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清远市莫艳辉语文教师工作室开展《优化山区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言语构建高效生命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已成功立项,为了深入了解山区初中语文教学情况,工作室在2014年11月份设计了《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调查问卷》和《初中语文教师调查问卷》,并发放给连南民族初级中学和所有乡镇初中学生代表与语文教师,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初中学生学习语文和语文教师教学的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便更好地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二、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XX县部分初中学生和初中语文教师。
三、基本情况
《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调查问卷》共发放300份(其中县城学生发放160份,乡镇学生发放140份),回收XX份(县城学生回收155份,乡镇学生回收102份),回收率XX.6%(县城XX.9%,乡镇72.9%),县城学生共提出了135条建议,乡镇学生提出了62条建议;《初中语文教师调查问卷》共发放XX份,回收54份,回收率为XX%,语文教师共提出了32条建议。
四、结果分析
从调查问卷中,我们归纳出以下结果
(一)学生方面
1.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兴趣。问卷调查中有XX.4%的学生对学习语文“有浓厚的兴趣”或“有些兴趣”。
2.“幽默风趣”成为学生比较喜欢的课堂语言。问卷调查中,XX.6%的学生认为最喜欢的语文教师应当是“幽默风趣”,57.6%的学生最希望语文教师拥有“幽默风趣型”的教学语言风格。
3.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影响语文课堂。问卷调查中,77.8%的学生认为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语文课堂“影响很大”或“有些影响”。
4.“教师在讲授中提问交流”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语文教学形式。问卷调查中,76.3%的学生最喜欢的语文教学形式是“教师在讲授中提问交流”。
5.语文教师应当多些研究“导入”“总结”等课堂语言。问卷调查中,40.1%的学生最喜欢语文教师“导入语言”,其次是“总结语言”,占24.5%,再次为“评价语言”,占19.8%。
(二)语文教师方面
1.“语言生动”成为学生喜欢语文课的主要原因。问卷调查中,40.1%的语文教师认为学生喜欢语文课的主要原因是“讲得生动,语言富有吸引力。”
2.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影响语文课堂教学。问卷调查中,XX.3%的语文教师认为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语文课堂教学“影响很大”。
3.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有意识地训练和提高。问卷调查中,66.6%的语文教师“偶尔”或“没有”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9.6%的语文教师最希望提高“教学语言表达能力”。
4.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待提高。问卷调查中,语文教师认为课堂效果“非常好”的仅为1.8%,“一般”的占XX.8%。
5.开展本课题研究对语文教学有促进作用。问卷调查中,96.3%的语文教师认为,工作室开展《优化山区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言语构建高效生命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对语文教学“有较大作用”或“有些作用”。
五、调查总结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比较全面地了解了连南县初中语文教学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达到预定目标,为工作室开展《优化山区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言语构建高效生命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作了铺垫,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对语文课堂影响很大,语文教师应当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和提高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学生喜欢的教学语言风格。
2.学生喜欢“提问交流”的语文教学形式,语文教师应当在导入语言、评价语言、总结语言等方面下功夫,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3.工作室结合实际开展《优化山区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言语构建高效生命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可以促进语文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当然,本次问卷调查存在问卷调查不够广泛,不够深入,回收率较低等问题,今后工作室会继续开展更全面更深入的调查研究,为开展《优化山区初中语文教师课堂言语构建高效生命课堂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
第二篇: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调查报告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调查报告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调查报告1
一、研究背景
我的家乡从20xx基础版画课程改革实验与现状:七年级到九年级的语文课程设计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现状;也会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沟通和合作的能力。为了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的变化,初中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自学能力和习惯较弱,所以新课程标准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现状;初中语文学习可能会给学困生带来更多的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将是课改实验区初中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的内容
本题目所指的学困生是指智力和感官正常,处于正常教学环境,但语文学习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学生平均水平,在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本课题主要研究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在课改实验中面临的问题及教学对策。笔者主要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语文实践、多元化答案、新课程下的教学评价等方面研究语文学困生面临的学习困难。
(二)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个别访谈、试卷分析和讲座调查。孟珙镇有2500名初中生。笔者通过匿名问卷调查了该乡500名学习困难学生,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500份,占100%。希望通过调查研究,对学困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从而找出新课改下农村初中学困生面临的新问题,进而探索相应的教学对策。
三、研究成果
(一)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
1.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对中国学困生学习的影响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0.5%的学生喜欢接受性学习,但只有10.6%的学生是由教师教的。46.4%的学习困难学生选择自主学习,只有13.5%的学生认为老师有指导。没有老师的指导,大多数学习困难的学生将无法从问题入手,这是部分学生学习语文困难的原因之一。当老师提问时,41.9%的老师要求学生立即回答。老师在教学中问简单的问题,就是不问。如果问题比较复杂,没有独立思考,学习困难的学生如何立即回答?结果,学生往往因为准备不足而在课堂上长时间沉默,这是教学中常见的现象。这也是新课程导致学生学业成绩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43.0%的学困生自主发现自己的问题,63.2%的学困生选择老师提示和引导他们回答问题。这说明学困生也喜欢独立思考,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但不喜欢老师直接给他知识;当问题无法解决时,希望老师给予提示和指导。如果长期接受老师的灌输,会造成学生的惰性,形成新的学习困难学生。43.6%的学困生选择先练后讲解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要对学生采取尝试教学的方法,让学困生能够深刻理解,记忆牢固。
2.合作学习对语文学习困难学生的影响。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对语文学习困难学生有什么影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2.8%的学生认为合作学习对教师来说是必要的,51.2%的教师同意这一观点,这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68.5%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后立即让学生合作学习是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这个时候,一些优秀的学生往往急于回答问题,而后进生还不明白,老师却认为学生什么都懂。这样下去后进生的学习热情会受到很大打击,自然会导致学生两极分化。39.5%的学习困难学生表示,他们只在合作学习中充当倾听者。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倾听,还要学会分享。如果只看或听一个好学生的操作或演讲,没有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分享,那么优秀的学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就很难共同成长。44.3%的学生认为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没有及时给予指导,68.3%的教师认为面试中没有必要给予指导。有些学生说以前我们还没来得及思考教学,老师就给我们灌输了问题。现在,我们提倡合作学习。经过独立思考,在小组合作学习还没有得出结论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希望老师给我们指导啊!没有老师的及时指导,尖子生可能会靠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但是学困生往往是无知的,这也是学困生越来越多的另一个原因。
3.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对语文学困生学习的影响
在问卷调查中,78.3%的学生认为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更有助于理解语文问题,51.3%的学生认为所学的语文知识可以帮助我解决生活中的语文问题。但是很多学生觉得语文在课堂上和考试时都是有用的,离开了课堂和考点就感受不到语文的趣味性和作用。因此,学生学习汉语越多,对汉语越不感兴趣,从而造成一些学生学习困难。
4.多元化答案对语文学困生的影响
调查显示,55.2%的学生选择最简单的答案。这说明学困生掌握一个简单的答案是好的,不要什么都贪。
5.教学评价对语文学困生的影响
调查显示,23.2%的学生认为老师有不切实际的表扬,61.8%的学生认为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们之前的研究课题发展性教学评价非常有效。大多数老师都可以从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学生。少表扬学生不现实,多有针对性的评价学生。但8.9%的学生认为老师经常批评挖苦学生,33.0%的学生认为老师很少表扬我。
(二)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教学对策
针对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在课改实验中面临的新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五条相应的教学策略。
1.自主探究与启发式教学的有机结合
版画实践证明,教师的启蒙教学和学生的有意义学习一直是中国传统教学的亮点,在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教师的启发性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应该并存。对于一些定义、概念等已定义的知识,不需要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只会浪费学习困难学生的课堂时间;以及大量想想吧研究主题阅读材料实习任务都是学习困难学生自主探索的好学习材料。在自主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是适当的指导,把握好学位是最好的境界;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以及实践的机会。
2.适当的合作学习
(1)对于一些需要进一步探索的待定问题,学习内容比较难,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具有一定的探索和讨论价值,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容易出错,所以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以独立思考为基础。合作学习前,学生要独立思考问题,有了初步的思路后再相互探索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为学习困难、不爱动脑思考的学生提供了机会,有助于提高学习。
(3)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要学会倾听和分享。倾听就是倾听别人的意见。要了解问题的重点、难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在听的时候,要分析他的方法和思路是否与自己一致,以便改进和吸收。当别人的看法和我不同时,我反思他的方法是否正确。当他的方法比我好的时候,我吸收过来供我使用,从而分享别人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成果。
(4)教师应及时调整和控制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在小组之间巡视,及时引导学生提高合作技能,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和人际关系中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困生多思考,多说话,保证达到基本要求,加强对各个群体的及时调控,特别注意学困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有更多的发言机会。
3.语言与生活的恰当联系
数学怎样的教学才能与生活联系起来?作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使用生活场景包装中国人。第二是把语言包含在人生的游戏中。第三是学习使用汉语。愿景看生活中的现象。第四,教学内容求生活。
4.答案多种多样,对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倡导和鼓励答案的多样性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之一。因为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客观差异,思考问题也有差异,必然会有各种答案。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倡导多元化的答案。答案多样化并不意味着答案越多越好。更多的学困生接受不了。他们丢了西瓜,有时不能完全抓住一个答案;相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评价和体验,在感知到不同答案时,选择适合自己的答案。
5.教学评价的个性化
雕刻家对学生的评价是否恰当,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教师能够及时、中肯地评价学生的做法,学生就会感到被欣赏和重视,感到快乐和积极,增强自信心。即使他们做错了,也不要全盘否定,更不要冷嘲热讽。相反,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鼓励他们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在衡量他们的进步时,要因人而异,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如果这次考试比上一次稍微多一点,就应该表扬他们,让他们意识到努力就会有进步,同时也要提出新的要求,让他们在看到光明和希望的同时感受到压力。在课堂上,我经常看到同学回答问题时,老师会某某的答案是正确的(很好),让我们鼓掌这种评价性的语言被一些不理解问题的同学附和。这种讨论几乎流于形式,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热闹的是课堂气氛,凉的是学生的思维。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评价可以有更多鼓励性的语言。例如你的回答很独特,能告诉我们你的思维方式吗?你的想法很好。!转念一想,还有更好的想法。教学实践表明,教师的个性差异和对学生的客观评价有利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心理学的健康发展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转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学会欣赏他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调查报告2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乡从20xx年开始全面进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七~九年级语文课程设计按“新课标理念”也将致力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要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初中学生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困生而言,他们的自学能力和习惯本身就较弱,因此新课标所要求的“学习方式转变”,可能为学困生学习初中语文带来更多的困难和问题,而这些困难和问题将是课改实验区初中语文教师急待解决的。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所提及的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且处在通常的教学环境中,但语文学习水平又明显低于同龄学生平均水平,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合格要求还存在一定程度困难的学生。本课题主要研究课改试验中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面临的问题及教学对策。笔者主要从新课程下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语文实践、答案多样化、教学评价等方面研究语文学困生面临的学习困难。
(二)研究的方法
研究的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个别访谈法、试卷分析法、听课调研法。蒙公乡有初中学生2500人,笔者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全乡500名学困生,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调查问卷500份,收回调查问卷占100%。希望通过调查研究对学困生问题加以定量和定性分析,找出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在新课改中面临的新问题,进而探寻相应的教学对策。
三、研究成果
(一)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
1.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对语文学困生学习的影响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0.5%的学生喜欢接受性学习方式,但在教师讲授式教学里只占10.6%。有46.4%的学困生选择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认为老师有引导只占13.5%,如果没有教师引导,大多数学困生就会对问题无从下手,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学习语文困难原因之一。教师提出问题时,要求学生马上回答问题占41.9%。教师在教学中提出很简单的问题就等于没问,假如问题比较复杂,学困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怎能立即回答?喜欢其结果是:学生由于准备不足,无从下手,往往长时间课堂鸦雀无声,这种现象在教学中是常见的。这也是新课程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一个主要原因。通过自己独立发现问题的学困生占43.0%,选择老师提示、引导如何解答问题的占63.2%。这说明学困生也喜欢独立思考,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而不喜欢老师把知识直接灌给他;在解决不了问题时,希望老师提示和引导。如果长期接受教师灌输性的学习,则会造成学生的惰性,形成新的学困生。有43.6%的学困生选择先练习,后讲解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让学生尝试性教学的方法,学困生才理解得比较深刻,记得牢固。
2.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对语文学困生学习的影响。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究竟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对语文学困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问卷调查结果表明:32.8%的学生认为教师大小问题都要合作学习,有51.2%的教师认同这个观点,认为这样做才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有68.5%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后,立即让学生合作学习是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在这个时候个别优秀生往往抢着回答问题,而后进生还不明白,但教师认为学生全懂了。长此下去,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自然就造成了学生的两极分化。有39.5%的学困生表明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只做听众。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求学生既学会倾听,更要学会分享。如果只看或听一位好学生的操作或发言,没有学生间的互动,不分享,优秀生与学困生就很难共同成长。有44.3%的学生认为,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没有及时引导,在访谈中有68.3%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引导。有的学生说“过去的教学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思考老师就把问题灌输给我们了,现在提倡合作学习,我们经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还没有得到结论时候,是多么希望老师给予引导啊!”如果没有老师的及时引导,优等生可能靠自己的努力会解决问题,但学困生往往是一知半解,这也是学困生越来越多的另一个原因。
3.语文与生活相联系对语文学困生学习的影响
在问卷调查中,有78.3%的学生觉得语文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更有助于理解语文问题,有51.3%的学生认为所学语文知识能帮助我解决生活中的语文问题。然而许多学生在课堂内、考试时才感到语文有用,走出课堂,离开试场后,就感受不到语文的趣味和作用。因此,对学语文越学越没有兴趣,从而造成了又一些学困生。
4.答案多样化对语文学困生学习的影响
调查表明:有55.2%的学生选择最简单的一种答案。这说明学困生能掌握一种简单的答案已经是不错的,对他们不应贪多求全。
5.教学评价对语文学困生学习的影响
调查表明:有23.2%的学生认为教师有不切合实际的表扬,有61.8%的学生认为教师能中肯地评价学生。这个调查结果显示,我们前阶段的研究课题——发展性教学评价是很有效的,广大的教师都能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不切合实际的表扬学生少了,中肯地评价学生多了。但还有8.9%的学生认为教师经常地批评挖苦学生,有33.0%的学生认为教师很少表扬我。
(二)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教学对策
针对课改试验中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面临的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5种对应的教学策略。
1.自主探究与启发式讲授有机结合
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启发性讲授,学生有意义接受学习,曾是我国传统教学的精彩之处,它在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启发性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并存的。对于一些定义、概念等已经定论的知识,就无需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这只会浪费了学困生的课堂时间;而教材中大量的“想一想”、“研究性课题”、“阅读材料”、“实习作业”等都是很好的适合学困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素材。自主学习中,教师的主导应是“适当的引导”,把握好“度”是最佳境界;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给予学生充足的实践机会。
2.适当开展合作学习
(1)对于一些未定论的,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学习内容有一定难度、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的内容,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的,问题有一定的开放性的,学困生容易出错的问题,应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的学困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人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3)在合作学习中要学困生既学会倾听又要学会分享。倾听就是倾听别人的见解,要听懂别人说的重点、难点以及解题的方法与思路,听的时候还要分析他的方法和思路与自己的是否一致,从而改进、吸收。当别人的见解和我不一样的时候,我就反思他的方法是否正确,当他的方法比我还要好的时候,我就吸收过来为我所用,这就分享了别人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成果。
(4)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进行及时调控。在学生合作学习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困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要加强对每个小组进行及时调控,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3.语文与生活适当联系
怎样的教学才能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笔者认为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用生活情景“包装”语文。二是把语文“蕴藏”在生活的游戏中。三是学会用语文的“眼光”看生活中的现象。四是教学内容力求生活化。
4、答案多样化,事物的正确答案不只一个。
提倡和鼓励答案多样化,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之一。由于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客观存在着差异,在思考问题的角度上是有区别的,所以出现多样的答案是必然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答案多样化。答案多样化并不是说答案越多越好,多了学困生接受不了,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有时连一种答案都不能完全掌握;而是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交流、评价、体验,在感知不同答案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答案。
5.教学评价个性化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学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重视,就会愉快、积极,增强自信心。即使他们做错了,也不要全盘否定,更不能讽刺、挖苦,而要就事论事,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鼓励他们想办法战胜困难。在衡量他们的进步时,要因人而异,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如这次考试比上次多了几分,就要表扬,使其认识到有努力就有进步,同时再给他们提出新的要求,使他们在看到光明和希望的同时,也感受到压力。在堂课中,笔者经常见到:有位同学回答出问题,教师就“某某同学回答正确(很棒),让我们掌声鼓励”这样的评价性语言,在些学生在没有弄明白问题的情况下,也是茫然随声附和。这样的讨论几乎是流于形式,绝大多数学生并没真正参与进去,热闹的是课堂气氛,冷却的是学生思维。对学困生的评价可以多一些鼓励性语言。如“你的答案独特,能否把你的思考方法告诉大家?”“你的想法很好”!“再考虑一下,还有更好的思路。”教学实践表明,教师体现个性差异,客观地评价学生,有利于“学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正确对待自我,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第三篇:初中语文讲读课文教学调查报告
初中语文讲读课文教学调查报告
—以马坊中学为例
通过语文教学实践和和网上学习。我们对本校语文教师和学生做了一些关于讲读课文的教学调查并写了报告,以下就是调查报告。
首先,我想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语文教的情况。通过调查我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语文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语文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学习不是很重视,尤其是语文这门课,认为努力与否考试时都不会得太高的分,也不会得分很低,和其他同学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况且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因而,你让他们回家预习课文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迫使他们课后去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这一方面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我自己在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绩果然不错。同时,我也发现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在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并不是很受欢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减少了师生互动的机会。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了。所以在平时的授课中,很少有老师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法,多是以讲解为主,这样更能够让学生很好地记忆。老师们只在要上公开课时才使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学校多媒体教室虽然不多,只有两个,但使用的次数也不是很频繁。
此外,老师们认为一个班里的学生的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等级。一个老师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一些老师就采取了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差而牺牲了大家的利益,那样是不值得的,而且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有一个高考的指挥棒在无形中束缚着他们。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还有,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对文言文教学工作要认真、仔细的多,因为考试时有一道大题是文言文,而且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也不是能够很准确地把握。调查中,大部分的教师采用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读课本,反复地读,以致于达到能够背诵,然后疏通字词,讲解一些文言文常用的句法,句式等。而令我感受至深的是,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总是很活跃。他们备课时不限于教参、优秀教案等书,能够根据自己所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发挥,这在我教学期间听
不同的老师讲课时感受最深。有一个老师讲授一篇很枯燥的文言文时,给学生补充了一些甲骨文字,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好奇,激发了他们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很好地记住了难懂的字词。他的语言也十分的幽默,还不时地做一些动作,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情况有直接的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课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们不断的调查中得到了验证。
其次,我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一下语文学的情况。在调查中,部分学生对我公开表示他们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语文。他们认为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每天说的也都是母语。特别是偏向理科的学生,他们的这种想法更为严重,他们认为自己又不想成为作家,语文学的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况且自己考试时得分也不会太低。现在的学生是多么有个性,我想学好语文还是有不少好处的。毕竟在高考时多得一分,人生道路不同,更何况以后踏入社会后,要进行人际交往,好的表达能力是很受人欢迎的,而沟通能力强的人往往更受用人单位青睐。
调查中还发现,大多数的学生表示最不喜欢的老师就是对学生不公平的老师,无论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还是贫苦人家的孩子,学生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一致的。调查中有一个学生问我如何看待老师用有色眼睛来看待学生,还问我今后要是当老师的话会不会也这样。我回答他们说:老师也是人,有时他们对学生看法有些偏见也是可以理解的,要是真有老师是势力眼的话,你们有权利把这样的老师轰出教室,因为这样的老师是一个不合格、不称职的老师,至少不配作老师,我以后会不会这样,那只有等待时间的检验了。看来老师要用一种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这一点对于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很重要,好的沟通有利于老师更好地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更加爱学习你所教的那门课。
同时,有的学生还说学习语文时有的老师不能补充很多的课外知识,只是讲课本上有的内容,其实这些他们都能看得懂,若老师总是这样的话,他们就会认为这样的老师不怎么样,水平低,进而也就不再理会老师的讲解,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成绩就会有所下降了。他们希望老师在课堂上能讲些和当前社会有关的东西,多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还是喜欢那种上课幽默,不爱批评学生,能够和学生很好相处的老师,他们都希望老师能够多关注自己,即使是成绩差的学生也这样,这种愿望甚至比其他学生更加强烈。他们希望老师多了解他们的真实的想法,宽恕他们的叛逆心理,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师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去对待他们。而且,有的学生还喜欢关注老师,对老师的衣着,对老师日常工作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都感兴趣。看来我们做老师的要好好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工作。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们认为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只有学生对他所学的科目提高兴趣了他们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绩。老师可以多组织一
些语文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叫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意识到学语文的重要性。上课时老师可以多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枯燥理解。例子最好能贴近生活,最好是当下发生的,人们关注的事情,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而使学生兴趣更进一步。
二、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
赏识每一位学生。无论学生的成绩好与差,老师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现在我们讲尊重,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尊重老师,而且还要求老师尊重学生。另外,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也要积极地鼓励他去学习,这样的学生只要一有进步,就应该及时表扬,表扬是促使差生进步的一种好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少批评学生,以鼓励为主,即使是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方法,语言最好不要尖锐刻薄,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三、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我认为语文老师最好能多参加学生们组织的一些活动。
在参与中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对学生的组织成果给予肯定,这样能和学生更好地融合。多主动同学生谈心,做学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鸿沟,促进教育、教学更好地展开。
总之,以上就是我们这次调查的有关情况。其中有些看法也许不尽正确,但毕竟这是我通过实际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会从中吸取一些优秀老师的做法,结合自己实际的水平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我想只要我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坚持下去,多了解当下的教学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但愿我的想法能变成现实。
调查人: 任亚锋
李文文
第四篇: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调查报告
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调查报告
新课程标准中,口语交际教学被列入语文教学的五大领域。课改十年,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如何?有识之士均深以为忧。张青民老师的调查报告用扎实的数据揭示的虽是一个地区的实情,其实透射了全国范围的普遍状况。由此看来,课程改革的全面落实和继续推进,尚任重道远。
一、问题的提出
至今,语文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十年,此次课程改革将听说教学更名为口语交际教学并首次明确将其列为语文教学的五大领域之一。十年来,对口语交际教学进行理论探讨的文章不乏其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那么,口语交际在实际教学中的情况究竟怎样呢?这是每位语文人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直接影响语文课改深入发展、学生前途的大问题。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涉及校长、教师、学生三个层次,调查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河南省东、西、南、北、中各取两个地区,每个地区选择不同级别的学校二至四所,每所学校随机抽取两个班,每班又随机抽取3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学校共25所。
调查工具包括:教师问卷、学生问卷、校长问卷各一份,教师、学生访谈提纲各一份。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如下三个方面:口语交际教学实施的保障系统、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情况以及教学评价。调查共发放校长问卷20份、教师问卷150份、学生问卷1200份。问卷全部回收,其中有效问卷:校长问卷20份,有效率100%;教师问卷119份,有效率79.3%;学生问卷1087份,有效率90.6%。
调查结束后,在个别样本学校随机抽取访谈对象,共对20名教师、30名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访谈内容按“访谈提纲”进行,根据地区实际情况进行了部分调整。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口语交际教学实施的保障系统
笔者从口语交际教学实施的必备环境、教师培训情况、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这三个方面对口语交际教学实施的保障系统进行了调查。
1.必备环境
对口语交际教学的态度是口语交际得以顺利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隐性条件。调查结果显示:对新课程将口语交际教学列入语文教育的培养目标,58.4%的校长很认同,38.4%的校长基本认同,3.2%的校长不太认同,没有校长对这一做法不认同。对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45.6%的语文教师认为非常重要,46.7%认为重要,7.4%认为不太重要,0.3%认为不重要。可见大多数校长与语文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要顺利地实施新课程改革,高质量地完成口语交际教学任务,教师首先要能够准确理解口语交际教学的内涵,把握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质与特点。从表1可以看出,68.3%的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口语交际教学的内涵,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培养的是学生的“倾听、表达、交流能力与良好的情感态度”,31.7%的教师对口语交际的内涵认识比较模糊。
(注:A:口语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B:听说能力;C:口头表达能力;D:倾听、表达、交流能力与良好的情感态度)
学生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理解与支持也是口语交际教学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条件。学生问卷中设计了“你觉得口语交际教学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相比……”这样的问题,调查显示,14%的学生认为口语交际更为重要,80.4%的学生认为同样重要,认为口语交际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相比而言不重要的占总数的5.6%。对于“你是否喜欢口语交际教学课”这一问题,32.4%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45.2%的学生喜欢,15.6%的学生不喜欢,6.8%的学生讨厌。可见,口语交际教学作为新事物,正逐渐得到大部分学生的喜欢。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有力支持,特别是上级行政部门的支持。调查显示,12.7%的校长表示学校经常组织口语交际教学观摩、公开课,14.4%的校长表示此类活动较多,65.3%的校长表示此类活动很少,7.6%的校长表示完全没有此类活动。可见,上级行政部门对口语交际教学还不能给予大力的支持。
2.教师培训
好的课程方案,没有教师的合作与努力,就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为保证课改的顺利实施,教育部提出“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培训要求。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231名语文教师中参加过课改培训的达209人,没参加过课改培训的不到10%。这说明河南省大多数学校的语文教师是遵循了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而且通过调查得知,学校领导对语文教师的课改培训工作是比较重视的。但从图1可以看出语文教师参加的培训,内容还是主要集中在传统的阅读与写作上,涉及口语交际的内容甚少。在访谈与座谈中,教师们也表示日常的教研活动大部分也是进行阅读与写作课的讨论,口语交际课偶尔会进行一两次。
图1:语文教师参加培训内容情况
3.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①充足的资源可以为口语交际教学解除后顾之忧,为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平台,为其创新发展提供持续生长的动力。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凭借,教师问卷中设计了“你对你所使用的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编排是否满意”的题目,调查结果显示,15.6%的教师满意,36.7%基本满意,35.4%不太满意,12.3%不满意,可见,教师们对新教材中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编排的满意度不是很高。尽管如此,从图2(横轴中的数字表示各选项,其对应关系为:
1.完全按照教材来上;2.替换认为不当的主题;3.对要求提示适当调整;4.完全由自己来定)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教师基本还是按照教材上编排的内容来上口语交际课的,而不是根据自身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去开发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图2:语文教师口语交际课教材使用情况
(二)口语交际教学实施情况
笔者主要从口语交际教学的课时安排、教学方式、实施效果三个方面来探测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情况。
1.口语交际教学的课时安排
对于口语交际教学,38.6%的教师认为无需安排专门的课时,只需结合识字写字、阅读、作文进行教学,24.9%的教师认为应当1周1课时,34.6%的教师认为应当2周1课时,1.9%的教师认为需要1周2课时。可见语文课程标准虽然将口语交际教学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列为语文学习的五大块内容,但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教学并没有获得充分的课时保证。在与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语文教师对课文教学都制定了完整的教学计划,教案也都过程完整,步骤清晰,资料翔实,有些条件较好的学校,教师还制作了精美的课件来辅助教学。而口语交际训练的教案,则三言两语,或者根本无教学计划,被访谈的30名教师中只有两名教师曾经做过两课时的口语交际教学课件,都还是为了参加市教研室举办的口语交际2.教学方式
教师问卷中设计了“口语交际教学中,你经常采用……”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8%的教师选择了“情境教学”,20%的教师选择了“参与式教学”,68%的教师选择了“情境教学与参与式教学”,4%的教师选择了“问答式教学”。可见,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教师们普遍倾向于情境教学与参与式教学的结合,这是符合新课标关于口语交际的教学建议的:“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在学生问卷中设计了“你在口语交际课上通常是……”的题目,18.4%的学生表示“听别人说”,7.9%的学生表示“别人听我说”,25.8%的学生表示“回答老师的问题”,47.9%的学生表示“和同学交流”,这与从教师问卷中了解到的某些情况有一些出入,或者说课堂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不符合教师的期望。
从图3可以看出口语交际教学中,讨论、表演、辩论与朗读是教师最常用的训练方法,它们所占比例遥遥领先,而访问、致辞、作报告这样的方法所占比例很少,说明在口语交际教学的方法上存在单一化的倾向,反映出教师们对表达能力的倾斜、对互动能力的忽视。
图3: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采用的训练方法情况
3.实施效果
从图4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但师生一致认为实际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没有起到较大的作用。通过前文所列的教师认为口语交际教学所应占总课时、教师的备课情况以及教师上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等数据,不难理解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了。
图4:教师与学生对口语交际教学实施效果评定对比情况
(三)教学评价
课标提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②档案袋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方式,非常适合口语交际教学,调查显示,93.4%的教师没有使用过这种方式,6.6%的教师曾经使用过。被访谈的20名教师中有5位教师曾经使用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进行评价,但都因太费事而没能坚持下来。被访谈教师中没有一位教师制定过评价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指标体系。在与学生的座谈中了解到学校与语文教师也不会将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表现作为期末考评学生的参考。可见,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更多地停留在教师随意的、模糊的、凭整体印象的评价阶段,评价最终也不会体现在学生的语文学业成绩中。
四、问题与建议
(一)问题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发现当前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支持不够,教学管理不力。
口语交际对教师来说是个新事物,教师们迫切需要专业化的口语交际教学培训,需要名师引领、专家指导。但调查结果显示,教育部门很少进行专门的口语交际教学培训,新课程的培训重点仍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方面。学校在组织教研活动时也忽视了口语交际教学,一般情况下,学校不组织专门的口语交际观摩课、公开课活动。大多数学校也没有针对口语交际提出具体的要求。
教学研讨会而做的。2.课标表述不详,教材内容不当。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表述比较空泛,存在着“概念的表述很笼统,没有规定所听、所说的范畴或类型,听说能力没有具体的指称”③等问题,这就势必造成在语文课程和教学中无法形成清晰的目标的问题。在与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教师普遍认为语文教材中有关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存在着内容过于简单、缺乏序列连贯性、编排不合理、借鉴实例不典型等问题。如一位刘姓教师指出人教社义务教育《语文》教材,把口语交际教学放在“综合性学习”名下,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口语交际这个活动的情景性问题,却忽略了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也就是说,把口语交际教学掩盖在一个个活动背后,而口语交际到底教了什么、学了什么,几乎是不清楚的。
3.教师认识不清,实践探索不足。
如前所述,31.7%的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内涵认识不清,对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理解,23%的人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就是教材中规定的内容,35.7%的教师认为教学内容就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23.8%的人认为教学内容就是日常口语交际的意图、环境和风格,17.5%的人认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内容就是教学内容。问卷中设计了“你用于口语交际教学的时间”的题目,调查显示,56.4%的教师选择了“很少”,36.8%的教师选择了“少”,5.9%的教师选择了“多”,0.9%的教师选择了“很多”。可见,不少语文教师对口语交际的认识存在偏差,绝大部分教师投入口语交际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更不用说去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形式了。
4.学校考评不合理,教师评价无指标。
调查发现,目前学校对语文教师的评价主要的一点就是看该教师所带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对于这个成绩是短期效应的表现,还是长期效应的表现则不闻不问,至于教师在教学中是否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更是置之不理,这样的考核方式,其实是间接地引导教师们急功近利,追求眼前利益,而放弃那种吃力不讨好的口语交际教学,因为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教师对学生口语交际教学的评价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评价形式单一,教师对学生口语交际教学的评价仅限于课堂上的即时评价,而没有进行长期的观察,缺少过程性评价。二是评价内容随意,由于教师并没有制定完整有序的训练计划,也没有构建具体的评价指标作为参考,教师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表现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喜好随意地进行。
(二)建议
1.加强行政管理,重视教师培训。
目前口语交际教学被人为架空的现象非常严重。因此,教育部门应该在口语交际教学方面对学校和教师提出要求,并监督学校对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的执行情况,力求保证口语交际教学最低限度的课次和课时。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教师
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培训的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与口语交际教学的执教能力。
2.完善课程标准,加快教材建设。
新课标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实施建议、评价建议十分粗放,表述过于笼统。从理念上来讲增加了课标的弹性,给教师灵活实施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空间,但实际上对于毫无口语交际教学经历与经验的语文教师来说,造成了操作上的困难。当务之急,需要对课程标准在具体化、操作性方面加以完善。这方面国外的一些做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如现行日本《学习指导要领·国语》(相当于我国的《语文课程标准》)以两年为一学段制定指导事项,为教师在一定范围内灵活调整学习内容和进度提供了可能,同时在一些原则性的地方采取了极其明确的严格规定。“如„说、写‟领域中,„有计划、有意图地培养学生明确自己的看法、观点,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一项,《学习指导要领》中明确规定了有关这一项内容的学习指导时间为一至四年级,每年至少要保证30课时;五至六年级每年保证至少25课时。”④同时,应加大教材建设的力度,争取早日编写出教学内容合理、编排有序、教学提示具体、明确的口语交际教材,使教材能够成为一线教师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有力抓手。
3.改革考试模式,建立评估标准。
要提高社会对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视,就要借助“中考”这个“指挥棒”,将口语交际测试纳入中考、高考中,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家长、学生都对语文口语交际的学习重视起来。当然,测试形式不能只是简单的书面的回答,要体现口语交际情境性的特点。与书面语言能力相比,口语交际能力虽然具有典型的开放性特点,言语使用的得体性比语言结构的正确性更难判断,对交际能力的测试难于语言结构的测试,但是仍然有一些基本的评估原则可供我们遵循,如“测试目的应以交际能力为焦点;测试方法可采用口试、笔试或口试加笔试的形式;测试题目应强调语境(指上下文或说话环境)的重要作用;测试评价应从准确性、得体性和流利程度等方面进行能力的质的评价;将等级式认定评价与培养期阶段评价有机结合起来”⑤。所以时下,首先是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这是口语交际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因为它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教学因为脱离一定的衡量标准而陷入盲目性和随意性。
第五篇:初中语文活动课调查报告
关于语文活动课的调查报告
摘要:语文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识字、朗诵、阅读和写作,更是应用、交际、思想和观念。冀教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就为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深化语文教育功效起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这块活动设计创新、教育意义深远的内容往往被忽略不教或者草草了事,尤其是涉及走向社会、在实践中进行的部分。事实上,综合性学习涉及自然、科学、社会、人物、家庭、亲情、民俗、价值等知识,包含查询、设计、合作、交际、辨析、归因等能力,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走向社会才能达到教育目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人文素质有极其重大的作用。但是在大部分学校对语文实践活动课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甚至有的学校对语文实践活动课都是不予讲解与实践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 活动课 调查
针对这种现象,我对遵化市建明中学三个年级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我发现:建明中学的语文教学仍处在封闭的、被动的境地,仍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功利主义驱使下,造就着不少萎缩型继承型而缺乏创造力的人才;不少语文课堂成了窒息生灵的“书屋”。大部分的语文教师从来未进行过语文课外活动,甚至有人不知道除文体活动、班团队活动外还有语文课外活动。进行过这类活动的也仅仅列举了艺术节朗诵演讲比赛,部分文娱节目。对三个年级男女学生进行调查中,大部分认为语文教与学为最没吸引人的,说进行过语文课外活动才占一小部分。在语文实践活动与其它活动中进行选择时,大部分愿意选理化实验和数学兴趣小组活动等,语文课外活动的也仅仅是一小部分。大部分的学生愿意逛大街、玩游戏机、看三维画或卡通书,还座谈中,我感到这些学生,他们是从自己的活动中得到了一些知识,但丰富的想象力被扭曲了,纯洁的心灵被玷污了。不少人满口的流氓语言,处处显出玩世不恭,常沉迷于古怪离奇的武打言情幻境中,对正面教育颇为反感,对语文及其活动嗤之以鼻。参加了几次语文实践活动,发现大都是课堂教学的翻版,学生正襟危坐,教师滔滔不绝,个别教师机械地搬了不少各种教参的堆堆结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活动后问学生感受如何,大都茫然。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作了深入的分析,找到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①要认识语文课外活动的重要性和优势;②要让语文课外活动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实践性、自悟性、趣味性和生活化;③需要设计一系列活动,这活动既能反映大纲要求,又与课内教学有一定的自然的联系,特别要突出语文知识生活化。
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在教学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语文活动课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它能够弥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新闻发布会”“语言的艺术———广告”“错别字普查”“手抄报比赛”等专题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又加强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实实在在。不少学生反映,开展语文活动课以后,自己才感到语文原来是那样有趣,那样有用。
在教学方法上,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语文活动课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往
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以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比如“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课,自始至终都以学生的口头表达为主,几节课下来,学生的口才就会有所提高。许多学生这样说,语文活动课给自己提供了不少锻炼的机会,现在自己对学好语文很有信心。
语文活动课要充分发挥其优势,真正取得实效,还有赖于在活动过程中周密的安排和合理的调控。在语文活动课的试验和研究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切实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
1.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活动课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庖,喧宾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发“活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应变。
2.必须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
语文活动课要促使每一个学生都提高语文素质,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语文活动。绝不能仅仅让一部分学生在“活动”,而让大部分学生袖手旁观。因此,在设计语文活动方案时,应注意使活动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在组织活动时,应按照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活动的内容构成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分工,适当轮换,从而既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又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3.必须使语文活动既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
语文活动课无疑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形式喜闻乐见,学得轻松愉快,但绝不能因此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切实有效的指导形式进行扎实的语文学习,热闹有余,实效不足。活动课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特别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并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认真检查学习效果,使活动课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让每个学生都既乐意参加,又各又收获。
在取得了应有的共识以后,我立即在建明中学七年级(1)班进行了具体的系列实践,主要是语文知识生活化活动,语文与学生生活知识竞赛、民间故事搜集评述、文学社团刊物编辑出版、课外读物评荐会等。这些活动课,都坚持了如下原则: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听说读写结合,互教互学,寓教于乐。
为了落实大纲关于“每学年课外阅读三五本书,提倡课外笔记”的要求,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把学生的课余生活引上健康有益的轨迹,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我们设计了这个“经典阅读活动推荐”。
一、课前准备
1、学生选举“经典阅读活动”负责小组;
2、拟定活动的具体要求,含参加活动的时间、地点、评奖方法;
3、应作的各种准备,如设计荐物出现的方式等;
4、参赛者报名。
二、正式荐评
1、参赛的将自己推荐的读物摆在抽签抽到的位置,附上自己撰写的推荐信;
2、讲解读物中最令自己感动不已的内容。
三、交流评比
1、推荐者接受学生提问;
2、小组讨论评比最佳的推荐者和最佳的课外读物;
3、代表发言,要求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趣;
4、活动的全部同学写一篇几百字的活动记,要求写自己感受最深的;
5、同学投票评选最佳推荐者、最佳推荐物、最佳评论代表和评论小组和颁奖;
6、小组最后评出最佳活动记和对活动进行总结。
结语:这样的语文活动,是学生积极能动地获得语文知识的过程,听说读写有机结合,学生的审美需要及各种兴趣得到了满足,情感得到表现和交流,它适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这活动已不仅仅是课内语文的简单拓展和深化,也不是课内教学内容的变相延伸。在调查中发现,开展这项活动七年级的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大有提升,不少学生都写下这样的体会:“我们日常生活、学习中,无时无处不与语文发生关系,语文真是一个广阔的天地。”“不学好语文,我们会处处碰壁。”学生在活动课中自主抉择,突出兴趣、活动的实践性,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获得许多感性认识。这对于切实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