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泥塑活动中的运用

时间:2019-05-12 22:40: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在泥塑活动中的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在泥塑活动中的运用》。

第一篇:信息技术在泥塑活动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泥塑活动中的运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日益重视将信息技术融入幼儿教育。泥塑活动是我园的特色活动,我园在泥塑活动教学实践,充分发挥多媒体在小班幼儿泥塑活动中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幼儿兴趣

幼儿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游戏化的情景活动容易让幼儿进入角色,教师要创设轻松愉快的游戏,激发幼儿对泥塑活动的兴趣。多媒体综合运用图、声、色等效果,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活动的内容。

如在泥工活动“萝卜”中可利用多媒体让幼儿熟悉拔萝卜的故事,先用多媒体把静态知识动态化。把静态知识动态化,营造了轻松、活泼、流畅、自由的学习氛围,牢牢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对泥塑的操作兴趣,陶冶了幼儿的情操,推动了幼儿学习的能力。

在泥塑活动中,让幼儿自由发挥,无论幼儿最终捏出来的结果怎样,只要在活动中自己参与了,探索了,就达到了活动的目的。我鼓励幼儿大胆地搓圆,塑造出有创意的作品。我发现有好的作品,及时地表扬和鼓励,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成功经验。只要有兴趣产生了,幼儿就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力,这样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丰富幼儿经验

在泥塑活动中,出现的重难点需要幼儿去理解、探索和掌握,可是面对新的学习内容,幼儿总是会遇到困难。但是,在教学活动中借助多媒体,将活动的内容重现,成为幼儿能力理解的形式,帮助幼儿拓展思维,达到对事物深刻理解、突破幼儿的思维定势,进而突出重难点,增强理解力的目的。

把多媒体的动画融入泥塑活动,寓教于乐,能够让幼儿玩得开心,学得开心。例如:在泥工活动“好吃的香蕉”中,通过课件的互动教学,为幼儿进行水果买卖的情境导入,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在这个环节,让幼儿说一说香蕉的特征,为接下来的操作做好铺垫。在回忆和观察后,幼儿明确了香蕉在制作时需要掌握的方法,香蕉搓长了再弯一下。从幼儿制作的效果来看,他们做得很逼真,还会创造出精美的泥塑,有的幼儿捏出了一个篮子,把塑造好的水果都装进去;有的幼儿塑造了一个盘子,把水果摆进去等。很多幼儿在塑造水果的过程中,做得非常精致,有些水果上的细小纹路也没有忘记用辅助材料勾出来,使塑造的水果更加逼真,效果很不错。我巡视一圈后,惊喜地发现,有幼儿捏了一串樱桃,我及时地表扬了她,希望其他幼儿也能有不一样的创造。幼儿做好后,我再将幼儿制作好的作品放入小超市,供幼儿在游戏的时候制作。同时在游戏区提供材料,也增加了幼儿的动手能力的锻炼。

三、运用多媒体,帮助幼儿观察,提高泥塑技能

在集体教学中,由于幼儿较多,教师在前面示范,一定会挡住部分幼儿的视线。为了让操作的过程更清楚,让幼儿观察得更仔细,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图片展示,或者视频转换仪,将图片有效地展示出来。而且由于小班幼儿有着无意识的记忆,因此,在制作泥塑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幼儿听完了示范操作后,还是不会,忘记了。根据这种情况,将操作步骤可以用微课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也节约了课堂上的时间。把制作的步骤编成简单的儿歌,通过课件展示,让幼儿在操作的时候一边念一边做,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还能巩固操作的步骤。如在泥塑活动“好吃的糖葫芦”中,我们班的幼儿对于泥塑一直都是比较喜欢的。我们一起来看微课的示范操作,搓好了两个圆圆之后直接变成4个圆圆,节约了示范的时间,而且通过播放也能够让操作过程更清晰。边捏边说:搓搓搓,搓圆圆,搓好一个小圆圆,再搓一个小圆圆,1、2、3、4,搓好圆圆插上去,1、2、3、4,好吃的糖葫芦做好啦。运用儿歌,可以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方法,喜欢捏泥,使幼儿一直保持积极的情绪,清楚制作每一个步骤,有利于幼儿提高泥塑的技能。

四、运用多媒体,帮助幼儿保存、评价泥塑作品

由于幼儿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很重要的,但是有的材料制作完后是不容易保存的,所以,当我们开展橡皮泥的活动后,我会在幼儿制作的时候就抓拍幼儿的作品,并且幼儿制作好了之后都会用相机拍下来,放到班级博客上,或者是用超轻泥土制作,这样作品就能永久保存。我们班级还有一块展示区,那里有幼儿捏泥的照片,也有幼儿的作品的照片。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帮助幼儿保存他们的作品,提升幼儿的成就感。

每次在泥塑活动最后的讲解中,幼儿总是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幼儿只关注自己的作品。所以在讲评中尝试运用视频转化仪,请幼儿一起来看,更有利于小班幼儿的讲解。在交流的过程中幼儿的审美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在评价的时候,我请幼儿来说一说,有的幼儿告诉我喜欢圆圆的棒棒糖,还有的幼儿告诉我喜欢波板糖。当自己的棒棒糖被同伴表扬时,他们会迫不及待地说“这是我做的。”这样,让幼儿们对下一次泥塑活动也充满了期待,达到了评价的作用。

虽然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能抓住重点、易化难点,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它始终无法取代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幼儿的实践、创造。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利用。

第二篇: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活动中的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活动中的运用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加强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数学活动的运用,教师必须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促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发展,提高研究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是以幼儿现实生活为轴心,以动态的、发展的方式组合课程.使课程内容由“书本世界”向现实世界回归,这就要求“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而幼儿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我们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幼儿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生动、新颖、富有童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可以强有力地吸引幼儿,为幼儿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

一、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诱发幼儿乐于探索数学的兴趣和动机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它能使幼儿形成强有力的学习动力,引起他们的注意,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能积极思考问题,探索创新。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表现手法多样化,能提供生动、活泼和鲜明的教学形象和动听的音响,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重的刺激,创设一个和谐逼真、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幼儿在良好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主动地进行探索,激发思维想象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对于幼儿来说,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就能很好的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椭圆形”时,在导入部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呈现由椭圆形组成的各种美丽的图案,如一串一串的葡萄,小兔子、小孩子以及小鱼等等,可以是一副图案一下子全部呈现出来,也可以是一个个椭圆依次出现,最后组成一幅美

丽的图案,或者再慢慢消失,还原成一个简单的椭圆,这样一个过程,一来可以给幼儿一种美的视觉感受,引起他们的兴趣,二来可以让幼儿了解到椭圆形组成图案的整个过程,并且可以为后续的环节做好铺垫,比如可以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渗透初步统计的内容,在每幅图案的下面呈现一张统计表,让幼儿按各种标准分类统计各种椭圆形的数量,如按颜色统计,按大小统计,按椭圆是横的还是竖的统计。运用信息技术,教师还可以向幼儿展示各种形态的椭圆,在幼儿感到困惑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过程,就是从一个标准的椭圆如何变化到非标准的椭圆的过程,比如通过旋转,椭圆可以变成斜着的椭圆,通过压缩,椭圆可以变得又细又长。运用信息技术,最后也可以安排一个验证环节,还是以认识椭圆形为例,教师可以事先设计好答案,在幼儿自己统计完以后通过点击鼠标就可以展示给幼儿,并配合精彩的音乐效果,这样幼儿直接可以验证自己答案的正确与否,既直观又有效。

二、运用信息技术,使变化过程可见,化解难点

教授新知识时,总会碰到一些教学难点,幼儿不易理解和掌握。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曾作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和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证明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可见,恰当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将课本中的复杂事物或抽象问题进行分解、综合,对容易混淆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鉴别,使幼儿理解和掌握事物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化难为易,有利于幼儿对数学教学过程的理解和加深记忆,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帮助幼儿在其自身与知识内容之间建立可体验的事实材料。

例如,教学简单的加法时,我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了3个鱼缸,其中两个鱼缸里有鱼,鱼儿正在欢快的游来游去,另外一个是空的,接着两个鱼缸里的鱼同时倒入那个空的鱼缸,是幼儿清楚地看到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这时在通过屏幕出现加法算式,并且每个加数都逐个由蓝色边成红色,同时还配有悦耳动听的声音,做到了数形结合,声情并茂。

动静结合,引发了幼儿的思维,提高了幼儿的注意力,融化了知识的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在激趣入境、激情入境的过程中,形象化、具体化、感性化层

次信息逐步被深化为抽象化、概念化、理性化浓缩信息,资源转化为能量,量变带来质变,认知行为水平逐渐接近及至达到认知目标。

三、运用信息技术,呈现幼儿思维过程

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是幼儿园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数学教学,应十分重视幼儿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比较、分析、等思维能力。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我们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呈现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语言描述去再现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的,最终着眼于发展幼儿的潜能,使每个幼儿都获得了更加强有力的认识手段,有助于幼儿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变难为易,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以“认识人民币”为例,这一课主要通过“认识元、角、分”,人民币间简单的相互进率,“实际购物”三个层次进行教学。在认识元、角、分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展示一副热闹的购物场景,由此引出买东西要用到钱。通过屏幕显示放大的人民币,幼儿基本上已能认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认识了人民币,并且知道了人民币间简单的相互进率,接下来就要进入模拟的网上购物了。网上商店里有好多小朋友喜欢的东西,有吃的(如可乐、糖果)、有玩的(如娃娃、汽车)、有用的(如铅笔、橡皮),还有一部分钱,选中你想买的东西,然后选择合适的人民币进行购买,如果钱付对了,东西就是你的了,当然付错了就不能购买。

孩子们活跃的思维肯定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将数学中抽象的东西,通过图象、动画等具体形象表现出来,使幼儿的学习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有利于幼儿深化认识,强化记忆,发展思维想象能力。

四、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自主探索

由于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如果能启迪幼儿思维,促进幼儿自主探索,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对其掌握新知识就会事半功倍。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解决由于不易观察或操作不够规范而给幼儿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教学中,可把信息技术作为中介物,通过演示,引导幼儿进行正确实践操作,使知识结构的某种逻辑关系得到具体形象体现,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

例如,在教学“统计”时,通过故事导入后,联系实际来统计一下全班学生爱吃水果的情况。这时屏幕上出现三种水果,幼儿分别选择自己喜欢吃的水果,电脑会将全班幼儿的选择结果显示在屏幕上,那么该怎么样来统计呢?幼儿学过简单的分类,于是马上会想到把它们分一分排一排来看结果。幼儿可以将上面的水果用鼠标进行拖动来完成分类排列的工作。也可以用符号来把它们统计下来,电脑也准备了这样一张表格,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符号来统计各种水果的个数。

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把学习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幼儿,打破常规思维束缚,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通过教学实践体会到,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使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使静止的问题动态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既提高幼儿的智力因素,又提高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挥了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对于幼儿园来说,完全由幼儿来进行操作还不能实现,但是信息技术在幼儿数学课堂上的运用确实给幼儿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为幼儿营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无法传授的知识,既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又提高和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第三篇: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蚌谷乡大寨小学

郭正卫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已占据了主导地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渗透到了政治、经济、文化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也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为此,教育部提出了在全国中小学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一切有条件和能够创造条件的学校,都应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本文从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教学方式入手,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运用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信息技术 教学内容 学习兴趣 教学方式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所以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作为一门学科、一种工具引入教育,信息技术带动了教育从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深刻变革。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就是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把它作为获取知识的工具,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传

统教学中,一些学生很难真正理解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因为他们对这种“不确定”型的数学思维缺乏真切体验,而传统的工具又无法将一些具有抽象性的概念进行简单化,此时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就显示出它在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的优势了。我们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将多姿多彩的画面带入课堂,创设虚拟的真实情境,体现生活数学的教学理念;能将漫长的数学发展史,最新的现代科学成果带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能将一些抽象的东西化为简单易懂的生活中的知识,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这些知识,那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不成问题了。

一、传统数学教学内容的改变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数学教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课本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参考书。但长期以来被广大教师视为教学的唯一源泉,教学内容被定固于课本上,不敢越雷池半步。教科书由于受编写、排版印刷等多方面的影响,内容明显偏旧,经常出现90年代甚至更远年代的统计信息和一些远离学生生活的情境和问题,一些具有时代特征,联系实际充满生机活力的数学教学素材和内容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从而造成学生厌学、怕学数学的情绪。怎样才能把学生厌学、怕学变为爱学、好学呢?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从事数学教学的教师们,直到信息技术这一新的学科出现。当信息技术这一新的学科出现以后,人们便在寻找一个新的切入点,使得这一新技术能够运用

到其他学科中去。经过人们的不懈努力,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广泛应用,无疑是为数学教学内容注入了时代活水,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极大限度的突破书本是唯一学习资源的限制,利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最大限度的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跳出只学课本内容的局限性,从而开阔视野,发散思维。它能将书本上没有介绍的最新信息呈现给学生,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使其变成学生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小学数学课中运用信息技术,使得一些平时很难理解的概念,一些很抽象的图形越来越接近生活,也变得很容易理解,学生就能够轻松地把它学懂,从而彻底改变了学生怕学、厌学的情绪。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教”。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考虑的是用什么方法和手段才能使学生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对于“知识”本身十分重视,而忽略了对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体现在课堂上就是总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果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教学质量与效率较低。兴趣是成功的开始,成功能带来更浓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的最好老师,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有个性的,他们的活动受需要和兴趣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之所以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怕学,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

所决定的,再者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如,在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节约用水”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测量、绘制等知识,还从网上了解到了有关我国水资源的概况,了解到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进展,真正体会到一滴水的价值,受到了良好的养成习惯教育和国情教育,可谓受益匪浅。又如在四年级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安排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途径,如上网、翻工具书,询问等方式收集一组自己喜欢的数据,课上请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他们汇报的数据:有小到头发的直径(学生说是宽),大到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也有中国土地面积的大小;有中国人的多少,也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通过学生动手动脑查出的一组生动、富有意义的数据,不仅超越了课本上的知识,扩大了知识面,不仅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在生活中感受了数学的魅力。学生在利用网络解决问题时,也浏览到了其它一些相关的知识,这样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像这样,每天都有新的东西可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就很浓厚,他们就很愿意自己去学习,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和

动手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的转变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班级授课制。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主宰者。由于受教学时间统一的限制,学生学习方式较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学生的个性特长难于发挥,因材施教难于落实。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的,要想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就必须改变这一传统教学方式。运用信息技术,可为数学教学注入新的血液。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是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在运用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习的空间。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教学手段来充实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变得多样,灵活。要把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就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这一全新的教学手段来实现。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是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利用信息技术对问题简单的模拟,能够

为学生创设一个直观、生动的情境。例如:“相遇和追击问题”是一些形象思维感到困难的学生的传统难题,它包括两物体的起点、终点、行驶方向、行驶速度、时间,甚至还有速度的变化等因素。可以利用计算机对其相遇和追击的“过程”进行演示,使学生更加明晰解题的思路和策略。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主动自由的探索、自学、发现过程中掌握新知识,在加强研究性学习的同时,要关注接受性学习的改善和创新。同时,要善于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使课堂教学信息传播的渠道更加宽广,同时也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的运用,改变了数学教学的内容及呈现形式,缩短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突破了数学教学的时空限制,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改善接受性学习。虽然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的运用尚处于初级阶段,或者说正处于尝试阶段,但是经过各位教育前线的教师的努力探索和研究,终究会取得很好的成果的。我坚信:信息技术能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把数学知识“用”起来,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让我们的教学精彩起来!

2011年4月5日

第四篇: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南漳县武安镇白龙中心小学 尹松刚老师

内容摘要:运用多媒体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改变教学的呈现方式,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本文论证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多媒体 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所以语文教师要尽量运用多媒体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改变教学的呈现方式,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现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其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唇耕舌耘、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教学手段。由于语文本身包罗万象的特性和学生认知心理尚未成熟,课堂里经常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讲台下学生却听得兴味索然的景象。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能把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一个更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这样,直观形象与联想、想象相结合,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体味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迅速而正确地把握文章的内涵。

如在《大自然的语言》教学中,通过播放歌曲《春在哪里》创设情景引入,随之通过多媒体向大家展示几幅美丽的图片,再用一系列的配音图片(如小鸟的叫声,青蛙的叫声,小河流水声,夜晚中各种昆虫的混叫声等等),描述课文内容,给学生一个听觉、视觉的刺激,让学生知道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好像在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新奇的知识,引起学生学习这一节课的欲望,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学习过程中再播放文章朗诵,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确实存在着语言。这样让学生在自身与课文文字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并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

在长期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了“情景教学”在学习过程中的重大作用,而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看作是“情景教学”的一个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声、形、色

俱备的这种特质,创设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全面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对重难点的消化和理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

如在教学《看云识天气》时,由于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介绍了各种云的形状,但对于生活阅历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中学生来说,那一个个生疏的气象名字,那一种种差别不大的云,着实让很多学生难以理解。这时,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查找到了相应的图片,并配以简要的介绍文字,使学生对每一种云都有了直观的认识,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既加深了学生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扩大课堂容量。

语文教学如果仅依靠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信息量是十分有限的,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整合相关的资源,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如在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可以把电视剧《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占据二龙山等片段剪辑下来,应用到教学中,同时引导学生认识鲁智深,会讲述他的故事,还要指导学生观察鲁智深的言行举止,乃至神态变化,分析、思考、讨论鲁智深的形象特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好汉歌》等电视剧中的歌曲,并链接后人对鲁智深的评价;还可以同《水浒传》中其他人物进行比较阅读,这样就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了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了方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而现代信息技术交互性强,反馈及时,这个特点对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认识基础,不同的兴趣爱好及不同的学习情形,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材料,自由地选择合作伙伴,自觉地探究有关问题,对学生把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解决学习疑点,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如在教学《荔枝蜜》一文时,针对本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作者为什么用《荔枝蜜》作为题目,而不用《蜜蜂》作为题目呢?他还写了哪些文章?作品的主要风格是什么?他的这篇文章想告诉人们什么?从作者的这篇文章或其他作品中找出相应的依据。鼓励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寻找答案,去探讨问题,教师只是适时地点拨或提示。

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必然趋势,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努力寻求现代 教育技术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语文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教材

第五篇:在作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在作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兰光小学

杨金莲

语文教学中写作训练是最关键、最综合反映学生能力的一个环节。我从事语文教学以来,一直努力探索一条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拓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文途径。随着以计算机、网络为主体的多媒体技术与教育的联姻,新世纪的教学时空如星云一般空前拓展,面对丰富和快捷,前瞻的选择或许就是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冲浪”的阵地。我经过几年将多媒体运用于教学的尝试,深切感受到多媒体犹如一缕春风,一扫以往作文课的枯燥沉闷,给课堂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学生阅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学习语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是自外而内的表达,是运用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以学习语言为基础,必须通过阅读的内化吸收来完成。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不仅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传统教法中的“读”,主要有教师范读、学生默读、朗读等形式,篇篇课文皆如此,长年累月无变化,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乏味。对教材中一些叙事性较强的记叙文及抒情味较浓的散文,如果采用与教材配套发行的课文朗读录音,其效果就会大不一样。我们知道,播音员的语音平稳和谐,娓娓动听,主持人的语气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令人赏心悦耳。然而,每个人的才能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教师既有播音员的声音又有主持人的语气,而在教学中运用录音媒体便能扬长避短。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自己没有或很少听到过的专家、名人的朗读录音怀有极大的兴趣,注意力会更加 集中。用录音作示范和在因条件限制难于表现的伴奏、演唱等的情况下采用录音,可以使学生正确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帮助学生掌握规范的声调,使学生认识改进自己的发声练习,从而达到教学要求应有的意境。录音手段的运用,也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进行启发,指导教学。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再现了艺术形象,引起学生共鸣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普遍患有“畏难症”。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给材料作文,教师在提出写作要求后,尽管反复提示、启发、引导,学生还是不知从何处下笔,常有“无话可写”之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获取写作素材。由于学生平时并未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乱的,面对作文题目自然也就难以下笔成文,而多媒体网络中,浩如烟海的信息,恰恰可以让学生汲取丰富的知识,可以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未知领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阔学习者的视野。

1、要写好作文,观察是第一步。观察是否深刻、细致,直接关系到文章质量的高低。观察深刻,感受、体验就深,就能触发写作动机,发现题材价值。由于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因此很多小学生虽然置身现实生活中,但对现实生活里的人和事、景和物缺乏细致观察,难以发现其间内在的联系和发展关系,以至于出现作文内容重点不突出、条理混乱,不能清楚地写出所见、所闻、所感。因此,需要教师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导学生 按顺序、有重点地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而多媒体课件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多媒体可将文字、声音、图像直观形象地显示出来,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把图中的事物作从小到大、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从表面到本质的处理,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反复观察、从而使学生的观察逐步做到有序而细致。如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时,先在电脑上显示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再用“闪烁”的方法,按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向学生显示,并充分利用特写镜头、慢镜头、定格、重播等功能指导学生观察,把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时再让学生说一说小白兔可爱的外形,由于学生观察有序而细致,因而他们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2、再现场景,能较好地解决怎样写的难点,为学生描述创设了条件。由于再现场景,使观察的对象比较集中,观察的时间比较充裕,学生有充分的感知过程,还可以在再现的场景中自选画面,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描述事物,这样就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又培养了思维的多向性。我在指导写《美丽的秋天》时,让学生说“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学生想象不出,于是,我播放了有关秋天的一段录像:在悠扬的乐曲中,一幅幅金秋的美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有果园,有稻田,有田野,有庄稼,有水果……看完录像,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争着说,“我到果园里寻找去秋天,我发现了黄澄澄的梨,我认为秋天是黄色的。”“我来到了田野,我发现了红红的辣椒,我认为秋天是红色的。”“我到果园里寻找去天,我发现了紫色的葡萄,我认为秋天是紫色的。”……紧接着我说:“我们大家发现秋天有这么多颜色,3 我们说秋天是五颜六色的。”学生的思维的到了充实和发展,学生开阔了思路。

3、大量、广泛地阅读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Internet下载与学生作文相关的资料,也可以教给学生如何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方法,指导学生上网去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以往要求学生阅读作文的内容,学生总是显得兴趣不浓,而现在要求学生自己去寻找、下载有关的资料时,那色彩鲜艳的图画、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内容能深深地吸引学生,唤起他们学习的潜在意识,激发他们的兴趣、情感。改变了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的被动地位,使学生逐渐由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积极的知识探索者,主动的能力构建者。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三、改变评改方式,提高评改质量

评改是学生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它的作用是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以不断提高作文质量。“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大家在多年的作文教学改革和探索中所形成的共识。于是相继出现了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生自改、小组互改及师生综合改等评改作文的方法和措施,但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毕竟有限,且操作程序繁复,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于是,我将作文评改方式由纸上转到电教媒体中,评改方式由针对个人转向面对集体,师生共改,集思广益。具体做法是:学生写成作文后,教师浏览,并按训练重点和作文要求,选择反映共性问题的好、中、差作文数篇,投影在银幕上。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教鞭所指之处,或教师示范改,或师生评议作者改,或学生多人“接力”改,等等,方 式灵活。虽均为口头评改,但却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和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无论是肯定作文的成功之处,还是纠正有代表性的错误,均能做到视听结合,集体受益。

总之,多媒体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为学生的作文引来了活水,给作文课堂注入了新的生命。在作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媒体,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与学之间架起科学的桥梁,发挥语言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下载信息技术在泥塑活动中的运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在泥塑活动中的运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模版]

    浅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姓名:李翠芬 单位:隆化县汤头沟中学邮编:068155 电话:0314-7329596 *** [摘要] 新历史课程强调历史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这一进程,也就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和学......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的带动下,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步伐也在不断前进,语境化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学生的欢迎。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初中 英语 信息技术 摘要:如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其应用范围愈加广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接受知识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

    浅谈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在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论......

    浅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浅谈在幼儿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是幼儿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教师要有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知识......

    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江苏省洪泽县东双沟中心小学 徐玲 电话:*** 【摘要】: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冲破传统的教学框架,把语文与少年儿童的生活、情感体验,化成......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二十一世纪是数字时代。如今现在信息技术时代,电脑已经走进了家庭,走进了学校,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以往,我们通常在教学活动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