极大满足了学生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距离,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从这一点看,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主要表现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这两个方面。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列为学习环境四大要素之首。他们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教学《观舞记》时,在教学中播放一段视频资料,让学生从真实的画面中去感受课文描绘的场景,从而更好地去感悟、品味文章的语言。教学《黄果树瀑布》、《 绿》等一类写景文章时,尽管文词优美,但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体验,很难将那些优美景物与语言文字联系在一起,学生眼中只有枯燥的文字符号,因而教学中就更谈不上对孩子们美的熏陶与感染了。课堂上运用课件播放了优美的风景图片,并配以优美的乐曲,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真正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时,再转入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学生兴趣盎然。新教材也选编了很多古诗词和现、当代诗歌。这些诗歌语言凝炼,表达含蓄,意境深远。但是由于年代的久远,学生想象力的贫乏(尤其是来自贫穷地区阅读量很小的学生)一般都很难想象出诗歌描绘的画面,品味出诗歌的意境。如果利用多媒体,再现诗作产生的历史背景,描摹富有特征的形象画面,无疑会把学生带入久远的历史中,体会诗人的悲与喜,品读出诗文的意境。整个过程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烘托出我国古诗特有的意境美。

4、多媒体的运用要与语文课程有效整合

实施新课标要求下的语文教学,面临着如下问题:如何开发课程资源?如何改进教学手段,组织引导好学生的学习活动,实现个性化学习、自主性学习?如何处理好语文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如何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毫无疑问,信息技术将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力工具,这也就是新课标要求下的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目前语文课上最常用的教学课件通常是演示型课件。这种课件比起传统的口授、板书更加直观、丰富、生动、形象,但如果将它作为语文课堂上唯一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恐怕还是会有相当的局限性。演示型课件通常用来提示、呈现相关教学内容,主要适于作为教师讲解、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在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讨论、练习交流等教学环节中很难充分发挥作用。“整合”则要求多媒体的使用既作为意识,又作为内容、工具、方法和手段,融于课程教学之中的理论、实践与结果。其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运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当然,要达到“与语文课程整合”——这一多媒体运用的最理想状态,并非一蹴而就的,所有的语文教师还要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多媒体课件,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充分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从而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篇: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广东省惠州市第八中学516001 朱可彬

摘要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对化学课堂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从多个角度阐述了怎样将信息技术灵活、有效地应用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的还是无效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良好的机遇。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现实的、自主性的、探索性的化学学习活动中去,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拟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对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谈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文字、图片、有声读物、动画和视频等形声结合、图文并茂的学习材料,创设生动活泼、色彩鲜艳、声情并茂的情境。在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生动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整合,使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化学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容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且能激发内在的学习需求。例如在教学分子原子的知识时,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也枯燥无味,这时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用电脑动画显示出分子原子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充分了解分子原子的性质等。还有电解水的实验,实验的过程不是很直观,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如果在课堂中加上多媒体动画辅助教学,肯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声画并茂、视听并举的学习情境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唤起了有意注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真正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有效推进主导主体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比传统教学能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

提供了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的闭门造车,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带有自主能动性的同时又能融入和谐友好的协作氛围。老师可组织学生借助小组讲座协商甚至于网络漫游,广泛接受各种意见建议,交流观点,共享集体智慧成果,从中选择自己认为最有效、最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张在生动自由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习者自己去发现教材结构。而教师通过精心的设计,对原有知识再加工,再改造,使问题对学生来讲感到有些难度,但经过努力可以解决。在问题探究过程中,教师及时引导、简化,最终形成结论,在问题的关键处,留出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因此教师的工作使学生怎样去主动学习提供了可能。如在讲授酸雨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可通过上网获得有关国内外酸雨研究的最新资料,学生通过网络浏览器查询各种信息,调用网上的资源来自学,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或请示教师的指导,从而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培养他们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还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室、邮箱、班级校友录论坛等等,甚至可以用上通讯工具如电话、手机短信等,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开展研究性学习,同时可以把网上学到的知识输入电脑,与全班同学共享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发挥了创造精神,实现了学习的自我反馈。因此通过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求知愿望,鼓励他们独立探索真理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地得以充分体现和强化,使老师的主导性不断转化为学生的主体性。

三、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有效突破重点难点

根据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人体的五个感觉器官中,就记忆百分率而言,视

觉占30%,听觉占20%,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视听并用时,记忆效率可达68%。实验证明,参与的感官越多,学习效果越好。教材中某些比较抽象或者复杂的内容和实验,学生感觉陌生的、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的,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显得难以突破。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通过画面、图片、声音、视频,甚至计算机仿真综合性多媒体技术手段,带给学生生动、真实、直观的形象,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分化难点,化难为易,引导、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例如在讲授教材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时,可设计NaCl、CsCl、CO2、金刚石、石墨等结构模型,通过不同角度透视、旋转及切割,使学生从课本插图中对晶体结构的平面感觉上升到真实的三维立体空间感觉,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也轻松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点、难点。

四、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有效促进思维训练

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

也提出“面对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精神提到关系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化学教育要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仅靠原来的低效的教育资源是不可能的,必须引入信息教育技术,利用其信息量大、反馈快、交互性强等特点,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求异思维的发展。中学生目前应付各种考试,常常淹没在题海中,思维能力发展迟缓,因此特别要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把原本要求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问题转化为形象思维。众所周知,学生对化学知识中抽象内容,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需要教师适时地进行引导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进行疏通,而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一般能够进一步满足学生心理上对化学学习的不同需求,能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受。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可以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接受化学知识的能力。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

首先是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形象性,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主动性是

创新思维的基础和前提,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首要特征。教学信息的多媒体化——文字、图像、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等形象逼真,生动新颖,从而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提供了外部刺激,使学生处于一种强烈的感受之中。其次,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模拟现实特性,发展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信息

技术为教师提供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广阔空间,尤其是它可虚拟现实的特点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相当吻合,学生在计算机前操作,可自由自在地将各种

媒体进行组合、扩充、整合,正是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发散性思维得到培养。

再次,是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独创性。多

媒体计算机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它可以进行人机交互,而且具有丰富的交互界面,充分利用这种交互特性,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安排学习进程,独立地解决计算机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而培养自身思维的独创性。

最后,是充分运用计算机的网络特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探索性。探索是

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多媒体的超文本性与网络特性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索性,它具备了大容量储存教学信息的优势,它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思维角度多了,自然就会选择好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思维的角度多

了思维就更活跃,创新的思维自然就多了,真正做到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有效促进思维训练。

五、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有效提高练习反馈

化学学习需要足够数量的习题练习,特别是在巩固、强化知识的练习阶段更

是需要形式多样的练习题,而传统的教学由于手段的单一,在一节课上要完成大量的形式多样的练习是有较大难度的。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训练的选择是正确的,但训练的力度不够,浅尝辄止;加之训练形式的单调乏味,学生兴趣索然,影响了能力的形成。而信息技术可以吸收更多的信息,能够容纳大量的,不同形式的练习,节省了教师许多操作的时间,提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如化学方程式的练习是化学课必备的组成部分,利用电脑中的随机化学方程式,可以根据要求随机供应题目,并判断你输入答案的正误,还可以设定答题时间,超过

答题时间,电脑自动告诉你答案,让学生与电脑比速度。学生及时的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及时的予以改正。教师可以通过有百分比的正确率的统计图,及时的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同类的题,准备多几个,当出现正确率低于80%的时候,老师适时的调整教学内容,再出示一组难度相同的题进行巩固。当正确率达到90%以上,教师再出示高一层次的练习题。运用互动多媒体教学系统,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能及时诊断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及时的查漏补缺,并且提高了课堂密度,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化学教学, 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把信息资源引入化学教学活动中,合理机动地运用信息技术,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视觉和听觉感受,丰富学生的想象,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同时化学教师必须努力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探索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从而卓有成效地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2] 王珠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10

[3]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4] 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5] 彭绍东,《信息技术教学论纲》,电化教育研究,2001

[6] 黄荣怀,《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理论与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 刘正萍,阴国恩.《简论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

版),2006,(3):22-24.

第三篇: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叙永县黄坭乡树坪小学 郑松涛

现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运用关系着我们的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更与我们的教育事业紧密相连。信息技术运用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实现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信息技术重要特征就是信息量大、资源丰富,这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信息技术赋予了“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的涵义。有助于我们树立大语文学习观,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贴近生活,使学生情感与态度,方法与过程,知识与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更积极健康、科学合理,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真正让语文教学实现“小课本,大课堂”。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教育软件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信息技术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的载体,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并逐渐发挥了它的主要优势。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巧妙成功的开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如:教学《荷花》这一课,用信息技术课件配以抒情的乐曲,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那“一池荷花”的景色。一阵微风吹来,荷花就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当看到荷花幻化为一位位荷花仙子时,学生激动不已,许多同学还跟着扭动胳膊来。这时教师引

导:“作者是怎样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荷花霓裳飘忽的柔美、亭亭玉立的庄重美的呢?让我们来美美地读读好吗?”学生兴致盎然地打开课文,有滋有味地读起课文。这样,学生不仅不会感到负担、厌烦,而且还会充满兴趣,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

二、运用信息技术,激活学生探究欲望

语文教学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信息技术教学通过情景再现,教师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有了探究的兴趣与勇气,从而由被动参与变为主动探究,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学习的责任感和自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被调动起来。如:我在讲《秦兵马俑》时,由展示兵马俑的画面引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古典的音乐,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想更好的了解它吗?请大家注意观察的同时积极地思考。这样,从思想上吸引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引导着,教学紧凑,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运用信息技术,轻松突破教学难点

语文教学重点要抓好关键语句,指导学生比较、揣摩、欣赏,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感受力。但是,由于学生生活环境的限制、生活阅历以及知识面的影响,很多东西学生没有见过,没有感受过,有时会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信息技术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破重难点。我国古

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信息技术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信息技术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因此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应该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例如:讲《爬山虎的脚》一课,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可先请同学们读读这一段,看看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读明白的同学在图上画出爬山虎的脚。然后再用信息技术把同学们的画展示出来,集体讨论交流,最后用课件出示句子,说说这样谴词造句的好处。这样形象直观的画面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突出教学重、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再如,教学《詹天佑》一课,讲到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由于这方面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很难理解和想象出来到底是怎样的。为了降低教学坡度,突破教学难点,于是就运用信息技术课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计算机大屏幕显示一列火车向东北驶去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拉的火车头推。接着让学生想象火车是怎样爬上直陡坡的,让他们自由发表意见。最后学生再通过大屏幕观看火车爬上直陡坡的全过程,这样既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轻而易举地理解课文的含义,又可以增加教学容量和密度,让学生通过具体画面体会詹天佑超人的智慧和杰出的创造。

四、利用信息技术,训练语文能力。

1、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前预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在教学之前布置学生上网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寻找相关图片和音响材料。课上进行交流。课后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拓展延伸。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如我在教学作文介绍端午节一课时,课前学生查阅了很多端午的资料。包括传说,各地的风俗习惯。课后学生利用收集的相关资料创办手抄报、黑板报,这样即深入了解了端午节,也为写作文积累了素材。

2、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知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创新教育中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方法。由于学生生活的范围狭小,又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所以阅读、写作时会感到一些困难。我们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文声像并茂的阅读、写作辅助材料。通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过程,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强化。现代教育技术,将被感知、被想象、被推理的事物及其发展变化的形式和过程,用仿真化、模拟化、形象化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表现出来。这种教学可以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发现、体验、利用生动的资源,透过现象探索本质,从而形象地建立起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本质属性图像,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如教学《荷花》一课,课文语句优美,用词精确,有一种超然的意境之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切呢?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做了如下设计:①、配乐示范朗读,把学生带进优美的情景

之中。②、学习荷花的姿态时,用CAI课件展示荷花的千姿百态,引导学生观察,体会荷花的优美。③、配乐欣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感知能力。

3、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朗读是进行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如能充分地应用信息技术来优化学生的朗读,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综合能力。对于一些朗读难度较大的课文,教师一般很难把握朗读技巧,用朗读带作“替身”,可以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创造有利条件。这样范读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教学中若播放形象直观的图像,给学生提供了生动形象的语音,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加深对课文理解,提高了朗读能力。

如,《燕子》中“蓝蓝的天空,电杆连着几痕细线,这多么想正在演奏的五线谱啊!”这一句中的“痕”学生一时比较难以理解为什么不用“根”、“条”等词语呢?这里,我们就可以播放课件:天气阴暗,远处电线只能隐隐约约可见,产生了一种朦胧的感觉,电线犹如五线谱,与犹如音符的燕子相映成趣。使学生很快的读出了“痕”的感觉。

再我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时,学生看着老人与海鸥的图片,听着舒缓的音乐,被人与动物之间的深情所感动,这种感情也就很自然地融入到了朗读中。另外信息技术也为朗读提供了辅助手段,如提供的朗读素材学生可以自由地跟读、模仿读。还可以利用配乐读、为动画配音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五、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视野。

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信息内容丰富的学科。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人们学习知识时如果能同时动用起身体上的多种感觉器官,能收到最大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课件的制作,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的环境中,使演示和呈现的速度加快,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率。我认为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对教学内容作一些补充,例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的介绍,以及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众多相关资料,让学生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如:在讲授《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学生都知道安徒生,但真正了解他背景的人并不多,我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他的生平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写作背景以及他的童话作品等相关材料,在上课的时候向同学们展示交流,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消化理解,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

总之,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利用,使语文课堂更加灵动、更加丰富、更具有吸引力。但信息技术不是万能的,它的作用也不能无限夸大。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有效结合,才会实现传统手段和信息技术的优势互补,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四篇: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教学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的机遇。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现实的、自主性的、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例如:我在教学小学四年级《位置与方向》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根据学生喜欢小动物的特点,采用森林运动会的形式导入新课,提高学生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融入到教学情景中来,提高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欲望。再例如:在教学《加法的意义》时,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原来有5只鸡,又来了9只鸡。学生在观察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表示的意义,引出“合并”。多媒体展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形象生动,学生能很好的理解。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主探究的有效性,突破重点难点

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而学生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和点拨。对于小学生来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事物或图像比抽象的语言和公式要有说服力的多。再加上他们好动、好奇、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然而借助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正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由于动画技术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一课时,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光靠老师讲解,或用传统的教具教学,都会感到非常枯燥,让学生们难以理解。但如果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使原来非常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增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首先,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十二个数字、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音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动态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接着,通过动画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钟,较好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2.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在屏幕上展示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向右射出一束光线,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接着直线、线段,通过这样直观教学,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使学生较容易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

三.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例如:我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中,利用动态的课件,学生通过探索,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深刻的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且掌握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灵活应用。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四.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练习反馈的有效性,巩固新知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为智力的一种活动。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这一环节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对于练习的兴趣不高,其实学生不爱做练习题是有原因的,那么枯燥乏味的习题谁都不爱做。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做练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对习题感兴趣呢?在教学中我常常设计包含有动画、图形、声音的练习题,发挥人机交互、立即反馈的显著特点,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有“试一试”、“练一练”、“比一比”、“考考你”等小板块,从易到难,逐层递进,激发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自主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我们教师应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紧紧围绕新的课程改革、围绕教学目标、围绕学生的实际,以人为本,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实践型人才为目标,充分合理地运用好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数学教学走生活化,扩大视野

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由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的限制,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比如在小学数学第七册“两步应用题”的教学中,我们首先通过上网查询资料,从学生最关注的各种世界大型赛事出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想创新。又如教学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我们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我们正是这样运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来,充分运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数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学习的有机整合,优化了数学的整个教学过程,改变传统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式方法,为学生提供了探究新知识、实现创造性学习的条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大大地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五篇: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鲁沙尔一小 关淑敏

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1、利用计算机图、文、声、像、动并茂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由于计算机具有储存、自动编排归档和随时检索的功能,教学材料不再是相对固定而无法增补改变的了,而是以最快的速度,为教材编入新的语文信息,并随时以不同的形式提取和积累。通过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还可以将各种不同的信息,如数据、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集成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电教手段,使学生真实地看到作者在文中所状之物,所写之景,如巍峨的泰山、壮丽的三峡、浩荡的长江、汹涌的泥石流、精美的景泰蓝等等,学生不仅得到欣赏的机会,获得审美的享受,而且还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揣摩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加以描绘的。这种对照学习,无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形色共现,声情并茂,能取得比传统教学手段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北京》一课,一上课,我先让学生们观看一段从中央电视台剪录的有关北京的录像。“你从片中看到了哪些有关北《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京的美景呢?”随着我的提问,学生的眼里闪烁出兴奋的光彩,纷纷举手畅谈。“我看到了万里长城。”“我看到了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广场。”“我看到了拔地而起的一座座高楼大厦和造型新颖的立交桥。”„„声乐画同步的演示绘声绘色,仿佛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首都北京。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也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描绘。

2、利用计算机形象、直观,化静为动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介入,在阅读教学中改变了逐段讲解的“段段清”,以及以“训练点”为中心忽视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的特点,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如教学《我们成功了》一课,课文中有一些词句如“不约而同”、“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中华世纪坛人如海,歌如潮”、“人们相互击掌,相互拥抱,任激动的泪水尽情流淌”等,学生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在课前,我组织学生观看北京申奥成功,人们欢庆的录像。学生很快就被画面中人们的情绪感染了,有的学生跟着一起欢呼,有的学生竟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眼泪。在接下来课文的学习中,学生不需老师的讲解就能较好地理解课文,并有感情地朗读了。再如教学古诗《赠刘景文》,诗中有一些字词较深奥,如“荷尽”、“擎雨盖”、“菊残”、“傲霜枝”等,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一定困难。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制作了课件,学生通过看夏天池塘里荷花、荷叶茂盛的景象和秋天池塘里荷花谢了,荷叶枯了的景象,及菊花在秋风中傲然挺立的画面,较好地理解了古诗的意思。《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看图作文训练中,有不少图画展示的是一种瞬间的动势,尽管动感强烈,可毕竟无法展示过程。若学生对该内容缺乏直接经验,在表达时势必束手无策。我们设计了课件,将有些过程制成动画展示出来,大大提高了课堂教育效果。如《小白兔搬南瓜》是一个由三幅图组成的童话故事,小白兔看到小黑熊骑自行车,怎么就想到不用扛南瓜的办法而改用滚动的办法呢? “小黑熊骑车”的画面是静止的,对于大部分儿童来说,认识上述这一点是有困难的。我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便设计了“小黑熊骑车时,车轮在转动”的动画特写镜头以及“车轮滚动”与南瓜“滚动”的比较,使参与教学活动的儿童也和小白兔一样产生一个类似的思维过程——脑子里想到的“滚动”这一形象。无论从学生的参与面或者表达的流畅性看,都说明动画的运用为突破教学难点起了关键性作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地迈进作文门槛。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把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下载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姓名:单鹏 单 位:环翠区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中心 地 址:威海市文化东路5号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charles421@sina.com 如何提高......

    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15200[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最关注的应该是它的有效性。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仅能体现教师有效组织课堂......

    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改进管理、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有效课堂教学”的新形势,让信息技术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是一个值不断探究的核心问题。 本人认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题讲座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很荣幸今天能和大家一起探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话题。如有说的不到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点课件......

    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共5则范文)

    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多媒体教学以其大容量、高实效、直观形象等独特的教学魅力,在我国各级各类教学中迅速普及。同样,对于化学这门课程,利用多媒体教......

    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写写帮整理)

    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南庄实验中学:李晓琴摘要:随着电脑的大众化,多媒体教学逐渐走进了课堂,成为现代教学重要手段之一。同样,对于化学这门课程,利用多媒体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浅谈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浅谈 渭源县会川镇文峰中心小学陆建平赵肖肖 摘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促进有效性 2000年10月,前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理解和记忆效果,而且很好地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