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09 年 月
日我有幸到昆明参加了云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
材(教科版)培训研讨会,经过两天的培训,倾听专家的经验传授,也能够跟众位老师在一起学习、交流,我加深了对计算机教学的理解,体会很多。
现在我就本次培训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想法,以达到交流学习的共同进步的目的。
组织这次培训的背景如下:、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日益普及,省教科院对信息化教
育已经越来越重视。、高中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作为八大课程体
系之一,有可能与高考挂勾,也是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所以要注重
义务教育与普通高中的衔接,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应该打好基础。、省对农村远程教育项目的投资巨大,就要充分利用。
充分体现设备的
应用价值和利用率。
在上述背景下,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
对信息技术教材进行了修定,对软件的更新换代,内容的实用性,与
高中课程的衔接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
以达到提高教师与学生信息素
养的目的。
本次培训的主要活动是
一、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由全国中小学
信息技术专家吕品给我们讲座,、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信息技
术课程教材教法,、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
二、多媒体作品制作:、选题,、原创,、界面,、技术。
三、网络基础知识与教学设计:
应用 frontpage
制作网站。
四、上机辅导。
五、观摩课,专家点评与
总结。
六、flash
动画设计技术与教学思路探讨、交流研讨。
七、机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
器人知识讲座。短短两天时间使我们全体信息技术教师感觉受益匪
浅,意尤末尽。
本次培训安排这些活动主要想帮助我们一线教师解决几个在教
学中经常遇到并矛盾突出的问题:、是义务教育与普通高中的衔接
缺失。、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准备不足。、一线教师缺少可操作的教
学指南。
第一个问题在我校尤为突出。
我校大部分同学来自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基础非常薄弱,甚至一学期也上不了几节正
规的信息技术课。
所以每一级均有一部分零起点学生。
第二个问题也
是我们常常遇到的,毕竟信息技术学科在我校虽然有几年历史,但是
每年发生变化的教材对于我们来说,自已虽然每节课前认认真真备
课,但总有非常多的意料不到的情况在课堂中发生。
这还是反映了我
们自身的缺点,对教案、学案准备的还是因为自身经验不足,导致了
准备不足。
第三个问题是信息技术教材不能符合当地实际。
这次修定 的教材正好给我们补了很多的漏洞,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参
考。这本书从备课—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从上课—课程流程;从课
后—反思、总结等均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
也就是说让我们有了一个
行动指南。
作为
世纪,身处课改潮流中的教师,我们都应清楚地认识
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我们上学时代
所学的知识也有很大一部分跟不上时代了,所以我必须不断自我更
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搞好信息技术教育。
第二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越来越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等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渝北区教委和渝北区教师进修校组织全区优秀信息技术教师到东北师范大学进行提高培训,我有幸参加这次培训感到非常荣幸。通过一天的培训,我的收获很大。
首先,我们全体学员受到东北师大领导和老师们的热情接待,同时也感谢渝北区教育委员会和进修校的领导们为我们这次培训所作出的辛勤劳动。为我们全体学员安排好食宿,工作和学习的地方。各方面都考虑得非常细致、周到;其次,今天上上午的开班仪式上,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冯院长热情洋溢的欢迎辞,让我们全体学员为之感动,接着,班主任张明涛老师对我们的培训日程作了全面的安排和细致的讲解。
其次,我们听了东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外聘高级工程师杨亚洲老师一天的精彩讲解。收获更丰,我们感受到了杨老师知识的博大精深和对教学的认真负责,讲解的细致、生动。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一天的培训,我们决心做到:
1.一定要更新自己的知识,将本次培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力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回去后要做好校本培训工作,让更多的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并能充分利用。
3.利用本次培训成果,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探讨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让区信息技术教育更上一层楼。
第三篇:宁夏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介绍
宁夏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介绍
一、背景 1、90年代中期宁夏开始开设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是处于无序状态的,主要原因是全区没有统一的课程设置,没有统一的教学要求--教学大纲(或有也没有要求统一执行),各级教研机构没有专职的计算机教研员,各开课学校按照自己的师资、设备条件和发展需求,自定教材,自定要求开课。
从2001新学年开始,全区普通高中,银川、石嘴山两市城市初中及其他区内有条件的中小学开设了中小学信息技术必修课。2、2004年,我区率先进入高中新课程试验,全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挑战。“
3、我区在2004年开始在吴忠市利通区进行了义务教育学段信息技术等级考试试点。
宁夏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实际情况有其自身的特点,按”纲要“设定的小、初、高三段螺旋递进的结构以及宁夏目前采用的小学、中学两段结构尚有其一定的缺陷,宁夏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置本地的信息技术课程结构,建设适应自身课程结构的信息技术教材。
二、编写指导思想
1、教育部2000年颁布《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确定了信息技术课程为中小学课程必修课的地位,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纲要“提出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和任务,确定了这门课程具有”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本特性,使这门课程与中小学其它课程呈现出不同的特性,它的基础性、工具性及实践性相当突出,使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习得基本技能的过程中,渗透信息意识和信息文化是编写信息技术教材应该贯彻的基本思想。
三、教材框架结构
1、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按小学4年(农村学校减一年)中学3年统一设计教材,小学和中学学段学习内容尽可能避免简单的重复。
小学学段:从三年级开课,教材共8册 初中学段:初一到初三开课,共6册。
2、教材的基本框架 小学:
三年级(上):画一画美丽的宁夏川 三年级(下):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操作基础 四年级(上):文字处理-用电脑写作文 四年级(下):网络基础知识 五年级(上):制作演示文稿 五年级(下):动画制作 六年级(上)LOGO基础知识 六年级(下)机器人初步 初中:
七年级(上):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操作系统 七年级(下):文字处理
八年级(上):网络基础及其应用网页制作 八年级(下):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九年级(上):制作多媒体作品 九年级(下):程序设计基础知识 与教材配套:
教学参考书+多媒体资源包(教学、学习)*上机手册(学生)
3、以山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小学、初中版为基础,结合宁夏信息技术教育设备、师资情况,渗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融入宁夏地域、人文素材,开发适合宁夏城、乡、山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需求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以下简称”教材“)。
4、呈现形式:
教材由”学习引导“、”任务引导“、”做一做“、”金钥匙“、”小博士“、”说说看“、”知识窗“、”试试看“、”巩固练习“、”阅读资料“、”综合实践活动“及”学习评价“等13个模块组成。
四、”教材“特点
1、兼顾知识和技能,重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教材是教学过程的脚本。教材的编排不仅要考虑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而且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教材在体例上按模块结构组织内容,各模块及自成体系由与其它模块相互关联。同时,在传授信息技术的科学思想和方法、突出实践操作的基础上,融入信息技术的文化性、基础性及综合性,渗透各学科知识,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俗易懂作为刻意追求的目标
教材充分考虑绝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把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思想方法讲清楚,使学生不仅知道怎么做,而且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力求行文流畅、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避免大段大段的理论叙述。
3、注重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材注意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动手的学习氛围。
4、便于教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为了使我区一般的中小学都能顺利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尽量选用最常见而且容易得到的软件,对硬件也无特殊要求。注重介绍具有广泛适用价值的知识和技能,对于软件及工具的介绍,坚持够用即可,避免教材内容和某个软件联系得太紧,给教学留下灵活选择的空间。教材内容有一定的弹性。基本内容循序渐进、通俗易懂,使起点低的学生能够适应,并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拓展知识、展示才华的空间。
5、适当”留白“ 教材编排的风格与体例应该能为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提供素材和依据。
6、精心编排”任务“ ”任务驱动“的特点之一就是在实际的情景中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教材中”任务"的设计、编写,既考虑传授信息技术的科学思想、方法和知识体系,又注意适合学生特点,融进信息技术的文化性、综合性,渗透其他学科知识,从天文、地理、生物、化学、文学艺术等学科中挑选学习任务,从国民经济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热爱家乡等方面选编任务,使任务生动有趣、易于接受。
7.体现宁夏特色
教材具有浓郁的宁夏乡土气息,将宁夏的地域、人文素材作背景创设学习情景,使学生在解决与自己密切联系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产问题中学习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8.注意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和过渡
考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的连续性,本套教材将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总体考虑,科学安排小学、初中的学习内容,避免了简单重复。
第四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复习材料
第1章 绪论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1)综合性
(2)独立性
(3)实践性
(4)发展性
(5)创新性 2.信息技术的含义是什么?它对教育教学和学生有哪些重要影响?
含义: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
影响:⑴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的变革; ⑵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⑶信息技术支持有效学习;⑷信息技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其主要任务包括哪几个方面?
对象:⑴信息技术课程; ⑵信息技术教学;⑶信息技术学习; ⑷计算机辅助教育(CBE); ⑸计算机远程教育
任务:(1)使学习者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不同层次中的教育目标,并能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进行深度和广度的研究。
(2)使学习者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以学科理论为指导,进行教材和教法的研究。(3)使学习者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和技巧,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有效地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使学习者掌握指导信息技术学习的规律和原则,在教学工作中科学地指导学生学习,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
(5)教育学习者牢固树立专业思想,热爱信息技术教育事业,并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教育实践,不断总结和丰富信息技术教学经验。
4、谈谈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
存在的问题:
⑴观念跟不上、评价机制不完善 ⑵发展不平衡 ⑶资金不足 ⑷师资缺乏 解决方法: ⑴ 更新教育观念 ⑵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⑶ 有效整合现有资源
行“多纲多本”。
⑷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1页
⑸教法落后
⑹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没有颁布
⑸ 关于教学模式问题:现阶段采取,设立信息技术课程,提倡学科整合应用,教材执⑹ 改革教学方法
第2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什么?怎样实现?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及其他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确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各学段教学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信息技术课的设置不能脱离学生现有的心智发展水平,不能偏深、偏高、偏广。但是中小学生可塑性强,兴趣爱好日趋广泛、深入,思维趋向科学,且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因此,中小学各阶段的教学内容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要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各类学科的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哪些? 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块可以划分如下: 模块一 信息技术简介 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介 模块三 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 模块四 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模块五 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模块六 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模块七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第3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原则
1.认知结构是人的全部知识或观念的总和及其组织。2.信息技术科学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关系。
信息技术科学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两者是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对象,信息技术科学知识结构是计算机专家研究的对象,其认知结构是心理学家研究的对象。
3.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过程是信息技术科学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输入阶段、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阶段和操作阶段。
第2页 4.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主要有:现代性特点、实践性特点、工具性特点、应用性特点、文化性特点。5.什么是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过程?分哪几个阶段?
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信息技术科学的认知过程。
根据学习的认知理论,这个过程包括输入阶段、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阶段和操作阶段。6.根据目前情况,谈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特点。
⑴现代性;⑵实践性;⑶工具性;⑷应用性;⑸文化性 7.试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原则。⑴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⑵理论性与实际性相结合的原则; ⑶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 ⑷巩固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8.试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关系。
(1)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指教学的进程、内容、方法、组织和实施通常都是由教师来设计和决定的;教师要对教学效果和质量负责;
(2)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指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要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学习(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也必须由教师引导)。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做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引导者,不应包办代替、面面俱到。课堂教学中,要多安排“自学”环节,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和尝试的机会,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在自学活动中得以形成和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9.试述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贯彻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的意义。
(1)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两个必要因素。知识的掌握与认识能力的发展的关系极为密切。
(2)离开知识的掌握,就谈不上认识能力的发展;同时认识能力的发展也会反过来影响掌握知识的质量和速度。
10.试述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如何体现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1)重视基本技能训练。在教学中重视基本技能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抓好上机实验课的教学,对实验课的安排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切不可让实验课的教学成为学生单纯“玩”计算机的过程。
(2)注意掌握知识的方法。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将其渗透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要帮助学生主动通过观察、分析等思考过程去理解知识,逐步掌握思考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这有利于改进学生的认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
第3页
⑸量力性与尽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⑹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⑺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⑻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 力,并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教师应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尽量使教学方法多样化,吸引学生到学习中来,通过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其能力。
11.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如何贯彻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向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承认个别差异,采取各种不同的教学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统一要求指的是把年轻一代都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使他们把传授的计算机知识掌握好。因材施教要求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不同的智力采取不同的、有效的措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因材施教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教师讲某一问题时,明确向学生指出是否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掌握,或者指出必须掌握的内容。比如,在讲WPS 编辑用→ ←↑↓方向键移动光标时,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必须掌握,而对于Home、End、PgUp、PgDn 等键,则可以提出不同要求。
(2)布置上机、课外作业时,分出哪些是必做的,哪些可以选做。对于必做而不会做的学生就得个别辅导。
(3)组织学生“一帮一”对子,效果会很显著。学得较差的学生得到帮助,学得较好的学生为了辅导同学,听课学习会更认真。
第4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手段,是教师和学生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
2.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分类:
1)按产生的时间可分为传统教学法和新教学法。2)按教学指导思想不同可分为启发式教学和注入式教学。3)从教学内容的逻辑安排可分为归纳法和演绎法。
4)以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可分为语言的方法、直观的方法和实践的方法。5)按学生的认知活动的基本形式可分为接受型、自学型和探究型。
6)现代教学论对上述分法进行了归纳,将教学法分为两大类:一类叫综合教学法,另一类叫基本教学法。3.现代教学方法应具备哪些特征: 1)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
2)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情绪生活)的培养和调节 3)注意因材施教,促进发展
第4页 4)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5)对传统教学法适当保留并加以改造
6)实现信息的多向传递
4.信息技术课的常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教练法、范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
5.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教学目的和任务
2)教学内容
3)学生的实际情况 4)教学条件
5)课型
6)教学时间
6.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景、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可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有以下形式:讲述、讲解、讲演等形式。
7.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向学生提问并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对所提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8.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
9.自学指导法是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通过自学而掌握知识的方法。适用于学生力所能及的内容,比如软件使用的自学。
10.演示法是教师在上课时,出示实物、挂图,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画画、投影、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和学习实验技能的一种基本教学方法。11.教师上课时运用演示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演示时教师应对演示对象加以必要的说明,告诉学生应着重观察什么,并提出一系列问题,把学生注意力引导到应注意的内容上去。(2)演示时间要适当。
(3)演示完后要归纳总结,作出明确结论。
(4)演示不能取代上机实习,最好的方法是在演示结束后就进行上机实习。
12.实验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某一问题反复实践,或对某一动作反复地进行,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习惯的教学方法。可用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
13.练习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多次的、多方面的、创造性的应用已学知识,从而达到巩固知识、掌握技能和技巧的方法。
14.教练法的主要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某些学习任务,组织学生进行信息活动、操练某些技能,且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生操作中给予帮助和指导,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第5页 观得到有效培养。
15.范例教学法是以典型的范例为中心的教与学,使学生能够依靠特殊范例掌握一般,并借助这种一般独立地进行学习。
16.项目教学法是指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它是以学习、研究某种或多种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以制作作品并将作品推销给客户为目的,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并在一定时期内解决一系列相互 关联问题的一种教学/学习方法。
17.发现法是布鲁纳于20世纪50年代末所倡导的教学方法。
18.启发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地逐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
19.程序教学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斯金纳 于20世纪50年代根据控制论原理首创的,使用教学机器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按照程序编制者对学习过程的设想,把教材分解成许多小项目并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制作成卡片或编成计算机程序,学生按此程序进行自学、独立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20.教学模式是指在某种情境中展开教学活动的结构形式,是由许多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成的一个动态。
21.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一般有哪些? ① 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② 边讲边练式教学模式 ③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④ 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⑤ 自主式学习模式;
22.何谓教学方法?现代教学方法有哪些特征?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手段,是教师和学生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教师教的方法(教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法)。
现代教学方法应具备的特征:①以发展学生只能为出发点;②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发展;③重视学生非智力(情绪生活)因素的培养和调节;④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⑤对传统教学方法适当保留,并进行改进;⑥实现信息的多向传递;
23.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特点,谈谈实验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重要性。
实验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某一问题反复实践,或某一动作反复地进行,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习惯的教学方法。实验对工具性学科和技能性学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尤为必需。实验法对
第6页
⑥ 合作式学习模式 ⑦ 探究式学习模式 ⑧ 课程整合式教学模式 ⑨ WebQuest教学模式 ⑩ 游戏式教学模式 于使学生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使学生发展能力以及形成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课除了在课堂上教学外,更多的是在机房操作实验。
24.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特点,阐述自学指导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意义。
自学指导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学而掌握知识的方法。一般做法是,教师指定教材或自学材料,学生在课堂或课外自学,教师指导、答疑和小结。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有利于学生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自学要有布置、有指导、有检查。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培养,以便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后能继续学习。
25.在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有哪些教学模式,其适用范围如何?
⑴ 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它适用于计算机基础知识、概念性或需要进行逻辑思维的内容的教学。⑵ 边讲边练式教学模式。它适用于机时较充裕、操作性较强的应用软件的教学。
⑶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此模式主要适用于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如电子表格(Excel)、动画制作(Flash)、网页制作(FrontPage)等。⑷ 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⑸ 自主式学习模式; ⑹ 合作式学习模式 ⑺ 探究式学习模式 ⑻ 课程整合式教学模式 ⑼ WebQuest教学模式 ⑽ 游戏式教学模式
26.何谓任务驱动式模式?试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表达情感、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立体、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灌输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实验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与学习状态,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问题、情感、任务的理解,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提出设想与方案,最后经过实践解决问题。
27.选取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选择与评价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⑴教学目的和任务;⑵教学内容;⑶学生的实际情况;⑷教学条件;⑸课型;⑹教学时间。
好的教学方法应达到以下要求。⑴有利于“双基”的掌握,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⑵重视学生能
第7页 力的培养,特别是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能力的培养。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⑷能因材施教,把统一要求与分类指导结合起来。⑸要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以上要求,不能加重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第5章 信息技术课的现代教学手段
1.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尤其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最常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当属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它主要指计算机辅助教学、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等。2.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屏幕广播、屏幕监视和交流。3.电化教育的基本功能有:
1)集成功能
2)再现功能
3)交互功能
4)虚拟功能
5)扩充功能 4.电化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提高学习质量
2)提高学习效率
3)扩大教育规模
4)促进教育改革
5.电化课的教学过程是教育者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习者传递与交流教学信息的过程。包括4个基本要素:教育者、教学信息、现代教育技术、学习者。
6.通常把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称为计算机辅助教育。具体又分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和计算机管理教学(CMI)。CAI 系统一般由系统硬件、系统软件、课件三个部分构成。
7.积件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积件由积件库和组合平台构成,包括教学信息资源、教学信息处理策略与工作环境。8.远程教育系统的技术支持
⑴计算机网络技术;⑵多媒体通信技术;⑶人工智能技术;⑷CSCW 技术(Computer Supported Work,计算机支持下的协同工作);⑸虚拟现实技术。9.与传统教学相比远程教育系统有以下优势: 1)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更符合建构主义学习方式 2)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促进群体的协同学习3)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促进双向互动 4)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优化教学资源 10.远程教育系统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1)讲授型模式(同步时讲授、异步式讲授)
2)个别辅导模式
3)讨论学习模式
4)探索学习模式
5)协作学习模式
11.异步式讲授:教师将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测等教学材料放到网上,学生随时可以通过网络
第8页 使用这些资料来学习。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教师和学生的时间自由,易于技术实现;缺点是缺乏师生之间的实时交互、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要求较高。
12.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是什么?广义的现代教育技术包括哪些学科内容?
狭义地说,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将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的技术和方法。
广义地说,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它应用了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传播学理论、多媒体理论及系统科学理论等的科学成果,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文学艺术等领域。
13.根据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情况,试述远程教育的优势。与传统教学相比,远程教育系统具有以下优势。⑴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更符合建构主义学习方式; ⑵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促进群体的协同学习; ⑶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促进双向互动; ⑷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优化教学资源;
第6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
1.教学设计是指依据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决策过程。
2.教学内容分析的目的是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与深度。
3.教学目标是指在学校的教育目的(或培养目标)以及课程的总目标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确定的具体预期教学结果和标准,是教学活动的发出点和归宿。
4.教学目标既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导向,又是学生学进行学习的航标,还是进行课堂效果评价的尺度。5.教学目标可以分为哪些?
(1)认知目标(2)情感目标
(3)动作技能目标
(注:也称作“三维目标”)6.课堂教学的类型
(1)根据上课的方式分类,可分为3种不同类型的课:①理论课 ;②上机课; ③实践课(2)根据知识掌握的阶段,可分为4种不同类型的课:①新授课;②复习课;③练习课;④检测课 7.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教学过程的结构,可表示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效果
8.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一般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第9页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2)引导学生理解知识
3)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实践
4)检查巩固知识
9.教学过程最优化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基本环节如下:
1)教学目标最优化 2)教学策略最优化
3)教学控制最优化
4)教学评价最优化 10.备课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1)分析教材
2)了解学生
3)考虑教法
4)编写教案,熟悉教具 11.课外辅导根据辅导方式分为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
课外辅导根据辅导内容分为单纯课外辅导和课外活动辅导。12.信息技术教育实习的意义有哪些?
1)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培养学生教书育人的实际工作能力
3)检验学生所学知识,达到教学相长
4)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
5)巩固学生专业思想
6)检验高等师范院校办学质量、获取教改信息 13.信息技术教育实习前一般要做好哪些准备?
(1)思想心理准备
(2)知识、技能准备
(3)材料准备 14.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什么?有哪些作用?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作用:⑴传授知识;⑵形成技能;⑶培养智力;⑷发展个性 15.备课有哪些基本环节?
1)分析教材
2)了解学生
3)考虑教法
4)编写教案,熟悉教具 16.如何确定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如何体现三维教学目标?
分析教材,首先是确定教学目标(目的)、教学内容及逻辑顺序、重点和难点,做到明确目标,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
17.教案一般要包括哪些内容?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写一份教案。
通常包括下列内容:授课班级、教学课题、教学目标、教材分析、课的类型、教学用具、教学方法、课时分配、参考资料、教学过程、作业及教学后记(教学反思或课后分析)。18.课堂教学有哪些任务和基本要求?
任务:(1)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2)掌握主动参与的方法(3)养成主动参与的习惯 要求:(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按照教学计划设计好每堂课的教案;
(2)针对课堂内容,准备好课堂教学中需要的硬件、软件,对所需的资料如图片、声音、视频等素
第10页 材应事先整理好,形成资源共享;
(3)在教学过程中,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努力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行为,促使他们的行为形成习惯;
(4)应对每堂课的教学进行测评,为下一堂课作好准备。
第7章 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基本类型
1.概念与词语有着密切联系,概念是词语的思想内容,词语是概念的语言形式。2.概念间的相容关系有:同一关系、从属关系、交叉关系。3.概念间的不相容关系有(全异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4.程序是用语言、文字、图表等方式表达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法步骤(算法)。
计算机程序是用指定的计算机语言表达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法步骤,这些方法步骤必须是计算机能理解并且能执行的。
程序设计主要指研制计算机程序的过程,它应该包含:对问题的分析与了解、选取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步骤、用特定的计算机语言将方法步骤记录下来,记录下来的这个方法步骤就是程序清单。5.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是一组规则,它由词法和句法组成。6.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具体概念,谈谈如何进行概念教学。
概念教学的一般要求:(1)使学生了解概念的由来与发展。(2)使学生掌握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表达形式。(3)使学生了解有关概念间的逻辑关系,会对概念正确地进行分类,从而形成一定的概念体系(4)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概念。
概念的教学途径和一般方法:(1)概念的引入。(2)概念的明确与理解。(3)概念的巩固和运用。
第8章 智力、能力与信息素养的培养
1.知识是人们对客观规律事物认识的总和,是对客观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反映。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本领,属于个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特征;而智力是大脑机能在社会活动中认识和改造客观事物的心理特征。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过程中两个必要的因素。
2.智力是一个复合体,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
3.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认知过程起动机、定向、引导、维持、强化作用的心理因素。它包括动机、需要、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气质、好奇心等等。
4.能力按其倾向性可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一般能力主要指智力,它是从事各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认识能力;特殊能力是指为了顺利地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一些能力综合。
5.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可按照“三阶段七环节”来进行。第一阶段是示范阶段,包括讲解和示范等两个环节。第二阶段是制作阶段,包括学生自主探索、分组讨论和作品的制作等三个环节。第三阶段是讲评阶段,包
第11页 括作品的交流和讲评等两个环节。6.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1)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2)加强实践活动
(3)改进课堂教学(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5)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7.信息素养是指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是综合能力的基础。
8.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意义
(1)信息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2)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3)信息素养是个人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9.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1)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2)学好信息技术科学的基础知识。(3)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4)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渗透、综合。(5)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10.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能力培养包括哪些内容?
⑴自学能力;⑵操作能力;⑶编辑能力;⑷思维能力;⑸创造能力; 11.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质。这里的创造潜质是指创造的目标、创造的意志、创造的精神等。(2)培养学生的创造心理。创造性心理是创造力的基础。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心理,就要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坚强的意志。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
(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起搞科研,撰写论文,搞小创造、小发明,都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方法。
(5)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6)进行教法创新。
1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何意义?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意义:
(1)信息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2)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3)信息素养是个人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12页 途径:
⑴通过信息技术专门课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⑵加强学科课程教学整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⑶创设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第9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的意义有哪些?
(1)教学评价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
(2)教学评价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3)教学评价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4)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2.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功能有哪些?
(1)导向功能
(2)检查功能
(3)激励功能
(4)改进功能 3.教学评价的分类
(1)按评价的目的进行分类可分为三类: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2)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分类,可分为以下两类:绝对评价、相对评价。4.学生学习成绩评价的方法有:定性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方法。5.教学评价的意义是什么?
(1)教学评价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
(2)教学评价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3)教学评价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4)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6.教学评价有哪些功能?
(1)导向功能
(2)检查功能
(3)激励功能
(4)改进功能 3.如何理解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特点? ⑴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要注重实践
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中存在着难以量化的因素 ⑶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依赖于教学设备 ⑷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标准依赖课程内容 7.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⑴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指用切合实际的语言表达学生的学习情况。它一般建立在评价者的经验或印象的基础上,难免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
①评语鉴定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结论一目了然;缺点是不够精确,容易掺杂主观因素。②等级评定法。按等级的形式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等级评定法简便易行,但不够精确,同一等级者之间的差距不好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五级评定法: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第13页 四级评定法:很好、较好、一般、差; 三级评定法:上、中、下; 二级评定法:合格、不合格。⑵定量评价
⑶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
第10章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研究与论文撰写
1.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要注意哪些基本原则?
(1)不能主观臆断,必须从客观事实出发。(2)不能随行就市,必须全面地研究问题。(3)不能用统计代替分析,必须注意事物的数量和质量分析。(4)不能轻信材料,要最大限度地保证材料的可靠性。(5)不能被现象迷惑,必须寻求事物的本质。2.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大体分为:
(1)发现问题
(2)收集资料
(3)深入研究
(4)实践验证 3.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方法有:
(1)历史研究法
(2)文献研究法
(3)观察研究法
(4)调查研究法(5)实验研究法
(6)行动研究法
(7)校本研究法
(8)个案研究法(9)质的研究法
(10)人种志研究法
(11)德尔菲专家法
4.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课题有:基础理论研究课题、应用性研究课题和开发性研究课题。
5.教学研究课题的基本原则有:
(1)需要性原则
(2)创新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
(4)导向性原则
(5)可行性原则 6.课题选择的主要方法有:逻辑法和灵感法。7.如何选择教学研究课题?
教学研究课题的基本原则有:(1)需要性原则;(2)创新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导向性原则;(5)可行性原则。
课题选择的主要方法有:逻辑法和灵感法。8.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应注意哪些事项?
⑴突出主题论点,论证鲜明;⑵内容层次分明,结构严谨;⑶叙述文字流畅,简明扼要;⑷使用语法规范,合乎逻辑。
第14页
第五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这段时间的网络学习,让我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后一阶段的任务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现把我的学习心得体会小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修养是工作完成的基础
首先,了解了能力标准和能力培训课程标准的制定背景及依据,了解了能力培训课程标准的内容框架,明确了能力培训课程标准与能力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
其次,对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提出的不同要求,形成了三个课程系列,构成了培训课程框架。了解了四类课程主题相对应的能力要求,知道了依据四类课程主题开发的具体培训课程。
第三,了解了如何设计课程,形成课程体系。了解了如何有效地进行课程的开发。
第四,了解了开展教师培训活动的要点。
第五,了解了开展教师培训活动的要点。知道了当培训机构为教师提供了课程“超市”之后,就要进入课程实施阶段,即开展教师培训活动。这些都对我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大数据时代”、“云课堂”、“翻转课堂”、“微课”、“微课堂”、“饥饿教学法”等等无一不冲斥着整个脑海,不由笑曰“我们被洗脑了”。从培训前的不知到知,从听说到了解,我对此次提升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也了解了自己在接下来的任务和需求。
通过这次学习和培训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和运用。而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二、丰富的专业知识是提升工程完成的前提
我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现代社会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三、坚持不懈是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后继发展的保证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是一项长远的工程,它并不应该在短期内就结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更新出现,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坚持不懈地主动学习、了解和掌握新技术、新知识,并不断地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方才能真正转变观念,提升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从而让自己“懒”下来。